📖 ZKIZ Archives


【港呢啲】靚女中醫是怎樣煉成的楊明霞:香港社會就是不平衡

1 : GS(14)@2016-03-06 03:14:35

楊明霞醫師的中醫之路並不易行,而小時候亦有嚴重的口吃問題


中醫通常予人第一印象是「老成持重」,最好多幾根白髮以顯示醫術可信程度,但偏偏楊明霞中醫師(Jenny)年輕與優雅,再加上溫婉的聲線,足以顛覆你我對中醫的想像。記者:余傲芝 攝影:廖達燊、吉吉



大學時曾經因讀書太辛苦而滿面暗瘡

Jenny形容自己性格活潑,喜歡學習不同事物

上年十月才學中國舞,今年一月已經膽粗粗上台表演



「我爺爺是一個中醫師」Jenny透露自己小時候已經接觸中醫學,再加上媽媽的血崩病因中藥而癒,令她毫無懸念地選上中醫。「我還記得第一次上堂,第一個星期已經要記全副骨頭的所有細節,裂紋,位置的中英文名」,足見中醫課程之深與老師要求之高。當時的密集訓練令到Jenny壓力很大,每天五點起床溫習,曾經因太辛苦而滿面暗瘡,不過這種體驗讓她遇強越強。Jenny坦言自己狂熱一件事就會鑽研下去,好像她學針灸時,竟然試過將自己身上每一個穴`位都針一遍,連她的老師都說:「點解你咁傻呢?」



香港著名舞劇編導梁國城先生是明霞的中國舞老師

從小熱愛音樂,幾年前偶爾聽到黑膠唱片便愛上

茶道亦是Jenny的興趣之一



訪問間Jenny侃侃而談,誰想到她由細到大都有嚴重的口吃問題。「我仲記得中學時,老師叫我起身讀一段書,結果讀到第三個字已經唔識點發音」,結果憑著之後的教書的經驗與訓練,令自己的演講越來越流利,「所以你依家聽我講嘢偏慢,唔係因為我斯文,係因為原本有好嚴重嘅說話問題。」,又再一次證明Jenny的努力與恆心。



上年開始便開始為基層家庭與老人中心義診

明霞以一個人比喻香港,指出香港社會的不平衡



雖然Jenny常以認真與沉穩的一面示人,但私下卻是非常活潑,亦稱得上是「百足咁多爪」。靜態方面,她喜歡茶道與聽音樂,而音樂更是由小到大的興趣。「我第一次聽黑膠,啲聲靚到我聽到呆一呆」,結果一口氣在南丫島小店買了六七隻經典黑膠唱片。至於動態方面,她則鍾情中國舞。上年偶然認識香港著名舞劇編導梁國城先生,Jenny便開始學習中國舞。深知自己天資不足與起步較遲,「無論診所幾忙,我都會每朝拉筋」,最後只跳了三個月就膽粗粗上台表演,老師亦由「教佢教到嘔」到希望她在舞蹈藝術上有所成就。看似是人生勝利組,但Jenny並沒有因此而離地。每個月都會去老人中心與社區中心義診,診症之餘還感受到基層的生活,「依家有好多小朋友可以有平板電腦、智能電話,但基層市民連參加百多元的課外活動也不可,會感受到貧富懸殊嘅問題」。作為一個中醫師,Jenny最後還以一個人比喻香港,指出每個人都有陰陽不平衡地方。她直言香港是商業主導,好像書局中最暢銷的書永遠都是金融,藝術文化類卻榜上無名。另外她也引用自己曾看過的一個社評指出普遍香港人要負擔起一間屋,要動用全家的收入三分二,「那你何來生活,這個就是不平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05/195171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938

35F是如何煉成的?Larine:我婆婆身材仲勁過我!

1 : GS(14)@2016-07-15 05:16:33

上個禮拜四(7日),ViuTV選美騷20強出籠,作為其中一個F Cup佳麗,鄧月平(Larine)受觸目程度,就連冇嚟到嘅葉佩雯,都叫評判之一嘅Eric Kwok小心個「F」字。「翻版翠如」Larine其實未選ViuTV真人騷,已經係高登紅人!18歲嘅佢,年頭嗰陣,佢喺銅鑼灣一間泰式餐廳做part-time侍應時,就試過俾人喺餐廳偷影走光相。偷影短片仲放咗上高登討論區,所以唔少巴打對Larine,都應該唔會陌生。
Larine仲因為呢件事,被雜誌訪問過。訪問中,佢自爆個樣係100%純天然冇整過,而佢媽媽祖籍四川,爸爸就係香港人。問Larine點解身材咁好,佢就話係家族遺傳,論身材,佢話婆婆仲勁過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15/196952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829

財經評論:金牌是這樣煉成的

1 : GS(14)@2016-08-10 07:53:28

今屆里約奧運,香港運動員的傑出表現,實在令人感動。話分兩頭,首天賽事「痛失第一金」的中國,最終在次天的女子10米氣手槍比賽中奪金,中國國家體育總局隨即發賀電(首天奪銀牌、銅牌的運動員就無份喇!),祝賀射擊運動員張夢雪摘金。對運動員來說,在賽事中奪得佳績固然是一種鼓舞,然而,一面奧運金牌背後,付出的代價並不止於此。日前一位中國知名評論員、前體育記者撰文,文中提及到體育總局不惜工本,每年豪花數十億元「支持體育」,訓練運動員在國際運動賽事上贏得獎牌。中國培育運動員的方式被稱為「舉國體制」,意指以國家利益為至高目標,調動國內所有資源及人力物力,用以選拔及培訓有天賦的運動員,參與各種國際比賽,藉以奪得獎牌及打破記錄。據年前報道指,體育總局2000年的事業費,由每年30億元提高至50億元。粗略計算,至2004年雅典奧運的四年間,當局共花費逾200億元於體育事業上;另有資料顯示,2012年倫敦奧運備戰四年間,體育總局的預算更提高至355億元。體育總局未有公佈詳細數據,而據從事體育研究的學者分析指,當局在一名奧運選手身上,平均投放400萬元至500萬元經費,即全體近400名運動員,便花費16億元至20億元。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代表隊共奪得32面金牌,折合計算,平均一面金牌的成本近6,000萬元。巨額培養金牌選手值不值?上位者以財政「支持體育」、長開綠燈,說不在乎金牌,你相信嗎?再者,對現今中國選手而言,金牌的意義太重要,意味着名利雙收。記者:江靖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0/197297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230

細奀時代 :樓奴是這樣煉成的

1 : GS(14)@2016-10-18 08:13:54

九十年代初打工仔要買樓,遠比現時容易,樓價較低,首期成數亦低,唯一問題是利息高,當時很多人渴求一份銀行工,貪有利息優惠可節省供樓的開支。以前上車不算太難,但周邊朋友大部份都是過了30歲才置業,主要理由是不想被樓宇按揭綁死。要供樓,就要睇老細面色;要供樓,就未必夠膽去創業。當時香港社會機會多,趁年青搏殺,等到事業有成,或者成家立室、安定下來才買樓,是頗為普遍的想法。相比之下,今時今日年輕人置業心態急進得多,20幾歲就想要上車,原因和前日徐緣所講考試被拋窒的現象十分相似。老實講,400萬元只可以買到百幾呎劏房,自己就不信還有幾多升值的空間。可是年輕人一方面未經歷過樓災,上次樓市「建華之亂」已經變成都市傳說,他們只知道近年樓價一味繼續升,調整期頂多一年;另一方面又對自己前途欠缺信心,覺得人工升幅有限,創業死亡率高,現時不買樓鎖定成本,將來更加無可能。


後生應為事業而戰

換句話講,現時大部份香港年輕人面對自己前途這一份考卷,好像經過補習社名師洗腦一樣,答案清一色是要買樓,因為對前途無力,被樓價的升勢拋窒,人哋咁答於是自己又咁答。而由於上車的基本條件已經相當高,遙不可及冇得跟,又反過來再進一步加深了無力感。香港政府一味搵地,想增加住宅供應,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香港最大問題是欠缺商業領袖,帶領年輕人覺得自己有前途。上一代的模式,包括低技術製造、貿易中介人甚至旅遊零售,通通都已經成為過去式,唯一剩餘價值是幫國內人走資,卻只有極少數人有能力賺這一條水。由於欠缺視野,無計可施,上一輩累積資本上了岸的一群,就惟有一味囤積磚頭收租,有份推高樓價,亦間接令年輕一代沉迷要買樓。在一片樓奴文化之中,更加需要向年輕人展示多元化的可能,所以收回傑志足球中心是大錯特錯,何必進一步強化這種「萬般皆下品,惟有上車高」的想法?畀個機會香港的足球員在黃金期全心全意去踢波,香港可以出到曹星如,說不定也可以出一個中田英壽。香港年輕人不要只得上車供樓一個夢想,就要多方面都亂咁試,才可以試出一條生路,令他們重新正正常常,在20幾歲時為事業而戰,而不是為物業而戰。



阿飛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8/198039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517

【圖解新聞】勇武海陸豐是怎樣煉成的?

1 : GS(14)@2016-10-21 05:28:01

廣東陸豐烏坎村村委會前主任林祖戀的上訴案,法院今日維持一審原判,裁定2項受賄罪成、1項串謀投標罪不成立,判監3年1個月,罰款20萬元人民幣。案件於上周四在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結,延至今日宣判。有烏坎維權人士對《蘋果》指,當局靠暴力無法讓陸豐烏坎人屈服,當局最終要付出一定代價。點解陸豐人勇敢強悍?海陸豐是指廣東省汕尾市的別稱。中華人民共和國1988年建立下轄海豐縣、陸豐縣及陸河縣的汕尾地級市,所以海陸豐亦泛指汕尾市。相傳海陸豐一帶相傳是歷代皇帝流放囚犯的地方,沿海多山、位置偏僻又無王管,加上特別多海盜山賊。要逆境求存,海陸豐人惟有反抗,造就好勇善戰的個性。明代嘉靖年間,大批倭寇殺入廣東福建搶掠,朝廷找熟水性、知地形的海陸豐人幫忙,成功打到倭寇全軍覆沒,相傳皇帝龍顏大悅,自此就有「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這說法。歷史上,海陸豐人亦有革命造反精神,第一次國共內戰前期,海豐人彭湃發動農民暴動,成立全國第一個蘇維埃紅色政權,是中共革命根據地,但民國史料記載,僅存兩個多月的這個根據地,給當地帶來「紅色恐怖」。彭湃下令清算反動派,3個月內屠殺了萬多人。而海陸豐人倔強,還可從80年代的「五雲鎮歸屬」事件可見一斑。歷史上從秦朝起五雲鎮即屬陸豐管,但中共建政後1965年成立揭西縣,硬將五雲劃入揭西縣。本來陸豐揭西都是共產黨領導,但從劃入揭西第一日起,五雲鎮淪為「三奶」地位,引發當地民眾聚眾抗爭,公開示威反對。展開十年抗爭,他們不交稅,圍攻鎮政府示威,令中共三次出兵鎮壓。還有2005年汕尾巿的東洲血案,上千東洲村民包圍發電廠地盤,抗議政府強行收地,沒有合理賠償,最終政府封村,開槍鎮壓致死傷慘重,但數千村民在其後兩年都繼續抗爭。《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1/198079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06

【網絡垃圾】流料扮新聞 令十三億人震驚的農場是怎樣煉成的

1 : GS(14)@2016-10-24 06:13:11

Jansen Lu撰寫科技網誌逾十年,加上從事網上市場推廣工作,眼見內容農場隨網上社交媒體發展而催生。



今年8月先傳出759蝕了七千萬要全線倒閉,再爆出余文樂戀上阮小儀,到最近網上瘋傳的「四人家庭綜援戶月入2.2萬」,無不是令人震驚、憤怒,來不及看內文只看標題也急不及待要轉載的「新聞」,其實全是來自內容農場(content farm)的流料。



Content farm一詞的來源無從考究,有說早在2006年經已出現,來自網站ReadWriteWeb的一篇文章,主要形容某些透過每日製造大量內容來創造網上流量以搶佔搜尋器上較有優勢的「搜尋結果優先次序」,吸引客戶落廣告的網頁。AOL、Demand Media都被視為是content farm,後者更是全球規模最大、最成功的例子,早在2006年在美國創辦,2011年初在納斯達克上市,首天股價已直上每股125美元高位,今天,股價不到6美元。「基本來說他們是扮作一個傳媒,不論質素希望聚集很多內容,很多例如綜援甚麼、九十後上樓如何、乜乜明星拍拖之類的新聞題目,目的主要是賺廣告。」Jansen是資深的科技blogger,寫網誌逾十年,亦從事網上市場劃,對網絡發展有一定了解,「我所知content farm有兩種玩法,最基本是找一班人不斷寫或抄襲不同網站或傳媒集合成大量的內容;另一個玩法則是付錢給用戶,像用戶自發生成內容一樣,按每條內容的點擊率分成,玩法有點像早前爆紅的手機直播程式17,因為有錢收,衍生出越來越多較踩界的內容。」content farm的內容五花八門,除了新聞題目,科技、健康等生活化題材都是常見的內容。外國較有規模的content farm每天可以有近千條新內容,寫手主要是freelance writer,按量收費,每條內容價錢可低至5美元,寫手為求每天可以交十篇八篇內容,惟有東抄西抄湊合成內容交貨。這種工作,在外國尤其吸引在家帶小孩的家庭主婦。那些「震驚十三億人」、「當我看到最後真的驚呆了」、「沒想到結果會是」式的誇大和利用網民好奇心的標題方式,是content farm的利器,Jansen認為標題的效果,在近年更顯著,「content farm內容以往主要在留言版或新聞群組流傳,這幾年在社交網絡特別是facebook急速普及下催生得更快,用戶都有個取態是未知內容孰真孰假,但求先share,結果內容在短時間不斷轉載,像雪球越滾越大。」content farm內容數量龐大,網上流量高,在搜尋網頁上已有一定優勢,再加上社交媒體推波助瀾,假報道或山寨內容往往比原作得到更高的點擊率。不過近年已越來越多人認清content farm的真面目,亦成為一個相當負面的標籤,還會有人想在content farm內落廣告嗎?「他們很多時會用如Google AdSense這一類來賺廣告,它的方法是聚集大群小型網站來吸引廣告商,廣告商可能也不知道廣告最後會在甚麼網站出現。」
content farm繼續有錢賺,網上繼續充斥垃圾資訊,我們繼續每日接收沒營養甚至是假的內容,但歸根究柢,有份養大內容農場的可能是在fb輕易按like或share的每位。記者:曾冠輝攝影:黃子偉、周芝瑩場地提供:樂道結他workshop


「新移民」、「綜援」這些都是容易挑起香港人情緒的詞語,令人只看標誌未看內容已急急share。

娛樂八卦新聞也是內容農場喜歡炒作的內容。

Demand Media是最成功的內容農場,網站上市後不斷試圖洗底,改形式、改介面試圖抹去內容農場的形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4/198101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459

【旅遊籽】德國郵輪工廠 巨無霸是怎麼煉成的

1 : GS(14)@2016-10-26 08:05:54

郵輪「雲頂夢號」於德國帕彭堡製造。



【旅遊籽:浪迹遊蹤】郵輪旅遊越來越旺,今年新落水的海洋贊禮號、雲頂夢號分別於本月和下月到港。你有無想過,這麼大的巨無霸是如何建造的呢?



全球最大的郵輪主要於德、意、法三國製造。德國的船廠散落於北海海岸線,我們由漢堡出發,前往個半鐘車程外的港口維斯馬(Wismar)。這小城不大,處處是十三世紀哥德式尖頂建築,於2002年被列入世遺。當地船廠於二戰後由蘇聯紅軍建成,用來維修軍艦,之後改為製造破冰船、貨輪、河輪,七十年間製造了超過2,500艘船。今年中,雲頂香港有限公司收購三間德國船廠,成立MV Werften造船集團,以維斯馬為總部,未來會以造郵輪為主。我們在工程經理Norman帶領下參觀MV Werften船廠,整個船廠有56公頃大(約三個維園),主要的造船廠房則長340米、闊65米、高60米,可以造到排水量超過20萬噸的大船。這裏有700位員工,造一架郵輪,要大約一年半時間。「第一步是計劃日程,我們會畫很多草圖。之後等鋼板送到,我們就開始切割、焊接的工作,將零件組成大的部件,然後把部件用吊臂吊入船塢組合。最後才將水管、洗手間、房間等放進去。」Norman解釋,所有的部件,都會標上編號,然後好似砌模型一樣,按照草圖將它們整合。大型的船,差不多要由200個部件組合而成,組裝完畢後會開閘放水,郵輪在拖船帶領下出海。


新船落水居民歡送慶祝

此行我還參觀了另一個造船重鎮帕彭堡(Papenburg),剛剛於十月完工、排水量逾15萬噸的「雲頂夢號」就在這裏的Meyer Werft船廠建造。這船廠由1795年起經已傳了六代,近年幾架最大的郵輪都在這裏建造。雖然見慣大場面,但每次有船出廠,居民都會像開派對一樣在河邊歡送,已成了當地習俗。新船沿埃姆斯河(River Ems)出北海,駛往廣州南沙母港,並將於11月13日啟航。郵輪引入同公司水晶郵輪(Crystal Cruises)的管家服務,最多可容納3,400名客人,有1,674間客房,船員卻有2,000個,船員與乘客比例達1比1.7,可說是亞太區之最。



雲頂夢號上有1,674間客房,看上去跟一般酒店房無異。

帕彭堡的Meyer Werft是全球造郵輪效率最高的船廠之一。

Meyer Werft由1795年起,至今已經傳了六代。


造郵輪就好像砌模型一樣,先分開造好各個部份,之後再組合。

MV Werften船廠廠房長340米、闊65米、高60米。

將鋼板切割、焊接,造成船的外殼。


Norman19歲進入船廠工作,轉眼20年,現在是工程經理。

員工不時會開會檢討進度。


TRAVEL MEMO

簽證:特區護照免簽證停留3個月機票:香港經杜拜往漢堡,來回連稅約4,689港元起交通:漢堡乘火車到維斯馬約兩小時,到帕彭堡約四小時,德國國鐵查詢http://www.bahn.de



鳴謝:雲頂香港有限公司、星夢郵輪



記者:甄俊宇攝影:梁志永編輯:陳漢榮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6/198118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560

靈異大師雷宇揚陰陽路之鬼王是怎樣煉成的

1 : GS(14)@2017-06-18 11:18:11

香港電影史上最長嘅系列都可以話係非《陰陽路》莫屬,自1997年第一集起就越拍越多,至今唔經唔覺已經拍咗20集,而《陰陽路》系列嘅中流砥柱都可以話係羅蘭姐、古天樂,同埋「鬼王」雷宇揚。現年52歲嘅雷宇揚1988年經藝員班畢業之後入行,一開始都係做綜藝節目主持或者電視劇配角,直到加入電台主持靈異節目,因為風格夠恐怖而被冠「鬼王」稱號,之後仲一連飾演《陰陽路》系列一至九集嘅主角,恐怖得嚟又不乏搞笑、諷刺社會等元素而走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18/200598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769

【旅遊籽】400磅巨力壓3秒不倒 飛機椅是如何煉成的?

1 : GS(14)@2017-07-07 02:43:07

設計飛機椅的難度在於追求輕之餘,又要安全硬淨。



【旅遊籽:浪迹遊蹤】飛機椅坐就坐得多,但它們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先聽一張好凳之條件:輕得來要硬淨,硬淨得來又要舒適,舒適之餘更要安全。好高要求吧?是以出廠前須先經千錘百煉,由數百磅力的撞擊試驗,到將成張凳點燃的火燒測試,製造過程仲慘過酷刑。難怪有工程師形容,飛機機艙,大概就是正常人經歷過最高科技的空間了。



國泰經濟客艙產品及發展經理李庭彰說:「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買一架飛機回來,只是買了飛機殼。裏面所有踩的地毯、見到的窗簾、飛機椅、電視機、娛樂系統,都要另外購買。」他已於部門任職10年,因工作關係,亞洲區大部份航空公司的飛機椅他都試過,亦有參與上年推出的A350經濟客艙飛機座椅籌劃。「一張飛機椅的壽命約7年,單是製作已要用3年時間。」主要分為畫圖、測試及驗收三個階段。以A350座椅為例,他早在2011年就開始籌劃,與外判設計師和製作商合作。頭半年至一年大家只在紙上畫出要求。足足花了一年時間,才決定用哪家製造商的型號,屆時會製造像真度較高的模型,並邀請乘客測試,再去修改設計。最後一年才會用真的物料,去做一張達到生產要求的椅來驗收。李庭彰稱:「現在很多很新穎、電視機等甚麼也沒有的經濟客艙座椅,負重可少於10公斤。但經濟客艙有200至300個座位,這樣計落也有2,000公斤,甚至3,000公斤。」飛機有負重限制,座椅自然是越輕越好,但上到三萬呎高空,安全是更大的考量,是以飛機椅要通過異常嚴格的測試。「飛機椅的底座,要做一個壓力測試,將400磅的力平均壓在底座上,承受到3秒,才能通過測試。」看上去好薄弱的凳柄及摺枱,原來亦相當硬淨。李庭彰續說:「在飛機椅製造商的工廠內,會模擬一個機艙手提行李,由兩米高跌落手柄上的情況,手柄不爛才行。而餐桌則有循環動力測試,用機械臂反覆開合餐桌五萬次,所有的部件不可有絲毫破損,才叫合格。」另一樣安全指標是防火,「飛機椅入面有羊毛、人造纖維、海綿、塑膠、金屬等不同的物料。除了各自要通過防火測試,在組裝之後一齊燒,再通過才叫過關。」



新一代的頭枕,除了由外向內,亦可中間打開,承托耳、頭的角度比以前大。

座椅旁增加了小閱讀燈,不用開天花那盞燦住隔籬位。

餐桌有循環動力測試,用機械臂反覆開合餐桌五萬次,所有的部件不可有絲毫破損,才叫合格。


新增的平板電腦架設於較高位置,不用頂腳,亦毋須再耷低個頭煲劇。

一張飛機椅單是製造已經要花3年,下次搭飛機不妨留意一下這些設計心思。


頭枕加強承托 睇平板電腦唔使耷低頭


當然,耐用以外也要坐得舒服。雖然許多客機的座椅備有頭枕,但不少乘客嫌角度難以調校,還是會自備頭、頸枕上機。「新一代座椅的頭枕,除了由外向內,亦可由中間打開,承托耳、頭的角度比以前大。還用上皮面,枕在上面更舒適。」另外新加入的平板電腦架設於較高位置,可免卻以往須放於餐枱上,頂腳之餘又要全程耷低頭睇。一張飛機椅大約可使用7年時間,因埋藏不少精密設計,單是製造已經要花3年。下次搭飛機,除了着眼個位有幾闊,亦不妨留意一下這些設計心思。



國泰經濟客艙產品及發展經理李庭彰表示,單是選座椅布料,已要檢查成千上萬的樣本。

飛機椅內有羊毛、人造纖維塑膠、金屬等不同物料,每樣物料都要達到防火標準。

在飛機椅製造商的工廠內,會模擬一個機艙手提行李,由兩米高跌落手柄上的狀況,手柄不爛才行。


飛機椅所用的物料,每樣都要通過防火測試。

飛機椅的底座要做一個壓力測試,將400磅的力平均壓在底座,承受到3秒,才能通過測試。

記者:甄俊宇攝影:潘志恆編輯:馮秀珍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5/200787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357

Hea富生活 :毛記是怎樣煉成的

1 : GS(14)@2017-08-04 06:11:55

上年ViuTV有個極具話題性的旅遊節目,其中一輯的主角就是林日曦與蔣麗芸,我睇足兼笑足,矛盾度比曾主席及長毛議員那一pair不知高幾多,林日曦兜口兜面對着元議員都不肯直接對話,一句都唔肯,全程要工作人員轉述,激到元議員彈起。睇住她不知幾想發圍,但又怕影響在選民心目中的「善良」形象,惟有死忍,但最後都忍不住,被一個她認為的「雜誌仔」廢青老闆落面,性格剛烈的元議員又怎吞得下這口氣。單獨接受訪問時說出心底話:「你本咁嘅雜誌仔就釘!睇你捱到幾耐!威到咁喎真係?!」我當時覺得林日曦真是聰明絕頂,完全捕捉到該新台一班年輕觀眾的心理,其行為正正是這一代年輕人最希望對冇料扮四條的上一代既得利益者之反抗。講多無謂亦不想跟你糾纏,「蔑視」是最佳的表現手法,這種反抗情緒充斥於家庭、公司,以致政府之中,更在梁特當政時將之推到高點,這也是佔領運動部份成因。毛記捉住這機會站在年輕人一方,以嬉笑怒罵方式諷刺政策和政客,改吓歌詞唱吓歌仔咁,激進極有限,力道恰到好處,這是一份功力。當時本土派冒起,「真香港人」這四個字有市有價,毛記以極低成本找來一班素人及老牌配角,在分獎典禮找來定居香港30年的「鬼佬」河國榮rap《真.香港地》,吸引全城熱話,帶領毛記去到另一個層次。


低成本製造大迴響

適逢傳統媒體沒落,在大家心目中,毛記就是型和潮的標誌,最初就算出手低,大星如黎明、鄭秀文都唔介意玩埋一份,以保持曝光率(點擊率)和證明自己唔out,有大星助陣後的毛記製作廣告片,只是放上網一日半日,閒閒哋過百萬點擊,其他品牌見到其成效,更加願意將原本放在傳統媒體的廣告「筆值」,將極大份額分給毛記,就算現在已經水漲船高收費乸脷,同老闆都解到畫。這協同效應和良性循環令毛記賺大錢。但做生意,賺錢之餘,都要識慳錢,話說年頭收到消息,說當時毛記當時得令靚女小花,如不計廣告分賬,月入只有幾千,因為她與該台好幾位「素人紅星」都是簽經理人合約,即是跟大台一樣,紅了不聽話,可以雪到你零廣告收入,日日返工坐收老底。絕!三位「腦細」有創意思維,識睇時機做事,市場定位清晰,巧取傳統媒體利潤之餘,還懂得以最低成本緊緊握住控制權,而且他們真正做到「悶聲發大財」,如不是這上市文件,相信只有極小數人才知道他們賺到夠資格申請主版上市。完全有做傳統生意的智慧及最新市場學精髓「內容行銷」的能力。現時無論他們能否成功上市,都會吸引一大群後來者甚至傳統業界爭相仿效,但《姨婆(大壽)掉眼淚》這等質素的創作,就像當年創意高峯期的軟硬和周星馳,想學也學不來。與其抄到不倫不類丟人現眼,不如發揮自己的風格罷啦。郭釗
http://www.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3/201103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5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