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資零售巨頭在華陷困局

實體零售商轉型不易。

近日,履新不到一年半的歐尚中國大賣場總經理沈輝宣布離職。作為國內大賣場一哥高鑫零售(06808.HK)旗下品牌,歐尚近年來的大賣場業務做得並不順利,截至今年5月,歐尚在全國30多個城市僅擁有大型超市75家,門店數遠遠落後於大潤發。此外,韓國樂天、西班牙迪亞天天也被傳要退出中國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歐尚中國區人員架構已有調整,沈輝的離職在預料之中,而樂天和迪亞天天方面則否認了撤出中國市場的傳言。外資零售巨頭在華盈利困境和水土不服的問題是存在的,但頻繁的人事變動和撤離傳言也側面反映出當下零售商的處境。

實體零售商正集體面臨巨大考驗。5月16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6年中國連鎖百強”顯示,2016年,百強企業銷售規模同比增長3.5%,為有統計以來增速最低的一年。銷售負增長企業34家,比上一年增加3家。百貨、大型超市新開門店整體減少,存量門店調整加快。

“此前歐尚調整了中國管理委員會組織架構,內部叫作‘2+6’,2代表渠道板塊,即大賣場+電子商務,6代表服務部門,包括人力資源部、產品部、效率部、績效部、創新部、財務部,沈輝在新組建的管理委員會中擔任大賣場總經理。”一位接近歐尚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沈輝的離開也很正常,畢竟這幾年歐尚的業績壓力大,加之原本的老員工陸續變動或離職。

高鑫零售2016年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額1004.4億元,同比增長4.2%;毛利為239.81億元,同比增長6.8%;全年凈收入總額為26.29億元,同比增長6.7%。雖然業績略有上漲,但公司坦言,2016年對實體零售是不尋常的一年,線下實體拓展線上業務,線上電商向線下發展,挑戰無處不在。

財報顯示,高鑫零售在2016年共新開38家綜合性大賣場,其中歐尚新店5家、大潤發新店33家,大多集中在華東、華中、華南等地。這意味著新店開拓主要依靠大潤發,而歐尚的擴張速度相對緩慢。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高鑫零售實現營業額316.17億元,同比增長2%;公司股東應占溢利10.41億元,同比增長1.5%。

除了法國零售巨頭歐尚外,西班牙迪亞天天和韓國樂天兩家外資零售巨頭近日被傳撤離中國市場。

盡管迪亞天天和樂天都否認了撤離中國市場的傳言,但實體零售商的確遭遇各種挑戰,不論是歐尚中國區高層的離職還是最近兩個月內沃爾瑪在華關閉了11家門店,都反映出現實的殘酷。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沃爾瑪等近年來都放緩了擴張速度,其從以往的一年新開40多家門店減為30多家,而歐尚則多年來基本維持在70多家的門店數量。

“門店成本太高,隨便投資一家大賣場都需要數千萬元,而且這幾年人工和租金也都在上漲,加上10年~15年租期的門店有相當一部分到期了,這就又讓業者面臨加租金或關店的兩難選擇。”資深零售業人士沈軍分析,歐尚、沃爾瑪、家樂福等業者一直以來都深受成本問題困擾。

據外媒報道,樂天集團自2011年起在中國市場累計虧損達61億元人民幣,占其海外營業虧損總額的90%之多。

此外,外資零售企業還遭遇水土不服問題。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樂天、易買得等韓資企業在管理層人選方面偏愛韓國員工,但很多韓方人員並不十分懂中國市場。例如易買得剛進入中國市場時采取的是職業經理人制度,在中國選擇一些中文能力較強的韓國人管理門店和開發,但這些職業經理人大多並非專業零售行業出身,因此對於擴張、選址、管理等都不太專業,導致部分門店業績不佳。

傳統零售商“觸網”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大潤發、沃爾瑪等都開拓了電商業務,沃爾瑪與京東合作後,日前其麾下山姆會員商店全球購官方旗艦店入駐京東。近期,德國折扣零售巨頭奧樂齊放棄在華開設實體店,一直以電商形式進入中國市場。

“自從建立了雲猴電商之後,在全球購等業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還將供應鏈延伸到海外,結合我們的實體店和線上一起發展,這也給我們的業績帶來了提升。”步步高(002251.SZ)董事長王填5月17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透露,為解決配送的最後一公里問題,計劃聯合第三方今年6月開拓一個“到家”服務。

根據各大實體零售上市公司近期發布的財報信息來看,不少零售企業都遭遇業績下滑,有些直接虧損,有些則頗令人尷尬。雖然人人樂(002336.SZ)、新華都(002264.SZ)等企業的凈利潤為正數,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卻是虧損的。

相對而言,選擇轉型體驗式實體業態和電商的步步高業績還算不錯。步步高發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30億元,同比增長5.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21.58%。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82

通用在華召回超250萬輛汽車 涉多個品牌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17/1148498.html

614717e0-0e63-471e-a327-4d228d0a33a9.thumb_head

日前,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及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7年10月29日起,分批陸續召回以下進口薩博及歐寶品牌車輛,共計13,492輛;決定自2017年12月29日起,分批陸續召回以下國產雪佛蘭及別克品牌車輛,共計2,515,841輛。

(一)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計13,492輛):

2005年7月1日至2008年10月30日期間生產的2006至2009年款薩博9 3汽車,共計2,007輛。

2006年6月8日至2008年2月13日期間生產的2006至2008年款薩博9 5汽車,共計302輛。

2002年4月25日至2007年6月13日期間生產的2002至2007年款歐寶威達汽車,共計2,179輛。

2005年3月4日至2013年12月6日期間生產的部分2005至2012年款歐寶雅特汽車,共計8,432輛。

2012年4月12日至2013年12月17日期間生產的2013至2014年款歐寶麥瑞納汽車,共計268輛。

2011年8月19日至2013年11月15日期間生產的2012至2014年款歐寶賽飛利汽車,共計304輛。

(二)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共計2,515,841輛):

2009年1月4日至2014年4月21日期間生產的2009至2014年款雪佛蘭科魯茲汽車,共計1,040,355輛;

2013年6月6日至2016年6月8日期間生產的2014至2016年款雪佛蘭科魯茲掀背版汽車,共計52,065輛。

2010年9月25日至2015年5月15日期間生產的2012至2015年款雪佛蘭愛唯歐汽車,共計158,123輛。

2013年10月28日至2016年6月1日期間生產的2015至2016年款雪佛蘭創酷汽車,共計112,363輛;

2009年7月21日至2015年8月28日期間生產的2010至2015年款別克英朗XT/GT汽車,共計887,195輛。

2012年4月25日至2016年6月3日期間生產的2013至2016年款別克昂科拉汽車,共計265,740輛。

本次召回範圍內部分車輛的駕駛席正面安全氣囊裝配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幹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在安全氣囊展開時,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異常破損,導致碎片飛出,傷及車內人員,存在安全隱患。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及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將根據計劃分批次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免費更換新型號駕駛席正面安全氣囊,以消除安全隱患。具體召回時間計劃詳見附件。

本次召回活動是在國家質檢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自2014年6月以來,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對高田氣囊氣體發生器破裂問題開展了缺陷調查,並面向消費者發布了高田氣囊安全提示。今年以來,國家質檢總局又多次約談了包括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及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在內的整車生產者,要求其盡快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消費者的行車安全。受調查影響,上述2個生產者決定采取召回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及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將以掛號信等方式通知客戶。召回正式實施後,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及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的特約售後服務中心會主動與召回範圍內的用戶取得聯系,安排免費更換事宜。用戶可撥打客戶服務熱線:薩博8008202020(座機撥打)/4008202020(手機撥打)、歐寶8008101996(座機撥打)/4008202015(手機撥打)、別克8008202020(座機撥打)/4008202020(手機撥打)、雪佛蘭8008201912(座機撥打)/4008201912(手機撥打)進行咨詢。車主也可登陸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網站(www.dpac.gov.cn)以及關註微信公眾號(AQSIQDPAC)了解更多信息。此外也可撥打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熱線電話:010-59799616或地方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質量熱線:12365(轉2號鍵),反映召回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或提交缺陷線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62

說再見的時候到了,樂天宣布將開始出售在華門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9086

(資料圖/圖)

韓國樂天集團說,將開始出售在中國的門店。

法新社15日援引樂天集團一名發言人的話說:“我們已經決定開始出售在中國的一些門店,我們在那里已經有一段時間無法正常經營。”

她說:“我們尚未決定出售全部還是部分門店。”

法新社報道,樂天集團的重要分支樂天瑪特今年3月不得不註資3600億韓元(約合21億元人民幣),以維持在中國的超市業務,不久前決定再次註資3400億韓元(20億元人民幣)。

樂天瑪特預估,如果這一勢頭得以持續,損失可達1萬億韓元(58億元人民幣)。樂天瑪特在華112家店面中,大約80%已經關閉。

自1994年以來,樂天對中國業務的投資累計超過10萬億韓元。

美國《紐約時報》14日報道,樂天集團已經選擇美國高盛集團管理在華超市業務出售事宜。

與此同時,樂天集團陷入家族內鬥。樂天集團創始人辛格浩的兩個兒子因繼承權公開反目。最終,次子辛東彬勝出,成為樂天會長。他的長兄辛東主決定賣掉集團子公司大部分股權。外界預測,辛東主可能套現6000億韓元(35億元人民幣)至7000億韓元(40億元人民幣)。

除樂天集團外,其他多家韓國企業在中國面臨業績下滑。韓國現代汽車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在華銷量同比銳減64%。

韓國零售業巨頭E—Mart在中國的業務已經多年虧損,將關閉在中國僅存的5家門店,計劃將之出售給泰國蔔蜂集團。

(來源: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85

2017年營收同比增14%,康迪泰克加大在華投資力度

“今年(2018年)計劃在華投資數千萬歐元。”大陸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康迪泰克事業部總裁漢斯—於爾根 杜恩辛(Hans-Jürgen duensing)4月17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投資資金主要用於康迪泰克在青島工廠、常熟工廠的產能擴充。

作為一個開發合作夥伴和原廠配套制造商,康迪泰克一直為汽車、機械、鐵路車輛、采礦等行業提供設計、開發並生產各種功能性零部件及系統。為了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今年3月,經上海市商務委員會認定,康迪泰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為康迪泰克中國地區總部。

2017年,康迪泰克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達到62億歐元,其中亞洲地區占比將近20%。作為大陸集團五大事業部之一,康迪泰克2017年實現的營收占集團總營收的14%。

 

“康迪泰克營收的快速增長除了得益於內生式增長外,還得益於對德國宏舒赫(Hornschuch)的收購。”杜恩辛透露,宏舒赫的業務一方面彌補了公司現有的產品空白,另一方面其在當地堅實的業務基礎將對康迪泰克進軍美國市場起到強有力的助推作用。

當前,康迪泰克分為汽車主機、工業領域、汽車售後市場三大板塊。其中汽車主機業務占公司銷售額的比例略高於50%,而工業領域和汽車售後市場占公司銷售額的比例略低於50%。

對於近年來興起的造車新勢力,康迪泰克中國區總裁祁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將更多的服務於自主車企、造車新勢力,為車企提供解決方案。”

祁松解釋稱,對於造車新勢力專註的電動汽車,康迪泰克的研發重點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輕量化,為了減輕汽車的重量,康迪泰克正研究將橡膠、塑料輕量化的技術;另一方面是智能化,公司正研發管路與傳感器相結合的整體解決方案能夠對電池溫度進行監控以及作出響應的技術。

對於工業領域,經歷了過去幾年的整合,康迪泰克能夠為客戶提供橡膠、塑料、金屬等一攬子解決方案,將來將更加專註於智能化。祁松向第一財經記者舉例稱,礦山的輸送帶如果安裝上傳感器,可以用於收集數據,檢測輸送帶鋼絲繩的溫度、磨損等情況,便於礦山正常運轉。

“大數據、智能網聯是未來的趨勢,康迪泰克只有不斷順應這個趨勢才能屹立不倒。”杜恩辛指出。據悉,康迪泰克位於常州的表皮材料工廠智能設備總數超過4/5,生產效率提高約15%。在效率提升的同時,工廠安裝的控制系統功耗明顯低於傳統工業設備的10%~20%。

對於汽車售後市場,康迪泰克在線上渠道已經與天貓、京東達成合作,主要銷售對象為車主,產品以皮帶為主。“重點還是在線下渠道,公司與當地經銷商合作較多。”祁松透露,以前主要是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市場,隨著車輛的普及,現在渠道已經下沈至三四線城市。

汽車後市場是汽車從售出到報廢的過程中,圍繞汽車售後使用環節中各種後續需要和服務而產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動的總稱,主要可分為汽車配件供應、汽車養護、汽車金融等多個科目。汽車後市場是汽車保有量上升到一定階段時將會崛起的細分市場。新時代證券研究所認為,中國的汽車後市場規模已經超過萬億元。

伴隨著中國環保政策的不斷升級,康迪泰克認為這是一個機遇。祁松表示,公司從材料的配方、生產過程的管控、供應商的選擇三個方面進行控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31

西門子中國CEO:美國若禁止向中國出售芯片,歐洲在華企業恐受波及

“美國宣稱要對中國部分停止出口芯片,對歐洲企業也可能產生影響。” 西門子中國CEO赫爾曼(Lothar Herrmann)在漢諾威工業展召開前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制造業升級依賴芯片

赫爾曼說道,中國制造業升級很大程度依賴於傳感器,如果美國對中國實施禁售,那麽這不僅會對中國的制造業產生影響,也可能會影響其它國家的在華企業。“原因在於中國的這些制造企業由於缺乏必要的半導體芯片,而無法投資高端制造,這也意味著我們會失去幫助中國制造業升級的機遇。”

西門子正在押註中國的制造業升級,希望通過為中國制造業提供軟件解決方案,在數字化的轉型中獲得更多利潤。西門子的工業雲平臺MindSphere是其數字化工廠的重要成果,能夠幫助傳統制造企業實現數字化工業的升級。

根據西門子方面提供的數據,目前已經有約100萬臺設備和系統通過MindSphere實現了互聯,預計到2018財年底,這一數字將達到125萬。

今年年初,西門子與中國華潤電力簽署協議,將為旗下機群部署集成化聯網遠程運營中心,這也是西門子在中國的首個數字化電力遠程運營中心項目。通過聯網機群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華潤電力的19臺燃煤機組將實現數字化聯網,總裝機量達9.6吉瓦。該項目預計將於2018年底前完成。

鑒於美國可能對中國采取的技術封鎖策略,中國正在大力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日前,阿里巴巴宣布收購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在赫爾曼看來,中國發展自主研發技術是趨勢。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不認為中國會轉而依賴歐洲的技術,作為替代,中國更傾向於發展自主研發技術,中國有很好的創業環境以及生態圈,有很多初創企業,有很多高校和研究機構,也有頂尖的技術人才和軟件工程師,在人工智能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走在世界的領先水平。”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中國政府已經做出承諾,鼓勵中國和海外企業正常的技術交換以及合作,並承諾保護海外企業在中國擁有的知識產權。對此,赫爾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西門子從來不擔心在中國進行技術轉移,也會積極在中國開發適合中國以及全球用戶的技術。”他還說道,西門子過去30多年在中國的成功正是基於與本土企業合作開發技術。

赫爾曼認為,解決中美之間因知識產權引發的貿易爭端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更好地進行知識產權的保護。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對解決問題是沒有幫助的,只會對全球經濟有負面的影響,同時也將會影響其它國家企業的發展。”

目前,西門子在中國擁有超過1.2萬項有效專利和專利申請,是西門子在全球申請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而且,公司有一套嚴密的專利保護制度體系。赫爾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西門子不怕技術轉移,是因為我們有非常強大的知識產權保護部門。我們在中國申請了1萬多個專利;另一方面,西門子也不遺余力地分享自己在先進制造方面的技術,即便是核心技術。只要我們認為有必要,我們就會向中國輸出技術。”

赫爾曼向第一財經記者舉例稱,比如西門子和寶武集團共同開發智能制造相關領域的技術解決方案,共享專利。“我認為這對中國制造業以及在西門子在中國的運營是雙贏的舉措。”赫爾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企業願意將技術轉移給中國,那麽你就轉移;如果不願意的話,你就保護好技術不被侵犯。”

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西門子也面臨了來自新領域的競爭者。西門子知識產權部門主管Beat Weibel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塔塔咨詢、IBM、埃森哲這些原本與西門子根本不在同一領域的企業,也都在提供工業軟件解決方案,我們確實面臨新的競爭對手。”

此外,在涉及軟件服務的專利申請方面,企業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Weibel提出了三點挑戰:“首先,保護好專利本來就已經是很大的挑戰;第二大挑戰在於,軟件的很多專利是無形的,必須找到描述它的途徑;第三,軟件專利往往是交叉在產品中的,所以要有非常清晰的對產品專利的定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88

庫克與特朗普熱議中美貿易 蘋果在華手機份額跌至第五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25日發表Twitter稱,他非常期待與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會面。據了解,特朗普與庫克會面的時間安排在當地時間4月25日下午。

不過這次會面是閉門的,不對媒體開放。白宮發言人Sarah Huckabee表示此次會談的重點和目的討論是貿易。蘋果方面沒有對此向記者做出回應。

 

庫克是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後第一個與特朗普會面的科技巨頭CEO。微軟CEO納德拉(Satya Nadella)和亞馬遜CEO貝索斯(Jeff Bezos)也即將啟程前往華盛頓。

在今年3月24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經濟峰會上,蘋果CEO庫克在談到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時說,“我的經歷告訴我,擁抱開放,擁抱貿易,擁抱多樣性的國家就能獲得成功,反之可能會失敗。”他繼而提到,中美合作是做大蛋糕,而不是去爭奪同一塊蛋糕,對於中美來說,大家都已經從貿易中受益,但過程中可能出現了不平等,希望大家都能真正關註這些不平等的問題以及它們產生的原因,把精力放在這些問題上面。

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蘋果和高通在中國都擁有巨大的業務敞口,這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損傷很大。”

在中國市場,蘋果手機在高端用戶中的占有率較高。截至去年第四季度,蘋果在中國的銷售額接近180億美元,占到蘋果全球總收入的20%。

蘋果iPhone銷量今年面臨巨大挑戰,已經有多家投行大幅下調iPhone二季度的出貨量,導致蘋果股價大跌。蘋果近5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達8%,今年至今股價下跌3.3%。蘋果將於5月1日公布最新一季財報。

就在財報公布前,根據研究機構Canalys最新公布的報告,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僅為9100萬臺,同比大幅下跌21%。在市場份額前10的廠商中,有8家經歷了出貨量下滑,只有華為和小米逆勢增長,其中排名前4的品牌分別是華為(含榮耀)、OPPO、vivo和小米,這4家公司出貨量占了整個中國市場的73%,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排名下滑到第五位,被小米趕超。 

 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的智能手機一定會刺激人們進行升級,但是手機生產商正在想方設法避免供過於求的局面。現階段大部分品牌都在投入研發,市場將會出現短期的需求停滯。”賈沫認為,蘋果iPhone X的創新不足以讓人們為之支付如此高昂的價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162

李在镕拜訪比亞迪 三星或將加快在華汽車電子業務

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5月2日到深圳拜訪了比亞迪,這是三星將加快在中國市場汽車電子業務的一個信號。

2018年首季,三星電子又創下業績新高。但是,二季度面臨艱難,中國業務也差強人意。所以,李在镕此行備受矚目。

三星中國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了李在镕到訪比亞迪,但其余行程並未透露。

值得關註的是,這次隨行的三星電子高管,包括三星電子CEO兼半導體業務負責人金奇南、存儲業務負責人金喬永、系統LSI業務負責人康仁燁,以及三星顯示CEO 李東勛。

比亞迪是國內主要的電動汽車生產商之一。外界猜測,三星希望抓住中國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機遇,擴大芯片、顯示面板、動力電池等上遊部件在中國汽車行業的銷售。

不過,對於李在镕在深圳與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商業夥伴進行洽談,關於雙方洽談的內容,比亞迪相關人士5月3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拒絕透露細節。至於雙方是否涉及在動力電池方面的合作,比亞迪上述人士也拒絕回答。

汽車芯片或將打破芯片業務天花板

今年一季度,三星電子利潤再創新高:實現營業收入60.56萬億韓元(約569.8億美元),同比增長近20%;營業利潤15.64萬億韓元,同比猛增58.03%。其第一季度的營業利潤率為25.8%,較上年同期增長6.2個百分點。

三星表示,首季業績增長主要是由於內存芯片業務帶動的,並增加了旗艦手機產品的銷售,其中包括Galaxy S9。

一季度,三星的半導體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0.78萬億韓元,營業利潤11.55萬億韓元。也就是說,芯片業務今年首季為三星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二的營業利潤。

此外,三星IT和移動通信部門今年首季實現收入28.45萬億韓元,營業利潤3.77萬億韓元;消費電子部門收入9.74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為2800億韓元,同比有所下滑。

有韓國媒體認為,三星電子二季度將面臨艱難。雖然存儲芯片業務有望在今年二季度保持強勁增長,但是由於全球手機市場增長放緩,三星的移動設備業務預計將出現高端旗艦機型銷量下滑。同時,面板業務方面,雖然柔性OLED面板需求強勁,但是LCD(液晶)面板行業可能因產能擴張而面臨過度競爭。還有分析師擔心,下半年內存芯片市場會供應過剩。

如何尋找三星電子新的成長空間、打破即將見頂的芯片業務的“天花板”,是今年2月結束監禁、重獲自由的李在镕急需破解的問題。到深圳拜訪比亞迪,是他出獄後,在海外的第二個活動,一個月前他曾到訪加拿大和歐洲。

汽車電子是三星未來的戰略重點之一。李在镕曾在2016年主導三星電子收購了著名的汽車電子供應商哈曼國際。最近,三星又量產汽車芯片。

據韓國先驅導報的報道,三星電子今年4月開始大規模生產汽車用DRAM芯片。其16GB DRAM是該行業的第一個汽車解決方案,可以承受的溫度從目前的105攝氏度提高到125攝氏度。芯片的數據處理速度,比8GB DRAM加快了14%。新存儲器的功率效率也提高了30%。

“16GB的LPDDR4X DRAM是我們最先進的汽車解決方案,能為全球汽車制造商提供卓越的可靠性、耐久性、速度、容量和能效,”三星存儲芯片營銷高級副總裁Chun Se-won說。

與比亞迪合作擴大在中國的B2B業務

擴大中國市場的業務,也是三星電子保持業績成長的戰略之一。在手機等終端消費電子產品的份額不敵中國本土領先品牌的情況下,如何擴大中國市場的芯片、汽車電子等B2B業務,成為三星自然的選擇。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介紹說,據賽諾的統計數據,三星手機目前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大約3%,最近兩個月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有所回升。而中國本土一些領先品牌在中國手機市場的份額達到15%左右。

對於這次比亞迪之行,一位三星的有關人士說:“副主席(李在镕)和總裁(金奇南)計劃與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商業夥伴舉行會議。”

一位比亞迪前高層告訴媒體,比亞迪幾乎為三星電子生產了全部金屬外殼產品。而從目前情況看,雙方的共同利益,未來更多在電動汽車產業鏈上。

三星電子持有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1.92%的股份。此次與比亞迪的會談,被認為是與三星電子加速汽車電子業務的戰略有關,而這一戰略正是由李在镕主導的。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7月,比亞迪以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向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144.73億元,其中上海三星半導體以約30億人民幣購買5226萬股比亞迪A股,持有比亞迪股本總額的1.92%。比亞迪此輪募集資金主要目的,是為了迅速擴大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生產能力,更好地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的需要,以及推進新能源汽車研發項目的實施,有利於該公司後續車型的研制。當時,比亞迪方面稱,三星電子主要基於對比亞迪長期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以及未來雙方在電動汽車零部件領域的戰略合作。

比亞迪去年首次被寧德時代奪走國內鋰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第一的寶座。寧德時代是寶馬、宇通、上汽、北汽、吉利、東風、長安等多家主機廠的動力電池供應商。目前,寧德時代正加快搶占動力電池的步伐,繼3月拿下大眾集團MEB項目動力電池訂單之後,近日又宣布東風日產第一款國產純電動車型軒逸將采用寧德時代的電池。寧德時代上個月已順利闖關過會,接下來將登陸資本市場,借助資本的力量,與比亞迪在市場和技術等方面進行新的較量。

面對來勢洶洶的寧德時代,比亞迪正打破原先零部件垂直的封閉供應系統,目前正緊鑼密鼓地推動對外開放動力電池供應。不同於寧德時代在三元鋰和磷酸鐵鋰的兩大板塊實力相當,比亞迪是以磷酸鐵鋰電池見長,雖然也已啟動三元鋰技術研發,但相對進入時間略晚。而三星在三元鋰電池上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

泰博英思(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汽車行業總監孫木子5月3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三星與比亞迪很有可能在動力電池上展開合作。三星等外資企業目前尚不能進入動力電池目錄,拿不到新能源補貼,很難成為國內整車廠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一旦三星與比亞迪在動力電池方面合作,將有利於提升雙方在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力。

家電產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還不能判斷李在镕比亞迪之行的目的是什麽,大家更關註的是李在镕此行的背景。目前,三星在中國市場表現差強人意,無論彩電、手機還是冰箱,都沒有取得與其全球影響力匹配的行業地位。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市場,中國市場對三星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如何扭轉目前的頹勢?如何開發新的業務增長點?相信是三星管理層思考最多的問題。李在镕此行正是基於這一背景,具體能達成怎樣的訪問成果,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62

外交部:在華外企應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針對美國無端指責中國有關部門要求外國企業在其網站和宣傳材料中不得將港澳臺地區列為“國家”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今天答記者問時表示,無論美方講什麽話,都改變不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港澳臺地區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客觀事實。中方將會繼續按照一個中國原則處理與外國的關系。同時必須指出,在華經營的外國企業應當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中國法律,尊重中國人民民族感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80

開放提速!三大國際評級摩拳擦掌,標普惠譽在華擬設獨資公司

中國金融開放步伐再次加快。5月25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繼中國向外資機構開放信用評級市場之後,外資評級機構計劃在中國成立自己的獨立公司。

25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標普公司人士處獲悉:“繼中國向外資進一步開放國內評級市場的監管變化後,標普全球評級計劃在中國成立自己的獨資公司。”

標普稱,該公司將以新設方式設立並運營。“我們相信,這一選擇有助於建立適合我們業務和客戶的最佳模式,同時能夠契合中國監管部門的政策目標。相關籌建工作會逐步展開,我們將選擇適當時機公布包括時間表在內的更多細節。”

“惠譽正計劃向中國監管機構申請執照在中國獨立運營。”同日,惠譽評級發言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惠譽在中國擁有完善的業務網絡,並致力於支持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中國監管環境的變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去考慮及評估如何能夠更好地滿足未來本地和全球資本市場的需求。”

第一財經記者也就此事詢問穆迪,穆迪方面表示:“穆迪願為中國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公告近期發布的規定是有利於市場發展的又一舉措,目前我們正在研究適宜的方案。”

3月27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在官網發布《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註冊評價規則》(下稱《註冊評價規則》),正式接受境外評級機構“以境外法人主體或境內法人主體方式申請註冊”,並將得到交易商協會“平等對待”,享有與境內機構“相同的註冊要求和註冊流程”。 這意味著,穆迪、標普和惠譽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未來可以獨資公司的身份進入中國債券評級市場。

早在今年1月29日,惠譽將其所持有的在華合資公司聯合資信49%的股權,出售給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有觀點認為,這似乎是惠譽在為在華獨自經營做鋪墊。

“中國監管層此前明確表示歡迎外資,等相關牌照落地之後,外資評級機構應該就可以對境內企業進行評級了。”某國際評級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銀行間債券評級市場即將註入新的血液。”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評級副總監俞春江對媒體表示,國際“三大”的進入對提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開放度和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具有極為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助於境內評級機構在與國際“三大”的正面競爭中提升評級技術和服務能力;同時,向境內評級機構開放註冊申請,為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多元化選擇。

其實,在金融開放尤其是債市開放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此前在《2017·徑山報告》中提及,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受制於境內外市場規則、制度的差異和特定的開放方式。

徐忠表示,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比較低,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金融市場的規則制度與國際市場存在較大的差異,制約了境外發行人和投資者參與市場的便利性和積極性。債券市場的問題則比較突出,尤其是在近幾年中國不斷降低債市投資門檻的背景下。

“境外機構境內發債在會計、審計政策使用方面仍有許多不便。我國債券市場實行市場參與者準入備案、一級托管、集中交易的模式,與國際市場做法不同。另外,我國的評級業公信力不夠,與債券相關的外匯與衍生品產品不夠豐富。”徐忠說。

因此,他也建議,應該尊重國際市場規則和慣例,實現金融市場更高層次的開放。首先要有序開放信用評級市場,建立健全涵蓋國際評級機構在內的統一註冊管理制度,結合國際評級機構情況明確市場管理具體要求,明確境外評級機構可選擇境內設立商業存在或以境外法人實體兩種方式開展評級業務。

另外,徐忠還建議,可以從熊貓債市場開始試點,分步驟對國際評級機構放開國內債券評級業務;給予境外發行人在審計和會計方面更大的靈活性。對於面向機構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的債券,建議不要求境外會計師事務所所在國與中國簽訂監管合作協議,或者只要求發行人聘請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向財政部提交監管確認函。對於中國香港、歐盟國家的會計師事務所可豁免其在中國境內備案;最後,應盡快明確境外投資者進入我國債券市場所涉及稅收問題,同時,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要兼顧中國國情和國際慣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07

國家移民管理局:1881名外籍人士獲在華永久居留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消息,自今年4月2日掛牌成立以來,國家移民管理局實施優化外國人申請永久居留審核流程,兩個月內共批準1881名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士在華永久居留,相當於2017年全年審批總量。

這些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人員,既有諾貝爾獎得主等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也有應用研究領域的領軍人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博士生導師等,還有國家“千人計劃”引進人員、重點產業領域優秀企業家、專業領域的高端管理人員等外籍人才,以及他們的配偶子女。

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是面向全球引才引智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我國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一步,國家移民管理局將進一步深化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拓寬申請渠道,細化申請條件,簡化申請手續,釋放更多的紅利,會同有關部門為獲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籍人士辦理金融、教育、醫療、交通、通信、社會保險等事務提供便利服務,創造有利條件讓更多人才參與到我國各項建設和事業發展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