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行業逐漸回暖,但風口已過的在線教育依舊會步履維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106/165847.shtml

行業逐漸回暖,但風口已過的在線教育依舊會步履維艱
歪道道 歪道道

行業逐漸回暖,但風口已過的在線教育依舊會步履維艱

在線教育想要依靠技術突圍,可能依舊困難重重

8月23日,VIPKID召開D輪融資發布會,2億美元的融資金額打破了K12在線教育領域的單筆融資記錄,隨後不久,作業盒子也宣布完成2億元B+輪融資。

歷經五年探索,一度陷入資本寒冬的在線教育似乎開始有了行業回暖的跡象,一時間關於在線教育能否風口再起的討論甚囂塵上。更為關鍵的是,共享經濟的投資熱潮已然陷入尾聲,市場上同樣需要新的風口來刺激互聯網經濟的生長。

只不過單靠融資記錄的突破,恐怕並不能證明在線教育有成為下一個風口的趨勢,尤其是行業痼疾之下,新一輪的資本青睞可能也意味著新的風險。

巨額融資背後的理性回歸

據IT桔子最新整理的創投數據顯示,截止10月16日,2017年度在線教育領域公開的融資次數超過150筆,累計融資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其中K12領域融資公司有38家,融資金額接近41億元。表面上看,共享經濟席卷資本市場的情況下,在線教育還能獲得如此頻繁的融資次數,或許已經彰顯了該行業得到市場認可之後的商業價值。

但是與2014年投資風口不同的是,從近一年的融資狀況可以發現,其實市場上早已不是當初的那種投資熱潮,這就說明理性回歸可能意味著在線教育很難重新站在風口之上。

以融資的具體情況來分析,近幾年的融資多集中在種子輪、天使輪、Pre-A 輪、A、A+輪等早期輪次。例如今年1-3 季度中,早期融資事件都超過一半,達70%上下,但與輪次集中的狀況恰恰相反,融資金額反而主要加註於中後期融資階段的在線平臺。

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的69起早期融資,披露的融資總金額為18.42億元。而中期融資階段(B、B+、C、C+輪)的案例有16起,披露的融資總金額為22.96億元,後期階段(D輪以後及並購)的案例共4起,金額卻達到了22.03億元。

這種情況說明兩個問題,一方面投資在線教育的資本廣泛遍布早期項目,這側面印證了教育市場的需求確實在逐漸升溫,尤其是二胎政策的放開,使得家長對教育的關註明顯提升。另一方面,更為關鍵的是,資本還是青睞於較成熟的項目。換句話說,雖然在線教育行業並沒有形成穩定的格局,但隨著早期成熟項目或平臺對資本的吸引愈加集中,也就意味著其他相對弱勢的中小教育產品,將會面臨洗牌期的淘汰。

尤其是在市場探索階段中,各類平臺非但沒有一套成功盈利的商業模式作為支撐,反而盲目跟風,造成了平臺日益同質化的傾向。這種情形之下,依賴融資就成了平臺存活的最重要希望,而新晉參與者或小平臺恐怕在吸引融資方面沒有任何優勢。由此可見,投資理性回歸對整個行業來講,並不全是好事。

五年探索未果,成功的商業模式路在何方?

8月16日,培生集團宣布將其環球天下教育集團(環球雅思)的業務,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一家名為“樸新教育”的公司,而六年前培生買入的價格是2.95億美元。與此同時,華爾街英語也被宣布“尋找潛在業務合作夥伴”接盤,培生集團接連拋售在華業務,除了在本土化過程中水土不服之外,其實這些舉動也暗示著國內教育市場的步履維艱。

據央視財經此前報道,市場機構對400家主要在線教育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6年底,400家企業當中70%的公司都處於虧損狀態,僅有10%的公司能夠持平,而能夠盈利的僅僅占了5%,甚至有15%的企業瀕臨倒閉。

這背後的原因都在於在線教育平臺盈利模式尚未明晰,整體來講,內容付費、會員收費、平臺傭金和廣告等方式,看似都有可行性,但是應用到教育這一複雜領域就顯得異常不適,以內容付費為例,不管是內容本身還是盈利模式都存在大量現實問題。

一般情況下,為了盡快突破虧損困境,在線平臺都會將付費內容的戰線拉得過長,相應地內容管理和用戶體驗方面就會有所欠缺,而且從這些平臺的具體表現看,出現了兩種比較極端的反差。一方面,從教育機構轉型的在線教育企業,一般都會照搬複制線下的課程,雖然表面上打通了線上渠道,但其缺乏互聯網運營經驗。而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則盲目集結很多質量參差不齊的課程資源,利用互聯網為線上用戶學習服務。

這兩種情況都直接導致課程優質內容缺乏、運營管理不足,使本來就缺少忠誠度的用戶喪失興趣。而從盈利角度看,內容付費的實現也極大受限於模式缺陷,這主要是因為教育平臺為了低成本提升獲客量,基本上一開始都打著免費的旗號爭奪流量,而免費內容大範圍推行之後,用戶付費習慣就很難培養,到最後平臺只能靠著融資燒錢、彌補高額成本。

僅僅是內容付費,在線教育就已經是百般受困,更深度觸及國內教育痼疾的教學問題,基本上所要跨越的不只是獲客成本,而是觀念、教學方法、人力成本等一切挑戰傳統教學的多重障礙,這對任何平臺都是終極的市場考驗。

在線教育想要依靠技術突圍,可能依舊困難重重

在傳統認知中,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說到底是一個更考驗長期回報的領域,即使互聯網改變了教育的形式,但本質上這點決定了在線平臺的商業價值,還未能像普通快消品一樣獲得較快的收益回饋。可目前在線教育市場則恰恰相反,主要靠資本驅動的商業運轉,不得不受制於投資人的回報期望,這兩者之間的矛盾令平臺對商業模式的探索更加困難。

可能正是認識到這點,在線教育除了費盡心機地摸索盈利渠道,其實把更多的期望寄托到新技術身上。比如VR、AR、AI及大數據分析等等,不僅被認為是在線教育平臺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平臺效率的未來工具,更是挑戰傳統教育的最大核心競爭點。可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技術突圍可能只是一種幻想。

以去年紅極一時的在線直播教育為例,據悉,到2016年涉及到直播的公司,累積融資金額占在線培訓行業融資總額的84%,總金額約20.5億美金,相對應的錄播型只占16%,可見當時行業對直播給予了多大的厚望。

可是直播元年已經過去,再看看現在的直播教育基本上已不如當初的勢頭。這不僅僅是因為直播行業本身的“熄火”,還在於“教育+直播”模式,不但不可能一下子將在線教育盈利難的問題解決,而且很有可能受居高不下的直播成本所累,為在線平臺的虧損增添更重的負擔。

直播風口已過,VR/AR或者是AI技術還只是停留在概念層面,尤其是前者,風風火火的元年最後只換來一地雞毛,這說明新技術遠不到成熟落地的時間。也就是說,在線平臺所謂的虛擬課堂或智能教育,沒有強硬的技術實力支撐就等同於空話。

實際上,在線教育平臺的前景應該不止於作為對傳統教育的補充而存在,更遙遠一些,若是能通過線上渠道突破現有教學思維、方式的桎梏,那其商業價值和社會意義將會成倍增長,當然前提是先解決好盈利問題。

在線教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914

彩電市場18年回暖,三場博弈蓄勢待發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107/166807.shtml

彩電市場18年回暖,三場博弈蓄勢待發
消費電子資訊 消費電子資訊

彩電市場18年回暖,三場博弈蓄勢待發

銷量下滑、成本上漲、利潤壓縮,“虧損”已經導致2017年電視市場遭遇10年未有的寒冬,2018年開局也面臨“破冰”之戰,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彩電市場格局並未發生較大改變,國產品牌占據半壁江山的同時,部分外資品牌也漸入佳境。

銷量下滑、成本上漲、利潤壓縮,“虧損”已經導致2017年電視市場遭遇10年未有的寒冬,2018年開局也面臨“破冰”之戰,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彩電市場格局並未發生較大改變,國產品牌占據半壁江山的同時,部分外資品牌也漸入佳境。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今年中國彩電行業遭受“寒冬”,電視品牌之間的競爭,有利於行業加快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從而推動彩電行業不斷發展進步。

畫質戰:8K量產引導市場新潮流

對於電視行業而言,畫質歷來都是重中之重,隨著4K的逐步普及,8K則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液晶顯示技術在經歷幾十年時間後,已經在全球擁有最完善且成熟的產業鏈,無論是生產工藝、產能、原材料均已非常成熟,這是新型顯示技術所不具備的。通過一組市場出貨量數據便可一目了然,2017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預計能夠達到1.73億臺,OLED電視銷量預計在160萬-170萬臺之間。

剛被富士康收購的夏普,在2017年就發布了第一臺消費級8K電視LCD-70SX970A,其集成了多項畫質技術,比如新煌彩、無鎘廣色域等,其中作為夏普獨有的新煌彩技術為電視帶來216個獨立控光分區、1000尼特峰值亮度,這是普通液晶電視難以達到的,只有這樣,電視才可以更好展現畫面的輝煌飽滿和深邃細膩,這是夏普多年畫質技術積累的結果。

加之“8K之父”夏普在8K顯示領域的投入巨大,斥資610億元人民幣落址廣東增城建立8K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8K生態全面加速推進,使得8K技術的商業化、民用化“從夢想照進了現實”,助推行業消費升級,轉型高端。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舉行的第九屆中國高端家電家居趨勢發布暨紅頂獎頒布盛典上,夏普8K電視LCD-70SX970A榮獲電視品類紅頂獎大獎稱號。

富士康科技集團首席行銷長袁學智表示,科技的發展是不可逆的,每一個技術在黑科技市場上平均有5-6年的發展周期,8K不是一個全新的東西,旦現在是其真正發力走向市場的絕佳時機,隨著接下來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8K將會在體育、生活、醫療等有大幅度的發展。

智電網分析認為,8K不僅是高分辨率液晶技術成熟後的自然應用,也是大尺寸產品的標配和必然應用,更是差異化高端市場的選擇方向。不僅是夏普,京東方、三星等多頭也入局8K,由此,未來人們的生活將發生極大改變,無論是基礎的視頻電話,還是網絡購物,甚至是實時交通大數據,都將突破限制,刷新紀錄。

人工智能戰:勇闖3.0時代

要說2017年最火的是什麽?非AI人工智能莫屬。而在彩電制造領域,人工智能的熱潮也早已拉開帷幕。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包括長虹、TCL、小米、微鯨等在內的電視廠商在2017年不約而同將重點放在了人工智能電視上。其中長虹就基於CHiQ電視人工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在不久前推出了全球領先的聲紋識別人工智能電視Q5K,將人工智能電視帶入3.0時代。

據了解,長虹從2012年開始進入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工作,先後在傳感器模組開發應用、語音識別芯片開發應用、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及應用、機器視覺(人臉識別)技術研發應用、工業機器人及工廠自動化技術研發及應用、家庭服務機器人技術研發及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有較多的成果轉化和商業運用。

並且,長虹深知“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大數據”這一點,於是2013年,長虹和IBM成立大中華區領先的大數據競爭力分析中心,並成立家電行業領先的大數據公司。

業內人士觀察發現,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家電領域的熱門,而長虹率先推出人工智能電視,至少將人工智能在家電中的落地進程提前了半年。另外,2017年,除了作為人工智能電視引航者的長虹在繼續加速布局之外,海信、創維、TCL等老牌家電廠商也紛紛進場,小米、樂視、酷開、暴風等互聯網品牌更是大肆搶占,一時間,中國人工智能電視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雖然人工智能電視將迎來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但也應看到,目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仍處於初級階段,距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能還存在差距,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難題的逐漸攻克,人工智能未來潛力巨大,2018年持續爆發。

營銷戰:跨界是彩電行業重要一課

如果說8K、人工智能等是電視產品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麽營銷則是其走向巔峰的重要手段。從互聯網電視誕生之日起,跨界營銷便成了業內的新風向,通過創新的跨界,互補性的品牌聯合起來詮釋或表達一種新的合夥關系或者消費體驗,不但不會因為元素的增加而消減其中一方的表達力。相反,還會因為相互之間更容易產生品牌聯想而放大所有品牌的表達力,聯合更容易形成整體的品牌印象,產生更具張力的品牌聯想。

微鯨算是互聯網電視中玩跨界營銷的高手,其中,微鯨與《中國新歌聲》、《明星大偵探》等綜藝節目打造家庭娛樂新體驗;贊助天貓雙十一晚會,和凱迪拉克這樣的汽車領導品牌合作;去年京東618前夕,還與水星家紡、科沃斯機器人等家居用品成立618聯盟......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微鯨還百威、雪碧等快消品巨頭共同跨界,進行了“喝小瓶,贏大屏”、“轟趴自造日”等活動。

而對於傳統的彩電廠商,海信在跨界體育營銷方面經驗頗足。從贊助歐洲杯得到甜頭之後,去年4月份還成為2018年FIFA世界杯官方贊助商,海信不斷加強品牌建設的國際化力度,進一步提升海信品牌在全球的價值。不僅如此,海信先後贊助了美國NASCAR汽車賽、F1紅牛車隊、德國沙爾克04甲級足球俱樂部及澳網公開賽等。

此外,康佳集團也大力推進跨界營銷,去年初康佳獨家冠名G客盛典這一國內最大的原創內容平臺,2月中旬更傳來成為中超豪門江蘇蘇寧隊的頂級贊助商,大玩足球營銷。而創維近幾年來跨界營銷也是動作連連,包括攜手中國足協中國之隊,TCL則與中國男子籃球隊聯姻,成為中國男籃的主贊助商。

所以,不得不說,跨界營銷是彩電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課,突破舊有模式,讓原本毫不相幹的元素,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從而給品牌一種立體感和縱深感,彩電市場結合的同時,整個家電行業也受用。

總之,對於彩電產業而言,2017年是與眾不同的一年,既是開拓進取的全新篇章,也是布滿荊棘和困阻的砥礪之路。而2018年則是彩電市場全面“破冰”之行,重拾昔日火爆場面指日可待!

智能硬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84

公務機市場回暖,包機和二手機越來越火了

每年4月初,上海虹橋機場都會迎來一批大大小小的公務機,因為一年一度的亞洲公務航空會議及展覽會(下稱“ABACE”)會在這里舉行。

這兩天,第七屆ABACE又如期而至, 170多家參展商、30架飛機參展,涵蓋了公務機的全譜系,從活塞式飛機到大型洲際公務飛機,以及6架直升機。

參展商,尤其是一些公務機生產商與運營商,是帶著巨大期待飛至中國的。

過去幾年,一度高速增長的中國公務機市場開始出現回調,不過這兩天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家公務機運營公司透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低迷的公務機市場終於開始回暖了。

回暖明顯

中國的公務機市場是從2008年開始騰飛的,從2008年僅有30架左右的公務機在內地註冊,到2010年突破80架,再到2012年接近160架,中國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就成為了全球最重要的公務機市場之一。

然而從2014年開始,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銷售增速明顯下滑。據中國民用航空局主管的《中國民用航空》披露,2013年中國公務機的增速為35.8%,2012年更是達到43.2%,而2014年中國的公務機隊規模為263架,增加了47架,相比2013年增長21.8%。

下滑的趨勢在2015年和2016年仍有延續。據通用航空制造商協會(GAMA)數據,2016年全球噴氣公務機交付量降至2004年以來的最低值,僅為661架。

“去年上半年是整個市場的最低點,這從公務機的交付量和飛行時間上都可以看出來,“中國公務航空集團董事局主席廖學鋒對記者介紹,也正因為此,灣流、達索等多家公務機生產商今年都帶來了新機型參加這屆ABACE。

比如達索就帶來了其最新款超長航程公務機獵鷹8X,載有三名機組人員並搭乘八位乘客的情況下,獵鷹8X能夠從北京直飛紐約,從香港直飛倫敦,或從上海直飛洛杉磯,首架在中國運營的獵鷹8X已於2017年年末交付到客戶手中。

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今日發布的渦輪動力民用直升機采購展望報告也顯示,面對全球經濟前景更為樂觀的發展態勢,未來五年客戶購買新直升機的意向穩定。其中亞太地區總體的采購計劃與2017年相比上升了1個百分點,超過18%的受訪者表示將在未來五年內更新或擴大其機隊。而新直升機采購計劃在中國更是增長了9個百分點,與去年的調查相比增加了21%以上。

回歸理性

變化還來自中國的富豪們對公務機的選擇上。多家來參展的公務機公司銷售負責人對記者透露,以前中國人購買公務機,主要還是以客艙大、航程遠為主,如今市場也在回歸理性,選擇合適的大小和航程,才是最重要的。

這從中國客戶進口二手公務機數量首次超過新機也可見一斑。亞翔航空在ABACE上發布的《2017年亞太地區公務機機隊報告》就顯示,2017年,大中華地區共有512架公務機,較2016年的476架增長達7.6%,機隊增長主要歸因於29架全新交付的飛機和39架已投入運營的二手公務機,這一年中,共有42架二手公務機進入大中華市場。

與此同時,包機需求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2014年,大中華區包機市場的小時數每年都有15%的增長,其中高端旅遊定制產品的需求一直在穩步增加。

對此,多位公務機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於國內一些企業家來說,如果一年只有不到500小時的公務飛行,自己買飛機並不劃算,因此從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中國內地的包機市場開始活躍了,以前大手筆買新飛機、大飛機的多,現在包機或買二手機的開始增多,也意味著中國的公務機消費,逐漸趨於理性。

“在過去一年,亞洲的公務航空市場,尤其是中國,都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和需求,亞聯自2017年8月開通包機服務以來,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已為客戶提供了300多個小時的包機服務。” 亞聯公務機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衛告訴記者。

亞聯公務機是亞洲最大的公務航空運營商之一,在大中華地區設有多個運行基地,提供公務航空定制化服務和公務機托管業務。

在今天的ABACE展會期間,亞聯公務機還與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翼通商務航空服務有限公司、東方公務航空有限公司,天津宜捷海特通用航空服務有限公司等簽署協議,並計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繼續推進南京和廣州基地建設,擴大在大中華區的市場布局。

根據亞聯與翼通公司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挖掘廣州及周邊地區公務航空市場潛力,推動廣州臨空經濟示範區通用航空集聚發展。未來,亞聯廣州基地將派駐專業團隊,與翼通公司聯合開展航線維修、公務航空包機以及托管服務等一系列業務,深度挖掘廣州及周邊地區潛在客戶群體;同時,雙方將逐步推進全國地面保障服務方面的合作,翼通公司將利用其優勢資源為亞聯機隊提供專業化、標準化、個性化的全方位服務。

亞聯與東方公務航空有限公司也將會為雙方的日常運行,維修保障、公務航空包機運力互換等合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提升。與此同時,亞聯還與天津宜捷海特通用航空服務有限公司簽署了服務等級協議,為亞聯機隊提供維修服務,進一步提高亞聯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的運營效率和靈活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30

一財研選|煤價回歸理性區間疊加需求回暖,火電向好周期開啟!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5月27日目錄

►煤價回歸理性區間疊加需求回暖,火電向好周期開啟(中信建投)
►3C行業引領AI需求,系統集成類公司有望最先突破(東吳證券)
►體制改革推動科技興軍,軍工產業鏈發展拐點到來(華泰證券)
►汽車行業持續分化,優質細分領域龍頭機會凸顯(國信證券)
►網絡綜藝開始井噴,這些影視制作公司又添盈利利器(中銀國際)

 


1.煤價回歸理性區間疊加需求回暖,火電向好周期開啟(中信建投)

中信建投認為,在當前時點,煤價下行已成為火電企業業績反彈的最主要推力。對煤炭行業供給端和需求端的測算顯示,2018年我國煤炭總供給能力或將達到40億噸左右,而下遊煤炭需求增速將保持1.3%左右的水平,對應總需求約為38.3億噸。

整體來看,今年我國煤炭將大概率由之前的供不應求轉換至供略大於求的狀態,煤價也將大概率回歸至每噸500元~570元的綠色區間。如果假設從當前時點至2018年底,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始終不高於每噸570元,則全年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均價預計不高於每噸608.03元,同比下降每噸30元左右。

從電價角度分析,一方面2017年7月份大部分省份上調了火電標桿上網電價,此政策對2018年火電企業全年電價水平形成利好;另一方面,隨著電力市場化交易雙方回歸理性,市場交易規則進一步完善,2018年一季度市場化電量的折讓有所收窄。

綜上所述,中信建投判斷,2018年火電企業電價同比有望邊際改善。利用小時雖然對火電企業業績彈性影響不及電價和煤價,但受益於我國電力需求回暖及煤電裝機停緩建政策的有效性,利用小時的邊際改善也有助於火電企業走出底部。2018年1~4月份全國火電利用小時為1426小時,同比增加69小時,利用小時邊際改善趨勢明顯。

中信建投認為,火電企業業績主要受煤價、電價和利用小時影響,從目前分析來看,煤價有望下行疊加電價、利用小時邊際改善,火電即將走出底部區間。

國泰君安也認為,火電短期、中長期投資邏輯兼備,繼續推薦。短期來看,發改委發力促煤價回歸合理區間,煤價預計將得到有效管控,火電有望顯著受益於煤價在旺季來臨之前的回落。長期來看,火電盈利能力逐步回升的拐點在2018年一季度正式確立,在煤價逐步回歸合理區間以及電價、供需共同想好的推動下,此輪火電向好的周期有望持續1~3年。推薦全國性火電龍頭華能國際(600011.SH)、華電國際(600027.SH)以及地方火電龍頭皖能電力(000543.SZ)


2.3C行業引領AI需求,系統集成類公司有望最先突破(東吳證券)

東吳證券指出,在全球範圍內,2015~2017年,工業機器人銷量處於快速加速期,增速差逐漸加大,估算2017年在34.6萬臺左右,同比增長17.6%。從銷售額角度看,2015~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分別為111/131/148億美元,2016~2017年同比增速為18.0%、12.2%,2017年銷售額增速低於數量增速,預測可能是產品平均售價有所降低導致。

2015~2017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為32996、72426、131079臺,2017年首次突破10萬臺;其中,2016年同比增長119.5%,2017年同比增長81.0%,2018年一季度累計產量為32950臺,同比增長30.7%,國內各期增速均顯著高於全球可比增速,隨著保有量基數的逐漸增加,預期2018~2020年年化增速20%~30%。

分行業來看,電子電器行業,2016年全球銷量上升至91300臺,同比增長41.33%,在所有細分領域中增速最快,占比31.02%,同比增加5.56pct,3C行業零部件龐雜,種類繁多,且數量龐大,加工精度要求高,對機器人代替人工需求旺盛,預期近兩年將取代汽車行業成為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

東吳證券指出,由於3C產品非標率高,導致其生產組裝的自動化改造難度也較大,即便是加工廠龍頭富士康代工手機的自動化率也僅為30%左右,因此全行業未來還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

在國內市場,短期來看,宏觀數據中“改建類”項目(對應存量生產線)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逐漸提升,而“擴建量”(對應新增生產線)占比下降,東吳證券判斷,供給側改革導致的傳統行業龍頭市占率提升,現金流狀況改善,催生了其“存量”生產線自動化升級改造需求;中期來看,國內機器人企業在上遊核心零部件、中遊本體及下遊集成應用等方向正多點尋求突破,專業化的集成應用領域有望成為突破口;長期來看,中國機器人低密度+人口老齡化趨勢顯著+勞動力區域間流動性顯著增加等因素,促使制造業企業加快自動化布局的步伐。

東吳證券指出,深耕細分行業從事機器人系統集成類公司有望最先突破。建議重點關註側重布局下遊產業機器人集成的拓斯達(300607.SZ)天奇股份(002009.SZ);其次關註機器人全產業鏈覆蓋的埃斯頓(002747.SZ)機器人(300024.SZ)


3.體制改革推動科技興軍,軍工產業鏈發展拐點到來(華泰證券)

軍工體制改革是一個系統全面的改革,是通過科技興軍來實現強軍之路的必要條件。華泰證券認為目前改革邏輯正在兌現,軍工改革正步入全面實施階段。

國企改革領域軍工行業是重中之重,首批19家混改試點央企中軍工企業占7家。企業管理考核、軍品定價機制等改革的實施,有望激活軍工企業運營管理體制,改善經營效能。以資產證券化率較高的航空航發公司為例,一季度應收賬款和存貨的凈增加值普遍創近年新高,可見今年國防裝備訂單任務量飽滿,軍工行業發展形勢同比大幅改善。華泰證券認為,行業變革和訂單釋放帶來的長期成長性將成為軍工行業投資的主導性邏輯,二者疊加推動產業鏈拐點到來。

根據《軍隊建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2020年我國目標基本完成國防和軍隊改革目標任務,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關鍵作戰能力要實現大幅躍升。華泰證券認為,當前我國國防建設仍有較大欠賬要補,現代化主戰裝備發展建設是其中重要內容,未來陸海空天電等各大領域的主戰裝備產業鏈將是直接受益方,同時軍品定價機制改革有望刺激產業鏈龍頭盈利能力提升。

軍民融合成為國家頂層戰略,軍民融合不僅可以促進創新,解決軍工資產的效率問題,更可以把中國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科技工業相結合,共同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科技工業基礎,締造一個良性的產業技術循環。目前中國軍民融合戰略正在深化推進中,北鬥產業鏈高精度應用、軍工新材料等代表性行業即將進入收獲期,有望進入快速成長期。

華泰證券認為軍工行業進入業績拐點階段,邊際變化效應明顯,建議加大對軍工行業高端裝備公司配置比例。主戰裝備產業鏈建議關註:中直股份(600038.SH)、中航飛機(000768.SZ)、內蒙一機(600967.SH)、航發動力(600893.SH)、中國動力(600482.SH),以及核心配套企業:中航機電(002013.SZ)、中航電測(300114.SZ)、中航重機(600765.SH)等;軍民融合方面,衛星導航建議關註高精度導航企業華測導航(300627.SZ)、中海達(300177.SZ)、華力創通(300045.SZ);民參軍建議關註火炬電子(603678.SH)、高德紅外(002414.SZ)、航新科技(300424.SZ)、天銀機電(300342.SZ)、紅相股份(300427.SZ)等;國企改革建議關註四創電子(600990.SH)、國睿科技(600562.SH)等。


4.汽車行業持續分化,優質細分領域龍頭機會凸顯(國信證券)

數據顯示,2017年汽車行業營收為2.49萬億,同比增長15.27%,凈利潤1280.16億,同比增長5.12%,較2016年下降12pct。中國汽車工業當前從成長期逐步邁入成熟期,整體市場增速放緩,分化成為主旋律,汽車市場進入激烈競爭的淘汰戰,上市公司繼續分化。

國信證券指出,中國汽車工業當前從成長期逐步邁入成熟期,整體市場增速放緩,分化成為主旋律,汽車市場進入激烈競爭的淘汰戰,上市公司繼續分化。重點關註:①整車企業的單車盈利能力較高的企業,如上汽集團;②三季度將迎來一汽大眾SUV全新車型上市,關註新周期下的一汽大眾產業鏈,如星宇股份;③零部件中具備產品升級趨勢(ASP提升)的產品,如車燈、檔位操縱器行業;④智慧交通,智能駕駛的相關標的,如中國汽研;⑤面對新能源市場化競爭的優質企業。

國信證券認為行業營收及利潤增速下降,整體承壓。2017年全年整車板塊實現營收增速193%;零部件板塊實現營收增速25.93%;經銷商板塊實現營收增速11.42%。2018年第一季度整車板塊實現營收增速14.73%;零部件板塊實現營收增速10.15%;經銷商板塊實現營收增速3.18%。2017年汽車行業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15.46%和5.14%,凈利率下降0.5pct。2018年一季度凈利率為5.78%,同比下降0.25pct。受整車銷售影響,行業整體凈利率水平持續下降。

估值層面,國信證券分析指出,整車、經銷商、零部件PE估值均值分別為13.72、27.78以及23.57,整車PE水平長期穩定在10~15區間,波動幅度較小。當前零部件估值水平呈現下降趨勢,整車基本持平,經銷商低於歷史均值且下降趨勢明顯。整車細分板塊,乘用車、貨車以及客車歷史PE均值分別為13.24、19.44以及16.48,目前乘用車PE水平基本持平估值中樞,客車PE水平低於歷史均值,主要由於行業業績拖累估值下行,貨車PE水平持續高於歷史PE均值,主要由於重卡以及輕卡企業業績改善帶動估值提升。

國信證券關註優質成長和自主藍籌,持續看好汽車行業投資機會,持續推薦:①優質成長零部件:星宇股份(601799.SH)、寧波高發(603788.SH)、東睦股份(600114.SH)、西泵股份(002536.SZ);②四大藍籌:華域汽車(600741.SH)、上汽集團(600104.SH)、福耀玻璃(600660.SH)、宇通客車(600066.SH);③其他方面:中國汽研(601965.SH)


5.網絡綜藝開始井噴,這些影視制作公司又添盈利利器(中銀國際)

2017年是互聯網娛樂綜藝的內容井噴之年。傳統制作公司、王牌制作人的不斷入局,視頻平臺在綜藝內容方面的持續投入、商業變現渠道的不斷創新共同推動了網絡綜藝市場的發展。中銀國際認為,隨著資本的持續投入及內容創新意識的不斷加強,未來網絡綜藝的節目內容及播出時長將持續增加,使得視頻網站可以依靠多版本剪輯提升用戶付費熱情;此外,網絡綜藝的火熱將帶動如藝人經紀等娛樂衍生產業的發展。

中銀國際指出,國內綜藝整體市場規模在2017年已達到270億元以上,預計2018年將超過330億元;在播放時長方面,綜藝節目相對電影或電視劇正在持續增長。在政策層面,近年來政府對綜藝節目的內容題材的把控已經從“限制”轉向“引導”。

通過對行業背景的回溯,中銀國際認為,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的誕生、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引領制播分離時代的到來以及互聯網視頻平臺的崛起是國內綜藝發展的三個重要變革節點。2017年全年共有159部網絡綜藝在互聯網平臺播放,同比增長43%;總投資規模也從2015年的10億元增長至4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7%,無論是投資規模還是內容開發量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資本的持續投入使得頭部網綜的招商規模較2016年平均增長近一倍,網絡綜藝也正式進入了高投入、高回報的階段。

中銀國際還指出,養成類選秀綜藝的回歸將帶動國內新興藝人經紀公司的發展;隨著網絡綜藝不斷加大投入,播放時長也隨之增長,如何將廣告主的需求和節目發展自然融合將是未來網絡綜藝編排的內容之重;視頻網站針對綜藝內容進行多版本剪輯將有望刺激用戶在網絡綜藝方面進行付費。

中銀國際認為,網絡綜藝的發展是行業多方資本及人才力量共同投入的結果,內容創新和平臺建設同樣重要,因此A股傳媒板塊中擁有較強影視內容制作能力或視頻平臺運營能力的公司將在未來受益。推薦華策影視(300133.SZ)、快樂購(300413.SZ)、光線傳媒(300251.S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56

一財研選|鐵路投資額重回高位,軌交設備制造業景氣回暖!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8月9日目錄

►鐵路投資額重回高位,軌交設備制造業景氣回暖(申萬宏源)
►7月券商業績環比改善,強者恒強看好龍頭企業!(長城證券)
►以史為鑒,技術成熟+油價高位,布局煤化工正當時(平安證券)
►家裝變革蓄勢待發,看好品牌溢價&輕資產擴張思路(方正證券)
►蘇墾農發受益小麥價格回升,耕地規模望不斷擴大(太平洋證券)

 


1.鐵路投資額重回高位,軌交設備制造業景氣回暖(申萬宏源)

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基建設施領域補短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房地產堅持調控等指導思想,強化了市場對於基建穩增長的預期。2018年1-6月,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27億元,同比增長0.1%。

2018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原計劃為7320億元,8000億元較年初預算提高了9.3%。申萬宏源指出,根據鐵路投資五年的傳導鏈,2019~2023年我國鐵路的新通車里程和新車采購有望維持高位。我國鐵路運營維護市場的占比在3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60%的平均水平,隨著我國軌交市場的成熟,鐵路投資資金將向機車車輛采購與線路運營維護端傾斜,鐵路投資結構變化成為重要看點。

申萬宏源認為需求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根本原因,鐵路正由投資驅動轉向需求驅動。2018年上半年,鐵路客貨運量保持較快增長,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16.20億人,同比增長8.1%;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19.52億噸,同比增長7.4%,其中煤炭增量占總增量的80%左右;全國鐵路日均裝車175207車,同比增長7.8%。下遊需求持續向好,行業景氣度有望維持高位。

申萬宏源認為高鐵采購量符合預期,客車、貨車采購成為增量。高鐵方面,2018年上半年,我國采購“複興號”動車組145列,預計2018年全年動車組采購量將超350列。“複興號”有84%的標準是中國標準,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高,將給國內軌交零部件優勢企業帶來增量;貨運方面,鐵總將實施《2018—2020年貨運增量行動方案》,加大“公轉鐵”、“水轉鐵”推進力度,發揮鐵路運量大、能耗低、排放少、汙染小和節能環保的特點,以進一步提升運輸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優化產品供給,到2020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將達到47.9億噸,較2017年增長30%。未來三年,鐵總將計劃新購置貨車21.6萬輛、機車3756臺,高於申萬宏源此前鐵路貨車、機車采購的預期。2018年上半年,鐵總已經采購鐵路貨車33338輛,機車428臺。預計未來三年鐵總貨車采購量將達6~8萬輛/年,機車采購量不低於1000臺/年。

由於此前軌交行業投資等數據不及預期,行業整體回調較為明顯,目前估值水平仍處於歷史的低點,2018年8月7日申萬鐵路設備二級行業的PE(TTM)僅為22倍。申萬宏源建議關註軌交整車領域中國中車(601766.SH);零部件領域永貴電器(300351.SZ)、康尼機電(603111.SH)、鼎漢技術(300011.SZ)


2.7月券商業績環比改善,強者恒強看好龍頭企業!(長城證券)

7月,兩市震蕩,A股整體由小幅震蕩下行轉為小幅震蕩上行,上證指數7月上漲1.02%,滬深300指數上漲0.19%,市場上漲帶動券商板塊。

長城證券指出,7月券商整體單月營收環比上27.08%,凈利潤環比上升75.73%,邊際上呈現一定改善,但仍承壓。強者恒強,市場集中度維持高位,從公布的營收數據來看,CR5和CR10的營收占比分別為48.12%、73.12%,基本持平於上月的48.16%、72.86%水平。

目前大券商PB處於1.20倍低位附近,有望成為板塊估值修複行情的重要驅動力。

長城證券看好券商板塊、尤其是龍頭券商。長城證券認為嚴監管常態化、金融市場開放加深,創新業務傾向龍頭券商。首先,資管新規細則落地,嚴中有寬,利好大盤;其次,場外期權交易商名單公布,利好龍頭券商;再次,對外開放加深,A股正式納入MSCI,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統一準入標準,放寬準入條件,擴大境外資金投資範圍,市場活躍度有望提升。

綜合來看,長城證券認為,今年以來標準化金融資產搭臺,縱深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自下而上”的創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金融創新嚴格限定在資本實力強與公司治理優良的大券商序列,都有利於少數龍頭券商,將開啟黃金年代,並有望享受溢價。

長城證券認為,秉承以業務結構多元化、均衡化來選股,建議關註少數龍頭及逆勢向好的券商,重點推薦中信證券(600030.SH)、華泰證券(601688.SH)、國泰君安(601211.SH)、廣發證券(000776.SZ)及互聯網券商東方財富(300059.SZ)等。


3.以史為鑒,技術成熟+油價高位,布局煤化工正當時(平安證券)

從世界煤化工發展史來看,煤化工經歷初創、發展、蕭條和複蘇四個時期。在世界石油供應緊張和價格居高不下的壓力下,煤化工已經成為替代石油供應的重要選擇。

平安證券指出,煤炭氣化技術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839年第一臺煤氣發生爐問世,1880年產生水煤氣發生爐,標誌了煤氣化工業的開始。上世紀70年代Texaco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的工業化,大大推進了大型煤氣化技術的發展。經過40多年的發展,氣流床氣化爐已在煤化工及GCC技術中得到應用。

近十幾年,我國煤氣化技術引進多,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煤氣化種類最多、煤氣化經驗最豐富的國家。德士古水煤漿氣化、殼牌幹粉煤氣化等技術均在國內首次實現大規模的化工生產應用。隨著國內煤氣化領域的經驗積累,國產煤氣化技術開發速度也在加快,國產技術逐步走向成熟。

平安證券認為,我國現代煤化工技術整體處於世界領先或先進水平。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等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取得成功,關鍵技術實現整體突破,工藝流程打通,實現長周期穩定運行,產業初具規模、布局初步形成,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直接液化、煤間接液化、煤制烯烴、焦油加氫等技術工藝,工藝整體達到世界領先或先進水平。同時煤制芳烴、煤制乙醇、粉煤熱解等技術正處於工業示範中,有望取得突破。

平安證券認為在60美元/桶及以上油價下,煤化工盈利能力顯著改善,將迎來發展機遇。公司方面,關註煤化工龍頭和具有現代煤化工新增產能的優質公司,中國神華有60萬噸煤制烯烴;華魯恒升依托潔凈煤氣化技術,打造“一頭多線”的循環經濟,產能包括180萬噸尿素、30萬噸複合肥等,新建50萬噸/年乙二醇2018年底前有望投產;中煤能源擁有圖克化肥、榆林烯烴、蒙大工程塑料項目,產能先進,擁有60萬噸烯烴、50萬噸工程塑料、175萬噸尿素等;新奧股份擁有60萬噸甲醇,年產20萬噸穩定輕烴項目已經在試運行中;陽煤化工尿素產能450萬噸,甲醇80萬噸,乙二醇20萬噸,公告擬將壽陽20萬噸產能並入上市公司。

平安證券看好煤化工行業的投資機會,推薦中國神華(601088.SH)、新奧股份(600803.SH),建議關註華魯恒升(600426.SH)、中煤能源(601898.SH)、陽煤化工(600691.SH)等公司。


4.家裝變革蓄勢待發,看好品牌溢價&輕資產擴張思路(方正證券)

2017年家裝市場規模達到2.3萬億元,2012~2017年CAGR為8.7%,市場空間巨大;但從競爭格局看,中國建築裝飾裝修行業企業超過13萬家,行業前50強家裝企業銷售總額為471.4億,占建材家居市場比重僅為1.17%;龍頭東易日盛市占率僅0.2%,小公司、小作坊甚至個體戶仍然是家裝行業的主力軍。

方正證券認為,得益於3D雲設計、BIM建模以及全產業鏈布局等新技術、新思維的運用,新型家裝業務模式對效果不直觀、成本預估不準確、流通環節過多等傳統痛點進行了解決。

根據介入家裝業務的程度,家裝新模式可以劃分為:垂直非標準化家裝模式(以東易日盛A6業務為代表)、垂直標準化家裝模式(以東易日盛速美、愛空間為代表)、平臺模式(以土巴兔、齊家網為代表)以及賦能模式(以尚品整裝雲、歐派家居為代表);根據資本投入的程度,則可以劃分為重資產的傳統家裝(東易日盛、金螳螂等)及輕資產的互聯網家裝(齊家網、尚品整裝雲、愛空間等)。

方正證券認為家裝市場的未來發展將呈三大趨勢:

一是行業分散的競爭格局預計仍將長期維持。目前家裝龍頭主要圍繞“信息化&產業鏈”兩方面發力,但對“人”的因素還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使得規模擴張的邊際成本投入依然處於高位,進而導致資本對行業的洗牌作用較弱,集中度難以快速提升;

二是各種家裝新模式齊頭並進。行業競爭格局高度分散的情況下,各模式下的龍頭均能憑借自身綜合實力優勢實現市占率的穩步提升,尤其是專註於平臺及賦能的互聯網家裝公司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第三大趨勢則是家裝與家居龍頭以合作的姿態共同實現全產業鏈的延伸。流量入口&全屋配套成為目前各方發力的重點,而家裝與家居公司由於各自存在業務短板,目前更多通過品牌、渠道、技術等方面的融合,實現共同成長。

方正證券看好兩條成長路線,①深耕產業鏈,主打品質、享受品牌溢價的傳統家裝龍頭,如東易日盛(002713.SZ)、金螳螂(002081.SZ);②主打輕資產模式,通過模式發革和技術創新實現規模快速擴張的新進入者,如歐派家居(603833.SH)、尚品宅配(300616.SZ)


5.蘇墾農發受益小麥價格回升,耕地規模望不斷擴大(太平洋證券)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近日公布,截至7月2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3396.9萬噸,同比下降35.2%。目前小麥實際減產幅度未知,但減產預期、優質小麥的缺乏已帶動小麥市場價格上漲。截至8月7日,全國小麥出售均價約2280元/噸,較6月低點上漲71元/噸。

蘇墾農發(601952.SH)依托自有種植基地,主要從事種子加工、原糧種植、大米加工和農資貿易,業務涵蓋糧食產業鏈各個環節,產品主要包括原糧、種子和大米,是目前國內糧食產業縱向一體化經營體系最為成熟的公司之一。同時,作為江蘇農墾集團下屬單位,公司的水稻和小麥種植業務目前僅在江蘇省開展。而江蘇省的小麥種植並未受到嚴重災害。

根據草根調研,受益於資源整合、統一管理帶來的管理效率提升,今年公司的小麥單產同比小幅增長,預計總產量在45萬噸以上,且品質優秀,在銷售時享有溢價。2017年,公司的小麥種植業務的毛利占比約23%、盈利占比約28%。中信證券分析認為,以2017年公司的小麥產量和成本水平做靜態測算,小麥價格每上漲100元/噸,公司的盈利可增厚約4600萬元。未來,公司望受益於種植規模的擴張和單畝盈利的改善而穩步增長。

天風證券指出,公司經營效率高,是國內少有的具有大規模土地經營經驗且能夠實現高盈利的公司;此外,公司資產質地優良,根據公司2017年年報,公司擁有約120萬畝耕地,半年報擁有約6億貨幣資金,6月底理財產品余額17.5億,合計23.5億。為公司未來產業擴張提供了基礎。空間來看,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的推進以及土地流轉的加速,公司有望通過土地流轉帶動公司土地經營規模擴張。當前,公司已經流轉的土地面積近22萬畝,公司未來通過流轉獲得的耕地面積將持續增長。

太平洋證券指出,隨著確權的完成,國內農地流轉有望進一步活躍。公司目前擁有儲備耕地120萬畝,未來受益於農地流轉活躍,耕地儲備規模將不斷擴大。農墾板塊其他公司北大荒和亞盛集團對應2018年業績的PE分別為22和58倍,與二者相比,公司估值有優勢。

 

 

責編:周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15

市況回暖 港交所120元可攻可守 施慧雅

1 : GS(14)@2012-12-03 23:41:0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2_ek2a1.htm
【明報專訊】經過前周的上升後,港股上周繼續輾轉上揚,最後恒指以22,030點告收,比對上一周上升了116點,並突破了22,000點水平。
正如慧雅早前指出,在最初的時候,不少市場人士仍是頗半信半疑,但港股跟覑便愈升愈有,市場的主流意見近日是開始轉好。慧雅早前亦提到,從技術分析的角度看,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港股近日的上升究竟是會以雙頂回落結束,還是會進入另一個新升浪?就上周的發展看來,恒指應是至少會試圖往上衝。
收購LME 長線可憧憬
值得留意的是,港股成交在上周五出現了突破,蓋上周五的成交就有800億元,比近月來的低位上升逾倍。雖然港交所(0388)配股是一個令成交上升的原因。不過,在扣除有關因素後,港股成交仍有700多億元,總算是近日的突破。另外,慧雅認為同樣值得留意的是,不少中資股是備受追捧,好些內房股更是迭創高位,顯示覑市場的風險胃納可能是正出現覑改善。
無論如何,慧雅認為港交所目前的位置頗不錯。早前幾乎全世界都唱淡,但它仍能守得住100元,慧雅認為它收購LME的交易不是很多人說得那麼差,港股的成交,近日亦是出現了改善。值得留意的是,近日新股巿場的氣氛是有了一點改善,有大型公司招股,通常這類活動是大巿的領先指標。它們可能意味覑,巿場氣氛和流入的資金,可望出現改善,以慧雅之見,港交所目前的股價可說是可攻可守,慧雅亦相信LME的收購,應是一個潛在的機會,而不是一個龐大的包袱。以慧雅之見,港交所的中長線前景甚為不俗,120元或以下可以加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01

黑膠唱片現小陽春美銷量升52% 港HMVideal銷情回暖

1 : GS(14)@2015-04-07 23:59:48

【財經專題】「一個月費,無限任聽」的串流音樂受年輕人喜愛,亦令實體CD唱片銷量持續受挫。不過,更為古老兼屬「發燒級產品」的黑膠唱片銷量卻不跌反升,據調查機構尼爾遜音樂數據,美國2014年黑膠唱片銷量升52%至920萬隻,更有調查指三十五歲以下的樂迷成為黑膠銷售收入的主要貢獻來源;香港HMVideal負責人胡景邵透露,店內黑膠銷量有所上升。串流音樂受歡迎,但黑膠唱片卻能夠「逆市」復辟,有歌手認為,串流音樂可幫助用戶發掘音樂,而黑膠唱片則可享受更高音質,兩者相輔相成,或可同時成為音樂業界的「新金蛋」。記者:馮健鏗 胡仲邦


科技發達為人類帶來無限方便,但同時摧毀了不少傳統行業,唱片業便是其中一例,香港唱片業的收入由高峯期1989年的35億元,跌至現時的3億元,音樂的創意仿似被創新的科技扼殺,但仍有一群謹守崗位的音樂人默默耕耘,專注做好音樂,正如「香港搖滾之父」夏韶聲所言,「10個用download(網絡下載)聽歌嘅人,可能有6個長大後會追求更高質素嘅音樂」。




港唱片公司推新黑膠唱片

串流音樂的普及,加上盜版音樂肆虐,導致傳統唱片市場急劇萎縮,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香港會總裁馮添枝表示,「而家十幾歲嘅年輕人從來未聽過買唱片呢樣嘢,呢個係現實,佢哋唔會pay(付費)」,串流音樂市場的確一直在增長,但回報卻未如理想,他表示,1989年本港的唱片銷售收入約25億元,另加出口到海外的版稅收入10億元,全年收入35億元,相對現時總體的收入只有3億元。馮添枝承認,唱片業第一日就與科技掛鈎,互聯網只是將個人複製行為廣泛化,代替了賣唱片而已,「呢個不能避免,習慣係用家決定」。長遠除了靠完善的版權法去杜絕非法下載,業界創作出色的音樂作品才是根本,音樂始終不是必需品,只要是好音樂總能覓得知音人,馮添枝表示,現時全球唱片收入仍有逾50%來自買唱片,反映消費者習慣仍然喜歡擁有唱片。據「尼爾遜音樂統計」(Nielsen SoundScan)顯示,美國去年黑膠銷量達920萬張,按年急升52%,並佔實體唱片銷售約6%,是公司自1991年開始統計以來銷量最高的一年。本地唱片公司亦開始推出新黑膠唱片吸引樂迷購買,令黑膠唱片市場出現「小陽春」。夏韶聲曾推出多隻發燒天碟,最近新推出的CD「諳5」亦會在數個月內推出黑膠版本。早前他於旺角一間影音店舉行簽名會,亦能吸引逾百名音樂發燒友到場購買唱片及簽名,甚至帶來夏韶聲多年前的黑膠唱片索取簽名。有發燒友更稱,為聽高質音樂,已花十數萬元購買音響設備及黑膠唱片。全球音樂市場面臨交叉點,但黑膠銷量突然回暖,夏韶聲認為是歸功於樂迷童年時認識音樂,對音質更有要求,「如果呢個細路聽吓聽吓(網上音樂),將來搵到錢,又想享受高級Hi-Fi時,佢就會跳去嗰度(黑膠)」。



夏韶聲:樂迷對音質有要求

夏韶聲表示,網上聽歌及下載方便,是大部份樂迷首次認識歌手及歌曲的渠道,認為網上聽歌與唱片之間的衝突不會太大,「10個用download(網絡下載)聽歌嘅人,可能有6個長大後會追求更高質素嘅音樂。我哋做緊高層次嘅嘢,等人上到嚟攞我哋嘅嘢去聽」。夏韶聲直言不介意樂迷由最低質素開始聽歌,因為各人的消費能力不同,「要循序漸進,冇可能叫一個小學生買過萬元嘅書包同筆,起碼要讀到大學先有機會買到靚嘅嘢」。但他強調,聽非法下載的網上音樂亦要適可而止,之後須付出購買正版音樂。



【樂迷擁逾千隻黑膠】


■羅先生


羅先生:「09年開始聽黑膠,喺日本買咗啲卡通片歌曲黑膠,當時諗住收藏,後來想聽入面啲歌,就買咗個黑膠盤。而家出街先會用電話聽歌,但喺屋企一定用黑膠,黑膠啲聲會柔啲,音樂感強。現有過千隻黑膠碟,最初鴨寮街搵碟,後來上網郵購爵士樂。」


■吳先生


吳先生:「七十年代開始聽黑膠,主要係個人喜好,睇住唱片封套會有滿足感,同埋好鍾意放唱針嘅感覺,而家連大連細都有兩千幾隻黑膠碟,但冇計到用咗幾錢,因為純係個人興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07/191031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96

開發商代客墊支 改善銷售 內房回暖 業界憂好景不常

1 : GS(14)@2015-07-20 10:06:0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0/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為拯救內地股市,中央早前落下重藥,總算挽回一線生機,今年上半年銷售數據整體回暖。然而,其實內房開發商為拯救銷售,亦使出渾身解數,包括為購房者墊付首期情亦趨普遍化,當中有開發商更會為其墊付全額,上車首年「零付款」。在政策東風、股市狂牛,以及大力促銷聯手實現了房企上半年的集體狂歡,惟業內憂慮歡樂轉瞬即逝。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50,26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1月至5月份則下降0.2%。而已公布上半年銷售數據的開發商,80%都實現了銷售按年增長,平均漲幅近10%,按月更大漲35%。

與此同時在售樓網可以看到,除內地樓市回暖外,開發商提供的優惠亦相當吸引,除交付定金5萬元可借20萬元、買房送旅遊等優惠,房地產商更打出首付款15%的標語吸引買家,樓盤的開發商不乏萬科、保利地產等大型房企;而一些地區開發商的樓盤首期更低至「零」。

低首期促銷常見

目前內地政策規定買房首期付款應為30%,深圳某樓盤銷售人員解釋,未付的款項將由開發商墊付,往後再於一年內分四次還清,免收利息。不過他透露,有一些單位,交房的時候首付還沒還上,開發商也就只能加收利息繼續墊。

此種低首期,甚至零首付的方式,在2014年房地產市場最為低迷的時候已經被曝出,但跟以往不同的是,它們不再是遮遮掩掩的話題,而是成為了公開的尋常促銷手段。法巴亞太區房地產研究主管李偉烈表示,為清理存貨,開發商推銷力度很大,至於墊資情存在已久,不光是小型開發商,大型開發商亦很多,不過零首付等極端案例應該只在二三線城市。

業界:消化尾盤 清理庫存

禹州地產執行總裁蔡明輝表示,開發商墊錢的現象比較普遍,主要是消化以前的尾盤,對清庫存有一定效果。他認為,開發商合理定價並進行促銷,是內房銷售回暖的主要原因。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上半年一線城市住宅價格累計上漲5.17%,二線城市下跌0.75%,三線城市則下跌1.25%。

對下半年銷售情業內有不同看法,李偉烈表示,下半年開發商將推出更多新盤,一般去化率較快,售價亦有提升,相信銷售將較上半年更為理想。瑞信亞洲房地產研究主管杜勁松表示,10年以來股市和樓市呈正比關係,隨股市升勢被遏制,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下半年維持增長堪憂。

明報記者 武君
2 : GS(14)@2015-07-20 10:08:3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0/news/eb_eba2.htm
A股股災 近期多宗撻訂減價
2015年7月20日

【明報專訊】A股在6月牛氣天,惟進入7月風雲突變,就在大家還在爭論股災對實體經濟是否構成危害的時候,內地樓市已經真切地感受到了秋天的涼意。

大城市成交量仍穩定

此前2個月住宅市場都異常火爆,有上海某房產中介表示,一位客戶已經給付5萬定金,但是前幾天說股市不好,房子不要了,寧願損失定金,他說近期還有賣家降價10多萬賣房。中原地產碧雲花園分行經理孫亞東也直言,股市對市場的影響立竿見影,7月上旬銷售較6月首周明顯下降。

中原地產中國大陸區總裁賴國強表示,7月樓市有所整固,成交量較6月同期減少20%至30%,一部分是因為股市大跌,影響樓盤銷售,買家亦擔心房價再次下跌,要錢不要貨。不過他指出,大城市成交量仍然非常穩定,並無特別大的增長,也就沒有很明顯的下跌。

美聯:股市不好 買家較遲疑

美聯物業深圳福田北A區經理黃彩容表示,現在暫時還未見到有客戶因炒股而撻訂的現象,不過深圳樓價的確穩定一些,沒有以前一個星期一個價那麼瘋狂。看到股市不好,買家都比較遲疑,若股市再下行,可能再過一個月影響會比較明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20

美10月加息無望 中港股齊茘 港股成交回暖 分析:小心24000點止步

1 : GS(14)@2015-10-17 10:26: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16/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美國褐皮書指,美元升值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10月加息機會跌至只有2%。加息無望下,昨日亞洲股市全面做好,滬指升2.3%,衝上3300點水平,創近兩個月新高;恒指大升逾400點,成交增至907億元。市場人士指出,內地早前公布的經濟數據欠佳令減息降準機會增加,雖成為港股此輪反彈動力,但料A股仍然無運行,港股反彈難以持續,料恒指升至23,500點至24,000點將遇較大阻力。
广告


明報記者 顧冷冰、廖毅然、陳子凌、湯珮然

昨日金管局再向市場注資73.63億元,已是自9月以來金管局第17次注資,合計注資規模達1008.3億元。

金管局9月以來注資逾千億

港股昨日高開227.5點,完全收復前一日失地,在A股做好之下,恒指愈升愈有,高見22,940點,最終收報22,888點,升448點或2%。全日成交907.7億元,較上日高出約185億元;國指升2.11%至10,552.93點;夜期收市報22,905點,較日間期指跌7點。

A股方面,滬指重上3300關,收報3338點,升2.3%;深指升3%。兩市成交額共8258億元人民幣。

港交所重返200元

濠賭股雙雄銀娛(0027)和金沙(1928)成為昨日升市火車頭,分別為恒指貢獻20點升幅。而港交所(0388)股價也顯著上升4.4%,重回200元之上,收報205.4元。中資金融股同樣跟進發力,中國人壽(2628)升3%;平保(2318)升2.2%;中行(3988)升2.5%,券商股中信証券(06030)亦升3.4%。

羅家聰:僅反彈非升市 不宜追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中國及香港高級證券分析師周雯玲指出,港股昨日升勢主要由市場對內地減息的預期帶動。她認為,內地早前公布的經濟數字遜預期,或短期內觸發內地減息降準。「之前內地不減息,是由於憂慮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同資本外流,最近人民幣已經企穩,加之外匯儲備流失亦較預期放緩,創造了減息時機。」不過,她認為A股難有起色,港股升幅亦有限,23500點附近會有很大阻力。

外資棄A股 後勁料弱

而交銀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同樣認為恒指炒上是市場憧憬「放水」,但他認為此輪只是「反彈」,並非「升市」,他不建議投資者現時追入股市,因為恒指已經累積一定升幅,而上行則會受限於24,000點。另有外資投行人士透露,外資已幾乎放棄A股,且內地自身場外配資清理後,上升動力亦見減弱。故相信A股無運行,拖累港股也難以持續向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10

Burberry第3季中韓銷情回暖

1 : GS(14)@2016-01-15 18:10: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15/news/ec_ech2.htm


【明報專訊】英國奢侈品零售商Burberry截至去年12月底止第3季,總零售銷售額為6.03億英磅,略遜於分析員預期的6.06億鎊。不過,季內基本零售銷售增長1%,較預期無增長為佳。行政總裁Christopher Bailey表示,雖然奢侈品牌市場將持續受挑戰,惟公司主要市場如中國及韓國期內的銷售情况,則已錄得溫和增長。

整體同店銷售按年持平

公司整體同店銷售按年持平,也較預期下跌2%理想,不過,今年港澳冬天天氣異常和暖,令公司外套銷情受壓,加上奢侈品消費疲弱,本港同店銷售再按年下跌逾20%,扣除港澳分店,同店銷售則上升3%。季內,亞太區同店銷售則錄得輕微跌幅,其中,中韓兩地同店銷售恢復增長,而日本同店銷售更升約50%。

行政總裁Christopher Bailey表示,雖然奢侈品牌市場未來將持續受挑戰,惟公司於主要市場如中國及南韓的銷售情況有溫和增長迹象,若以現時匯價計算,預計2016年財政年度零售盈利較2015年上升約1億英磅。

鐘表生產不續牌

另外,公司生產鐘表牌照將於2017年12月屆滿,惟不會續簽牌照。根據設計鐘表品牌Fossil網頁,公司自2001起為Burberry生產旗下鐘表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2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