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票兒和格瓦拉宣布合並 資源互補仍獨立運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6/153300.shtml

導讀 : 關於本次合並,微影時代CEO林寧表示,微影時代將擁有微票兒和格瓦拉兩個票務平臺,並發揮1+1>2的超值效益。

i黑馬訊 12月16日消息,北京微影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格瓦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宣布將於明日(12月17日)正式合並。合並後團隊框架保持不變,微票兒與格瓦拉雙品牌依然獨立運營。

微影時代是基於移動社交的泛娛樂營銷與發行平臺,業務覆蓋電影、演出、體育三大領域。微票兒是微影時代旗下移動票務平臺,擁有微信、QQ和獨立app三大購票入口,對外宣稱已覆蓋4500家影院、90%的觀影人群,進駐1200多家劇院、體育館和展館。同為電影票務起家的格瓦拉在運營上更加精細,更強調用戶體驗,深耕重度用戶,在一二線城市建立起了口碑,且對外宣稱活躍用戶為4000萬,日均出票達40萬張。

關於本次合並,微影時代CEO林寧表示,微影時代將擁有微票兒和格瓦拉兩個票務平臺,並發揮1+1>2的超值效益。格瓦拉CEO劉勇表示,在線票務其實走的是一條自下而上的路,抓住用戶把市場做大,同時向文化娛樂產業上下遊延伸,是雙方共同的發展路徑。

據悉,在電影營銷發行領域,微票兒和格瓦拉曾進行過多次合作,雙方共同參與聯合發行的《夏洛特煩惱》一舉創下14.4億票房。除此之外,雙方還聯合發行獨立國產精品《心迷宮》和《喜馬拉雅天梯》。內部人士稱,雙方合並將實現資源有效互補,從用戶、服務、產品、制宣發協同、上下遊產業鏈完善等多個角度發揮加乘效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256

那幾對冤家都合並了,美麗說和蘑菇街還等啥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18/153332.shtml

導讀 : 同處一個領域、做同樣的業務的雙方存在著非常大的合並可能性。

2015年對於互聯網來說,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合並年。從滴滴快的合並,到58趕集握手言和,再到美團大眾點評停止戰火,互聯網行業在資本的驅動下逐漸走向和平。記得在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之時,我在朋友圈提問,下一個在一起的會是誰?在眾多的回答當中,有兩對被提及的頻率最高,分別是世紀佳緣與百合網、美麗說與蘑菇街。沒有讓我們等待太久,在12月7日,百合網與世紀佳緣便宣布合並。

似乎形單影只的就剩下美麗說與蘑菇街了。而近日蘑菇街美麗說合並的傳聞也開始愈演愈烈。這對老冤家真的會在一起嗎?許多媒體紛紛向兩方求證此事,結果倆家均極力否認。有人對此評論:越是否認,就越有可能,之所以否認,是因為現在很可能正處在接觸之中,不想受到外界的幹擾。不管合並與否,值得一提的是,這應該是兩家在今年制造的最受關註的話題了。

美蘑合並到底有沒有可能?

美麗說和蘑菇街一直被戲稱為雙胞胎兄弟。雙方都是從事女性電商平臺業務,如果單看兩個網站的運營模式,幾乎找不到所謂的差異化,甚至從雙方發展的歷程來看,都是以淘寶導購網站起家,在淘寶的“逼迫”之下開始轉型做自建平臺。從這些層面來看,同處一個領域、做同樣的業務的雙方存在著非常大的合並可能性。

而從資本方看,高瓴資本是蘑菇街和美麗說共同的股東方,如果兩者合並然後沖擊上市,對於高瓴來說絕對是利好,因此,高瓴可定會積極地推動兩者合並。同時,因為兩家都沒有阿里和百度的身影,美麗說的投資方騰訊想必也是非常樂意見到兩家合並。

上個月蘑菇街對外宣稱融資2億美金。在兩家曾經公開信息中,可以查閱到美麗說估值達30億美元,而蘑菇街估值達到20億美元。但值得回味的是,蘑菇街對於這次融資,沒有再向以往一樣提及估值。而在36氪發布的中國一級市場公司估值排名 500 強排行榜中。蘑菇街當前估值人民幣95.6億人民幣,美麗說估值59.8億人民幣,兩家的估值均大幅度縮水。

總的來說,美麗說因為獲得了那麽多騰訊入口,卻並沒有獲得想想中的大幅度提升流量和交易量,因此融資遇到了資本寒冬,估值下降了一半多,但是仍然沒有人願意買單。也有評論稱,盡管蘑菇街對外稱獲得了2億美元融資,看起來不少,但交易額以及發展等還是落後於各資本方的預期。早在今年年初,我寫的《阿里兇猛,女性時尚電商路在何方》一文中就提到,脫淘之後的美麗說們機會只有一年。而顯然,這一年已經要過去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抱團取暖好像更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並且兩家合並也將會是多方樂見的。

兩家是如何走向下坡路的?

從曾經紅極一時到如今的被傳合並,兩家的估值都經歷了斷崖式的下跌,坐實了走向下坡路的理論。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讓兩家淪落至此呢?事實上,蘑菇街和美麗說估值降低主要有五大誘因。

一,盲目追求上市

今年被稱為是美麗說和蘑菇街的 IPO“沖刺年”,蘑菇街CEO陳琪在其公司內部年會上喊出2015年蘑菇街平臺交易額要達到100億元的目標,而美麗說CEO徐易容更加激進,“2015年全年成交150億元,未來3年內,達到1000億元”,這都可以說是為上市造勢。同時,為了爭取上市,雙方各投入重金砸電視廣告。據悉,蘑菇街今年在電視廣告投入的資金高達2.5億元,而美麗說的投入更是超過3億元。不過,不幸的是,雙方都遇到了資本寒冬,於是,一切都很難了。

二:產品定位與淘寶沖突

美麗說與蘑菇雖然都是主打時尚購物,但其產品主流依舊來自C端。美麗說雖然經過幾次轉型,利用多種資源挖來大批淘寶店主和品牌,不可避免的打造成一個小淘寶的生態。而蘑菇街雖然走的時尚買手路子,但這些人所提供的產品,依舊難逃淘寶的輻射。正式因為這種與淘寶的重複性,導致了兩家的複夠率難以提升。

三:頻繁轉型

從打被阿里逼迫轉型之後,兩家都患上了轉型狂熱癥。尤其以蘑菇街為最,要給它定義一個準確的商業模式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從創業時候的一個電商搜索工具轉型到一個消費社區,再從消費社區轉型到了電商導購,然後變成垂直電商,最後又開始轉向C2C加B2C的平臺,幾乎每隔一兩年,當前商業模式還沒吃透,蘑菇街就會鼓搗一次轉型,這給人造成了其商業模式不清晰,這麽多年依舊在探索中的負面印象。

四:平臺從極輕變得極重

隨著用戶量的增加,以及融資需要,美麗說和蘑菇街開始擴大產品線,從一個極輕的導購平臺逐漸過度成了一個臃腫複雜的綜合平臺。在瘋狂做加法的同時,卻沒有學會做減法。

五:後起之秀崛起

隨著全民創業時代的到來,女性時尚電商早已是一片紅海,而美麗說蘑菇街作為先行者,因為頻繁轉型,所以並沒有及時的樹立其行業壁壘,導致後更為努力後來者圍追堵截,比如小紅書,考拉海淘,明星衣櫥等等。

其他女性垂直電商都怎麽玩?

要在女性市場掘金並不容易。過去幾年里,雖然各種針對她經濟的產品層出不窮,但真正算得上較為成功的屈指可數。因為行業早有美麗說蘑菇街這種流量不錯的平臺,新平臺想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而隨著消費升級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跨境電商正成為一個越來越受重視的方向,並且在今年迅速崛起。不同於多數平臺,小紅書、考拉海淘以及明星衣櫥,正是因為把握了機會,堅持專屬自己的特質,才能在一片女性電商紅海中殺出一片天。它們的玩法值得借鑒。

小紅書:針對一線高端白領打造海淘版知乎

在海外購崛起之時,由於信息不對稱,用戶在購買海外產品時並不能完全獲悉購物資訊,不知道買什麽。小紅書以此為切入,以購物分享社區起步,為用戶推薦海外值得購買的產品。從最初萌芽到如今風光無限,梳理其長成歷程,可以發現就是其憑借著驚人的產品叠代效率與戰略調整,“小紅書”得以光速發展。

1.小紅書的產品定位,是海外購物筆記分享社區,以及自營保稅倉直郵電商。而平臺售賣以標品(如化妝品)為主。

2.不論是海外購物筆記社區,還是保稅倉和海外直郵電商,小紅書這個產品都是在圍繞著「有奢侈品或高品質商品購買需求」的用戶群體來設計的。也就是目標用戶非常清晰,那就是一線城市的高端白領用戶。

3.借鑒了遊記分享應用,將信息結構化,在上面的每個商品信息都有品牌、照片、用戶心得、價格和購買地點的說明,打造“海淘版知乎”。

考拉海淘:資金充裕,以母嬰用品單點突破

作為新生代女性時尚電商,玩跨境的考拉海淘和絕大部分跨境電商不同,考拉海購並沒有迫切融資需求,目前其母公司網易市值整體超過220億美元,單季度在線遊戲凈收入超過8億美元,完全不差錢,所以考拉海淘能夠集中精力按照記得節奏做平臺。而正是靠著這種底蘊,考拉正在一步步崛起。

1.目前跨境電商大多運營成本花費在流量購買,但網易背後有大量自產流量:郵箱、新聞客戶端、門戶資源。所以考拉天生自帶流量入口。

2.在考拉海淘發展初期,選擇了以相對成熟的母嬰領域,隨著發展。形成了以母嬰為主,涉及了美容彩妝、家居生活、營養保健、服飾箱包等等的綜合平臺。而正是由於這一特性,考拉針對的目標用戶以時尚成熟女性和年輕媽媽為主。

3.選擇了產品線最重的B2C的自營直采模式。以海外批發價、100%正品保障、3日快速達的三大殺手鐧來解決用戶海淘痛點。

消費升級,女性電商2.0時代來臨

據中國外管局數據顯示2014年海外購物增長至1650億美元; 2015年6月11日埃森哲發布報告預測未來幾年全球B2C電商市場保持15%的年均增速,2020年全球跨境電商交易額將達到9940億美元,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B2C消費市場。

伴隨著中國文化意識轉型,時尚女性用戶對單一型、快餐型時尚消費興趣銳減,正在越來越註重品質,消費心理也正由沖動型向理智型轉變,消費活動更趨向於情感體驗和品牌認同。傳統的時尚電商已經難以滿足這種需求,而這種消費升級也正在倒逼模式改革,這也意味著女性電商2.0時代已經來臨。

而在這場行業升級盛宴中,要想做好女性電商平臺,除了用戶和流量外,商品運營、供應鏈管理和技術後臺也十分關鍵。如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實現用戶良好的產品體驗,對女性時尚電商轉型升級和差異化發展仍是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04

傳美麗說和蘑菇街也要合並,雙方回應態度曖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31/153562.shtml

導讀 : 今日有傳聞蘑菇街、美麗說將於近期宣布合並。美麗說對i黑馬表示,沒有收到非常確定的消息,有無合並可能性最終仍以官方聲音為準。蘑菇街公關總監丁佳樂則表示對此事不太清楚。

i黑馬(王亞奇)12月31日消息,今日有傳聞稱,女性垂直電商蘑菇街和美麗說將於近期宣布合並。i黑馬就此向雙方求證,不過暫未得正面回應。

傳聞稱, 與滴滴快的、攜程去哪兒等案例類似,蘑菇街和美麗說的合並很可能以換股+現金形式完成。而合並後,美麗說創始人徐易容退出,蘑菇街創始人陳琪或成為合並後新公司的CEO。

對此,美麗說相關負責人對i黑馬表示,沒有收到非常確定的消息,有無合並可能性最終仍以官方聲音為準。蘑菇街公關總監丁佳樂則表示對此事不太清楚。

事實上,關於美麗說、蘑菇街的合並傳聞在業內由來已久。尤其在今年滴滴快滴、美團點評、58趕集等相繼握手言和後,這對女性垂直電商界的孿生兄弟更是數度被推向合並的風口浪尖。

作為國內創辦最早的兩家女性垂直電商,美麗說與蘑菇街在品牌定位及發展軌跡方面很難找到所謂的差異化,兩家最初都是依托淘寶生態起家的導購網站,後來在淘寶“封殺”政策下,相繼轉型自建平臺。

融資方面,據公開資料顯示,美麗說去年8月美麗說已完成由高瓴資本領投的第5輪融資;蘑菇街則在今年11月剛剛完成由天圖資本、中國平安等投資的2億美元D輪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00

電信聯通合並是“烏龍” 巴菲特財產縮水113億美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30/153538.shtml

導讀 : 錘子Smartisan T2正式發布,羅永浩年末情懷秀。電信聯通合並是造謠,但是工信部力挺民營資本進入電信市場可是真心的!百度在融資,HTC在賣樓,BBI幫你盤點:誰是大富翁!

行業新聞:

1.錘子Smartisan T2發布  羅永浩:我們要搬家了

12月29日晚消息,錘子科技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發布會,羅永浩公布了Smartisan T2手機,16GB版2499元,32GB版2599元。京東首發,首批僅200臺。另外,錘子還發布了耳機,售價199元。同時宣布堅果手機降價200元銷售,1月下旬推出堅果手機全網通版。

羅永浩說錘子要搬家了!原因是擴員(現在有700多人了),所以搬家了。據i黑馬獲悉,新家地址是阿里在北京的新總部。

羅永浩說,“我恬不知恥地用Photoshop在照片上P了個Smartisan”,T2發布會在歡笑聲中收場。

2.電信聯通合並純屬謠言

12月29日,中國聯通召開2016年度工作會議。據中國聯通相關人士透露,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會上針對近日甚囂塵上的“電信聯通合並說”再次回應,稱電信和聯通合並是不可能的,電信聯通合並純屬謠言。

此次“電信聯通合並”傳聞源於中國電信董事長常小兵被帶走調查。

針對常小兵被調查引發的多位聯通高管被帶走協助調查傳聞,中國聯通新聞處相關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中國聯通總部所有正副職領導、各部門正職、各省分公司一把手、各直屬單位、子公司一把手,各省會城市分公司一把手120多人全部到北京現場,無一人缺席。

3.百度外賣擬融資3到5億美元

12月29日,有關百度外賣新一輪融資計劃書曝光,計劃書顯示:百度外賣這輪融資從11月啟動,擬募集資金3到5億美元,將於2016年1月完成。

對於新一輪融資,百度外賣稱,融資中40%用於平臺建設,20%用於產品研發,20%用於品類拓展,20%用於市場推廣。

在百度公布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之後,百度即宣布將百度外賣分拆,同時,百度外賣也獨立宣布完成2.5億美元,由水木投資集團和漢能基金聯合領投。

4.何炅入職阿里音樂

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在微博里宣布,何炅加入阿里音樂出任首席內容官(CCO),與宋柯一起組成“鐵三角”。隨後,何老師轉發該微博進一步證實了這一消息。另據了解,何老師在阿里音樂的花名為“小炅”。

5.世紀佳緣將成為私有公司

12月29日消息,世紀佳緣宣布,在特別股東大會上,世紀佳緣股東投票批準了公司2015年12月7日公布的關於授權批準世紀佳緣與LoveWorldInc. (“母公司”) 及其全資子公司FutureWorldInc.(“合並子公司”)的合並協議與計劃(“合並協議”)的議案。

合並相關各方目前預計合並將於2016年第一季度完成,合並的達成需依據合並協議相關條款的滿足或豁免。

合並完成後,世紀佳緣將成為一家私有公司,其美國存托股份(“ADSs”)將不再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其中世紀佳緣的每2股美國存托股代表3股普通股。

6.BBI盤點2015年大富豪個人資產

12月29日,國外媒體報道,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Index,BBI)顯示,2015年全球前400大富豪的個人資產總計縮水190億美元。這也是2012年以來BBI指數首次出現年度下滑。

截至12月28日,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的資產損失最大,資產縮水近200億美元。

美國投資者、全球第三大富豪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資產縮水113億美元。

全球首富、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的資產今年縮水30億美元。

有人虧就有人賺。西班牙零售業巨頭阿曼西奧·奧爾特加(Amancio Ortega)的資產增加了121億美元,總值達到732億美元,一舉超越斯利姆和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個人資產翻了一番達到590億美元,資產增值310億美元。在富豪榜上的排名從去年的第16位上升至第4位。

7.HTC窮到賣了自己的辦公大樓

12月29日下午消息,據臺媒報道,HTC今日下午發布公告,將以60.6億元新臺幣(約為12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其辦公大樓(桃園TY5大樓)與土地所有權於英業達。

據悉,在此次交易中HTC將會得到逾21億元新臺幣(約為4.15億元人民幣)的利益,整個交易將會在明年的第一季度進行會計確認。

由於今年的運營狀況不佳,HTC此前也曾曝出過裁員計劃。數據顯示,HTC在11月份的營收數據中,合並營收額為102.9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0.1478億),環比增長15%,為近半年高峰,但同比下降39%。HTC今年1至11月累計合並營收1151.7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25.5029億),同比下滑33%。 

融資消息:

1、JourCam斑驢運動相機獲松禾資本10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2、筷子科技獲啟賦資本領投,奧飛動漫副董事長蔡曉東跟投1080萬Pre-A輪融資3、小鵝e貸獲鵬濤資產16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4、WeMedia新媒體集團獲美盛文化6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5、微金所獲海航資本領投3億人民幣A輪融資

6、君融貸獲春曉資本億元及以上人民幣A輪融資

大佬聲音:

羅永浩:“無論再偉大的公司,落到職業經理人手里,都免不了衰落與平庸”。

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在Smartisan T2發布會現場數次調侃蘋果iPhone6S系列與CEO庫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18

重磅!美麗說和蘑菇街剛剛正式宣布合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1/153706.shtml

導讀 : 1月11日消息,美麗說和蘑菇街於剛剛正式宣布合並。

i黑馬訊(王亞奇)1月11日消息,美麗說和蘑菇街於剛剛正式宣布合並。與滴滴快的、攜程去哪兒等合並案例類似,本次合並將以換股形式完成。此次蘑菇街和美麗說的合並則直接推行單CEO制,由陳琪繼續擔任CEO帶領新公司發展。

蘑菇街和美麗說的合並,其實早在去年就已經傳出風聲,只是兩家當時競爭尤為激烈,紛紛否認此事。而在年底時有消息人士爆出,雙方已經簽署了並購協議,只是消息一直未對外公布,二者的合並對許多熟悉它們的人來說,並不讓人意外。

通過相關資料顯示,兩家中只有蘑菇街在去年11月完成了D輪2億美元的融資,而美麗說在去年則無融資,我們不難從中發現一些端倪。目前,蘑菇街估值人民幣約95億人民幣,美麗說估值約59億人民幣,兩家的估值均大幅度縮水。如今雙方握手言和,顯然有抱團取暖之意。

合並背後的幾多無奈

產品定位類似、運營模式趨同、發展軌跡重合業務方向一致,在資本市場入口收緊的當下,這對幾乎找不到任何差異化的孿生姐妹合並似乎並不讓人意外。但是從各自紅極一時到走上合並之路,背後的驅動因素絕不止於此。

1、融資之路不順

除了降價促銷、造節狂歡等市場競爭的標配手段,電商是所有行業中唯一一個將明星效應發揮到極致的領域。鄧超做長虹集團產品經理,鹿晗與達令一家親,美麗說冠名《奔跑吧兄弟3》,蘑菇街攜手李易峰,這些極具噱頭的市場營銷背後,使垂直電商的發展極度依賴資本市場。

但是美麗說自去年3月獲得高瓴資本數億美元融資後,並未按期完成新一輪融資,蘑菇街盡管於去年年底完成新一輪2億美元融資,但有消息稱,蘑菇街的融資和預期比起來,估值下降了超過三分之一。在資本市場的不良表現成為高瓴資本此次想要撮合美麗說、蘑菇街合並的導火索。

2、過早啟動上市計劃

隨著前面五輪融資的到位,及戰略布局的完成,蘑菇街、美麗說去年初即有意年內啟動海外上市計劃,爭奪時尚電商第一股。但就上市而言,穩定高效的內部團隊,有品牌附加值的上市故事及企業流量變現能力等因素都需要多方考量。回看美麗說、蘑菇街兩家近年來的發展,盡管成長速度讓人吃驚,但其大多處在轉型探索階段,這個時候上市並不是唯一的出路。而在如今估值縮水、市場寒冬的情況下,合並更容易贏得資本市場的肯定。

3、市場處境尷尬

在近年來的轉型定位中,蘑菇街和美麗說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致使其並沒有在女性垂直電商領域樹立起應有的行業壁壘,如今,美麗說、蘑菇街不僅面臨著達令、小紅書、蜜芽寶貝等海淘、母嬰類垂直電商模式的沖擊,同時也面臨著天貓、京東等第一陣營的擠壓,尤其今年來淘寶對網紅經濟的扶持等,都增加了蘑菇街、美麗說困境突圍的難度。

4、資本利益需最大化

資本市場逐利而居。從2015年的多起合並案例來看,從相殺走向相愛的企業背後無一不是資本的大手在推動。拋開融資、估值等因素不談,高瓴資本在美麗說、蘑菇街同質化惡戰無果的情況下,轉而通過撮合雙方交易實現市場的規模化遞增,可以為自身盈利帶來新的增長點。

此外,對於美麗說的另一投資方騰訊而言,蘑菇街美麗說合並後,股份會自然延伸到後續的新公司中,這樣不僅保障了其在美麗說的投資收益,同時也將為微信電商未來的發展註入了新的力量。

5、為自身發展贏得先機

合並對於蘑菇街、美麗說自身的發展同樣利大於弊,首先,品牌造勢及營銷的廣告費用可以砍掉大半;其次,合並之後雙方的業務會變成一個大的現金流,能夠減少在競爭及非合理價格方面的投入,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品牌壁壘和服務深耕方面;再次,美麗說擁有豐富的媒體資源,擅長傳播,而蘑菇街則具備更多的電商經驗,雙方結合能夠更好的優勢互補;最後,合並後美麗說蘑菇街將擁有更好的人力儲備,通過精簡組織架構,可以更好的優勝略汰出公司的核心運營團隊,全力為IPO鋪路。

命運多舛的雙生花

作為國內創辦最早的兩家女性垂直電商網站,美麗說和蘑菇街這對孿生姐妹一直命運多舛。

創辦初期,美麗說和蘑菇街同樣定位為女性購物導購網站,期間主要依附淘寶平臺的大流量支持,收入也主要來自淘寶的交易傭金。盡管美麗說和蘑菇街一開始就抓住了年輕女生的購物心理,在淘寶的大樹下獲得了不錯的發展。但早在這一階段,這種寄人籬下的生存方式就註定了美麗說、蘑菇街後來尷尬的命運。

2012年,隨著導購類網站的形態日益做大,隱隱不安的馬雲開始收緊淘寶對導購類網站及應用開放的API接口。這讓當時的美麗說、蘑菇街始料未及,兩者在生存環境堪憂下不得已向自建平臺轉型。

在發展路徑上,雙方無論向縱或橫向擴張都存在天花板。隨著平臺用戶量增加及融資需要,美麗說蘑菇街曾經通過拓展品類橫向發展,但是在這一品類擴張過程中兩者並沒有及時建立起有效的競爭壁壘,瘋狂做加法的結果是兩家從輕導購平臺,變成了全品類的女性電商平臺,而無論拓展哪個類目,都要面臨大平臺的狙擊,想要進入電商第一梯隊機會渺茫。

2015 年春天,蘑菇街開始了從女性垂直電商到B2C + C2C 的社會化電商轉型。美麗說也在轉型的過程中將“社會化”作為關鍵詞。然而,淘寶的陰影並沒有因為美麗說、蘑菇街的脫淘行動有所改變。

未來美麗說蘑菇街如何在淘寶陰影和後起之秀夾擊下逆境突圍,將是雙方合並後的新命題。

蘑菇街和美麗說儼然成為2016年互聯網圈的並購第一炮,資本市場持續收縮、BAT巨頭戰略需要等因素,未來還將會引發新一輪的合並熱潮,這也充分印證了始於去年的合並潮將在今年繼續下去。

蘑菇街CEO陳琪內部郵件:

小仙、小俠們,

剛剛,美麗說CEO徐易容發出全員郵件,證實了外界猜測很久的一件事:蘑菇街和美麗說即將合並為一家新公司。

整個交易將以完全換股的方式完成,蘑菇街和美麗說按2:1對價,騰訊作為美麗說現有股東,將對合並後的新公司追加投資。由此將產生一個估值近30億美元的新公司,成為時尚媒體與時尚消費領域當之無愧的領先者。

交易完成後,我將出任新公司的CEO,繼續帶領大家開拓我們共同的事業。易容也會在各方面幫助我,以期實現兩家公司順利、平滑地整合,並在未來給我們的用戶和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為我們的股東和同事創造更大的回報,並最終實現我們共同的創業理想——創辦一家偉大的受人尊敬的公司。

多年前,蘑菇街從“社區”起家,發展出“社區電商”這個全新的商業模式,成為一大批公司模仿的對象。到今天,我們對自己的模式和能力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簡單說來,我們通過社區互動激勵意見領袖發表高質量的內容,吸引海量用戶訪問,然後通過電商平臺滿足她們更深層的需求並實現商業價值。基於這個業務邏輯,我們構建了“內容供應鏈”和“商品供應鏈”雙引擎驅動的商業模式,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了高速發展的勢頭。

和美麗說合並後,我們可以避免掉很多無效競爭,節省大量成本。我們還可以針對各自更加有優勢的用戶群,提供有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更加著眼長遠目標而不是短期競爭。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團隊融合和業務整合,我們可以有效覆蓋更廣泛的用戶人群,成為她們最喜歡的時尚媒體和時尚消費APP。同時,新公司在2015年的合並銷售額已近200億元,保持過去的增長,就能使我們一舉甩開其它意圖跟隨我們的競爭對手,也將使新公司更加接近一個優秀上市公司的標準。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需要所有團隊成員的精誠合作。我首先要求蘑菇街的所有同事,能秉持我們“開放、簡單”的價值觀,擁抱美麗說、擁抱美麗說的每一位同事。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沒錯,過去我們是競爭對手。但在這麽多年的競爭中,我們相互學習的時候遠多於相互對抗的時候,我們都是懷揣夢想的冒險家,我們都熱愛這個事業。最近一段時間,我和易容有了較多的接觸,他是一個心胸豁達的人,對美麗說和美麗說的員工有很深的感情。在整個交易談判的過程中,易容總是優先考慮員工和股東的利益,而把自己放在最後。這些都讓我印象深刻,如果時光倒流,我更願意和易容成為partner而非競爭對手,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讓我對兩個團隊的融合充滿信心。

未來,我們共同的對手將不再是只有蹄子的“獨角獸”們,而是幾條牙尖嘴利的“悍龍”。但無論時尚媒體行業,還是女性電商行業,尚有戰力的前輩已所剩無幾。而我方戰團,擁有兩千人優秀團隊、上億活躍女性用戶、幾十億可用現金,業務已橫跨時尚媒體、社交、電商、廣告、經紀、金融等領域,一個為女性提供包圍式時尚服務的新集團已初具雛形。

今日的強強聯手,就是為了求個王道,就是為了明日摧枯拉朽的霸業!祝我們好運,也祝他們好運!

我不是一個很善於表達情感的人,但創業路上風風雨雨和大家一起經歷已令我的人生無憾。我知道未來會有狂風暴雨,so what?我又不是一個人!

Follow me,storm the front!

I love you all!

Shark

2016.1.11

112358!

美麗說CEO徐易容內部郵件:

愛美麗們,

大家好!我跟大家同步,我們美麗說和蘑菇街已經議定,兩家合並,將於近日完成。

合則贏。雙方合並之後,美麗說和蘑菇街兩大品牌將獨立運營,並形成梯度接力,更精準地面向不同年齡層和消費力的女性用戶提供更優質的體驗和更大的價值。新公司的整體估值將近30億美元。我們重要股東之一的騰訊,將繼續對新公司大力追加投資。新公司將整體持續保持女性時尚與消費市場的壟斷優勢,益處很大。經過深思熟慮,我們在目前這個國內消費升級的時點上,選擇合並是非常正確的,我希望大家都能支持。

回想六年前,我和田笑慈、王新米、王曦、馬念慈、梁冰六個人從華清嘉園2號樓905的簡陋兩居室開始創業,只是想著要做一個更好的女性時尚網站,讓用戶開心。一路荊棘,初心不改,我為我們美麗說能幫助到整整一代幾千萬女孩子的穿衣搭配感到自豪。我為我們做出的若幹顛覆性創造感到自豪。不經意間,我們徹底顛覆了時尚媒體的舊玩法。我們拋棄了“媒體是媒體、電商是電商”的舊認識,第一次打穿了媒體和電商,認認真真地引導用戶消費。我們第一個引入了社交發現、直接購買;第一個創立了真正基於電商交易的媒體商業模式,直至建立自有交易平臺,甚至勇敢地嘗試了服裝小快生產的柔性供應鏈服務。我們的美麗說,真的是一件劃時代的作品。我相信小夥伴們也會自豪,這是我們一起夢想和創造的結果。謝謝你們!

過去一個月,我和蘑菇街的CEO陳琪一起交流了很多次。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領導者。我們對於新公司未來願景的理解非常一致。我們一致認為合並後的新公司將有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去更深刻地改變這個時代的億萬女孩子的生活,讓她們更加開心。新公司將在創新業務上深入地探索,包括新主流女性用戶人群的時尚內容資訊需求、時尚商品消費需求、社交需求、互聯網消費金融需求,以及挖掘打造時尚與消費領域意見領袖和對海外市場的深入探索。我和陳琪商定,新公司將由他擔任CEO,我全力支持他。我相信未來在他的帶領下,新公司將會更好地為用戶創造價值。我們和兩邊管理層一起努力,保證合並過程的平穩和現有業務的健康推進。我們在合並過程中一起把團隊安排好,收集大家的反饋,盡力照顧好小夥伴們的利益。我們會盡快向大家同步具體安排方案。我相信,新公司將能為每一位優秀的小夥伴提供更加廣闊的未來個人發展空間,值得大家期待。

不忘初心。讓我們創造每一刻的卓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小夥伴們加油!

易容

2016.1.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168

O2O大合並背後,他們的殺傷力到底幾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2/153925.shtml

導讀 : 整合對於任何一個O2O合並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整合成功了他們很快將稱霸這個市場,並發揮出1+1>2的效果;但是如果整合不成功,甚至可能導致團隊渙散,部分業務市場份額還有可能出現總體下降的趨勢。

互聯網時代,每一個細分領域似乎都能夠容納3-5家公司同時生存,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竟然離奇般地變成了只能容納1家垂直巨頭生存下來。整個移動互聯網細分領域發展到最後的結局,往往都是老大與老二合並在一起了,然後把小三、小四、小五紛紛幹死掉。從2015年年初伊始,合並無形之中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甚至在2016年還將繼續延續下去,美麗說蘑菇街的合並則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對於合並來說,最受資本市場和業內外人士關註的莫過於合並之後的整合,而首當其沖最受關註的則是創始人的整合。

一、五大合並之創始人整合

2016年1月11日,美麗說蘑菇街合並之後,新公司估值近30億美元,美麗說蘑菇街沒有采用聯席CEO的設置,蘑菇街CEO陳琪將直接出任新公司CEO,至於徐易容的去向並沒有明確表明,不過外界猜測徐易容或現“趕集式”退出,還有消息稱徐易容會帶領核心團隊專註於HIGO業務,而徐易容也證實了美麗說HIGO不在此次與蘑菇街的合並範圍;

2015年10月26日,攜程去哪兒宣布合並,去哪兒莊辰超失去對新公司的控股權,最終於1月4日卸任去哪兒CEO和董事一職,由湛振宇接替莊辰超出任去哪兒CEO;

2015年10月8日,美團大眾點評正式宣布合並,隨後短短的1個月後新美大便宣布完成第一步整合,大眾點評網CEO張濤將擔任新公司董事長,不再擔任聯席CEO,未來會將主要精力轉向新公司的長期戰略。美團網CEO王興將擔任新公司CEO,不再擔任聯席董事長,負責新公司的管理和運營;

2015年4月15日,58同城趕集網宣布合並,隨後在11月25日下午,58趕集董事長、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湧宣布卸任集團CEO一職,正式出任瓜子二手車CEO,直接領導瓜子二手車下一階段的發展。同時58趕集集團對外宣布,作為集團創新項目孵化戰略的一部分,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已完成分拆,在經濟上和法律上變成一家獨立的公司。;

2015年2月14日,滴滴快的宣布戰略合並,雖然雙方表示,程維與呂傳偉擔任聯合CEO,人員架構不變,兩個品牌與業務獨立發展,但合並已經接近一年,呂傳偉與快的幾乎已經銷聲匿跡。據快的天使投資人李治國近期稱,呂傳偉在合並後的一個月就已經賣掉了所有股份,現在正在休息。

相同之處:

五大O2O合並有四次合並的結果都是老二徹底出局,其中美麗說蘑菇街和58趕集極為類似,而攜程去哪兒與滴滴快的又多有雷同。這說明了創始人整合是合並之時最難整合的一步,但卻又是不得不整合的一步,而往往在合並之前,兩家平臺創始人的去向問題基本上都會被初步確定。而從這四大合並案例來看,很好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山不容二虎的態勢,足見合並之創始人整合幕後也是一部部宮廷大戲。

不同之處:

1、滴滴快的雖然快的創始人呂傳偉被迫出局,但是眼下整個滴滴出行卻是處於CEO程維與總裁柳青二聖的共同治理下,外界甚至一度傳聞柳青未來將繼承滴滴出行大統。

2、美團點評合並之初也是采用聯席CEO的制度,不過美團點評的創始人整合速度之快多少令外界有些驚嘆,短短一個月時間,美團點評就宣布了新的組織架構。作為新公司的董事長,年長王興6歲的張濤精於戰略又不失穩重,在點評過去十幾年的創業歷程中,張濤對行業深刻的觀察與理解,讓其更能專註公司的長期戰略規劃和生態發展,而王興作為新公司的CEO,將全面負責公司具體的管理和運營。

二、五大合並之團隊整合

滴滴快的合並之初,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隨後雙方表示將會在未來6個月的時間里完成團隊的整合,不過在滴滴快的的整合過程中,原有的快的團隊卻漸漸離開了合並後的新公司,最終滴滴快的全面改名滴滴出行。

58趕集合並之後,便傳出了趕集網大規模裁員的消息,由於58同城與趕集重合的業務太多,趕集網失去了對新公司的控制權,最後的結局就是導致老員工被裁員,最終58趕集用了4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團隊整合。

相比滴滴快的的6個月,58趕集的4個月,美團點評的團隊整合時間則只用了1個月時間。在美團點評宣布創始人整合的同時,也宣布了新的組織架構和人事安排,人事、財務等職能平臺,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各項政策、規則的對標和統一,並完成初步的落地,員工賬號系統也全部打通,3萬多員工已經可以在同一個內網平臺工作和交流。最讓外加感到驚嘆的是,美團點評不但沒有裁員,反而還出現了內部各部門之間搶奪員工,對外擴張的現象。

攜程去哪兒合並之後,目前還沒有得到關於團隊整合的事件。不過去哪兒莊辰超離職以後,去哪兒原首席財務官趙軼璐、原首席技術官吳永強、原首席運營官彭笑玫均離職,從即日起直至2016年一季度末,僅作為去哪兒網的高級顧問,不再擔任其他職務。去哪兒網原執行副總裁和目的地事業群負責人張強被任命為首席運營官,去哪兒網原戰略及投資者關系高級總監朱小路被任命為首席財務官。可以看出,眼下去哪兒攜程的團隊整合還在緊張進行當中。

美麗說蘑菇街剛剛完成合並,團隊整合眼下還沒有展開,但是對於美麗說蘑菇街來說,同樣也是兩個曾經的死對頭,要輕松完成團隊的快速整合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同點:

任何兩個大型的團隊合並到一起,最終都免不了團隊當中會有人離開,哪怕即使不合並,團隊中也會有人離職。但是整合的過程當中如何留住每一個團隊核心的優秀人才,這是合並之後需要深深考慮的。

不同之處:

滴滴快的、58趕集、美團點評、去哪兒攜程、美麗說蘑菇街五大合並中各個公司的內部團隊、組織架構都存在不同,整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自然也就不同。而從團隊整合的速度來看,美團點評的整合速度最快,58趕集、滴滴快的相對較慢,攜程去哪兒、美麗說蘑菇街的團隊整合正在進行當中。

三、五大合並之業務整合

滴滴快的合並之初,雙方仍然各自獨立運營自己的業務,不過今天的滴滴出行業務範圍已經從打車伸展到了專車、代駕、順風車、巴士、快車、試駕等業務,未來滴滴出行甚至還將會推出汽車電商業務。

美團點評業務整合方面,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美團點評就宣布成立了平臺事業群、到店餐飲事業群、到店綜合事業群、外賣配送事業群、酒店旅遊事業群、貓眼電影全資子公司、廣告平臺部等業務板塊,而餐飲、綜合品類、外賣、酒店、電影的庫存也基本打通,實現了雙平臺售賣。

58趕集合並之後,雙方的招聘業務進行了整合,趕集旗下的洗車也與58投資的呱呱洗車整合,58更專註到家、房產,趕集更專註招聘、二手車。與此同時,合並之後的58趕集開始集中人力、財力等資源深耕O2O領域。

去哪兒攜程合並之後,未來去哪兒將會成為攜程最總要的銷售渠道,去哪兒可以把自身在移動端的優勢延展到攜程身上。未來攜程去哪兒之間的業務整合,有一個比較大的變數則是與百度糯米之間的業務整合。

美麗說蘑菇街合並之後,雙方在業務方面的整合依然還是圍繞著社區電商業務的整合。

相同點:

這五大合並案例的公司之間,雙方都存在一定的業務重合,又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如何把重合又有競爭關系的業務整合到一起,這個對於任何一個合並方來說都非易事。

不同點:

由於都是涉及不同的業務範疇,整合的難度又有不同。比如滴滴快的都是打車業務,美麗說蘑菇街都是社區電商,業務相對比較單一,整合難度也就比較小;而58趕集涉及到生活分類信息服務的多個方面,美團點評涉及到吃喝玩樂的各個領域,攜程去哪兒也涉及到酒店、機票、旅遊等不同方向,業務複雜度高,整合起來自然也就難度系數要高。

同是整合,命運卻大不同

一、滴滴快的整合後統一打車市場,多元化迎來挑戰

滴滴與快的合並之後,在打車O2O市場,徹底一家獨大,找不到競爭對手。不過在其多元化的進程當中卻遇到了諸多競爭對手,未來能否通吃整個出行領域,眼下還不敢下定論。

專車領域,優步、易到用車、一號專車、神州租車等都對滴滴專車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尤其是來自美國市場的優步,優步具有足夠強大的資金實力,同時依托百度地圖作為其出行入口,是滴滴專車的主要競爭對手。

順風車領域,滴滴出行面對的最大競爭對手是百度順風車。此前,嘀嗒拼車、51用車、天天用車三家公司在整個順風車占據超過95%的市場份額,不過滴滴推出順豐車很快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隨後百度把51用車、天天用車納入麾下,結合百度地圖推出了百度順風車,與滴滴順風車形成了兩大對抗勢力。

代駕領域,滴滴代駕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自然還是來自於e代駕。e代駕在整個代駕市場份額占據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不過滴滴代駕相比e代駕的優勢就在於擁有更龐大的用戶群體。

至於在巴士、試駕等其他領域,目前滴滴出行還剛剛進入市場,所占市場份額並不高,未來在這些領域還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滴滴出行未來還將會有一段很漫長的燒錢之路。

二、美團點評整合後令阿里、百度悚然,新的廝殺不可避免

昨天,美團點評發布官方消息稱,美團與大眾點評共同成立的新公司已完成首次融資,融資額超33億美元,融資後新公司估值超過180億美元。美團點評合並之後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獲得資本市場的追捧,最主要的原因無非就是快速整合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但與此同時,美團點評的合並對於整個O2O市場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阿里全面扶持口碑,12.5億美元入股餓了麽

美團點評合並之後,阿里巴巴出局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一直以來,阿里巴巴都想掌控美團,然後布局整個生活O2O,如今失去對新美大的控制,阿里重新啟動口碑網也實乃是無奈之舉。於是,60億砸向了口碑網、12.5億美元巨資註入餓了麽,全面啟動阿里的O2O之路。為什麽阿里會如此緊張美團點評?

2014年淘寶總成交額1.172萬億人民幣,天貓總成交額5050億人民幣。今天美團點評每年的成交額正在向2000億元邁進,距離1萬億的成交額看似還有一段距離,但是美團點評交易額增長速度非常明顯,突破1萬億的成交額實際上並不遠。眼下國內的經濟正處於全面向消費經濟轉型的階段,未來線下消費的規模必然將會超過線上消費的規模。美團點評對於阿里淘寶、天貓並不會構成直接的威脅,真正威脅到的是支付寶的支付地位。

未來新美大具備足夠大的成交量時若再推出自己的支付方式,打造一個新的支付平臺,或者全面支持股東騰訊的微信支付也完全不是沒有可能,這是阿里最為擔心的地方。

2、百度外賣欲融資3-5億美元,以此來應戰美團點評

對於美團點評的合並後快速完成整合,還有一個比較擔心的則是百度。百度在移動端幾乎已經把全部身家押在了O2O上面,先是200億砸向百度糯米,在美團點評宣布完成整合之後,百度外賣又計劃融資3-5億美元,以此來應戰美團外賣。

對於百度來說,要想在移動端再造一個PC百度,百度就必須打贏O2O這一仗。而要在O2O市場勝出,百度面臨的最大阻力自然就是美團點評,美團點評合並之後所占市場份額超過80%,對於百度O2O的戰略具有相當大的威脅。在百度看來,美團點評合並整合若失敗,自己會有比較大的勝算,但是從百度外賣的急切融資可以看出其對美團點評成功整合後的擔憂。

團購從千團大戰走到今天,最終剩下了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三家,美團點評合並整合之後,又演變成為了新美大、阿里、百度三大巨頭的O2O大戰,他們三者未來的廝殺不可避免。

三、58趕集整合後稱霸信息分類,O2O競爭壓力仍然大

58趕集完成整合之後,除了老三百姓網還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之外,雙方稱霸了整個信息分類市場份額。不過58趕集合並的最終目的是想深挖整個O2O領域,大力發展本地生活服務。然而我們看看今天58到家的表現,多少還是有些擔憂。

58到家誌在打造一個集合家政、美甲、搬家等眾多上門服務的綜合平臺,可是在很多垂直細分領域的市場表現卻不盡如人意,由於戰線拉得太長,反而在各個細分市場表現得有所吃力。比如在家政領域,e家潔、雲家政、阿姨幫等都對58家政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美容領域,河貍家、秀美甲等O2O平臺的市場份額也遠遠高於58美甲。

而在其他生活服務領域,拿房產O2O來說,58同城收購了安居客,入股了土巴兔,而趕集網與房多多達成了戰略合作,但是他們在整個房產市場仍然會面臨來自搜房網等平臺的競爭。58趕集整合之後雖然在信息分類市場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但是想稱霸每一個細分市場,最終的結果只會讓自己面臨更多來自各個領域的競爭對手,競爭壓力無形之中越來越大。

四、攜程去哪兒整合壟斷酒店機票,旅遊方面還需努力

去哪兒與攜程合並整合之後,雙方在整個酒店機票市場將具有絕對的話語權,不過在整個在線旅遊市場,去哪兒攜程還需要面對來自阿里旅行、途牛、同程、驢媽媽等競爭對手,同時一些線下的傳統旅行社對其也是虎視眈眈。

目前整個國內的在線旅遊市場正在從團隊旅遊向散客旅遊方向發展,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旅遊跟團遊的比例不到3%,97%的旅客選擇自主出遊,即便是出境旅遊跟團遊的比例也下降到了35%。遊客旅行方式的轉變對於在線旅遊平臺來說也是一項挑戰,那麽如何打造一站式旅遊服務平臺就會成為未來在線旅遊平臺競爭的重中之重。

眼下,攜程、去哪兒都在加強一站式旅遊的布局,從訂機票、酒店、出行、門票一直到吃喝玩樂的方方面面,想要在旅遊方面勝出,去哪兒攜程就必須把線上線下的一條龍服務體驗做好。

五、美麗說蘑菇街整合後對抗淘寶

對於美麗說蘑菇街最終的合並,有兩大原因的促使,一個是來自美麗說股東騰訊在背後的推動,另一個則是來自淘寶的競爭壓力。

事實上,美麗說蘑菇街發跡之初,都是作為淘寶的導購平臺,通過為淘寶導入流量而後從中拿取商家的分成。但是當美麗說蘑菇街這類導購平臺占據了淘寶近10%的流量導入之後,阿里開始發現淘寶的一部分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於是果斷掐斷了美麗說蘑菇街的導流。無奈之下,蘑菇街、美麗說開始尋求轉型,由於此前商家資源的積累,這讓他們打造C2C電商平臺具備了充足的資本。

隨後美麗說跑到了騰訊的懷抱,並接入了微信支付,最終在騰訊的推動下美麗說、蘑菇街完成合並,雙方將聯合起來向淘寶開炮。其實這背後的競爭仍然與滴滴快的一樣,微信支付要挑戰支付寶。但是蘑菇街美麗說要想借助微信入口撼動淘寶這條大腿,恐怕並非易事。

綜上所述,整合對於任何一個O2O合並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甚至可以這麽說,整合成功了他們很快將稱霸這個市場,並發揮出1+1>2的效果;但是如果整合不成功,甚至可能導致團隊渙散,部分業務市場份額還有可能出現總體下降的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090

O2O大合並背後,他們的殺傷力到底幾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2/153925.shtml

導讀 : 整合對於任何一個O2O合並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整合成功了他們很快將稱霸這個市場,並發揮出1+1>2的效果;但是如果整合不成功,甚至可能導致團隊渙散,部分業務市場份額還有可能出現總體下降的趨勢。

互聯網時代,每一個細分領域似乎都能夠容納3-5家公司同時生存,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竟然離奇般地變成了只能容納1家垂直巨頭生存下來。整個移動互聯網細分領域發展到最後的結局,往往都是老大與老二合並在一起了,然後把小三、小四、小五紛紛幹死掉。從2015年年初伊始,合並無形之中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甚至在2016年還將繼續延續下去,美麗說蘑菇街的合並則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對於合並來說,最受資本市場和業內外人士關註的莫過於合並之後的整合,而首當其沖最受關註的則是創始人的整合。

一、五大合並之創始人整合

2016年1月11日,美麗說蘑菇街合並之後,新公司估值近30億美元,美麗說蘑菇街沒有采用聯席CEO的設置,蘑菇街CEO陳琪將直接出任新公司CEO,至於徐易容的去向並沒有明確表明,不過外界猜測徐易容或現“趕集式”退出,還有消息稱徐易容會帶領核心團隊專註於HIGO業務,而徐易容也證實了美麗說HIGO不在此次與蘑菇街的合並範圍;

2015年10月26日,攜程去哪兒宣布合並,去哪兒莊辰超失去對新公司的控股權,最終於1月4日卸任去哪兒CEO和董事一職,由湛振宇接替莊辰超出任去哪兒CEO;

2015年10月8日,美團大眾點評正式宣布合並,隨後短短的1個月後新美大便宣布完成第一步整合,大眾點評網CEO張濤將擔任新公司董事長,不再擔任聯席CEO,未來會將主要精力轉向新公司的長期戰略。美團網CEO王興將擔任新公司CEO,不再擔任聯席董事長,負責新公司的管理和運營;

2015年4月15日,58同城趕集網宣布合並,隨後在11月25日下午,58趕集董事長、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湧宣布卸任集團CEO一職,正式出任瓜子二手車CEO,直接領導瓜子二手車下一階段的發展。同時58趕集集團對外宣布,作為集團創新項目孵化戰略的一部分,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已完成分拆,在經濟上和法律上變成一家獨立的公司。;

2015年2月14日,滴滴快的宣布戰略合並,雖然雙方表示,程維與呂傳偉擔任聯合CEO,人員架構不變,兩個品牌與業務獨立發展,但合並已經接近一年,呂傳偉與快的幾乎已經銷聲匿跡。據快的天使投資人李治國近期稱,呂傳偉在合並後的一個月就已經賣掉了所有股份,現在正在休息。

相同之處:

五大O2O合並有四次合並的結果都是老二徹底出局,其中美麗說蘑菇街和58趕集極為類似,而攜程去哪兒與滴滴快的又多有雷同。這說明了創始人整合是合並之時最難整合的一步,但卻又是不得不整合的一步,而往往在合並之前,兩家平臺創始人的去向問題基本上都會被初步確定。而從這四大合並案例來看,很好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山不容二虎的態勢,足見合並之創始人整合幕後也是一部部宮廷大戲。

不同之處:

1、滴滴快的雖然快的創始人呂傳偉被迫出局,但是眼下整個滴滴出行卻是處於CEO程維與總裁柳青二聖的共同治理下,外界甚至一度傳聞柳青未來將繼承滴滴出行大統。

2、美團點評合並之初也是采用聯席CEO的制度,不過美團點評的創始人整合速度之快多少令外界有些驚嘆,短短一個月時間,美團點評就宣布了新的組織架構。作為新公司的董事長,年長王興6歲的張濤精於戰略又不失穩重,在點評過去十幾年的創業歷程中,張濤對行業深刻的觀察與理解,讓其更能專註公司的長期戰略規劃和生態發展,而王興作為新公司的CEO,將全面負責公司具體的管理和運營。

二、五大合並之團隊整合

滴滴快的合並之初,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隨後雙方表示將會在未來6個月的時間里完成團隊的整合,不過在滴滴快的的整合過程中,原有的快的團隊卻漸漸離開了合並後的新公司,最終滴滴快的全面改名滴滴出行。

58趕集合並之後,便傳出了趕集網大規模裁員的消息,由於58同城與趕集重合的業務太多,趕集網失去了對新公司的控制權,最後的結局就是導致老員工被裁員,最終58趕集用了4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團隊整合。

相比滴滴快的的6個月,58趕集的4個月,美團點評的團隊整合時間則只用了1個月時間。在美團點評宣布創始人整合的同時,也宣布了新的組織架構和人事安排,人事、財務等職能平臺,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各項政策、規則的對標和統一,並完成初步的落地,員工賬號系統也全部打通,3萬多員工已經可以在同一個內網平臺工作和交流。最讓外加感到驚嘆的是,美團點評不但沒有裁員,反而還出現了內部各部門之間搶奪員工,對外擴張的現象。

攜程去哪兒合並之後,目前還沒有得到關於團隊整合的事件。不過去哪兒莊辰超離職以後,去哪兒原首席財務官趙軼璐、原首席技術官吳永強、原首席運營官彭笑玫均離職,從即日起直至2016年一季度末,僅作為去哪兒網的高級顧問,不再擔任其他職務。去哪兒網原執行副總裁和目的地事業群負責人張強被任命為首席運營官,去哪兒網原戰略及投資者關系高級總監朱小路被任命為首席財務官。可以看出,眼下去哪兒攜程的團隊整合還在緊張進行當中。

美麗說蘑菇街剛剛完成合並,團隊整合眼下還沒有展開,但是對於美麗說蘑菇街來說,同樣也是兩個曾經的死對頭,要輕松完成團隊的快速整合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同點:

任何兩個大型的團隊合並到一起,最終都免不了團隊當中會有人離開,哪怕即使不合並,團隊中也會有人離職。但是整合的過程當中如何留住每一個團隊核心的優秀人才,這是合並之後需要深深考慮的。

不同之處:

滴滴快的、58趕集、美團點評、去哪兒攜程、美麗說蘑菇街五大合並中各個公司的內部團隊、組織架構都存在不同,整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自然也就不同。而從團隊整合的速度來看,美團點評的整合速度最快,58趕集、滴滴快的相對較慢,攜程去哪兒、美麗說蘑菇街的團隊整合正在進行當中。

三、五大合並之業務整合

滴滴快的合並之初,雙方仍然各自獨立運營自己的業務,不過今天的滴滴出行業務範圍已經從打車伸展到了專車、代駕、順風車、巴士、快車、試駕等業務,未來滴滴出行甚至還將會推出汽車電商業務。

美團點評業務整合方面,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美團點評就宣布成立了平臺事業群、到店餐飲事業群、到店綜合事業群、外賣配送事業群、酒店旅遊事業群、貓眼電影全資子公司、廣告平臺部等業務板塊,而餐飲、綜合品類、外賣、酒店、電影的庫存也基本打通,實現了雙平臺售賣。

58趕集合並之後,雙方的招聘業務進行了整合,趕集旗下的洗車也與58投資的呱呱洗車整合,58更專註到家、房產,趕集更專註招聘、二手車。與此同時,合並之後的58趕集開始集中人力、財力等資源深耕O2O領域。

去哪兒攜程合並之後,未來去哪兒將會成為攜程最總要的銷售渠道,去哪兒可以把自身在移動端的優勢延展到攜程身上。未來攜程去哪兒之間的業務整合,有一個比較大的變數則是與百度糯米之間的業務整合。

美麗說蘑菇街合並之後,雙方在業務方面的整合依然還是圍繞著社區電商業務的整合。

相同點:

這五大合並案例的公司之間,雙方都存在一定的業務重合,又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如何把重合又有競爭關系的業務整合到一起,這個對於任何一個合並方來說都非易事。

不同點:

由於都是涉及不同的業務範疇,整合的難度又有不同。比如滴滴快的都是打車業務,美麗說蘑菇街都是社區電商,業務相對比較單一,整合難度也就比較小;而58趕集涉及到生活分類信息服務的多個方面,美團點評涉及到吃喝玩樂的各個領域,攜程去哪兒也涉及到酒店、機票、旅遊等不同方向,業務複雜度高,整合起來自然也就難度系數要高。

同是整合,命運卻大不同

一、滴滴快的整合後統一打車市場,多元化迎來挑戰

滴滴與快的合並之後,在打車O2O市場,徹底一家獨大,找不到競爭對手。不過在其多元化的進程當中卻遇到了諸多競爭對手,未來能否通吃整個出行領域,眼下還不敢下定論。

專車領域,優步、易到用車、一號專車、神州租車等都對滴滴專車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尤其是來自美國市場的優步,優步具有足夠強大的資金實力,同時依托百度地圖作為其出行入口,是滴滴專車的主要競爭對手。

順風車領域,滴滴出行面對的最大競爭對手是百度順風車。此前,嘀嗒拼車、51用車、天天用車三家公司在整個順風車占據超過95%的市場份額,不過滴滴推出順豐車很快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隨後百度把51用車、天天用車納入麾下,結合百度地圖推出了百度順風車,與滴滴順風車形成了兩大對抗勢力。

代駕領域,滴滴代駕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自然還是來自於e代駕。e代駕在整個代駕市場份額占據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不過滴滴代駕相比e代駕的優勢就在於擁有更龐大的用戶群體。

至於在巴士、試駕等其他領域,目前滴滴出行還剛剛進入市場,所占市場份額並不高,未來在這些領域還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滴滴出行未來還將會有一段很漫長的燒錢之路。

二、美團點評整合後令阿里、百度悚然,新的廝殺不可避免

昨天,美團點評發布官方消息稱,美團與大眾點評共同成立的新公司已完成首次融資,融資額超33億美元,融資後新公司估值超過180億美元。美團點評合並之後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獲得資本市場的追捧,最主要的原因無非就是快速整合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但與此同時,美團點評的合並對於整個O2O市場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阿里全面扶持口碑,12.5億美元入股餓了麽

美團點評合並之後,阿里巴巴出局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一直以來,阿里巴巴都想掌控美團,然後布局整個生活O2O,如今失去對新美大的控制,阿里重新啟動口碑網也實乃是無奈之舉。於是,60億砸向了口碑網、12.5億美元巨資註入餓了麽,全面啟動阿里的O2O之路。為什麽阿里會如此緊張美團點評?

2014年淘寶總成交額1.172萬億人民幣,天貓總成交額5050億人民幣。今天美團點評每年的成交額正在向2000億元邁進,距離1萬億的成交額看似還有一段距離,但是美團點評交易額增長速度非常明顯,突破1萬億的成交額實際上並不遠。眼下國內的經濟正處於全面向消費經濟轉型的階段,未來線下消費的規模必然將會超過線上消費的規模。美團點評對於阿里淘寶、天貓並不會構成直接的威脅,真正威脅到的是支付寶的支付地位。

未來新美大具備足夠大的成交量時若再推出自己的支付方式,打造一個新的支付平臺,或者全面支持股東騰訊的微信支付也完全不是沒有可能,這是阿里最為擔心的地方。

2、百度外賣欲融資3-5億美元,以此來應戰美團點評

對於美團點評的合並後快速完成整合,還有一個比較擔心的則是百度。百度在移動端幾乎已經把全部身家押在了O2O上面,先是200億砸向百度糯米,在美團點評宣布完成整合之後,百度外賣又計劃融資3-5億美元,以此來應戰美團外賣。

對於百度來說,要想在移動端再造一個PC百度,百度就必須打贏O2O這一仗。而要在O2O市場勝出,百度面臨的最大阻力自然就是美團點評,美團點評合並之後所占市場份額超過80%,對於百度O2O的戰略具有相當大的威脅。在百度看來,美團點評合並整合若失敗,自己會有比較大的勝算,但是從百度外賣的急切融資可以看出其對美團點評成功整合後的擔憂。

團購從千團大戰走到今天,最終剩下了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三家,美團點評合並整合之後,又演變成為了新美大、阿里、百度三大巨頭的O2O大戰,他們三者未來的廝殺不可避免。

三、58趕集整合後稱霸信息分類,O2O競爭壓力仍然大

58趕集完成整合之後,除了老三百姓網還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之外,雙方稱霸了整個信息分類市場份額。不過58趕集合並的最終目的是想深挖整個O2O領域,大力發展本地生活服務。然而我們看看今天58到家的表現,多少還是有些擔憂。

58到家誌在打造一個集合家政、美甲、搬家等眾多上門服務的綜合平臺,可是在很多垂直細分領域的市場表現卻不盡如人意,由於戰線拉得太長,反而在各個細分市場表現得有所吃力。比如在家政領域,e家潔、雲家政、阿姨幫等都對58家政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美容領域,河貍家、秀美甲等O2O平臺的市場份額也遠遠高於58美甲。

而在其他生活服務領域,拿房產O2O來說,58同城收購了安居客,入股了土巴兔,而趕集網與房多多達成了戰略合作,但是他們在整個房產市場仍然會面臨來自搜房網等平臺的競爭。58趕集整合之後雖然在信息分類市場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但是想稱霸每一個細分市場,最終的結果只會讓自己面臨更多來自各個領域的競爭對手,競爭壓力無形之中越來越大。

四、攜程去哪兒整合壟斷酒店機票,旅遊方面還需努力

去哪兒與攜程合並整合之後,雙方在整個酒店機票市場將具有絕對的話語權,不過在整個在線旅遊市場,去哪兒攜程還需要面對來自阿里旅行、途牛、同程、驢媽媽等競爭對手,同時一些線下的傳統旅行社對其也是虎視眈眈。

目前整個國內的在線旅遊市場正在從團隊旅遊向散客旅遊方向發展,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旅遊跟團遊的比例不到3%,97%的旅客選擇自主出遊,即便是出境旅遊跟團遊的比例也下降到了35%。遊客旅行方式的轉變對於在線旅遊平臺來說也是一項挑戰,那麽如何打造一站式旅遊服務平臺就會成為未來在線旅遊平臺競爭的重中之重。

眼下,攜程、去哪兒都在加強一站式旅遊的布局,從訂機票、酒店、出行、門票一直到吃喝玩樂的方方面面,想要在旅遊方面勝出,去哪兒攜程就必須把線上線下的一條龍服務體驗做好。

五、美麗說蘑菇街整合後對抗淘寶

對於美麗說蘑菇街最終的合並,有兩大原因的促使,一個是來自美麗說股東騰訊在背後的推動,另一個則是來自淘寶的競爭壓力。

事實上,美麗說蘑菇街發跡之初,都是作為淘寶的導購平臺,通過為淘寶導入流量而後從中拿取商家的分成。但是當美麗說蘑菇街這類導購平臺占據了淘寶近10%的流量導入之後,阿里開始發現淘寶的一部分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於是果斷掐斷了美麗說蘑菇街的導流。無奈之下,蘑菇街、美麗說開始尋求轉型,由於此前商家資源的積累,這讓他們打造C2C電商平臺具備了充足的資本。

隨後美麗說跑到了騰訊的懷抱,並接入了微信支付,最終在騰訊的推動下美麗說、蘑菇街完成合並,雙方將聯合起來向淘寶開炮。其實這背後的競爭仍然與滴滴快的一樣,微信支付要挑戰支付寶。但是蘑菇街美麗說要想借助微信入口撼動淘寶這條大腿,恐怕並非易事。

綜上所述,整合對於任何一個O2O合並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甚至可以這麽說,整合成功了他們很快將稱霸這個市場,並發揮出1+1>2的效果;但是如果整合不成功,甚至可能導致團隊渙散,部分業務市場份額還有可能出現總體下降的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092

大數據公司友盟、CNZZ和締元信合並,成立“友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6/153984.shtml

導讀 : 據悉,合並後的“友盟+”將定位於獨立的第三方全域數據服務提供商,為企業客戶和創業者提供全域大數據服務。

i黑馬 1月26日消息,今日移動大數據服務平臺友盟、中文網站統計分析平臺cnzz及互聯網數據服務平臺締元信宣布合並,成立新公司“友盟+”,阿里巴巴是上述三家公司的共同投資方。

阿里巴巴集團平臺技術事業群總裁張建鋒表示,這三家公司分別涵蓋了大數據領域的海陸空,友盟為移動互聯網企業及創業者提供移動數據服務與運營工具,是綜合性移動大數據服務平臺、開發者服務平臺;cnzz作為中文網站統計分析平臺,提供數據統計與分析服務,其客戶群體覆蓋了中文網站及中小企業;締元信為互聯網企業提供了一站式數據化解決方案,提供數據產品、數據輸出、翔實專業的數據分析及咨詢服務,也為企業開發建設數據管理系統(DMS)。

據悉,合並後的“友盟+”將定位於獨立的第三方全域數據服務提供商,為企業客戶和創業者提供全域大數據服務。

阿里數據技術及產品部總監朋新宇出任“友盟+”CEO,原友盟CEO葉謙任“友盟+”COO,原締元信CEO秦雯出任“友盟+”CMO,原cnzz負責人李丹楓出任“友盟+”首席數據科學家。

對於合並之後“友盟+”的業務方向,葉謙介紹,通過對三家公司各自技術、服務能力的聚合,“友盟+”將會提供更全面的全域數據服務。“友盟+”將會在數據統計、運營分析、數據決策和數據業務等四個層面為企業及創業者提供全域數據服務。同時,朋新宇表示“友盟+”在數據服務上將保持獨立性,張建鋒也表態,阿里巴巴將確保“友盟+”的業務獨立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788

湖北兩大激光企業合並 打造千億激光航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5236.html

湖北兩大激光企業合並 打造千億激光航母

一財網 周芳 2016-02-29 12:12:00

楚天激光是我國第一家民營激光企業,經歷31年的發展歷程,保持著行業排頭兵的地位,擁有469項國家專利,創造了36項中國第一。

湖北省激光行業重組暨楚天激光、團結激光合並大會29日在武漢召開。會上,楚天激光集團、團結激光集團和楚商資本集團共同簽訂了合並重組戰略協議。

按照規劃,楚天激光與團結激光合並重組後,將整合優勢資源,進軍工業激光、醫療激光、文化激光、軍事民用激光、激光加工站連鎖、激光醫療美容院連鎖等六大產業,打造100家激光科技館及旅遊景點;打造500家激光醫療美容連鎖機構;打造1000家激光加工連鎖站;三年內形成300億以上的產值規模、市值500億以上規模,五年內形成800億產值規模、市值1000億規模、利稅200億,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激光企業。

據悉,楚天激光是我國第一家民營激光企業,經歷31年的發展歷程,保持著行業排頭兵的地位,擁有469項國家專利,創造了36項中國第一。

而團結激光亦擁有23年發展歷史,是中國著名的高功率激光成套設備供應商,在中國率先建成“高功率激光器——高功率激光成套設備——全國激光加工連鎖”的激光產業鏈,在全國建有最大的激光加工站連鎖網絡,高功率激光技術領域擁有20多項中國第一。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獲悉,本次重組合並的資金來源於湖北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群。具體來說,由湖北省聯發投、省高新投等代表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出資10億元作為主劣後資本;楚商資本與其它投資機構出資30億元作為次劣後資本;合作銀行按照1:1.5的比例出資60億元作為優先資本;總共形成100億元激光產業重組基金規模。

兩家企業合並後,將利用資本力量,通過兼並收購形式,在國內A股市場實現上市,打造激光上市企業航母。

同時,以楚天團結激光為核心,收購湖北省內10家及省外5~10家激光企業,對激光產業上下遊企業進行整合,迅速壯大企業規模。

並且利用資本運作,到歐美、東南亞進行海外並購,瞄準歐洲、美國、俄羅斯優秀激光公司,推動光谷激光產業國際化。

最終目標是布局全球,在世界20個國家建立分公司或辦事處,真正成為世界一流的激光企業。

專家指出,楚天團結的合並重組不僅增加了產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還使“中國光谷”品牌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第一,同時亦為實現“我國制造業細分領域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頂尖水平”的“十三五”規劃目標添磚加瓦。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171

2016年度十大互聯網產品預言:知乎改版,美柚大姨嗎合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7/154734.shtml

導讀 : 我們預計2016年將會發生的互聯網產品大事件包括:知乎即將迎來一次大改版,在線教育平臺類產品將死,美柚和大姨嗎將要合並...

每一年,春節過後的三、四兩個月,總是各種變化頻出的時候。在這兩個月里,互聯網人們會集中跳槽、招聘、調整業務線和戰略目標……

在這樣的一個節點下,我們試著從自己的判斷和理解出發,完成了這篇帶有點兒預測性質的文章。就像我們在做一個產品主題的學習社區一樣,我們的預測也會更加關註“產品”。

還是那句話,願有更多人可以少談行業大勢和空洞的融資數字,可以踏踏實實地多關註產品,研究產品。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的新人們。

其中,我們預計2016年將會發生的互聯網產品大事件包括:知乎即將迎來一次大改版,在線教育平臺類產品將死,美柚和大姨嗎將要合並...

本文全部內容均由三節課發起人Luke、布棉、黃有璨基於自己的主觀判斷和猜測而作出,不保證靠譜。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另,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預言1

豆瓣將上線它的第15個APP?

關於豆瓣,我們曾經多次談論過它了。人人都知道,豆瓣現在的狀況不好,上輪融資已經過去了4年,且4年來,商業化探索不順,移動端轉型不順,Web端數據持續下滑……

但在這樣的狀況下,背負著投資方壓力的豆瓣一定會試著求變,以挽回自己當前這個不太順利的局面。

而豆瓣在過去4年里連續推出的包括豆瓣、一刻、豆瓣 FM 、豆瓣小組、豆瓣同城等14個 APP ,正是豆瓣這種求變訴求推動下的產物。

只是,豆瓣的求變之路走得並不順利。迄今為止,它的14個移動端 APP ,幾乎沒有一個不是正在經受著大量用戶的吐槽,甚至已經到了不管怎麽改,總會有一群用戶跑出來罵得要死的地步。

就像此前我們在《豆瓣十年,一個典型精英社區的起伏興衰》里提到過的,豆瓣面臨的問題,事實上是一個已有數千萬用戶的成熟產品在其用戶活躍度開始下滑的時候,想要轉型和進行新的探索和革新時所會遇到的典型痛苦——一方面,它承載著無數忠實的老用戶們的期望和使用習慣;另一方面,它又必須要兼顧無數新用戶們的需求和體驗。

且,這兩類用戶間的訴求,很可能是截然不同,甚至互相排斥的。

以現狀來看,豆瓣的老用戶們大部分是80後,他們雖對豆瓣有感情,但畢竟已經10年過去,一大波人紛紛結婚生子(典型比如我),已經過了那個最能夠在線上投入大量時間的時候,活躍度下降其實是一種必然。

而相對的,很多更年輕些的新用戶們可能聽說過豆瓣,但基於豆瓣現在 Web 端產品較為複雜的狀態,以及移動端糟糕的體驗,新用戶的轉化成本是比較高的,因此更年輕的用戶群中大部分人可能還並不是豆瓣的用戶。

如果以此進行理性的判斷,豆瓣其實更應該把目標瞄準新用戶,而不是老用戶。

而,一旦把目標瞄準新用戶,真的想要做一些全新的嘗試,可能豆瓣的最佳選擇是放棄“豆瓣”這個名字。換一個名字,反而可以擺脫掉那麽多老用戶們的期望和束縛,可以放開手腳去做些事。

所以,也許豆瓣真的會在2016年上線一個名字不再跟“豆瓣”有關的第15個APP?

預言2

知乎將迎來一次大改版?

2010年下半年上線至今,知乎將迎來自己的第6個年頭。

在自己的第六個年頭,知乎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作為一個社區的知乎,經過一輪加速用戶增長後,開始漸漸逼近了其自身產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在2015年3月,知乎就已公開稱,其用戶數已突破1700萬(僅僅在2013年上半年,這一數字才只有區區40萬),且目標是2015年年底達到5000萬註冊用戶。

而以常理推斷,在一個產品進入成熟期後,往往最有可能做的事情,是兩件:要麽是商業變現,要麽則是自身價值挖掘&放大。

以知乎的團隊基因和現狀,他們幾乎肯定不會選擇前一條道路。

邏輯很簡單,首先,知乎團隊本來就沒有商業化的基因;其次,剛剛接受了騰訊投資的知乎,賬面上一定不會缺錢,不會面臨太大壓力;最後,騰訊戰略投資知乎,看重的也一定不是知乎的商業變現能力,而是知乎的內容價值,所以,騰訊也沒有理由要去助推知乎的商業化變現。

這樣看來,知乎在接下來最可能做的,是自身價值的挖掘和放大。

而就像剛才已經提到的,知乎最大的價值點所在,是“內容”。

所以,回歸到內容的層面上看,知乎在過去6年里,站內其實沈澱了大量高價值的內容。但這些內容的價值,其實並未能夠得到最大化應用和體現。

具體來講,知乎當前的內容組織和推送,是以“關系鏈+時間”為中心的。用戶得到相關內容推薦和消費內容的入口,其實高度集中在自己的 Feed 流中。在社區中早期,這樣的內容組織和推送邏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用戶看到的內容都符合自己的喜好——如果我發現哪個推到我首頁的內容不符合我的喜好,我大不了取關對應的那個人或話題就好了。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用戶量的迅速增長,這樣的邏輯慢慢也會產生一些問題,典型如——

早期知乎社區中其實是沈澱過大量優質內容的,但這些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被埋了起來,不再能夠被人看到。好比,知乎上2011年那些關於創業的內容和相關話題,假如放到今天來看,你能說它沒有價值?但是很遺憾,現在對於普通用戶們而言,已經基本沒有什麽途徑可以去找到那些內容了。這樣的狀況,無異於知乎自己守著一座金山卻不知如何變現。

而同時,隨著社區的逐漸大眾化,大眾用戶和中早期精英用戶們的使用習慣可能也應該被區隔開來看待。大眾用戶可能更習慣於你給我挑選好內容,我來消費就好。而精英用戶們則更加習慣於自己去甄別和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

所以,無論是為了挖掘自己站內內容的價值,還是為了服務好新的大眾用戶們,知乎可能都迫切需要對其站內內容進行重新組織,這種組織方式,很可能是高度以話題、專題、編輯推薦、事件等為中心的。

基於如上的邏輯,我們大膽猜想:知乎在2016年,或會完成一波比較大的改版。這波改版之後,知乎站內的內容組織方式可能會發生較大的改變,會有更多內容經由知乎官方運營組織、加工和整理之後,呈現並推送給用戶。

預言3

美柚大姨嗎將會合並?

美柚和大姨嗎,幾乎是兩款孿生姊妹式的產品。

從產品功能到用戶定位再到發展軌跡,它們都高度相似。同樣是2012、2013年前後創辦,同樣是以女性生理周期管理工具為切入口,同樣在此後轉型社區,又同樣在用戶增長放緩後開始轉型電商,甚至是在融資方面,兩家公司也都差不多在2014年拿到了數千萬美元級的C輪融資。

而到了2016年,他們也都面臨著共同的問題:用戶增長已到達瓶頸期,而商業變現的探索又不見突破性進展,再加上資本市場大盤仍不見好轉,重重壓力導致兩個團隊都同時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我在去年11月就曾作出過的一個判斷——

資本寒冬下的這波並購潮可能還沒有結束。只要二級市場持續疲軟,邏輯上任何一個用戶體量已經比較大,融資階段已經走到B輪之後,同時商業模式還不夠清晰,缺乏明確的持續利潤增長點的項目和產品,都可能面臨著這個決策。我預計,在未來一年內,還會有很多類似的項目需要面臨並購與否的抉擇,尤其是那種在同一條跑道下,相對地位比較領先的兩個競品。

所以,美柚和大姨嗎,會不會在2016年走進這個角落里呢?

至少,這個可能性不低。

預言4

NFC將在服務端得到真正普及?

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一直以來都是個離我們不遠不近的東西。一方面,高速公路入口的 ETC 和小區停車場入口的刷卡器早就在中國很多地方司空見慣,而另一方面,它在人們日常的消費場景中卻很少出現,以至於更多的人,連 NFC 到底是個什麽東西都還不清楚。

雖然,如小米這樣的手機廠商從小米手機4開始就置入了 NFC 的功能,很多人也曾設想過拿著手機直接上公交車刷卡。但在真實世界中,這一切都從未真正被實現過。

究其原因,無非兩點——

任何技術從出現到被廣泛應用,必定需要經過一個周期,這個周期也是技術本身逐漸自我完善的周期;

技術應用的普及,需要基礎設施的普及作為前提條件。這個道理,就好比必須先有了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中的各種服務和技術應用才能發展起來。所以,此前 NFC 不能被普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支持 NFC 的移動設備尚未得到普及。

而到了2016年,問題1對於 NFC 本身而言已經不再是一個大問題,而問題2,也已經開始隨著 Apple Pay ,小米手機5等的發布和大量出貨而逐漸得到解決。

至於有人可能會質疑的 NFC 具體應用場景,其實從支付開始,應該有很多場景可以使用。

網上已經有一篇把 Apple pay 變成公司門卡的文章,閱讀量很大,但其實理論上任何帶有 NFC 功能的手機都可以做到如下一些事情:

小區門禁。進入小區和單元門,拿出手機刷一下就可以識別身份。

入住酒店的房卡。房卡可以很方便地集成到手機 App 里面,在攜程定好酒店後,酒店可以分批一個房間 ID 給到你的手機,就像用航旅縱橫去選座位、網上打印登機牌一樣。

上下班刷卡。

所有 ETC 都可以用手機代替。

大學食堂刷卡吃飯、員工食堂刷卡吃飯,只要帶上手機就好。

地鐵公交卡

……

所以,現在,我們或許只需要等待一件事。

只要微信或者支付寶關聯上硬件的功能, NFC 的服務層面就將開啟狂奔模式。而這個關聯,將是必然。

對了,微信企業號會不會用上這個功能呢?你猜?

預言5

FaceU、朋友印象等一夜爆紅後就此消沈?

一直以來,有一類產品的死法叫做:生於拉新,死於留存。

他們的典型特征,是往往會在產品發展的早期,因為產品中的某個可以撬動用戶自發傳播和分享的體驗點,進而借助社會化媒體的病毒傳播而在用戶增長方面獲得爆發。

但是,在爆發之後,由於其產品本身的服務能力和持續價值供應能力缺失,這些產品往往又會迅速消沈下去,自此遠離主流用戶的視野,再無翻身機會。

在過去幾年里,這類產品,典型比如臉萌、足記。

在三節課,我們常講一句話:面向用戶時,產品提供長期價值,而運營則創造短期價值。短期價值足夠,可以爆發,但唯有長期價值堅固穩定,一個產品才可以良性發展起來。

有時候,雖然你可以在滿足人們 “炫逼格” 和 “曬自己” 這樣的類似單點上做出一些創新,並把這些單點體驗做到極致,且借助人們的“曬、炫”心理,從而在社會化媒體傳播中一炮而紅。但,這樣的事情往往非常不具備可持續性。

所以,假如不能真正找到長期價值的所在,我們深深懷疑,將會有一撥在2016年初已經以類似方式火過了的產品,將很可能走上臉萌、足記等的老路。

典型,比如 FaceU ,朋友印象。 

預言6

在線教育類平臺將批量死亡?

其實,自從2011年在線教育火熱起來,“教育類淘寶”的概念和夢想就一直沒有在這個領域里缺失過,尤其是從2012年,甚至是到了後來,連淘寶本身也被惹了過來,內部做起了一個叫做“淘寶同學”的平臺。

只是……教育類平臺,很可能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課程這樣的教育類產品,有這麽幾個特征——

第一,教育領域往往缺乏大眾型剛需性的產品,不太容易找到屬於自己的“爆款”。

第二,產品極度不標準,用戶在面對海量課程的時候缺乏決策依據,決策很慢。舉例,假如你在淘寶買一個Iphone5s,有A和B兩家等級評價都差不多的店,都是標配,A店賣5000,B店賣4000,你會很容易作出判斷:買B店的。但如果你準備要學如何做產品,同樣有A老師和B老師兩位評價都差不多的講師,A老師的課需要3000塊,B老師的課需要2000塊,你能夠據此就判斷你應該選擇B老師的課麽?

第三,用戶卷入成本很高,無法短期內密集地消費和認真體驗多款產品。

第四,與消費類產品不同,很多課程類產品,其實是一種一次性消費的產品。一個用戶購買了你的課程產品,要是沒學好,用戶會在罵街聲中離開。而如果學會了,用戶給你一片贊譽,但他仍然會離開。此外,一個用戶對於學習類產品的消費頻次,往往也更低。我有可能一個月上淘寶買一次衣服,但對於報班上課這種事,我很可能一年兩次就差不多了。

第五,學習類產品高度依賴於老師,用戶在得到好的體驗會更容易認可老師,甚至是消費購買決策都高度依賴於對於老師個人的認可,這往往會導致,一個老師要是在一個平臺積累起來了名氣,很容易選擇離開平臺單幹。

以上幾點加總在一起,就意味著,一個教育類平臺是很難形成一個集中性的流量入口,且還能較好地維持住站內用戶活躍度和消費頻次的。

所以,拋開概念,你會發現,包括“淘寶同學”在內,迄今為止,應該還沒有哪一個在線教育的平臺類產品可以交上還不錯的數據答卷的。

所以,我們覺得,純粹的在線教育平臺類產品,在2016年的路可能會走得很艱難。

預言7

已經沸沸揚揚的微信應用號具體會長什麽樣?

2016年,按照張小龍年初提到的,我們必然將會迎來微信的“應用號”。

在此,作為一群天天跟各種產品打交道的人,我們對於即將到來的微信應用號做了一些大膽的猜測。

我們猜想,微信應用號的產品形態和基本邏輯將會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微信應用號不會存在統一的一級拉新入口(也就是Tab入口),甚至沒有統一入口。只有面向應用號管理者的管理入口。

2.微信應用號很可能和服務號一樣,基於 IM 的基本結構形態打造而成,簡而言之,雖然聽起來有一堆服務,但事實上也是聊天框。以及,微信錢包中的各類應用,可能就是應用號的原型。

3.應用號的管理和添加更有可能出現在微信的“通訊錄”中。如果是這樣,那應用號的入庫邏輯可能和公眾號很相似。使用搜索、二維碼等作為發現\安裝入口,在通訊錄中增加應用號的管理入口。

進入應用號後的樣子,可能會是通過一個應用號框架,把目前的 H5 站點接入進來,並且打通賬號和支付兩個基礎模塊。

4.微信應用號很可能會跟微信現有的關系鏈關聯起來。

假設一個場景:我周末無聊,一個人想去看電影,於是我打開了微信電影票的應用號,果斷買了張票,然而一個人看電影最無聊了!

這時候,微信應用號的關系鏈分享功能觸發(觀察到你只買了一張票):“是否邀請好友一起去看場電影啊?”。

選擇邀請好友,應用號在我的朋友圈中添加了一條狀態:“下午我去看《三體》這部電影,誰會陪我去呢?”。

此時,我的其中一位朋友看到這條狀態,他可以選擇通過應用號購買了同場電影票,並獲得優惠。

在這個場景中,我的朋友感知到了應用號的存在,並享受到了它的服務。甚至沒有看到煩人的優惠券,就獲得了折扣。

其實,類似的應用場景在 Facebook 里面已經存在,他的名字叫 “sponsored story” ,星巴克經常玩這個功能。( PS:sponsored story 是 Facebook 的一種廣告形態,很類似我們講的應用號的使用場景。FB將每個服務提供者的 web app 放入一個框架,並且提供 FB資源給廣告主去運營這個web app。) 

如此一來,可能就完成了應用號雖不會給用戶推送消息,但也能提供相當大的能量給到應用號的提供者,以幫助服務提供者提升留存。

如果你還想看到我們關於微信應用號的更多猜想和背後的邏輯分析,可參看三節課之前發布的另一篇文章《當我們在談論微信應用號時,別忘了張小龍的邏輯》。

預言8

BAT大戰的新炮灰:搜狐視頻、糯米、釘釘?

一直以來,互聯網都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老大和老二打仗,老三沒了。比如:

58同城和趕集網打的死去活來,百姓網沒了。

快的和滴滴打仗,搖搖招車死了。

愛奇藝和優酷打仗,土豆沒了。

而在2015年,互聯網的戰場亂哄哄,由 BAT 撕逼而引起的各種連鎖反應層出不窮。比如:

美大合並,糯米提前完成了 KPI (排名第二),而最慘的則是餓了麽不得已被阿里口碑並購。

攜程被百度入股,去哪兒被陪嫁送出。

騰訊入股京東,拍拍、易迅被送出,並進而壽終正寢。

阿里投資音樂,蝦米被整合逐步失聲。

來往 PK 微信失敗,釘釘意外成名。

到了2016年, BAT 間的撕逼必將繼續,也必定還會殃及一批產品,對此,我們有如下一些猜測:

1.娛樂視頻產業爭奪繼續,搜狐視頻兇多吉少。

所謂無風不起浪,有水才行舟。業內不久前盛傳搜狐視頻被騰訊收購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互聯網視頻已經從產品創新、用戶拉新的競爭階段發展到了目前花錢砸內容、比拼貼片廣告變現能力的階段。

而在花錢買內容和變現這兩件事上, BAT 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阿里投資的優酷、百度控股的愛奇藝、騰訊自己的騰訊視頻將不斷把戰火往前推,這一切,可能都會讓原本靠美劇和自制劇起家的搜狐視頻壓力山大、前途未蔔。

2.本地生活服務進入成熟階段,糯米兇多吉少,或將最後一搏。

當百度拿出200億砸向糯米的聲音還沒落下,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了。如果誰從第三一躍成為第二而且心情特別糟糕的話,糯米應該當之無愧。

團購網站雖然沒有像出行打車市場那樣燒錢燒得如此高調,但事實上之前三家的火拼也燒了不少錢。到了現在,大哥和二哥聯合了,三弟該怎麽辦?

產品趨同、服務差異化小、體驗改善不敏感,團購比視頻的聚集度可能還高。回看歷史,魏蜀吳三分天下,東吳還能擁有遊刃有余的空間,而一旦魏吞並蜀,吳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3.釘釘踏著來往的屍體站起來了,卻很可能會被微信企業號攔住前進的步伐。

在羅永浩代言釘釘之前,釘釘就已經悄然發展了起來。

因為其簡單的設計、釘一下等功能足夠性感,釘釘打動了很多中小企業老板們,成為企業管理應用中的一匹黑馬,迅速發展了起來。

然而,在企業微信號出來後,釘釘能否繼續發展,我們表示謹慎的悲觀。

要知道,但凡和用戶關系鏈相關聯的事情上,騰訊往往可以做到後發先至。

同樣回看歷史,此前騰訊郵箱起步時,網易郵箱已經擁有相當大的規模,但短短三四年光景,騰訊便憑借入口的便利性占領了第一的位置。

這一次,在基於移動端的企業通訊類應用上,張小龍還會再次重複當年的故事嗎?

預言9

C2C付費咨詢類產品將會批量死亡?

2015年,由“在行”而起,一大批 C2C 的付費咨詢類項目紛紛興起。

但進入到2016年後,這個領域的景象,卻並不樂觀。

以目前來看, C2C 付費咨詢的模式,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具備這麽幾個特征——

1.用戶習慣還很弱。大部分主流用戶其實還並不存在付費約人面聊請教咨詢的習慣,我們小範圍做了一個調查,以三節課這樣一個互聯網基因還算強,對“學習”也還比較熱衷的團隊為例,全體22名員工中,只有2人曾經使用過在行約見過行家,

2.服務體驗高度不標準。這導致了“行家咨詢”作為一種服務,其實用戶得到的價值也是極度不標準的,而且,這會進一步導致用戶的選擇和決策苦難,好比我要是一個新手,同樣看到兩個產品的行家,都收500塊一小時,一個百度的一個騰訊的,我很可能無從判斷我到底該約誰。

3.用戶消費頻次較低。用戶單次消費頻次基本在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以上,但有可能出現短期內集中約見一批行家的現象(比如我,曾經在1個禮拜內連續見過4位 PR 方面的行家討教過一些問題),但一年內僅此一次。

所以,借由以上幾點,我們認為, C2C 咨詢,其實是一種非標、低頻、長尾的服務和需求。

面向這樣的需求,其實市場上不太能夠支撐眾多的垂直項目,相反,如果真的發展下去,這個領域內可能更容易出現少數1-2家大玩家一統江湖的局面。

所以,我們大膽預測,2016,在 C2C 付費咨詢領域,像“在行”這樣的領先產品將會繼續發展下去,而大量同類型小平臺小產品將會批量死亡。

預言10

手機直播類產品迎來大爆發?

對一個側重內容消費類的領域而言,要想突然爆發,一般要具備一下幾個條件——

1.用戶對某類內容的喜好通過長期積累和演變,已經具備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2.對應進行內容消費所需的技術、基礎設施等已經成熟和得到普及;

3.生產相應內容的成本逐漸降低,讓相應內容的供給不再稀缺。

而到了2016年,在手機娛樂類內容消費這個領域下,這三個條件都已逐漸成熟起來。

首先,用戶對於內容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

本圖是我們根據當前的網絡用戶群體特征梳理出來的一張圖。可以看到,如果用老中青三代人來表現的話,那麽圖中:

藍色代表80前的“老人”,他們基本上活在5年前的 PC 互聯網中,他們對“內容質量”的要求跟潔癖一樣,喜歡看長文章,對“回憶”、“味道”很有沖動。

黃色代表70末-80年代出生的中年人,他們活在2010年後的 PC 和移動互聯網的變革期,兩邊都不放棄。變革期的人是害怕“ out ”的,所以他們對及時性的要求變得很高,為了及時性可以犧牲質量,比如視頻網站上追劇,希望更快看到最新的影視劇。

他們願意消費內容,但不願意創造內容。線上行為通常以自我表達為主,表達後不祈求一定得到反饋。

紅色代表90後甚至95後的青少年們,他們很多人只活在移動互聯網中,手機/PAD是他們唯一的上網設備,不知道網線為何物。基本上這些人衣食無憂,願意為自己喜歡的事情付費,非常願意表達,而且非常希望自己的表達得到馬上、即時、“為我而來”的反饋。

很大程度上,用戶們的需求發生轉變,其實是因為交互點發生了改變。原先的傳統內容,跟用戶發生交互的是“內容”本身,但現在的直播式內容,其實更強調的是“用戶參與”,因為實時反饋,所以內容質量的下降也變得可以容忍,用戶在這一過程中,實際上從“關註內容”轉向了“關註人”。(見圖8)

但另一個層面上看,上面圖7中我們提到的媒體、追星、視頻、交友等都已經有比較成熟、大體量的產品了,唯有娛樂直播類的產品目前還未大範圍得到普及。

其次,新技術的發展讓消費者的消費成本大幅下降。

視頻對流媒體技術、帶寬、直播設備的要求是相對較高的,所以,技術的成熟和相應資費的下降,對移動端的視頻消費類產品會有直接的影響,我們拿2016年和2013年相比。

相關的影響因素肯定還有很多,上面是我認為比較主要的幾個點。以上幾點基本上都是在價格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的情況下,技術水平提升了,或者是 WiFi 覆蓋率提升了,最終結果就是用戶的使用成本下降。

而往往當成本下降到一定臨界點的時候,就自然會導致一些新事物爆發式的湧現,典型比如3、4年前的微博、微信,其實也是流量使用成本下降後的必然產物。

再者,對移動端視頻而言,內容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已經下降到平易近人的地步

內容的生產成本降低,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是內容的輔助制作工具在變得越來越簡單。

當年的後舍男生同樣是一代網紅,但他們的內容制作還要掌握各種編輯軟件,使用各種視頻錄制工具——最起碼一個攝像頭你得有吧?而在YY盛行的年代,一個網紅主播也需要在特定的房間里面去表演節目。

至於現在,要想進行視頻直播,你只需要一個手機。最多最多,你還需要一個能幫你固定住手機的道具。

二是內容的策劃和落實也越來越不需要複雜的準備。

在五年甚至更早以前,你得有完整、嚴肅的故事、大綱和腳本,才有資格讓你的想法被變成視頻。

而到了2015年,你會發現,完全無需複雜的策劃,你可能只是單純的配音對嘴型就足以完成內容的制作了。

最後,我們再來聊一下,為什麽會是2016年,而不是再晚些?

幾乎所有產品從出現到快速發展,都會經過幾個階段:

小規模探索期。一般是國外產品出來了,國內迅速跟進,現在幾乎能做到1個月左右。這個時候出來的產品通常質量很差,卡頓、色情什麽的很多,野蠻發展,這時候的產品通常是小圈子產品,只在大城市的小圈子有人用。

發展期。N個同質化產品(N>30)同時上線,開始有瘋子公司開始補貼了,平臺太多,網紅都不夠用了,這時候通常是一二線城市的特定圈子已經有一定規模的人在使用了。與此同時,有一些產品發現混不下去開始轉型了,比如專門做發布會直播、新聞性質的直播、遊戲直播等。

高速發展期。很多發展期的公司掛掉了,或者轉型了,網紅開始不好混了,只能綁定到幾家用戶量比較大,比較固定的平臺。至於這平臺是誰?我也不知道啊...知道了我就買股票去了。

而對於觀眾來說,這時候的觀眾通常會聚焦到四五線城市的無為青年那兒了。而人錢花得差不多了,妹子也沒泡來幾個,發現妹子還都是跟有錢人玩,終於醒悟了,慢慢放棄。

穩定期。差不多就是一兩家獨大了...

以這個邏輯來類推,我們覺得,2016年的狀態,可能會更接近於下圖

此外,對於網紅群體來說,也有一個發展過程。一二線明星們是有專業的經紀公司,而YY時代的網紅,更多是個人或小工作室操控。而現階段,很多網紅因為自身影響力的逐步增強,已經可以繞過小工作室,具備可以跟平臺方直接談判的資本了。這樣的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號稱“賣藝不賣身”的網紅們奮力參與到這個爆發的過程中來。

對於這個網紅的發展過程,我們推薦大家可以參考一本描寫島國某現象級特定行業的書,書中完整講述了該行業內類似的手藝人從集權控制到個體發展的演變過程,我們認為,這一過程跟國內網紅業態的發展將會高度類似。

最後,我們想說,手機直播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如果要說可能還存在什麽變量,那一定是源自於第三方的“不可抗力”,比如“有關部門”的嚴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