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本寒冬持續,哪個行業會是倒閉重災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9/159014.shtml

資本寒冬持續,哪個行業會是倒閉重災區?
歪道道 歪道道

資本寒冬持續,哪個行業會是倒閉重災區?

只有找出問題所在,並心生警覺,才能在這場寒冬大潮中,正確獲得取暖的姿勢。

過去的幾年,實體經濟一直在下行,但互聯網卻一直在逆勢爆發增長。可以說,這幾年中,除了房地產、金融,增長最快的也就只有互聯網了。而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之下,眾多互聯網創業公司層出不窮。

但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如日中天的O2O項目接二連三倒閉,創投市場開始趨冷,狂熱的互聯網創業熱潮逐漸褪去,電商、VR、在線教育,這些在興起之後被極度看好的領域依舊也開始重蹈O2O覆轍。而到了16年下半年,情況似乎更加惡劣了。

全民創業已經變成全民過冬

2016剛剛入秋,可互聯網創業卻早已經進入了深冬時節,近期,生鮮電商壹桌網倒閉的傳言,將創業公司倒閉潮的話題再度點燃,再一次讓整個行業感受到了寒冬的凜冽。事實上,在新一輪的倒閉潮中,不僅僅是B輪前的早期創業公司面臨大面積死亡,就連C輪後的成熟型公司,也頻頻被曝融資失敗或者裁員過冬。

全民

根據投資界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至8月,有990家公司拿到A輪融資,而2015年獲得A輪融資的企業則有1999家,減少超過50%,能夠從天使輪順利走到D輪的公司只有2%。後面的四個月,已經很難將數據差距縮小,這些數據無不說明,今年的資本寒冬將會更加徹骨,全民創業已經變成全民過冬。

不得不說,資本寒冬帶給創業公司的影響,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大,創業公司頻繁倒閉的現象短期內恐怕難有改觀。16年下半年,幾乎註定會讓所有互聯網創業公司瑟瑟發抖。在這互聯網寒冬的三九天中,咬牙挺過來,可能就會迎來春天。但更多的將會被洶湧的倒閉潮沖入淘汰之海。所以,誰將會是下一個倒下的更值得我們探討和警惕。

創業公司倒閉三大規律

在對公開報道的已經出現問題的創業公司進行分析後,筆者總結了一些創業公司倒閉的規律:

1、A輪、天使輪階段的早期公司死亡率最高;並且絕大多數創業失敗的公司都會倒在這條線上。

2、同一個行業的公司,一般會在同一個周期倒下,一個公司突然倒閉很容易引發蝴蝶效應。比如在線旅遊、在線教育、出行O2O等領域,都是成片死亡;倒閉一家時往往只是一個開始。

3、某個時期內資本關註的熱點行業,也就是所謂的風口,在經歷過一段市場競爭後,就會迎來集中倒閉期,這個周期接近於1年。

筆者認為,在2016年上半年,O2O、在線教育、在線旅遊、生鮮電商、二手車電商等領域均出現創業公司大面積死去的現象,進入下半年,在去年集中獲得融資、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網絡直播、醫療健康以及體育運動行業,則有可能會成為2016年下半年創業公司死亡高發地。

熱昏頭的網絡直播

zhibo

從去年開始,視頻直播躋身移動互聯網風口,除了國民老公王思聰、頂級投行紅杉資本等投資機構外,騰訊、新浪、阿里等數十家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在直播領域加註。在資本市場的支持下,各家直播平臺為了搶占主播資源,不計成本的進行挖角大戰,優質主播年收入動輒過千萬。有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直播的興起,紅了主播,虧了平臺,忙壞了VC”。然而,瘋狂的資本追逐背後,網絡直播仍然危機四伏,行業整合可能在年內就會發生。

一方面是,行業同質化過於嚴重,雖然不斷有創業者湧入,但絕大部分企業都是用重金去搶奪優質主播資源、花錢砸流量,內容則大同小異,很難形成獨特的競爭壁壘,說白了,整個行業就是燒錢大戰,但資本並不會一直陪創業者燒下去。關於直播危機,筆者之前就曾在《直播盛世,業已末路》一文中講過,直播的風口要停,有興趣可以查找閱讀。

投資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4月,國內116家直播平臺中,有108家拿到了融資,但超過90%的項目仍然處在天使或者A輪階段。可以預見的是,到年底絕大部分平臺都會面臨資金問題,他們無法繼續獲得投資人支持時,行業整合就會到來。畢竟,用戶並不需要太多的直播APP。

另一方面,行業監管也正在加速行業洗牌。9月9日,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重申直播平臺必須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未取得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不能從事直播業務,也就是業界所言的直播機構需要“持證上崗”。這被普遍認為是監管層要加強行業監管的信號,對大公司影響可能不大,但對中小公司以及走上創業路的公司而言,基本就是斷了生路。甚至有可能會引發一輪行業洗牌。

斷崖式下跌的醫療健康 

yiliao

(已被曝倒閉或融資遇阻的醫療健康企業)

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支持行業發展的政策不斷推出,醫療健康行業被認為會成為資本市場新的熱點,尤其是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的結合也曾給投資人頗多想象空間,但現實更多的卻是讓人焦慮。

yiliao2

根據IT桔子統計數據,醫療健康行業融資企業數量峰值出現在2014年,達到354家,2015年獲得融資的醫療健康企業數量為340家,而2016年前三個季度,整個行業獲得融資的企業數量僅有64家。從數量上看,幾乎呈現斷崖式下跌的局面。這顯示,雖然政策層面不斷出現利好,但資本仍然對這一領域保持謹慎態度。

資本的觀望也讓創業公司問題集中暴露,僅僅在2016年8月份,就有多家醫療健康領域明星公司被傳出問題。8月2日有爆料稱,移動醫療平臺“就醫160”正準備裁員300人,隨後官方回應稱只是內部優化,涉及到的優化人員占三分之一。15日媒體爆料尋醫問藥裁員50%以上,尋醫問藥副總裁姜天驕的回應同樣是公司內部人員優化。29日大姨嗎被爆為了融資,將BP中數據誇大10倍導致投資人不敢相信、給投資人回扣希望推動融資,隨後大姨嗎方面發表聲明稱融資已接近完成,但對於爆料中的具體質疑,大姨嗎方面並未一一回應。

縱觀這些陷入負面傳聞的企業,均是經歷過多次大額融資但項目本身仍然無法盈利,商業模式無法實現自恰過於依賴資本輸血。可以預見的是,下半年,醫療健康領域資本只看不投的現象會更加嚴重,如果無法盡快賺錢,可能會有獨角獸倒下。

互聯網+體育問題重重

2014世界杯之後,體育運動行業迎來集中爆發,阿里、騰訊、樂視均在這個領域投入了巨資,加速了體育運動與互聯網的融合,資本的追捧在加速了行業爆發的同時,也使行業萎縮的時間提前了。根據IT桔子統計數據,2014年、2015年體育運動行業獲得融資的企業均超過100家,而到了2016年前三季度僅有18家企業拿到融資,這也就意味著,80%的創業公司難以為繼。

事實上,雖然趕上了政策扶持、資本看中、大型賽事推波助瀾的好時機,但體育行業也確實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互聯網與體育的結合主要集中在硬件、IP、垂直電商、體育社區、場館預訂、教育培訓等幾個領域,看上去任何一個領域都存在著巨大的機會,但實際上挑戰也異常艱巨。

硬件和電商均難以越過耐克、阿迪達斯等傳統巨頭的壟斷;IP成本太高,創業公司根本無力與巨頭競爭;體育社區不僅很難突破虎撲、騰訊、新浪等線上體育巨頭的封鎖,同時更面臨盈利難題;而場館預訂的問題在於,國內體育社區本身就是供不應求的狀態,預訂模式無法從供應端解決根本問題;基於體育的教育培訓是個好的方向,但是優秀教練稀缺,小白用戶很難挑選出適合自己的教練,這又會導致用戶體驗出現問題。

互聯網體育的種種問題,正在資本寒冬中日益凸顯。而這些問題,正是絕大多數創業公司的軟肋。如果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能夠生存下來的,可能只有幾家實力雄厚的巨頭公司。創業公司只能扮演陪玩的角色,並最終難逃淪為炮灰的命運。

事實上,我們很難預測明天和倒閉那個會先到來,但是,這三大風口如今的很多跡象卻可以給創業者和投資者們一些提示,讓身處寒冬的創業公司門從中看到自身的不足,並加以應對。畢竟,只有找出問題所在,並心生警覺,才能在這場寒冬大潮中,正確獲得取暖的姿勢。

作者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銳智網創始人。個人公眾號:歪道道(neihangaoxiao)

創業 寒冬 死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35

超過一成直播平臺倒閉,直播創業何去何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3/159208.shtml

超過一成直播平臺倒閉,直播創業何去何從?
羅超 羅超

超過一成直播平臺倒閉,直播創業何去何從?

再做一個直播平臺複制映客、花椒什麽的是沒戲了,更別說要做“直播版的微博”了。

文|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

國慶長假期間,直播平臺鼻祖Meerkat正式宣告下線,這個平臺在2015年聲名鵲起,然而隨著Facebook Live和Twitter Periscope的推出,Meerkat開始走下坡路,最終下線,令人唏噓。創業者被後來居上的巨頭擠出市場在互聯網圈從來不是新鮮事,事實上,中國直播行業同樣在上演類似的故事。

創業型直播平臺倒閉潮已現

關註直播行業都會記得下面這張包含有數百家直播平臺的圖片,它生動地反映了直播創業的盛況,在春節前還是“百播大戰”,最近已有“千播大戰”的說法,直播市場之繁榮可見一斑。然而,這種“繁榮”還沒持續多久,泡沫就要破滅了。

1463623519720557ni

盡管在AppStore能檢索到數百家直播App,但能在媒體或百度檢索到相關消息的只有100來家,其余200多家本身就沒什麽用戶和內容,就是說直播App雖然很多,實際上真正“存活”的只有100家,說“千播大戰”還是太誇張了,“百播大戰”更貼合實際。

且之前有一定知名度的100來家直播平臺中,至少已有8家無法登陸或宣布關閉:愛鬧直播、網聚直播、趣直播、微播、凸凸TV、ulook要看直播、美瓜直播、貓耳直播;有2家幾乎沒有活躍,即meelive和逗播;還有2家已經下架,即咖喱直播、熊抓直播。

100來家真正存在過的直播平臺,已經有10幾家事實上倒閉,這顯然不是個例,倒閉占比超過10%,說是倒閉潮也不為過。正如外賣App、打車App和團購大戰的過程,泡沫破裂不會轟然倒塌,直播市場已進入殘酷的淘汰賽階段。

直播創業遇到三只攔路虎

直播是2015年-2016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驚喜。在O2O和智能硬件大潮之中,內容創業接棒領跑互聯網創業,而內容創業中最璀璨的明珠非直播莫屬。

首先,直播誕生了映客、花椒和鬥魚等明星直播平臺,成為中國互聯網的現象級公司;其次,微博、陌陌等公司扮演收割者角色,借助於直播概念賺的缽滿盆滿,微博和陌陌市值2016年翻了好幾倍,分別進入百億美元和五十億美元俱樂部,前者直逼Twitter,後者直逼優酷。即將上市的美圖秀秀估值50億美元同樣仰仗美拍直播;最後,騰訊、網易、淘寶等平臺都在引入直播來升級其業務,比如資訊直播、電商直播。

我甚至認為直播是中國互聯網領先全球的標誌性業務,不論是秀場還是別的直播,中國都走得更快,產品創新更多,商業模式更成熟。獵豹、百度等公司已在海外開展直播業務就表明這一點。

然而,繁榮的直播創業在維持不到一年之後就已出現倒閉潮,體現出直播創業已進入寒冬的事實。為什麽入冬這麽快?在我看來主要有這些原因:

1、群狼環伺的巨頭入場。

跟Meerkat的遭遇一樣,微博、騰訊、百度、阿里、網易、陌陌和YY等巨頭入場是創業型直播平臺最大威脅。YY稱自己是中國直播鼻祖,在娛樂、教育、綜合、遊戲等直播領域均有不同產品;陌陌憑借著天然的寂寞派遣需求快速成為直播的收入之王,Q2直播在其收入中占比已高達58%;微博上線一直播之後基於明星優勢和海量用戶基礎直接卡死了創業者做“直播版微博”的可能性;BAT和網易則從資訊、電商等不同垂直內容角度來切直播這塊蛋糕。中國創業直播平臺的威脅比Meerkat在美國的遭遇更慘,中國直播市場堪稱群狼環伺,巨頭們已在圍追堵截。

2、懸而未決的監管政策。

與團購等行業不同,直播市場面臨的監管不確定性大得多,甚至比出行市場還要更大。直播是視頻形態的新媒體,實時性意味著更大的傳播風險,相關部門監管更嚴苛。

9月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通知要求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必須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並對機構和個人主播設置了準入門檻,一方面是證書要求,另一方面是直播內容規範。眼下只有映客、YY等平臺有“視聽證”,大部分處於無證狀態,它們正在想辦法拿證,或者通過收購、被收購等方式來獲得牌照。沒有能力拿證的或將倒閉,一個可資參考的例子是,智能電視盒子在監管政策確定之後就倒下了一大批。現在直播政策還在吹風階段,然而其已是直播創業的懸頂之劍。

3、始料未及的資本遇冷。

這是中國直播創業者面臨的特殊待遇,資本市場進入寒冬是大環境,這個除了時間誰都改變不了。幾年前,巨頭不一定會自己做新業務,而是會收購投資,會花血本打補貼大戰。在直播行業,這些現象沒有出現,巨頭們都挽著袖子親自幹了,為什麽?在今天的大環境下,巨頭們在休養生息,補貼燒錢是不大可能繼續了,就算投資收購也會比過往謹慎得多。除了巨頭,其余資本對於直播同樣開始謹慎。當然,資本冷處理直播市場,與巨頭入場和監管政策也有聯系。

除了上述三點外,直播平臺還存在著“帶寬、內容和營銷”三大成本高企不下,貨幣化手段以秀場為主太單一,以及刷數據惡性競爭等問題。不過,長期來看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直播創業最大的不利因素還是來自於政策風險、巨頭入場和資本環境。我倒是樂觀地認為,作為一種全新的內容形態,直播行業不會死,且會更加繁盛,但能活下來的一定會是少數,直播市場終會進入BAT勢力範圍。

直播創業依然還有不少機會

對於創業者來說,入局直播市場還有沒有機會?我認為是有的。

具體來說,我現在更看好這些方向的直播:

1、企業級直播。

不論是智能硬件還是O2O還是App,C端艱難之後去B端找出路已是條件反射了,直播行業同樣如此,直播在C端積累了用戶、養成了習慣、催熟了技術,這意味著更多行業、更多企業會借助於直播去開展業務,所謂直播+,譬如旅遊行業用直播宣傳景區,本地商家用直播營銷推廣,教育行業用直播去做教育。這些行業的企業要做直播,就需要直播解決方案,需要視頻直播技術服務,需要個性化定制如邊看邊買功能……

現在企業級直播領域比較有名的是微吼,2010年開始做商務直播,企業要召開發布會這類活動,就可使用其服務,聽說現金流不錯,已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估值超過10億元。除了微吼,還有易直播、趣直播、視秀等平臺。不過,這些玩家只是剛開了一個頭,就跟互聯網+一樣,能與直播結合的行業太多,不同行業、不同客戶需求不同,直播創業者可以通過給他們提供技術、營銷、服務、內容、平臺諸多直播服務盈利。

2、直播營銷服務。

App方興未艾時,誕生了一大波類似於多盟這樣的廣告平臺,幫助App更好地通過廣告變現。自媒體大潮中則興起了類似於微播易這樣的平臺。直播凝聚了大量註意力,是天生的營銷平臺,可以切到大量的廣告營銷預算,比電視廣告的蛋糕還要大,那麽,這個市場是否需要連接廣告主與直播平臺,連接廣告主與主播的平臺呢?當然需要。

除了廣告平臺之外,幫助廣告主更好地投放直播廣告的資訊服務,也是需要的。比如直播網紅大賽、網紅資源平臺、網紅排行榜,直播數據監測(類似於收視率監測之於電視)、直播行業報告,這些估計已經有人在做了。還有就是關於直播營銷的技術服務,比如自動化地進行直播廣告植入的技術,相信是許多直播平臺需要的。

3、直播內容創業。

這個很簡單,做不了微信公眾平臺可以運營公眾賬號;做不了今日頭條可以做頭條號。直播平臺有了,用戶和註意力有了,缺的是優質內容。別看現在主播一抓一大把,但內容同質化實在太嚴重,UGC模式為主的內容不專業甚至很low,優質內容一定要專業團隊策劃和生產,圍繞直播內容端的經紀公司、制作包裝策劃服務、綜藝節目創作,都充滿著機會。

4、直播專業硬件。

直播不專業,不只是生產內容的人不專業,設備基於手機也不專業。如何解決一個主播多平臺直播的需求,如何解決在運動狀態下的畫面穩定性,如何實現空中視角的直播畫面?這些都需要專業硬件,大疆已與微博合作搞無人機直播了,但我想未來還會有更多面向直播的硬件,比如手持雲臺、直播手機、直播無人機、VR直播錄制設備等等。然而,做硬件是一個巨大的坑,沒有硬件基礎的沒戲,至少我了解到現在折騰直播硬件的玩家之前也是在做硬件的。

總的來說,再做一個直播平臺複制映客、花椒什麽的是沒戲了,更別說要做“直播版的微博”了,直播創業者在牌照、巨頭和資本寒冬的壓力下已經如履薄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直播行業會衰退,直播行業前途光明,創業者依然還有許多機會。

直播 倒閉 創業 泡沫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614

北京一聯合辦公空間倒閉:“沒有盈利的都在撤”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7/159445.shtml

北京一聯合辦公空間倒閉:“沒有盈利的都在撤”
周路平 周路平

北京一聯合辦公空間倒閉:“沒有盈利的都在撤”

孵化器太多,創業者不夠用了。

i黑馬訊 10月26日 今日,i黑馬獨家獲悉,聯合辦公空間Mad Space宣布破產倒閉,全部入駐創業者已經搬離。而這個創業空間的運營時間前後不到一年。

北京銘基國際創意園內,Mad Space仍然處在斷電狀態,內部昏暗,幾個創業者正在打包物品,準備搬離,丟棄的辦公物品和打翻的盆栽弄得滿地狼藉,吧臺還有沒來得及下架的進口啤酒。

2

3

當天上午,現場一位Mad Space的工作人員對i黑馬表示,Mad Space與物業方就租金問題未能達成共識,物業方要求上漲9%的租金。這意味著“5年時間需要虧損2000萬元”,上述工作人員說。最終,物業以斷電的方式迫使Mad Space搬離。

4

而Mad Space在內部發布的致歉信上透露,他們“經歷了長達兩月的與園區物業方溝通及其他空間合作方爽約遲遲未能介入後”,決定破產清算。

陸曼(化名)是一家文化傳播公司的董事會秘書,她很早就發現了端倪。她所在的公司搬入Mad Space不到兩個月時間,已經經歷了7次停電事故,九月份停了4次,十月份停了3次,最近一次停電發生在周五下午。她還專門找到園區物業,Mad Space要搬離,她是從物業口中得知的消息。“整個公司軍心不定,都不想來上班。”她抱怨,運營方和物業這一段時間的矛盾已經影響了她們公司的正常運轉。

6

三方面原因導致破產

Mad Space在今年3月份開始試運營,距今只有半年多時間。一位知情人士分析,Mad Space最終倒閉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商業模式沒有走通。聯合辦公空間的收入來自創業者的租金,但入駐率低卻是一個致命的問題。據上述工作人員透露,Mad Space的入駐率最高峰時為60%,不過現場的創業者則表示,Mad Space入駐的團隊不超過20個。

過低的入駐率直接影響到收入。這里的辦公空間都是按工位出租,一個開放的工位每月700元,但也有隔間內的工位每月是1071元。Mad Space兩層的辦公面積達到2800平米,每天每平方米的租金為5.5元。據此計算,Mad Space每個月光房租方面的支出達到了40萬元。“現在(孵化器)沒有盈利的都在撤。”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5

二是運營管理不善。根據其工商信息顯示,Mad Space的運營方是北京邁德思倍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股東包括北京房加家科技有限公司和東營天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據知情人士透露,為了扭轉局面,Mad Space甚至在暑假期間,把公共空間設為了藝考生的培訓場所。陸曼則抱怨,Mad Space內的甲醛味太重,有同事出現惡心現象,而辦公區內部也比較昏暗,沒有提供太多的服務,更多人只是把這里當成辦公的場所。其中一位創業者在回想聯合辦公空間提供了哪些服務時,他想到的是“飲用水是免費的”。

三是行業競爭激烈。Mad Space的不遠處是中國傳媒大學,所以入住Mad Space空間的創業者也大多是文化傳媒行業相關。不過,Mad Space的附近能看到多家創業咖啡館和創業服務機構,除了樓下的一家創業咖啡館,馬路對面是北京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規模龐大;不遠處還有高碑店創意文化中心和洪泰創新空間等多家創業服務機構。

入住Mad Space的創業者張永忠透露,他來了一個多月時間,“創業者就這麽多”,而他發現包括聯合辦公、創客空間等在內的各種創業孵化器在遍地開花。他住在太陽宮附近,每天到東五環外,路上單程花費的時間需要一個多小時,而他之所以願意付出時間成本看中這里,主要也是因為價格便宜,他每月的租金只有700元。相比於望京SOHO,這里的租金還算便宜。望京SOHO的開放工位租金是560元一周,封閉工位要720元一周,創業者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每月至少2200元的租金。

孵化器困局

這並不是首家倒閉的孵化器(此處的“創業孵化器”包括創業咖啡館、聯合辦公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今年2月,深圳地庫咖啡館關門歇業。這家孵化器僅成立4個月,燒了100萬,最高峰時僅有10個團隊入駐,入駐率遠低於預期的20個團隊。同年4月,位於深圳南山區的創業孵化器“孔雀機構”關門倒閉,而孔雀機構倒閉之後,很多創業者的押金至今都沒有全額退還。(詳見創業家報道《孔雀之死:一個孵化器倒閉樣本》)

今年初,i黑馬曾專門做過一個孵化器困境調查(詳見i黑馬報道《孵化器困境調查:騙補貼者橫行 微商濫竽充數》),根據實地走訪soho 3Q、洪泰空間等多家創業孵化器後發現,它們普遍面臨入駐率過低、盈利模式有限等難題。

“所有北京的孵化器加一塊兒,入駐率能達到30%就不錯了。”洪泰洪泰智能硬件孵化器負責人曾對i黑馬表示,孵化器比創業者多的現象越來越趨向現實。根據他的統計觀察,北京正常運行的孵化器達400多家,工商註冊里含孵化器業務的企業接近萬家,海澱區和朝陽區是主陣地。另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的數據則超過了千家。

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今年1月透露的數據,截至2015年,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近3000家,面積超過8000萬平方米,除此之外還有眾創空間2300多家。而深圳一地,孵化器總面積就超過460萬平方米。

隨著孵化器的遍地開花,“創業者不夠用”的窘境愈發突出。雖然它們都有各自的模式,或者直接入股免費入住,或者通過FA對接融資,或者通過財務、法務、招聘、會議等創業服務掙錢,但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企業走出了一條可行路徑。

“這些都是孵化器的基礎和標配,但創業團隊對這些服務的需求很小。”科技寺一工作人員對i黑馬透露。這些理論上行得通的邏輯,實際上卻遠達不到商業模式的範疇。

孵化器 倒閉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816

VR兩年大輪回:裁員、欠薪、倒閉相繼而來?

2014年3月,Facebook宣布收購Oculus,在這之前,這家低調的VR設備、遊戲軟件廠商,或許只有專業玩家能夠叫得出它的名字。收購之後,VirtualReality(虛擬現實)開始走進人們視野,並在未來兩年以野火燎原之勢迅速發展。

深圳華強北賽格工廠店,記者粗略逛了一圈,找到不下5家從事VR行業的店面。過去各式手機零配件店面大部分被無人機和VR頭戴設備所取代。

李鳳(化名)在其中經營著一家店面,這里面從VR眼鏡到一體機一應俱全,顧客下單之後,位於寶安的工廠就可以加工生產。半小時內,李鳳多次接起電話或用手機微信回複顧客。她告訴記者,公司最近訂單不少,賣得最好的是VR眼鏡。

而與這些店面的火爆場面無法同日而語的是VR產業在投資界所受到的冷落。根據美國第三方風險投資數據公司CBInsights數據,對比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無論是投資數量還是金額都有不小的下降。

Facebook大並購帶動產業

“從某種角度看,其實VR寒冬的提法不太準確,因為它並沒有真正熱過。”雲九資本董事總經理邱諄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兩年前,邱諄就開始關註這個領域,但可投資的標的並不多,讓他始終處於觀望狀態。

根據《互聯網+影視產業研究專題報告》,從2015年初至今,VR產業的企業數量從200多家爆發到1600多家。

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近一年來,國內涉及VR產業的投資不少於145起案例,涉及金額44.34億元人民幣。

邱諄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外的“VR投資熱”主要依靠大公司戰略投資部與一些號稱專投VR的新型小基金運作起來。

對於小基金而言更多帶有一定的投機性質,“這畢竟是個概念,對它們融資有利,算是一個差異化,不然剛出來怎麽和其他大基金競爭。”邱諄對記者說道。

對於大公司來說,補充現有產品線是推進VR項目的主要動力。

時間倒回2014年年初,Facebook宣布20億美元收購OculusVR,並且計劃將其拓展到遊戲以外的業務。“遊戲之後,我們將把Oculus打造成提供其他多種體驗的一個平臺。歷史經驗說明,未來會有更多平臺出現。今天的收購是對未來計算的長期投資。”FacebookCEO紮克伯格說道。

而這次收購在業內看來是對Facebook遊戲業務的補充,對於Facebook而言,遊戲未來是它們收入的重心,但是它們的遊戲多數是休閑遊戲,而且沒有專門硬件,收購Oculus可以幫助它們進到主機遊戲(硬件),以及重度玩家的領域。而這種寄托新技術帶來新的增長點的方式隨後被不少企業借鑒。

“沒想到這個收購帶動了整個業界,很多其他公司認為VR會是下一個方向,於是紛紛布局,國內比如暴風,純視頻的業務已經增長乏力,必須尋找新方向,於是鎖定了VR硬件作為入口。”邱諄說道。

除了Facebook,手機巨頭HTC在2013年手機營銷跌至谷底之時,VR業務便成為了它的救命稻草。今年6月,HTC董事長王雪紅全力押註VR產業,將VR業務分拆成立獨立子公司,並帶領28家風險投資基金組成專門針對VR投資的財團,投資規模達100億美元。

Facebook、HTC之後,越來越多的巨頭爭相進入該領域。今年全球較大的融資金額來自於兩家增強現實技術,MagicLeap和Meta分別獲得7.94億美元C輪融資以及5000萬美元B輪融資,主要投資方為阿里、聯想、騰訊等中國IT巨頭。“(它們)相互帶動,大家都怕落後,被別人搶了先機,投資遠走在市場和用戶之前。”邱諄說道。

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等待,是這些年對於VR的態度,不少投資人仍然認為VR技術要談市場規模還為時過早,尚未成熟的技術、巨頭頻繁加入這些因素都加大了資本投入的風險。

顯然,在目前技術下,VR市場也已經逐步趨向飽和,以VR頭顯為例,大量公司的出貨量未達到預期。去年,全球最大的經濟和金融分析機構之一HIS預測,HTCVive將達到44萬臺的出貨量,然而,今年實際只賣出了14萬臺。

VR頭盔“90%的創業公司都倒閉了”

創投資本的觀望態度直接影響的就是VR創業團隊陷入發展窘境:難被大企業看上又不願屈就於小基金的創業團隊,只能面臨兩種選擇:倒下或轉型。

2015年,房文新創建極魚科技時,萬萬沒想到現在的情景。“我記得2015年有兩三百家做頭盔的,現在可能剩下不到十家了,這一撥技術已經過去了,90%的創業公司都倒閉了。”他對記者感慨道。

下半年,暴風魔鏡團隊大面積裁員,同時,米多娛樂與眾景視界也傳來欠薪消息,一時間,行業迎來低谷,更讓許多人相信VR產業冬天已經悄然來臨。

而在ODM、OEM等生產商中,這種低氣壓蕩然無存,隨之而來的是不斷補充生產的熱潮。

李鳳所在的公司在VR出現之前,主要從事智能穿戴等OEM生產,近兩年,隨著VR概念在市場的火爆,逐漸將生產線投放到眼鏡以及一體機研發生產上。

IDC集團研究結果表明,目前手機盒子90%以上都應用於消費市場,而中高端VR設備大多數應用於商用市場,主要以線下體驗店為主。

“這是一定會起來的領域,到時就是誰先進入誰先幹贏市場,我們公司為了這個弄了不少線下的體驗館。”對於未來VR市場,李鳳顯得十分有信心。

類似李鳳這樣的人在華強北的賽格工廠店中不在少數,在另一家同類型店面中,店主對記者表示,其賣得最好的機型是一款成本只要十幾元的VR眼鏡。這些工廠店一般不賣單機,只做批發,並且提供生產所需要的公模。

在李鳳推薦下,記者試戴了一款配備2K屏幕的VR一體機,除了場景轉換中帶來一定眩暈,基本操作還算流暢。李鳳得意地告訴記者,這是目前國內市場上,除了大棚以外做得比較好的VR一體機。

然而,當記者追問這款一體機銷量時,李鳳卻表示現在市場對一體機需求並不大:“市場沒有打開,明年應該會迎來一體機的熱銷。”

那麽市場到底更青睞怎樣的VR產品?

記者在淘寶頁面搜索發現,最為熱銷的產品是售價在100元左右的VR眼鏡。據記者走訪了解,這種盒子成本價格在一二十到五十元不等。

在李鳳的店中,記者看到一款帶藍牙控制的眼鏡盒子,其告訴記者,由於帶有藍牙控制其售價比一般盒子要高,如果做1000個,單個價格可以減到48元,而這樣的盒子貼上標簽後,價格能夠達到100元一個。

“現在基本只有盒子能賺錢,越高端越不掙錢。”房文新對記者說道。

一方面,盒子價格便宜,減少消費者試錯成本;另一方面,愛奇藝等視頻平臺所推出的VR體驗也會推動眼鏡盒子在C端的市場。

尋找剛需

對於C端消費者而言,購買一個VR眼鏡更多是對目前VR概念熱炒的迎合。

在高交會現場,記者采訪不少VR設備提供商,一名在深圳從事VR解決方案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大部分問詢的人都是需要批量定做VR盒子。

“現在盒子基本都是國外的訂單,美國、韓國是兩大出口方向。”李鳳告訴記者,公司最近接下了沃爾瑪以及不少韓國機構的訂單。

在剛剛結束的秋季香港環球資源電子展上,50元一個手機VR盒子是最為暢銷的商品,受到最多國外廠商批量訂購。

國外顧客對於新奇實惠的電子商品懷抱濃厚的興趣。這些價格低廉的產品銷往海外,很多時候甚至作為促銷禮品送出去。VR新穎的概念讓不少4S店、大賣場看中,一次性采購幾千個VR盒子,專門用來附送給客戶,“不用花太多價格又能體現公司在禮品上花了心思”是這些機構希望達到的效果。

而在個人消費市場,這種獵奇心理同樣存在。

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艾媒咨詢發布的《2016上半年中國虛擬現實行業研究報告》,盡管近年來國內出現不少VR頭戴眼鏡產品,然而消費市場反應一般,購買意願不超過30%,71.3%的中國手機網民不會購買相關虛擬現實產品,主要原因在於價格與目前技術水平不對等。

在這種情況下,好奇心驅使以及嘗鮮的想法讓消費者去選擇購買VR眼鏡而非一體機等較高價格產品。

“眼鏡盒子最大的好處就是便宜,反正體驗一下,花了幾十塊錢效果不好扔了就行了。”上述高交會參展商對記者說道。

事實上,這類盒子成本和技術含量並不高,依靠一定話題和噱頭能夠增加其銷量。在Indiegogo等國外眾籌網站上,記者看到不少這類型的眼鏡盒子,不少創業團隊將其與手機內容、APP進行捆綁銷售,而這些內容包括二次元、遊戲以及色情題材。

對於高端技術而言,目前遭遇破局C端市場之困。

“現在VR行業,格局已定,大家在做B端產品,C端都不賺錢。”房文新所做的手勢識別技術主要運用在Vive、Oculus等頭顯設備中。

其剛剛與投資人接洽完成Pre-A輪融資,具體融資金額與消息將在月底公布,房文新告訴記者,在這個節骨眼上,融資並不容易。

C端產品具有較高技術要求,巨頭進入扼殺了這些創業團隊的機會;B端產品對技術要求不高然而需要完善的供應鏈資源,創業團隊不具備這兩方面優勢,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下一站AR?

華強北的商家還沈浸在眼前VR帶來的微薄利潤中,資本的方向已經悄然邁向下一步。

根據CBInsights數據,2016年第二季度AR領域投資數量雖然趕不上VR,然而投資額卻超過VR。

第一季度是AR投資高峰,主要得益於MagicLeap獲得7.94億美元C輪投資。即使不算MagicLeap,第一季度AR領域仍然獲得3億美元的融資;第二季度AR融資額為7200萬美元。按照當前的速度,AR領域交易量將比去年增長40%。

體驗太重、C端用戶市場不明朗,是投資人從VR中抽離的原因。“目前VR基本只適合重度遊戲的用戶場景,或者一些很垂直的行業應用,進入一般人的家庭,還比較遙遠。”邱諄說道。

相較而言,AR的應用領域更廣泛且親民。

深圳增強現實公司OglassCEO蘇波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所研發的第三代增強現實眼鏡投入量產,屆時會先交付給國家電網、江鈴部分部門生產以及戰略機檢修試用。這也代表了其所看好的未來AR設備在生產領域的三個潛力方向:電力、制造以及軍工。

順應這種趨勢,房文新將極魚科技業務分為ThisVR和ThisAR,將手勢識別技術分別應用到VR和AR領域。與投資人一樣,他認為AR具有更多的應用場景。“VR已經沒怎麽有人投了,我們現在的投資人都是因為在AR領域的應用而進入,手勢識別能夠從VR過渡到AR。”

從火爆到冷卻,VR用了不到兩年時間。“與之前互聯網、O2O的熱不一樣,那些領域的需求是真實存在而且驗證了的,只是在一段時間內被過度放大了,造成過熱,現在降溫是有道理的。”邱諄告訴記者。

無論是VR還是AR,要進入C端市場都需要克服多重技術難關,包括如何讓顯示更自然,減少眩暈效果。

房文新告訴記者,未來資本對於AR技術的投入將會集中在光學模組、手勢操控以及SLAM(機器人同時定位與建圖)三大核心技術上。

然而,對於創業團隊來說,現在或許已經錯過了最好的上車機會了。“硬件或者一體機研發,我不覺得還有機會。假設這個市場真的存在的話,最後Apple出個東西就把它們都滅了,完全等同當年的山寨智能手機;而如果這個市場不存在,當然大家也就都瞎忙了。”邱諄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83

小米手機自燃,消費者“被”簽保密協議;上海11輛摩拜單車疑被高空拋下;房產O2O安個家倒閉|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7/160545.shtml

小米手機自燃,消費者“被”簽保密協議;上海11輛摩拜單車疑被高空拋下;房產O2O安個家倒閉| 黑馬早報
i黑馬 i黑馬

小米手機自燃,消費者“被”簽保密協議;上海11輛摩拜單車疑被高空拋下;房產O2O安個家倒閉| 黑馬早報

上海多輛摩拜單車疑遭高空拋下

20150227105833_P34is.thumb.700_0

Good morning,艾瑞巴蒂~

過完聖誕節,馬上就要到元旦啦。眼看著2016年一點點的走進尾聲,大家也都在準備搶票回家。靜靜在此祝願各位都可以順利買到回家的車票和機票,盡早回家過年~

好啦,話不多說一起來看今天的早報吧。

1.傳搜狐總編輯陳朝華將到北京時間履職 

據新浪科技報道,12月26日消息。搜狐總編輯陳朝華即將離職,下一站將履新北京時間。搜狐方面回應,尚不清楚此事。新浪科技致電陳朝華,陳朝華表示,今天將給搜狐提交離職報告,預計2017年1月10日正式離職,下一站去向還不便透露。

@Kaiser:這是不是另一種報平安方式?攤手。

2.董明珠:90後喜歡開網店是國家隱患,危害實體經濟

近期董明珠在參加央視的一檔探討實體經濟的節目中對互聯網渠道創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90後喜歡開網店是“國家隱患”。“90後不願意去實體經濟里工作,在家里開個網店,一個月賺一兩千不用受約束,不用打考勤,這一代人對國家經濟發展影響的是有隱患的,不僅僅是網店模式給實體經濟帶來沖擊,它給整個社會都帶來了沖擊。”

@1123:實體店的巨大成本誰能承擔?

  @梅川:有道理但又有些片面了。

3、春運搶票運入高峰期 超一半票已被手機端消費

12月26日消息,春運火車票已經進入最後沖刺階段,從鐵路總公司處傳來的消息顯示,目前已經有超過一半的票通過手機應用銷售渠道賣掉了。臘月二十七(1月24日)的車票今天開售。這也意味著,春運節前最難搶的三天即臘月二十七、臘月二十八、臘月二十九車票搶購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鐵路部門提醒,本周在第一時間沒有搶到車票的旅客,可以關註4個撿漏時間點,也許還有機會,起售時間45分鐘後;開車前15天;開車前48小時;開車前24小時。

@gogo:哪有時間去排隊......

@明天你好:沒有搶到票的舉個手。

4、小米手機自燃 保密才賠償

據北京晨報報道,12月21日晚,張女士在給今年3月購買的紅米手機充電時突然自燃。次日,王女士撥通小米官方客服電話,小米工作人員在當地上門取走手機稱,將送往北京檢測,但未就賠償一事有所回複。隨後幾天,雙方就賠償事宜幾番協商,小米公司最終表示可以退還購機全款並賠償王女士600元,但要求她簽訂一份保密協議。律師特別提醒保密協議無效,但賠償條款仍然有效。

@好不好:小米很霸道嘛

5、廣發銀行發聲明回應浙商財險:相關文件公章均系偽造

僑興債券違約風波繼續發酵,廣發銀行今天發布聲明回應浙商財險公告。廣發銀行表示,“針對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我行惠州分行名義出具虛假銀行履約保函一事,我行高度關註,立即組織調查。經我行鑒定,相關擔保文件、公章、私章均系偽造。

@哼哈三將:麻布口袋裝水,堵不住的。

6、房產O2O項目安個家宣布倒閉

新浪科技訊 12月26日下午消息,安個家梁偉平今日面向全員發出內部信,稱公司由於資金問題將停止運營,並且安個家已經到了借款才能支付員工的12月份的工資和員工的補償費用的境地。

梁偉平為安居客創始人,2014年3月安居客被58同城並購後,梁偉平離職安居客並創辦了房產O2O項目安個家,並且首輪融資完全由自己註入,高達1000萬美元。但梁偉平和安個家此後並未得到資本認可,其後融資進展始終未有進一步消息。

@chen:盤子太大,不太好掌勺啊。

@SIIR:還算是有擔當的企業。

7、QQ音樂宣布重調業務架構

新浪科技訊 12月26日消息,騰訊近日發布騰訊音樂業務架構及高層任命郵件。 成立QQ音樂業務線,負責QQ音樂、全民K歌等音樂產品的研發運營,下設平臺產品部、社區產品部、基礎平臺部等部門及相關組織。 成立音樂財經部,負責騰訊音樂的版權工作;成立版權管理部,負責騰訊音樂的版權工作;成立法務管理部,負責騰訊音樂的法務工作;成立人力資源部,負責集團相關部門和QQ音樂業務線的人力資源工作。

@明明:忘了從什麽時候開始手機里開始有好幾個音樂APP。

@喜歡每一個:這是要單獨IPO的節奏?

8、上海多輛摩拜單車疑遭高空拋下

目前,一則十余輛摩拜單車在一處停放點被嚴重損壞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網友關註。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從摩拜單車方面獲悉,這批被損壞的共享單車位於滬上江場三路一停放點內,涉及包括摩拜經典版和摩拜Lite兩款車型,被損壞的車輛中有六輛基本報廢。摩拜單車方面已選擇報警,相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處置中。從現場照片來看,車輛疑似被人從高處扔下,相關情況仍在調查中。

@比巴蔔:心疼摩拜。

9、樂視汽車莫幹山項目本周開工奠基 曾陷資金鏈斷裂質疑

中新經緯客戶端從樂視獲悉,12月28日上午9點30分,樂視超級汽車莫幹山項目開工儀式將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莫幹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舉行。該發布會直播預告已經在樂視視頻網站公布,頁面滾動播放著樂視超級汽車的廣告片。在這則2分18秒的廣告片中,一對帥哥美女駕駛著樂視超級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在僅有的90條彈幕里,提問集中在“這款車的價格是多少?”、“這款車是不是無人駕駛?”,而這些疑問能否在這場發布會中尋找到答案,還是未知。

@寸頭老王:樂視最近動作很多啊。

@紅玫瑰:會不會是下一個巴鐵?

10、微軟收購領英被看好 市值或先於蘋果突破1萬億美元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6日消息,據外媒報道,金融信息網站Equities.com分析師邁克爾·馬考斯基認為,盡管微軟目前的市值落後於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位居第三,但是該軟件巨頭或將成為首個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的公司。要想達到1萬億美元市值,微軟必須將其股價提高一倍。到2020年時,領英用戶將從目前的4.33億增加到7億。微軟應該會從領英用戶增長中受益。在馬考斯基看來,微軟在成為首個市值達1萬億美元的公司道路上只會面臨Alphabet的競爭。他認為,蘋果在這一過程中的競爭力並不強。

今日思想

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從田野上度過的四時。你要靜守,度過你心里淒涼的冬日。

——紀伯倫

黑馬早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05

羅曼蒂克消亡史 ——細數2016年關停倒閉的那些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22/160993.shtml

羅曼蒂克消亡史 ——細數2016年關停倒閉的那些公司
IT桔子 IT桔子

羅曼蒂克消亡史 ——細數2016年關停倒閉的那些公司

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創業路上出現了眾多犧牲者。

本文系IT桔子(ID:itjuzi521),授權i黑馬發布。

自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資本寒冬、估值跳水、融資放緩等負面詞匯出現在資本市場中,諸如風靡一時的O2O類創業公司這類曾經聲名鵲起的明星公司,也在寒冬的沖擊下悄無聲息的倒下。

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創業路上出現了眾多犧牲者,下面將從行業、輪次、地域等維度對這些公司進行盤點及分析。

一、創業公司成長性

572972794190999585

IT桔子數據庫會根據公司獲融資輪次及成長階段兩個維度來定義公司所處階段。首先明確IT桔子對輪次階段的劃分方式:初創期涵蓋獲種子、天使、Pre-A、A及A+輪融資的公司;成長期包含獲Pre-B,B,B+及C輪融資的公司;成熟期是指獲D,E,F輪及戰略投資的公司;上市公司則包括IPO上市、新三板上市兩類公司。

根據IT桔子收錄的創業公司數據顯示,截止至2017年1月初,數據庫中收錄的初創期公司以67%的占比占據主導地位,創投行業依然處於新興發展階段,與往年相比,隨著行業縱深發展,成長發展期占比占比逐年攀升,截止至2017年初,處於此階段公司已達11202家,占比24%。與此同時,D輪及之後的成熟期公司占比5%。

從公司成立伊始至IPO或新三板上市要經歷漫長的過程,數據庫中收錄的45969家公司中僅有3%完成了上市過程。

二、創業公司關停倒閉盤點分析

在進行創業公司關停倒閉盤點分析時,IT桔子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推斷,即通過公司URL進行技術解析,對無法打開或是解析出現錯誤的,判定為“已關閉”,但此種判斷方式會出現誤判及遺漏,因此IT桔子也會結合新聞及其他渠道信息,及時更新公司經營狀態。

據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月中旬,共有1390家公司處於已關閉狀態,占據全部創業公司的3%,較於2015年增加401家公司。其中,2016年共有31家獲得融資且頗有知名度的公司倒閉,涉及到11個行業,8個階段獲投輪次,成立年份更是橫跨2003至2015年,下面將對關停倒閉公司從行業、獲投輪次等維度進行更為詳實的解析。

已關閉公司的行業分布

452990170476143371

2016年倒閉公司的行業集中分布於電子商務、汽車交通、本地生活三個行業,三者的行業占比超過六成。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倒閉的重災區,由於2016年倒閉公司涉及到的行業數目減少,行業占比由2015年的17%上升至25%,涉及到生鮮食品、同城配送、母嬰玩具及跨境電商子行業。

神盾快運將市場體量預計過大、拓展線下渠道投入過多,缺乏專業物流人才;最鮮到在業務模式方面缺乏創新;蜜淘網隨著京東、阿里、網易等巨頭在2015年紛紛涉足跨境電商,資本戰爭打響,在巨頭的夾擊下,蜜淘的優勢逐漸變弱,同時沒有迎來C輪融資,令資金鏈斷裂;果食幫在最高峰時曾擁有11萬公眾號用戶,但隨著O2O補貼及低價競爭的加劇,無法實現盈利。蔬菜的倉儲和物流成本過高,自提櫃取貨成本過高而效低下,青年菜君因模式硬傷而倒閉;荷花親子被收購後的團隊缺乏電商基因,供應鏈管理環節存在短板,融資金額不足,無法與巨頭及獲高額融資的對手進行長期競爭

【汽車交通】

近年來,汽車交通中的二手車和汽車後服務備受資本關註:

車易拍因盲目擴張帶來巨大資金壓力,以裁員關店的方式優化資源配置;博湃養車作為汽車養護界的佼佼者,通過補貼占據市場份額,再將產業鏈延伸,但事與願違,由於後服務市場多提供低頻次服務,令客戶轉化率遠低於預期,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平安好車的經營模式為需要付出成本極大的C2B,使得盈利困難,此外公司缺乏互聯網和線下基因,在廣告投放、運營、城市擴張等方面遇到了問題。汽車分銷是車風網的業務模式,平臺運營需要成規模的銷量及大量資金投入。大多公司的業務模式並沒解決消費痛點,令資本撤資,其投資方騰信股份在未完成5億元投資的前提下,向車風網追討前期投資款,最終導致倒閉。

【本地生活】

美食餐飲是本地生活行業中熱度最高的子行業,隨著餓了麽這類巨頭在2016年得到大筆融資,此領域競爭愈發激烈,愛私廚、小e管飯、大師之味這些互聯網餐飲從業者因獲取客戶成本高,難以找到盈利模式,品牌滲透率低以及發展定位不準,再次融資失敗導致資金鏈斷裂。一起唱:新一輪融資未能按計劃到位,同時公司采購大批硬件設備,用盡賬上現金,宣布倒閉。壹桌網走小眾路線,客戶定位為高收入人群。意味著集中度過低的訂單將拉高配送成本,不足的訂單數同時也導致後端服務成本過高。這對自建倉儲物流的壹桌網來說,虧損難以把控。公司目前暫停生鮮訂購服務。

【硬件】

大可樂手機靠營銷帶來的人氣,在產能不足和質量問題面前大打折扣,資本寒冬導致談妥的投資協議難以兌現。艾優尼IUNI在幾年間接連換帥,令品牌定位及發展方向頻繁更改。目前手機硬件企業壓低成本,期待在生態上獲得營收,同時拓寬線下渠道,但IUNI既不具生態,也因與金立撇清關系而缺少線下門店,最終因缺少資金倒閉。

【金融】

2015年底互聯網金融監管細則出臺,各家理財公司紛紛出臺措施,有的按監管條例整改,有的跑路,還有八戒理財這類暫停現有產品,並清償用戶全部理財資金,進行清盤。

銀率網這類第三方金融產品搜索平臺面對諸多困境:日益增加的行業競爭;接連攀升的獲客成本;同時承擔著新興金融產品的高風險;最重要的一點是銀率網連年不盈利令美國母公司決定停止中國區業務。

已關閉公司的輪次分布

513851577577566356

對倒閉公司的輪次分布進行觀察後發現,約有58%的項目夭折於發展初創期,且A輪公司失敗率高於天使輪,在解讀行業分布的章節中,已經對各個公司的失敗原因予以充分分析,就不在此贅述。在資本寒冬的影響下,項目獲融資的難度較之前有所上升,創業者所面臨的挑戰也更為嚴峻,公司能否在脫離新生期後尋找到令公司持久盈利的模式才是競爭的關鍵,19%止步於成長發展期,將公司所屬行業及其最新一輪融資輪次疊加觀察後,發現公司即使被並購,依然存在倒閉的風險,有13%的項目在成熟期倒下。

此外,隨著規範金融、跨境電商等行業發展的政策的出臺,部分公司因業務處於灰色地帶而受到影響從而關停倒閉的例子層出不窮,這實際上是一種良性的淘汰機制,將不合乎法規政策的公司在市場上逐步淘汰。要求創業者在良性競爭的環境中以優化服務模式和產品體驗方面進行角逐,這種腳踏實地的心態才是應對資本寒冬的關鍵。

已關閉公司的成立年份分布

776431484899727439

對成立年份進行觀察後發現,關停倒閉公司中,成立於2014及2015年的公司共有20家,以約65%的份額占據壟斷地位,這是由於隨著2014年創業熱潮的爆發,處在風口上的創業者容易從資本方獲得融資,但當熱潮退去,許多O2O類商業模式公司經過市場檢驗後,發現商業模式無法實現長期盈利而倒閉。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好項目需要沈澱,站在風口上並非成功的充分條件。

就生命周期來看,創業公司在成立三年內面臨生死考驗的概率最大,隨著近年來資本遇冷後的收緊和泡沫的凸顯,創業公司的關停倒閉、轉型及裁員動作,將會愈發頻繁,2014年~2015年間成立的公司的關停倒閉最為突出。其中12家成立於2014年,8家成立於2015年。寒冬中同樣充滿機遇,遇冷的市場卻是創業公司彰顯真正實力的絕佳機會。

部分2016年關停倒閉公司list

664620513082061860

盤點 關停倒閉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17

lily宣布倒閉,無人機泡沫破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491

2016年12月27日,技術人員在調試一款無人機。(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圖)

英國《衛報》1月16日的報道稱,美國無人機制造公司Lily Robotics(以下簡稱lily公司)停業倒閉,公司將在未來60天內退還消費者購買無人機的費用。

Lily公司由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兩個畢業生創辦。2013年,lily創始人在畢業旅行時發現,自拍桿很不給力、不解渴,於是想到要研發一款具備“跟飛”功能的自拍無人機。

兩年後,他們做出了原型機,並制作了一個宣傳視頻。在視頻中,lily能實現掌上起降和防水。最大亮點是拋飛功能。用戶可以跟放鴿子一樣,把lily無人機往外一拋,無人機就會自動起飛。用戶只需要揮揮手,無人機就會跟著你拍照和錄視頻。

這個視頻很快讓lily走紅。大量風險投資找上門來,lily挑挑揀揀,選了幾個老牌知名VC。他們自信滿滿,所以早期不願意多融資,只拿了少量資金。

Lily選擇在網上預售,一開始定價是499美元,很快就漲價到800美元,預定量超過6萬臺,但卻在三次推遲交付後倒閉。外媒報道稱,第一次是因為供應鏈的技術跟不上,第二次是因為產品技術和軟件細節需要完善,比如拋飛功能。第三次是lily推遲交付的同時,資本市場變冷,中國的大疆等廠商快速發展,lily的融資遇到問題,最終導致項目流產。

就在lily倒閉的同時,多個國內外無人機公司也被爆裁員。

在lily之前,歐洲迷你無人機Zano就已宣布破產清算。Zano曾在國外主流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打破眾籌金額紀錄。美國無人機公司3DRobotics也進行了裁員,並退出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向企業市場轉型。

投資了多個無人機項目的英諾天使合夥人李竹認為,低端消費級無人機將類似手機市場,出現手機設計公司這樣的階段性機會,高端消費級無人機對資本要求門檻提高,天使投資的窗口期即將過去。

迄今,無人機的應用主要是在航拍、農林漁牧、電力巡檢、安防和物流等領域。其中,無人機對航拍市場影響很大。幾年前,航拍從業者一天的收入能有兩三萬元,現在航拍市場的服務價格基本是一天5000元。

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國無人機公司高管。他所在的這家無人機公司正在尋找一條差異化道路,來試圖避開大疆的競爭。

以下是他的口述,由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整理。

這個行業有一些結構性的難度,導致大家一個個敗下陣來。比如Lily 在宣傳視頻里提到的拋飛功能。

拋飛需要飛機在螺旋槳沒有啟動的時候進行操作,要不然容易傷到手。飛機拋出去之後,你要保證飛機反應速度比飛機因重力下降的速度要快。這很考驗計算能力。

而且,如果你拋出去的時候,飛機是反過來的怎麽辦?就算你拋出去是正面的,但一遇到大風,飛機翻轉過來怎麽辦?這些都是需要技術攻關的。

就算這些技術你都能實現,你如何把這個功能以一個比較可控的成本來實現標準化量產?這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我猜Lily 一定是在拋飛技術上遇到了一些不可逾越的難題。Lily 的研發團隊實力並不強,這也是中國無人機玩家們的集體短板。中國無人機行業,研發團隊數量超過200人的公司不會超過3家。

現在出問題的中國無人機公司,主要是冒進造成的。

很多公司盲目樂觀,看到大疆的產品賣得好,市場被證明了,就認為市場要爆發了,擔心自己的貨不夠賣,很不冷靜地儲備了很多貨,導致庫存積壓。我知道有人儲備了幾萬臺庫存,但現在只賣了幾千臺。這樣一來,資金壓力就很大,裁員也就難以避免。

現在市場上大部分產品都在複制大疆,缺乏差異化,很容易被大疆同價位的產品打壓。

大疆產品的工具屬性已經很強了,但市場上很多產品停留在玩具階段。雖然價格便宜,但飛不了多高。尤其是在冬天,最多飛個兩三分鐘,但大疆能飛幾公里。可能你的第一批產品有人買,買回去之後被吐槽,然後影響第二批用戶的購買熱情。

大家沒有在自己的創新領域進行突破,反而是在大疆的主航道上去競爭,而且用的是大疆擅長的招數去作戰,這是大家失敗的主要原因。

要麽跟行業主流產品完全差異化,要麽有足夠產品競爭力,兩個都沒有,肯定走不下去。

現在無人機行業發生了很大變化。初創企業的風口期已經過了,市場進入到冷靜期,變成了一個有門檻的市場。資本也開始聚焦到C輪以後的項目,早期無人機團隊拿到投資的可能性很小了。

不裁員就要倒閉,裁員不管用的話,可能就要賣身了。現在很多無人機公司的投資人已經急了,開始往被投項目里派人,很多無人機團隊失去了對業務方向的控制,行業很快會洗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63

眾籌平臺倒閉潮,巨頭擠壓下難出獨角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3/161181.shtml

眾籌平臺倒閉潮,巨頭擠壓下難出獨角獸
王子健 王子健

眾籌平臺倒閉潮,巨頭擠壓下難出獨角獸

眾籌如果沒有參與感就不是眾籌。

本文系王子健對i黑馬投稿。

這幾個月眾籌消沈了不少。隨著眾籌項目的不斷落地,相應的風險和潛在問題不斷凸顯,導致眾籌模式逐漸冷卻。同時被隨後興起的VR、共享單車、自媒體等熱門領域排擠並打入冷宮。眾籌平臺倒閉潮

眾籌近來的日子並不好過,積累的問題開始集中爆發。股權眾籌沒有良好的投後管理模式,欺詐項目頻繁出現。公益眾籌缺少第三方監管機制,管理漏洞頻現。近幾月處於瘋狂增長中的汽車眾籌,也出現了跑路、提現困難等問題。

來自中關村眾籌聯盟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平臺下線或眾籌業務下架的平臺數量共計89家,占正常運營眾籌平臺數量的五分之一。

業務停止、轉型,平臺倒閉、跑路,不少業內人士都直觀地感受到行業正在步入“冷卻期”。

讓我們把視線轉移到產品眾籌平臺。這類平臺沒有公益眾籌、股權眾籌、汽車眾籌、房產眾籌等垂直性眾籌平臺存在的潛在問題。

京東、阿里、蘇寧這種大的互聯網企業有平臺優勢,流量優勢,資金人力和產業鏈優勢。不僅能培育市場、進行用戶教育,還能把眾籌平臺迅速做起來。

早期垂直類眾籌平臺扮演了知識普及的角色,現在到了交棒給電商玩眾籌的階段了。那些死去的平臺最終只是做了一場用戶教育罷了。

目前想要獨立發展的眾籌平臺幾乎舉步維艱。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同質化競爭以及巨頭的湧入是中小眾籌平臺紛紛倒下的原因。

好的眾籌平臺需要的三個屬性

《新約·馬太福音》里有這麽一句:“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據數據顯示,在2017年1月,成功項目融資額最高的平臺是開始眾籌,約1.40億元。其次是淘寶眾籌和京東眾籌,分別為1.33億元和1.22億元。成功項目支持人次最多的平臺是京東眾籌,約68.01萬,其次是淘寶眾籌和蘇寧眾籌,分別約50.20萬和6.41萬。

在行業肅殺背後,一股暗流正在湧動。眾籌資金與資源越來越向開始眾籌、京東眾籌、淘寶眾籌、蘇寧眾籌平臺匯聚,形成寡頭格局,馬太效應越發強烈。

對於項目方而言,平臺的流量與資金是創業初期渴求的資源。企業都希望在大的眾籌平臺銷售產品、拓展品牌知名度,說不定還能獲得新聞媒體的采訪。

眾籌行業正在經歷一輪優勝劣汰的洗牌。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許多企業本身沒有眾籌相關的經驗,也缺乏資源及流量入口。想跟風在這塊領域分得一杯羹,紛紛建立新的事業部上線旗下眾籌平臺,結果導致這類眾籌平臺運營效果不佳,很容易倒閉。他們沒有站在項目方和用戶的角度思考,而只是單純地想迅速把平臺做起來。

一個好的眾籌平臺一定具備三個屬性,一是流量屬性,二是金融屬性,三是營銷屬性,缺一都不是好的眾籌平臺。

流量屬性:龐大的流量入口是一個好的眾籌平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流量是金融屬性和營銷屬性的基礎。有了流量基礎才會有接下來用戶支持眾籌項目的一系列行為。

金融屬性:眾籌最初的目的很簡單,通俗一點講就是籌錢。如果一個平臺的籌資率很低,那麽優秀的項目肯定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在這個平臺上線。

營銷屬性:當我們談論眾籌是互聯網金融時,更多的會關註其金融屬性,而忽略其本身蘊藏的巨大的營銷屬性。新聞效應是其根基,新聞媒體的關註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點。一個優秀的項目能否在平臺獲得大量用戶青睞和媒體關註是起決定性因素的條件。

能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就屬於一個好平臺。但是獨立的眾籌平臺現在還面臨一個困難,就是盈利能力比較弱,很難有規模性的財務收入。一般而言,產品眾籌平臺的主要收入模式是促使項目籌資成功並收取部分服務費。也就意味著,項目多交易量大才能有更多的傭金,在項目枯竭的情況下盈利模式必然受到限制。

未來眾籌的看頭是參與感

在眾籌未來的發展上,產品眾籌平臺會更加看重用戶的參與感。未來大平臺不僅會在流量、籌資率、用戶基礎、新聞效應上競爭,還會在眾籌的參與感這一環節下功夫。

可以這樣說,眾籌如果沒有參與感就不是眾籌。

在2014年7月,京東眾籌剛上線時。京東金融眾籌業務負責人金麟介紹,京東金融做眾籌的特點,是優選聚集好的創意,出資人在“湊份子”能找到好玩、有趣的項目,其身份不僅是消費者、投資者,更是參與者。項目初期,出資人在產品設計、生產、定價等環節,能與籌資人建立起深層次的互動,並能決定產品未來,這些過程都體現出了真實參與感。

可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現階段的京東眾籌既不像國外眾籌那樣讓參與者從創意階段就介入產品研發,也缺乏與籌資人建立良好的社交互動關系。

另一方面,被眾籌業內普遍認可的是,眼下只是一個過渡階段。產品眾籌不會停留在前期的營銷層面,而是要扮演一個線上孵化器的角色,平臺能否利用自身生態圈資源為他們提供從渠道、營銷到用戶數據、基礎設施的整合服務,將是寡頭接下來競爭的焦點。

接下來可能形成兩極分化局面。一部分大平臺更加註重眾籌的參與感,一部分更加註重提供整合服務。前者更能為社會創造巨大的價值,後者更能在商業上取得非凡成就。

希望未來國內數一數二的眾籌平臺能讓更多草根散發他們的光彩,實現他們的夢想。讓人感受到眾籌的意義之所在。

眾籌 眾籌平臺 參與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240

圓通回應北京站點倒閉說:不存在“欠薪、倒閉”

近日,百度貼吧一條名為“圓通快遞北京站點倒閉”的貼子引發熱議,發貼者稱快遞在一站點停留半個多月。對此,圓通方面回應稱,不存在“欠薪、倒閉”的情況。

據中新社報道,該貼發布於2月11日,發貼者稱8件快遞在北京花園橋站點停留半個多月仍未收到,到站點後,公司讓其在幾萬件快遞中自己找。發貼者還稱,以前在圓通工作過的幾人說公司欠他們至少8、9萬的工資。在找快遞的過程中,有人開玩笑說“隨便拿幾件兒值錢的走得了。”

隨後,多名網友跟貼反映圓通快遞收貨慢,也有人發微博稱圓通部分站點電話停機。

2月15日下午,記者撥打圓通官網公布的北京市海澱區花園橋站點客服電話發現,該站點座機為欠費狀態,兩個手機號均已暫停服務。

另有北京市大興區金融街融匯小區數名居民反映,圓通快遞發貨速度較慢,客服電話打不通。

對此,圓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百度貼吧發貼者去站點時正好有一輛快遞車卸貨,並不存在“積壓、欠薪、倒閉、大面積走人”的情況。

她說,年初小高峰,由於部分電商快件的陸續發貨,以及日常的快件收發,在整體運營上有一定壓力,時效會受到影響。雖然年初已采取措施,最大限度保證人員及時返崗,但不能保證所有人員全部到位,這也是發貨慢的一個因素。

關於“花園橋站點客服電話打不通”一事,該工作人員稱,雖然公司要求各站點及時更新客服電話號碼,但不排除有些網點上報不及時、系統沒有及時更新的情況。公司將篩選一下全國網點,看是否有類似的情況,以避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針對網友“圓通可能在對網點進行調整”的猜測,該工作人員予以否認,稱最近並未調整網點。

她建議,公司的客服渠道有很多,比如微信、支付寶的服務號,官網客服等,如果客戶撥打95554熱線而沒有得到回複,也可以選擇其他渠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62

爆倉、倒閉、快遞員出走,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8/161293.shtml

爆倉、倒閉、快遞員出走,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
快刀三俠 快刀三俠

爆倉、倒閉、快遞員出走,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

快遞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所有傳統已經丟給過去,一切混沌又逐漸清晰。快遞公司之間的戰爭是一場明爭暗奪的鬥法。

本文由快刀三俠(微信 ID:iyqkpd)授權i黑馬發布。

近日,一則“圓通快遞北京花園橋站點倒閉”的消息在網絡上炸開了鍋,各種關於圓通快遞的輿論甚囂塵上。

快遞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所有傳統已經丟給過去,一切混沌又逐漸清晰。快遞公司之間的戰爭是一場明爭暗奪的鬥法。

戰場風雲卷動,總有人會被推上風口浪尖。這一次,是圓通。

電商之爭

喻渭蛟從來都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雖然出生在江南水鄉,但他追求的是帝王般的所向披靡。

當他於2000年成立圓通速遞時,王者風範就已開始顯山露水,“地球是圓的,我的快遞公司要通往全球,讓地球人都成為圓通速遞的客戶。”

從率先提出7天工作全年無休的概念,到把異地派送費降到每單12元,並率先入駐淘寶派送平臺,喻渭蛟使出的每一招都擊中快遞行業的要害。

圓通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可謂蛟龍得水,進入爆發增長期的電商行業令人瞠目結舌,圓通搭上了電商快車。至今,圓通70%以上的業務都來自淘寶。

彼時,快遞“桐廬幫”按捺不住了,雖然平日里申通、中通和韻達是同行對手,但私底下依舊是一家人。對他們來說,喻渭蛟就好比門外的“野蠻人”。

申通作為老大哥,自然要起領導作用。申通董事長陳德軍把中通和韻達董事長賴梅松及聶騰雲召集起來,決定一起進入淘寶派送平臺。

隨著各個快遞企業爭相進入電商件市場,快遞單件價格進一步從每件12元降到8元。電商件的戰場槍聲四起,煙硝彌漫。

賴梅松和聶騰雲並不甘心一直跟在申通之後,為了做大業績,2013年中通和韻達紛紛引進戰略投資,主動挑起新一輪價格戰,打出“10元3票”“1000元包倉”等“割肉價”。

然而價格混戰帶來的不僅是服務質量的良莠不齊,更甚的是快遞企業年利潤開始持續下滑。表面上,快遞公司的業績看似成倍增長,背後卻是被逼無奈的辛酸。電商為了降低成本,聯手議價。快遞公司如果不接受低價的話,只能接受出局的命運。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快遞行業毛利率已從2007年約30%的水平,下滑到目前5%-10%的水平。

快遞企業並不甘心充當跑腿的角色,開始從價格對戰轉為抱團取暖。快遞行業第一場戰火就此平息。

空中激戰

6b77ae6095b556521260296080926300

蟄伏在廣東的王衛,一直在暗地里觀察著“通達系”的一舉一動。

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間,王衛及其創立的順豐看似偏安一隅,實則跑馬圈地。當時,行駛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貨車有70%都是屬於順豐的業務。香港回歸時,海關甚至婉拒了國企中鐵的請求,唯獨青睞順豐。

當“通達系”激戰正酣時,王衛的空中布局正在悄然進行。

2003年,非典時期成了順豐走向全國的發展契機。疫情期間,航空運價大跌,順豐順勢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包機5架的協議,第一個將民營快遞業帶上天空,為其“快”奠定了江湖地位。

飛機沖天,似乎是一個隱喻,順豐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到2010年,順豐的利潤額達到了130億元,僅次於中國郵政,占據全國18%的市場比例。

之後的5年,王衛更是展露出冒險家的氣質,一方面在全國快速布局網點,另一方面開始多元化布局,進軍020、金融和電商企業服務等領域。至2015年,順豐全年經營收入達473億元,是圓通的4倍,申通的6倍。王衛一手締造的順豐帝國儼然已成為行業老大。

江湖地位受到挑戰的喻渭蛟終於按奈不住,他放言:“圓通和順豐之間必有一爭!”這場競爭來勢迅猛,戰火迅速蔓延至整個中國快遞市場。

2015年9月,喻渭蛟遠赴西雅圖,與美國波音民機集團公司簽訂全球協議,訂購15架飛機。喻渭蛟宣稱,未來3年內,圓通將實現15架自有飛機、76個機場間互飛、1000余噸日運量的目標。

此前,圓通基本上是通過包機和腹艙的方式進行運輸,但這種方式時效性差。隨著電商的發展,快遞數量急速增加,包機與腹艙已經無法滿足其運輸需求。

隨後不到半年,喻渭蛟再次增購8架飛機。此次購買,圓通自有貨機總數達到23架,與順豐已啟用的自有全貨機數量相同。

雖然圓通已投入運營的貨機只有3架,在實力上還不足與順豐抗衡,但“通達系”快遞公司逐漸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這表明今後快遞公司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包括航空貨運領域在內的市場也將加速分化。

螃蟹鬥法

王衛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低調的廣東青年,面對“通達系”的空中挑戰,他在陸地上使出一招“天龍八部”的打法,再一次將對手甩在了身後。

2016年9月,陽澄湖大閘蟹開捕節拉開序幕,這些大閘蟹近七成是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素來以“快”著稱的順豐自然搶占了大閘蟹運輸的先機,市場上一直有“十蟹九順豐”的說法。

早在7月,順豐就發布了《大閘蟹寄遞行業解決方案》,推出了“天龍八部”打法,分為“物流+3”和“5部物流保障”。前者以物流+銷售、物流+推廣和物流+金融的形式,從多方面幫助商戶,實現互利共贏;後者則從包裝、收件、中轉、派件和售後5個環節保障大閘蟹的寄遞。

僅大閘蟹項目,順豐的收入就超過2.6億元,快件量達800萬件。面對如此可觀的市場利潤,“通達系”一直都躍躍欲試,但由於種種條件限制,未能分得一杯羹。

喻渭蛟卻並不打算將眼前觸手可及的肥肉全部留給王衛一人。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圓通將進軍冷鏈市場。

cab60c3fbbece199310626269b39f8dc

9月初,圓通正式啟動“2016大閘蟹項目”,開設7條冷鏈專線,覆蓋全國13個外圍省份。時效方面,在蘇州、無錫和常州三市實現當日達,上海全境及江蘇、浙江、安徽省所有地級市核心區域可實現次日達;湖北、山東、北京、廣東和四川等13個省份縣級以上城市實現隔日達。

左右互搏中,難以看出誰更高明,往往是一團亂影,然而砰砰數聲後,已有人被扔出陣外。

雖然圓通冷鏈已經啟動,但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運輸技術,仍然與順豐有著明顯的差距。順豐速運在時效、品牌、IT系統和冷鏈等方面的核心優勢使其在商戶和用戶端均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圓通冷鏈要超越順豐冷運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IPO後的新戰場

2016年,快遞行業進入資本江湖時代。

過去10年,快遞業伴隨著電商一起壯大,如今,在電商壓價的逼迫下,快遞企業利潤持續下降,由此引發的則是如何提高快遞員的收入和待遇問題。因此,不管是“圓通快遞北京花園橋站點倒閉”,還是“快遞小哥跳槽送外賣”,這些行業慘象背後,實際上要探討的則是如何尋找新的模式。

借殼則成為新的突破口,也是進入資本市場最快的一條路徑。

早在2015年末,申通便拉開了快遞業借殼上市的序幕。陳德軍多次與艾迪西接洽,商談並購重組事宜。

世事難料,本來劍指“第一股”的申通,卻被喻渭蛟超了車。圓通憑借6個月零12天的速度,搶先一步,於10月20日完成上市,成為中國“快遞第一股”。

此時的王衛開始焦灼起來。此前多元化的涉足,使得順豐看起來成為了一個涵蓋四大業務板塊的帝國,但也夾雜著一絲無奈。

電商 快遞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0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