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倡鎖定利潤 累積供款轉保守基金
1 :
GS(14)@2018-01-07 15:47:06【本報訊】去年港股帶挈打工仔強積金有不少進賬,今年開局恒生指數即升穿30000點高位。專家建議,打工仔可考慮先鎖定利潤,將累積供款轉移到保守基金,新供款則可繼續投資港股或亞洲股票爭取回報。
憂央行收水及地緣政治風險
康宏強積金業務拓展董事鍾建強表示,去年港股MPF整體表現令人鼓舞,但提醒打工仔現時應小心管理風險,較保守的做法是先行止賺,否則只是紙上富貴。鍾建強解釋,除了美國繼續縮減資產負債表和加息外,其他主要央行也表現出類似姿態,意味市場流動性將會收緊,股市或受壓。此外,北韓核武、歐洲政局等地緣政治風險,均會對資本市場造成震盪,故打工仔可先將目前回報鎖定,轉移累積供款到保守基金。去年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基金平均回報達39.05%,表現與港股基金相若。鍾建強認為,打工仔新供款除可繼續投資港股外,亞股基金有分散市場風險功能,亦值得看高一線。不過,富昌金融研究部總監譚朗蔚就認為,港股破頂後仍有上升動力,估值相較其他市場不算昂貴,打工仔毋須太擔心。■記者陳洛嘉
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80104/20264428
陳德豪:農曆新年前後 鎖定利潤好時機
1 :
GS(14)@2018-01-28 15:05:37【明報專訊】港股繼續放煙花,昨天上升530多點,恒指已快接近33,000點,以1月計,累計上升3000多點或10%。近10年,恒生指數單月上升超過10%的記錄不算多,從2008年計起,2008年4月上升了13%,2009年是熊市後的大反彈,比較強勢,4月、5月及7月均上升超過10%,當中5月單月更上升17%,以點數計,上升了2650點。在之後,要數到2011年10月,2012年1月,以及2015年4月所謂的大時代,這幾個月份恒指也是單月上升超過10%。可見有這樣強勢的機會不是很多。
過往10年,有7次指數單月上升超過10%,根據歷史數據的統計,之後的一個月多數是跌市,雖然歷史數據如此,但我認為這次的強勢仍會持續。首先,在本月餘下的6個交易日,港股仍是強勢,1月份指數的結算價是多少,我也不想作胡亂猜測,但根據期指的操作經驗,好倉多數會把淡倉「夾到尾」,所以在月底可能是整個月的高位。
恒指單月升逾10% 極為罕見
最近,我在不同的媒體,包括專欄、電台及財經雜誌的訪問,表達了對短期後市的見解,認為這樣的強勢會持續到農曆年,這樣的見解沒有太多科學根據,主要是綜合趨勢、量化分析,以及個人的經驗及感覺,不論是短炒或是中期操作部署,我相信農曆年前後也是鎖定利潤的好時機。
上年6月份開始,我已經摘文看好原油價格,石油及石油服務股,以下半年計算,這個觀點對了一半,因為從7月份開始,原油價格節節上升,中間沒有間斷,所以投資組合持有的中海油(0883)也略有進帳,但油服股遲遲未有表現。在2017年結束後,我們手持的油服股終於吐氣揚眉,年初至今,安東油田(3337)升51%,海隆(1623)及宏華(0196)也升超過40%,中海油田服務(2883)升接近三成,連最弱的中石化油服務(1033)也上升了12%。
沙特阿美上市前 油服股仍可升
當初我們為何力排眾議看好油價上升?現在就不在此重申多說了,有興趣了解我們理據的讀者,請閱讀筆者在《明報》上年多篇有關油價的文章,現在這個板塊升了那麼多,應該如何處置?我們的策略比較簡單,如上文提到,我們預期在農曆年後可能會有回調的風險,我們相信油服股的強勢會持續,所以也會把握機會在未來幾個星期鎖定部分利潤,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以全年計,在沙特阿美(Aramco)上市之前,油服股及油價應該還有上升空間。
太平基業證券投資總監 facebook.com/ethanchanth
[陳德豪 對冲博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49&issue=20180124
年金鎖定收入 減市况影響 宜同時投資股票房託抗通脹
1 :
GS(14)@2018-03-06 03:42:23【明報專訊】港府主導的公共年金計劃預計今年之內正式推出,相信屆時市場又會一番「買與不買」的爭辯。就像其他投資工具或理財產品,年金有利亦有弊,但不能否認的是,在人均壽命愈來愈長的今日,保障終身的年金產品,確實可為漫長的退休生活鎖定一筆穩定的現金開支。
撰文:李凱茵
年金是以保障退休生活為本、為自己製造長期收入的保險理財產品,投保人一次過或完成分期供款後,可在特定年期內定時收取固定金額直至保單年期完結。若投保人在收取年金期間身故,指定受益人就可以繼續收取年金,或以一次過收取身故保障方式完結有關保單。
年金一直未能普及,究其原因還是香港人嫌年金回報不及其他投資工具高。以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提供的「終身年金計劃」為例,一次過投資最高入場限額100萬元,
以估算的最高內部回報率4厘計算,男性投保人每月固定收取5800元至身故為止,即每年約7萬元,換言之要收取年金14年半才能取回成本。至於女性投保人因平均壽命較長,所以收取較低的5300元固定收入,回本期就要再延後一年。換個角度看,回本期雖長,但只要投保人健在,其後所收取的就全是收益,活多一年賺多一年。現時人類平均壽命愈來愈長,一份可終身收取的年金,晚年生活或多或少都有多一重保障。
龐寶林:旅客增 看好商舖房託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表示,相對於其他投資工具,年金的其中一個好處是較少受市况影響,「過去幾年市况大好,但我們總不能只回望以往的好景,不作警惕」。坊間各大保險公司的年金計劃,於年金分發方面大多分為保證和非保證入息,即使發生如金融海嘯般的經濟衝擊、重回負利率時期,保證收入方面都不會因此減少,但非保證入息方面仍難免受影響。
年金提供穩定收入,但另一角度看就是欠缺增長,難
敵通脹。即使多慳儉,隨着年紀愈大,醫療使費也就愈大。醫療費用漲幅驚人,若只有固定的年金收入,實在難以應付。龐寶林稱,退休人士計劃理財方案時,除了以年金鎖定一筆固定收入,同時亦應撥出超過一半資產投資股票和房產信託基金等有增長潛力的工具,因為這類投資的價格或派息都會跟隨市况上落,補足年金難抵通脹的缺點。他較看好的是商舖相關的房託,「港珠澳大橋和高鐵開通後,訪港旅客料增加,刺激零售業,從而帶動舖租收入,房託基金派息自然跟隨上升」。龐寶林又指出,債券是風險低、收益理想的投資工具,可惜香港零售債券市場落後,白白浪費了一種優質投資。
另外,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長者投放於按證的「終身年金計劃」資產,可獲豁免計算於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限額中。所以,持有一定存款的退休人士,如能夠將部分存款(上限100萬元)投放於公共年金計劃中,為自己製造每月約5800元(男性)或5300元(女性)的固定入息外,又可將資產額降低至合資格申領每月2600元的長生津,令生活頓時再多一重保障。
[退休綢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429&issue=2018030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