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餘震 日夜期指挫700點 美債息飈升 新興市場走資
1 :
GS(14)@2016-11-12 05:25:15【明報專訊】「特朗普風險」開始蔓延,以新經濟公司為主的納指捱沽,憂慮美國財政赤字上升,美債息創逾7年最大的一周升幅。加息預期升溫,美元上漲,拖累亞洲貨幣及股市下跌,恒指昨日挫308點。夜期收市時報22238點,連同日間的期指共跌694點。數據顯示,資金正從新興市場撤走,流向成熟市場。
明報記者 廖毅然、黃展翹
特朗普出乎市場意料當選美國總統,市場要因應可能出現的新政策改變資產配置。美銀美林數據顯示,環球債券市值於周四蒸發4500億美元,本周市值共蒸發超過1萬億美元,為20年來第二次出現此情况。本周截至周四,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上漲0.37厘,升至2.15厘。30年期國債孳息攀升0.39厘,升穿2.9厘,是2009年1月以來最大的一周升幅。周五是美國退伍軍人節,美國國債交易暫停。
環球債券一周蒸發逾萬億美元
特朗普揚言大灑金錢推動基建,同時減稅,市場預期出現「美版四萬億」,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會加大財政赤字,加上或增加外國進口貨品關稅,推高通脹,令債息上升,加息步伐亦會比預期快。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利率期貨數據顯示,市場認為下月加息的概率達七成以上。Loomis Sayles&Co.副董事長Dan Fuss預計,聯儲局將在12月加息,並在明年11月前加息兩次,估計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可能在12個月內攀升至3厘。「美版四萬億」亦令到基本金屬現炒風,倫敦3個月期銅自特朗普宣布勝選以來,已飈升11%,金價及日圓卻顯著回落。
房託公用股成重災區
券商Jefferies引述EPFR數據顯示,截至本周三美國債券基金仍錄得24億美元淨流入,但預計之後的情况會逆轉。股票基金方面,新興市場錄得3.35億美元淨流出,中國及香港合共流走5.16億美元,成熟市場則錄得93.03億美元淨流入,主要流向美股基金。
資金從新興市場撤走,亞洲股市普遍下跌,印尼跌逾4%,菲律賓及台灣跌逾2%,恒生指數亦跌308點,高息的公用股及房託首當其衝,領展(0823)、煤氣(0003)及中電(0002)均跌逾3%(見表)。林俊泓警告,特朗普當選對金融市場的衝擊較漫長,不會像英國脫歐般被快速消化,投資者要準備迎接反覆的市况。
分析員:亞洲美元債泡沫爆破 禍及股市
JK Capital Management分析員徐青雲認為,美元強勢及債息飇升,對亞洲市場的影響不限於走資。他表示,過去幾年不少亞洲企業發美元債,不少風險較高的內房股能借平錢,但隨債息急升,亞洲美元債的泡沫將爆破,增加上市公司借貸成本,最終禍及股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12&issue=20161112
【財經短打】港銀提高門檻 阻內地走資潮
1 :
GS(14)@2016-11-13 22:03:15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D%AE-080231477.html
內地居民近年出盡八寶將資金調離大陸,而中央則不斷出招堵塞走資。近期本地銀行亦開始作出配合,大大提高內地居民在香港開戶口的要求,除了最低存款額提升,亦需要有更詳情的文件證明,大增走資難度。
中央近期不斷出招防走資,而本港銀行亦着手配合。本地傳媒報道,多間銀行已收緊,甚至是暫停內地遊客在港開戶。報道指,花旗銀行已將非本地客戶的開戶門檻全線提升至一百五十萬元至Citigold等級,若每日平均結餘低於下限,需繳納每月五百元的手續費,而在不足半年關閉帳戶,亦要繳納五百元。
東亞銀行(00023)方面,則要求提供香港住址或本地銀行介紹信才可開戶。恒生銀行(00011)則已暫停開設普通帳戶,內地客需購買理財產品,開設二十萬元以上的「優進理財」戶口。
業內人士指,不少內地客戶開戶後存入款項後,便在櫃位提走現金,提高開戶門檻一來是增加內地人在港的開戶成本,亦是希望防止「洗錢」行為。此外,部分內地人開戶主要是為了用來交付保費,令資金來得急亦走得急。
近年內地居民大舉來港買保險,香港保監處數據顯示,上半年本港個人新單保費為八百一十五億元,而內地人在港購買的新保單規模佔三百零一億元,佔整體新保單近百分之三十七。為了堵截資金繼續流走,銀聯於上月底開始,全面暫停內地人使用銀聯卡來港投保。其實外管局今年初已經出招,限制銀聯卡每次交易上限為五千美元,但不限每日刷卡次數,有耐性的話,仍可以用銀聯卡「慢慢碌」。眼見內地居民到港買保險的熱情未有減退,內地政府才再出辣招截水。
繼阻銀聯之後,內地政府似乎有意從四方八面圍堵走資,市傳中央亦正在研究限制比特幣交易。內地傳媒報道,中國人用比特幣走資的方法是,先從中國交易平台買入比特幣,再提取比特幣,然後將提取所得轉移到外國交易平台,出售比特幣之後套現,換成外幣存入自己的銀行外幣帳戶中,資金就可以突破每日五萬美元的購匯額度,毫無限制地跨境流出。市傳人民銀行等監管部門正在研究措施,限制利用比特幣將人民幣換成美元的行為,以堵塞資金流出。
撰文︰伍逸華
圖片︰資料圖片
走資累內地外滙佔款續跌
1 :
GS(14)@2016-11-15 08:10:24【本報訊】人民幣貶值壓力持續,內地10月份外滙佔款連續第12個月下降,但減幅較9月高峯時有所收窄,反映走資情況略有放緩。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央行口徑外滙佔款餘額為22.64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月減少2,678.6億元。雖已連續第12個月下跌,但減幅已較9月收窄。事實上,9月份央行口徑外滙佔款創下今年1月以來最大的單月降幅,按月大減3,375億元,而10月份數字則是今年1月以來第二大單月降幅。
內地客碌卡港投保未落閘
內地走資壓力未減,市場一度傳出友邦香港將於今日起全面叫停內地客透過Visa及MasterCard信用卡購買香港保險。不過,友邦香港及澳門首席執行官陳榮聲澄清,上述政策乃中保監針對內地保險公司的政策,友邦香港業務不會受到影響,意味內地客透過Visa及MasterCard來港投保的渠道仍未落閘。中保監早前公佈《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規定保險公司不得接受投保人使用信用卡支付具有現金價值的壽險保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5/19834085
李小加:深港通不造成走資
1 :
GS(14)@2016-11-17 11:10:57【本報訊】深港通尚未鳴槍之際,《人民日報》海外版引述李小加指,滬港通、深港通不會造成資金外流。他出席一個會議時解釋,透過互聯互通買賣股票,人民幣只會原路往返,屬封閉式系統,故滬港通、深港通「交易過境,而清算、結算不過境」,是純粹投資工具。
有利A股納入國際指數
雖然深港通一拖再拖,但滙豐證券服務中國銷售及業務發展總監王偉全表示,只要開通滬、深股市互聯互通,海外投資者有更多渠道進入A股,長遠而言,對於A股被納入國際指數有幫助。王偉全又指出,滬、深股份都可接觸,亦已涵蓋絕大部份A股指數,故海外客即使無參與滬港通,亦有興趣參與互聯互通。深圳股份以新經濟、科技、醫療股為主,相比「穩打穩紮」與大市同步的滬股,王認為,深股對於尋求Alpha、跑贏大市的主動型基金更為吸引。滬港通開通至今投資氣氛未見熱切,滙豐資本市場亞太區聯席主管陳紹宗表示,難以估計長遠計滬、深港通何者較受歡迎,但以數據看來,深圳日均成交額比上海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7/19836528
大和:內地走資增速 或觸發信貸危機
1 :
GS(14)@2016-11-21 04:55:07【明報專訊】大和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表示,中國的走資再度加速,而隨著人民幣進入快貶通道,企業償還外債能力減弱,可能觸發信貸危機。
他續稱,根據官方最近公布的第3季國際收支平衡表,內地第3季整體資金流走1360億美元,其中,資本項流走2070億美元,走資壓力再度增加,已經回到了去年第3季和第4季的水平。
他表示,由於年初至今,人民幣貶值超過5%,各種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已經無法追平,因而第4季的走資會加速。他透露,10月份的外匯儲備減少460億美元,跌勢加劇,這已經是一個信號。目前各方資金正在鬥快離場。
賴志文表示,人民幣的急速下跌將觸發兩個問題,第一是走資加速,第二是美元債的還債能力變弱,「好多人用了槓桿,以4倍槓桿計算,去年811匯改至今,人民幣貶值10%,相關損失就達到40%」,一旦無能力還債,將造成信貸危機。
多項數據反映各方資金鬥快離場
賴志文又稱,香港借給中國內地企業的美元加港元債合計約8000億元,其中四分之一為債市的貸款,四分之三為銀行貸款,這仍然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另外,離岸市場的人民幣資金池雖然縮小了大約三成到約7000億元人民幣,但仍然有好大的壓力。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35&issue=20161121
中港股票基金走資逾百億
1 :
GS(14)@2016-11-21 23:54:32■恒指上周按周跌186點。 資料圖片
【本報訊】資金繼續逃離新興市場,中港股票基金共走資過百億!自美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後,中港股市無法在新興市場走資潮中獨善其身,包括互惠基金及ETF在內的中港股票基金,截至上周三止一周,共錄淨走資相當於過百億港元。富瑞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三止一周,除日股外,亞洲股票基金普遍錄資金外流。中國股票基金上周淨走資14億美元,折合約109億港元,港股基金上周淨走資9,000萬美元,折合約7億港元。事實上,港股基金走資情況大選前已出現,連續三周走資並共錄1.34億美元淨流出,折合約10.4億港元。
ADR偏軟 港股料低開
翻查在美上市,追蹤MSCI香港指數的iShares MSCI Hong Kong ETF(EWH),以及追蹤富時中國50指數的iShares China Large-Cap ETF(FXI)的數據,大選結果出爐後三天資金外流情況最嚴重,分別錄逾500億及逾800億港元淨走資,兩者上周走資額已明顯減少,淨流出分別減至近278億港元及僅41億港元。不過中銀國際指出,特朗普當選令市場通脹預期升溫,由於明年料仍處通脹升溫與加息之初,資金明年料續由債市流向股市。該行維持對港股的樂觀看法,因中港樓市被調控及內地收緊資本管制,會推動資金流入港股,該行對恒指及H指明年底之目標價分別為26000點及10800點,兩者均較現水平高逾15%。恒指上周按周跌186點或0.8%,收報22344點,連跌四周並合共蒸發約千點。在美上市的港股預託證券(ADR)上周五普遍偏軟,恒指今料低開78點或0.4%,收報22265點。另本報散戶調查顯示,看好後市的散戶指標,由前周11.90升至23.9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1/19840478
亞洲新興市場 10日走資858億
1 :
GS(14)@2016-11-23 07:37:12【明報專訊】特朗普當選後美國債息飈升,美元反彈,促使環球大批資金撤出新興市場、回流美國。據彭博社統計,在特朗普贏得大選後,單在11月9日至18日期間,全球基金已拋售約110億美元(858億港元)的亞洲新興市場股票及債券。
瑞穗﹕將持續一段時間
在上述期間,印度和泰國相繼經歷大規模資金外流,各自有價值約30億美元的資金流出股債市場。近日的資金外流導致今年以來流入印度、菲律賓、韓國、台灣和泰國的資金,減至550億美元左右。日本瑞穗銀行分析表示,新興市場的資金外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投資者會關注特朗普能否兌現競選承諾,例如推出財政刺激措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TPP)等,預期特朗普的許多政策都可能令美元升值,其貿易保護主義也將對新興市場帶來負面影響。外界預期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可能推高美國利率。自美國大選後,韓圜兌美元跌了3.4%,印尼盾跌2.7%,菲律賓披索跌2.5%。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370&issue=20161123
湯文亮﹕是走資抑或是藏富於外?
1 :
GS(14)@2016-11-25 07:11:24【明報專訊】近這幾個月,大家都預計到人民幣會貶值,不少內地人士用盡方法將資金調離國內,香港應該是最方便地方,大多數評論員認為這是「走資」,我卻認為不是。「走資」的意思就是賤賣內地資產,將所得資金調離內地,甚至用上不合法途徑,這才可以說是走資。現在國內物業既然可以高價出售,而又預期人民幣貶值持續,將售樓所得調離內地,待人民幣貶值完畢,再將資金調回內地,隨時可以有兩三成升幅,所以,我認為這不是走資,應該是「藏富於外」。
不過, 要分辨走資與藏富於外亦很困難,因為兩者的資金都是離開了內地,亦將會有一段長時間不不返回;但兩者的目的有別,走資者根本沒有打算將資金重返內地,而藏富於外者的資金是等待時機,在適當時間就會重返內地。最近離開內地的資金,我認為是藏富於外多於走資,當人民幣調整完畢,或者內地樓價有明顯下跌,現在離開的資金就會重返內地置業,不但可以賺取匯率與樓價差距,藏富於外者更加會被封為白武士。
較早前,金管局陳總話現時在香港買樓的內地人士,大多數不用借錢或者借很少錢,大家可能不察覺,這是藏富於外的首要條件,不要在當地借錢,否則可能變成藏債於外,甚至變成賭當地匯率升跌,是賭博,不是藏富於外。
於藏富地借錢 如同賭匯率升跌
日本人在1980年代,趁日圓高企時進軍美國,買入不少美國地標物業,包括洛克非勒中心等,但是他們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利用日圓高企優勢,以全數清付的辦法置業,而是向美國銀行借高成數按揭。當大多數日本人完成所有交易,日圓開始下跌,利息亦上升,日本人感覺到利息高企的壓力,最後唯有賤賣資產還債,例如將洛克非勒中心便回歸洛克非勒家族,還揹上了一身債務,這些例子,屢見不鮮,日本財閥如此,個人及私人企業亦如此,令到很多日本人都負上沉重債務,這就是其後日本迷失超過20年的原因。所以,要徹底執行藏富於外,就千祈唔好問當地銀行借錢;不過,可以問本地銀行借,如果無得還,藏富於外就變成走資。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57&issue=20161125
內地堵截走資 傳海外併購嚴設門檻
1 :
GS(14)@2016-11-30 07:57:42【明報專訊】中國當局擬再推新招堵截走資潮。綜合外媒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中國國務院正準備推出新規條,包括嚴格監控國內投資者投資超過10億美元(折合約78億港元)的海外非核心業務,以及禁止交易額逾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的海外投資交易,以限制資本外流。
據《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國務院準備對海外投資施加新規限,以遏制資本外流,緩減人民幣下行的壓力及外匯儲備持續減少的情况。當中,國務院最關注的是涉資超過100億美元的海外投資交易,並將嚴控國內投資者於海外進行超過10億美元、而非其核心業務的投資,並禁止國企於海外進行涉資逾10億美元的單一房地產項目投資。
投資非核心業務不得逾78億
此外,報道引述中國商業部數據,指出今年首10個月內,中國企業於海外進行的非金融類投資總額達1460億美元(約1.14萬億港元),超過去年全年的1210億美元(約9438萬億港元),令人民幣受壓。有見及此,當局已通過出售美元以減輕人民幣下行壓力,致使今年10月底國家外匯儲備觸及3.12萬億美元(約24.3萬億港元)的5年半低位。
至於《華爾街日報》則報道,除了以上提及的限制外,國務院亦將禁止交易額逾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的海外投資交易;另消息指,所有限制將會生效至明年9月底。《路透》亦引述消息人士指,國家外管局已收緊外匯審查門檻,由原本涉及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或以上的匯款方才需要申報,大大收緊至500萬美元(約3900萬元)就需要作出申報。即使有海外投資交易早已獲批以購入外匯,但若其尚未匯出的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仍需取得當局進一步批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09&issue=20161130
人幣沽壓大 出招防大規模走資中央擬嚴限企業外闖
1 :
GS(14)@2016-11-30 23:52:30【本報訊】人民幣趨勢性走貶,走資壓力嚴峻,中國對資本外流管控全面升級!《金融時報》昨引述消息稱,中國國務院正草擬文件,將嚴控企業進行大額海外投資、併購或房地產投放。有接近中資企業的投行界消息向本報表示,據悉有關措施近日已經下達,新例對象包括國企、民企及全方位業務領域,本周一(28日)前尚未取得審批的海外投資項目,需發還有關部委約見重審。記者:劉美儀 方楚茵
據悉,上述指令有效期初步至明年第三季,現階段尚未見到具體官方文件頒佈,不過,中資企業自上周末起,已經從不同渠道知悉出台指令;儘管是次資本管制有「開倒車」之嫌,但消息指資本外流情況已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當局亦習慣「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措施。另外,《路透》昨日亦引述消息指,中國外滙管理局周一又出新招嚴控資本外流,要求銀行對資本項下500萬(美元.下同)或以上的資金滙出,須報外管局審批,而原本是5,000萬元以上才需上報。
或禁百億美元項目
《金融時報》昨日引述消息報道,為抑制資本外流,國務院正草議文件,將「禁止」(ban)價值超過100億元的境外投資,屬非核心業務而金額又超過10億元的海外併購亦遭落閘,國企亦不准投資超過10億元的海外房地產項目。上周末《華爾街日報》也有類似報道,謂中資企業投資海外上市公司,而金額低於本身總股本10%的交易,或參與海外公司退市活動均不獲放行。
走出去政策開倒車
博大資本國際總裁溫天納認為,面對人幣大幅貶值壓力,外滙儲備不斷消耗,走資情況嚴重,監管當局及中央轄下各個部委,對無論銀行、券商、保險公司及國企民企,隨時發出勸喻、窗口指導或行政命令,限制海外投資併購,「都不必大驚小怪」,以行政命令方式下達亦較修例更快更高效,相信指令一出「無邊個敢唔跟」。人幣中間價昨日雖連續第2天上升,反彈至每美元兌6.8889人幣水平(升153點子),但人幣離岸價自本月初至今已貶值2.1%,年初計更累貶5.1%;10月份中國外儲亦連續第4個月下跌,餘額降至3.12萬億元。對是次國務院嚴控中資企業海外投資,多年來「走出去」政策有「開倒車」之嫌,溫天納形容新命令當然不算理想,惟關鍵是當局會否容許人幣一直放任走弱,當前人幣貶值趨勢是「真貶」抑或「假貶」,要到明年1月底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對華貿易政策明朗化後,再觀察滙率走勢才能確認。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則表示,當局嚴控海外投資,特別是沒有真正項目的「名義走資」,或不予鼓勵的海外房地產投放,以至對大額交易進行分階段滙出審批,是極有可能,但一刀切禁止海外投資或併購則不大可能。領飛資本行政總裁溫兆華亦說,全面落閘機會不大,一些對國家及企業發展有好處的境外投資,如資源技術開發領域,料仍獲支持,惟審批可能從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30/1985026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