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還有什麽受制於人?芯片、柔性面板、飛機發動機和超精密機床都在列

美國商務部在美東時間 4 月 16 日宣布,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

群智咨詢全球手機產業鏈資深分析師王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事涉及範圍非常廣,不止是芯片,還包括軟件和技術。以消費電子產品來說,芯片類,手機的SoC,高通和MTK,但是高通的占比很高,尤其高端領域;電腦的CPU壟斷性最高,intel和AMD都是美國的,處於壟斷地位;面板的IC,新思的份額也很高;柔性OLED面板和量子點技術用的發光材料里面的陶氏化學和UDC的部分,其他供應商很難替代。

總體來說,中國在芯片、面板和半導體的制造設備方面對美國的依賴度比較高。如果未來禁運範圍擴大的話,影響範圍也會隨之擴大,政府和企業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好防範。

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產業被遏制的情況不止中興一例。自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存儲芯片價格暴漲也讓國內終端廠商苦不堪言。雖然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正試圖實現中國存儲芯片的突破,但離真正的規模量產仍需時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占全球份額一半以上,也是全球最大的存儲器市場,但在萬億規模的芯片領域,中國目前主要依賴進口。長江存儲一位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存儲器芯片約占芯片市場的三分之一,主要分為易失存儲器和非易失存儲器,前者包括DRAM和SRAM,後者主要包括NAND Flash和 NOR Flash。

DRAM和NAND Flash是存儲器的兩大支柱產業,中國嚴重依賴進口。其中,NAND Flash產品幾乎全部來自國外,主要用在手機、固態硬盤和服務器。NOR Flash主要用於物聯網,技術門檻較低,中國企業基本已經掌握,但應用領域和市場規模不如DRAM和NAND Flash。

目前,長江存儲作為中國首個進入NAND 存儲芯片的企業要在2018年才能實現小規模量產。到2019年其64層128Gb 3D NAND 存儲芯片將會進入規模研發階段。上述長江存儲的員工對記者表示,今年將出的第一代產品技術相對落後,“我們主要為了技術積累,不是一個真正面向市場的量產產品。可能到明年我們第二代產品出來後,會根據市場需求量產。”

為何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緩慢?此前,在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18)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歸結為三大原因:資本不足、人才斷層和機制缺乏。他認為,發展芯片產業必須要有國家戰略推動、政府支持,並進行企業市場化的運作。現在中國憑借市場、資本和人才即企業家精神的三大因素共同發力,有可能把芯片產業發展起來。

趙偉國稱,芯片產業六個環節分別是軟件(EDA工具)、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目前,我國芯片設計尚可,但是制造偏弱。而芯片制造的特點是資本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和全球競爭。以英特爾、三星、臺積電三巨頭看,每年都要投入上百億美元。

不僅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儲備芯片、柔性AMOLED面板,在飛機發動機等大型裝備領域,中國也同樣受制於人。

作為飛機的“心臟”,每年中國從空客和波音公司引進的商用飛機上,都需要裝載更多數量的發動機,而這些發動機,基本由世界三大發動機供應商GE、羅·羅和普惠供應,即由這三家英美企業壟斷。

民用飛機的發動機研制難度很大,研制時間長,從研制到生產需要15年。而且發達國家大多嚴禁向國外轉讓航空發動機核心技術,甚至在西方國家之間也不例外。

盡管中國的軍用飛機已經配備了國產發動機,但國產客機新舟60、ARJ21卻仍要使用國外的發動機。

曾經參與過多款國產飛機研制的飛機制造專家周濟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國外的發動機相比,國產發動機的差距主要在工藝、冶金、設計、制造等多方面,而與軍用發動機相比,民用發動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等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加工制造業也更加複雜。

在這背後,中國的很多制造設備依賴進口,尤其是超精密加工機床,而發達國家是不會將尖端技術輕易示人的。像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1990年就上天了,用於加工哈勃太空望遠鏡鏡面的超精密機床那時已經制造出來,而這種機床對於加工航空發動機葉面卓卓有余,然而20年後的今天,中國還在苦苦探索。

面板、芯片領域也一樣。雖然中國總體的液晶面板產能將超過韓國,但是液晶面板很多關鍵的生產設備都由美國企業提供。半導體制造也一樣,就算中國擁有相關技術,外國公司不賣生產設備也做不了,即使賣給中國的也是落後好幾代的設備。所以,中國真正需要的是在超精密機械裝備上實現自主研發、創新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53

基站芯片自給率幾乎為零,中興禁運事件敲響半導體產業警鐘

4月17日,深交所公告稱,因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發生對股價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沒有公開披露的重大事項,4月17日開市起停牌,待公司刊登相關公告後複牌。此前英美兩國對中興通訊發布禁令,其H股已公告停牌。

中興通訊早間發布聲明稱,已獲悉美國商務部對公司激活拒絕令。公司正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與各方面積極溝通及應對。

“此次事件已超越商業規則,事態的發展並不是公司能夠左右的。”一不願透露姓名的中興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內部也在了解情況,原本預計本周發布一季度財報,按照目前的情況將會被推遲。

招商電子發布報告稱,本次中興通訊的禁運事件,對於通信產業沖擊較大,也敲響了半導體產業的警鐘,自主可控不僅僅是口號,而是涉及到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的要務。目前,中興通訊的三大應用領域里,芯片門檻最高的板塊是RRU基站,這一領域要想實現國產替代,需要較長時間。光通信和手機產業鏈門檻相對較低,一些細分領域的國產芯片方案甚至於成為了國際龍頭,但整體來看,還是偏低端應用。

“基站芯片的成熟度和高可靠性和消費級芯片不可同日而語,從開始試用到批量使用起碼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目前在中頻領域,主要玩家有TI,ADI,IDT等廠商;而射頻領域,主要是Qorvo等。”招商電子稱,單芯片Transceiver方案進一步提升了基站芯片的門檻,使得國產廠商更加難以切入。基站芯片的自給率幾乎為0,成為了中興通訊本次禁運事件里最為棘手的問題。

美國矽谷的明星矽光子公司股價大跌

中興“被禁采購”事件始末

回顧中興禁運的整個事件,導火索看似來自於一則買賣合同。

2012年,路透社曾報道稱,一家中國公司與伊朗最大的電信運營商TCI開展貿易,在2010年1.3億美元的交易中,該中國公司向TCI提供了一部監控系統。路透社稱其獲得的交易清單長達907頁,其中出現了不少美國公司的硬軟件產品,包括微軟,甲骨文,惠普,思科,戴爾,賽門鐵克等。

2010年6月,聯合國通過對伊朗的制裁,美國更通過《全面制裁、問責及撤資伊朗法案》,民用通信業中,部分“軍民兩用”元器件被列入禁運名單。

有外媒報道稱,一名曾在中興美國分公司法務部工作的律師,主動向FBI檢舉了中興,並允許FBI拷貝他工作電腦中的資料。

2012年,中興承認向伊朗“小規模”提供了“普通通信器材”,但同時也表示,由於擔心因伊朗核問題與歐美的對立加深,以“伊朗局勢複雜”等為由,從2011年開始縮小在伊業務。

2013年,中興創始人、董事長侯為貴也表示,已基本停止伊朗業務,同時,因為違反合約而對伊朗客戶的賠償,以及即使設備已經生產,仍必須停止部分出貨的事實,都是造成中興通訊2012年首次出現虧損28.4億人民幣原因。

2016年3月8日,美國商務部由於中興通訊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中興實行禁運。中興通過內控整改及更換管理層,最終於2017年3月7日就美國商務部、司法部及財政部海外資產管理辦公室的制裁調查達成協議,公司支付8.9 億美元罰款。還被處於暫緩執行的7年出口禁運(seven-year suspended denial of export privileges),如協議有任何方面未滿足或公司再次違反了出口管制條例,則該禁令會再度激活。

在本次的禁運聲明中,美國商務部官員認定中興通訊做了多次虛假陳述(ZTE made false statements to BIS in 2016, during settlement negotiations, and 2017, during the probationary period)。據協議,中興通訊承諾解雇4名高級雇員,並通過減少獎金或處罰等方式處罰35名員工。但中興通訊只解雇了4名高級雇員,未處罰或減少35名員工的獎金。

招商電子分析師認為,本次禁運事件發生在貿易戰的特殊背景下美國此舉更多是希望增強自己在談判桌上的籌碼。考慮到中國目前已在4月4日采取反制措施對美國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除此之外,中國商務部還在審核高通對NXP的並購案,該並購案耗時日久,為商務部近年來首次使用兩個180天期限沒有審核完成的案例。招商電子認為,美政府此舉可能有部分用意在於向中方施壓,從而推動並購案的進展。

後續的解決方案可以參考2016年的禁運審查,2016年,禁運事件爆發後,在雙方政府協調下,美國商務部給中興頒布了臨時許可證(Temporary General License),從而保證中興通訊可以正常采購美國元器件和軟件。而今年禁運之矛再度舉起,我們預計,後續中興及美國商務部之間將通過斡旋達成二次和解。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註意到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興公司采取出口管制的措施。

中方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規開展經營。中興公司與數百家美國企業開展了廣泛的貿易投資合作,為美國貢獻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希望美方依法依規,妥善處理,並為企業創造公正、公平、穩定的法律和政策環境。商務部將密切關註事態進展,隨時準備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芯片自給率不足

據悉,中興通信的主營業務有基站,光通信及手機。其中,基站中部分射頻器件如腔體濾波器(武漢凡谷、大富科技),光模塊廠商(光迅科技,旭創科技),手機內的結構件模組等均可基本滿足自給需求。唯有芯片,在三大應用領域均一定程度的自給率不足。

招商電子從技術層面詳細分析了中興通訊涉及的產業鏈上下遊和國外企業的差距,主要涉及三個層面:

(1)RRU基站:技術更叠快,門檻高企,自給率最低。

RRU基站這一產品,分為發射端和接收端兩種情況。

RRU接收端框圖

RRU發射端框圖

發射端主要作用是將基帶信號(BB),轉化為中頻(IF),再進一步調制到高頻(RF)並發射出去。目前能夠實現國產替代並大規模商用的,只有主處理器,即FPGA,DSP。主要是海思自研的ASIC。

除此之外,國產芯片廠商中,南京美辰微電子在正交調制器,DPD接收機,ADC等芯片產品上已有可量產方案。並參與了國家重大專項《基於SiP RF技術的TD-LTE TD-LTE-Advanced TD-SCDMA基站射頻單元的研發》,目前在ZTE處於小批量驗證中。

和發射端類似,目前只有海思的主處理器可以實現大規模商用替代。而南京美辰微電子的混頻器,VGA,鎖相環,ADC 處於小批量驗證中。

招商電子認為,“基站芯片的成熟度和高可靠性和消費級芯片不可同日而語,從開始試用到批量使用起碼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目前在中頻領域,主要玩家有TI,ADI,IDT等廠商;而射頻領域,主要是Qorvo等。

同時,TI,ADI還在推動單芯片解決方案,以實現微基站對於RRU體積大小的要求。如下圖中的TI AFE75XX系列,及ADI的AD936X等。單芯片Transceiver方案進一步提升了基站芯片的門檻,使得國產廠商更加難以切入。基站芯片的自給率幾乎為0,成為了中興通訊本次禁運事件里最為棘手的問題。

(2)光通信領域:自給率尚可,高端芯片仍需突破。利好光迅科技,博創科技

光模塊從應用領域要分為接入網(PON)和數傳網(DT)兩大類,二者芯片方案不同,封裝也大相徑庭。以下以接入網光模塊為例,討論芯片方案。光模塊內主要采用的芯片有MCU,TIA(跨阻放大器),APD(雪崩光二極管),LA (Limiting Amplifier),LD(Laser Driver),激光器芯片(Vcsel,DFB,EML),DWDM等。

目前光迅科技的光通信芯片產品主要有DFB、Vcsel、APD等;博創科技則是PLC 光分路器和 DWDM 器件龍頭;而南京美辰微電子及廈門優訊則在TIA,LA,LD領域有產品已實現大規模量產。本次禁運事件對於上述已具備成熟芯片方案的廠商是一大利好。該領域的國際競爭對手主要有Semtech,Micrel(被Microchip收購),Mindspeed(被Marcom收購)等。

雖然光通信芯片自給率尚可,但在一些高端產品,如數傳網100G及以上光模塊中,國產芯片方案仍待突破,建議關註非上市公司芯耘光電,公司預計在2019年完成100G芯片方案研發。除此之外,光模塊還會用到256m和128m的大容量Nor Flash,兆易創新在2017年年底推出的相關產品在各大光模塊廠商處已經形成銷售。

(3)智能機產業鏈:自給率較高,各大領域不乏亮點。

智能手機內芯片方案極為複雜。除了主處理器之外,有數十顆模擬/數模混合芯片。

主處理器芯片,目前國內主要有華為海思以及展訊科技。小米亦在2017年成功推出松果系列手機處理器。

電源管理芯片,聖邦股份和韋爾股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其中聖邦股份的背光驅動芯片在業內領先,而韋爾股份的DCDC,LDO等芯片優勢明顯。除此之外,還有臺股上市公司矽力傑在該領域亦頗有造詣。

無線芯片方面,國內有三大射頻PA公司,分別是中科漢天下,唯捷創新,國民飛驤。而射頻開關則主要有正在IPO的卓勝微。射頻芯片是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2016年-2022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4%。但國內要想實現進軍高端手機,還需要一定時間。

音頻芯片領域,國內的主要玩家是一家三板上市公司,艾為電子。

顯示屏相關芯片里,臺灣廠商奕力,矽創,奇景,聯詠等在顯示屏驅動IC方面是行業龍頭,且目前也有不少國內廠商在布局這一領域。

傳感器方面:士蘭微的加速度計目前已經進入了展訊的參考設計,18年加快向手機其他傳感器的拓展。

攝像頭CMOS芯片:豪威科技在2015年全球CMOS芯片市場中,占有約12%的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三。預計2017年營收在8-10億美元之間。

指紋芯片:主要是匯頂科技和思立微(兆易創新子公司),匯頂的指紋識別芯片在2017年底一舉超越FPC,成為全球市場份額第一。而思立微也在2017年實現了市占率的翻倍。

中金也發布報告稱,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施加出口權限禁止令,若不能在1-2月內達成和解,會影響通信設備和手機等業務的正常生產與銷售,同時對當前全球和中國的運營商網絡建設帶來一定影響,並有可能影響未來5G網絡的推進。目前中興占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約10%的市場份額,占中國電信設備市場約30%市場份額。中興有1-2月的零部件的存貨,若不能盡快達成和解,會影響相關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58

獨家 | 科技股習慣不分紅?芯片公司中穎電子如何成了“奇葩”

資本市場概念炒作往往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但是芯片行業的剛性需求卻往往被忽略——那就是時間。

在A股創業板市場上,中穎電子是一家“奇特”的芯片設計公司。作為熱門概念芯片領域的上市公司,股價不溫不火,從來沒並購,但年年高分紅。深入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奇特”的方面還有更多。公司董事長從未接受過任何采訪,網絡上甚至找不到他任何的只言片語;公司不主動釋放影響二級市場股價的信息,投資者公開討論極少,但是實地調研很多。

中穎電子2012年在創業板上市,從事集成電路芯片研發設計及銷售,高管主要來自中國臺灣,核心技術和人才主要來自內地自主培養。公司2013年開始從小家電市場拓展進入大家電市場,長期規劃在汽車芯片等領域布局。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6.86億創出新高,盈利1.34億,公司計劃拿出70%的利潤用於現金分紅。

科技企業往往頂著各種光環,但有的上市公司主動躲在了光環之外。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專訪了中穎電子董事長傅啟明、董秘潘一德,試圖向讀者解剖一個創業板上市芯片公司的案例。同時,藉由中穎電子,也可以一窺芯片行業的發展規律。

工程師治企

與資本運作型管理者相比,工程師有其典型特征。

“我很少關註公司的股價,有時候有投資者來問我關於股價的事情,我會覺得壓力很大。”中穎電子董事長傅啟明在辦公室見到第一財經記者時,委婉地表達了自己不想被過多關註的想法,身穿休閑服的他時不時會搓搓手,不好意思地笑一下。

他說,希望自己能夠專註的做好公司經營,為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態,為股東提供穩定的回報,別的不會太多關註。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60歲的傅啟明生於臺灣。中穎電子控股股東為外資法人機構威朗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持股25.02% 。威朗國際的實際控制人是傅啟明,持股77.97%。

傅啟明畢業於臺灣交通大學電信工程學系,自1983年起從事集成電路設計業,歷任聯華電子集成電路設計部門設計工程師,飛利浦集成電路設計部門資深工程師等職務。值得註意的是,中穎電子總經理宋永皓、副總經理郭誌升也是“臺灣系”工程師出身,曾與傅啟明一起在聯華電子、聯詠科技等公司共事。

中穎電子創立於1994年,成立18年後於2012年在創業板上市。傅啟明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上市,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方便給員工提供股權激勵。但是上市頭三年,公司業績並不理想。2012年公司收入下滑三成,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下滑62%。

一上市業績就出現業績滑坡,讓這個工程師團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對中穎電子而言,當時三個方面的不利因素發生共振。一是MP3被迅速崛起的手機取代,整個市場迅速消失,而中穎電子當時的MP3業務線銷售占比超過百分之十,優勢一下變劣勢;二是家電下鄉政策在2011年底結束,2012年家電行業銷售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同時,當時歐債危機、美國市場不景氣。

據公司董秘潘一德介紹,2013年開始公司進入大家電市場,公司業績增長比較好。但是由於一邊要彌補新產品研發的虧損,一邊又要消化MP3業務線的庫存,直到2015年才完全清理完歷史遺留問題,產品線恢複健康。

目前公司總共有314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占到84.39%。去年研發投入9351.6萬元,占營業收入的13.64%。研發主要投入方向為家電與電機控制、鋰電池電源管理、OLED顯屏驅動、智能電表及IOT等領域。

中穎電子的研發人員主要是公司內部培養,也有部分是從全國各地吸引而來。芯片行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如何留住人才、如何激發人才的創新能力,就成為這類企業最最核心的問題。

“從經營方面,像我們這種輕資產公司,一旦公司的骨幹、研發人員離開,公司的價值就會搖搖欲墜。”傅啟明對記者說,這正是公司選擇持續高分紅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年分紅7成

現金流對科技企業而言是非常珍貴的,但是中穎電子卻把利潤大把分了。

在上市初期業績表現不算理想的時期,公司以送股為主,但是自2015年開始公司加大現金分紅,並推出員工持股激勵方案,覆蓋接近三分之一的骨幹員工。

根據最新利潤分配預案,中穎電子2017年計劃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50元(含稅),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股,合計派發現金股利9449.37萬元(含稅)。其中,現金分紅占合並報表中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的70.71%。

高分紅並非只有去年。2016年10派3.5,現金分紅6656.18萬元,分紅比率61.84%;2015年10派2,現金分紅3466.06萬元,分紅率69.62%。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2014年~2016年,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率(分紅金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0%左右。

為何高比例分紅?傅啟明告訴記者,這是因為三個方面的考慮。

“對我來說,照顧好員工,讓他們有動力去努力,才能把士氣調動起來;同時對投資了公司股票的股東,也要兼顧到對他們的回報。所以在考慮公司未來發展需要之後,就會將盈利大幅度返還給股東。”傅啟明告訴記者,一般分紅都在利潤的70%左右,如果將轉送股票也計入,大概占比在80%左右。但在他看來,轉送股票不是公司經營賺出來的,本來就是股東的錢。

第二個方面,則是考慮到股價波動帶給外部股東的影響。

“股價,我們是沒有辦法去影響的,或者說我們也不該去影響。但是股價會影響投資者的資金流向。外部股東買進來的時候,可能會買在相對高點。買入之後股價如果掉下來,他壓力一定會很大。對此我們也沒辦法做什麽事,這也讓我壓力很大。”他說,作為經營者,能做的只能是專註本業,取得穩定增長,來給予投資者穩定回報。這樣,對於這些買在高點的股東,可能經過兩年或三年時間,至少可以攤平。

面對記者的提問,他反複略帶矜持地說,作為經營者實在做不了什麽事情,如果可以做到公司穩定發展、員工喜歡在這里奮鬥、股東投資有一定回報,自己覺得也算是承擔起了基本的責任。

“如果能做到這樣的話,我心理壓力會小一點。”他說,無論通過什麽方式投資了公司,成為了公司的股東,都希望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實際上做起來並不容易。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發。對於輕資產型芯片設計公司,保持足夠的研發投入十分關鍵。“每年在配息的時候,我們會展望明年的行業情況。芯片設計行業研發更新速度快,今年需要8寸明年可能就要12寸,研發成本節節攀升。”傅啟明表示,在展望明年的研發需求和明年業績增長情況後,大概預留30%的利潤,預計是基本安全的。

“但是我們也無法對未來做出100%保證,不知道還會不會再出現類似曾經的MP3這樣的情況。”他說,但是MP3事件讓公司在開發一個新產品、建立一條新的事業線時,會更加謹慎,技術骨幹、管理幹部會進行討論,包括客觀環境如何、競爭情況如何、未來演變是否可控。即便如此,依然不能保證100%安全。

芯片行業的“剛需”——時間

中穎電子一直強調專註經營,但是對很多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專註經營”並不一定是褒義詞,這往往意味著公司缺少被爆炒的機會,股價短期暴漲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有時候投資者會到公司來問我,你們為什麽不多說一點公司的計劃,這樣股價可以漲得更好一點,”傅啟明說,但是一個產品需要這麽長的周期,還充滿這麽多的不確定性,就算說了也未必會實現。

在2017年A股市場最熱門的炒作概念中,芯片絕對榜上有名。但是市值60億左右的中穎電子,卻似乎與此絕緣。自2012年上市以來,公司有充裕的現金,但一起並購都沒有進行。

“我們一直在談,只是從來沒談成。”傅啟明告訴記者,並購是上市公司發展的重要方式,但是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並購對象,以合適的方式長久合作,卻非常不容易。

之所以沒有並購成功,他總結主要是因為兩方面原因。第一,公司一定要找產業相契合的公司,而不會為收購而收購,這就將範圍縮小了很多;第二,希望收購標的公司在對賭期滿後,技術團隊還能夠留下繼續合作,因為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滿足這兩條要求的並購標的。

資本市場概念炒作往往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但是芯片行業的剛性需求卻往往被忽略,那就是時間。

在采訪過程中,傅啟明、潘一德都反複提到這一點,很多產品從想法到建立產品線、積累技術完善產品,再到做進大客戶成為其主要供應商,需要“熬”很長時間。

“芯片有很多種,市場特性千差萬別。而生產每一種芯片,都很難,這是一個非常細分的市場。”潘一德告訴記者,比如消費型類似MP3使用的芯片,更新換代非常快,如果下一個產品輸了,整個市場可能就沒有了;再比如顯示驅動芯片,屬於單一品種、使用量大的產品,但是毛利率低、市場競爭激烈;再比如家電、工控類產品的芯片,不僅要求實現功能,還要保證品質,這種就要細水長流,慢慢做進大客戶。

即使5塊錢一顆的芯片,也需要耗費非常長的時間去積累。中穎電子曾在2007年投入研發鋰電池管理芯片產品,研發三年後於2010年推出成品,開始在筆記本電腦的小品牌及維修市場積累技術,到2014年底產品日臻完善後才開始跟一線品牌客戶接觸,正式開始產品驗證。產品驗證2年多時間,2017年7月才正式驗證結束,中穎電子開始為其制作新產品。2018年開始,才少量生產。預計今年生產數量只會到百萬級別。

而且,即使百萬級別也不是一次性訂購。一季度訂購幾萬顆,到4月份沒有出現問題,才會繼續訂購。逐步增加,等訂購到百萬顆時,大客戶基本可以確認產品供應沒有問題,就會提高到五百萬或者更高的數量,之後就會穩步增長。

“對大客戶來說,如果能夠成為他的第二大供應商,可能就能夠占到30%的份額,如果成為第一大供應商可能就會占到50%的份額。但是如果成為第三大,就只能是5%~10%。”潘一德告訴記者,要成為大客戶的供應商,沒有捷徑,就只能是一直做、不犯錯。

他補充說,家電芯片一顆幾塊錢,很便宜,但是要做好就很難。比如中穎電子會花兩三年時間來解決一個防靜電的技術。而且,芯片行業是上下遊依存度非常高的行業,目前中國已經在AMOLED面板生產等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預計這個市場成長起來之後,會對芯片有更大的需求。但是同樣,AMOLED面板領域的工藝提升、生產良率提升,也不是朝夕可以解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85

滬指弱勢回調再創階段新低,芯片概念逆勢走強

周三早盤滬深兩市股指繼續高開低走,滬指盤中跌破前期低點,創出3041.63點的階段新低。深圳市場上,盡管集成電路等概念股逆市走強,但深市主要股指依然出現深幅回調,創業板指盤中一度跌逾1%,60日均線告失守。截至上午收盤,滬深兩市股指全線飄綠,市場成交量較昨日放量。

午市收盤數據(來源:Wind)

滬深兩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55.43點,下跌11.37點,跌幅0.37%,成交額1,142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311.47點,下跌83.69點,跌幅0.81%,成交額1,566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772.91點,下跌10.83點,跌幅0.61%,成交額544億元。資金方面,央行今日開展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因今日無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凈投放1500億元。

盤面上,集成電路、半導體及元件、芯片概念、鋼鐵以及衛星導航板塊漲幅居前。跌幅榜上,海南、種植業與林業、公交、石油礦業開采以及馬彩概念領跌。

熱點板塊:

集成電路、芯片板塊周三早盤逆勢反彈,截至上午收盤,國民技術、大唐電信、博敏電子、必創科技、兆日科技、華鋒股份、明陽電路先後漲停,紫光國芯漲逾8%,臺基股份、文一科技、蘇州固鍀、興森科技、歐比特、綜藝股份、上海貝嶺、富瀚微、盈方微、滬電股份、亞光科技漲逾6%。消息面上,福建晉華集成電路公司的生產線設備安裝將於7月底完成,為三季度的大規模量產鋪平了道路。機構認為,隨著智能終端對於存儲數據量需求不斷增加,2018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將延續快速增長。

跌幅榜上,海南、種植業與林業、公交、石油礦業開采以及馬彩概念領跌。

消息面:

1、發改委稱,紮實組織開展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批試點工作。目前,第一、二批19家試點企業改革工作正有序推進,涉及資產9400多億元。第三批試點企業共31家,其中,10家中央企業下屬企業已有9家報送試點方案,正在研究批複;21家地方國有企業試點企業中,已有10家試點方案得到省(區)政府批複,其余11家企業正在履行報批程序。

2、美國監管者將禁止移動運營商使用聯邦補貼購買中國企業生產的任何電信設備,這項舉措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獲得全票通過。此舉的目的是禁止美國運營商利用普遍服務補貼向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企業采購設備。普遍服務補貼一年的總額約為90億美元,主要為高成本的農村地區、學校、圖書館和低收入群體提供支持。

機構觀點:

山西證券指出,短線來看,大多數機會來源於短線交易性,投資者沒有長線持有的願望。築底行情可能會持續下去,板塊可能會繼續輪動,需要靜待相關政策落地與不利因素釋放,以防禦性策略為主。中期維度下,市場仍將在流動性偏緊而經濟不悲觀的平衡木上行進,市場也將繼續維持結構性行情。

方正證券認為,短線大盤創新低後,有望技術性反抽,反抽高度與量能釋放成正比,但趨勢短期內還難以改變。 操作上,控倉位,輕倉者觀望為主,或逢低關註底部補漲股交易性投機會,回避近期股價漲幅過高個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95

美供應商全面斷供,中興芯片庫存青黃不接

過去的48小時對中興人來說是一段艱難時分,但未來兩個月,可能將是中興通訊進入生死通道後更為關鍵的時期。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近期與中興通訊在供應鏈環節有合作的美國供應商基本上都已經停止對中興供貨以及提供電話、郵件和現場技術支持的服務。一名接近中興的美國供應商博通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聽說從17號開始(博通)就停止供貨了,連半導體公司本地的技術支持都不能再和中興工程師聯系了。”

另一名美國芯片公司的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貿易戰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但美國政府下了這個命令,任何一個總部設在美國的企業都要遵守。英特爾官方也就向中興斷供一事回應第一財經記者:“我們已經知曉美國商務部的命令,並將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對於斷供對中興實質業務的影響,中興官方並未作出回應。但根據中興年報中對原材料存貨的統計,一般為當年芯片總采購額的1/12。這意味著,中興的芯片備貨只對應一個月左右的產能,加上渠道代理商備貨,預計中興最多只有兩個月的芯片庫存。

自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發布禁運令後,中興通訊已經從17日開始在深港兩地公告停牌。4月18日下午,中興通訊發布“延期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及繼續停牌”的公告。

美國元器件“斷糧”

中興通訊在公告中稱,公司原定於2018年4月19日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因尚需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激活拒絕令對該公司的影響進行評估,導致無法在前述日期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因此董事會審議並批準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的日期將延後至公司確定的較晚日期。

在中興停牌之時,外圍市場早已經歷多番震蕩,經歷前一天的通信板塊走低後,18日開始,不少基金對中興通訊按照“指數收益法”等估值方法估值,而謹慎的基金公司則大幅下調中興通訊股價,下調幅度接近20%。

而更壞的事情還在發生。

據一位接近博通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美國商務部禁運令發出後,博通第一時間對中興啟動斷貨程序。從外部芯片供應商來看,博通是中興較大的芯片供應商,每年的采購金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

而英特爾官方則表示,他們也已經知曉美國商務部的命令,並將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據記者了解,中興的核心網產品,比如媒體網關、會話控制器、分組網關等產品,都是基於英特爾的高速FPGA芯片來實現的;用戶鑒權授權計費、運維和管理平臺等產品都是基於英特爾的X86服務器實現的;在5G的合作上,英特爾和中興也有較多互動。

“中興的事情對英特爾來說肯定產生了一定影響,任何一家總部在美國的公司都需要遵循當地的法規。目前的形勢既複雜又充滿不確定性,這個事情對整個行業都是一個警示,任何挑戰來了,都要去面對。”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技術驅動創新,每個公司都在尋找自己正確的道路,但最為關鍵的還是發展。

“技術的發展、產業的走向、技術的走向,大方向要搞清楚,英特爾歷來比較主張技術的創新是沒有國界的,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全球市場。”楊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英特爾花了很多時間應對在中國市場的挑戰,未來也會繼續找到中美雙方企業共贏的機會,排除矛盾,找到互補點。

在給中興“斷糧”的同時,美國企業自身也受到重創。

禁運令發出來後,總部位於波士頓的通訊元器件制造商Acacia通信股價暴跌35.97%,電信和數據通信市場光器件、模塊和子系統供應商Oclaro股價也下跌15.2%,通訊半導體供應商Inphi公司股價下跌6%,光纖產品生產和銷售商Lumentum Holding股價下跌9.1%。

目前,Acacia通信的元器件業務嚴重依賴中興,後者為其貢獻了30%的銷售額。另外,中興占Lumentum銷售額的5%~10%,Oclaro的17.5%。

爭議“35人”處罰方案

中興發布聲明稱,已獲悉美國商務部對公司激活拒絕令,公司正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與各方面積極溝通及應對。

此前,一封流傳開來的落款人為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的內部信中提到:“在這樣艱難的時刻,我們需要8萬中興人共同的力量,在此我呼籲並要求全體員工,希望大家堅定信心,團隊一直在攻克難關,公司也在積極溝通,並做出最大努力,來促進危機的解決,希望大家保持平穩的心態,堅守好各自的工作崗位,員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對公司最大的支持。”

事實上,美國對中興的禁售事件可以追溯到2016年3月,當時美國商務部以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為由,對中興通訊實施出口限制,禁止美國元器件供應商向中興通訊出口元器件、軟件、設備等技術產品。

2017年3月,中興通訊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聯邦法院認罪,承認違反制裁規定向伊朗出售美國商品和技術。當時中興通訊與美國財政部、商務部和司法部達成和解協議。

但為什麽已經達成和解,又重新宣布禁售?

美國商務部官員給出的理由是,根據當時的協議,中興通訊承諾解雇4名高級雇員,並通過減少獎金或處罰等方式問責35名員工。但中興通訊在今年3月承認,該公司只解雇了4名高級雇員,未處罰35名員工或減少其獎金。

但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律師在18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根據美國商務部和中興公開的信息,35人的處罰問題並沒有被提及。美國商務部因為該問題對中興執行禁運的做法值得深入討論。

第一財經記者就此向中興官方求證,對方並無回應。

上述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7年7月份,中興發函給美國商務部表示整頓結束,並給了一個39個人的處罰名單。而此次事件的導火索正是在此,美國商務部認為中興謊報了對事件相關人員的處罰情況。原本認定的受罰員工中,“除一人以外的所有人”都被發現從公司那里領到了其不應得的 2016 年全年獎金。

“但根據當時公布的情況,這個名單是中興自願提出的,其間也和美國政府有過溝通,到底怎麽處理,美國方面在2017年並沒有給中興一個明確的答複。”該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在美國沒有答複之前,中興實際上也對39人做出了處理,除了開除4個人外,也對剩下的35個人做了不同程度的處理。

“美國當時並沒有明確提出對這些人應該怎麽處理,但就在這個時候,對中興提出禁運命令值得商榷。”該律師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38

芯片公司2000萬凈利潤就可以快速上市了?證監會:謠言!

據新華視點消息,芯片公司2000萬凈利潤就可以上市了?還快速上市、即報即批?這兩天,市場對中國“芯”高度關註,有傳聞稱國內芯片公司可以快速上市。對此,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傳聞為謠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74

中國三大存儲芯片企業預計下半年試產,明年將是存儲芯片生產元年

中興被美國切斷核心部件、軟件和技術供應一事,引發社會對中國芯片行業的熱切關註。

產業研究分析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4月19日指出,中國存儲芯片產業目前以投入NAND Flash市場的長江存儲、專註於移動存儲芯片的合肥長鑫以及致力於普通存儲芯片的晉華集成三大企業為主。以目前三家廠商的進度來看,試產時間預計將在2018年下半年,量產時間可能都在2019年上半年,這預示著2019年將成為中國存儲芯片生產元年。

集邦科技旗下的存儲芯片研究機構DRAMeXchange表示,從這三大企業目前布局進度來看,合肥長鑫的廠房已於去年6月封頂完工,去年第三季開始搬入測試用機臺。合肥長鑫目前進度與晉華集成大致相同,計劃將在今年第三季試產,量產則暫定在2019年上半年,進程比預期延後。此外,由於合肥長鑫直接進攻三大DRAM廠(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最重要產品之一的LPDDR4 8Gb,後續面臨專利爭議的可能性較高,為避免這一狀況,除了積極積累專利之外,初期可能將鎖定在中國市場銷售。

反觀專註於普通存儲芯片的晉華集成,在2016年7月宣布在福建省晉江市建設12英寸晶元廠,投資金額約53億美元,以目前進度來看,其普通存儲芯片的試產延後至今年第三季度,計劃在明年上半年量產。

此外,從中國廠商NAND Flash的發展進程來看,2016年12月底,由長江存儲主導的國家存儲器基地正式動工,計劃分三個階段,共建三座3D-NAND Flash廠房。第一階段的廠房已去年9月完成建設,預計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搬入機臺,第四季進行試產,初期投片量不超過1萬片,用於生產32層3D-NAND Flash產品,並預計在自家的64層技術成熟後,再視情況擬定第二、第三期的生產計劃。

DRAMeXchange指出,觀察中國存儲芯片廠商的研發與產出計劃,2019年將是中國存儲芯片產業的生產元年,但也由於兩家DRAM廠預估初期量產規模並不大,短期難以撼動全球市場現有格局。無論是DRAM還是NAND產品,各家都是初試啼聲,相比耕耘多年的存儲芯片大廠面臨更多挑戰,因此也不排除中國存儲芯片廠量產時間比預期延後的可能性。

長期來看,隨著中國存儲芯片產品逐步成熟,預計2020-2021年兩家DRAM廠商現有工廠將逐步滿產,在最樂觀的預估下,屆時兩家合計約有每月25萬片的投片規模,可能將開始影響全球DRAM市場的供給。另一方面,長江存儲計劃設有三座廠房,總產能可能高達每月30萬片,不排除長江存儲完成64層產品開發後,可能將進行大規模的投產,進而在未來三到五年對NAND Flash的供給產生重大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12

阿里達摩院自主研發AI芯片 將通過阿里雲對外服務

近日,記者獲悉,阿里巴巴達摩院正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該芯片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阿里巴巴方面稱,按照設計,該芯片的性價比將是目前同類產品的40倍。

阿里巴巴自研AI芯片旨在解決圖像、視頻識別、雲計算等商業場景的AI推理運算問題,提升運算效率、降低成本。該芯片成熟後將通過阿里雲提供公共服務。

阿里達摩院研究員驕旸介紹,CPU、GPU作為通用計算芯片,為處理線程邏輯和圖形而設計,處理AI計算問題時功耗高,性價比低,在AI計算領域急需專用架構芯片解決上述問題。

據驕旸透露,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的Ali-NPU,基於阿里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等團隊在AI領域積累的大量算法模型優勢,根據AI算法模型設計微結構以及指令集,以最小成本實現最大量的AI模型算法運算。

按照設計,阿里巴巴的Ali-NPU性能,將是目前市面上主流CPU、GPU架構AI芯片的10倍,而制造成本和功耗僅為一半,性價比超過40倍。未來,Ali-NPU的能力,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視頻、圖像處理需求,還可以通過阿里雲進行計算能力的輸出,賦能各行各業。

事實上,阿里巴巴對自研AI芯片的人才建設早有布局。

自研AI芯片已成為阿里布局“中國芯”的戰略組成部分,目前達摩院芯片研發團隊,在美國、上海兩地已達數十人,預計年底將達百人。

此前,美國商務部宣布,今後7年內將禁止該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

而後更有消息稱美國可能計劃針對阿里巴巴在美國的雲計算業務設置限制,如規模不得繼續擴大等措施。

外界分析認為,阿里自研人工智能芯片不僅僅是為自身業務的發展提供長遠動力,此舉對於國內企業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有著極大的引領效應。更是對美方設限的一種積極表態。

與外界通常所認知的電商概念不同,阿里巴巴近年來在大型網絡、雲計算、人工智能乃至操作系統以及芯片領域投入大量研發經費。

此前,阿里已經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鑒、耐能(Kneron)、翺捷科技(ASR)、中天微等多家芯片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13

社論:芯片自主需政府、企業聯動

日前突發的中興通訊禁運事件,引發了國人對於芯片產業自主的思考。

近幾年,中國在通信行業進步很大,特別是中興、華為在整機通信設備方面已經非常成熟,並且在國際上都有了制定標準的話語權,但在核心芯片方面仍然一直受制於人。這一定程度上是全球化國際分工和芯片行業的特性所造成,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占全球份額一半以上,2013年以來每年需要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的芯片,而美國芯片市場供應鏈一直十分成熟。

不過在美國商務部宣布將禁止本國企業向中興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後,通信行業全球化協作模式被打破。此時,相比譴責對方破壞貿易規則、挑起“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式貿易爭端更重要的是,思考中國未來如何在芯片領域破局。

芯片研發需要耗費巨額資金,因此破局首先需要國家層面的支持。近些年,中國在半導體領域投資不少,對於國產芯片也多有支持,不過由於國際市場有成熟的供應鏈,所以從研發到投產,較為尖端的芯片一直沒有多少突破。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產業就容易被遏制,如存儲芯片對制造工藝要求較高,目前主要由韓國的三星、海力士和美國的美光等壟斷。

中興禁運事件敲響了警鐘,未來中國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將國產芯片研發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目前中國技術研發投入不足,每年用於集成電路研發總投入少於300億元,不到Intel公司一家年研發投入的一半。政策方面,減稅是重要一著,商務部此前宣布對國內芯片企業減免2~5年稅收,覆蓋高中低端芯片,從電腦到手機以及其他電子設備,就是其例。

與此同時,必須尊重市場規律和競爭機制,避免出現前些年光伏等行業的一哄而上,讓投資“打水漂”。比如,相比此前單純的專項補貼方式,更合適的方式可以是國家采用用戶補貼方式,對采用國產芯片的下遊整機廠商給予適當補貼。原因是芯片行業市場研發成本非常巨大,只有銷量足夠大時,才能把這個研發成本降下來,且一塊芯片的成熟,需要通過整機廠商的磨合。如此,國家並沒有特定地去扶持某個廠商,既兼顧了市場化競爭,激發企業家精神,也補貼了國內芯片生產廠家的研發成本。

此外,人才戰略與保護知識產權必不可少。芯片軟件是人力資本為主的行業,必須要有針對性的人才政策。目前國內收入結構不甚合理,營銷、互聯網和金融從業者收入偏高,芯片等硬件行業難以吸引優秀人才,這種現狀必須打破。中國科技創新領域,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短板,既有國內企業互相模仿,亦有抄襲境外企業的案例,很明顯這樣的研發和創新模式不可持續,中國必須打造利於科技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實際上,放眼國際,中國也沒有不突破的理由,半導體行業領先的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也是從零開始。韓國政府當初不論是技術引進還是自主研發階段,對半導體行業的支持貫穿始終,並且將半導體產業上升到國家級項目,甚至將日本賠款用來支持三星的芯片研發,強力支持幾大民間企業集團,讓“政府+大財團”推動“資金+技術+人才”高效融合。

臺灣地區同樣積極推動民間資本參與半導體行業,1980年設立的新竹科學園區,成為全球重要的集成電路基地,1981年成立的聯華電子,由民資占30%、官方占70%,如今已是半導體晶圓制造業領導者。

總之,當貿易全球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阻礙時,中國在高端科技領域必須自主。除了政府大力支持,還需要依靠企業和企業家精神,以及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和改進人才戰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21

發展芯片產業還得靠企業和企業家精神

編者按:

近日美國發出對中興通訊出口權限禁令,禁止美國企業向其出售零部件,直到 2025年3月13日。美方的這一舉措引發了國內對中國芯片自主創新問題的熱烈討論。

有通信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近年來中國通信市場發展很快,但基礎層和物理層技術的積累還是非常薄弱,最核心的就是芯片和終端濾波器。

也有業內人士評論說,中國不像美國,中國沒有矽谷,在國內重視金錢而忽略技術。中國目前圍繞著諸如共享單車、外賣、拼團等均有大筆投資砸下,卻鮮有資金投入到尖端技術中去。中興今日之痛是長期忽視基礎研究、忽視技術創新結出的惡果。

我們看到,在過去10多年中,房地產、互聯網等領域確實吸收了大量的投資,那麽,中國資本投入的方向是不是走入了誤區?科技基礎研發要靠國家投資還是靠市場投入?

在此第一財經誠邀通信、科技屆、投資屆等各方人士撰稿,共同參與“國產芯片發展路在何方”的大討論。我們將擇優發表在報紙和網端。投稿請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以下為牛文文文章內容:

芯片產業為什麽在中國沒有發展起來?想起十幾年前參訪韓國三星,當時非常震撼的三點:

一是三星創始人李秉哲那一代韓國人“超越日本”的頑強願力,在紅紅火火的家電時代就看到芯片“點石成金”的巨大超越優勢,下決心力排眾議超前投入巨資上芯片生產線,而且一代一代線連續投入,終於在芯片上超越了日本,占據了消費電子產業的上遊。今天三星手機一路下滑,但三星電子的業績仍然強勁增長,靠的就是上遊。

第二,李秉哲當年決定上芯片生產線,反對意見很大,但他說服了政府,據說當年政府把日本給韓國的賠款支持了三星的芯片巨賭。後來我又帶記者回身到韓國采訪韓國當年的“重型化之路”,半個月采訪電子、鋼鐵、航運、航空等民營巨頭,了解到一個事實:當年韓國政府不但強力支持幾大民間企業集團,而且還把本來是國有的鋼鐵、航空企業私有化了,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出現類似中國的“國有資產流失”擔憂和大討論。韓國政府、百姓、企業在“超越日本”上面的願力合力,值得中國學習。

第三,投資芯片產業的經歷,積澱起了三星血脈里的“半導體基因”:每代晶圓線投資額巨大,一代線投資失敗,整個三星可能就會倒下,所以三星人上上下下危機意識非常強。說到底,芯片再重要也是個商業產品,沒有企業家精神很難持續發展。

簡單說,發展芯片產業,第一還得靠企業和企業家精神,不能政府直接做;第二芯片投資巨大、回報時間長,只靠民間風險投資和創業企業不行,還得華為、京東方這樣的大企業上;第三政府需要創造更好的環境,讓企業家安心做長期投入。

(作者系資深商業觀察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