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耐吉(Nike),在台灣捧出兩個股王,一是製鞋界的股王豐泰,另外一檔是紡織界的股王儒鴻。 哇!牛皮股變飆股 五年股價翻了24倍,變身紡織股王豐泰股價在眾人驚呼聲中,二○一五年突破兩百元,然而在過去十多年裡,豐泰股價都在二、三十元徘徊,最低只剩十三.七五元,怎麼看都不像一檔大飆股;儒鴻股價走勢與豐泰如出一轍,向來都被視為萬年不漲的「牛皮股」,但股價從二十元起步緩漲,五年裡股價翻了超過二十四倍,寫下紡織股的傳奇。 它們從醜小鴨變成天鵝的背後推手,就是耐吉。因為這四年間(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耐吉的股價漲了接近兩倍。 「買耐吉概念股,最重要的不是看公司庫存週轉天數,也不是淨利率,而足耐吉的股價!」分析師均笑說,耐吉與主要供應鏈的股價關聯度高,耐吉漲就跟著漲,「耐吉簡直是供應鏈股價的先行指標,跟著耐吉股價買或賣就對了!」耐吉在台扎根約四十年,牽動台灣相關產業鏈的半壁江山。台灣製鞋三雄,包括豐泰、寶成和錳齊,沒有一家不做耐吉生意,豐泰更是專心伺候這位國際大客戶,八成營收來自耐吉,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耐吉,就沒有豐泰。 王於紡織股,從上游到下游,宏遠、南紡、東隆興到儒鴻等,個個都靠耐吉吃飯,據了解,儒鴻最大客戶就是耐吉,比重超過一〇%,正因手握耐吉訂單,讓它股價衝破五百元。 把市場上所有主要「耐吉概念股」集結起來,總市值約五千八百億元,總營收約為六千二百億元,甚至寶成、豐泰和儒鴻三家股票總市值,今年一度達到三干多億元,還超越台灣前三大電腦品牌廠華碩、宏碁和微星加起來的市值總和,靠著耐吉運動風潮助攻,做鞋子衣服的傳統公司市場價值,竟然比做電腦品牌的科技公司還要高,等於為台灣產業變遷史翻了新頁。 嚇!手握四成鞋子訂單 大廠廠區內,都有一間耐吉研發中心凱基非科技產業分析師賴建安指出,耐吉做一雙鞋,供應鏈可能超過三百家,光鞋帶就有五十家,台灣的耐吉供應鏈絕不只是二巾場看得見」的上市櫃公司。 其實,還有更多未上市的紡織和製鞋公司,他們藏身在台灣的中北部,默默的為耐吉製鞋、紡衣,耐吉對台灣產業的實質影響力,比想像中來得還要更大。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台灣產業鏈,耐吉也不可能成為全球第一流的運動品牌大廠。 至今,耐吉約有三成七的服裝訂單下給台灣紡織業,約四成的鞋類訂單交由台廠代工,要是有一天台灣耐吉產業鏈全面「罷工」,耐吉將有約四成的貨出不了。 耐吉對於台灣產業的信任,足以把它最重要的「設計大腦」,都放心的交給台灣。在製鞋大廠的廠區內,都設有研發中心,內有專門研發耐吉的部門,由耐吉開發人員和他們共同合作,設計出全世界最棒的鞋子和衣服。 強!研發能耐遠勝中國 耐吉執行長腦中「夢幻鞋」,七天做出豐泰董事長王秋雄回憶,有一次耐吉執行長帕克(Mark Parker)跑到台灣來,要求豐泰七天之內做出一雙鞋子,「鞋子的設計圖在哪裡?」 「就在他的腦袋裡!」結果,豐泰花一天時間開模、兩天打樣,真的在七天之內就把帕克腦海裡的鞋子,給做出來了。 就連耐吉在二〇二一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最佳發明之一的Flyknit針織鞋,量產技術的突破是由豐泰在二〇一一年底幫耐吉在雲林斗六廠研發出來,才得以趕上當年倫敦奧運的商機。 豐泰雖研發出耐吉最創新產品的生產技術,但為了做針織鞋得採購大量的針織機器設備,王秋雄認為這與豐泰所擅長的製鞋業核心技術不同,因而決定不做耐吉的針織鞋訂單。耐吉才會轉而由中國廠商申洲國際來生產,而且申洲國際一家就吃下七五%訂單。 陸廠企圖心強,願意砸錢買設備衝量,甚至不賺錢都願意做,但台系廠商多屬家族企業,小心走穩每一步,不以衝量為優先,而重發展高質產品,兩地生產邏輯完全不同。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研判,台廠拚量肯定拚不過陸廠,但陸廠要趕上台廠的技術水準,至少還有兩到三年的差距。 「台灣運動產業鏈,因長期投入研發,無法被輕易取代,」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或多或少對台灣運動品脾供應鏈造成衝擊,但因為台灣紡織、製鞋產業,他們早已不是「代工」而已,而是擁有無可取代的設計研發能力。 換言之,當台灣電子廠因紅色供應鏈倒成一片,這群製鞋和紡織尖兵,因掌握住耐吉大腦,即使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之中,反而成為台灣真正不怕紅潮取代的產業。 撰文者馬自明 |
這是一則豐泰企業董事長王秋雄沒有發出去的聲明稿。 求家族企業長存 聲明原擬宣布,拿持股設信託基金 他原本想在六月十六日豐泰股東會上,宣布將他與家族的持股中,拿出三五%成立信託基金。王秋雄說,拿出三五%就幾乎是占多數,這樣的比率可以確保豐泰的專業經理人舞台,不用擔心經營權一夕變天,失去舞台,這不能賣的持股又可以讓王家子孫享有豐泰的股利,是最好的選擇。 他會有這個想法,來自好友Nike創辦人奈特(Phil Knight)去年六月宣布交班計晝,今年六月退休,這讓現年七十四歲的王秋雄也思考交班安排。尤其,當他看到長榮集團的接班問題、美麗華黃家兄弟的爭產事件,以及矽品面臨經營權可能一夕變天,專業經理人失去舞台,七十四歲的王秋雄步入台灣第一世代創業家們最苦惱的議題—台灣家族企業的傳承。 台灣正值世代交替,台灣董事學會報告顯示,台灣家族企業占上市櫃公司七四%,占總市值六三%,金額達十七兆,其控制企業為兩岸三地最多,交班若失當,將是上市櫃公司最大黑天鵝。 豐泰王家,堪稱是台灣家族企業的代表。王秋雄與其大姊陳王彩雲的持股合計占豐泰超過五成,是少見家族持股集中的企業。 現在他在九樓辦公室旁,為現任總裁的大兒子王建弘設立辦公室,準備把董事長的職務交接給兒子。他說,「我想照顧的是孫子,可以享受企業的成長,(穩定股權讓)經營團隊傾全力可以做。」這個想法來自美國百年企業的傳承思維。 三種工具供選擇 信託、控股、財團法人,卻都有弊端 他特別委託瑞士銀行研究相關的實務做法,但是最後律師卻說,「台灣的信託法在他百年後,子孫仍可能變賣信託股權,無法貫徹他的想法,因而臨時喊停。」這是因為台灣在相關信託法上的規範不夠完備,讓他對於用持股信託來解決台灣家族企業傳承的想法,仍不具足夠的信心。 國外富豪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新聞巨擘梅鐸都用信託處理財富,但是台灣創業者卻鮮少選擇信託。 信託分為兩種,自益信託(委託人跟受益者為同一人)跟他益信託(委託人跟受益者不同人),創拓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孫德至指出,一旦選擇他益信託,首先得扣一〇%的贈與稅,更重要的是,台灣的信託法沒法規避民法繼承法的規範,委託人去世後,繼承人將繼承委託人的權利義務,可以終止或申請變更信託管理辦法,便達 不到創辦人想要的股權集中的目的。 安侯建業家族辦公室主持會計師陳振乾指 出,國內鮮少人使用信託做為所有權傳承工具,因為台灣的信託有存績時間,最長僅九十九年,無法做長期規畫,國外卻承認長年限的信託。例如,名列《富比世》富豪、身價三十二億美元的美髮品牌Paul Mitchel創辦人狄傑里爾(John Paul Dejoria),便把自己超過五一%持股放進長達三百六十年的信託,確保股權穩定,堪稱目前最長的信託計畫。 對家族企業創辦人而言,變通的方法,就是透過海外信託,持有企業股權,可達到所有權不分離的效果,使得富豪們偏向成立海外信託。 第二種工具是成立財團法人。理律合夥律師王雅嫻指出,不僅集中家族持股,又可避開遺產稅,有效隔絕家族內鬥戰火影響企業。如台塑創辦人王永慶把股權集中在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達到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缺點是子孫無法經由財團法人持股享受到企業經營的獲利。 第三種形式則是控股公司。Nike創辦人奈特成立swoosh有限控股公司,管理手上一五%股權,並請Nike董事長帕克(Mark Parker)與eBay的執行長等人擔任swoosh 董事。創拓國際法律事務所執行董事司徒嘉恒認為,奈特的安排是讓Nike有基石投資者(cornerstone investors),可穩定股權並做到公司治理,他相信這些董事們會為Nike的永續經營做出最好的決定,不過這樣的做法,假設後代子孫繼承奈特股權,也可以變更董事選任規定,甚至解散控股公司。 一項功課定成敗 持股者規畫「家族治理」,才是根本 陳振乾指出,只有工具無法達到傳承效果,任何一項工具都可能被子孫「破解」,「工具是果,家族治理是因」,選擇工具前,創業第一代必須事先規畫傳承的治理機制——「家族治理」,讓家族持股者坐下來談,定義誰可以成為家族持股人,子孫是否要進企業,如何進董事會,家族持股買賣退出機制等。 建立企業與家族的交班機制,將是台灣第一代創業者退隱前,最後也最重要的任務。 關鍵數字》 上市櫃家族企業多,交班影響大! 63% 台灣家族企業占上市櫃公司74%,占總市值63%,平均家族持股33%。 3-4名 平均3-4名家族成員擔任股東、董事或管理階層8% 多角化為兩岸三地之最,有8%家族企業跨兩種以上產業資料來源:台灣董事學會「2015華仁家族財富報告」 整理:曾如瑩 撰文者曾如瑩 |
逾三分之一先進國家公債已經成為負利率,一波由債轉股的資金浪潮洶湧而至,這場由美國大型績優股揭開序幕的多頭行情,正轉往台灣股市。如何在負利率時代捍衛資產,並抓住這波史上最沒有投機味的資金行情?你需要重新為投資腦袋武裝三個硬思惟。 這個世界變了,變得令人難以理解! 七月十三日,德國央行標售一筆高達四十五億美元、為期十年的政府公債,結標後的殖利率為負的○.○五%。換句話說,如果你借給德國政府一百萬元,非但得不到一分一毫利息,每年還得付德國政府五百元「本金保管費」。 拿錢借給別人,不收利息就算了,還倒貼給債主!難道這個世界瘋了嗎? 台股為何漲上九千? 全球保守熱錢 搶進高殖利率個股雖然有不少人想「賭」歐洲央行持續擴大寬鬆、負利率擴大導致公債價格上漲的資本利得。但不是所有的債券投資者都喜歡「賭」,比如說退休基金或保險公司,或管理公司過剩資金的保守財務長們,他們投資債券最主要的方式是hold to maturity(持有至到期):不險求波動起伏的資本利得,只穩求定期領息,以及本金的高度安全。 於是,還要倒貼利息的負利率趨勢,令這些保守投資者手足無措,紛紛傷透腦筋為手上資金另謀出路。 這波原本只鍾情固定收益的保守資金,組成分子主要是各國退休基金、保險公司資金、由私人銀行管理的有錢人資金等,正大舉由債轉股,狂買各國大型績優股、電信股、高配息股……;因此驅動美國、墨西哥、紐西蘭等國股市屢創歷史新高,並帶動新興亞洲股市大漲,令巴西、俄羅斯股市演出大復活戲碼。 如果你看得懂德國公債負利率的劇本,那麼台股在「保一」(指今年經濟成長率一%)岌岌可危,出口連續十七黑(指每月出口年增率連續十七個月負成長)的黯淡處境下,為何加權指數悄悄地登上九千點關卡,就不會那麼難以理解了! 為全世界高資產人士管理財富的指標性金融集團──瑞士銀行財富管理副總裁曾慶瑞指出:「如果要為今年全球高資產人士下一個投資主題的話,那無疑就是 yield seeking(孳息大追擊)。」「美國大型藍籌股為這場孳息追逐戰揭開序幕,等美股漲多了,資金開始向其他國家大型藍籌股進擊。台股平均殖利率遠高於美國,當然受到這波國際保守資金潮青睞。」曾慶瑞進一步分析:「事實上,大型藍籌股波動性還是比投資等級的公債高很多;但現在公債已經貴了,而且拉長時間來看,大型藍籌股的報酬率不遜於公債,遂成為有錢人投資的寵兒。」有新債券天王之稱的岡拉克(Jeffrey Gunlach)說得傳神:「最近股市創新高的走勢,反映對孳息這件事的集體飢渴!」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也說:「在負殖利率債券充斥下,只要有息的資產,特別是穩健孳息的資產,都會受到歡迎。」這不但是難以理解的時代,還是個黑天鵝紛飛、充斥不確定的時代!要在這個時代投資賺到錢,你必須重新武裝自己的大腦,植入新思惟。 投資新思惟一:不貪心 勿追高,找能成長、穩配息標的第一個硬思惟是:在這波由保守資金主導的行情下,追逐高本益比、高股價淨值比的熱門題材股要小心! 回顧過去三十年台股歷史,每一次加權指數飛越重要關卡,皆是由「高成長」的產業或股票領軍,扮演領頭羊角色。比如說,一九九○年萬點行情,由當時獲利成長最夯的資產股與金融股擔綱主角;九七年與二○○○年的兩次萬點行情,分別由高成長的電子硬體股,以及網通股領銜演出;○七年的「逼近」萬點行情,則是中國收成股扮演吃重角色;○五年短暫萬點行情,當紅炸子雞則是「蘋果概念股」。當時的高成長或熱門題材,無一不坐享超高本益比與超高股價淨值比。 敢追逐強勢股,是每次大多頭行情的致勝絕招。但這次行情不一樣。 《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觀察:「這次帶領台股躍上九千點主要有兩檔指標股:一是台積電,二是中華電信。」「台積電今年上半年獲利較去年同期是呈衰退的;中華電雖有小幅成長,但沒人期待它能大成長。」謝金河說:「這次台股登上九千點關卡,主要推手當然是資金;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是尋求高保本、低波動、穩配息,史上最沒有投機味的資金!」從著名產業研究投資公司「呂張團隊」自立門戶,成立群悅創業投資公司的張献祥說:「不追高,即使題材再有想像空間,再吸引人,股價有點貴還是要忍住,是我們目前的操作鐵則。因為現在資金不僅不貪心,而且還很小心,對黑天鵝高度警戒。」「我們還是喜歡從未來性、題材性選股,但選的是那種訂單能見度高、客戶關係穩定、產品要經過客戶嚴格認證、不容易因為殺價競爭而丟單的公司。例如汽車輪胎鋁圈大廠巧新,或具無人機題材的風扇模組廠建準。 在這種不貪心,而且很小心的資金潮主導下,指數雖驚驚漲,但一些熱門題材股,如特斯拉汽車概念股、物聯網、運動休閒概念股,卻因之前股價漲太高,成為這波行情的弱勢族群。這表示資金追逐的還是穩健、具成長性,且有配息的好股。 在負利率,保守資金潮主導盤勢下,投資致勝的第二個硬思惟在於:便宜買好貨。 投資新思惟二:撿便宜 從股價低於每股淨值公司中淘金問題是,指數都上九千點了,還有便宜好貨嗎? 對此,謝金河說,上九千點的台股,低價便宜貨一大堆,近三分之一的上市櫃公司股價均低於每股淨值,就看你有沒有眼光從沙礫堆中挑金。 高資產人士已經提前嗅到了這股走勢,年領股利上千萬元的中實戶達人傅君玉過去一年多,除了主要持股上海商銀,還大幅加碼錢櫃、遠百、好樂迪、敦陽科等「穩定配息股」。這些股票配息紀錄良好穩定,一向被市場視為「雞肋」,更因股利高稅負制,而使不少有錢人打退堂鼓。 傅君玉說得直接:「在沒有利息,甚至存錢還得付銀行利息,買債券還得倒貼債主的奇怪時代,不久的將來,同時具市場寡斷產業龍頭、營運穩健、配息穩定三特性的股票,將成為投資市場的寶貝!」傅君玉舉遠百為例,他說:「遠百集團旗下的遠百、太平洋與愛買三家百貨,算是台灣百貨業的龍頭,而且全台店面大多是自有資產;外資券商估計,土地重估後,遠百每股淨值至少值四十元(目前股價約十八元)。」「前幾年遠百受中國事業虧損,獲利陷入低迷,但還是有賺錢,每年大約配出一元現金股息。如今,遠百決定縮編中國事業,今年以後,中國虧損可望縮減,獲利更能進一步提升。」「再者,百貨公司主要靠租金與櫃位營收抽成,是類似包租公概念,也適合我靠收股息過活的屬性。」在傅君玉眼中,遠百就是所謂的便宜又實在的好貨(撿便宜好貨的心法,請見一二○頁)。 投資新思惟三:勿長抱 逢高調節 黑天鵝亂飛再撿便宜第三個負利率當道的投資硬思惟是:不要抱一檔股票到天荒地老,要懂得逢高調節,逢低買進。 因為,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投資人愈來愈膽小,將使市場波動更為劇烈。利用這股趨勢,雖以投資穩定配息股為基調,但拿出一小部分持股來回操作,可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著有《每年多存三百張股票》的「存股老師」陳重銘,就是這個觀念的最佳寫照。陳重銘自陳,以前他投資最大的缺點在於,一有錢就買滿,雖然不會亂殺股票,但常因遇到好股票來到便宜價,卻沒錢買而扼腕不已。 原本持股以台積電及金融股如中信金、第一金、台新金、元大金為主的他,過去兩年多來,在黑天鵝造成市場大跌的洗禮下,終於學到逢高小量調節,手上有錢、但股價如果不到便宜價,也要忍住的道理。 比如說,這次台積電股價走勢強勁,陳重銘在一七○元以上,就逢高進行少量減碼,等拉回一六六元再買回來。這樣操作,台積電張數並沒減少,反而多了一些資金運用。今年上半年,蘋概股大跌,陳重銘在鴻海跌破八十元、可成跌破一二○元、和碩跌破七十元時,以去年所領到的股息逢低進場。 他說:「我現在學著把『蘋概股』當景氣循環股操作,也不貪多,等年底銷售旺季來臨時,股價有所反映,就會賣掉。」但他強調,他主要部位仍以長期投資領股息為主;但因為黑天鵝頻頻出現,投資人一有風吹草動就如驚弓之鳥,更有機會遇到好股票的便宜價,所以這兩年,每領到股息(一年約上百萬元),就不像以前一樣急著馬上買,而是會先 hold住,等機會來了再出手,如同今年上半年低價買進蘋概股一樣。 台股登上九千點,對大多數投資人,尤其是散戶而言,不免心生感慨,後悔這一波行情又沒賺到。但把九千點視為資金行情推升多頭行情再起,不如把這道關卡視為窮散戶與富散戶的一道分水嶺。 因為,對窮散戶而言,九千點代表股市已經大漲過、代表很貴、代表最好對股市敬而遠之。 但是對富散戶如傅君玉、張献祥、陳重銘等人而言,九千點代表一種新趨勢的形成、一種風險偏好胃口的改變,以及一個新的機會。對富散戶而言,九千點絕對不等於「賣股」的代名詞,或許手上某些股票已到可以調節的價位,但仍是值得繼續找尋新的賺錢機會,甚至是一個新的大行情開始! 九千點難道不是高點? 富散戶這樣想: 資金派對未結束 不急著脫手闖蕩股市逾三十年、賺進九位數身價,目前退休積極從事教會與公益活動的劉友威,這麼解讀九千點行情的後市:「台灣有兩個條件吸引國際資金,第一、台股本益比低;其次、股息殖利率普遍都高。這個現象已經好幾年了,直到最近外資一直大買穩定配息股,大家才覺得比起外國,我們的條件還是不錯的。」劉友威認為,散戶還是被自己過去的經驗困住,連電視投顧老師目前都還很小心,沒有很激進地推股票。所以,行情還沒走完!何時走完?劉友威說:「資金退潮,也就是新台幣由升轉貶反轉趨勢確立,外資出現連續或大額賣超,資金派對才會結束。在此之前,不必猜測指數位置,也不必急著把股票脫手。」這是個不確定的年代,今年更是如此。黑天鵝帶來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能讓你哭,也能讓你笑。張献祥指出,許多投資人被黑天鵝嚇破膽了!「我不是說不該對黑天鵝警戒,但起碼要懂得分辨。如果是屬於『公部門』的黑天鵝,如這次英國脫歐,或一國匯率急貶急升,例如人民幣貶值,這是企業經營面臨的非戰之罪,大家還是有能力度過難關。」「但如果是民間部門的危機,如大銀行破產、大規模債務違約,那就會有大麻煩。」基本面差,股市怎麼好? 景氣正慢慢復甦 撐過去的公司大有可為 所以,每次黑天鵝現蹤,代表的是一種危機,但何嘗不也是一種機會,在這個不確定、投資人抱持高度風險意識的年代更是如此。而決定你往富走、還是往窮走,就端賴於你判斷每一隻黑天鵝是危機還是機會。 曾慶瑞指出:「儘管不確定充斥,市場震盪劇烈,但守護財富並讓其茁壯成長的原則,依然沒有變:秉持平衡堅實的資產配置,以及針對超跌市場大膽買進!就這兩大原則。」熱資金遇上冷景氣,特別是今年連「保一」都拉警報的台灣經濟,更讓許多散戶對這波行情迷惑不已。謝金河指出,不景氣正是對企業經營的最佳試煉,甚至是醞釀下一波成長的沃土。「勝華不行後,全台晶像、凌巨等中小型面板廠處境就好多了!」「在不景氣如果還能維持獲利,那未來更大有可為,而且股價通常在這個大家都感到悲觀時出現低點。」甚至,我們對台灣經濟也不必過於悲觀。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分析,不論在出口、外銷訂單年減率都出現收斂,加上景氣燈號也連續三個月脫離藍燈,代表景氣正在「復甦」。當景氣復甦,股市就會反彈,從融資水位僅在一千三百億元,與前波金融海嘯三九五五低點的一千二百億元相較,融資水位仍偏低,預料後續將有一波「軋空手行情」。在景氣面「確立脫藍」,技術面轉多,投資人宜順勢操作,不用自己嚇自己。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或許獲取暴利的機會變少,但波動起伏不定,撿到便宜貨的機會也變多,而便宜好貨更在負利率當道下,更大有鹹魚翻生機會。 如何在亂世中投資求勝,一場投資思惟上的重新武裝,將是最重要的起點。 |
台灣今年GDP保1恐無望,但台股卻在7月站上了9000點,指數創新高後選股宜謹慎; 第三季選股方向,可從原物料上漲趨勢的受惠公司華祺、強新下手。 二○一六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保一困難,但台股卻站上九千點,全球低利率催化出的資金效能,確實驚人。 二○一五年台股指數高點為一○○一四.二八點,當時台灣五○(○○五○)股價為七十三.三元,外資持股十二.八萬張,今年七月台股指數波段高點為九○八五.九一點,台灣五○股價為六十九.五五元,指數離去年高點仍跌九.三%,但○○五○僅跌五.一%,外資最高持股達四十二.六萬張,外資湧入台股大型股,非常明顯。 價先行,量後出,今年六月以來台股漲幅六.一%,從過去幾次台股漲幅逾一○%的過程中,月成交量都逾兩兆台幣再回跌,預估台股七月成交量約一.八兆至一.九兆台幣,逐漸出現熱絡現象。 指數創新高後也出現投機內容:上半年股價還低於十元的公司有二七五家,其中六十二家公司(占比二二%)到七月二十日漲幅逾一○%。 而同期間漲幅逾二○%的公司有六十一家,其中,股價在二十元以下的公司,占了三十八家(六二%),投資者要注意的是,許多上漲沒有內容的公司,將在第二季報出爐(八月十五日前)現形,當下擇股宜謹慎,財報表現優異的公司,才是布局之選。 從產業趨勢看,下半年從七月起里約奧運商機、八月起新機種推出的手機、NB之零組件、網通、工業電腦、美國耶誕節備貨族群,甚至到十月起進入中國內需銷售旺季的中概、汽車零組件族群,都逐漸感受到旺季效應啟動了。 從一二年至一五年台股第三季走勢觀察,幾乎都是回檔階段,然而目前有兩個過去從沒有的內容:一、融資餘額一千三百億元,處於低檔,出現融資斷頭的機率低。 二、七月迄今,OTC(櫃買中心)漲幅二.二%低於上市指數漲幅四.五%,籌碼相對穩定。 加上央行四度降息效應,利率為一一年後新低,當指數出現回檔之際,都有助於吸引本土資金逐漸湧入台股。 本文由工作夥伴陳俊佑、江若寧撰述,我加以修訂並評語後完稿,值得一讀。 第三季選股方向,本文先從原物料上漲趨勢的受惠公司||以鎳價為主要原料的華祺、強新,論述如下: 一、華祺(五○一五) 一九八四年成立,股本六.○六億元,全球最大不鏽鋼小螺絲專業製造廠,以自有品牌﹁RODEX﹂行銷全球,台灣、泰國、印尼皆有生產基地,主要銷貨予歐美系專業經銷商,歐美市場占營收比重達七○%。 螺絲螺帽為緊固件之一,所有工業用、家用器械的必要配備,其品質取決於螺紋的密集度與精準性,華祺深耕不鏽鋼小螺絲產業多年,品質優良,深獲客戶信賴,產品項類別多達二十萬種以上,因應終端客戶各種需求。 不鏽鋼報價和鎳價正相關,華祺為減去上游原物料干擾,採接單式生產,成本管控嚴謹,將鎳價波動干擾客戶預期心理的影響,降到最低。 華祺上半年營收年成長一九.八%,在原物料成本控管嚴謹下,毛利率由去年第一季一四.七%拉升至一八.六%;鎳價自二月低點以來,漲幅超過三四%,加上下半年又將進入歐美客戶旺季,在營運走揚下,獲利將較上半年更佳。 一四至一五年合併營收分別為二十.二億元、二十.六億元,稅後EPS為三.七二元、二.四三元,一六年第一季EPS為○.六四元。第一季合併負債比二九%、流動比及速動比分別為三○四%與一五四%,獲利及財務結構都相當優異,值得留意。 二、強新(五○一三) 一九九三年成立,股本十一.一二億元,擁兩大事業部:伸線事業部及電解拋光事業部,產品分為螺絲螺栓線材九○%、超潔淨拋光不鏽鋼管(EP管)一○%,客戶包括全球螺絲螺帽廠及半導體、光電廠。 強新深耕螺絲螺帽上游線材領域多年,包括不鏽鋼、合金鋼、碳鋼等線材,產品齊全,其堅持不斷研發技術、製程改善,提升產品規格,在汽車螺絲認證期長達三年、對品質要求極高狀況下,順利打入車用市場,終端車用客戶占比達四○%,客戶以日系車廠為主。 除在原線材領域不斷精進外,○三年正式投入EP管生產,客戶包括國內外半導體、光電、太陽能、生醫等產業無塵室,隨國內半導體龍頭持續擴產及中國半導體與光電廠擴廠需求龐大且急迫下,成長動能強勁。 兩大事業部皆在成長趨勢上,一三年至一五年持續投入資本支出擴充產能,卻仍每年配發現金股利,可見其經營之堅定意志及信心。 一四年至一五年合併營收分別為五十六.二億元、五十二.二億元,稅後EPS為二.一五元、一.八二元;一六年前六月合併營收二十七.一億元,年增五.一%,第一季EPS為○.六九元。第一季合併負債比四七%、流動比及速動比分別為二一五%與一一八%,獲利及財務結構都優異,值得留意。 呂宗耀的評語 1.台股在GDP成長無力,華倫巴菲特指標(市值╱GNP)過高下,台股指數仍能創波段新高,這全靠充沛資金推動,當下風險意識要有,全球印這麼多鈔票,人類從未有過,謹慎選股,以防全球滿溢資金的系統風暴。 2.兩家不起眼的小公司,獲利及財務結構都很優秀,他們默默地強化技術,深耕客戶,讓我們看到台灣子弟在政府無效能下展現逐鹿全球的優質,我們引以為榮、為傲。 撰文 / 呂宗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