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石:城中村不應大拆大建,萬科要對它們系統改造運營

王石歸來。

4月22日,萬科創始人、萬科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現身深圳城市共創大會活動現場作演講致辭,回顧深圳經濟特區和萬科的發展。

一些歷史已是耳熟能詳,新穎的是王石首次對外詳細介紹萬科的“萬村計劃”。

王石表示,對於“萬村計劃”,“我理解的是萬科啟動的、與政府和村委會村民一起參與的城中村改造計劃”。

2017年7月5日,深圳萬科出資1000萬成立專門的運營公司深圳市萬村發展有限公司,隨後,與深圳玉田村、新圍仔等城中村簽約,介入深圳城中村的改造運營。

據萬科《2017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數據,截止至2017年底,萬科已在深圳市龍崗、寶安、福田、龍華、坪山、南山、鹽田等7個片區拓展33個城中村,並與南山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10個村已開啟整租及改造運營工作。

如何讓人才在城市中落腳,是每個大型城市逃不過的命題,尤其是城市面積僅約為北京的1/8、上海和廣州的1/3的深圳市。

王石表示,經過40年的開發,深圳可用的土地只剩下20平方公里左右,每年新增用地不足2平方公里,城市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嚴重受損。

因而,利用好城中村何其重要。王石說,“深圳1044個城中村里居住了60%的城市人口,這些村落在全市轄區範圍內均勻分布,為四面八方來到深圳追求夢想的人提供了第一落腳點,他們是特區活力與競爭力的基石。”

王石認為,城中村曾長期遭到人們的誤解,甚至被誤認為是城市發展的毒瘤。“出於城市更新成本以及市民居住成本的考慮,對於城中村不能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必須找到綜合整治提效的新模式。在此背景下,萬科開創了一項城中村改造計劃,叫’萬村計劃’。”

“萬村計劃”以城中村綜合整治+引進物資營管+城市化商業運營的模式開展工作。

用萬科自身的說法,萬科是以集約化整體租賃的形式,將村民自建物業進行專業化改造,並通過商業團隊進行商業配套、生活內容、產業配套的植入,為城中村帶來都市霓虹和綠色配套,推動城市另一極的教育文化與產業創新發展。

“萬村計劃”也是萬科的住房租賃業務即長租公寓擴張的主要途徑之一。萬科進村,升級城 中村公共設施配套,在城中村嘗試將部分舊樓改造為長租公寓,提供租賃服務。

2017年,萬科長租公寓業務平臺泊寓已覆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廈門、西安、重慶、蘇州等29個城市,保有量超過10萬間,已開業3萬間。

按照萬科的計劃,2018年計劃新獲取10萬間以上租賃住宅,新開業5萬間以上,在租賃住房需求巨大的城市加大投資力度。而萬村業務也將覆蓋深圳各個行政區域,進入更多城中村。

目前市場主要關註長租公寓的經濟賬如何算、如何盈利。對於“萬村計劃”,盈利問題也是討論焦點。

由於萬科並無公布進入城中村項目的租賃價格,只有改造後長租公寓產品的市場租金,因而成本與盈利不可考。

對此,第一財經采訪過深圳萬科執行合夥人、萬科泊寓租賃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袁軍,他表示“萬科不是做單棟的業務,我們的目標是做綜合整治。在項目收樓到一定規模後,會引入商業、教育等配套。光看租金大家看來可能算不過賬,覺得企業不好盈利,但現在未引進配套之前,我們的成本也能打平。”

城市共創大會的一位嘉賓,深圳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住建部城市設計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宇星提出了“空間免費”的觀點,恰好解釋了“萬村計劃”的邏輯。

張宇星表示,“我們一旦在空間里創造了更多的社會服務價值,這些價值超越於空間的租金、空間交易的成本之後,可以免費使用。比如互聯網,它是免費的。面向未來的空間經濟價值,必然是走向空間的免費。這種免費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的,我們現在的空間被收費束縛了。面向未來空間的社會價值就是空間自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56

意見領袖丨王石與他守護33年的萬科

登頂世界最高峰,玩滑翔機、滑賽艇,求學哈佛,萬科集團的創始人王石,活得可謂相當瀟灑,曾一度被外界調侃“最不務正業的董事長”。但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和他的萬科一起生長了33年,在這33年當中 他和他的企業,相互影響,相互塑造。今年王石將正式邁入他的67歲,而萬科也早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集團。

王石人生經歷簡述

—1984年,組建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任總經理。

—1988年,企業更名為“萬科”,王石任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1988年12月,萬科發行中國大陸第一份《招股通函》,發行股票2800萬股,集資2800萬元,開始涉足房地產業。

—1989年初,萬科完成企業發展歷史上的重要一步,完成股份化改造,成功募集2800萬元資金。

—1991年1月29日,萬科正式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上市。

—1999年,王石辭去公司總經理一職。

—2017年6月21日,萬科發布公告,66歲的王石宣布退休。

文字實錄

張媛: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這一路來的創業經歷,哪些相關的地理坐標比較密切?

深圳特區的成功離不開早期香港的投資和經驗

王石:對我來講,我還是比較局限深圳,在我印象當中,蛇口袁庚,我是非常非常佩服的,提出建立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大標語牌樹立起來,那給我印象是非常非常深刻。實際上萬科的成長當中,有幾個香港企業家幫了很多的忙。

王石:改革開放40年,很多國家都在改革開放,但是你會發現中國非常成功,首先深圳特區非常成功,而且現在還非常有競爭力,除了自身的條件之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毗鄰香港,靠香港的投資,香港的經驗帶動深圳。所以我對香港是有感激之情的,而且直覺面對未來中國轉型,現在深圳也扮演著轉型非常重要的角色。

張媛:您見證和參與整個經濟改革開放,也見證了您這一代人的從無到有,說到營商的環境,您認為現在的這個時代如何?

王石:現在營商環境應該說有了很大的改善,當然我覺得還應該繼續改善。我也曾經當過亞布力輪值主席,當時我記得正好是2012年,當時大家都很關心會怎麽樣,都希望將來政策,都在猜測,我的觀點來講不用再猜測政策會怎麽樣,我們能把握的就是我們怎麽樣,我們應該怎麽去做,我記得當時提出來講,我們要自我更新。

“中國的民營企業現在不是增長速度問題,不是資源得不到問題,而是我們能不能做出,像豐田汽車那樣的汽車,我們能不能做出像三星那樣的手機,我們能不能具備國際上的競爭力,有了這個才能代表未來。”(王石2012年演講內容)

失去模仿對象後 萬科的“自我更新”

王石:自我更新指的是什麽,我自己企業剛開始比如搞房地產,我們是把香港新鴻基作為我們的榜樣。之後萬科做到一定程度,突然發覺我們的規模遠遠超過新鴻基的時候,我們把美國的帕爾迪,當時是福布斯排行榜500強里的兩家房地產公司之一的帕爾迪,我們又把它當成了榜樣。因為它的規模比我們大,經營形式也很類似,但是它們經營的也顯得我們成熟的多。

王石:我記得當時把它當做目標的時候,它們一年賣的房子最高峰是4萬7千套,我們當時才2萬套,我們是它的一半都不到,但是你知道我們現在賣多少房子嗎,一年我們要賣25萬。而帕爾迪經過西方2008年的金融危機一下就從將近5萬套下降到只有1萬多套,你突然發現來講,你沒有可模仿的目標了,也就是你做得一切,你喜歡不喜歡都得創新,那你怎麽創新,這就是如何來講你要自我更新的。

張媛:很多人都是看著這一輪的創新,眼睜睜地想要搭車,但是沒搭上,眼睜睜錯過了這個機遇,你是怎麽做到能夠始終踩得上這個點?

排名307 但萬科從沒把進入世界500強當目標

王石:我想兩點。第一點是你的目的是什麽,現在往往中國企業家,不僅是企業家來講,往往把結果當成目標,這是相當麻煩的。比如萬科從來沒有提出說,我們要進入世界500強,但2016年我們進入了,2017年又上升到三百零幾位。當然你能進入它非常好,但如果把進入500強當成目標,一定會走形的,因為你為了進入它,就要拼命地擴大擴大,擴大的結果怎麽樣?可能500強沒有進去,你跨掉了,一定就是一步一個腳印。

王石:我是比較欣賞郁亮提出來的一個,他說發現萬科十年的增長來講,只要符合斐波那契曲線,萬科增長非常非常好,突然跳上去增長了,市場就會懲罰你,一定會讓你遇到非常非常大的問題,業務問題,人事危機問題,質量問題,投訴問題,我認可生命自然當中這樣一個規律,一定是合理的。所以我們在發現今年業務特別好的時候,不是加碼,而是減,反而說業務不太好的時候,我們努力努力,就是這樣,第一就是如何這樣一個心態,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這是我想萬科把握的一點,這樣你才能頭腦非常清醒,該做什麽,不做什麽。

王石:第二點,實際上一個企業要可持續的發展來講,你就要解決好青年團隊,叠代青年團隊的問題,這一點當然我不能說現在就完全成功了,因為現在我還頭腦很清醒,我還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萬科我已經交出去了。

2017年6月30日,萬科召開2016年股東大會,萬科在股東大會上宣布,郁亮接棒王石,成為萬科新任董事長。

張媛:你允許別人叠代你嗎?

王石:現在不就是郁亮叠代我嗎。

張媛:你歡迎這件事嗎?

王石:非常歡迎,我為什麽是47歲的時候,就辭去總經理職務了,褚時建73歲還在創業,我辭去這個職務目的是什麽?就是叠代年輕人往前走,他們代表未來,如何往哪兒走,如何冒險,如何接受新生事物,郁亮和郁亮帶領的青年團隊他們比我好的多。

張媛:您的選人標準,以及您的機制是什麽?

制度建設比選人更重要

王石:萬科的標準是你有理想追求,第二有責任底線,第三企業管理當中,因為每個人,包括我在內,一半有魔鬼一半有天使,自我修養自我認知過程就是抑制魔鬼,關鍵是文化中制度的建設。因為制度的建設當中,就是選人選錯了,他會自我調整的,制度我覺得要比你選擇一個人是更重要的。當然萬科在發展當中,現在還不能說明這個問題,你還要看再有十年二十年,我想應該就可以說明,如果真的制度形成這樣一種文化,更多不是要靠領袖式的人物,那我認為是成功,萬科就是個偉大的公司。

“萬科孜孜以求的,做現代企業公司,講制度、講透明、講底線、講規範。”創業者到職業經理人的定位轉變,讓企業內部較早便建立完善的經理人制度,但這也為日後“野蠻人”敲門埋下伏筆…

從2015 年7月10日寶能系掌門人姚振華高調舉牌萬科A股,到2016年7月22日證監會介入寶萬之爭,這場發生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教科書式的商業大戰,將王石和萬科一起推上風口浪尖。

一個企業家的影響力遠比自己想象的大

王石:你作為一個企業家,你在社會的影響力,你才感覺到實際上你的影響力比想象的大,你的企業也是這樣,你的企業在行業上一樣也比你企業想象的大,那這帶來問題,就是你沒有想到影響力那麽大,可能過去來講你說話不太在意,一句話,處理一個事,你不覺得是特別對社會影響什麽的時候,突然可能非常大的一個反響,你不得不動用緊急公共關系來處理。

“很多比較密切的人就會說,過去的萬寶之爭,這兩年里對你經歷,是非常非常至暗的時刻吧,我說那怎麽能算是,我說那不是。對我經歷的至暗時刻,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因為我個人的言論,公司信用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我感到非常非常孤立,非常非常無援。”

捐款門事件對萬科公司的影響:200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排行榜中,萬科品牌價值為181.23億元,相比2017年縮水12.31億。 資本市場事件發酵後,萬科A連續下跌6個交易日,從22.75元到19.6元,公司市值蒸發204億元。

作為時代的受益者 免不了要受些委屈

王石:說話要慎重,當然要慎重。更重要的是要自然的擔當,所以你說這40年那我的體會來講,如果說過去一些話被誤解,甚至我們叫躺著也中槍嗎,你說還有什麽怨言,還有什麽抱怨的話,現在應該說,你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受益者。在這個時代中,你是獲益最大的。如果說你受那些誤會,受那些委屈,那是免不了的。

張媛:您提到關於天使和魔鬼,其實您是知名人物,非常具有號召力,對公眾展示出來的一面,都非常陽光、健康、正能量,那麽關於您內心里面,魔鬼那個部分,您是怎麽和它相處的?

中年之後的“魔鬼”是糖 戒糖是人生修煉

王石:說到魔鬼這樣的,實際上人就是這樣一個如何自己把握自己,掙紮的過程。我覺得到了中年之後,飲食上最大的問題是糖,它是毒藥,糖才是毒藥,但是我特別喜歡吃糖,特別喜歡吃冰激淩,我能同時吃三份四份,那開心。但是我意識到糖對你的身體,是最大傷害的時候,不吃,難受,太難受了。

王石:你知道我現在到了什麽程度嗎?不吃,看它,但不是和它搏鬥了,欣賞它,欣賞什麽呢?回憶我當年吃它的時候的感覺,美極了,人生實際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我現在不是在搏鬥了,不吃它了,是回味著當年吃著怎麽美好,所以人不能太貪婪,你如果把它戒了,想象成一種修煉,讓你更健康一些,人生的修煉,更多你會發現從自己、如果我們自己做起來了,你能影響你的家庭,你影響你的公司,影響你的社會,這個社會一定會變的。

張媛:其實這一路過程是榮辱與共,榮耀和孤獨是絕對成正比的。您曾經說過,企業家群體其實一直以來不是那麽受待見的

王石:當然,現在也不大受待見,你以為現在受待見嗎?

張媛:您其實也提到,到現在您才能夠沈下來,聽聽別人在說什麽怎麽講,為什麽,什麽樣的原因使您變得不那麽驕傲了?

我65歲才成熟 年輕人應該更加張揚 勇於擔當

王石:我還是屬於有點後知後覺的,我不是很敏感。實際上我屬於晚熟,過去叫人到七十古來稀,我65歲以上了我才熟,那你都該走了,說你這熟的是不是晚了一點。年輕人像我這樣來講非常非常不正常的,年輕人就是張揚的,年輕人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不會要求年輕人像我這樣。

王石:即使比如說換成郁亮,他現在比我年輕的多,他沒有道理再像我當時說話有時候,口無遮攔,因為他更多是公司,有文化、有團隊,公關團隊,不會再犯過去那樣很張揚的東西。但是你作為年輕人要血氣方剛,要敢於擔當,要敢於闖,那我也感覺到顯然郁亮他們團隊,在面對未來,面對新生事物,面對挑戰顯然他們顯得比我更有活力,那這就讓年輕人來取代老年人。

“生命的發展規律就是,要到一定的程度它一定衰落,衰老被年輕人取代,這才是生命真正的旺盛,這世界才真正有希望,所以關鍵來講,你是不是在生命過程中充實,有尊嚴、有希望的生活著。”2011年3月,王石選擇赴美國哈佛大學訪學。他稱之其為,到文明的源頭“回歸過去、擁抱未來”。

回歸中國傳統經驗 尋找中國和世界接軌點

王石:什麽叫回歸,回歸,這叫回歸過去的經驗,你就要吸取的。我是在哈佛開的中國傳統哲學課,就開始認真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那這一學習不要緊,你會發現,我們現在很多的行為,我們現在很多現象,實際還是受我們傳統文化影響。比如我是2008年就開始在香港科技大商學院給同學上課,我講的就是企業倫理,企業倫理其中一條來講就是講契約精神,講契約精神我就認為中國沒有契約精神。

王石:我到美國我還保持這個態度,那講中國傳統哲學課的老師就問我說,沒有契約精神,我在博物館看到你們解放之後,把很多土地契約都給廢了,那個土地契約延續了上千年,那是什麽,那是不是契約。我說是。他說難道延續上千年的契約到現在,它沒有一種契約精神嗎,一句話就把你點的如夢初醒,你所謂原來的時候中國沒有契約精神,你是虛無主義,你把它認為不可能,中國是有契約文化的。我們要走回去,我們不能再虛無主義,我們中國要找到,我們能和世界接軌的這些東西,這是我想得回歸。

張媛:您不做萬科董事長的這八年多的時間里,主要做什麽事情?

退休後忙於公益 未來還將繼續訪學

王石:先說兩點,第一點叫外甥打燈籠,照舊。實際上我只是作為董事會上的申請決議,過去兩年也參加了很多公司的緊急會議,本身我很多的時間都用在社會的公益活動上去,比如說聯合國的氣侯變化大會,從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我幾乎每年都參加,這是我很大的一個工作內容。再一個像保護環境,紅樹林、壹基金、阿拉善,我現在深圳接受的公益組織組織活動,擔任會長。擔任主席的,差不多就有30家,加上全國的差不多40家,一家一年開三次會,那就120次會,過去這幾年,這是非常非常忙。

張媛:你享受這個狀態嗎?

王石:不享受,因為你非常非常忙,就沒有節奏感,你效率就不高。當然還有一些事情現在會陸陸續續公布出來,學習還是要安排的,2011年去哈佛學習,到了劍橋,到了牛津,今年秋天還會到希伯來大學,估計是兩年,再兩年伊斯坦布爾大學還要完成這樣一個訪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10

專訪王石:人生67歲再出發

王石的微博停更了一年半,萬科股權大戰膠著的時候,無論他說什麽都會被無限放大,索性作罷。

時間拉回2016年7月1日,萬科發布8個公告,回複深交所針對公司收購深圳地鐵資產的問詢,確立複牌時間。在此前數天,寶能要求罷免萬科董事會及監事會成員。

這天晚上,王石微博轉發了萬科高級副總裁、物業事業本部首席執行官朱保全寫的一篇專欄,大意是一名萬科物業保安在突降大雨時,不惜用身體擋住防洪板。朱保全說,保安守護的不僅是業主的資產,還有萬科一直傳承的精神文化。風雨飄搖下,萬科依然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

此後王石微博停更。一年後,這出商業大戰終於有了結局。王石宣布,把接力棒交給郁亮,而他個人“事業未竟,仍在路上”。

2018年1月23日,王石在北京水立方發起的一場跨年活動,主題是“回歸未來”。3月2日,他把這場準備了“30年”的活動視頻轉發到個人微博,歷百戰後歸來。

此時的王石並不落寞,萬科之外,天大地大。卸任萬科董事會主席後,王石一肩挑遠大集團和華大控股聯席董事長的兩職,他還主導個人創辦的體育教育公司深潛,擔著40個社會公益組織的職務。

王石很忙,他把自己的時間分為“3331”,30%給遠大、30%給華大、30%給公益,剩下的10%是個人時間。

今年秋天,“3331”的時間分配會有所調整,因王石有意再續遊學計劃。這與王石有意創業的方向有關——教育,他要近距離觀察、感受世界級名校,並積累教育資源。

人生67再出發。佩戴小豬佩奇手表、穿小豬佩奇T恤,是王石心境開放、適應年輕人語言和好惡的具象表現。但微博的停更,使王石失去與80後、90後溝通的橋梁。他要用更多時間來重建這項工作。

王石從上世紀80年代創業,走過一地荒蕪,帶領萬科從混沌叢林中脫穎而出。揮手告別萬科的熱血時代後,下一個33年,王石或還會有一個新“萬科”,不為財富,只為西西弗斯式的永不對命運投降。

萬科、華大、遠大的共性

王石的團隊把采訪地點定在位於深圳大梅沙的萬科中心,董事會名譽主席辦公室。

5月末,深圳已是暑氣沸騰。他的工作人員說,辦公室空調只開26℃,有時候我們自己都覺得熱。空調設在26℃節能環保,可減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辦公室的門、地板的主要材料是竹子,據說也是為環保考慮。

這是王石作為公益人的一面。2004年,偶然之機,王石參與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的創辦,此後便感受公益事業的召喚,跳脫出企業家身份的限制,去思考更宏大的社會命題。

他說不清在卸任萬科董事會主席的前後,各花了多少時間在公益事業上,但加入的組織數量能提供旁證。“還在萬科的時候,我參與了15個組織。現在大概有40個。”根據萬科集團官網資料,王石現任聯合國基金會清潔爐竈項目全球理事、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美國董事、故宮博物院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亞洲賽艇聯合會主席、深商聯合會理事會主席、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會長……一串長長的詞條。

王石退而不休,是個大忙人。他開玩笑,做他的秘書,最為難的莫過於安排他的時間,“航空公司的航班調度可能最適合做我秘書”。

光是公益組織,平均一周王石就得開兩個會,更何況還有華大控股和遠大集團的任職。

王石到遠大和華大任職的消息最早是由他的好朋友、建業地產主席胡葆森對外透露。這時距離王石離開萬科才2個月左右,創始人退出房地產業明星公司帶來的慨嘆未退。

一切有跡可循,2017年7月底開始,王石頻繁考察華大和遠大。華大的苔蘚植物、蕨類、仙人球、勒杜鵑,遠大總部植物園的毛竹、蝴蝶花鳶尾、柚子、繁星花陸續出現在他朋友圈中的“人與植物”專欄中。

王石曾特意提起盧梭,這名思想巨人聲稱他本有可能成為一名偉大的植物學家。他所撰寫的《植物學通信》被奉為植物學經典,深入淺出地講述科目間的共性。

在萬科、華大、遠大之間,王石也找到了共性。他說,“萬科的理念:讓建築贊美生命;遠大的追求:保護生命,讓人健康多活30年;華大的目標:基因技術讓普通人健康長壽120歲。”王石把他們理解為熱愛生命的異曲同工。

王石不願透露他在華大、遠大履職的具體時間和負責掌控的方向。“等兩年後,由華大和遠大去說,更合適。”

今年初,王石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華大基因獨董職務,這被外界解讀為出任華大控股聯席董事長的鋪墊。而華大的掌舵者、控制人汪建此前受訪時曾透露,未來王石將關註華大控股的經營層面,而他會更聚焦基因技術層面。

王石把時間分為十份,由“3331”組成,30%給遠大、30%給華大、30%給公益,剩下的10%是個人時間。這是王石個人選擇的分配時間和精力的結果。

老兵新途

王石的前半生,世人再清楚不過。這位軍人家庭出身的鐵血漢子,在茫茫戈壁做了5年駕駛兵、在鐵路局做過技術員、在廣東省外經委下做招商引資、倒賣過玉米飼料、經營過科教儀器。

及至萬科成立,王石迎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萬科從百億、千億到五千億,每一步都有王石的身影,即使在他淡出一線管理去登山和遊學,與郁亮交接的漫長時期。

王石和萬科一道,從懵懂走向成熟,他個人的成長實際上是時代發展的映照。觀察者從他身上倒推那一代企業家的奮鬥史,篳路藍縷、九死一生、波瀾壯闊。

最後萬科已非王石的萬科,有人質疑萬科已丟棄理想主義,但高周轉下談情懷,實在有點奢侈。

偶像黃昏如美人遲暮,令人惋惜,但強人王石並不打算止步於此。他尊敬的企業家、忘年交、老朋友褚時健74歲才開始種橙、開展第二次創業,終成一代橙王。

王石有意在今年秋天重啟遊學的計劃,屆時“3331”會有所調整,而遊學指向他再創業的方向。

一開始王石只把深圳當作出國留學的跳板,“不曾想,做企業之後就沒動過窩”。直至2011年,王石才到哈佛大學學習,那時,出生於1951年的王石已經60歲。

王石一開始安排的遊學計劃是3年:一年哈佛一年劍橋半年以色列再半年伊斯坦布爾,“但實際上我在哈佛學了兩年半,在劍橋兩年,後來又加入了牛津。本來打算在牛津一年,結果才待了半年,因為萬科股權之爭中斷了。”

離開萬科後,王石給了自己兩年的過渡期,未來的方向需要尋找,於是他起身、行走,繼續去看世界。兩年過渡期內,一切皆不確定,唯二可確定的,一是華大和遠大的工作,一是遊學。

“我的興趣更多是辦教育。我為什麽到那麽多名牌大學去,一是為了增長學識修為,二是要積累資源。其實牛津和劍橋去一所學校就夠了,劍橋有很多牛津畢業的教授,牛津也有來自劍橋的教授,但為了資源的積累上沒有障礙,我還是兩個都去了。”

王石現在心里有數的、能明白和溝通的,是45歲到他那個年紀的人。深潛是成人教育的雛形,是他在教育創業上的起步和嘗試。深潛以賽艇為核心基因,目前除了最為經典的企業家營以及面向青少年群體的深潛少年班,還發展了賽艇俱樂部、大師賽、健康管理等業務板塊。

“深潛從2014年辦到現在一共辦了8期,前六期的時候我還在萬科做董事會主席。但這是我個人的行為,我用每年的廣告收入來支撐這個項目。現在深潛一是要規模擴大,二是要更正規,顯然需要更多的資金,這些是要摸索的。”

而80後、90後和00後在王石掌握之外,微博停更後,他和80後的溝通渠道便中斷了,他不確定怎麽教育80後,而不確定就要做很多事情。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當天,王石穿著筆挺的白襯衣和黑西服,胸前還別著口袋巾,潔白衣袖下是一塊簡約的小豬佩奇手表。實際上王石還有小豬佩奇的T恤,他穿著去劃艇。

小豬佩奇這個超級IP在國內莫名大火,深受年輕人的喜歡,不懂小豬佩奇就算不上“社會人”。王石是懂的。他一向緊跟時代潮流,2000年互聯網開始普及時,他就開通了“王石Online”的BBS,BBS熱潮消退後,他又先後開通博客和微博,玩轉自媒體,有了微信後,他更是一日數更朋友圈,像個網癮少年。

“小豬佩奇”是王石依然年輕的外在表現,起碼心境上如此。他能卸掉身份、社會地位帶來的嚴肅感,保持感知時代的敏銳,這類人有再出發的勇氣。

《朗讀者》在5月19日播出的節目中,王石出場。他朗讀的是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塞涅卡的名篇《論幸福生活》。“新兵蛋子一想到受傷就會大驚失色,而老兵則可以以大無畏的氣概去看自己身上流出的血,因為他知道鮮血往往是勝利所要付出的代價。”

人們記得王石、記得萬科如何成為萬科,也會記得王石離開萬科。但只有王石自己知道,當時乘坐廣深鐵路抵達深圳,真正意義上掌握了自我命運的情景,那一天是1983年5月7日,也是當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48

中環在線:潘石屹爆王石「在談戀愛」

1 : GS(14)@2017-07-05 03:38:41

香港富豪有個「鋤DEE會」friend過打band,內房界大佬一樣有「朋友圈」,好似SOHO中國(410)主席潘石屹,同萬科(2202)名譽主席王石就一向老友,見對方喺股權戰後終於辭職,忍唔住喺微博公開以小故事懷念友人,又自爆一個月前已經聽聞王石要辭職,好傷心咁話。潘石屹指,SOHO中國嘅經營理念,一向同萬科啱嘴形,佢好欣賞王石不向世俗妥協或向權貴低頭。佢講咗兩個小故事,指堂堂2,000億市值巨企嘅主席王石,以往坐飛機去深圳開會,冇人接送,要自己坐的士「好寒酸」。潘石屹其實為老友護航,指王石唔好排場、氣派,對內地官、商場文化唔妥協,有次拒絕參加一位領導嘅座談會,全因覺得對方官僚,唔聽人意見,仲呼籲大家咪去㖭。潘石屹話,王石咁嘅性格都可以喺中國幹出一番事業,係好多人想像唔到嘅。即使王石辭職了,佢仲後生「心態更年輕,現在還在談戀愛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4/200778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8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