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會計師行 組聯盟自保
1 :
GS(14)@2014-06-05 18:09:4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05/news/eb_ebf1.htm
【明報專訊】最近內地財政部擬提出新規例,限制境外會計師進入內地,本港多間中小型會計事務擔憂將令到四大行更為壟斷,生存空間更為收窄,隨即將於明天組成「中小型會計師行大聯盟」,計劃向內地當局反映業界意見。
據該聯盟發出邀請函顯示,包括國衛、國富浩華、恒健、李湯陳、馬炎璋、天健、中瑞岳華、信永中和、丁何關陳、中匯安達10間會計師事務所將組成「中小型會計師行大聯盟」(中會聯)。
中會聯指,本港中小型會計師行正面對「內憂外患」,除了財政部新規限制香港在內的境外會計師行派員到內地進行審計工作外,港府計劃引用證監會模式,把上市公司核數師當作為證券經紀同樣看待,令到他們的生存空間愈收愈窄,造成四大會計師行壟斷,聯會成立目的是要集結行業力量向有關方面痛陳利害。
中會聯發起人之一的信永中和事務所副管理合夥人盧華基表示,發起人所屬事務所均有至少100名員工,按此推算中會聯已代表超過1000名會計師。中會聯目標是吸納中小行內30%至50%會計師,才有足夠力量向當局反映意見。
會計師公會:調查「處分」應分立
1 :
GS(14)@2015-07-13 17:37:1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13/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誰來監管會計師?經過多年的討論,政府日前一錘定音,決定把會計師公會的權力收歸財務匯報局(下稱財匯局),從調查權到紀律處分權,由財匯局一手包辦。會計師公會會長何超平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公會不反對政府的改革大方向,但由財匯局掌握所有權力,亦非公平公道。政府回應時卻始終「企硬」,強調做法並沒違反「國際標準」,有金融業界人士亦認為,由獨立監管機構掌管處分權,對會計師行有更大阻嚇力。
現行制度下,公會負責定期查核,遇有問題轉交財匯局進行調查,但調查完畢後交回公會負責紀律處分。政府在日前有關核數師監管制度的諮詢總結中指出,日後定期查核及紀律處分的權力都要移交財匯局,以達至獨立監管的目標。
「非執業人士」成員 未必了解業界
何超平表示,公會一直贊成「獨立監管」的改革方針,但有部分原則是不會退讓的。例如公會認為,由同一個機構負責調查及處分,不是最公平公道的做法,「正如警察負責查案,法庭負責審判,兩項權力必需由不同獨立機構負任」。財匯局的組織架構方面,政府強調成員必須是「非執業人士」,但資深審計界人士在「過冷河」後可獲委任為成員。然而何超平重申,行業日新月異,若沒有現任審計界人士在局內,財匯局或未能對業界運作有足夠了解。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回應本報查詢時,以「做法符合國際標準」回應上述兩點。首先,政府指出,國際標準無規定必須把紀律處分權再賦予另一個獨立監管機構,事實上部分國家如美國及加拿大的核數師監察機構,都同時掌管定期查核、調查及處分的職能,因此不認為做法違反公平公正原則。對於財匯局的架構,政府表示大部分成員為「非執業人士」,才能符合國際標準和做法,這安排亦獲得大部分回應者支持,而且局方在定義「非執業人士」時已參考歐洲的定義。
議員:另設監管機構 成本太高
何超平卻強調,所謂的國際標準並無絕對,他批評政府忽視業界的獨特性,以為證監會、金管局等金融監管機構的制度行之有效,便可用同一套做法放在會計界。
雖然諮詢總結已經發布,但政府表示,在擬備草案的過程中,如有需要會就個別議題的細節與業界商討。何超平希望業界可以有更大參與空間,例如權力分配、成員架構,以及就罰則定下詳細指引,同時檢討財匯局的資金來源。
對於會計師公會建議由另一機構掌管執法權,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表示,另設監管機構的成本太高,而且太多監管機構並非好事,建議會計師公會嘗試讓財匯局試行操作,事後定期再作檢討。
譚紹興:無權處分 如「無牙老虎」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則贊同,將處分權力歸財匯局所有,認為既可保障投資者,又能阻嚇上市公司及會計師行。他形容過往財匯局調查時如「無牙老虎」,無權處分違規人士。
明報記者 廖毅然、湯珮然
中小會計師行謀逼宮
1 :
GS(14)@2015-10-30 01:01:18【本報訊】會計師醞釀逼宮!去年成立,獨立於香港會計師公會的「中小型會計師行大聯盟」(下稱中會聯)昨舉行記者會,表示對公會無法代表業界利益及訴求,年底前將舉行另一輪業界諮詢,冀推翻將草擬立法的《優化上市實體核數師監管制度建議》。
轟公會無法代表業界
《建議》要求上市公司核數師加強負責,包括提高罰款水平至最多1,000萬元、財匯局將替代會計師公會「執法」甚至決定「釘牌」。中會聯召集人鄭中正指出財庫局年中完成諮詢,將655份「屬一式多份」的反對意見書合成6份,而得出最後「絕大部份回應者支持改革」的意見。鄭不明白政府「輸打贏要、搬龍門」,短期將重用同一份諮詢文件,再向業界收集意見,冀可趕在財庫局向立法會提交修訂之前。鄭氏指出,倘落實《建議》諮詢結果,對中小型會計師行負擔極重,有可能令5成中小行裁減人手甚至倒閉。鄭中正本身是香港會計師公會理事,強調中會聯只是要求監管環境公平,不排除參考醫生、律師等專業界別的示威方法,甚至動員100名會員簽署,召開特別會員大會,對公會理事會或管理層提不信任動議。另外,中會聯又極不滿香港會計師公會行政總裁丁偉銓,月初在個別報章表示準備修改《專業會計師條例》,包括刪減紀律聆訊以加快紀律處分程序。中會聯指此舉令紀律處分程序不公不義,事先亦沒有諮詢會員。會計師公會何超平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解釋,丁氏只是重申公會不時檢討行之42年的《會計師條例》可修訂之處,而所有修訂必需諮詢並得會員同意,不存在繞過會員的情況。他表示與中會聯成員不時會面,但事先不悉他們召開記者會表達不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29/19351414
會計師﹕發展商仍可把收益入帳
1 :
GS(14)@2016-05-25 05:16:48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525/paa01/laa3.txt
【明報專訊】發展商售樓,推出的按揭計劃比過往愈來愈進取,並且勞動旗下的財務公司,提供二按或備用二按服務,幫助買家上會。立信德豪審計服務董事林鴻恩表示,發展商既可因此達到完成售樓的目標,同時亦因為給予買方貸款,賺取利息。就算買方需要借助發展商的財務公司的二按服務,由於業權已經轉移至買方手上,買方若有支付按金的話,買賣交易已算完成,已經可以入帳,實現收益。
買方支付按金 發展商可收息
林鴻恩說,在會計制度上,他們要確定已經確立銷售產生利潤的話,便需要留意到,無論於法律上、責任上及風險上,均已經將貨品轉移到另一方手上,才能夠界定為實現銷售。就算發展商旗下財務公司提供二按服務,很多時因為買方透過財務機構或銀行承做一按的比例高達五成至七成,並且已支付按金、印花稅及其他費用,理論上已經實現銷售,可以將售樓收益入帳。發展商的財務公司,則可以透過提供二按,開始向買方賺取利息。
內地全幢銷售才轉易業權 易生爭拗
以他所見,在內地流行的實現全幢銷售,並且要在買方全數付款或付款到某一比例,才將業權轉移,並且容易產生灰色地帶致爭拗的交易方式,在香港未見通行。若然出現限制物業轉名的交易,在會計上,需要對處置售樓收益入帳方面作出斟酌。
港會計師可當全國合夥人
1 :
GS(14)@2016-07-09 06:44:02【本報訊】「會計界CEPA」條款擴充,香港會計師可衝出廣東省,擔任全國會計師行合夥人,業界指對年輕會計師最有利。
業界:助年輕會計師發展
香港會計師公會昨宣佈擴充CEPA條款,獲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CICPA)資格、在內地有固定居所、每年在內地居留超過六個月的香港會計師,可擔任內地全國會計師行合夥人(過往只限廣東省)。惟該會計師行51%以上控制權,需由內地居民持有。內地財政部亦承認已在香港取得審計工作經驗,等同於相等時間內地審計工作經驗。申請受理的話,香港會計師需受限於內地省級財政部法規、註冊會計師法、合夥企業法,以及適用於境外人士接觸機密的限制。會計師公會行政總裁丁偉銓表示,是次CEPA擴充條款是加強香港會計師價值,公會將繼續留意內地對香港會計專業經營環境有影響的發展。信永中和管理合夥人盧華基認為新制有助年青會計師北上發展,突破香港「僧多粥少」的專業經營環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8/19686177
四大會計師行鬥搶生意 畢馬威成輸家
1 :
GS(14)@2016-07-09 06:45:41【本報訊】早前有消息指,四大會計師行(Big4)之一的畢馬威(KPMG)香港區40名員工被「勸退」,背後原因是中港經濟放緩,而令生意萎縮,還是會計界競爭激烈,令生意被搶的大行要透過削減人手來保住業績?經過統計,香港上市大型企業給予外聘核數師的支出,便能看出端倪。本報記者根據50家藍籌公司的財務報表數字,統計了藍籌公司支付給外聘核數師的費用(包括核數、諮詢、稅務服務費用等),2015年相關費用高達33.2億元,按年升16.8%,可見整體市道未見太差。而藍籌企業的外聘核數師生意,有49家由四大會計師行羅兵咸永道(PwC)、畢馬威、德勤(Deloitte)及安永(EY)瓜分,形成寡頭壟斷已非新聞。不過Big4之間,搶了一兩單大生意,收入表現可以差天共地。以不同Big4計,羅兵咸永道2015年成為26家藍籌公司的外聘核數師,佔藍籌股總數超過一半,2014年為23家;根據上市公司年報資料,香港藍籌合共支付予羅兵咸的費用達到23.2億元,按年大升86.3%(連同2014年來自和黃的收入,升幅為51.2%)。至於畢馬威方面,去年為11家藍籌公司的外聘核數師,2014年為10家;不過,畢馬威2015年相關收入僅4.3億元,按年大跌59%。兩家公司來自藍籌企業的收入表現差天共地,原因是2014年仍屬於畢馬威的3名大客滙控(005)、恒生(011)及中信股份(267),於2015年落入羅兵咸永道的手中。單計2015年,滙控給予外聘核數師羅兵咸永道的費用已達7.66億港元,而2014年滙控給予畢馬威的費用亦達5.92億元。至於2015年德勤來自藍籌公司的相關收入則微跌3.7%,至1.82億元;安永則升3.9%,至3.7億元,變化不大。事實上,作為外聘核數師,Big4向企業提供的服務並不限於核數,亦包括諮詢及稅務服務等等。以羅兵咸永道為例,截至2015年6月底,於香港一年收入中,審計(核數)服務佔91%、非審計服務只佔9%。不過,截至2015年3月底,畢馬威香港一年收入有53%來自審計服務、30%來自諮詢服務、17%來自稅務服務。本報分別就統計結果,向四大會計師行分別查詢。畢馬威、德勤、安永發言人皆不予評論,而羅兵咸永道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8/19686253
IPO項目減 拖累會計師行收入
1 :
GS(14)@2016-07-09 06:45:42【本報訊】除了為上市公司審核財務外,會計師行亦協助新股上市核數,又會為企業重組及諮詢。不過,近年經濟放緩,令IPO項目減少,會計師行收入亦大受影響。各大會計師行下調今年本港IPO集資額預測,由原來預期的2,500億至2,600億元,下調至約2,000億元,如果預測屬實,比較去年全年集資額2,600億元,今年IPO集資額將較去年大跌約30%。其實,IPO作為會計師行重要收入,本港今年上半年IPO集資額僅得435億元,按年大跌66%,會計師行收入難免會縮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8/19686274
會計師公會:監管披露 立法最有效
1 :
GS(14)@2016-07-15 04:43:05【明報專訊】企業管治的重要性及社會關注度近年持續上升,有人士質疑在港上市國企的企業管治表現,例如中央隨意指派高管。香港會計師公會(下稱「公會」)稱,一間公司的企業管治表現,並非僅取決於管理層的任命,還有許多因素例如資料披露、內部監控政策等。對於本港目前的披露政策,公會相信監管機構會進行適時檢討。
上市規則足可監管國企
面對有質疑國企的企業管治表現,例如中央可隨意任命高管,公會獎項籌委會主席羅柏達表示,隨意任命高管的問題,其實在家族企業方面亦有,最重要的是相信《上市規則》已足夠應付。公會會長張穎嫻稱,衡量一間公司的企業管治表現,有許多考慮因素,例如資料披露、內部監控政策待,並非只靠單一原因。
談到港交所(0388)今年初起加強了對「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的披露監管至「不披露就解釋」,張穎嫻指最佳方法是立法,讓所有企業遵守,但任何事都有一個過程,相信監管機構會適時調整。
另外,公會的「最佳企業管治大獎」今年新增3個獎項,分別是內部監控和風險管理、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的運作與職能,及網上企管資訊。張穎嫻表示,希望透過設立3個獨立獎項,可對企業起到鼓勵及認同作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63&issue=20160715
新股淡靜兼失藍籌客 會計師行待遇變差畢馬威增薪點最多削4%
1 :
GS(14)@2016-09-30 08:06:38【本報訊】投行生意難做,會計界亦「瀨嘢」,屬4大會計師行之一的畢馬威(KPMG)員工透露,昨日薪金檢討日過後,審計部有部份按年資計算的增薪點向下調,意味人工加幅有所削減,幅度最大為3.7%。分析認為,新股市場放慢,該行早前亦失去藍籌大客,生意減少、薪酬亦變薄。記者:周家誠 黃翹恩
有畢馬威員工指出,審計部按年資計算的正常表現(Normal)增薪點按年錄得減幅,當中第2年年資(A2)員工增薪點減500元(2.6%)至約1.85萬元、第3年年資(B1)增薪點亦減500元(2.1%)至2.35萬元;以考取會計師牌後計算的薪金,第4年年資(B2)增薪點減1,200元(3.7%)至3.13萬元,第5年年資(B3)則減1,000元(2.6%)至3.7萬元。
「想逼員工自己走」
不過須注意,增薪點向下調,僅意味年資及表現「跳Point」的員工,薪金加幅較以往更低,不代表薪金直接遭削減。事實上,畢馬威第1年年資(A1)員工增薪點更見上升,稍加500元(3.7%)至1.4萬元。畢馬威員工指,該行人工本身已較另外3間大行(羅兵咸、德勤、安永)為低,現時增薪點下降令士氣低落,「大家都唔敢向公司反映,公司又冇同我哋講原因,上層又冇安撫,即係想逼員工自己走啫」。畢馬威發言人回覆本報時表示,該所昨日早上向全體員工發出加薪及年終獎金通知信件,大部份同事均獲得加薪,並獲發放合理獎金,並無任何同事需要減薪。羅兵咸及安永早前亦已檢討薪酬,據悉整體按年資計算的增薪點亦有上升。此外,德勤則於今日會公佈薪酬檢討後的水平,該行發言人表示,該行已經完成薪酬檢討,短期內將會通知員工。本報早前曾統計畢馬威已失落3名大客,包括滙控(005)、恒生(011)、中信股份(267),單計2015年,滙控給予外聘核數師羅兵咸永道費用已達7.66億港元,2014年滙控給予畢馬威費用亦達5.92億元。畢馬威早在今年6月底已傳出「勸退」近40名員工。
內企強制更替會計師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香港分會前會長吳德龍認為,環球經濟不景氣,新股上市集資額放慢,投行亦展開裁員行動,有會計師行待遇變差是意料中事,畢馬威早前失幾個大客,影響大。有會計師樓老闆指出,畢馬威原本以大市值公司客戶作招徠,但數年前不少內地企業強制更替會計師,一口氣失去建行(939)、中移動(941)等大客,最近再失去滙控的核數合約,以上三企核數師均由畢馬威換成羅兵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30/19786241
會計師嘆「刻骨銘心」未言再投梁
1 :
GS(14)@2016-11-27 13:00:27【本報訊】上屆特首選舉中提名梁振英的會計師林智遠,與3名會計師組成名為「計您一票」團隊角逐選委。林智遠強調其團隊當選的話,會以業界民調結果綑綁投票選特首,至於提名特首參選人就以令特首選舉有競爭為原則。林未有明言會否支持梁振英連任,但形容過去5年港人的經歷令人「刻骨銘心」。尋求連任林智遠與上屆未能當選成選委的吳錦華、楊志偉,及初次角逐選委的倪佩明合組名單,並以打手印方式承諾會「匯聚民意,計您一票」。
將按業界民調提名
林智遠表示,其團隊會綑綁投票意向,而且是「綑綁民意」,即按照業界民調結果選特首,提名特首參選人時,則會考慮「唔夠提名而有實力嘅競爭對手」,稱相信梁振英有意連任的話,不會取不到足夠提名入閘。雖然林未正面評價梁振英功過,亦沒明言有否後悔曾挺梁,不過他形容社會對過去5年的經歷「刻骨銘心」,相信市民會要求下任特首做到梁做不到的事,譬如團結香港。被林形容為曾俊華「粉絲」的倪佩明更直言,梁令社會撕裂,而曾俊華在業界支持較高,因此她可能提名曾俊華,但強調會跟隨民調結果。■記者呂浩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7/1984705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