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蘇寧控股剛拿下民企500強亞軍 蘇寧雲商凈利就虧了1.21億

蘇寧雲商晚間披露2016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7.15億元,同比增長9.01%,互聯網業務同比增長80.31%。整體來看,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商品銷售規模為855.78億元,同比增長14.10%。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利潤總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16億元、-1.21億元。

蘇寧雲商的業務主要分為零售、物流、金融三大業務。公告顯示,上半年,企業發展外部環境景氣度較弱。 在零售業務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7.15億元,同比增長9.01%,互聯網業務同比增長80.31。整體來看,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商品銷售規模(含稅,區域上涵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及日本市場,包括線上線下自營及開放平臺,以及提供的售後服務)為855.78億元,同比增長14.10%。

在物流業務上,截至報告期末,蘇寧擁有倉儲面積合計478萬平方米,倉儲配送網絡包括8個全國物流中心、47個區域物流中心、365個城市配送中心,並擁有6267個末端快遞網點(兼具自提功能)。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社會化物流收入同比增長153.98%。

而在金融業務上,公司線上業務增長迅速,占營業總收入比重由同期的19.80%提升至31.88%,主營業務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加強店面經營面積優化,轉租、招商收入增加,帶來其他業務收入比例增加。總體來看,綜合毛利率水平較去年同期下降0.77%。

此外,報告期內運營費用率同比下降1.13%。受降息政策的影響,報告期內公司利息收入同比下降,帶來財務費用率同比增加0.09%。

而在8月25日, 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6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蘇寧控股以3502.88億元、3332.38億元營收列第二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31

看好中國機會 英國BP在華拿下第二個頁巖氣合同

英國石油巨頭BP已經簽下在華第二個頁巖氣合同。

BP官方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9月1日,公司宣布與中石油已經簽署了第二個頁巖氣勘探、開發和生產的產品分成合同(簡稱“PSC”)。

BP稱,該合同簽署於7月27日,區塊位於四川盆地榮昌北,區塊總面積約為1000平方公里。今年3月,BP與中石油就鄰近的內江-大足區塊簽署了第一個頁巖氣PSC。與上一合同相同,中石油也是榮昌北PSC的作業者。

“此次簽署的頁巖氣PSC是建立在今年3月簽署的內江-大足區塊PSC成功合作的基礎之上。”BP首席執行官戴德立認為,BP與中石油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已經取得了新的進展,而BP也借此深化了BP在中國的業務。

2015年10月,BP與中石油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次宣布簽署的PSC是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取得的又一成果。除了非常規油氣資源,該框架協議還涵蓋了擬推進的中國油品銷售合資合作項目、全球油品和液化天然氣貿易、碳排放交易等方面的潛在合作機會,以及雙方將在低碳能源和管理等方面進行經驗分享。

BP官方向記者提供的材料引述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的話說,中石油與BP的合作已涉及中國國內上遊、銷售、海外上遊勘探開發以及國際貿易等不同領域。

BP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全球的能源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標之一即是提升天然氣在其整體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頁巖氣是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從長遠來看,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和生產將明顯有助於改善中國的整體能源結構。

《BP世界能源展望》(2016版)分析稱,到2035年,頁巖氣將占全球天然氣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中國在2035年也將成為對頁巖氣產量增加貢獻最大的國家。

材料顯示,BP是中國油氣行業領先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BP在華的主要商業活動包括:油氣勘探與開發、石化產品生產與銷售、航空燃油供應、成品油零售、潤滑油業務、油氣供應與貿易、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輸氣幹線以及化工技術許可。

BP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曾在2015年6月25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BP希望能夠和中國結成多年的合作關系。

2015年3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與BP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進一步推動雙方在能源領域加深、加快合作。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表示,當前,廣東將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國際合作,雙方合作前景廣闊。

在廣東,記者了解到,珠海BP化工有限公司(下稱“BP珠海”)精對苯二甲酸(PTA)三期項目已經在7月2日正式投產。該項目設計年產能為125萬噸,是目前世界上單系列最大的PTA裝置。這進一步鞏固了它在PTA 市場的地位。

BP珠海由BP與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是國內生產和銷售PTA產品的中外合資企業。其中,BP占股85%, 珠海港占股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109

少交智商稅 就真能拿下港股定價權

各位親們周五好!前天還在寫港股市場上這些一言不合就開撕的栗子,今天我就自己打臉,要撕友號關於港股定價權的文章了(沒辦法,為了走紅港股財經公號圈,網紅wannabe必須要撕啊)!

 

本來關於CFO趕人事件,蝸牛妹是really不想再做任何的comments,但既然你可以以小見大,認為事件就能反映出港股的畸形定價權,那我只能再撒次鹽了。

 

關於百富環球業績會的基本事實

百富環球半年報的業績發布會確實寫清楚了是by invitation only(這是公司的權利),被趕走的這位分析師沒拿到邀請,但還是想方設法混進來了(他要為客戶寫報告啊,外資大行的高薪分析猿也蠻拼的),然後被CFO當場趕走了,然後CFO在第二天道歉了。

 

法律解讀:公司這麽驅逐,SFC是無法說什麽的。

 

該不該這麽做(Opinion

整件事的焦點是,公司發現了沒有被邀請的分析員入場之後,應不應該趕他走?處理問題的方式又合不合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事件的評價,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然我們要微博幹嘛呢,不就是這時候上去吐吐槽的麽),不屬於本文的討論範圍。

 

歪樓一段:作為經常毒舌寫文章得罪人的博主很擔心,萬一哪一天我在業績會上,被趕出來怎麽辦?小夥伴們教了我這麽一句:Either I leave the room, or I’ll report to HKEX for the misconduct,you choose(想了半天,有理有據吵架時候,還是用英文比較專業、不輸人,大家都來學習下,技多不壓身)

 

關於麥格理報告的本身質量

我沒有仔細跟過百富環球的票,所以對這篇令公司氣憤的研報,各種打聽了下,線人們的反饋總結如下:

 

麥格理在報告中,確實弄錯了一些事實(Facts),公司主要收入和增長點都在國外,國內一直都是問題重重;但研究報告中寫反了。而他對公司做空的結論(Opinion),卻是對了方向。

 

對於麥格理報告的邏輯、質量、可信程度,得靠他自己客戶判斷啊賣方分析猿是要為客戶服務,而不是為上市公司服務的啊,不然不就成是沆瀣一氣坑市場了。這個角度看,分析猿和百富環球應該還沒有在一起,這對投資者是好事啊,不然你怎麽知道他是真看好還是假看好


 

但是,友號將麥格理發表報告的日期,與沽空量增多的數字聯系在一起,這個行為算是推測,或者在這件事中我們應該稱之為指責了。但是你有證據支持麽?沒有的話,按嚴重程度就是造謠誣陷了哦!

 

而且,一間公司的股價漲跌,怎麽可能這麽簡單。揪著四月份至今的走勢意義不大,一言不合該看股價好吧,2015724日至今,百富環球的股價跌了52.53%,同期恒生指數跌了10.52%,可以請教下為什麽跌幅會重於恒指麽?


 

關於外資行對公司業績的點評

業績後,大家都發了報告,主角之一的麥格理寫了一小段他的感想,野村用這件事做了個標題,都是opinion分析猿除了給數字,還要給觀點的啊,這是人家的自由,就像你可以認為這是外資行聯袂雙擊”、我又要找你撕一場的自由一樣。

 

但我們寫文章要以理服人、公平公正吧,你既然點出來百富的CFOII(海外版新財富)今年選出的最佳首席財務總監;那也要寫出來野村的分析師黃樂平,蟬聯了2013-2015年的II中國科技領域分析師排行榜第一啊,他在港股TMT的地位就像趙曉光在A股一樣啊(利申:我認識黃樂平,黃樂平不認識我,但是我灰常希望有機會以後跟他請教問題),你憑啥就給人家扣了這麽大一頂帽子呢。

 

賣方分析猿又不持倉,no offense,他們看錯看對有啥大不了的,誰還沒個錯的時候啊!每個能活下來的賣方研究員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籍的,有的看的特別準,有的資源特別多,有的特別勤奮待客戶如初戀,有的可以持續看不準,你說哪個沒價值!


不信你們看,A股第一財經網紅是李大霄啊,人家現在躺著發條微博都是可以賺錢的,你服不服啊!

 

友號不是還把華瀚生物放在你們港A股的名單里了麽,昨天公司被外資沽空機構做空了,我們啥時候能看到你們對華瀚定價權的搶奪啊?


 

關於外資不懂、壓低中國公司股價

友號的一個核心邏輯(如果你們認為那能叫邏輯的話)是:香港市場由外資買方定價,外資買方主要聽外資大行研究猿的,而麥格理、野村兩位外資研究猿就是給賣出評級,導致公司第二天股價跌了2.06%(跌了好多啊,天都要塌了啊)!

 

如果說你們這麽了解公司,外資行又這麽給你壓低股價,這難道不是給你們送錢麽?你們難道不應該偷著樂,趕緊買買買麽?你看,趁著股價低大筆購入萬科的許家印主席,就做了個非常好的示範!



所以你們猜,去翻百富環球大股東名單時候,我們能看到幾個大陸土豪身影呢?


第一大股東果然是內地土豪,Hi Sun Technology (China) Limited是高陽科技818),後者現時的第三大股東還是車峰,持股高陽科技12.04%

 

第二大股東是FMR LLC,變了個簡寫難道你就不認識啦,這是大名鼎鼎的外資買方富達投資集團,就是彼得林奇當時所在的基金公司。別說在香港了,人家在全球市場都很有影響力的,截止2015年底AUM5.1萬億美元。

 

第三大股東是Baillie Cifford & Co,這是一間1908在愛丁堡成立的基金公司,截止2016630AUM1300億英鎊,客戶包括美國五大養老基金。

 

所以,解放軍在哪里?



外資真的沒有中國投資者、中國分析員那麽了解中國企業?好想知道這些外資buysidePM或者TMT分析師有沒有看到友號的報道,有啥comments哦!

 

就拿FMR來說,這麽大的基金,他們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研究員的,in house還有個類似渾水那樣專挑問題公司的掃雷分析員,生態鏈是這樣的:

 

鑒於FMR的錢實在太多,他們是街上所有賣方都想去好好服務的大客戶;但是每一個分析員到了公司,都會被同事教育一句:"你們要知道,別人對你好都是有目的的";所以這應該是街上享受賣方額外福利最少的基金公司了,據說連電影票都不能拿的。

 

他們的行業分析員是會看賣方研究報告的,但是只看數字,你問他們對賣方分析員的觀點,目標價的評價:哦,我們從來不care他們給了啥意見,怎麽可能按照他們的投資建議去買呢?

 

作為街上資源最多的買方,他們的出差調研的頻率也是極其之高的;行業研究員每年兩次業績完了之後,就要馬上飛去波士頓、倫敦,再給駐在當地、有興趣聽他們聊行業的基金經理們推銷他們跟蹤的股票(這里他們的角色就變成了sellside分析師)。

 

任何投資者,只要對自己跟蹤的公司足夠了解,那麽從賣方拿到影響公司估值的消息就會越少;能影響公司估值的是新聞,但任何投資者很快也都能看到,sellside分析員可能還沒記者快,HF需要trade on newslong only不需要。

 

所以你覺得外資賣方分析員,在大外資買方決策中起的作用,有多大?

 

搶了定價權你就能賺錢麽?


千里迢迢來炒港股又是為了什麽?賺錢啊!

 

但幹嘛要把話說的像搶下定價權,你就能賺錢了一樣呢?Really不明白,絕對估值的高低跟你能不能賺到錢有什麽關系?

 

估值高的公司,就是定價機制更完善,更能提高投資者收益的麽?舉一個特別著名的栗子!還記得去年的前首富李河君麽?



中國公司漢能薄膜光伏發電(566),被前首富稱為看不懂漢能的人,都死的很慘;這話確實沒錯,還真得有一家外國對沖基金因為空漢能,輸的連褲子都沒了;公司股價在滬港通開通後那個波瀾壯闊的漲幅,讓人不禁感慨,還是大陸投資者懂大陸公司啊;4月份時候,外資fund可以舉個手,讓我來數數有幾家當時被漢能拉低了自己和大盤的相對收益。


 

外資fund臉被打的啪啪啪的,還要堅持著不值錢的節操:我們不會投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d有問題的公司的!寧缺毋濫!反正呢,我只知道一言不合就曬股價。


 

外資就是記憶時間久,不像A股一波接一波,不知道有個叫做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d的東西。


 

這里還要代表分析猿們吐槽,A股的投資者關系,不整天求爺爺告奶奶的,你能見到麽?我要是連公司IR都見不到,我要怎麽給估值?怎麽給我PM推呢?講真,港股上市公司的IR那是比A股強很多吧,人家都是很專業的,百富的CFO本人也是對投資者很敬業的啊(所以出了這樣的事,大家才更加的驚訝)。

 

香港市場最大的問題,不是外資行分析師不靠譜,不是投資者不會給估值,是因為沒有本土資金,缺乏流動性。我們叫大陸資金為解放軍,又不是駐港部隊,A股有個風吹草動的,不也是跑的比誰都快。


 

混久了港股的人呢,都知道賣方分析師的能量和對市場的影響,不否認確實有個別分析師發個報告,市場就能抖三抖的(這篇等我下次再來八),但港股不是單邊做多市場啊,人多策略雜權利又不集中,要是還用A股的思路,當然難受了,然後賺不到錢就去怪政府。


 

你是來炒股票,又不是陳浩南,能不能不要整天總是搶這個搶那個的;你要是覺得A股好,那就去炒A股嘛,幹嘛跟些大陸遊客一樣,一副他們不來買東西,香港經濟就要完蛋了的樣子呢?畢竟再回過頭看港股大時代時候,友號的投資表現(我放在閱讀原文里了),也沒有比外資大行靠譜啊。


 

不過不像田小姐,網紅wannabe成名還是要靠男人的(比如無數男粉絲們),沒有格隆,我的爆紅機會可是少了不少呢。

 

經緯紡機退市了,你說《香港,請不要拋棄自己》,我讓你《相聚離開都有時候別總矯情香港資本市場

 

還有你說,《香港沒有墻,但香港人有一堵心墻》,我也只能告訴你《我們為何賴在香港不走

 

當然了,還有第一篇的《誰是格隆》(點原文鏈接哦)

 

今天深深發現,每一次對你文章觀點不認同,寫完文章後,都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新增粉絲,所以對你深深的感恩,相信你也一定明白公號狗之間,撕撕才更健康的~~


關於中港兩地炒股的差別,蝸牛妹早已給你們總結出來了!


最後在這里喊出我的願望:多點數字,少點情懷,共建和諧中港二級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12

中國碼農拿下全球第一!圍觀國內的CTO們怎麽討論這事兒 |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19/158809.shtml

中國碼農拿下全球第一!圍觀國內的CTO們怎麽討論這事兒 | 黑馬薦文
峰瑞資本 峰瑞資本

中國碼農拿下全球第一!圍觀國內的CTO們怎麽討論這事兒 | 黑馬薦文

“中國工程師技術能力世界第一”,對此創業公司 CEO 如何看待的?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10分鐘

推薦理由:世界著名的編程競賽組織 HackerRank 剛剛發布報告:根據各國程序員在各項比賽中的表現,在總得分榜上,中國程序員獲得了第一名。對此創業公司 CEO 如何看待的?黑馬哥與你分享。本文由峰瑞資本(ID:freesvc)授權i黑馬發布,譯者王挺。

哪個國家能夠在編程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勝?

哪個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程序員?

許多人會認為是美國。畢竟,美國是比爾•蓋茨,肯•湯普森(Ken Thompson),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 與 Ken Thompson 聯合發明了 C 語言和 Unix 系統) 和唐納德•克努斯(Donald Knuth,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先驅人物,創造了算法分析學科)等諸多編程名人的故鄉。但話又說回來,印度擁有許多諸如印度理工學院等著名科技院校,而俄羅斯的黑客一向以 “高效率” 而著稱。

那麽,是否有一種方法可以來衡量哪個國家擁有最好的程序員呢?

通過分析來自 HackerRank(Priceonomics 的客戶之一)的數據,我們找到了答案。HackerRank 定期為程序員舉辦眾多的編碼挑戰,通過參與挑戰來提高程序員的編碼技能。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程序員參加了各種編程語言以及知識領域的挑戰,諸如 Python 語言、算法、安全領域以及分布式系統等。HackerRank 根據程序員完成挑戰的準確性和速度,對他們進行評分和分級。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和俄羅斯擁有最具才華的程序員。中國程序員在數學、函數式編程以及數據結構領域的挑戰中擊敗了其他所有國家,而俄羅斯程序員在最受歡迎以及最具競爭的算法領域具有統治地位。盡管美國和印度有眾多程序員參與了 HackerRank 的挑戰,但在排名方面,他們僅獲得了第 28 和第 31 名。

在開始進一步分析之前,我們先來觀察一下參加比賽的程序員最熱衷參與的挑戰類型。在 HackerRank 比賽中,程序員可以選擇參與 15 個不同領域的挑戰。有一些領域要比另一些更受歡迎。下表顯示了各領域完成挑戰的參與度比例。

1

▲ 這張表格展示了 HackerRank 上最多人完成的項目。前三名分別是算法、Java、數據結構

最受歡迎的是算法領域,有接近 40% 的程序員參與其中。這個領域的挑戰包括數據排序、動態規劃、關鍵詞檢索以及一些其它基於邏輯的任務。而作為算法領域的挑戰者,程序員可以使用任何編程語言,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什麽該領域如此受歡迎。(算法也是程序員面試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內容。)

與算法相比,參與度第二的 Java 領域和第三的數據結構領域就相差很遠了,這兩個領域分別有接近 10% 的開發人員參與挑戰。而分布式系統領域和安全領域是參與度最低的挑戰領域。

那麽,基於這些挑戰,哪一個國家的程序員得分最高呢?

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分析了每個國家在各領域中的平均分。在取平均分之前,我們首先對每一個領域的得分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將每一個獨立得分減去平均值後再除以標準差,即 z-score)。這樣處理後,我們就能夠在不同領域之間進行平等的分數對比。接下來,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將得到的 z-score 換算成 1-100 的分值度量。

我們選取了 50 個國家的數據。來自這些國家的程序員在 HackerRank 比賽中參加了數以千計的比賽(最少的也參加了 2000 多個)。下面是我們的發現:

2

▲ 參加 HackerRank 比賽的國家得分。前三名分別為中國、俄羅斯、波蘭

中國得分最高,因此中國程序員獲得了 100 的分值,名列第一。然而和第二名相比,中國只是以十分微小的優勢取勝——俄羅斯的得分是 99.9 分。波蘭和瑞士則得到了接近 98 分的好成績,分列第三和第四位。在名單中,巴基斯坦以 57.4 分墊底。

印度和美國雖然貢獻了最多數量的程序員,但甚至沒有進入到榜單的前半部分。印度得到了 76 分,名列 31 位;美國得到了 78 分,名列 28 位。

雖然中國在平均分上戰勝了其他所有國家,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在每個領域都能排名第一。那麽,在某一特定的技能領域方面,哪個國家貢獻了最優秀的程序員呢?讓我們再看看在每個領域方面名列前茅的國家。

3

▲ 各領域不同國家的得分情況。中國在數據結構、數學、函數程式語言中拔得頭籌

不出所料,中國在很多領域的表現都相當優秀。來自該國的程序員在數據結構,數學和函數式編程領域擊敗了對手,排名第一。

另一方面,俄羅斯在最受歡迎的算法領域拔得頭籌。在該領域波蘭和中國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

那麽,如何解釋不同國家在不同領域中的表現差異呢?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俄羅斯的程序員更熱衷於參與算法領域的挑戰,並從中獲得了更多的鍛煉機會。而中國程序員更熱衷於參與數據結構領域的挑戰。

我們還比較了各國程序員,在不同挑戰類型中所花費的時間,並將其與參加該項挑戰的 HackerRank 用戶的平均數據進行對比。經過這樣的分析後,我們發現了在各個領域中,哪些國家的程序員更願意接受挑戰。

4

▲ 在同一領域中,最有可能參與和最不可能參與該項競爭的國家。中國程序員較少選擇的項目包括 Java、SQL、數據庫、Ruby

正如上表所示,中國程序員在數學領域的參與度遠高於該領域的統計平均值。這也許可以幫助解釋為什麽在該領域中國程序員能夠占據榜首。同樣,捷克程序員在 Shell 領域展現出了很高的參與度,而在該領域捷克排名第一。

但除了這兩個例子以外,其他國家的數據並沒有顯示出這樣的相關性。一個國家的程序員更願意參加某項領域的比賽,並不代表他們在該領域的得分排名就能更高。

我們也想知道不同國家是否對編程語言具有特殊偏好。印度程序員是否更鐘情於 C++?墨西哥人會使用 Ruby 編程嗎?

下圖列出了不同國家程序員參與不同編程語言挑戰的比例。

515797834248723121

▲  各國程序員所使用的編程語言情況

總的來說,各國程序員對 Java 挑戰的參與度要高於任何其他編程語言挑戰(也有少數例外,例如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的程序員更喜歡參與 C++ 挑戰,而在臺灣,Python 挑戰最受歡迎)。斯里蘭卡對 Java 挑戰的偏愛度排名第一。而為 HackerRank 貢獻了大量程序員用戶的印度位列第八。

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尼日利亞在榜單中墊底,這些國家的程序員可以向瑞士程序員學習他們的堅韌不拔的精神。當一名程序員在 HackerRank 進行挑戰時,如果在挑戰開始就放棄,那他/她只能得到零分。而在所有國家中,瑞士程序員的零分比例最低,這也使瑞士程序員成為當之無愧的 “全世界最頑強的程序員”。

6

▲  各國程序員參加比賽的放棄率

每一天,世界上的程序員都在相互競爭,希望能夠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或唐納德•克努斯。

如果我們現在舉辦一場編程奧林匹克競賽,數據顯示中國將獲得金牌,俄羅斯將帶著銀牌回家,而波蘭將取得銅牌。盡管美國和印度在科技展示推廣方面做出的努力值得稱贊,但他們連排名的前25位都進不了。

CTO 們怎麽說?

朱瑞清

百場匯 CTO,前藝龍副總裁,原亞馬遜(美國)技術總監。

強迫技術人員從事管理崗,對個人、公司都是一種傷害

我個人感覺,僅僅通過 HackerRank 的數據,就說明中國工程師已經排名世界第一,缺少說服力。中國的程序員由於成長背景,對於考試制度擁有較強的積累。用測試的方法,來判斷哪個國家的程序員最優秀,這個方法本身是有片面性的。

拋開本文內容不提,從我個人在中美工作十幾年的經驗來看,我也確實認為中國工程師的技術總體還不能說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舉幾個例子。首先,世界上最著名的技術公司,Facebook、Google、微軟、亞馬遜、LinkedIn,它們會有比較高階的職位,比如 Research Fellow,Distinguished Engineer,Senior Staff。而中國人取得這些職位的比例,要排在美國人、印度人,以及南亞出生的工程師後面。而各個團隊的中流砥柱,常常是中國、美國、印度、歐洲背景的工程師進行 “四國大戰” 的局面。

其次,出生在中國的工程師,基本功非常紮實,數學和邏輯的平均水平要高出其他背景的工程師。但對於整個系統的基礎理解,以及系統集成、系統應用的經驗和理念,往往比不上他的同事。

最後,大型公司對於工程師的考驗絕不只有一個人的基礎技術那麽簡單。他的領導、協同、說服他人的能力也很重要。這一點並不是中國工程師的強項。

造成以上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中國背景的工程師,在數理邏輯的訓練和積累上,比其他國家的工程師要好很多。但與此同時帶來的負面效果,就是大家花費了過多時間在數理邏輯上,缺乏探索性技能的訓練。

除此之外,中國工程師比較註重單兵作戰。一個人或者很小的團隊,都可以完成很難的任務,而且完成地很好。但如果和一個大型的團隊協同,合作順暢程度並不取決於個人技術能力,還包括如何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把大的項目分解成很多子項目,帶領幾十人或者幾百人去完成項目。在這一方面,中國工程師在學生時代、職業早期,就缺乏這樣的鍛煉的機會。另外對於開源軟件項目的貢獻上,算法,也比較少見到中國工程師的貢獻。

第二個問題,作為 CTO 看中哪些技能。這和公司本身所處的行業、工程團隊所面臨的挑戰是強相關的。

百場匯本質上是電子商務與共享經濟交匯的細分市場。所以我在挑選工程師的時候,就會首先看中算法和數據結構,這在根本上決定了工程師發展的潛力。第二是編程語言的熟悉程度,表示他在編程方面的積累是否深厚。

這兩點可以在面試中考察出來,比如回答試題、討論技術細節。讓候選人在白板上做一些問答。對於編程能力,可以通過堆棧、語言上算法的細節,比如集成、指針,準確地衡量出他們的能力。

中美技術圈對技術人員的定義、成長模式、看中的技能其實有比較大的不同。第一是對於技術人員的重視。在 Facebook、Amazon、Microsoft,一個非常大的項目可能完全由技術人員主導。這些巨頭更加看重技術在公司成功、形成壁壘的作用。

中國的公司,相對來說由於時間、商業環境的原因,很多並沒有達到這樣的認識。所以在這樣的中國公司中,他們對於技術的認知,僅僅是把一個產品、市場、銷售的理念實現的工具性人才。對這些工程師的領導能力,就不會那麽看重。

除了對技術人員的重視程度之外,中美公司另一個不同之處 “技術領導力”。在美國公司中,你會看到五、六十歲的技術人員,他們本身可能編程能力未必比二、三十歲的程序員更強,但是他們對於行業理解、公司系統架構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有數十次產品發布的經驗。

這些在 Research Fellow、Distinguished Engineer 崗位上的技術人員,會給公司的技術方展、框架設計提供經驗上的指導、商業上的輔助。

據我觀察,在中國科技公司中,扮演這樣職務的人是非常少的。在中國公司,往往一個技術人員做到三十歲,會因為薪水上的提升、影響力上的提升,而一定要去做管理崗。對於他本人、公司,其實都是一種傷害。對於非常優秀的技術人員,他可能並不適合擔任管理崗位。而對於公司來說,讓一個技術上非常優秀的人員,脫離第一線編程的工作,可能幾年後他對於技術上敏銳的感知度也會下降很多。

中國技術圈的趨勢,讓我個人比較擔心的是技術創新的氛圍和文化的建立。中國比較少可以看到真正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大多數公司還是停留在商業邏輯、實現上的創新。真正以科技改變一個行業的公司還是比較少。

我們展望一下未來五到十年,科技上真正有趨勢性、paradigm shift(模式轉變)的公司在哪里,我個人認為還是在矽谷。因為他們還是在做一些技術上的研究。不管你認為下一次的技術變革,來自 VR、AR、智能學習、機器人,我們看到在矽谷、國外的研究圈,已經很多公司在這里已經深耕了五年到十年。如果這些技術未來真正可以改變人類生活的時候,肯定是這些公司容易抓住機會。

在中國,相對來說大家還是比較重視眼前的利益。等到風口真正刮起來的時候,留給中國技術圈的機會就不會很多了。

劉靜思

贊賞社交出版聯合創始人、CTO。

行業湧入缺乏鉆研熱情的新人,讓我有些不安

中國程序員排名第一,是因為統計的誤差吧。HackerRank 更加註重算法、邏輯性的考察,在這一方面,中國程序員是比較有優勢的。但是業界對程序員的要求不僅僅是有算法、數據結構的考察。架構的能力、設計的能力、整體設計的能力,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在 HackerRank 中的比賽中,我會看中算法、數據結構、設計模式這一些考察。具體到設計模式方面。因為算法強弱,並不能很本質地決定當下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數據類的企業對算法要求很高)。但對於更多的互聯網企業來說,設計模式會決定整體結構的設計、和同事的合作情況。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整體的技術水平能力,沒有遵循技術發展階段同步提高。一個值得關註的趨勢是:大學畢業生覺得寫程序比較吃香,以至於這個行業湧入大量缺乏深入鉆研熱情的新人。這讓我有些不安。

許丞

心橙互聯 CEO,工程師出身,擁有谷歌 10 年工作經驗

傳統文化讓人更願意跟從而非領導,容易幹很多臟活累活

中國程序員在世界上的各種競賽上取得好成績已經不是新聞。我之前在谷歌帶的實習生就有 IOI、ACM 金牌,還有 Topcoder 有史以來奪得最多次設計冠軍的中國人。但是要說目前中國程序員已經是世界第一的話,我認為還差很遠。

在谷歌和 Facebook,優秀的程序員還是歐洲、美國以及印度的居多。中國的程序員很勤奮也很聰明,但主要還是在別人的框架下勤勤懇懇的填代碼,缺少開創性的框架、系統。在這一點上,國人還需努力。

對於 HackerRank 這些考察的技能中,我個人最看重的是算法,其次是數據結構。實際上,我一直不把算法和數據結構當作一種技能,更多的是一種思想,一種科學的思考方法。

算法和數據結構是一種基礎知識,也可以看成是武俠小說里面的內力。而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安全等等更像是不同的招式和招數。內力所到之處,尋常招式也能發揮巨大威力。就像張三豐使出一招武當長拳,那威力就不可跟熟悉各派招式的趙敏所能匹敵的一樣。

我們在評估算法和數據結構的時候,除了看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以外,也要看是否有創造性的思維和靈活應用的能力。通常而言,我們會把一些實操問題,抽象成為一些算法和數據結構的問題,然後跟他一起去解這個問題。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就能看到對方能不能聽懂問題重點,分析問題是否到位,解題思路是否創新,能不能互相激發起靈感等等。有點像武俠里面的高手拆招或者圍棋對弈一樣:最高的境界盡在不言中。比劃武功,豁然開朗。

美國的技術圈更看重的是領導能力(leadership)。孩子從童子軍的時代開始,就一直被灌輸的是:要在最關鍵的時候能挺身而出,解救世界。你看《美國隊長》、《鋼鐵俠》這些大片無一不是在傳遞這樣的思想。我認為這就叫領導力。

領導力就是勇於承擔責任,在關鍵的時候往往能發揮意想不到的能力。而中國的程序員們在教育上普遍接受儒家謙遜的思想熏陶,往往喜歡做 Follower(跟隨者)而不是 Leader(領導者) 。因此,能力很強的人,往往也都不敢或者不願想在某個方面挺身而出。久而久之,就被當作幹臟活累活的不二人選了。

中國互聯網技術圈總體的形勢是非常好的。世界越來越平。中國程序員在掌握世界最新技術方面的時間間隔越來越少。現在中國程序員的普遍水平在越來越高。由於語言水平的提高,走出去的中國程序員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這些都是很好的趨勢。

然而國內互聯網公司,即使是 BAT 為首的互聯網大鱷,都喜歡把技術當作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並不認為公司的核心價值在於技術。這樣使得公司更願意投資容易獲得短期利益的項目,而不願意去在更深更黑更難的技術上做投資。拿我們在做的視頻通信技術舉例,就很難在國內看到願意在這個艱難的技術領域里面深耕的公司,和我們一起默默地啃下這些艱難的技術。

李諾

洋蔥數學 CTO,希望能用技術改變中國教育一點點。

比賽本身不重要,更看重願意參與的勇氣和毅力

排名第一這事最多只能說明中國人擁有紮實的應試能力和多年豐富的臨場考試經驗。針對性訓練的競賽者和每天對加班習以為常的程序猿來說,無論是人群比例,還是對最後產出的評判標準,都是截然不同的,這跟奧運獎牌連續前三但國民體質持續降低是一個道理。大學里計算機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與現實的嚴重脫節,軟件、互聯網公司對於程序猿的過度使用以及長期培養計劃的缺乏,才是罪魁禍首。

作為 CTO,在 HackerRank 所舉辦的比賽中,你最看重員工的哪一項技能?其實我最看重的是他參加 HackerRank 這件事情,看重的是他背後可能的潛質:有勇氣,有毅力,願意嘗試,期望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硬要挑一個的話肯定是算法。其他的都會因為程序猿角色不同而有不同的側重,而算法則是對編碼實踐的經驗總結和抽象。Codereview 依舊是最原始但最有效的衡量方式。另外打個軟廣,算法離不開數學,如果數學基礎不好,歡迎從洋蔥數學學起:)

從 Hackernews 和 TED 上了解,個人認為相對來說美帝會更看重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率,以及一個人對於整個團隊的技術貢獻。當然,中國在這點上也在改善,但是相差還是很遠。

作為一個技術型人才,你需要理解公司商業模式,借助第三方服務和開源代碼快速驗證產品假設,需要設計穩定的架構保證服務的高可靠性,用數據驅動公司產品服務的改善和升級,學習新技術為公司帶來更多有意思的創意,一個只想寫好程序的程序猿一定不是一個好程序猿。

工程師文化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我們更多在價值觀上的理解,認同和執行。

祁寧

一個熱愛編程的開發者,開發者社區 SegmentFault 創始人 CTO。

更看重算法和數據結構,基礎決定高度

我覺得這個比賽不能完全反應真實水平。HackerRank 也只是眾多編程比賽中的一個。中國程序員在世界範圍內,從他們創造出來的產品、國際影響力來看,排在第一梯隊沒有什麽問題。但是具體排名不是太重要。

針對員工技能這一塊,我覺得最基礎的是算法和數據結構。基礎決定了他的高度。至於考核的方法,主要在日常工作中看他的編程習慣、思想,都能看出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中美技術圈之間,技術本身的差異不是很大,更多是文化上的差異。這和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美國文化提倡自己的東西要 show 出來,讓別人知道,主動去溝通。中國人受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影響,更喜歡藏拙。很多技術大牛不一定善於演講,把自己的思想布道給別人。

我雖然沒有在美國工作過,但是根據一些朋友的說法,美國程序員更看重和其他同事溝通,中國程序員更看重實幹、寫代碼的能力。但這種情況也在慢慢改善。

程序 技術創新 人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43

對抗衰老和癌癥的細胞自噬拿下2016諾獎 尚未產業應用或令市場失望

幾個小時前,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開面紗,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京都工業大學大隅良典因其在自噬性溶酶體方面做出的貢獻而摘得桂冠,並獲得獎金800萬瑞典克朗,約合625萬人民幣。

大隅良典的研究側重於酵母細胞自噬,在該研究中他“朝著闡明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意義,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該點評來自於2012年京都獎,大隅良典是那一年生命科學相關的京都獎唯一獲獎人,在此之前,2010年諾獎得主山中伸彌在2010年也曾獲得了京都獎)。

在諾獎公布的獲獎原因中,對於大隅良典的研究貢獻官方是如此表述的:他的工作不但揭示了一種基本的細胞基質,更多許多疾病的闡明鋪平了道路。

尚無產業應用

不過相比較去年屠喲喲獲獎的“滿屏漲停”,此次諾貝爾醫學獎恐怕會使二級市場的投機者失望了,第一財經記者通過了解得知,相比較此前被媒體和學界高度猜測的基因編輯以及腫瘤免疫治療,細胞自噬目前在全球範圍尚未觸及真正的臨床產業應用,仍處於研究階段,並且距離產業技術的落地還有比較遙遠的一段距離。

“細胞自噬比較類似細胞雕亡,雕亡和自噬是細胞死亡的兩種途徑。它是一個科學研究的現象,結合大隅良典研究的這個途徑,有可能在一些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作用,從而產生藥物開發的靶點。”上海東富龍醫療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勞昕元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但是細胞自噬本身並不是一個平臺級的技術,所以不會有很大的產業熱點,因為它無法在某個領域馬上應用去治病。相對來說,免疫治療和基因編輯雖然還沒有獲得諾獎,但這兩個技術在產業界卻是多面手。有很多實際臨床應用的案例,所以在熱點度上來說,細胞自噬肯定是差很多的。”

另一位醫療領域投資人高特佳投資合夥人王海蛟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在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的布局中,還沒有發現與之相關的產業化研究。細胞自噬在抗衰老和帕金森相關疾病的的應用機制上研究更早一些,而抑制腫瘤領域目前是一個潛在的研究方向。”

如何對抗衰老?

“和細胞自噬產業化相關的最主要是關註與藥物相關的靶點和臨床進度,它是一個現象,目前並沒有直接很廣泛的應用。”勞昕元說。

自噬,是一種細胞處於壓力之時消化蛋白質和細胞器的自適應過程,以下幾種情況會導致自噬現象的發生:第一種情況是異源自噬,當一些感染性的例子進入細胞後,細胞就會啟動自噬程序,清除異物,這在細胞消滅病原體上有著重要意義; 第二種情況是細胞的自我修複,在運作一定時間後,一些細胞就會出現受損。自噬能夠吃掉這些舊的細胞器,並把消化後產生的大分子原料用於新細胞的合成。

細胞自噬近年來受到熱捧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於這些機理與疾病的關聯,其中,首當其沖便是對抗衰老。

細胞自噬的典型特征是形成自噬體並呈遞給溶酶體,這一過程在蛋白質和細胞器質量控制中起基礎作用並維持了細胞能量的穩態。一些研究表明,自噬與細胞衰老密切相關,參與蛋白酶和自噬相關調節的BAG蛋白家族中BAG3/BAG1比值在複制性衰老時增高,且BAG3在細胞衰老時能介導自噬的激活。研究還發現在Ras誘導的細胞衰老進程中亦可觀察到較高的自噬活性。

除此以外,對於抑制腫瘤細胞自噬也讓學界充滿期待,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自噬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許多調節自噬的藥物被用於臨床腫瘤治療的研究中。

不過,對於許多細胞生物學的科研人員來說,相比較細胞自噬,細胞雕亡這個名詞可能更為親切:2002年“細胞雕亡”就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而這次,14年後,與之一脈相承的細胞自噬再次獲得了諾獎評審委員會的屬意。

根據科研公開資料,“細胞雕亡”(又稱“程序性細胞死亡”)規律的發現曾讓人們更好的了解了生老病死的客觀規律,而如今,細胞自噬恐怕將會賦予臨床更多的探索意義:它可以幫助人類更有效的延緩衰老、攻克腫瘤疾病,這些臨床應用的領域包括癌癥、帕金森癥、阿爾茨海默以及心肌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34

大並購時代來襲:854億美元拿下時代華納

美國電信運營商AT&T宣布,將收購傳媒巨頭時代華納(Times Warner)。

北京時間10月23日淩晨,AT&T在其官網宣稱,時代華納股東將每股得到107.50美元的補償,包括53.75美元現金與相當於53.75美元的AT&T股票。

時代華納股東接收AT&T的股份數,根據AT&T股價變化有所不同:若股價低於37.41美元,則每股時代華納股票轉換為1.437股AT&T股票;若高於41.349美元,則每股轉換為1.3股。AT&T估計,收購涉及的總權益為854億美元。

目前,雙方董事會均已批準該計劃。這是繼490億美元收購DirecTV之後,AT&T再一次在影視娛樂行業進行大規模並購。美國電信正在轉型,從簡單的“管道服務商”轉型為媒體內容提供商。

TMT行業咨詢機構MIG(Media Investment Group)創始人Richard Cooperstei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是一項大規模、體現高度戰略轉型的交易。和此前時代華納與AOL的交易失敗不同,AT&T能帶給時代華納的更多,而時代華納有價值的資產也將幫助AT&T極大程度擴張它的內容和渠道。”

 

AT&T變身媒體大鱷

時代華納集團是全世界有名的電視傳媒巨頭,旗下擁有收費電影頻道HBO、好萊塢電影片廠華納兄弟等一系列明星資產,以及CNN、TNT、TBS等知名電視頻道。

早在2000年,時代華納就曾與美國因特網服務提供商美國在線(AOL)合並,但受隨後的互聯網泡沫破裂的影響,兩者並未能進行有效整合。該合並最終於2009年以兩者分拆而告終。2014年,二十一世紀福克斯(21st Century Fox)擬以約800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但遭到後者強烈抵制。

中信證券並購業務副總裁陳紀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當年網速不夠快,移動端通信設備也不像現在那樣普及,因此當年AOL和時代華納的合並盡管有著很超前的概念,但是生不逢時,配套設備沒有跟上,導致失敗。現在一切技術的問題都已經解決了。”

AT&T是美國排名第兩位的電信服務巨頭,資本市值為2380億美元。去年AT&T斥資49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衛星電視巨頭DirecTV公司。通過固定電信網絡和DirecTV兩家公司,AT&T已經在家庭電視服務市場獲得了顯著的份額,擁有9000萬的移動通信和寬帶用戶,AT&T希望給這些用戶帶去更多的優質視頻內容。

收購時代華納,對AT&T而言,是對抗擁有NBC環球的康卡斯特(Comcast)的一張王牌,也是在Verizon買下AOL和雅虎後媒體行業的又一大並購。

從Verizon到AT&T,美國的電信行業正在向數字化轉型。傳統的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服務正在被年輕人拋棄,人們都在觀看更多的網絡視頻節目。因此,傳統的電信運營商,不願意僅僅作為一個上網管道,他們希望通過數字內容來獲得廣告和訂閱收入。這項收購也預示著網絡內容提供商、傳統電視內容提供商以及內容的生產者進一步整合的趨勢將更為明顯。

Verizon高管明確表示,隨著電信市場逐步飽和、競爭激烈,公司要從互聯網內容和網絡廣告獲得更多的收入。

針對該項交易可能因為規模過大、資產過於集中而受到監管機構的阻撓,Cooperstein認為這不會是問題。他說:“這項交易將成為將來一系列行業大規模並購的先驅,開啟內容和渠道整合的大幕。”

Cooperstein向記者表示:“我們已經看到了Verizon在內容方面的布局更加激進,其它TMT行業的參與者也在擴大加深內容和渠道的整合。Comcast和NBC環球正在擴大技術資產的戰略轉型,很快我們就會看到矽谷的那些企業參與進來,讓內容聚合到一起。這是一個未來三到五年全球戰略變化的現象。”

普華永道旗下思特略(Strategy &)合夥人徐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技術的顛覆讓渠道和內容更加深度地糾纏在一起。渠道之所以需要內容,是因為目前渠道非常盛行,這是電信公司面臨的挑戰。”

 

監管阻力

如此大規模的交易仍然要接受美國聯邦信息委員會(FCC)的審核批準。早在2011年時,AT&T收購T-Mobile失敗,監管機構主要擔心兩家具有競爭關系的企業合並將有壟斷之嫌。而針對這次收購,有美國監管機構的前官員表示,AT&T對時代華納的收購屬於垂直領域收購,也就是說AT&T和時代華納並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同一條供應鏈上的環節。時代華納的TNT和HBO是AT&T無線服務和付費電視渠道的內容提供商。這區別於當年AT&T對T-Mobile的並購。

美國總統競選人特朗普甚至在公開場合揚言稱,AT&T已經掌握了太多的權力,如果他當選總統,將會否決這次並購。監管分析師表示,AT&T需要做出一些讓步,比如保證其它付費電視和無線運營商同樣有權進入時代華納的節目。瑞信分析師表示:“反壟斷審核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結果不確定。”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當年Comcast對NBC環球收購的先例可以作為參考,同樣是渠道和內容的整合。當年負責21世紀福克斯對時代華納收購案研究的前監管高層Michael Regan表示:“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規模,AT&T需要做出一些讓步,必須說服監管者它不會擠壓其它網絡視頻渠道。”

一些行業人士對這項收購提出的主要擔憂是,AT&T很有可能控制時代華納的內容出口,拒絕向其它渠道提供內容。美國司法部門前反壟斷官員Gene Kimmelman就對該項收購持保留意見。美國司法部近年來正在花大量精力研究電信領域與快速增長的視頻內容交叉市場的發展。

資深資本市場觀察人士、MGI Pacific董事總經理白柯林(Colin Bogar)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他並不看好這項收購。“盡管這項交易對投資者和股東來說是非常好的,但是考慮到收購所需要的審批和監管程序將會非常繁瑣,而且會有很多附加條件,比如資產拆分和保證流量的中性。因此從雙方的長期戰略發展和協同效應角度來看,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不過,AT&T CEO對這項收購信心滿滿。在當天的聲明中,公司CEO Randall Stephenson表示:“對於我們這兩家優勢互補的公司來說,這是一次完美的收購。”他預計,監管不會給並購造成什麽障礙,並稱只要肯做出讓步,任何問題都可以克服。

資深互聯網媒體人單曉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移動設備運營商對家庭內容服務越來越重視,這種趨勢還將進一步影響全球大的移動運營商,它們會加快由單純的渠道收益轉向內容加渠道收益模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82

獨家|賈躍亭如何拿下長江商學院同學的6億美金投資?

11月15日下午,樂視大廈內,賈躍亭在長江商學院的十余位企業家同學“雪中送炭”,包括海瀾集團、恒興集團、宜華集團、敏華控股、魚躍集團、綠葉集團等十幾家國內企業領導人正式與樂視控股簽署了第一期3億美元的投資協議。

包括上述六家企業在內的十多家公司,明確表達了投資意向,對樂視的投資總額為6億美元,將分為兩期,第一期3億美元將在本月內到賬,資金將投向樂視汽車生態和LeEco Global。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為了這6億美金投資,長江CEO班長近日代表60多個企業家來樂視進行了兩天關於LeEco和樂視汽車投資的談判,最終達成正式的投資協議。

在這場溝通會上,海瀾集團董事長周建平透露,此次投資樂視,額度大一點的有5—10家企業,還有投資額度小的,加起來總計6億美金左右。

此次前期支付的3億美金主要投的是樂視汽車,將在12月中旬之前全部到位。但相關的股權結構還沒計算,還有一些條款也屬於保密條款,不便於公開。而後期的3億美金要看樂視的需求。

周建平同時稱,這一投資是財務投資,充分信任賈躍亭及其團隊,不會參與未來的管理和汽車方面的業務。

對於投資樂視的風險,他坦言,風險都會有,現在企業有兩種風險:一種是發展中的風險,一種是生存帶來的風險。“我覺得賈躍亭是發展中的風險,而不是生存帶來的風險,我們願意投發展中的風險,而不願意投生存帶來的風險。我們看來風險可控,前景光明,值得投資。”

以下是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投資溝通會實錄:

劉弘:首先,非常感謝海瀾集團董事長,長江CEO班長昨天代表60多個企業家來樂視進行LeEco和樂視汽車投資的談判。經過兩天,我們達成正式的投資協議。在這個時候,周董事長以及其他同學企業家對樂視的支持是非常及時的、關鍵的幫助,因為近日樂視在遭遇資金困難的種種傳聞,以及董事長賈躍亭對外發布的信,讓我們成了輿論關註的焦點。在外界眾多的質疑聲中,我們企業家看到的是我們生態的核心價值與成長性,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投資LeEco和樂視汽車,對我們來說是雪中送炭的支持,非常感謝大家。

我簡單介紹一下,今天出席的有海瀾集團董事長周建平、標普基金的合夥人謝超、華創北京的董事長範慶龍、成信集團的董事長盧文椿、業之峰集團董事長張鈞、鯊魚公園教育的董事長張曉東。

周董事長:我們這次代表長江CEO六班全體同學來到樂視,賈躍亭是我們班的同學,也是我們班的驕傲。樂視未來對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的締造,是我們班里值得驕傲的一個年輕的企業家,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我們全班共同委托我與樂視汽車進行項目的洽談,經過兩天的洽談,雙方慎重的磋商,我們達成了一致,我們代表全班一起圈定6億美元的投資,其中11月底到12月之間先投3億美金,也預祝樂視和樂視汽車的未來能夠越來越好,為我們全班爭光,為我們民族汽車工業爭光。

劉弘:好,下面我們進行簽約儀式。

問:剛才說前期支付3億美金,大概什麽樣的比例?在樂視汽車里面,有沒有談到更詳實的,比如回報,股權架構,甚至派駐一些人員到這邊來?

周董事長:我們投的主要是樂視汽車,樂視汽車是新能源汽車,也是全球、全國,方方面面鼓勵的項目。首先,股權結構還沒計算,還有一些條款也屬於保密條款,不便於公開。總而言之一句話,支持樂視就是支持中國的民族汽車工業,我們也希望通過樂視的努力,通過賈躍亭的努力,中國的汽車能夠在全球偏落後水平的背景下,能夠以樂視超級汽車項目在全球汽車產業占有一席之地。從這個比較高的角度來看,其實樂視汽車也是代表未來的一個項目,我們也看好這個項目,也看好賈躍亭這麽一個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也是我們信得過他。

問:請問周總,我們這次是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是否會深度介入樂視汽車接下來的擴張或業務?

周董事長:我們是財務投資,但不會參與未來的管理和汽車方面的業務,因為我們充分地相信賈躍亭和他的團隊完全有這個能力做好這個汽車的事業。

問:在財務上面,有沒有回報方面的東西?

周董事長:投資肯定有回報,沒有回報不就失敗了嗎,這不是賑災。

問:有沒有具體的細節?

周董事長:投資細節就在合同里,沒有哪個企業投完資以後公布合同條款的,但這個投資,首先是一個值得我們投資的項目,值得我們信賴的團隊,值得我們期盼的未來,代表中國重要的一個產業的窗口,所以我們是奔著這個來的,按照市場規律辦的。

劉弘:首先是看中了LeEco未來的成長空間,這是投資者的角度。另外是同學的信任。

周董事長:現在全國的很多資本都在朝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的方向走,實際上樂視已經領先了,它已經鋪墊了一兩年,甚至研究了三、四年,後面的人要趕上樂視還有一個過程。我覺得樂視完全可以先發制人,成為領先者,將來成為領軍者。

問:前期資金3億美金,具體在什麽時間可以到位?打到樂視的賬戶上?

周董事長:12月中旬之前全部到位。

問:投資方以企業為主還是個人?

周董事長:企業為主。

問:大概有多少家企業呢?

周董事長:投資額度大一點的有5-10家,還有投資額度小的,加起來6億美金左右,我們一期投3億。

問:剩下的3億左右,有沒有時間節點?

周董事長:第一期時間確定了,第二期看他們的需求。目前據我們了解,近期由於樂視網上有一些負面信息以後,反而很多人作為一個機會,資本會湧到這兒來,後面的3億也可能不需要,但我們也做好了準備,也談好了,根據項目的進度來吧。

問:投資一定會產生風險,在您投資的過程中,有沒有預知的風險?

周董事長:風險都會有,現在企業有兩種風險:一種是發展中的風險,一種是生存帶來的風險。我覺得賈躍亭是發展中的風險,而不是生存帶來的風險,我們願意投發展中的風險,而不願意投生存帶來的風險。我們看來風險可控,前景光明,值得投資。

劉弘:好,就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567

20億拿下藍色火焰的華錄百納為何沒能一飛沖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16/159809.shtml

20億拿下藍色火焰的華錄百納為何沒能一飛沖天?
趙二把刀 趙二把刀

20億拿下藍色火焰的華錄百納為何沒能一飛沖天?

長期看,華錄百納值得持有,但短線操作為主的當下,中小股民需多觀望。

本文系趙二把刀給i黑馬的投稿。

11月初,創業板影視傳媒明星公司之一的華錄百納發布的Q3季度財報顯示,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8.68億元,同比增長27.46%,但凈利潤同比下滑6.5%。

股東拋、利潤降

明星股遭遇業績“天花板”了?

11月11日,全民狂歡剁手之間,在財報之後華錄百納又發布公告,胡剛於11月10日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票288.9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0.36%,按照近期股價,套現將近7000萬。創業板公司的高管拋售套現,已經屢見不鮮。但華錄百納還是被很多中小投資者吐槽,以及股價近期也相當不給力。

在之前公布的財報中,華錄百納的營收還不錯,但利潤增長不多;官方口徑是回款的後置導致的。但通過對華錄百納最近兩年營收和利潤的變化曲線來看,華錄百納似乎變成了一家“季節性”公司。

從財報可以看出,每年的Q1/Q2財季都是華錄百納的低潮期,到了Q3/Q4財季似乎就是收割期,營收和利潤都是向上的曲線。

這和很多人印象中的,影視傳媒產業是不受季節性影響的特點想相違背的。讀娛君認為這可能和采購方以及品牌廣告主的回款賬期有關吧?

當然,賬期放在Q4是很多行業的慣例,但作為行業的觀察者,從這兩個曲線可以看出華錄百納的總營收和純利潤在2015、2016兩個財年里並沒有特別的變化。

讀娛君在想一個問題:作為創業板曾經的明星股,華錄百納遭遇到了“天花板”了嗎?

在影視產業成為風口的這幾年,讀娛認為其和華誼兄弟、華策等影視公司在市場的動靜相比,華錄百納是一家相對低調的公司,但也有近20億並購藍色火焰的大手筆,但在看到財報數據的曲線後,小讀不得不感慨到:1+1大於2,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紙面上的…

登陸創業板、進軍綜藝

得失之間,華錄百納錯過風口了嗎?

在IP、電影票房暴漲、明星資產化、網生內容(網劇、網綜和網大)的幾大風口加持下,影視傳媒板塊在股市上也是備受矚目的明星題材。但在2016年大部分影視傳媒公司都在新三板打滾的時候,華錄百納作為第一批登陸創業板的文創類企業,應該說是享受了比當下的影視公司更多的“資本紅利”。

和華誼兄弟、藍色光標等明星股一樣,華錄百納2014年登陸創業板後,也是盡享百倍PE和百億市值的紅利的,所以華錄百納的融資渠道相當通暢,這也是其能夠以20億左右的資金全額收購藍色火焰的原因之一。創業板確實比新三板厲害…

2014年,華錄百納是以一股“清流”登陸創業板的,那時候輕資產的概念正式最火的時候;華錄百納的招股說明書就是透露著輕資產的特質。在招股說明書中,以52個員工,平均近90萬的利潤成為第一批創業板的明星公司。

華錄百納當時的業務模式比較簡單明了,既不簽導演也不簽明星,就是做項目..所以對人員要求不高,利潤也相對很高——需要註意的是,2014年,現在流行的諸多的綁定明星、搶購IP等概念並不熱。所以華錄百納還是相當受中小投資者歡迎的…

在登陸創業板之後,華錄百納借並購藍色火焰之際,進軍綜藝市場。應該說華錄百納確實看到了綜藝市場要火的趨勢… 而綜藝制作公司,到目前為止在資本市場上能夠登場亮相的並不多。所以這樁交易直接提升了上市公司華錄百納的業績和利潤。

牌面上看,華錄百納成功上市、並購藍色火焰進軍綜藝市場…市值也長期在百億以上,但為什麽近兩年來華錄百納似乎離“明星股”有點遠?

回顧這兩年影視傳媒題材市場的熱點,都是什麽?互聯網資本大軍進入電影產業、明星的資本化、IP大潮如火如荼、網劇熱、網大熱、網綜熱..

在這期間,湧現出相當多的新興公司,或以明星為背書,或以超級大IP為背書,或以新模式為背書;雖然沒有湧現出估值百億的公司,但在輿論場上,獲得的關註和矚目度相當之高。

而這些熱鬧的背後,華錄百納似乎錯過了諸多的風口,成為輿論場的失語者。

缺爆款缺大IP錯過電影熱

作為上市公司的華錄百納似乎更值得期待嗎?

作為輿論場的失語者,華錄百納既不像華誼兄弟那樣激進的綁定明星大導演進軍線下渠道,也不想光線傳媒前進買“貓眼”押註票房市場;也不想新興的影視公司們,押註某一位爆款大明星,比如唐德和範冰冰、暴風和吳奇隆…在這些喧鬧的背後,華錄百納顯得沒有爆款、沒有搶購超級大IP、沒有趕上電影熱.. 但這些不一定是壞事吧?

錯過電影熱。近年來,華錄百納主導過《痞子英雄2》等大電影項目,但總體來看,華錄百納仍然是一家將主要力量放在電視上的公司,所以在電影市場紅紅火火這幾年,應該說主要是跟投了一些項目,總體來看,電影市場的起起落落並不影響華錄百納的業績和成績。

缺大IP。電視(包括網劇)市場,近年來最火的IP熱中,華錄百納似乎沒有特別的跟進,在能夠看到的大IP項目中,主導方中也罕見華錄百納的身影。在2016年中報中提到的電視劇雖說品質應該還算不錯,但也沒有爆款出現。《亂世麗人行》、《獵人》、《臥虎》、《愛情萬萬歲》、《老公們的私房錢》、《長江往事》.. 等劇集,小編是知道《獵人》和《愛情萬萬歲》的,但並沒有成為爆款的現象劇。

缺爆款。上面提到的電視劇領域,在綜藝領域,藍色火焰應該說是一家相當有實力的公司,但和燦星、歡樂傳媒等對比,華錄百納是保守和穩定的,《最美和聲》《跨界歌王》《旋風孝子》等,都算精品綜藝節目,但離爆款還是有相當的距離的。

但值得關註的是,在低調失語者,華錄百納近期似乎要發一個大招,中國版《深夜食堂》據聞將於年底或明年年初上映。黃磊、海清在《小別離》後再聚首,趙又廷、劉昊然、徐嬌等諸多明星也將加盟…

這部劇是典型的IP劇,《深夜食堂》也是深入人心的漫畫和日本IP;也有明星陣容和小鮮肉加持;不知道能否成為華錄百納的“爆款”。

綜上。華錄百納是一家在電視劇、綜藝領域有相當強的實力的,但在熱點跟進上顯得有一些吃力;尤其是在“互聯網+”的大風口下,華錄百納並不想一些擁有互聯網資本背景的公司顯得“光鮮”。尤其是其,相對保守的資本運營方式,也不會使得其成為資本市場的“明星股”。

但也有好消息,搶先登陸創業板、市值過百億都使得華錄百納短期內的融資成本較低;而因為不用特別綁定平臺和明星,華錄百納和藍色火焰和主流衛視,湖南、上海、浙江和北京衛視都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所以長期看,華錄百納值得持有,但短線操作為主的當下,讀娛認為中小股民需多觀望。

傳媒產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43

解讀 | 蘇寧拿下英超三年全媒體版權 這或許是筆虧本生意?

11月18日,第一財經記者從蘇寧方面獲悉,蘇寧體育集團旗下的PP體育中標2019~2022賽季英超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的獨家全媒體版權。蘇寧集團下屬蘇寧文創集團子公司聚力傳媒向記者確認了該消息。根據美聯社報道,收購金額或高達5.64億英鎊。

PPTV方面認為,此次PP體育收獲2019-2022英超版權,標誌著繼囊括西甲五年全媒體版權之後,PP體育在歐洲足球五大聯賽賽事版權方面再下一城,進一步奠定了在體育賽事版權領域的領先地位。

去年8月,蘇寧旗下PPTV聚力宣布獲得2015—2020年西甲聯賽中國地區獨家全媒體版權,交易價格高達2.5億歐元。根據美聯社的報道,蘇寧三個賽季的轉播費用5.64億英鎊,每個賽季的轉播費將達到1.88億英鎊,而目前新英體育每年的轉播費為1600萬英鎊,蘇寧未來的三年的出價比目前的十倍還要高。

蘇寧每個賽季給出了創紀錄的1.88億英鎊,就此超過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每個賽季的1.67億英鎊,成為英超在海外最貴的轉播權交易。不過蘇寧的出價相比英國國內的轉播權來說依舊很便宜,英國天空體育和電信體育三年的轉播費高達51.4億英鎊,平均一場英超比賽的轉播費就高達450萬英鎊。

據悉,目前英超在中國的版權擁有方是新英體育,擁有英超2013~2019年英超的全媒體版權。蘇寧體育還要等兩年才能接手英超聯賽轉播版權在中國的運營。第一財經記者詢問新英體育方面為何沒有繼續拿下英超賽事版權,新英體育方面向記者表示:“還是價格太高了。”

不過,對於外媒傳言的價格,資深體育產業分析師楊文麒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超作為足球領域第一大聯賽,在中國也有廣泛的關註度,加上近年來賽事版權價格不斷走高,這個價格還是很有可能的,只是擔憂蘇寧方面能否運營好這個版權,實現盈利。

葉榕資本創始人黃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蘇寧有PPTV、龍珠直播,傳聞未來也有可能與電視臺深度捆綁合作,全渠道都通暢。最大限度掌握頭部內容,是合理的策略。”

策略還需要良好的執行。對此,楊文麒表示擔憂:“蘇寧發力頭部內容戰略沒錯,但目前看,蘇寧的執行力還不夠,體育方面也缺乏人才,此前運營西甲就暴露出這方面的問題。”

對此,蘇寧方面坦言,近期蘇寧在體育業務方面的確有一些人才流動,但也快速進行了人才補充,包括從五星體育等知名體育傳媒公司挖掘人才來彌補人才流失。

對於蘇寧能否運營好英超並實現盈利,楊文麒表示,盈利手段無外乎三種——賽事版權分銷、會員付費收入、廣告收入。從目前情況看,版權分銷還是占“大頭”,但這麽高的版權成本,按照蘇寧目前的聯賽版權運營能力,要盈利還是令人擔憂。目前英超聯賽版權運營方新英體育運營的比較成功,也獲得了較好的盈利水平,一度還想謀求上市,但這背後一方面是新英體育是在體育賽事版權價格低谷的時候拿下英超版權,另一方蘇寧未必會有新英體育這樣的運營能力。或許是處於這方面的擔憂,英超此次只出售了三年短期的賽事版權,而不是五年甚至更久的中長期賽事版權,要知道,新英體育當年可是一舉拿下了六個賽季的轉播權。

由於西甲運營的困境,令業內人士擔憂蘇寧能否運營好英超。

楊文麒表示,新英體育在運營英超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蘇寧如果抱著開放的心態,就應該與新英體育合作,甚至入股、並購新英體育,以更好地運營英超,如果靠自己摸索的話,按照目前情況看,很可能是一筆虧錢的買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24

3年48億元!蘇寧確認拿下英超3年獨家轉播權

11月18日消息,第一財經獲悉,蘇寧向記者確認已經獲得了英超在中國內地及澳門地區的獨家轉播權,蘇寧與英超此次的轉播合同為其三年,從2019年持續到2022年,三個賽季轉播費用高達5.64億英鎊(折合人民幣48億元),蘇寧旗下的PPTV將承擔英超賽事的轉播。

目前英超在中國地區的轉播商是新英體育,其獲得了2013-2019年英超的獨家轉播權,但其轉播權將在2018-2019賽季結束後到期。

蘇寧三個賽季的轉播費用5.64億英鎊,每個賽季的轉播費將達到1.88億英鎊,而目前新英體育每年的轉播費為1600萬英鎊,蘇寧未來的三年的出價比目前的十倍還要高。

蘇寧每個賽季給出了創紀錄的1.88億英鎊,就此超過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每個賽季的1.67億英鎊,成為英超在海外最貴的轉播權交易。不過蘇寧的出價相比英國國內的轉播權來說依舊很便宜,英國天空體育和電信體育三年的轉播費高達51.4億英鎊,平均一場英超比賽的轉播費就高達450萬英鎊。

蘇寧近幾年在足球方面動作頻頻,投資PPTV不久就獲得了西甲五年的轉播權,在2015年全資收購了江蘇舜天,今年6月又收購了意甲豪門國際米蘭70%的股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