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8月房價環比下跌城市增至68個 北上廣深跌幅均超1%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64

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因開發商繼續降價以吸引買家,中國8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跌的城市增至68個,為2011年1月統計局改變數據編撰方法以來之最。同比下降的城市從3個猛增至19個。其中,北上廣深環比跌幅均超過1%,同比漲幅也全線收窄。

房地產和建築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占GDP份額的逾20%。

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8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中:

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從上個月的64個增至68個,持平的有1個,上漲的有1個。跌幅最大的是杭州,為下降2.1%
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從7月份的3個猛增至19個,持平的有3個,上漲的有48個。

北上廣深8月房價同比漲幅全線收窄,環比跌幅均超過1%:

北京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2.6%(前值+4.9%),環比-1.2%(前值-1.3%)。
上海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1.7%(前值+4.8%),環比-1.3%(前值-1.4%)。
廣州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2.1%(前值+5.3%),環比-1.3%(前值-1.3%)。
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2.6%(前值+5.1%),環比-1.1%(前值-0.6%)。

 新建商品住宅

二手房方面,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增至67個,廣州二手房環比跌幅為1.4%,為70個城市之最:

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7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上漲的城市有1個。最高漲幅為0.1%,最低為廣州,下降1.4%。

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32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上漲的城市有37個。溫州二手房同比降幅最大,達10.5%

二手房

另外,中國8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升0.5%,連升20個月但升幅連續第八個月收窄。從環比看,8月新建住宅銷售價格較上月下跌1.1%,為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下跌。

第一張

統計局表示,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中,所有城市漲幅均有所回落。同比下降的城市中,除1個城市降幅與7月份相同,其余降幅均有所擴大。

在銀行收緊房貸以遏制違約風險後,今年前8個月房屋銷售量大跌11%。中原地產母公司中原集團表示,盡管2010年以來多地實施的房地產限購政策已大多松綁,但觀望態度依然在買房者中盛行。(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65

限購基本放開,松貸剛剛開始 第二波救市,房價還會驚天逆轉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398

 

2014年9月23日,山東省日照市,一處正在緊張施工的建築工地現場。 (CFP/圖)

46個限購城市已有40個松綁,樓市限購時代就此進入尾聲。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強刺激已被中央摒棄的宏觀背景下,以放松房貸為標誌的新一輪救市浮出水面,效果有待觀察。

“滿江紅,南京久等”。

2014年9月21日下午,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文,全面取消住房限購,雅居樂在南京的一個樓盤急忙趕制了這麽一則新廣告。

至此,全國自2011年以來實行限購的46個城市中,除了北上廣深和珠海、三亞這六地,剩下的都在過去四個月間,完成了取消限購的地方政府救市第一波。樓市限購時代就此進入尾聲。

但不斷松綁依然沒有擋住樓市繼續下行。2014年8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住宅價格指數”已經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下跌,房地產行業投資增速更是跌入谷底。

第二波救市行動早已馬不停蹄又跟上了,而且這次行動等級更高,由省級政府出臺文件,並擴展到信貸優惠、購房落戶、公積金門檻降低等方方面面。8月8日,福建省的“閩八條”打響了第一槍,四川、江西、寧夏、湖南、湖北相繼跟進。

解救樓市仍在發酵升級之中。9月22日,就在南京發文取消限購的第二天,一則傳聞攪動了整個房地產業和資本市場:央行向四大行吹風,放松首套房房貸的認定標準。

若傳聞屬實,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這甚至可以視作第三波救市。9月18日他就在微博上稱,“預計第三波是以個別中央部委為代表的國家級救市”,包括住建部牽頭的長效機制,和央行、銀監會為主導的房貸政策。

但截至9月24日發稿前,傳聞依然深陷爆料、辟謠不斷的漩渦中,而權威部門依然保持沈默。

每逢樓市下行,開發商、銀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就進入了一個救市博弈場。本輪樓市下行,源於市場供求轉變和信貸持續不寬松。在強刺激已為中央所摒棄的宏觀經濟背景下,無論是方興未艾的第二波救市,還是猶抱琵琶的第三波,是讓房價再次驚天逆轉,還是僅僅呈現為一次托底?

一個時代結束了

南京取消限購的文件是21日下午5點發出的,城北的複地新都國際,當晚6點就開始打電話給一批意向客戶,賣出了二十余套房子。

“取消限購發文後,很多開發商連夜開了慶功會,這一天終於到了。”南京當地房地產媒體的一位高層王明(化名)回憶道。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南京的房價已經連續三個月環比下跌了。

3月份,看到鄰近的省會杭州庫存房源突破10萬,房價開始下跌時,王明接觸的業內人士還在笑話這個事,“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感覺杭州樓市不比南京差啊”。

整個2013年,南京賣出了9.1萬套房子,是2009年以來的最高峰。南京房地產開發促進會秘書長張輝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去年的南京樓市庫存不多、房價堅挺、樓盤熱銷,買房子還要托關系才行。

但困境突然就來了。進入4月,位於南京東側仙林湖附近,保利、金地旗下的幾個樓盤開始降價。緊接著,九龍湖、江北片區等郊區板塊開始挨個降價,只有中心城區的房價還能維持穩定。

王明認為這輪降價的源頭是受全國大勢影響,“保利、金地等全國性開發商,在其他地方遇到了資金困難,把南京的樓市當成了取款機,降價促銷”。

本地開發商的資金也不再寬裕了。《南京樓市》主編朱福林舉了一個例子:南京一個別墅項目在做房產信托產品時,甚至把提供給高管的兩套住宅都放在一起打包了,“窮到了當房子的地步”。

開發商自然巴望著限購松綁的早日到來。取消限購的文件是21日下午5點發出的,南京城北的複地新都國際,當晚6點就開始打電話給一批意向客戶,賣出了二十余套房子。

限購放開後,價格還會上漲嗎?江蘇同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史剛認為“短期內不會出現樓市的價格上漲,只會放量。”

深圳中聯地產二手房研究院的檢測顯示,針對16個放開限購的城市,政策出臺後成交量有所上漲,幅度大約在10%-20%。“大家覺得沒效果是因為預期太高了,總希望房價能翻一番兩番的。”該研究院總經理肖小平說。

在王明看來,限購早已不是束縛南京樓市發展的障礙。“基本上是只要你想要買房,開發商都會想辦法‘幫你解決’資質的問題,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對於更多的購房者而言,房貸比例能不能多一些,房價未來漲還是跌,才是關鍵。

第二波救市來襲

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跌的城市有68個,而實行了限購的城市,不過是46個。第二波等級更高的救市來襲,意圖撐住更多未限購城市的房地產市場。

那些從未實行過限購的城市日子也不好過。

新近公布的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同比下跌的城市有68個,7月有64個。而實行了限購的城市,不過是46個。在華中地區,僅有南昌、長沙和武漢三地被限購。

踩著第一波以取消限購為核心的救市尾聲,第二波等級更高的救市來襲,意圖撐住更多未限購城市的房地產市場。

9月15日,湖北省出臺《關於促進全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人稱“鄂六條”,涵蓋了包括首套房基準利率降至七折,以及契稅、公積金等多項優惠。

“它是一個指導性的文件,給個大的方向和框架,讓下面的城市去做自選動作,報上來覺得OK就執行。”一位不願具名的湖北省房地產業內人士解釋。湖北黃岡第一個做出響應,表示給購房者以財政補貼;武漢也隨即宣布全面取消限購。

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看來,房價拐點在去年第三季度就已出現,只不過一開始只是表現為漲幅的縮小。進入今年5月後,他觀察到的是全國範圍內的普遍加速下跌。

“供大於求,以價換量。”陽光100置業集團常務副總裁範小沖這樣形容當下的開發商處境。他認為不同於以往的外力作用,此次樓市拐點源自市場內生的供需關系變化,從去年的供不應求,轉為今年的供過於求。

對於此輪下行,中原集團首席運營官李文傑認為是一個合理回歸、良性回調。

地方政府或許相對更加焦慮。9月15日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來自房地產行業的部分稅收在下滑,其中8月的房地產營業稅同比下降7.4%,建築業營業稅下降0.4%。房地產企業所得稅下降5.1%。

土地出讓收入也在大幅縮減。8月27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報告了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其中提及7月份土地出讓收入還是同比增長了一成,但與前7個月的整體增幅相比,已經減少了一半。

松貸猶抱琵琶

“即便地方發了文,還是要看銀行,地方政府管不了銀行。”

當取消限購已接近尾聲但卻沒有顯示出多少威力之時,“松貸”成為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們眼中最大的救命稻草。

9月22日,央行向四大行吹風放松首套房房貸的認定標準的消息尚還只是傳聞;第二天,9月23日,福州、青島就相繼依葫蘆畫瓢地發出了公告:“出售唯一住房又新購住房的居民家庭償清原購房貸款後,再次申請住房貸款的,按首套房貸認定。”認房不認貸,針對的是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人群。

按照現行信貸政策,銀行執行的是“認房又認貸”。也就是說,貸款房本都要看,只要有過貸款記錄,不管是否還清是否賣出,再買房時都要按照第二套住房的政策來。

然而,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的消息目前沒有得到官方證實,那麽即便地方發了文,還是要看銀行,地方政府管不了銀行。”

房價下行之下,商業銀行事實上一直在收縮個人購房貸款業務。2014年第二季度的金融數據顯示,個人購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速2009年以來第一次落後於整體房地產貸款余額增速。

在南京,限購取消後,房貸市場依舊緊張,沒有出現優惠利率。融360統計了目前的17家銀行,其中有15家實行首套房利率上浮5%,二套房上浮10%的水平。平安銀行和廣發銀行則幹脆停止貸款。

在湖北省最新公布的“鄂六條”中,寫明“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打七折”,給出了下限。

但前述湖北房地產業內人士對此政策並不樂觀,他認為省政府的信貸優惠更像是針對銀行的“倒逼”行為,銀行是否執行並不以政府意誌為主,“七折貸款,銀行是虧本做生意,圖什麽呀?上市公司是要為股東負責的。”

於是,陽光100置業集團常務副總裁範小沖只能呼籲銀行應該站在更高的層面考慮,“從政府的角度,非常希望銀行能站在這個國民經濟更高的高度,不是只為自己的利益,能夠支持房地產的發展。”

樓市低迷,營銷花樣叠出。2014年9月17日,一場漢字聽寫大賽在南京江北的一家樓盤舉行。 (CFP/圖)

不會再回到老路上了

“上一輪限購放開減少了行政幹預,這是正確的方向,但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樓市。”

中央層面的松貸傳聞若屬實,在李文傑看來,肯定是利好,但依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目前樓市信貸緊張的局面。“信貸放開,是要中央給銀行資金放水,要大規模的刺激,但現在的宏觀基調是調結構促改革,頂多只能期待微刺激。上一輪限購放開減少了行政幹預,這是正確的方向,但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樓市。”

肖小平也對此輪信貸放開的刺激效果持謹慎態度,“它真正作用的是之前有房子,又能夠還清貸款的人群,也就是被‘認房又認貸’政策困住的人。但在市場上,這部分人的占比不會很大。這樣一個松動的政策,又不足以改變市場上投資或投機型客戶對樓市的預期,使他們的行為發生變化。”

過去十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救市總是與下跌如影隨形,這一次也不例外。2008年下半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中國樓市出現飛速增長5年後的第一次大幅下跌,二套房貸隨機松綁,營業稅免稅也從5年降為2年,房價報複性的反彈了至少一倍;2011年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實施,也就拖累了房價漲幅一年多而已。人們難免擔心,本輪一波又一波的救市,會不會導致房價的再次逆轉。

尹中立覺得不會了,“當一種資產價格持續上漲的時間一長,投機的人比重就會高。房價在中國漲了十多年,連掃垃圾的都知道買房子可以賺錢時,可想而知在中國過去的購房者當中,投機的比重是非常高的。反過來,當價格持續的下跌,並且趨勢形成,估計會很難逆轉。”

未來的兩到三年內,國內樓市都處於“清庫存”的階段,消化過剩供給,這是李文傑的判斷。“不再會有政府的大規模刺激了,否則又會回到之前的老路上,跟這屆政府提出的路線不符”,他提醒開發商們,“不要再有錯誤的期盼,最重要是要認清當前形勢,盡快地跑量,我覺得去等或賭都是不切實際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64

倫敦房價太貴 KPMG出面幫員工談優惠房貸利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27

會計事務和咨詢服務公司畢馬威(KPMG)已通過與Clydesdale銀行和Yorkshire銀行合作,開始幫助員工在房價日益高漲的倫敦買房。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KPMG本月24日推出的這項計劃是替員工財務規劃的一環,其中包括公司替員工出面協商較優惠的抵押貸款利率。

KPMG英國董事長Simon Collins說:

“有自己的房子快成為天方夜譚了,只有最有錢的人不受影響。我們正致力於讓決策官員及客戶關註此議題,但也希望為同樣面臨這個問題的公司員工提供實質幫助。”

即使是收入頗豐的年輕專業人才也越來越難承受倫敦高企的房價,這已經成為倫敦企業關註的熱點。但當前幾乎沒有證據顯示任何大公司直面該問題。

按揭貸款經紀商表示,企業不太可能簽署諸如為將來可能離職的員工擔保的房產債務等長期協議。經紀商London & Country Mortgages主管David Hollingworth表示,如果一家企業簽署協議成為擔保人,那麽他們就對該按揭貸款負責,無論這名員工日後還在不在他們公司工作。

經紀商John Charcol主管Ray Boulger指出,企業補貼員工的房貸在利率很高的上世紀70年代較常見,利率回落後這種做法就不再受企業喜愛。目前企業較常見的做法是通過提供薪資補貼,來降低本公司員工在倫敦居住的成本。

KPMG認為,買房成本太高是年輕人不願在倫敦居住和工作的原因,這傷害企業吸引及留住人才的能力。KPMG的1.2萬名英國員工中,約有2/3在倫敦工作。

KPMG和住房慈善機構Shelter今年稍早共同發布的一篇報告稱,因為住房成本的上升,及經濟適用房的短缺,2040年前有一半的20-24歲年齡層的年輕人可能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據房地產中介Savills本周初公布的報告,因租金上漲及英鎊走強,倫敦已經超越香港,成為全球生活和工作成本最昂貴的城市。倫敦平均房價已經超過50萬英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36

中國富豪轉戰澳大利亞 年花45億美元買樓推高房價

http://www.xcf.cn/500frb/xwbd/201409/t20140926_641850.htm
瑞士信貸銀行發佈的一份報告估計,中國人一年花費約50億澳元(約合45億美元)在澳購買房產,這相當於該國新造房屋中有1/8被中國人買走。

  「澳大利亞的房地產和抵押貸款市場已處於『失衡』狀況。」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澳央行)24日發出警告。

  澳大利亞大城市的房價近一年來大漲。澳央行稱,考慮採取措施阻止房地產投資的瘋漲。

  已有一些機構表示,以中國人為代表的亞洲購房者是澳大利亞房價大漲的主因之一。

  瑞士信貸銀行發佈的一份報告估計,中國人一年花費約50億澳元(約合45億美元)在澳購買房產,這相當於該國新造房屋中有1/8被中國人買走。

  目前,澳大利亞國會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已經開始調查外國購房者是否加劇了本國人首次購房的困難。

  房價大漲

  澳大利亞諮詢企業RP數據公司發佈的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中,悉尼的房價漲了16%,墨爾本漲了1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份報告稱,按照房價、收入之比來衡量,澳大利亞房價被高估的程度在全球排第三,僅次於比利時和加拿大。

  澳大利亞目前的基準利率為其史上最低的2.5%,再加上澳政府對居住型房屋投資的大額稅收優惠,以及房屋供應不足,都助推了房價的上漲。

  澳央行表示,低利率和放貸機構間的激烈競爭導致房產投資者所獲貸款大增。房地產投資者目前佔用了澳房屋貸款約40%的份額,而7月單月的份額更是達到創紀錄的49%。

  澳央行警告稱,放貸寬鬆的趨勢如果持續下去,將威脅該國金融機構的穩定性,因此正在考慮加強監管放貸的措施,特別是針對發放給投資者的貸款。

  據彭博社報導,仲量聯行澳大利亞研究部門主管戴維·裡斯15日在該社主辦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很有理由擔憂人們是否能買到房子,現在在悉尼想要買套房太難了,特別是對於首次購房者來說。」

  直到目前為止,澳央行還不願採取特殊的宏觀審慎管理措施來限制房地產投資,也沒有提高利率——因為澳大利亞礦業蕭條,整體經濟仍然增長乏力。

  澳財政部長喬伊·霍奇(JoeHockey)則說,他不太擔心房價的上漲。他不認為悉尼的樓市存在泡沫,「這(房價上漲)主要是因為供應不足。」

  中國富豪轉戰澳大利亞

  也有機構稱,中國投資者在澳購房是該國房價大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導,在過去的12個月裡,中國投資者已經超過美國公民成為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的最大投資者。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買家共在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投資了59億澳元,增幅達42%。

  仲量聯行澳大利亞中國房產部銷售經理PaulZhang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國人近幾年在澳大利亞買房的增勢非常明顯。之所以如此熱衷在澳大利亞買房,主要還在於當地極富有吸引力的貸款利息和貸款成數。除了較低的房貸利息,海外投資人在澳大利亞銀行最高可獲得80%的房地產貸款額。再加上澳元的貶值,中國人覺得在澳大利亞買房是件「太划算」的事。

  除了移民和為孩子提供國際教育的考慮,中國國內對房地產投機的打擊也迫使中國富豪將目光轉向澳大利亞等海外市場。

  PaulZhang告訴本報記者,澳大利亞政府的確有計劃增加房產交易的印花稅以抑制房價的上漲,但在貸款利息和成數的吸引力面前,他並不認為這一稅收的調節會對中國人在澳大利亞的買房熱情有明顯影響。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時報》表示,由於美國每年分配給中國人的EB-5投資移民簽證有限(今年8月就因為2014財年名額用完而暫停簽發),中國人對澳大利亞房屋的需求還將上升。

  中國的海外房產搜索網「居外網」數據顯示,在中國人搜索的海外房產中,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分別居熱門程度(搜索量)前三位。

  居外網聯席CEO安德魯·泰勒表示,將有更多中國人申請澳大利亞的重大投資簽證(SIV),因此,中國人對澳大利亞房地產的需求將更旺盛。

  澳大利亞2012年11月開始發放SIV以來,所簽發的343個此類簽證中有87.4%發給了中國人。SIV項目要求申請者在澳至少投資500萬澳元,項目包括政府債券、受澳證券投資管理局監管的基金等。如果SIV投資保持4年,簽證將轉換成為永久居留資格。

  房地產不在SIV項目規定的投資之列,但這些拿到此類簽證的外國人往往會在澳購買自己的房屋。

  今年2月,加拿大一刀切停止了聯邦投資移民項目,其背景之一就是民眾抱怨外國富人推高了加拿大房價。

  房價上漲應歸咎於中國人嗎?

  澳央行副行長克里斯多弗·肯特說,「我們一直在告誡人們:你們決定投資房地產時一定要謹慎,不要以為房價會一直上升,不要以為利率會在你們還貸期間一直處於低位。」她還呼籲出台更嚴的措施,限制外國人在澳買房。肯特指責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尸位素餐」。

  而澳新銀行澳大利亞分行CEO菲利普·克羅尼肯(PhilipChronican)的觀點則和財長霍奇一樣。他表示,不應把澳房價上漲歸咎於亞洲投資者,存在問題的是供應端,而非需求端。

  克羅尼肯本月上旬在一次商務午餐上說:「事實上,拋開個別小地方不論,沒有哪一種力量能夠大到單獨支配整個房地產市場。」

  克羅尼肯表示,一部分中國人在澳購房是因為他們的子女在澳讀書。他還說,澳大利亞這樣一個開放市場不能挑挑揀揀來選取自己想要的投資。而且,隨著亞洲金融體系趨於開放,澳大利亞企業將受益於來自亞洲日益增長的外國直接投資(FDI).

  澳新銀行估計,中國對澳FDI到2030年將達到2000億美元。目前中國對澳投資集中於房地產和採礦業,但漸漸會擴散到製造、銀行和服務行業。

  仲量聯行國際住宅部海外地產負責人張宏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國投資者在澳大利亞的買房行為並不一定是房價上漲的決定性因素,但確實會對當地人的購房心態造成影響。當地的剛需群體可能會受此刺激而紛紛進入房地產市場。這和近期因受到中國買家影響,越來越多倫敦人開始提前買房類似。作為中國人最喜歡的移民國家之一,澳大利亞的情況尤為明顯。

  而提到海外購房的風險,張宏認為,最大的風險還是在於貸款的成數和利率的變化。在產權交易流程上,因為法律的完善反而比國內還要安全,無需擔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06

三季度百城房價繼續下行 土地出讓金下降五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38

18915333

三季度,全國房地產市場繼續降溫。

《第一財經日報》9月29日報道,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三季度市場形勢總結顯示,今年三季度國內房地產市場延續下行勢頭,價格繼續下行,成交季節性回升但同比下降幅度仍比較大,房企經營壓力增加,投資放緩,土地市場降溫,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出讓金同比下降近五成。

雖然多數城市放松限購,但信貸政策仍保持平穩,市場下行預期並未根本改變。四季度“認房不認貸”等刺激剛需的信貸政策調整將成為市場走勢的關鍵。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對100個城市的全樣本調查數據為:

三季度,樓市處於下行調整時期,百城住宅均價持續下跌。其中7月住宅均價為10835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81%,跌幅比6月擴大0.31個百分點;8月住宅均價為10771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59%,跌幅比7月收窄0.22個百分點;9月百城住宅均價繼續下行,按月下跌0.92%,為連續5個月下跌,跌幅較上月擴大0.33%。這一數據為2010年開始該調查以來最大的單月環比跌幅。在100個受調查的城市中,有79個城市房價下跌,多於8月的74個。

土地市場繼續降溫。中指院數據顯示,

年初至今,全國土地出讓金大幅下滑22%,至1.7萬億元。三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各類土地出讓金合計4159億元,同比下降近五成。其中,住宅用地2653億元,同比下降超五成,降幅高於商辦用地。9月市場降溫尤為明顯,單月出讓金的同比降幅近七成。

土地出讓金之所以大幅縮水近五成,最直接的原因是土地成交的下滑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

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累計推出5.7億平方米,環比基本持平,同比下降25.5%。

全國各類用地累計成交3.9億平方米,環比下降18.8%,同比下降41.6%

作為地方政府主要的收入來源,土地出讓金等房地產相關企業上繳費用的減少將令財政收入下滑。

本月中旬,財政部發布最新報告顯示,中國8月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1%,增速創下5個月新低。財政部的解釋是“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偏低主要是受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明顯回落等因素的影響。”

房企方面的數據也顯示企業拿地積極性在大幅降低。中指院報告提及:

多數房企土地購置金占銷售額比重均大幅下降。其中萬科由2013年的51%下降至10%,保利和金地拿地銷售比均為20%左右,相比去年底40%以上的水平下降也頗為明顯,富力、世茂和雅居樂拿地銷售比重均低於10%。

而包括中海、萬科、恒大、碧桂園等在內的一線房企均公開表示,下半年將執行審慎的拿地策略。

往年是房地產銷售旺季的“金九”在多項主要指標下滑的拖累下明顯成色不足,行業下行壓力仍大。財政部預期,“中央財政收入增長仍較困難。地方部分省份財政收入增幅可能明顯回落,收支矛盾突出。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房地產下行是今年中國經濟的最大風險點。因該行業牽涉到其他40個行業。中國政府將今年的GDP增速目標設定為7.5%,但在近期,高層似乎對7.5%的底線思維有所轉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月初表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們堅持區間調控的基本思路,只要經濟增速保持在7.5%左右,高一點,低一點,都屬於合理區間。”

上月中國高層在北戴河的會議可能更說明決策層的傾向。路透社報道稱,他們一致認為年底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將是推進改革,這一點要優先於出臺刺激增長措施,並接受了經濟增幅可能低於7.5%目標的現實。

實際上,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中央,都在一定程度上努力挽救房產下滑趨勢。華爾街見聞近日提及,武漢、珠海等城市相繼發文松綁限購,三亞也正在審批放開限購的方案。若方案獲批,那麽,全國仍在執行限購的城市將只剩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一線城市。

此外,中國的銀行業也在加大給房地產開發商貸款的力度。近期,關於銀行松綁限貸的消息不斷傳出。昨日,新浪財經報道稱,央行南昌中心支行發文稱要進一步支持放松房貸。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對100個城市的全樣本調查數據為:

三季度,樓市處於下行調整時期,百城住宅均價持續下跌。其中7月住宅均價為10835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81%,跌幅比6月擴大0.31個百分點;8月住宅均價為10771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59%,跌幅比7月收窄0.22個百分點;9月百城住宅均價繼續下行。

新房成交方面,市場仍處於下行調整期,信貸調整房企加大推盤、以價換量的推動下,市場成交環比有所回升,但較去年同期仍有較大差距。據初步數據統計,三季度重點城市成交商品住宅約3777萬平方米,環比二季度增長10.3%;受2013年同期高基數影響,三季度市場成交同比下降14.0%。

銷售方面,1-8月,20家代表性品牌房企銷售額達8262億元,同比增長9.4%;銷售面積762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7%。其中,萬科累計銷售額達到1294億,繼續占據頭把交椅,恒大及碧桂園分別達到800億、900億元,而金地、遠洋銷售情況仍未有好轉,全年累計銷售額出現同比下降。

企業目標完成率方面,多數房企目標完成情況不甚理想,年末銷售持續承壓。1-8月,代表企業平均目標完成率為55%,其中恒大目標完成情況最好,目標完成率為82%,萬科、中海、綠城均超過60%,富力下調年度目標至600億,但目標完成率也僅為55%,屬於中等水平。

其他企業中,保利、華潤、世茂、龍湖等品牌房企均為50%~55%之間,較去年同期水平下降明顯,下半年銷售壓力仍然較大。金地、首創置業及招商目標完成率均未過半,實現全年銷售目標難度較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71

迪拜房價飆升 但還未到真正“泡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84

dubai-realestate-bubble

迪拜從一個近乎空白的沙漠,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大都會中心,擁有有高聳的摩天輪,棕櫚樹頁形狀的群島,以及吸引到熙熙攘攘的外籍人士的豪華沙灘。一路走來,迪拜經歷了很多。迪拜正在籌備將於2020年舉辦的世博會,預計這項活動將會吸引到全球數百萬的觀光者。
 
2020年世博會,加上迪拜大膽的房地產開發,使得迪拜建築業蓬勃發展,房地產價格也不斷飛升。就在幾年前,迪拜才因為房價腰斬而負債累累,不得不向鄰國阿布紮比尋求救助,如今新一輪房地產泡沫的幽靈正開始若隱若現。

由於房價的快速上漲,很多中低收入的外籍人士被迫搬到城市的邊緣地帶,甚至更遠的地方。現在,在迪拜想要租到一套擁有一個臥室的公寓,需要付出每月7500到17000迪拉姆的租金,相當於2040到3540美元。而在紐約一般只需要1990到3240美元就能租到同樣的公寓。而這樣一套公寓在迪拜的售價的中位數和紐約相當,將近517360美元,折合190萬迪拉姆。

房地產咨詢公司Knight Frank表示,今年一季度迪拜住宅商品房的價格相比去年已上漲了27.7%,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房地產市場:

the-top-ten-residential-markets-by-home-price-growth-growth-from-q1-2013-to-q1-2014_chartbuilder

然而,相比於2012-2013年度34.8%的增長率,增長已經相對有所放緩。一些地區的房租上個季度上漲了近11%。但根據CBRE集團的統計,從整體來看,迪拜房價平均下跌了1%左右,迎來了連續10個季度連續上漲以來的首次回調。

迪拜是否正在經歷另一次房地產市場泡沫?

這一爭論引發了上周在迪拜舉行的一年一度Cityscape Global房地產展覽上的熱議話題。這次展會上的一個基本的共識是,自上一次泡沫以來,市場已經表現出成熟的跡象。這部分程度上得益於一些幹預措施的實施,例如按揭上限。但人們仍然擔憂,這個城市成為國際房地產投資者“磁石”後,被推高的房地產價格是否會再次形成泡沫。

阿拉伯之春帶來了更多的買家。人們逃離他們動蕩的祖國,來這里尋找新的避險天堂,來保護他們的財富。這些帶著現金大量湧入的地區買家,完成了迪拜市場70%左右的交易,這些交易大多不會受貸款調控政策的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呼籲采取更強硬的抗泡沫的措施。IMF中東和中亞部主管Massod Ahmed向路透社表示,迪拜應該借鑒香港和新加坡的經驗。香港對6個月內轉售的房地產收取15%的額外稅費,而新加坡也對1年以內轉售的房屋收取高達30%的稅費。迪拜最近提高了房地產註冊費,但是只是從2%增長到4%。

阿聯酋央行註意到了迪拜房地產市場存在再一次出現泡沫的可能,但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輪信貸增長不會像上一次泡沫那樣造成大的災難。

然而,沒有現象顯示當地的房地產開發商采取了更謹慎的策略。迪拜最近宣布了一項價值70億美元的房地產開發計劃來修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購物中心,超過了另一座同樣坐落在迪拜的現紀錄保持者。

(實習生 戴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05

調控政策給力 亞洲第二貴的新加坡房價連跌4個季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05

8102-140Q4115049346

在政府的調控政策下,寸土寸金的新加坡經歷了五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房價下跌期。這個亞洲第二貴市場的房價已經連續下滑了四個季度。

新加坡城市重建局(URA)公布的私人住宅指數顯示,今年三季度該指數下滑0.6%至208.1,前一季度的下滑幅度為1%。

政府控制房價的“五年計劃”導致了房價和需求的下滑。8月的房地產銷售數據創下年內新低,在長期房地產調控陰雲的籠罩下,市場需求冷卻,開發商減少了項目數量。

房地產咨詢公司Chesterton Singapore Pte的總經理對彭博表示,調控政策對房價產生了影響,這些措施不太可能在今年放松。

此前,因低利率引發房地產泡沫憂慮,新加坡政府在2009年開始抑制房地產市場投機,推出了包括提高印花稅、提高首付比例等規定。去年6月新加坡政府對金融機構如何向個人發放購房貸款做出了限制。

在新的貸款框架下,借款人必須考慮貸款人的債務情況,申請房貸者的總償債率不應超過60%。

彭博數據顯示,新加坡7月的按揭貸款增速只有7%,這是2007年6月以來的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82

三年狂熱期終結 倫敦房價終於開始下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86

QQ圖片20141009203155

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RICS)周四(10月9日)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9月倫敦房價逾三年來首次下滑,英國全國房價則創15個月內最小增速。

RICS稱,倫敦房價為2011年1月以來首次下跌,結束了逾20年來最長的連漲走勢。

英國央行(BOE)可能會對這些英國房市的降溫跡象表示歡迎。該央行今年稍早曾警告稱,假如房價增速繼續遠超薪資增長,英國經濟複蘇可能面臨風險。

RICS全國9月房價差值降至從8月下修後的+39降至+30,創2013年6月以來最低水準,遠低於分析師預計的降至+38。

RICS表示:“房價上漲力度減弱,並不是倫敦獨有的情況。”

RICS數據是基於其成員對特定地區過去三個月房價上漲或下跌的看法匯編而成。

官方數據顯示2008年至今倫敦房價上漲達80%,創下平均每套51.4萬英鎊(約合507萬元人民幣)的歷史記錄。

英國的房地產需求量仍然很大,但倫敦成為英國唯一房價出現下跌的地區。

但RICS表示,其成員不認為房價將持續漲下去。他們預計未來12個月內,倫敦房價將上漲1%,英國整體將上漲2%,預計未來五年內平均房價年增幅略低於5%。

RICS首席分析師Simon Rubinsohn稱,樓市放緩是“良性發展”。他稱:“英央行對於風險發出更多警告,人們的供房能力,新抵押貸款規定,以及對加息的預期都是導致需求下跌的原因。”

RICS還認為,蘇格蘭公投及政黨會議上對豪宅稅的爭論也對房價及房市造成影響。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已要求銀行加強審查新增抵押貸款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多數分析師預計英國央行將在明年初開始加息。(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14

中國房價持續下滑 國際鐵礦石價格再創五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90

2eb132b56cac452ca8ae8b93dc462529

中國樓市再現疲軟跡象,鐵礦石價格周二刷新了五年新點。

The Steel Index的數據顯示,澳洲至中國的基準鐵礦價格昨日大跌4%至72.10美元/噸,刷新五年低點。

由於巴西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供應大幅增長,同時需求放緩,鐵礦石年內跌幅超過了40%。

中國10月房價幾乎全面回落,成為周二鐵礦石價格大跌的推手,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且高度依賴(75%)進口鐵礦石來生產鋼鐵。

華爾街見聞網站周二介紹過,10月中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售價環比幾乎全線下跌,只有鄭州房價持平,其他城市則盡數下跌。而在70個城市中有67個城市價格同比下滑,前值為58個。不過在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之後,房價環比下跌幅度有所收窄。包括北京在內的主要一線城市二手房止跌回升。

此前,由於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暫停了部分冶煉廠的開工。隨著APEC落幕,許多投資者預期鐵礦石價格會出現反彈。然而現實並非如此。

瑞銀澳洲分析師團隊旨在本周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中指出:

隨著APEC會議的幹擾結束,我們堅定地認為,(中國)年末鐵礦石補庫存和鐵礦石價格反彈要麽馬上就發生,要麽就不會發生了。走訪中國(上周)期間從冶煉廠和交易員那邊得到的反饋是,鐵礦石庫存很低,但是他們只打算適度地進行補庫存。

桑坦德銀行分析師Melinda Moore認為,以當前價格計算,約兩億噸輸出海外的鐵礦石是不盈利的。她預計明年還將有一億噸的鐵礦石投放至市場,而中國需求的增長僅三千萬噸。

Moore還表示,“現在玩的是誰先減產的遊戲。”過去幾周,由於必力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等鐵礦石巨頭持續增加供應,分析師們也一直在削減鐵礦石的目標價。

澳新銀行預計,2015年鐵礦石均價為78美元/噸,而花旗銀行則給出了65美元的目標價,並表示可能短暫地跌至50美元。

低鐵礦石價格也在測試中國國內鐵礦石產商的實力。因為在這個價格下,它們很難再盈利。澳新銀行預計,未來12個月里,無法盈利的國內鐵礦石產商將會關閉,從而讓海外供應商們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中國鐵礦石和鋼鐵期貨重創

不只是基準鐵礦石價格大跌,見聞網站昨天還介紹過,受中國房價跌幅加深,經濟增長疲軟的影響,中國鐵礦石和鋼鐵期貨價格今天創下歷史新低。

大連商品交易所5月鐵礦石期貨DCIOcv1跌3.9%,收在每噸487元人民幣的跌停板,為2013年10月該交易所推出鐵礦石期貨以來的最低水平。

一名山東交易員向路透社表示,跌破500元人民幣支撐位之後,大連鐵礦石期貨湧現出更多賣盤。該交易員還預計,鐵礦石期貨在實現反彈之前還將進一步下探480元人民幣水準。

價格已在500元人民幣附近維持了兩周左右,今日終於跌破。大家認為市場將進一步走低,因為供應遠高於需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22

標普:中國房價過高、樓市供應過剩 小心降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27

房地產,房價,商品房,樓市,房產市場

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之一標準普爾(標普)昨日警告,中國房價過高、房產市場供應過剩,比其他亞洲大型房產市場更有可能受打擊,房產業未來幾年可能面臨標普下調評級。同時遭到這種降級警告的還有,因西方制裁而急需資金的俄羅斯銀行業。

中國約15%的年度GDP都由房產行業貢獻,而國內銀行業又為興建房屋和業主購房提供貸款,假如房產市場持續低迷,可能對經濟構成重大風險。在昨日發布的亞洲房產評級報告中,標普稱,由於可以預計到中國內地和香港房價下跌,亞洲明年整體有“負面傾向”。標普報告稱:

“銷售持續疲弱、融資成本上升、融資渠道減少都在打擊(中國的)地區小房企”,“因此,我們可能進一步降級,甚至(評為)違約”。

今年1-10月,中國商品住宅銷售額同比下降10%,政府已在放松對房地產業的限制。中國央行與銀監會9月底推出“認貸不認房”等房貸優惠政策。中國指數院本周一發布的報告認為,貸款新政明顯改善了市場預期,而市場何時能實質性回升還要看具體的落實執行情況。另一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預計,隨著開發商通過打折促銷等手段削減居高不下的庫存,明年中國房價將繼續溫和下跌。

本周中國統計局公布,70個大中城市之中,10月僅鄭州一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並未下降,當月同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7個,比9月增加9個。但10月這類房價環比跌幅比9月縮小了0.2個百分點,且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價格環比集體止跌。

房地產,房價,商品房,樓市,房產市場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預計,一線城市今年放松限購的可能性不大,但隨著信貸政策放松,改善型需求的入市門檻在降低,購房者的入市節奏將能加快。市場行情轉好,利好一線城市的庫存壓力就會釋放,也會減少房價下跌的壓力。

在昨日的銀行業分析報告中,標普特別提到了俄羅斯,認為在俄羅斯、中國、南非、巴西、墨西哥、土耳其、印度這七大新興市場之中,俄羅斯的銀行業最令人擔憂。目前標普給予將近70%的俄羅斯銀行業評級展望都是負面,這意味著未來兩年他們有三分之一的幾率被降級。

標普認為,西方制裁直接影響半數以上的俄羅斯銀行業資產,短期內直接影響有限,但壓力會隨著客戶取走儲蓄而增加。面對西方制裁和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給目前運營制造的困難,俄羅斯銀行業仍然非常不堪一擊。明年主要的風險是,因風險成本和融資增加,俄羅斯銀行業資本減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