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石油去年凈利同比跌17.3% 兩桶油財報不理想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583

某展銷會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展廳(資料照片)。 (新華社/圖)

3月26日,中國石油披露了2014年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受原油價格下跌、國內成品油價格連續下調等因素影響,201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2829.6萬億元,同比增1.1%;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71.7億元,同比下降17.3%。

證券時報消息,這一業績水平已好於機構預期。此前,巴克萊資本發布報告認為,庫存跌價損失將打擊中國石油去年第四季業績,預測其全年盈利將下降21%。

有業內人士指出,該業績水平的取得還是源於去年總體較高的平均實現油價。年報顯示,中國石油去年平均實現原油價格為94.83美元/桶。

雖然中國石油凈利潤下降了17.3%,但若按一年365天計算,中國石油2014年仍平均日賺2.936億元。

具體分板塊來看,報告顯示,中國石油去年油氣當量產量14.504億桶,增長3.6%。這使得其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經營利潤1868.97億元,仍充當公司最重要的盈利貢獻業務板塊。

2014年中石油煉油與化工板塊經營虧損235.6億元,同比減虧8.32億元。其中,煉油業務受油價下跌以及庫存跌價影響,經營虧損71.55億元。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需求不旺等因素影響,銷售板塊實現經營利潤54.2億元,同比下降28.3%。天然氣與管道業務實現經營利潤131.3億元,同比增加90.60億元。

在海外業務方面,公司海外業務實現油氣當量產量1.472億桶,占公司油氣當量總產量10.1%。2014年本集團海外業務實現營業額人民幣8037.79億元,占總營業額的35.2%;實現稅前利潤人民幣192.42億元,占稅前總利潤的12.3%。海外業務收入和利潤占公司總量比重持續提升。

中國石油預計,2015年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複蘇態勢,但存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能源格局正處於深度調整;中國經濟發展仍保持適度平穩增長,對石油、天然氣的需求有望繼續保持剛性增長。

此外,據財新網消息,在資本支出方面,中石油去年的資本性支出為2917.29 億元,同比下降8.5%。資本開支在2015年會繼續下降10%,預計為2660億元。這是中石油連續第三年縮減開支,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別降低了10%和9%。

在當天舉行的2014年業績發布會上,中石油副董事長兼總裁汪東進表示,過去幾年在壓縮資本性支出方面確實采取了比較大的動作和措施,公司將堅持有質量有效率可持續的發展方針,從過去的註重規模的擴張到更加註重效益的發展轉變。

中石油計劃繼續縮減整體資本開支,將資源更多的向核心業務傾斜。“從公司優化資本性支出的結構上來說,上遊核心業務,尤其是勘探開發基本保持過去的投資不變,比例則由71%提升到75%以上。在油氣田的開發和生產方面,主要是產能建設,更加註重向產能建設回報高的油氣田傾斜。”汪東進稱。

無獨有偶,中石化此前已公布了去年業績,同樣大幅下滑。據南方周末網此前報道,2014年中國石化利潤暴跌近三成,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降幅。

中石化稱,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2015年一季度仍處於低位,公司原油實現價格大幅下滑,煉油和成品油銷售業務消化高成本原油、成品油庫存,導致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預計將處於盈虧平衡點附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09

去年最熱賣投資商品 恐賺息賠本金

2015-03-23  TCW
 
 

 

已坐上二○一三年台灣壽險業初年度保費(FYP)收入第一名寶座的富邦人壽,二○一四年竟被國泰人壽超越。國壽能夠打敗富邦,重登冠軍的關鍵,就是現在最紅的投資型商品「類全委保單」。

國壽在去年賣出至少一千億元的類全委保單佳績,這個商品的特色,就像過去幾年銀行理專們最喜歡推銷的高收益債基金一樣,強調「高配息率」,因而吸出了龐大的商機。

屬投資型保單一員主打花小錢享受法人級服務

類全委保單,就是一種投資型保單,相較傳統投資型保單是由保戶自行選擇連結投資標的,類全委則是委託投信投顧經理人幫你投資基金或指數型基金(ETF),就是俗稱的「組合型基金(fund of funds)」;保單附有「資產撥回」功能,保險公司每年給你四%到七%的提解率(編按:類似配息率),成為懶人投資的新選擇。

請投顧公司專人代操資金至少五百萬元起跳,而類全委保單門檻低,單筆十萬元,定期定額一千元即可投保,連結的的標的,不少都是專門給「法人級」的基金和ETF,打著「小戶可享受大戶待遇」、「配息高於定存」等訴求,讓類全委保單成為去年成長最快的投資商品。

去年十二月底,類全委保單的資產規模達一千九百五十億元,較二○一三年成長一.六倍(二○一三年為七百三十三億元),勝過同期高收益債基金的二○.五%。

去年投資型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達三千四百八十四億元,其中,類全委保單保費占比約三四%,也就是說,投資型保單裡每十元,有三.四元都是放在類全委保單。

三原因讓類全委暴紅超過一半保險公司都在賣

統一保險經紀公司總經理徐采蘩指出,買類全委保單的投資人,不須時時緊盯市場波動,較適合缺乏投資經驗、沒有時間及能力研究投資標的的族群。除了小資喜愛,高於定存的配息誘惑也讓大戶趨之若鶩,一出手就是躉繳五百萬元到一千萬元。

類全委保單早就出現,但是為何去年突然熱賣?

去年初最熱賣的保單是六年期的利變型壽險,抓準台灣人愛配息的特性,保險公司以高於宣告利率,月月給保戶「配息」現金回饋。

安睿投顧經理姜漢中指出,金管會認為保險公司借此吸收到的多屬短期資金,其保費收入根本就是虛胖,更沒達到保險保障的基本功能,因此下令停售。

姜漢中指出,當保戶還是希望有固定配息的產品,類全委保單便成為填補利變型壽險停售後的最佳商品。統計去年二十七家保險公司裡至少有十四家,約一半以上的業者都推出類全委保單。

另一個原因則是台灣上一波投資型保單的熱潮出現在二○○七年,當時賣最多的是六年期連動債商品,這些商品正好在這兩年到期、解約,保險公司就順勢推出類全委保單好「回收」這些資金。

第三個原因則是類全委讓保險公司,銀行通路和投信公司達到三贏的結果。

一位保險業處經理說,保險公司賣類全委說穿了就是「過路財神」,收了手續費,保費交給投信代操,績效則由經理人負責,保險業務員不用去追蹤基金績效,售後服務大減,但是他也提到,未來假設保戶本金減損,保險公司的客訴將暴增。

國內一位金控保險公司總經理誠實的說,「(保險公司)代操保費是負擔也是負債。」他解釋,現在新保單成本約四%,但是現在投資報酬率有四%的標的實在是太少了。

保險公司穩賺手續費,銀行收到通路費用,而投信業者可以增加資產規模,這種三贏模式讓保險公司卯起來推銷這種保單。安聯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楊承清估算,今年月月都有新類全委保單上市。

保險公司、投信和銀行三贏,但是保戶可能賺了利息虧了本金。姜漢中提醒,類全委是投資商品,不保證保本,績效更視各投信投資功力不同。

四招選出賺錢保單提解率為四%最合理

如果想用小錢賺得高於定存的報酬,挑保單把握四原則。

第一,提解率越高不見得越好,因為配的息可能來自本金。

楊承清分析,保戶選擇的提解率越高,在目前投資環境下,配到本金的機會就越高,建議選擇提解率為四%較合理,比較不會配到本金。此外,徐采蘩提醒,因為委託專業機構代操,要特別注意會有保單的外部收取費用及共同基金內含管理費用,這些都會影響投資績效,商品及投資標的資訊都有公開說明書可供查詢。

第二,經理人權限大,慎選代操者。多數類全委保單訴求股債平衡,但是保單對經理人權限限制少,經理人可視市場狀況將全部資金轉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甚至現金,加上目前股債市位置相對高點,萬一大跌,基金的淨值落到十以下,保戶的本金就減少,因此選擇長期績效好的投信為佳。

第三,類全委保單會收解約金,第一年的解約金甚至有高達保費的四%。楊承清建議,保戶應該長期投資,不然加計解約費用和其他附加,不但沒賺到的錢反倒虧損。

第四,別忽略匯率風險。目前類全委保單多以美元與新台幣計價,假設購買美元計價保單勢必承受匯率風險。雖然現在看來美元走強,但是一張類全委保單至少得投資三年,難以預測匯率走勢,楊承清建議,如果沒有美元需求,則以新台幣購買即可。

掌握了上述四原則,就能降低投資損失風險,享受類全委保單的穩定配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70

去年漲了30%的印度股指,投嗎?(附小白海外投資法) 簡七讀財

http://xueqiu.com/5517873136/39983896
簡七在極簡投資系列中曬出B先生的投資組合之後,大家對於其中印度股票的討論那是相當的熱烈……不管是獵奇還是有心配置,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文/米蘇就是8爺 @簡七

雖然看起來大家對於印度股票都抱著不一樣的態度,但卻都是好奇又不瞭解。對於我們這些極簡投資的粉絲,我們先回歸(回顧)一下極簡投資資產配置的一些原則:
1、我們並不排斥有風險的投資,但是咱得確保長期來看漲幅,而且漲得讓人滿意。
(也許你覺得是廢話,但為什麼B先生選印度而不選津巴布韋的股指呢?)

2、有令人滿意的收益同時,波動太大小心臟也受不了。極簡投資降低風險的關鍵在於,資產之間儘可能不相關。這樣一來,A資產跌時B資產漲,整體虧損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所以,用上面的兩個標準來「量量」B先生選的印度股票:

一、印度股市好不好?首先,我們用事實說話。

1、對比
美國投資印度市場規模最大的ETF:INDA
V.S.
投資中國A股滬深300的ETF:ASHR


(藍色INDA橘黃色ASHR)
表現不亞於咱們的A股哦,而且表現更加穩定。

- 2014年全年表現

雖然去年最後一個季度A股太矚目,超越了印度股市,但是全年來看較為穩定且不錯的增幅也是全球市場中的明星。

(數據來源:美股基金策略)

2、印度SENSEX指數
近10年的表現





印度SENSEX指數又稱孟買敏感30指數,為印度最被廣泛使用的指數。
SENSEX-30指數包含了印度前三十大的股票,其總和曾經佔印度股市約五成的市值。
---------------------------------------------------------------------------------------
再來點八爺亂侃。
印度作為金磚四國的成員國之一,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人口結構非常年輕(1/3人口為14歲以下青少年),精英在數理、IT、英語等方面的優勢也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加上政治經濟方面的改革(預期),各國投資機構普遍比較看好印度股市。

二、相關性在過去10年中,印度SENSEX指數有2年為虧損,8年增長;相較於中國A股(以滬深300為參照)4年虧損的情況,一起配置還是有一定的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效果。

當然,同時作為新興市場的中國和印度,其實相關性還是很高的,用來降低國內投資風險的效果並不高。

我想,B先生更多地是用印度股票來對沖美股等其他資產。專業資產組合,配置更多不同風格市場的潛力市場還是很有門道滴。

科普完畢啦。對「獵奇」的印度市場有所瞭解後,繼續補充3點。


1
資產配置是不是種類越多越好?

也許你看到了B先生的配置後對印度股市充滿興趣,但是一看手頭只有幾萬十幾萬塊。那麼,認真學習陳小懶的基礎極簡組合更適合你。太過於分散不僅耗費精力,效果常常也不盡如人意(一方面手續費更多,另一方面「獵奇」的市場更考驗投資能力)。

個人覺得,當你的投資資產積累到50W數量級甚至100w時(個人看到最低的私人銀行門檻是50W),你再考慮間將更多股票市場納入考慮。


2
除了印度股市,還有什麼選擇?

我們不知道買什麼,不如先看看機構喜歡買哪些類別的資產。QDII基金就機構幫助我們投資海外的渠道,上某基金代銷平台可以發現,QDII有一下分類:

除了美股市場,很多QDII都選擇了投資離家門口最近的港股市場。雖然去年表現不怎麼樣,但在滬港通和大家預期會有的深港通背景下,一些港股的投資價值也在上升。

此外,亞太地區、金磚四國、歐洲市場都有對應的QDII基金。(論壇裡,我們還八卦過一隻德國DAX的指數基金,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

眼尖的小夥伴還發現有大宗商品、黃金、原油類的QDII,這類掛鉤實物期貨的基金,沒有點專業知識還是不建議為了分散而瞎買了。

總之,不懂不投,長期來看潛力不高的不投,類似的產品沒必要多投(相關性高)。


3
這些投資我們怎麼買啊

1)買QDII基金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QDII基金了,操作上和買普通的基金一樣方便。

2、開通美股賬戶
雖然比起開證券賬戶、基金賬戶要複雜不少,但是如果你真的資金量較大,想要分散風險,現在至少可以在國內直接開設美股賬戶啦。具體開戶步驟,論壇上也有關於美股開戶的分享。

開立美股賬戶後,簡單粗暴地購買相應國家地區的ETF是最簡單的方法。

當然,如果你資金不多,真的不建議你開通美股賬戶,換幾次匯承受的匯率風險和手續費都可能讓你得不償失。

「獵奇」的內容八卦完了,讓我們一起期待極簡投資裡的終極BOSS配置——B先生資產配置詳解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000

7-11在華本地化不成功 去年虧損超千萬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4-11/908848.html

7-11虧損過千萬  盈利難題待解

黃榮

家樂福“Carrefour Easy”、步步高“匯米巴”、京客隆“joy&joy京捷”,瞄上便利店的零售企業如今正洶湧襲來,看似樂觀的“小而美”便利店業態已經成為零售行業的救命稻草。

不過,據王府井百貨日前公布的2014年度報告顯示,王府井目前持有全球便利店巨頭7-ELEVEN(以下簡稱7-11)25%股份,且此部分持股2014年度給王府井帶來259.1萬元虧損。若以此計算,7-11去年在華虧損達1036.4萬元。

資深零售專家丁利國表示,國內便利店行業基本沒有盈利的企業,尤其對於7-11這類外資企業而言,高管工資成本高,費用不菲之下虧損再正常不過。盡管零售巨頭們對便利店野心勃勃,但如今盈利難題擺在了便利店行業的面前。

本土化並不成功

便利店是時下零售行業中最被看好的業態。《2014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便利店業態增長比率為18.2%,增幅在零售行業中居於榜首。

雖不斷有企業試水,但作為全球便利店之王的7-11進入中國市場11年仍無法解決盈利難題,此前只在短時間內有微利。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7-11還爆發過大規模關店潮。

對7-11頗為熟悉的丁利國告訴記者,7-11在中國不同地區授權給不同的企業,分屬於三個不同的授權投資方。其中,以廣東為主的華南區屬於中國香港牛奶集團,而上海為主的華東區屬於中國臺灣統一集團,華北區則由日本總公司投資。“由於授權經營,7-11的門店基本都在南方地區,在北方市場遠遠慢於其他零售企業。目前便利店還是靠規模取勝,7-11在份額上遠遠不夠自身的發展,在規模不夠大的情況下很難盈利。”

“雖然7-11是全球市場上便利店行業的老大,但在中國市場所占份額不高,由於租金、人工成本越來越貴。尤其作為外資企業的7-11相比國內的企業高管人員工資成本居高不下。”丁利國表示。

在丁利國看來,7-11、羅森的經營管理水平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盡管7-11竭力讓商品差異化,在餐飲方面也有一定的實力,但後來全家便利店很快就模仿了其快餐的。

成本高企 盈利點太少

物美便利店總經理董崗告訴記者,租金和人力成本是限制便利店發展的阻礙。7-11一家店的投資成本大概在70多萬元左右。物美一家店為20萬元,等於7-11開一家,物美可以開3家。相比7-11一家便利店100平方米以上,物美的便利店有50和100平方米兩類,100平以上的便利店物美不會涉及。

在丁利國看來,相比商超的經營不易,便利店在未來有一定的希望,只是便利店不具備一定的數量只能虧損。“家樂福、麥德龍開便利店也僅僅只是嘗試而言,不會有太大的意義。”據步步高董事長王填介紹稱,2015年步步高將達到1萬家便利店,2020年前則爭取達到10萬家。

“盡管便利店是實現O2O閉環對抗電商沖擊的有力手段,但便利店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試水的行業。”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對便利店行業的瘋狂發展表示擔憂,便利店商品的價格相對於超市會高一些,以居家就近的方式存在,由於對大眾的消費水平要求高,目前便利店在國內某些城市並不具備大規模發展的條件。

雖說便利店賣的不僅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服務,但順豐嘿客的發展思路則徹底顛覆了業界的看法。記者從順豐方面獲悉,目前順豐嘿客便利店已經有2000多家,但對於盈利模式,順豐集團公關部負責人也明確表示並不清晰。“沒有太多的盈利點,各地的盈利模式參差不齊,一直在調整。”

在郭增利看來,諸如順豐嘿客不以售賣商品為主,以收發快遞和虛擬商品為輔,可謂是本末倒置。

“當然,將來日子好過的便利店企業一定是和電商結合的,很簡單,因為盈利模式多了一種。”丁利國說,對企業來說應該增加更多的贏利點,相比之下,7-11就是因為盈利點太少。目前7-11、羅森並沒有跟電商企業合作,主要還是因為雙方談不攏導致。純粹做便利店的企業由於其靈活性不高要促成與電商合作比較難。

丁利國稱,對於7-11而言,要實現盈利必須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不斷創新,只不過這對其決策層的機制要求非常高,必須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否則跟不上形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61

去年虧了近2億港元的金六福投資 新華聯買來想幹啥?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4-17/910038.html

◎每經實習記者 杜靜 發自北京

4月10日以來,新華聯(000620,SZ)一直處於停牌狀態。關於停牌的原因,公告稱“擬用自籌資金收購金六福投資(00472,HK)控股股東JLFBVI持有的全部金六福投資股份(公開資料顯示,占比50.41%)”。

將虧損1.93億元的金六福投資收入麾下,但新華聯似乎並沒有進軍酒類市場的打算。2014年報里,新華聯表示將貫徹執行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文旅地產的“三駕馬車”戰略,將地產業務做大做強,同時加速戰略轉型,逐步實現“地產+金融”的多元化發展目標。

既然新華聯的未來發展戰略中,並沒有做酒的打算,公司卻擬收購一家涉酒公司,其背後的用意是什麽?年報中對此有一定披露,“公司將充分利用香港等資本市場,加快並購整合的步伐,使資源快速向優勢領域和戰略性領域集中。”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表示,對於新華聯來說,搭建一個專業的海外融資平臺是完全有必要的。

實際上,金六福投資和新華聯屬於同“系”,都是新華聯集團董事長傅軍旗下上市平臺,其中金六福投資是傅軍整合收購中國酒業資產的資本平臺。

購回金六福投資股權

新華聯的停牌並沒有引發過多猜測,因為公告已經寫得清清楚楚,“公司近期與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金六福投資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JLFBVI商談股權收購事宜。”

新華聯和酒業的淵源,要從十幾年前談起。2004年1月,新華聯國際收購了港股上市公司實力中國,收購完成後,新華聯國際引入雲南香格里拉酒業作為公司主要資產。2007年,傅軍將新華聯國際的大部分股權轉讓給合夥人暨金六福投資董事長吳向東,隨後新華聯國際於2008年更名為金六福投資,金六福投資正式登陸H股市場。

2004年底,新華聯集團還斥資1.54億元收購通化葡萄酒29.07%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開啟其在葡萄酒行業進軍的步伐。當時的大背景是,酒類市場急遽變化、新的消費觀念不斷誕生,中國白酒產量已經從1996年的801萬噸滑落到323萬噸,葡萄酒產量卻從17萬噸增長到了40萬噸。

不過,通葡股份(600365,SH)財報顯示,在新華聯接管的八年間,公司凈利潤一直難見起色,2004年~2011年凈利潤額分別為103萬、143萬、-2.64億、215萬、-3789萬、-2286萬、391萬……直到2012年6月,新華聯所持通化葡萄酒股權易主吉林省吉祥嘉德投資有限公司。

不過,金六福投資的現狀並不太理想,股價長期低於1港元。阿思達克數據顯示,金六福投資2014年錄得營業額2.55億港元,按年下降24.1%,虧損由上年度的8197萬元,擴大至1.93億港元。將虧損中的金六福投資重新收入麾下,新華聯意欲為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新華聯不動產總經理蘇波,對方表示出差在外不便接受采訪。

財報顯示,2014年新華聯實現營業收入35.01億元,同比上漲34.59%;實現營業利潤4.36億元,凈利潤4.03億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4.21億元,同比下降17.12%。

面對房地產行業的現狀,新華聯給出的答案是“把發展重心向主流城市和真正能成為旅遊目的地的城市傾斜”,主打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文旅地產的“三駕馬車”,同時加速“地產+金融”的多元化戰略轉型。

新華聯主張“保低息、抓大額、盯海外、重文旅”,2015年計劃繼續拓展海外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促進海外項目建設。

或成海外融資端口

身陷虧損的金六福投資,到底蘊藏著什麽價值?

“對於有過幾次海外投資經驗,並且重點發力海外市場的新華聯來說,搭建專業的海外融資平臺是完全有必要的。新華聯後續海外擴張的步伐還會加快。”嚴躍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收購金六福投資的股權只是第一步,不排除後續將房地產海外業務註入金六福投資的殼公司里,從其收購情況來看,難度並不會太大。

嚴躍進還提出了另外一種可能,即新華聯借殼金六福投資,在H股市場上市,“從目前H股和A股市場的聯動來看,隨著滬港通的開通,可以看到A股市場的股市利好會快速傳導到H股市場。”在他看來,新華聯作為深市上市公司,可能也會對即將到來的“深港通”比較敏感,“可以大膽假設,其借殼金六福投資上市後,能夠實現A+H股的聯動發展機制。從財務的角度看,能夠帶來企業估值水平的提高。”

事實上,去年以來,內地房企一直在積極拓展海外融資渠道。4月10日,泰禾宣布擬以自有資金3000萬港元在香港設立全資子公司泰禾集團 (香港)有限公司;4月14日,建業地產與法國巴黎銀行、德意誌銀行、摩根士丹利及華僑銀行訂立購買協議,發行金額為3億美元、於2021年到期的年利率為8.75%的票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52

四川去年棄水電量創新高 2020年或達峰值350億千瓦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601.html

四川去年棄水電量創新高 2020年或達峰值350億千瓦時

一財網 林春挺 2015-05-15 18:01:00

四川2014年棄水96.8億千瓦時,這幾乎是2013年棄水的4倍。這背後反映的是四川當地水電供大於求的市場結構矛盾,及水力發電成本偏高和上網電價偏低之間的矛盾導致的水電企業盈利能力不強。

四川水電棄水量再創歷史新高。《第一財經日報》記者5月15日從國家能源局獲悉,四川2014年棄水96.8億千瓦時,這幾乎是2013年棄水的4倍。

國家能源局5月15日在官網上公布的《水電基地棄水問題駐點四川監管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四川2014年全年調峰(電力系統中的用電量經常變化,需要發電部門相應改變發電機組的發電量,這稱為調峰)棄水損失電量96.8億千瓦時,占豐水期水電發電量的14.93%。而根據目前國內水電平均上網電價3毛錢來計算,這相當於一年白白流失了30億元人民幣。

這背後反映的是四川當地水電供大於求的市場結構矛盾,及水力發電成本偏高和上網電價偏低之間的矛盾導致的水電企業盈利能力不強。

四川省萬安縣水電站(圖文無關)

國家能源局介紹,《報告》是2014年9月至10月該局組織開展了部分水電基地棄水駐點四川專項監管工作後形成的。

《報告》顯示,四川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重要能源基地,電源結構以水電為主,是典型的能源輸出省份。截至2014年12月底,四川水電裝機達到6293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的比例上升到79.9%。

隨著大批水電機組集中投產,四川發電能力進一步提高。但由於近兩年經濟與電力需求增速的減緩,供需形勢由季節性偏緊轉為總體寬裕,呈現“豐余枯不缺”的新特點。

四川大量修建水電也直接影響到當地燃煤發電企業的經營。由於水電機組大量投產,加上以外送為主的大型水電站“留川電量”大量增加,燃煤機組平均利用小時不斷下降,從2010年的4387小時,下降到2014年的3448小時,預計今後還將進一步下降,企業經營日趨困難。

《報告》顯示,隨著四川近年來電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水電機組適度超前發展,今後幾年水電棄水將持續存在。2015年~2020年,四川均將出現不同程度豐期棄水問題。而如不考慮任何措施,棄水電量將持續增加,2020年達到最大值,約350億千瓦時,占當年水電發電量的8.64 %。

造成四川水電棄水的主要原因是:水電快速發展與電力需求增長緩慢不匹配,汛期來水偏豐,低谷時段電力系統運行需要水電調峰棄水,現有外送通道能力尚有潛力可挖,局部網架薄弱和特高壓輸送通道能力受限,火電調度運行管理有待進一步優化。

導致四川棄水的其他問題還有:國家節能發電調度政策執行不到位;上網側豐枯、峰谷電價政策削峰填谷作用不明顯,影響水電企業收入;發電權交易行為不規範;新建機組調試期部分上網電量未予計量和結算。

《報告》顯示,四川水電企業執行豐枯、峰谷電價結果平均電費收入低於國家批複上網電價的收入。2013年四川省內合同電量部分,水電企業減少收入122.91萬元,外送電量部分,水電企業減少收入17.64億元。

同樣作為水電大省的雲南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國家能源局“十二五”電網規劃專家組成員曾德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雲南水電大規模集中投產,水電工程建設規模和投產時序與用電需求不匹配。因此,2014年雲南水電總棄水達200億千瓦時。

曾德文介紹,繼2013年新增電源裝機1136萬千瓦,2014年1~8月發電裝機又增加了740萬千瓦;而雲南省用電需求增速放緩,負荷明顯低於預期,負荷增量遠小於電源裝機容量的增加,電網發電能力遠超市場總用電需求,造成在系統高峰負荷期間也要棄水。

原電力部生產司的供電處處長蒙定中此前向記者表示,中國電力容量發展已達世界首位,但發電結構很不合理,汙染最嚴重的燃煤機組比例居世界首位。他表示,水電是一種清潔能源,應該大力加以利用。“大量棄水(電)非常可惜。”他說。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24

中鋁去年虧了197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4639.html

中鋁去年虧了197億!

一財網 張國棟 2015-06-19 18:23:00

2014年該公司利潤總額虧損197.46億元,虧損金額達到了公司凈資產的10%以上。

6月19日,中國鋁業公司在中國貨幣網對外披露,2014年該公司利潤總額虧損197.46億元,虧損金額達到了公司凈資產的10%以上。

這個數據,無論是對這家有色金屬行業龍頭企業還是它的掌舵者葛紅林來說,並不是什麽好消息。後者在去年10月底開始接掌中鋁公司。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掌握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鋁公司總資產為4864.49億元,凈資產為555.94億元,2014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00.08億元,但利潤總額虧損197.46億元,此外,凈利潤也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33.30億元。

過去的一年里,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壓力大,鋁行業持續處於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加劇、產品供大於求的格局,產品價格維持低位運行,在產能過剩的局面下,電解鋁價格持續低迷,同時中鋁部分原輔料的供應渠道相對集中、議價能力較弱,使得其財務狀況和運營業績均受到影響。

根據公告披露,中鋁去年凈利潤之所以大幅減少,主要源於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鋁業(601600.SH)發生大額虧損。財報顯示,中國鋁業去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162億元。更早時候,該公司在2012年虧損超過82億。

虧損原因包括經營性虧損、由於淘汰落後產能對部分長期資產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對內部退養和協解勞動關系人員計提辭退及內部福利費用等。表現在數據上,具體是中國鋁業對部分長期資產計提大額資產減值55億元;產品價格下降,導致收益減少34億元;對內部退養及協商解除勞動關系人員計提辭退福利費用15億元,三者合計影響業績超過百億。

不過,從整體分析,中鋁公司的經營性虧損已經比上年有所降低,其中,在2014年,該公司的氧化鋁制造成本同比降低了5.18%,電解鋁制造成本同比降低4.03%,公司還爭取直購電政策和提高自發電比例,使得綜合電價同比下降了6.7%。

本報記者還從中鋁公司了解到,盡管目前業績虧損嚴重,但中鋁公司去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47.73億元,“經營凈現金流能夠完全覆蓋資本性開支”,截至目前,該公司銀行貸款到期能正常歸還,到期債券也能正常兌付。

對於中鋁來說,2015年是其實現本質脫困的關鍵一年。在今年1月份舉行的中鋁2015年年度工作會議上,葛紅林曾明確提出,新一年的工作目標是實現中鋁各個板塊全面扭虧脫困。這些板塊囊括了中鋁公司鋁、銅、稀有稀土以及工程技術等。

為了更快扭虧脫困,今年5月18日,中鋁公司專門成立中鋁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和中鋁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未來5年是中鋁轉型的關鍵期,公司的主營業務和金融業務將共生共贏,發展中鋁金融,利於改善產業布局,優化財務結構,降低經營風險。”中鋁公司副總經理劉才明曾向《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表示,兩個新公司的成立,是中鋁公司做好“加法”,擴展金融業務板塊的具體體現,也有利於該公司的扭虧脫困。

目前,中鋁公司還明確了各項降本增效的措施,具體包括資產和人員瘦身增利;提高鋁土礦自給率,實施精礦戰略;2015年新增氧化鋁產能,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提高自備電比率;加快銅礦山建設,推進銅板塊實現效益增長等9條措施。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90

證券公司半年收入3305億 已超去年全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5227.html

證券公司半年收入3305億 已超去年全年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7-14 20:26:00

證券業協會14日公布證券行業2015年上半年度經營數據,上半年收入、盈利雙雙大幅超過2014年全年。

證券公司收入、盈利雙創新高。證券業協會14日公布證券行業2015年上半年度經營數據。今年上半年,收入、盈利雙雙大幅超過2014年全年。

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125家證券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305.08億元,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531.96億元,116家公司實現盈利。2014年,120家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02.84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965.54億元,119家公司實現盈利。

今年上半年,證券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1584.35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160.51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43.54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19.25億元、受托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122.14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920.63億元、利息凈收入366.40億元。

截至2015年6月30日,125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8.27萬億元,凈資產為1.30萬億元,凈資本為1.14萬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3.41萬億元,托管證券市值38.62萬億元,受托管理資金本金總額10.23萬億元。

2014年,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1049.48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240.19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69.19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22.31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124.35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710.28億元、融資融券業務利息收入446.24億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120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4.09萬億元,凈資產為9205.19億元,凈資本為6791.60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2萬億元,托管證券市值24.86萬億元,受托管理資金本金總額7.97萬億元。

編輯:李瀟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44

三峽辦:去年因公出國費300元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8/931237.html

17日,中央部門密集公開了2014年部門決算,數十份“賬本”又一次擺在公眾面前。相較以往,中央部門的“賬本”內容進一步細致清晰,有部門甚至細致到為300元支出作出解釋。

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相關數據
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相關數據

中國工程院相關數據
中國工程院相關數據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 17日,中央部門密集公開了2014年部門決算,數十份“賬本”又一次擺在公眾面前。相較以往,中央部門的“賬本”內容進一步細致清晰,有部門甚至細致到為300元支出作出解釋。但是,將政府“賬本”與審計“清單”相對照,一些潛藏的“三公”問題仍需格外警惕。

三公總體“縮水”——

多部門三公支出縮水 公車消費壓縮大

根據財政部此前公布的數據,2014年,中央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三公支出合計58.8億元,比預算數減少12.71億元,下降17.8%。

按照財政部長樓繼偉的解釋,“三公”經費支出減少主要因為“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有關要求,壓縮、取消部分出國(境)團組,加強公務用車管理,規範公務接待活動,減少了相關支出。”

具體來看,在已經公布決算的部門中,一些部門的三公經費壓縮幅度不小。例如,去年民航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數為6045.22萬元,比預算數減少1888.72萬元,降幅接近四分之一。

再如,三公支出額度較大的海關系統,去年海關系統的三公預算超過5億,決算支出為3.5億,較預算節省超1億,縱向比較,去年的支出較2013年度支出也減少了1.3億。

分開來看,總體省下的12.71億元中,因公出國(境)經費減少3.56億元;公務接待費減少3.87億元,省錢大戶則是公車,去年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減少5.28億元。

觀察各部門去年的三公支出,一些部門的公車花費壓縮幅度確實較為明顯,例如,中國地震局、中國殘聯、央行、國家測繪局等多部門在去年的公車購置費為零。

“賬本”細致入微——

首次公開公務接待的批次及人數

作為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較於往年,今年的各部門決算報告內容更加細致、全面,各部門曬出“賬本”也更易懂。

在三公支出方面,本次各部門公布的決算中,就在以往公開出國(境)團組及人次、公務用車購置數及保有量的基礎上,首次公開公務接待費相關的批次及人數。

例如,在公務接待方面,已經公開的部門決算中,央行的此項支出達到9980.81萬元,央行列出的數據顯示,2014年度人民銀行系統2122個預算單位接待來訪團組超過6.9萬個,來賓累計超過74.7萬人次。

在因公出國(境)費方面,去年國家體育總局的此項支出超過兩億,占其三公支出總額的94.85%,相較於其他部門,體育總局的此項支出數額之大,顯得格外突出。對此,體育總局特別進行了細致說明,指出去年參加國際體育賽事和境外訓練622起,11274人次,出席國際會議236起,791人次,體育總局還舉例列出了參加的索契冬奧會、仁川亞運會等具體體育賽事。

在公務接待方面,一些部門在的支出說明中甚至列出了公務接待具體“接待”了哪些人。

例如,教育部去年的公務接待支出為492.06萬元,對於這一支出,教育部給出了詳細的說明,不僅列出去年共接待國(境)外來訪團組、來訪外賓的批次和人次數量,還舉例列出了接待外賓和訪問團體的名單。

此外,教育部列出去年的國內公務接待支出僅為5000元,雖然數額不大,但是其依舊列出“2014年共接待國內來訪團組6批次,來賓132人(不含陪同人員)”。

“增減”解疑釋惑——

交通部因馬航出國多 三峽辦為300元支出釋疑

本次中央部門的決算報告中,多數部門在三公經費方面,無論支出增減都給出了具體的解釋,力求讓決算報告不僅數據“清晰”,而且內容“明了”。

例如,交通運輸部去年的三公支出中,因公出國(境)費為1094.26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7.71%。

對於超預算支出,該部門給出具體的解釋為“由於馬航‘MH370’航班失聯,交通運輸部多次組團出境與外方會商相關事務,財政部追加了交通運輸部財政撥款因公出國(境)費預算。”

再如國家民委的公車購置費,2013年國家民委的這項經費為116.97萬元,2014年則為164.54萬元,增加47.57萬元。對於高出40多萬元的公車費用,國家民委特別指出費用增加是因為該部門所屬西北民族大學,由於兩地校區辦學,為滿足學生日益增長需求,新購置大客車校車4輛。

不僅花費增加的部門要說明“為何多”,一些支出較預算明顯下降的部門也在釋疑“為何少”。

例如,去年國務院三峽辦的因公出國(境)費的預算為78.60萬元,但是此次公布的去年其因公出國(境)費的決算僅為300元。

對於這一支出的銳減,該部門解釋稱,一方面是按要求嚴控出國團組、壓縮出國經費,同時由於多種原因,原計劃中的團組出國考察任務因故推遲,“故2014年無人員出國(境),僅發生少量因辦理護照等發生的外事出租車費。”

部門賬本與審計清單對照看——

規範政府花錢勿止步於“一紙公開”

肯定中央部門三公賬單更加透明清晰的同時,一些部門在三公經費方面依然存在的違規違紀亂象更不能忽視。

在此次中央部門集中曬“賬本”之前不久,6月末,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就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了201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

如將政府部門曬出的“賬本”與審計署列出的“問題清單”對照觀察,一些潛藏的“三公”問題仍需警惕。

例如,在貿促會公布的決算中,去年該部門公務用車實際支出280.84萬元,較預算數減少13.93萬元,下降5%,較去年實際支出下降8%,並解釋主要原因在於認真貫徹公車改革精神,大幅壓縮公務車運行維護成本。

但是,在審計署的審計報告中,在公車方面貿促會就被點名,審計報告稱“貿促會、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等21個部門和單位擠占其他支出用於車輛購置、運行維護,以及違規發放交通補貼等,共計1058.19萬元。”

此外,在審計報告中被點名的還包括,因公出國方面,衛計委、貿促會等5個部門和單位的8個團組擅自更改行程或境外停留時間;公務用車和接待方面,科技部、文化部等33個部門和單位長期占用其他單位車輛;工程院、商務部等10個部門和單位超標列支公務接待費等。

有分析指出,規範政府花錢絕非“一紙公開”能解決問題,當前政府花錢依然存在不少違規違紀現象,也凸顯進一步推進公開和深化預算改革的必要性。(完)

(原標題:中央部門曬細賬:三公大幅壓縮 300元也說明)

 

  • 中新網
  • 李凈翰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49

微眾銀行行長曹彤辭職 去年赴任前理光頭要“從頭開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048.html

微眾銀行行長曹彤辭職 去年赴任前理光頭要“從頭開始”

第一財經日報 洪偌馨 夏心愉 牛嘉雯 2015-09-11 00:36:00

擁有來自平安系、騰訊系、中信系、興業系高管的微眾銀行一度被視為民營銀行里的“明星隊”。但距離微眾銀行的產品上線不過數月,“明星隊”已經出現了松動,決定先行離開的是行長曹彤。

9月10日,微眾銀行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曹彤因個人原因已申請辭去微眾銀行所任職務,按照有關規定正在走相關流程。至於繼任者是否為監事長李南青,微眾銀行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目前李南青只是暫代行長一職,最終的人選並未確定。包括監管部門在內的多方都在物色繼任人選,就在這周,還有某股份行管理層人士接到了擔任微眾銀行行長一職的意向詢問。

生於1974年的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和生於1968年的曹彤都曾被業界公認為中國金融業少壯派的代表,前者一度被認為是平安集團接班人的有力人選,後者已是中組部管理的正局級幹部。兩位皆以年富力強、善於創新著稱。在第一批民營銀行中,顧敏和曹彤的組合足以令微眾銀行的高管陣容傲視群雄。不過如今,“蜜月期”還未到一年,曹彤便決定走人了。

“明星隊”角力

微眾銀行最早確定的高管是董事長顧敏,生於1974年的他今年不過40歲,是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2000年前後從麥肯錫挖來的得力幹將。在中國平安14年,顧敏一路從運營管理中心做到了中國平安的副總經理。

值得玩味的是,在微眾銀行高管團隊中,除了中信銀行原副行長的曹彤、深圳銀監局政策法規處原處長秦輝、興業銀行同業業務部原總經理鄭新林三人,其余高管大都出自平安系。首席信息官馬智濤、首席風險官王世俊、首席合規官及首席運營官萬軍、副行長梁瑤蘭以及黃黎明均來自中國平安。而另一個“外援”——董秘兼首席戰略官陳峭曾任麥肯錫全球副董事,那是顧敏的老東家,也是中國平安挖角最多的地方。

在微眾銀行的高管班子中,顧敏是最早到位的,其一手組建了微眾銀行。而曹彤直到2014年10月才最終確定,差不多是微眾銀行高管中最後一位到任的。在他之前,微眾銀行的幾位副行長人選也都已落定。

某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曹彤本就是金融業少壯派的代表,年少得誌,已經是中管幹部了。可到了微眾銀行遇到的都是年富力強的金融骨幹,各方角力顯然難以避免。

“在一家銀行里沒有自己的人,難度有多大?”某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盡管曹彤本身也有一些想法,也很有銀行的管理經驗,但微眾銀行確實比較特殊,完全在做創新的事情,從協調資源到溝通監管,再到產品研發都很有挑戰性。

不足一年便離場

微眾銀行於2014年12月12日獲準開業,今年5月其第一款產品——微粒貸上線內測,8月微眾銀行手機客戶端正式上線。作為國內第一家正式上線的民營銀行、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一直被置於媒體的鎂光燈下。

但一個細節是,從微眾銀行獲批籌建到產品上線這一年多時間里,包括董事長顧敏、副行長黃黎明和鄭新林等高管都曾多次接受媒體采訪或者在公開場合亮相,反而曹彤鮮少在公眾面前露面。

一個頗有意思的插曲是,一名熟悉曹彤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曹彤在赴任微眾銀行一職前特意理了光頭,他曾開玩笑地說這寓意事業和微眾都要“從頭開始”,可見其要做一番事業的決心。

2014年末,在一個閉門會議上,本報記者曾見到了剛赴深圳履新的曹彤。他在演講中談及了對於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銀行,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思考,思路清晰、見解獨到。對於微眾銀行的發展,當時的曹彤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

不過,還未能看到曹彤大展拳腳,他便已決定離開。據知情人士透露,曹彤在離開微眾銀行後仍將繼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創業,他或將專註於資產證券化方面的業務。

曹彤是近年來轉型至互聯網金融行業級別最高的幾位銀行業高管之一。他1994年進入招行,歷任招行北分副行長、總行個人銀行部總經理等職;2004年轉投中信後,曾任行長助理、副行長等職;2013年出任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