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拐點來臨,誰會成為下半場的贏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928/158991.shtml

拐點來臨,誰會成為下半場的贏家?
南七道 南七道

拐點來臨,誰會成為下半場的贏家?

ofo、摩拜等自行車共享模式突然火爆,互聯網競爭的下半場已經開啟。

本文授權轉自微信公眾號南七道(ID:nanqidao)。 

ofo、摩拜等自行車共享模式突然火爆起來,業內分析,滴滴一定不會錯過這個與出行密切相關的產品。果不其然,9月26日滴滴宣布以數千萬美元的量級戰略投資自行車共享產品ofo。為滴滴“共享經濟”的版圖又增加了一塊。

與此同時,互聯網大環境也在變化,資本市場遇冷,滴滴創始人程維、美團創始人王興共同提到,互聯網競爭的下半場已經開啟。那麽經過紅海廝殺後生存下來的企業,誰有機會贏得下半場的競爭呢?

互聯網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

640.webp (5)

首先,根據互聯網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大致可以將公司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工具型,它開發的某一個或者唯一一個功能點,可以解決用戶的一個實質性的需求。比如早期的谷歌,就是一個純粹性的搜索工具,幫人們在海量的互聯網信息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早期的滴滴打車,也就是一個幫助用戶找到附近的出租車,或者幫助出租車找到附近乘客的功能。也就是一個簡單的打車軟件。

第二階段,自有的閉環系統階段,這時公司由具體的功能點延生開來,逐漸朝著周邊相應的功能開始繁衍和衍生,在行業內開始占據絕對優勢。Google從98年成立,一直是單純的搜索引擎,但到2002年時,開始推出了Google新聞的測試版。然後在全球推出了關鍵詞廣告,相關服務開始輻射到英國、德國、法國和日本。小米,從開始做手機,到電視、空氣凈化器、運動相機等。

第三階段,生態鏈階段。企業發展的進程和最高境界,不僅僅是經營好企業具體自身的業務範圍,而是超脫出有形的商業模式,創造影響行業、商業、文化、社會乃至人類文明的某一個階段的進程,整個企業傳播的是一種社會和文明的DNA。企業發展到這個階段,對於未來的成功的定義不僅僅是從0到1,而是社會進程的質變。谷歌從搜索引擎開始,逐漸布局到Android操作系統、自動駕駛汽車、虛擬現實、機器人、無人機和智能家居等一系列項目的整體生態布局。

人類歷史最善於征戰的君王之一的亞歷山大大帝,在攻入埃及後說:英雄的偉大就在於不斷開拓疆土,不斷增加權力。互聯網巨頭的成長和發展,也是一個不斷開疆拓土和兼並的過程。在與快的、優步合並後,贏來了政策面的合法放行,經過夾縫求生、縱橫捭闔,左右出擊之後,基本上一統中國的網絡出行領域。

柳青說,滴滴想要搭建的是人、車、交通和生活方式互聯互通的生態圈。通過大數據的深入挖掘與應用,連接多種交通工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出行變得更加智能高效便捷。同時為城市的交通體系和城市發展創造社會價值。從轎車、到巴士、公交,乃至今天ofo的自行車,都是在不斷拓展“共享”、“出行”的版圖。

什麽樣的公司能成為商業標桿?

海量市場和擴展性:一個公司能走多遠,發展多大,一個是其所在的市場,比如出行領域市場足夠大,以滴滴出行為例,目前該平臺已有1500萬司機,日服務乘客超過2000萬人次。“然而相對於八億的城市人口規模,滴滴目前的滲透率亦僅為1%左右”。市場空間巨大。

另外一個就是縱深的可擴展性和關聯性領域,可以從這個現有的市場可以縱深發展到多個關聯領域,比如騰訊從社交到娛樂、資訊、遊戲、內容、移動廣告、支付金融等,成長為巨頭。,除了手機、平板、盒子、電視、路由等自有業務外,還投資了本地生活、遊戲、工具、電子商務、金融、房產酒店、旅遊、汽車、廣告、醫療、教育、企業服務、SNS社交、移動互聯網、文化娛樂等個各項業務。下一個商業標桿的案例呼之欲出。

行業的絕對優勢:在《從0到1》中,彼得·蒂爾講了一個故事,2012年,美國航空公司有數千億美元營收,服務數百萬乘客。但每張飛機票只有37美分的利潤。谷歌同年只創造了500億美元的價值,利潤率是所有航空公司的100多倍。

在這背後,是行業的絕對優勢帶來的影響。在激烈競爭下,航空公司盤子大,但利潤有限,更無法影響整個社會和文明的進程了。相反,在搜索引擎領域占據對優勢的谷歌,除了能收獲高額利潤外,不斷開拓出類似Android、谷歌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等一系列的未來性的產品。滴滴在收購優步中國之後,在上半場的競爭中占據了市場規模的先發優勢。

新的投資特征:曾經投資過騰訊等公司的IDG掌門人熊曉鴿,在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新老創業成長為巨頭公司有完全不一樣的特點,上一代的互聯網公司的特點是,投資人在海外,市場在國內,而未來的巨頭將會改變這種局面,未來的“BAT”很可能是投資人在國內,但是市場是全球化的。這是下一代巨頭的核心特征。

下一個BAT在哪誕生?

隨著資本推動與市場的升級轉型,在原有的BAT看上去一塊鐵板的互聯網領域,這幾年逐漸出現了一批互聯網新銳,頗有巨頭的勢頭和潛質,除了滴滴之外,小米、新美大、今日頭條等。下一個BAT將會誕生在哪個行列?可以從三個指標來進行判斷:

社會資源的緊密程度:在現有的社會進程當中,由於社會階段發展的差異性,很多社會資源集中,且與民生緊密結合的行業發展反而相對滯後,比如金融、交通、醫療、農業、房地產等行業。在美國最成功的投資家之一的彼得·蒂爾看來,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冪次法則是一切事物運行的準繩,他認為最有破壞力的地震大於所有其它地震破壞性總和,同樣在互聯網創業領域。

一個行業可能會占到一個國家或社會的經濟的很大比例,比如中國的房地產、醫療,而在這個行業中,又會又一兩家公司占據整個行業大部分的利潤和市場。在這種傳統行業巨大的市場中,很容易誕生出巨頭級別公司。

與互聯網的結合程度:作為與民生有關的傳統行業,越是生產力落後,與互聯網結合的松散的行業,潛在的爆發力越強。互聯網對於傳統行業產業鏈上重要環節,甚至整個產業鏈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它會解構和重組傳統產業鏈上的信息,從而讓信息搜尋與生產力的匹配的效率更高。互聯網金融的爆發就是最好的案例,由於金融管制和傳統銀行業的先天性不足,給目前的金融市場留下了巨大的空白。

在現有的市場狀況下,互聯網金融把閑置資金、需要資金的借貸方等通過互聯網聯合起來,於是出現了互聯網金融的爆炸性增長,在2014年上半年僅僅是P2P就完成了千億的交易量。

政策支持與開放程度:越是與民生關系緊密的行業,越是落後,里面的利益關系就越是盤根錯節和複雜,各種勢力交纏在一起。與其他出行領域創業不一樣的是,包括滴滴在內,全球專車的創業公司和平臺自創始開始,就同時面臨著同行競爭,出租車公司的反抗和聯合抵制,專車司機的利益爭辯,同時還有政府管制和法律層面的空白。即使在美國,專車司機的身份問題甚至還成為2016年大選兩黨辯論的議題。所以,政策的支持程度,社會的開放度就成了能否容忍巨頭孵化並成長壯大的根基和關鍵性因素。對於滴滴來說,目前中央政府的開放與地方政府的挑戰並存。

在《人類簡史》中,記載著這樣一個細節,人類15世紀的地圖,是一片空白,勇於探索的歐洲人不斷探索和開拓了美洲、非洲等領域,最後形成了全球性的商業網絡,改變了世界的歷史。現在的商業同樣如此,當下發生的一切註定會改變社會的進程。

共享模式 BAT 互聯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27

航運業“寒冬”來臨 日本三大航運集團放棄了競爭搞合並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航運業面臨貿易增長乏力和運力過剩壓力之際,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擬合並集裝箱航運業務,擱置競爭。

日本三大航運集團提出計劃,擬擱置該國最激烈的行業競爭之一,為它們的集裝箱航運業務建立一家合資企業。此舉的背景是嚴峻的市場條件。

據新華社報道,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表示,如果獲得監管機構的批準,合資公司將經營世界第六大集裝箱船隊,約占全球總運力的7%。

這一協議是涉及集裝箱航運業的一系列合並的最新發展,其推動因素是貿易增長乏力和運力過剩,給該行業造成60年歷史上最糟糕的經營條件。

此前韓國最大的集裝箱班輪公司韓進海運在今年8月成為30年來業內第一家尋求破產保護的大型公司。將於明年7月1日正式成立的三家日本航運公司的合資企業,是該事件之後該行業第一筆大型合並交易。

這筆交易達成之前,德國赫伯羅特今年7月宣布並購阿拉伯聯合航運公司。去年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宣布並購新加坡東方海皇集團,而中國的中遠和中國海運介紹了合並計劃。

這些交易的驅動因素都是航運公司努力挖掘規模效益。分析師們表示,沒有什麽可以掩飾這些交易的防禦性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580

跨界互聯多次開發 互聯網消費下半場來臨

中國網民人數已經連續第七年世界第一。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

互聯網在中國最近20年的發展,電商、社交、視音頻、在線旅遊等一大批細分消費市場蓬勃興起,創造了令世界目瞪口呆的新消費商業模式。

海量的資金投入,海量的用戶和消費數據積累,中國互聯網的幾乎每個細分消費領域都成長出了重量級甚至世界級的大公司;不能否認的是,每個細分的消費領域也多多少少摸到了成長的“天花板”,各個細分領域類似一個一個的“孤島”。

打破孤島效應,互聯、共享,中國互聯網消費的下半場正在來臨。

跨界互聯消費價值多次開發

2015年11月,阿里巴巴拿出56億美元現金(約合356億元人民幣)收購國內視頻領域領頭羊合一集團(原名優酷土豆)。

主打視頻的合一在阿里控股後,兩者之間會發生什麽樣的化學反應,電商與視頻如何相互借力,如何打出一片新天地?一年之後,答案日漸清晰。

合一集團(優酷土豆)總裁兼阿里音樂CEO楊偉東對筆者表示:“我們一檔熱門綜藝《火星情報局》已經開始籌備網劇了,我們也會和阿里影業去拍《火星情報局》的電影,跟阿里音樂去創作《火星情報局》的音樂,一個內容源,能夠多次消費和多層開發,甚至包括衍生品與天貓和淘寶平臺合作。”

可見,視頻網站不再是簡單的內容播放渠道,已經開始與眾多行業實現跨界互聯,那麽主要有哪些形式呢?

首先,與內容制作公司互聯。憑借互聯網巨頭雄厚的資金,視頻網站開始涉足內容領域,今年3月,優酷宣布將投入100億資源打造優質付費內容,推出超過50部會員定制劇目,電影片單將覆蓋95%的院線大片。而就在本月,優酷又宣布了大量劇集與綜藝內容制作計劃,這麽龐大的內容,視頻網站起家的優酷顯然不可能一家勝任,大量影視制作公司的合作推動了視頻網站自制內容的豐富。

而視頻網站自制內容的大擴張,相應會拉動網絡文學的創作,改編網絡文學是自制節目的一條捷徑。讀者是網絡文學作品的直接受眾,可以通過評論的方式與作者交流,還可以通過打賞表達對作品的喜愛,這會反作用於作者,在寫作時將讀者評論特別是打賞多的粉絲的評論意見考慮在內,讓作品更能符合讀者的口味,極大地增強了粉絲的黏性。

除了影視制作公司,由於背靠阿里集團,阿里影業、阿里體育、阿里音樂等業務也將與優酷平臺打通。阿里影業多部大電影都將在優酷會員頻道上線,雙方還將聯手開發新IP;阿里體育與優酷會員的合作則將輻射NFL、世界杯等賽事,包括比賽內容的引入和俱樂部TV的入駐,並將聯合提供歐洲杯和奧運會票務、體育主題旅遊和體育衍生品服務,未來一起聯合進行體育IP開發。阿里音樂也將與優酷共同開發演唱會直播等內容。

其次,衍生產業互聯。文化影視的衍生產業很多,包括電商、遊戲、主題樂園等。優酷目前在開拓邊看邊買模式,例如《穿越吧廚房》這樣的節目就是和天貓合作,在優酷平臺上播放該綜藝的時候,會有相關商品植入進行售賣。

互聯網消費的“藍海”遠未打開

互聯網在中國過去近2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多個令人矚目的細分領域:電商、金融、社交、休閑、娛樂、內容、分享等消費領域。

每個細分領域的頂尖公司積累了大量的消費數據。

以往的互聯網公司對於平臺數據的運用基本上局限在各自的圈子里,雖然部分公司在業務層面進行了一些跨界合作,系統性地研究數據共享,並在全網範圍內嘗試將數據研究規模化聚合,這樣的案例並不多。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有關人士稱,如果互聯網消費數據的“聚變”以數據連通的方式產出,那麽很可能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例如,優酷、微博與淘寶的數據打通,根據用戶在線觀看記錄和搜索內容,可以精準識別消費者需求,並推送商品。再如社交、電商、金融、娛樂等行業都能夠將各自數據的價值進行連接,那麽從澳洲麥片、YSL口紅到電影、汽車乃至於房屋消費等都會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所謂數據連接共贏,就是借助數據價值共享,提升商業世界的運行效率,讓用戶需求能夠更加精準地匹配,產業形態進一步規模化,企業決策效率得到提升。

過去2年,互聯網消費領域發生了一連串的合並收購。2015年開春後,滴滴和快的合並,此後58同城和趕集網牽手;2015年下半年,美團和大眾點評宣布合並,攜程和去哪兒變成一家,以及攜程收購藝龍,和前文提及的阿里巴巴收購合一集團。

今年大規模的合並收購仍然此起彼伏,8月,滴滴出行宣布與優步全球達成戰略協議,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裝入滴滴囊中,震動行業內外。

連綿不絕的收購合並背後,是新興的互聯網消費商業模式碰到了瓶頸,市場突然看上去變得擁擠不堪,投資者不堪重負,只能或主動或被動做“減法”,推動互聯網公司合並收購,減少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中國互聯網消費市場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狀態,並沒有走到只能“你死我活”的窮途末路。

也許通過數據價值的共享來尋求共贏是下一個突破點。

人們對於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有關人士認為,通過不同行業的信息和數據價值共享,挖掘浩瀚互聯網宇宙的數據商業價值,洞察行業趨勢,預判行業前景,可以為未來互聯網發展探索新的道路,尋找新的消費市場,整個互聯網消費場景將變得更加立體,前景更加不可限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338

智能家居成資本新寵  產業延伸機會來臨?  

多家上市公司參與投資,專業投資機構則在物色上市公司標的,人工智能概念下的智能家居,似乎正在成為資本的寵兒。

近來,上市公司逐漸成為智能家居的投資主力之一。11月23日,深圳智能家居企業歐瑞博獲得1.1億元B輪融資,領投方為當地上市公司拓邦股份(002139.SZ),跟投放則為軟銀賽富、潤航資本等VC/PE機構。加上此前的兩輪融資,該公司目前已完成了近2億元的融資。

從2014年開始,智能家居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之一。但與此前股權投資機構入股上市公司不同,上市公司如今也成為智能家居的投資主力之一。不少上市公司在引入資本的同時,也對智能家居領域進行投資。

11月23日,廣田集團(002482.SZ)宣布,控股子公司廣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股東,擬向戰略投資者恒騰網絡集團有限公司轉讓51.6%的股權,整合兩家公司的的智慧家居業務。此前的2014年,複星集團旗下創投機構就出資10億元入股廣田集團。

與此同時,投資智能家居的上市公司中,部分具有相關產業背景。2016年年初,四川長虹(600839.SH)也成立產業基金,重點投資智能硬件、智慧家庭、智慧社區等領域。而歐瑞博此前融資時,房企花樣年名下產業基金業參與了投資。

人工智能作為當前市場熱點,在二級市場已經先期一波炒作熱潮。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競相湧入這一領域,是業務發展需要,還是貼近熱點的炒作行為?“智能家居的概念出現已經有七年時間了,但落地實施比較慢,資本進入與行業發展的階段有關。”一名PE人士稱。

歐瑞博內部人士稱,對於家庭用戶來說,智能家居的空間還不大,成本也相對較高,成本也不適合家庭用戶。從目前來看,智能家居主要應用於商場、酒店、公寓、寫字樓都共同場所。通過引入智能化方案,可以降低能源、管理等成本。

從近期的情況來看,對智能家居表現出興趣的上市公司,大多是與此相關的房地產、裝修裝飾、家電等相關行業。上述PE人士認為,部分具有產業背景的資本進入,與其自身業務存在一定關系,可以嘗試進行業務延伸。

上述PE人士認為,除了人工智能本身的發展趨勢外,經過多年的發展,智能家居確實已有一定的應用基礎。複星瑞哲總裁楊偉強此前也表示,廣田集團是傳統的家裝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需要借助互聯網、智能家居技術,解決傳統家裝企業的痛點進行改造,並進行全面轉型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40

互聯網的下半場已經來臨,產品和運營的未來在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130/160098.shtml

互聯網的下半場已經來臨,產品和運營的未來在哪里?
三節課 三節課

互聯網的下半場已經來臨,產品和運營的未來在哪里?

互聯網已經進入到了下半場。在下半場來臨之際,圍繞著創業,圍繞著產品該怎麽做,運營該怎麽做?

本文由三節課(微信ID:sanjieke)授權i黑馬發布。

2016年,有一個概念在互聯網領域被我們反複的提及,那就是互聯網已經進入到了下半場。在下半場來臨之際,圍繞著創業,圍繞著產品該怎麽做,運營該怎麽做,行業里有大量的說法,那麽——

  • 究竟該如何看待下半場這個概念?

  • “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對於不同的公司和產品會產生什麽影響?

  • 在未來五到十年,產品和運營應該扮演的角色會發生什麽變化?

  • 在不同團隊里,產品和運營這兩個部門的關系是怎樣的?

 在下文中,三節課聯合創始人黃有璨老師將與三位嘉賓——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快刀青衣老師、水滴互助CEO沈鵬老師、懂球帝聯合創始人牛飛老師——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

 在過去一年中,這三位大咖的創業項目或者產品,都吸引著整個行業里矚目。在下文中,我們也將深入探討「得到」、「水滴互助」、「懂球帝」這三款產品的發展歷程以及背後的邏輯。

 主題:互聯網下半場來臨之際的產品和運營

嘉賓:快刀青衣、沈鵬、牛飛

主持人:黃有璨

1.

主持人:從你們的判斷,下半場這個事情對於你們自己公司、自己的產品會有什麽影響?或者說你們是怎麽看下半場這個概念的?

 快刀青衣:我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當時有點納悶,“互聯網的下半場”,大家都在聊,來之後才在百度上搜了搜大家都是怎麽說的。從做產品的角度而言,什麽下半場還是上半場還是中場休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不在場上。還有一點,國足是能踢足90分鐘,但是他踢得好嗎?你是下半場還是上半場上場,還是中場休息,都沒有關系,重要的是你在場的時候能不能全力以赴。

 主持人:這件事對你們不會有任何影響,可以這麽理解嗎?

 快刀青衣:對。

 沈鵬:以前我做美團團購,美團外賣,現在我改做互聯網保險這個方向,我感受下半場是非常明顯的。

 過去很多互聯網創業機會有很多在線紅利,過去很多講的概念都是LTV,賺LTV的錢——也就是說,我的平臺一輩子能賺多少錢,我先拿出1/10來獲客,拉過來再說,未來再想怎麽賺錢。這是過去的思維方式。因為獲取用戶的成本不高,相對比較快,爆發也比較猛。美團外賣做了一年,用戶就到了一億多,非常快的。

 而我出來創業之後,正好趕上了下半場這個節點了,你會發現能快速把握紅利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很多機會都變成硬骨頭,都比較難啃。但硬骨頭的賺錢機會,不管是用戶接觸你的頻次還是和線下的結合,還是和金融監管方的交流頻次、深度都會變得越來越重,未來的生意更偏傳統一些。賺錢的方式也不是LTV的思路了,投資方也不買這個賬,更多的還要賺UE的錢。用戶來到你的平臺,在盡短的時間內,讓他通過操作你的產品,產生情感,你能給他精確的匹配,這個過程中你能實現盈利,這個更關鍵。

 主持人:可以理解為,包括從你們自己做事情來講,在運營上需要做的更精細一點。

 沈鵬:對。過去賺LTV錢的節奏是非常粗放的,不同的場次做不同的事情,過去粗放是合理的,因為獲客成本低,競爭非常激烈,市場格局都是一家獨大的。現在就不一樣了。

 主持人:三位產品的感覺有點不太一樣,沈鵬在做的是一個互助產品,「懂球帝」社區的感覺更強一些。

 牛飛:我也不知道下半場的概念,來的時候也沒有查。我更多的會關註我們產品本身,或者解決這一塊需求本身,沒有太跳出去看整個互聯網各個方向。下半場大概的意思可能是說,比如前一段時間經歷的運動化場景的變化已經結束掉了,是不是變化少了,所以產品少了?但是從我們自己做的「懂球帝」來說,我們產品是2013年底上線,到現在快接近3年,沒感覺到下半場的狀態。

 主持人:對你們來講,始終在一條線上?

 牛飛:對,也沒有特別多的對待。

 2.

 主持人:說到下半場的概念,行業里面提“下半場”一個很關鍵的事情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App的紅利已經過去,獲取用戶的成本也越來越高。這件事情反推回來,推到行業里面具體的從業者,對於產品和運營而言,他們也許會有些變化。我記得在今年下半年以來,行業里面開始慢慢有人有這樣一種聲音,因為你產品可創新的空間沒這麽多了,現在可能做一個App註冊流程,直接抄就行了。有人覺得過去十年產品經理在行業里面還是蠻重要的角色,在未來五到十年,產品和運營這兩個角色的職業前景,或者他們應該扮演的角色會發生一些什麽樣的變化?

 牛飛:這個問題我想過,非要產品跟運營比個高下是吧?接下來五年,產品拿的工資一定會更高,我估計還是不會變化。因為產品做的工作是0到1的事情,這件事情運營不可能替代。這里面的一個問題是:產品走出來的人會很少,但是拿的工資可以很高。運營是一個很基礎性的工作,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所以運營入門門檻不會那麽高,但是走出來的焦慮會很高。產品和運營是兩個不太一樣的崗位。

 主持人:我可以理解為,你覺得產品的角色在行業里面有可能會越來越精英化?

 牛飛:是這樣的。

 主持人:運營這個職能的需求量會更多?

 牛飛:對。

 主持人:這個是牛飛的看法,沈鵬你呢?

 沈鵬:我覺得產品和運營都是思維方式,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做事情。拿最近兩年接觸到的優秀的人來說,未來能做CEO或者在一個公司能夠獨當一面的人,他更多的既是一個好產品經理,又是一個好運營,能夠相互跳躍出來,能夠來回切換。一個真正好的產品經理很難是一個不好的運營,是一個好運營,他的思維方式也是一個很好的產品經理。未來,優秀的公司越來越註重精英化,特別是資本寒冬的情況下,能夠有大發展,能夠真正有獨當一面的人,應該是兩條腿都能具備。很多人跳離不出來,只站在一個角度看問題,很難把事情做好。

 主持人:你是覺得應該更多的嘗試著從另外一個角色思考問題?

 沈鵬:如果二選一的話,我傾向於給運營的同學投一票。我過去的職業經歷更偏運營這個崗位,他在各種複雜環境下處理事情的能力能鍛煉出來。因為我是一個創業者,站在創業者的角度來看待,誰能把這個事情開一個好頭,這就是競爭力。現在來看,你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但是不能把這個事情推出來,不能接觸外部資源或者協調一些人脈把這個事情推出來,而且還是一個好點子的話,有可能會被別人copy。但是運營更註重執行力。

 快刀青衣:我本身的職業經驗,前六年是運營,做了六年的門戶網站體育編輯,後六年做了六年的產品經理,6:6。從我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提的太雞賊了。

 我們內部經常會問:產品經理到底是什麽樣的角色?很多產品經理會把運營、技術的護城河建的特別好,這塊東西就是運營來做,產品不要碰;那邊東西就是產品來做,運營不要碰。這對於大公司來說非常適用,可以減少溝通成本;但是對於小公司來說,這種方式非常致命。產品經理角色相當於一個創業團隊的立交橋,他能負責連接CEO、商務、客服、技術,但是要通往對面,只有立交橋或者沒有立交橋都是不行的。

 在我們團隊內部,不光產品經理,技術也會做一些客服工作,在用戶群里面給用戶打電話,產品經理也要了解運營做什麽東西,自己也要是一個好的運營。運營本身也應該是一個比較懂產品的人。在一個公司里面,特別是在創業團隊,公司的發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個人的能力培養。如果你只在一個公司就負責那麽一小塊業務,你的邊界始終無法拓展,除了在這個公司有立足之處,過了三年這個公司死了呢?   

 我之前面過一個500強公司亞馬遜九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面完之後的第一個印象是,我覺得一個月的實習生也能幹他的活兒,但他待了九年。未來對人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你是運營,但不代表你不懂產品,你是產品,但並不代表你不懂運營。

 主持人:快刀老師建議在互聯網領域工作,某種程度上來講,你是鼓勵大家要嘗試更多的角色、更多的崗位?

 快刀青衣:一定要有足夠的好奇心,好奇心很重要。

 3.

 主持人:不同的公司里面,產品跟運營肯定是兩個很重要的團隊,但是不同公司里面這兩個團隊的關系往往會有些不一樣,有的公司產品定義主要的功能,運營是配合,把功能里面的基礎信息填好,管上線,光推廣,更多的是配合的角色。但是也有公司更多由運營主導需求,產品配合他推進上線,一起實現運營指標的拉升。在三位你們的團隊里面,產品和運營這兩個部門通常的配合或者通常的關系是什麽樣的?

 快刀青衣:我們團隊沒有什麽節操,也沒有什麽規範,總體來說比較亂。具體就事論事,做什麽樣的東西怎麽樣最快速的做出來,是運營發動還是產品發動無所謂。未來公司內部如果把權責分得特別清楚,很多時候會出現——那塊因為運營要這麽做的,產品不想這麽做,那你上線的時候你幹嘛去了?提意見的時候你幹嘛去了?或者運營說那是產品經理做的,你運營為什麽不提意見?我告訴他們你一定要明白你做的所有決策,出去之後別人只會評價整個團隊是不是傻逼。

 主持人:你們推進事情的方式更偏項目制,誰發起這個項目無所謂,我有一個想法,你能說服大家,就領導他們,其他人來配合你。

 快刀青衣:對,所以我們這邊運營工資也挺高的,有好的運營可以到我們這邊來。

 沈鵬:我們的情況和快刀老師那邊差不多,入職的時候是一個崗位,真正入職之後發現,很多事情還是項目制,事情階段性的重點不一樣,根據事情的關鍵點剖析出來,最關鍵的是哪項技能,我們可能會從團隊里找出這方面更強的人做臨時的項目組負責人。我個人的心態是,通過事情來凝聚人、培養人,一個關鍵的項目、一個關鍵的事情可能會單獨的溝通,來組成一個小項目組。我會跟他講明權責,通過輔導,把這個事情搞定。企業微信結構長期沒怎麽變,但匯報線和情況,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就會微調一下。

 主持人:所以你也要收人嗎?

 沈鵬:這個必須的,來我們這邊還是有很多鍛煉機會的,人才絕對不會被埋沒。

 4.

 主持人:兩位老師提到你們團隊比較靈活的工作方式,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想要推這種方式,項目制,內部偏扁平化,相對自由。但是這個事情在很多公司都失敗了,真正能把這事兒做的比較好的公司是很少的,為什麽?一家公司實行項目制的管理,他有什麽前提要素?

 快刀青衣:首先老板不能有助理,老板能自己幹活,老板要跟大家坐在一起。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人人公平、人人平等的地方。我們公司要聚餐什麽的,老板沒去他們都吃完走了。有一天我們開完會過去,發現全是剩菜。最開始我們三個創始人一起來做這塊東西的時候,羅振宇是從央企出來的,他知道這種弊病,我之前是從門戶網站出來的,也知道臃腫的互聯網公司里面會有哪些弊病,所以我們在創業之初就定下來是一個非常扁平化的公司,內部我們把自己叫做長老會,其他所有員工都是一樣的,公平的,對外也都是一樣的。包括項目制,你在自己的項目里面是團隊領導,其他項目里面就是組員。包括獎金的發放和工資的升級都是以項目主導來管的。

 主持人:利益分配這件事有可能是一個關鍵性因素嗎?

 快刀青衣:我覺得是公平,這是一個很關鍵因素。你只要付出勞動,你在這邊就得到認可。

 沈鵬:很相似。能不能項目制,你們能不能扁平,還是看核心創始人的想法,包括過去的工作環境,都很有關系。我以前在美團外賣,美團外賣能夠快速崛起,也是因為項目制,我當時是美團外賣的項目經理,自己想做,公司講明白了,就設了,線下拉人搞起來就OK了。我當時領導也是產品經理,現在美團點評的總裁,他也是很靈活、很隨意,向他匯報的人都是15個以上,很少有低於15個人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人向他匯報。我們內部也是,可能一個人用高薪、比較高的頭銜拉過來的,但是依然會有試用期沒過的情況,依然會有階段性不向我匯報的情況,可能有一個人就是實習生,但是可能會跟我對接的更多一些。這個階段都得以“天”為單位來看,看競爭情況,看外部環境的情況。更多的還是取決於團隊最初核心人的過去背景和經驗。

 快刀青衣:我可以分享一下內部公司面試的小經驗,一般是三個人一起面試,一個是跟主要工種相關的同學,這三個人一個是前端另外兩個可能是後端,可能是客服,可能是運營。為什麽要有三個人?創業團隊的協作能力比最開始的起步能力更重要,所以這時候我們內部有一個話叫做“誰也不願意和傻逼一起工作”,所以我們三個人先界定一下。

 沈鵬:利益分配的問題,我們剛成立7個月,真正的利益分配還沒有開始,騰訊幫我們做了一個整體激勵,整體方案還沒有出來,還是很靈活。不同節點做不同貢獻,會給你一個分配,但是過去已經實施、落地的,不能變,但是每年還會重新審視一下每個人的成長情況和承擔情況來調整。   

 牛飛:對小公司不要講規矩,規矩是給傻人制定的。一個公司如果人不是特別多,產品跟運營也一樣,這件事情到最後會落到誰的頭上,誰就去支配其他資源,也很簡單。出了一個產品方案,研發突然跑過來問你這個分支怎麽做?之前沒有想,現在給我一個答案吧,產品的想不明白,運營可能給了一個答案,因為他知道用戶會走到這個分支上,慢慢地研發就不問你了,就問運營了,這個事情就落在運營上。在一個小的創業團隊里面,一個不講規律的地方,大家又不是蠢人,你自己hold不住這個事情就hold不住了,在「懂球帝」只要你給出解決方案就能hold。

 5.

 主持人:剛才關於下半場的一些節點和關於下半場產品和運營之間的關系,三位老師都給了一些看法和回答。接下來我們想聊聊你們的產品。你們的產品在過去一年里面,在行業里面都是非常受關註的。

 關於快刀老師,我們都知道「得到」在這一年冒出來,也是一個非常讓人驚喜的產品,「得到」走的是一個“影響力變現”的邏輯。在過去十年的互聯網世界里面,當我們講到影響力變現這件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廣告或者電商,直接去賣貨。令我特別好奇的是,「得到」最終走的路線是售賣內容,這件事情是整個互聯網行業里面過去十年從來沒有發生的,這個決策是怎麽做出來的?為什麽會有這樣一個思路要做內容電商?

2

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  快刀青衣

快刀青衣:我讓團隊里面不管是產品還是運營,多看實操性的東西,概念性的東西盡量少看,特別是像十年概況這種東西,諾基亞十年前還特別牛呢。看趨勢很難看出東西,但是要知道你現在手里有什麽事情。你剛才說的有沒有電商、廣告,羅輯思維在「得到」之前內部做了好幾個產品的嘗試,或者起不來,或者起來一兩個月的數據明顯看到它不是一個能活的產品,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果斷把它砍掉。你不要為了證明自己這個產品未來可能能活,就慢慢養這個產品,這個最開始特別是對於產品或者對技術來說,是比較難接受的。

我在之前的公司待的部門,差不多有五六十人,要維持的產品也有幾十個,每個人的精力特別分散,沒辦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永遠沒有好的產品。做產品,就要全力做一件事情。

 我們一直在賣貨、在賣書,直到去年6月份,我們有一個特別明顯的情況,有很多用戶愛找我們聊天,經常跟我們說:“我經常聽你們的視頻。”後來我們想一想這句話,“我經常‘聽’你們的視頻”,我們想音頻可能是一個能觸及的點。

 「得到」在去年10月份上線,做產品中間糾結了好多次,最開始都不知道這個產品會是什麽樣的,完全沒有任何概念,直到現在,這個產品的內部QQ群還叫做“音頻產品怪物群”。

 羅總給我提的第一個需求是我希望它是一個俄羅斯方塊,每個知識是落下來的,落下來最後消掉。我還真畫這個原型,找我們的開發,我們的開發說我要辭職:“我之前都是做應用,沒有做遊戲,現在誰玩俄羅斯方塊?你們70後?”

 第一個版本特別簡陋,每天就六條音頻,下面一有一條推薦的電子書。為什麽到10月份才推出這個看起來很簡單、很粗糙的東西?我發現我在7月份、8月份產品已經做出來,運營跟不上,內容跟不上。我們覺得推出來的音頻不對,他一直在念稿子,念稿子就特別容易跳出來。大家在聽電子書的時候,特別是在打開很多電子書的自動語音讀的時候,跟你聽一個人講述的東西是邏輯完全不一樣的。當時錄了1000多條音頻,最後成功上線的不到100條。我們在不斷梳理里面的語速,它不能是一個特別複雜邏輯的,聽的環境里面腦子複雜不了。講述時看完一個稿子我來講,一遍不行講兩遍。到10月份有200條的東西,能維持一個月的量,我說先拿出來。

 一直到今年4月份,「得到」在任何應用商店上線的時候,都沒有提羅輯思維的字眼。我怕忠實粉絲過來。

 所有產品經理都跟我說不要做APP,APP已經沒有前途了。但是事實上你們不行並不代表我不行,所以我們就試了試,到4月份的時候沒有提任何“羅輯思維”的東西,等它自然增長,到達到40萬的用戶,我們覺得這個路子對,那就繼續往下鋪。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現在在「得到」上面有很多付費專欄,付費專欄是「得到」最主要的收入模式。如果走這樣一個模式,很多人可能會有一個疑問:這個付費專欄也是在養很多大V,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幫他們增加影響力,把他們的影響力變現。如果從這個邏輯上來看,會不會有一種擔心,這個地方會面臨一些教培機構曾經面臨的名師綁架?

 快刀青衣:你這個問題還叫敏感?太謙虛了。我們內部最開始有過擔心,現在是我們是一個精選的邏輯,不是一個平臺邏輯。平臺邏輯我可能是非常簡單地把東西po上去,上傳東西、上傳內容就好了,但我們不一樣,我們會非常深入地進入到生產環節的每一部分。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萬維剛老師是美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專門辭職寫這個專欄,我不讓他擔心任何其他的事情,不管是編輯、校對,包括找資料,每個老師都會配備兩個人員來協助他。

 主持人:幫助他生產內容?

 快刀青衣:對,幫助李翔老師,李翔老師就在我們樓上。你把自己這一塊的東西搞的更專業,未來老師會發現只要把他自己的東西做到百分之百、做到極致,剩下的產品、運營都不用擔心。做好自己就好了!

 6.

 主持人:我跟沈鵬認識非常早,大概2012年的時候就認識了,我記得當時你從美團離開的時候,已經是美團外賣的高管,當時美團外賣的形勢還蠻不錯的,至少在外賣大戰里頭你們應該是占有一定先機的。當時為什麽想到要從美團外賣出來做「水滴互助」?

3

水滴互助CEO 沈鵬

沈鵬:首先我這個人比較愛折騰。一個人一輩子創業可能只能做三件事情,不能太多。我經歷過美團。美團也非常拼,我離開之前美團已經是全國範圍的第一了,並且已經掌握了一個成功可複制的方法,個別商圈不是第一,但是用美團的方式做下去,肯定第一。後來我離開,也是考慮到體力比較有限,加上美團點評合並,人才濟濟。

 做「水滴互助」可能還是因為情懷。現在說情懷別人不太信,當時美團點評合並完,我這條線,總部的運營加全國分公司,包括監察反腐、客服都歸我管,全職員工6500人,兼職人員也小10萬。每周都會有一些事情報到我這里:配送員被車撞了,或者某一個員工家屬得病,求款……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國老百姓的醫療沒有被滿足。我有一個沖動性,想做這個方向的事情。當一個人面對重大疾病的時候,醫療資金的解決方案,怎麽能夠救急的解決,而不是三個月只有給你報銷,關鍵時刻沒錢治病。

 要是理性來看,消費在升級,食品質量、空氣質量越來越差,重大疾病癌癥的早齡化越來越明顯,並且發病概率越來越高。中國70%、80%的破產家庭都因為得癌癥而破產。絕大部分人對癌癥或者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都有恐懼感。大家對重大疾病的健康保障是有重大需求的。另外人口結構老齡化也已經非常明顯,70後、80後、90後又上有老下有小,養家的壓力也非常大,也有這種需求。

 主持人:在很多人看起來,現在的「水滴互助」會面臨這樣一個情況:你們在做的事情是一種保險產品,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限制,你們又不能對外公開聲稱自己做的是保險。這件事對於你去打市場、面對用戶,會造成很大的困難,你們是怎麽解決它的?

 沈鵬:產品層面、運營層面都有考慮。

 產品設計的時候,把用戶加入的門檻降得更多。它的年度費用是常規保險的1/10左右,性價比非常高。另外我們又把保障費用碎片化了,一般的保險都是按年交,我們是你多少錢保大概什麽樣的天數。在講明邏輯上還是OK,講的還是比較清晰的,保障保險大家都還OK。

 從運營層面上,用了幾個點。早期講故事的方法用的更多,通過媒體講明白我們業務邏輯是什麽,創業的內容是什麽,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獲客,更有溫度,更容易讓大家認同,帶來的用戶比例還挺高的,150多萬里面,占了1/4左右。另外一個是邀請返保費,把我們的鏈接分享到微信群里,別人通過這個鏈接購買了,返你5塊錢券,你可以消費。另外做一些饑餓營銷和飽和營銷,階段性理清用戶定位,倒推在產品使用過程中這些用戶的觸點,連續三到五周瞄準這些用戶猛攻,不管是軟文還是投放等等相結合,都很有目標性。

 主持人:會針對性的打特定的用戶?

 沈鵬:對。

 主持人:把運營拆的更精細。

 7.

 主持人:接下來我想跟牛飛聊一下,「懂球帝」這款產品是一款蠻讓我個人驚喜的產品,我自己在兩三年前是新浪體育忠實用戶,「懂球帝」2013年底出現的產品,短短兩三年時間里面,「懂球帝」幾乎可以看作是足球領域的第一移動社區。為什麽「懂球帝」能做到這一點?當時新浪和虎撲的存在都是很強勢

4

懂球帝聯合創始人 牛飛

牛飛:我們和虎撲和新浪體育不在一個戰場,「懂球帝」就是一個移動端的產品。

 主持人:你們不受PC的約束?

 牛飛:我們不考慮PC。所以說,解決需求的場景跟他們不在一個地方,他們不會對我們造成圍剿。對我們造成圍剿的有可能是網易、今日頭條之類的,因為他們也解決了類似的需求——就是用戶快速地獲取足球資訊,在這樣一個場景下獲取這樣一個內容的需求,他們跟我們在某些階段形成了一定的競爭。他們沒有把我們幹死,是因為他們連接的是用戶和資訊,我們連接的是用戶和足球。用戶在用「懂球帝」之前,我們的目標用戶對足球已經有了一定的情感,他可以在網易去看,當他有一天用了「懂球帝」以後,就回不了網易了,因為他知道這個地方是他和足球的連接,不是簡單的獲取一條消息,跟別人鬥一下嘴那麽簡單。

 主持人:類似於一種獨特的社區氛圍的感覺?

 牛飛:差不多是這樣。講一個例子,我們特別想做一些特別重大的消息——因為我覺得球迷也是需要的——比如說國慶閱兵諸如之類的。一個社會上的重大事件我們想知道用戶是怎麽看的。我們嘗試著多種手段推出來,用戶都不接受。後來沒辦法,選了這個專題名,叫做「不說足球」,至少標題里面還帶“足球”兩個字。

 主持人:在我看起來,足球是一個蠻特別的領域。快刀老師他們做「得到」,這個事情取決於我找到一個特定的人,他持續生產內容,我服務他,但是生產內容是什麽樣是要一起去策劃的。但是在足球領域里面,行業里面天然就有很多事件,比如歐冠決賽什麽時候打,這是固定的,某個大球賽什麽時候打,也是固定的。你們做產品的時候,會有獨特的辦法或者思考嗎?怎麽跟隨這個節奏?

 牛飛:「懂球帝」作為一個資訊來說,是一個有標地的需求。跟頭條不一樣,我們的用戶就想知道昨天的結果,就想知道誰的傷是不是好了。我們就講這個PGC是有優勢的,PGC的核心就是你投入,你手勤快一點,把活兒幹得很紮實,就會有收獲。

 我講一個推送的事情,我曾經去工體看過球那次看球的時候專門找了一個包廂,包廂里面有電視,我看了一下表,現場哨響以後,北京衛視大概用了20秒結束,CCTV5用了15秒結束,「懂球帝」對一個重要比賽的推送結果是,哨響推結果。

 主持人:你們是對內容推送的及時性,是你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懂球帝」能從夾縫中生存出來,有什麽重要的驅動力嗎?

 牛飛:第一是時間窗口,有很多事情找對窗口去做可能會簡單一點。第二內部會用簡單的辦法處理任何事情,就是集中目標。我們內部經常說,如果有一個事情你去做,發現有兩個目標,當兩個目標會讓你糾結的時候,決策人一定要有能力只保留一個目標。我們當年特別慘痛的經歷:當時內測可以做到5毛錢一個用戶,我們的老板和我特別高興,我們說研究一下把它做到3毛錢一個用戶,3毛錢一個用戶肯定是有吸引力的。但是這個事情是錯的,你的目標不是性價比,而是把客戶快速找出來。我們做社區的時候想怎麽樣能活?我們想可能需要內容,可能需要KOL。但這都不是根,社區的根是什麽?社區是需要流量的,如果想要做一個社區沒有流量,先不要做社區,先做一個東西,或者可以找一堆錢也行,先把流量弄過來。

 主持人:前面需要一個吸引流量的東西,社區才能成立。

 牛飛:需要持續的流量,這是一個社區的基礎,流量足夠了,你還要幹什麽?那就話題,把這些人搞到一個話題里面去。你發現大家也能進去說了,他該長草了,下一拔草。階段的時候,集中所有力量做一個目標,當發現目標很多的時候,把這個過程拆解拆解再拆解,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小步上,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走,這樣就走出了「懂球帝」的今天。

 主持人:「懂球帝」前面靠資訊持續聚攏流量,流量反哺社區。

 快刀青衣:我在「懂球帝」買過球鞋,買過球包,你們放的那麽隱蔽的地方都被我找到。

 牛飛:去年有一天我特別高興,中超賣了87億,我當時還在招一個人,我說兄弟你知道嗎?趕快過來吧,「懂球帝」已經估值翻一倍了。他不信。我說中超已經賣到87億了,我一個賣中超產品的人不會漲幾倍嗎?

 但是過年的時候就有點害怕了,是因為「懂球帝」是不做直播的,我沒有版權,那個平臺我玩不起。我過年的時候就在想,明年中超開始以後,這麽大的IP,我怎麽樣才能拴得住用戶讓他稍微記起「懂球帝」?我記得初二還是初三的時候給我們運營發了一個短信,我說你設計一個競猜,讓球迷每輪都來一下「懂球帝」,我們花了170萬,確實幫我們拴了不少用戶。

 8.

 主持人:這個環節時間差不多了,三位老師最後各自給我們在場的同學們一句建議吧。

 牛飛:創業這麽久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我很認同一句話,做事情一定得快,出結果最重要,哪怕是錯的,快快快,做出來再說。至少在互聯網上一定是這樣。

 沈鵬:我們還是一個非常早期的創業公司,我就講講創業相關的。創業最關鍵的還是三個點,一個是學習能力,第二是投入度,第三是體力。今天大家都能來參加三節課,首先大家的學習意願和學習能力都是OK的,這里也打個招聘廣告,不管想做什麽崗位,都可以把簡歷投來「水滴互助」。

 主持人:意思是,在場的人投簡歷主要是看體力了。

 沈鵬:現在我們的業務增長還是非常快的,只有業務增長快的時候,才能快速成長。這個非常關鍵。

 快刀青衣:我想提的建議是,大家盡量在工作中多自己拍板,少開會討論。這種時候要想清楚,未來的時代一定要特別有自信的人。我以前覺得職場最牛的人是聰明人,現在覺得是不要臉的人,一定是不能怕失敗。很多事情不要去想會有多少人支持我,就想這件事情要不要做,要做就去做。說句不好聽的話,死也是公司先死,你出去還可以找工作。我們團隊說過一句話,如果我們要死了,大家能趕緊跑就趕緊跑,因為本事都在大家自己身上。如果失敗了,也有這麽多人一般幫你承擔呢。多自己決策,少開會!   

 主持人:再一次感謝快刀老師,感謝沈鵬,感謝牛飛。感謝三位!

互聯網思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46

收盤分析丨藍籌回調滬指回踩十日線 踏空者進場良機來臨

周三(11月30日)大盤與創業板呈現截然相反的走勢。早盤三大股指均小幅低開,由於前期大漲的主力軍“中字頭”倒戈,煤炭、有色、鋼鐵等權重股也紛紛熄火,股指震蕩走低,向10日均線尋求支撐。創業板則上演絕地反擊的戲碼,早盤由掌趣科技、中青寶、同花順等權重股發力,創業板一度大漲2%站上2200點,但之後漲幅明顯收窄。目前來看許多中小票賺錢效應不強,斷言市場風格轉換為創業板仍為時過早。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250.03點,下跌32.89點,跌幅1%,成交額2,628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1,012.19點,下跌22.51點,跌幅0.2%,成交額3,006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83.05點,上漲22.7點,漲幅1.05%,成交額966億元。

在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入逾11億元。另外,央行周三進行1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8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1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還有14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今日資金凈投放達到900億元,結束連續四個交易日的資金凈流出的態勢。據統計,央行11月公開市場凈投放150億元,與9、10月凈投放4600、4414億相比,流動性明顯趨緊,其帶來波動風險已難以避免;機構預計資金整體緊張格局持續到春節前。

熱點板塊:

4G板塊漲幅午後居前,中國聯通強勢封板,初靈信息(300250)、創意信息(300366)均大單封死漲停,朗瑪信息(300288)漲逾5%;“年報高送轉”、二胎概念也表現不俗。

今日創業板一改往日的風格,在權重的帶領下試圖複制昨日大盤的走勢,權重紛紛拉升,成為今日最大的亮點。計算機應用板塊漲幅居前,同花順一度沖板,萬達信息漲逾5%,新開普(300248)、華平股份(300074)漲逾4%。

高送轉板塊有所回暖,易事特(300376)大單封死一字,雲意電氣(300304)一度上攻9%,優博訊(300531)、北信源(300352)均有所沖高。

以中國中車、中國建築為代表的“中字頭”高位回落是股指萎靡的主因;受“黑色系”期貨暴跌影響,煤炭、有色、鋼鐵等資源股均出現深度回調。

消息面上:

1、截至午盤,中國1年期利率互換漲1個基點報3.2014%;本月已上揚44個基點,為2014年12月來的最大月度漲幅。10月31日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累計上升25個基點,至3%;此為2015年3月以來基準國債收益率的最大月度升幅。分析人士稱,對短期利率上行的預期升溫,可能會抑制債券需求。

2、29日OMO連續第四日出現凈回籠,盡管規模只有100億元,但卻扮演了“最後一根稻草”的角色。市場人士指出,近幾日資金面勉強維持的緊平衡,在OMO連續凈回籠的沖擊下驟然瓦解,面對流動性供求壓力加劇而逆回購操作空間受限的局面,央行通過其他渠道提供流動性支持的可能性大增。

機構觀點:

巨豐投顧認為,目前看,隨著深港通開通時間的臨近,一路走高的藍籌股有望小幅停歇,而滯漲的中小創或迎來補漲行情,但在強勢支撐下,不要希望股指有多大的回調。目前部分資金有調倉換股跡象,但藍籌股還有反複,跌下去便是踏空者進場良機。至於創業板,一段時期不會有大行情,可作為深港通開通前後的交易性機會。

同花順認為,雖然今日以“中國建築”為首的藍籌個股普遍休整,滬指也做出回踩十日線的動作,但仔細觀察則可以發現,跌幅較大的是受期貨市場影響的有色、煤炭板塊。午後的中國聯通漲停也再一次觸動了市場的神經,大市值的混改接力舉牌藍籌,側面顯示出產業資本的“資產荒”愈演愈烈。雖然今日整體是八二分化,但市場風格切換不算成功,賺錢效應仍有待檢驗,部分資金離場避險情緒也在升溫,進一步是否調整到位還需繼續關註10日線的支撐力度。早盤指數一度跌幅超過1%,並且回補了昨日的跳空缺口,但尾盤市場的再次跳水似乎也敲響了一絲警鐘。從操作應對角度,投資者應把握行情回調中的加倉機會,適度控制倉位,高拋低吸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92

機器人時代來臨:全球硬件獨角獸的出現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13/160309.shtml

機器人時代來臨:全球硬件獨角獸的出現
GGV紀源資本 GGV紀源資本

機器人時代來臨:全球硬件獨角獸的出現

就像任何其他前沿科技一樣,機器人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但也在走向大規模應用的路上遇到了一些阻力。

本文系GGV紀源資本(微信ID:GGVCapital),作者李宏瑋。

c19c4d7141fc81ed800d12ce6f91ee48_副本

沒有任何其他科技能像機器人一樣能贏得我們目不轉睛的關註。機器人總是出現在我們的想象世界之中——無論是一個機器人承擔體力勞動、人類可以自由的進行思考和創作的世界,亦或是一個機器人超過人類智能的反烏托邦的未來。目前為止,機器人主要還停留在科幻小說之中,但是科技的拐點已經來到了,自動化的機器人很快將大規模存在於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之中。

作為一名關註前沿科技公司的投資人,我看到機器人進入主流市場的時機經過醞釀已經成熟:低造價感應器、開源機器人軟件、3D打印、人工智能的爆發,還有社會對“智能”機器的逐漸接受。加之資本向機器人領域的創紀錄的投資和世界範圍內對自動化科技日益增長的需求,具有全球思維的創業者現在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建立顛覆性的機器人公司的風口。

機器人投資近來很火,我已經有超過30年建造與投資自動化設備的經驗了。20年前,作為一個無線通訊與控制系統專業畢業的學生,我設計了自己的第一架無人機。過去的十多年,作為一名風險投資人我致力於投資那些有機融合了中國最先進制造能力和美國的市場營銷與設計的前沿科技公司。最令我心潮澎湃的一次智能硬件投資經歷是我在2013年見到了胡華智。他是一名航天科學家和夢想家,也是億航的創始人。他帶領億航創造出了第一架載人無人機,成功試航飛行20分鐘。一年多以前,在優步開始從卡內基梅隆國家機器人工程中心挖來一支團隊投入自動駕駛研發的同時,我投資了億航。今年夏天,我見證了他們第一次載人飛行測試。

風險投資流入機器人領域

根據CB Insights的數據,2015年,風投機構一共向全球機器人公司投資5.8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2016年,投資金額有可能將再度被刷新。在機器人領域之外的另一個風險投資熱點是人工智能科技。人工智能科技可以為自動化的機器人提供“思考”的能力。僅在2016年第二季度,風險投資人在人工智能公司累計投資超過10億美元。當美國投資人關註機器人領域的創業公司的同時,中國國內的資本早已習慣於投資硬件公司。中國投資人見證過包括華為、小米和AAC在內的硬件公司獨角獸在國際舞臺的巨大成功,他們急切的想要投資中國和世界範圍內的小一代機器人硬件公司。

中國市場需求:前所未有的機會

在GGV紀源資本,我們認為以下兩個機器人領域中的細分領域極有前景: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目前,中國是創業公司解決這兩個市場痛點的最有潛力的市場。創造下一代機器人,特別是在工廠中與人類協同合作的機器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進入中國的大規模生產和服務行業。

全球工業機器人產業已經發展成熟,為全球生產貢獻了超過80%的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大多在工廠的流水線上工作,並且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已被廣泛使用。中國政府積極支持自動化進程,相信機器人可以幫助中國公司擁有更大競爭力。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經濟,但平均每一萬名制造工人只擁有36臺機器人。與中國相比,德國每萬制造工人平均擁有292臺機器人,日本擁有314臺,韓國擁有478臺。2015年,中國購買了全球市場中28%的制造機器人,在未來,中國在國際機器人市場中還將購買更多機器人以平衡不斷上漲的人工成本。包括Kuka, Fanuc, Yaskawa 和ABB在內的大型公司將競爭巨大的中國市場。新興的創業公司諸如Grabit, Rethink, 和 Life Robotics也將加入這場競爭,分一杯羹。

執行設定好的功能的服務機器人將在中國的餐廳、賓館、辦公室、醫院和家庭中逐漸出現。這也是對創業公司來說千載難逢的巨大機會。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提高,餐廳和酒店都熱衷於使用服務機器人來提高長期利潤。服務機器人可以在建築物內送貨、送餐、送包裹,提供從送貨車到家門的上門服務,也可以提供就餐服務,幫醫院的病人送藥,從倉庫收貨,擔任前臺,逗孩子開心,等等。盡管在早期階段,包括Fetch, Savioke和Keenon在內的創業公司已經生產處了商用服務機器人,在未來的5-10年,更多的公司將出現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甚至有出現“獨角獸”公司的可能。

機器人投資:回報如何?

就像任何其他前沿科技一樣,機器人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但也在走向大規模應用的路上遇到了一些阻力。在工業領域,推斷機器人領域的潛在回報相對容易,因為機器人已經在制造業中被使用了很長時間了。要判斷一個機器人公司是不是一筆好的投資,工廠所有者只要比較現有的勞務成本和使用機器人所節省的成本與提高的產能之間的關系即可。投資人也可以從類似的模型出發判斷一家工業機器人的盈利潛力。

在最近出現的服務型機器人領域,計算未來回報相對來說較為複雜。對包括自動家具和玩具在內的消費類服務機器人來說,產品必須具有大眾市場吸引力、價格較低且功能明確。目前來說,大多消費類服務機器人還木能滿足這三點要求。對於商用服務機器人來說,這些機器人的使用場景包括辦公室、倉庫、醫院和商店等。這個領域的機器人的投資回報相對來說較為容易計算。如果一臺服務型機器人能夠降低人工成本,幫助工人們提高生產能力,或者增加新的服務吸引到更多消費者,這類公司的金錢價值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衡量。

7b161939aa97bab76daf5e8ebd7a5af4

全球協作

下一個獨角獸公司會在哪里出現呢?最成功的機器人公司最有可能將具有全球化基因,融合了中國、美國、以色列、德國和日本的各方力量。由於機器人其實就是硬件、傳感器和軟件的技術結合,中國創業公司在制造和供應鏈方面的豐富經驗能夠幫助他們在全球範圍內取得成功。但是中國的創業公司只有通過與美國或者以色列的工程、市場和銷售人才合作,加上來自世界領先的機器人市場——日本和德國的幫助,才能真正占領全球市場。這對美國的機器人公司來說也是一樣的:他們也需要從公司創立之初就建立全球思維。第一家機器人獨角獸公司無論來自什麽地方,都將在全球範圍內建立運營體系。GGV紀源資本機器投資了機器人公司Vincross。Vincross雖然來自北京,但他們在美國也擁有一支團隊。

機器人領域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創業公司如果抓住機會將在科技的底層拐點到來的初期占領市場份額。下一代工業和新興服務機器人將需要昂貴的傳感器、雷達、3D打印、語言和圖像處理技術、照相機和人工智能軟件等。由於成本相對較高,只有提供的服務足夠好,也就是性價比足夠高的時候才能真正走向廣泛應用。如果創業者和投資人在目前集中註意力制造和投資這些核心技術進行布局,在下一個十年到來之前,我們或許就能看到成千上百萬的新機器人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維度之中了。

機器人投資 創業 工業制造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373

反彈如期來臨 國企改革再成市場寵兒

預期中的A股反彈終於來了!滬深兩市股指周三雙雙出現小幅反彈,成交量也有所增加。在國海證券“假章門”事件得到初步解決的背景下,市場流動性有所恢複,國債期貨盤中甚至有品種一度出現漲停,這也使得股市的反彈後勁有所增加,具體能走多高則需要看成交量的配合情況。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在隔夜美股上漲和國海證券“假章門”事件得到初步解決的影響下,滬深兩市股指早盤高開後繼續反彈,國企改革概念再度領漲,市場人氣有所恢複,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37.43點,上漲34.55點,漲幅1.11%,成交2042億元;深成指報收10313.57點,上漲68.24點,漲幅0.67%,成交2253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91.70點,上漲9.40點,漲幅0.47%,成交541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295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增加。

對於股指此時出現的反彈,部分對此早有預期的市場人士認為,其實周二的盤面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跡象,以“中字頭”為代表的藍籌股開始止跌企穩,這註定了股指下跌空間並不大,3100點附近也是前期的密集成交區,市場自發會有一定的支撐。至於股指後續的反彈空間,主要還是要取決於成交量的配合情況,在年底流動性偏緊的約束之下,股指大概率還是以窄幅震蕩走勢為主。

平安證券策略組對明年股市整體表現則較為樂觀。他們認為,在資產荒的大背景下,類固收的產品收益率不斷走低,房地產面臨嚴格調控,股市在2017年將會成為資本青睞的對象。從基本面看,2016年上市公司整體盈利情況整體好轉,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提高,2017年的第一季度企業盈利狀況會有所回落,但2017年整體盈利表現將依然呈現上行。債市方面,進入2016年下半年以來,金融去杠桿、防泡沫多次被政策報告提及,並進一步將銀行的表外業務也納入了MPA考核。在以上兩個限制之外,是經濟的探底與轉型,因此在貨幣政策上,央行在照顧實體經濟的同時,也在實操中顯示出了偏緊的狀態。

信達證券策略分析師谷永濤則通過對比A股主要指數與歷史估值情況,發現A股的藍籌股處於歷史低位,中小板和創業板也處於歷史中位數附近。但A股的估值分化較為嚴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估值中位數不斷擡升,行業估值和盈利差別同樣較大。橫向進行估值的國際對比,目前上證綜指處於我國主要關註指數的中位數附近,恒生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處於低位。

谷永濤預計2017年市場將震蕩上行,主要推動力是在經濟平穩運行之下企業的盈利好轉,但流動性邊際緊縮或對股市形成一定的壓制。未來宏觀經濟將保持穩定,政策重點從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在利率中樞擡升的趨勢之下,市場流動性將發生改變,前期估值中樞擡升帶來的系統性行情將發生轉變,盈利將成為驅動行業和個股上行的重要動力。2017年精選細分行業和個股的重要性大於對整體性判斷,選擇標的需要更加註重確定性、平衡估值和盈利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15

報告 | 全民娛樂時代來臨:視頻崛起、90後成主力

近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阿里巴巴大優酷事業群發布了《2016中國大文娛產業升級報告——全民娛樂時代的新風向》(下稱《報告》)。《報告》指出,我國2015年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物質消費的主導位置將逐漸被精神消費所取代,文化娛樂類應用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僅網絡視頻領域即可覆蓋超7成網民,在PC端人們每月花54%的上網時間在文化娛樂上。事實上,從美國經驗來看,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左右,文化娛樂消費就會快速興起,而我國在2013年人均GDP就已經達到7000美元,文化消費已然興起,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文化娛樂消費已經快速發展,一場全民娛樂時代已經來臨。

《報告》分析了在全民娛樂時代風口下,文娛產業將呈現升級、融合、重塑三大風向,具體來看,主要表現為產業升級、內容日漸豐富、用戶日益成為影響文娛行業的關鍵、商業模式革新升級四大特征。

大文娛產業升級加速 內容日漸繁榮

隨著全民娛樂時代的到來,大文娛產業加速變革,推動著自身的不斷升級。產業升級主要表現在開發一體化趨勢加強、視頻重要性增強。過去,電視劇、電影、文學作品等分別是獨立的形態,而現在越來越常見的是幾種形態“打包問市”,在內容創作初期就要開始籌劃是否要改編成其他的形態以及以什麽順序來改編。

在這種情況下,產業開發一體化開始出現並成為主流。《報告》指出,文娛產業上下遊服務不斷融合,各環節突破單一功能孤島,變分工合作為“一點多能”。平臺向前開發、內容開發輻射後期衍生服務的情況不斷增多,圍繞內容的綜合性、一體化開發成為趨勢。

產業一體化的同時也帶來了IP一體化開發,《報告》分析認為,全民娛樂時代,文學、動漫、影視、遊戲、綜藝節目等娛樂形式不再孤立發展,而是通過協同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優質IP,構建大文娛產業新生態。同時,這種各業態的打通使得每一個源內容都可以衍生出眾多的新內容,有利於整個文娛產業的內容豐富化。

產業開發一體化需要企業擁有足夠實力,這時,生態型玩家優勢開始凸顯,諸如阿里巴巴、騰訊等生態型玩家,分別在產業鏈上下遊構建了完整的生態,積累多項優勢。

另外,優酷等擁有內容渠道的平臺開始發力自制內容,可以更好的整合上下遊資源,其優勢也開始凸顯。視頻平臺借助自制內容,也開始彰顯出組局、控局的能力。

升級的另一個表現就是視頻重要性增強,據Ericsson 的研究表明,到2021年視頻將占到所有移動數據流量的70%,相比2016年複合年增長率將達55%。事實上,視頻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市場認可,相關領域創業火爆。

這也更加凸顯視頻網站的重要性,目前視頻網站不斷發力內容自制,同時也推動了網生內容的大爆發。

在視頻網站的扶持下,一大批中小型視頻內容創作公司和個人開始發力,大量網生內容湧現,其中,網絡大電影經過2015年爆發式的發展,在2016年又迎來一個發展高峰,根據《中國網生內容用戶白皮書(2016)》預計到年底出品量將達到2500部,而網綜和網劇則更加聚焦於質量的提高,打造出了多個精品爆款內容。網生內容已成為文娛產業內容創作的一股重要力量。

用戶價值提升  90後成文娛消費主力

全民娛樂時期,用戶價值全面提升,分別經歷了消費、傳播、參與、創造四個不斷升級的階段。用戶不再僅僅是內容消費人群,還是一個內容傳播者、參與互動者,甚至還是一個內容創造者。

用戶價值提升首先體現在消費價值的提升,主要特質就是用戶付費時代到來。隨著用戶收入提高、尊重內容版權意識提升,用戶的付費意願也在增強。自2014年起,內容付費規模實現爆發式增長,反映了用戶對優質虛擬服務的付費意願與習慣的形成以及客觀環境的成熟,《報告》預測,將會有越來越多人願意為獲取優質內容及體驗而支付會員服務費用,平臺發展會員的能力將成為促使其良性發展的關鍵。同時,通過付費,用戶也獲得了更好的視頻服務與體驗,部分主力視頻網站平臺付費用戶量已經達到千萬級別,2016年12月,優酷會員就突破3000萬。

其次,用戶傳播價值在提升。如今,交流、分享內容成為用戶習慣。《報告》指出,大部分用戶往往會有推薦給朋友或者轉發到社交平臺的行為,每一個用戶都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傳播源,在不斷的交替傳播過程中,內容的影響力被逐漸放大。近年來出現的多個爆款內容都離不開用戶的傳播。

第三,用戶參與價值在提升。用戶參與價值提升不僅體現在用戶與內容互動日益頻繁,更體現在用戶的平臺參與度加深,圍繞內容形成“垂直興趣社群”。《報告》稱專業的PGC內容往往更容易形成這種垂直興趣社群。以優酷為例,優酷自頻道總數量超過3000萬,年同比增長50%,優酷自頻道訂閱總人次突破10億,優酷自頻道月播放量高達150億。

最後,用戶創造價值也在提升,這主要體現兩方面,第一,直接創造:用戶作為內容制作者輸出內容;第二,間接創造:用戶通過互動行為影響創作走向,《火星情報局》就是很好的例子,通過分析用戶的喜好、關註度、社交媒體行為、彈幕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後期節目的制作。

用戶群體的變化也對文娛消費產生重要影響。截止2015年底,在中國,30歲以下網民規模占比超過一半(54%),20歲以下網民占比24.1%,互聯網繼續向低齡群體滲透。這些崛起的90後是各大平臺都無法忽視的新興消費勢力,他們日益成為影響中國互聯網未來發展的關鍵力量。

從供需兩端看,90後最關註的行業是文娛,而文娛也是受90後需求影響而改變最大的行業。90後的遊戲化、分眾化、生活化、一體化(網絡原住民,消費、社交、娛樂均在網絡)等特征也將深刻影響文娛內容的制作。

商業模式革新升級 內容商業化全方位滲透

內容生產與消費的變化直接推動了商業模式革新升級,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內容商業化全方位滲透、跨平臺聯動放大用戶價值、視頻成為連接人與商品服務的新入口。

首先,在廣告內容植入等整合營銷方面,內容商業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廣告與內容融合趨勢加強。2011年,植入廣告最早在社交領域進入全球媒體視野,此後一直保持高速增長,而中國的文娛行業近年來的廣告與內容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廣告即內容”的全新時代正在來臨,這不僅將引領新一輪的營銷革命,更將引領新一輪內容革命。

此外,自制、合制內容的爆發助推了植入廣告的興起。近年來大量的自制、合制內容的出現無疑對植入廣告的發展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因為這些平臺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內容偏好數據,通過這些數據,自制內容可以定制出用戶需要的商品信息,從而使內容的接受度更高。

仍然以優酷自制綜藝《火星情報局》為例,該節目不僅采用了將商品信息融入場景中的初級內容植入營銷方式,還采用了諸如將商品信息以特殊的形式編入內容中(廣告歌、海報等)、將商品信息嵌入內容中推動劇情整體發展等更高級別的植入廣告營銷方式。可以預見,未來,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商品信息與內容信息動態結合的更高級別的植入廣告營銷方式將更多出現在各種娛樂內容中。

其次,跨平臺聯動也是大文娛時代整合營銷的另一特征,一個娛樂內容往往在視頻播放平臺、媒體平臺、社交平臺、商業平臺等多個渠道呈現。通過平臺間協同,起到擴大曝光範圍、增大導入流量、幫助IP養成、強化用戶運營、提高數據定位、升級商業場景等效應。例如年度熱劇《微微一笑很傾城》利用跨平臺聯動創造了巨大的播出影響力,在優酷平臺播放量超過160億,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200億。

既然跨平臺聯動能夠帶來“1+1>2”的效果,那麽如何連接個平臺呢?數據成為打通各平臺之間的鑰匙。《報告》指出,要實現這種跨平臺的聯動,深度挖掘用戶價值,離不開“數據”的幫助。通過各平臺間的數據共享,每個環節的參與方都可以實時同步用戶在各平臺上的行為信息,使得商家及平臺更加理解用戶,進而可以將人群不斷細分標簽化,並圍繞數據標簽展開精準的營銷活動,從而提升營銷效率。

最後,視頻成為連接人與商品服務的新入口。《報告》指出,視頻具備更好的激活人們消費商品、服務欲望的屬性。視頻作為一種信息密度高、吸引力強的媒介形式,在這種聯動的文娛生態內起到重要的串聯作用,消費者往往最易被視頻形式所吸引、引發興趣,並同時留下深刻印象。而視頻與最終商業目的達成之間存在兩種路徑:一是視頻直接促成商業服務的交易,二是視頻間接轉化, 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等環節的循環,其對用戶心智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發酵,推動完成最終轉化。

《報告》分析認為,隨著跨平臺生態圈的形成,視頻將成為綜合性服務的載體,,網絡視頻將成為人和商品服務之間的連接器,另一方面,由於直播等形式的流行,視頻不僅開始成為人與人連接 的一種媒介,而且在這種強互動的 場景下,也將產生更多人與其他服務連接的機會。由內容作為入口,後續的延伸鏈接將使得娛樂產業不斷長尾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179

【醫藥】二胎生育小高峰來臨,“心頭肉”健康排第一,兒童藥物發展備受關註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264&summary=

【醫藥】二胎生育小高峰來臨,“心頭肉”健康排第一,兒童藥物發展備受關註

面二胎帶來生育小高峰,兒童用藥需求提升

1.1全面二胎疊加育齡高峰,兒童群體有望擴大

關於兒童概念的法律界定,在國際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認為“兒童系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對其適用之法律規定成年年齡少於18歲”。在我國,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一般意義上是指0-14周歲的兒童。由於我國人口基數龐大,2015年我國總人口數為13.75億,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近幾年穩定在16.5%左右,兒童人數約為2.27億,這一龐大群體的健康成長問題不容忽視。


之前實施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的快速膨脹,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有著自身的正面作用。但隨著時間推移,政策強力推行產生的一些“後遺癥”也正逐漸顯現:人口出生率一路下滑、老齡化人口所占比重越來越高、人口結構失衡問題嚴重等。最近幾年,我國每年新生嬰兒數大約在1650萬左右,人口出生率維持在12‰左右。


出生率的走低、老齡化現象的日益嚴重以及可能導致的社會問題也引起了管理層的重視,從13年的單獨二胎政策開始,到15年底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標誌著我國人口生育政策的全面放松。由官方統計的人口生育情況抽樣調查數據可以看出,13年單獨二胎放開後,14年我國總體育齡婦女的平均生育率較13年有所提高,平均生育率從35.68‰上升到37.33‰。細分來看,第二孩次生育率提高明顯:23、25和30歲育齡婦女的樣本第二孩次生育率由13年的13.8‰、24.63‰和25.05‰,分別提高至14年的25.62‰、33.77‰和33.23‰。


國家衛計委根據計劃生育、住院分娩統計和各省出生人口與孕情資料綜合研判,2016年新出生人口將比15年新增100萬,達到1750萬左右。同時,由於在上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的人群(80年-90年)目前普遍進入適齡婚育期,我們預計,在迎來階段性育齡高峰和二胎政策下,未來3年我國每年平均新生兒數量將達到1900萬左右,到2020年我國兒童人口有望達到2.4億左右。

1.2兒童用藥需求進一步提升

由於受成長環境變化、飲食、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影響,兒童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國內僅綜合醫院兒科門診人次就由2000年的0.55億上升到14年的2.07億,占綜合醫院門診人次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6.88%上升到14年的9.71%。


同時,通過我國居民兩周患病率數據和就診率數據的橫向比較可以發現,之前相當一段時間,兒童群體的患病率和就診率普遍高於總人群的平均水平,特別是0-4歲的嬰幼兒群體,受生理發育不成熟、自身體抗力較弱、無法及時表達自身問題等因素困擾,相關指標大幅超出平均值。近幾年由於整體醫療水平提升、兒童醫療保障程度不斷提高等因素,兒童的整體發病率和就診率出現了一定程度下降,但兒童群體尤其是0-4歲之間的低齡兒童群體依然保持了較高的發病率和就診率,兒童群體的就診率/發病率比仍然遠遠高於平均水平。


兒童群體的多發病具有一定集中性,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領域。且受到地域、環境汙染、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部分疾病發病率呈現不斷增高趨勢。以兒童常患疾病—支氣管肺炎為例,14年出院人數達到110萬人次,比12年同比增長21%,未來幾年兒童群體的部分多發病的發病率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1.3兒童用藥市場未來仍將穩步增長


近些年,由於兒童用藥需求的快速增加,我國兒童用藥市場(專門兒童用藥)已從2006年的255億,增長到2015年的688億,複合增速達到11%以上。由於很多兒童實際用藥是成人用藥酌量減少給兒童使用的,因此疊加上這部分實際需求,我國目前兒童藥市場實際規模約在1200多億。


我們認為未來幾年,在適齡生育高峰期來臨疊加全面二胎政策帶來的新生兒增加、家庭對兒童健康的重視不斷提高、人均醫療健康支出占總消費支出比重的不斷加大等因素支撐下,兒童用藥市場仍會每年保持10%以上增長空間。同時,對比中美兩國兒童用藥市場情況發現,中國兒童人均年用藥金額只占美國兒童人均12%左右,未來兒童藥市場提升空間廣闊。


1.4兒童藥市場現狀:專用品種和劑型較少,主要領域集中

兒童用藥是不可忽略的居民用藥組成部分,但由於種種原因,目前其在我國整體藥品市場中所占比重並不高,這與兒童群體在我國總人口中所占比重極不相稱。截止到今年6月,我國專門從事兒童藥生產的企業只有10多家,國產藥品批文達到17.6萬條,其中專門用於兒童藥的批文數僅有3500多條,所占比重較低。這其中,中成藥品種批文約占68.5%,化藥品種批文約占31.5%。而在我國醫院中常用制劑品種有3500種,其中兒童專用品種只有約60種。


兒童的疾病譜具有相對集中性。據調查統計,受環境變化、兒童自身生理發育不健全等因素影響,目前我國兒童兩周患病構成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領域。其中,呼吸系統在兒童常見病譜中最為常見,占比達到74.68%,這當中以感冒發燒、咳嗽、支氣管炎、哮喘、肺炎等較為常見;消化系統、皮膚和皮下組織疾病也占據了一定發病比例。


在對應的兒童用藥市場中,抗感染、呼吸系統用藥在兒童處方用藥系統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在OTC端,同樣是感冒、流感類用藥占據了最大市場份額。據IMS統計,在兒童處方藥系統中,抗感染用藥和呼吸系統用藥合計占據64%的兒童處方份額;OTC端中,感冒/流感類用藥、消化系統用藥及咳嗽用藥合計占據33%零售端份額,由於兒童有增強體質、補充營養的迫切需求,因此礦物質補充劑、維生素類等營養品在兒童OTC消費端占據了1/3的市場份額。我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上述幾大類兒童用藥仍將在兒童用藥領域中占據主導地位,同時擁有一定市場增速。


在兒童用藥中西藥類別分布上,化學藥占據優勢地位,11年-13年的兒童藥市場中化藥占有率達到65%以上。同時,與成人用藥主要劑型不同,兒童類用藥考慮到兒童易服性、用藥安全性等因素,劑型上使用最多的是顆粒劑和口服液,近幾年兩種劑型合計占到約70%的市場份額,其他使用的劑型種類還包括混懸液、滴劑、片劑等。


目前在兒童用藥的醫院端和零售端,部分優勢品種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以14年兒童用藥中的中成藥產品為例,其在兩大端口市場中的前五品種市占率約30%,前十品種合計市場占有率均在45%左右,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單一品種其市占率約10%左右,未來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在治療領域分布上,呼吸系統用藥占據主導地位,感冒、咳嗽為最常見的類型。


1.5兒科用藥重點細分市場及競爭格局

1.兒科呼吸系統用藥

近幾年,我國兒科呼吸系統用藥市場擴容較快,市場規模已由2010年的68億增長至15年的130多億,複合增速達到13.8%。其中感冒類用藥、止咳祛痰平喘藥市場占比最高,兩類用藥合計占據90%以上呼吸用藥市場。


感冒是兒童群體最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可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兩種,其中普通感冒是感冒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癥,兒童群體患病具有一定季節性,以冬末春初季節居多。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同時流感病毒具有變異性特征,兒童群體由於自身免疫抵抗力較弱,是易患病群體。最近幾年兒童感冒藥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已由10年的約44億增長至15年約73億,年化增速達到11%。

目前在國內該領域兒童用藥市場中以化藥為主,中成藥份額有逐漸擴大趨勢。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占據最大的感冒藥市場份額,其主要生產廠家包括華潤三九和哈藥集團,兩家合計擁有20%左右市場份額。此外,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產品還包括強生制藥的布洛芬混懸液(滴劑)以及濟川藥業的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濟川的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為處方類中成藥,治療效果較好、副作用小,近幾年在國內城市公立醫院兒童中成藥感冒用藥市場中保持了較快增長,14、15年均維持了25%左右增速,未來市場表現看好。


兒童止咳祛痰平喘用藥涉及細分疾病治療領域較多,主要包括鎮咳祛痰類藥物和兒童抗哮喘藥物,目前該部分市場以中成藥為主,近幾年市場保持穩定增長,由10年約25億增長至15年的51億,複合增速達到15%。具體單一品牌上,貴州健興的肺力咳合劑處於市場領導地位,市場份額為10%左右;葵花藥業旗下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和山東魯南厚普制藥的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緊隨其後,分別占據了9%和8%的市場份額。此外,韓美藥品的氨溴特羅口服液和葵花藥業小兒化痰止咳顆粒均占據一定市場份額。

目前,市場上包括葵花藥業產品在內的小兒化痰止咳顆粒整體市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已從11年的5.3億增長至14年的9.1億,平均複合增速達到19.7%,看好未來該類產品的市場表現。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目前在城市公立醫院的兒童止咳化痰平喘類中成藥市場中占比較高,但受該領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影響,其院內銷售額呈現下降趨勢。


2.兒科消化系統用藥

兒科消化系統用藥主要包括助消化類和止瀉類用藥,是兒童用藥領域中重要的板塊部分。其中助消化類藥品市場規模國內市場規模從10年的16億元增長到15年的31億元,細分行業複合增速達到14%以上。其中市場銷量靠前幾大品種包括江中、健民的健胃消食片(兒童)、漢森制藥的四磨湯口服液、醒脾養兒顆粒、兒康寧糖漿等。其中健胃消食片占有的市場份額最高,銷售額從11年的4億元增長到14年的約9.2億,平均年增速達到20%以上,其銷售主要集中在院外OTC零售端。漢森制藥的四磨湯和貴州健興的醒脾養兒顆粒則在城市公立醫院的兒童助消化用藥市場中排名靠前,兩品種合計擁有城市公立院內一半市場份額。


腹瀉是兒童群體多發的一類癥狀,根據不同病因,一般性治療除主要考慮止瀉劑外,通常還會考慮粘膜保護劑,適當補充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目前,我國兒童止瀉用藥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從10年的12億元增長到15年的約24億元,複合增速達到15%。目前,市場兒童止瀉用藥市場集中度較高,北京韓美藥品的媽咪愛和亞寶藥業的丁桂兒劑貼占據了前兩位市場份額,分別為41%和27%,同時占據較高市場份額的還包括四川百利藥業和江蘇正大豐海制藥的消旋卡多曲顆粒、上海信誼制藥的小培菲康。在品種成長性方面,上海信誼的小培菲康和小兒瀉速停顆粒(廠家包括哈藥和河南百泉制藥)增速較快,其中小培菲康近幾年複合增速達到27%,小兒瀉速停顆粒在城市公立醫院快速增長,院內市場份額已由13年的1.98%上升到15年的18.67%,由於目前其在院內市場容量基數較低,15年院內銷售額700多萬,該品種後續表現仍需關註。


抗感染類用藥是兒科系統用藥中重要分支領域,近幾年市場規模由10年的40億元增長至15年的77億元,複合增速達到14%。目前在該領域兒童用藥品種中,市場擁有率靠前的品種主要包括頭孢克肟顆粒、輝瑞阿奇黴素幹混懸劑、珠海聯邦制藥阿莫西林顆粒等。其中頭孢克肟顆粒生產企業較多,深圳致君和廣州白雲山兩家占比最高,合計約占抗兒童抗感染藥市場23%份額,同時該品種由於市場需求較高,品種成長性較好,11年-14年平均市場增速達到15%,預計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該品種仍將在這一用藥領域占主導地位。


4.兒童營養劑

兒童群體在成長期通常需要額外營養補充來促進發育成長。近幾年兒童營養補充劑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市場規模已由10年的35億增長至15年的54億元,複合增速達到9%。未來這部分市場受兒童群體數量增多、家庭對兒童營養問題的日益重視等因素影響仍會保持一定的市場增速。在品種市場份額上,三精制藥的葡萄糖酸鈣口服液和達因藥業的維生素AD滴劑分別占據20%和12%市場份額,此外,建民集團的龍牡壯骨顆粒兼具治療和營養補充雙重功效,市場認可度較高,也占據了一定市場比例。在成長性方面,包括達因藥業產品在內的維生素AD滴劑整體增速較快,11年-14年複合增速達到15%,未來市場表現繼續看好。


通過對上述重點領域梳理我們認為:1.兒童藥市場當前重點仍停留在常見病領域,考慮到未來兒童群體擴大、需求增多帶來的用藥市場擴容,未來兒童藥品的開發可針對現有潛力細分領域市場,同時要註重適應兒童群體的新型劑型的開發研究;2.前瞻性關註兒童疾病譜變化,積極向神經系統疾病、遺傳性疾病等兒科急需用藥且競爭格局良好領域投入開發。

破除行業壁壘,行業政策助力成長

2.1兒童藥前景看好,但問題和挑戰不容忽視:

盡管兒童藥未來市場前景看好,但目前國內兒童藥在研發、市場培育、兒童藥投資回報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

1.臨床招募困難、投資回報較低

如前文所提,目前國內市場上專門從事兒童藥生產的廠家只有10多家,擁有兒童藥產品和批文的廠家數也僅為30多家。兒童藥物研發缺乏足夠詳盡資料,生產工藝複雜度、新藥開發難度不亞於成人用藥,同時兒童用藥還存在市場銷售有一定季節性、利潤率低等固有問題。

此外兒童藥開發的臨床招募較難,一方面因為很多家長不願意兒童進行臨床試驗,而另一方面進入臨床的一些兒童患者在溝通、表達上存在一些問題,導致一些兒童臨床試驗進展不順,新藥研發進度緩慢。


2.不合理用藥現象普遍,不良反應率偏高,藥物中毒現象時有發生

目前兒童在實際使用藥物中,有相當一部分並非專門供兒童用藥,而是兒科醫生依據經驗在成人藥用量上酌情減少後給兒童使用。由於兒童生理發育不完善、藥物適應度和代謝情況均與成人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居高不下,新生兒和兒童的藥物不良反應率分別為成人的4倍和2倍,因不良用藥導致兒童失聰等致殘事件時有發生。


3.劑型、藥物治療領域較為集中單一

目前,我國兒童藥專用的劑型、規格相對較少,在這種情況下成人用藥的減量使用則容易導致不合理用藥的現象發生。我國兒童藥市場中主要劑型以顆粒劑、口服液為主,而適合兒童服用的刻痕片、混懸劑、分散片則較為缺乏。同時兒童藥專用品種也較少,目前國內相關企業的研發方向和水平難以及時反映兒童群體的疾病譜變化(例如抑郁癥目前在兒童群體中發病率提升較快),仍然集中在傳統的多發病領域,導致部分疾病患者無藥可用。

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由於相關政策的鼓勵支持,所推出的兒童用藥對應疾病領域較廣闊,包括陸續推出的多個針對極少數患病群體的孤兒藥。


2.2破解兒童藥困境,重磅政策接連推出


為了鼓勵醫藥企業進入兒童藥研發生產領域,解決國內兒童藥市場中種類少,規格、劑型缺乏等存在的問題,全面保障兒童用藥,相關部門密集出臺相關政策,從政策引領、相關技術指導、藥品入市鼓勵辦法等多方面形成組合拳。尤其是自14年起至今發文數已超過之前總和。未來隨著政策端的繼續發力和執行落地,將對現有兒童藥領域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根據官方公布的臨床急需兒童用藥申請優先審評審批品種評定基本原則,臨床急需兒童專用藥品有3種可優先審評審批:一是新增用於兒童人群品種;二是改劑型或新增規格品種;三是市場短缺的仿制品種。而實際政策操作層面,由於一和三類情況分別精準定位兒童人群、同時臨床更急需,因而獲批的可能性較高。同時經過比對研究發現,在16年1月份最終通過首批審評審批的兒童藥品種較15年底最初公布的10個兒童藥品種縮水一半,搶速度(首家申報)也成為能否獲批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最近一年時間內,CDE公布了多批擬納入優先審評程序藥品註冊申請名單,這些名單將多個兒童特定病或罕見病藥物列入了優先審評品種目錄,與現有市場兒童藥主要集中在傳統常見病領域不同的是,納入優先審批的藥物對應治療領域更多涉及罕見病、腫瘤、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等,未來上市後能夠更好地滿足兒童群體的多樣化臨床需求。


在地方上,各個地區為了保障兒童用藥生產供應,滿足兒童臨床用藥需求,紛紛推出了地方利好政策。以廣東省為例,自15年9月起定期對已申報最新中標價格信息並符合調整要求的兒童專用藥入市價進行調整,原則上入市價的上調幅度不得超過原入市價20%,目前已經進行了5個批次的價格調整。


相關個股推薦

1.濟川藥業(600566)

濟川藥業於2013年借殼洪城股份上市。公司產品線聚焦兒科、呼吸、消化等領域,主要產品為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2014年公司並購東科制藥後,產品線得到了進一步豐富,東科制藥主要產品包括婦炎舒膠囊、甘海胃康膠囊、黃龍止咳顆粒等。目前公司業務圍繞中西醫藥、中藥日化、中藥保健品三大產業,聚焦“兒科、呼吸、消化、婦(男)科、老年病”等五大領域。

目前,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來著幾個主力品種:1.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療效,適用於成人和兒童群體,在目前國家限抗的大環境背景下,副作用小且為獨家劑型的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明顯受益,今年底大概率調入新一輪醫保調整目錄,未來隨著中標省份增加,配合公司強大營銷能力,我們樂觀估計未來2-3年仍能保持30%以上增速,該品種有望在16年全年銷售達到20億;2.小兒豉翹清熱顆粒作為獨家品種並進入國家醫保,政策面影響較少,12年-15年保持了近30%的複合增速,16上半年增速達到40%以上,隨著公司加大對院外零售渠道的營銷力度,未來幾年仍可保持30%以上平均增速。我們預計16-18年公司EPS分別為1.08元、1.36元、1.65元,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28.5、22.6和18.6倍。給予“增持”評級。


2.山大華特(0000915)

公司以醫藥、環保業務為主營,同時涉足教育、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其中核心子公司達因藥業主要從事兒童藥品的生產銷售,兒童產品主要有伊可新(維生素A/D膠丸)、伊甘欣(甘草鋅顆粒)、蓋笛欣(複方碳酸鈣泡騰顆粒)等。其中,伊可新為國家馳名商標,多年來一直居同類產品市場占有率第一,達60%以上。

16年上半年,公司整體營收和歸母凈利分別為7.16億和1.06億,同比大幅增長34%和66%,其中達因藥業貢獻歸母凈利0.8億;而今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達到1.6億元,我們測算達因Q3單季度貢獻歸母凈利約0.44億元;而自去年底全面二胎放開以來,今年的新生兒出生高峰將在第四季度出現,假設按照衛計委評估今年新生兒保守增加100萬,在理想情況下我們預計達因第四季度凈利將環比提升25-30%,全年將為公司貢獻凈利1.8億-2億。我們預計公司16-18年EPS分別為1.3元、1.8元、2.4元;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36、26、19倍。強烈看好,予以“增持”評級。


3.長春高新(0000661)

公司主營業務以生物制藥、中成藥生產及銷售為主,輔以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等,產品涉及內分泌、生殖、心腦血管、外科、兒科、泌尿科、中醫科等疾病類型。子公司金賽藥業主要涉及兒童及輔助生殖用藥,主營產品為生長激素、重組促卵泡激素,是公司主要收入利潤來源。15年公司實現營收24.04億,凈利潤3.84億;金賽藥業同期實現營收10.82億、凈利3.82億。

目前,金賽藥業的生長激素占據國內同類市場50%以上份額,擁有水針和粉針兩種劑型,水針為獨家劑型,短期內無同劑型替代產品出現。與此同時,金賽今年營銷隊伍進行了擴充,目前公司針對粉針、水針、長效生長激素分別組建銷售隊伍,保障生長激素市場覆蓋面擴大,同時長效生長激素正在進行四期臨床,未來將成為公司主導品種。目前,國內矮小癥發病率約3%,4-15歲兒童群體有600-700萬患病,而目前實際規範就診比例偏低,未來該類產品市場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促卵泡激素目前在各地的招標工作進展順利,由於自身產品的高性價比以及銷售渠道逐漸發力(采用自營+代理),未來幾年有望實現放量。我們預計,明年在水針、長效以及促卵泡激素等重磅品種推動下,金賽有望實現35%-40%收入增長,未來三年複合增速不低於30%。我們預計16-17年EPS分別為2.71、3.50元,對應當前股價的PE分別為42倍、33倍,予以“增持”評級。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