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信上半年營收下滑凈利上升 “三招”避開價格戰

在上半年國內彩電價格競爭不斷的情況下,海信電器(600060.SH)通過超大屏與畫質、體育營銷、降低生產成本“三招”,避開價格戰,實現了凈利潤的大幅逆勢增長。

海信電器8月12日發布的半年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海信電器凈利潤同比增長18.53%至7.41億元;營業收入降5.09%至132.89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約0.57元,同比增長18.41%;與此同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5.8億元,同比增長197.1%。

據中怡康的統計數據,2016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2470萬臺,同比增長5.9%;零售額719億元,同比下降10.5%;彩電線上市場均價同比下降17%,線下均價下降9.7%。

彩電業上半年“增量不增收”,主要因為互聯網品牌主導的價格戰不斷,比如有的推出999元的42英寸電視、1999元的55英寸電視。尤其是樂視的4.14硬件免費日,買三年的會員費可以免費獲得40英寸電視。此後,微鯨、芒果TV等也接踵而來,繼續在彩電硬件上殺價。

在這樣的背景下,海信如何避開價格戰火呢?

第一招是力推大尺寸、好畫質的高端產品。今年上半年,海信彩電的毛利率增加1.79個百分點,達18.03%。

從產品看,海信上半年持續推出多款ULED液晶電視新品,有力支撐了產品銷售結構的改善;在超大屏領域,海信繼續發力激光電視,今年上半年,海信激光電視占國內85英寸及以上超大屏電視市場30.53%的份額,7月份,海信還發布了超短焦的4K激光電視,實現從研發、設計到整機生產的自主運營。

在互聯網電視領域,海信上半年推出高端互聯網電視子品牌VIDAA,推差異化產品。上半年,海信智能電視用戶累計1962萬,用戶日活躍度今年6月達到44.8%,視頻點播、教育、遊戲、購物等應用的運營水平不斷提高。

第二招是借歐洲杯,大力開展體育營銷,提升品牌影響力。今年1月,歐足聯與海信共同宣布海信成為歐洲杯頂級贊助商,同時也成為世界杯歐洲區預選賽的全球贊助商。

盡管外界揣測海信這次贊助歐洲杯的費用至少5000萬歐元,價格不菲,但是海信認為收效遠超預期。市場調研公司益普索的抽樣調查顯示:海信品牌在中國知名度由80%提高到81%,在11個被調查國家的知名度由31%提高到37%,在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五個歐洲國家的品牌認知度實現翻番。

第三招是提高制造效率,有效降低彩電的成本。今年上半年,海信電器通過提高產品的可制造性設計、生產工藝、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水平,持續推動智能制造的質效提升。迄今,海信電視制造效率已經連續三年提高30%以上,有效降低了產品的制造成本,同時促進了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

海信集團總裁、海信電器董事長劉洪新今年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曾表示,未來更大潛力在海外市場,同時海信將進一步發力超大屏電視領域。他估計,國內彩電市場85英寸及以上的產品,今年銷量預計約6萬臺,明年大概會增至20萬臺。超大屏電視市場雖然當前銷量並不大,但後面增長速度會非常快。更重要的是,超大屏電視的平均價格非常高,銷售額比較大,而“對經營有影響的是銷售額而不是銷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034

兩市融資余額升逾8900億元 為連續第四日上升

滬深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4985.44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28.85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956.8億元,增加15.11億元;兩市合計8942.24億元,增加43.96億元。兩市融資余額為4月19日以來首次超過8900億元。

申萬宏源指出,市場反彈的持續性取決於場外資金會否持續入市。目前,證券保證金余額在1.5萬億元左右,仍處在較低水平,吸引保證金流入才能使行情走得更高、更遠。後續市場能否保持較大的成交量,將是反彈是否有延續性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33

銀監會: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7月末境內總資產212.7萬億元 同比上升14.5%

中國銀監會2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7月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總資產212.72萬億元,同比上升14.5%;銀行業金融機構7月末境內總負債196.40萬億元,同比上升14.4%。

其中,商業銀行總資產164.3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77.3%;商業銀行總負債152.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77.5%。

大型商業銀行總資產77.88萬億元,同比增長5.5%,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36.6%;大型商業銀行總負債71.59萬億元,同比增長5.0%,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36.5%。

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產39.98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8.8%;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負債37.4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9.1%。

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25.33萬億元,同比增長24.0%,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1.9%;城市商業銀行總負債23.66萬億元,同比增長24.2%,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2.0%。

農村金融機構總資產28.73萬億元,同比增長17.4%,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3.5%;農村金融機構總負債26.69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13.6%。

其他類金融機構總資產40.80萬億元,同比增長30.5%,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19.2%;其他類金融機構總負債37.01萬億元,同比增長31.1%,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1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36

新加坡感染寨卡病例增至189例 專家警告稱還將上升

9月2日,據新華社消息,新加坡衛生部和國家環境局2日晚發布聯合聲明說,截至2日中午,該國境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總數已增至189例,比一天前新增38例感染病例。

聯合聲明說,新增38例感染病例中,34例與此前發現的阿裕尼彎、沈氏通道、加冷大道和巴耶利峇大道疫區疫情有關,另有4例與此前發現的疫區疫情沒有關聯。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強調,病媒控制是減少寨卡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要減少伊蚊數量,破壞病毒傳播鏈,以降低由伊蚊傳播的感染發病率。

為此,國家環境局已開展大規模滅蚊行動。截至1日,該局已在阿裕尼彎、沈氏通道、加冷大道、巴耶利峇大道疫區搗毀55處蚊蟲滋生點,在勿洛北三道疫區搗毀19處蚊蟲滋生點。此外,國家環境局也將與抗擊登革熱特別工作組合作,以對抗登革熱疫情的策略來應對寨卡疫情。

新加坡衛生防疫人員在一處居民區進行煙熏防蚊作業(來源:新華社)

聯合聲明還說,在未來兩周的周末,新加坡政府將在各個社區開展活動,講解防控寨卡病毒的相關措施,並呼籲居民共同抗擊寨卡病毒。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消息,當地衛生專家警告稱,寨卡病毒感染率還將上升。目前,美國、英國、韓國等國已建議孕婦避免前往新加坡旅行。

據中國外交部9月1日消息,截至8月30日中午,21名在新中國公民確認感染寨卡病毒,患者癥狀較輕,部分人已痊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126

中秋節後開門紅:國內數據回暖海外關註上升

在中秋小長假後的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出現縮量上漲走勢,一方面是受國內8月經濟數據回暖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境外對A股市場關註度上升所致。不過市場成交量的持續減少,則從資金面說明目前A股市場大幅反彈的條件仍不具備,震蕩盤整或許仍是近期A股的主要走勢。

9月19日,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受到上述消息影響,滬深兩市股指在小幅高開後即展開上攻,不過攻勢持續不足45分鐘就停止了,市場成交不足成為制約股指漲幅的最大原因。不過市場熱點倒是較為活躍,使得股指此後維持了高位盤整的走勢。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26.05點,上漲23.20點,漲幅0.77%,成交1332億元;深成指報收10557.25點,上漲103.01點,漲幅0.99%,成交2124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65.21點,上漲20.65點,漲幅0.96%,成交571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僅3456億元,再創近期地量。

長江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果認為,從當前來看,主要經濟體央行的政策方向並沒有發生變化。短期來看,伴隨著本周美聯儲議息會議的靴子落地,市場對於對全球貨幣政策的擔憂將階段性舒緩。中期來看,目前還看不到市場系統性下行的條件(盈利增速大幅惡化或者利率顯著上升),維持市場震蕩格局的判斷。從資金面角度,值得註意的是外資對於A股的關註度在不斷上升,未來A股納入MSCI的時間可能早於市場一致預期。

從結構上來看,伴隨著長端利率的企穩,長江證券認為以汽車為代表的高股息板塊值得增配。中期來看,穩增長依然是未來持續的政策主線,PPP板塊在短期休整之後依然是中期主題,PPP主題的可擴散性仍然是值得關註的熱點。而在鐵路和公路投資相對飽和的背景下,電力行業仍然具有一定增長空間,或將成為基建投資新的發力點,疊加電改催化劑,可關註電力設備行業的相關投資機會。

興業證券策略分析師王德倫等認為,海外市場難平靜,國內關註幾個邊際拐點,A股仍是螺螄殼里做道場。海外風險主要是貨幣政策反複、美聯儲加息預期波動風險,上周A股受此影響而回調。後續海外可能仍不平靜:9月~12月美聯儲三次議息會議,10月意大利憲政改革公投可能成為繼脫歐後的下一個“黑天鵝”,11月美國大選結果的不確定性。

而從國內來看,穩增長如期發力,短期內經濟無需過度擔憂。8月經濟數據全面改善,其中基建投資受益於中央項目投資而明顯反彈。短期內,穩增長+房地產銷售拉動下,經濟基本面無需過度擔憂。但是仍要關註幾個可能觸發行情向下的邊際拐點:監管層面的拐點:金融去杠桿、釋放信用風險的拐點,貨幣政策的拐點,地產調控的邊際拐點。

前述風險點的證實或證偽可能導致行情階段性波動,但引發系統性風險甚至創新低的概率不大,仍是螺螄殼里做道場。當前時點,風險尚未充分暴露,仍待“排雷”;存量倉位偏高,增量資金受監管制約入場乏力;且“吃飯”行情後已較難找到仍處左側、尚在底部的板塊,風險收益比下降。對絕對收益投資者,建議耐心等待,到風險釋放較為充分、倉位結構改善、性價比較高時再入場或加倉;對相對收益投資者,基於相對排名的遊戲規則及今年收益率水平較為集中的現實,結構的意義大於倉位,建議往人少且有短期催化劑或預期差的地方去,精選細分板塊或個股性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486

非國企海外投資存量占比持續十年上升 民企加速快國企更成熟

22日,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了《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下稱《公報》)。2015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中國有企業占比為50.4%,這一數據從2006年的81%持續十年下滑,而非國有企業的占比已經連續上升,目前達到49.6%。

此外,2015年非公企業境外並購金額占當年境外並購金額的75.6%,在數量和金額上均首次超過了公有經濟的企業。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把中國對外投資快速發展的原因歸納為四點:國際市場上有需求、中國有能力、政策有效應、企業“走出去”有動力。

具體而言,發達經濟體在複蘇,對外國投資有需求,發展中經濟體在進行工業化,也需要外來的資金。中國開展的“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也發揮了引領和推動的作用。

與此同時,中國現作為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第一制造業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國企業擁有開展對外投資的堅實的物質基礎。中國在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式也在發生轉變,轉型升級要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目前企業的“走出去”願望非常強烈,積極融入到全球的創新網絡、制造網絡和市場網絡。

中債資信宏觀研究分析師黎軻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樞下移、GDP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社會投資的平均回報率也有所下降,因而國內投資吸引力不如以前。

黎軻同時指出,海外投資未來的預期投資回報率較高,去年匯改至今,海外投資存在一定的隱含匯兌收益。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企和民企在海外投資的絕對量一直在增加,但相對水平來講民企投資增速更快。從目前國內經濟總量來看,民企經濟占比在不斷增加,國有經濟占比相對減少,國內經濟與對外投資的趨勢是一樣的。

胡遲認為,當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國內投資利潤率減低,部分民企轉而走向海外投資。

針對中國對外投資快速增長是否對中國民間投資快速下降產生影響,張向晨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尋找國際市場和資源是企業為了實現國際化經營,是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也是企業根據市場條件的自主決定。

目前,國企的海外投資更加審慎。胡遲表示,國企大量參與海外投資,去年至今已經創造了多個全球有名的並購案例,但是也積累了一些教訓,一些項目收益情況不是很理想。目前國企海外投資相對放緩也更加成熟。

此外,胡遲還提到,近幾年國資委等監管部門加強了對國企投資的監管,對央企集團公司資金歸集使用要求趨嚴,這使得國企對項目投資更加審慎。

今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明確,一旦造成國有資產損失以及其他嚴重不良後果,要追究直接責任人和領導責任, 並實行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

胡遲認為,無論民企還是國企,中國投資者應做好預案,科學預判投資的成本與風險,全面了解投資環境,開辟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深入了解當地的經濟環境、社會現狀、政策法規、行業規定等。

他建議,必須要熟悉當地國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和法律方面具體的要求,比如有些國家對於環保、有些國家對於企業體制方面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必須要慎重考慮投資環境、投資政策,以及在簽訂協議之後,如何使協議真正落實到實處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77

今年上半年孕產婦死亡率上升30% 學者稱與全面二孩無關

今年上半年,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出現升高趨勢。全國婦幼衛生監測數據提示,上半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每十萬人死亡18.3人,比去年同期增長30.6%。27日下午,國家衛計委召開的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視頻會議上公布了上述數據。

從醫學上講,從妊娠開始到產後42天內,因各種原因(除意外事故外)造成的孕產婦死亡均屬於孕產婦死亡。各國統計數據顯示,全世界孕產婦死亡基本上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就中國的情況看,2015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下降到20.1/10萬和8.1‰,比2000年分別下降62.1%和74.8%,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婦幼健康高績效國家。

但是,值得關註的是,今年上半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出現升高趨勢。全國婦幼衛生監測數據提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8.3/1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30.6%,與2014年同期基本持平,保障母嬰安全形勢十分嚴峻。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表示,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經過多年快速下降,逐漸進入到平臺期,進一步降低的難度加大。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半年來,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出生人口數量明顯增加,高齡孕產婦比例增高,婦幼健康服務的數量、質量和服務資源面臨新的挑戰。

據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楊慧霞介紹,妊娠期女性身體各組織器官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有不少疾病是妊娠期的“特發性疾病”,只在妊娠期發生,對孕產婦構成巨大危害。從死亡率上看,奪去我國孕產婦生命的前三位疾病包括產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產中的高危人群包括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18歲以下的低齡產婦以及合並有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等疾病的孕產婦以及有其他特殊情況的孕產婦。

今年上半年孕產婦死亡率為什麽會陡然上升呢?有觀點認為是全面二孩政策放開的影響。這種觀點認為,全國二孩放開後,有很多生育意願強烈但是受獨生子女政策所限沒辦法生育二孩的人群懷孕生產,導致高齡產婦比例增加,因而孕產婦死亡率增加。

人口學者黃文政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有詳細的年齡別孕婦死亡率會比較好做全面的分析。如果按年齡調整後孕婦死亡保持不變,那麽2016年孕婦死亡率增長就完全是因為產婦年齡上升導致的,如果按年齡調整後的孕婦死亡率也有增長,那麽說明2016年孕婦死亡率增長的部分原因是醫療條件下降(比如孕期診斷不足)。

“我個人猜測高齡產婦是主因,但不排除醫療條件不足的輔助因素。”黃文政說。

一位曾經做過婦產科醫生的人口學者認為,2016年上半年孕產婦死亡率上升,如果這些數據屬實的話,跟全面二孩政策沒有一點關系。

“孕產婦死亡主要是在圍產期,2016年1月1日才開始全面二孩,懷孕266天,要到年底才陸續出生。所以,上半年的孕產婦死亡率提高與全面二孩沒有關系,應該從其他方面尋找孕產婦死亡率升高的原因。”這位學者說。

調查顯示,如果預防或控制並發癥的保健方案執行到位、分娩期和分娩後能得到適當醫護支持,孕產婦死亡大多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分娩期,熟練的專業人員接生、及時的處理和治療非常必要。

27日,馬曉偉在講話中提到,目前國內孕產專業技術人員短缺,孕產婦和新生兒突發情況多、病情變化快、家屬期望高、救治難度大,對醫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產科、兒科醫療服務成本高風險大,投入多回報少,人才流失嚴重。同時,產科、兒科醫護人員中年輕女性較多,自身生育需求較強,人力資源顯得更加不足。

上述學者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肯定是有一部分積壓的生育能力被釋放,政府和相關部門必須以高度負責的態度來做好孕產服務的提供工作,讓所有孕產婦得到充足方便的、有尊嚴的孕產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09

沈明高:服務業占比上升 中國經濟“慢”增長將成常態

中國當前已進入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新經濟”時代,服務業增長比重多,制造業下滑,不少觀點認為,服務業可以拉動中國經濟走向中高速增長。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服務業比重增多了,GDP增長速度下降無可避免。

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在2016“燕集香江”香港財經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快變量,一類是以服務業為代表的慢變量。在快變量時期,中國GDP增長可以達到90%以上。而在慢變量時期,10%的GDP增速是正常的,20%的增長已經被視作是非常高的水平。

不同於制造業,服務業屬於慢變量增長的部門。最近幾年,中國已進入以服務業為代表的慢變量增長驅動的狀態。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服務業增長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高於9%,也就是說,制造業增長貢獻為零。沈明高稱,這是很少出現的情況,這表明近幾年中國服務業占比大幅度上升是以第二產業的下降為代價的,而第二產業下降帶來的結果,是制造業對經濟的拉動放緩,從而使得服務業占比上升。

“服務業占比增多,將帶動中國經濟走向’慢’增長的常態,”沈明高說,服務業占比越高,GDP增長速度越低的負向關系普遍存在,不管哪個國家,只要服務業占比上升快,GDP增長速度都會放緩。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當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50%的時候,一般國家的經濟平均增長速度只有6%左右。

沈明高發現,當服務業占比上升的時候,人均資本的產出效率是下降的,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的效率低於制造業。也就是說,人的因素比資本的因素更重要。他稱,目前中國在測算GDP增長速度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經濟結構的變化,人均資本不分制造業、服務業和農業。

然而,目前中國經濟已由制造業為主向服務業為主形態轉變,經濟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不容忽視。沈明高稱,服務業的效率未來肯定需要提高,但目前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的效率差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很難改變。如果將來GDP更多地依靠服務業發展的話,那麽同時也要接受GDP增速放慢的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20

上海三季度投資者信心指數同比上升

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對上海市企業領導人或企業家、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為104.51點,環比上升0.36點,同比上升5.92點。指數位於樂觀區域,表明上海市投資者心態較為積極穩定。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由一個指數系統組成,包括了投資環境信心指數、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和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等四大核心指數,四大核心指數又由17個分類指數構成。各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的運行情況參見下圖。

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環比下降,指數位於樂觀區域

上海市投資環境信心指數反映了企業家、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對上海市宏觀經濟環境的滿意程度以及對未來的預期。

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市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10.95點,環比下降2.40點,同比基本持平。指數位於樂觀區域,表明投資者群體對上海的投資環境看法仍較為積極。

本季度上海市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的三個分類指數中,上海市企業家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01.16點,環比下降5.75點,同比降低2.08點;上海市機構投資者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12.37點,比二季度下降3.24點,同比下降2.78點;上海市個人投資者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19.33點,與前季度相比下降了1.79點,同比下降2.40點。

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環比與同比都基本持平

上海市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反映了企業家對於本企業生產經營現狀的滿意程度和對未來的預期。

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市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為112.97點,環比與同比都基本持平。本季度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的分類指數整體波動幅度較小,其中表現當前企業發展狀況的企業發展水平信心指數為120.14點,較上季度上升1.83點,同比上升4.42點;反映企業銷售水平的企業銷售水平信心指數為117.21點,環比下降1.46點,同比上升1.16點;企業盈利水平信心指數為114.97點,環比與同比都基本持平。

企業預期發展水平信心指數為99.54點,較前一季度降低1.21點,同比下降2.30點。

上海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與二季度基本持平

本季度上海市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為101.95點,與二季度基本持平,同比上升7.50點,指數位於樂觀區域。上海市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的分類指數波動差異明顯,上海市機構投資者滿意指數為81.39點,比二季度下降5.95點,同比上升10.14點,指數仍在悲觀區域;上海市機構投資者期望指數為92.57點,環比大幅上升12.75點,同比下降8.77點;本季度上海市機構投資者下跌購入信心指數為81.94點,比上季度基本持平,同比上升15.77點;本季度上海市機構投資者不崩盤信心指數為154點,環比下降1.10點,同比上升10.99點;本季度上海市機構投資者投資價值信心指數105.62點,較前一季度下降2.80點,同比上升8.81點,指數仍位於樂觀區域。

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仍處於悲觀區域

本季度上海市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為90.84點,指數仍在悲觀區域,比二季度上升4.56點,同比上升14.20點。

本季度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的分類指數呈現四升一平,個人投資者滿意指數為44.02點,與上季度基本持平,同比上升17.21點,指數仍處於低位;個人投資者期望指數為77.09點,環比上升2.71點,同比上升2.74點;個人投資者下跌購入信心指數為57.29點,比二季度上升8.16點,同比上升22.71點;個人投資者不崩盤信心指數為160點,與前一季度相比上升9.62點,同比上升33.31點,指數相對處於高位;本季度個人投資價值信心指數為115.79點,比上季度上升3.12點,同比下降4.98點。

投資者信心指數回升原因分析

上海財經大學社會經濟指數系列課題組總負責人、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教授和常寧教授分析指出,隨著國內供給側結構改革和穩增長政策的推進, 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有所改善,近期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持續大於臨界點, 工業生產有所加快,投資增速止跌趨穩,進出口增速好於預期,外貿呈現向好態勢,國內市場銷售穩中有快,企業效益繼續改善,企業補庫存及全球需求轉暖等積極因素的出現,是穩定投資者投資心態的重要原因。但是目前我國經濟穩定基礎尚不牢固,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同時從政策面看,實體企業經營中仍然存在融資成本高,出口退稅周期長等具體問題。使企業家群體對投資環境的心態不如前期樂觀,也成為導致三季度上海投資者投資環境信心指數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此外,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指數普漲,為我國A股市場吹來暖風,加上近期頻繁頒布的房地產調控新政對A股後市構成利好,A股市場仍具備合理上升空間等因素,使得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比上季度略有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80

中國聯通前三季度盈利同比降80.6% 銷售費用上升

中國聯通晚間發布公告稱,前三季度,聯通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盈利為人民幣15.88億元,同比下降80.6%,EBITDA為617.4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6.8%,移動出賬用戶達到2.6億,較去年年底凈增975.7萬。

公告顯示,運營方面,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聯通移動出賬用戶達到2.6億,較去年年底凈增975.7萬,ARPU為47.0元,較去年全年平均略有上升;4G用戶達到8,890.6萬,較去年年底凈增4,475.0萬,ARPU為79.3元;移動服務收入為1,096.38億元,同比增長0.1%,較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0.6%有所改善。固網寬帶用戶數達到7,505.0萬戶,較去年底凈增272.0萬戶,固網寬帶接入ARPU較去年全年平均有所下降。

財務方面,前三季度,中國聯通集團服務收入為1,827.52億元,同比上漲1.7%,漲幅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4%有所提升;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盈利為人民幣15.88億元,同比下降80.6%,但比去年下半年剔除鐵塔出售收益後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虧損約33.63億元已有明顯改善;固網業務服務收入為719.08億元,同比增長3.9%;整體服務收入為1,827.52億元,同比增長1.7%,漲幅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4%有所提升。

報告期內,聯通公司銷售費用為254.34億元,同比增加14.3%;網絡、營運及支撐成本較去年同期上升32.0%,主要由於鐵塔使用費用增加及能源、物業租金等成本投入加大;折舊及攤銷費用同比減少1.0%,主要得益於去年10月底存量鐵塔資產出售所帶來的折舊節省;EBITDA為617.4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6.8%,EBITDA占服務收入比為33.8%。

此外,中國聯通還公布了2016年9月運營數據,4G用戶凈增605.4萬戶,累計達到8,890.6萬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