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1歲玩家 一頂頭盔玩出610億財富

2014-04-07  TCW
 
 

 

21歲玩家 一頂頭盔玩出610億財富一個大學中輟生、一頂頭盔,與臉書創辦人佐克柏有什麼關係?答案是這個年輕人敢做夢,天使基金與群眾募資平台敢投資他的創新,才讓這年輕人有機會用一頂頭盔贏得臉書青睞,再寫一頁網路致富傳奇。

撰文‧乾隆來

被稱為最具未來性的遊戲產品,製作虛擬實境頭盔的歐酷拉(Oculus VR),被臉書以高達二十億美元(新台幣六一○億元)出價買走,又創造了一個瞬間暴富、麻雀變鳳凰的網路傳奇。

創投天使基金

提供實現創意的起點

歐酷拉的創始人拉奇(Palmer Luckey)今年只有二十一歲,公司成立至今不過兩年,正如同拉奇的英文發音「幸運」(Lucky),這個至今臉上還沒甩掉嬰兒肥的年輕人,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為他自己、以及歐酷拉的股東,創造出新台幣六一○億元的財富。

其實,拉奇不光是「幸運」,他的成功還有兩個關鍵字:「創新」與「未來」,更是美國創投產業點石成金、美夢成真的「夢想方程式」的最新產品。

拉奇創造出的虛擬實境頭盔,被視為是下一個科技的新戰場,而且是可能成為年銷售數千萬台的主流產品,當絕大多數的科技人都還「活在現在、想像未來」的時候,拉奇已經義無反顧,一頭栽進未來的世界了。他是網路遊戲的玩家,而且強烈希望「不是看著電腦螢幕玩遊戲,而是自身進入遊戲裡面」,對拉奇來說,光是想像未來不能滿足,必須真正進入,他要活在未來的世界裡。

其實,還只是個孩子的拉奇從來不以致富為目標,他只是喜歡玩遊戲,特別瘋狂於戴著頭盔,直接進入戰場的虛擬實境遊戲,因為市面上賣的號稱虛擬實境的遊戲都不好玩,他就自己組裝、寫程式,玩到瘋狂、連書也不念了。

拉奇在加州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長大,自幼接受在家教育,因此十五歲進入社區大學就讀,接著進入公立的加州大學長灘分校念新聞系,但他太著迷於虛擬實境的未來世界,最後乾脆輟學,成立歐酷拉來專心研發虛擬實境的頭盔。拉奇對於「未來」著迷,讓他不斷往虛擬實境的「創新」走去,並且很「幸運」地遇到臉書執行長佐克柏這位貴人。

當然,拉奇非常幸運,他生長在全世界最瞭解創新價值的加州,有整個創投產業豐沛的資金,以及無數的科技創業前輩全力的支持。

群眾募資平台

提供生產頭盔的基金

值得台灣的業者與政府思考的是,台灣曾經有過豐沛的創投網路,支持了以PC為主的硬體製造業成為世界第一,但是在軟體、社群、服務的新潮流中卻繳了白卷;相對上,加州的創投天使基金卻能源源不絕地發掘新的生命,主導科技發展的新潮流,並且創造了難以置信的財富。

當然還有,新的「群眾募資」(Crowd funding) 平台,在拉奇的成功之路也扮演了關鍵角色。

二○一二年八月一日,拉奇設計的虛擬實境頭盔 Oculus Rift 被放到目前最夯的網路群募平台Kickstarter 籌資,一個月內就獲得將近一萬名粉絲的支持,取得約新台幣七三○○萬元的資金,拉奇用這筆資金進行頭盔的生產,一三年九月,就在美國遊戲大展「E3」打敗索尼等老前輩,奪得「年度最佳遊戲硬體」。

Kickstarter 是一個在○九年成立,專門提供創意專案第一筆資金的募資平台。像拉奇那樣有夢想的專案發起人,將自己的創意送上該網站立案,只要爭取到足夠的粉絲支持,募集到預估的資金,就立案執行。

歐酷拉從群募平台籌到七三○○萬元資金,順利讓虛擬實境的頭盔進入開發、生產,之後就獲得經緯、Spark 資本等創投基金青睞,除了帶入約新台幣五億元的資金,還帶進了遊戲界教父級人物卡瑪克(John Carmark)成為公司的技術長。

去年底,第二輪的創投基金又帶入約新台幣二十三億元,這次連加州創投教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都加入了歐酷拉。

開放軟體社群

提供壓低成本的可能

除了群募平台、創投天使基金之外,虛擬實境的社群平台也提供了歐酷拉飛速成長的助力。

拉奇在他自己的部落格上說,歐酷拉希望將原本昂貴無比的虛擬實境遊戲,打造成人人皆可負擔的國民產品,在歐酷拉Rift頭盔以三百美元問世之前,市場上的虛擬實境遊戲機每副要價兩萬美元。拉奇說:「讓Rift夢想成真的關鍵之一,就在令人感動的開放軟體社群。」「我們獲得了超過七萬五千組軟體,從網路遊戲、內容創意到視覺藝術,讓歐酷拉夢想成真。」夢想,是人類進步的源頭,但是光靠夢想家單打獨鬥,什麼事情也不會發生。二十一歲拉奇的成功,讓我們看到美國的創投體系,從最底層的群募、到天使基金、到不同階段的創投、一路連結到紐約證交所、那斯達克上市公司,以及數以兆美元計算的資產管理基金,這個體系不只創造出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富,更將人們的生活,不斷帶向原本無法想像的未來。

二十一歲的拉奇,創造了新的網路傳奇,在併入臉書之後,他在部落格上發文說:「歐酷拉原本只是個前景不明的新公司,如今已經有了光明的未來。」「即使是在我最狂野的夢中,也無法想像公司的發展能夠如此飛速。」他發出豪語:「我們將會徹底改變電腦遊戲產業!」能把夢想中的虛擬未來,化為真實世界,這正是拉奇以及打造歐酷拉的創投產業,帶給我們最大的震撼,他們是點石成金、夢想成真的造夢者,是帶領人們走入未來的天使。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Palmer Luckey

出生:1993年

現職:穿戴裝置公司歐酷拉 Rift創辦人經歷:美國南加大擔任工程師學歷:美國加州大學長灘分校新聞系肄業戴上顯示器 揭開虛擬實境商戰就是這款虛擬實境頭盔(外加80人的設計研發團隊),讓臉書花掉新台幣610億元。

歐酷拉Rift的硬體乍看之下並不複雜,一個1920x1080高解析度的LCD螢幕、一套架住頭部並與螢幕連結的眼鏡、外加傳輸線與電源。再仔細看,可以找到用來感測與維持方向的陀螺儀,還有用來偵測使用者速度的重力加速傳感器,另外就是隱藏在內的軟體了。

虛擬實境的技術已經存在20幾年,Google 、SONY等大公司也砸下巨資開發類似的頭盔,歐酷拉Rift 去年能在E3電玩展打敗這些老前輩,主要是既有的頭盔大多只能前後跑與左右轉,歐酷拉Rift卻可以隨著玩家的身體前傾、後仰、左閃、右躲,達到更真實的虛擬實境感受。

戴上Rift頭盔是個奇妙的旅程,你的眼睛與頭腦隨著螢幕進入中古世紀教堂、二次大戰戰場,或是在浩瀚的外太空星際遨遊,忘了自己的身體還在現實世界中。同時身處兩個世界的感受,只有戴上頭盔,才能體驗。

不過,目前歐酷拉Rift頭盔還沒有裝上耳機,玩家的耳朵停留在現實世界之中。

另一方面,還需要開發許多能夠配合頭盔特性的遊戲,臉書花610億元買下歐酷拉,僅僅只是買到一張進入虛擬實境的入場門票而已。

索尼PS4已經切入這個戰場多年,最近剛宣佈的「睡神專案」(Project Morpheus)獲得許多重大突破;專門供應美國軍方頭戴顯示器的 Kopin公司,累積了最多的商業經驗,他們推出的 Trimersion頭盔,不只運用在電腦遊戲,還在教育、電影、建築領域全方位發展;當然,千萬不要忘了谷歌眼鏡(Google Glass)。

臉書與歐酷拉的結合買到進入未來戰場的門票,推開競技場的大門,虛擬實境的實體商業戰場,還有很多場硬仗要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92

亞馬遜股東信 洩露21個黏客奇招

2014-04-21  TCW  
 

 

如果說賈伯斯(Steve Jobs)是使用者體驗的傳道士,被喻為他身後第一人的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就是顧客服務的傳道士。不僅《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這麼說、亞馬遜的員工這麼說,他親筆寫給股東的年信也始終強調這一點。

四月中,貝佐斯發佈上市以來第十七封股東年信,條列二十一項新、舊策略。這封洋洋灑灑逾六千字的長信從頭到尾就繞著一句話打轉:把每一天都當作是第一天,服務用戶精益求精。

一票科技網站隨即拿這封年信做文章,試圖在字海中抽絲剝繭出幾盞象徵電商產業前景的明燈,其中,討論度最高的三點就是無人機、機上盒FireTV與員工分手費。以下分別摘要並闡述意涵。

用無人機送貨滿足「金牌」客戶需求

在這封長信中,drone(無人機)這個英文單字沒有出現過半次,而且相關說法還是被埋在不到一百五十字的段落裡,可是仍然逃不過眼尖的部落客雷達掃瞄。

貝佐斯這麼表示:金牌空運(Prime Air)團隊測試我們的第五代和第六代飛行器,而且第七代與第八代已在設計中。

科技新聞網CNET追蹤,亞馬遜員工也不時在金牌空運的問答集中暗示專案進度:希望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二○一五年底能完修法規,「屆時」亞馬遜將立即準備啟動服務。若此,最快美國人明年底就看得到無人機在天上飛,比去年十二月初貝佐斯公開宣佈的目標還要快四、五年。

貝佐斯的野心常被低估,因為當初他才公開放話,《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就譏他異想天開,《衛報》(The Guardian)更批他只是想衝刺耶誕長假買氣,倒是主管機關在跨年倒數還沒開始前就批准六州設立無人機測試中心,市場氛圍才突然大轉向,討論近九百億美元商機的可能性。

美國政府無法承諾開放天空進度表,但《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說,儘管無人機送貨的計畫很瘋狂,但只要貝佐斯說出口了,你就不該老想著怎麼和他唱反調,因為,他的每一步都是想把亞馬遜打造成全球服務客戶最到位的零售商。執筆記者史東(Brad Stone)推想,亞馬遜擁有近兩千萬享有免費送貨服務的金牌(Prime)客戶,隨時只為一項產品下單;當就業市場升溫,招募臨時工難免越來越貴,特別每逢長假期消費潮來臨前就要湊齊二十萬救火隊員,若亞馬遜想盡情釋放客戶的購物衝動,貝佐斯非得及早設想物流系統中最後一哩路的解方不可。

推出機上盒Fire TV 搶攻客廳內黃金五小時

亞馬遜靠賣書起家,貝佐斯創業二十年來,從沒停止探索數位取代傳媒的可能性,去年八月至今,連續收購《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電玩工作室,再到全球最大線上漫畫平台comiXology,一連出招,軟硬兼具,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直到四月初推出機上盒Fire TV,大格局才清楚呈現:搶攻客廳內的黃金五小時。

貝佐斯的說法很含蓄:它不僅是觀看亞馬遜影音的最佳管道,還可以提供亞馬遜之外的內容服務,例如,奈飛思、Hulu Plus等。……這一領域之前的硬體配置普遍比較低,但是FireTV的硬體配置卻很高。……已經可以提供超過二十萬部(集)電影和電視劇,更緊密與遊戲結合。

客廳內的黃金五小時為何重要?根據市調機構尼爾森估計,美國成年人每天平均花五小時看電視。一般來說,扣除上班、睡眠,每個人自由運用的時間不過八小時,但是一進了客廳,幾乎就是切斷了所有網路龍頭想蒐集分分秒秒個資的企圖。

蘋果、Google幾年前就已經在硬體下功夫,而奈飛思(Netflix)則在努力十多年後,稱霸線上影音內容。不過,正如貝佐斯所言,軟、硬體各擅勝場,卻因而生出三大問題:搜尋慢、效能低及封閉的生態系統。尤其是第三項,玩硬體的業者開發內容的能力受限,吃軟不吃硬的服務商則得犧牲部分獲利,換取搭售權。因此,《彭博商業週刊》認為,在家庭電視機爭奪戰中,亞馬遜擁有一些明顯的優勢。

首先,Fire TV售價九十九美元,和蘋果的Apple TV一樣,是業界最高價,但它的強處在於強大的媒體生態圈、廣告網路生態圈,而且它還投資原創內容兩年多,已經推出幾部口碑叫好的作品,像是第一部完整自製政治喜劇《阿爾發屋》(Alpha House),頗獲觀眾好評,也推升它成為全球第三大線上影音串流商。

還有,Fire TV把遊戲搬到電視機上,如果再加購控制器,甚至可以重溫傳統電子遊戲的快感。當然,亞馬遜知道自己這方面的能量遠遠輸給蘋果與Google,近期連續收購電玩、漫畫就是為了快馬加鞭,補足貧血的遊戲資料庫。

以前,亞馬遜單挑傳統書店,以小搏大;現在它挑戰的對象也沒多大改變,Google市值比它大近一倍半、蘋果則是超過兩倍,但BTIG Research分析師格林菲德(Rich Greenfield)不認為是障礙。「科技公司都希望將你留在它們的生態系統中,好賣你更多東西。沒有誰比亞馬遜做得更好。」

史東去年十月出版新書就曾預言:「亞馬遜不只會推出機上盒,還會做手機。它就是希望自家服務出現在所有連網設備中,這樣,它的客戶就不再需要依賴主要競爭對手的硬體。」若此,媒體爆料,六月亞馬遜的3D手機即將面世,可能也非空穴來風。

提出員工分手費實則要員工拒絕並留下來

Kindle發明人莫克斯基(Jason Merkoski)曾描述亞馬遜的面試過程:一整天都被鎖在會議室裡,寫代碼、畫架構圖,並和每位面試官談個一小時。整道過程既嚴格又困難,甚至搞到有些應徵者會崩潰大哭,被警衛架出去。當他先馳得點,高階主管就日夜遊說,甚至暗示:「如果加入這項專案,要什麼職位,開口就是。」

亞馬遜搶人如此大費周章,卻可能毀在股東年信宣示的「付錢走人(Pay to quit)」新政策嗎?貝佐斯說:這項方案是Zappos發明的,模式很簡單,我們每年都會提供員工一次離職機會,還附帶一筆錢。新進人員拿底金兩千美元,之後每多一年加一千美元,上限五千美元。

聽起來是分手費的概念,希望大家好聚好散,不過,貝佐斯的真意其實是接下來這一句:請不要接受(Please don't take this offer)。我們希望員工不要拿這筆錢,因為我們希望他們留下。這個方案目的在於鼓勵員工藉此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從長期來看 ,如果員工勉強留在公司,不僅對他自己不好,對公司同樣不利。

新政隱含的第二層意義更重大。管理雜誌《快公司》(Fast Company)聯合創辦人泰勒(Bill Taylor)說,它對選擇留下的員工產生正面影響。某種意義來說,「付錢走人」是員工在考核公司,待不下去的人多了,反映出人資政策或有調整必要;但曾掙紮在誘惑與責任感之間的員工,留下會讓他們產生更深刻的歸屬感。

他還說,最成功的創新者想法與眾不同,全球最強賣鞋網Zappos執行長謝家華和貝佐斯就是代表,越成功的企業就越重視每一位消費者、每一名員工。所以,新政策也在問企業,究竟要付多少錢才能讓一名員工甘願離開?反之,公司若不想流失優秀人才,怎麼做才能保證他們每年都拒絕「付錢走人」的新政策?

【延伸閱讀】一次公開》貝佐斯給股東的信 曝光21項服務策略!1.金牌服務:用戶繳納定額年費,可享兩日送達服務2.讀者與作者:全新Kindle、飛機起降時可使用Kindle、拓展出版服務等3.Prime Instant Video:線上影音串流服務4.Fire TV:機上盒5.亞馬遜遊戲工作室:收購電玩工作室、推出第一款自製遊戲6.亞馬遜應用商店:App和線上遊戲7.有聲書:串聯Kindle、手機等不同載體的聽讀體驗8.生鮮雜貨:用戶繳納定額年費,可享生鮮雜貨當日送達和早間配送服務9.AWS(亞馬遜網路服務):全球擁有10個大區,過去8年內將價格調降40多次10.員工授權:提供進修補助、付錢走人方案與在家工作機制11.聘用退伍老兵:去年聘用逾1900名敢創新、有膽量的老兵擔任領導者12.訂單履行創新(Bto B):擁有96個訂單履行中心13.市內園區:在西雅圖市區新建總部,也選定四個街區的辦公地點14.快遞業務:第5代和第6代(無人)飛行器測試中,正設計第7代和第8代產品15.不斷嘗試:內部實驗平台Weblab,用於評估網站和產品改進成果16.服飾與鞋履(影音服務):每天平均拍攝上萬張照片,用戶可在線上購物、觀賞照片和影音17.簡約包裝:易開、易回收,並提高環保程度,已經吸引2,000多家製造商參與18.亞馬遜訂單履行服務(Bto C):個人賣家把產品儲存在亞馬遜,後者提貨、包裝、配送和客服19.第三方登錄和支付服務:用戶在第三方網站消費,支付與配送轉由亞馬遜帳戶代辦20.亞馬遜微笑:用戶購物後,亞馬遜捐贈一定比率購物金給指定慈善組織21.Mayday按鈕:點擊Kindle Fire的按鈕,就有專家現身演示、教授各種功能

資料來源:亞馬遜官網 整理:邱碧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29

2014/4/21 讀書筆記 By Alex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hc1.html
 

今天看了1963年巴菲特的信,最開始依然是介紹了道指漲跌情況,今年上漲了20.6%,巴菲特合夥公司的收益率是38.7%,然後再是介紹了三種主要的投資方法。

   最重要的是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套利類投資,Texas National Petroleum

   德州國家石油是一家小公司,以生產石油天然氣為主要業務,存在被另一家公司收購的可能。巴菲特對於此類的投資是在收購確切宣佈之後,再進行投資,不會通過打探內幕消息等。然後是通過分析交易時間和收購中的風險去博取市價和併購家之間的差價,雖然差價不大,但是時間比較短,風險適中,可以通過一定的財務槓桿獲得良好回報。對這個公司的套利,巴菲特採取了三種方法,第一種,購買利率為6.5%的債券,可以在被贖回之前照常獲取利息;第二種,以公司被收購時可以獲得每股7.42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六萬股股票;第三種,購買了65萬份可以以3.5元每股的價格行權的認購權證。在巴菲特確定採用不管何種形式的稅務抵扣交易都可以成功。因此,在最終公司被收購的時候可獲得滿意的收益。

   第二個例子是一種控股類公司,Dempster Mill製造公司

   這個公司在1962年的信中有提到,該公司的股價遠少於其淨資產值,(淨資產為72,買入股價為16~25),可以看出該公司可以進行控股之後再出售。但是巴菲特對此公司採取的方法是長期持有。在買入公司之後,巴菲特僱傭經理人對公司進行整頓和管理提升,通過銷售存貨、投資有價證券、削減成本和管理費用等重新配置了資本。最後以提升資本。這個是區別於買入盈利能力強,不干涉營運的做法的。

1964年的信,基本上還是先介紹業績,然後對比道指。並且巴菲特會一直堅持比較收益率,巴菲特分析了其他投資公司,沒有超過道指的原因:1.集體團隊,這樣會有失偏頗;2.公司一些投資政策太過死板;3.「中庸」制度的限制,使得去冒險沒有任何必要;4.堅持分散化投資;5.機構的惰性,形成體系之後,不願意輕易改變。

然後是「保守」和複利的問題。巴菲特指出了自己的觀點:真正的保守投資來自於大膽的假設、真實的數據和嚴謹的分析。客觀一點兒的話,就是在市場下跌時,投資收益的表現才是真正的檢驗方法。再說複利,就是長時間加上高利率就等於收益奇蹟。

   對於目標,在未來的20年至30年中,估計道指年平均復合收益率在6%-7%之間,能夠獲得高於這個收益率十個百分點的收益。

   再就是投資方法,在以前三種的基礎上加入了新的分類「Generals-Relatively Undervalued"(「相對價值低估類投資」),是在原來「General」的基礎上分出來的,原來的「General」改為「Generals-Privateowner basis」。 「Generals-Private ownerbasis」是一般意義上被低估的股票,主要取決於其數量標準和質量因素,主要的條件就是價格便宜,即企業的整體估值大大低於私人擁有者認為的該企業的價值。對於這種股票,首先是定量,即價格便宜,其次定性,比如好的管理,但是仍然要注重價值。「Generals-RelativelyUndervalued"指的是那些與同類可比證券相比價格較低的證券,這類股票首先要和現有的評估標準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通常情況下由於規模太大)不被私人擁有者感覺是有意義的選擇。這要求在多數情況下,瞭解關於這個行業或這個公司足夠多的信息來做敏感性分析,否則就不會買入。具體的投資配比,要根據具體的市場情況分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66

桑德文一波自述:我是如何在環保產業21年,做到200億資產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02
今天上午有一個媒體採訪我,問我幹了21年,為什麼還是很有激情?我說因為我一直在創業。其實1993年的時候我們是一個很小的企業,可能今天在座的企業都比我們那時候規模要大,我們剛創業的時候什麼都沒有,40萬塊錢起家,經過20多年的打拚,現在環保板塊大概有200多個億的資產。我們這個行業確實很難做,不像很多跟消費品相關的領域,但是環保這個行業正因為難做,不是誰都能做的,所以才需要用心。我個人認為這個行業不是單憑簡單地跟隨或是湊熱鬧就可以取得成功的。我願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過去幾年的幾個小故事和小階段。
  
  【i黑馬點評:「創業者」是一個一直在路上的「工種」,企業家只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創業者才能不斷創新、不斷進步,如果自詡為「十全老人」式的「企業家」,那就要由盛轉衰了。】
  
  技術要拿得出手
  
  在剛開始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桑德一沒有規模、二沒有平台,很難生存,我們主要還是勉強做一些工業廢水的方案性的服務——很多是免費的服務,像現在互聯網一樣,免費的服務很容易獲得一些用戶的青睞,但是沒有收入。剛開始的時候一直想要突破,終於在1996年的時候有一個機會,那是天津化工廠的一個項目,它的廢水處理難度很大,當時普遍認為如果要達標的話,基本上只有國外的企業、國外的技術可以解決。我是搞研究出身的,我對技術從來不信邪,我全面瞭解了情況後,我認為是可以解決的,但是你嘴講是沒用的,我們當時就安排了一些小試和中試,在沒有合同的情況下,我跟用戶達成一個協議:如果中試成功了,你把項目給我。後來小試論證(成功),中試也基本成功了,而且我們的方案比進口的大概還要省50%到70%——這個對業主很有誘惑。儘管當時業主做這個決策很艱難,還請了一些環保界的專家評審來把關,但因為我們做的基礎工作比較紮實,最後還是把這個項目給了我們。
  
  在這之前,我們每個項目都是幾十萬到一百萬的合同額,天津化工廠這個項目對我們來說是標誌性的,1648萬,對於一個小公司來說是跨了一個台階,通過這個項目奠定了我們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裡的領先地位。。
  
  【i黑馬點評:創業就要不信邪,勇於抓住機會,敢於放手一搏,當然桑德那次標誌性的「1648萬」源於團隊對技術的深厚積累和對對手的充分把握,只有這樣才能一鳴驚人。】
  
  商業模式必須創新
  
  在工業廢水裡面做得基本上還比較順手的時候,我們也看到其實更大的市場在市政。1998年的時候我們一直想進入市政這個領域,但是在市政管理者心目中,我們這種小型的做工業廢水的民營企業根本就不可能能做市政污水,我們連提交方案,甚至去溝通的機會都沒有,但是我覺得這個領域一定是會有大機會的,所以當時我們就做了兩件事:首先在技術上還是要有突破,因為在管理者的心目中,生活污水的技術難度是很大的,雖然實際上這個技術本身難度並不大,但是你要做一個符合中國當時國情的一個技術路線,它的投資、運營成本、管理水平都要適合中國國情,要做到這點還是要做一些工作的。
  
  所以第一步我們還是做了技術的研發,有一個中試,當時叫3L技術,就是「三低」:投資低、運營管理成本低、運營管理要求低,引起了市場關注,但是更多的是質疑,沒有太多人相信。當然,這也不是我們用以拓展這個市場的唯一的手段。
  
  【i黑馬點評:無論在是高大上的TMT行業,還是在看似苦、重的環保領域,創業者的技術、產品思路都要充分地接地氣;「難」與「容易」有相對而言,是「適合」是最基本的準則。】
  
  市政污水做不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錢。在1998年以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基本上都是政府投資,或者是政府通過從國際金融機構來貸款,我當時就跟北京市提了一個建議:能不能給我一個污水處理廠,政府不用出錢,我們來做,一方面你如果對我技術不放心,你不必承擔風險;另一方面如果成功了,你的投資還可以省掉。當然我承諾了這個運營成本一定要比當時的行情低很多。時任北京市領導還是比較有魄力的,他認為這種方式對於解決北京市的城市污水處理是一條可以探索的路徑,就組織了有關部門,專人在推進這個事兒。事情很艱難,經過很曲折的一個過程,我們在北京終於做成了第一個污水處理廠。
  
  這個項目之後,我們因為剛開始做,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商業模式,後來我們在跟北京市洽談的過程中,談合同談了660天,因為此前沒有任何政策和法律框架,包括哪個政府部門來管都沒有先例。更多的是我們在思考,就圍繞這個項目,從政府的角度,它的風險在哪裡;從投資的角度,我們擔心風險在哪裡,最終形成了一種叫特許經營的管理辦法。通過我們一個項目推動了政府辦法的出台,同時我們這個項目特許經營的協議也簽署了,可可以說是雙贏。
  
  【i黑馬點評:也只有「一沒錢、二沒靠」的創業者才有動力和勇氣開闢新的模式,有新的「玩法」才有新的市場空間;當然與政府互動的前提是有真實力。】
  
  自創模式打開市場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己除了技術和商務方面得到提升以外,也對政策和法律框架做了一些探索,有了一些提升。同時因為這個技術模式當時在國內沒有——當然有人說他們是首創,但我們是最終形成了一個系統的商業模式,而且我們形成的是一種可複製的商業模式,在1999年的時候我們搞了一個「中華碧水計劃」,當時很多城市的市長覺得很新奇,很多政府主動找到我們,要求跟我們合作——事實上我們就是通過這種模式一下子大規模地跨入到了市政污水處理領域。
  
  當然因為我們企業規模那個時候很小,所以對於最初的幾家污水處理廠,如果用資本金直接投的話,投不出來。後來引起了投資界的關注,一起進來了,跟著我們一起推動。隨著各方的推動,到2002年,這個模式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到現在城市污水處理用市場化的方式的比例已經超過60%,而且就是因為這種模式真正培養了一大批上規模的企業,當前在這個領域規模最大的一些企業、國有企業,基本上都是受益於這種商業模式。當然我們在這個板塊最後沒有成為最大的贏家,但是我認為我們在綜合收益的獲得上,可能是最大的贏家。我們也通過這種模式使公司上了一個平台,2003年我們上市時的資產就是一些水務資產。
  
  隨著企業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規模以及處理率的提升,我們同樣在思考新的機會和真正能確保我們競爭優勢的領域。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又在研究新的空間發展方向,我們認為城市做完,鄉鎮是一個藍海,我們在2010年就開始研究新的技術路線和新的商業模式。因為鄉鎮數量很龐大,中國有5萬多個鄉鎮,這些地方絕對不可能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及管理方式來做。所以我們在技術和產業鏈層面做了佈局,這些東西做完了之後,實際上也不是機會等著你,需要你去創造自己的機會,後來長沙縣有這樣一個需求,我們就做了一個對接。所以2010年的時候我們在長沙縣做了18個鎮,這個模式做完之後,同樣桑德在產業鏈和技術、商業模式上進一步完善,在這個領域進一步推廣,做了超過100個鎮,我們今年可能會做到130到150個鎮,到了明年我們會有400到500個鎮,我認為下一步在鄉鎮這個市場,我們完全可以甩開其他競爭對手。
  
  所以我認為環保領域儘管很難做,但是空間是很大的。桑德集團未來希望成為一個平台型的企業,我想今天參賽的很多項目都是在細分領域有競爭力的企業,我希望在我的平台能串起這些細分的垂直企業,能跟這些企業共同為環保領域做出貢獻,同時也能讓我們的個人價值得到體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39

《21世紀資本論》揭露貧富不均 讓兩位諾貝爾得主按讚 法國學運之子的經濟奇書為何大賣?

2014-05-19  TWM  
 

 

他是經濟學界最紅的明星,讓兩位最嗆辣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同台乖乖聽話,用一本厚達七百頁的經濟學著作在亞馬遜賣到榜首。他不信馬克斯,卻得出和馬克斯一樣的結論……這位年輕法國經濟學家,在紅什麼?

撰文‧楊卓翰

二○○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和○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狄格里茲(Joseph Stiglitz),這兩位講話嗆辣,又常針鋒相對的經濟學家,坐在台上,像乖巧學生一樣,靜靜地聽。這不是他們的場子,他們只是配角。湯瑪仕.皮凱提(Thomas Piketty)正在說話。

解答貧富不均的真相

皮凱提是法國經濟學院的經濟學者,也是最近全球大賣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暫譯。中文版由衛城明年出版)的作者。這本重達一公斤、七百頁的書,四月時英文版在亞馬遜上架,一度缺貨,目前還是銷售榜首,賣得比小說還好,謂為經濟學奇書。

兩位享譽全球的經濟學大師,就是特地來為皮凱提站台。在這場紐約市立大學研究院的學術論壇,小小的演講廳塞滿觀眾,主講人皮凱提,操著濃厚的法國腔英文──你幾乎聽不懂那是法文還是英文,用了四十分鐘介紹他書中的主要概念:「解答過去三百年來全世界貧富差距的真相。」而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各只有十分鐘,上台呼應皮凱提的研究。

「十年前,我想在我的書裡其中一章提到貧富不均,結果出版社把它拿掉了,認為這不重要。」克魯曼調侃,「但是皮凱提給所有不重視這個議題的出版社、學者們上了一堂課。他的書,是我們這個年代最重要的經濟著作。」這個皮凱提是誰?為什麼他的經濟書可以在全球大賣?

今年四十三歲的皮凱提,出生於法國。他的父母雖然高中都沒畢業,但都是激進的左派運動分子,一九六八年那場顛覆法國的「五月革命」裡,他的父母就是在前線與鎮暴警察對峙的反抗者之一。

這場五月革命,是法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場學運,一開始只是大學生要求改革大學教育,卻演變成反對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右派勢力的全國性暴動和抗爭,最後逼得戴高樂解散國會,並間接影響戴高樂一年後的辭職下台。

皮凱提出生的一九七一年,整個法國正處於後革命的撕裂中;而父母的政治傾向,比他們的學歷影響更深。出生於左派家庭的皮凱提,看到一個令他不解的現象。

「八○年代後期,蘇聯瓦解、德國柏臨圍牆倒塌,這讓我很疑惑,」皮凱提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回憶,「如果資本主義造成社會不公和收入不均,那為什麼不允許私有資產的共產主義國家,會一個一個瓦解?」皮凱提說。

狠敲資本主義警鐘

年少的左派思想,在青少年時受到衝擊,激起皮凱提發掘問題的動機。這注定他一生研究志向:資本主義下的貧富不均,他二十二歲就拿到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和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兩個博士學位,論文都和貧富不均有關。

這本《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正是皮凱提耗費十五年研究的結果。雖然有許多評論家把皮凱提比作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斯(Karl Marx,被譽為共產主義之父,《資本論(Capital)》為思想代表作),但皮凱提不這麼認為:「這本書和《資本論》沒有關係!」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很明顯我們需要資本主義,不只是因為經濟更有效率,而是如此人類才能自由。」在書中,皮凱提提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分析:在過去三百年的經濟發展中,「投資報酬率」高於「經濟成長率」是常態,也是造成貧富不均的主因。過去三十年貧富差距的縮小,只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小反彈」。按照資本主義的發展,如果不對資本利得及富人全面課上八○%的高稅率,貧富差距在未來只會擴大。

就是這個論證,讓全球近年的社會運動,包括佔領華爾街、中東茉莉花運動等核心價值,終於有了清楚的論述。「他們(社會運動者)隱約知道自己在反抗什麼,但沒人可以像皮凱提這麼清楚地拿出數據,指出那些『一%』、『一○%』如何獨吞經濟成果,造成收入不均。」克魯曼在演講時說。

再加上皮凱提的這本書深入淺出,讓一般非經濟甚至非英文讀者都能輕鬆讀,才能在全球瀰漫左派氣氛的當下,賣到缺貨。雖然皮凱提極力和馬克斯撇清關係,但結論卻和馬克斯殊途同歸,馬克斯敲響資本主義的喪鐘,而皮凱提至少已狠狠地對資本主義敲響警鐘。

馬克斯的《資本論》為共產主義提供理論基礎,皮凱提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將來會怎麼影響經濟發展?二十一世紀,才剛開始!

湯瑪仕‧皮凱提

(Thomas Piketty)

出生:1971年;法國

現職:法國社會科學高等

學院(EHESS)主任、巴黎經濟學院(PSE)教授

經歷:麻省理工學院

經濟系助理教授

學歷: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61

2014-5-21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jfd.html
今天上午著手看保利博納,主要瞭解了公司的歷史,並整理了相關的財務數據。
1999年,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是國內首家獲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頒發「電影發行許可證」的民營公司,2003年,博納文化攜手保利集團正式成立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依託保利集團的背景,成功發行了一系列國產及港產影片。整體來看,除了重視產業(特別是影片發行業務)的發展,公司在資本運作方面也比較成功,把財務投資人、戰略投資人和資本市場有效整合在一起。
財務投資人:2007年,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一起向公司注資1000萬美金,保利博納成為中國第一家成功和資本對接的內地民營電影公司;2010年,經緯創投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一起向公司注入1億元人民幣。
戰略投資人:2012年,默多克旗下的「新聞集團」斥資6000多萬美元從於冬手中以5.7美元股價購買博納影業19.9%的股權;2013年復星國際以每股10.4美元的均價購入博納影業6.4%的股權。
資本市場:2010年,博納影業(BONA)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融資近1億美元
其他資料明天整理。

另外,下午講了海豐國際,有專家在場也比較有收穫。有的時候只有深入到行業內部才能瞭解具體的運作以及重點考核的指標,對於剛開始做研究的我來說,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才可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24

2014/05/21 讀書筆記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zcz.html

《財經》1999.5

19995月,原上海金屬交易所、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和上海商品交易所三家合一,上海期貨交易所即將應運而生,5月初已正式聯網試運行。

(在那個時代大多數期貨市場都不規範,存在不公正的情況,但上海金屬交易所是運營的比較成功的,原因就是規範、公正)

——《不規範,毋寧死》

地產業的蓬勃興起,使胡仙的廣告收益大增,也恰恰成為使胡仙衰敗的禍水。

1985 年,地產市道的狂升,使胡仙終於按耐不住,邁出了進軍房地產的步伐。香港有一句俗話,叫不熟不做,就是說對自己不熟悉的生意,即使看起來利潤豐厚,也不要去碰。經營報業王國30年來,胡仙一直遵循這一古訓,投資態度極為審慎,除了報業,其他一概不沾手,但在1985 年終於破了戒。

——《報業王國落敗香江》

4月20日,建設銀行才揭開了資產管理公司的面紗,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宣告成立,它的使命是:解決建設銀行高達2000億元的不良資產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破土而出》

朱鎔基總理訪美,中國入世進入尾聲。

《偉大的博弈》

第十一章1914——1920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爆發的時候,人們普遍預期戰爭的爆發會導致美國經濟的衰落,但事實與此相反,一戰使得美國的經濟騰飛,美國靠發戰爭財一舉從一個淨債務人變成了一個經債權人,華爾街靠給協約國承發債券、組織物資供應而大發其財。

列舉一個數字:在1914年之前,伯利恆鋼鐵公司所簽過的最大一筆合同為一千萬美元,191411月它就接到了英國皇家海軍1.35億美元的訂單。它在四年內完成的軍火合同相當於它戰前每年平均軍火業務量的276倍。

第十二章1920——1929

汽車工業的發展像曾經的鐵路一樣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19291029日美國股市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崩盤。

(學術界的一種觀點認為美國1929年大蕭條是由於信貸緊縮造成的,雖然沒有經過認真的推斷,但是我更相信這本書上的觀點,當時的美聯儲主席斯特朗看到股市泡沫越吹越大,因此通過提高貼現率來抑制投機,這確實造成了信貸的緊縮,但是這並不是根本的原因,如果硬要說這跟大蕭條有關的話,我認為充其量這只是一個導火索,真正的原因並不在於此。況且斯特朗的做法並沒有錯,可惜他的計劃還只是實行了一半就因為肺結核而去世,他的繼任者連商業銀行基本知識都沒有,因為美聯儲本身都是政治調和的產物,他的成員也是華盛頓政治性任命的。)

百萬元20112012年2013年
年報   
ROE37.0%17.0%19.0%
扣非ROE31.1%8.7%10.2%
毛利率29.2%20.2%16.4%
淨利率12.9%5.6%5.7%
員工(人)            3,276
收入      4,036.1      4,449.2      5,929.5
歸屬淨利          522.0          250.5          336.5
總資產      5,042.8      6,284.6      6,423.5
歸屬淨資產      1,411.8      1,470.2      1,766.8

吉祥航空是一家以上海為主運營基地、專注以上海為中心輻射全國及周邊國家的航空運輸市場的民營航空公司。控股股東為均瑤集團。現有34架平均年齡3.14年空客A320飛機,擁有40餘條上海始發航線。員工平均工資26.8萬元,人均收入181萬元。資產負債率72.5%,有息負債佔總資產的43.7%,應收賬款周轉率4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29

2014/5/21 讀書筆記 Alex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zbj.html

在最近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其實巴菲特會清出一些股票,只有三項可以列入永久性投資:資本城、GEICO和華盛頓郵報,即使有時候股價會被高估,但是巴絕不會將其賣掉。

另外,巴說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配置資產,其次是管理人才。什麼事配置資產呢?實際上就是理財,現在來說,我對這個的第一反應就是複利(囧)。。巴菲特最驚人的就是其駕馭資本、控制金錢、增長財富的能力。他懂得金錢的運動規律。

巴菲特一直遠離華爾街,就在自己的家鄉過著「普通」的生活。他從來不去做一些投機取巧,不為暴力所動,是一個正直誠實的人,是一名真正的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31

2014-5-21 工作記錄 By Iv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ze3.html

 上午基本錄完了深圳土地交易的所有信息,下午開會討論工作,發現其實EXCEL功能很強大,自動化的處理方式遠比人工來得快得多,但是手抄的好處就是能直觀清晰地看出每年土地供應的變化,從早年的核心城區逐步向外擴散,現在是深圳市中心基本沒有土地供應了,另外就是土地的用途從早年的居住商業為主變成了現在的工業為主。後面可能要關注的是這些工業用地是不是早年的一些在市中心的工業「被」搬出了市區,間接說明市區土地供應的緊張,也說明這些在市中心有大量土地的企業的固定資產公允價值上升了很多。當然這只是猜測,還需要數據來支撐這個觀點。

        晚上整理了杭州市的土地交易,發現表格里只有成交土地面積,後面還需要整理每塊土地的建築面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32

2014-5-21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jfd.html
今天上午著手看保利博納,主要瞭解了公司的歷史,並整理了相關的財務數據。
1999年,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是國內首家獲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頒發「電影發行許可證」的民營公司,2003年,博納文化攜手保利集團正式成立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依託保利集團的背景,成功發行了一系列國產及港產影片。整體來看,除了重視產業(特別是影片發行業務)的發展,公司在資本運作方面也比較成功,把財務投資人、戰略投資人和資本市場有效整合在一起。
財務投資人:2007年,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一起向公司注資1000萬美金,保利博納成為中國第一家成功和資本對接的內地民營電影公司;2010年,經緯創投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一起向公司注入1億元人民幣。
戰略投資人:2012年,默多克旗下的「新聞集團」斥資6000多萬美元從於冬手中以5.7美元股價購買博納影業19.9%的股權;2013年復星國際以每股10.4美元的均價購入博納影業6.4%的股權。
資本市場:2010年,博納影業(BONA)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融資近1億美元
其他資料明天整理。

另外,下午講了海豐國際,有專家在場也比較有收穫。有的時候只有深入到行業內部才能瞭解具體的運作以及重點考核的指標,對於剛開始做研究的我來說,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才可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5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