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怎麽打造國際貿易中心?上海將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限制

為實現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貿易中心的目標,上海提出,要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限制,以產業投資的增長帶動貿易增長。

8月18日,上海市發布《“十三五”時期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規劃》(下稱《規劃》)稱,要擴大金融、航運、文化、醫療、體育、養老和專業服務等服務業領域開放,有序放寬汽車、化工、運輸設備等制造業領域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引進一批智能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重點外資制造業項目。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投資帶動貿易增長的趨勢更為明顯,國際產業轉移和貿易投資正在深度融合;與此同時,跨國公司主導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的趨勢更為明顯,其作為全球貿易投資最主要參與者和組織者的地位和影響力將更加突出。

因此,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成為上海拉動貿易增長的兩個重要路徑。

經過多年建設,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核心功能已經基本形成。

2015年,上海口岸貨物進出口實現10921億美元,占全國的27.6%和全球的3.4%,超越香港、新加坡等國際貿易中心城市;

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實現1967億美元,占全國的27.6%和全球的2.1%。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由2010年的22.1%提升至2015年的30.3%,比全國高14.9個百分點。

但是,與成熟的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相比,上海貿易能級還有待提高,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問題,比如市場體系能級不夠高,對國際市場價格等的影響力總體較弱;貿易規模擴大和轉型升級面臨挑戰增多等。

為增強貿易競爭力,《規劃》提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貿易型總部、中小貿易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要加快在上海集聚。

具體來說,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年均增加40家左右,並在2020年達到735家;規模以上本土跨國公司——年均增加13家左右,從2015年的38家,到2020年突破100家;貿易型總部——年均增加20家左右,從2015年的100家左右,到2020年達到200家。

上海是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最為集中的城市。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已達558家,其中亞太區總部49家,投資性公司320家。外資研發中心402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在滬設立的研發中心占1/3,全球研發中心達到40余家。

在加快集聚總部的同時,上海也在實施“總部經濟提質工程”。

上海提出要促進地區總部增強在跨國公司全球經營網絡中的話語權,推進已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拓展貿易、研發、物流和結算等全球營運功能,打造亞太區訂單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和資金結算中心。

目標是力爭至“十三五”末,落戶上海的亞太區或更大區域地區總部超過100家,年均增加10家左右外資研發中心。

與此同時,上海也將把對外投資作為主動布局全球價值鏈的關鍵舉措。

今年上半年,上海對外投資出現“井噴”,首次進入雙向投資的“順差時代”,實際對外投資145億美元,遠遠超過了87億美元的實際利用外資。

另外,上海的對外投資還出現了“3個70%”——上海自貿區備案對外投資額占比約70%,民營企業備案對外投資額占比約70%,海外並購實際對外投資額占比約70%。

《規劃》提出,要推動產品輸出、產業輸出與資本輸出相結合,促進國內產品、設備、技術、標準和服務等一體化走出去。

比如,要實施“裝備走出去提速工程”,支持上海市裝備制造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項目建設。推動上海市優勢產能向東南亞、中亞、西亞、北非等地區有序轉移。鼓勵上海市裝備制造企業通過並購、參股、合作等方式,獲取境外知名品牌、營銷網絡和先進技術。

在這個過程中,上海自貿區已經表現出較強的引領作用。

2015年,上海自貿區內貨物進出口、吸收外商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分別占上海全市的26.4%、60% 和57.4%。也因此,《規劃》提出,要推進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打造貿易制度環境新高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65

限制“殺人機器人”首次政府會議終將召開 霍金曾警告

8月22日,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討論限制“殺人機器人武器”措施的首次政府專家會議預計於明年在日內瓦召開。這意味著為制定相關條約的討論將啟動。

報道稱,這種武器可以探知攻擊目標並自動挑選敵人進行殺傷。與急速發展的人工智能(AI)形成對比的是,關於對限制“殺人機器人”的討論一直沒有取得進展,非政府組織(NGO)之間要求禁止開發的運動在擴散。

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投資開發的四足步行機器人“LS3”,圖片由Boston Dynamics提供。(來源:共同社)

國際人權組織:或許數十年後“殺人機器人”就將被開發出來

日媒指出,現階段殺人機器人被認為尚不存在,沒有國家在公開場合表示對該類機器人的開發有興趣。但是如果投入實戰之中,可以期望減少本國士兵的犧牲。還有觀點認為“如果安裝有基於國際法的系統程序,將不會進行非人道的殺傷。”

不過,實際問題錯綜複雜。比如機器是會發生故障的。如果被恐怖分子獲得的話,其危險性不可估量。而且因為無需顧及士兵的性命,開戰的門檻降低。誰來負責法律上的責任。此外還面臨將人類的生死問題委托給機器是否合適等倫理問題。

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RW)分析認為包括美國在內至少有6個國家具備開發能力。HRW警告稱:“並非數十年後,而是數年後就有可能被開發出來。”

關於殺人機器人,特定常規武器公約(CCW)締約國會議從2013年起舉行了數次非正式專家會議。今年12月份舉辦的會議將正式決定召開各國政府專家出席的官方會議。

不過CCW相關人士指出,因在如何定義“殺人機器人”等眾多問題存在爭議,限制條約的草案不可能短時間內制訂出來。認為“期待討論取得進展是過急的想法。”

據悉,HRW和日本的“幫助難民會議”等超過20個國家的NGO和市民團體合作的“反對殺人機器人運動”,認為一旦被開發出來則難以限制,所以要求“先行禁止”。

霍金等千名專家曾聯名抵制“殺人機器人”

去年,也有來自全球各國1000多位科學家和機器人專家發表公開信,警告稱這種致命性全自動化武器將於數年內成為現實,而不是幾十年後。

這些科學家和專家包括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和蘋果聯合創始人斯蒂芬-沃茲尼克等。在公開信中,他們聲稱 ,如果任何軍事大國或組織致力於研發全自動化武器,那麽全球性武器軍備競賽將不可避免。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的發展,全自動化武器將可能成為明天的AK-47。

該公開信警告說,繼火藥與核武器的發明之後,可以獨立確定和襲擊目標且不需人類進行任何幹預的武器系統的開發,將會帶來“第三次戰爭革命”。

它描繪了未來沖突的可怕情形,類似於系列電影《終結者》中的場景。

電影《終結者》中的殺人機器人

該信還說:“對於執行暗殺、破壞國家穩定、征服民眾或選擇性殺死特定民族等任務,自主式武器是理想選擇”。“因此,我們認為,人工智能軍備競賽對人類而言是無益的。人工智能可以讓戰場變得對人類——尤其平民——而言更安全的方式有許多種,不用創造新的殺人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68

證監會力斥不當反收購限制 金路集團急撤章程修改

自上周五證監會表態上市公司不得利用反收購條款限制股東的合法權利,金路集團8月29日晚間發布公告,決定取消此前董事局通過的《關於修改公司章程的議案》,並不再提交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

公告稱,公司於2016年8月23日,召開了第九屆第二十次董事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修改公司章程的議案》、《關於召開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的議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章程指引》、《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文件的規定,結合公司自身實際情況,公司擬對《公司章程》部分條款進行修訂,同時決定將該議案提交公司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事後,經公司慎重考慮,為了更好地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充分保護所有股東的權益,公司決定取消經公司第九屆第二十次董事局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修改公司章程的議案》,該項議案不再提交公司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鑒於公司取消該提案,且該提案為公司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擬審議的唯一議案,因此,本次股東大會因擬審議的議案取消而取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371

不用卡殼140字了 Twitter放寬字符數限制

Twitter宣布,將不再把照片、視頻、投票、引用和GIF動畫計入140個字符的限制中。

Twitter表示,140個字符數的限制將不再計算富媒體內容,其中也包括消息回複中@他人的用戶名。此外,對於@某一用戶名的消息,除了被@的用戶之外,所有粉絲將都可以看到這一消息。

在這之前,用戶在插入各種附件內容的時候會占據不少字數,大約需要23-25個字符。因此,這次的改變將會改變目前很多人發推特的習慣,也會促使用戶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內容。

今年1月,Twitter聯合創始人及CEO傑克·多西(Jack Dorsey)發布消息稱:“我們並不羞於在Twitter中加入有用的元素。只要符合用戶的需求,我們就會去探索。”

與此同時業界對於Twitter的決定也並不感到意外。社交媒體營銷機構Spredfast CEO 羅德·法瓦隆(Rod Favaron)表示,過去一段時間,Twitter正試圖從一款小眾服務發展成為社交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54

香港證監會限制中銀國際處理兩涉嫌內幕交易賬戶

香港證監會9月20日表示,向中銀國際證券發出限制通知書,禁止該公司處理兩個客戶的股份及款項。該兩名客戶的賬戶,涉嫌持有內幕交易的收益。

香港證監會認為,就維護投資大眾的利益或公眾利益而言,發出限制通知書以禁止耗散該兩個帳戶所持有的涉嫌內幕交易的收益,是可取的做法。

目前,香港證監會的調查仍在進行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84

消息稱QFII取消股票投資限制 對沖基金或不受影響

9月26日下午,市場有傳言稱,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取消股票配置不低於50%的投資限制。有市場人士表示,此舉對市場並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QFII都是被動指數型,即使對倉位股票的要求降下來也不會降倉位,因為指數基金是一定要配置這麽多的。” 銳匯(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陸培麗如此表示。

傳言稱,中國證監會做出窗口指導,取消此前對QFII資產配置中股票配置不低於50%的要求,允許QFII靈活對股票債券等資產進行配置。

有市場人士稱,證監會近期已就此通知至少部分QFII和QFII托管行,但可能不會公告此事。

“QFII取消股票投資限制的事情坊間早有傳聞,但現在還沒有聽到相關制度出來。首先,即使這個政策出來,我個人的理解是對市場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整個QFII占到A股市場的比例在10%甚至5%以下(現在應該有些更新)。其次,很多QFII(比如貝萊德)都是被動指數型,是被動要去買的,因此即使對倉位股票的要求降下來,也不會降倉位,因為指數基金是一定要配置這麽多的。”陸培麗表示。

陸培麗告訴記者,據其所知,一部分對沖基金是通過滬港通出來的,所以這部分對沖基金不會太在意股票的倉位。

“有很多的對沖基金想在中國市場有一部分自己的QFII或者RQFII的頭寸,如果有這麽一個措施的話,我覺得對對沖基金來說是一個更為靈活的措施。”陸培麗進一步表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向證監會求證上述消息是否屬實,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22

私募解讀資管備案細則:禁止突破杠桿限制 優先級不再包賺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23/1047215.html

  上周五,私募資管新規三箭齊發。記者註意到,實際上早在2016年7月1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為進一步細化和明確私募資管產品備案管理要求,根據《暫行規定》相關規定,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同意,2016年10月21日,基金業協會研究制定並發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範第1~3號》。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三份私募資管備案新規也是變著法子降杠桿。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邀請了旭誠資產陳贇、中興匯金王輝煌等私募人士對此進行解讀。

關於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範第1號——備案核查與自律管理的解讀

資管計劃需備案後才能開戶交易推薦時應說明業績比較對象

◎每經記者 楊建

NBD:資管計劃如何進行備案?不備案的話會有何影響?

陳贇:首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要及時進行資產管理計劃備案,接受協會備案管理和風險監測,真實、準確、完整地報送備案材料,對其真實性、合規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其次,是對資產管理計劃的設立、變更、展期、終止等行為進行備案,按時提交備案材料;最後,定期報送資管計劃運行報告和風險監測報告,發生對資管計劃有重大影響事件的,還應及時向協會進行報告。最為重要的是,所有資管計劃均應在協會完成備案並取得備案證明後,方可申請為其開立證券市場交易賬戶。

NBD:基金業協會將通過何種流程對資管計劃進行審查?

陳贇:協會接受備案不等於為管理人背書,防止不法機構曲解、濫用備案證明,誘導投資者作出錯誤判斷。此外,基金業協會將通過書面審閱、問詢、約談等方式對備案材料進行審查,但基金業協會對資產管理計劃合規性存疑的,可以向中國證監會咨詢、報告,亦可以對資產管理人進行現場檢查。

深圳某中型私募:協會接受資產管理計劃備案並不能免除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按照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產品信息的法律責任。接受備案不代表協會對資產管理計劃的合規性、投資價值及投資風險做出保證和判斷。投資者應當自行識別產品投資風險並承擔投資行為可能出現的損失。

NBD:資管計劃推薦時應說明業績比較對象的條款是怎樣的?

陳贇: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可以通過業績比較基準形式向優先級投資者進行推介,但應同時說明業績比較對象、業績比較基準測算依據和測算過程等信息。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的業績比較對象應當與其投資標的、投資策略直接相關。

NBD:協會對私募資管計劃的審查及其紀律處分措施是怎樣的?

陳贇:基金業協會將加強對資產管理計劃的備案審查,對於違法違規及違反自律規則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基金業協會可以視情節輕重,采取談話提醒、書面警示、要求限期改正、加入黑名單、公開譴責、暫行備案等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移送中國證監會處理。

關於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範第2號——委托第三方機構提供投資建議服務的解讀

防止變相配資 禁止私募服務非標資產

◎每經記者 楊建

NBD: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是否可以委托其資產委托人提供投資建議或下達指令?

陳贇:新規明確了產品投資建議的有權發送人,僅由符合要求的第三方機構可為資產管理計劃提供投資建議服務。另外,明確禁止委托人直接或間接影響管理人的投資操作,防止產品被用於變相配資。在嚴控場外配資的背景下,部分兼營配資業務的管理人假借發行產品名義設立配資資金池,根據委托人指令進行操作,此業務模式在當前監管體系下將難以繼續。明確禁止投資者直接或間接影響管理人的投資操作,防止產品成為劣後級投資者的配資工具。

NBD:私募管理人不得為投資於非標資產的資管計劃提供投資建議服務?

陳贇:新規對投資顧問資格標準做出了細化,明確指出了第三方機構作為投資顧問需提供的資質證明文件。另外,新規規定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不得為主要投資於非標資產的資產管理計劃提供投資建議服務,對於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影響較小,主要是對非標資產通道業務有一定的限制。此外,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應當妥善保管第三方機構出具的投資建議及相關文件,不得隱匿、偽造、篡改或者違規銷毀。

關於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範第3號——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的解讀

細化結構化產品收益分配 優先級包賺時代結束了

◎每經記者 楊建

NBD:在結構化產品中,作為優先級是否需要承擔同樣的風險,能否通過結構化實現保本保收益?

陳贇:根據“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風險與收益相匹配”原則,所有投資者均應當共同享有收益、承擔虧損。新規明確規定原有劣後級投資者承擔全部虧損的設計退出歷史舞臺,但規定優先級投資者與劣後級投資者可以按比例進行收益與虧損分配。如優先級投資者承擔5%的收益或虧損,劣後級投資者承擔95%的收益或虧損,優先級仍然具有較強的“類固收”屬性。

某中型私募:核心是利潤分配,即優先級也需要按照合同約定的比例承擔損失,但優先級可以約定只承擔極小比例的損失。此外,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應當根據投資標的實際產生的收益進行計提或分配,出現虧損或未實際實現投資收益的,不得計提或分配收益,這很明顯是為防止優先級提前計提利息,也防止劣後級提前兌現虧損保障優先級。

NBD:業內流行具有“安全墊”風險緩沖產品是否意味著管理人“先行賠付”?

陳贇:實際上此次新規最大的變化就是,結構化資管計劃中,資產管理人可以通過以自有資金認購的資產管理計劃份額先行承擔虧損的形式提供有限風險補償,但不得以獲取高於按份額比例計算的收益、提取業績報酬或浮動管理費等方式變相獲取超額收益。

實際上這種以自有資金認購的資管計劃份額先行承擔虧損的形式提供風險補償的產品在中小私募成立之初發行的產品中較為常見,主要是因為這些私募在成立之初,號召力不強,在前期發行產品較為困難,所以只有以自有資金進行“先行賠付”的方式來吸引客戶,而一些中大型私募則幾乎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NBD:當資管計劃出現虧損時,劣後級資金是否可以追加增強資金?

陳贇:本條對結構化產品設計提出新的要求,雖規定不得約定劣後級投資者本金先行承擔虧損,要求不得提供增強資金,但可以通過設計為劣後級投資者承擔絕大部分虧損的條款,提供絕大部分增強資金,最大限度上保護優先級投資者的本金安全。以往的結構化資管計劃一般由劣後級提供增強資金,在不改變杠桿率的前提下避免資管計劃發生止損平倉的情況。而這次協會並未禁止提供增強資金,因此優先級、劣後級應當共同提供增強資金,但是共同承擔的比例未明確規定。

王輝煌:結構化資管計劃合同中不得約定劣後級投資者本金先行承擔虧損、單方面提供增強資金等保障優先級投資者利益的內容,並應根據投資標的實際產生的收益進行計提或分配,出現虧損或未實際實現投資收益的,不得計提或分配收益。這些規定無疑對管理人變相設立不符合規定的結構化產品作出了明令禁止。

NBD:資管計劃是否可以通過嵌套結構化產品,突破杠桿的限制?

某中型私募投資總監:首先資產管理計劃應當明確投資杠桿率,即:總資產與凈資產之比,並且與資產托管人共同明確投資杠桿的監控機制、預警指標及其被動超標的處理方案;此外資產管理人不得通過結構化將資產管理計劃異化為“類借貸”產品,為劣後級委托人提供配資業務,由優先級委托人向劣後級委托人提供資金,劣後級保證優先級委托人本金及其固定收益。

其次新規明確要求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不得嵌套投資於其他金融產品的劣後級份額,其中資產管理合同應當明確其投資類別,而且還明確約定投資範圍、比例,杠桿倍數等內容,而且資管計劃在投資其他金融產品的時候,應當穿透審查被投資的金融產品是否存在結構化、是否投資於其他金融產品的劣後級份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55

臺灣擬放寬自由行限制 大陸遊客最長或能停留30天

26日據中國臺灣網消息,臺灣“觀光局”表示,將向陸委會提議修改大陸朋友來臺旅遊的相關規定,主要會修改自由行來臺的條件中財力證明的部分、以及放寬停留時間從15天到30天等,希望借此讓更多朋友來臺自由行。

昨日,臺灣“觀光局”公布9月赴臺旅客人數統計,結果顯示陸客不到21.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減少13萬人次,減幅高達37.79%,團客更大減近五成,是自臺灣2008年開放陸客觀光以來最差數據。

9月12日,臺灣1萬多名觀光業者發動“自救大遊行”(圖:人民日報)

為挽救整體低迷市場,“觀光局”研擬放寬陸客自由行條件,將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放寬自由行陸客來臺天數限制、財力證明、取消旅行社保證金等三方面內容,盼能從背包客、學生等方面突破,努力“打開水龍頭”。

據悉,依現行規定,陸客赴臺自由行入境天數最多15天,且必須要有20萬元新臺幣(約合4.3萬元人民幣)以上存款,或持有銀行核發金卡,或年工資所得相當新臺幣50萬元(約合10.7萬元人民幣)以上。有旅遊業者指出,檢視財力狀況容易造成負面觀感,當局是該檢討法規內容。

據了解,約2年前,就有旅遊業者建議,將陸客赴臺個人遊天數放寬至30天,但未獲相關單位同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75

中金所:10月處理異常交易行為86起 對104名客戶限制開倉

中金所11月8日發布《10月采取自律監管措施情況的公告》,表示10月共處理異常交易行為86起。其中,自成交超限1起;日內撤單次數超限2起;客戶股指期貨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超過10手)83起。處理套保客戶持倉合約價值超過對應的標的指數成分股及對應的ETF基金市值或套利客戶凈持倉超過對應現貨市值行為20起。

中金所對上述行為所涉及的104名客戶分別采取了限制開倉等監管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46

上期所:調高鋁、鉛、鋅和錫保證金標準 擴大漲跌幅限制

上海期貨交易所11月10日晚間公告,將鋁、鉛、鋅和錫品種自2016年11月11日收盤結算時起的交易保證金標準和下一交易日起的漲跌幅度限制調整如下:

鋁、鉛期貨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5%調整為8%,漲跌幅度限制由4%調整為6%;

鋅、錫期貨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6%調整為8%,漲跌幅度限制由5%調整為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