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星重奪市場的野心之作,Galaxy S8打造移動智能生活丨端點

本周,三星在美國紐約舉行新品發布會,正式公布重奪市場的野心之作Galaxy S8和S8+,打造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移動智能生活。

此次S8最大的亮點就是提供了人機交互模式Bixby。三星表示,Bixby比Siri或者Google Assistant更強大,除了能夠簡單咨詢天氣狀況,還能與手機的日常功能深度結合,比如,對一條語音或一張照片自動完成發送或檢索的功能。

在身份識別方面,三星也不甘落後。Galaxy S8手機背面設計了指紋傳感器,同時面部識別功能則能讓使用者解放雙手,面部對準屏幕即可解鎖。此外,鑒於日益受到重視的數據安全問題,虹膜技術為最重要的手機文件提供了安全保障。

硬件方面,全新的全視曲面屏摒棄了邊框的概念,用曲線設計讓屏幕鋪滿整個手機正面。同時為了更大程度提升用戶使用時的影院觀感,主屏幕鍵設計成虛擬鍵,置於屏幕之下。

在配件方面,全新的Gear 360提供360度全景直播。而在三星發布會同天,Facebook宣布對全球用戶開放360度全景直播服務。包括三星2017版Gear 360、Giroptic IO、Insta360在內的硬件均可配套使用該服務。

配件DeX則為移動辦公提供了可能。DeX可與S8配套使用。通過與顯示器相連,用戶只需將S8放置在DeX上,就能擁有臺式電腦的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89

IDG變局背後:資本圍獵與吞並野心

近日,由上市公司木林森、IDG資本、光際資本、義烏國有資產運營中心組成的中國財團,完成對國際照明巨頭歐司朗旗下光源業務朗德萬斯的全資收購。

這是一起典型的“IDG資本式並購”。此前,外界一直將IDG資本歸屬為VC機構,但實際上,近年來他們已經在VC、成長型、並購、產業平臺四個領域下註。3月28日的IDGVIEW大會上,該機構合夥人過以宏首次對外解析了並購業務的幾個關鍵詞:長期持有、控股以及跨境。

相較於產業收購,對於IDG資本來說,更重要的一筆交易則是去年開始運作的對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即IDG集團的收購。其中IDG資本聯合光大控股、中國泛海、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收購集團投資業務(IDGVentures)的交易已於今年2月完成交割,IDG資本成為控股股東,而熊曉鴿的職位也由原來的IDG資本創始合夥人變為IDG資本全球董事長。

這筆收購的背後,展現的是IDG資本對調動全球投資資源的渴望。近日,第一財經記者也專訪了熊曉鴿,還原交易背後的故事,以及IDG集團全球投資業務的布局計劃。

聯合上市公司進行產業收購

目前,IDG資本所披露的並購案例主要集中在工業制造業領域,並且都是跨境資產。

在對朗德萬斯的收購中,木林森、IDG資本、光際資本、義烏國有資產運營中心共同出資成立了一家名為和諧明芯的公司,作為收購的主體。三家的出資額為:木林森以及義烏國資各自出資12.5億元,IDG資本聯合光際資本出資15億元。

IDG資本投資方向廣泛,主要包括TMT、醫療健康、消費、高端制造等領域。在工業制造方面,IDG資本主要布局海外擁有先進技術的工業自動化、核心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類優質資產。

此次對於朗德萬斯的競標中,國內有多家照明行業的上市公司都表現出了興趣,但IDG資本最終選擇了木林森作為同盟軍。IDG資本合夥人,同樣也是此次交易的主導者俞信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木林森有突出的成本優勢,但短板是欠缺大規模的下遊出口,而歐司朗正好相反,如果能夠把兩家的優勢結合起來,對於產業鏈的價值會有很大的提升。

對於IDG資本來說,聯合上市公司並尋求控股的並購模式,也為之後的退出提前鋪好了路。收購完成後,俞信華等三位IDG資本的高管加入了歐司朗的監事會。

從2008年投資華燦光電開始,IDG資本已經在LED產業鏈上多方布局。另一項收購案,華燦光電收購美國傳感器公司美新半導體的交易,目前正在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進行審查。

而上文提到的光際資本,其中一個投資方向即整合全球排名前五的LED芯片供應商,形成LED上下整合平臺,並聯合A股上市公司,進行產業和跨境等並購。

“像歐司朗、飛利浦這些行業巨頭都面臨著來自中國的競爭,原來高成本、慢響應速度的模式一定沒有辦法持續。”俞信華認為,所以這些公司會選擇出售或者剝離這部分資產。

此樁交易最終的收購價格約為5億歐元。而此前市場對於歐司朗所出售的這部分資產的價值預估是7.2億歐元。

俞信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IDG資本對跨境資產的並購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品牌、核心技術,也有研發體系、銷售網絡,嫁接中國的成本優勢、供應鏈優勢,對於中國的產業升級是非常有利的。

人民幣持續貶值也在促使跨境並購升溫。但是,阻力也存在著,一方面是歐美的資產方、政府審查機構對中國資本仍然存在顧慮;另一方面則是我們國家的外匯管制趨嚴。

聯合外部資金設立大型並購基金

IDG資本的並購業務組三年前開始組建,團隊里多是具備國際投行工作經驗的成員,再搭配IDG資本的產業投資人,從人員組合來看,對標的就是大型券商的投行部門。

“開始做並購的出發點是長期性。”過以宏說道,基金到了一定的年限後就要退出,並購就更符合IDG資本對於項目長期布局的思維。

第二個出發點是尋求掌控,過以宏稱,IDG資本要學的是巴菲特和孫正義,“巴菲特和孫正義幹的不是基金的活,而是產業投資的活。”

將外部資源利用得遊刃有余,是今天兩大投資高手的武器之一。2006年時,孫正義曾經說服銀行借給軟銀大約2兆日元收購日本沃達豐,這筆收購成為當時日本最大的一筆杠桿收購,以至於後來孫正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都承認自己是“債務之王”。

IDG資本眼下也有了同盟軍。去年,光大控股和IDG資本聯合成立了一家大型並購基金——光際資本。光際的目標規模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

光大控股去年財報顯示,旗下共管理36只基金,總募資規模達到875億港元,同比增長了79%。光際是11只產業基金中的一只,截至去年年末募資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

光際主要關註的方向為金融科技及互聯網金融、泛娛樂和教育、消費升級、高端制造。這基本上也是IDG資本並購業務的幾個方向。

光際資本管理合夥人艾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光際資本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累計投資10個項目,包括投資愛奇藝、控股投資銀聯商務、全球最大的未上市C2C跨境電商獨角獸Wish,以及對於歐司朗的並購、華燦光電收購美新半導體和藍晶科技的案例等等。

艾渝同時指出,海外資產是光際資本收購的重點之一。光大控股CEO陳爽此前也提及,跨境並購的時間窗口從金融危機之後已經打開,海外市場估值較低,人民幣有泡沫化的跡象,配合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國家戰略,跨境並購的機會在增多。

光大控股有資金、資本運作經驗,也有跨界業務牌照,而IDG資本有對產業的長期跟蹤和把握,兩相結合之下,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光際資本已經在德、美、中多個市場出手。

在光際資本成立之前,光大控股和IDG資本就有過一些投資上的交集,比如在Circle的D輪投資中,IDG資本領投,光大控股是投資方之一。在後來IDG資本收購IDG集團的交易中,也出現了光大控股的身影。

“雙方將把各自最好的資源以及項目傾註到這個基金之中。”艾渝說道。

去年9月,光際資本作價20億元投資的銀聯商務即光大控股旗下的投資項目。

收購IDG集團始末

今年3月29日,中國財團聯合收購IDG集團的交易正式全部交割。本次收購完成後,形成了兩家彼此獨立運作的公司,一個是收購了IDGVentures的IDG資本,另一個是收購了IDG集團傳統業務的IDGInc。熊曉鴿任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盧誌強任IDGInc董事長。

此次共同參與本次收購的中國財團包括IDG資本、光大控股、中國泛海、中銀投集團。其中IDG資本除了控股IDGVentures之外,還參股了IDGInc10%的股權。而光大控股、中國泛海和中銀投集團均作為LP(LimitedPartner,有限合夥人)參與了由IDG資本主導的對IDGVentures的收購。值得註意的是,盡管此次收購的是IDGVentures的全球業務,但這部分的資產占IDG資本目前總基金管理規模的不到十分之一。

這意味著,在中國做了25年投資之後,熊曉鴿用這樣一記收購讓自己擁有了調動IDG集團全球投資業務資源的權力。

熊曉鴿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IDG資本已經全部接管了美國、越南、印度、韓國等地的投資業務。收購完成之後,各地的投資團隊將保持穩定,投資將繼續著眼於各個市場的優勢項目,只是在人事架構上,由IDG資本全面管理。

盡管此前各地團隊也可以信息互動,但運作相對獨立,並沒有在一個大腦之下協調合作。此後,IDG資本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全球資源,從而實現打通全球產業鏈的目標。

熊曉鴿表示,未來IDG資本海外並購業務一定會堅持中國視角。

對於收購過程,熊曉鴿稱,談判和交易都比較順利。但因為有國內資本的參與,所以在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審核時花了一些時間。

在IDG集團創始人麥戈文離世之後,公司的全部資產轉到了麥戈文基金會名下,由其子女等家屬負責打理,麥戈文太太則負責腦科學研究院的管理。兩年之後,家屬提出想專註做腦科學研究院,並產生了出售公司的想法。

“我建議他們保留投資業務,畢竟這部分的收益更高,IDG資本願意幫忙負責管理。但最終由於稅收等眾多原因,他們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整體出售。”

去年3月,也就是麥戈文去世兩年後,麥戈文基金會開始向外尋求收購,並且委托高盛尋找合適的收購方。

消息發布後,全球有30多家財團參與了競標。除了IDG資本,正在構建全球金融版圖的泛海也出現在了投標者名單之列。最終,在高盛的撮合下,雙方一起參與到了這筆並購交易之中。

雙幣種模式

IDG資本的投資業務迄今已經做了25年,在1999年之前,它都只是IDG集團旗下的一塊業務。1999年雙方正式脫離“母子關系”後的六年里,IDG集團一直是IDG資本唯一的LP。2005年之後,IDG資本開始引入更多的投資方,使得IDG集團逐漸成為IDG資本的眾多LP之一。而這一年前後,也恰恰是中國風險投資開始起步之時。

2010年,IDG資本開始募集人民幣基金,並且引入社保基金作為出資方。去年他們宣布,這只36億元的人民幣基金共投資了30個項目,已經進入收獲期。2015年最大的一只妖股暴風科技、旅遊地產項目古北水鎮,以及在年初剛剛上市、最近股價一度超越貴州茅臺的吉比特都是IDG資本首只人民幣基金所投的項目。

熊曉鴿透露,第二期約70億元規模的人民幣也已經募集完成,社保出資額為24億元,比首期翻了一番。目前IDG資本管理的人民幣基金已經接近美元基金規模,並且人民幣基金的比例還將進一步上升。

但是,對於並購業務分量越來越重的IDG資本來說,美元基金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也是在完成對IDG集團全球投資業務的收購後,熊曉鴿調動全球資源的重要砝碼。

未來,IDG資本在每個產業的賽道上都將布局相應的並購基金,覆蓋高成長行業,手法上除了控股、參與龍頭公司,還將收購一些合適的上市公司控制權,打造自主性更強的投融管退平臺。但熊曉鴿也明確表示,IDG資本無論是投資還是並購業務都不會涉足住宅地產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249

馬雲第五大經濟體技術核心曝光 原來他的野心是這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6/162410.shtml

馬雲第五大經濟體技術核心曝光 原來他的野心是這樣
王新宇 王新宇

馬雲第五大經濟體技術核心曝光 原來他的野心是這樣

阿里的“通往智能之路”對於未來世界的想象空間已經展開。

本文系自媒體人王新宇對i黑馬投稿。

去年橫掃全球圍棋九段高手的AlphaGo,把人類帶入了對於未來生活的無限恐慌之中,科幻片中很多機器人大戰人類的橋段,讓我們自身產生了對於生存的恐懼,無論奇點何時降臨,人工智能已經將人類帶入了新的時代。

正如發現蒸汽頂開鍋蓋到蒸汽機的發明,再到蒸汽機車等機器的發明,工業革命時代也並非一撮而就,而是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我們毫不懷疑人工智能的未來會如何,但真正迎來人工智能帶來的超級紅利,這也是需要時間去演變。對於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來說,人工智能的風口漸起,不管是從國家戰略還是本身的企業發展,如何進行自己的頂層設計和具體應用實現,對於BAT級別的企業而言,是決定未來生死的戰略,每次的信息披露都體現了當下國內人工智能發展狀態。

阿里提出“通往智能之路” 說明了什麽?

一年一度的IT領袖峰會在深圳開幕,今年的主題“邁進智能新時代”聚焦於互聯網最熱門的人工智能領域。但對於AI一詞,馬雲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未來要思考的不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而是Machine intelligence(機器智能)。

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上,科學家們定義了人工智能:嘗試找到如何讓機器使用語言、形成抽象和概念、解決現在人類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升自己等等。對於當下的人工智能來說首要問題是讓機器像人類一樣能夠表現出智能。

時至今日,人類依舊為實現機器像人類一樣表現出智能而努力,這是一個目標的設定:人工智能始終要走進人類的生活。這個與這兩年大火的“IOT”物聯網的概念有點像,也就是大家經常表述的“萬物互聯”時代,很顯然,物聯網的發展也並不如大家所預期的速度非常快,盡管已經有了60年以上的理論基礎,或者打個比方,目前人工智能的完美程度如果按照100分來評判的話,可能正在從0到90分的路上,並且國內的企業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領先於世界的,但是0到90的過程會很快,而90分到100分的路上,卻是越來越難,這也是市面上人工智能商用產品不多的原因。

對於阿里的人工智能戰略來看,剛剛結束的深圳雲棲大會上,阿里也提出的“通往智能之路”的主題,透露出阿里對於未來的人工智能的布局方向,這與這次IT峰會的主題不謀而和:

人工智能是阿里總體戰略的一個重要基礎,從馬雲去年提出了“五新”戰略: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他認為原來機器吃的是電,未來吃的是數據,這是機器變成了人工智能,數據變成了新的能源。而阿里巴巴也不再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而是在做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於未來的各行各業。

人工智能的歷史已經有60年歷程,但制約其發展的是計算和數據能力,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顛覆性的機遇,阿里在這方面的不並不晚尤其在雲的布局上,已經是基於全球的布局,阿里雲的市場占有量已經是全球前三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3A陣營:AWS, Azure和Alibaba cloud並進,是國內其他公司所沒有的前提和基礎,“通往智能之路”說明了阿里的人工智能戰略的格局,其實是基於全球的一個戰略思維,並且是基於全行業的。

智能醫療和智能制造 傳遞了什麽聲音?

未來不是AI,而是MI: Machine intelligence(機器智能),讓機器成為人類的合作夥伴和好拍檔,這並不是幻想,阿里已經進行了嘗試和布局:在深圳的雲棲大會上,阿里發布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成為最大的亮點,阿里雲總裁胡曉明現場介紹了ET醫療大腦如何輔助醫生判斷甲狀腺結節點,大屏上投出的視頻演示顯示ET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在甲狀腺B超影像上圈出結節點,並給出良性或者惡性的判斷。阿里雲宣布聯合英特爾、linkdoc啟動天池醫療AI系列賽,在這個匯集了6萬多名AI算法科學家的平臺上,尋找早期肺癌診斷的智能化判斷最優算法,讓機器可以通過原始CT影像圖片協助醫生進行診斷。

現代醫學幫助人類實現了壽命的延長,但是人類對於自身的認識還是很淺薄,除非非常有經驗的醫生,如果僅僅靠一張CT影像片就去判斷患者的腫瘤是否癌變,這在過去幾乎不可想象,一方面是醫療成像水平的落後,當今醫療造影CT已經能把指定位置的器官以及血管、神經系統的影響通過3D的方式判斷,而人工智能的介入,通過大量的案例深度學習,可以把更多量級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找出共通點,這樣的判斷對於診斷尤為重要,往常可能需要“拉一刀”,切除組織進行生物化驗才能得到結果,現在能準確的提前判斷,這是人工智能帶來的革命性變化,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基於未來是否能進行靶向治療,對於人類攻克疑難雜癥,人工智能給予了更多的預期。

人工智能對於制造業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如果制造業能夠整體提升1%的良品率,按2016年全國工業總產值計算,這將為中國制造總體提升上萬億的利潤空間,其實這樣的提升不僅僅是成本的提升,還有效率。阿里發布的ET工業大腦通過分析工業生產中收集的數據,優化機器的產出和減少廢品成本。通過並不昂貴的傳感器、智能算法和強大的計算能力,ET工業大腦解決的是制造業的核心問題,這意味著大多數現代化工廠,並不需要另外高額的投入,就能把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到一個絕佳的狀態。

阿里雲發布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可以預見,加上去年發布的城市大腦,阿里雲的人工智能大腦,還將出現在更多的行業里,對於這些行業是顛覆性的提升,用21世紀的人工智能技術去解決20世紀遺留的問題,這是阿里雲在人工智能上體現的巨大價值顯現。

從ET到NASA, 技術成為第五大經濟體核心

不久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內部啟動代號為“NASA”的計劃,面向未來20年儲備核心科技,機器學習、IoT、生物識別等領域智能化領域被放在突出位置。這也就意味著阿里的最終目標是:全球商業史上將首次出現一個由企業單體推動、多方共同參與的世界級貿易市場,也就是第五大經濟體,技術將會是長期的戰略。

馬雲從不掩飾自己對於未來的野心和戰略判斷,阿里目前的體量和發展軌跡其實都證明了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在“五新”理論之前,2010年馬雲就提出了做互聯網的“水電”基礎設施,這才奠定了現在阿里的市場地位,這麽來看NASA,馬雲提出的技術儲備,包括未來針對這些技術的開發,實際上又是圍繞未來20年的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進行技術布局:互聯網技術改變了世界貿易格局,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之下,全球經濟的發展已經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中國人已經能坐在家中,享用剛剛從遠海運送到家的澳龍,而俄羅斯的姑娘也在利用淘寶購買中國制造,表面上,這是電商平臺的作用,歸根結底,還是基於制造業、物流行業、金融行業等領域的互聯網變革,真正形成了物理世界的互聯。

從城市大腦,再到阿里雲發布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大會上智能醫療和智能制造展示的成果,為技術驅動的未來打開了無數想象空間:NASA展現了未來阿里在技術儲備和行業布局的格局,聽上去有點:“虛”,但是這樣的“虛”已經變成了基於城市數據管理、工業和醫療的深度場景應用,已經讓“虛”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變革。更重要的一點,運用越早,越有先發優勢,這對於人工智能尤為關鍵:不僅僅是基於市場風口時間的搶占,還有一點是對於數據的獲取,以醫療而言:中國的人口基數,各類疾病的病例要比國外多不少,這給未來攻克這些疾病提供了很多關鍵數據,這也意味著,阿里對於行業的捆綁,其實也是對於人工智能未來技術驅動的“數據”新資源的搶占。

如此來看,阿里的“通往智能之路”對於未來世界的想象空間已經展開:這是基於全球、全行業的新技術革命,這些才是阿里的“殺手鐧”,NASA計劃是阿里對於“第五大經濟體”的技術儲備,這一切正如馬雲在大會上演講所表示,是對於未來十五年後所考慮,未雨綢繆,對於馬雲如何通過MI改變人類生活,值得拭目以待。

阿里 智能新時代 互聯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70

眾安保險的健康險“野心”:做一億人的“國民醫保”

近兩年健康險正以遠高於其他險種的漲幅快速增長,其中2016年同比漲幅為68%,增長速度大幅度領先。面對這一片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保險公司正在使出“渾身解數”。

盡管是一家互聯網財險公司,但眾安保險也儼然已經將健康險業務提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不管是去年推出的“網紅款”醫療險尊享e生還是近日出爐的國內首款互聯網醫院門診險,眾安保險在健康險方面已開始全面搭建自己的產品線。

眾安保險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劉海姣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眾安保險的健康險業務願景是“做一億人的‘國民醫保’”。

計劃保持5倍以上增長

據了解,作為眾安最重要的業務組成部分之一,眾安健康險堅持企業級團險和個人險兩條腿走路,並在去年取得了爆發式增長。

其中,眾安健康險國民醫保系列產品中的尊享e生上線四個月就吸引了20萬家庭投保,且在去年雙十一創造了互聯網健康險單一產品日銷量紀錄。

近日,眾安保險又與國內首家互聯網醫院微醫共同推出國內首款針對互聯網醫院門診費用的補償保險——家庭守護。投保用戶不僅能在微醫平臺上擁有專屬的家庭醫生,而且支付門診費及藥品費時只需自付四成,其余六成由商保賬戶直接結算。

“打通商保直付後,在線門診從診療到支付都變得更加便捷、經濟。未來,普通人的看病方式和體驗或將因此發生很大變化。故而,這是國民醫保系列中具有未來意義的重要產品。”劉海姣表示。

劉海姣所提到的“國民醫保”系列就是目前眾安健康險戰略中主打的概念。“我們的願景一個是希望成為年輕人的第一份保單,另外就是能夠做到一億人的‘國民醫保’。”

根據劉海姣介紹,眾安保險健康險業務的產品線中,主線即為尊享e生系列。“這是我們‘國民醫保’中一個很主要的產品線,主打中端醫療、住院醫療的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的中端醫療保險市場幾乎處於空白狀態,增長潛力巨大。而包括眾安保險在內,多家保險公司也紛紛瞄準了中端醫療保險市場這片“藍海”。

除此之外,劉海姣表示,此次推出的針對互聯網醫療的保險產品,也是“國民醫保”布局的重要的一塊。而目前,眾安健康險也已開始布局醫美、齒科、心血管慢病等細分市場,加速探索互聯網保險與生物技術的跨界融合等創新領域。

“從健康涵蓋的需求上來講,我們的產品線將涵蓋門診、住院、齒科、精準醫療等方面。從價格上來講,則具備低端、中端、高端不同級別。通過這些多維度的組合,我們希望未來一個人在健康這個方向有需求的時候,都可以在眾安找到他適合的產品。”

據劉海姣介紹,經歷了兩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健康險事業部目前在整個眾安保險的保費收入中占比不到10%,但增長速度每年都在5倍以上。“一方面是由於整個健康險行業的高速增長,一方面由於眾安保險對健康險事業部的支持,我們在未來幾年的計劃也是每年增長速度在5倍以上。”

同時,劉海姣表示,由於互聯網保險的背景,眾安健康險目前在團險端的客戶以員工平均年齡較低的高科技企業為主,在個險端以中青年為主。這部分人群的出險概率相對較低,因此有效地控制了賠付率。

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

“眾安健康險是圍繞著三個詞來做的,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在眾安健康險的產品線背後,劉海姣將其戰略方向總結為上述三個詞語。

在個性化方面,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會不斷做客戶數據的沈澱和收集。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對每一個人都做到個性化的定價。”

在定制化方面,則是結合不同合作夥伴的場景,做適合該場景的保險產品。例如眾安保險此次推出的在線門診保險產品就是一個典型定制化保險產物,結合微醫本身做的線上診療、互聯網醫院等服務,眾安健康險嵌入式進行了商業保險的合作。

“通過產品創新,我們希望推動家庭醫生政策及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醫、藥、險產業鏈被打通後,未來,我們將為新型醫療平臺上的用戶提供健康險、商保直付及健康管理等服務。” 劉海姣說。

而對於眾安保險這樣主打互聯網技術的保險公司來說,智能化自然將成為其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劉海姣表示,在健康險方面,已率先做了許多智能化的嘗試。她舉例稱,目前正在利用智能機器人技術推進智能客服的服務。“一開始它可能只能回答一半的問題,一半以上的問題可能還需要客服人員參與回答。但是機器人本身的技術是在於它自己可以不斷地學習。未來80%以上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智能機器人來回答。”

同時,劉海姣也表示後續還會研究區塊鏈等技術在健康險方面的應用,包括借助其防篡改的特性進行醫療控費、反保險欺詐,在政策放開的前提下也可以進行海量醫療數據的對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86

深扒百雀羚神廣告後的“長青野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6/163148.shtml

深扒百雀羚神廣告後的“長青野心”
品途公司誌 品途公司誌

深扒百雀羚神廣告後的“長青野心”

百雀羚目前的認知度非常高,但好感度還遠遠不夠。沒有好感度,就更別說什麽忠誠度了

來源 | 品途公司誌(ID:e-qika)

文 | 魚多多

很多國產老品牌都在歷史潮流中陣亡了,比如蝴蝶牌縫紉機、友誼雪花膏、英雄牌鋼筆、梅花牌運動服,在與洋品牌的較量中,要麽死了,要麽半死不活。

而百雀羚作為一個80多歲的品牌,憑借出色的銷售業績成為銷售額最大的國產護膚品牌;2016年雙十一,百雀羚天貓旗艦店以1.45億元蟬聯化妝品行業銷售冠軍;2012年,百雀羚線下銷量超越最大競爭對手相宜本草。

但百雀羚日前的成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曾經也陷入了被人貼上“老化”、“疲態”等標簽的尷尬處境。

timg

百雀羚在重生之前,做了一次全國性的市場調研,得出一個令人喜憂參半的結論——消費者信賴百雀羚的品質,同時覺得它過時了。用百雀羚自己人的話來說,“我們就像一群趴在玻璃上的蒼蠅,明知道前途一片光明卻找不到出路,百雀羚需要新的東西,但品牌歷史又絕對不能丟。”百雀羚真要重生,依靠這些“曾經”顯然行不通的。其必須重塑品牌形象,以喚醒大部分人的記憶並激活新一代消費者的熱情。

破除“潛規則”的一場革命

如何賦予國貨新概念?這幾年湧現的幾個本土品牌給百雀羚上了生動的一課:

霸王防脫洗發水,以“中藥世家”為主打,迅速崛起,並引發外資產品的競相模仿;相宜本草護膚品,以“草本精華”為主打,在超市渠道成為新一代本土護膚品的領軍人物;美即面膜,以“中藥、五谷”為概念,幾年里成為業界第一品牌,並成功在香港上市。這些產品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漢方”這個核心概念,或許這也是本土品牌與在工藝、科研、營銷、管理等方面均占據優勢的洋品牌抗衡的訴求突破點。

百雀羚同樣選擇了“草本護膚”為主打概念,試水的幾十個單品售價在10~80元。這個價格序列在當時超市系統一大堆20元左右的產品里,顯得格外突出,除了以草本為主打的相宜本草之外,基本上沒有直接競爭對手。

對於此番升級,百雀羚是想試圖擺脫傳統國貨品種單一的老帽子,依靠多產品增加貨架的陳列面積,以增加和消費者的接觸。但受制於資金,產品層次不夠明顯。而在屬性上,百雀羚也沒能消除消費者對老國貨產品的固有印象,如香味過於濃郁,質地不夠清爽等。

timg (1)

因此,百雀羚第一次的升級只能說是在自身的基礎上有了突破,因為市場反應不錯,也給百雀羚第二次更大動作的升級打下了基礎。

此時的百雀羚發現,草本護膚仍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百雀羚需要一個叫得響的有效 “噱頭”。比如佰草集有白芨等七種中草藥萃集而成的“新七白”精華,相宜本草有“四倍蠶絲提取物”。

隨之,百雀羚的漢方本草研究所終於也提煉出“天然草本精萃原液的活性物質——五行能量元”,應用於五行草本系列產品。

里子變了,外表不得不變。

百雀羚又找來香港設計師,設計出系列方形帶圓弧的新包裝,加入了 “天圓地方”這種有故事可講的概念。

這次升級之後,百雀羚的單品擴展到上百個,完成了經典、草本、水嫩三個系列的梯級設置。原有的老產品被定位為經典系列,外觀、價格、品質等全都不變;草本系列產品的定價在18~80元;其中高端產品價位在200元左右。

百雀羚方面曾稱,這種價格梯度的設計,實際是讓低端產品的固有消費者不會因為有價格高的產品而望而卻步,會繼續購買老的產品。但同時也會因為新產品的上市而產生好奇購買。

timg (2)

新的消費群體在購買草本產品的同時也會嘗試老產品,畢竟價格便宜,於是高端和低端產品便能相互滲透,不會出現價格打架的情況。同時高價產品也為未來進軍專櫃留下了利潤騰挪空間。

或許就是基於此,百雀羚新款護膚品才能一反價格低、性能一般的形象,躍升高端,突破國產護膚品不能超過2000元的“潛規則”。

“五行”要素齊聚

2008年對於百雀羚而言是轉折年。

如果說,之前百雀羚重塑“草本護膚”的定位一系列動作是百雀羚集團的第一次年輕化變革,那麽自2008年後,百雀羚已經在開始試法數字化手段,嘗試營造與消費者的全新的溝通模式,開啟品牌第二次年輕化的變革。

這一次變革,被百雀羚集團稱之為“數字化轉型”。

百雀羚集團的數字化轉型,是包含品牌、產品、渠道、傳播和公關五個維度的全面改變。

在品牌維度,百雀羚開始實現多品牌的策略。消費者在細分,多品牌運作,意味著百雀羚能適應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因此,定位小清新的花釀品牌三生花、定位中高端的海洋護膚品牌海之秘、定位草本美白的氣韻品牌均被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希望以此實現品牌的差異化和年輕化。

在渠道維度,除了在商超渠道獲取騰飛之外,百雀羚在2009年進入電商渠道,成為天貓渠道第一化妝品品牌。並借助電商渠道的銷售反饋,幫助研發部門掌握最新的消費需求。

在產品維度,百雀羚內部高層曝出,每年公司都會對消費者做兩次深度調研,覆蓋從一線到四線的超過10個城市,以及時了解今天的年輕消費者跟以往的使用上會有什麽不同,提前進行產品研發,快速反應。

在這三個方面修煉內功之外,百雀羚實際更加需要借助數字化的手段,走到更多的年輕消費者前面,並與她們實現有效的交流互動。這種關系更像是一架裝上強勁動力的噴氣飛機,等待著插上機翼。

而這架飛機兩側的機翼,就是傳播與公關。

廣告營銷不再是“高空喊話”

經常關註化妝品品牌媒體投放的行業人士一定清楚,在當前的中國市場,要投放有影響力的電視廣告就意味著動輒是上億甚至是上5億的費用。

而紮堆擠占戰略性資源,除了將價格擡到大多品牌難以接受的高度,也稀釋了這些傳統優質廣告資源的影響力。那麽,對於百雀羚而言,數字化轉型就意味著廣告營銷渠道的轉型。

因此,百雀羚集團在不放棄傳統媒體投放的前提下,逐步將聚焦點轉移到數字化媒體上,包括網絡新媒體、網絡達人、事件營銷等。

timg (3)

據了解,百雀羚集團的傳統媒體廣告投放一般在9月份以後才啟動,因為下半年是護膚品的銷售旺季。但百雀羚的數字化傳播是全年化開展。

數字化營銷策略具體如何改變?

消費者參與和消費者互動,是百雀羚集團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兩個關鍵詞。

百雀羚曾獨家冠名愛奇藝年度IP大劇《幻城》。該劇在開播之前就已經達到超過2億次的點擊量。“《幻城》本身擁有年輕人的基礎,看這部劇的人都是年輕時看過這部小說的人,這是年輕人的一種‘懷舊’方式。”百雀羚某高層人士介紹,《幻城》的主題曲也是由百雀羚首席體驗官周傑倫編曲、獻唱的主題曲。其是想通過這種“1+1>2”的疊加效應,百雀羚希望更加精準地把握它的目標受眾群體。

類似於冠名《幻城》,百雀羚又希望跟年輕人玩在一起。

比如去年與聯合華晨宇在聚美平臺進行了一場直播。當天,聚美優品手機頁面的首頁醒目的位置就能看到直播的入口。在華晨宇直播的同時,同樣活躍在娛樂圈的聚美優品CEO陳歐也現身與華晨宇互動,並現場發紅包給參與直播的觀眾。該場活動,最熱鬧時有超過500萬人同時在線。

“這相當於一個中等電視臺的效果了。”百雀羚某高層人士針對此活動效果坦言道。

除了華晨宇的明星直播外,2016年百雀羚還簽下36位擁有數十萬至數百萬粉絲的美妝紅人,借助她們的力量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更加有代表意義的是,百雀羚已於去年在電商平臺推出了一個叫“萬萬沒想到”的部門,這個部門的職能就是收集從客服那里得來的用戶信息,然後篩選進行滿足。比如,當這個部門了解到某個百雀羚的消費者要結婚了,就給她寄去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有寓意的禮物。

這種互動方式的效果自然不用多言,據說那位收到禮物的消費者甚至邀請了百雀羚客服參加她的婚禮。被“萬萬沒想到”部門一對一滿足過的消費者,就像丟進水面的一顆顆石子一樣,在激起漣漪後不斷輻射沖擊,幫助品牌進行主動傳播。

“其實我們特別欽佩歐萊雅這樣的公司,走在數字化的前列。本土企業的優勢在於對消費者的把握更接地氣。發揚這種優勢,本土企業做數字化轉型未必會落後於外資企業。”百雀羚某高層人士曾總結說,雖然數字化轉型離開了本土企業的安全區,具有一定的風險,但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止是一種趨勢,而且是一種必然,在這一過程中,只能比誰走得更快。

韓後一直很欣賞百雀羚的數字化產業戰略。其CEO肖榮燊在一場以“年輕的選擇”為主題的演講中,唯一提到並加以比較的國貨,就是百雀羚。同時他也承認,年輕從來不與品牌年齡劃等號,尤其是對於立足於快消品行業的公司來說。挑戰百雀羚,韓後還需“打幾次劫”。

未完的征途

據百雀羚自己公布的數據,2016年(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百雀羚單品牌零售額達到了138億元,同比增幅達到27.8%,百雀羚市場份額從2010年的0.2%上漲到2015年的3.2%。

但這些成績並不意味著百雀羚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前有追兵,後有來兵,百雀羚自身也存在著不少的困惑。

例如有業內人士說,百雀羚最近幾年在營銷上一直非常註重品牌的宣傳,卻不夠重視對產品的宣傳。對於消費者而言,百雀羚一直沒有像SK-II的神仙水、蘭蔻的小黑瓶這樣的爆品。眼球經濟、國貨風潮只能增長百雀羚的認知度,並不能形成長期的購買拉力。消費者真正要購買的並不是品牌,產品才是成交的關鍵。百雀羚在這一點上,顯然做得還遠遠不夠。

其次,百雀羚營銷的內容基本都是複古風為主,比如說老上海的內容,有人吐槽百雀羚的《開心就好》系列里的無厘頭搞笑梗,靈感大多來自周星馳的電影。可周星馳的全盛時代離現在也已經近20年了。百雀羚邀請的三個代言人莫文蔚、李冰冰、周傑倫顯然在如今的90後眼中已是“老前輩”的形象。這種營銷表現與百雀羚一直希望吸引30以下的人群似乎也有些不符。

就像百雀羚在5月7日開始投放的營銷廣告。其新穎的創意和大號的推動,很快就成為了刷屏朋友圈的現象級事件。然而某自媒體號通過計算發現,百雀羚約180萬元的廣告投放只換回8000元的銷量轉化,再加上廣告內容被質疑侵犯明星肖像權,屬於“賠了夫人又折兵”。

百雀羚目前的認知度非常高,但好感度還遠遠不夠。沒有好感度,就更別說什麽忠誠度了。所以對於百雀羚來說,眼下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提高百雀羚在年輕消費者心中的好感度。

百雀羚 品牌 營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49

深扒百雀羚神廣告後的“長青野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6/163148.shtml

深扒百雀羚神廣告後的“長青野心”
品途公司誌 品途公司誌

深扒百雀羚神廣告後的“長青野心”

百雀羚目前的認知度非常高,但好感度還遠遠不夠。沒有好感度,就更別說什麽忠誠度了

來源 | 品途公司誌(ID:e-qika)

文 | 魚多多

很多國產老品牌都在歷史潮流中陣亡了,比如蝴蝶牌縫紉機、友誼雪花膏、英雄牌鋼筆、梅花牌運動服,在與洋品牌的較量中,要麽死了,要麽半死不活。

而百雀羚作為一個80多歲的品牌,憑借出色的銷售業績成為銷售額最大的國產護膚品牌;2016年雙十一,百雀羚天貓旗艦店以1.45億元蟬聯化妝品行業銷售冠軍;2012年,百雀羚線下銷量超越最大競爭對手相宜本草。

但百雀羚日前的成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曾經也陷入了被人貼上“老化”、“疲態”等標簽的尷尬處境。

timg

百雀羚在重生之前,做了一次全國性的市場調研,得出一個令人喜憂參半的結論——消費者信賴百雀羚的品質,同時覺得它過時了。用百雀羚自己人的話來說,“我們就像一群趴在玻璃上的蒼蠅,明知道前途一片光明卻找不到出路,百雀羚需要新的東西,但品牌歷史又絕對不能丟。”百雀羚真要重生,依靠這些“曾經”顯然行不通的。其必須重塑品牌形象,以喚醒大部分人的記憶並激活新一代消費者的熱情。

破除“潛規則”的一場革命

如何賦予國貨新概念?這幾年湧現的幾個本土品牌給百雀羚上了生動的一課:

霸王防脫洗發水,以“中藥世家”為主打,迅速崛起,並引發外資產品的競相模仿;相宜本草護膚品,以“草本精華”為主打,在超市渠道成為新一代本土護膚品的領軍人物;美即面膜,以“中藥、五谷”為概念,幾年里成為業界第一品牌,並成功在香港上市。這些產品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漢方”這個核心概念,或許這也是本土品牌與在工藝、科研、營銷、管理等方面均占據優勢的洋品牌抗衡的訴求突破點。

百雀羚同樣選擇了“草本護膚”為主打概念,試水的幾十個單品售價在10~80元。這個價格序列在當時超市系統一大堆20元左右的產品里,顯得格外突出,除了以草本為主打的相宜本草之外,基本上沒有直接競爭對手。

對於此番升級,百雀羚是想試圖擺脫傳統國貨品種單一的老帽子,依靠多產品增加貨架的陳列面積,以增加和消費者的接觸。但受制於資金,產品層次不夠明顯。而在屬性上,百雀羚也沒能消除消費者對老國貨產品的固有印象,如香味過於濃郁,質地不夠清爽等。

timg (1)

因此,百雀羚第一次的升級只能說是在自身的基礎上有了突破,因為市場反應不錯,也給百雀羚第二次更大動作的升級打下了基礎。

此時的百雀羚發現,草本護膚仍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百雀羚需要一個叫得響的有效 “噱頭”。比如佰草集有白芨等七種中草藥萃集而成的“新七白”精華,相宜本草有“四倍蠶絲提取物”。

隨之,百雀羚的漢方本草研究所終於也提煉出“天然草本精萃原液的活性物質——五行能量元”,應用於五行草本系列產品。

里子變了,外表不得不變。

百雀羚又找來香港設計師,設計出系列方形帶圓弧的新包裝,加入了 “天圓地方”這種有故事可講的概念。

這次升級之後,百雀羚的單品擴展到上百個,完成了經典、草本、水嫩三個系列的梯級設置。原有的老產品被定位為經典系列,外觀、價格、品質等全都不變;草本系列產品的定價在18~80元;其中高端產品價位在200元左右。

百雀羚方面曾稱,這種價格梯度的設計,實際是讓低端產品的固有消費者不會因為有價格高的產品而望而卻步,會繼續購買老的產品。但同時也會因為新產品的上市而產生好奇購買。

timg (2)

新的消費群體在購買草本產品的同時也會嘗試老產品,畢竟價格便宜,於是高端和低端產品便能相互滲透,不會出現價格打架的情況。同時高價產品也為未來進軍專櫃留下了利潤騰挪空間。

或許就是基於此,百雀羚新款護膚品才能一反價格低、性能一般的形象,躍升高端,突破國產護膚品不能超過2000元的“潛規則”。

“五行”要素齊聚

2008年對於百雀羚而言是轉折年。

如果說,之前百雀羚重塑“草本護膚”的定位一系列動作是百雀羚集團的第一次年輕化變革,那麽自2008年後,百雀羚已經在開始試法數字化手段,嘗試營造與消費者的全新的溝通模式,開啟品牌第二次年輕化的變革。

這一次變革,被百雀羚集團稱之為“數字化轉型”。

百雀羚集團的數字化轉型,是包含品牌、產品、渠道、傳播和公關五個維度的全面改變。

在品牌維度,百雀羚開始實現多品牌的策略。消費者在細分,多品牌運作,意味著百雀羚能適應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因此,定位小清新的花釀品牌三生花、定位中高端的海洋護膚品牌海之秘、定位草本美白的氣韻品牌均被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希望以此實現品牌的差異化和年輕化。

在渠道維度,除了在商超渠道獲取騰飛之外,百雀羚在2009年進入電商渠道,成為天貓渠道第一化妝品品牌。並借助電商渠道的銷售反饋,幫助研發部門掌握最新的消費需求。

在產品維度,百雀羚內部高層曝出,每年公司都會對消費者做兩次深度調研,覆蓋從一線到四線的超過10個城市,以及時了解今天的年輕消費者跟以往的使用上會有什麽不同,提前進行產品研發,快速反應。

在這三個方面修煉內功之外,百雀羚實際更加需要借助數字化的手段,走到更多的年輕消費者前面,並與她們實現有效的交流互動。這種關系更像是一架裝上強勁動力的噴氣飛機,等待著插上機翼。

而這架飛機兩側的機翼,就是傳播與公關。

廣告營銷不再是“高空喊話”

經常關註化妝品品牌媒體投放的行業人士一定清楚,在當前的中國市場,要投放有影響力的電視廣告就意味著動輒是上億甚至是上5億的費用。

而紮堆擠占戰略性資源,除了將價格擡到大多品牌難以接受的高度,也稀釋了這些傳統優質廣告資源的影響力。那麽,對於百雀羚而言,數字化轉型就意味著廣告營銷渠道的轉型。

因此,百雀羚集團在不放棄傳統媒體投放的前提下,逐步將聚焦點轉移到數字化媒體上,包括網絡新媒體、網絡達人、事件營銷等。

timg (3)

據了解,百雀羚集團的傳統媒體廣告投放一般在9月份以後才啟動,因為下半年是護膚品的銷售旺季。但百雀羚的數字化傳播是全年化開展。

數字化營銷策略具體如何改變?

消費者參與和消費者互動,是百雀羚集團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兩個關鍵詞。

百雀羚曾獨家冠名愛奇藝年度IP大劇《幻城》。該劇在開播之前就已經達到超過2億次的點擊量。“《幻城》本身擁有年輕人的基礎,看這部劇的人都是年輕時看過這部小說的人,這是年輕人的一種‘懷舊’方式。”百雀羚某高層人士介紹,《幻城》的主題曲也是由百雀羚首席體驗官周傑倫編曲、獻唱的主題曲。其是想通過這種“1+1>2”的疊加效應,百雀羚希望更加精準地把握它的目標受眾群體。

類似於冠名《幻城》,百雀羚又希望跟年輕人玩在一起。

比如去年與聯合華晨宇在聚美平臺進行了一場直播。當天,聚美優品手機頁面的首頁醒目的位置就能看到直播的入口。在華晨宇直播的同時,同樣活躍在娛樂圈的聚美優品CEO陳歐也現身與華晨宇互動,並現場發紅包給參與直播的觀眾。該場活動,最熱鬧時有超過500萬人同時在線。

“這相當於一個中等電視臺的效果了。”百雀羚某高層人士針對此活動效果坦言道。

除了華晨宇的明星直播外,2016年百雀羚還簽下36位擁有數十萬至數百萬粉絲的美妝紅人,借助她們的力量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更加有代表意義的是,百雀羚已於去年在電商平臺推出了一個叫“萬萬沒想到”的部門,這個部門的職能就是收集從客服那里得來的用戶信息,然後篩選進行滿足。比如,當這個部門了解到某個百雀羚的消費者要結婚了,就給她寄去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有寓意的禮物。

這種互動方式的效果自然不用多言,據說那位收到禮物的消費者甚至邀請了百雀羚客服參加她的婚禮。被“萬萬沒想到”部門一對一滿足過的消費者,就像丟進水面的一顆顆石子一樣,在激起漣漪後不斷輻射沖擊,幫助品牌進行主動傳播。

“其實我們特別欽佩歐萊雅這樣的公司,走在數字化的前列。本土企業的優勢在於對消費者的把握更接地氣。發揚這種優勢,本土企業做數字化轉型未必會落後於外資企業。”百雀羚某高層人士曾總結說,雖然數字化轉型離開了本土企業的安全區,具有一定的風險,但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止是一種趨勢,而且是一種必然,在這一過程中,只能比誰走得更快。

韓後一直很欣賞百雀羚的數字化產業戰略。其CEO肖榮燊在一場以“年輕的選擇”為主題的演講中,唯一提到並加以比較的國貨,就是百雀羚。同時他也承認,年輕從來不與品牌年齡劃等號,尤其是對於立足於快消品行業的公司來說。挑戰百雀羚,韓後還需“打幾次劫”。

未完的征途

據百雀羚自己公布的數據,2016年(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百雀羚單品牌零售額達到了138億元,同比增幅達到27.8%,百雀羚市場份額從2010年的0.2%上漲到2015年的3.2%。

但這些成績並不意味著百雀羚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前有追兵,後有來兵,百雀羚自身也存在著不少的困惑。

例如有業內人士說,百雀羚最近幾年在營銷上一直非常註重品牌的宣傳,卻不夠重視對產品的宣傳。對於消費者而言,百雀羚一直沒有像SK-II的神仙水、蘭蔻的小黑瓶這樣的爆品。眼球經濟、國貨風潮只能增長百雀羚的認知度,並不能形成長期的購買拉力。消費者真正要購買的並不是品牌,產品才是成交的關鍵。百雀羚在這一點上,顯然做得還遠遠不夠。

其次,百雀羚營銷的內容基本都是複古風為主,比如說老上海的內容,有人吐槽百雀羚的《開心就好》系列里的無厘頭搞笑梗,靈感大多來自周星馳的電影。可周星馳的全盛時代離現在也已經近20年了。百雀羚邀請的三個代言人莫文蔚、李冰冰、周傑倫顯然在如今的90後眼中已是“老前輩”的形象。這種營銷表現與百雀羚一直希望吸引30以下的人群似乎也有些不符。

就像百雀羚在5月7日開始投放的營銷廣告。其新穎的創意和大號的推動,很快就成為了刷屏朋友圈的現象級事件。然而某自媒體號通過計算發現,百雀羚約180萬元的廣告投放只換回8000元的銷量轉化,再加上廣告內容被質疑侵犯明星肖像權,屬於“賠了夫人又折兵”。

百雀羚目前的認知度非常高,但好感度還遠遠不夠。沒有好感度,就更別說什麽忠誠度了。所以對於百雀羚來說,眼下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提高百雀羚在年輕消費者心中的好感度。

百雀羚 品牌 營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52

平安上線金融科技自助平臺的“野心” :瞄準200萬億金融資產交易

5月23日,中國平安旗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一賬通,推出中小銀行金融科技自助平臺“金科空間站”,集中上線APP自助、大數據應用、智慧金融服務三大板塊、21項金融科技產品,為中小銀行提供搭建APP、精準營銷、貸款風控模型建立、客戶畫像等多種服務。

與此同時,“金科空間站”還為中小銀行提供理財、保險等多種產品,而這些產品部分將來自中國平安。其中的金融一賬通產品,是整個多個平臺的金融資產交易、撮合服務平臺,瞄準200萬億的規模的金融資產交易。

上千家金融機構,200萬億的金融資產交易市場。剛剛上線的一個金融科技自助平臺產品,暴露了中國平安的“野心”。

彌補中小銀行短板

“產品上線慢,種類少,是中小銀行普遍面臨的困境。”中國平安高管稱,資金、技術、經驗不足,以及人員結構老化,是中小銀行零售業務轉型共同存在的障礙。

中小銀行直銷銀行當前的處境,最具有代表性。壹賬通金融科技、易觀智庫的直銷銀行評估顯示,全市場目前有獨立APP的直銷銀行共93家,其中62.4%來自城商行。然而,在這些直銷銀行APP中,月活躍用戶低於1000戶的高達三分之二,而月活用戶達到10萬戶的,僅僅只有八家。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要問問我們自己,服務同質化現象太嚴重了,目前這93個APP,提供的產品中,現金管理類、固定收益類占比是最高的。” 壹賬通金科總經理邵海峰說,單憑一己之力,中小銀行很難與大銀行競爭。

針對這種情況,金科空間站APP自助艙首批上線九大產品,以金融產品超市貨架的形式向中小銀行提供搭建APP所需組件,產品有理財、保險、平安好保單、用戶投資KYC模型、銀行卡鑒權等服務。智慧金融服務艙則包括機構一賬通、區塊鏈服務、人臉識別技術、社交雲、智能辦公系統的平安e票、平安易簽以及線上培訓平臺知鳥七大產品,旨在幫助中小銀行打造智慧金融服務體驗,並顯著降低維護成本。

“有些產品註冊簽約後,可以直接訪問我們的網站,通過查詢而得到結果,而且還提供了多種靈活接入方式,機構只需在開放平臺註冊簽約後,就能按照標準接口,直接接入所需的產品和服務。”中國平安有關人士稱,客戶信息分析能力不足,畫像能力弱、粘性不強等短板,又直接導致了客戶的流失。空間站的APP自助艙,涵蓋了全線產品的金融超市,可快速上線,並有精準的用戶畫像和多樣化的金融生活場景設置。

不僅是零售業務,中小銀行在信貸業務方面,同樣也存在一些短板,面臨企業財務數據匱乏、缺乏實時風控決策機制、線下人工管理流程效率低的問題。而金科空間的大數據應用艙以海量數據、機器算法為基礎,向中小銀行輸出精準營銷、智能推薦及風控模型等數據產品,首批推出貸款、反欺詐等方面的風險評估依據,包括建立風控模型,目前提供五項產品。

瞄準200萬億金融市場

借助外部的能力輸入,快速提升自身的應變能力,固然是中小銀行應對挑戰、實現轉型的不二選擇。而金科空間站的上線,也隱藏著中國平安更大的“野心”。

深圳農商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林偉斌2017年1月就曾表示,自身互聯網用戶流量不足,是中小銀行直銷銀行面臨的一大桎梏。

恰恰是在互聯網用戶方面,中國平安擁有明顯的優勢。壹賬通金科董事長葉望春稱,到目前為止,中國平安的互聯網個人客戶數量超過1.9億人,合作銀行達到數百家,另外還與一千多家非金融機構開展了業務合作。

“在大數據基礎上,通過智能化、區塊鏈技術,對中小企業客戶進行數據化分析,能夠得出數據化畫像,能幫助中小金融機構控制風險、減少獲客成本。對零售客戶,通過財務數據、歷史交易、關聯信息等形成用戶信用畫像,用線上獲客以替代線下獲客,直接降低獲客成本和信用成本。”平安銀行副行長何之江說。

提供技術服務、客戶輸出的同時,中國平安也在順勢拓展自身業務渠道。壹賬通金科方面告訴第一財經,其空間站APP自助艙提供的理財和保險產品,既來自外部管理人的產品,也來自於中國平安內部。換言之,在完成技術輸出的同時,中國平安的產品銷售也水到渠成。

不僅如此,金科空間站還將具有金融同業業務平臺的性質。何之江稱,截止2016年末,行E通合作的機構數量達到1780家,平臺交易量達到5萬億元。

而金科空間站21個產品中的金融機構一賬通,則是行E通的升級。根據第一財經了解,金融機構一賬通產品,是金融壹賬通同業平臺、平安銀行行E通、利順貨幣經紀平臺的全面整合,是金融機構資產交易、撮合服務平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72

學霸君智能機器人要和高考狀元PK?我們聊了聊它的技術、野心和商業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2/163405.shtml

學霸君智能機器人要和高考狀元PK?我們聊了聊它的技術、野心和商業化
黑智 黑智

學霸君智能機器人要和高考狀元PK?我們聊了聊它的技術、野心和商業化

幾十秒完成一道數學題,10分鐘做完一張卷子,它和高考狀元PK,人類能勝嗎?

高考在即,學霸君宣布,其在年初計劃推出參加高考的智能機器人Aidam,即將實現承諾——在6月7日,和高考狀元同臺PK。AlphaGo剛剛戰勝柯潔,Aidam又是否能PK狀元?它又能考多少分呢?學霸君研發這款機器人,又是計劃用它來做什麽?黑智和學霸君創始人、CEO張凱磊,聊了聊它的技術、功能和商業化的問題。

今年年初,學霸君在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後,宣布推出智能教育機器人,並稱其將於6月與廣大高三學子共赴2017年高考。現在,可以看成,是學霸君實現承諾“交卷”來了。張凱磊表示,Aidam將於6月7日高考當天,數學考試結束後,與數名高考狀元同臺PK,解答2017年高考數學試題,完成包括客觀題和主觀題在內的整張試卷,並按照評分標準得出最終成績。這次活動鬥魚將全程直播。

學霸君

學霸君創始人張凱磊與研發副總裁陳銳鋒

幾十秒完成一道數學題

“Aidam完成整張試卷,大約需要的時間是10分鐘左右。”張凱磊說,“它完成單題的速度在幾十秒鐘左右。”

Aidam和AlphaGo一樣,並非實體,而是以深度學習、專家系統和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的複雜系統。這個系統的核心在於通過學習人類的編程邏輯,熟悉人類思考和學習的方式,進而掌握解題方法。

Aidam的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均為自己研發,構建了深度神經網絡的句法和語義分析器,在海量題庫中不斷強化和擴充訓練。

目前,學霸君已經擁有7000萬道數學題目的題庫系統,以及大量的學生手寫和上傳題目圖片、各種教輔書籍中的題目庫,構成了學霸君的智能機器人的訓練數據。據張凱磊介紹,目前,依靠學霸君的產品端的日活量,每天可以產生1700萬-1800萬張左右的題目圖片上傳。而其中,無論是拍照,還是學生手寫題目,均可以被Aidam的圖像識別系統識別,並記錄、收集、標記。在學霸君的題庫中,每一道題目均記錄了其答案、解析和不同的解題過程。在此基礎上,Aidam不斷進行自動解題訓練。

“系統每天大概做 40-50 萬道題目,進行自我訓練。”張凱磊說。“我們是自己在超鏈路神經網絡使用的時候發現,它對於記憶題目使用的步驟跟邏輯是有價值跟效果的,所以開始大規模地在代數體系跟解析體系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為止,Aidam主要針對的是數學學科。張凱磊對此的解釋是,數學題目的標準更加明確,容易判定對錯。“我們目前看到學生咨詢最多的問題,超過40%都是數學問題。除了評價標準之外,對於人工智能系統而言,數學的挑戰是比較有難度的。數學試卷中,包括簡單的選擇題,也有複雜的需要解題過程的大題,這是非常適合測試AI的,所以,我們這次選擇數學作為切入口。”學霸君研發副總裁陳銳鋒表示。

而對於類似於語文和英語等學科,張凱磊表示,學霸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積累,有考慮會在日後推出。

個性化教育真能實現?

而推出這樣一款智能機器人,學霸君的目的,自然不會是單純讓它能夠去參加高考。“我希望它能夠作為教師的幫手,解決目前教育中的一些難題,比如,輔助批改作業。”張凱磊說。

在張凱磊的構想中,“自動批改作業”一直是他希望實現的。“今天我們已經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采集到電腦上面去,有能力把他書寫過程中的東西數字化,但是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這個能力讓機器去批改作業。現在,我們靠深度學習技術,開始有機會,把像人一樣將一道題目一步步推理出來這件事,在系統層面做出來。無論這道題目是否在系統中錄入過,無論它的難度系數有多高,只要在它的認可範圍內,都可以做出來。”

而自動批改的核心目的,則是為了實現個性化教育的最終目標。人工智能可以知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進度和學習意願。學生會的東西不會再出現;不會的東西,機器則會一直提醒,直到學會為止。這樣,每個學生看到的內容、做的習題都是量身定制的。另外,通過人工智能,老師對每一個學生的了解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深入。因為人工智能將會在最短的時間里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可以直接讀取,而不會因為學生太多顧不過來。

“我們已經開始逐步在學校里實行個性化教育的實踐,在教育機器人完成後,也將加大推廣的力度。”張凱磊表示。在學霸君現場展示的在某地學校的教學系統中,學生作業已經數字化傳輸到電腦上面,並且後臺由機器批改完成,並對學生的完成情況、行為數據進行了標註和統計。“目前我們的教學改進系統是靠學生做題的零散數據產生的離散模型,把這些題做好了,提升效率之後看過程。未來,我們將把它擴展到5000-6000個班級,這樣將會擴充到幾十萬規模題量的學習過程,成為我們越來越強大的一塊資產。”張凱磊告訴黑智。

在教育領域中,對內容數據的智能化的機器理解將為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非常豐富的信息支持,圍繞學生學習薄弱點的自適應學習在機器理解的基礎之上將變得高效而又有針對性。而學霸君研發的智能教育機器人,就是機器理解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典型應用。

“我們可以預測下,Aidam的數學高考成績將會是多少分。”張凱磊笑言。而事實是,現有教育環境下,還有豐富的應用場景亟待開發。當機器判卷、個性化指導、個性化作業、教案改進等變成可能,老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都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商業化,仍然有更大的創新空間,可待開啟。

黑智二維碼

歡迎關註人工智能垂直號黑智

學霸君 高考機器人 自適應教育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49

學霸君智能機器人要和高考狀元PK?我們聊了聊它的技術、野心和商業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2/163405.shtml

學霸君智能機器人要和高考狀元PK?我們聊了聊它的技術、野心和商業化
黑智 黑智

學霸君智能機器人要和高考狀元PK?我們聊了聊它的技術、野心和商業化

幾十秒完成一道數學題,10分鐘做完一張卷子,它和高考狀元PK,人類能勝嗎?

高考在即,學霸君宣布,其在年初計劃推出參加高考的智能機器人Aidam,即將實現承諾——在6月7日,和高考狀元同臺PK。AlphaGo剛剛戰勝柯潔,Aidam又是否能PK狀元?它又能考多少分呢?學霸君研發這款機器人,又是計劃用它來做什麽?黑智和學霸君創始人、CEO張凱磊,聊了聊它的技術、功能和商業化的問題。

今年年初,學霸君在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後,宣布推出智能教育機器人,並稱其將於6月與廣大高三學子共赴2017年高考。現在,可以看成,是學霸君實現承諾“交卷”來了。張凱磊表示,Aidam將於6月7日高考當天,數學考試結束後,與數名高考狀元同臺PK,解答2017年高考數學試題,完成包括客觀題和主觀題在內的整張試卷,並按照評分標準得出最終成績。這次活動鬥魚將全程直播。

學霸君

學霸君創始人張凱磊與研發副總裁陳銳鋒

幾十秒完成一道數學題

“Aidam完成整張試卷,大約需要的時間是10分鐘左右。”張凱磊說,“它完成單題的速度在幾十秒鐘左右。”

Aidam和AlphaGo一樣,並非實體,而是以深度學習、專家系統和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的複雜系統。這個系統的核心在於通過學習人類的編程邏輯,熟悉人類思考和學習的方式,進而掌握解題方法。

Aidam的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均為自己研發,構建了深度神經網絡的句法和語義分析器,在海量題庫中不斷強化和擴充訓練。

目前,學霸君已經擁有7000萬道數學題目的題庫系統,以及大量的學生手寫和上傳題目圖片、各種教輔書籍中的題目庫,構成了學霸君的智能機器人的訓練數據。據張凱磊介紹,目前,依靠學霸君的產品端的日活量,每天可以產生1700萬-1800萬張左右的題目圖片上傳。而其中,無論是拍照,還是學生手寫題目,均可以被Aidam的圖像識別系統識別,並記錄、收集、標記。在學霸君的題庫中,每一道題目均記錄了其答案、解析和不同的解題過程。在此基礎上,Aidam不斷進行自動解題訓練。

“系統每天大概做 40-50 萬道題目,進行自我訓練。”張凱磊說。“我們是自己在超鏈路神經網絡使用的時候發現,它對於記憶題目使用的步驟跟邏輯是有價值跟效果的,所以開始大規模地在代數體系跟解析體系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為止,Aidam主要針對的是數學學科。張凱磊對此的解釋是,數學題目的標準更加明確,容易判定對錯。“我們目前看到學生咨詢最多的問題,超過40%都是數學問題。除了評價標準之外,對於人工智能系統而言,數學的挑戰是比較有難度的。數學試卷中,包括簡單的選擇題,也有複雜的需要解題過程的大題,這是非常適合測試AI的,所以,我們這次選擇數學作為切入口。”學霸君研發副總裁陳銳鋒表示。

而對於類似於語文和英語等學科,張凱磊表示,學霸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積累,有考慮會在日後推出。

個性化教育真能實現?

而推出這樣一款智能機器人,學霸君的目的,自然不會是單純讓它能夠去參加高考。“我希望它能夠作為教師的幫手,解決目前教育中的一些難題,比如,輔助批改作業。”張凱磊說。

在張凱磊的構想中,“自動批改作業”一直是他希望實現的。“今天我們已經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采集到電腦上面去,有能力把他書寫過程中的東西數字化,但是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這個能力讓機器去批改作業。現在,我們靠深度學習技術,開始有機會,把像人一樣將一道題目一步步推理出來這件事,在系統層面做出來。無論這道題目是否在系統中錄入過,無論它的難度系數有多高,只要在它的認可範圍內,都可以做出來。”

而自動批改的核心目的,則是為了實現個性化教育的最終目標。人工智能可以知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進度和學習意願。學生會的東西不會再出現;不會的東西,機器則會一直提醒,直到學會為止。這樣,每個學生看到的內容、做的習題都是量身定制的。另外,通過人工智能,老師對每一個學生的了解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深入。因為人工智能將會在最短的時間里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可以直接讀取,而不會因為學生太多顧不過來。

“我們已經開始逐步在學校里實行個性化教育的實踐,在教育機器人完成後,也將加大推廣的力度。”張凱磊表示。在學霸君現場展示的在某地學校的教學系統中,學生作業已經數字化傳輸到電腦上面,並且後臺由機器批改完成,並對學生的完成情況、行為數據進行了標註和統計。“目前我們的教學改進系統是靠學生做題的零散數據產生的離散模型,把這些題做好了,提升效率之後看過程。未來,我們將把它擴展到5000-6000個班級,這樣將會擴充到幾十萬規模題量的學習過程,成為我們越來越強大的一塊資產。”張凱磊告訴黑智。

在教育領域中,對內容數據的智能化的機器理解將為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非常豐富的信息支持,圍繞學生學習薄弱點的自適應學習在機器理解的基礎之上將變得高效而又有針對性。而學霸君研發的智能教育機器人,就是機器理解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典型應用。

“我們可以預測下,Aidam的數學高考成績將會是多少分。”張凱磊笑言。而事實是,現有教育環境下,還有豐富的應用場景亟待開發。當機器判卷、個性化指導、個性化作業、教案改進等變成可能,老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都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商業化,仍然有更大的創新空間,可待開啟。

黑智二維碼

歡迎關註人工智能垂直號黑智

學霸君 高考機器人 自適應教育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50

“巴菲特的老師”:只招聘沒錢、聰明、有野心的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4/163929.shtml

“巴菲特的老師”:只招聘沒錢、聰明、有野心的人
紅杉匯 紅杉匯

“巴菲特的老師”:只招聘沒錢、聰明、有野心的人

精髓的東西永遠都是簡單的,但總有人能把簡單的東西發揮到極致,於是他們成功地改變了世界。

來源 | 紅杉匯(ID:Sequoiacap)

 編輯 | 洪杉

作為 CEO,你或許也希望公司變成這個樣子 —— 員工具有主人翁意識,深深認同公司的價值觀,願為公司的偉大願景不斷努力;公司充滿活力、充滿野心,員工朝氣蓬勃地上班,奉獻自己的創造力……

3G 資本或許就是這樣一家公司。被巴菲特尊稱為老師的創始人 Jorge Paulo Lemann(下稱“雷曼”)現年已 76 歲,從 1971 年創辦有“巴西高盛”之稱的 Garantia 至今,一直用他獨特的管理方式打造這家巴西歷史上最傳奇的企業。本文詳細介紹了雷曼在管理上的獨門秘訣,或能讓你在選用人才方面得到一些啟發。以下是部分要點摘錄:

3G 資本的精英體制包含 5 個核心要素:優秀的人才、遠大的夢想、可變的薪酬制度、成本控制和開放式的工作環境;

 懂得讓位,是精英體制的精髓,位居高位的人不應該阻止雄心勃勃的年輕人往上爬;

 共享,是把企業做大的核心。把賺來的錢分享給最優秀的員工,這才是最好的公司模式;

 讓所有人,哪怕是公司那些處在最底層的員工,都能感受到自己是企業的主人,是讓他們為企業的成長付出全部精力和智慧的唯一途徑。

31.webp

你可能不知道,股神沃倫・巴菲特、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都對 3G 資本贊譽有加,並與雷曼相交莫逆。

巴菲特曾這樣評價 3G 資本創始人雷曼:“我第一次見到雷曼是在吉利的董事會上,我開始註意他是因為他在會上說了一些很有道理的話。他實事求是,不裝腔作勢;也從不搞一言堂,而總是集思廣益。他對商業的講解很獨到,發言擲地有聲,不是所有的董事都能有他這樣的造詣。”

雷曼與另外兩位合夥人泰列斯(Marcel Telles)和斯庫彼拉(Beto Sicupira)被稱為“巴西三劍客”,他們在不到 20 年的時間里,把一家只在當地小有名氣的啤酒制造商博浪啤酒打造成了全世界啤酒行業里最大的企業。3G 資本一步步收購博浪啤酒、南極洲啤酒、百威啤酒、南非啤酒,成為世界啤酒霸主,同時收購漢堡王、亨氏,成為世界食品飲料之王。

據估算,從 1971 年加蘭蒂亞銀行(3G 資本前身)創立至今,已有 200 多人在三位創始人麾下共事,平均每個人賺了超過 1000 萬美元,而巴西三劍客同時躋身“巴西最富有的 10 人”之列。

32.webp

這樣的一家企業在管理上有什麽獨門秘訣呢?答案是 —— 精英體制。3G 資本的精英體制包含 5 個核心要素:優秀的人才、遠大的夢想、可變的薪酬制度、成本控制和開放式的工作環境。

這都是一些我們老生常談的理念,但優秀的企業總能把簡單的理念落實成偉大。

優秀的人才:尋找PSDs

早在社交網絡興盛之前,雷曼就明白維持好的人際關系網絡至關重要,因為與正確的人共事能給自己帶來的巨大優勢。

在人才招聘上,雷曼有著自己獨特的指標,他一直專註於尋找這樣的人:PSDs,即出身貧寒(Poor)、聰明(Smart)、有強烈的致富野心(Deep Desire to Get Rich)。

在這樣的原則下,天分和汗水至關重要,而友誼和親情變得不再有價值。衡量升職加薪的唯一標準是業績,從不考慮工作年限,他們還給最優秀的員工提供成為合夥人的機會。同時,公司會保持公司總人數穩定在 200 人,每年通過“煙霧彈會議”淘汰 10% 。

每半年員工都要接受一次考核,其結論會充分考慮上級、同事甚至下級的意見。如果那段時間該員工的業績低於預期,這個人的提成比例就會減少。正優秀的人會殺出重圍,而那些並不優秀的人則會成為公司合夥人年會上的討論對象。這個年會被稱為“煙霧彈”,它決定了誰會被炒魷魚。

這個體制每年會讓 10% 左右的人出局。在十余年的時間里,加蘭蒂亞的團隊始終保持在 200 人的水平。雷曼定下的這個規矩讓公司避免了過度擴張,讓那些業績最差的人出局,才能為新的、有才能的年輕人騰出空間。在加蘭蒂亞的詞典里,“舒適區”這個詞根本就不存在。

“煙霧彈會議”不僅存於員工中,在合夥人中也不例外。因為雷曼和其合夥人的思維方式是:得讓位才是精英體制的精髓,位居高位的人不應該阻止雄心勃勃的年輕人往上爬。如果年輕人不能往上走就完全違背了他們推崇的精英體制的信條。這一規則同樣適用於他們自己。

遠大的夢想

雷曼和莫逆之交巴菲特都討厭排場,穿著簡單,說話直截了當。致力於構建一個持久的、偉大的公司,是兩個人的誌向。

33.webp

巴菲特(左)與雷曼(右)

巴菲特喜歡把伯克希爾・哈撒韋看成是自己的一幅偉大的畫作。對他而言,這幅畫作是一個永遠不會被稱為完美的作品,因為它每過一年,都會比上一年變得更好。

曼的夢想則是建立一套可以成為 21 世紀標桿的企業管理模式。財富的積累對於二人而言只是附加收益,從來不是兩人的終極理想。

所以雷曼曾經說過:“做夢,無論大小都需要消耗同樣的能量,那我們為什麽不做一個偉大的夢呢?”

有這樣一個夢想遠大的老板,加上 3G 資本招聘的都是誌存高遠之人,所以,人野心加高額回報點燃了 3G 資本員工身上的全部能量。員工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對業績的追求達到了瘋狂的水平。對公司充滿認同感,願意為公司去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相信自己付出的一定能得到回報。

可變的薪酬制度

雷曼有一個理念:享,是把企業做大的核心。把賺來的錢分享給最優秀的員工,這才是最好的公司模式。

20 世紀 70 年代,巴西人最夢寐以求的事情就是為跨國公司工作。當時,畢業生和企業管理人員都夢想著能加入殼牌公司、IBM 或者大眾汽車這樣的企業。大型的巴西本土企業集團那時還十分稀有,且多為家族掌控,下層員工基本沒有當上高管的上升通道。在這些公司中,“所有者”和“其他人”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分。當然,無論跨國公司還是本土企業,那時都還沒有可變的薪酬制度。

雷曼很好地吸收了高盛的經驗,在公司去掉階梯式等級,每一位新加入的員工都有拿到獎金的資格,且高一層級的員工拿到的提成,不會是幾倍於工資的獎金,而是直接按一個小比例與其他人分享公司的總盈利。公司也沒有規定拿獎金的員工晉升為拿提成的員工最短需要幾年,一切都靠業績說話。

雷曼從高盛複制的這套模式成為他事業的轉折點。加蘭蒂亞的工資低於行業的平均水準,但是獎金可以達到工資的四五倍,這在當時可是很大的一筆錢。當然,這也是有條件的,員工必須完成業績目標才能拿到這筆優厚的獎金。這條規矩清楚簡單,對於在公司的勤雜工也同樣適用:幹得好就有錢拿。

雷曼認為,所有人,哪怕是公司那些處在最底層的員工,都能感受到自己是企業的主人,是讓他們為企業的成長付出全部精力和智慧的唯一途徑。

成本控制

這里舉一個收購前的安海斯-布希(百威母公司)和英博(3G 資本管理公司)對比的例子。

在收購前,安海斯-布希的繼承者和高管繼續著往日揮金如土的生活。布希家族和公司高管擁有一個私家機群,包含 6 架私人飛機和 2 架私人直升機,為此他們雇用了 20 名飛行員。他們永遠只住五星級酒店,一頓正常的工作餐可以花掉 1000 美元。

安海斯-布希就像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任由“小皇帝”們想買什麽就買什麽,比如布希花園、佛羅里達的海洋世界遊樂園。但過山車和受過訓練的海豚對一家啤酒公司的發展究竟有何益處?安海斯-布希的老板花錢買這些東西都非常理直氣壯,絲毫不認為有任何的問題。

在英博,這些毫無意義的收購和開支沒有絲毫存在的可能性,對公司發展沒有幫助的高消費會被視為犯罪。公司的管理層只坐經濟艙,住三星級酒店,有時候還會與同事合住一個房間。在餐館吃飯只點最普通的飯菜,最多加一瓶啤酒。

開放式的工作區域

在雷曼創業生涯的早期,盡管那時通信並不發達,但雷曼要求在公司內部不應該有任何阻隔。

讓專業人員在各自的小隔間里工作而互不通氣,對雷曼而言顯然毫無意義。因此,他很快采納了一種在當時的巴西還算很前衛的工作模式。

辦公室采取了一種大開間的設計,員工和老板之間也不分開。說沒有墻壁的設計無法提供個人的隱私空間,但這讓團隊的工作更加靈活,且避免了明顯的等級區分。

雷曼絕大多數時間就在這個大開間的一張桌子上辦公。合夥人只有在討論機密事宜時才會到私人辦公間去。這種設計的另一個好處是,任何人都可以與老板近距離接觸,找老板談話也不需要大費周章。

同時,為了創造一種寬松的辦公氛圍,加蘭蒂亞的員工們大多數時間都穿著隨意,而彼時許多金融機構都要求員工西裝革履。休閑褲和卷起袖管的襯衫逐漸成為日常的標準裝扮。員工們看上去更像是大學校園里的學生,而不是股票經紀人。

髓的東西永遠都是簡單的,但總有人能把簡單的東西發揮到極致,於是他們成功地改變了世界。

巴菲特 雷曼 管理 成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7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