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央屢出招遏走資仍無效內地客湧港投保 上季169億新高

1 : GS(14)@2016-09-01 06:17:31

■內地客無懼中央遏走資,續湧港買保險。



【本報訊】上半年中國當局屢度出招,堵塞內地客借保險渠道走資來港,惟不見成效之餘,反促使本港內地客新造保單屢創新高,上季內地客新造保費貢獻,按年升1.4倍至169億元,佔本港總新造保費更達四成,兩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記者:周家誠

今年首季中國銀聯出招堵塞碌卡投保漏洞,設每次碌卡上限為5,000美元,而上季起內地多番打擊境內非法轉介客人來港買保險,但亦無助減低內地客走資意欲。據保監處數據,上季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按年升近34.4%至430億元,當中內地客貢獻按年更飆升近1.4倍至169億元,佔比更大增17個百分點至39%,反映內地客赴港投美元、港元計價保險產品有升溫迹象。


人幣貶值逼資金外逃

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認為,不排除若內地沒有實施打擊政策下,內地客來港買保險增速或更高,相信主因是人民幣貶值,故此透過投保方式,繞過外滙管制增加港元、美元資產,而內地客亦有資產配置海外的考慮,他們亦對香港保險產品具信心。陳健波亦提到,由於香港保險業發展已有一段日子,本港滲透率相對內地已經較高,故此港人新保費增長料會逐年放緩,未來內地人會成為本港保險業的主流,「香港得700萬人,內地14億人,未來內地人貢獻佔比超過一半,一啲都唔出奇」。有主力內地客的中資保險經紀稱,上半年內地遏走資的方式完全不奏效,來港投保亦未見收斂,「最多一個人碌卡碌幾十次啫」。他亦提到,有保險公司要求經紀在介紹保險產品時必須以簡體字顯示,只是要求他們認清風險,作用並不大。該經紀稱,現時即使連內地宣傳本港產品亦相當敏感,「你講間保險公司名冇問題,但講埋個產品名,已經瀨嘢」。他又指,基本上所有可行措施均已實行,未來內地或有機會以殺雞儆猴方式針對跨境銷售,「如果捉到香港經紀違規銷售保險,內地當局要求香港方面捉佢,或者會減少內地客來港意欲,但保監處會唔會幫手捉人?係一個疑問」。


今起投保須簽聲明書

事實上,中保監自上季與本港保監處溝通後,今日起內地客來港投保前,須簽署3頁以簡體字書寫的《重要資料聲明書》,當中列出10項風險,包括恐嚇中介人跨境銷售(包括網上銷售)均屬違反內地法律,又指投保人士須承擔人民幣滙率升跌所帶來等風險。有不願具名的保險紀經表示,除非最終內地選擇禁止內地人於海外投保,否則難有解決方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1/19756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60

上月走資近2000億 隔夜HIBOR抽高

1 : GS(14)@2016-09-15 08:07:44

【明報專訊】人行昨日亦公布,8月央行口徑外匯佔款按月減少1918.95億元(人民幣‧下同)至23.25萬億元,連續第10個月下滑,跌幅與7月相若。繼7月份外匯佔款降幅較6月猛增近一倍,顯示資本外流加劇後,剛公布的8月份降幅,與7月接近,反映上月的資本外流壓力未減。

港離岸人幣一周拆息突破10厘

另一方面,為抑制資本外流,人行近期疑似干預離岸人民幣市場,香港短期離岸人民幣同業拆息(HIBOR)連日抽高,昨日隔夜拆息更大升532點子(1厘等如100點子)至8.1617厘,創2月19日以來新高;同時,一周拆息亦急升523點子至10.152厘,突破10厘關口。

德銀:暗示人行或加大沽空成本

德銀亞洲新興市場高級經濟學家周浩認為,近期情况暗示人行可能加大沽空人民幣的成本,從而減弱人民幣貶值壓力。因推高拆息的話,如果想要沽空離岸人民幣,必須要支付非常高的利率,並且因市場休市而只能等待,無法止損,這是人行一個不錯的策略。

今年1月人民幣曾面對較大貶值壓力,據指人行也曾採取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的方法,增加沽空離岸人民幣的成本以穩定匯率,當時隔夜拆息曾一度飈高至66.815厘的有紀錄以來最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084&issue=201609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00

基金走資 港股升勢或逆轉

1 : GS(14)@2016-09-27 07:02:54

【明報專訊】中港股市在第三季表現突出,但據晨星亞洲數據,相關零售基金期內錄得資金淨流出,反映基金持有人趁市况好轉贖回。有分析認為港股24,000點阻力太大,不少投資者於該水平見好就收,而近日內地資金亦出現轉勢,反映港股升勢開始被扭轉。

數據顯示,第三季截至上周五,在零售基金層面上,香港股票基金期內平均錄得13.17%正回報,中國股票基金及大中華股票基金亦分別有12.36%及10.59%正回報。然而,資金並沒有一如預期湧入這些基金,港股基金期內錄得2.61億美元(約20億港元)淨流出,中國股票基金的淨流出更達到3.59億美元(約28億港元)。

盛寶:港股通資金減 影響更大

盛寶金融(香港)私人投資服務主管梁志恒表示,由於基本因素變化不大,港股近月升勢主要由資金流帶動,因此要密切注視資金走向。而除了港股基金有淨流出,他認為港股通資金減少的影響更大。港股通在上周四錄得淨流出,上周五尾市亦出現大量沽盤,他認為並非好的先兆。

匯豐降今年港GDP預測至1.2%

匯豐昨日亦發報告稱,在環球交易下滑、零售疲弱,以及本地地產市場亦見減慢下,繼早前調整預測後,今次再將2016年本地生產總值(GDP)預測由1.5%降至1.2%,2017年GDP由2%降至1.8%。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05&issue=201609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28

歐股基金連續34周走資

1 : GS(14)@2016-10-01 13:12:27

【本報綜合報道】德銀危機持續發酵,令市場擔心風險蔓延,追蹤資金流向EPFR統計資料顯示,歐洲股票基金錄得連續34周走資,今年資金流出規模逼近1,000億美元(約7,750億港元)。


美股早段升百點

德銀危機削弱了投資者對歐洲銀行業信心。今年內投資者持續向歐洲股票基金贖回資金,EPFR統計資料顯示,截至周三(28日)的一周,歐洲股票基金流出19億美元。今年內投資者向歐股股票基金贖回950億美元,逼近千億美元。市場靜觀德銀問題進展,歐洲股市尾段向下,英、法、德股市分別跌0.21%至0.61%。美股周五早段卻高開,道指早段升106點,報18250點,標普500指數報2161點,升10點。納指報5288點,升18點。美國8月個人收入升0.2%,與市場預期相符。美國8月個人開支則維持不變,8月PCE按年升1.7%。另外,英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第三次修定值,按年下修至升2.1%,略好過對上一次升2.2%。英鎊昨日向好,曾見1.2992,升0.1%。英鎊兌港元見「10算」,報10.03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01/197873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808

對沖基金上季走資二千億

1 : GS(14)@2016-10-22 22:27:00

【本報綜合報道】追蹤對沖基金表現機構HFR顯示,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創新高之際,去季卻錄得280億美元(約2,170億港元)資金流走,創七年最傷。基金經理預期年尾花紅「縮水」,或被削近四成。
HFR報告指,對沖基金今年第三季錄得280億美元資金贖回,創2009年第二季以來最高。今年至今,對沖基金業界資金淨流出高達515億美元。另邊廂,基金資產管理規模上升2.5%至2.97萬億美元。Odyssey Search報告顯示,基金經理預測指今年尾花紅將減少37%,預估平均花紅金額約28.8萬美元,低過市況好時平均錄得39.4萬美元花紅。


美股低開 麥當勞逆市漲

美股昨晚開市後15分鐘,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報18076點,跌85點;標普500指數報2131點,跌9點;納斯達克指數報5234點,跌7點。歐股尾段向下,英、法、德股分別跌0.03%至0.42%。公司消息方面,美國連鎖快餐麥當勞公佈今年第三季季績,錄得12.8億美元盈利,每股賺1.5美元,收入略減2.9%至64.2億美元,均勝市場預期每股賺1.48美元及62.7億美元收入。全球同店銷售按年升3.5%,亦優於市場預期升1.5%。麥當勞股價昨於美股早段曾升2.5%至113.4美元。彭博引述消息稱,美國電訊業巨頭AT&T擬與時代華納(Time Warner)吞併HBO、CNN和華納兄弟等電視頻道。據悉,AT&T高層與時代華納會面,洽商合併的可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2/198086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91

內地客買港豪宅比例撲三成 走資加劇 業界:料比例趨增

1 : GS(14)@2016-10-24 05:54:12

【明報專訊】人民幣貶值,加上英國公投脫歐,內地客來港置業比例再升;事實上,除不少本港超級豪宅獲內地資金捧場外,目前發售的分層豪宅新盤,個別項目的內地買家比例高近三成,業界估計內地客佔豪宅買家比例,將持續攀升。龍頭發展商長實(1113)認為,香港法制完善,豪宅對內地客仍具吸引力,料內地客整體入市比例維持10%至15%,但個別豪宅可逾20%。

明報記者 林尚民、林可為

中原早前公布,今年第2季內地買家比例上升、特別在豪宅市場。以宗數計,次季內地客購買1200萬元以上住宅物業,佔整體20.4%,惟若以成交金額計,則佔整體豪宅市場的26.6%,較首季的16.9%增加;上述兩項數字,均創下2012年第四季,即政府推出買家印花稅辣招(BSD)後,過去14季度的新高。

次季入市比率 創逾3年新高

雖然有關數字未反映第3季(7至9月)、即英國脫歐後市况,但中原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稱,據前線代理資料顯示,第3季內地買家購買中小型單位,雖然應與第2季持平(主要是本地客對中小型單位需求強勁),豪宅物業內地客比例估計會續升,但會否升至BSD推出前超過三成水平,就要拭目以待。

南區‧左岸內地客佔30%近期最勁

至於近期部分一手分層豪宅,以中海外(0688)鴨脷洲南區‧左岸為例,本月7日首輪開售30伙清袋後,中海外當時表示並無統計內地客具體比例,只表示項目開售前接獲的約240張入票中,來自內地等境外人士入票量約15%。不過,經過4輪銷售後,南區‧左岸已累售66伙,佔項目單位總數114伙的六成、套現近31億元,中海外表示內地買家約佔三成,為近期內地客比率較高的一手豪宅盤。

另外,長實紅磡維港‧星岸(共321伙)、會德豐(0020)何文田ONE HOMANTIN(共561伙),目前分別售出全盤近八成、及逾五成單位,內地客比例同樣佔約20%。

趙國雄:整體入市比例維持逾10%

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認為,本港法制完善和經濟基調良好,豪宅可繼續吸引內地客,旗下維港‧星岸、亞皆老街君柏售出單位中,內地客比例分佔約兩成和一成;惟他表示,樓市購買力始終以本地居民為主力,內地客整體入市比例,應維持在10%至15%。

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稱,由於港鐵觀塘延線通車並在何文田設站,相信是內地客有興趣在何文田買樓的原因之一。

嘉年華豪擲13億購壽山村道屋地

事實上,英國脫歐後市場連錄多宗超級豪宅買賣,均由內地客或內地背景人士購入,如「五金大王」蘇澤棠家族持有的南區壽山村道16A至D號屋地,就由嘉年華國際(0996)以13億元購入,項目佔地4.97萬方呎,可重建樓面約2.23萬方呎,每方呎樓面價5.8萬元。

(人幣新跌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81&issue=20161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16

堵截走資 銀聯禁港刷卡買壽險

1 : GS(14)@2016-10-29 12:48:13

【明報專訊】內地為防大規模走資再出重拳,昨日市傳中國銀聯將全面取消內地保險客戶通過銀聯渠道繳交香港保費。多名本港保險業內人士向本報表示,已通知員工及客戶,最快將由今日起停用銀聯支付。惟銀聯則回應稱監管政策從未改變。預料保險股股價將因而受壓,英國保誠昨晚在倫敦跌了2%。

銀聯:一向只可買意外旅遊保險

中國銀聯香港發言人表示,並未停止境外保險類商戶的銀聯卡支付服務,按照監管政策一貫要求,境內發行的銀聯卡僅可進行個人旅遊、消費類支付,不得用於資本和金融項目交易。因此,銀聯卡僅可用於與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不能購買具有資本項目投資性質的人壽險,而單筆5000美元刷卡限制亦未改變。

內地昨日傳出消息稱,中國銀聯將從今日凌晨零時起,全面暫停以銀聯為支付渠道,繳納香港保險保費,範圍涉及香港所有保險公司及產品。安盛保險某銷售人員表示,昨晚突然接到上級通知,要求從今日起即刻全面停用銀聯作為支付渠道,包括電匯、現金支付與通過香港境外戶口繳費等傳統方式則維持不變。有消息稱,昨晚保險公司經紀都在加班,在限期前幫內地客戶刷銀聯卡完成交易。

由於人民幣貶值等因素,內地資金早前大規模湧入本港保險市場。根據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達301億元,按年大增1.17倍,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比例,亦從去年的20.2%大幅提升至36.9%。今年2月,中國銀聯發出通知,將境外單次刷卡交易限額設定為5000美元。安盛職員表示,此次停用不僅為客戶首次繳納保費,連同未來續保的銀聯渠道亦將一併關閉。

富通保險向客戶發出通知稱,下周一起銀聯卡交易必須先獲得卡中心批准方可繳費,而今日在本港的營業點將延長開放時間,本周末客戶仍可使用銀聯繳費。有傳友邦香港亦將實行新規,惟截止發稿,記者並未獲得友邦回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93&issue=201610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880

內地封殺走資 銀聯禁碌卡買投資性壽險港保險業恐裁5,000人

1 : GS(14)@2016-10-30 12:39:52

【最後衝刺】 尖沙嘴英國保誠保險大樓昨日有逾百內地客,在經紀及代理陪同下排隊等候投保。 周智堅攝



【本報訊】中國再出招阻資金外逃!銀聯昨證實,內地客赴港碌卡買投資性壽險渠道即日堵塞,以後只可以購買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產品,直接封殺走資渠道。業界指出,事件將導致本港代理生計受損,估計會掀起保險業裁員潮,涉及人數或達5,000人。記者:周家誠 江靖然



銀聯指,發現有內地客多次在同一保險公司碌卡,而且交易量激增,故此向這些險商發放合規指引,當中提及內地客在境外僅可購買與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費相關保險,有投資成份的壽險產品均遭禁絕。本港保險公司包括保誠、宏利等均於昨日即時落實規定,不過仍有代理、經紀作最後衝刺,本報直擊位於尖沙嘴的英國保誠保險大樓,逾百操國語的內地客,在經紀及代理陪同下排隊等候投保,場面相當墟冚。



意外及疾病險不受限

據保監處數據,現時內地客佔本港新造保費約四成,而保誠、友邦香港等比例更遠超市場平均數,當中不少人選擇以碌銀聯卡渠道投保,若果堵塞這渠道,對於本港保險業大有影響。事實上,不少內地客現時在港購買投資成份相當高的分紅壽險,甚至是稱為萬用壽險的美元計價產品,這類保險的佣金通常較高,反而銀聯容許內地人買的意外、疾病險,對保險代理而言,利錢甚薄。有任職保誠、主攻內地客的代理表示,公司正想辦法研發另一渠道,助內地客資金來港買壽險,例如透過公司滙款、支票等方式,甚至要求使用收費相當昂貴的Visa及Mastercard等,但仍然遠不及銀聯卡方便及直接,相信新政策對收入有很大影響。


部份保險經紀擬轉型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認為,今次事件或會引起保險業輕微裁員潮,約5%從業員可能被裁。根據保監處數據,今年首季香港保險經紀約1萬人,代理則約8.4萬人,計及後勤人數,估計現時保險從業員逾10萬人,若果裁員5%,意味有接近5,000人將會受影響。羅少雄呼籲,從業員應該要擴闊自己知識層面,可銷售更多不同類型投資產品。有保險經紀表示,將會轉型銷售更多不同類型投資產品,因為內地人若果未能投保,有機會透過其他渠道走資,例如買南下基金、港股通,甚至是港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30/198165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050

中國外儲大減3,600億逾5年新低 受走資美債價跌拖累

1 : GS(14)@2016-11-08 05:39:31

■市場估計,人幣面臨持續貶值壓力,內地外儲將持續下跌。 資料圖片



【本報訊】人民幣資金持續流走,加上美國加息預期下,美債價下跌,令手持不少美債的中國官方外滙儲備,上月錄得自今年1月以來最大跌幅,跌近457億美元(約3,565億港元)至3.12萬億美元,續創逾5年新低,分析認為,未來外滙儲備將會持續下跌。記者:周家誠

中國外滙儲備已連跌4個月,人民銀行公佈,10月外滙儲備3.12萬億美元,較上月減少457億美元,屬2011年3月以來最低,跌幅亦差過預期。而中國去年外滙儲備下降逾13%,其中12月單月曾錄下降金額逾千億美元的歷史紀錄。上海商業銀行財資市場處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外滙儲備下跌除了是因為資金流走,美國債息因應加息預期升溫而上升,令債價下跌,亦促使中國外滙儲備賬面值減少。


人幣貶值 外儲料續跌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10月外滙儲備下跌與人幣貶值同步,主要原因是市場預期美國將在12月加息,美元在10月突然轉強,導致中國資金大幅外流。廖群指,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在未來2至3年內,人幣都面臨持續貶值壓力,外滙儲備預料仍將持續下跌,不過人行會控制人幣貶值幅度,美國亦會控制加息步伐,因此人幣不會出現急速下跌。他又稱,雖然中國外儲已跌至3.12萬億美元,但仍非常足夠,不會影響人行維持人幣滙率能力。人幣近日面臨持續貶值壓力,截至昨晚9時,離岸人幣價格(CNH)稍貶0.2%(或124點子),至每美元兌6.7852人幣,中銀香港(2388)電滙價報每百港元兌87.1人幣。在岸人幣價格(CNY)則貶0.26%(或176點子)至6.7741。林俊泓解釋,昨人幣貶值主要是反映環球避險需求下跌,因為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莉當選機會增加,未來局勢有望較為穩定,故此作為避險貨幣之一的日圓現沽壓,由於日圓亦是人幣CFETS指數下的重要組成貨幣,故此人幣亦跟跌。美滙指數暫時止跌企穩,昨早人幣中間價再跌穿6.77,短期人幣滙率仍受壓。若以特別提款權(SDR)計值,10月外滙儲備為2.27萬億SDR,較上月微增29.84億SDR,上月則減158.65億SDR。10月底儲備資產中,黃金儲備稍升13萬盎斯至5,924萬盎斯,惟折合價值753億元,較9月底781億元為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08/198262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88

老樓周記:走資派等淡友沽樓

1 : GS(14)@2016-11-11 08:09:26

過去推出的辣招已經好辣,不過經過咁多「訓練」,買家已見慣不怪,只是樓價回順了一段時間和發展商發功破解,辣招好快被破解,原因只有一個,投資者嫌錢不保值,若要樓價跌便要封殺錢的來源和增加最後一道辣菜「物業增值稅」,樓價才有大幅回落的機會。踏入物業第二個黃金十年,今次不是內地客做主導,早前已指出由本地客重奪樓市主導權。過去一年,內地客在新盤內佔少於一成,非傳統豪宅改由本地家族和富豪購買。至於民生住宅由投資者主導市場,內地客一早被辣招趕去其他城市,如台灣、新加坡等。內地資金要走出去,香港已不再成為第一資金避風港。加辣抗藥性已到了難以治療的地步,內地發展商大手筆買香港地也是走資的迹象,不理鄰區的樓價以更高價購買,更演變成企業化走資,除非政府對內地資金限制流入,否則是擋不了的走資來港,港人仍要貴樓同發展商打工。上周出招後,十個評論員有九個轉軚話樓價跌,更有代理商指二手冰封,這些慣性的見跌講跌的評論已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有人放棄便有人入場,走資派正等待淡友沽樓,正如會德豐和長實出售手上非核心物業,被其他走資派或投資者視為千載難逢的機會,購入他們認為以前買不到的核心物業,即使要天價成交也在所不惜。劉兆昌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1/198295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