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動畫】狗醫生助治療情緒病女兵恩將仇報綁狗再射殺

1 : GS(14)@2017-04-29 23:24:38

「狗醫生」幫助不少病人擺脫抑鬱等精神疾病,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隻「狗醫生」卻遇上喪心病狂的女主人,她竟將牠帶到森林綁在樹上,用步槍向牠開了至少5槍,之後又任由男友射殺他,期間更哈哈大笑。23歲羅林斯(Marinna Rollins)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她最近被軍方以醫療理由革職。兩人本月中將「Cam」帶到費耶特維爾(Fayetteville)一個樹林內,將牠綁在樹上,羅林斯用步槍近距離向「Cam」開了5槍,全程由男友拍下來。其後男友說「讓我也射擊牠」,於是又連續向「Cam」開了5槍,羅林斯之後將狗屍拖到一個淺坑內埋葬狗狗,她還說:「這是真的……我愛你,你是我的狗狗,你是一隻好狗狗,但是……」此時男友提醒,要將狗埋得深一點。當地傳媒報道,羅林斯飼養鬥牛犬「Cam」約一年,「Cam」是一頭服務犬,幫助治療她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但沒想到羅林斯恩將仇報,夥同男友虐死牠。短片公開後,有人開設facebook專頁誓言要為「Cam」討回公道,其中有懷疑是羅林斯的facebook用戶回應說:「與狗狗共度最後一天,很美好,很不開心牠要走了,但牠要去的地方會令牠更加高興。」警方已拘捕兩人,本來要求羅林斯及其男友各以1萬(7.8萬港元)及5,000美元(3.9萬港元)保釋,但在愛護動物人士炮轟下,他們的保釋金已增至2.5萬美元(19.5萬港元)。美國廣播有限公司/英國《都市報》/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8/200047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835

自助認知障礙評估 加快診斷及早治療

1 : GS(14)@2017-05-19 05:20:48

【明報專訊】由貿發局主辦的「香港國際醫療器材及用品展」,今個星期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其中,多個參展商都展出了一些涉及檢測、治未病或者在病情輕微時就應付的嶄新方案,甚為吸睛。例如,由科技園培育公司Cognix Limited、中文大學及理工大學共同研發的「香港智能化認知評估平台」(HK-iCap),就是全港首個自助式的認知障礙評估工具,有助醫院、診所、社會服務機構等為有需要人士準確快速地提供認知障礙評估服務,把握黃金治療期。

Cognix行政總裁方靖行、副總裁譚婷婷表示,傳統的認知評估工具包括「簡短智能測試」(MMSE)及「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均是由一名專家對一名長者進行,以紙筆記錄。但由於專家數目有限,輪候時間往往長達3至6個月,一直都無法大規模推行,間接引致很多患者錯過盡早治療、延緩退化的黃金時間。

而且,這類認知評估工具始終是兩人之間的一問一答,個別專家使用這類認知評估工具時,有可能為了盡快完成或者其他原因,而影響到判斷結果。但「香港智能化認知評估平台」(HK-iCap)卻不同,它是一個安裝於平板電腦的App,以自助方式進行,其測試過程有如玩遊戲般。這種設計既可以減低長者的抗拒,令他們樂於接受評估,也可以令評估結果更加客觀和準確。

測試認知能力 如玩遊戲

HK-iCap會測試六大範疇的能力,包括:前瞻記憶、衝突反應抑制、專注力與工作記憶、時間及環境定向、語言及延遲記憶,以及視覺構建。整個測試時間只需20分鐘,就可以取得評估報告。這系統亦毋須專業人士操作,在一名督導員的監察下,就可以同時讓多人進行評估,所以十分適合長者服務機構使用,讓它們為長者提供普及、快捷而準確的認知評估服務。

僅需20分鐘 獲10多機構採用

HK-iCap自去年5月推出,至今已獲十幾間本地機構採用,包括社福機構、安老院、診所、醫院等。Cognix向這些機構收費的方式,非常彈性,既可以像傳統軟件般賣斷使用權;亦可以收取月費或年費;甚至可以提供上門單次服務。

Cognix強調,HK-iCap是源於大學科研及完成臨床驗證的認知評估工具,具備實證支持。該公司建議,55歲或以上的人士每年進行一次評估,就可以有效地觀察到有無變化。「有些研究顯示,若在認知障礙出現初期就發現,是可以利用緬懷治療、音樂治療、園藝治療等方法來訓練患者,而不需吃藥。」譚婷婷說。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65&issue=201705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462

甜姐兒言語治療師當「候鳥」千里飛台實習助病童

1 : GS(14)@2017-05-21 00:59:07

台灣政府為吸引回流人才而設的「候鳥計劃」(Taiwan Tech Trek)反應熱烈,今年取錄全球共303名年輕華僑,將會在暑假到台的不同機構實習。駐美記者:唐芷瑩 加州米爾皮塔斯市報道按行政院《重點人才整體培育及運用規劃方案》而設立的「候鳥」,今屆收到全球20國共461名台裔報名,除了最熱烈的美國及加拿大,在越南也收到34份申請。今年美國獲選的235人中,三藩市和矽谷灣區佔最多(68人),其餘來自洛杉磯、紐約和西雅圖等城市。灣區學員今年的實習機構,包括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和陽明山國家公園等。當中在美國土生土長,樣子甜美的林郁柔(Nora Lin)有一顆助人心,就讀太平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的她,將會到社福機構財團法人伊甸社會褔利基金會,首次踏出美國實踐夢想。她以流利國語向本報表示:「我是主修言語治療的,知道伊甸那兒有很多在這方面有缺憾的小孩,想得到更多經歷,加上我姊也曾在這機構工作獲益良多。」「候鳥」帶給學員工作實戰外,也希望加深他們對台灣的歸屬感,而這方法看來十分有效。畢業生楊亞力說:「最好玩是在台灣迷路,一邊迷路一邊吃,在實習的時候去過台北所有的夜市……芒果冰等;也看到台灣人友善的一面,在工作上給我很大的幫助,這些都讓我更愛台灣。」今年的實習期由6月1日至9月15日,為期4至7個星期,實習機構會資助學生新台幣1萬元(約2,758港元)的機票補助和日薪新台幣600元(約165港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0/200275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763

海老藏被指延誤亡妻治療

1 : GS(14)@2017-07-05 03:49:48

日本前當紅女主播小林麻央日前癌病離世,有報道指她因未有即時接受適當治療才會延誤病情。報道指麻央於2014年2月發現乳房有硬塊,但她於八個月後才覆診,當時她的癌細胞已擴散,其丈夫市川海老藏亦未有讓太太接受抗癌療程,反而帶了麻央進行氣功治療,最終拖了一年四個月才做手術。消息又指海老藏很迷信,他一直希望靠風水命理能改善太太病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703/200767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051

病情處終末期 毋忘為愛妻爭取自由劉曉波盼出國治療 中共拒絕 稱「轉運過程不安全」

1 : GS(14)@2017-07-09 12:10:45

■病情嚴峻的劉曉波昨躺在病床,接受中、美、德三方專家會診。互聯網



【本報訊】癌病纏身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目前仍在瀋陽醫院救治,命懸一線。美國、德國兩名專家昨獲准赴瀋陽為劉會診。院方昨午連發4份通報,繼續「包辦」披露診治結果,代專家稱劉的肝癌已處終末期。劉曉波當場用英文向外國專家提出出國治病意願,但當局借專家之名否定。劉的友人直指,劉曉波是希望愛妻劉霞免再受苦,利用最後的機會為愛妻爭取自由。記者:曾昭坪


■劉曉波堅持出國治療,欲助妻子劉霞脫離中共軟禁。

昨午1時多,數名外國專家及駐華外交官等,抵達收治劉曉波的瀋陽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逗留近3小時後,拿着數袋醫院資料離開。隨後院方在6小時內在官網連發4份通報,稱應劉曉波家屬要求,當日下午2時全國專家組邀請來自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外科系主任Markus W. Büchler,和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放療系教授Joseph M. Herman,到該院為劉曉波病情會診。通報稱,會診由北京協和醫院毛一雷教授主持,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曄雄教授等參加;又稱美、德專家「充份肯定全國專家組治療方案與措施」,「病人迄今為止接受了高水平治療」。但劉的癌細胞已全身多處轉移且有大量腹水,病情嚴重,肝癌已處終末期,並指可對劉再做磁力共振評估肝臟狀況後,再決定是否可用門脈癌栓介入和放射治療等緩解病情,再試用免疫治療法。


意識清醒 稱首選赴德

通報指,專家認為目前劉曉波應「繼續營養支持、止痛和一般支持治療等,盡可能提高病人生存質量」。資料顯示,Joseph M. Herman為放射腫瘤學專家,20多年來發表論文數量逾250篇;Markus W. Büchler則是外科手術權威,擅長器官移植手術,曾獲多個外國研究獎項。內地著名記者高瑜昨晚在社交網站透露,劉曉波在會診期間意識清醒,可作順暢交流,不時以英語與外國專家溝通,並稱他當時向專家強烈要求希望出國治療,首選是德國,美國亦願意前往,在旁的妻子劉霞和她的弟弟劉暉都表示同意,並懇切希望當局能批准劉出國。不過院方一則題為「美德專家稱劉曉波到國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通報卻稱,在昨會診過程中「美國和德國專家提出患者希望出國治療,中國專家提出:『患者轉運過程不安全,你們還有甚麼治療辦法可以做得更好?』美國和德國專家回答:『我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你們已經做得非常好。』」。通報又稱「劉曉波目前進食困難」。


家屬抵院 禁聯絡外界

國際特赦組織研究員潘嘉偉昨向法新社表示,當局決定讓外國專家協助治療劉曉波,意味當局決心不讓其出國。而劉曉波夫婦好友、作家野渡昨向《蘋果》稱,劉曉波如此堅持出國,「最主要是讓劉霞自由,這沒有甚麼難猜的」。廣州中山大學退休教授艾曉明昨也在社交網站留言:「儘管他正徘徊在通向死亡的不歸路,但今天他的心還在跳動,他的靈魂嚮往着自由!」此外,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昨稱,劉曉波兄長劉曉光夫婦及弟弟劉曉暄夫婦昨日已見到劉曉波;不過當局警告他們不能跟外界聯絡,不能與記者會面,全程更遭監視。至今劉曉波及其家人均未能直接對外發聲,只有當局「包辦代言」。潘嘉偉昨指,當局至今仍不允劉曉波的友人探望,說明當局對其本人及家屬的限制是何其嚴緊;他又指外國專家應已被封口,不准對外透露劉曉波病情,「他們可能會以涉病人私隱等理由迴避問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9/200837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82

醫生:免疫治療屬最後一着

1 : GS(14)@2017-07-09 12:10:45

【本報訊】港大外科學系名譽教授潘冬平指,肝癌患者常出現門靜脈癌栓,肝臟內有左、右門靜脈,伸延至肝臟外成為一條主門靜脈,再伸延至小腸。門靜脈供應肝臟三分之二血液,若肝癌入侵門靜脈致門靜脈癌栓,會影響肝臟供血及肝功能,及有嚴重腹水,治療非常困難。


門靜脈癌栓礙肝臟供血

門靜脈癌栓可影響肝臟供血,而門靜脈癌栓介入治療是內地常用的方法,不過並非國際標準療法。方法是在X光或超聲波引導下,經皮膚放入導管,經過肝臟其中一條門靜脈分支伸延到主門靜脈,將門靜脈打通。但因腫瘤生長速度快,門靜脈很快再阻塞,治療效果有限。另外,肝癌對放射治療敏感度低,對門靜脈癌栓作用也不大。另一種用特別放射同位素的體內放射治療效果較好,但內地未有這種療法。潘表示,病人若有肝癌且全身多處轉移,加上門靜脈癌栓,病情非常嚴峻,相信專家希望利用門靜脈癌栓介入或放射治療「拖多陣」,「睇吓有冇機會肝功能好番,再做免疫治療」,屬最後一着,估計生存時間或僅兩至三個月。■記者陳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9/200838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84

【救救職業病】治療師教四招 填平高低膊

1 : GS(14)@2017-09-17 13:44:49

首先將雙腿放鬆分開,坐直上身,張開雙手,心口與臉部向同一方向旋轉。



辦公室同事注意,若果你們經常使用滑鼠而且姿勢不正確,會令膊頭縮緊,變相長期有一邊膊頭下沉,肌肉收緊,容易形成高低膊。註冊物理治療師及普拉提教練師 Ida Lam現教大家四招運動,加強肌肉的訓練,改善高低膊問題。第一式:高提雙手轉圈平臥,收緊肚臍,舉高雙手,維持手臂90度角,肩胛後方壓着席上,向外打圈。每組動作重覆10次,留意肩胛不要離開席上。第二式:鋸式旋轉首先將雙腿放鬆分開,坐直上身,張開雙手,心口與臉部向同一方向旋轉。這組動作需注意膊頭不要縮起,背脊保持挺直。第三式:俯臥提膊加蛇式撐起維持手肘與膊頭一條直線,之後縮起雙膊下沉,然後將前臂伸直。這組動作很多人都會做錯,其實不需要整個身體活動,單是肩膊上下擺動便可。第四式:平板再雙肩收圈雙手繞緊,腳趾用力,將上身撐起,下巴收起,頸要長,肩膊下沉。姿勢正確後,便把肩胛縮起推開,重覆10次,記得上半身與下半身保持一條直線才是正確。同事們,想改善高低膊的問題,便要多加練習了。



維持手肘與膊頭一條直線,之後縮起雙膊下沉,然後將前臂伸直。

註冊物理治療師及普拉提教練師 Ida Lam。

記者:莊芷君攝影:許先煜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07/201449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80

【買書包】物理治療師評護脊書包:最緊要腰分擔到三分二重量

1 : GS(14)@2017-09-17 13:44:56

可調校肩帶、腰帶、胸帶的書包能做到貼背和讓腰部分擔重量。



開學,又見莘莘學子背沉重背囊上學去。不少家長都怕書包過重,令小孩子駝背兼影響發育。市面上有不少聲稱有護脊功能的背囊,我們找來物理治療師評價一下,到底有沒有幫助。



健衡物理治療及專項訓練中心主診物理治療師吳俊霆(Elton)表示,早十多年根本沒有小朋友看物理治療,但目前每日也有9歲以下小朋友看肩頸痛症,當然很大程度是因為小朋友玩多了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但書包過重也是原因之一,幾個原因加上來,小朋友腰頸背痛的問題會很難根治。我們找來了四款聲稱有護脊功能的背包給Elton評價,分別是MoonRock MR7、Beckmann Classic、Ergobag CinBearella、LEGO Ninjago Kai Premium Single School Bag。前三者的設計和行山戶外背囊相近,有齊肩帶、胸帶、腰帶兼可自由調校。Elton認為這種設計有助全身分擔重量,不只學童,甚至媽媽出街買餸也可用同類產品,不過就有幾個用法重點。首先設計應能以腰部承擔約三分二的總重量,索緊腰帶時,腰帶對上三分一部份應包覆着髂骨上方,對下三分二部份應包覆着髂骨。另外,拉緊肩帶和胸帶後應該不會阻礙到呼吸,而且能感覺到背包貼近背部,因為槓桿原理,物件重心離身體越遠,人體肌肉受累情況就越嚴重。Elton指在物理治療師角度,沒有哪種背囊比較好,最重要是用家懂得正確利用背囊分擔重量,家長在挑選書包時可讓小朋友試背,貼背和重量能分擔至腰部者為佳。記者找來小五學生Cyrus試用,當中MoonRock MR7和Ergobag CinBearella除肩帶、胸帶、腰帶,還可配合小朋友高度調節兩條背帶的高低。由於Cyrus也有一定高度,和低年班學童相比,背帶調高後書包重心明顯較貼背,感覺也較為舒適。Beckmann Classic內櫳有雙重索帶,索緊後能將物品貼近書包背部,Cyrus媽媽覺得這是一個很貼心設計,但就怕小朋友沒那麼細心,放學時心急沒索緊就背上身。至於LEGO Ninjago Kai Premium Single School Bag只有胸帶而沒有腰帶,背包有重量時明顯背得比較吃力,小朋友容易不自覺傾前彎腰。建議家長如果考慮護脊功能,可挑選同時有腰帶和胸帶的背包。



左起Moon Rock MR7 $860、Beckmann Classic $846、Ergobag CinBearella $1,152)及LEGO Ninjago Kai Premium Single School Bag $698。

腰帶要綁在盆骨位附近。

健衡物理治療及專項訓練中心主診物理治療師吳俊霆。

記者:司徒港燊攝影:劉永發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07/201449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89

【文化籽】喪親治療 監獄輔導 港女赴英當禮儀師開導生死

1 : GS(14)@2017-11-13 03:42:45

華人社會視殯葬業為厭惡性行業,偏偏馬曉芯毫無忌諱,出走英國當禮儀師兩年,越做越起勁。

【文化籽:胚芽故事】「原本以為我會驚的,因為未見過大體,但當你身處其中又不覺得恐怖神秘。」倫敦東南部的墓園Nunhead Cemetery,午後陽光映照在灰白色的墓碑上,馬曉芯穿着一身黑帶我漫步墓園,腳下踏着的枯葉嚓嚓作響。生如夏花、死如秋葉,弱質纖纖的她展露一臉大無畏的堅定。


「老死、急病、自殺、意外……」她喃喃地回憶,第一天上班便坐黑箱車去接死者,第三、四天去了一個停屍間,裏面放了三、四十具屍體。倫敦地廣屋大、人與人關係疏離,不時有獨居人士在屋內死去良久無人發現。「我見過發了霉的屍體、因放太久捲起來的屍體,怎樣也弄不直平放進棺木裏。」出走英倫五年半,兩年前馬曉芯通過訓練當上了禮儀師,如今倫敦黃皮膚的同業,她眼見只有自己。「一個葬禮是服務在生的人多於服務死去的人。這份工作最大的意義,莫過於安慰生者的心靈。」淡然面對生死是禮儀師的專業,但有一次卻令馬曉芯畢生難忘。「有一對夫妻的小朋友兩天前過身,那嬰兒只有三天大,夫妻倆剛領出世紙便再領死亡證,那是多麼難受的事。」看着這對小夫妻折騰了整個星期,在醫院寢食俱廢、痛極欲哭無淚。馬曉芯愛莫能助,只能默默為他們遞上清茶。「看見他們軟癱着難以接受現實,你可以做甚麼?陪伴、聆聽或許已是最大的幫助。」

西方思想開放 墓地散步遛狗等閒事

七歲喪父的馬曉芯回想,若當時自己或家人有人陪伴傾訴,悲痛的日子應該會過得容易一點。死亡在華人社會總被視為禁忌,我們在墓園聊天期間,不少居民在散步、遛狗,不像香港人見到墳場會兜路走。每天與屍體為伍的殯葬業本應沒有笑聲,但馬曉芯並不同意,指西方社會較開放,視死亡如茶飯,英國喪禮尤其洋溢英式幽默,讓她這位華人禮儀師為之側目。「他們會在葬禮上搞笑或講爛笑話,葬禮後會大夥兒去酒吧,不是去吃解穢酒,喪禮籌備過程更是無限創意,年輕人分期付款自己未來的葬禮也大有人在。」馬曉芯記得有一位小朋友的葬禮上,所有來賓包括禮儀師和職員都被要求穿上超級英雄裝束,亦有葬禮會播勁歌金曲,有利物浦球迷更要求狂loop球隊隊歌〈You’ll Never Walk Alone〉。殯葬場猶如大觀園,眾生相不遜美劇《六呎風雲》(Six Feet Under)既荒誕又感人。她見過有一家兩代人在殯儀館吵架,差點大打出手;也見過一位少女堅持為亡母修甲和塗色,作惜別禮。「殯儀化妝師的取態也不大同,西方崇尚自然,會刻意回復先人平時的髮型和鬍子等。」馬曉芯指化妝師有時更百無禁忌的拍下先人遺容,以示他們協助逝者以最真實的本相與親友話別。「外國人在喪禮上讚揚一個人的生命、紀念他們做過的事,多於愁雲慘霧地悲嘆這人死了,我們要穿黑衣和悲哀。」好似有一個家庭世世代代住在一個社區,當家人死去時,葬禮由家中出發,西裝履革的禮儀師拿着手杖在靈車前開路,特意繞一圈忘者最愛的公園、酒吧,沿路鄰居和親友不停向他致敬和獻花,非常人性化。

原不喜歡英倫 一份書店工打消回港

作為文字人,馬曉芯不時被逝者親友們陪葬的惜別信內容所感動,有些人會在瞻養遺容時朗讀。「對已死之人發表最後心聲,無人會再有顧慮,通常都是最誠實和真摰之言。」八十後的馬曉芯原為記者,五年半前跟隨另一半來到倫敦,最初斷言不會喜歡倫敦,本想留下半年便回巢。「至少告訴人我真係試過但不喜歡,便順理成章回港去。」誰不知,一份書店的工作扭轉了她的人生。書店的兩位老闆是從事口述歷史的學者,經常為猶太人記錄歷史。這工作讓她思考自己何以不面向草根,做有興趣又能回饋社會的工作,於是打消回港念頭。而更早時她投身心理治療專業,並常問自己,究竟人生哪一種痛最痛?她最後選了喪親輔導(Bereavement counseling)這範疇。「有甚麼地方好過在殯儀館找對象?那裏能接觸最需要幫助的家庭。」最初馬曉芯只想接觸有需要的群眾,沒料到竟然當上了禮儀師,與喪親者一同送行,為他們心理治療,一起度過哀傷期。心理治療與禮儀師,她正在雙線經營,現時每星期會替七至八人單對單心理治療,有單親媽媽、囚犯、釋囚、抑鬱症患者,最震撼是得悉這個時代還有人被「賣豬仔」來英國,一位大陸女生來英後被「蛇頭」禁錮了一星期勒索家人,身心被虐待至千瘡百孔,由醫生轉介她作心靈輔導,希望她能盡快在創傷中重新生活。

當上生活導師 開解大陸新移民

馬曉芯現時特別關注留英的華裔異鄉人,希望她們可以用母語暢所欲言,抒發情緒。一位大陸富二代來英國升學,參與了不少遊行集會、用化名在社交媒體表達對民主自由的看法,像重生一樣。畢業後被家人召回老家接手家族生意,臨走前患上抑鬱,害怕回到專權的國度。「特別是中國來的新移民是很孤立的,你無法想像待業、拿不到簽證,甚至文化衝擊都會對他們的情緒造成很大困擾,既懷疑自己又感前路茫茫。他們背負最大的心理壓力是一旦回鄉就等於承認失敗,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他們讓我自覺在香港出生長大有多幸運,引發我對自我價值和身份議題的反思。」她又經常輔導對家庭和前路憂慮的在囚人士,對於18至25歲的在囚年輕人,她更似一位生活導師多於輔導員。由不喜歡到愛上倫敦,馬曉芯很清楚理據所在。「香港很小,很難找到真正志同道合又有共同興趣與理想的人,我曾經好似一隻狼,好想找到自己的狼群。結果,我在異鄉找到了。」兩年前她受訓後當禮儀師的前一晚,寫下了當時的心情,「明天終於要開始禮儀師的工作了。把自己放在一個每天面對死亡的地方,好讓我學習年月日的價值。」「死亡,是人生唯一知道會發生的事。」馬曉芯說,工作令她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改變,讓她知死知生,更珍惜當下。


馬曉芯指華人忌諱談論死亡,很多時候沒留下一句話就走了。她認為葬禮是為生者服務多於為死人而做。

以前當記者,她特別喜歡發掘草根故事,但在工作層面交往流於表面,她希望對人對社會有直接的影響。

在殯儀業見盡眾生相,馬曉芯指英國人死也擁抱英式幽默,葬禮要賓客穿超級英雄裝束或其熱捧球隊的球衣大有人在。


馬曉芯曾經認為自己是一隻很想找到同伴的狼,結果在異鄉找到了很多soul mate。

投奔異鄉始終關心香港,三年前雨傘運動其間,馬曉芯也在英倫,以行動聲援香港。

兩年前她受訓後當禮儀師的前一晚,寫下了當時的心情,「明天終於要開始禮儀師的工作了。把自己放在一個每天面對死亡的地方,好讓我學習年月日的價值。」



採訪:鄭天儀攝影:王國輝(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編輯:黃世恩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12/202105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106

伙保險公司 讓大眾預防勝於治療 初創推普及基因檢測

1 : GS(14)@2018-01-22 05:16:50

【明報專訊】社會上有不少人認為香港科研技術滯後,但其實香港的科研水平在國際具一定知名度,可是,市民卻甚少聽到香港有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科研成果未能變成市場接受的產品,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初創企業Prenetics為基因檢測公司,公司把個人化基因檢測服務,擴展至飲食、藥物敏感、預防疾病等多方面的應用,讓市民可以採取更佳的健康管理措施,提升生活質素。

明報記者 鄺月婷

Prenetics成立於2014年,公司前身是由香港城市大學的科學家於2009年成立的高通基因。2014年時,楊聖武剛剛辭任Groupon東南亞區行政總裁,他擬投資予高通基因,與該公司的科學家洽談時,科學家表示他們因專注於科研,做生意並非他們的擅長。於是,楊聖武便決意親力親為,除了投資給公司和擔任行政總裁,並把高通基因大改造,引入國際化的管理團隊,至於科學家們則為公司提供技術支援。楊聖武亦把公司改名為Prenetics,公司名字是由Prevention(預防)及genetics(基因)組成。

針對與健康疾病相關分析 省成本

Prenetics主要跟大型保險公司合作,包括保誠保險、友邦香港、匯豐保險服務及Muang Thai Life,保險公司會把Prenetics的基因檢測盒送給保單持有人。現時,全基因組測序(把用戶身體內的全部基因,全部排列分析)的測試費用高昂,為了節省成本,Prenetics會找出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基因做分析,提供營養基因組學、藥物基因組學、遺傳性癌症篩查、家庭計劃篩查的基因檢測服務。

楊聖武表示現時大眾的健康措施,是在生病後才去醫治,但其實不少疾病均能事先預防。基因測試可以顯示用戶有多大概率患上某種疾病,當他們知道自己比正常人有更高的風險,他們便能透過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減低自己患上該種疾病的風險。楊聖武指即使生活習慣和飲食等因素是導致人們患病的部分原因,但大部分人不會因此而採取行動,只有當他們知道自己的基因對哪些病症特別高風險,便會針對自己的狀况提高警覺。

基因測試報告可以顯示用戶患病的風險,即使用戶對某種疾病有較高的風險,也不代表一定會患上此項疾病;若他們對某種疾病有較低風險,也是有機會會患病,這或會令部分市民覺得基因檢測是可有可無的措施。楊聖武認為用戶決定做基因檢測與否,是他們的個人選擇。不過,對於關注健康的人士,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基因報告結果,及早採取預防措施,減低患病風險,令他們的生活品質變得更好,也不需花費太多時間住院留醫。楊聖武說:「我有較高的大腸癌風險,當我知道後,便會開始定期做腸鏡檢查,沒做基因檢測,就有機會等到50歲才做(腸鏡檢查)。」

綜合分析 提供30分鐘免費諮詢

Prenetics的基因採樣和寄送樣本程序簡單方便,用戶只需把採樣棉棒放置於左右兩邊面頰的口腔內壁,分別上下來回摩擦約30秒,以收集唾液(口水)及口腔黏膜細胞。採樣後,用戶可把棉棒放進試管中,並在一星期內把樣本送到實驗室以確保樣本質素。之後公司會在10個工作天內把基因檢測報告結果,透過電郵發送給用戶,用戶也可在myDNA Pro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瀏覽報告。公司會把用戶的生活習慣納入考慮因素,作出較綜合的分析報告,為用戶提供飲食及運動建議。此外,用戶除了可獲得一次免費30分鐘與私人健康教練的電話諮詢,也可以透過myDNA Pro手機程式諮詢在線的註冊營養師,作出為期16星期的改善健康生活課程。

年內推B2C業務 擬拓至內地歐洲

楊聖武創業經驗豐富,他認為對公司來說,最重要是有國際視野,所以Prenetics團隊有很多員工是由海外回流或者是從外國招聘,公司會在印度、英國及美國等地招攬人才。被問及有什麼創業秘訣,他笑言自己十分熱愛工作,甚至犧牲了與家人和朋友的相處時間,「我每日早上9時至晚上12時都在辦公室工作,10多年以來都是這樣。」他覺得年輕人若有志創業,需要抱着正面樂觀的心態,

不怕失敗,也要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拍檔。

Prenetics成立至今,已獲得超過5000萬美元投資額,公司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基因檢測公司,在整個東南亞區團隊約有100名員工, 楊聖武透露公司純利增長速度快,在去年做了約10萬個基因檢測。公司打算在今年中推出網上平台,進軍B2C業務,未來也會拓展內地及歐洲市場。

[新經濟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443&issue=20180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