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比特幣的冰與火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572

短短40天內,比特幣在中國三度遇挫。在全球,儘管各國監管當局的態度曖昧,而越來越多的商業機構開始接受這種新興貨幣。比特幣5週年,唱衰與看多未有定論,但瘋狂遊戲仍在繼續。

2014年1月14日起,在中國最大的C2C購物網站——淘寶上,關於比特幣、挖礦教程、礦機等商品信息絕跡。一週以前,這些產品已經明確被列入了淘寶的禁售範圍。淘寶在禁售通知中表示,此舉是為了執行一個多月前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佈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這也是自百度2013年12月宣佈旗下「加速樂」服務關閉比特幣支付之後,第二家中國互聯網大佬對比特幣關上大門,當然,中國網絡公司三巨頭「BAT」中的第三家企業騰訊,從來就沒有為比特幣敞開過門,騰訊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財付通的市場部負責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騰訊風險控制部門的把關下,財付通從未介入過比特幣這類虛擬貨幣交易。

短短40天內,比特幣在中國三次遇挫。第一次是前述五部委的聯合通知,警示比特幣投資風險;第二次是隨後央行約談第三方支付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再提供比特幣充值服務。

但在國際上,唱衰比特幣的聲音並未完全佔據上風。

2013年11月28日,比特幣兌美元價格自衝至歷史性高點1200美元後,接著在各國央行陸續發出的預警聲中連續畫出三個V字形被拉至600美元以下,近來又在越來越多國際商業機構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利好消息下持續爬升,比特幣又彈回1000美元。

一邊是商業機構和用戶的支持,一邊是政策監管的不確定性,2014年2月11日將迎來五歲生日的比特幣,能否走得穩健?

「中國行情」交易為主

在中國的比特幣生態中,幾乎無人搭建像歐美那樣的比特幣支付產品、服務平台。

「如果你是一個屌絲,只有10萬塊錢,你或許可以考慮用2萬塊去買比特幣:如果比特幣真是巨大騙局,價值為零,你還剩8萬塊,還是一個屌絲。如果比特幣真能改變人類的金融,價值幾年後就是100倍,甚至1000倍,你的小孩也許有機會成為富二代……」前百度科學家、Google研究員張棟隨後表示自己並不想鼓勵任何人去買比特幣,但他的這一條微博形象地解釋了很多中國人投資比特幣的原因——比特幣也許是一個泡沫,但也可能是機會。

在生薑大蒜都可以成為投資炒作對象的中國,比特幣在2013年成為追捧對象也就不足為奇了。2013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因素一路推高比特幣交易數量及兌換法定貨幣價格,到2013年11月,中國的比特幣交易量佔到全網交易量的3/5。

在比特幣交易者們活躍的QQ群、論壇中,每一次利空消息無不被千夫所指,比特幣持有者們希望通過不斷釋放出利好消息來抬高比特幣與現實貨幣的兌換價。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比特幣,同時還有不少仿照比特幣規則、叫法各異的「山寨幣」們,四處打著註冊即贈幣的口號吸引新手入場。

在此背景下,2013年1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認為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以防範比特幣可能產生的洗錢風險。十來天后,央行再度約談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求不能給比特幣交易網站提供支付與清算服務。

2013年12月初,工信部才剛剛表示要對比特幣交易平台備案、納入監管,這對那些原本只有在海外註冊、託管的比特幣交易平台本來是個好消息,可是沒想到在交易環節又卡殼了。當然,這些限制並不能將交易平台趕上絕路,應對措施很快就出來了——以前由第三方支付公司完成的自動充值和提現,改為人工操作,通過指定賬戶的銀行匯款完成。

2009年2月,中本聰在P2P基金會(P2Pfoundation)網站正式發佈比特幣之後,最早接受比特幣的極客們,在挖礦生產比特幣之外,先是用比特幣支付相應的互聯網服務和產品,然後慢慢將支付範圍拓展至披薩、羊毛襪子等現實商品,如果按照這樣的發展軌跡,比特幣也可以自成體系。不過在比特幣還不那麼為人所知的時候,和主權貨幣兌換後可以支付更多種類的現實物品,在此驅動下,比特幣與主權貨幣的兌換,就成為了比特幣生態圈的一部分。

在中國的比特幣生態中,與主權貨幣的兌換發展獨大。中國地區最早參與比特幣的活動是挖礦,然後把它們在海外交易平台換成美元,幾乎無人搭建像歐美那樣的比特幣支付產品、服務平台。2011年,比特幣的早期活躍分子詹姆斯·麥卡錫(James McCarthy)為此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描述這一現象,當時他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很擔心中國因此在比特幣發展中的參與不夠。現在看來,這一問題至今沒有解決。

中國關於比特幣初創企業中,最熱鬧的便是交易平台。2013年11月18日,當時中國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宣佈,獲得來自光速安振中國創業投資和美國光速創業投資的500萬美元投資。這是截至目前公開的唯一一個中國比特幣相關創投項目。

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各個平台競爭激烈,為了打擊對手,甚至不惜發動DDoS攻擊(分佈式拒絕服務攻擊,一種以分散攻擊源來攻擊指定網站的黑客方式,通常是利用合理的服務請求來佔用過多的服務資源,從而使合法用戶無法得到服務的響應)。2013年12月上旬,交易平台OKCoin創始人徐明星在一次遭遇DDoS攻擊後致用戶的公開信中就難掩憤怒,「某著名紅色資本已成為OKCoin的重要股東……OKCoin的全體股東一定動用全部力量讓你『死』得很慘,讓你受到法律的懲罰!」

儘管中國方面並沒有像印度那樣採取強硬措施——2013年12月24日,印度政府在警示比特幣風險後不久,警察突襲印度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Buysellbitcoin,使之被迫關閉——現在,中國的一些交易平台開始變得謹慎低調。比特幣中國原本在2013年9月實施交易「零手續費」,在央行約談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當天它們宣佈恢復收取交易手續費,以「增加交易成本,抑制投機,規範市場,符合監管要求」。

根據Bitcoinity的統計,比特幣中國交易量在全網的佔比,從半年前的20.45%,下降到一個月前11.48%,2014年1月14日,這個數字跌至4.85%,24小時內成交量只有9444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排在第一位的火幣網,24小時內比特幣成交量高達13萬個,佔據了67.18%的市場份額。火幣網的火爆,很大程度上要歸於它提供的「借款借幣」服務,號稱「無論漲跌,在火幣網您都能輕鬆獲利」,網友們稱之為「高利貸」,玩家可以通過預約借款競標利率,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有的競標最高日利率達1%。根據火幣網在2013年12月15日的通知,為了增加借貸流通率,從2014年1月1日起,每過10天,日利率每次就在原有上次利率基礎上再乘以120%。

儘管國內政策有不確定性,但海外比特幣交易被越來越多商業機構接受,這支撐著中國比特幣持有者的信心。一位在國內小有名氣的比特幣投資者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自己從來都是在海外交易平台交易,「就當離岸保值」。

「我們都是比特幣信徒」

在大棒落下之前,比特幣繼續向前發展。

按照Blockchain的統計,截至2014年1月14日,流通中的比特幣總數為1200多萬個,交易總數則達到了3000萬個,也就是說,平均每一個已產生的比特幣被交易了2.5次。按照比特幣的算法,其生產總量為2100萬個,然後可以在此基礎上做10的8次方次切割。這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們以主權貨幣購買比特幣的投機性,有理由擔心人們更傾向於囤幣投機,還會有人願意拿出來支付嗎?比特幣所有者們通過Overstock給出了答案。

2014年1月9日,美國在線零售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Overstock.com宣佈,接受比特幣支付任意商品(僅限美國境內,目前尚不支持海外訂單)。兩個小時後,這家網站做成了100筆以比特幣結算的訂單,價值約1萬美元。隨後,Overstock的CEO 帕特里克·拜恩(Patrick M.Byrne)通過Twitter宣佈,這家網站24小時內共收到840個比特幣支付訂單,銷售額折合13萬美元,它們幾乎都來自新用戶。

拜恩曾在2013年12月透露,Overstock將在6個月內接受比特幣支付,可是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行動起來了。

Overstock所接受的比特幣訂單,背後比特幣與美元對應的價格結算是通過與一家比特幣櫥窗公司Coinbase合作完成。也就是說,Overstock本身並不需要背負任何比特幣價格漲跌的風險,這看起來是筆不錯的生意。

之後,拜恩受邀在CNN電視節目中探討Overstock的這一動作,他表示,「我相信,亞馬遜將被迫接受比特幣支付。」

2013年12月,美銀美林利率與外匯研究全球主管大衛·吳(David Woo)發佈研報,認為「比特幣能夠成為電子商務的一種主要支付方式,並且成為傳統貨幣交易的有力競爭者」。2014年1月2日,投行Wedbush發佈比特幣研報《數字化信任:撬動比特幣超越「貨幣」》,其中也提到,零售商們接受比特幣支付意味著更少的交易手續費;PayPal如果允許比特幣成為它的電子錢包之一,意味著更低的融資成本。

2014年1月13日,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全球總裁大衛·馬庫斯(David Marcus)在Twitter上解釋PayPal不支持比特幣礦機交易時表示,PayPal把比特幣和外幣一視同仁,禁止是為了監管需要,「我們都是比特幣信徒」。此前他在博文發佈2014年六大預測中的一條是關於比特幣,他認為比特幣將作為一種保值和投資的資產,繼續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預測未來一年,比特幣仍然有翻倍的潛力。不過,「由於來自監管當局的不穩定因素,比特幣難以成為主流貨幣」。

有意思的是,各國監管當局對比特幣的表態十分含糊。2013年11月,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一場關於虛擬貨幣的聽證會上表示,比特幣「可能擁有長遠的未來」,或許能「促進一個更快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支付系統形成」。伯南克還稱,美聯儲暫時沒有制定針對比特幣的監管計劃,應該為它們提供相對自由的市場。一個月後,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則在彭博電視節目中說,「我估計比特幣是個泡沫。」

美國政府部門對比特幣越來越關注倒是事實。2011年12月,比特幣開源團隊核心成員蓋文·安德森(Gavin Andresen),曾受邀前往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介紹比特幣。兩年後的2014年2月6日,他又將受邀前往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FR)進行一次歷時90分鐘的非公開問答對話。該委員會是美國知名智庫,成員包括多位美國前總統、國務卿等高級官員,知名學者,主要的商業、媒體和非政府團體領袖。

2013年12月3日,荷蘭央行公告稱,金融監管法無權管轄虛擬貨幣,荷蘭央行從未監控這類虛擬貨幣,也並未監督使用這類貨幣的企業。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比特幣這類貨幣時務必認識到自己在承擔風險。中國央行在2013年12月5日下發預警比特幣風險通知之後,12月13日歐洲銀監局(EBA)表示比特幣存在價格劇烈波動風險,12月18日美國財政部警告比特幣存在洗錢風險。這些央行也都是預警,並沒有命令禁止比特幣交易。還有一些如加拿大、新加坡等政府,對比特幣交易採取了更為寬鬆的態度。

最讓人迷惑的是印度。2013年12月24日,印度儲備銀行(RBI)警告比特幣風險,隨後警察查封交易平台,印度境內比特幣交易平台不知所措紛紛暫停交易,但是此後政府又沒有進一步動作。2014年1月6日,一家名為Unocoin的交易平台率先宣佈恢復交易。印度比特幣擁護者們最近也組成了印度比特幣聯盟,接下來將為比特幣展開遊說。一名律師作為代表在比特幣聯盟的新聞發佈會上,呼籲政府澄清它對比特幣的態度。

2011年6月,南方週末記者與比特幣核心團隊成員交流時,他們多數認為政府監管是比特幣面臨的重大不確定性之一,他們也從多方面爭取讓比特幣、比特幣相關產業獲得合法地位。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2014年1月14日在《南華早報》撰寫《再見,比特幣》一文,他認為,比特幣是外國人製造出來的泡沫,種種跡象表明它是為虜獲盲從的中國大眾而設計。當泡沫破裂的時候,中國政府不可能逮捕這些外國人把錢追回來。這一泡沫不在中國政府掌控之中。於是,它不可能被繼續容忍下去。

比特幣繼續發展,主權政府會不會出手封殺?如果遇到一國政府封殺,比特幣交易還可以轉移到其他地方,如果全世界政府聯合起來封殺比特幣呢?轉移到地下的比特幣是否還會繼續流行?

沒人知道答案。在大棒落下之前,比特幣繼續向前發展。世界上第一台比特幣ATM2013年10月在加拿大落地之後,第二台即將登陸香港。SecondMarket在2013年10月發起了美國第一個比特幣信託基金。波蘭華沙黃金交易所、倫敦出租車公司Wheely.com、荷蘭刑辯律師、單反相機電商DigitalRev.com……紛紛支持比特幣交易,甚至Facebook也傳出了正在測試廣告支付支持比特幣的消息。

比特幣核心團隊成員之一傑夫·伽濟科(Jef Garzik)甚至計劃讓比特幣脫離互聯網,正在募集資金把專用電腦裝到小型衛星上直接與比特幣用戶無線連接,以保護比特幣安全。更有標誌性意義的是,2014年新年第一天,NYC Bitcoin Center開張落地,這個由企業家、政策制定者和理論家組成的機構,第一次以實體形式出現,致力於讓人們更好地瞭解比特幣,提升人們對虛擬貨幣的認知,試圖打造金融技術創新中心,它們所在的辦公地點,離紐約證券交易所只有幾步之遙。

當然,看空比特幣的聲音一直伴隨著比特幣的發展,其中最著名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2013年克魯格曼一共寫了四篇質疑比特幣的文章,有好事者把這些文章的發表時間嵌入MtGox的交易情況曲線圖後發現,每次他抨擊比特幣,比特幣就應聲上漲。

鏈接 比特幣5週年:

2009年2月11日晚上10點27分,一個名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基金會(p2pfoundation)網站上發帖,稱自己開發出了一個叫作比特幣的開源P2P(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它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央服務器或者託管方,所有一切都是基於參與者。

和傳統貨幣最大的不同是,比特幣沒有一個中央發行機構。人們只需要打開電腦,運行比特幣軟件,就可以參與比特幣的製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