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急飈618點 創28月新高 內銀大爆發 工行招行勁升8%
1 :
GS(14)@2017-10-08 21:57:57【明報專訊】經歷9月份的調整,恒指10月甫開盤便彈升逾600點,是近一年半最大單日升幅,並再創今年收市新高。投資者炒作人行定向降準的消息,逾250億元追入中資金融股,內房、科網及汽車等熱炒板塊亦再度「落鑊」。即使沒有港股通資金,全日成交亦有過千億元。據港交所(0388)數據,港股收市總市值為32.07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港股總市值32.07萬億元 歷史新高
恒指昨日裂口高開330點,半日飈449點,午後再發力向上,收市升618點或2.25%,收報28,173點。國指更大升395點或3.62%至11,305點,以點數計兩年以來最大升幅。即使A股休市、港股通「停駛」,港股總成交錄得1031億元。
內銀股備受追捧,工行(1398)及建行(0939)分別勁升7.9%及5.9%,合共貢獻恒指237點升幅。中行(3988)升4.9%,農行(1288)及交行(3328)分別升逾3%。招行(3968)則冠絕一眾內銀,昨日大升8.02%,盤中一度高見30元。恒指夜期昨晚續升,收報28,225點,較日間期指升77點。
降準刺激 逾250億追入中資金融股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表示,昨日恒指有57億元新資金注入,而且是「坐過夜」的,國指則有47億元,他估計是基金被迫追入內銀股。如大市能趁機突破「大時代」高位28,588點,相信能吸引更多新資金。
近期佔港股成交超過10%的港股通資金,昨日被迫缺席,但他們大多重倉持有內銀股。據港交所資料,中信銀行(0998)及招行是港股通的寵兒,北水持股均佔一成以上,而工行亦有9.86%股份由北水持有(見表)。
渣打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表示,由於已有一段時間沒有寬鬆貨幣政策的消息,故對市場的效應相當大,尤其今次定向降準是在內地「十九大」前宣布,令投資者對會議更有憧憬,期望內地的政策方向會逐漸清晰,為中資股注入動力。
內房間接受惠放水 恒大升近一成
除內銀外,汽車股及科網股亦再有炒作,吉利(0175)大升12%,騰訊(0700)升3.2%。內房股亦報捷,恒大(3333)升逾8%,融創(1918)及龍湖(0960)均升逾4%。
聯昌證券中國房地產研究主管鄭懷武表示,人行降準目標雖非內房股,但相信開發商一向是銀行首選客戶,一旦放水將令銀行有相對更多資源投放在房地產開發及按揭貸款上。有外資內房分析員指出,目前內地信貸較緊張,近月不少銀行都調升了按揭利率,而降準變相令市場憧憬明年額度重開,支持額度已緊張的二、三、四線城市。
明報記者 廖毅然、歐陽偉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72&issue=20171004
內銀領漲港股 招行季績對辦 恒指升236點 3大行升逾3%
1 :
GS(14)@2017-10-29 22:26:16【明報專訊】建行(0939)、中壽(2628)第3季業績表現對辦,市場憧憬內銀股業績,三大內銀昨日包辦恒指成分股升幅前三甲,撐起恒指上升236點,重上10天線和20天線。接力公布業績的招商銀行(3968)第三季純利升15.58%,較市場預期好,有利內銀股下周表現。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受惠於外圍良好氣氛,恒指高開130點後持續走高。午市一度收窄升幅,至收市前才再度發力,恒指收市報28,438點,上升236點或0.8%;國指收市報11,643點,上升197點或1.7%;大市成交998億元。恒指終止三周升勢,累跌0.2%;國指連升四周,本周升0.7%。 通過港股通南下淨流入昨天增至32.27億元人民幣,主要追捧中資金融股。
工行升4% 表現最佳藍籌
中資金融股為升市火車頭,前日收市公布業績的建行和中壽分別升3.25%和2.81%,下周一公布業績的工行(1398)升4.07%,為升幅最高的恒指成分股,同日公布業績的中行(3988)和農行(1288)分別升3.05%和2.5%。昨日收市後公布業績的平保(2318)、太保(2601)和新華(1336),分別升2.23%、2.13%和1.21%。
招行昨日收市後公布第三季純利升15.58%,營業總收入升11.17%,股價昨偷步升2.44%。該行淨利息收入上升9.76%至364.89億元人民幣,惟淨息差按季降0.04個百分點至2.26%;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上升27.295至145.84億元人民幣。資產質素續改善,截至9月底,不良貸款率比去年底降0.21個百分點至1.66%。郵儲行(1658)和交行(3328)首三季盈利升17.06%和3.5%,昨收升1.98%和1.51%。招行首三季純利升12.78%,顯示第三季純利加速增長,亦勝市場預期。
汽車內房回落 吉利跌3.6%
不過早前炒高的汽車股和內房股回落,吉利(0175)下跌3.58%為表現最差藍籌,潤地(1109)跌1.65%、中海外(0688)跌1.16%。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認為,下周一在內銀股撐起下,大市比較穩定,往後走勢需要視乎有否其他重磅股,如騰訊(0700)接力。他指出,大市上升乏力,早前28,799點已為短期高位,預料大市維持在28,000點至28,800點上落。金利豐證劵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認為,內銀可短炒業績,惟注意現時已累積不小升幅。下周二閱文(0772)招股完成後,資金未必全數回流市場,大市或有秩序調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74&issue=20171028
銀監開刀 安邦須減持內銀 新例實施點名要求 民行招行持股限5%
1 :
GS(14)@2017-11-26 14:49:38【明報專訊】中銀監日前公布有關企業參股內銀新例的徵求意見稿,包括限制保險公司不得以金融產品持有同一銀行股份5%以上,外電昨日報道,新政策實施之下,內地監管當局要求安邦集團轉讓民生銀行(1988)及招商銀行(3968)手上股權,將持股比例降至最多5%,以符合新例要求。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表示,監管當局建議安邦集團通過非公開方式退出或減持,以減少對市場造成的影響。監管當局正協助安邦尋找合適的買家。安邦集團發言人對此不予置評。
藉金融產品 持多隻AH股
過去幾年頻頻入股多間內地上市公司和海外收購,風頭一時無兩的安邦,自從被中央點名海外收購存問題,及今年7月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小暉「因個人原因暫不能履職」後,公司已風光不再,並要大手減持所持有的股份套現,今年上半年便沽出四大行A股股份,套現66億元(人民幣.下同),退出工行(1398)、建行(0939)及農行(1288)首十大股東之列。
雖然沽貨套現,但安邦目前仍透過金融產品持有多間上市公司股份(見表),其中持有15.54%民行(1988)A股及10.72%招行(3968)A股。不過,日前中銀監公布《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企業參股銀行作出明確限制,包括「控制商業銀行不得超過1間」、「以金融產品持有同一商業銀行股份不得超過5%」等條例。因此,若新例正式執行,安邦便必須減持民行和招行,直至符合不超過5%規定為止。
海航旗下內銀持股同受影響
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指出,允許以金融產品持有銀行股份,但通過5%的比例要求將其限制在財務投資範疇中,是監管部門希望金融產品能回歸到資產管理本質。防止其可能成為險企惡意槓桿收購的資金來源。
不過,中銀監今次並非只針對安邦,其他保險公司同樣受影響,中金公司報告顯示,海航系擁有營口沿海銀行20%股份及海南銀行9%股份;富德生命人壽持有浦發銀行19.81%股份;人保(1339)持有興業銀行6.2%股權,同樣要在新規正式落實執行前處理。
以自營資金持股或放行
而保險企業要處理這些問題股份,除了沽售,另一方法是用企業自營資金替換金融產品去持股銀行,但一方面保險公司是否有充裕的資金去進行置換,另一方面以自營資金持股超過5%,仍然需要交中銀監審核批准,因此這兩個方法都不一定可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21&issue=20171123
內銀資產好轉 招行重農行受捧
1 :
GS(14)@2018-01-15 03:27:28■今年內銀股整體盈利料有10%或更高增長,招行增幅更可能高達20%。資料圖片
【本報訊】不少股評人今年均睇好內銀股,證券界認為除了估值因素外,資產質素好轉將支持板塊出現轉捩點,今年盈利可望復蘇至逾10%的雙位數增長。單計今年,多隻內銀追落後升近半成,其中包括工行(1398)、建行(939)、招行(3968)、重農行(3618);農行(1288)更升達7.4%。內銀股亦存不確定風險,包括存款競爭、一行三會就金融機構「大資產管理新規定」(資管新規)最終定案,以及中銀監理財業務新規等,對淨息差及理財收益有潛在影響。即使如此,分析指從估值及股息率(約4至5厘)看,內銀股仍「抵買」,依據資本充足率強、吸存能力勁及資產質素好等「三強」準則入手,招行及重農行可看高一線。花旗相信,在資產質素改善下,內銀股估值會被重估調高;新國際會計準則IFRS9實施,亦會吸引專揀高息回報及股價穩定為投資對象的保險公司青睞。瑞信早前在京滬深圳舉行研討會,報告謂內地投資者對估值偏低的大型內銀有吸納興趣。海通國際股票研究執行董事陳昔典說,過去數年內銀處置不良資產取得成果,今年撥備支出應會減少,故2018年大部份營運優良的內銀,「盈利可大幅反彈至10%以上雙位數增長」。
憂存款增長放慢
不過,內銀股前景存在兩大風險,其一是存款增長放慢,部份與當局嚴打空轉套利令由此衍生的結構存款亦下降有關,也有存款流失至貨幣市場基金,去年末季一些存款基礎不夠的銀行已在市場競爭吸存,此舉將增加息差收窄壓力。另一風險是資管新規落實版本及理財新規細則,對銀行理財收益的影響;惟即使如此,他認為從估值或股息率看,內銀股仍屬「抵買」。華泰港股金融首席分析師陳姝瑾亦說,去年起內銀股已呈轉捩點格局,不過今年會更明顯,隨着利率收益上行,淨息差料會持平或微漲,今年內銀股整體盈利會有10%或更高增長,招行增幅更可能高達20%。她指內銀最大風險因素,是資管新規及中銀監理財新規等細則,但早前公佈已有建議,容許內銀旗下成立資產管理的專項子公司,相信對銀行資本運用是利好因素。記者:劉美儀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8/2026809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