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龍紙業(2689)的投機價值(下)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3/2689_16.html上回要點:
1. 估玖紙盈利,銷售成本和財務開支最為重要;
2. 管理層指引:財務支出 在2013財年的下半年,會降低1.5-2.0億人民幣;
3. 管理層預期,每噸淨利潤(net dollar margin)能提升至150-200元人民幣;
4. 據花旗分析員Eric Lau指出,玖紙2012年9-12月的每噸淨利,實為180元人民幣(2012年6-9月則為60元) 。
另一個影響盈利較次要的因素,是產能提升。據花旗估計,2013財年全年產能,是11百萬噸;而渣打估計2014年財年的全年產能,則為11.4百萬噸(3.6%增長) 。(德銀估計更達13百萬噸,保守計還是用渣打的數據較宜) 。
綜合上述的數據:
假設2013財年的下半年,每噸淨利潤維持在2012年9-12月的180元人民幣水平,每噸對比2013財年的上半年,便會多賺56元。以半年實際產能5.5百萬噸計,利潤便因而增加3.08億人民幣;加上假設財務開支減低1.5億元(管理層指引的下限),稅前利潤便會增加4.58億元、淨利潤增加3.62億元(假設稅率為21%)。
2013財年上半年賺6.58億元,多賺3.62億元,2013財年下半年盈利能達到10.2億元人民幣。環比折算,一年即可賺20.4億元人民幣,等同每股盈利0.44元人民幣(折合約0.55元港幣)。
以上是我粗略不堪的計算。那大行估計的2014財年盈利呢?
摩根大通 26.81億
美林 21.72億
渣打 21.75億
德銀 24.42億
瑞信 17.47億
匯豐 22.2億
除了瑞信外,大致在21-22億元左右。
以昨天(15/3/2013)的收市價$7.03,玖紙的預期市盈率為($7.03/0.55)=12.78倍,算貴嗎?可參考德銀的數據:
資料來源:德銀
12.78倍,看起來不算絕貴。
前面的分析,是靜態分析,會大幅改變盈利的因素如下:
1. 廢紙價(可被觀察)
2. 煤價(可被觀察)
3. 人民幣匯率(可被觀察)
4. 需求引致的每噸淨利潤變化(最重要,也最難估計)
5. 利率變化(預期下半年或會進入加息周期)
6. 宏觀危機(黑天鵝)(無從估計)
下周一理文造紙(2314)公佈業績後給予的指引,會很影響市場對於第四點的估算,從而大幅影響股價。
總結:估值未達泡沫級數,賠率尚算有利。還看每噸淨利潤變化。
…………………………………………………………………………………………………………………………………..
一句記上星期,曰:黑狗偷食,白狗當災。公事如此(越來越覺得打坐很有用,無故被vendor罵一大輪,也能不心生憤怒,給自己一個加號!)投機也如是。玖紙12號晚配股,幾個朋友打來,有點不憤:「張茵又配股!」但看看USB的銷售電郵,說明賣家是非關聯人士。不過兵荒馬亂,壓力下人人都是依直覺行事,也見怪不怪。(如對身體在壓力下運作的機裡,有興趣研究,誠意推薦:The Hour Between Dog and Wolf: Risk Taking, Gut Feelingsand the Biology of Boom and Bust 一書(應該還沒有中文版)
結果玖紙配股後跌破$7,理文造紙(2314)也被拖下水,但自己一股也沒有沽過。組合中除紙業雙雄比較波動外,其它幾隻股股價變化不大,理文手袋(1488)及港華燃氣(1083)更逆市上升。港華燃氣15號晚出了業績,盈利好過花旗和麥格理的預期些少。下星期二、三看了post-result報告才決定去留。
大股氣勢奇弱,國企指數反彈,曇花一現,龍頭內房也跟龍尾殊途同歸,水泥、建材火燒連營。現在重看2月底的財經雜誌,已有仿如隔世之感。江湖傳聞大陸很快會大規模反貪,且看澳門賭業股,會否重蹈:「看見別人看不到,人人讚好影都無」的下場。我覺得基金經理錢志健的名言,很值得大家參考:To do nothing isto do something。大局看不清,避開個別行業不落注,絕對是無所謂。市況波動,最忌買入不熟悉﹑無信心長期持有的股票。股價忽然急插,陣腳多會大亂; 就算向上突破,也只敢匆匆食「雞糊」。輸就輸大牌、食就食「雞糊」,三次輸一次,已經嘔突。但這種市況,短打要超過七成命中率,談何容易?
現在自己思考的重點,是大陸有沒有潛在的宏觀危機 (所謂黑天鵝事件),因為黑天鵝事件是不常發生,但一旦發生時,對市場的影響極其巨大。如只將心神100%聚焦於在指數幾百點的上落、指數換馬、個股TA,等同在馬路上「執銀仔」,而不去留神有沒有壓土機駛至,實為智者所不取。
…………………………………………………………………………………………………………………………………..
「海外兵團」方面,美股穩健發展,兩注標普500指數ETF(SPY)繼續持有,周五(15/3)除息,每單位$0.6937美元。美債日升日跌,尚未見明確趨勢,一注淡倉繼續持有。黃金自低位反彈,打中止賺離場,鎖定利潤算數,暫不再造淡。加幣、澳幣同一命運,前者賺後者蝕。澳幣斬後竟有力再上,首注反手造好中,靜觀後效。英鎊本周內曾見近年低位,至1.49樓下,後段開始發彈,逼近止賺位。最新嘗試,沽空歐元兌澳元交叉盤,開始見向下勢頭,接連下了兩注。
本地中線投資組合成員:
理文手袋(1488)
理文造紙(2314)
玖龍紙業(2689)
港華燃氣(1083)
德昌電機(179)
一隻極高息近乎net cash的工業股(聯絡電郵: [email protected]) 圖: 理文手袋(1488) 一年周線圖
圖: 美國標普500指數交易所基金(SPY)
SE051203 市場理論 第六章 論投機者之素質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4/08/se051203-%E5%B8%82%E5%A0%B4%E7%90%86%E8%AB%96-%E7%AC%AC%E5%85%AD%E7%AB%A0-%E8%AB%96%E6%8A%95%E6%A9%9F%E8%80%85%E4%B9%8B%E7%B4%A0%E8%B3%AA/天外孤帆雲外樹 胸中熱血劍中霜
論藝 第六章 「論投機者之素質」 Sep30, 05
(甲) 學理典範
天下柔道,只有一館,是為 “講道館”。
講道館乃明治維新武術宗師 矢野正五郎 所建,草創之際,時勢艱難,寄依古寺,其道塲四壁肅然,正面橫匾,只書三字:心 體 技。*****
試作解人:技即純技術,乃肢體運用之道理,務求於時空中克敵制勝。
然技以體運,體質薄弱則技術無所憑依,故習武之人應當修身。
更甚者,真劍勝負,死生間髮,苟無堅靱心志,則易神侵魄奪,四體動搖,不戰自敗。
是故體以心運,猶技以體運耳,習武之人應當鍊心。
此三者,心為根本,體為中樞,技為節梢。***
譬如發勁,力從地起,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三者之中,技術可歸結為話語理論,有形可習;體質雖不能傳授,然可遵循方法,鍛鍊厚積;至於心志,極難更易,閱讀歷練,養氣反思,或可湊功。
(乙) 投機者素質
投機乃是一門格鬥技***,本質在於 閱讀及破壞 對手之步調節奏,反面即是 保持 自身之步調節奏。故此進攻之道在於趨剛截斷,防守之道在於連綿致柔。前者是爆發力,後者是持續力,一剛一柔,互濟則成高手。
一般只看到進攻方能取勝,便忽略防守的重要性,殊知蝕少一元之價值相等於多賺一元。再者跌市快升市五六倍,防守的純技術難於進攻甚多。***
Th30. 投機者之素質亦可區分為三部分:純技術、判斷力 與及 集中力。*****
Def. A 純技術:所有關乎在遊戲中取勝的理論知識。***
知識誠然不可或缺,但投機之性質近乎武術圍棋,局面渾沌,機變複雜,純技術滲透力相對較低。****
(反例是 “打井”,變化總集即是純技術總和,只要全數背誦便成一流高手,至多全世界都是一流高手。)
B 判斷力:有關敵我互動局勢之直觀理解,控制技術選取、策略定位及調節轉向。***
技術需要判斷力運轉,正如武術需要肢體運轉一般。判斷力薄弱便會錯誤解讀場境及對手行為,導致決策及行動方向有失。
C 集中力:作戰之際,保持專注局勢,冷靜決策,堅定執行,臨機調整的心理能力。***
面對壓力時保持平常心態己是困難,至於進入 “無住心” 狀態則只有頂級競技家才能做到。
面對愈大壓力而愈能集中的人便是最有投機天份的人。**** 所以說背負重大注碼之時顯露的弱點才是真正的弱點;優點亦然。
(丙) 論純技術
純技術既是知識,即可習得。
問題是當代投機理論主流以財務學為典範,財務學隸屬經濟學,前設為理性選擇,對於短期人類行為解釋力薄弱,用於投機,便見遲鈍。
較全面的理論應兼顧心理學典範,近代投資心理學興起,惟系統化理論仍未成熟。
最上乘之理論應植基於歷史學典範。*****
歷史學乃是對人類往昔集體行為的意圖之揣測,投機學乃是對人類當前交易行為的意向之揣測,二者同出一轍。
(丁) 論判斷力
判斷既是直觀,難以言說。反之,可以言說者便入於技術範疇,故判斷與技術間常存有灰色地帶。
判斷力乃是一種默會知識***,教習不易。譬如體魄要於技術之外求取,人事之理亦應於市場之外求取。平素觀察、思辨、反省、閱讀,積累沈澱,此力方能養成。
哲學偏差乃是判斷力低落的主因,從未見過信奉 “大戶操縱市場論” 的炒家成為上手。
良好的判斷力要兼顧基本面及市場面,正確地說應著眼於市場面如何看待基本面之變遷。*****
(丁)論集中力
未論正心,先論妄心。
一般人面臨重大勝負壓力,很易心理崩潰,因而喪失合適的決策及行動能力。
呈現在危急之際,生出a 躁進 b 畏縮 c 癱瘓 等三種心態。***
此三者皆出自恐懼,作用於個人心理特質而呈現為行動面相。
三者之中,躁進之人雖易死得慘烈,但因其較有進取精神,待得經驗深厚,技術精湛,便易於把持彌補。
畏縮之人死得難看,且因欠缺進取,導致學習遲緩,損失才是最大。
內心癱瘓之人全綫當機,死左唔知乜事,最為惡搞…..最好戒絕投機。
Th.31 投機者要著意於處理妄心,處理之道,先要反省正視;外則設置機制,防守掩護;內則調息養積,暗示激揚,以更易心境性情。
另有一種妄心源於文化,非常深沈,此即害怕失敗之心理。
此為阿得勒所言 “優越感” 之背面,亦即一般所謂面子。
大多數人不能奉行止蝕,即出於此種心態。
此種低級心態,應於入市第一天除去。
正心則是臨敵的良好心態,周詳考量,理性決策,堅實執行,靈活調節,此四者是表;端正柔靱,不亢不卑是裡。
表裡相合,動靜一如,臨陣自然判斷明晰,技術發揮。
正心只能臨陣養成,是以投機者應戒絕紙上談兵paper trading。
投機者先要專注勝負,繼而承擔勝負,最終超脫勝負。*** 難!
偈云:「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
集中力亦可於其他強競技(註)領域養成,自小鍛鍊,當屬最佳。
(註)def弱競技指的是競爭各方各自發揮本領,並不直接互動,按絕對成績定勝負。如賽跑及會考。
強競技指各方直接互動,互為攻守,按相對成績定勝負。如圍棋及武術。
(戊) 論創造力
下手鬥的是力量,中手鬥的是技巧,上手鬥的是眼界。***
def眼法是判斷力的一種,但是 後設meta判斷力。*****
眼法不是判斷局面,而是判斷怎樣看待局面。
展現為提出甚麼問題,從甚麼角度看問題,如何設定框架以解答問題。
眼法可學但難學,因它不是技術,是哲學。
多讀各類sense書,擷取思想工具及典範,可以培養基本功力。
好學之後是深思,深思之道…..可效康德,獨自散步。
def最高眼力是創造力,即提出(相對地)全新的觀點視角以解讀局面。
創造之道首在A同構互射,此即抄襲***,從相異領域移用架構解讀局面。
次為B拓樸topology變形***,操弄原有架構,偷樑換柱,易容變臉以符新局。
上為C移空法*****,將舊有框架不符此局的原理看出,除去其不適合前設,加進新前設,然後導出新框架。
最上為 無法,即憑空提出新框架。此法,不可說。
論藝130407魔術投機學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4/07/%E8%AB%96%E8%97%9D130407%E9%AD%94%E8%A1%93%E6%8A%95%E6%A9%9F%E5%AD%B8/卿籌爛熟我籌之,我有忠言質幻師,觀理自難觀勢易,彈丸壘到十枚時。
龔自珍 詩 (贈魔術師)
論藝130407
魔術投機學***
掌門供稿
(甲) 設局
1故事:話說天下第一魔術手 David Copperfield 來到城中獻技,一位自信滿滿的人士心想:「以我的醒目,當可看穿他的掩眼法吧。」便下定決心,養足精神,買了最貴的票子,端坐在大堂前觀眾席中 “最佳觀察位置” 上,以 “鷹一般銳利的眼睛” 緊盯著 DC 表演。
結局:很簡單,他徹徹底底地被魔術師騙過了。
表面原因:「DC 太利害了,不愧為天下第一神手,連我也被騙過了。」
實則不然,騙過他何需天下第一神手,隨隨便便找個最低段的職業魔術師也可輕易做到!
2深層分析:被騙的要害之處,正在
a “最佳觀察位置”; 及
b “鷹一般銳利的眼睛” 這兩點之上。試申述之。
A那兒才是「最佳 “觀察” 位置」呢?
試想又怎會是觀眾席! 那兒只是「最佳 “觀賞” 位置」, 對魔術師來說,正好是「最佳 “被騙” 位置」。 你從那兒前來看穿我的戲法? 我從那兒騙你才是真!***
B 高明的魔術最怕你的眼睛不夠銳利,你看得愈清楚, 他騙得你愈徹底。
對設置捕鷹阱的獵人來說,怕的只是鷹眼不夠銳利!***
3解救之道:要看穿他的戲法應反其道而行之。
A 魔術師的資源有限,他騙得了這個觀察角度的人,當然便無法騙過其他觀察角度的人 。 因此,除觀眾席外****,任何地方都很容易看穿他的戲法。
B 靠眼睛是無法看穿魔術的,因為魔術是用來瞞騙眼睛的。****
要看穿它只能靠知識。 最有機會識破 DC 技法的人當然便是行內人了。
(乙) 論藝
4推論投機:
A 市場猶如魔術師,大眾的思考角度猶如觀眾席。*****
基於股票投機是一種 “強競技”,平減長期的整體升幅,本質上乃是零和遊戲 zero- sum game,「弱者肉,強者食。」,相互補償,理所當然。
即是之故,大多數人想到的贏錢做法 結構性地 正是輸錢的做法。*****
B 缺乏正確的思路及知識,愈勤奮愈用心只有輸得愈多。***
金沙賭場有怕過 “勤奮用心” 的賭徒沒有?
5歸結:
A 「眾地莫企」****,Th不要從大多數人的思考角度看待整個遊戲,或者任一賽局。
有關整個遊戲的思考角度便是投機哲學,要建立適切自身條件的哲學***,只要是言之成理的 (ie融貫的,內部沒有矛盾的;及符合常識的,與外部世界未致過於扞挌不入的。) ,那怕怎樣粗糙,制勝的機會仍大於信奉流行哲學。
舉例: “大跌市買匯豐” 夠粗糙了罷,奉行之,勝機必大於看(盡人皆知的)圖表。
同理,臨機設局,必有獨到的見解才好下注。***
獨到的見解未必正確,如有失誤,將招損傷。 應對之道,在於分散風險和建立止蝕機制。其失誤,便是學習之契機。****
如此總優於隨波逐流,隨波逐流無勝機,失學習。
建立適切自身條件的哲學和導出獨到的見解,兩者均有大難處!
專注這個遊戲的人,三年,至遲五年,如於此兩者仍未小成,理應斷然引退,莫作苟留。
「江湖風露冷,市場波折多。」足下既然身子單薄,還望多多保重。
B 思辨、學習、鍛鍊 勝於 因循舊習,盲目用功。
按拙作《論投機者之素質》….. 一言難盡,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找來看看。
那兒找?該文早已束諸「高閣」。
更重要的是C自我反省,當欠缺獨到的視角及鞏固的知識以為憑據的時候,不要妄圖擊敗市場這位 David Copperfield。
一個A股投機者的22年哭笑人生 衛摩詰
http://xueqiu.com/9055543140/23891241被稱為「中國十大操盤手之一」的花榮毫不諱言自己是投機者。他1991年就入市,先後經歷了五輪牛熊轉換,不僅擔任過券商、信託、私募操盤手,還一直是一名財經寫手。在瘋狂且投機氛圍極重的市場,他一邊在書中告誡投資者要「捨得頭顱做酒杯」,敢於追漲換手率最高的龍頭股,一邊自相矛盾地介紹自己的「盲點套利」理論。
花榮不認為投機是個貶義詞。「
投機就是投資機會,沒有機會就不進場交易」,他始終認為在中國股市進行投資,尤其是價值投資難度很大,「
企業也是有週期和壽命的,一支股票不會永遠上漲,也不會永遠下跌。很多人的缺點是要麼過於短線,要麼把自己命運和企業放在一塊。一直拿著股票不賣是錯誤的,你應該把錢不斷的投向處於週期最好企業。」
跟隨證券市場一起成長的花榮,有時候會謙虛地宣稱自己能成為「不死鳥」是運氣,有時候卻嚴厲地批評股市和投資者。「
A股依舊是不成熟的市場,絕大多數人都是傻瓜。這些人在證券市場分不清楚黑白、對錯,不知道市場的規律和本質。」
在花榮看來,最重要的功課發生在交易前。
一名合格的交易者,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必須考慮各種情形和後果,對交易制度和公司治理情況有清晰瞭解,之後才是買入賣出,即落實一切原則的交易本身。「比如交易制度是常識,但很多投資者卻不感興趣。一個人去菜場買顆白菜都知道挑挑揀揀,為什麼到了股市,還不熟悉遊戲規則,卻可以草率地買入賣出?」花榮將自己的博客命名為「中暑山莊」,比喻股民們進到股市就暈頭轉向,如中暑一般。
正如菲利普·費雪說,股票投資有時難免需要運氣,但長期而言,好運、霉運會相抵,想要持續成功,必須依靠良好的技能和原則。花榮認為投資者應該永遠保持學習的狀態,而無知正是許多股民虧損的重要原因。
這位操盤手將自己的投資生涯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9年之前。證券法、基金法尚未問世,這是證券市場的亂世,做莊行為被鼓勵,膽子大的人才能生存。花榮的打法同樣草莽,他的目標是「獵莊」,發現莊家、跟隨莊家,激進操作,把基本面分析放在次要地位。
這期間花榮也中過槍。1994年時,花榮幫助一個民營老闆操盤,當年的股市正經歷第一輪熊市,滬市從1993年2月的1558點跌至1994年7月的333點,跌幅達到78%。當時花榮則注意到了新股內蒙華電,在大盤570點時以4元左右的價格建倉。本以為這支股票市盈率低,競爭力強,業績穩定,結果大盤5月到7月間跌去50%,內蒙華電的股價也一瀉千里。當時沒有止損的概念,花榮只有越跌越買,加大倉位。
沮喪的花榮已經做好了被掃地出門,睡到火車站的準備,孰料1994年8月1日,管理層連頒三大救市政策,內蒙華電也趁勢漲了起來,僅五天的時間,從2.32元漲到7.11元,花榮收益達到90%。
熊市無情,一批操盤手被清理。到1999年到2007年,市場上的主流群體已經由職業大戶演變為券商、基金,交易也更為規範,花榮的投資進入了進取和穩健結合的階段。花榮的策略是「題材是第一生命力」,即跟隨重大社會事件、重大政策等進行投機,利用技術面分析判斷賣出時機。
現在,花榮則琢磨了一套另類的投資方法——
盲點套利,即在弱勢市場尋找確定性的機會,在一般人熟視無睹的地方獲利。花榮總結這一方法的核心要素有三點:
低風險甚至無風險;利潤明顯、效率較高;有從盲點變為熱點的可能性。這三大要素連接的關鍵因素是
雙軌價格。
盲點套利的最佳案例之一是投資樊綱鋼釩。2008年,樊綱系謀劃資產重組整體上市,重組方案中給予持有樊綱系三隻股票現金選擇權,其中樊綱鋼釩股東在規定期限內可將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按9.58元/的價格出售給大股東所指定的第三方。這就意味著,只要在9.58元下方買,就可以視作無風險。
樊綱也被花榮認為是投資生涯裡記憶最深刻的股票,原因是當時買賣股票的整個操作過程在博客上公開,並引發了圈內廣泛討論。當時存在證監會不批准、鞍鋼集團單方面毀約等多種可能性,2008年8月1日樊綱系一度全線跌停。花榮在他的書中引用一名知名的券商分析師的評論:「樊綱鋼釩的信息面是透明的,股價的表現大家也都全看到的。花榮的看法與絕大多數基金經理、分析師的看法不一樣,其中必有一方是傻瓜。不是我們大家是傻瓜,就是花榮是傻瓜。」
最後的結果是,當年8月到10月的三個月內大盤從3000點跌至1600點附近,樊綱釩鈦則由6元左右漲到九塊多,別人賠50%,花榮則淨賺30%。
除了現金選擇權的套利,還有閒置資金國債逆回購、公開增發股、定向增發股、可轉債、權證等多種機會。「
投資第一要務是保證不虧錢」,儘管不認同價值投資,花榮和巴菲特的投資思路卻異曲同工。
「順勢而為」,是花榮一切投資方法的基礎。「
我的方法是波段操作,牛市做多,熊市做空。趨勢是投資者最好的朋友,你要順應整個大勢才能生存。」怎麼度時審勢則看成交量是否活躍、指數均線系統的方向、市盈率倍數等,以發現時間和價格的大概率性和確定性。當滬市成交量高於1500億,選股做多;當成交量低於800億,觀望為主。兩個成交量的數字不是絕對化,關鍵是市場的持續成交量越大,越說明市場活躍。
至於現在的A股,花榮認為仍處在熊途中。「兩市最大的問題是供求關係失衡。新股發行得太多,投資者的資金不足以支撐這樣的量。」
在熊市中,人是非理性的。一支股票無論基本面如何,只要股價不穩,就會引來大量的拋售,「
聰明人應該以防守為主。」
自稱「花狐狸」的花榮對更多的問題則狡猾地以「標準答案」略過。如何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操盤手?「有個好爸爸。」國內有哪位操盤手值得關注?花榮想了想,又搖了搖頭:「也許有,但到現在我還沒發現。」
花榮並沒有一個好爸爸。把時間快轉回1991年,大學畢業不久的花榮還在鄭州一家酒店負責弱電系統的管理和維護。聽說朋友的哥哥炒股賺了一大筆錢,他也跑去證券公司開了個戶。就像發現了世界的一個秘密一樣,他開始利用每天中午一個小時的空閒時間炒股。在當時,這種投機倒把的行為被看做是不務正業,儘管輸贏參半,但在炒股筆記本的第一頁上,每天勤奮研究股市的花榮仍舊立下了志向:「平庸不如死,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乎!」
1993年,券商自營盤開放。花榮決定曲線救國,他尋找機會進入證券公司IT部門擔任技術員,並在參加了上交所紅馬甲培訓後,逐步擔任了操盤手。
這期間對花榮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是他剛入行時到公司老闆家吃飯。席間,他被邀請參加一個遊戲,互相模仿對方的動作。老闆喝下一口水,花榮也跟著喝下一口水。接著,老闆一張口將那口水吐回水杯,花榮卻傻眼了,他的那口水早就嚥了下去……
這讓花榮開始明白,所有的操作都得留有餘地,許多看似絕對的事情都可以變成「沒被喝下去的水」,而操盤手必須考慮隱形變化。
幾次勝利的狙擊戰後,花榮成長為一名耀眼的操盤手,1997年買賣深發展等戰績讓他名震江湖。在花榮創作的小說裡,他為男主角塑造了戰無不勝的操盤手形象,但現實中他則遭受過更嚴重的打擊。
一直到2001年破產前,花榮都是一路春風,無往不勝。他輾轉於信託、期貨、租賃、券商各類公司,世紀初來到北京後,花榮的心態突然失衡了,「之前太順利導致頭腦膨脹,我開始希望自己的財產迅速升值」。在2001年,花榮和他的合作夥伴本來持有五糧液、重慶啤酒、中成股份,之後僅重倉了當時的主力南方證券重倉的中成股份。不巧的是,他們遇上了下半年國有股減持引發的並一直持續到2006年的大熊市。由於融資槓桿的原因,花榮迅速地賠盡持有五糧液和重慶啤酒曾獲得的盈利,並輸光了全部財產。沒有錢,在2002年到2004年之間,他蟄伏在書房中,只能靠寫字謀生,當時在博客上有網友這樣評價他:「花榮炒股沒掙錢,掙錢靠寫書。」
「寫書就像搬磚,一個字相當於一塊磚。」這是花榮最慘痛的經歷,寫書寫到主人公破產時的情節,他也忍不住痛哭流涕。
「窘態」,這是網絡上流傳廣泛的一篇評價國內第一代操盤手下場的文章裡,花榮的名字後面跟隨的兩個詞。
花榮對這些評價的反應是哈哈大笑。「每個人對窘態的定義不同,有的人認為不到100億都是窘態。」不過他又突然變得嚴肅,「如果以破產為時間點,我當時確實是窘態。」現在的花榮除了重新積攢了財富,還找到了另一種存在感——財經作家。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就以「花榮」這一筆名為報紙撰寫專欄。他所創作的小說《操盤手》,是2007年中國書市十大暢銷書之一,描述了證券市場原始時代的內幕交易、擠佔保障金、股價操縱等不規範行為和操盤手實戰交易的過程,第一次將操盤手這個神秘的群體曝露在陽光下。2012年寫就的股市實戰手冊《百戰成精》,則在一年內重印五次。除了銷量,讓花榮津津樂道的是他的書曾被《紐約客》評選為「快速瞭解中國的五本書之一」。「現在遇到比我更富裕的人,我不再自卑。物質財富不會得到傳承,但精神財富可以。」
儘管困難總會給人帶來無盡痛苦,花榮仍然志在股市。這次破產也直接催生了花榮的「盲點套利」方法論。財富被清零使他厭惡風險,開始在股市的風險中追尋無風險,在無規律中追求確定性。
翻身的第一仗在2004年,他成功發現了潛力股中集集團,這只股票基本面超預期高成長,在6月進行10送6除權時花榮重倉介入。在當年陰跌不止的股市,該股漲幅超過100%。
由於整體收入有限,花榮當時在這只股票上賺的錢不多,但他重建了自己的威信,那個自信、好運的職業操盤手又殺回來了。之後他將盲點套利加熱點投機的手法使用得愈發純熟,即使在2008年的大熊市裡,由於只在明確的漲勢中進行操作,也獲得了近40%的正收益。
頭髮花白的花榮談到破產,依然心有餘悸:「
現在不過是因為鹹魚翻身,還能笑著說。還有多少人賠盡了財產,無言地消失了。」
二十多年觀察和接觸各類投資者,也讓花榮發現了
中國股市常勝將軍們的共同特點:沒有被大熊所傷,沒有出現重大的失敗,沒有一刻讓心智和賬戶失去控制。
投資心態儘管是玄妙的,難以量化,花榮認為是自己當年慘敗的重要原因。「
我當時心裡著急,急於賺到1個億。把交易變成生死決戰的後果就是,不僅一個億沒賺到,所有的身家都煙消云散。」恐懼和貪婪,往往會讓投資者在完全錯誤的時間作出完全錯誤的決定。
一個交易者必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有一個合理的心理預期,只要急於掙錢,就會完蛋。花榮這樣總結。
二十多年的經驗讓花榮意識到股市裡永遠是一贏兩平七虧:「
這一概率不僅適用散戶,對於基金、私募等機構,全部都適用,一個交易者來到股市就必須認識到這點,要做好失敗的準備。」
他現在只為自己打工。「古話說的是達則兼濟天下,在股市裡,是達則獨善其身。」多年的操盤經歷,則為他的身體留下了另外的痕跡,他告訴記者操盤手們普遍腸胃不好:「炒股時人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很容易反胃,飯都沒法吃下去。」放鬆方法則有很多,他愛講笑話、編段子,發表的每一篇博文裡都不忘加上一個笑話為股民和自己減壓。
笑話背後是投資這條路上的斑斑血跡。花榮的朋友當中,有自殺的、坐牢的、銷聲匿跡的、億萬身家賠光的。當年一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參加職業操盤手培訓的33個人,仍留在股市的只有花榮一人。「
所謂良言難勸該死的鬼,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命運。這麼多年我最大的無奈就是有時候看到朋友在走向深淵,卻無能為力,攔都攔不住。」
回首蕭瑟處,有些什麼樣的感悟?花榮閉上了眼睛:「我所遭受的最大挫折,來自A股;今天的一切財富,也來自於A股。我將一生最美好的時光都獻給了它。」
地球上最難的投機——價值投資 透明蘭姆
http://xueqiu.com/1095672896/23983483價值投資有多難,我剛說完估計80%的人會鄙視說,價值投資,那簡直就是簡單極
了。買入優質企業,然後長線持有。誰不會呢?那我問你,你怎麼還虧錢了呢。你當然
會說,因為我沒有做價值投資。
1、 價值投資是地球上最難的投機。
人人都知道價值投資是地球上最正確的投資,那為什麼走向他的人就寥寥無幾呢?
因為它太容易了,太讓你嗤之以鼻了。所以,價值投資始終是一個讓你繞道的小水坑。
它太淺了,一眼就能望到底。而你太急,想要一鳴驚人。於是,一年二年,你繞道途中
發現,小水坑好像大了一點,變成小魚塘了。你對自己說,現在雨季嘛。你忙忙碌碌,
有時候手裡抓住了一點什麼,低頭看什麼也沒有。四年五年,小魚塘變成湖泊了,你安
慰自己,這裡的土質太鬆散了。你還在繞道,這幾年你變得富有過,破產過,一直不
放棄的努力著。八年九年,你依然繞道,依然來去匆匆,兩手空空。這個時候你看著橫
亙在眼前的汪洋大海,似曾相識。
2、價值投資是地球上最難的投機
一、選擇價值投資,你就是選擇放棄一夜暴利的機會。多少人捨得放棄,舉手?
二、選擇價值投資,你就是選擇放棄以小博大的機會。多少人捨得放棄,舉手?
三、選擇價值投資,你就是選擇離開這個跌宕的市場。多少人捨得放棄,舉手?
四、選擇價值投資,你就是選擇放棄快進快出的快感。多少人捨得放棄,舉手?
五、選擇價值投資,你就是選擇放棄攀比高難的技術。多少人捨得放棄,舉手?
六、選擇價值投資,你就是選擇放棄我是天才我怕誰。多少人捨得放棄,舉手?
放下這一切,需要勇氣和智慧。
慢慢來吧。
巴菲特的投資道路和一般人類似,都曾琢磨旁門左道,熱衷奇門遁甲,只不過他在30歲
以前已經走完這條歧路,而很多人在這個年齡剛開始入市。
3、 價值投資是地球上最難的投機。
一、它改變了投機的遊戲規則。在人人投機的時代,企業投資是個什麼東西?
二、它改變了投資者的品性與命運。投機就是賭博,他讓人暴躁、興奮、無情、嗜血,
讓你每天都在貪婪和恐懼之中輪迴。價值投資反之。
三、它提高了分糖果的份額。投機只對那最最頂尖聰明的1%的人發糖果,而價值投資將
得到糖果的人提高到了50%。區別只在於你是想做一隻腳在門外的觀光客,還是修完全
科並且堅定執行的優等生。後者,每人都能得到糖果。也就是說分配率是100%。
4、 價值投資是地球上最難的投機。
從他的鼻祖格雷厄姆初次將目光從市場瞬息萬變的增加消息轉移到對企業清算財
產的評估,不啻於人類登上月球。巴菲特只不過是完善了這個體系。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應該感謝格雷厄姆的是,他的免費主義。要不是他公開講課,
我們可能現在還在摸索中。
想想你的一生,投資那些穩定的、持續的、能為你源源不斷的創造財富的企業是
不是要比跑到市場裡瘋狂的大干一票來的難得多?
投資貴在堅持,如果你有幸做到了,貫穿你的一生的將是平靜、幸福、財富和長
壽。而不是投機玩家沒日沒夜的博彩,他們終其一生,99%的只能是一次一次的跪倒在
這個市場之中。
選擇瘋狂無序的市場,你可能一筆爆賺,更有可能在下次一舉爆倉。
選擇優質壟斷的企業,你會一時被套,但是時間的按鍵既然已經按下,複利只會
越來越快地向你奔跑而來。
投機人生——尼德霍夫和他的投機世界 冥河擺渡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7ce29a0100qg6a.html維克多·尼德霍夫是華爾街的一個傳奇人物,這位先後出道於哈佛大學統計系,芝加哥大學,以及在加州大學授課的高材生,在做副教授時,受到學生的攻擊後毅然離開校園,徹底投身於他早就感興趣的投機市場,從此在華爾街聲名鵲起,管理的對沖基金年回報率平均達到驚人的35%,一度成為投機世界傳奇人物索羅斯的交易員、系統設計員和合夥人,名列全球十大基金經理,「業績最佳的基金經理」,一個典型的白手起家的華爾街之星。
在尼德霍夫的聲望達到最鼎盛的1996年,他出版了自己的一本書《The Education of A Speculator》(中文名《投機生涯》,台版譯名《投機者養成教育》,新版名《投機教父尼德霍夫回憶錄》翻譯的比舊的大陸版的好點),寫下了他對投機和投機世界的思考。不料風雲突變,在出版了此書不到一年內,東南亞經濟危機爆發,尼德霍夫出現重大失誤,先是進入他並不熟悉的海外股票市場,買入最後跌到價格只剩幾美分的泰京銀行(尼德霍夫認為泰國政府不會對一個國有銀行的股價放任不管),吞噬了尼德霍夫大量的儲備資金,接著到了1997年10月27日,這個「黑天鵝」來臨的日子,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股市一日間狂瀉554.26點,日跌幅達7.2%,跌幅創華爾街史上第二,以7161.15點收盤,日跌點數創華爾街歷史之最;並且,由於跌幅過大不得不首次啟用股市停盤的規定,當天兩度停盤並提前收市,而在之前操作期權做錯方向的尼德霍夫迅速被這股海嘯所吞沒,旗下基金被爆倉清盤,整整二十年的投機事業的豐碩成果一日內損失殆盡,名譽度喪失,惡名度暴增,可謂是一日間讓尼德霍夫體會到了什麼叫身敗名裂。30年的成果在55歲一夜喪盡。
一夜間,尼德霍夫成為他書中的華爾街不可接觸的人(華爾街的習俗,還存活的或將要進入的投機者不願再接觸失敗者,以免感染「霉運」),尼德霍夫失去了一切,卻留下了迫切需要他的新收入的妻子和六個孩子,於是他接受了一個邀請,和CNBC《金錢》欄目記者肯納女士一起撰寫關於股市的專欄,在尼德霍夫頑強地頂住了無數讀者對這個華爾街失敗者的冷嘲熱諷之後,這個被萬人鄙視、同情或者期待的專欄在2003年結集出版,這就是Practical Speculation (大陸譯名《華爾街賭局》中信出版社)。
所以一起看這兩部都屬於尼德霍夫的作品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前一本的尼氏躊躇滿志,滿紙透露出一股極度自信甚至可以說是自負的氣息;而後一本的尼德霍夫溫良謙恭,耐心細緻地向普通投資者將他對美國股市的思考娓娓道來。風格不同的兩部書體現了尼德霍夫風格的變化,跌宕的經歷下,尼德霍夫的文字也對我更有獲得關於投機世界的啟示。
《回憶錄》一書中,全書一開始的感覺是架構非常的雜亂無章,尼德霍夫有點信馬由韁,給人一種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之感,尼德霍夫把他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如親人、學習、遊戲、下棋、運動、音樂,甚至是性,都和「投機」相掛鉤,告訴讀者,投機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投機是無法迴避的,只能採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去面對,而在生活中每個方面所提煉的經驗和哲理,也都能運用到投機市場之中,為投機事業服務。
在此書中,我的感覺是尼德霍夫並不想就投機市場而聊他的投機生涯,而是向索羅斯在他的幾部書一樣,都想在書中跳出投機世界來談投機——他們都不想被世人看做僅僅是一個投機客,而我個人猜想這也許和基督教世界的精神有關,在西方傳統(東方也一樣)裡做投機、放高利貸之類的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索羅斯選擇了講他從波普那裡思索出來的反身性理論的哲學觀;而尼德霍夫乾脆就說每個人都在生活中無時不主動或被動進行投機,不可避免。
如果一個讀者想在這部書裡尋覓到股市的「登龍術」或者「買賣方法」之類的注定會失望,但尼德霍夫其實正是講了一個在證券市場投機者所應必備的本質,即一個投機成功者(在著書時候還是如此)的哲學觀和在生活上的行為思考方式,這個最關鍵的地方其實往往是一般交易者所忽略的。他的觀點是人的行為的方式是一貫的,受他的哲學觀所決定,不可能在生活中是一套思維方式,而在投機時間又換成了不同的另一套。因此,如要要進行投機的學習,與其在投機世界學習尋找「股神」尋找那發現牛股的所謂的「技術」,不如在生活之中,進行在對人生哲學和行為方式的重新構建,這也是我讀尼德霍夫此書和索羅斯的著作的一個重要啟示。尼德霍夫在正是在書中通過略顯破碎的章節和段落用他的成長告訴我他的哲學觀,他對任何事物的思考方式,這才是真正的「投機者的養成」。當然尼德霍夫也自信地認為自己具備了一個成功的投機者所應有的一切素質。
那為什麼此書出版不到一年尼德霍夫就落入「身敗名裂」的境地呢,索羅斯曾提到一個人在讀了尼德霍夫的這本書之後就預計到尼德霍夫將要失敗,而事實也是如此。我仔細地閱讀之後書中一些段落確實感覺預兆,表面上看,是自信能用統計數據來掌握市場漣漪的尼德霍夫的技術的失敗,但更深層,是尼德霍夫的「賭性」。在書中,尼德霍夫雖然也強調風險控制,卻不止一次的娓娓道來地敘述他在生活中遇到的某某人下注時在輸到最後一個籌碼的再全部翻盤的故事,並都是以肯定的態度描述的(也許是下意識的),這對及其講求風險控制的投機人士老說顯然不是什麼好的潛意識中的思維觀念,終於有一天「黑天鵝」來臨,漣漪突然變成滔天巨浪,把喜歡逆勢操作的尼德霍夫席捲帶走,不給尼德霍夫留下任何籌碼翻盤的機會。無論怎樣,這部書都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而第二部《華爾街賭局》,尼德霍夫經歷了志得意滿到虎落平陽的起落,並最終走了出來(一夜間從千萬富翁到一無所有,20年奮鬥一朝盡,一般人往往會自暴自棄吧),在專欄裡向讀者們敘述自己的思想,也是在通過文字做一個自我的療傷,不過也許是與普通投資者交流互動的太多,這本書反而失去了第一部的鋒芒,內容也有些過於具體於美國股市這一狹窄面,失去了第一部書的獨特之處,有點泯然眾書的感覺。不過在此書中還是可以看出尼德霍夫的核心思想並沒有改變,併力圖讓讀者更容易接受他對投機世界的看法。
在這本書中尼德霍夫的運用了一個重要的哲學觀念是「真理是用來證偽而不是用來證實」的,也就是說所謂的真理只是在未被證偽前的暫時存在。尼氏運用起他所擅長的統計學,用詳實的數據來論證向流行於美國股市中的種種看似有效的「真理」發起挑戰。無論是看似有效的技術分析,還是成為了華爾街神話的格雷厄姆、巴菲特,都受到了他有理有據的質疑。在顛覆中啟迪讀者的思路,重新審視那些似乎已經不需要證明的股市理論。他在書中把物理學的熵理論來解釋證券市場,更讓人感覺耳目一新。也難怪尼德霍夫在專欄之後,最終謾罵和嘲笑他的人逐漸消失,而理解和信任他和他的理論的讀者越來越多了。
但殘酷激烈的投機世界中的現實不是如好萊塢勵志電影那般主人公的努力總有個美好的結局,2002年,尼德霍夫成了鬥牛基金東山再起,並保持了平均近50%的收益率,不料2007年年中,突如其來的美國次貸危機再次捲走了尼德霍夫,數年的高收益又一次一朝殆盡,鬥牛基金被迫清盤。看來熟悉自己的操作法寶的尼氏還是沒有克服自己潛意識當中那影響自己投機市場命運的最深層的東西,而有點諷刺的是,在他書中被質疑的巴菲特安然度過了此次金融危機,繼續受著全球普通投資者的頂禮膜拜。
相信現在已經快70歲的尼德霍夫依然在為他第三次的崛起而不懈努力。前幾天有人問到底是分析更重要還是心態更重要,其實看看尼德霍夫的軌跡,這個曾經的全球十大對沖基金經理人缺經驗和技術麼,卻為何連續被市場上的「黑天鵝」所擊倒,而索羅斯巴菲特也都發生過巨額的虧損卻始終在證券市場存貨呢?我也開始明白為何我在網絡上認識的幾個「高手」這兩年都成了哲學或者藏傳佛教的愛好者或者信徒。想找到在風雲詭譎、九死一生的證券市場上存活,與其在無數證券分析書中尋找那虛無縹緲的捷徑,不如多看幾本哲學著作、學術著作,改變一下自己的哲學觀和思維方式吧,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的做著各種各樣的投機,生存之道就是構建出適合投機世界存活下去的人生哲學。
揭秘中國比特幣產業鏈:投機者賭場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191.html導讀:最早聽說比特幣還是在2010年,當時國內一本在學生中很知名的計算機雜誌對比特幣進行了專題報導,那時我只對報導掃了幾眼,暗暗記住其中幾個概念,諸如P2P生成、自有無國界、貨幣實驗什麼的,以備將來裝腔所需。
而3年後,比特幣相關概念不但人人都能說上幾句,連身邊都有同事開始挖掘比特幣,甚至我本人也被人推銷過比特幣礦機,這使我愈發認識到:比特幣產業不簡單。從身邊人開始,我以一名小白的身份重新調查了整個比特幣產業鏈,最終結果很震驚:中國的比特幣產業早已無關理想或貨幣實驗,有的只是一個個短期投資家。
礦工
由於製造比特幣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所以其運算生成比特幣的過程被形容為挖礦,挖比特幣的人則被稱為礦工(Miner)。我的同事F君就是一名比特幣礦工,自4月份開始挖礦到7月份停止挖礦,他累計投資在挖礦設備上的錢已經接近兩萬元,開銷包括:10餘塊顯卡、挖礦用主板、從美國購買挖礦機的費用(價值9000元,至今未收到貨)以及耗電等。
投入兩萬,收益能有多少呢?F君6月初開始使用10塊顯卡組成的比特幣礦機挖礦,剛開始每天可獲得130元收益,但到6月下旬,收益已經不足50元,而到了7月份,礦機每天產出已經不足20元。F君算了算,10塊顯卡組成的比特幣挖礦設備全天運轉耗電加起來要20塊錢,挖比特幣賺到的錢甚至抵不上耗電的錢。
為什麼收入會銳減?F君說這是因為很多人用了比顯卡挖礦更牛的專業設備,目前比特幣產量固定為每10分鐘產生25個,誰的挖礦設備能在10分鐘內最先生成比特幣,誰就能獲得收益,而背後比拚的完全是挖礦設備的計算能力。F君表示,5月份以前,大家挖礦的設備主要是用ATI顯卡,但從5月份南瓜張的比特幣挖礦機開始投入使用後,這種平衡被完全打破。
南瓜張與挖礦機
南瓜張是誰?網上目前仍可搜到一篇關於南瓜張的報導,題為《30歲比特幣炒家身家過億 幾年間飆漲5000倍》,文中稱南瓜張為北航計算機專業博士,其設計的比特幣挖礦機(命名為Avalon)運算速度遠超顯卡挖礦機。另一篇5月份的報導顯示,南瓜張設計的比特幣挖礦機一天能產生357個比特幣,按照7月12日的比特幣價格換算(1比特幣兌換579人民幣),南瓜張比特幣礦機一天可產出20萬人民幣。
能夠產生如此驚人的利潤,南瓜張口氣自然很大,在出貨比特幣礦機時,南瓜張曾寫下了很有趣的」霸王條款」:
1,在任何情況下均不退款。這是因為,我們會用預付款去購買零部件,因此無法退款。
2,沒有保障。這包括但不限於:現在沒有第三方評測所帶來的風險,我們是騙子的風險,由於客觀和主管原因無法按時發貨的風險,bitcoin本身出現嚴重問題無法繼續存在等。
3,沒有銷售客服。由於人力有限,如果您不能理解本公告的全部內容,即請不要購買。同時,QQ和旺旺等均不作預訂諮詢,所有詢問都不會得到回覆。
4,收貨地址一經確定即不能更改。」
據瞭解,南瓜張先後出貨過兩批比特幣挖礦機,這批礦機出貨時價格僅為幾千元,如今卻已被炒到了十萬元以上。有趣的是,在巨大利潤面前,南瓜張卻宣佈不再出售比特幣挖礦機,而是選擇出售其中最為關鍵的芯片,這也直接催生了一個新的行業:比特幣挖礦機組裝。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所謂的南瓜張並不是一個人,其背後有一個團隊在運作,目前南瓜張團隊接到芯片訂單總數已經超過三十萬片。
期貨礦機
在眾多接手南瓜張芯片的公司中,以由原校內網創始人楊曜睿創辦的ASICME作為有名,據ASICME介紹,目前其推出的產品分為三檔,售價分別為3000元/11500元/45000元,ASICME目前每月接到訂單總價值超過700萬元,預計將在9月份集中出貨。
F君表示ASICME的挖礦機屬於典型的「期貨礦機」,期貨礦機的特點是用戶先付款、再出貨,發貨時間不定且一旦訂金轉化為貨款,則不接受退款。F君曾在4月份就掏了9000元購買了美國的比特幣挖礦機(蝴蝶機),如今到了7月份,蝴蝶機仍沒有送到F君手裡。
即使這樣,F君並不打算要求退款,他表示,如果他現在手裡有一台數萬元的比特幣礦機,一個月就可以賺回成本,之後的日子則是淨賺。
除了南瓜張的比特幣礦機和美國的蝴蝶機,期貨礦機領域還活躍著一家深圳廠商,這家廠商的代言人叫做「烤貓」(Friedcat),比特幣挖掘者也稱這家公司為「烤貓」。烤貓在去年年中宣稱研發比特幣礦機成功,向全球網友發行股票以募集資金(其稱之為論壇IPO)生產礦機,礦機生產成功後,其獲得的收益將向投資者分紅。
烤貓一份官方宣傳資料顯示,烤貓在2012年8月通過眾籌模式籌集到約10萬美元,年底製造出礦機的芯片樣品,在今年1月19日第一次分紅。烤貓宣稱僅一次分紅後, 當初投資者就都已賺回成本,目前烤貓股票交易市值已經超過1.3億美元。
目前,比特幣礦機確實能夠產生大量利潤,但一位比特幣礦機從業人員坦言這種日子不會持續太久,Avalon礦機每天產生20萬利潤已經是過去時,如今花數萬元購買一部礦機,回本至少需要30天,等到9月份礦機集中出貨後,需要多長時間回本非常難說。
這位業內人士還表示,從長遠來看,這一代比特幣礦機被超越只是時間問題,未來會有技術更先進、運算能力更強的比特幣生產設備,一旦這些設備出現,現在賣到數萬元的比特幣礦機將與曾經的挖礦顯卡一樣被淘汰。
層層抽成的二級產業
即使現階段擁有了比特幣礦機,也並不意味著能夠立即轉化為財富,想讓比特幣變成真金白銀,還要與眾多比特幣二級服務公司打交道,包括:
1.礦機託管。比特幣礦機運行時噪聲很大且對電源穩定有一定要求,對普通礦工來說,放一個比特幣礦機在家裡可能存在困難,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像服務器一樣託管在機房裡。一些比特幣礦機製造商在向用戶銷售礦機時都會提供託管服務供用戶選擇。
2.礦池。目前比特幣每天會生成3600個,即使用上了比特幣礦機,礦工也不能保證一定挖到比特幣,為解決這一問題,一些技術人員開始組建礦池,將礦工手裡生產設備的運算能力集合起來,形成較為穩定的收益,挖到比特幣後再按用戶貢獻計算能力分配比特幣。而礦池運作者則從中進行抽成,抽成比例從1%到5%不等,上文提到的ASICME提供的託管、礦池整體解決方案抽成比例為8%。
3.兌換。挖到比特幣後,用戶如果想轉化成真金白銀,還需要找到兌換渠道,目前國內有很多比特幣交易網站接受兌換,這些網站除在自己平台進行交易外,也會在淘寶開店就行兌換。然而無論是比特幣兌換成人民幣,還是人民幣購買比特幣,交易網站一律要收3%-5%的手續費。
由於比特幣交易網站的存在,比特幣市場還出現了專門的比特幣炒家,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是這些炒家基本的盈利方式。
4.山寨幣。除比特幣這樣的舶來概念外,如今國內還出現了十餘種山寨「比特幣」,這些山寨幣的運營方接受山寨幣兌換比特幣,從而使得這些貨幣具有挖掘價值。這些山寨幣在技術上往往存在很大漏洞,以山寨幣中比較有名的元寶幣為例,其原本設定於6月29日零點發佈,然而在發佈之前,程序就洩露,由於此時只有很少人挖礦且挖掘難度為負數,導致元寶幣被大量提前挖取。
無關乎理想 只關乎短期博弈
儘管F君承認自己「算是被套了」,但他並不懷疑比特幣會持續升值,他給出的理由是參與挖掘比特幣的人越來越多,投入到比特幣產業鏈中的價值就越多,比特幣凝結的價值就越多,同時比特幣的產量卻不斷下滑,因此比特幣只會在現有基礎上升值。在採訪中,我發現這個理念幾乎得到所有比特幣產業從業者的認可,他們一致認為長線投資比特幣必然穩賺。
同時,比特幣產業鏈從業者也都在不遺餘力的布道比特幣,一位ASICME的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宣傳比特幣,是為了有更多的人參與到比特幣生產中來,比特幣的價值才會更高。根據5月份的一份統計,中國的比特幣節點超過8.5萬個,佔全球節點22.8%,而與多位業內人士交流後,大家都對中國比特幣礦工超過10萬這個數字表示認同。
儘管每個人都可以說上這麼一段頗具理想化的概念,但事實是,一旦參與到比特幣遊戲當中來,大家都成為了比特幣行業的短期投機家,挖礦者、礦機製造者、礦機芯片製造者、交易平台運營者、比特幣炒家都成為這個短期博弈遊戲的參與者。一位比特幣礦機生產者明確表示,在他看來礦機生意只能存在兩年,兩年之後的市場變成什麼樣都很難去說,大家參與進來都是為賺熱錢。
更為讓人擔憂的是,比特幣短期內很難直接購買現實中的商品,其被各國政府接受更是遙遙無期,這種情況下,比特幣價值升高只能靠吸取現實中資金來增值,過往遊戲參與者只有靠吸收新參與者投入的資金才能賺取利潤,而一旦外部兌換渠道斷裂,封閉的比特幣產業鏈將成為一個零和遊戲。
刺激全球投機資本的三大謊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035 ZH:目前似乎有3大謊言夾雜在其他較小的謊言裡面引導著投機資本在世界各地流動。第一個謊言便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當前聲稱的「惡化的金融環境」導致延遲削減QE。第二個謊言則是當前許多關於「新興市場復興」的論調以及認為新興市場及亞洲的經濟增加將會帶領美國等國家走出「暫時」的經濟放緩局面。大多數人假定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復甦是指日可待,但埋藏其間的第三個大謊言就是人們認為美聯儲將「正確地」實施貨幣政策正常化。
彭博的Michael McDonough對此的分析如下:
謊言一:惡化的金融環境?
在FOMC9月會議後的新聞發佈會上,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指出收緊的金融環境促使委員會擱置了放緩QE的決策。
但就在同一時刻,彭博美國金融狀況指數顯示接近歷史高位,這表明美國的金融狀況已得到穩步改善。這與伯南克的擔憂相互矛盾。

謊言二:新興市場復興?
美聯儲出人意料在9月FOMC會議後宣佈保持當前的QE規模不變,再加上中國最新數據顯示經濟復甦跡象,可能會給投資者提供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尤其是在亞洲新興市場的投資者的樂觀情緒影響下。但彭博經濟學家預估稱亞洲2014年經濟增長已呈現穩步下滑。截至9月23日的四個月裡,亞洲經濟增長速度已由五月初的6.9%下降至6.3%。一旦美聯儲開始削減QE,並且美國的經濟數據開始改善,投資者將面對利率正常化,這將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從而嚴重影響到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流動,造成這些國家金融和經濟條件惡化;尤其是對經常賬戶赤字較高的國家,諸如印度帶來極大的風險。

謊言三: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將很快正常化?
自1990年以來,美聯儲三個主要的緊縮週期平均時長在16.7個月,目標利率平均上漲300個基點。
如果從歐元期權(投資者用來押注美聯儲未來利率調整的工具)來看,美聯儲即將開始的緊縮週期將在2014年中來臨,但目標利率將在2016年底上漲小於200個基點。這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鑑於美國基礎數據,更有可能的則是美聯儲不會在2015年前開始緊縮。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中性的4%左右,可能使得失業率和通脹接近美聯儲設定的目標。

為什麼大多數投機者的結局總是失敗?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743本文來自JOSHUA BROWN。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Jack Schwager's《 Hedge Fund Market Wizards(對沖基金市場智慧)》一書中描寫Larry Benedict在成功之前不斷失敗的故事。在成為超級成功的榕樹資本管理創始人之前,Benedict不斷地重複著失敗再失敗的故事,但他始終堅守著一條正確的紀律,即確保失敗的交易不會讓他從此出局,並且從不尋找彌補損失的捷徑。
以下是他分享觀點:
我們知道大部分投機者往往以失敗而告終,那是什麼原因讓你如此成功?
自從我開始投資事業,我看到過許許多多投機者慘談的結局,要麼自殺要麼無家可歸。他們共有的一大特點是身具有賭徒本性。他們一旦損失,總是試圖尋找一樁能夠彌補損失的交易。而我很早就知道不能這麼幹。從事投資事業需要你不懈的工作。這也是我所做的。每天,我都要做上百次交易。慢慢積累收益。如果你查看我的每日收益統計,你會發現很少有收益很大的日子。
許多投機者(或者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總是懷揣著這樣一個想法,即只要1到2次「大」的交易將改變他們的生活;或者在一系列小損失之後,只要一次關鍵一擊就能彌補損失甚至賺上一筆。當然,這種想法的確有實現的可能性,但可行性很低。更多的時候,你會發現每個冒著巨大風險賭博成功的背後,有著無數悲慘的故事。
Larry Benedict上述評論讓我想起了我的朋友,Dragonfly 資本的Greg Harmon。
自Greg於2011年開啟博客以來,他始終能夠擊敗S&P 500,Greg的成功正如Benedict所評論的是磨出來的,他從沒指望能夠一擊打出個本壘打,他的成功是慢慢磨出來的。
在他最近貼出的Dragonfly交易記錄中,Greg指出在過去2年,他一共做了765次交易,其中484次以盈利告終,其他要麼損失要麼持平。他總是非常精確地使用入市和出市策略,在市場多空雙方同時交易著股票或期權。對他來說,投機並不是朝九晚五工作或業餘愛好,這是他的事業,他是職業投機者。
在投資交易這個行當裡,你必須努力工作。Larry Benedic是這樣告訴你的,Greg Harmon也會這樣告訴你,而且任何在這個行當裡成功的人士都會重複同樣的話。史上最偉大的投機者之一,Bernard Baruch,他的首條投資紀律便是「除非你把它當成是你的全職工作,不然不要去投機。」幾十年過去了,這句金玉良言依然管用,事實上,對於業餘愛好者而言,今天的市場已經變得更為困難。
對任何人而言,本壘打都有隨機打出的可能性,但這又能說明什麼呢?你能重複打出第二次?第三次嗎?很可能不行了吧。所以真正的問題來了,慢慢「磨練成就」是不是你願意做的,是不是你能夠做的。也許統計數據會說你在體力和情緒上都不是適合,但沒有人為因為你去嘗試而指責你。
所以你只需要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願意「慢慢磨練」成功,因為你的成功來自於你不懈的工作,你值得擁有。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