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201
巴黎:
超大剛做了一個集資的package,在未評議之前,我要先紏正一些投資人的錯誤心態。
一間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他 的所有行為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令他自已的利益最大化,請不要以為李嘉誠例外,你和他有親嗎?你是少股東又如何?為何他要照顧你?反轉問自已,請問公司遇 到問題,你會死跟、死抱這股票嗎?所以我最怕聽D分析員不拿數字你看,卻去分析大股東,或歌功頌德,或貶其品德,並以此作其投資決定,大陸最興。
踏入正題,Blog友要明白,這一次的集資一定是對大股東有利,問題是,他做的行為是和誰人對著幹?問了這個問題後,你就要隨著這方向找尋!不要天真,不要嘗試找聖人企業,這是資本主義市場,只要不過份,你已經找對了公司,即使他拿你著數!明白嗎?
要計算拿了多少著數就必定要問,現有股東的權益被攤薄了多少?
從2009年12月31日止的財報顯示,股東權益值HK$22076M,而發行量為3043m,另有91m為認股權。
過去一年股東權益回報為16%,所以我假設在2010-1-1至2010-6-30日的股東權益值應增加7-8%至HK$HK$23842M,每股資產值=$23842M/3134M =@ HK$7.6
有了這些數字後,就開始計算股東權益會被攤薄多少:
一藍子引致變化:
每股值 股數 股東權益值
集資前 @7.6 3,134 23,842
+1. 配股價 7.53 154.838 1,130
= 總數 @7.59 3,288.838 24,972
+2 發認股權全行使 行使價 7. 59 103.30 863.54
= 總數 @7.61 3,392.138 25838.54
+3 可轉換債全轉換 轉換價 8.10 192.59 1560
=總數 @7.64 3584.73 27,395.54
假如我計算的6月30日資產值@7.6是正確的話,配股價@7.53非常合理,現有股東的權益並沒有攤薄。那麼誰得益,誰人損失呢?
得 益人不用再問吧!?損失者就是那些炒短線、已買入了但又想很快賣出的街外投機客,因為從上述第一項我們知道,即使以8.5元買入的人,假如他真的想投資的 話,大股東並沒有在公司的櫃同內取走一分一毫,配股後即時沒有,將來的盈利派發沒有。這個安排,是大股東玩短線投機客,與長線投資人無關,因為現有股東甚 至可以更低的現市價7元買入。又為何有傻瓜在現價沽、他們的數又是怎樣計呢?請不要問我,問他們吧!
至於第二,第三點,有看過2009年年報的分析員都知,大股東郭生籍當時市價低迷(資產值是6-7元多、但股價只是4.5),以公司現金續回之前所有發行的可轉換股債券(因那批債並沒有到它們的6元多轉換價),這做法不只不攤薄小股東的每股權益,反而是攤厚。
明白無?!
我 還記得多年前我尊敬的老板恩師如何處理同事們向他打報告,如果你打B君的報告,說B君壞話,他會Call B君和你對質,有時即使很多人說B君的壞話,假如不能提供證據、或那些是不認真的證據,他就寧願相信人性的弱點,相信B君多於來說其是非者。 我的後來、直至現在,一直受他影響甚深。
所以我此刻選擇相信郭浩先生,多於沒有證據提供的說是非者,當然我仍是喜歡聽上市公司的是非,道聽是可以的,只要不要途說就無問題
p/s: 太多人覺得超大有問題,所以就整多了此篇文,在這文的數字不多,其實我自已的File卻很厚,恕不能盡錄,思捷之文又要順延。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225
巴黎:
最近很多企業、或藍或紅,都說增長多少多少。
今天我教大家,或者是我提一提已經很聰明的閣下,以後可以不用理會電視上、股評人所使用的"增長"二字,因為他們所使用的"增長"二字,對閣下的荷包裡的錢的增長是沒有作用的,何解?請聽下文。
假如一間企業"可能"結業,要分家,你是其一老板,有500股,現在律師跟你說,這間企業今年的盈利增長一倍、或銷貨增長80%.....諸如此類,你會如何反應?
開心?
那你就太幼稚,可能有少少無知,應該疑時要疑,問d問題要到題,不要問企業的洗手間有否阻塞?問其它的老板是否老實?你關心的只是錢,你要問:
1. 公司總共有多少股數?
2. 公司總資產是多少?
3.公司總入息是多少?
4.公司每股賺多少?
5. 今年每股賺的比較最近幾年的平均是上升了還是下跌?
因為:
1. 公司總資產上升10%,但股數上升20%,你的每股分得的錢便下降,包括每股盈利;
2.公司總資產下跌10%,但股數下跌20%,你的每股分得的錢便上升,包括每股盈利;
3.公司上年籍海嘯,將原$1,000萬的盈利做低至500萬,等今年回撥變成1500萬,盈利就"增長"3倍,你荷包並沒有特別增重,只有比較過去幾年的平均值才能阻止做數。
大多數散戶從不問企業的總股數的變化,所以他們買的股票的企業賺的錢年年"增長",他的荷包連年下跌,因為不老實的大股東年年很有巧妙地發股、發股權等等去攤薄閣下的荷包。你日日掛住看圖表,唔騙你又怎對得住你呢?
如果你聽到股評佬說你的股票今年的"增長"點點點後,馬上開心死,以為自已的荷包實重了,咁就對不起,你太天真了,坦白說,你不屬於這個戰場,沒有人可以幫到閣下,我的建議是,離開這裡,買一個物業收租吧,因為租金的增長是一百份之一百能進入你的口袋,無論你怎無知!
p/s: 以下是一個有趣的分析員對股東利益的計算的"想法"
(想法有別於計法,計法是拿數字計,想法是自已想出來,兩者有根本性質分別):
申銀萬國消費品分析員王海濤發表報告指出,超大以3.7釐年息率發行換股債,涉及的成本並不廉宜,一旦債券及認股權證的承配人悉數行使換股以及認股權,超大的股本在5年內將會擴大14.1%,攤薄現有股東的利益。
不過他表示,若超大的盈利按年增長達到10%至15%的話,有關攤薄效應在2年內消失,一旦超大增加派息比率,將成為股價上升的動力。
巴黎:
一間公司,你佔100% 每年你賺的部分是HK100萬,
擴大資本後你只有50% 但每年你賺的部份是HK120萬,
現請問你的利益有受損嗎?
拿我昨天的計算去求一份分析員差事吧!
知道什麼才叫攤薄未?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245
巴黎:
-----有些事情不應做,有些人不必等,有些地方不應到----
因為先母受到一個疾病的折磨,所以我曾閱讀一些關於腦袋的東西。
腦的結構很奇妙,它劃分很多地區,有些地區管人的哀傷、有些是衝勁。
奇妙的是管快樂與痛苦的都是同一區。而愛和恨亦是在另一個同區的地方。
即愛一個人和恨一個人,生理上的反應都會是差不多,例如你會愛一個人而夜夜失眠,也會在恨一個人有如此反應。為一個愛人而付出一切,但在另一刻你恨他到想他死去。
又 我們的腦袋有一個功能叫自動導航,它幫助我們生存,例如你過馬路的時候,突然有一架車失靈向你衝來,自動導航馬上啟動,在那一刻其它的感覺喪失,而腎上線 上升,肌肉力量增加、你可能一躍避過,之後甚至不知早一分鐘前做過什麼東西,因為在那刻,你的腦子的控制全面由自動系統接管,你不是你。
當然,如果這種狀況長期啟動,你將因警報過度而會疑神疑鬼,不能自已。
但又如果你過度壓制這種本能,你將不知危險而喪失求生的能力。
最好的處理方法是認識腦袋的限制、盲點,和它一起生活,而非做一些遺反自然大道的行為。
大道為何?物之原本也!
有 一些投機客,錯解資本主義的大道,不著手於辦別"企業透過做出市場歡愛的貨品、同時價格吸引,成本低就賺到好的回報,資本就會投到這企業的大道理",而在 追逐價格上落,他們認為可以透過訓練,令到腦部的自動導航受制於自已的意志,並整天和自已腦袋縛鬥,此刻是愛和快樂、彼刻是恨和痛苦,活在不知危險、或是 幻覺的真真假假當中。
奇妙的是,他們說要訓練自已堅強的意志,但是卻在做傷害腦袋的事情。
價值投資人呢?他們順應自已腦袋的生理,並了解它的限制,他們能夠做別人認為是逆向的投資,其實卻是順從資本主義的大道而行,雖然看來是、但這並不是他們的意志特別堅強,只是不強迫做不能應付的事情,不會到不應該的醉生夢死之地。
因為在每一個夢醒時份,總知道損失是難免的!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305
巴黎:
CKM001君時常說,買入一隻好股,年年派好息,你就會錢生錢、仔生仔。
我告訴大家,無論任何投資說話,聽了之後,我們都要去證明它,如果不明白,或未到這個程度,就要去勤力學習,千萬不要隨便附會,我學習價值投資初期,就不斷想找方法證明價值投資法的不完美,亦是這個原因,自已對股票投資的知識才慢慢地增加,才發現Graham是如何對自已的提議嚴謹。
說回生仔,股神巴菲特每年都不派息,而過去數十年每年股本回報(ROE)都有20%,假設如下:
年 股東權益 股價市值 年尾盈利
1 200億 400億 40億
2 240億 380億 48億
3 288億............200億 58億
年3第12月財富 ,因為並沒有收過任何現金息,所以= 股東權益
= 288億+ 58億= 346億
你的股東權益年年都會上升,無論市況是否令你的股價上升或下跌。
有一些股票,例如思捷,年年股本回報(ROE)有50% , 並把盈利75%現金派發:
年 股東權益 股價市值 年尾盈利 現金派 餘下
1 200億 400億 100億 75 25億
2 225億 350億 113 億 85 28
3 253億............180億 . 127億 95 32
後者股東權益數字增長可能上不夠前者,但財富上,連同屋企已收到的現金就仍會高過前者:
年3第12月財富= 253億 + 32 + (3年現金息255) = 540億
因此買股票,若市值比股權益值(P/B)相同,股本回報(ROE)較大的那間就會較好,無論派不派息,都會一直生仔,仔又生仔。
股本回報(ROE)就像一個女人的屁股,越大就越好生養,不過點解同一個女人,有時會生個好仔,有時又會生了隻蛋或舊叉燒呢?CKM001君並沒有說,因此我來說。
我會在下回講解兩個人買同一隻的股票,20年後,為何一個的總財富會高過另一個!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309
巴黎:
兩個人買同一隻的股票,20年後,為何一個的總財富會高過另一個呢?
巴黎以昨天的股神公司假設為例,假如公司有20%股本回報,每年都全派,並且讓股東可選股息或以股代息,而這間公司只有我和股神持有,開始二人分別各佔50%。
我和股神每年的不同選擇如下:
年 以股代息計價 市價 股神選 我選
1 @1 @1 股代息 現金
2 @5 @5.3 現金 股代息
3 @0.5 @0.48 股代息 現金
第 二年、第三年我的選擇都會是一般散戶的選擇,因為在牛市,股價上升,以之前計的市價作為以股代息值,往往出現折讓少少,現有股東都會認為換股價 $5 < 市價 $5.3是有著數。 反之在年三的熊市,之前的計算值因市況續跌,常出現溢價,以股代息價 $0.5>市價 $0.48,股東都會認為無著數而選現金。
現在看看股東真正的權益和財富變化:
股東 股票 股票 股神 (佔%) 我 (佔%)
年 權益 市值 市價 賺 增加財富 增加財富
1 200億 200億 @1 40億 20億股(50%) 20億現金(50%)
2 220億 500億 @5.3 44億 24億現金(54.5%) 4億股 (45.5%)
3 224億.....100億 [email protected] 8億 8.6億股 (53.6%) 3.7億現金(46.4%)
現計一計第四年年頭的二人財富:
股神有100億股+20億股+8.6億股
=128.6億股另有現金24億,
而我就有104億股+23.7億現金,我倆現金差不多,但股票值卻相差兩成有多。
上述的第3年,巴黎有意把股權益回報下降至3.6%,這很邏輯,因為在熊市時,企業的盈利都會下跌,而牛市時,企業的盈利都會上升,巴黎並沒有變更年二的牛市回報率,否則結果更震撼,股神的現金和股數都會多於我。
長抱一隻好股是否王道,還須要閣下動動腦筋,所有媽媽都是好媽媽,生下的都是好仔,所有好股都應能令人賺大錢。但之後好仔如何變成一舊叉燒,好的公司如何令你蝕錢,並非你媽媽的或那公司的責任,而是閣下自已。
夫子形容他的弟子顏回時曾說:"回,舉一反三",Blog友不妨想象自已是顏回,在以後日子,以這篇文的計算,舉一反三,了解一些收購合并換股、發股、回購、發可轉換股債,看看那些是機會,那些是陷阱。
如果閣下仍堅持聽謠言、看技術圖表、並以為花時間做這類麻煩財務分析是多餘,我就送你一碟叉燒,並捉你好運!
巴黎:
fai3338851君來文說"好多人自稱價值投資者,但我覺得您(巴黎)才最符合這條件<價值投資人> ",巴黎閱後想發文說說自已的感受。
自稱其實是無罪,例如學功夫者,都會稱自已為習武者,但功夫如何,就要看自已對武功學習的熱誠。
我不反對人要學各種武功,不過"有始有終"是必須的。即完成了整個課程,你才能說自已上完一課。還要尊師重道,遇到問題,先自我檢討,不要隨意把錯誤推到師門上,時刻要警惕勿負師門之名。
"證券分析"有52章,有幾多人是看完每章節呢?另外,有幾多個天材能看一次就能活學活用呢?
Graham花了4年寫這書,巴菲特看此書三次(小看的不計),有無數以價值投資法名成的基金經理,據我所知,都說他們重看又重看此書。巴黎不才,有自知 之明,知道自已只是常人,學習能力不比平常人高,所以認為看十次八次,花六、七、八年或更長也不是件過份的事情,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是我的信念。
有一些人評擊價值投資法,這是可以的,但總要給一個論點、拿一點根據,讓一眾可以討論。
我的前十年非常熱衷投機,我個人是會一頭倒到自已 喜愛的學問身上,而對不熟悉的事,是會三淦其口。所以如果自已要指出他說的錯處前,定必會提出非常清楚理由何在。比如那篇拙文"為何止蝕沒有用",所用的 正是以往投機時用的算數,我當然希望反對者亦以此公認的數學指出我的錯誤所在。但某君,跌落地,還要拿手沙,含了一啖血,還要噴人,賴一個皮,又過了,這 真不知可怒還是可笑。
有時,投資做錯決定或組合回報走低是正常過正常的事,老驥雌伏,志在千里,燕雀焉知雄鵠志?可是誠信就會在您試圖狡辯、賴皮、暗delete文時不經意出賣了閣下。我與CKM001的投資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我常常看他的文,即使近期他的組合下跌,跑輸大市,我認為沒有大不了,仍會支持他。而我喜歡看他的文是因為我們都是Paranoid,也沒有像看另一個某君的文有種此君不會是誠實朋友的感覺。
*註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出自Intel 前老板Andrew S. Grove同名書,中文翻本為"十倍速時代",是作者透過任由一個以為億萬份之一才可能發生的錯誤發生了後的啟示,作者認為,在商業社會的競爭中,只有對自已認為是對的事情有超強的“偏執狂”(Paranoid)的CEO,才能生存。這是巴黎前老板建議我看的第一本好書。後來巴黎修改它成"最緊要夠癜"作為自已學習任何難事的坐右銘。
巴黎:
巴黎非常感激我的前老板,如果要我選我從他身上學到最寶貴的、影響我日後最深的一樣東西,我會說是------誠實。
我老板所謂的誠實不是一些小伙子心目中那種道德的要求,而是一個聰明人的策略!
富蘭克林說:"誠實是一個好的策略"
點解呢?!因為你不用花時間記著自已說過的每個大話,
不用擔心因有人聰明過自已而被揭發。
在網上,沒有人要求閣下說不想說的話,所以誠實策略就非常容易實行。
誠實對Trader尤為重要,因為買賣的交易多,如果你說慌,只要稍為跟跟,人們便很易悉破你。
誠信失去較諸於盈利失去,對股票的破壞力更大。
學 習投資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學習分辯說話的真偽。怎樣分辯呢?先從那人的頭一篇文,一直看到最後的一篇。並且以其交易的時間和股票歷史真實價格圖核對。比對 他"說"的不同股票買入和賣出的價格是否一致。看看有沒有delete文,回答別人的問題時是為討好,還是為道理!?簡單說,就是聽其言、觀其行!
最 近網上流行一句"賺錢就是硬道理",如果要選那些說話最妨礙腦筋,我會選這一句,第一,這是一句穿鑿附會鄧小平的發展就是硬道理的話,第一個是天材,第二 個自然就是蠢才;第二,按這個邏輯,只要在沒有人看到的時候,我們是可以盜竊,因為對自已並沒有壞結果而有得益,那麼"不被抓著就會是硬道理"了。這種不 需要求原因,只要結果有利便是對的想法正是步入敗壞的第一步。相信這話就很自然引導人認為Wall Street某些敗類是可以學習,他們被抓著的時候不是求原諒,而是再說一個更大的慌言。
以下是某投機客的一篇舊文,與其現在比較,簡直是判若二人,我自已就覺得令人歎為觀止。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773
巴黎:
幾天前開始看芒格的《窮查理宝典》,非常高興這不是一本投資工具書,因為"證券分析"已經令我忙過不堪。
第一眼就發覺非常奇妙,因為作者全書都在說兩個概念,多於一般的投資技巧,而巧合兩個都是自已多年一直希望增進的知識領域:
1. 我們的世界是一個整體系統,而非分割;
2. 我們的心理存著很多缺陷。
李路在中文版序說,芒格是首個在二十年前提出系統思考學說的人。巴黎不知道是否,但是我也是在多年前前看過一本影響自已很大的類似書,這本書叫"第五項修煉",The fifth discipline,是一本有關系統學說的書。
這本書引導巴黎分析事情會以一個綜錯交替的整體而非獨立分割直線方式進行,因為前者才是我們現處的真實的社會。
書中舉出很多因為獨立分割看事情產生的社會悲劇,作者非常推崇"道德經",也提到第六十四章節,我看完全書,也愛上了道德經這一章,之後就成為自已的人生目標,我的站內也常常提到這章的其中幾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慎終如此!
另 一本是Stanford University Philip G. Zimbardo教授的 Psychology and Life的 中譯本,由游恆山編譯,書名叫"心理學"。這本書令我認識人類、或所有有機體的天生的限制,或因求生本能引致的心理盲點,這種人性心理盲點給人類的災難的 例子都很活生生。
雖然這本書非常厚,接近三吋,但因為例子非常有趣,例如有一種蟲,是可以透過吃下另一條蟲,而得到它的知識,有這些例子,看這本書就不覺得很困難。
很多人說芒格的《窮查理宝典》很難看得明白。以往我遇到這種問題時也曾經懷疑自已是否有閱讀困難,後來我問問幾個愛閱讀的朋友的經驗,又看完那本"心理學",知道那是很正常才安心。
巴黎看書時非常渴望了解作者為何有他自已的結論,多於那個結論。所以很多時就不知不覺把書內引另一本書的引文的書也買下來,這才令我知道作者的思路。久而久之,自已就買到成屋書。
如果你沒有看過一些有關系統思考學的書籍,例如上述的"第五項修煉",或另一些有關於心理學的書本,你可能不知芒格有關這兩方面對投資的關連的思路,他的想法的基礎,與及結論是否有說服力,或者有關的限制,你便會失去很多看芒格的書時應有的樂趣了。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818
巴黎:
芒格的《窮查理寶典》內的人類誤判心理學正如其名,把很多我們自以為必然的事情揭露錯處,並顯示真實的一面。
其中一個誤判我記得多年前在閱那本"心理學"書時玩過,現轉貼這一個心理測驗。我第一次看那本書時並不想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機能力測驗,直至看到芒格的"人類誤判心理學",雖然我在今次重溫時的答案是答對了,不過我常有一股想選另一個錯誤答案的潛在想法。
問題:
"當訓練一種行為時,我們若是希望訓練完成之後,那種行為可以持續出現,那麼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每當那行為出現時,我們都應該給予獎賞。
這種方式比間歇性給獎賞更有效!"
A.是? ;
B. 否?
Blog友可以Post你的答案到來,測驗自已的能力,迷底下回公布!
補充:
原題我一個字也沒有改,現在我以自已的說法清楚再表達那問題一次:
受訓者,只要:
1.如果一有那行為,即會被獎賞;或
2.如果一有那行為,有時會被獎賞,有時未必會被獎賞,
那種方法,更能令被訓練的人養成受訓時希望的那個行為呢?
1)的那套更有效?;2)那套更有效?
答1)的Blog友要選"是";
答2)的blog友要選"否"!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4489
巴黎:
我在此先多謝天知君,以下所有裕興科技的引用,如果正確都是屬天知君,如果有誤,就是巴黎之誤。
天 知君對價值投資法下的功夫甚巨,我對他是非常尊重。人性的弱點是:"憎恨說壞消息的誠實人,歡喜說好消息的不誠實人"。這是千真萬確,以往報告前方戰敗的 口信員,往往被處死,所以一些"懂時務"的人,就寧願說些好聽的大話。但我相信天知君是個聰明的朋友,那我就直話直說了。
我看到天知君的有關8005裕興科技的分析,這支股票,多年都沒有盈利過,但手上卻有一重要資產,非真接擁有約500萬股A股平安保險值的權益,以近來平安A的股價,這批股票約值25億,而裕興科技的市值,在天知君建議買入時股價0.48時只有7億多。
巴黎得此消息,馬上研究它發生過的事,我的第一步是看近期的股價線形圖,為什麼呢?因為我想知道,天知君是否知道得很晚,有沒有人比他知得早,市場是否已有反應,從這角度看這幅近期價格變化圖,我得出在0.5元水平的印象是還不致太遲。
第二是我看要看它的更長歷史股價圖,發現除了在二千年科網泡高價外,它還在2005年開始拾級而上,之後在2007年就大跌,並一路跌。這些圖非常有作用,但作用又是什麼呢?
它能令我應集中一些重要研究的時間,究竟2005年來發生過什麼事情?除後為什麼會跌,這些事情和今天的大折讓有沒有關連?
沒有這幅歷史股價圖我懷疑自已能否在這麼短時間內有一個如何行事計劃表。
因此,我在看它年報時,特別注意這部份時間的報告詳細,並了解這些事情有沒有手尾,對企業價值有沒有延續的影響,後決定以@0.51買入20萬股。
這間公司一直都是蝕錢,老實說,如果不是那些平保,我一秒也不會花時間在它身上,連像林奇君打黑股衝動也不會有,我非常配服天知君的勤力,可以找到一線機會,然後掌握它。
我也發現它在8月時公司以三角多配了1億股給第三者,公司在2006年發了約1億多認股權給管理人,而這批平保的獲得是在2004年因收購建力寶時非直接獲得。其後2007年平保股價到了頂,裕興科技亦是,接下來的一年,雖然平保回升,但這批股票因為非直接由裕興科技持有,產生一個權益誰屬的官司,直至近日,消息公告,裕興科技勝了這官司,公告說,他有全權財務利益及處置這批股票的權,這解釋了那些圖表正是因反映了當天是官司而大跌。
巴黎算一算連同配股和認股權,以當時計市值約是8億幾,我就買入了,除後我便後悔,如果我不想持有這支股票十年,我一秒都不應持有,以下是我對它的估值:
(A)
生意部份 -3億
平保 25億
--------
總資產 22億
=====
這個結構,雖然折讓大,買的時候是8億多,可是風險非常大,假若總資產22億淨值不變,但結構是下面,情況就不一樣:
(B)
生意部份 10億
平保 12億
--------
總資產 22億
=====
因為B的結構,即使那些股票官司,再出現上訴或得而復失,我的資金,並不會像A的結構可能會全泡湯。我只會在B公司損失一個12億的Bonus,本金的價值10億還在,雖然A的賭注仍較很多傻哈哈的優勝,但我決定放棄。
幸運地幾天後在0.61全部賣出,賺了20%。Thanks天知君
圖表的運用原則
老實說,我有沒有用圖表,明顯有,圖表對企業過去事故有一種統計上的暗示。能夠令你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但就如一個新相識的朋友的外貌,只是一個印象而已。
我們不會馬上知道這個新相識的朋友面上的疤痕,是因為打鬥,或是交通意外、或是因為救人而來,我們也不知這個膚色和我們不同的人是壞是好人,但我們就知道可以籍其外貌,膚色有一個發掘他具體人格的起始點。
如果你找到一幅和裕興科技的圖表差不多的另一間公司,劃一些量度的線,並認為會有相同的形態,未來升跌也會是一樣,你不是就在承認,差不多膚色、外貌的人,都會是一樣的好人、或一樣的壞人?連發生過的事也沒有興趣去求知、求真,就如一些人合理化自已對別人毫無根據的歧視,這又算不算對企業使用意識形態的歧視?
我絕不同意像我這種單單把股價統計線圖表作如此的使用,說成是技術分析,因為我們完全可以以一本企業歷止事件薄代替它,用上述的例子說,效果會更加好。
但 如果把這種簡單的線形圖,混在一些頭肩、交加....等等的圖列作那些形態分式TA一類,並又說價值投資派也用TA,那就很冤枉了,這也只會出自對價值投 資法沒有認識的人的口,因為從來價值投資派都憎恨上述那種單懇企業股價形態外貌,作對企業歧視性選擇的方法,無論你是以什麼名字稱呼它。
這是一個如何分析的原則,而不是一個投資法的外號、名字。
下回我會post一篇毆洲股神的訪問,他是一個價值投資派,最近有Blog主說毆洲股神也同意技術分析,籍此暗示他自已的技術分析方法並不應受價值投資派排斥,我會在下回引文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