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日,是朝鮮已故領導人金日成的105周年誕辰,也是朝鮮一年一度的“太陽節”。朝鮮將在金日成廣場舉行大規模閱兵活動。在“太陽節”當天舉行閱兵儀式是朝鮮的傳統。
韓國軍方認為,朝鮮本次閱兵規模將為朝鮮史上最大。據美韓等媒體報道,朝鮮或將在今日啟動第六次核試驗。
為慶祝今年的太陽日,朝鮮全民都投入到了節慶當中。朝鮮也邀請了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多個媒體的一百多名記者,來到平壤報道節日和活動。
閱兵隊入場儀式正式開始。
——華爾街日報——
【美駐阿富汗軍隊開始評估大規模轟炸對ISIS的殺傷力】美國駐阿富汗部隊周五開始實地評估對阿富汗東部一個IS極端分子據點轟炸後造成的損害。美駐阿富汗最高軍事指揮官表示,GBU-43非核武炸彈是美國武器庫中最大的常規武器之一,在戰鬥中使用它的決定純粹是戰術性的,也是反對IS極端分子的一部分戰略。
——Reuters——
【俄外長:對敘利亞的打擊更像是精心策劃過的】周五,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莫斯科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雖然敘利亞化武事件流傳著很多版本,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美方對敘的打擊更像是精心策劃。俄羅斯、伊朗及敘利亞均希望能對此事作出獨立的調查,而那些反對啟動獨立調查的人,則明顯缺乏道德判斷能力。
——Bloomberg——
【蘋果公司獲準在加州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平臺】根據加利福尼亞州車管局消息,蘋果公司獲得了批準在公共道路上測試無人駕駛技術。 這是蘋果公司首次獲得在公共街道上測試其技術的批準。這對蘋果來說不僅是重要一步,也暴露出蘋果公司進軍智能駕駛領域的野心。
——CNN——
【美國副總統彭斯因朝鮮局勢加劇而前赴首爾】美國副總統彭斯將於周日抵達首爾,展開為期十日的亞洲之行。彭斯將首站設在首爾,希望與韓國就朝鮮半島沖突日益緊張展開會談,同時彭斯將在韓國度過複活節。白宮表示,如果彭斯在韓國訪問期間,朝鮮再一次啟動核試驗,白宮會執行已準備好應對方案。
——BBC——
【法國大選日逼近 總統競選越演越激烈】法國總統大選日臨近,候選人的競爭愈發激烈。據最新IPS民調顯示,四位總統候選人的票數最大僅有3%的差距,在4月12日至4月13日的第一輪投票中馬克龍以22%領跑大選,極右翼的勒龐以細微差距緊跟其後,極左翼的梅朗雄和保守黨的菲永分別以20%和19%暫居三、四位。現在在對第二輪辯論賽的大部分民意調查中顯示,如果反歐盟的勒龐對上馬克龍,馬克龍將有63%的幾率獲勝。
——CNBC——
【Uber上訴成功,在意大利暫緩一口氣】Uber打車app在意大利被法院禁止使用後,羅馬上訴法院周五宣布暫時延緩對Uber的打車app的禁用。早前意大利的出租車商會將Uber狀告至法院,控訴它違反了正當競爭原則。隨著出租車商會的勝訴,Uber被禁止使用包括SUV和豪華轎車等車型,同時不允許在意大利進行廣告宣傳。
面對便利店業態的水草肥美,“跑馬圈地”之戰早已拉開帷幕。
楊華國做過外資大賣場,也做過本土零售商,就在最近,他將目光放在了便利店,正打算赴雲南開拓當地區域市場。“現在,做小而美才是最實在的零售生意。”他告訴第一財經。
作為雲南萊奧連鎖便利有限公司董事兼總裁,楊華國僅是零售業者轉向便利店的一個縮影。就在上月初,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宣布,未來5年,京東計劃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約50%在農村,承接該計劃的是京東新通路事業部。
京東的突然殺入,讓更多人開始關註便利店業態。
這幾年,不論是全家、羅森這類品牌連鎖便利店的大舉擴張,還是家樂福等大賣場業態轉向開拓小店業態,都讓“小而美”的零售日漸火爆。而與品牌便利店形成競爭的則是俗稱“夫妻店”的小雜貨店。目前中國市場存在約680萬家傳統社區中小門店,京東的百萬便利店計劃有一半項目要落實在農村市場,這就意味著諸多“夫妻店”變身品牌便利店的合作時代來臨了。不過,這一變臉的過程並不簡單。
逆勢增長的便利店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傳統零售業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6%,其中專賣店銷售額增長1.7%,專業店、超市、大型超市分別增長了2.9%、1.9%、1.8%。唯有便利店的增長速度連續幾年居零售業之首,去年達到8%。
以上海為例,今年1~2月,上海的便利店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0.3%;而百貨、大賣場、標準超市分別下降了5.7%、12.2%和4.4%,大賣場的下降趨勢非常明顯。
2012-2016年中國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速
從上述數據可見,在實體零售業並不十分景氣的狀況下,便利店算是逆勢增長非常快的業態,也成為實體零售商頗為重視的發展方向。諸多業者正力拓“疆土”——羅森表示要在數年內翻倍門店數量,從目前的約千店規模到2020年達到3000家,到2025年要達1萬家店;7-11便利店(7-ELEVEN)宣稱,主要城市每年保持30~40家新店規模;全家計劃到2024年達到1萬家店。與此同時,一向作風謹慎的家樂福也從大賣場業態向便利店試水,其推出的“Easy家樂福”小店已開始布局。而如今,電商大佬京東也殺入了便利店市場,且一開口就瞄準百萬店規模,從線上到線下進行新零售版圖擴張。
這樣的逆勢增長也讓更多投資者看到了小店的價值。
弘章資本創始合夥人翁怡諾稱:“我們經過調查認為,整體零售市場隨著消費升級正偏向小型化業態發展,專業和社區化消費正在大幅度替代社區的農貿市場。社區快速增加,產生小店新商機。”
區域市場各不同
“便利店市場是有區域特征的,由於消費習慣以及各個品牌進入各地市場時間點不同,南北方市場的便利店品牌市場占有情況和供貨都不太相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便利店委員會總幹事王洪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華東市場,全家、好德、快客、羅森等是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品牌,7-11便利店則因為進入華東地區時間太晚而並不占據太大的規模優勢。
而在北方和華南地區,7-11的市場份額優勢則比較明顯,但令7-11比較“糾結”的是,它還為北京市場培育了一批競爭對手——不少從北京7-11團隊走出來的員工陸續創辦了全時便利、鄰家便利和便利蜂等品牌。
“從品類來看,由於各地消費習慣不同,因此貨品的供給也很不同。比如華東區域的日化美妝用品銷售比較好,但這類商品在北方市場的銷售表現就很一般;而華南市場的食品銷售量相對高。此外,不同品牌連鎖的商品策略也會不同,全家和羅森的餐食產品中更註重自有品牌食品,尤其是飯團類產品;而7-11則註重中式菜品。這也是根據各地不同的消費習慣所設計的,可能上海的白領更喜歡可攜帶的飯團和點心。”資深零售專家沈軍分析。
身為羅森中國董事、副總裁的張晟,每周都要試吃自有品牌點心的新品,這也說明了主打華東市場的羅森對於自有品牌可攜帶食品的重視。“便利店的經營非常繁瑣和專業,氣候、節假日等因素都可以影響你的進貨和銷售,區域市場很不相同,我們要根據本地消費者喜好來調整商品。”張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一線城市推出的新便利店品牌,則會更註重發展附加設施,以吸引更多年輕客戶。
第一財經記者在上海某社區的Easy家樂福門店內看到,店堂經營面積更大更明亮,是一般便利店的兩三倍;貨品更為豐富的同時,店內增加了很多體驗式設置,滿足年輕人簡餐和休閑的需要,比如簡易咖啡吧、WiFi和取款機等設施。
“我們店面的面積是在150~300平方米之間,大概有4000個商品品項,設置體驗式功能區可以突出附加服務,增加顧客的消費黏性。我們希望客人一天之內能多次光顧門店,提升銷售額。”家樂福(中國)新業態項目總監杜立偉(Olivier Tollet)表示。
“夫妻店”的春天與挑戰
正因為區域市場的巨大差別,以及便利店的服務特性,國內的便利店行業尚缺乏全國範圍內的領軍者。全家、7-11等日系便利店品牌多布局一線或發達的二線城市;本土品牌則多深耕區域,例如南京及周邊地區的“蘇果便利”。
“盡管我們看到這麽多便利店品牌,但這些品牌大多還是在一二線大城市,真正占據廣大三四線城市、農村市場的都是小雜貨店,或我們業內俗稱的‘夫妻店’。這類門店有非常好的地理位置、很符合當地消費者需求的貨品供應以及低價優勢,而且當地消費者也並不十分了解所謂的品牌,這些都讓品牌便利店難以直接占領這類市場,而‘夫妻店’則具備很大優勢。”楊華國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道,正是因為看到雲南市場缺乏品牌便利店,因此他打算進入並開拓連鎖便利店。
凱度零售咨詢(Kantar Retail)發布的《2016年中國快速消費品互聯網B2B市場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市場存在約680萬家傳統社區中小門店。680萬家雜貨鋪中,有約30%分布在鄉鎮、農村市場;21%分布在縣級市、縣;25%分布在三線城市;還有16%、7%開在二線和一線城市。據不完全統計,這680萬家雜貨鋪,一年的銷售額在10萬億元左右,其中有3萬億元是煙草銷售額,7萬億元是非煙銷售額。
可見“夫妻店”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確是品牌便利店的強大競爭對手。
“但‘夫妻店’一般缺乏後臺系統和物流等支持,管理上也不夠專業,它們需要有一個平臺或互聯網將它們串起來,以提升議價能力。”互聯網出身、原本是去哪兒高管的張澤創辦了“貨圈全”,就是打算為這數百萬的小店建立後臺體系串聯。而這種串聯也構成了品牌便利店與“夫妻店”合作的可能。
這一點,京東也看到了,因此接下來農村市場的“夫妻店”會是具有體系優勢的京東便利店收編與合作的主要目標。“貨圈全”統計顯示,華南市場的終端零售店鋪中,無品牌的普通小雜貨店占到約四成。
“在一二線城市開設便利店成本很高,有些優質位置的租金可達數十萬到上百萬元一年,而農村市場的成本非常低,盤下一個農村‘夫妻店’可能不超過5萬元,且廣泛布局的門店還可充當京東在全國的物流網點。”資深零售業人士萬德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按劉強東的百萬便利店規劃,根據公開數據測算,5年之後,中國平均每7家社區中小門店中就有1家掛著京東的招牌。不少業者指出,京東這類大佬的大舉收編,意味著“夫妻店”的春天來了,其與品牌便利店的競爭關系將轉化為合作關系。
“然而,‘夫妻店’有其自身特點,對商品的進貨價格特別敏感,因此,品牌商對其進貨和後臺統一管理方面都會有難度。而且很多‘夫妻店’並沒有太高的忠誠度,改換門庭時有發生。”發到家創始人之一林以寧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夫妻店”加盟某品牌便利店後並不十分服從統一采購,為了低價或其他原因,它們更喜歡自己掌控進貨權,這就給商品統一管理帶來難度。而一旦合作雙方發生矛盾或“夫妻店”認為自身利益難保,則終止合作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農村‘夫妻店’的經營缺乏專業度,我們親眼看到有些‘夫妻店’內稀稀拉拉放了一些貨,旁邊搞一個麻將桌……這很混亂和低效,而品牌商也很難控制。”林以寧坦言,“這些都會是‘夫妻店’翻牌品牌便利店過程中的難題。”
每經記者 陳耀霖 李少婷 每經編輯 姚治宇
5月12日晚間,WannaCry(又稱Wanna Decryptor)蠕蟲病毒在全球超過74個國家爆發,已有至少4.5萬臺機器受到感染,我國部分高校網絡系統淪為重災區,中石油加油站網絡支付系統也受到影響。
網絡安全專家張瑞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該病毒是利用windows系統445端口的漏洞,可在局域網內快速傳播,而學校等大型局域網沒有做類似防範,因此成為攻擊目標。
病毒要求被入侵者在六個小時內繳付300美元價值的比特幣贖金,隨後每隔一段時間贖金上漲一次。“截至目前,我們平臺還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買幣現象。受害者應該盡快安裝微軟發布的補丁,防範陌生郵件,重要文件應該備份到雲平臺和本地離線硬盤上。”一位國內大型比特幣交易平臺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暴力破解成功可能性“無限小”
5月12日爆發的病毒已在多個國家引起高度關註,但這一類型的病毒並非新出現。一位比特幣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早在2014年時就曾有過比特幣勒索病毒。而這一次,黑客使用的技術比上次更加高端,影響的範圍面更廣,但黑客身份目前還尚不清楚。
張瑞東向記者介紹,此次病毒的“變異性”在於加了針對windows系統445端口的自動傳播。只要windows系統的機器未能升級最新補丁,使得445端口開放,病毒就可以侵入機器。
445端口可使用戶在在局域網中輕松訪問各種共享文件夾或共享打印機,但也給惡意攻擊者留下了可乘之機。“正常的家庭網絡此前已經被運營商限制445端口訪問,但學校等大型局域網沒有做類似防範,因此成為攻擊目標。”張瑞東表示。
記者註意到,在此次病毒攻擊中,國內受影響的目前大部分都在高校,而且波及臨近畢業的大四學生,設計論文相關文件都被鎖住。已有包括山東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師範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發布緊急通知,提醒師生註意防範。
有網友提出這一病毒難以進行暴力破解,張瑞東對此也表示認同,“比特幣勒索病毒想要暴力破解的話,可能性是無限小的,憑借個人能力沒什麽可能性完成”。
張瑞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道,這一病毒更準確來講是一種加密方式,病毒會把電腦里的關鍵文件全部加密,讓人花錢來買解鎖密碼,但黑客是否會守信用提供解鎖密碼,“這就是他的問題了”。
業內擔憂比特幣被“汙名化”
“比特幣勒索病毒已出現多次。”四川無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曉波表示。
這種類型的病毒的特點之一便是要求被攻擊者支付比特幣作為贖金。據多位行業人士介紹,因比特幣具有全球化的特性,平時就被用作跨境支付、匯款的工具。此外,作為一種網絡加密虛擬貨幣,比特幣還有去中心化、匿名性的特點, 資金流向不易追蹤,便於黑客利用其收付款更便於隱藏身份。
“如果你給黑客轉了錢,本質上是給了他一小串能在互聯網上快速傳遞和存儲在電子錢包中的加密代碼。”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比特幣的匿名性是往往是計算機迷、金融投機家甚至毒販為之著迷的原因。
根據目前受攻擊的電腦顯示,黑客對每臺電腦索要300美元(約合人民幣2069.16元)價值的比特幣贖金。根據記者今日查詢的數據,OKCoin幣行最新成交價為10036.00元/枚,因此要解綁文件,至少需要向黑客支付0.2個比特幣。
但此次病毒感染的面積很大,如果大家都交贖金,惡意攻擊者是否來得及給解鎖?張瑞東表示,這一病毒的解鎖的方式目前還不清楚是人工處理還是在線處理,如果是人工處理,很可能出現“來不及處理”的情況,但在線處理則是全自動的,比特幣支付了之後會自動收款,然後發解鎖碼。
“我們不建議受害者向黑客支付贖金,一是即便你付了款,黑客可能也不知道你的電腦是哪一臺;第二,我們對這種把比特幣作為勒索工具的行為是深惡痛絕的。黑客行為不能代表這個行業。“該人士說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比特幣勒索病毒的爆發使得比特幣再被推上風口浪尖,“比特幣病毒”已成為熱搜關鍵詞,已有多位比特幣業內人士表達了他們對於比特幣“汙名化”的擔憂。“優秀的工具因為被壞人利用,不應該指責工具。”一位比特幣業內人士表示,“比特幣是比特幣,病毒是病毒,冤有頭債有主,不必要因此對比特幣產生敵意。”
“截至目前,我們平臺還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買幣現象。受害者應該盡快安裝微軟發布的補丁,防範陌生郵件,重要文件應該備份到雲平臺和本地離線硬盤上。”一位國內大型比特幣交易平臺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凱恩斯原來是個投資高手。(資料圖/圖)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創立於1441年,在劍橋大學眾多學院中財力最雄厚。一次大戰後,凱恩斯參與學院的資產管理與投資,他最大膽也最激進的改革,是把收益來源從地產轉入證券。此事的成敗與投資的時機密切相關,他的成果盈虧互見。期間最重大的失誤在於,未能預見到1929年10月的紐約股市崩盤,以及之後持續幾年的世界性大蕭條。於是他改變策略,買入後耐心等待度過大蕭條,也讓他從原本的短期進出買賣,轉為長期投資者,讓國王學院的資產得以長期受益。
為什麽1920-1930年代國王學院的資產管理,對現代還有意義?因為在那個歷史轉折的階段(一次戰後到1930年代大蕭條),凱恩斯對大學資產的投資策略,做了方向性與策略性的大轉向。今日各國的高等教育機構,都面臨經費與資產收益的龐大壓力。雖然環境各異,但面臨的轉折壓力和1920-1930年代類似。凱恩斯的膽識、獨樹一幟、特立獨行,在國王學院也遭到保守力量阻撓,但事後證明這是高明的創見,值得現代借鑒。
凱恩斯的新策略有兩大特點:1)把傳統的收益來源,從農業性不動產轉向高流動性、高風險、高變現的證券市場。2)他秉持“動物精神”,勇於投資、敢於投機。過程中有得有失,有成有敗,但他以國王學院的“終身院友”為榮,忠誠管理資產,劍橋大學31個學院中,在二次大戰結束前,國王學院的經濟狀況一直最好。
凱恩斯一生的職位眾多,幾乎每年都更換重要的國內外職責。1909年他被指派為學院的賬戶督查員(Inspector of the Accounts),1912年被選入國王學院的管理委員會,1918年戰後成為“副司庫”(Second Bursar),1924年成為“首席司庫”。直到1946年過世,都沒離開過這個職位,這是他擔任時間最長久、也最榮譽的工作:為劍橋最重要的學院、也是他自己的“母院”奉獻一生的投資智慧。
相對地,1920-1940年代的哈佛、耶魯大學,資產管理還是傳統的不動產收益,要到20世紀下半葉,美國高等教育機構才改采凱恩斯式的投資:長期投入有價證券。凱恩斯可說是高等教育“機構證券投資”的先驅者。從本文的表格可看出,凱恩斯給學院帶來巨大的資產利益,每年歲末財務報告時,國王學院的投資報表,就成為劍橋大學的焦點。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資料圖/圖)
劍橋共有31個學院,國王學院是最大也最有名的,遊客需付費排隊參觀。1441年由亨利四世設立,曾賦與相當豐厚的資產,主要是農業不動產(耕地與莊園),散布在英格蘭各處。學院的著名院友,除了凱恩斯,還有擔任過都鐸王朝伊麗莎白女王內政大臣的Sir Francis Walsingham、擔任過首相的Sir Robert Walpole、近代計算器重要人物Alan Turing。
圖1:國王學院的耕地與莊園,散布在英格蘭各郡。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 131, Figure 4.1.(資料圖/圖)
1441-1920年代初期近500年間,國王學院的資產以農業收益為主:共有36個莊園和8個在1453年沒入的教區長財產。愛德華四世時(1461-1470在位),沒收了一大部分學院的初始資產,導致年收益減半。都鐸王朝亨利七世與八世時,又得到王室贈與,成為劍橋大學最富有的學院,直到1546年三一學院(Trinity,這是牛頓所屬的學院)成立時才被超越。
學院的司庫如何管理資產?基本上是與佃農簽約、更新契作條件、出售林木、派任農地的管理人員。除了王室的賦與,學院也接受各方的捐贈、遺贈、購買,但在這400百多年間,這些事的比例不高。牛津和劍橋大學的學院資產,1850年之前都受到法條約束,不得出售土地,直到1920年在凱恩斯手中才有大幅變革。
為何需要大變革?因為碰到幾件經濟興衰。1)就興盛面來說,英國的農業革命,1700-1850年間田地生產增加5倍,但田租收益增加8倍。對學院這是好消息,所以長期習於享受不動產的豐厚收益。2)就衰退面來說,1870-1900年代英國農業進入蕭條衰退期。土地革命的壓力,以及越洋運輸的興盛,鼓勵農民往北美洲、澳洲、阿根廷開發新耕地,因而造成國內農產品價格下跌。3) 1870-1890年代中農業地租下跌3成,跌回60年前的水平,國王學院的收益在20年間,因而減少約1/5。到了1913年一戰前夕,學院的收益略有回升,但一直無法回到農業大蕭條之前的水平。
1882年學院首次公布收支狀況:不動產收益約3.64萬鎊,證券收入只有1,600鎊。顯示學院對證券的消極態度,原因很簡單:條文規定不得處置不動產,所以沒有足夠資產轉投資本市場,只能購入少量政府公債。19世紀末時,牛津劍橋的這項規定松綁了:可以處理不動產,也可以投入證券市場。國王學院因而在1880年代,買入印度政府公債(由英國政府保證),也買了英國鐵路債券,1890年代又買了英國市政府債券、殖民政府債券。這些都是證券信托業名單上,具有的“一級債券”。
換言之,1893年與1900年的投資信托法條,賦與學院有更高的管理資產自由度。但在一戰前,還是以持有安全性高的公共部門債券為主,尚未能多元化經營。這些保守投資所賺取的利息收入,只占全部收益的10%,無法抵消農業蕭條帶來的沖擊(表1)。
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 133, Table 4.1.(資料圖/圖)
1918年戰後,凱恩斯被選為學院“副司庫”,1924年升為“司庫”(First Bursar),全權負責投資政策直到1946年過世。在這段完全自由自主、不受挑戰的22年間,表2顯示凱恩斯對學院資產的調配比例。國王學院比美國名校更早走向證券化。
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 135, Table 4.2.(資料圖/圖)
把這麽高比例的資產投入證券市場,投資報酬率是否也很高?計算過後發現,並沒有過去所認為的那麽高:1924-1946年間平均收益率為16.0%,同時期英國證券市場的平均收益為10.4% , “限制型的證券”(restricted Portfolio)6.8%,英國政府債券6.8%。所以凱恩斯的選股表現,是比同時代的平均值高,但也沒有那麽“神”。
圖2顯示1922-1946年間,國王學院的投資報酬率(黑色線),和全英國資產投資報酬率(淡色條)。1922-1946這25年間,有6年表現比不上全英國的平均值(6/25=1/4)。這表現不佳的6年中,4年是在他接手的前8年內。
圖2:1922-46年間,國王學院的投資報酬率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 216, Figure 1.(資料圖/圖)
黑線比灰線低,表示凱恩斯的表現較差,若累計1922-29年間的落差,會看出剛接手的前8年,比英國平均證券報酬率的收益,總共少了17.2%(業績落後)。尤其碰到1929年大蕭條時,凱恩斯的業績更差,1930-31年間虧損也很嚴重。真正的翻轉點在1932-36年間,凱恩斯大有斬獲。在二次大戰前幾年間(1938-40),他也是表現不佳,1941-46年間又表現良好。
整體而言,凱恩斯這麽聰明的人,25年間在股票市場上還是翻了兩次船(見圖2的負值)。主要是因為大蕭條與大戰,若在平時他表現得還不錯。限於篇幅,還有些更細節的逐年數字,不適合在此複制,一方面篇幅太長,二方面數據過細。有興趣的者請上網看Chambers et. al. (2015)頁847表1,詳述:1) 1921-1946年間,凱恩斯買賣股票的次數與金額。2)頁849表2詳述1921-1946年間,國王學院各種資產的逐年報酬率。
接下來看圖3:1919-2013近百年間,國王學院資產配置的趨勢變化。這顯示幾項特點:1)長期而言,不動產的比例持續下降,1975-1985年間升高過,之後又下跌。2)普通股的比例愈來愈高。3)優先股在1965年之後完全消失。4)固定收入的比重逐年減降。5)現金的比重也日益次要。6)若把焦點放在凱恩斯主掌的1924-1946年間,就可看出他要扭轉性的責任:把整體方向做結構性調整,到了2013年還看得出這項轉變的影響。
圖3:1919-2013年間國王學院資產配置的趨勢變化。說明:深黑色:不動產的比例;左向斜虛線:固定收入;灰色:優先股;右向斜線:普通股;左向斜線:現金;空白區:其他。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 p.137, Figure 4.2.(資料圖/圖)
接下來看圖4:1921-1945年間學院的股利有多好?凱恩斯選購的證券,在1921-1945這25年間,報酬率大都高於買公債,也比100種代表性股票的報酬率高。長期而言,凱恩斯是學院資產投資的優良代理人。
圖4:1921-1945年間國王學院的股利說明:1)黑色折線是國王學院的股票股利:每年8月的股利總收入,占投資額的%。2)直方條:英國的聯合債券(consol)的報酬率。3)灰色陰影區:英國100項代表性股票的股利%。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 138, Figure 4.3.(資料圖/圖)
圖5顯示另一個重要面向:選股的國際多元化。整體而言,非英國證券在1930年代時約占75%,顯示國際多元化很活躍。美國的大學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在同一年代幾乎只持有本國證券。劍橋大學的其他學院呢?以最富有的三一學院為例,甚至到了1957年,還是以不動產收入為主(83%),證券收益只有8%。
圖5:凱恩斯選股的國際多元化說明:1)黑色區表示英國證券的比例;2)左向斜線:美國證券;3)淺灰區:歐洲證券;4)空白區:亞洲證券;5)右向斜線:其他國家:例如南非金礦股。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142, Figure 4.5.(資料圖/圖)
1920年代主掌國王學院資產時,凱恩斯替學院購入的證券總值約兩萬鎊。1946年過世時已超過82萬鎊。這項豐碩的成果,甚至比他在其他公職的成就更引人註目。他過世時捐贈44萬鎊給國王學院,換算成2012年的幣值約1500萬鎊。這批遺贈包括:財務投資、藝術品、善本古書、名人手稿(以牛頓手稿最重要)。其中的藝術品約值1946年的3萬鎊,1988年時增值到約1700萬鎊,今日的價值當然更高了。凱恩斯是國王學院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院友:終身為母院奉獻心力,為學院賺取巨額財富,逝後又大方遺贈私產。對國王學院而言,凱恩斯的財務性貢獻是前無古人,也不容易出現後有來者。
參考書目
Acharya, Shanta and Elroy Dimson (2007):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Investment Strategies in Oxford and Cambrid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mbers, David and Elroy Dimson (2013): “John Maynard Keynes, investment innovator”,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7(3):213-28.
Chambers, David, Elroy Dimson and Justin Foo (2015): “Keynes the stock market investor: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50(4):843-68.
Chambers, David, Elroy Dimson and Justin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Chapter 4 of Jeffrey Brown and Caroline Hoxby: How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Great Recession Affected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p. 127-50.
Dunbabin, J.P.D. (1975): “Oxford and Cambridge finances, 1871-1913”,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28:631-47.
歐洲央行(ECB)周四表示,如果未來的經濟數據符合預期,將維持購債計劃至今年的最後一個季度。
到目前為止,本輪量化寬松計劃包含了每月購買300億歐元的政府和公司債券,預計在2018年的最後三個月會將購債規模減少到150億歐元。
此外,歐洲央行還表示,在2019年夏季之前不太可能加息,因為加息的基礎取決於經濟數據的表現。
ECB在聲明中表示:“理事會預計至少在2019年夏天之前,歐洲央行的基準利率將保持在目前的水平,而且預計會持續一段較長時間”
一些市場參與者預期明年6月的歐洲央行將會加息,而不是明年的第三甚至第四季度。結果,歐元兌美元走低。
盡管如此,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明確表示:“所有即將做出的決定都將由數據決定,理事會經過認真審查後得出結論,迄今為止,通貨膨脹的持續調整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歐洲央行周四也公布了新的經濟預測。由於油價上漲,通脹今年和未來都向上修正。預計未來2年的年均通脹率能夠達到1.7%。就增長而言,ECB預計今年GDP將增長2.1%,2019年為1.9%,2020年為1.7%。
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實施一年多以來,國家平臺結算人次與日俱增。在解決了參保者“跑腿”和“墊付”等痛點問題的同時,醫保跨省“漫遊”也引發了人們對醫保基金可持續和安全性的擔憂。
在國務院新聞辦8月24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李滔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國家醫保局通過國家級的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對所有的醫療行為和費用進行智能審核監管,有效地避免了跨省異地就醫的醫療風向和基金風險。
國家醫保局異地辦和監管組負責人黃華波也對第一財經表示,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啟動以來,醫保部門就請中國社會科學院進行第三方評估。評估和監測的結果顯示,目前為止,跨省直接結算沒有引起大規模跨省就醫的無序流動,醫保基金是平穩可控的。
解決墊資和跑腿報銷
2017年1月17日,吉林省參保人吉林大學退休職工李女士成功通過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在海南省完成醫療費用直接結算,這開啟了我國醫保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新時代。
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是指符合條件的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時,只需向就醫地的醫療機構支付需個人承擔的費用,其他費用由就醫地社保經辦機構審核後按協議約定與醫療機構結算,參保地與就醫地再按月清算。
自2017年初國家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平臺(包括基本醫保城鄉跨省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和新農合跨省異地就醫結算系統,以下簡稱國家平臺)開通以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人次和金額快速增長,
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經國家平臺結算的人次達到48.6萬(含新農合3.5萬人次),是2017年全年的2.4倍;發生醫療費用118.3億元,基金支付70億元,分別為2017年全年的2.4倍和2.5倍。
截至2018年6月底,在國家平臺的備案人數超過267萬,定點醫療機構達到10015家,全國95%以上的三級醫院已經接入平臺,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達7575家。
雖然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次出現了大幅上漲,但從醫保基金支出監測來看,並沒有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黃華波認為根本原因是跨省直接結算不是解決報銷政策的問題,而是提供一個通道,解決墊資和跑腿報銷的問題,醫保基金該付多少錢還得付多少錢,只不過是參保人不墊資了,報銷快一些。
李滔表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較大程度上解決了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費用報銷往返路途遠、手工報銷時間周期長、手續辦理複雜、自行墊付資金壓力大等痛點問題,促進了人力資源自由流動。
備案和差別支付避免無序就醫
黃華波表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政策中備案管理和差別支付這兩個措施能夠比較好地避免大規模的無序就醫。
按照異地就醫轉出的流程,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前,應到參保地經辦機構進行登記。參保地經辦機構應根據本地規定為參保人員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建立異地就醫備案人員庫並實現動態管理。
黃華波說,備案是需要參保人說明原因的,要說明是工作、異地居住,幫子女帶孩子、或是本地看不了的病需要轉診,符合要求的參保人是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重點服務對象。
差別支付是另一個重要的杠桿,醫保針對不同的人群采取有差別的支付比例。政策規定可以享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員範圍有4類,分別是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異地長期居住人員、駐外工作人員和符合轉診規定人員。
黃華波說,從數據來看,前三類不以看病為目的人員流動,醫保異地直接結算平均可以報銷70%,保障水平和本地醫保差別不大。轉診病人的平均報銷比例為60%,兩者相差10個百分點。
李滔表示,當前,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規範除異地轉診外人員就醫行為,引導其在跨省異地就醫時先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避免向就醫地大醫院過度集中,防止因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便利而使部分就醫人員全國“漫遊”,沖擊分級診療秩序。
黃華波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下一步擴大定點醫療機構覆蓋範圍的重點是基層,要將外出農民工和外來就業創業這兩類人集中的就醫地基層醫療機構接入國家平臺。
8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決定將外出農民工和外來就業創業人員全部納入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範圍;將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重點放在基層,年底前確保每個縣級行政區至少有1家;加快將所有定點醫療機構接入國家統一結算平臺,推動網上直接結算。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