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凱恩斯為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理財:大規模購入股票,25年間平均收益率高達16%!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811

凱恩斯原來是個投資高手。(資料圖/圖)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創立於1441年,在劍橋大學眾多學院中財力最雄厚。一次大戰後,凱恩斯參與學院的資產管理與投資,他最大膽也最激進的改革,是把收益來源從地產轉入證券。此事的成敗與投資的時機密切相關,他的成果盈虧互見。期間最重大的失誤在於,未能預見到1929年10月的紐約股市崩盤,以及之後持續幾年的世界性大蕭條。於是他改變策略,買入後耐心等待度過大蕭條,也讓他從原本的短期進出買賣,轉為長期投資者,讓國王學院的資產得以長期受益。

為什麽1920-1930年代國王學院的資產管理,對現代還有意義?因為在那個歷史轉折的階段(一次戰後到1930年代大蕭條),凱恩斯對大學資產的投資策略,做了方向性與策略性的大轉向。今日各國的高等教育機構,都面臨經費與資產收益的龐大壓力。雖然環境各異,但面臨的轉折壓力和1920-1930年代類似。凱恩斯的膽識、獨樹一幟、特立獨行,在國王學院也遭到保守力量阻撓,但事後證明這是高明的創見,值得現代借鑒。

凱恩斯的新策略有兩大特點:1)把傳統的收益來源,從農業性不動產轉向高流動性、高風險、高變現的證券市場。2)他秉持“動物精神”,勇於投資、敢於投機。過程中有得有失,有成有敗,但他以國王學院的“終身院友”為榮,忠誠管理資產,劍橋大學31個學院中,在二次大戰結束前,國王學院的經濟狀況一直最好。

凱恩斯一生的職位眾多,幾乎每年都更換重要的國內外職責。1909年他被指派為學院的賬戶督查員(Inspector of the Accounts),1912年被選入國王學院的管理委員會,1918年戰後成為“副司庫”(Second Bursar),1924年成為“首席司庫”。直到1946年過世,都沒離開過這個職位,這是他擔任時間最長久、也最榮譽的工作:為劍橋最重要的學院、也是他自己的“母院”奉獻一生的投資智慧。

相對地,1920-1940年代的哈佛、耶魯大學,資產管理還是傳統的不動產收益,要到20世紀下半葉,美國高等教育機構才改采凱恩斯式的投資:長期投入有價證券。凱恩斯可說是高等教育“機構證券投資”的先驅者。從本文的表格可看出,凱恩斯給學院帶來巨大的資產利益,每年歲末財務報告時,國王學院的投資報表,就成為劍橋大學的焦點。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資料圖/圖)

劍橋共有31個學院,國王學院是最大也最有名的,遊客需付費排隊參觀。1441年由亨利四世設立,曾賦與相當豐厚的資產,主要是農業不動產(耕地與莊園),散布在英格蘭各處。學院的著名院友,除了凱恩斯,還有擔任過都鐸王朝伊麗莎白女王內政大臣的Sir Francis Walsingham、擔任過首相的Sir Robert Walpole、近代計算器重要人物Alan Turing。

圖1:國王學院的耕地與莊園,散布在英格蘭各郡。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 131, Figure 4.1.(資料圖/圖)

1441-1920年代初期近500年間,國王學院的資產以農業收益為主:共有36個莊園和8個在1453年沒入的教區長財產。愛德華四世時(1461-1470在位),沒收了一大部分學院的初始資產,導致年收益減半。都鐸王朝亨利七世與八世時,又得到王室贈與,成為劍橋大學最富有的學院,直到1546年三一學院(Trinity,這是牛頓所屬的學院)成立時才被超越。

學院的司庫如何管理資產?基本上是與佃農簽約、更新契作條件、出售林木、派任農地的管理人員。除了王室的賦與,學院也接受各方的捐贈、遺贈、購買,但在這400百多年間,這些事的比例不高。牛津和劍橋大學的學院資產,1850年之前都受到法條約束,不得出售土地,直到1920年在凱恩斯手中才有大幅變革。

為何需要大變革?因為碰到幾件經濟興衰。1)就興盛面來說,英國的農業革命,1700-1850年間田地生產增加5倍,但田租收益增加8倍。對學院這是好消息,所以長期習於享受不動產的豐厚收益。2)就衰退面來說,1870-1900年代英國農業進入蕭條衰退期。土地革命的壓力,以及越洋運輸的興盛,鼓勵農民往北美洲、澳洲、阿根廷開發新耕地,因而造成國內農產品價格下跌。3) 1870-1890年代中農業地租下跌3成,跌回60年前的水平,國王學院的收益在20年間,因而減少約1/5。到了1913年一戰前夕,學院的收益略有回升,但一直無法回到農業大蕭條之前的水平。

1882年學院首次公布收支狀況:不動產收益約3.64萬鎊,證券收入只有1,600鎊。顯示學院對證券的消極態度,原因很簡單:條文規定不得處置不動產,所以沒有足夠資產轉投資本市場,只能購入少量政府公債。19世紀末時,牛津劍橋的這項規定松綁了:可以處理不動產,也可以投入證券市場。國王學院因而在1880年代,買入印度政府公債(由英國政府保證),也買了英國鐵路債券,1890年代又買了英國市政府債券、殖民政府債券。這些都是證券信托業名單上,具有的“一級債券”。

換言之,1893年與1900年的投資信托法條,賦與學院有更高的管理資產自由度。但在一戰前,還是以持有安全性高的公共部門債券為主,尚未能多元化經營。這些保守投資所賺取的利息收入,只占全部收益的10%,無法抵消農業蕭條帶來的沖擊(表1)。

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 133, Table 4.1.(資料圖/圖)

1918年戰後,凱恩斯被選為學院“副司庫”,1924年升為“司庫”(First Bursar),全權負責投資政策直到1946年過世。在這段完全自由自主、不受挑戰的22年間,表2顯示凱恩斯對學院資產的調配比例。國王學院比美國名校更早走向證券化。

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 135, Table 4.2.(資料圖/圖)

把這麽高比例的資產投入證券市場,投資報酬率是否也很高?計算過後發現,並沒有過去所認為的那麽高:1924-1946年間平均收益率為16.0%,同時期英國證券市場的平均收益為10.4% , “限制型的證券”(restricted Portfolio)6.8%,英國政府債券6.8%。所以凱恩斯的選股表現,是比同時代的平均值高,但也沒有那麽“神”。

圖2顯示1922-1946年間,國王學院的投資報酬率(黑色線),和全英國資產投資報酬率(淡色條)。1922-1946這25年間,有6年表現比不上全英國的平均值(6/25=1/4)。這表現不佳的6年中,4年是在他接手的前8年內。

圖2:1922-46年間,國王學院的投資報酬率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 216, Figure 1.(資料圖/圖)

黑線比灰線低,表示凱恩斯的表現較差,若累計1922-29年間的落差,會看出剛接手的前8年,比英國平均證券報酬率的收益,總共少了17.2%(業績落後)。尤其碰到1929年大蕭條時,凱恩斯的業績更差,1930-31年間虧損也很嚴重。真正的翻轉點在1932-36年間,凱恩斯大有斬獲。在二次大戰前幾年間(1938-40),他也是表現不佳,1941-46年間又表現良好。

整體而言,凱恩斯這麽聰明的人,25年間在股票市場上還是翻了兩次船(見圖2的負值)。主要是因為大蕭條與大戰,若在平時他表現得還不錯。限於篇幅,還有些更細節的逐年數字,不適合在此複制,一方面篇幅太長,二方面數據過細。有興趣的者請上網看Chambers et. al. (2015)頁847表1,詳述:1) 1921-1946年間,凱恩斯買賣股票的次數與金額。2)頁849表2詳述1921-1946年間,國王學院各種資產的逐年報酬率。

接下來看圖3:1919-2013近百年間,國王學院資產配置的趨勢變化。這顯示幾項特點:1)長期而言,不動產的比例持續下降,1975-1985年間升高過,之後又下跌。2)普通股的比例愈來愈高。3)優先股在1965年之後完全消失。4)固定收入的比重逐年減降。5)現金的比重也日益次要。6)若把焦點放在凱恩斯主掌的1924-1946年間,就可看出他要扭轉性的責任:把整體方向做結構性調整,到了2013年還看得出這項轉變的影響。

圖3:1919-2013年間國王學院資產配置的趨勢變化。說明:深黑色:不動產的比例;左向斜虛線:固定收入;灰色:優先股;右向斜線:普通股;左向斜線:現金;空白區:其他。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 p.137, Figure 4.2.(資料圖/圖)

接下來看圖4:1921-1945年間學院的股利有多好?凱恩斯選購的證券,在1921-1945這25年間,報酬率大都高於買公債,也比100種代表性股票的報酬率高。長期而言,凱恩斯是學院資產投資的優良代理人。

圖4:1921-1945年間國王學院的股利說明:1)黑色折線是國王學院的股票股利:每年8月的股利總收入,占投資額的%。2)直方條:英國的聯合債券(consol)的報酬率。3)灰色陰影區:英國100項代表性股票的股利%。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 138, Figure 4.3.(資料圖/圖)

圖5顯示另一個重要面向:選股的國際多元化。整體而言,非英國證券在1930年代時約占75%,顯示國際多元化很活躍。美國的大學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在同一年代幾乎只持有本國證券。劍橋大學的其他學院呢?以最富有的三一學院為例,甚至到了1957年,還是以不動產收入為主(83%),證券收益只有8%。

圖5:凱恩斯選股的國際多元化說明:1)黑色區表示英國證券的比例;2)左向斜線:美國證券;3)淺灰區:歐洲證券;4)空白區:亞洲證券;5)右向斜線:其他國家:例如南非金礦股。數據來源:Chambers, Dimson and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p.142, Figure 4.5.(資料圖/圖)

1920年代主掌國王學院資產時,凱恩斯替學院購入的證券總值約兩萬鎊。1946年過世時已超過82萬鎊。這項豐碩的成果,甚至比他在其他公職的成就更引人註目。他過世時捐贈44萬鎊給國王學院,換算成2012年的幣值約1500萬鎊。這批遺贈包括:財務投資、藝術品、善本古書、名人手稿(以牛頓手稿最重要)。其中的藝術品約值1946年的3萬鎊,1988年時增值到約1700萬鎊,今日的價值當然更高了。凱恩斯是國王學院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院友:終身為母院奉獻心力,為學院賺取巨額財富,逝後又大方遺贈私產。對國王學院而言,凱恩斯的財務性貢獻是前無古人,也不容易出現後有來者。

參考書目

Acharya, Shanta and Elroy Dimson (2007):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Investment Strategies in Oxford and Cambrid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mbers, David and Elroy Dimson (2013): “John Maynard Keynes, investment innovator”,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7(3):213-28.

Chambers, David, Elroy Dimson and Justin Foo (2015): “Keynes the stock market investor: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50(4):843-68.

Chambers, David, Elroy Dimson and Justin Foo (2015): “Keynes, King’s and endowment asset management”, Chapter 4 of Jeffrey Brown and Caroline Hoxby: How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Great Recession Affected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p. 127-50.

Dunbabin, J.P.D. (1975): “Oxford and Cambridge finances, 1871-1913”,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28:631-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0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