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交所: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凈利同比增5.8% 創業板大增近50%

深交所8月31日發布深市上市公司2016年半年度業績簡析,截止2016年8月31日,深市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762.18億元,凈利潤2440.51億元,同比增長8.58%和5.79%。其中創業板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142.04億元,同比增長33.09%,合計實現凈利潤329.82億元,同比增長49.48%,大幅高於深市平均水平。

附全文

業績穩中有升 創新驅動發展

——深市上市公司2016年半年度業績簡析

截止2016年8月31日,深市1787家上市公司全部披露了2016年半年度報告。2016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34,762.18億元,平均營業收入19.45億元,凈利潤2,440.51億元,平均凈利潤1.37億元,同比增長8.58%和5.79%。營業收入同比和季度環比出現增長的公司比例分別為65.47%和77%,凈利潤同比和季度環比出現增長的公司比例分別為62.95%和61.72%。在我國經濟進入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深市上市公司業績顯示出穩中有升的平穩發展態勢,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成為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從深市整體情況看,2016年上半年的業績亮點明顯。一是大部分行業業績向好。17個行業中有11個行業業績同比增長,13個行業季度環比增長。信息技術業、房地產業、商務服務業、醫療衛生業、公共設施管理業和農業6個行業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20%。在政策引導、技術進步、產業轉型的大背景下,文化藝術業、制造業以及轉型“互聯網+”的零售業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10%。二是新興產業表現突出。深市共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679家,占公司總數的37.6%,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平均增幅為15.14%和17.43%。三是並購重組增效明顯。深市2015年完成重大資產重組的252家公司,通過並購實現外延式發展,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27.88%和28.11%,遠高於深市整體水平。此外,深市上市公司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強對外合作,提升公司業績。

以傳統行業龍頭及國有企業為主體的主板市場發展穩中趨緩。478家主板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9,155.04億元,同比增長1.84%,合計實現凈利潤1,126.01億元,同比下降7.98%,其中主板凈利潤排名前10位的上市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550億元,占主板公司總體凈利潤的48.88%。銀行、房地產等傳統支柱行業以及食品飲料、家電等消費行業,通過創新保持發展,2016年上半年平均凈利潤增長3.07%。2016年上半年,平安銀行、萬科、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長安汽車、廣發證券、五糧液、招商蛇口等公司業績表現上佳,行業地位進一步鞏固,其中,招商蛇口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深市主板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轉型升級,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積極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小板上市公司作為我國廣大優秀中小企業群體的代表,業績持續增長。793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2,459.94億元,同比增長14.87%,合計實現凈利潤934.67億元,同比增長12.70%;剔除金融行業公司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48%,凈利潤同比增長28.66%。中小板617家制造業公司堅持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實施產業整合和結構優化,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62%,凈利潤同比增長25.96%,其中以鋰電材料為代表的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業、以新能源產業為代表的汽車制造業業績突出,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16.89%、80.76%。同時,涉及民生的農林牧漁行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等行業的公司業績表現突出,2016年上半年分別實現平均凈利潤1.72億元、1.4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38.71%、122.24%。

以服務新興產業和新經濟、致力於打造創業創新市場化引擎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快速增長。516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142.04億元,同比增長33.09%,合計實現凈利潤379.83億元,同比增長49.48%,大幅高於深市平均水平。新興產業發展迅猛,環保、傳媒、計算機、通信四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增幅分別為37.91%、70.44%、31.30%、34.96%,凈利潤增幅分別為35.69%、20.13%、70.04%、96.57%。創業板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力促技術、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升級。2016年上半年,已披露研發數據公司的研發投入金額合計136.53億元,同比增長28.48%,平均研發強度(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4.63%,超過深市平均水平。

目前,深市已有838家公司對2016年前三季度業績進行了預計。有444家(占比52.98%)公司預計前三季度盈利且同比實現增長,其中165家公司預計同比增幅達50%以上。可以預期,深市上市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將繼續保持平穩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32

教育部長:農村生上重點大學人數大增 招生比例超60%

今天下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做關於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

報告中指出, 2015年,全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3647萬人、比2010年增長17.5%;毛入學率達到40%,比2010年增長13.5個百分點,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陳寶生表示,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大幅提升,農村戶籍大學生招生比例超過60%,千萬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學生。

據教育部官網29日消息,據初步統計,今年,國家、地方和高校三個專項計劃共錄取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9萬余人,較2015年增長20%以上,圓滿完成了目標任務。

陳寶生還介紹,2015年高等教育學生資助經費近848億元,較2010年翻一番,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

據悉,今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有關精神,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進一步完善政策,優化服務,狠抓落實。

其中一項措施就是擴大規模,增加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機會。各地各校認真落實教育部工作部署,積極擴大招生規模,並通過單列誌願、單獨劃線、多次征集誌願、加大降分幅度等特殊政策,努力完成招生任務。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等校通過深入挖潛和加大錄取優惠,專項計劃招生人數均較去年有大幅提高。

據了解,教育部已要求有關高校做好入學資格複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等工作,對專項生入校後的學習和生活給予更多關懷和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65

美國去年家庭收入大增 特朗普卻發愁了

美國去年家庭收入大幅增加。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於當地時間13日發布的數據,在強勁的勞動力市場、薪酬增加和持續低通脹的推動下,2014年~2015年美國家庭實際收入中位數增加5.2%,達到5.6516萬美元。這是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以來首次增長,也是自1967年統計開始以來,經通脹調整後的增長速度首次超過5%。

仍低於2007年水平

盡管2015年的增幅令人雀躍,不過,增長後的水平仍然比金融危機開始前一年的水平低1.6%,比1999年最高峰時低2.4%。

這個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是好消息的消息,對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來說,或許是個壞消息。在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大選辯論的基礎氛圍是美國人的收入長期處於停滯狀態,而停滯的這些年都是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執政的。有政治分析師認為,特朗普之所以能在此次大選中走到今天,和贏得很多躊躇的中產階級支持分不開,而不平等加劇、全球化對美國家庭收入造成影響等也是特朗普常常掛在嘴邊的。

作為反全球化的代表人物,特朗普曾說如果美國公司要在墨西哥建設工廠,雇傭墨西哥人工作,美國政府就應該向這些公司征稅,稅率最高可能是35%。他還直接批評稱,美國簽訂的那些貿易協定是災難,世界貿易組織也是災難。

而民主黨一直以來都在努力捍衛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奧巴馬政府的政績,然而無論是對奧巴馬來說,還是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來說,盡管美國經濟已經複蘇,但美國人收入增長停滯不前一直是他們的軟肋。

希拉里此前經常談到,美國需要增長和公平的經濟,稱中產階級工資已陷入停滯15年,醫保、教育等各項開支卻不斷增加,這是有問題的。她曾表示計劃把美國人的最低時薪從7.25美元上調到至少12美元。

而美國人口調查局1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給此番大選徹底換了一個語境。

西裔收入增長最快

自2010年以來,美國就業市場經歷了史上最長時間的就業增長,至今已增加了1510萬個就業崗位,最新的家庭收入增長數據顯示就業崗位的增長終於開始令每個家庭獲益。

美國人口調查局稱,家庭收入中位數大增主要歸功於近年來的就業增長。從族裔來看,西班牙裔收入增長最快,增速達6.1%,非裔收入增速最慢,為4.1%,白人家庭收入增長率為5.6%。亞裔家庭收入中位數在各族裔中仍處於最高水平,但增速並不突出。

從地域來看,美國西部地區收入增幅最快,達到6.4%,南部地區增幅最慢,為2.9%,中西部地區5.1%,東北部地區則為4.9%。

值得一提的是,全職工作的女性收入和全職工作男性收入之比達到了史上最高紀錄80%。

不過,密歇根大學經濟學教授沃爾弗斯(Justin Wolfers)認為,最新的收入中位數水平仍然令人失望,並沒有恢複到巔峰水平,但數據顯示中產階級經濟水平增長了。

“這輪經濟複蘇最重要的事情是它是持續的。”他說,或許在開始的1~3年中,並不是超高速恢複,但7年以後仍然在持續。在全球仍面臨各種沖擊的時候,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美國行動論壇主席、2008年美國大選候選人麥凱恩的顧問埃金(Douglas Holtz-Eakin)說,他仍然擔心2%的經濟增速帶來的收入增加,從長期來看難以重現上一代人經歷過的那種收入增長速度。

此外,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貧困率下降1.2%,是自1999年以來貧困率下降最快的一年,貧困人口下降了350萬。從2014年~2015年,美國醫療保險未覆蓋人口也從3300萬下降到了2900萬。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美國9.1%的人口沒有醫療保險。

“毫無疑問,從深洞里爬出來是進步,但我們必須做更多。”曾擔任美國副總統拜登顧問、預算和政策優先中心的資深學者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說,“理想情況下,所有收入水準的家庭生活水平應該和整體經濟一起增長,和經濟發展一齊穩步增長,而不是在快速增長之後又陷入停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49

6月外債環比大增2% 人民幣國際化助力外債去杠桿

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回升,外債去杠桿進程接近尾聲。

9月2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6月末中國全口徑外債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為92127億元,全口徑外債余額與過往相比呈現出穩步回升態勢。

“初步逆轉了2015年二季度以來外債總規模持續下降的態勢,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外債去杠桿進程接近尾聲。”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2016年6月末外債數據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

從2015年外債變動看,除6月末外債余額有小幅上升外,2015年9月末和12月末的外債余額環比分別下降8.9%和7.4%。2016年3月末,我國外債余額降幅放緩,環比下降3.6%。至2016年6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環比增長2%。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由於人民幣貶值預期比較強烈,很多企業選擇減少美元負債。一方面不在境外融資,另一方面1月份加速償還境外債務,我國企業債務率下降。”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外債規模將企穩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研究員趙慶明表示,我國外債中主要是美元。去年年初隨著美國QE逐步退出,伴隨著美元加息預期,美元不斷上漲。另一方面,去年8月11日新匯改後,人民幣出現貶值,綜合來看,企業發外債成本相應提高,是當時外債去杠桿的主要原因。

“近期,境外融資規模提高。由於美聯儲加息不斷缺席,美元債務成本相對較低。我國境內相關政策也鼓勵發美元債,將資金調回境內使用。所以對於企業而言,發美元債,可以規避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風險。”溫彬說。

2016年4月底,外管局配合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自2016年5月3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允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隨後,外匯局進一步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真實性審核的通知》,允許中資非金融企業借用的外債資金按現行外商投資企業外債管理規定結匯使用。6月,外匯局全面實施企業外債資金意願結匯管理,允許企業自由選擇外債資金結匯時機,對資本項目收入的使用實施統一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大幅縮減相關負面清單。

“預計未來我國外債規模將進一步企穩。根據2016年以來我國全口徑外債的變動趨勢,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隨著外債管理改革措施的落地實施而進一步企穩。”外管局新聞發言人表示。

趙慶明表示,目前來看美元相對去年12月初貶值,未來人民幣雖然有貶值預期,但貶值幅度不大,美元利率仍然較低,企業發外債比較劃算,未來外債規模還將上升。

人民幣國際化助力外債去杠桿

趙慶明表示,近期外債規模上升與人民幣國際化有一定關系。由於外債是全口徑的,其中也包含人民幣,與境外市場離岸中心人民幣資產變多有關。

從幣種結構看,本幣外債余額為39366億元人民幣(等值5936億美元),占43%;外幣外債余額(含SDR分配)為52761億元人民幣(等值7957億美元),占57%。“本幣外債余額占43%,本幣外債和之前相比在擴大,人民幣貢獻更多。離岸市場人民幣的主要使用者是國內的大企業,離岸人民幣利率以及債息都比在岸低。”趙慶明指出。

此外溫彬認為,美聯儲加息是目前金融市場上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美元加息後,整個境外發債的成本將提高。目前中資企業境外發債規模上升,部分企業擔心未來美元利率上升,所以現在抓緊時間發債,在加息周期里鎖定美元債利率成本。在美元利率上升周期的低位發債,有利於企業節約財務成本。

隨著國內實體經濟增長放緩,產能過剩行業進一步出清,針對國外投資者對於中資企業發行海外債券的認購情況,溫彬表示,國外投資者更看重國內企業在國際評級機構中的信用等級,以及收益率的考慮,此外國外投資者也關心人民幣的匯率問題,如果波動較大,利率收益不能覆蓋貶值,這也是國外投資者關註的重點。

溫彬認為,未來企業為了規避人民幣匯率風險,應該不會單純通過財務手段降低美元債務,而是通過實際投資並購等需求,進行正常的融資,未來外債規模將比較平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00

連增6個月,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大增19.5%

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0583.6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1-7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

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61.1億元,同比下降2.1%;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87.4億元,下降1.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7774.4億元,增長8.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084.8億元,增長10%;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316.3億元,增長8.4%。

1-8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534.7億元,同比下降70.9%;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6514.1億元,增長14.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3534.8億元,下降2%。

1-8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8個減少。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9.9%,紡織業增長5.8%,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2.4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9.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1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31.1%,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0.6%,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7.5%,汽車制造業增長11%,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5.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9.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3.9%,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1.7萬億元,同比增長3.6%;發生主營業務成本61.6萬億元,增長3.4%;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6%。

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01.4萬億元,同比增長5.8%;負債合計57.1萬億元,增長4.6%;所有者權益合計44.3萬億元,增長7.4%;資產負債率為56.4%。

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1.9萬億元,同比增長8.5%;產成品存貨38114.9億元,下降1.6%。

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7元,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09.2元,人均主營業務收入為119.4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4.4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38天。

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348億元,同比增長19.5%,增速比7月份加快8.5個百分點。

8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為今年以來月度最高增速。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對此進行解讀,8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工業生產銷售增長加快。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3%,增速比7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9%,增速比7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

二是價格繼續回升。8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9.2%,比7月份回升0.9個百分點,價格基本恢複到去年同期水平。考慮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的變動,8月份價格水平總體上有利於企業盈利。

三是單位成本繼續下降。8月份,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14元,同比減少0.2元,繼續保持下降態勢。

四是去年同期利潤低。去年8月份,銷售低迷、價格探底、成本上揚、股市下行以及匯兌損失等不利因素疊加,成本上升幅度快於銷售,投資收益增速大幅回落,財務費用增速較快,致使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8.8%,降幅比去年7月份擴大5.9個百分點,單月利潤總額成為年度谷底。主要受去年基數影響,今年8月份,企業投資收益同比增長0.7%,而7月份則同比下降33.4%;財務費用同比下降23.6%,降幅比7月份大幅擴大19.6個百分點。如果以2014年8月份為基期,利潤的兩年平均增速僅為4.4%,尚慢於工業生產兩年平均增長6.2%的速度。

五是汽車、鋼鐵和石油加工行業拉動。8月份,汽車產銷兩旺,加之去年利潤偏低,汽車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43.9%,增速比7月份加快24.9個百分點;受結構調整、價格回升等影響,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同比增加210.4億元,創今年單月增量新高;受油價波動等影響,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利潤同比增加110.3億元,比7月份多增35.3億元。以上三個行業合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比7月份加快3.6個百分點。

他表示,8月份工業企業效益繼續呈現積極變化,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多數行業利潤增速加快或降幅縮小,利潤率加速上升,單位成本同比下降,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減少,產成品庫存繼續下降,資產負債率繼續降低。

盡管8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幅較高,但很大程度是由於去年同期利潤基數較低所致。目前,支撐企業效益繼續較快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內外需求仍然不足,企業應收賬款回收期依然偏長,傳統行業特別是產能過剩行業生產經營依然困難,實體經濟提質增效仍需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26

多地“十三五”核電項目大增 部分項目有望年底獲批

在節能減排已成全球共識的今天,具有清潔屬性的核電再受青睞。在中國,部分地區正在提高核電發電量在當地能源結構中的比重。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福建省政府最近印發的《福建省“十三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下稱《規劃》)稱:“在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妥推進核電建設,提高核電裝機及發電量比重。”

福建是中國積極發展核電的縮影。按照中國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到2020年,中國大陸運行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左右。

截至今年年初,中國大陸運行的核電機組30臺,總裝機容量2831萬千瓦;在建的核電機組24臺,總裝機容量2672萬千瓦。其中,在建的核電機組數量排名世界第一,總機組數量位居世界第三。

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平均每年至少需要開工建設6臺百萬級核電機組才能完成以上規劃目標。

遼寧徐大堡項目籌備已久

各地密集部署“十三五”核電發展

按照《規劃》,福建將加快推進在建的寧德核電4機組、福清核電3~6機組,開工建設漳州核電一期(共4臺機組)、寧德核電5~6機組和霞浦核電,並做好其他核電廠址的保護與論證。

如果一切順利,這意味著福建在“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的核電機組數量至少在7臺以上,超過了2015年全國開工建設的6臺核電機組的數量。

《規劃》還說,福建力爭“十三五”末在寧德核電1~4機組、福清核電1~4機組全部投產的基礎上再有1~2臺機組並網。

選擇核電裝機及發電量比重的原因是,《規劃》說,福建能源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到2020年,福建能源消費結構為煤炭41.2%、石油30.5%、水電7.1%、核電11.0%、天然氣6.7%、其他能源3.5%。

2015年,福建能源消費結構為煤炭50.5%、石油24.6%、水電11.6%、天然氣5.%、風電1.1%、核電7.2%。

和福建一樣,山東省發改委官網在一個月前公布的《山東省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下稱《發展規劃》)稱,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大省,山東計劃“到2020年,核電裝機270萬千瓦;到2030年,力爭核電裝機2065萬千瓦”,並將“打造全國重要的東部沿海核電基地”。

《發展規劃》稱,近期,建成海陽核電一期、榮成高溫氣冷堆示範項目;啟動榮成大型先進壓水堆示範工程、商業化壓水堆和海陽核電二期、三期等項目建設;加強潛在核電廠址資源的勘探和保護,啟動第三核電廠址前期工作。遠期,全面建成海陽、榮成核電基地,啟動第三核電廠址建設。

海南省也表示將“構建以清潔煤電、核電為主力電源,燃氣和抽水蓄能為調峰電源,以可再生能源為重要組成部分的電源結構”;廣東省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及核電時稱,“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廣西自治區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及核電時稱,“穩妥加快發展核電”。

同樣,浙江省在“十三五”規劃同樣表示要“安全發展核電”,即加快建成三門核電一期,開工建設三門核電二期、三期,浙江三澳核電,基本完成象山核電前期工作,開展海島核電研究工作,加強核電廠址保護。到2020年,全省核電裝機容量達到900萬千瓦左右,在建500萬千瓦以上。

而位於北方的遼寧省在“十三五”規劃中也表示,要“促進能源綠色增效和轉型升級,加快徐大堡核電一期等重點項目實施,強化城鄉電網建設,提高電力外送匯集能力”。

至此,中國東部沿海省區——南至海南,北至遼寧——幾乎都在部署“十三五”期間發展核電的計劃。

年底部分核電項目有望獲批開工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今年以來,中國尚未開工建設任何一臺核電機組。而在去年,全國一共開工建設了6臺核電機組。

按照中國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國內平均每年至少需要開工建設6臺百萬級千瓦的核電機組,方能完成目標計劃。現在,2016年已經接近尾聲,這意味年底部分核電項目有望獲批開工建設。

目前,已經籌備已久的核電項目包括山東石島灣CAP1400示範工程項目、遼寧徐大堡項目以及廣東陸豐項目。其中,山東石島灣CAP1400示範工程項目共有2臺機組,徐大堡項目共有6臺機組,廣東陸豐項目共有亦共有6臺機組。

記者此前從國家核電了解到,山東石島灣CAP1400示範工程項目,有關開工建設的工作已經準備就緒,目前正在等待國家的核準。

關於徐大堡項目,2014年公布的《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幹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優化東北地區能源結構,開工建設遼寧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適時啟動遼寧徐大堡核電項目建設。其中, 遼寧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已經在2015年獲批開建。

而關於廣東陸豐項目,環保部2014年7月21日公示的《陸豐核電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建造階段)》稱,根據工程進度安排,陸豐核電一期一號機組預已經具備澆註第一罐混凝土的條件,兩臺機組建設相隔10個月,一期工程兩臺機組預計分別於 2019年和2020年建成投產。

中國的核電還有足夠的發展空間。目前,核電發電量僅占全國發電總量的3%,而在全球範圍內,核電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超過了10%,其中全球共有超過10個國家的核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20%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66

這次誰來迎戰?“阿爾法狗”明年初複出棋力大增

據新華社報道,AlphaGo(阿爾法狗)團隊成員、歐洲圍棋冠軍樊麾7日通過社交媒體表示,“阿爾法狗”的棋力在過去半年里有巨大的進步,預計將在2017年初複出下棋,該團隊近期會公布更多訊息。樊麾表示,目前比賽細節尚未確定,包括對手在內的細節都在研究之中。

2016年“阿爾法狗”是圍棋界當之無愧的明星,這個由谷歌DeepMind公司研發的圍棋AI棋力驚人,去年10月5:0完勝樊麾二段,今年初消息傳出後一時引發震動。畢竟,圍棋被認為是電腦AI短期內無法超越人類智力的“最後堡壘”,在此之前即使是最強AI面對職業棋手也難以一戰。

今年3月,“阿爾法狗”和韓國天王李世石的“人機大戰”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註,最終“阿爾法狗”4:1獲勝更令很多職業高手和圍棋愛好者吃驚。同時,很多人對“阿爾法狗”是否會繼續挑戰目前正處巔峰期的中國棋手柯潔頗為期待。

但在“人機大戰”後,“阿爾法狗”進入閉關狀態,而有意思的是,在最近的一些世界大賽中,不少高手開始在比賽中嘗試“人機大戰”中“阿爾法狗”的一些下法,可見“阿爾法狗”在“閉關修煉”的時候,人類高手們也在吸收借鑒電腦AI的下棋思路。

如今“阿爾法狗”宣告即將“出關”,而且明確表示棋力有了“巨大的進步”,不禁讓人再度對“人機大戰”充滿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17

特朗普叫板環保界,美退出《巴黎協定》風險大增

認為氣候變化是個“騙局”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了。

在選戰之中,他曾表示在勝選後要取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氣候變化方面的諸多行動,並退出《巴黎協定》,重新開始煤炭采掘,並重振石油和天然氣離岸開采。

在特朗普勝選,而共和黨仍將維持對國會的控制權的情況下,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風險將有多大?美國落實其氣候承諾的可能性又有幾許?而這又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造成何種影響?

“在當選總統特朗普著手建立其政府時,我們期望他的團隊可以開始意識到智慧的氣候行動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為美國的心臟地帶帶來良好工作。”世界資源研究所首席執行官安德魯•斯蒂爾對第一財經表示,同樣還需認識到,氣候行動現在是美國國際外交的核心部分。美國對《巴黎協定》做出承諾,而推進這一全球協定對於維護美國在世界上的信譽至關重要。

退出《巴黎協定》的風險有多大

特朗普曾放言在當選美國總統後要退出《巴黎協定》。環保組織——E3G高級政策顧問利茲·葛拉格(Liz Gallagher)指出,在總統大選之外,有兩大因素會鉗制國際氣候政治:首先是國會的組成,這非常重要,因為這將影響國際社會對未來氣候治理雄心水平的預期;其次是美國國內政治動蕩的風險會占據總統的主要精力,導致總統對緊迫的全球挑戰關註減少。

葛拉格表示,譬如各國的國內事件嚴重影響了國際社會應對全球危機的信心,英國脫歐等事件都縮小了國際合作的政治空間。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特朗普有兩種方式可以退出《巴黎協定》。其一是行使總統權力,向聯合國有關方面提出退出《巴黎協定》的申請。

簽了國際協定還能退嗎?答案是,可以。雖然這個答案令人感到有些吃驚,但是通常在國際協定的制定中,是存在退出機制的,這是國際協議的常規部分。

根據《巴黎協定》第28條規定,在協定生效三年後締約方可以申請退出,締約方可最早於保存人收到退出申請一年後正式退出協定。這一機制就確保了國際協議避免朝令夕改的命運,且在預防美國國內政治擾亂國際秩序方面有顯著作用,換言之,盡管存在退出機制,美國下一任總統也不能想明天退出就能立即退出。

其二,《巴黎協定》是奧巴馬繞過國會通過的,簡單而言,通常在美國簽訂條約必須經參議院三分之二的議員批準,但總統可以使用行政協定(executive agreements)來避開參議院,直接與其他國家達成協議,這是美國政府為通過《巴黎協定》所采用的靈活方式,為此奧巴馬政府使用的是接受(accept)而非批準(ratify)《巴黎協定》的字眼,這也避免了為通過《巴黎協定》,美國必須走國內立法程序,進而導致國會僵局。

但必須指出的是,美國具有國內法優於國際法原則,如特朗普在任內通過與《巴黎協定》有沖突的國內法,則根據上述原則,美國就無需履行《巴黎協定》的義務,也在實質上退出了該協議。

正如葛拉格所言:“各國和氣候大會主席國必須針對每個選舉結果情景做好預案,否則,那些不想在摩洛哥氣候變化大會(COP22)上達成有力成果的人,就會將美國形勢當成不作為的借口。”

會否落實氣候承諾?

在特朗普勝選,並出現了強勢的共和黨國會後,氣候變化界對於美國是否能夠如期實現其減排目標並兌現其資金承諾存疑。

發達國家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作出每年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的長期承諾,並在2010年坎昆氣候大會上進一步鞏固了這一承諾。

1000億美元具有政治象征意義。不過,據經濟學家的計算,從化石燃料投資向綠色投資轉型大約需要90萬億美元,相比之下,10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還遠遠不夠。

在其中美國曾承諾向綠色氣候基金(GCF)註資30億美元,不過共和黨領導下的國會恐怕連這30億美元也不想批準。而特朗普更是表示,將撤銷美國對聯合國氣候變化項目的一切資金支持。

在減排方面,美國承諾將在2005年基礎上到2020年減排溫室氣體17%,到2025年進一步減排溫室氣體26%~28%,並努力實現較高減排目標。

然而目前這出現了兩方面的主要障礙:其一,奧巴馬的清潔電力計劃被視作美國實現減排目標的保障,然而這一計劃在實際過程中受阻,目前美國最高法院就以5:4的投票結果做出了暫停清潔電力計劃的決定。

在一位大法官去世的情況下,美國最高法院內支持和反對該清潔電力計劃的大法官人數相同。特朗普作為新一任美國總統,將擁有挑選繼任大法官的權力,這一安排也將決定該計劃的命運,而正是特朗普針對清潔電力計劃說出了“一旦當選,將撤銷這個愚蠢的計劃”的言語。

其二,考慮到特朗普支持油氣資源開發,支持煤炭的主流能源地位,反對碳稅,並反對政府幹預能源技術創新等,一種普遍的觀點是,特朗普的當選將是清潔能源公司的利空。

西方資產管理公司的美元核心增值債券投資團隊即在簡報中指出,美國總統大選和國會選舉的結果將同樣重要,因為候選人落實政策的能力可能取決於誰人掌管眾議院和參議院,在這種情形下,如特朗普當選,能源公司可望受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04

前三季度上海保險業提供風險保障340.32萬億 同比大增75%

在上海建設國際保險中心的道路上,上海保險業正持續高速發展。上海保監局局長裴光近日在上海市保險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上表示,2016年1至9月,保險業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共提供風險保障340.32萬億元,同比增長74.84%。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保險業的發展。我國保險業步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期”。2016年1-9月,我國保費收入2.59萬億元,同比增長32.2%。今年年末中國有望超過日本而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

而上海保險業近幾年的發展也可圈可點。

裴光表示,近年來,上海保險業著眼於上海經濟社會整體工作,不斷提升保險服務上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的能力,取得顯著成效。保險在國民經濟中地位更加重要。

上海保監局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保險深度和密度不斷深化,達到4.5%和4658.55元/人,分別同比提高了0.31個百分點和591元/人。保險業新增就業人口9227人,共繳納稅收137.44億元。保險業增加值同比增加10.8%。

同時,保險為上海經濟社會運行提供全面風險保障。2016年1-9月,保險業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共提供風險保障340.32萬億元,同比增長74.84%。其中,社會管理作用明顯的責任保險共提供風險保障111.52萬億元,同比增長838.37%;與實體經濟聯系緊密的保證保險保障金額同比增長89.85%,與民生保障關系密切的年金保險保障金額增長至1855.91億元。2016年1-9月,保險業賠款與給付共計396.89億元,同比增長13.51%。

而一批改革創新項目試點先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了社會各屆的高度肯定。例如自6月1日啟動的道路交通事故“快處易賠”系統,上海保監局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該系統微信客戶端用戶達13萬人次,完成交通事故責任認定2756件,事故處理平均用時6分52秒,其中從事故發生到撤離現場平均用時僅需3分59秒,成為保險支持公安綜合改革試點的經驗做法。

另外,保險資金也通過債權計劃、股權計劃等方式支持城市建設。截至9月末,保險資金通過設立債權、股權計劃和項目資產支持計劃,合計發起29項基礎設施及不動產項目投資,註冊資金合計1256.65億元。

裴光表示,雖然,上海是全國保險業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創新發展的先行者,但與知名國際保險中心功能作用相比,還有相當差距,保險業的覆蓋面、功能和作用還需進一步擴大提升。當前,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正處於關鍵時期和決勝階段,在學習借鑒發達國家保險監管理論與實踐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進行再創新,這是“跟跑”。但是,未來要“領跑”,要進入“無人區”,就迫切需要創新的保險理論提供方向指引、動力驅動和智力支持,引領行業創新發展。

“雖然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總體的理論框架已經成型,但是對於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內容的研究才剛開始,包括在開放經濟環境下保險要素交易市場的建設、保險風險防控機制的研究、保險監管的區域合作、保險企業國際競爭力研究等等。”裴光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75

午市盤點丨恒大增持萬科股份至10.16% 舉牌概念逆市走強

周二(11月15日)早盤三大股指基本平開,雖有港口水運、“恒大舉牌”概念等板塊逆市走強,但是隨著煤炭、券商、鋼鐵等權重股的沖高回落,股指多次在紅綠盤中反複,最終震蕩走低,無奈翻綠。上午來看,昨日大漲的“一帶一路”板塊並未延續前期的強勢,市場上熱點雜亂,沒有形成真正的上漲主線。

盤面上,“一帶一路”相關的港口水運板塊站上最強風口,其中連雲港(601008.SH)強勢漲停;另外,黃金、房地產等板塊也漲幅居前;有色板塊分化嚴重,小金屬概念走強;煤炭、鋼鐵、券商等藍籌沖高回落成為阻止股指上揚的罪魁禍首。在概念板塊中,恒大買回減持股並鎖倉,“恒大舉牌”上午紛紛大漲;股權轉讓改概念股也有所升溫,高價次新股則遭遇滑鐵盧。另外據香港媒體報道,恒大增持萬科A(000002.SZ)股至逾10%。萬科A上午股價迅速拉升,漲幅一度逾7%。

在資金方面,截至午間收盤,滬股通凈流入0.13億元。另外,央行周二進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7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15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25%、2.24%和2.55%,還有800億逆回購到期。今日公開市場業務凈投放資金達到1050億元。

關於後市,方正證券指出,市場基本面似乎依舊,但卻暗流湧動,資金推動型上漲,大盤難以一帆風順。昨大盤再創新高,量價關系顯示,短線大盤還將沖高,但大盤長陽式“三連陽”,短線超買態勢嚴重,部分分時圖技術指標連續頂背離,60 分鐘 K 線組合發出調整信號,大盤獲利回吐式調整在所難免。3250 點附近是本輪行情重要壓力位。操作上,不忘初心,再度沖高後,對獲利豐厚股可兌現收益,底部徘徊股可繼續等待,持股待漲。

中航證券表示,從昨日市場來看,有色、煤炭、券商、銀行、中字頭等權重股全部啟動,這很好的維護了市場人氣,而前期大漲過的次新股出現了集體大跌,但一些前期漲幅不大的次新股卻出現了明顯的活躍跡象,市場活躍度有效狀態,說明多頭氛圍還在繼續保持中,希望投資者特別註意一下市場節奏的轉換。除了低價權重股以外,一批前期沒有大漲過的中價次新股機會開始凸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5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