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修煉產業底蘊五大框架:1理2史3實4感覺5邏輯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97&extra=

修煉產業底蘊五大框架:1理2史3實4感覺5邏輯
作者:楊永清

文章根據和君集團董事長王明夫發言整理

如何修煉產業知識底蘊?:要靠五大方面:1、理;2、史;3、實;4、感覺;5、邏輯。


1、理是什麽,就是理論,就是你要對產業理論流派有個基本的認識。


比如說哈佛SCP模型,你不要S代表什麽C代表什麽P代表什麽都不知道,那估計不行,至少你缺科班底子。所以1理就是理論,你要學產業經濟學理論知識譜系,要下功夫。在理論里面,有一個東西很重要,在這產業經濟學里看不到,但是非常需要去梳理。我註意到我們學經濟學的人,從本科開始學學到博士畢業,對這個東西都沒概念,只對各種經濟學的模型有概念。所以他懂經濟學,但他不懂經濟,他對經濟沒任何感覺,那麽這樣的經濟學博士很可能就會變得非常的蒼白無力,他畢業了只能幹一件事,就是教書,其他的他啥也幹不了。所以這三點很重要:人類產業體系及其循環關系、大國國民經濟的產業體系及其循環關系、產業的技術經濟特征。


2、史,指的就是產業史。


你要懂人類產業結構變遷史、大國產業結構變遷史、特定產業變遷史,特定產業變遷史有兩個細分產業結構:美國煙草產業百年史、歐洲珠寶百年演義。這兩本書都很有意思,這樣的書,都應該成為同行業必讀的書籍。所以產業史實際上就是企業史,還有一個相關史非常重要就是:GDP與產業變遷相關史、技術與產業變遷相關史、人口結構與產業變遷相關史。


3、實,實態與實情。


說的是你要對企業真實的狀況,實情,要去走訪,要去研究,要去考察,最好能找到行業的明白人高人給你指點。他給你說的心得體會門道,也許說5分鐘你要回去悟個5年,你才會明白原來這個行業的門道在這里。所以說內行看門道,所以你要拜師內行,了解真實的企業,真實的產業是怎麽走的。在這個問題上,和君發明了一系列的詞匯,一個叫商業原生態,第二個叫學術寫生。社會學里面有個詞叫田野研究,所以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個企業的實情和實態的話,一定要深入田野去。而你要考察一個產業的真實狀況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


我跟大家分享我的兩次很震撼的感受。


一次是茅臺的季克良董事長請我去給他們的高管講課,講完以後,季董事長親自陪我去看他們的酒窖,茅臺的酒窖。一缸酒是1噸,那個酒窖巨大無比,我一下去就感到非常震撼,好像是兵馬俑列陣一樣。有些酒缸系著紅布,上面寫著什麽什麽窖藏。我問他一缸酒是多重,我能不能拿個兩缸酒窖藏。他對我笑笑說,王博士,你資格還不到,來這酒窖的基本都是將軍級別以上的人,才可以有缸在這窖藏。對這個酒窖的這種感覺,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永遠沒有那種感覺。


另外是有次去太鋼不銹,去到了太原這個城市(大家知道太原這個城市,應該講不會給人留下太多好印象)。但是我對太鋼不銹印象非常好,也是他們董事長請我給他們的高管講課,講完之後他們陪我去看他們的整個生產線,這邊源頭是鐵礦砂進高爐里面煉,那邊出來鋼水,然後變成粗鋼,一步步到最後的成品不銹鋼輾軋板。整個生產線,我估計至少長度有幾公里。


煉鋼的生產線很熱,參觀也很熱。我第一次體會到現代大工業的那種雄壯感,特別震撼,特別過癮。像我這種農民出身的孩子,工廠呆的少,我就很喜歡去工廠里面走。你如果真正的去到一個工廠或者企業,你這樣去深入的走,去找這樣的感覺,你了解真實的狀況就是這麽回事。所以和君一直強調和君學子要“接地氣”,我反複強調這一條,我們論壇上整天交流的就是這個話題。一定要接地氣,要做田野研究,要深入原生態,要行萬里路,閱人無數,閱企業無數,要帶著愛和熱情,和光同塵,去用腳步丈量商業大地。


你們想想一個人才,腦子都是清華北大的腦子,你的理論功底很深厚,產業知識也豐富了,你還能下這種功夫,有這種作風,你在產業方面,三年五載,五年八載之後,難道你會沒有感覺?那就怪了!不到十年你就成高人了。我碰到過這樣的高人,先在辦公室里面討論公司投資,討論這個財務報表,看成本結構,財務指標。聊完以後基本上結論差不多出來了,最後做個類似修鞋活動,拉去公司生產線上轉一圈。轉完之後這人就說剛才這些報表全部都是假的。我很詫異,問他怎麽回事。他就說一個公司的生產線整個作業狀態和工藝布置是這樣的,怎麽可能是那樣的成本。再回頭一看那些報表,真的全都是假的。這就叫高人。


第4,就是感覺了。一個高手的直覺,勝過萬千數據和無數論證。


一個非常簡單也很有趣的故事,說歷史上有個捏泥人的泥人張,捏的非常好,賣的非常好。他帶徒弟,他帶的所有徒弟出師之後,生意都不可能有師傅的好,徒弟也能過日子,但是生意就是沒有師傅的好,為什麽,因為捏泥人的那個臉上的微笑,很迷人的微笑,徒弟永遠也捏不出來。他師傅就能捏的出來,就在微笑的那個環節,他從來都不教,也不給徒弟看。因為教了那就沒有絕招了,你就和我一樣了。之後有個徒弟很有心機,他想了個辦法,他把他師娘給搞定了。因為這個秘密,誰也不知道,只有你師娘知道。這徒弟把師娘搞定之後,師娘就說了,泥人捏出來的時候,這最後一道工序,你要用一只拇指,不能用兩只,從下巴處往上面輕輕一打,那個微笑就出來了。這個徒弟後來終於學會了,那麽這個師父也就破產了。這就叫高人,直覺勝過一切。


SENSE,INTUITION,非常非常重要。


那麽高人是怎麽煉成的呢?一個高手的直覺,是賣油翁的無他但手熟爾,是“一萬個小時”之後的臨界突破,是千錘百煉、萬般磨難之後的靈光乍現,是情到深處自成詩的那首詩或那半句詩,是“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尋找與妙得,是光陰的故事,是漫長職業生涯的沈澱和結晶,是高手之所以是高手的本能與靈感。而這個本能和靈感,有時候確實是需要靠天賦,需要悟性。


最後一個第5個,邏輯。就是你要把你剛才的這些所有功底,把它演化成一種可理解,可解讀的一種東西。這就是邏輯。


你想一個行業的信息量是無窮大的,它可以大到無邊無際。所以你怎麽化繁為簡,讓大家一下子就能捕捉到這個產業的精髓呢?這時候邏輯就非常重要,識大體、看本質,你要有結構化的思維,邏輯化的去解讀。去粗取精、化繁為簡、綱舉目張;最後能做到一葉知秋,識別信息,解讀意義;讓混沌的變得清晰、讓雜亂的變得有序、讓不知所以的變得意義分明。所以邏輯思維很重要。當然我也知道有的高人他判斷也有失策性的時候,因為他說不明白。所以這樣的人不能變成那種professional的分析師,或是演講者。當然也有的人他不大說話,但是他會準確性判斷,那是另外一種人。另外,如果你要對外交流,去說服別人,比如你想說服這個企業去投資,說這個產業值得進入,或不值得進入。那麽你要完成這麽個結論,你就應該要有邏輯性的思維。所以的你邏輯思維能力,結構化思維能力就會變得非常強。我的邏輯性很強,沒有任何的捷徑,就是深度閱讀。現在的孩子都喜歡快餐化的閱讀,所以他的邏輯性一定不會好,文字功夫也不可能好,因為他什麽都是網絡上快餐化閱讀。深度閱讀他們就坐不住。所有你在本科和研究生時候,一定要深度閱讀,認識更多的經典著作,你讀多了,那麽你的邏輯性就會起來了。所以邏輯性思維是逐步養成的。


幾點提示:


1. 一定要做深度閱讀:產業經濟學的知識譜系和理論流派、產業史。


2. 熟悉中國產業目錄,跟蹤中國產業政策。


3. 養成閱讀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司年報的習慣:這是學習產業知識、積累產業修養、增長產業見識的最佳方式。


4. 接地氣:走向企業、走向市場、走向基層、走向商業原生態,去經歷、去感受、去磨練,放下天之驕子的身段,脫掉書生氣,少一點精英意識,少一點養尊處優,少一點自說自話,少一點自以為是。


越上名牌大學的同學,越要註意這幾點,千萬不要自以為是。一定要放下身段,一猛子紮到真實的社會里面去,去經歷去磨練,要接地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60

【立言】香港仍有自由港的底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633

2016年2月25日,香港宣布涉及388億港元的稅務紓緩措施,包括寬減2015/2016年度75%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2萬港元,全港196萬名納稅人受惠,港府收入減少170億港元;提高多項免稅額,港府稅收減少37.6億元等。

薪俸稅相當於大陸的個人所得稅,寬減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實際上意味著給香港居民增加收入。除了普遍的薪俸稅寬減之外,還增加單親、已婚、供養父母人群的免稅額10%以上,著眼於拉平社會收入差距。稅收紓緩措施還包括減輕旅遊業、零售業的經營成本,包括豁免旅行社、酒店、旅館、食肆的牌照費用。此舉主要針對近期壓力較大的香港旅遊業、零售業。

自由經濟、簡單稅制、法治精神、廉潔政府,這是香港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世界級大都市的根本原因。在這四點中,自由經濟是香港精神的基礎。而簡單稅制,是自由經濟的最集中表現之一。

香港是全球著名的“免稅港”,在香港,貨物進出口沒有關稅,同時不設增值稅或消費稅,投資收入不需納稅,沒有資本增值稅,雇主亦不用繳納任何雇傭稅,企業所得稅率只有16.5%。在多家國際權威機構的排名中,香港都是全世界稅負最輕松的地區之一。

2月2日,美國傳統基金會發布每年一度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香港連續22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在十項打分評估中,香港在其中七項取得90分以上佳績,並在“營商自由”“貿易自由”“金融自由”等方面,繼續獲評為全球首位。

簡單稅制和低稅率是香港吸引全球資本和大量投資者的主要原因。無論是營商自由還是貿易自由,還是金融自由,稅制都是重要保障。

事實上,香港政府除了對關系社會、民生的土地、公屋、食水和一些公用事業進行直接控制、配置或立例管理外,對貿易、商業、金融、航運等重要部門概不幹預,讓其在市場自動調節下運作。

有趣的是,香港政府實現簡單稅制和低稅率,但香港的財政收入卻不低。2015年度,香港財政收入增幅接近10%。政府收入主要源於印花稅、利得稅、薪俸稅和地價收入上升。2015年3月,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達到8195億港元。

政府降低稅率,看上去稅收減少,但每個經濟主體繳稅少了,就會刺激幹企業、做生意的人增多,交稅的人就會增多,這就彌補了稅率下調帶來的政府減收,政府總體的收入反而會比原來更多。香港財政收入的增加是拉法曲線理論的最佳例證。

近幾年,唱衰香港經濟的論調時而出現。從客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數據來看,香港經濟相對內地的確下滑,但要註意的是,在全球經濟走弱的大環境下,香港經濟仍然保持著體面的增長率。

香港的貿易總額仍然在增長,香港金融業增長速度高於GDP增長速度,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僅沒有遭到明顯沖擊,反而可能繼續提升。

香港這朵自由經濟之花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香港的底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8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