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有話兒 - 曾志豪 在韓國講普通話 2013年11月11日
1 :
GS(14)@2013-11-12 00:31:48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0766
軟軟的人民幣太強大了,我在首爾明洞,隔三差四都有人用都叫ok嘅普通話和你打招呼,而且聲音嬌嗲友善,絕不像香港的機械聲,「進來看看,不買沒關係。銀聯打折。」化妝店的店員,心口掛著一個china字樣的襟章,流利普通話溝通無障礙。
一問才知,原來很多朝鮮族的中國人被招來韓國打工,她們中韓語俱懂,好使好用。最吃香的組合是:朝鮮族中國人在大學主修日語。一下子中日韓三國的生意都做光了,專業賺錢戶。
並不只是商業區,我在巴士站拿著地圖,一副大蠢蠢遊客相,突然有人用普通話問:「你們要去哪裡?」抬頭一看,是個害羞的後生小夥子,我忍不住問:「中國人?留學生嗎?」他連忙解釋:「不,我是韓國人。」我只能說,中國風真的和韓流較勁了。
一些大型連鎖化妝店的產品說明都配有日文以及簡體中文……我知道你最恨殘體字,但你不能否認,這殘體字方便你不會買錯貨品。當然,並非所有店舖歡迎中國人,我便在明洞見到一間商店寫了一個小小牌子,「不可用,銀聯,人民幣,本店不講價。」這老闆花了心機找人用中文寫的防中訊息,國人自我檢討一下了。
大陸人在韓國肯定文化習慣水土不服,單講掉垃圾,韓國街頭根本找不到一個垃圾桶,據講他們都把垃圾直接帶回家,而韓國街道仍能保持清潔,相當自律。但國人的手癢慣了,有垃圾桶也未必忍到,何況無?
我見過一位大陸女遊客,捧著垃圾不知如何處理,走到小食攤檔前和老闆雞同鴨講:「垃圾放你這可以嗎?」最矚目是明洞街頭,設有「法輪大法好」的攤檔,這也是迎合大陸人的方式啊!
大國貨幣貶值 利消費無助出口
1 :
GS(14)@2016-02-15 17:14:46【明報專訊】日圓匯價於2012至2015年大幅貶值逾三成,惟對出口的刺激作用十分短暫。根據日本財務省數據,去年12月日本出口總額6.3萬億日圓,按年下跌8%,連續3個月按年下跌。陳致洲分析,日本作為全球主要出口國,經濟規模亦在全球排第三,單靠貶值無法持續刺激出口;因此,他相信,即使人民幣自去年8月11日匯改以來已貶值約5%,惟對出口幫助不大,反而加強研發、提升出口產品的全球競爭力才是長遠致勝之道。
料人幣年內再貶3%
不過,陳致洲認為,人民幣貶值的確有助減少內地居民境外旅遊留住本土消費,符合內地經濟轉型至消費主導的國策。故他預測,人民幣在岸價於年底將跌至6.8,較上周收市價6.5743再貶值3.3%;惟人行如何拿?頁S值時機,避免過去半年貶值期間為市場帶來的震動,亦十分重要。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5/news/eb_eba2.htm
任志剛:下個金融風暴更厲害 籲香港做大國際金融中心免邊緣化
1 :
GS(14)@2017-05-27 08:50:18【明報專訊】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昨日就香港回歸20周年發表感想,認為香港回歸後在貨幣穩定及金融安全方面取得不俗成績;但他警告導致1998年及2008年兩次金融危機的問題未解,下一個風暴正在醞釀,但相信香港可應對。他又寄語香港要做大做強國際金融中心,否則將被邊緣化;金融監管亦可更彈性。
明報記者 陳子凌
任志剛表示,香港取得的貨幣穩定及金融安全成績不俗,因為在1982年至1987年期間經歷不少金融動盪,政府頻繁「救火」,到1988年以後逐漸改善金融體系「防火」,令香港日後能夠更有效應對金融衝擊。因此雖經歷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科網爆破、2003年SARS及2008年金融海嘯,但在貨幣穩定及金融安全上仍然良好。
不過,任志剛同時亦指出,過去20年有成績不代表未來亦然,需要「居安思危」,因要面對的問題並不簡單,也沒先例可循。一方面,在貨幣穩定上不能自滿,因本港資金融通,在不可以外匯管制下,出入香港的資金只會愈來愈多,會否去到難於處理及令風險提升的規模,這些都值得研究。
港應能安然渡過危機
金融安全方面,亞洲金融風暴的起因是金融全球化下資金流竄,令大鱷對港元有機可乘;2008年金融海嘯是以華爾街為首的炒賣投機文化作祟所致,但這兩個問題至今未解決,例如美國總統特朗普便有意放寬投行限制,量化寬鬆後全球尚有4萬億資金尋找機會。他直言,過去兩次危機剛好相隔10年,實不希望「每10年一次」,即2018年再爆危機,但萬一出現,風暴將更厲害。不過他認為,本港銀行體系健康,如新危機爆發,只要沿用2008年金管局的臨時措施,給予銀行體系充足資金支援,相信也能抵禦。任志剛補充,不認為下一個風暴的源頭在中國,多數是來自資本帳開放的經濟體。
中國非下個風暴源頭
任志剛亦寄語政府,未來當思考香港在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方面是否可再進一步,因為內地與海外終有不經香港、直接交易的一天,應趁香港仍是重要角色時,將流動性及市場規模做到一個不可或缺的程度,避免日後被邊緣化。此外,他認為金融應當服務於經濟,當局可研究有否增加監管彈性的空間,如對複雜、炒賣的投行活動嚴格監管,對於簡單傳統的金融服務有所放寬,例如開戶難問題。
(回歸20周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65&issue=20170527
中國再成美債最大國 6月大手增持443億美元 超日本
1 :
GS(14)@2017-08-17 07:19:43【明報專訊】根據美國政府最新數據,中國6月買入443億美元美國國債,是2011年6月以來規模最大的月度購入,也是中國連續第五個月增持,其對美國國債的總持有量達到1.147萬億美元;與此同時,日本出售了價值205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總持有量降至1.091萬億美元,令中國超越日本,再次成為美國最大債權國。市場等待聯儲局凌晨公布7月會議紀錄之際,美股早段向上,道指升逾60點,企穩22,000點以上。
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文,批評電商巨擘亞馬遜嚴重傷害繳稅的零售商,並造成大量職位流失,亞馬遜股價早段應聲下跌0.7%。
遭特朗普批評 亞馬遜股價跌0.7%
人民銀行在2015年8月推出匯改,觸發人民幣貶值潮,兌美元一度由6.3貶至6.9。匯率回穩前,中國去年動用了部分外匯儲備捍衛人民幣,並於去年10月將美國最大債權國的地位讓予日本,令投資者密切關注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水平,與人民幣穩定的關係。
中國今年實施更嚴格的資本管制,緩解資本外流的壓力。人民幣靠穩,加上經濟增長依然強勁,中國7月外匯儲備連續第6個月上升,增至3.08萬億美元。目前人民幣已經回穩,由今年初每美元兌6.9450元人民幣,升至周二的6.6855。今年迄今人民幣兌美元上漲近4%,去年下跌約7%。
分析:中美貿易強勁 推動美債需求
傑富瑞(Jefferies)高級經濟師Thomas Simons稱,中美之間的強勁貿易關係,推動了中國對美國國債的需求,預期中國未來幾個月的美國國債持有量可能持續增長。他說,鑑於中美貿易平衡的概念,不認為中國已完成購買美債,預期兩國貿易將創造更大的美國國債需求。中國 6 月對美貿易順差為254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當月在貿易賺的錢,透過買入美國國債又回流到美國的口袋。
Informa Globalmarkets首席宏觀策略師David Ader稱,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當然意義重大。市場之前擔心中國拋售美國國債,現在中國顯然再次入市。儘管中國持有量近期增加,但仍較去年同期水平低940億美元。
外國持美債量 中日佔逾三分一
與此同時,比利時的持有量繼續下降,6月下降了4億美元,總持有量跌至983億美元。中國被指一直透過比利時等避稅天堂買賣美債,比利時更被形容為中國交易美國國債的「中轉站」。外國央行和投資者的買賣,對美國國債市場可產生重大影響。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在3月升至2.63厘的年內峰值,目前在2.2厘左右。
日本近期所持的美國國債有所減少。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表示,日本擔心美國仍處於加息周期,不想高價買債。中日兩國的美國國債持有量相加起來,相當於外國持有美國國債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前5名則包括愛爾蘭、巴西和開曼群島。開曼群島所持的美國國債,主要由那些在當地合法註冊的資產管理公司持有。
(金融時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44&issue=20170817
【動畫】古人嚼樹脂當食香口膠 邊個係食「膠」大國?
1 :
GS(14)@2017-10-22 17:48:53古時世界各地已有人嚼樹脂,以維持口香及潔齒,可謂是香口膠的始祖。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m.facebook.com/travel.appleseed記者孤陋寡聞,早前於網絡蹓躂,方發現原來香口膠都有國際協會。據國際香口膠協會(ICGA)資料指,古時世界各地已有人嚼樹脂,以維持口香及潔齒,可謂是香口膠的始祖;當中更有些古人會以樹葉、穀粒等,作為「古版香口膠」。80年代中,美國最先將香口膠商業化,就連當時地下鐵,亦出現香口膠自動販賣機,由美科學家Thomas Adams發明,可謂當時市場的先頭部隊。後來,有公司更加入了小遊戲,提高人們的購買意慾,所謂食得又玩得。至於吹波膠,則去到90年代初才面世,但由於第一代口感太黏,廿年後改良版現身。直到90年代中,即二戰後,隨當時美軍於世界各地的足跡,香口膠產品才普及化。當中墨西哥可謂嚼膠大國,有統計指每個墨西哥人日吃多於2塊,而每粒膠渣,政府都要花近$1.5成本清理。香口膠殘渣「成災」,各國各出奇招。1992年,新加坡政府成為首個禁膠國家。英國也不野小,每年均耗資1.5億英鎊清理殘渣。2007年,當地教授發明可自動溶解香口膠。治標不如治本,2009年,產品設計師Anna Bullus創立Gumdrop Ltd,回收香口膠並製成再造產品,如文具及日用品等,當中10支鉛筆連間尺約港幣83元、杯約93元,價錢中上,但背後理念,已不是用錢衡量了。
80年代中,美國最先將香口膠商業化,就連當時地下鐵,亦出現香口膠自動販賣機。
吹波膠去到90年代初才面世。
記者﹕湯珮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19/20187203
周顯﹕日本比特幣大國之謎
1 :
GS(14)@2018-01-15 02:26:17【明報專訊】日本應該是比特幣(Bitcoin)最流行的大國,除了大炒特炒之外,很多實體大店,也接受比特幣支付,例如香港人熟悉的連鎖店BicCamera,至於商業銀行,也設法發行自己品牌的數碼貨幣,包括了三菱UFJ金融集團的MUFJ幣;瑞穗金融集團的J幣等等。
有兩點值得注意的﹕第一點是日本和德國一樣,是有名的現金大國,現金佔GDP約兩成,是美國的兩倍。第二點是炒比特幣的稅率極高,所得稅從5%累進至45%,反而是炒外匯劃一為20.31%。
民眾轉持比特幣抗日圓貶值
現在首先解釋為什麼日本人如此喜歡持有現金,皆因日本的現金極為保值,通脹率十分低,所以根本不怕持有現金。以前的香港人都知道,很多阿婆喜歡把大鈔藏在餅乾罐裏,一來不怕貶值,二來銀行開戶並不容易,要熟人介紹才可。
撇開話題,所以,現時的銀行開戶困難,只是像回到了1960年前而已,古已有之。這就像今日網上言論刻薄,其實,古時的八婆說話之刻薄,也和今日網上留言相差無幾,只是我這一代中年人沒見過,上一代的老年人忘記了而已。
說回正題,安倍晉三上台以來,日圓大幅貶值,再也不是抗通脹的良藥,因此持有比特幣,是比日圓更能抵抗通脹的金融產品,甚至連大店也不介意收,銀行亦要搶生意了。在美國,銀行還要顧忌聯儲局和財政部的看法,在中國,更加怕共產黨,但是在日本,政府是軟腳蟹,小便也無力,銀行當政府無到,更加肆無忌憚地搞虛擬貨幣啦!
所以,凡事必有因,在2017年比特幣在日本的交易額,佔了全球的六成,是年也變成了日本的虛擬貨幣元年,正是如此。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17&issue=20180111
彭博:國資委要求大國企「有盈利」
1 :
GS(14)@2018-01-28 15:07:27【明報專訊】彭博昨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國資委罕有地要求大國企今年必須有盈利,為歷年來政府首次將盈利訂為硬性指標。命令在本月15日傳達,全國98間央企均須遵守是項要求,現時未知若不達標會有什麼後果。
國資委網站上的新聞稿顯示,上周在國資委的會議要求國企高層,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但未提及盈利規定,國資委未有回應彭博的查詢。
意味加強中央控制權
雖然未有公布各家央企的盈利情况,不過國資委數據顯示,中國央企2017年的合併淨利潤為1.4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5%,增速為5年來最快。
此舉顯示,中國正在加強對國有企業的控制。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國企在未來5年要「做強做優做大」,現時國企佔中國的工業資產40%,提供約20%的城鎮就業崗位,政府近年一直進行國企改革以支持經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16&issue=20180125
芬蘭變科技大國 拜Nokia沒落所賜
1 :
GS(14)@2018-02-25 03:17:10【本報訊】提起芬蘭,除了聖誕老人及極光外,相信不少人都會提起Nokia,尤其是號稱地表最強的3310。但自踏入智能電話年代後,曾佔芬蘭GDP4%的Nokia風光不再,但其留下的人才卻為這個人口只有500萬國家的Startup提供重要土壤。ePassi首席財務官尹偉指,現時最能代表芬蘭的是創業大會「Slush」。當日與芬蘭旅遊局Visit Finland行政副總裁Paavo Virkkunen訪問的地點,前身正正是Nokia總部,如今已成為大大小小科技公司及Business Finland的辦公室。Paavo指,Nokia留下的人才被不同的公司吸納,「Give the key to many startup」。在當地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的尹偉指,當年的Nokia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態圈,其後留下大批工程師亦被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及手機公司吸納,例如中國的華為在當地聘請了不少人。被問到今時今日最能代表芬蘭的,他就選擇了芬蘭的創業大會「Slush」。Slush大約10年前,金融海嘯後由一班大學生成立,每年11月在赫爾辛基舉行,起初只有300人出席,至去年已有2,600家Startup和約1.75萬人參與,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及Startup公司參與,騰訊(700)總裁劉熾平去年就與Supercell行政總裁Ilkka Paananen同台發言。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3/2031234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