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提問與補充(二)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14883由於收到一些股友在投資方面較practical的提問,因此我們決定改變以往累積約一個月提問作一次回應、補充的做法,希望有助大家在這個需要迅速行動的市場內打拼。
首先,我們要就新的一年首交流文章中回應Dynam Japan(6889)的評論作補充。我們確認日本國會會對博彩合法化的表決時間表在6月前,不是我們早前認為的2月,因此6889應該還有得炒。不過,大家要小心澳門概念減弱及日股因波動太大而需面對devaluation的潛在風險。
順帶一提,瑞信早前指,根據該行渠道調查,在農曆新年假期首五日期間,中場博彩收入錄得超過25%增長,但貴賓廳業務只有輕微增長;該行憂慮澳門貴賓廳博彩收入增長放緩情況,投資者宜對貴賓廳業務比重較大的永利澳門(1128)及美高梅中國(2282)小心。我們相信,隨著內地經濟活動偏軟下,澳門貴賓廳業務或持續放緩,這將有利佳景集團(703) 進一步吸引相關資金,未來或可跑贏其他澳門概念股。
好,開始回應提問。渣郡兄就信星集團(1170)文章的留言:『公司是不錯的,幾乎無負債,有閒錢頻頻回購,但不太喜歡其染指零售業務,13年中期仍蝕$1600萬,是本業的20%,何時能開花結果還不知曉,年輕的太子女主理,似乎不太理想。』兼做零售,這好可能是上一個牛市留下來的手尾跟,留到今時今日,亦間接反映傳統廠佬思維;始終,他們對止蝕甚為抗拒。留意近日股價轉強,但中線主要波幅還是在1.55至1.75元。繼續等待業績。
愚蠢的Tom'S兄就歐洲金融股ETF的留言:『林少陽今天講解ETF之EXX1,但YAHOO發現EXX1有八個之多,我不太明白是否分開各個國家銀行ETF,但林指法國佔26%及西班牙佔38%?請指教!』余公助答:『我估需要開環球股票,直接在投資德國股票市場買賣。』林少陽所指德國上市的EXX1(iShares Euro StoxxBanks Index ETF),應該是此網頁所指:http://de.ishares.com/en/rc/products/EXX1/holdings。一如余公兄指出,此ETF在德國股票市場買賣,感興趣的股友要開能買賣海外股票的account。我有不少股友在去年中開始「沖出港股」,用的都是這個Interactive Brokers,兄有興趣可以參考https://www.interactivebrokers.com.hk/cn/index.php?f=2684。
B君兄就台股投資機會的留言:『楓兄,中國和台灣交往好轉,交通物流又已經可以直達,台股應有前景,楓兄可有高見? 』宏觀大方向,兄可以參考blog文台灣經濟突破年,如果香港歷史可在台灣重演,經濟和資產價格都會起飛。至於港股市場內的ETF選擇,共有五個選擇:3060、3036、3083、3089、3002,大家可研究、研究。
李劍閣回應為何中國股市幹了20年 還在2000點左右 陳紹霞
http://xueqiu.com/1876614331/28743056北京時間4月11日,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會繼續召開。在「資本市場的監管:老問題、新思路」分論壇上,申銀萬國董事長李劍閣在談到大盤為何20年還是在2000點左右的問題時表示,「幸虧我現在權威性不夠,如果還在證監會,我絕對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分論壇主持人王波明向李劍閣提問:「為什麼中國的股市幹了20年,就在2000點左右,這是所有全中國人民、投資者都在問的問題。為什麼這麼問呢,李劍閣先生也是早期中國證監會的副主席,也是參與了中國證券市場建設。我覺得他最有權威來回答這個問題。」
李劍閣表示:「幸虧我現在權威性不夠,如果還在證監會,我絕對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幾年經濟增長這麼高,而股市不動,大家如果拿歷史圖像來看的話,有一個值得注意的事情,經濟增長高,股市往下跌這是不吻合的。但是經濟增長沒有高,股市瘋漲,這也是不吻合的。」
「我一直堅持這個觀點,我說這次長期的低迷和上次從1000多點迅速地在短時間裡漲到6000多點,跟那波行情有密切關係,因為那次漲的太狠了。從05年到07、08年,漲的太瘋狂了。那個時候我還在國務院一個政府機關工作,當時另外一個副部長跟我天天在一個食堂吃飯,比如2000點的時候,他說會到2500點,我說什麼都不相信,結果很快他贏了,然後又說很快到3000點,結果又贏了。我看不懂。」
「在那一輪當中幾乎把所有的居民都捲進去了,這樣說實話,有相當多的投資者在那一波行情當中損失慘重。這一波行情我個人認為使得許多原來股票市場的忠實投資者遠離市場了,資金也撤離了,信心也沒了。所以長期股市不振和那一波行情有關係的。我個人這麼看。」李劍閣最後說道。 .鳳.凰.財.經
回應提問與補充(四)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087928近來市況不就,靠邊站比胡亂橫衝直撞來得適當;然而,我們相信,靠邊站不等同甚麼也不做,例如現階段可以為下一浪做準備,以免臨急抱佛腳。事實上,我們仍然堅信,環球資金一直在不同資產及不同地區之間游來游去;此刻美股走弱,難保並非有利於中港股市的扳機。
近日收到較多讀者留言,今天要回應一下。ming ming兄就文章回應提問與補充(三)的留言:『多謝楓葉兄很多很有深度的文章,亦看到你很用心回覆來信。未必每個觀點都認同你,但你的見解常令我作更深入的思考,使我得益不淺。望日後能再看多你分享的投資見解。』多謝兄的回應,小弟其實歡迎不同觀點的分享,因為從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才能盡可能看清事物的全部。當然,不同觀點的互碰,首要大家都是理性討論出發。
LoneSirius兄及飛兄就文章回應提問與補充(三)的留言會另文討論。
Bianca兄留言:『Daniel 您好,我是代表一間國際IT公司,希望跟閣下以電郵傾談合作機會。』對不起,這麼遲才回覆。讀者若希望透過電郵聯絡小弟,可電郵到[email protected]。不過,小弟可是IT盲,IT方面應該幫不上忙。
x3129兄就文章保利文化仍可持的留言:『我認為不能忽略近來中國反貪腐對拍賣市場業務的影響吧!』兄說得對,而這亦集團重點進軍香港藝術品市場的其中一個原因。目前,香港業務佔集團總收入10%,且看這業務的未來發展。
在這裡附上林少陽對此股的簡單但最新看法:『這隻股票概念上很獨特,而且按道理這幾乎是一盤獨市生意,現時約80億港元總市值看來是不貴。當然,由於集團才剛上市,而且保利系向來往績不是很出色,因此實際的盈利能力及投資價值,還有待時間考驗。最近香港的拍賣,竟然可以那麼疏忽,難免印象分打了折扣,但實際上應該是小事一椿。』
B君兄就文章「滬港通」初想的留言:『「滬港通」高興了數天,突然想起中央的目的是國際化A股,用市場力量淘汰垃圾股。如是這様,我估計很多不務正業,股價又高到不合理的A股,應會大幅下跌才對。』中央或可能想改善A股的質素問題,但這可能是很長遠的事,目前或先要打通任督二脈,活化股市。另一方面,論股價又高又不合理的垃圾股,每個市場都無法根治,只可說,A股可能多一些,但港股也不能說算少。事實上,股價升跌主要反映供求,一些較H股出現巨大溢價的A股,很大程度與供求失衡有關。因此,「滬港通」打開A股市場,引入市場力量的論點,小弟絕對贊同。
回應港視與隨想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093005LoneSirius兄就文章回應提問與補充(三)的留言:『葉兄明顯沒有看過王維基的記者會。王維基曾在記者會中明言願意替全港的天線安裝filter以阻擋港視訊號,但為當局拒絕。當時官員講過一句:你王維基一個人做生意,要攪倒十萬戶香港人…通訊辦拒絕指出那一種制式符合其監管,其理由為通訊辦只是監管者,沒有責任提議制式。
小弟以為王維基之所以覺得走投無路,其一為其斥巨資購入的牌照實為廢物,雖則司法覆核肯定會嬴,但抗持日久,沒有三五七年沒法完成程序。其二為港視如無法成為一個載體,無法justify其投資額,亦非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更重要王維基覺得被針對,政府辦事模式已變成對人不對事。最後,小弟利申並無持有無線或港視權益,但小弟對共產黨有嚴重偏見,亦對香港的大陸化握腕。』
LoneSirius兄,小弟承認自己沒有直接看過王維基的記者會言論,有可能以偏蓋全。關於「一個可以只被流動裝置接收而同時不能被住宅天線(尤其是老舊的魚骨天線)接收的廣播制式是不存在的……」問題在於大家都同意的一點:條例落後於科技發展,而問題的死結在王維基堅持鑽漏洞,政府則堅持不退讓。
政府有沒有針對?小弟認為有,因為這是梁氏政府,最堅持打擊鑽政策漏洞;一如方卓如指出,香港與以前唔同,以後鑽政策漏洞此路多數唔通。不過,王維基的港視不是唯一鑽漏洞被阻事例,更早的長實拆售葵涌雍澄軒酒店被叫停也是一例,結果長實中止該項目。小弟不接受港視事例表面不損市民利益就讓路,雍澄軒事例有損小股東利益就堅持,如是者則更損害香港的公平原則,將香港推向更「大陸化」。
談到「通訊辦拒絕指出那一種制式符合其監管,其理由為通訊辦只是監管者,沒有責任提議制式。王維基……斥巨資購入的牌照實為廢物……」小弟再上網search相關新聞,最接近的報道是商業電台在3月15日的短新聞:『……港視回應說,明白通訊辦的執法者角色,之前邀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討論現行法規,但不得要領,又指同通訊辦在1月會面,港視四次發信,希望通訊辦澄清制式建議的法律解釋,但未獲回應,到今個月12日,通訊辦與部份傳媒閉門會議,才透露通訊辦原先建議的制式,在港視節目普及後,亦有機會被視作違法,面對這些矛盾,港視尋求清晰答案,是合情合理,絕非混淆角色。』
小弟只可以肯定的說,在王維基與通訊辦雙方的互碰中,夾雜了大量互相卸責、語言偽術,我們這些小市民絕對無法知道事實的全部。例如港視希望通訊辦澄清制式建議的法律解釋,這個「法律解釋」就真的可圈可點;至於「……通訊辦原先建議的制式,在港視節目普及後,亦有機會被視作違法」,如果原發問問題是:『若港視用通訊辦原先建議的制式,就可以不違法嗎?』小弟肯定通訊辦的答案必是『任何制式都有機會被視作違法……』
記得多年前,小弟跌斷手臂,在公立醫院做完手術後,覆診時詢問醫生拆除手臂內人工支架的意見,其專業回覆竟是可拆可不拆;我再問大部分案例選擇拆還是不拆?其回覆仍然是有人拆有人不拆。面對着我這等蟻民的私人問題,公立醫院醫生都可以答得如此卸責,試問通訊辦就制式的公眾問題,會給出肯定的答案嗎?而這又反映甚麼事實?
小弟始終認為,雙方各自追逐「法律解釋」,利用「法律」逃避責任,對解決事件全無效益,為何不能各盡本份?香港人越來越專注於鑽「法律責任」,結果事事訴諸法庭,事事辦起來都是拖拖拉拉,互相制衡。小弟未對香港的大陸化握腕前,卻早已對香港的慢性自毀感到心碎。
小飛飛兄對同文的留言:『楓葉兄,個人已不再持有港視股票一段時間了。做回旁觀者,港視被玩弄已再明顯不過。加上電視盒子普及,網上串流越加流暢,又國外神劇如半澤直樹、星星的你等亦不斷出現。港視應已錯過切入電視市場的時機。無線看似少了個對手,但收視同樣每況越下。正如I.T,思捷倒下,佐丹奴也不見得便得益,原因在於國際級對手打到黎。至於主觀一事,那是人性弱點,人之常性。若我是無線股東,王維基應也不會太順眼。』
飛兄做回旁觀者最好。兄覺得小弟對王維基看不順眼嗎?小弟只承認我對其所為不滿,對王本人,以投資者看大股東角度,小弟以往對他印象中性偏好,明顯好過Richard Li;經此事後,仍好過Richard Li,但距離明顯收窄。至於這個看法是否因為我是無線股東,小弟不承認,但每個讀者都有自己的主觀看法,我不會亦不能阻止。
港視已錯過切入電視市場的時機了嗎?難怪報紙開始有人唱王維基有Plan C與Plan D啦!希望真金白銀投他一票的小股東有回報啦!但跟他過檔的電視人會有甚麼安排?其實我是希望王維基堅持下去的,這才對得起相信他的電視人和潛在觀眾。
同時回應LoneSirius兄有關港視無法成為一個載體的說法,這幾個月我左思右想都找不到合理的答案,就是王維基為何不走內容製作公司路線,一定要走免費電視台之路?市場上早有聲音指出,港視大可以提供劇集與節目製作內容形式,向有線寬頻或NOW這些有平台有牌照有固定觀眾的電視平台提供內容。這樣,一方全力提供節目內容,一方無意製作節目但有意提供平台,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如此電視人不用被裁,觀眾也可以有更多選擇。然而,王維基就是不走這一步。
後來,林少陽在Q&A中遇到這個題問:『我在想:既然基哥仔對個牌慾火焚身,我地Richardn哥咪林林計同佢孖住做咯。又或者蝕底D,基哥仔做牛做馬,Richard哥做收租公。再唔係,Richard哥將NOW有線捆綁埋免費電視牌作為一個殼賣比基哥仔,基哥仔一伸個龜頭入個殼就生曬,仲可以明剃香港政府眼眉。Richard哥在商言商姐,香港政府不會小家子氣到秋後算帳吧?呵呵,我天馬行空,請見諒。』
林少陽的答覆是:『Richard及Ricky均自視甚高,合作的機會不大,除非Ricky出價甚高向Richard買斷NOW。但是,甚麼價錢Richard才會心動?這個「心動價」Ricky未必攞得出。』答案原來是自負……
轉:9158招股書稱已超YY份額 後者回應營收超其兩倍 王毅_中環資產
http://xueqiu.com/4189182977/29911237和訊科技消息 6月27日,天鴿互動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9158)日前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宣佈擬於7月9日登陸香港聯交所交易。同時,招股書中顯示,按用戶花費總額計算,9158目前的市場份額為中國大陸市場第一,佔比33.9%,YY娛樂排名第二,佔比23%。
針對網絡娛樂平台的市場佔比問題,和訊科技聯繫到YY娛樂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首先,9158招股書中對這一市場規模和份額描述,均來自一份定向的商業報告,我們有理由懷疑其科學性。同時,對於9158招股書中的「來自用戶的支出」這一定義來衡量市場佔比提出質疑。」
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11年天鴿集團收入是人民幣3.844億元,2012年是4.558億元,2013年為5.482億元。和訊科技對比了歡聚時代的財報數據,2013年歡聚時代的營收為18億,歸屬於YY娛樂的收入佔比為55%,為約合人民幣10億元。
「今年僅Q1,YY娛樂收入為3.83億。YY娛樂平台的營收規模至少是9158的兩倍以上。這能反映真實的平台運營商的市場份額。9158招股書中,為了避開這一不佔優勢的數據,而重新對市場做了一個「來自用戶的支出市場」的定義,可堪玩味。」YY娛樂負責人說道。
對於招股書中的終端銷售環節所計算的用戶支出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據招股書中的描述,9158向經銷商是折價銷售虛擬貨幣,而在推算整個用戶支出市場時,則是按原價計算。事實上,經銷商是否會原價銷售這些虛擬貨幣並且全部售出也存在質疑,比如庫存、比如折價,比如「自消費」。於是我們可以知道,這個「用戶支出的市場份額」水分存在哪些地方了。「
在9158宣佈IPO之後,業界紛紛對其主要的業務模式「秀場」與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YY娛樂模式比較,對於兩者之間的差異化,YY娛樂方面認為主要集中在五點,首先,YY娛樂是建立在一款強大的富集通訊工具——YY語音的平台基礎上的。這款工具目前有五六億的裝機、數千萬的日活躍用戶,市場上其他的互聯網視頻音樂表演服務提供商,都沒有這樣的平台基礎,很多都只有WEB產品。
第二,由於第一點的差異,市場上其他服務提供商,沒有強大的流量平台,所以在運營上只能靠外部渠道流量來做推廣,這會導致渠道成本高昂,很多因此難以為繼,而YY娛樂不存在這個問題。
第三,市場份額方面,以2014年Q1為例,歡聚時代在線音樂和娛樂服務營收為3.831億元人民幣(約合616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68億元人民幣增長228%。目前YY娛樂上的簽約歌手數萬名,日活躍用戶超千萬,每月僅分給歌手、公會等合作方的收入就有六七千萬。無論是用戶規模還是營收能力、利潤能力,以及給合作夥伴帶來收益的能力,都遠遠高於其他提供商。
第四,從運營策略上來說,YY娛樂有著嚴格的監管體系,構建了一個健康良好的社區空間,政策風險、運營風險很低。
第五,表演的形態更為豐富。YY娛樂上並非只有歌唱類表演,UGC的創造力在此得到充分釋放,主持、配音、聊天、DJ、話劇等等,各類表演形式均有其固定的參與者和粉絲。簡單來說,YY娛樂是包含音樂在內的全民娛樂平台。
據瞭解,9158在上市之前積極推進包括KTV在內的線下業務,在談及O2O落地戰略時,YY娛樂負責人表示,對於YY來說,音樂娛樂是整個YY重要的一條業務線,我們會在整個音樂市場上採取一個全面覆蓋的策略。今年4月,我們開始全國海選,從數萬名報名者中篩選出了一批優秀歌手,開始打造一支名為「1931」的女子偶像組合。它是YY在整個音樂市場上長期佈局的關鍵一步。
「1931是YY娛樂官方打造的一支偶像團體,但本質上她和YY娛樂的現有業務是一脈相承的,做的都是「粉絲經濟」。我們無意去做一個傳統的娛樂經紀公司,我們只是用互聯網的方式造星,用互聯網的方式去運營粉絲經濟。無論是造星的過程,還是表演的場所和受眾的來源,還是未來的商業模式,都是建立在「粉絲經濟」的共同基礎上,去做線上和線下的結合。」最後,對於1931以及互聯網粉絲經濟進一步闡述道。\
陳一舟今日回應杜悅出走事件:他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CEO職位,遷怒於人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582
昨日i黑馬收到的一封「內部郵件」顯示,人人公司戰略發展副總裁杜悅向陳一舟提出離職,且言辭激烈,稱他對老闆陳一舟的看法「非常負面」。
作為中國版Facebook, 人人網早已不復當年風采,股價和用戶活躍都一路下滑。杜悅於2011年8月加入人人,負責公司業務拓展、商業合作和投資併購等工作。
當年杜悅加入人人時,陳一舟曾表示,接下來會進行一些大的收購。招入具有投資背景的杜悅也是為了推進這一進程,但隨後人人網的發展勢頭不斷下滑,不僅沒有進行大的併購,反而出售了旗下糯米等重要業務。
杜悅在公司並沒有獲得什麼施展的空間。重大的發展戰略依然是由陳一舟自己來決定,杜悅鮮有表現和出鏡的機會,矛盾逐漸激化便在情理之中。
今天,陳一舟回覆杜悅的郵件被曝光。陳一舟宣稱杜悅因為未能成功獲取某新公司CEO職位而遷怒於人。 「公司最近投資了一個技術創業公司,alan在對該公司盡職調查的過程中,森森的被該公司的技術和前景所吸引,非常堅持要去這個公司擔任CEO職位。我們在和公司創始人見過部分CEO候選人之後,都非常確定alan不是最佳CEO人選,前天我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alan,今天,就醬紫了。」
而對於杜悅個人的評價,陳一舟稱。
「alan在本職工作上還是盡心盡責的,他是一個合格的投資VP。只是,我和james對他在這件事情上的固執和情緒化標示遺憾,希望他能儘早從這個牛角尖裡走出來。」
關於昨天人人公司副總裁杜悅離職郵件炮轟陳一舟的事情(詳情可以回覆關鍵詞「人人內訌」查看),陳一舟是這樣向公司全體員工和外界解釋的: 各位同學,
這是我工作以來收到的最意外的一封郵件,事情不大,澄清一下:
公司最近投資了一個技術創業公司,alan在對該公司盡職調查的過程中,森森的被該公司的技術和前景所吸引,非常堅持要去這個公司擔任CEO職位。 我們在和公司創始人見過部分CEO候選人之後,都非常確定alan不是最佳CEO人選,前天我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alan,今天.。.就醬紫了..:-!
客觀的說,alan在本職工作上還是盡心盡責的,他是一個合格的投資VP。只是,我和james對他在這件事情上的固執和情緒化標示遺憾,希望他能儘早從這個牛角尖裡走出來。
另外,最近公司投資了幾家優秀的潛力公司,這是其中一個。幾年後人人股票應該能夠增值,請各位股東繼續持有,且行且珍惜..:-)
同時,請繼續集中在工作的革新上,互聯網行業是不進則退,公司要前進,不能靠我,要靠大家!
Best, Joe |
|
58同城與騰訊官方回應:騰訊佔股19.9%為了O2O,我有用戶,換你線下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581之所以選擇和騰訊合作,姚勁波透露主要考慮了兩個因素:一是騰訊在PC和移動都有很大的流量,這些入口對58有巨大價值,58的產品可以跟騰訊的流量和資源無縫對接;除了流量的需要,58同城的用戶之間缺乏社交關係,和騰訊合作能引進騰訊的社交關係,提升產品信任度和用戶體驗。
事實上,除了在PC端騰訊旗下眾多平台能為58帶去巨大流量支持,更重要的是,58等分類信息網站在進軍移動互聯網時急需要外部資源的合作來推動。
分類信息網站需在移動端重構商業模式
直接把互聯網上的模式照搬到移動互聯網,往往不能獲得廣闊的增量市場,因為二者價值不一樣,互聯網的主要價值在於信息傳播,而移動互聯網的主要價值在於信息上的精準的本地生活服務。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上,用戶希望獲得具有實用性、實時性、簡易化、高效率的生活服務信息,包括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旅遊、找家政、小時工、保姆、裝修房子等。傳統網站的弊端在於信息紛繁複雜,服務分散,信息獲取渠道雜亂,無法保證獲取效率和真實性。比如中國大概有3000多萬與生活服務有關的企業,餐館類的大約每個季度就有15%的可能會倒閉或者新增,信息的變化很大。PC應用很難快速、準確地抓取到這些信息。對於本地化的中小商家而言,都有自己的銷售半徑,更多的是針對自己商圈和周邊區域的消費者,因此,位置就決定了消費範圍,如何幫助商家找到銷售半徑內的有效顧客,傳統分類生活信息網站並不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這是「電線杆廣告」存在城市大街小巷的重要原因。此前,58已經開始在移動端提供了些標準化的服務產品,比如搬家公司的服務,58會設定統一的收費價格,然後簽約各大小商戶,直接為消費者提供附近的、標準化價格的服務。
而引入騰訊移動端各種產品的合作,將為58類似的服務找到便利的用戶和流量出口,更有可能完成58此前所希望打造的把支付包含在內的交易閉環。對於58同城平台上的中小商戶而言,騰訊會在上述平台整合58的本地服務,令用戶可以通過社交工具發現並推薦商戶,並幫助中小企業和商戶利用微信公眾賬號體系以及企業QQ系統與用戶交流,並使用騰訊的線上支付解決方案完成交易。商戶從而可以更好的管理客戶關係,並利用位置定位功能更有針對性的向用戶推廣服務。
換言之,58同城的商戶不只是獲取流量,更重要的是獲取了可以長期維護的用戶群。
騰訊獲取重構本地生活服務鏈條的能力「當所有人都看好你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往往並不意味著最後能獲得成功,巨頭可能隨之進入,競爭門檻也比較低;而當別人不看好一個創業項目時,尤其是髒活累活,反而意味著生存壯大的機會。」姚勁波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曾表示,「58發展道路上最重要一個決定是涉足線下的推廣和銷售,把美國Craigslist模式本土化,打造了幾千人的線下團隊。」以線上資產為主的騰訊,在打造O2O服務時,急需要引入線下相關資源,包括商戶、線下服務團隊等。此時,58同城成為最有價值的投資和合作對象之一。從用戶角度出發,對於本地生活服務的需求往往不是大平台所能滿足,對接的是各種本地化的中小商戶,包括代駕、家政、小時工、保姆、裝修房子等,希望方便快速獲取具有實用性、實時性的生活服務信息。騰訊在移動平台上引入基於地理位置的附近生活服務信息後,58同城負責開拓、選擇過濾中小商戶,並在服務方式、收費、支付交易上提供透明化且相對標準的服務,而中小商戶後續可以在騰訊建立自己的客戶管理和營銷平台,精準觸達自己基於地理位置服務半徑內的用戶。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本地生活服務能力,從支付的角度來說,更多是小額支付;從交易的類型來看,是分散化的傳統模式下難以標準化的服務;從流量的分配上看,是本地化的實時觸達而不是從中心集中分發;最終,龐大的中小商戶群體和全國各地的用戶需求實現P2P式的匹配,大大降低了營銷成本和用戶獲取信息服務的成本。
如果套用大數據的概念,則是完全區別於此前大平台上的中心計算,通過對龐大用戶數據的歸類、分析處理來識別用戶和用戶需求,事實上,此類數據分析已經逐漸暴露出其短板,精準和實用程度遲遲沒有突破;去中心化的大數據,則是在P2P的架構上,通過社交關係、分散化產品和海量用戶在邏輯關係上的重組鏈接,讓數據分析在各個節點上完成,以此為中小商戶提供更有價值和效率的營銷、服務能力,提供更懂用戶需求、及時解決用戶需求的產品。(來源:騰訊科技)
一些回應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1.html網友羅安尼留言:
市場先生,二手市場買賣債券,買方需要向賣方支付 accrued interest 。 iBond 的 accrued interest 按金管局每半年發布一次的指標利率計算,對上一個利率是 4.72% 左右,即買方需要按賣方持有日數,按比例支付 4.72% 年利率的利息。由於到期日之息率為 4.08% ,即使以折讓價購入,差價亦不足以彌補息率差距。況且買入要付佣金,港交所上的報價應已排除套利的空間。
筆者回應:
筆者想用以下的例子解釋債券的投資收益, 尤其是有關於應計利息(Interest Accrued)方面.
首先有以下的假設:
1. 債券票面值(Face value): 100元
2. 債券票面息率(Coupon Rate): 定息12%
3. 年期為3年, 由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4. 利息計算日子的方法為: 30/360 (即一個月計30日, 一年計360日)
5. 每半年派息一次, 派息日分別為6月30日和12月31日
6. 買賣不計手續費用
例子一:
投資者A於2012年1月1日在一手市場以票面值100元買入10,000元債券. 假設今日為2014年7月31日. 以下是投資者A收到的利息情況:
2012年6月30日: 收到第一期利息 = 10,000 x 12% x 30 x 6 / 360 = 600元
2012年12月31日: 收到第二期利息 = 10,000 x 12% x 30 x 6 / 360 = 600元
2013年6月30日: 收到第三期利息 = 10,000 x 12% x 30 x 6 / 360 = 600元
2013年12月31日: 收到第四期利息 = 10,000 x 12% x 30 x 6 / 360 = 600元
2014年6月30日: 收到第五期利息 = 10,000 x 12% x 30 x 6 / 360 = 600元
2014年7月31日: 最後一期的應計利息(Interest accrued not collected) = 10,000 x 12% x 30 / 360 = 100元
例子二:
投資者B於2014年7月31日以低於票面值(buy at discount)的99.5元淨價向投資者A買入票面值100元的債券. 投資者B需向投資者A支付以下的金額:
1) 10,000 * 0.995 = 9,950元
2) 由最後一次收息日之後至到債券轉手日期間的應計利息, 以呢個例子即係100元.
以投資者B的角度, 付出9,950元得到面值10,000元的債券, 表示到期日可以收到10,000元, 兩者的差額50元稱為Accretion. 由2014年7月31日至到期日2014年12月31日共有5個月, 如果按月入帳, 表示每個月有10元的盈利.
至於投資者B向投資者A支付的100元應計利息, 其實只是代債券發行人提早支付給投資者A, 因為到了下一次派息日, 即係2014年12月31日, 投資者B可以得整期半年的利息600元, 扣除向投資者A支付的100元應計利息, exactly就等於持有5個月所得到的500元利息.
投資者B的年化收益率 = (500 + 50) / 9950 / 5 * 12 = 13.27%
至於投資者A雖然以折讓價99.5元賣出債券錄得50元的本金虧損, 但所收到的100元應計利息足夠補回虧損, 而且可以提前5個月取回資金.
最後筆者想回應羅安尼先生有關第五次付息率(4.78厘)和最後一次付息率(4.02厘)的息差問題. 首先呢個問題是不會存在. 因為第五次付息日是2014年1月28日, 表示當該債券在7月18日轉手時, 第五次付息已經派了, 不存在應計利息的問題. 應計利息是指由2014年1月29日至7月18日應計而未收的利息, 一定是用最後一次付息率4.02厘計算, 永遠不存在有第五次付息率和最後一次付息率的息差問題. 記住, 應計利息是指投資者entitled但因為未到派息日而未收到的利息, 永遠不應包括已派發的利息.
回應提問與補充(五)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360953今天要回應一下過去兩個多月來的讀者留言,不過太多,要分開幾部分回應。談投資前,要談談剛剛結束的巴西世界盃;很高興自己一直支持的德國隊,能夠以打破歷史數據的姿態封王。大家說球隊贏在人腳平均,粒粒皆星卻又非巨星,又有大數據幫助分析對手;但我相信,德國隊是本屆32支球隊中,攻守意識最平均,執行能力又最強的一隊,當然,最後還需幸運之神眷顧,才可最終封王。
其實,今年做投資也一樣,投資者需要對每一個trade有清晰的部署,因為今年長揸變短炒,或是短炒變長揸,這些隨波逐流的打法往往都要付出沉重代價。我相信,因應今年的市況,一個投資組合應該清晰地分隔長揸和短炒的資金比例,再進一步,對每個持股要有堅定的長短線看法。簡單講,如果是計劃長線,就要守得住短期波動;如果是計劃短炒,就要有隨時「食糊」的心理準備。
回到提問,x3129兄就文章回應提問與補充(四)的留言:『謝謝楓葉兄的回應和分享,現在市場正傳「滬台通」的消息,雖然仍流於初露端倪階段,變數不少,但本來「滬港通」就已經本港錢易流內地,內地錢難流本港,如果還落實「滬台通」,內地資金多了個選擇,那麼,本港股市豈不是……滬港通最新又公佈了一些細則,內容真是……』
「滬港通」始於4月,到7月的今天,市場氣氛已經逐漸picking up!其實,「滬港通」是實實在在的催化劑,市場在第一時間反應冷淡,主要是當時的市場氣氛太淡,製造了錯價。簡單看看388,「滬港通」後的140元上車機會,是市場先生送給有準備的投資者的!只要我們捨難取易,不過度鑽牛角尖,我找不到拒絕投資388的理由。
至於「滬台通」,就看看文章北水淹來大狂潮的內容,根據《現貨市場交易研究調查2012/13》,台資佔港股交易金額1.1%,對港股影響有限,因為美國和英國的資金已佔超過50%,內地資金佔超過10%。所以,「滬台通」對港股的影響,是市場噪音來的。另外,那些本地中小券商抱怨「滬港通」制度不完善,對投資者來說,也是市場噪音,影響不大。
B君兄在文章直通車雙向互通的留言:『1)2016年執行房產實名制;2)中央黨派之爭,弱黨帶錢走人;3)平民來港買基金毎年投資數佰億;4)平民要求官員坡露財產,(需不會執行)。這幾點我估計都會領財冨要出走中國,當言經澳門及香港。楓兄你對澳門賭業股有可高見?』
高見說不上,因我很少選擇賭業股作投資/投機對象。不過,我傾向相信,澳門賭業股的爆炸性大升浪(盈利爆升加估值上調)已經完成,未來澳門賭業的盈利增長,應該都不能進一步推升估值,且更有下調風險。所以,不過度期望,澳門賭業股仍可投資/投機。
至於兄提到的中國因素,其實大部分都正在發揮影響。但我頗相信,中國共產黨對產業的培育,有種照顧幾年,剝削幾年,再照顧的無形週期;因此,對澳門賭業股的未來幾年,保守多一些較好。
回應提問與補充(六)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363765繼續回應提問,LCY兄就文章談我的選股理念的留言:『毋忘六四……』我當然不會忘記這個日子,但請容我不參與任何香港政治show。因為我不希望被低質本地政治人物騎劫我的政治表態,綑綁並曲解我的取態,作為他們代表的所謂「民意」。
香港閒人兄就文章正式回歸與雜談的留言:『對你關於香港社會的亂象評論甚有同感,個人覺得香港在泰國化,最後結果可能就如泰國那樣沒有贏家,社會發展不但沒有向前反而倒退了。』香港人真可悲,得了個劣質特首(不要賴是阿爺指派!當日選豬選狼,身邊話「要改變,寧要狼不要豬」的人是大多數;現在知道博錯了,又自我洗腦話根本「無得揀」);選了一班垃圾會議員(只懂做show,專攪破壞,喜一拍兩散,不懂談判為何物……),還感覺優越;罷了,我不想再多談香港政治了!
kk兄就文章我的持股系列 (一)的留言:『請問blog主以咩準則決定係2012年買入759?thx』B君兄就同文留言:『預祝ー本萬利,捷捷上升!』「759阿信屋」在2012年開始擴張,生活上接觸多了,我開始相信上市公司將要轉型;另一方面,可以預期,當零售業務規模化後,盈利增幅亦將大增。盈利爆升加估值上調,能受惠這兩大催化劑結合的股票,是我的選股目標,因此,當時選中了759。
當然,我們不要忽略2012年是港股最多價值投資機會的一年,當時不少潛在增長股都估值廉宜,加上市場氣氛改善,要找到一隻倍升股的難度大降,50%、60%回報更比比皆是。明白我的招呼語『投資不可止於熊市!』了吧?因為股票賺大錢的日子並非只是牛三,牛一轉牛二的估值修復同樣超爆。只是牛一轉牛二往往是事後才能確認,因此,只有在熊市還奮戰的die hard投資者才抓得住!
Brain兄就文章谷底會否反彈?的留言:『Hi 楓葉兄,MSN 年代之後好耐冇見,我轉左email,有時間再 keep in touch :) 』MSN 年代,應該是08年金融海嘯前吧?!一場危機,令上一個牛市的股友沖走得七七八八;今天再見,難得難得,兄現在有積極炒股嗎?
ben兄就文章我的持股系列 (三)的留言:『楓葉兄,同意你的說法,維他奶絕對是好股,維他奶好像大家樂及大快活一樣,長期趨勢向上,緩慢增長,但確定性高,可惜估值太高,如已低價買入,絕對值得長期持有。』我揸維他奶,是夢想有一天,它可以像股神的可口可樂般,走向全世界;有見全球健康生活主義抬頭,這夢想或許也不是完全沒可能。在此之前,先向中國市場進擊吧!
Kursus兄的留言:『謝謝daniel,無意中看到你的blog,原是要search林少陽文章,一下興起瀏覽了你至2007年起的文章和分享,謝謝』我也是林少陽fans,希望在blog裡記錄他的重點投資想法,從而學習在不同市況都可以獲利。林少陽最近出了新書《催化劑投資法──倍升股的主旋律與爆發力》,值得向fans推介。
Brinda姐就文章賽得利與棉花概念的留言:『賽得利控股(1768)Sateri's owner, Sukanto Tanoto is very well known for different kind offinancial crimes. His niece disclosed how Sukanto manipulated the share priceand took adventage of their family.Seebelow:http://www.sukantotanoto.co/sukanto-tanoto-response/
Ialways check the background of the owner before buying a company's stock. Trackrecord is a very good indication. I hope it helps. 』非常多謝分享資料,以後也請多多指教。近日參加一個專業投資者聚會,會上談論股票時,大股東背景、人品也討論不少;我相信,研究公司之餘,研究大股東會是今後投資的重要一部分。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