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央行追隨美聯儲提高逆回購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美國關於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征稅的聽證會將在9月5日結束,征稅與否或將在9月敲定,為9月國內政策選擇再添不確定性。9月美聯儲再度加息概率也增大。聯邦基金期貨顯示,市場預期9月美聯儲加息的概率已經高達98.4%。這意味著9月聯儲加息已經是大概率事件。
自2016年以來中美政策利率調整趨於一致:2016年1月至今美聯儲共計加息6次,其中2017年3月和12月、2018年3月央行都在美聯儲宣布加息後當日提高逆回購利率,但有三次例外。在2016年12月美聯儲加息後,我國央行並未立即跟進,而是在2017年2月提高逆回購利率。同時,在2017年6月和2018年6月美聯儲加息後我國央行都未跟進。
為什麽面對美聯儲加息時央行會做出不同的選擇?9月央行又是否會跟隨提高逆回購利率?下文將從經濟基本面、市場利率走勢、匯率和央行表態四個角度出發進行分析。
基本面:下行壓力漸顯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2016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增速從2015年第四季度的6.8%下滑至6.7%,此後兩個季度維持在6.7%的水平,直到2016年第四季度才再度回升至6.8%。值得註意的是,2016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速直到2017年1月才核算完畢並發布,說明經濟回暖跡象到2017年1月才得以最終確認。這或許是在2016年12月美聯儲加息後,我國央行直至2017年2月初才提高逆回購利率的原因。
到2017年第三季度,GDP增速再度回落,經濟下行壓力開始顯現。因此,2017年12月和2018年3月,央行將逆回購利率的跟進上調幅度由10bp調整為5bp。
高頻數據顯示,2018年8月6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同比轉負。在歷史上,發電耗煤同比負增長的現象往往出現在春節或經濟下行階段。此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聽證會將於9月5日結束。如果加征關稅的措施落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漸顯。
市場利率:5bp不再無關痛癢
一種觀點認為,即使面對經濟下行壓力,9月央行依然可以跟隨美聯儲,將逆回購利率再上調5bp。然而,在我們看來,現在的貨幣市場情況與2017年底和2018年上半年已大不相同。
在2017年12月14日央行提高逆回購利率前一個月,DR007中樞較政策利率高出44bp。在市場利率顯著高出政策利率時,小幅提高政策利率對市場利率沒有實質影響。2018年3月的情況也是如此。

不過,隨著貨幣政策的邊際放松,到2018年8月DR007中樞甚至較政策利率低3bp。即使在8月最後一周,DR007均值為2.62%,較7天期逆回購利率僅高出7bp。目前我國的流動性投放存在“央行—一級交易商—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機構”的層級關系,中小銀行和非銀機構只能夠間接獲取央行投放的流動性。考慮到不同層級間流動性的傳遞通常伴隨著一定的交易成本,中小銀行和非銀機構獲得資金的成本往往要高於逆回購利率。如果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再提高5bp到2.60%,DR007的中樞將被動擡升。這意味著,在當前的流動性環境下,逆回購利率調升5bp不再無關痛癢,而會再度引發市場預期的不穩定,擡高銀行間利率中樞。
央行:不希望市場利率中樞進一步擡升
從央行近期的公開市場操作和表態來看,央行似乎也並不希望市場利率中樞進一步擡升。8月上旬銀行間流動性十分充裕,使DR007一度低於逆回購利率的水平。8月14日起繳稅、地方債發行繳款等因素逐漸開始回籠市場上的流動性,但央行並未順勢收回流動性,而是通過公開市場投放的精準對沖,使得DR007穩定在較低的水平。從8月14日DR007回歸到政策利率之上後,直至8月31日,DR007穩定在2.56%至2.67%這樣一個較窄的區間內,波動幅度較小。因此,對貨幣當局而言目前合意的資金利率中樞可能在2.60%左右。而如果7天逆回購利率提高至2.60%,DR007中樞很可能突破上述水平。
央行人士的發言也透露出類似的訊息。8月央行副行長朱鶴新在回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情況時表示:“美聯儲6月加息後,貨幣政策操作利率沒有跟隨上升”,“存款類機構間七天期回購利率(DR007)中樞從去年末的2.9%左右下降到8月中旬的2.6%左右,實際起到了‘降息’效果……通過央行流動性管理的合理對沖,流動性結構更趨穩定,金融機構資金成本也有下行,有利於更好應對國內‘幾碰頭’、中美經貿摩擦的不利影響,合理平抑國內市場波動。”這表明在貨幣當局看來,為應對需求端“幾碰頭”的風險,合意的資金利率水平已經降低。

匯率:穩利差不等於穩政策利率利差
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是市場認為逆回購利率可能調升的重要原因。但需要註意的是,穩定美中利差並不等同於穩定美中政策利率之差。
歷史數據顯示,美中短期國債利差對人民幣匯率有一定的領先性,因此穩定美中短期國債利差可能起到穩定匯率預期的作用。然而,與我國短期國債利率更為相關的,不是央行逆回購利率,而是3個月Shibor利率。由於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對市場利率的傳導不完全順暢,3個月Shibor利率能夠比逆回購利率更好地刻畫商業銀行資金成本的變化。作為利率債的主要投資方,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決定了短期利率國債的水平。因此,美中利差能否趨穩更多地取決於3個月Shibor的走勢。
2016年以來央行逆回購利率逐漸提高,但3個月Shibor利率經歷了一輪由上升到下降的變動。8月份3個月Shibor中樞僅為2.88%,接近2016年的水平,繼續下行的空間已然有限。在寬貨幣到寬信用的傳導受阻的情況下進一步寬貨幣的作用有限,加之寬財政發力和季末因素的影響,3個月Shibor的上行概率已經大於下行概率。從這個角度上看,穩定美中利差並不需要逆回購利率進一步上調。
同時,逆周期因子的推出也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民幣匯率對於利差的過分依賴。2017年5月26日逆周期因子正式推出後人民幣匯率出現升值,隨後6月15日央行未跟進美聯儲提高逆回購利率。2018年1月,由於匯率預期較為穩定且外匯市場供需較為平衡,逆周期因子退出報價機制。2018年8月24日,外匯交易中心宣布重啟逆周期因子。截至8月31日,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率為6.83,較逆周期因子宣布重啟前的8月23日變動-391點,人民幣短期貶值壓力有所減輕。

總之,隨著銀行間流動性的改善,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之差已經顯著收窄,此時提高逆回購利率5bp會引起市場不穩定,並顯著推升銀行間利率水平。由此,在經濟下行壓力逐漸顯現的情況下,9月央行追隨美聯儲提高逆回購利率的可能性不大。逆周期因子的重啟,也使得進一步提高逆回購利率的必要性有所降低。
(魯政委系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於瑋系興業研究分析師)
責編:孫維維
蔡東豪:「股市要由『非常便宜』再變成『極之便宜』,可能性不高。」
1 :
GS(14)@2012-01-13 23:49:14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股市要由『非常便宜』再變成『極之便宜』,可能性不高。」
陸東展望2012年港股
去年底《蘋果日報》刊登一篇文章《陸東慣性收視之謎》,作者股榮分析陸東過去幾年的戰績,提到他3年前由分析員轉戰基金經理後言行上出現的變化。股榮提出一個數據,令人側目:一份本地財經雜誌過去一年60期封面故事,其中有7期以陸東為題材。
雜誌封面非常重要,聽聞報販發現《壹週刊》上午以Book A封面置頂唔Sell,下午即轉Book B封面置頂。這份雜誌一次又一次以陸東為生招牌,只得一個原因,是陸東Sell紙。股榮歸納陸東的威力為3點:Timing準、寸得起、物以罕為貴。單看標題,已估到內容,應該無得拗。
我認識的陸東是一個懂得Say No的人,他願意一次又一次接受這份雜誌訪問,應該是一個公平交易,各有所得。香港有不少有料財經人,但這些人不會在公眾途徑發表真知灼見。在供求失衡下,難得陸東願意開金口,是混濁氣氛中的清新空氣,不嫌多。我預計陸東今年的曝光有增無減,這對財經界是好事。
蔡東豪
長生不老可能性 周顯
1 :
GS(14)@2015-10-10 01:22:21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6410
我的雙眼經過了多次高科技的改造,從加拿大改造到香港,從矯正近視到改善視力衰退,搞完呢樣又搞嗰樣,最貴的醫生搞不好,換了一個最有名但價格稍低的……開場白說完,話說有一天,我去醫院驗眼,和視光師閒聊,對她說起了長生不老的推算方式。
我問她幾多歲,她說二十幾歲啦,我說現時的預期壽命是八十幾歲,由於夭折早死的人減推低了平均壽命,所以只要三十歲不死、四十歲不死、五十歲不死、六十歲不死,其預期壽命將可以在平均數之上。
現在出生的嬰兒,估計平均有超過一百歲壽命,期間人類甚至可能研究出長生不老藥。
到我八十幾歲時,估計人均壽命將會到達九十歲以上,所以,我估計經過科技進步的統計調整之後,我的實際預期壽命,大約是在九十五歲左右。當然了,所謂的預期壽命,只是一個統計數值,如果突然飛來一塊豆腐,把如日方中的周顯大師來一個一擲歸西,在邏輯上,也並非全不可能的事。畢竟,絕大部份的人的真正壽命,都不是在平均數值的那一個年歲死亡的。
我對那位視光師說,以你現時二十多歲,到你到達九十多歲時,人類的平均壽命應該在一百歲以上。所以,你也估計有一百歲以上的壽命。但是,別忘記,由現在距離你到達一百歲,還有七十多年,由於現時人類已經大致上研究出衰老和死亡的原因,只是還找不到克服的方法而已。所以,只要在這七十多年之內,在你死亡之前,科學家發明了長生不老的新藥,你便可以長生不老了。
「七十幾年喎,咁長時間,發明到長生不老藥,又有甚麼出奇呢?」我說﹕「在近年,都成日有新聞發出來,話好快會發明到長生不老藥啦,今日都可以咁講,過得七十幾年,點會發明唔到呀!」我說。
她的眼睛發出了光,說:「但願如此!」
「家陣出世的BB仔,有一百年以上的時間去等長生不老藥的發明,所以我認為,他們是不會死的。」我說:「所以我常常說,有好嘢,留返我哋呢D老人家先享受,因為而家啲BB仔、後生仔,隨時長生不老,有數不盡的時間去享受,我哋呢D老人家,最多三五十年,唔等得耐,好快就會玩完,一定要享盡現時的資源。」
她沒有聽過這樣的科學怪論,當然也沒法接到口來。
「在我的上一代,即是而家六七十歲的那一代人,雖然享受不到長生不老的好處,但也並非不能得到科技發展的優惠。」我說:「那一脫的男人,在出生時,預期性壽命大約是在五十歲至六十歲時停止,但誰知到了1998年,當他們的性壽命到達終結時,忽然發明了威而鋼,令到他們的性壽命突然駁長了幾十年,也算是科技發展的得益者。」
所以我常常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說,就算你們賺夠了錢,也千萬不要退休,因為你們還有大把日子要過,說不定有一天,科技發展真的可以令到你們長生不老,現在退休了,失去了工作能力,將來要重新拾回,便很不容易了。
所以說,投資就是生活,只是一個層次,更高的層次是,投資就是生命。
2 :
ng caddy(36072)@2015-10-10 02:33:33包括人做人,半機器心,外國研究當中,不止長生不老
蘇玉華 探索戲劇更多可能性
1 :
GS(14)@2018-02-12 05:54:48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 ... F%E8%83%BD%E6%80%A7
明晚大結局的劇集《平安谷之詭谷傳說》,可說是蘇玉華「暫別」無綫之作,往後她希望探索自己醉心的劇場,同時爭取更大空間、更多可能性。整個訪問中,她說得最多是自由和空間,「目前仍很享受表演,所以想試其他平台、做其他性質的節目。」
蘇玉華在《平安谷》飾演二奶奶宋鳴鳳,阿蘇透露這角色有個好結局,「她真的改變了一些事情!」阿蘇以舞台劇演員身份參與TVB劇集演出,不知不覺超過20年,作為不愛重複、喜歡新嘗試和挑戰自己的演員,她指今次的角色的確帶來很大滿足感。
「這個人是行動派,主動又主導,不是等做反應的,演來就有得玩了。」她又指今次有別於之前在TVB演過的角色︰「演時需要很大幅度,她可以卑躬屈膝、任勞任怨,但不要踩入她的底綫,她會反擊,甚至會打人、咬人。這個女人好似一隻獅子,尤其保護女兒的時候。」
對她,最深刻是劇中愛情綫,「嫁給這老公(劉江飾)是為了生活,但重遇初戀情人(張達倫飾)是愛情,二人又忐忑又纏綿,相約私奔但事敗,她被公審時,不認不認還須認,好勇敢!」這部劇之後,阿蘇與TVB未有續新約,但不排除再有合作機會,會視乎劇本與角色,所以可視為暫別。
想改變劇場生態
劇集講女人爭取自由和尊嚴,至於現實中的阿蘇則想改變本地劇場生態。「我會參加遊行、六四晚會,但礙於性格,我不會太激烈,只希望以身作則去影響人,令人認同。我最主動做的是劇場界的事,去年和(男友)潘燦良、演藝學院師兄張志偉成立Project Roundabout,它甚至不是一個劇團,是個三年計劃,會演三齣舞台劇,從中實踐我們的理念。」
除了挑選好劇本、再配搭合適的導演、演員外,她和男友、師兄想做的是改變劇場現有生態︰「我們想公平對待每個崗位,人人都專業、要收取應得的酬勞,不能再忍受拍膊頭、圍威喂等情況!我們想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慢慢地、身體力行,希望起到潛移默化作用。」
她坦言一向只做演員,創立劇場計劃後,她要兼顧更多,令她感到既陌生又開心,「去年的演出反應很好,已定了今年六月Re-run的檔期,我們很欣慰,不單單因為掌聲和讚美,而是我們集結了一些力量、有力地呈現,亦有人看到。要純粹地做一台戲不是易事,我們沒有funding、贊助、拿政府錢,完全獨立運作,原來是行得通的。
一年一劇被縛住
此外,阿蘇也透露不再跟TVB續約的主因。「想做些沒有做過的事,哪怕是失敗,但起碼試過。之前好自由,和TVB一年一部劇,但那種唔fair係,我不能和其他平台合作。只因拍了它一個劇,卻沒有了其他空間。」
阿蘇又表示︰「最想做一些社會性強的東西,讓觀眾看到香港社會,發掘一些被忽略的角落、關注不同社群;香港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而我對人最有興趣。希望做多些與人有關的事。」她說香港人太辛苦,工作忙,又常被「樓」所困,忘了去發掘我們的城市,她希望大家多欣賞身邊人和事,令生活更豐盛、更快樂。
場地︰星影匯
撰文︰黃子善
編輯︰黃寶恩
美術︰梁政敏
攝影︰林良明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