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快餐店發展(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真功夫)

1 : GS(14)@2011-02-27 11:28:24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5414
追趕百勝 麥當勞「開閘」特許經營
2 : GS(14)@2011-02-27 11:32:22

http://www.nbweekly.com/Print/Article/11806_0.shtml
整個中國的麥當勞餐廳正在迫不及待地做一件事情—將餐廳的形象升級改造為最新的歐洲設計風格LIM。2011年,這類新裝的餐廳會達到100家,這是麥當勞在設立咖啡區等數個新的擴張計劃後的又一行動,目的只有一個,吸引城市化下新的年輕人。

  南都週刊記者_ 秦旺 實習生_雷順莉  攝影_孫炯 實習生_鐘紫薇

  位於廣州中信廣場的麥當勞分店,咖啡區服務生在售賣咖啡。

  麥當勞北京燈市口餐廳已經改裝完備的LIM Extreme設計風格。




  楊洋慢慢走過一條五六米長,背景為多個木質材料捲成的圓筒,上面密密麻麻寫著一些英文單詞的廊道,在走廊的拐角處,有一排排時尚扶手椅和皮座吧椅,蛋黃色的柔和燈光照在條紋凹凸不平的牆上,她輕輕走到兩個年輕人身邊,耐心向他們推薦這裡的新品咖啡和蛋糕。

  一個月前,楊洋換下粉色短袖襯衫配短裙,穿上了黑色的圍裙和制服,以及標有英文名的銀色銘牌,她並不是某個新咖啡店的店員,而是廣州北京路路口麥當勞餐廳的服務員,只不過剛從主食專櫃調到新增麥咖啡專區。

  她所在的店,2010年已是舊貌換新顏,換成了麥當勞的新店面風格。如今,麥當勞已迫不及待將餐廳形象升級改造的項目推廣到整個中國。12
月15日,快餐巨頭在北京宣佈,引入最新歐洲設計風格LIM,今年年底前,中國採用LIM風格的餐廳數量將達到100家,2013年,80%的門店將重新
裝修。

  LIM,意思是化繁為簡,這是一種來自於歐洲的設計風格,不像傳統麥當勞那樣突出的是快節奏生活。並已在歐洲和美國的 800 家餐廳得到應用。

  「我們希望吸引年輕人的駐足光顧,並最終成為這種簡單快樂生活方式的忠實擁躉。」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CEO曾啟山說這番話的時候,似乎常年給兒童帶來歡笑的小丑「麥當勞叔叔」正在說再見,轉而出現的是像星巴克那樣的潮流達人。

  舊貌換新顏

  實際上,一年前,麥當勞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店,就已增加了獨立的咖啡休閒區,由專人專櫃銷售咖啡系列產品,這一次則前進得更徹底,需要大規模更換座椅、壁畫、燈光,麥當勞希望用豐富質感的牆面效果、多變的空間區隔以及柔和的燈光,來營造一種時尚氛圍。

  自麥當勞1990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採用經典的黃色和紅色,這讓很多小朋友和家長感到很舒適,但現在麥當勞也想做滿足商務和朋友聚會的生意,20年來,麥當勞培養的一代代核心顧客都已長大,它現在的核心顧客群是18-28歲的年輕人。

  「他們可能不再喜歡喝汽水,反而會希望有咖啡。」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市場推廣官張家茵說,她的工作是為公司爭取年輕人的青睞。

  咖啡因此成為一個不錯的突破口,2009年6月,曾啟山就任中國區CEO 4個月後,就將海外市場成熟的麥咖啡業務引入中國。去年除了實施新的形象計劃,麥當勞還增加了專門的咖啡區,同時推出結合咖啡的全新點心食品。

  為了把在星巴克喝下午茶的顧客請到自己店裡,今年4月,免費Wi-Fi無線上網服務將出現在北上廣深,4個城市90%以上的麥當勞餐廳裡。此前,人們習慣了到星巴克或上島咖啡,一邊喝東西一邊上網。

  而它的新口號,更清楚表明了其終極意圖,今年1月, I'm lovin
it!(我就喜歡!)在中國有了另一句話做伴—「為快樂騰一點空間」,雖然不夠張揚,卻比「我就喜歡」更輕鬆,後者代表了麥當勞的本質「快」,但咖啡卻需
要慢慢品味,正略鈞策管理公司諮詢顧問涂冬梅,長期對麥當勞的產品及營銷進行觀察,她認為新口號無疑更能打動目標人群的內心。

  所以,麥當勞狠下決心做現磨咖啡,一台咖啡機要7萬塊,在上海,麥咖啡產品線研發時就花了4個月。不僅如此,麥當勞還從咖啡豆供應商找來有
經驗的專家為調配師培訓,從咖啡的起源、歷史,到如何辨別品嚐逐一講解,楊洋在上崗前,就要求熟悉有接近200頁厚的麥咖啡營運手冊。

  然而一年多過去,曾啟山說麥咖啡還沒有在中國盈利,畢竟一杯麥咖啡的售價也就是七八元,跟動輒二三十元一杯的星巴克相比非常便宜。而且麥當勞未來還要為咖啡投入更好的裝修,更好的椅子,更美妙的音樂和無線網絡。

  這一點也體現了麥當勞與星巴克的不同,星巴克可以一杯咖啡呆上好幾個小時,而麥當勞除了咖啡還有漢堡,「當你點一杯咖啡,也許會再要一份麥樂雞,或者一個香蕉派。這樣就能通過咖啡賣出更多的食品。」熟悉麥當勞的涂冬梅說。

  單位營業面積上創造更多次數的消費,一直是麥當勞在中國經營的重心所在。2006年9月,麥當勞在中國推出第一批24小時餐廳,用了3年時
間做到80%店面24小時營業。資料顯示,2009年,麥當勞的通宵營業生意現在已經盈利,並能佔到全天銷售額的10%到15%。逼得肯德基在當年也跟著
嘗試通宵營業。

  不能做地產,只能賣食物

  麥當勞的新形象,顯然更配得上咖啡經營,這可以儘量延長顧客在這裡的消費時間。當然,一切都是為了增加下午茶時段的收入,依然圍繞提高單店
利潤的根本在做。過去,麥當勞在中國總共投入70多億元人民幣,但僅僅今年就增加了35%的投資金額,而2011年他們還想多增加40%。

  大部分錢都會用於新開餐廳和形象升級,這已是麥當勞未來在中國經營的重點。因為麥當勞還只能在中國賣食物,但是在海外,它卻是不折不扣的地產大亨,連它的創始人雷·克洛克都曾說過:「其實我不做漢堡包業務,我的真正生意是房地產。」

  在美國,麥當勞以20年的合約租得土地及店面以後,再把店面轉租給加盟者,從中賺取差額。如此,只要保證加盟者長期與之合作,麥當勞至少可以在房地產上賺到40%的利潤。而更有利可圖的是,物價逐年上漲,麥當勞收取的租金也水漲船高。

  但這一套「看家」本領放到中國卻行不通,因為中國商業地產還處於持續上漲中,地價總是不斷地往上漲,以一個固定價格簽長時間的合同顯然很不合算,所以麥當勞也不願意自己買地,然後以一個固定不變的價格租給對方長達十年以上。

  而放棄了地產模式的同時,麥當勞全球快速擴張的利器—特許經營,也基本毫無用武之地,目前其加盟店僅為6家,絕大部分為其直營。在直營店的
經營上,根據財報顯示,麥當勞的利潤竟可以達到擁有肯德基和必勝客的百勝5倍以上,「這就是為什麼寧願在中國自己幹的原因。」快餐行業專家閆強說,這樣對
麥當勞更有利。

  相反,肯德基多少堅持了特許經營的擴張方式,整個中國,他們有約200多家加盟店。這使得百勝能收穫200萬至800萬元的加盟費和3個月培訓費,以及在持續經營期間,還能獲得對方營業收入6%左右的特許經營權使用費和5%左右的廣告分攤費用。

  事實上,在中國的擴張,肯德基一直優於麥當勞,到今年6月,其在華門店數已突破3000家,覆蓋了大多數二三線城市,而麥當勞卻剛剛超過1100家,只相當於後者的三分之一。

  除了特許經營,肯德基更願意為中國人的口味而改變,百勝在中國設立了獨立的產品研發中心。早前,肯德基不僅在中國大陸推出油條、皮蛋瘦肉粥等產品,去年更是推出翹首麻婆雞肉飯和培根蘑菇雞肉飯兩款米飯產品。

  作為對比,固執「牛肉」風味的麥當勞,一直在食物產品上堅持著自己的全球化標準,儘管中國市場的營業額或者覆蓋面,他們一直落後於世界排名
第七的肯德基, 「巨無霸」
顯然並不甘於落後於後者,從2008年開始猛然加大中國投資力度。2010年,麥當勞在中國新開了165家店,刷新了歷年來開店的紀錄。

  「麥當勞也想扭轉在中國的不利局面,但他們想探索的是另一條道路。」閆強說無論改造餐廳、培訓服務生,還是咖啡區變得越來越像星巴克,麥當勞所做的一切,關鍵詞都是年輕人。

  捕獲年輕人的心

  過去30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城市化,人們不斷從農村遷往城市生活,約有3.15億人遷往城市,這相當於整個美國的人
口規模。但在未來,中國的城市化還在繼續進行,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的結論是,未來5年,中國城市人口將達到7億人,也就是還有約4億人將進入城市。

  在這背後,是中國人生活方式的變化,麥當勞自己本身就是美國城市化的產物,在麥當勞誕生之初,美國露天電影院的興起和汽車的普及,讓快餐店
在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非常流行。中國城市正在不斷擴大,電影院和購物商場越來越多,年輕人們也需要一個經常與朋友打發時間的場所。

  麥當勞觀察到了這個變化,這個早已全球化的巨無霸,早已見證了不同國家城市化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變化。「現代中國人有自己的城市化生活方式,那麼我們就會去滿足這種城市化生活方式的需求。」曾啟山在給本刊記者的回覆中說。

  比如中國高速公路飛奔的汽車越來越多,麥當勞就在謀劃著,讓中國人在消耗汽油的同時,也會消耗大量的巨無霸漢堡或大杯可口可樂。1975
年,第一家麥當勞得來速餐廳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開業後,汽車餐廳的經營模式便快速遍及整個美國。所謂汽車餐廳,就是在普通餐廳的外面鋪設汽車跑道,跑道下鋪
有感應設備,當汽車踏上跑道時感應設備就把客人來到的信息通過特定設備傳遞到店內。

  現在,麥當勞的計劃是到2013年,麥當勞在中國新增1000家餐廳,而其中將有一半正是「得來速餐廳」。當中國年輕人喜歡到淘寶購物,麥當勞「全球第一家麥當勞網店」選擇與淘寶合作。

  這家於2010年2月11日開張的網店,賣的卻不是漢堡,而是包括各種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iPod隨身聽、黑莓手機、化妝品、進口水
杯、運動背包在內的年輕人喜愛的流行時尚類商品。不過卻是特殊競拍買法,所有買家從高價往低價來拍,「我們並不是為了盈利,而是將天天超值的套餐傳播給更
多年輕網民。」張家茵說,這個新穎的營銷手法,讓麥當勞16.5元的套餐價深入到數十萬年輕人心裡。

  不過,要成為像星巴克那樣,中國年輕人崇拜的酷品牌,麥當勞在中國有限的店面和預算,還是讓計劃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事實上,麥咖啡在歐洲都是單獨設立的店面,並開設在傳統漢堡餐廳的隔壁。在中國,咖啡區全部設在已有餐廳店內。

  這無疑帶來一個問題,原有的快餐食物跟咖啡文化能和諧共存嗎?在浪漫時尚的餐廳裡,愛吃漢堡的中小學生,恐怕會給餐廳帶來不可避免的嘈雜,對於樂於享受星巴克安靜氣息的小資白領,這可是一個重要的不利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61

真功夫

1 : GS(14)@2011-03-27 17:16:07

http://zkiz.com/tag.php?searchty ... F%E5%8A%9F%E5%A4%AB
2 : GS(14)@2011-03-27 17:16:36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12787.html


求求你們了!放過我家人吧,不要趕盡殺絕啊!你們也是我家人!大家一家人,何必自相殘殺呢?」昨日凌晨5點,廣州市真功夫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創始人蔡達標之女蔡慧亭通過新浪微博向媒體和社會公眾求助。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聯繫到蔡慧亭,她證實新浪微博上的求助信正是她本人所寫。不過這則微博昨天晚些時候已經被刪除。

為穩定軍心,蔡慧亭的舅舅、真功夫副總裁潘宇海昨天發出《告公司高管和全體員工書》,稱對個別公司高管的調查與真功夫各餐廳無關,並表示公司總部處於「非常時期」。

蔡達標則針鋒相對。據知情人士透露,蔡達標昨日臨時委派二妹蔡春紅任公司董事長、公司營運中心副總裁冼順祥任公司總經理。

近來,久拖不決的真功夫家族糾紛有愈演愈烈之勢,據蔡慧亭透露,父親蔡達標自上週四被警方帶走後便杳無音信。

潘宇海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的上市事宜將被推遲。

蔡達標上週四被「帶走」

蔡慧亭在昨天的微博中寫道:「由於爸爸與媽媽離婚引發的一系列事情,我爸爸蔡達標現在身臨著種種危險!我好擔心爸爸和家人的安危,還有真功夫!」

「我家人都被抓去了。」蔡慧亭在電話中對記者說,「我父親蔡達標是在上週四的時候被警方帶走的,現在在公安局。」

她表示,最近一次見到父親蔡達標還是一個星期前,而自從上週四被警方帶走後便杳無音信。

蔡慧亭透露,被警方同時帶走的還有「我姑姑、我大姑丈、我叔叔,還有公司的一些高管」。根據蔡慧亭微博中透露的信息,被帶走的高管是指蔡達標秘書丁迪和真功夫副總裁洪人剛。

廣東省公安廳網站3月17日發佈公告稱,廣州市公安局對真功夫個別高管人員涉嫌經濟犯罪展開調查,已在廣州、東莞兩地與該公司部分管理人員接觸並核實情況。

當天下午,真功夫位於廣州的公司總部和位於東莞市長安鎮的後勤總部同時被廣州市公安局和東莞市公安局幹警搜查,涉嫌經濟犯罪的公司個別高管及公司相關的財務單據等材料被一併帶走。

「潘家沒有人被警方帶走。」蔡慧亭將矛頭直指其舅舅潘宇海。在微博中,她質問舅舅為什麼拿了爸爸4個億還不肯放手。

不過,在接受採訪時,蔡慧亭稱:「4億元的事,具體情況也不知道,只是無意間聽說。這件事上,我是中立的立場。」

而當記者昨日向潘宇海求證「4億元」一事,並向其告知「外甥女發微博求和」的時候,潘宇海卻以「正在開會」為由拒絕回應。

潘宇海安撫員工

儘管潘宇海未直接回應此事,但在3月20日,蔡慧亭發出「求和微博」之前,他就向全體員工發出安撫信。

信中稱,根據公司章程、《公司法》和《工商登記管理條例》規定,在蔡達標不能履行職責時,由公司創始人、第一大股東和副董事長潘宇海代為主持公司全面工作。並表示:「個別高管和人員涉嫌犯罪與公司無關,與其他高管和員工無關。」

信中還提到,「為保證公司總部資產安全,在非常時期,非經公司董事會成員、監事及現有副總裁級以上高管同意,從即日起禁止任何非公司總部員工進入公司總部。如擅自帶領無關人員進入公司總部並意圖搶奪公司資產、妨害公司運作和威脅傷害工作人員的,一律按即時除名處理並報警。」

事實上,潘宇海一方的成員曾採取此種激烈的手段。2009年8月11日, 蔡達標前妻潘敏峰、潘宇海的妻子竇效嫘闖入真功夫位於廣州天河北祥龍花園祥輝閣的財務辦公室,搶走重要財務資料。

此外,信中還要求,公司財務人員應嚴格遵守公司財務管理制度,在董事會重新授權前,除維持公司運轉的經常性必要支出和工資支出外,其他財務支出一律應經大股東書面認可。

潘宇海要求員工「保持清醒頭腦,明辨是非,做好本職工作」。

「去家族化」耗時耗力

真功夫是個典型的家族企業。蔡達標和潘宇海於1994年開始合作創業。潘宇海姐姐潘敏峰後嫁給蔡達標,兩家成為姻親。此後,蔡潘兩家的成員陸續加入真功夫。蔡達標大妹蔡春梅任採購部總監,潘宇海堂哥潘國良先出任公關部經理,後被潘宇海委任為公司副總裁。

此外,蔡達標大妹夫李躍義是開新店裝修供應商,二妹夫王志斌則是禽類供應商,弟弟蔡亮標(音)是真功夫收銀系統供應商。

蔡潘兩家的內鬥事件始於家族企業上市前的「去家族化」股改。2007年,在引入3億元風險投資之後,蔡達標發起了一次備受爭議且具顛覆性的舉措——改變真功夫目前由家族力量主導的股權格局,「去家族化」為順利上市掃清障礙。

然而,上市之路卻因種種原因走得並不順暢。2009年,就在真功夫傳出欲收購福記食品以借殼上市前夕,內訌事件更是頻發。

對此,身為真功夫外聘的職業經理人洪人剛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家族企業「去家族化」必然要求所有者放權,由職業經理人掌管經營權,但是「真功夫『破繭成蝶』的過程耗時耗力」。

關於真功夫高管涉嫌經濟犯罪對公司上市進程的負面影響,潘宇海昨日僅表示「上市要推遲」,但沒有具體解釋推遲原因。
3 : GS(14)@2011-03-28 23:50:06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22/wMMDAwMDIyODAwMg.html
風投指真功夫內鬥曾現曙光:稀釋潘宇海股權
21世紀經濟報導 葉碧華 陳小瑩 廣州、上海報導 2011-03-22 00:47:28 評論(0)條 隨時隨地看新聞
核心提示:真功夫內部管理問題一直擾攘公司的上市進程,2009年7月爆出的「問題排骨」事件更使其銷售大受打擊。

3月17日晚11時,廣東省公安廳在其網站發佈公告稱,「廣州市公安局對廣州市真功夫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個別高管人員涉嫌經濟犯罪展開調查,已在廣州、東莞兩地與該公司部分管理人員接觸並核實情況。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21日,一位自稱是真功夫總裁蔡達標女兒蔡慧亭的人士,透過新浪微博稱,「由於爸爸與媽媽離婚引發的一系列事情,我爸爸蔡達標現在身臨著種種危險!」上述自稱蔡慧亭人士說。

真功夫內部管理問題一直擾攘公司的上市進程,2009年7月爆出的「問題排骨」事件更使其銷售大受打擊,至今,真功夫方面並未透露2010年的全年銷售額,2009年其銷售額為15億元。

微博披露「額外」信息

新浪微博信息顯示,21日早上5點35分,一位自稱是真功夫總裁蔡達標女兒蔡慧亭的人士發佈微博表示,「我心裡面真的好著急!已經連續兩個晚上都沒有闔眼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好!我好擔心爸爸和家人的安危,還有真功夫!」

記者就上述人士的真實身份諮詢新浪微博,相關人士稱,只要是加了「V」標誌的微博,都是經過身份核實的,因為要提交身份證等資料,而這位自稱蔡慧亭人士的微博並沒有「V」標誌,因此身份無法核實。

上述微博人士的照片、生活和學習經歷等信息與蔡達標女兒十分吻合,而上述人士在微博中透露,真功夫總裁蔡達標、其親弟、秘書丁迪、真功夫副總裁洪人剛均已「出事」,而原因正是由其父母離婚引起的一系列家族股權糾紛。

丁迪在2002年進入真功夫工作,「年年升職」,現任蔡達標秘書;而洪人剛原來是企業現代化治理金牌培訓師,2007年3月蔡達標親自邀請其擔任真功夫的財務總監兼副總裁,兩者均與蔡關係密切。

2010年真功夫爆出「問題排骨」危機時,洪人剛就代替蔡達標接受本報專訪,力挺真功夫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大部分報導僅僅是引述了真功夫品檢環節的過程文件,恰恰反映了真功夫嚴格控制採購、加工與出品等流程,及時記錄所發現的問題並立即採取跨部門解決的行動。」

而上述自稱蔡慧亭人士在博文中也提及了真功夫副總裁潘宇海,「為什麼舅舅拿了爸爸4個億還不肯放手?……真功夫不僅是爸爸心血也是你們的心血呀!」

本報記者多次嘗試聯繫上述自稱蔡慧亭人士,並多次撥打真功夫公關部及潘宇海等人手機,均無人接聽,或由於「信號不好」而匆忙掛機。

而潘宇海最後一次對外透露信息是在3月20日晚間,「我也正在配合警方的調查。」但當其得知蔡達標的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時,潘宇海進一步表示:「現在我也不方便發表什麼言論,等事情再明朗化一點後再發表嘍!」

「一般最常見的是職務侵佔,會計、出納、採購人員,包括老總、副老總,利用職務之便,將本單位的財務據為己有,超過5000元以上就可以構成職務侵佔財產罪名。」廣大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曉京表示。

陳曉京稱,刑事經濟犯罪的通常流程是,「先是立案、抓人,刑事拘留,拘留以後認為足夠形成刑事處分的經過檢察院批准後可以逮捕,逮捕後公安局進行偵查,移送到檢察院,最後才到法院。」

家族內鬥前後

1991年,蔡達標與潘宇海的姐姐潘敏峰結婚,當時潘宇海正在東莞長安107國道旁邊經營著一家名為「168」的快餐店。1994年,蔡達標和潘宇海各出資4萬元,成立「168」快餐店。

輾轉多年,原本不起眼的小店已發展成年收入15億元的大型快餐連鎖,蔡達標更為真功夫規劃了2010年上市藍圖,但家族糾紛不止一次擾攘了蔡達標的上市夢。

2006年9月,蔡達標協議離婚,潘敏峰所持有的25%股權歸蔡達標所有;2007年10月,蔡達標為實現真功夫上市,引入今日資本和聯動投資兩家風投,聯合向真功夫注資3億元。至此,蔡達標和潘宇海分別持有真功夫47%的股權。

但之後曝出的情色糾紛,最終引爆了兩大股東之間的家族紛爭。2009年3月,蔡達標「二奶門」曝光,貴州籍女子胡某在廣州街頭召開新聞發佈會,自稱與蔡達標相處11年並產下一子;2009年4月,潘敏峰狀告蔡達標重婚,欲索回25%股權。

2009年7月23日,潘宇海將真功夫告上法庭,要求履行公司股東知情權,並請求法院查封該公司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的財務報告、財務賬冊以及會計憑證;8月,潘敏峰在真功夫財務辦公室搶走若干財務資料;同月,真功夫對潘氏家族發表譴責。

蔡達標在今年1月表示,加上正在籌建的店面,真功夫目前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已經接近400家,「並會在未來三年時間開到800-1000家門店,也不排除提前完成計劃。」蔡之前曾透露,真功夫最佳的上市時機在1000家門店左右,而由於「大陸市場的消費者對真功夫更為熟悉」,因此真功夫今後會選擇在內地市場上市。

但如今看來,蔡達標的上市夢不得不再度延遲。陳曉京告訴本報,職務侵佔起刑點是5年,最高刑罰10-15年,還與金額、情節等綜合判定,「抓的人是主犯、從犯,還是協助調查的,這些暫時都無法判定」。

內鬥曾現曙光?

在真功夫上市前夜,其股權紛爭已呈白熱化。本報記者獲悉,決裂的兩大股東蔡達標、潘宇海曾和PE投資人達成一個核心內容,即「潘逐漸稀釋股份」協議,但股權尚未交割。

對於高管突然被「帶走」,投資人也一籌莫展。

3月21日,真功夫的兩方PE投資人又持續開會商討事件可能的走向。但由於沒有確切信息,商討並無實質進展。

「我現在很難轉過彎來。」接近投資人的知情人士說。

2006年,真功夫的股權結構發生諸多變化。創立初始,真功夫曾由蔡達標、其妻弟潘宇海和一家蔡潘兩家共同擁有的公司「雙種子」共同持有。這樣平均分配的股權結構,對於投資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合適的結構,「如果兩方意見一致還好,不一致就很難辦」。

此後的一系列事件也提供了佐證。

從2010年開始,兩方投資人以為看到瞭解決真功夫股權問題的曙光。在一系列事件之後,他們終於和兩大股東蔡達標、潘宇海達成協議,由投資人逐漸受讓潘宇海稀釋的股份,使得真功夫的股權結構「一股獨大」。

「這是潘一方也自願接受的談判。」上述知情人士回憶,這個逐漸稀釋的過程得到了多方認可,「潘也表現得很有誠意」。投資人也出於對公司基本面的信任,願意增加持有股份。

由於真功夫性質上屬於中外合資企業,相關股權轉讓需要政府部門審批,這部分股權至今尚未交割完畢。

「文件已經遞交了一部分了。但是現在出事之後,還不知道能不能走完流程。」上述知情人不斷對真功夫公司本身「扼腕嘆息」,「千萬別這樣把一家好公司毀了」。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一位人士認為,「本土連鎖不斷在供應和管理上暴露問題,難免會打擊消費者對這些品牌的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618

功夫碰上英语

1 : GS(14)@2011-07-16 16:18:36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630
  龙飞虎原名Chris
Lonsdale,是一名“中国通”。1981年,他通过新西兰交换项目来中国留学;1990年代初期,他创办了香港龙氏顾问行,并担任了多家500强企
业总裁高级顾问。
  陈美含对这个讲一口流利中文的新西兰人如何学习语言很感兴趣。而对龙飞虎来说,陈美含是他经常遇到的一类人—在这类人中,以西方人居多。2006年,
为了帮助西方人学习外语,他出版了一本叫《The Third Ear》的书。
  龙飞虎没想到的是,陈美含与其他那些萍水相逢的提问者不一样。原来,陈美含四处寻找能体现龙飞虎学习方法的工具,遍寻不获。她萌发了一个想法—英语学
习市场那么大,中国人一向又有学习英语的热情,龙飞虎的学习方法也很独特,是否可以把这个方法产品化?
  陈美含决定先把英语学习市场的情况摸清楚。2006年9月,她辞去奥组委的工作,一个人做起了市场调研。
  通过去书店等销售渠道探查、深入拜访英语培训机构,陈美含发现,整个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据中投顾问一份关于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分析显示,中国培训机
构总数量超过5万家。
  但陈美含在调查中也发现了机会。学习班、学习机、音像光盘制品是当时三大主要英语学习细分市场。她通过亲身访谈获得的数据显示:92%的人认为学习班
没有效果;90%的人买了学习机后没有持续使用等。她最初考虑是否可以开有英语角的咖啡店,既可以用龙飞虎的学习方法学习英语又可以消费,成功后还可以做
连锁店。
  龙飞虎看了陈美含的市场调查报告后,认为可以试一试。他建议,把市场定位于企业家、商务人士,这部分人群更契合他的学习方法。但这群人非常忙碌,只能
用零散的时间学习,所以通过可移动的多媒体硬件是最合适的。
  “最重要的是,做自己的强项。”龙飞虎提出,应该集中做应用程序的开发。龙飞虎一直是一个苹果迷,他曾经基于苹果系统设计过一个小数据库,在龙氏顾问
行一直使用。他提出学习机硬件可以与苹果合作,当时市场上还没有iPhone、iPad,但是iPod touch已经进入市?场。
  2007年下半年,第三只耳教育集团在香港成立了。龙飞虎任董事长,陈美含任总经理。
  在正式投入开发功夫英语之前,他们首先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运用龙飞虎的学习法开发出“节奏普通话”、“节奏广东话”等节奏系列,目标市场是满足普通
话、广东话学习者的日常生活沟通需要。
  在市场推广方面,节奏系列采取了精准传播的方式—占领了香港三分之一书店的收银台。在收银台上方,专门制作了产品陈列架,并邀请了国际设计师设计。节
奏系列在香港市场推出后,45天内就成为了语言类销售冠军。英语产品随即进入开发。龙飞虎学过八年武术,所以陈美含想到了功夫英语这个名字。
  在开发的同时,与苹果公司的合作也是关键一环。
  “苹果是很开放的,一款好的软件都可以去和苹果合作。”陈美含回忆说。当时,他们给苹果带去了已经取得成功的节奏系列和功夫英语的样品,苹果公司在看
了市场上的排名和销量,并评估了团队背景后,便和第三只耳达成了合作。
  由于功夫英语的开发需要9个月时间,陈美含受房产公司预售期房的启发,还尝试了预售功夫英语。陈美含把功夫英语的方法做成PPT去一些跨国公司预售。
在B2B渠道,功夫英语预装在iPod touch上捆绑出售,价格4800?元。
  跨国公司的回答是谨慎的。最初,可口可乐专门成立了一个几十人的小组试用,以便评估功夫英语学习方法。可口可乐此前与一些在线的英语学习机构也有合
作,但是发现一些经常出差的员工很难保证学习时间。虽然功夫英语的优势是使用灵活,不受网络、课堂的限制,但对于学习方法是否奏效,还需要评估。
  不久,在可口可乐小组评估通过后,陈美含陆续接到了来自可口可乐的几个订单。卡夫、苹果中国、拜尔医药等公司也随后加入进来。
  在B2B渠道初步取得成功后,功夫英语也拓展到了B2C渠道。功夫英语依然选择了苹果公司的平台—App Store。
  2010年9月,App
Store出现了一款定价899.99美元的软件“功夫英语”。与大多数1.99美元、0.99美元甚至免费的App相比,“功夫英语”都属于最贵的一类
App了。虽然价格不菲,但这款软件一直位于App Store教育类收费前20名。
  事实上,这款软件上线36小时后,就成为了App
Store中国的畅销应用。由于苹果公司对畅销软件都会给予展示,在“被广告”了一段时间后,它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至于最初36小时的购买者,陈美含猜测可能大多数是黑客。功夫英语对购买用户提供了几项免费服务,其中之一是由能讲中文的英语母语者为用户做语言测
试。“最初购买的大多数用户都拒绝了这项服务,加上发现网络上出现了准备破解功夫英语的帖子,我们猜测这些购买者可能是黑客。”
  陈美含和龙飞虎最开始就认为软件被破解是重要的挑战。于是找过美国、欧洲的黑客高手破解程序,直到黑客以及自己的开发团队都无法破解,才进入了B2C
市场。
  实际上黑客并非最大的挑战。陈美含发现,上线之后,功夫英语挺住了上千次的黑客攻击,却又面临着市场不规范的难题。“我们了解到有些学习班直接购买了
功夫英语的关键词,我们的概念、品牌正在被一些竞争对手使用。”
  不过,陈美含还是希望在做营销前先做好服务。“目前服务团队有20人左右,准备将服务团队扩充到100人。”
姓名:陈美含
年龄:32
创业前公司:北京奥组委五环销售中心
启动资金:自筹
目前最大困难:容易被模仿,缺少直接有效的版权保护办法
联系编辑:[url=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ur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423

季季紅: 燒味功夫

1 : GS(14)@2011-12-11 14:09:46

入面有季季紅、鏞記、太興等等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 ... 011-12-10&m=episode

每一口燒味,背後都有一種秘技。
每一種秘技,背後都有一位大師傅。
每一位大師傅,背後都有一個香港故事。
每一個香港故事,背後都流露著獨一無二的香港精神。

「叉燒」、「燒肉」、「燒鵝」---- 香港獨家秘製的「港式燒味」,是世界各地唐人街餐館內的必然鎮店之寶,令香港揚威海外。

「功夫」與「燒味」有何關係呢?他們背後都是年月苦練的汗水與淚水;他們背後都是誓要做到最好的堅持與執著;他們都代表著香港人奮發向上、不屈不撓、力求完美的香港精神。

在「燒味功夫」節目內,我們邀請到香港影帝曾志偉,走進地道的燒味工場,掲示「港式燒味」美味背後的秘密與故事。我們將會以中國功夫的各種拳腳招式,以及運用刀、劍等武器的技巧,套用於燒製燒味的技巧之中,以中國功夫作比喻。不畏洪爐烈火,剛柔並重,刀法如神,是為「燒味功夫」!

節目將會通過四種最經典的燒味:叉燒、燒鵝、燒肉、燒乳豬,首次為觀眾披露燒製各種「燒味」的獨門技法。

我們深入香港碩果僅存最古老,位於新界屯門逾百年歷史的「地底爐」工場,見證最原始、最正宗的燒製大豬過程。位於中環的另一間老字號,以燒鵝起家的酒家,六十年來,堅持每一日每一隻燒鵝都緊守著同一個水準,六十年如一日。而所選用的每一種材料,烤製的每一個細節與技巧,都堅持最高質素。另外,今年已八十歲的燒臘店老闆蘇慶,四十多年前帶著最正宗的燒味功夫來到香港打拼,叉燒做得出神入化。還有令人「吃了忘不了」的燒乳豬高手-袁錦發師傅,由於燒乳豬要趁皮脆肉暖入口才是極品,所以由乳豬燒製完成到斬件上枱,送到食客口中,時間不可超過二十五分鐘!

舊式燒味工場,環境酷熱、惡劣。燒味,需要一場革命!而燒味連鎖店的創辨人──陳永安,就為香港的燒味帶來一場翻天覆地改變。
秘製「港式燒味」背後深藏著怎樣的「功夫」呢?
「燒味功夫」將會是一次尋找香港精神的色、香、味之旅。
主持:   曾志偉
播出日期:   2011年12月10日星期六晚上七時三十五分至八時三十分無綫電視翡翠台
2011年12月11日星期日晚上九時至十時國家地理頻道
編導:   馮永泉
監製:   鄧婉媚(外判製作)
莫彩蓮(國家地理頻道)
鄭惠芳(香港電台電視部)
2 : 游浪潮(3792)@2011-12-11 14:21:11

看落好正,湯兄有無興趣黎個飯聚
3 : GS(14)@2011-12-11 14:59:44

我晚上不愛出街
4 : 亞力士(1473)@2011-12-11 17:26:09

咁咪午聚 好閒啫
5 : GS(14)@2011-12-11 22:32:22

4樓提及
咁咪午聚 好閒啫


有機會,有機會
6 : 龍生(798)@2011-12-11 23:15:28

太興最好食, 我好鐘意佢甜甜的叉燒, 平均一個星期都食一次

季季紅係邊? 有冇話邊間分店最正??
7 : GS(14)@2011-12-11 23:20:20

6樓提及
太興最好食, 我好鐘意佢甜甜的叉燒, 平均一個星期都食一次

季季紅係邊? 有冇話邊間分店最正??


睇番8179個網站啦,招股書都有講
8 : idsdown(1658)@2011-12-11 23:31:31

睇開飯, 4間得一間有好評..
9 : GS(14)@2011-12-11 23:32:25

6樓提及
太興最好食, 我好鐘意佢甜甜的叉燒, 平均一個星期都食一次

季季紅係邊? 有冇話邊間分店最正??


撈飯食好正
10 : 龍生(798)@2011-12-11 23:57:50

湯兄: 是呀, 無汁都好好食, 水準穩定, 抵佢賣咁鬼貴

idsdown兄, 咁就無謂去試了....要撞手神....
11 : passby(15493)@2011-12-12 03:02:52

味精先係大師父
12 : 如詩之山(2344)@2011-12-12 15:52:47

只食過太興既叉燒, 好味但好貴...

不過有時覺得太興既叉燒甜得有少少過火, 食得多有少少膩..
13 : tom2288(5941)@2011-12-12 17:02:44

季季紅只食藍地老店, 個人覺得隻豬要食, 人多叫一隻好d, 其他無所謂, 亦可以不試!
14 : 肥B(18468)@2011-12-12 17:05:05

NO LA, 我係孤寒L, 只會同同事大圍食飯先會去太興, 實在貴得不合理.....而家一個午飯套餐(碟頭加冷或熱飲), 都40或以上了....

最頂癮係「頂級午餐肉煎蛋飯」, , 盛為 $36 (上一年仲係呢口價, 而家唔知幾多呢?)
15 : honey(6546)@2011-12-12 17:25:56

14樓提及
NO LA, 我係孤寒L, 只會同同事大圍食飯先會去太興, 實在貴得不合理.....而家一個午飯套餐(碟頭加冷或熱飲), 都40或以上了....
最頂癮係「頂級午餐肉煎蛋飯」, , 盛為 $36 (上一年仲係呢口價, 而家唔知幾多呢?)

真係富貴人飯堂
16 : GS(14)@2011-12-12 21:33:21

10樓提及
湯兄: 是呀, 無汁都好好食, 水準穩定, 抵佢賣咁鬼貴

idsdown兄, 咁就無謂去試了....要撞手神....


最衰我媽媽話肥,唔想我地多買,不然我一定買多D
17 : GS(14)@2011-12-12 21:34:00

12樓提及
只食過太興既叉燒, 好味但好貴...

不過有時覺得太興既叉燒甜得有少少過火, 食得多有少少膩..


他D師父好勁,食早餐、晚餐個湯都是咁,味千相對淡
18 : GS(14)@2011-12-12 21:34:59

14樓提及
NO LA, 我係孤寒L, 只會同同事大圍食飯先會去太興, 實在貴得不合理.....而家一個午飯套餐(碟頭加冷或熱飲), 都40或以上了....

最頂癮係「頂級午餐肉煎蛋飯」, , 盛為 $36 (上一年仲係呢口價, 而家唔知幾多呢?)


有接50蚊的一湯一菜餐....好貴

去大家樂我想80%左右吧....
19 : GS(14)@2011-12-12 21:35:22

最頂癮係「頂級午餐肉煎蛋飯」, , 盛為 $36 (上一年仲係呢口價, 而家唔知幾多呢?)

大家樂見過同類28左右
20 : 肥B(18468)@2011-12-12 21:47:48

19樓提及

最頂癮係「頂級午餐肉煎蛋飯」, , 盛為 $36 (上一年仲係呢口價, 而家唔知幾多呢?)

大家樂見過同類28左右

That's y I said it not worth to eat sth that with the same Quality but need to pay ultimately more........
21 : GS(14)@2011-12-12 21:50:55

去泰興都是食個待應同埋裝修...so I won't eat it
22 : 龍生(798)@2011-12-13 00:11:04

午市八寶飯加凍飲

盛惠62蚊....

叉油雞飯連凍飲, 都54蚊
23 : 亞力士(1473)@2011-12-13 00:32:00

覺得隻豬要食,<------- 呢樣野 我幾時都覺得
24 : 龍生(798)@2011-12-13 00:48:10

我幾時都咁佩服亞力士巨細無遺的洞察力....smileysmiley
25 : hsts(1521)@2011-12-13 19:58:27

22樓提及
午市八寶飯加凍飲

盛惠62蚊....

叉油雞飯連凍飲, 都54蚊


八寶飯會唔會係頭頭尾尾....62蚊好貴呀smiley
26 : GS(14)@2011-12-13 21:14:32

24樓提及
我幾時都咁佩服亞力士巨細無遺的洞察力....smileysmiley


唔知講乜...
27 : 游浪潮(3792)@2011-12-13 21:15:24

26樓提及
24樓提及
我幾時都咁佩服亞力士巨細無遺的洞察力....smileysmiley


唔知講乜...


亞力士兄乃食豬高手,湯兄不明白也不奇
28 : GS(14)@2011-12-13 21:17:17

講緊邊個身體部位...?

我明是咪肥妹?
29 : CHAUCHAU(1254)@2011-12-13 21:43:35

古時叫失貞操,現代叫隻豬比人食左
30 : GS(14)@2011-12-13 21:51:18

29樓提及
古時叫失貞操,現代叫隻豬比人食左


....我無野講
31 : CHAUCHAU(1254)@2011-12-13 22:00:31

如果唔係電話無得比bj ,湯肯定收硬
32 : GS(14)@2011-12-13 22:01:15

31樓提及
如果唔係電話無得比bj ,湯肯定收硬


算啦,你唔好扣我太多呀
33 : 龍生(798)@2011-12-14 04:14:26

又唔會係頭頭尾尾喎

太興呢樣好, 同翠華一樣, 夠均真

收得你錢, 俾你的野, 一定幾好
34 : GS(14)@2011-12-14 21:57:41

33樓提及
又唔會係頭頭尾尾喎

太興呢樣好, 同翠華一樣, 夠均真

收得你錢, 俾你的野, 一定幾好


是啊,他們真是按你要求畀你,那次我去買燒味回家真是選到你滿意
35 : CHAUCHAU(1254)@2011-12-15 17:25:56

28樓提及
講緊邊個身體部位...?

我明是咪肥妹?

純到脫左節,咁多高手都未學到師?

bj己象徵性比,聽你話,下次唔好再回咁笑死人既答覆
36 : CHAUCHAU(1254)@2011-12-15 17:29:32

32樓提及
31樓提及
如果唔係電話無得比bj ,湯肯定收硬


算啦,你唔好扣我太多呀

比bj我都要陪你扣金錢ga
smiley
37 : Ben(10970)@2011-12-15 17:57:30

24樓提及
我幾時都咁佩服亞力士巨細無遺的洞察力....smileysmiley

個人對亞力士的觀察力和表達力之高真是由衷佩服。
38 : idsdown(1658)@2011-12-15 20:19:20

36樓提及
32樓提及
31樓提及
如果唔係電話無得比bj ,湯肯定收硬


算啦,你唔好扣我太多呀

比bj我都要陪你扣金錢ga
smiley


原來係咁. 多謝!!!
39 : GS(14)@2011-12-15 22:28:27

36樓提及
32樓提及
31樓提及
如果唔係電話無得比bj ,湯肯定收硬


算啦,你唔好扣我太多呀

比bj我都要陪你扣金錢ga
smiley


殺人一萬,自損一萬
40 : CHAUCHAU(1254)@2011-12-15 22:34:34

哈哈哈
41 : GS(14)@2011-12-15 22:34:56

40樓提及
哈哈哈


唔畀你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48

功夫講堂:終極李小龍

1 : GS(14)@2012-04-16 22:40:51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416/78488
再次執筆論武,心情興奮。三十年細說從頭,我於80年代還是中學生時期,已在當年名噪一時的《新武俠》雜誌投稿,後來更當上記者,專跑擂台賽事、走訪各門各派,眼界大開,亦與武術界結下不解緣。往後香港武林沉寂,武術(尤其搏擊擂台)發展裹步不前,反觀地球另一端,一種革命性的武術格鬥風靡萬千拳迷,亦即現時無人不知的MMA(Mixed Martial Arts)綜合格鬥術,為推動這種最接近真實打鬥的武術體系,我與友人羅振光博士組成「二人編採組」,於2001年合辦《新格鬥》武術雜誌,主力推廣MMA讓讀者認識,創了香港武術雜誌的先河。
當時有武術界中人對這種最真實且激烈的格鬥擂台嗤之以鼻,認為是野蠻、打爛仔交、老外的低等武術等,殊不知這種爛仔交卻早在1973年由李小龍在大銀幕上演示過,在電影《龍爭虎鬥》中,李小龍用精妙的拳腳、摔撻和鎖技壓制,把這種最統一的格鬥模式在鏡頭前作了一次準確的預言。
與其說他預計了綜合格鬥的成功,倒不如說他已奠下基石,為後來者開拓道路。
李小龍堪稱近代最偉大的武術革命家。究竟李小龍有幾好打?有冇人見識過「截拳道」真正打法?下期再續。

電郵:[email protected]

歐錦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786

功夫講堂:爛仔交?

1 : GS(14)@2012-04-23 21:46:28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423/81474
中國武術慣常分為南北派、內外家,而近代世界武壇則有「立技」與「寢技」之說。立技(stand-up fight)以拳腳攻擊為尚,如泰拳、空手道、拳擊等搏擊主流,故又稱「打擊系」;寢技本是柔道術語,以鎖技壓制致勝,如柔術、柔道等,因雙方重心貼近地面纏鬥,又有「地戰」(ground fight)之名。
習武者多以打擊系為時尚,因為效果顯易達到且華麗多姿,電影上連年渲染吹捧,大眾以此類為主流。反之以近距摔撻、關節壓制、纏鎖等欠缺速度和爆發力的地戰技巧,相比便明顯毫不起眼。但據綜合格鬥擂台戰績證明,百分之七十戰果都是擅地戰者勝,其餘百分之三十是拳腳制勝。打擊系好手往往無用武之地,致敗原因都是知己不知彼,小覷地戰技術的結果。有人認為地戰的扭抱和雙方倒地後仍揮拳攻擊無異於爛仔交,的確街頭毆鬥大多從纏扭開始,出手雜亂無章法。其實地戰技巧細微多變、合乎力學,而近距的拳肘膝腳攻擊和防衞亦有系統地訓練,追求最直接和全面的技術,才足以應付擂台格鬥和實戰所需,是上乘武術。把綜合格鬥貶同爛仔交的人只凸顯其無知如井底蛙。

電郵:[email protected]

歐錦棠
2 : 肥B(18468)@2012-04-24 14:00:26

I like this article,

歐錦棠 seems like a gay who has passion to do sth good for field of 武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899

功夫講堂:閉門造飛機

1 : GS(14)@2012-04-30 22:53:49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430/84428
「中國功夫可練銅皮鐵骨。」
「用XXX的入馬插搥對方是沒法子起腳!」
以上是70年代初《新武俠》雜誌記錄香港拳手全軍盡墨泰國擂台後,其中兩位香港國術名宿在國術總會討論發表聲稱可破泰拳之法。
當時功夫熱冒起,國術界雄心勃勃,數度遠征泰國,但連戰皆北。即使泰方允許港拳手不戴拳套上陣,以免「阻礙」功夫施展,但結果是功夫拳手仍無人捱過兩回合,最短的廿秒便遭擊倒,被嘲「豆腐拳師」。
非馬後炮,冇秋後算帳,而是溫故知新。
卅年後今日,技擊交流頻繁,泰國拳不再神秘,亦非牢不可破,隨便問一個稍有武術常識的人,試試用上述兩位教頭的獨門秘方去迎戰泰拳,對方自會笑甩下巴。儘管時代如何進步,仍有人執迷不悟,活在自己的想像中,閉門造飛機,不肯和現實接軌。去年在某大學的研討會,兩國術「名人」被問及對泰拳看法時,竟又有金句:「打泰拳多會變白痴,你係咪想白痴?」還嘲泰拳粗野、欠武德等。但讚完國術武德,轉頭又話國術有「插眼撩陰絕招」,搬石頭砸自己腳,情況比前述兩例更大躍退三十年,和今時今日竟還有人提倡唱「紅歌」一樣不可思議。

電郵:[email protected]

歐錦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43

功夫講堂:武術=舞術?

1 : GS(14)@2012-05-07 22:40:46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507/86619
不能隨便跟人說你學武術。武術是一個專有名詞,早見於1400年前的文獻,原意為技擊之藝,如古文記載的手搏、白打等即是現今所指的散手搏鬥。
但現今武術一詞已被扭曲,早被大陸定性為以高難度和花巧動作作攻防演練的國家體育項目,騰空落地一字馬、翻身提腿紥靚架,有形無實,違反自然兼且傷身,連武術都貫徹「假大空」,總之看似戲曲舞台表演多於實際武術。本來戲曲裏的武術架式都源自真正武術,為藝術表演才將之美化和形象化,現代的所謂武術卻本末倒置。
即是練南拳長拳之類套路等如唔打得?係!而且連祖國大師級人馬都公開承認。
「武術以前作為武備,在今天把它作為鍛煉身體手段,更可同藝術體操和音樂伴奏結合,服務於祖國建設。」近代武術名家萬賴聲如此說。
又看看出產天下武功的少林,主持方丈如何評價他們的註冊產品:「隨着現代科技和軍事不斷發展,少林功夫保衞安全的功能基本喪失。」即是冇槍就冇料到。如果這些是政府所要推廣的武術,則「武術」變為「舞術」已指日可待。要子女學如此「武術」,倒不如跳芭蕾舞。

歐錦棠
2 : 自動波人(1313)@2012-05-07 22:43:45

我朋友有玩泰拳同研究呢D
佢都話中國功夫其實係花巧野,表演就好睇,但無實際

美國既MMA算係最利害.....

龍生應該有D見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80

功夫講堂:電影功夫

1 : GS(14)@2012-05-08 22:18:31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508/87114
拜功夫電影所賜,70年代香港跆拳道發展蓬勃,皆因跆拳腿法華麗多姿,學者肯下苦功便有小成,人人可做李三腳,實用之餘也有便於炫耀之利。
而近日不論男女,凡對武術不求甚解的,想學一招半式多推崇詠春。問其因由,多半都回答:「實用囉!狹窄範圍例如喺lift都用到囉!」
OK,問題是:有親身驗證過嗎?親眼見過嗎?還是以訛傳訛想當然?今次升降機下次是否電話亭?學成又是否「我要打十個」?
又是電影惹的禍。
首先說明,對上述兩種武術絕無不敬,亦相信各種武術都有可取之處,但練武求藝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先問自己練武之目的。若要追求健康,有其他康樂運動各適其適;要一技傍身則任何武術都必須下苦功和多加實踐;武術固然各具特色,但不局限於一種可能性,若以窄小環境如升降機內為例,就肯定不止是強調短橋窄馬功夫的天下,單是堪稱最簡單的武術—拳擊(Boxing)就是長短距離皆擅長;而泰拳的埋身肘擊、鎖頸膝撞絕技,也是近接戰的殺着;即使再狹路相逢,還有在「零距離」仍可克敵制勝的巴西柔術。武術世界天大地大,我們要以開明的心態和廣闊長遠的目光去多接觸和多認識。

歐錦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214

功夫講堂:功夫「傳奇」?(上)

1 : GS(14)@2012-05-14 23:58:19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514/89236
先後參與過兩輯港台節目《功夫傳奇》的拍攝,對於一個公營機構以探討中國武術的實用性作出發點(也是賣點)罕有地製作特輯,畢竟難得。但其理念和製作方向則不能苟同。始作俑者的監製在籌備時基於一個疑問:究竟中國功夫打唔打得?
我就話:多Q餘!
提出這問題即是有前設,最起碼對功夫的實戰性抱有懷疑,即認定Chinese KungFu唔打得!世界搏擊主流武者不會抱有這種觀念,他們透過有系統比試早已去蕪存菁;再者,要探討一種武術的實戰性,並非在鏡頭前比劃就有答案,曾經試過如此拍攝過程,首天拍攝便要在短時間內稍微了解某家的手法,然後便要求你用此手法與人家師兄弟對打。功夫不同方太煮餸,不會因時間關係所以老早炒好一碟。
如此急就章只能夠體會學習某種拳術時的心態,而不能以左手打右手的方法去求證其實戰性能,能做到的只有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才可以隨時把武功順手拈來,活學活用。而且國術界的陋習就是要畀面,你未拍人家師傅就先講定數叫你點到即止,還試得出來嚒?
要爆料,當然不會點到即止,明天繼續。

歐錦棠
2 : GS(14)@2012-05-15 23:38:21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515/89762
港台拍《功夫傳奇》明抄外國節目《Fight Quest》,雖然三兩星期要了解一門武術其實得啖笑,但人家勝在旗幟鮮明、比試有血有肉。
《功夫傳奇》秉承「資訊娛樂化」,會出現圍埋打邊爐、師徒齊食街邊大肉腸場面,以為有趣但嘥時間兼離題萬丈,講武術文化歷史歌功頌德有讚冇彈,試手從無規例可循且點到即止,要求戴拳套護具永遠冇人睬你,後巷硬地就住試手就玩下當真,假的真不了,又如何能試出「真」功夫?當然箇中亦有遇到真高手,待日後有機會再作詳細介紹。
第一輯每集80多萬的製作費令人咋舌,出來的質素卻差強人意,令人懷疑究竟錢用於何處?首先利益申報,港台拍攝,從不與巿價掛勾,工人(演員)話之你天王,一律做廉價勞工,總之願者上釣。以第一集武當為例,話說拍攝之前當地相關政府機構的幹部已開價10萬陀地費!我形容為陀地是因為相關部門(也許只是那幹部)收錢後只是「准許拍攝」但沒有提供協助,形勢比人強,當地免費協助拍攝的武術學校也噤若寒蟬。政府電視台竟然要用公帑畀陀地費予大陸地方政府,井水過水給河水,這才夠「傳奇」!

歐錦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3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