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機器人高考數學得了134分,我們聊聊它與人族“學霸”的區別以及商業化未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8/163506.shtml

當機器人高考數學得了134分,我們聊聊它與人族“學霸”的區別以及商業化未來
楊潔 楊潔

當機器人高考數學得了134分,我們聊聊它與人族“學霸”的區別以及商業化未來

也許將來,機器將是教學工作最好的“助手”。

6月7日下午,全國高考數學科目結束。

但就在考場之外,另一場數學“大考”剛剛開始。而面對考試的,則是和普通學子不同的特殊考生——人工智能。

在成都高新區天府新谷的一個封閉空間里,一位機器人“考生”挑戰了今年全國高考的數學。它是成都準星雲學的高考機器人,名叫“AI-MATHS”。

在北京,包括黑智在內的眾多媒體,則圍觀了中小學智能化教育創業公司學霸君自主研發的智能教育機器人Aidam,與分為三組的6名高考狀元的同臺PK。

兩家的家長在此之前都很緊張。成都準星雲學科技有限公司CEO、清華大學蘇州研究院大數據中心主任林輝把AI-MATHS”叫做孩子,他說,這孩子“最大的弱項是不能理解考題里場景式的描述語言”,它會讀不懂題。學霸君創始人張凱磊說Aidam就好似自己的女兒,送入考場前,也在求祝福。

最終,Aidam花了9分47秒,完成了全部數學考卷內容。最後現場閱卷結果,Aidam考了134分,三組高考狀元分別得分為119分、140分和146分,平均分135分。從分數來看,人類“學霸”們在高考中,還是扳回一局。

準星高考機器人AI-MATHS北京卷用時22分鐘完成北京文綜數學考試,得分105;全國二卷數學考試用時10分鐘,得分100分,離預期的110分也還存在著差距。

柯潔和AlphaGo的大戰剛剛落下帷幕,這邊人工智能就上了高考的考場。和人類智力的挑戰,機器從未止歇。但AlphaGo已經掛印退出棋壇,這邊參加高考的人工智能們,它們背後又是由哪些技術支持,在未來又將作何用途呢?

高考機器人和AlphaGo有何異同?

在“備考”階段,Aidam的“父親”張凱磊向黑智表示,Aidam和AlphaGo一樣,並非實體,而是以深度學習、專家系統和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的複雜系統。這個系統的核心在於通過學習人類的編程邏輯,熟悉人類思考和學習的方式,進而掌握解題方法。

Aidam的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均為自己研發,構建了深度神經網絡的句法和語義分析器,在海量題庫中不斷強化和擴充訓練。

目前,學霸君已經擁有7000萬道數學題目的題庫系統,以及大量的學生手寫和上傳題目圖片、各種教輔書籍中的題目庫,構成了學霸君的智能機器人的訓練數據。據張凱磊介紹,目前,依靠學霸君的產品端的日活量,每天可以產生1700萬-1800萬張左右的題目圖片上傳。而其中,無論是拍照,還是學生手寫題目,均可以被Aidam的圖像識別系統識別,並記錄、收集、標記。在學霸君的題庫中,每一道題目均記錄了其答案、解析和不同的解題過程。在此基礎上,Aidam不斷進行自動解題訓練。

“系統每天大概做 40-50 萬道題目,進行自我訓練。”張凱磊說。“我們是自己在超鏈路神經網絡使用的時候發現,它對於記憶題目使用的步驟跟邏輯是有價值跟效果的,所以開始大規模地在代數體系跟解析體系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為止,Aidam主要針對的是數學學科。張凱磊對此的解釋是,數學題目的標準更加明確,容易判定對錯。“我們目前看到學生咨詢最多的問題,超過40%都是數學問題。除了評價標準之外,對於人工智能系統而言,數學的挑戰是比較有難度的。數學試卷中,包括簡單的選擇題,也有複雜的需要解題過程的大題,這是非常適合測試AI的,所以,我們這次選擇數學作為切入口。”學霸君首席科學家陳銳鋒表示。

學霸君首席科學家陳銳鋒

陳銳鋒介紹,Aidam 的解題過程涉及到三個步驟:

一是理解和識別人類語言,把題目變成機器人可解碼、可理解的語言,即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將人類語言轉換為形式語言。

二是邏輯推理,利用計算機的知識語言網絡,模擬人類處理信息的方式和策略,找出最佳解題路徑。

三是用人類的語言回答問題,並給出詳細的解題步驟,即將形式語言轉化為自然語言。

其中最大的難點在於讓機器理解人類語言,這也是自動解題系統被公認的核心問題之一:自然語言處理中的語義分析。

而AI-MATHS 學習了小學到高中的 7000 多個考點,運算量可達到 2 的 800 次方。林輝認為,跟 AlphaGo 相比,高考機器人的研發難度更大,原因和陳銳鋒提到的類似,因為用計算機語言描述圍棋規則相對容易,但研發高考機器人,首先需要讓系統理解人類語言。這也是他在之前提到過的,要讓AI-MATHS“讀懂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這並非機器首次向人類的考場發起挑戰。在日本,從2013年起,機器人Torobo(Todai Robot Project) 每年都會參加日本高考,目標是考入東京大學。它的物理成績不錯,但受制於語言處理能力,在其他科目的成績並不理想。在2015年,它考出了511分的成績,可以考上日本80%的大學。其研發負責人 Noriko Arai 教授表示,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Torobo要考上東大很難,因此,它已經放棄了這一學業,開始從事大數據分析方面的工作。“現在的AI們,包括Waston,Siri和Todai,都不能閱讀,但它們擅長搜索和優化。” Noriko Arai 在今年的TED2017上說。

AI能否搶走老師的飯碗?

推出Aidam,學霸君的目的,自然不會是單純讓它能夠去參加高考。學霸君給自己打出的口號是“幹掉學區房”,但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張凱磊說,Aidam並不會取代教師,而只是教育工作的輔助。

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區別,以及何等工作能夠被AI所代替,已經是被業界無數次討論過的問題。在博鰲論壇上,魯白的回答是:人工智能,不會擁有人類一樣的智商、情感,或擁有自主意識。他解釋,人腦有五個方面的功能:第一是感覺,第二是運動,第三是記憶,第四是情感與情緒,第五是認知。“怎麽樣跟人工智能或者電腦產生感情,論題中包括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情感的產生與情感的交流,延展一下就是社會性;一個方面是認知。認知又分兩個部分,一個是一般的認知,連動物都有,我覺得人工智能可以有這個方面的認知功能,包括邏輯思維分析,以及決策之類。人還有另外的一個方面的認知叫做高級認知功能,里面包括語言包括自我的意識,包括想象力、創造力最後還有人所特有的一種目的性的行為,而我認為,人類是在這方面,是不能被機器代替的。”

而指導學生科研、教育人類學生學習知識,正是人類創造力和認知能力的高級體現。那麽,什麽職業將被機器改變?和黑智談過的眾多業內人士也總結,勞動並無高低之分。那些和數據相關,重複性較強、邊界清晰的工作,容易被機器所取代。

而在不擔心教師們失業的前提下,人工智能又將輔助我們的教育,做到哪些工作?“我希望它能夠作為教師的幫手,解決目前教育中的一些難題,比如,輔助批改作業。”張凱磊說。

在張凱磊的構想中,“自動批改作業”一直是他希望實現的。“今天我們已經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采集到電腦上面去,有能力把他書寫過程中的東西數字化,但是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這個能力讓機器去批改作業。現在,我們靠深度學習技術,開始有機會,把像人一樣將一道題目一步步推理出來這件事,在系統層面做出來。無論這道題目是否在系統中錄入過,無論它的難度系數有多高,只要在它的認可範圍內,都可以做出來。”

而自動批改的核心目的,則是為了實現個性化教育的最終目標。人工智能可以知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進度和學習意願。學生會的東西不會再出現;不會的東西,機器則會一直提醒,直到學會為止。這樣,每個學生看到的內容、做的習題都是量身定制的。另外,通過人工智能,老師對每一個學生的了解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深入。因為人工智能將會在最短的時間里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可以直接讀取,而不會因為學生太多顧不過來。

“我們已經開始逐步在學校里實行個性化教育的實踐,在教育機器人完成後,也將加大推廣的力度。”張凱磊表示。在學霸君現場展示的在某地學校的教學系統中,學生作業已經數字化傳輸到電腦上面,並且後臺由機器批改完成,並對學生的完成情況、行為數據進行了標註和統計。“目前我們的教學改進系統是靠學生做題的零散數據產生的離散模型,把這些題做好了,提升效率之後看過程。未來,我們將把它擴展到5000-6000個班級,這樣將會擴充到幾十萬規模題量的學習過程,成為我們越來越強大的一塊資產。”張凱磊告訴黑智。

在教育領域中,對內容數據的智能化的機器理解將為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非常豐富的信息支持,圍繞學生學習薄弱點的自適應學習在機器理解的基礎之上將變得高效而又有針對性。而學霸君研發的智能教育機器人,就是機器理解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典型應用。

Adiam和AI-MATCH的高考成績,只是它們現在的階段性的表現。盡管距離人類的“學霸”水平仍有一段距離,但隨著學校提高教學效率的需求不斷增加,教育應用落地的不斷深化,以及教育大數據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一個“機器助教”將會給我們打開新的大門。到那時,“幹掉學區房”,也許真的不止是一個夢想。

人工智能 AI 高考 數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597

馬雲爸爸、養豬的丁磊以及性冷淡風的無印良品為何要開咖啡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5/163618.shtml

馬雲爸爸、養豬的丁磊以及性冷淡風的無印良品為何要開咖啡廳?
新消費內參 新消費內參

馬雲爸爸、養豬的丁磊以及性冷淡風的無印良品為何要開咖啡廳?

馬雲爸爸到底開了一家什麽樣的神奇的咖啡廳?

來源 | 新消費內參(ID:cychuangye)

 作者 | 龍貓君

【新消費導讀】

今天跟大家推薦一篇關於咖啡業消費升級的文章。

咖啡

咖啡廳行業競爭激烈,如果說餐飲這個大行業是紅海,那麽咖啡廳行業則是血海。

而主題咖啡廳則是咖啡廳業態中的一種特別形態,主題咖啡廳業態多種多樣,有動漫主題的咖啡廳:也有遊戲主題咖啡廳:還有電影主題咖啡廳:甚至於還有女僕主題咖啡廳。

對於過去的互聯網公司而言,他們一直依靠線上流量轉化賺錢,也很少去染指線下業態生意,但是隨著互聯網開始進入下半場,這些互聯網公司也紛紛開始殺入咖啡行業。

今天龍貓君分析的三個案例,就是馬雲爸爸開的程序員主題咖啡廳,以及網易全新推出的易間咖啡廳和另外一個生活方式品牌無印良品推出的Cafe muji。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互聯網公司和生活方式品牌為什麽要跨界進入到咖啡產業鏈。

本文約4266字,你可以自由選擇讀完的時間。

 馬雲爸爸的程序員咖啡廳:做的是人群的生意

咖啡生意在中國難做,一方面是因為競爭激烈,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單純售賣咖啡的生意相較於餐廳生意,並不是一個從坪效上構成好商業模式的生意。

但是即使租金高啟、人力成本上升,還是有很多小資們前赴後繼地進入到咖啡廳領域創業。

一方面咖啡廳相較於傳統的餐飲生意,在成本投入上並不大,與餐廳動輒上百萬的投入相比,一家10平米的小咖啡廳就足以給少女們還原一個公主夢。

所以對於很多文藝青年而言,開咖啡廳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賺錢的手段。

另外互聯網圈很多人投資咖啡廳的生意邏輯是尋找主場的感覺,對於很多幹投資於人群生意的人而言,咖啡廳這樣的社交空間是可以大量獲得高端流量資源的入口,3W咖啡走的就是後面的這條路徑。

所以很多投資人因為反正需要在別人家咖啡廳見人,在投入不高的情況下,自己開一家或者眾籌一家咖啡廳也就不是那麽奇怪了。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會發現,咖啡廳本身也許不是一個好生意,但是作為一種媒介和空間,尤其是具有一種社交儀式感的空間,咖啡廳還是一個非常好的集聚人流量的入口。

我想,馬雲爸爸開的程序員咖啡廳大概就是這個目的吧。我們先來看看,馬雲爸爸的程序員咖啡廳到底是怎樣的。

73

對於馬雲爸爸而言,開一家咖啡廳資金從來不是難題,難的是之前沒有做過咖啡行業,隔行如隔山。所以馬雲第一步的合作方式是與大的咖啡品牌合作,而他們選擇合作的對象是costa這樣的經典咖啡品牌。

這家店的選址上也非常有意思,第一家店在杭州雲棲小鎮阿里雲辦公區。這個區域由於是阿里雲的辦公區,所以天然就具有大量程序員。

這家咖啡廳既然是程序員主題咖啡廳,那麽必然會有很多跟工程師程序員相關的元素在里面:

1 在裝修的主題選擇上,空間里布滿了眼花繚亂的鍵盤和燈泡,還有專門供給程序員使用的腦暴黑板。

專業為程序員定制的咖啡實際上程序員的工作是枯燥而辛苦的,而且程序員們通常需要通宵熬夜工作,所以程序員們對咖啡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這家咖啡廳為程序員們推出了特別定制的Apsara咖啡,這個咖啡在苦度上會更苦一些。值得一提的是Apsara(飛天)其實是阿里雲自主研發的全球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機系統。看看這里,每賣一杯咖啡就是一次廣告啊。

磨咖啡

3在店里植入程序員相關的遊戲化內容。比如設立程序員挑戰板,程序員可以在上面出題,其他程序員進行代碼接龍,成功解題的客人可以帶走一個定制的咖啡杯。

而這一部分其實就是龍貓君一直提到的未來實體空間里會有越來越多的內容的元素在里面。尤其是在很多環節里設置給用戶更多互動和參與感,讓用戶在互動中能夠加深對品牌的理解。

而阿里雲相關人士還表示,他們接下來會陸續的在其他全國城市進行主題店的複制。

龍貓君認為阿里雲開咖啡廳的目的是通過咖啡這種媒介去吸引垂直的程序員人員,而阿里雲品牌的主要使用用戶還是這些程序員們,所以通過咖啡廳與用戶產生情感的互動,恐怕是阿里雲開咖啡的真實意圖。

對於一個品牌而言,如果不在線下的實體空間里,給消費者一個明確的感知力、和可觸達性,消費者對品牌的感受並不會那麽直觀。所以將品牌的展示從線上轉移到線下,並不是只是一個流量轉化這麽簡單,更多的時候還是希望給品牌一個可觸摸的視角。

或許,這才是阿里雲真正的意圖。如果只是單純為了咖啡的生意,阿里雲不會這麽大動幹戈自己去開起咖啡廳。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線下投了一個固定的可互動的品牌媒介廣告就好了,何況這個內容還是可以不斷變化的,反正投硬廣花的錢也不少。

丁磊的易間咖啡廳:下一個嚴選的野望

而對於另一位互聯網大佬丁磊而言,開一家咖啡廳則不是簡單的一個廣告這麽簡單了,畢竟丁磊這些年的每一個產品做的都很用心,如果要做,當然也是一定蘊藏著味央豬、嚴選這樣的大夢想。

74.webp

這家名叫易間的咖啡廳第一家店開在廣州核心商圈珠江新城。廣州也是網易這家公司夢開始的地方,作為網易首家線下實體咖啡廳,易間咖啡廳是一個聚合了飲食、社交、學習、娛樂等屬性的咖啡廳。

作為一家咖啡廳,當然最核心的產品還是咖啡,據公開資料顯示易間咖啡廳提供的咖啡產品是以精品咖啡為主打,同時也提供意式咖啡和創意咖啡在內的多品類的產品,間同時還提供果茶、簡餐、甜品等。

咖啡的品質上據說也是上乘,其主打的咖啡是由來自臺灣的世界級咖啡大師林東源親自監制的,所以也算是非常用心了。

在整個空間的設計上易間咖啡也算是別有用心了,沿襲了網易的一貫簡約與小清晰風格,空間設計上非常的開闊,易間的logo也貫穿在整個所有物件之中。

總之在用戶的口碑中,已經迅速的晉升為廣州的新網紅咖啡廳,據說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開始成為易粉的根據地。

從目前來看,易間咖啡廳並沒有突出的創新不同之處,但是鑒於網易的娛樂基因,我們會有理由相信,會把網易的豐富的內容都貫穿到這個咖啡廳體系之中,比如網易當紅遊戲陰陽師的IP未來是否會融入到線下咖啡廳元素中,其實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在我看來,網易開咖啡廳這件事一點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作為一枚資深的網易雲音樂粉,我毫不懷疑丁磊是一個極度優秀的產品經理。

無論是火爆的網易嚴選,還是最近剛剛融資的網易味央豬,還是當初的網易雲音樂、網易公開課、網易新聞客戶端這一系列的產品都帶著一種淡淡的理想主義色彩的產品,其特性、人群都是圍繞著追求高品質人群生活的消費而進行布局的。

網易雖然從來沒有強行去打通這幾個產品之間的連接,甚至有時候一度刻意追求各自產品的獨立發展,但是並不妨礙,這種產品氣質之下,用戶群之間的天然標簽是一致的,就是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而過去這些用戶的交互都是在線上完成的,甚至音樂、客戶端這樣的內容產品都突然具有了一些淡淡的社交屬性,所以網易生產能容和讓用戶互動社交起來的能力是一流的。

恰好咖啡廳就是一個這樣自帶媒體和社交屬性的產品,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會懷疑網易會把這種屬性引導向線下的業態。

這個時候開家咖啡廳就是一個理想的選擇,未來這群自稱為易粉的用戶可以很容易從線上走向線下,通過社交元素的交互產生連接,而有了這樣一個載體,集合音樂、遊戲、電商元素的主題空間會天然成立。

在這個思路之下,我絲毫不懷疑未來知乎、豆瓣這樣的氣質型產品,用戶標簽趨同的社區,也會有可能進入到咖啡廳這樣一個線下業態。

用戶也需要一個更實在的載體去承載用戶交互的需求,至於知乎會不會去開一家自己咖啡廳,我想我得去跟周源聊聊,我只是在這里假設而已。

Cafe muji的性冷淡風氣質:無印良品的跨界混搭

最後想來說說無印良品。

最近幾年國內的零售界在學習優衣庫的熱潮之外又掀起來一股學習無印良品性冷淡風的熱潮,不過說實話,好像真的沒有幾個能學習到無印良品的精髓,畢竟商業是有其特定的環境和限制條件的,脫離了這個特定環境去談學習,是沒有意義的。

75.webp

無印良品這幾年並沒有完全專註於主業,而是大玩特玩跨界風,宜家是餐飲跨界的典範,所以無印良品也不甘寂寞進入到餐飲業態,並且還開起了屬於自己的酒店,有人甚至開玩笑說無印良品要包辦你的生活。

無印良品真的是不務正業嗎?我最初也是這樣的想法,但是我後來琢磨到一件事情,無印良品或許壓根就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生活方式品牌,而是把自己按照一個文化屬性的產品去打造的,如果是這麽理解,你會認為line去開咖啡廳和主題店會很突兀嗎?

我們回歸到主題,Cafe muji這家跨界咖啡廳到底長成什麽樣?

首先這家店位於上海大悅城,是無印良品在全球開設的第9家飲品店。

雖然打著咖啡廳之名,但卻是一個混搭風格的店鋪,在這家飲品店中居然既有咖也有茶,反而相比無印良品之前的meal業態,食品相對比較少。

這家飲品店產品線主打飲品是杭州西湖龍井、福建茉莉花茶、安溪鐵觀音等中國茶風格,同時輔助以手沖、美式咖啡等飲品,很有點混搭風與中西合璧的感覺。

對於muji而言,它的跨界思路的核心不是品類,而是基於其特定的文化品牌的內涵,比如極度簡單的設計風格以及實用、樸素、環保、簡約的風格,無論是一個小小的收納盒,還是一杯茶都是延續著同樣的風格。

如果從這一點來說,網易倒是跟無印良品有著幾分的相似性,圍繞著一群特定相似的用戶群去做高品質的產品布局,至於產品的品類是什麽,似乎已經不是那麽的重要了。

muji的跨界的邏輯不是刻意去開一家咖啡廳或者想要去做咖啡的生意,而是當用戶需求什麽時候,為同樣生活追求和價值觀的用戶提供不同的產品。

所以新一代的新消費品牌,情感屬性和調性遠遠大於產品的功能性需求。這或許就是新品牌的成功秘訣。

而怎麽有這種調性,首先必要的是創始人得有這個品味,創始人的品味註入到品牌中,就變成了品牌最初的審美與格調。

 總結:跨界的咖啡,但沒人只是想賣咖啡

總結上面三個跨界開咖啡廳的案例,我們發現大家的真實意圖都不局限於咖啡廳本身,而是都著眼於通過咖啡廳這樣的一個社交屬性極強的載體實現下面的目標:

1 把自己的品牌的氣質與調性通過咖啡廳這樣的載體和媒體放大化,讓一個虛擬的品牌與形象能夠落地而具象化。賺錢肯定不是目的,依托於空間進行品牌價值放大才是真實企圖,尤其是咖啡廳可以聚合特定人群的屬性。我們叫這種作用為廣場價值。

2  能夠強化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感。把一直以來在線上進行交互的用戶引到線下來。

91

3  放大咖啡的媒介效應,將更多線上的文化符號與內容、互動娛樂的體驗搬到線下,讓用戶有更好的消費感受。

只要這幾個目的達到了一到兩條,我相信馬雲爸爸和丁磊目的就達到了,畢竟就算最壞,就當是買了一塊有情感可互動的媒介廣告屏好了。這樣來說,我會相信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會開始開啟咖啡廳,大家覺得誰是下一個呢,請留言互動。

咖啡業 消費升級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192

建議加寫Blog 有分或以及會員GJ Blog功能

1 : GS(14)@2011-10-14 22:20:10

這可能使多些人有意思寫Blog
2 : GS(14)@2011-10-24 20:15:40

頂頂,大家投下票啦
3 : 亞力士(1473)@2011-10-24 23:44:59

不如諗下點樣吸引女會員 個tread一定長好多
4 : 游浪潮(3792)@2011-10-25 00:24:34

想問下為何要這樣做?BLOG 多 D 人寫又會點?

小弟之前也有在 FORUM 寫一些,因覺得這樣可多 D 人討論
5 : 龍生(798)@2011-10-25 02:09:36

我過兩天有新作推出....
6 : GS(14)@2011-10-25 21:35:25

4樓提及
想問下為何要這樣做?BLOG 多 D 人寫又會點?

小弟之前也有在 FORUM 寫一些,因覺得這樣可多 D 人討論


I haven't thought that, but in the blog, your can talk more personal things
7 : 游浪潮(3792)@2011-10-25 23:02:55

6樓提及
4樓提及
想問下為何要這樣做?BLOG 多 D 人寫又會點?

小弟之前也有在 FORUM 寫一些,因覺得這樣可多 D 人討論


I haven't thought that, but in the blog, your can talk more personal things


這樣的話,小弟則寫下國內的事吧﹗
8 : Hierro(1191)@2011-10-25 23:04:31

5樓提及
我過兩天有新作推出....



你寫緊咩呀
9 : 拔刺者(4132)@2011-10-25 23:13:32

7樓提及
6樓提及
4樓提及
想問下為何要這樣做?BLOG 多 D 人寫又會點?

小弟之前也有在 FORUM 寫一些,因覺得這樣可多 D 人討論


I haven't thought that, but in the blog, your can talk more personal things


這樣的話,小弟則寫下國內的事吧﹗
色慾中國?
10 : 游浪潮(3792)@2011-10-25 23:22:00

9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4樓提及
想問下為何要這樣做?BLOG 多 D 人寫又會點?

小弟之前也有在 FORUM 寫一些,因覺得這樣可多 D 人討論


I haven't thought that, but in the blog, your can talk more personal things


這樣的話,小弟則寫下國內的事吧﹗
色慾中國?


這是其中一部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68

簡化系列 - 有關首次公開招股就上市文件中的披露─「概要及摘要」一節的指引(GL27-12)(於2013年6月、7月及11月、2014年1月及4月以及2015年1月及6月更新)

1 : GS(14)@2015-09-06 23:03:11

http://www.hkex.com.hk/chi/rules ... ments/gl27-12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35

根據《上市規則》向關連客戶以及現有股東或其緊密聯繫人配售股份 (GL85-16)

1 : GS(14)@2016-02-09 02:45:12

http://210.6.198.21/ich_flag/cn- ... i/tr_9068_11362.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525

刊發檢討《企業管治守則》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的諮詢總結以及《董事會及董事指引》

1 : GS(14)@2018-08-25 09:38:58

http://www.hkex.com.hk/-/media/H ... 0727_c.pdf?la=zh-HK

http://www.hkex.com.hk/-/media/H ... )/cp2017111cc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1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