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PPI同比回升至3.4%,CPI跌回1時代
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1.8%;P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3.4%。
專家分析,食品價格下降是CPI環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醫療保健等價格延續上漲態勢,居民消費升級步伐在加快。PPI同比較前值出現回升,主要在於低基數原因,並非價格的回升。
CPI同比增速重回“1”時代
從環比看,4月CPI略有下降,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解讀稱,食品價格下降1.9%,影響CPI下降約0.38個百分點,是CPI下降的主要因素。
從同比看,CPI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上漲0.7%,影響CPI上漲約0.13個百分點。其中,雞蛋、鮮菜和鮮果價格分別上漲17.7%、8.2%和4.2%,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33個百分點;禽肉、水產品和牛羊肉價格上漲影響CPI上漲約0.18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下降16.1%,影響CPI下降約0.43個百分點。
非食品價格上漲2.1%,影響CPI上漲約1.67個百分點。其中,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5.2%,教育服務類價格上漲2.7%,居住類價格上漲2.2%。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4月18日在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物價走勢反映出經濟運行、結構調整中的一些趨勢性變化。CPI中的旅遊、醫療保健等價格延續上漲態勢,表明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關的服務需求在增加,居民消費升級步伐在加快。
據測算,在4月份1.8%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1.3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5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撰文分析, 今年以來市場一直有通脹重新擡頭的預期,但一季度CPI同比平均為2.1%,低於市場預期,在總需求沒有明顯回升、國內貨幣供給增速明顯回落的大背景下,國內並不具備高通脹的需求與流動性環境。據此預計今年全年CPI同比中樞難超2.5%,仍將低於3%的預期調控目標。
招商宏觀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從最新數據來看,5月初以來農產品價格環比跌幅有所收窄,同時疊加國際原油價格受美伊問題的影響而不斷走高,布油目前已突破77美元關口,5月份CPI同比增速有望企穩乃至回升。中美貿易戰對於農產品價格的潛在擾動需要進一步關註。

PPI同比回升是因基數低
從環比看,PPI降幅與上月相同。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2%,生活資料價格下降0.1%。在調查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16個行業產品價格下降,比上月減少1個。
從分項環比表現來看,4月份煤炭、黑色、有色金屬相關行業環比表現起色不大,但受油價上漲的影響,石油開采加工業環比由降轉升,表現較強。從同比看,PPI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生產資料價格上漲4.5%,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1%,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
在主要行業中,漲幅擴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合計影響PPI同比漲幅擴大約0.34個百分點。漲幅回落的有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上漲11.0%,回落1.0個百分點;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上漲4.4%,回落1.4個百分點。
海清FICC頻道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撰文分析,4月PPI同比上漲3.4%,較前值出現回升,主要在於低基數原因,並非PPI價格的回升。全年PPI同比大概率不超過2%水平。從歷史數據上看,2017年4月PPI環比-0.4%,處於歷史最低水平,這使得2018年4月PPI同比面臨較低基數的問題,低基數因素是推高2018年4月PPI同比的主要原因。
據測算,在4月份3.4%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3.6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2個百分點。
華泰宏觀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整體而言,相比去年同期,今年PPI中樞有望平穩回調、而通脹中樞則溫和回升,PPI-CPI剪刀差的收窄將是大趨勢,這一格局的兌現將有利於中下遊行業盈利的持續改善。
統計局解讀:食品價格下降是4月CPI環比下降主因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2018年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1.8%;P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3.4%。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進行了解讀。
一、CPI環比下降,同比漲幅有所回落
從環比看,CPI略有下降,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下降1.9%,影響CPI下降約0.38個百分點,是CPI下降的主要因素。生鮮食品價格繼續下降,鮮菜和鮮果價格分別下降5.5%和1.2%;豬肉、雞蛋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下降6.6%、3.4%和1.2%。上述五類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35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0.2%,影響CPI上漲約0.20個百分點。受清明節和勞動節假期影響,飛機票、賓館住宿和旅遊價格分別上漲9.4%、2.7%和1.0%,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4個百分點。受國內成品油調價影響,汽油和柴油價格均上漲2.7%,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房租上漲帶動居住價格上漲0.1%,影響CPI上漲約0.03個百分點。此外,中藥和西藥價格上漲影響CPI上漲約0.02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CPI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上漲0.7%,影響CPI上漲約0.13個百分點。其中,雞蛋、鮮菜和鮮果價格分別上漲17.7%、8.2%和4.2%,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33個百分點;禽肉、水產品和牛羊肉價格上漲影響CPI上漲約0.18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下降16.1%,影響CPI下降約0.43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2.1%,影響CPI上漲約1.67個百分點。其中,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5.2%,教育服務類價格上漲2.7%,居住類價格上漲2.2%。據測算,在4月份1.8%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1.3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5個百分點。
二、PPI環比下降,同比漲幅有所擴大
從環比看,PPI降幅與上月相同。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2%,生活資料價格下降0.1%。在調查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16個行業產品價格下降,比上月減少1個。在主要行業中,降幅收窄的有燃氣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2%,比上月收窄0.5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0.2%,收窄0.5個百分點。由升轉降的有黑色金屬礦采選業,下降2.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8%;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0.9%。由降轉升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上漲3.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上漲0.7%。
從同比看,PPI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生產資料價格上漲4.5%,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1%,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在主要行業中,漲幅擴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合計影響PPI同比漲幅擴大約0.34個百分點。漲幅回落的有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上漲11.0%,回落1.0個百分點;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上漲4.4%,回落1.4個百分點。據測算,在4月份3.4%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3.6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2個百分點。
豬價下行周期止跌 CPI同比擡升破“2”
8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份CPI數據,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價格分別上漲3.1%、13.3%和6.6%,三項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14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下降9.6%,降幅有所收窄,影響CPI下降約0.24個百分點。
在2016年CPI新基期調整減小豬肉權重之前,CPI一度被外界戲稱為“中國豬指數”(China Pig Index)。在本輪豬周期價格下行趨勢下,CPI一直被拖累,近期豬肉價格開始上漲,對CPI拖累有所減輕。
周期性是生豬產業最基本的特征,特別是在中國,由於生豬本身的生長飼養周期加上國內生豬散養戶比例占整個行業的一半左右,導致這個行業的養殖生產規模極其不穩定,所謂的“豬周期”每隔3~4年就會有一個輪回。2016年,我國生豬價格進入了下跌周期,特別是進入了2018年後,豬價一度快速下跌,4月末5月初跌至9元/公斤,生豬白條價格也下降至15元/公斤,甚至部分屠宰企業出現了14元/公斤的報價。豬價及食用油價格走低,降低了通脹預期。
當前,豬價正處於下跌周期的年度反彈小周期。據農業農村部監測,6月份,豬價迎來階段性反彈。全國豬肉批發均價每公斤16.63元,比1月份跌20.6%,環比漲4.2%,同比跌16.6%。到了7月,全國生豬價格反彈到13元/公斤,較6月環比上漲了10%左右,但同比仍出現下降,油脂價格低於去年同期。
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過去1個多月以來,豬價雖然出現顯著上漲,但同比仍呈現下跌,豬價對CPI的影響為負值。長期來看,本次豬價上漲更多是季節性階段反彈,8月中後期豬價將難以繼續上漲。
對於在整個下行周期出現近期生豬價格快速上漲的原因,林國發認為,豬價快速上漲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階段性的大豬供應偏少,上漲勢態形成後,市場放緩出欄節奏,壓欄意願增加,加快了豬價上漲。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近期豬價上漲緣於2017年12月末到2018年2月初,當時氣溫大幅下降以及階段性大幅波動,新生小豬存活率偏低。而這時出生的小豬基本在7~8月初出欄,最終導致7~8月大豬供應偏少。
值得一提的是,本輪從2016年6~7月開始的下跌周期已經持續2年,並仍處於下跌大周期中。而且,當前豬價也處於年度上漲小周期中後期,本次在沈陽暴發的非洲豬瘟疫情因素可能導致今年中秋行情提前結束,8月中後豬價將轉為高位震蕩,9月中後豬價下跌風險增加。
對於行業上市公司來說,由於今年第二季度行業全面虧損,多家生豬養殖上市企業上半年出現虧損,部分上市公司由於生豬占主營業務比例較大,虧損明顯。其中溫氏股份就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下降47.52%~53.04%,整個業績靠養雞業務支撐。
林國發認為,目前豬價已經反彈至行業平均養殖成本上方,8月生豬養殖凈利潤在100~150元/頭,今年三季度生豬養殖企業有望扭虧實現盈利。
責編:許雲峰
菜篮子里的CPI
1 :
GS(14)@2010-08-08 12:19:17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85968.html
一本面皮微皱、纸头发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两年来每天买菜的明细账目。在饱含生活气息的字里行间,透露的是老百姓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
记账人叫何阿姨,来自四川,3年前为照顾生小孩的女儿来到上海生活。之所以记账,何阿姨说:“刚来的时候,女婿每月给我3000元生活费,我觉得挺多的,就用这个本记下来。”
“好歹也给女婿有个说法吧。”何阿姨指着那本已经发旧的账本,一项一项指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看,“还挺清楚的。你看,那个时候,肉是多少钱,菜多少钱。”
记者翻看账本发现,有些家常菜,特别是蔬菜,跟去年相比价格涨了接近一倍。这也导致何阿姨一家花在“菜篮子”上的开支增加不少。
“以前上街50块能买好些东西,今年上街100块不在意就花了,自己也不知道花哪儿了。” 何阿姨说道。
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食品类占据较大权重,食品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CPI的走高。昨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数据显示,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升3.2%,食品类价格则飙涨7%。但这一涨幅,与老百姓的实际感受仍有一定距离。
蔬菜价格涨近一倍
“我来这快3年了,基本上买菜都到这里。”上海万航渡路靠长宁支路的路边菜场上,何阿姨熟悉地和一些菜贩子打着招呼。
“买菜地点没变,吃饭的人没变,但今年菜钱却真多花了不少。”何阿姨说。翻开何阿姨的账本,一笔一笔的账目也证实了她的说法。账本记录:去年这个时候,每天买菜50元左右基本就够了,而现在平均每天都在70元左右。如果按月均消费计算,花在蔬菜、肉食等食品上的钱从去年的2000元已提高到了 2400 元,增长幅度达到了20%。
走到西红柿摊前:“西红柿多少钱一斤?”何阿姨问道,菜贩回答:“两块八。”“便宜点,两块五,我来两个。”菜贩也开始吐苦水:“现在这进价就贵,我也没办法,你再砍,我就没得赚了。”就这样你来我往,最后以每斤2.6元成交。
“今年菜真贵,”何阿姨说,“猪肉、鸡肉什么的涨得不算多,还比较稳定,但是这蔬菜还真贵。”
她举了一些菜为例:茄子去年是1.5~2元/斤,现在是3~4元/斤;藕去年是2.5元/斤,现在是4~5元/斤;丝瓜去年是1.5~2元/斤,现在是 3~4元/斤。“特别是绿叶菜,像上海人爱吃的鸡毛菜,去年最低的时候几毛钱一斤也能买到,现在简直是天价,要5块一斤。”
走着走着,何阿姨的菜篮子已经装了不少菜。“你看我今天骨头买了11块,菜买了33块,你说以后是多吃肉,还是多吃菜?”
买完菜的间隙,何阿姨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今天的支出:骨头11元,菜33元,水果17元,老嫩姜12元,合计73元。何阿姨抖抖钱包,里面出门时的100元只剩27元了,又从自己的“金库”里取出50元。“明天买完菜可能就一分不剩了。”
天灾还是流动性过剩
今年以来,农产品及菜价上涨的大戏已多次上演。当媒体把焦点集中在“蒜你狠”和“豆你玩”的涨价旋风中时,菜价的涨幅反倒被淹没在老百姓的切身体会之中。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CPI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2.6%,在CPI计算的八大类商品中,食品上涨了5.5%,成为最高的增长幅度的类别。
国家发改委8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中下旬以来,受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多雨天气影响,蔬菜价格出现普遍回升,尤其叶类蔬菜价格上涨更为明显。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的监测数据也显示,蔬菜价格连续上涨了四周,21种监测蔬菜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1.9%,其中葱、姜、蒜和叶类菜上涨明显。
有机构预测,7月份受部分农产品近期价格上涨影响,CPI同比增长将突破3%,较6月有所反弹。
“冲”在市场第一线的何阿姨说她搞不清楚CPI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记者告诉她上半年CPI上涨了2.6%,简单来说就是物价总体比以前贵了2.6%。何阿姨连连摇头,“不准、不准,茄子从1~2块一斤涨到了三四元一斤,不是翻了一倍吗?”
CPI数据如何能更真实地反映老百姓感受到的物价上涨,这一直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菜价疯涨?目前流行着多种说法,一种是“南方天气说”。去冬今春以来,我国气候反常,南方持久干旱,接着又是大面积洪灾。北方先是经历冰冻、雨雪天气,如今又是松花江流域大水,造成这些地区蔬菜产量下降。
万航渡路靠长宁支路路边菜场的菜贩说:“我们现在拿菜价比以前高了好多,蔬菜本身就是一种季节性,没有雨水蔬菜长不出来,产量就少了,过了那个季节,人工消耗的就会多,价格上涨也就会多,最近气温这么高,蔬菜容易烂,更不容易保存了。”
另一种是“成本需求说”。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在一次访谈中就表示:“过去蔬菜属于副食品,现在很多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已经把主食变成蔬菜了,所以需求量增加了,供需矛盾增加也是推动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还有一种是“游资炒菜说”。在股市、楼市低迷后,游资转而进入农产品领域,炒高了农产品价格。
餐饮业受成本所累
在今年下半年调结构、保增长、抑通胀三大政策目标中,通胀水平事实上是决定政策天平朝哪一端倾斜的重要指标。
面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给CPI造成的巨大压力,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等多个部委密集出台了多个农产品市场调控新政,四处扑火。
仅7月28日一天,发改委就联合多个部委一次性发布了三个政府文件,都与农产品相关,分别涉及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粮油收购政策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文件都与农产品的价格调控相关,凸显政府管理通胀预期的决心。诸多政策效果如何,还有待下半年的市场检测。
物价上涨的真正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受菜价的影响,上半年餐饮业的盈利能力已不容乐观。
上海昌化路一家快餐店的负责人莫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2009年11月份开了这家店,现在工人工资涨了,菜价贵了,煤气等等都在涨,餐厅的成本已大幅度提高。
“我们隔壁那家餐馆,8个月的时间已经换了4个老板,”莫女士说,“他们就是没有预料到成本会这么高。”尽管莫女士餐厅墙上的价目表已经换上了新的价格,但客人并不“买账”。“现在中午吃套餐的人多了,点菜的人少了,所以收入总体来说还是少了。”
中国烹饪协会今年6月下旬发布了《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也显示餐饮业进入了微利时代,而本轮菜价上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 :
tcw1984(3057)@2010-08-08 13:16:12聽講內地好多有錢佬跟本唔信人民幣的value,佢地寧願將d cash轉做實物,最簡單就係樓
3 :
GS(14)@2010-08-08 13:30:472樓提及
聽講內地好多有錢佬跟本唔信人民幣的value,佢地寧願將d cash轉做實物,最簡單就係樓
他們買的物業也是一種定期的租用權..是否實物也真難定奪...
4 :
tcw1984(3057)@2010-08-08 14:22:483樓提及
2樓提及
聽講內地好多有錢佬跟本唔信人民幣的value,佢地寧願將d cash轉做實物,最簡單就係樓
他們買的物業也是一種定期的租用權..是否實物也真難定奪...
呵呵,唔知了,都係聽番黎ja!
5 :
GS(14)@2010-08-08 14:25:28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聽講內地好多有錢佬跟本唔信人民幣的value,佢地寧願將d cash轉做實物,最簡單就係樓
他們買的物業也是一種定期的租用權..是否實物也真難定奪...
呵呵,唔知了,都係聽番黎ja!
同香港買樓差唔多,你買樓只是買了一個幾十年的租用權吧,特區政府是業主,發展商是包租公,你就是...。
菜價豬肉價漲 內地CPI升2.3%
1 :
GS(14)@2016-03-11 12:54:46【本報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2.3%,比1月擴大1.1個百分點,創2014年7月以來新高,亦高於市場預期的1.9%。統計局解釋,2月CPI大升,主要是受寒潮天氣和春節因素的雙重影響,其中鮮菜價格上漲30.6%,豬肉價格上漲25.4%,佔CPI月度升幅一半以上。
PPI連跌48個月
至於反映工業活動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2月份按年下降4.9%,連續48個月降低,但降幅比上月縮小0.4個百分點。海通證券指,內地政府在2016年加大貨幣和財政刺激力度,極有可能推升通脹上行,預測今年CPI或從去年的1.5%大幅回升至2.4%,不排除個別月份超過3%目標的可能性。上海證券指,CPI回升超出市場預期,統計局解釋為季節性因素上漲,但根據以往經驗,春節後價格通常顯著回落。受貨幣過分充裕環境的影響,未來價格波動程度會加大。另外,PPI仍然低迷,表明經濟下行壓力仍然不減,回升主因與之前商品反彈有關,持續性還存疑。市場擔心滯脹會重新出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1/19524919
內地CPI升2.3% 低過預期
1 :
GS(14)@2016-04-12 17:43:45【本報訊】生產數據報捷,A股分析師轉牛。內地統計局昨公佈,內地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按年升2.3%,低過市場預期的2.4%,當中食品價格升7.6%,鮮菜價格漲35.8%,豬肉價格漲28.4%。另外,3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跌4.3%,低過市場預期的4.6%,為2015年1月來的最小降幅,按月亦微升0.5個百分點,結束2014年1月以來連續26個月下跌走勢。分析師普遍認為數據好過市場預期。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指,3月CPI持續低於3%的貨幣政策警戒線,有助改善企業盈利,又不會使貨幣政策轉向;並指PPI降幅收窄超預期,亦有利於企業盈利改善,證實經濟小周期回升,因而建議可以加大買入A股。
PPI按月上升屬利好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指,CPI升幅低於預期,預計今年內地還會減息一次,降準5次。PPI按月上升釋放積極訊號,主要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企穩,及供給側改革、去產能正取得成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12/19567419
美CPI按月升0.4% 3年最勁
1 :
GS(14)@2016-05-19 02:04:46【明報專訊】汽油價格上漲之際,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月升0.4%,升幅創逾3年來最大,遠高於3月的0.1%升幅,反映能源價格下跌對通脹的抑遏作用逐漸消退,令通脹可望逐漸朝聯儲局的目標邁進。
上月能源價格按月升3.4%,是2013年2月以來最大升幅。汽油價格按月更升8.1%,升幅是近4年來最大。
低油價遏通脹效力消退
上月整體物價按年升1.1%,升幅較3月加快。不過剔除價格變化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核心通脹按年升2.1%,升幅較3月略低0.1個百分點。油價自2014年中以來顯著下滑,加上美元強勢拖低美國進口貨品價格,但這些物價下行壓力正開始緩解。
由於美元近期兌其他貨幣偏軟,加上加拿大、尼日利亞等地的原油生產受阻,刺激國際油價上揚。布蘭特期油昨曾高見每桶49.47美元,創6個月高位。紐約期油昨曾高見每桶48.42美元,是去年10月以來最高。聯儲局一直以確實的通脹增長證據作為加息條件,當局預期通脹在中期可達2%目標。
(綜合報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18/news/ec_ecn1.htm
港4月通脹放緩 CPI跌至2.7% 影響iBond回報
1 :
GS(14)@2016-05-24 05:00:41【明報專訊】第六批通脹掛?u債券(iBond 6)發行在即,惟本港通脹率持續放緩。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4月份本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2.7%,基本通脹率僅2.3%,分別較3月份的升幅下跌0.2及0.5個百分點(見圖)。雖然基本通脹率放緩速度符合市場普遍預期,但綜合四家券商統計,截至昨日,iBond仍錄得超過5.35億元孖展認購。
明報記者 溫婉婷
據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本港CPI及基本通脹率為2.7%及2.3%,符合早前市場對本港通脹率將降至2%左右的預期。當中尤以耐用物品跌幅最大,其價格按年下跌6.2%;其次為衣履,價格跌幅達2.2%。另一方面,私人房屋租金繼續跑出,價格按年升幅達5%,帶動住屋的價格升幅達4.8%;食品(不包括外出用膳),教育及醫療服務的價格均按年上升逾4%。
耐用品價格跌幅最大
政府發言人稱,基本通脹在4月份緩和,部分基於私人房屋租金及食品價格的按年升幅減慢,及旅遊費用按年下跌所致;又表示,通脹在短期內的上行風險仍會受控。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表示,雖然iBond回報率及首日上市價格會較往年失色,但由於基本通脹率仍然維持2%以上,強調iBond仍屬正回報的投資,購買iBond仍有利可圖;加上「今年(認購方法)又易?驉A打個電話就可以買iBond」,上市首日即可沽出獲利,預料今年購買人數與去年持平或輕微上升。惟在僧多粥少的情?下,他認為投資者「今年會較理性」,不會作大額投資,料整體認購金額會較去年回落。
iBond孖展預留逾5億
儘管如此,截至昨日,綜合四家券商統計,iBond仍錄得超過5.35億元孖展認購,合共超過1.9萬名客戶預留或查詢。輝立證券企業融資副經理陳英傑表示,自政府公布iBond 6的詳情後,近日通過該行預留iBond的客戶數目確實有所增加。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24/news/ec_ech1.htm
內地CPI升1.9%
1 :
GS(14)@2016-07-12 03:16:00【本報訊】6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1.9%,較5月跌0.1個百分點,但仍略高於市場預期的1.8%。其中食品價格升幅最高,達4.6%,當中豬肉價格更大升30%。消費品價格升1.7%,服務價格升2.2%。統計上半年,全國CPI比2015年上半年升2.1%。與5月份相比,食品價格按月跌1.4%,消費品價格跌0.4%,服務價格反升0.3%。由於暑假臨近,機票、旅遊價格按月升3.8%及2.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方面,6月份按年跌2.6%,與5月份相比則由升轉跌,按月跌0.2%。內地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釋,PPI按月轉跌,是由於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製品的製造業價格皆下跌,加上石油、天然氣等價格升幅收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1/19689590
上月CPI跌至1.8% 大行促放水 內地官方反駁降準論
1 :
GS(14)@2016-08-10 04:45:36【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7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回落至按年上漲1.8%,符預期,與今年1月的增速同為全年最低水平,促使民間再度倡議放寬貨幣政策,惟即日惹來官媒反駁,指目前無必要急於「放水」。
明報記者 陳子凌
統計局解釋,CPI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因豬肉等價格下降,抵消菜價受雨災上升及暑假令機票等價格上升的影響;另外,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按年跌1.7%,跌幅為2014年8月以來最小,並連續7個月跌幅收窄,與多個工業行業價格漲幅擴大有關。
PPI跌幅兩年來最小
CPI續走低,民間減息降準預期再升溫,招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考慮到下半年財政政策力度有限,經濟動力持續弱化,將有需要放寬貨幣政策,第三季出現一次降準的機會率上升。德銀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學家周浩也表示,在內地通脹較疲軟,經濟增速仍放緩之下,預期人行未來幾個月有必要減息0.25厘。
德銀:有必要減息0.25厘振經濟
面對民間預期升溫,官媒亦立即出手反駁,中央廣播電台隨後在《全國新聞聯播》中引述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CPI確是創造了降準或減息的空間,但中國目前沒有必要急於降準減息。
這亦是不足一個星期內,官方第四度出手降溫降準減息預期。上周五(5日)發改委旗下政策研究室一篇報告因提到要「擇機減息降準」,令市場加強憧憬中央放寬貨幣政策,發改委即日晚上刪走相關字眼;同日人行發表的第二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除重申下半年要維持穩健貨幣政策之外,更特別在一個專欄中指出降準弊處,稱若頻繁降準會強化對政策放鬆的預期,導致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促使投機者買匯炒匯,令外匯儲備下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99&issue=2016081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