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美元!摩根大通願花血本解決所有抵押債相關起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9062013年,摩根大通的名字與罰金走在一起,巨額的罰金。
最新消息顯示,摩根大通願意支付超過40億美元的罰款,破財消災。
所謂「災」,是指美國多個政府部門紛紛指控摩根大通,認為其在早前銷售抵押債證券上有非法操作行為。這些部門有紐約州檢察院、加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檢察院、美國司法部、美國住房金融管理局……不一而足。
根據以往案例,像摩根大通這樣「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往往會花錢了事,與政府部門和解。不過,這次價碼是不是高了一點——40億美元?
等一等,40億美元可能還不夠。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司法部和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局正在多面協商,看能否用提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罰款數字。在摩根大通辦公室,有政府部門提出:200億美元罰款,全盤和解所有相關訴訟。
當然,摩根大通的談判人員驚呆了,他們原以為政府的胃口要小得多。
因為200億美元的數字,已經相當於摩根大通表現良好時,一年淨利潤的總和,更為重要的是,超過了摩根大通的呆賬準備金194億美元。這已經讓和解談判脫離了原有軌道。下面通過一幅圖瞭解下摩根大通呆賬準備金情況:

據FT報導,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局Helen Kanovsky否認了上述200億的傳聞,稱上述報導完全不是事實。
知情人士告訴FT,就被指控在抵押貸款證券市場違規操作問題上,摩根大通正與美國政府部門協商,準備支付40多億美元罰金尋求與政府部門和解。
知情人士還表示,除了協商支付多少罰金之外,摩根大通還想就認罪範圍上,討回一些好處。因為,如果摩根大通承認其在抵押貸款證券問題上承擔責任,那麼可能會引發鋪天蓋地的來自私人當事人的訴訟。
此外,認罪與否,勢必還會影響到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對摩根大通的訴訟。聯邦住房金融局已經起訴了10幾家銀行,其中,摩根大通被要求支付超過60億美元的罰金。
截至目前,美國所有政府部門對摩根大通有關抵押債證券非法行為的指控中,摩根大通被要求支付罰金的總額超過100億美元。
上週,因為倫敦鯨事件,摩根大通剛剛向美國政府支付了9.2億美元的罰金。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9月19日,摩根大通與監管機構就「倫敦鯨」事件達成和解,同意支付9.2億美元的罰金,並承認了銀行的內部控制存在問題。
摩根大通9.2億美元的罰金分別賠償給了SEC(2億美元)、美國貨幣監理署(3億美元)、美聯儲(2億美元)和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2.2億美元)。
監管機構的關注點在於,摩根大通的風險管理和財務報告系統出現了問題,並認為它沒有把風險管理系統的不足向其董事會和監管機構報告。
該銀行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承認了摩根大通的行為違背了美國的證券法。他在一份聲明中稱:
我們已經承擔了責任,並從開始就意識到了我們的錯誤。我們從中學到了教訓,並努力彌補錯誤。我們將繼續努力,希望不但我們的股東和客戶認為我們是各方面都最好的銀行,也希望我們的監管者有同樣的看法。既然損失已經發生,我們就得做出許多改變。這些改變將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壯和明智,也會使我們成為一家更好的企業。
說史131008傑弗遜傳(40) 古道照顏色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0/08/%E8%AA%AA%E5%8F%B2131008%E5%82%91%E5%BC%97%E9%81%9C%E5%82%B340-%E5%8F%A4%E9%81%93%E7%85%A7%E9%A1%8F%E8%89%B2/說史131008
傑弗遜傳(40) 古道照顏色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十九)「最終回」
身前事,死後名。The Lives and Deaths of the Genius Jefferson and His Antagonist
〈阿當斯〉
馬歇爾之所以能在美國歷史上,建立不朽的貢獻,其中也有阿當斯的一份功勞。是阿當斯首先對馬歇爾委以國務卿的重任,也是阿當斯把馬歇爾安放到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寶座之上。沒有阿當斯,也就沒有馬歇爾的傳奇。
阿當斯為聯邦黨,為美國,為歷史,留下了馬歇爾之後,心安理得地離開白宮,返回麻薩諸塞昆西市Quincy的老家,從此幾乎再也沒有離開這個城市了。
阿當斯在當時就已被人譽為「政治哲學家」,甚至被部分人尊稱為「美國政治哲學之父」。早於獨立時期甚至更早,他就已經發表了不少文章,建立了一個相當完整的政治哲學體系和宇宙觀。 這個體系可以說既代表了建國先賢們的某些共同信念,又反過來,以其影響力在知識群體中進一步加強這些信念。後世稱這種政治哲學為「輝格主義Whiggism」。***
「輝格主義」源於英國,英國在稍早的時候已經出現了「輝格黨」。正如中國的「理學」一樣,「輝格主義」是一套涵蓋政治、倫理,以至宗教的宇宙觀,並具有極其鮮明的時代背景。
在啟蒙運動中,牛頓所描繪的空間體系受到無上的推崇。在萬有引力宇宙中,所有天體靠著彼此之間的力量,互相牽制而各安其位。 天體之間的運動不斷,但卻因為彼此之間的牽引而有所制約,其中顯然有一套秩序和法則支配著這一切。
「輝格主義」與「自然神論」一脈相承。 宇宙既是如此的完美,一切事物均受其他事物的制約,從來沒有脫離其所屬位置, 必然由一個絕對理性的上帝所創造。 祂創造了宇宙和宇宙運行的法則,創世之後,祂的工作也就結束了。 因為秩序一經啟動,就會永恆和完美地運行下去。
上帝造人是為了受造物中能有「某些東西」可以了解祂完美的法則。人類既然有幸被賦予這神聖的使命,就應該將上帝的「天道」奉行在人間—- 建立一個「立憲的國家」!上帝為宇宙立憲,人也應該為社會立憲!人類遵從上帝的「道」,也就是運用至高的理性,定立一套讓所有權力互相牽制,而能各安其位的政治運作方式。
在阿當斯的論述中,上帝所創造的宇宙之所以「美」,是因為其永恆不息的秩序,而秩序的來源則是每一種力量對另一種力量的互相影響和牽制。 人類要秉承上帝所創造的「宇宙之美」,則所建立的政府一定要有「憲法」來維護世間的秩序,而最能維護秩序的「憲法」,就是要讓每一種權力都必須受到其他各種權力的影響和牽制。****
因此,評價一個政府好壞的準則非常簡單。首先,「立憲」是必需的,這是阿當斯等「新英格蘭輝格主義者」對英國政府不滿的主因。「立憲」後,能夠「上遵天道,下守法規」,安於其位的政府(尤指行政部門)就是好政府;踰越本位,對其他權力橫加干涉,以至試圖操控所有權力的政府,就是壞政府。這種想法與中國儒家的「天道」、「正名」等觀念,實在是異曲同工。
在獨立時期,由於擁有共同的目標—- 獨立和制憲,阿當斯和傑弗遜的想法還不至於有太大的分歧。 這也是二人在獨立時期惺惺相惜,建立深厚友誼的原因之一。不過在正式建國和立憲後,二人政治理念的分野就突顯出來了,甚至因此而產生嫌隙。阿當斯在這方面贊同漢密爾頓的想法,認為「憲法」既是上帝的「天道」在人間的「理性體現」,則應該盡可能保持「穩定」。正如所有的聯邦黨人一樣,阿當斯並不信任人民— 他們沒有足夠的理性。 他認為政府應由菁英所領導:「人民當然有權表達意見,政府也當然有義務聆聽,但政府的義務也僅此而已。 民意飄忽而難以捉摸,政府根本不可能所有政策都按民意制定…..政治領袖要做的,是領導民意,而不是順從民意。」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強政勵治,行政主導」吧!
傑弗遜則秉承歐陸人文主義觀點,認為所謂的《憲法》,只是人民之間自願地互相訂立的「契約」,「契約」得以持續執行的合法性,在於人民持續的授權。***
任何一個人都不應受制於他沒有參與制定的規則,因此從哲學層面上,傑弗遜認為包括「憲法」在內的任何法律和規則,在訂立的一刻應自動設定一個「有效期」。他甚至在著作中明確提出過,「任何法律當在制定後的十九年後自動失效。」因為十九年,就是他認為一個人由出生到擁有足夠理性的年齡。既然政府需要定期獲得人民的重新授權,「憲法」當然也得定期由人民重新制訂。當然,這種想法在實際操作層面困難重重,傑弗遜本人也非常明白現實的限制。他所能做的,只是儘可能不透過政府權力的膨脹,而是透過推動「憲法修正案」或議會立法,來解決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
以阿當斯為首的「輝格主義者」在獨立至建國初期佔據了主流,不過在傑弗遜開創的「和諧時期」一度隱沒。直到第七任總統傑克遜Andrew Jackson推行著名「傑克遜式民主Jacksonian Democracy」,其「霸氣」令南方深感威脅。主張各安其位的「輝格主義」又重新復興,1833年仿英國致力抑制皇權的「輝格黨」之名,美國「輝格黨Whig Party」成立。***
正是因為有阿當斯和傑弗遜這樣的政治哲學家,美國才能建設成一個穩定和執行力強大,卻又不失開放、多元和活力的國家。
阿當斯退休後雖然少有離家,但仍一直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對世界的關心。閱讀新書和重讀經典是他每天的「工作」,即使後來患上白內障,他仍會讓孫兒讀給他聽,直至去世,從不間斷。除了讀書,與老朋友通信也是阿當斯重要活動。在這段時間,阿當斯重修了與 勒殊Benjamin Rush的友情。勒殊是獨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被稱為「美國啟蒙運動之父」。他和阿當斯年輕時曾並肩作戰,為爭取獨立而努力,也一起在《獨立宣言》上簽署。透過勒殊的調解,阿當斯更和傑弗遜一笑泯恩仇,恢復彼此從獨立時期就建立的深厚友情。
1820年,阿當斯罕有地離開昆西市,前住麻薩諸塞的州府波士頓。這一年他被選為「選舉人」,代表麻薩諸塞投票支持 門羅總統連任,同時也被選任為「麻薩諸塞制憲會議」的成員,這也是他人生最後擔任的公職。1824,阿當斯以八十九歲的高齡,老懷安慰地看著長子 小阿當斯John Quincy Adams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第六任總統。 在布殊Bush父子出現前,阿當斯父子一直是美國歷史上唯一的父子總統。
被稱為政治哲學家的阿當斯,一生留下了許多名言,其中有對美國「建立」的精闢論斷,也有對美國「將來」的美好憧憬:
“History would ascribe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to Thomas Paine… Without the pen of Paine, the sword of Washington would have been wielded in vain.”
「歷史將會把美國革命歸功於潘因……若無潘因的銳筆,華盛頓的利劍將只能徒然揮舞!」
“The science of government, it is my duty to study, more than all other sciences; the arts of legis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and negotiation ought to take the place of, indeed exclude, in a manner, all other arts.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that our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Our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and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 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
「相較於其他學問,學習如何運營政府為當今要務,而立法、行政及協商之藝術,則為要務中之要務。吾輩務必研究政治與軍事,則吾輩之子代方能在自由之中,學習數理與哲學;吾輩之子代亦務必修習數理、哲學、地理、自然歷史、造船、航海、商務及農藝,如此其子孫方有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繡織和陶藝之餘裕。」
不過,阿當斯最為人所知的還是下面的這一句。1826年7月4日,阿當斯因為心臟衰竭和急性肺炎,已經奄奄一息了。彌留之間,他從口裏吐出最後的一句名言:「(還好)傑佛遜比我長命!Thomas Jefferson’s longevity than I.」終於心安理得地撒手塵寰,享年九十一歲,在列根之前,他一直是美國最長壽的總統。
不過,阿當斯這次錯了!他並不知道,他的競敵兼好友傑弗遜,已在幾小時前,先行一步了!當年,《獨立宣言》的初稿由傑弗遜草擬,阿當斯修訂聯署。今天,就在《獨立宣言》通過五十周年的慶典,於華盛頓特別區歡快地舉行的同時,僅有的兩位曾簽署《獨立宣言》的美國總統,在幾小時內先後去世了。這個史上罕見的奇妙巧合,為這兩位不朽的政治巨人,更添上了幾份傳奇。
〈傑弗遜〉古道照顏色
儘管貧病交困,但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美國終於「真正的獨立」,看到人民享有「宗教的自由」,看到自己一手建立的維珍尼亞大學開幕,傑弗遜已是此生無憾。 就在好友阿斯死前的幾小時,正午十二時五十分,傑弗遜安詳地離開人世,享年八十三歲。
傑弗遜被安葬在蒙地沙羅,簡約的墓碑上是他生前親撰的墓誌銘,按照他的意願,一個字也沒有增刪:
“Here was buried Thomas Jefferson — author of the Declaration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of the Virginia Law for Religious Freedom, and Father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美國《獨立宣言》和《維珍尼亞自由法》的撰寫人、維珍尼亞大學之父,湯瑪士.傑弗遜,長埋於此。」
傑弗遜在墓誌銘中,沒有提到自己曾擔任維珍尼亞州長、國務卿,甚至美國總統等重要公職。至於路易安那購地、懲戒北非海盜、探索西部等功績,也隻字未提。傑弗遜單單選擇了《獨立宣言》、《維珍尼亞自由法》和維珍尼亞大學,作為自己一生功業的總結,甚至連半句解釋也沒有。
要理解傑弗遜對自己的評價,就必須找出墓誌銘上所列舉三者的共通點。只要細閱傑弗遜的一生,就會知道答案其實就是—「自由」!當年「五月花號」遠渡重洋到達新大陸,就是為了爭取「自由」。「自由」正是「美國精神」,正是傑弗遜一生為自己、為人民,以至全人類的追求。
《獨立宣言》是向暴政發出的怒吼,它最終讓人的肉體從強權中解放了出來; 《維珍尼亞宗教自由法》是向宗教桎梏的告別,它讓人的精神從教權中解放了出來。然而,無知的人是不可能擁有真正自由的!因此,傑弗遜才會認定「教育」是建立自由國度的第一要務。 興辦教育才能對抗蒙昧和麻木,才能將人的靈魂從無知中解放出來!「教育」是傑弗遜畢生的最高理想,維珍尼亞大學的成立,正是這種理想的體現。
傑弗遜生前欠下的的巨債,並不因他的死而勾銷。蒙地沙羅莊園在傑弗遜死後的五年,在拍賣會上以七千元售出。可幸莊園裏的所有建築物及部分土地,在1834年被傑弗遜的「粉絲」海軍中尉Uriah Phillips Levy買下,他完整地保留了大宅的外觀和所有室內家具陳設的原貌。1862年,中尉在南北戰爭中去世,莊園和大宅由他的家人承繼。1923年「傑弗遜基金會」從該家族手中「回購」蒙地沙羅,將其作為博物館和歷史教育中心。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維珍尼亞大學和蒙地沙羅莊園,登錄於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成為當時美國僅有的四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這是對傑弗遜精神的最高致敬。
正如阿當斯一樣,傑弗遜也給後世留下不少名言,讓後人可以從更多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這位不朽的偉人。
“When angry, count ten before you speak; if very angry, an hundred.”
「若感到憤怒,在開口前先由一數到十;若真的感到非常憤怒,就數到一百吧!」
“When a man assumes a public trust, he should consider himself as public property.”
「當一個人受到公眾信任時,他就應該把自己視作公眾的財產。」
“Truth will do well enough if left to shift for herself.”
「只要不受干擾,真理自可大行其道於天下!」
“The God who gave us life, gave us liberty at the same time; the hand of force may destroy, but cannot disjoin them.”
「神賜予我們生命的同時,也賜予我們自由;強權暴力也許可以將他們摧毁,但卻永不能把他們分開。」
“The tree of liberty must be refreshed from time to time with the blood of patriots and tyrants.”
「自由之樹必須一再以愛國者和暴君的鮮血來澆注,始能歷久常青!」
今天,傑弗遜的肖像除了在二元美鈔、五美分硬幣和百元面值的國庫券上面出現外,還出現在著名的「總統山」(即「若虛莫山Mountain Rushmore」)上。受 柯立芝總統John Coolidge的委託,雕刻家 波格林Gutzon Borglum與四百名工人花了十四年的時間,在山上雕刻了 華盛頓、傑弗遜、林肯和羅斯福四位總統的頭像。
這四位總統都以不同的方法,開創了美國歷史的新一頁。「太祖」華盛頓把十三個殖民地連結成一個獨立的「合眾國」;「太宗」傑弗遜塑造了「美國精神」;「聖祖」林肯將美國真正地整合成「一個國家」;「高宗」羅斯福建立了睥睨天下的「大美帝國」。他們每一位都是不朽的偉人。
曾到過白宮和國會山莊遊覽的旅客,都會發現在華盛頓特區的中軸線上,除了著名的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堂外,還有一座形態優雅的白石大理石建築物—-傑弗遜紀念堂Jefferson Memorial。 紀念堂於傑弗遜二百歲冥壽正式開幕,紀念堂所採用的羅馬式圓頂和科林斯式石柱,都是傑弗遜最為鍾愛的風格。六米高的傑弗遜銅像,昂然佇立在大堂中央,身後的石壁上,銘刻著傑弗遜的畢生之志:
“I have sworn upon the altar of God eternal hostility against every form of tyranny over the mind of man.”
「我曾在上帝的祭壇之前立誓,永遠與任何禁制人類思想的暴政為敵!」
我們不妨嘗試以傳統中國式史觀,按《逸周書.諡法解》,評定一下傑弗遜的一生功業。夫傑氏君子謙謙,溫潤如玉,「內德純備曰成」;一心為國,無私奉獻,「立志及眾曰公」;天才橫溢,「博聞多能曰憲」;沉穩務實,守柔不爭,「溫仁忠厚曰敦」;憤筆《宣言》,領萬民誓爭獨立,「以德化民曰道」;治國以道,理念清晰,「治理精粹曰純」;堅守原則,擇善而行,「質直好義曰達」;兼容敵友,南北一同,「大而化之曰聖」;銷國債,息民怨,「疏遠繼位曰紹」;輕傜薄賦,與民休息,「治繁不擾曰理」;遣兵重洋,薄伐海寇,「戎業有光曰烈」;爭公義而不踰規矩,「守禮執義曰端」;思慮細密,克制權力,「謀慮不威曰德」;拓邊西北,不動兵戈而國土倍之,「闢土服遠曰桓」;情報周密,察陰謀於未現,「聲入心通曰聰」;行事決斷,杜兵患於初起,「克定禍亂曰武」;堅抗暴英,力爭國體,「威強不屈曰剛」;建設大學,教化人心,「愛育必周曰慈」;不戀權棧,急流勇退,「推賢讓能曰和」……
當我們認真地總結傑弗遜的一生,就會發現 甘迺迪總統1962年在白宮的飯廳之內,對傑弗遜的讚譽也許並非言過其實。(請參見第一集)夫「經緯天地曰文」、「功德盛大曰高」,諡廟號「文宗高皇帝」可也!
傑弗遜,正如他的名字一樣—- 他的「傑出」,絕不會遜於美國,甚至世界史上任何一個偉人!
─全篇完─
摩根大通與FHFA達成40億美元和解協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0489 多家媒體週五援引知情人士稱,摩根大通與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達成了40億美元臨時性協議,就該行不當銷售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達成和解。
這一金額少於市場預期,FHFA此前要求摩根大通支付60億美元。
知情人士稱,摩根大通與FHFA達成的協議將被包括在一個更廣泛的協議內。而如果摩根大通不能就按揭債券銷售達成全球性和解協議,其將尋求與FHFA等機構單獨達成協議。
《華爾街日報》最先報導了上述消息。
摩根大通在美國和海外面臨一系列調查,包括去年造成巨虧的「倫敦鯨」事件,以及該行在亞洲的僱傭策略。上月,摩根大通剛剛與監管機構就「倫敦鯨」事件達成和解,同意支付9.2億美元的罰金。
此外,上月曾有知情人士指出,摩根大通已在與美國州和聯邦機構討論一筆金額達110億美元的和解協議,以了結所有抵押貸款相關的指控和調查,其中包括加尼福利亞檢察官對其展開的刑事調查。知情人士還稱,FHFA對摩根大通的指控是其中最古老的一起。
FHFA在2011年對摩根大通及其他17家銀行提出起訴,指控它們在出售MBS時誤導房利美和房地美,並未告知所售MBS的真實質量。
摩根大通本週公佈的財報顯示,其在第三季度出現了罕見的季度虧損,而這主要是因該公司第三季度出現了高達91.5億美元的訴訟費用支出。
40年後,日本勞動年齡人口或將縮減至二戰結束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452 總所周知,日本社會正在快速老齡化,下圖是野村證券Kyoichiro Shigemura製作的日本老齡化趨勢圖。

圖中綠線為15-64歲的人口數量走勢圖,1995年為8717萬,2050年可能會降至5001萬。黃線為65歲及以上的老齡人口,2010年為2948萬,2040年預計達到3868萬。而紫線代表的1-14歲人口預計將從1955年2980萬人下滑至2050年的939萬人。
到2012年,日本的老齡人口已經達到3000萬人,而15-64歲的主要勞動力人口持續下滑,2050年之後預計將低於5000萬,回到1947年左右的水平。
如今很多人建議日本必須採取措施來應對這種情況,包括引進外來勞動力,但是Shigemura從另一個角度解讀認為,隨著給老齡人提供服務的產業的發展,日本公司將會成為這方面的全球領導者。
他給出了4家有這種潛力的公司名單,分別為Ship Healthcare Holding,M3,Ain Pharmaciez,Message,此外還有另外5家也會做的不錯的公司。


40條交易法則 熱愛大自然的DD
http://xueqiu.com/8933873018/26374403TONY ZHU同學翻譯的 Hedge Fund Market Wizard的最後一部分:40條交易法則,很多條讀了都很有感觸。TONY是我認識的最好的SALES
@Amagicfish1. 在交易中沒有聖經(There Is No Holy Grailin Trading)
許多交易員錯誤的認為會有一種方法來解釋市場行為。然而沒有任何一種投資哲學是永遠可行的。如同本書中所描述的,每個交易員都有自己的投資哲學。
2. 找到適合你的投資方法(Find a Trading MethodThat Fits Your Personality)
交易員(投資者)必須找到適合自己才華和信仰的方法。有些適合某一個人的方法對於另一個人可能是錯誤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
3. 在你舒服的領域交易(Trade Within YourComfort Zone)
有時候當倉位過重的時候,任何調整都會讓你過早賣出。你必須在自己舒服的倉位,領域中交易,不要過多讓情緒影響你的交易。
4. 靈活是成功交易的核心因素(Flexibility Is anEssential Quality for Trading Success)
非常成功的交易員不僅會在發現錯誤後賣掉倉位,他們甚至會反手做空。投資不是固執,而是需要隨機應變的能力。
5. 適應的需要(The Need to Adapt)
如果你能找到合適的投資策略,並且遵守交易的紀律性,那很好。然而真實的世界並不是如此。市場不斷在變化,而你的投資策略可能會慢慢變得無效。這就需要我們去適應這個市場。
6. 不要將有效和無效的交易方法與優秀和糟糕的交易混淆在一起(Don'tConfuse the Concepts of Winning and Losing Trades with Good and Bade Trades)
一種好的投資策略會虧錢,一個糟糕的交易能賺錢。甚至最好的交易策略在某種時候都會虧錢。不要講交易策略的有效和無效性和運氣好壞混淆在一起。
7. 多做有效的事,少做無效的交易(Do More of WhatWorks and Less of What Doesn't)
做你有優勢,有能力圈的交易。不要做那些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
8. 如果你對於市場失去了節奏,更加努力並不能幫助(If YouAre Out of Sync with the Markets, Trying Harder Wont Help)
有時當你一直虧錢時,嘗試更加努力可能會讓事情更加糟糕。如果你一直虧錢,最好的行動是離開市場一段時間。
9. 在成功的道路上充滿了錯誤(The Road to Successis Paved with Mistakes)
從錯誤中學習是獲得終極成功的重要因素
10. 等待讓你非常信服的交易(Wait forHigh-Conviction Trades)
投資需要耐心,等待那個讓你覺得最好的機會來臨
11. 因為看到大機會而交易,而不是因為對賺錢的渴望(TradeBecause of Perceived Opportunity, Not Out of the Desire to Make Money)
當你僅僅是著急賺錢而去買賣,最終並不會賺錢。你交易的原動力必須是看到很好的機會。
12. 什麼事情都不做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Doning Nothing)
當市場環境不好的時候,什麼事情都不做,擁有耐心是及其重要的。
13. 一個交易如何執行可能比交易本身更重要(How a TradeIs Implemented Can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Trade Itself)
一個完美的例子是納斯達克泡沫的做空。許多人發現了這個泡沫,但是如何執行遠遠比這個交易想法的本身要重要。
14. 動態控制倉位會非常有幫助(Trading Around aPosition Can Be Beneficial)
交易不僅僅是買入股票,賣出股票兩個步驟。交易是立體的,需要動態控制倉位。
15. 倉位規模有時比買入價格更重要 (Position Size Can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Entry Price)
倉位過多有時會導致好的交易因為恐懼而過早賣出。而當機會大於風險時,加大倉位也是投資者賺取超額收益的核心。
16. 決對交易的大小(Determining the TradeSize)
通過Kelly公式來決對交易的大小
17. 根據機會來決對對於市場的頭寸(Vary MarketExposure Based on Opportunities)
對於市場暴露的頭寸,甚至方嚮應該根據機會的價值來決定。
18. 尋找非對稱的回報風險比(Seek an AsymmetricReturn/Risk Profile)
尋找那些風險是有限的,但空間是巨大的交易
19. 小心市場波動率的提高(Beware of Trades Bornof Euphoria)
市場如果波動率提高往往是見頂的標誌,需要小心。
20. 如果市場往你的方向波動率加大,需要聽從建議(If You Areon the Right Side of Euphoria or Panic, Listen Up)
市場的見頂往往以大幅度的下跌開始
21. 整天看著屏幕可能是有害的(Staring at theScreen All Day Can Be Expensive)
整天看著屏幕會導致過於頻繁的交易,對自己毫無幫助
22. 可能你已經聽過了一百次,但請切記:控制風險(JustBecause You've Heard it 100 Times Doesn't Make it Less Important: Risk Conrolis Critical)
在單筆交易要設置風險控制點,而整體的頭寸暴露也要控制風險。死一次就全完了。
23. 不要希望永遠正確(Don't Try to Be 100Percent Right)
每個人都會犯錯,要懂得認錯,不要太固執
24. 保護性的止損必須和交易分析一致(Protective StopsNe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Trade Analysis)
許多交易員把止損設置在他們覺得無法忍受的地位,而不是根據交易分析的本身去設置。
25. 制約月度虧損只有和交易策略一致時才有效(ConstrainingMonthly Losses Is Only a Good Idea if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adingStrategy)
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制約月度虧損未必是件好事,必須和長期交易策略一致。
26. 分散投資的力量(The Power ofDiversification)
分散投資可能是投資中的聖盃,尋找那些沒有相關性的資產投資
27. 關聯度可能會誤導你(Correlation Can BeMisleading)
有時候關聯度代表著過去的關係,而不是未來
28. 在相關市場的價格波動有時能給出重要的交易暗示(The PriceAction in Related Markets Can Sometimes Provide Important Trading Clues)
有時候某些市場會領先另外一個市場,或者往相反的方向走。
29. 在不同環境中市場的反應是不同的(Markets Behave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任何通過量化指標看經濟變量和價格指數的程序都會走向失敗,因為不同環境中,市場的反應是完全不一樣的。
30. 關注市場針對新聞如何反應(Pay Attention toHow the Market Respondes to News)
當市場對於新聞的反應和你預期不同的時候,這個信息本身會更有意義。
31. 很大的基本面事件有時會帶來相反的價格運行軌跡
有時候一些很大的基本面信息已經被完全預期,當真的發生時,市場會出現相反的價格運行方向。
32. 但股價大幅背離基本面的時候,往往是期權買入最大的機會(Situations Characterized by the Potential for a Widely DivergentBinary Outcome Can Often Provide Excellent Buying Opportunities in Options)
期權相比正股彈性大得多,當股價大幅背離基本面時,買期權回報更高。
33. 股價在大幅上漲之後可能繼續上漲(A Stock Can beWell-Priced Even if It Has Already Gone Up a Lot)
許多人僅僅因為股價已經上漲很多而錯過大機會。重要的不是股價上漲了多少,而是對於未來包含了多少預期。
34. 不要基於你在哪裡買賣股票而做交易決策。(Don't MakeTrading Decisions Based on Where You Bought or Sold a Stock)
市場不會在乎你在哪裡建立了倉位
35. 一年後可能新的收入來源可能並沒有包含在現在股價中(PotentialNew Revenue Sources That Are More Than A year Out may Not be Reflected in theCurrent Stock Price)
一年後的收入增長,市場目前往往不會太關注
36. 價值投資是可行的(Value Investing Works)
從長期投資回報來看,價值投資是非常可行的,雖然有時候短期不一定表現很好。
37. 市場有效理論提供一個不正確的模型關於市場如何運行(The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Provides an Inaccurate Model of How the MarketReally Works)
價格不會永遠在正確價值附近,有時會高,有時會低。要抓住因為情緒產生的市場無效性。
38. 當基金經理將投資決策基於投資者的需求時往往是一個錯誤(It isUsually a Mistake for a Manager to Alter Investment Decisions or the InvestmentProcess to Better Fit Investor Demands)
如果基金經理被他的投資者牽著鼻子走,那注定是走向失敗的。
39. 波動率並不是風險的代名詞(Volatility and RiskAre Not Synonymous)
低波動並不代表低風險,高波動並不表明高風險。
40. 僅僅基於過去表現而選擇基金經理是錯誤的(It Is aMistake to Select Managers Based Solely on Past Performance)
很多基金經理表現優異是因為他的風格適合那段市場,如果基於他過去優異表現來選擇他,未來風格轉變,他未必能表現好。
驚人的相似:黃金40年VS比特幣9個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826
電子貨幣業內的人都流傳著一句話:“比特黃金,萊特銀”,從下面這張圖看來比特幣和黃金的走勢卻有相似之處:
不難發現,以上兩張圖有著驚人的相似。二者在中間都有一段小漲幅,隨機就下跌。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內,二者都急劇拉升,漲至現在的較高水平。
只是黃金在過去40年走過的路,比特幣只用了9個月就完成了。如今,比特幣已經突破了1000美元,最高時曾超過黃金價格。
而且,比特幣的黃金的供應量也有相似之處,比特幣設計時也是仿照黃金,對總量進行控制,並且產量隨時間逐漸遞減(如下圖):
但是,有人不禁要問,一盎司金燦燦的黃金難道真的還不如一串虛擬代碼值錢嗎?這個,就交給時間去判斷吧。
「棱鏡門」砸掉波音40億美元軍工大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316波音公司曾無限接近簽下巴西空軍40億美元的國防大單,但最終砸掉美國軍工企業飯碗的卻是美國政府自己:斯諾登「棱鏡門」竊聽醜聞的曝光,讓巴西總統羅塞夫在最後一刻宣佈選擇購買瑞典薩博的戰鬥機。
據路透消息源報導,正是美國NSA竊聽計劃的曝光,促使巴西總統羅塞夫決心放棄購買波音的F/A-18「大黃蜂」訂單,而就在醜聞曝光前幾週,美國副總統拜登親自飛赴巴西利亞,幾乎遊說成功羅塞夫總統簽字購買美國戰鬥機。
據路透:
拜登在5月31日親自飛往巴西利亞與羅塞夫總統面談,用了90分鐘時間向後者保證,美國政府不會阻止波音轉讓戰鬥機研發技術。
一位羅塞夫的高級助手稱:「當時總統幾乎已經準備簽字,購買波音戰鬥機似乎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巴西作為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在拉美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如能通過推銷軍火生意與巴西建立更加穩固而友好的關係,這對美國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戰略財富。
但是就在幾週之後斯諾登曝光了NSA的「棱鏡門」竊聽計劃。
隨後羅塞夫做出了令巴西國防部和外交部都目瞪口呆的決定:放棄購買36架波音「大黃蜂」戰鬥機,選擇瑞典薩博公司的「獅鷲」。
波音高管、美國官員,甚至是巴西官員都感到震驚。他們原先預期羅塞夫會在原定的10月訪美期間(這也是近20年來首位巴西總統正式訪美),宣佈波音成為巴西空軍的供應商。
此前有意向巴西推銷戰鬥機的有美國波音公司、法國達索公司、瑞典薩博公司。俄羅斯也有意向巴西推銷戰鬥機,但沒有被巴西看中。在三國軍火公司中,法國的陣風戰鬥機價格最貴,且法國不願轉讓軍事技術。美國F/A-18「大黃蜂」是專門為美國海軍打造的戰鬥機,性能最適合巴西海軍,
據巴西官員稱,儘管薩博「獅鷲」的性價比好於波音的「大黃蜂」,但是斯諾登事件顯然是促成羅塞夫拍板的決定性因素。
羅塞夫曾在60年代參加游擊隊反抗美國支撐的獨裁政府。在上台之後她為了接近華盛頓,承受了其領導的左翼「工人黨」的巨大壓力,並計劃在10月份訪問美國。
斯諾登公開的文件顯示,華盛頓長期以來監聽羅塞夫的個人通訊,從她擔任巴西國有石油公司Petrobras主席時就已經開始。
據巴西官員稱,羅塞夫不明白為什麼要監聽一個沒有恐怖主義背景的盟友,為了表示憤怒她取消了原定的訪美計劃,儘管奧巴馬在G20俄羅斯峰會上,已經試圖用「一對一會談」消解她的不滿。
Teal Group的航空顧問稱:「具有諷刺的是我們都希望政府能在軍火交易中起作用,但是我們總是他們促成交易,而不是幫倒忙。而NSA醜聞的曝光讓事情最終無法收拾。」
事實上棱鏡門的嚴重受害者不止波音一家。IBM的一家股東對IBM提起訴訟,因其隱瞞與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間諜醜聞的關係,繼而導致中國業務受到巨大影響,最終該公司市值減少超過120億美元。
PIMCO El-Erian離職,格羅斯推特稱繼續大幹40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475
周二,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CEO兼聯席首席投資官Mohamed El-Erian突然宣布辭職。Douglas Hodge將接替El-Erian的職務,成為首席執行官。PIMCO的常務董事Andrew Balls和Daniel Ivascyn將被任命為副首席投資官,負責投資組合管理業務。
El-Erian將於三月中旬正式離職。El-Erian會離開PIMCO,但他仍將留在安聯集團(Allianz)國際管理委員會內,給安聯集團管理委員會提供全球經濟及政策等方面的參考意見。今後El-Erian將直接匯報給安聯集團CEO Michael Diekmann。
安聯集團是PIMCO的母公司,總部位於德國。
格羅斯仍為PIMCO首席投資官。或者更確切地講,2007年至今,格羅斯為聯席首席投資官,El-Erian離職後,他將是唯一的首席投資官。
格羅斯表示,El-Erian是一位偉大的領導者、業務建設者、思想領袖。在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劇變中,他與El-Erian一起領導PIMCO,為客戶服務。
今天,格羅斯在推特中表示,PIMCO 110%地充好了電,他本人準備繼續大幹40年。
據此前華爾街見聞報道,2013年,PIMCO全面回報基金錄得接近2%的負回報率,這是該基金14年以來首次年度業績虧損,也是該基金自1994年以來的最差表現,當年該基金錄得-3.6%的回報率。
互聯網大趨勢下,巴菲特擬放棄對華盛頓郵報長達40年持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337
(巴菲特與格雷厄姆前主席Katharine Graham)
在格雷厄姆控股(Graham Holdings )把旗下《華盛頓郵報》賣給亞馬遜創始人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準備退出對該報紙母公司格雷厄姆集團11億美元的持股。
監管文件顯示,巴菲特準備用持有的格雷厄姆控股28%股份,換取後者去年夏天新組建子公司的控制權。
這筆交易意味著巴菲特將與自己持有時間最長的一筆投資說再見。
1973年巴菲特開始持有《華盛頓郵報》母公司的股票,兩年之後該報紙上市,之後一年巴菲特進入了格雷厄姆控股的董事會。
自此以後巴菲特與格雷厄姆控股主席Katharine Graham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者於1991年離職時擔任主席時間接近30年。
按照格雷厄姆集團周三收盤每股報654.9美元的價格,巴菲特的持股價值約為11億美元。格雷厄姆控股旗下還擁有Kaplan教育子公司、電視臺以及有線電視網。
巴菲特購入《華盛頓郵報》被認為是他最成功的投資之一。巴菲特在1985年的致投資者信中說,他當時僅僅花了1006萬美元完成了最初的持股。
巴菲特當時說:“我們在1973年就幾乎完成了對《華郵》所有的持倉,價格不超過後來其估值的四分之一。”
根據向SEC提交的監管文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準備用所有持股,交換格雷厄姆“還沒有完全組建成型的”子公司,其中包括格雷厄姆集團沒有披露的一些業務,以及格雷厄姆擁有的部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資產。
格雷厄姆控股在聲明說,雙方潛在的“資產剝離交易”還沒有達成協議,同時存在交易最終無法達成的可能。
格雷厄姆控股股東,International Value LLC的資產經理 Charles De Vaulx說,“我的第一想法是對換的資產包括電視播送資產。”但現在還無法完全評估交易涉及的範圍。
在面臨連續數年收入下滑,並承認找不到如何拯救不斷滑坡的報紙業的答案後,格雷厄姆控股於去年夏天以2.5億美元的價格把《華盛頓郵報》賣給了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
巴菲特去年秋天在曾透露曾經有意買下《華盛頓郵報》,但是因為不願意承擔管理一家大報的重擔,最終放棄了收購意向。
近幾年來巴菲特仍然在穩健的買入報紙資產,他收購幾家規模較小的美國社區日報,但避免買入位於大城市的報紙。
在2012年的致投資者信中,巴菲特寫道:“也許向那些關系緊密的社區提供綜合可靠的信息,並具有互聯網思維的策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仍然有生命力。”
30、40多歲的人互聯網創業優勢何在?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6/59911.html唯品會,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上市後股價達到170美元、市值超過100億美元,唯品會的兩位創始人沈亞是傳統貿易行業出身,另外一名合夥人洪曉波在通信器材外貿領域做了10年。
YY創始人李學凌70後創立YY前曾是《電腦報》等媒體的記者,2005年李學凌投身互聯網創業,2012年公司上市,目前身價數億美元。
如果李學凌不是在互聯網界創業,如果唯品會的兩個創始人繼續傳統貿易,如果雷軍不轉戰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就沒有這些三四年時間成為億萬富翁的真實故事。
看到這些,你是否已經熱血沸騰?
但是互聯網也不是當年那個殺進去就能發財遍地是黃金的行業,有人發財就有人關門,每一天都有大量互聯網公司關門,包括曾經非常火紅的拿了上億投資的團購網站。
現 在80後互聯網創業已經OUT了,85後,90後直接上,那麼70後80後的人互聯網創業還有優勢嗎?還記得 facebook以10億美金收購的Instagram嗎?其創始人沒有計算機學位,沒有接受過正式培訓,之前只是在一家旅遊網站做營銷的。沒有人能妨礙 你成功,除非你自己自我設限!
剛剛把公司賣了160億美元的whatsapp的創始人也都是三十五歲左右創業的。
30、40多歲的人互聯網創業和20歲創業的年輕人相比優勢何在?
1)視野開闊,目標高遠:
「我們的創辦者都是三十幾歲的人。我們關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營收,而不是盡快做大。我們始終低調行事;我們以移動為首要任務;我們從一開始就著眼全球。」whatsapp的創始人這樣解釋自己創業的風格。
創辦小米時,雷軍剛過40歲:「四十而不惑,小米是我最後一次創業, 是積累了20年的商業經驗之後,畢其功於一役的一次全新嘗試。「小米一開始就瞄準超越蘋果的水準和目標。
志在高遠,才能堅韌不拔。Whatsapp創始人在無收入來源時抵禦了廣告和遊戲發展的方向,堅持給用戶最乾淨簡單的頁面,最終快速發展了用戶,2009年才起步創業的產品很快如願以償佔領全球市場並成為第一。
2)線下豐富的資源成就獨特商業模式
2008年12月才上線的唯品會,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唯品會毛利為24.5%,同期噹噹為17.6%,京東為9.8%。在電商平台中幾乎最高的毛利率造就了唯品會一路高歌和瘋漲45倍的「神話」。
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廣州的外貿企業紛紛倒閉,服裝企業和 時尚行業的庫存成了大麻煩,做了十多年傳統貿易的沈亞和洪曉波利用自己多年的線下貿易資源的積累拿到大量時尚品的尾貨貨源。他們通過直接合作廠家,錯開季 節採購,以遠低於零售的折扣低價(50%-70%),通過「閃購」的快銷模式,銷售過時的二三線品牌貨。唯品會通過」快"飢餓營銷的手段,可大量進貨,大量出貨、快進快出,快速轉換商品週期,避免尾大不掉,同時可幫助廠家快速回籠資金。
唯品會模式的背後是其在早期能大量拿到可靠的品牌庫存貨源,而這正是中年人的人脈和渠道優勢。
3)聯合做戰 、「互推」 「同盟軍」人脈優勢
雷軍是一個人在創業嗎?除了幾位也一樣30多歲的創始人之外,雷軍一開始創業就收到了高通等多家投資公司的投資。一個還沒開始生產的公司就收到了高通的技術和供貨支持,這在手機界是難以想像的。
小米2010年起步,當時中國正流行「凡客體」,凡客的CEO陳年,和整個凡客公司都成了小米的營銷平台,並幫助剛起步的小米解決電商平台和配送問題。2011年凡客還正式宣佈聯手小米在凡客平台上銷售小米手機,此前凡客從未銷售過手機。
在小米剛起步時,通過品牌和用戶群幫助提供小米銷售的還有雷軍曾投資的第三方支付拉卡拉等。
幾乎雷軍主要關於產品的微博都會時收到陳年的微博推廣。包括昨天,雷軍在微博上問「紅米正在做粉紅版和淡黃版,喜歡嗎?「,陳年也緊接著轉發並發問」喜歡嗎?」
此外,雷軍系的雷鋒網,首頁每天幾乎都會有小米手機的好新聞,和小米的專區。
互聯網創業,是一個比拚人脈和互推資源的大舞台。中年人相對有些積累,如果在互聯網界各界人脈不足,現在可要開始打造了。
4)寫書演講著文,樣樣不少
很多人知道拉卡拉和孫陶然,是因為一本叫《創業36軍規》的書在網上和機場廣泛流傳,這本書瘋狂銷售幾十萬冊成為當年最火爆的一本書。
而中國最勤奮的自媒體人當屬於360的周鴻禕和雷軍。從2006年開始,周鴻禕每個月都有1-2篇的經典文章在網上廣泛流傳。每篇博文的點擊率都數萬次,是新浪博客和各大媒體影響力最大博主。最近一篇《給那些仍舊在公司混日子的人》僅在新浪博客上就有二十多萬次的點擊率。
雷軍那些激情四射的演講,和小米成功學的總結幾乎每天可在各大媒體首頁可見。市面上已有多本寫周鴻禕和雷軍成功法則的書籍,兩人都已成IT界的成功學。做互聯網就是做傳播,傳播就是最好的營銷!
中 年人互聯網創業在公司內外的演講著文往往擁有多年對管理的積累和理解的乾貨,而更擊中人心。如孫陶然的《創業36軍規》總結了自己近20年轉戰商圈的多次 創業經驗,特別是曾經操盤商務通的經典案例等。這叫「我給自己代言!」 各種激勵人心的管理口號可以激勵內外,企業雖然剛起步但士氣高昂,早已名聲在外。
志在高遠、志在必得,爭第一的視野,善於利用線下人脈資源,善於將多年職業修養和管理心得向公司內外傳播,這些都是30多歲40多歲的人互聯網創業的優勢。
敢拚就會贏!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