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市場擴張速度減緩 主流城市交易額占全國六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6273.html
房產市場擴張速度減緩 主流城市交易額占全國六成
一財網 巴曙松 楊現領 2016-01-31 20:15:00
自2014年起,投資額增速降為個位數,預計201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還將呈現下降趨勢。
2015年新房住宅交易額高達7.3萬億元,較2014年上漲17%,交,較2014年上漲6.9易面積約11.24億平方米%。與1998年相比,交易額與面積分別上升349倍與40倍。簡單對比,中國新房交易額是美國的6.4倍、加拿大的6.9倍、日本的18.2倍,一個北京市的新房市場幾乎可以與整個日本抗衡。
整體來看,雖然新房交易量仍處於上升趨勢,但上升的速度已經明顯放緩,一系列新特征也正在呈現出來,在2016年及更遠的未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將總體上實現轉型,新常態與新結構的基本輪廓也將大致清晰。
交易分化成為趨勢性特征
經過了近20年的高速發展,目前的新房市場已站在高點,調整已經開始,各線城市間的交易出現分化。主要表現為:
首先,交易向主流城市集中。40個重點城市(占城市數量的14%)的新房交易GMV(成交總額)占全國近六成,且集中度還在不斷提升,由2013年的53%上升至目前的55.7%。
其次,每一次市場複蘇時,主流城市的交易增幅均高於全國水平。2008年以來市場經歷了3次較為明顯的上升期,分別為2009年、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以及2015年,重點城市的成交漲幅大幅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同時也說明重點城市的市場活躍度與抵禦風險的能力明顯高於其他中小城市。
再者,房價出現分化,一線城市價格漲幅遠超二三線。以2015年為例,一線城市房價年內累計上漲18.6%,二線城市上漲1.1%,三線城市則為-2.2%。
新開工見頂,投資的正反饋趨於弱化
從中國國內的情況來看,決定房地產投資的主要因素是庫存去化以及未來的預期,而決定去化率的關鍵是需求。從目前的趨勢觀察,需求增速已經見頂:首先,第三次生育高峰(1983~1990年)帶來的剛性需求正在減弱;其次,城鎮化擴張速度的減緩對“城市新市民”的創造能力也在下滑。房地產市場供需格局出現反轉,庫存的高企以及房企對未來的預期弱化,使房企的投資積極性明顯下滑,各項指標也呈現出疲軟,具體表現為:新開工量見頂,投資額停止增長,施工面積與竣工面積均首次下滑等,市場進入理性回歸階段。
國際經驗也同樣表明,新房開發是大周期,在經歷高速發展期、市場達到飽和後,必然逐步走向衰落。美國房地產歷經上百年的發展周期,在上世紀70年代新開工量開始見頂;而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新房開工量便呈現連年下跌;英國新開工量見頂時間是上世紀60年代。從各國房地產開發見頂時的人均住房來看,美國、英國與中國大陸一樣,在人均住房0.35套左右時,房地產開發見頂。美日經驗表明,當住宅存量戶均超過1.1套時,新房市場基本飽和。
從數據上看,2015年新房住宅開工量為10.7億平方米,較上年下滑15%,是1998年的6.4倍。新開工量在2011年見頂,於2012年出現第一次下滑,雖然在2013年出現小幅反彈,但難改下滑大勢,2014~2015年再次進入下行周期。在全國新房庫存高企、銷售增速連年下滑、市場預期不佳的形勢下,房企的投資積極性明顯降低,2015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6.5萬億元,與2014年基本持平。自2014年起,投資額增速降為個位數,預計201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還將呈現下降趨勢。
土地市場冷熱不均的常態化
從一級市場土地供應來看,近兩年土地市場供應總量大幅下滑,2015年100大中城市的土地供應面積為15764萬平方米,較2014年下降35.7%,連續兩年下降,供應量達到2009年以來最低。
從土地供應連年下降的走勢,我們也可以預期,未來新房市場的供應已經見頂,房企自2012年開始拿地步伐已經放慢,開始主動減庫存。
具體來看,一二三線城市的土地供應面積比例基本為1∶4∶5,其中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最熱,一線城市的資源稀缺性與配套的完善對人口的吸引力仍然較大,房企仍然看好一線市場,土地爭搶較為激烈,溢價率高達32%,而三線城市較低,僅為7%。
集中度上升與利潤率收窄
2015年典型房企的平均利潤率降至個位數,較2015年下降2個百分點,較2009年的峰值14.8%下降近半,房地產行業成為中低利潤行業。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核心盈利能力下滑,財務風險加大。房地產利潤回歸制造業已成事實。在這個趨勢下,企業之間的分化、並購與整合將成常態,集中度也會自然提升。
房企的分化主要表現為:一是重點房企市場份額快速上升,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10年以來TOP10市占率提升7個百分點;二是房企布局主要集中於一、二線城市,在一、二線城市的拿地額占比不斷提升;三是TOP50房企的交易額主要集中於一、二線城市,占比達91%。
相比日本,2015年中國房企的TOP10市占率僅為17%,而日本在2014年全國TOP10房企的市占率份額就已達到40%,而首都圈更高達50%,2008年以來日本全國及首都圈的TOP10的市占率分別上升10個和13個百分點。預計未來5年,在房地產行業逐步進入平穩或下行的發展新常態下,市場份額將更加集中於領先企業,預計TOP10的市占率將超過20%。
新房與二手房之間的聯動性越來越強
這種聯動表現在諸多方面:
首先,在一線城市,換房需求占比越來越高,購買新房的前提往往是賣掉舊房,這意味著許多政策制定的邏輯要考慮到這種聯動影響。數據上,2000~2015年我國出售的商品住宅面積合計約為107萬平方米,約占城鎮存量住宅面積的44%,也就是說有五成以上的住房為老舊房屋,這部分居民的換房也很迫切。北京最新的一份調研數據顯示,在當前的成交中改善性需求占比高達74%,較年初上升10個百分點。
其次,客源在二手房與新房之間的轉換越來越明顯。過去兩年來,一、二手聯動非常普遍,潛在的邏輯就是購買二手房的客戶也有可能會成為新房的客戶。因此,在新房交易渠道上,二手房中介手中的潛在客源的價值也越來越大,成為新房去庫存的一支重要力量。
(巴曙松系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楊現領系鏈家研究院院長)
編輯:黃賓
拚速度》他賣房子80%物件一天成交
2016-02-22 TCW
|
|
全台房市進入成交急凍的冰河期,但這家房仲店頭的業績,卻正進入火山爆發期。 根據統計,二○一五年,代表房市交易熱絡程度的房屋買賣移轉棟數,全台僅二十九萬四千棟,創過去十四年新低,但信義房屋台中崇德店,在店長方浩銓帶領下,業績卻逆勢成長,讓這家店的業績排名,從原本中區末段班衝刺到第一名;是信義房屋過去十九年來,首度有雙北以外店頭,業績闖進全國前十名內,成交件數更排名全國第二,堪稱該房仲體系去年進步幅度最大的一匹黑馬。 方浩銓逆轉的,還不只是地產景氣。他的店雖位在移入人口成長的新商圈,但因市場過度競爭,方圓五百公尺內,原本有十家不同品牌房仲,但過去一年已收掉三家。兩年前他受命接手的崇德店,前任店長更因業績太差而離職。也就是說,天不時、地不利,所有不利業績成長的壞條件,統統都給他遇上了。 回到方浩銓店頭,看他帶領的八位業務同仁,賣房子速度之快堪稱「神成交」,絲毫感受不到景氣寒風,讓人稱奇。 對外:縮減斡旋流程 買方有成交意願,馬上約賣方議價「我們這家店的特色,就是成交節奏快!」該店專案經理李政哲說,業界一般從買方有出價意願,到最後雙方敲定成交價格,通常至少有三天到一週的斡旋期,但在崇德店,八成成交物件斡旋時間,都是在一天之內完成,甚至不到半天買賣雙方就講定價格。 為縮短斡旋流程,該店採用了跟業界迥異的做法:一旦確認買方有成交意願,隨即邀約賣方出面,不用仲介兩邊來回,雙方可能就在路邊的咖啡店,當街議價起來;如果雙方還不想當面講價,則安排一個在樓下、一個在樓上,業務同仁只要上下樓梯幾趟,就可進行價格談判,協商不成馬上退還斡旋金!對房仲業務人員來說,便不必出門跑好幾趟路,才能摸清買賣雙方底線,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方浩銓坦言,武俠小說招數也適合用在業務工作,市場景氣確實不好,一旦有交易需求浮現,當然要爭取第一時間結案的機會,尤其在賣方簽專任委託越來越少、市場流通的物件每家房仲幾乎都能賣的情況下,這樣做也才能滴水不漏,不怕競爭對手有見縫插針、出手攔截商機的機會。 快成交說起來容易,但執行起來,卻須有一連串綿密的配套作業。 當房仲帶買方看屋過程,透過Line即時資訊,隨時回覆屋況等相關提問給賣方,並據此掌握買方意願強度,以便預排行程,第一時間接受斡旋邀約。 更重要的是,房仲如何引導買方需求,精準評估其出手落子的時間點,才是快成交能達陣的真正眉角。方浩銓說,他要求同仁,先用開放式的提問發掘需求後,提出產品選項,再用二擇一的封閉式提問,讓買方感覺掌握發球權,而不是一坐下來就強銷對方物件。 對內:建立「標準品」概念歸納熱賣款,當買家的找屋代理人信義房屋中三區協理周俊榮指出,國內房地產市場在過去一年,正式結束SARS以來,長達十年的多頭行情,也從物件難尋的賣方市場,正式進入買家難得的買方市場,崇德店提早因應市場風向轉變,從買方思維切入開發業務,是業績能逆勢跳躍成長的關鍵。 周俊榮表示,傳統房仲業有句名言:「開發為業績之母」,意思是,能爭取到屋主越多委託物件,才算是業務能力強的房仲,「不過,那是房市走多頭的仲介業思維,現已不適用,但很多仲介經紀人還是轉不過來。」這意味的是,當市場供需關係改變,業務開發的思維也應跟著轉向,但多數人受限於既有的工作慣性,業績自然難有起色,但方浩銓改變業務工作的切入角度,卻照樣能做出成績。 「越是不景氣,銷售越須求精準!」方浩銓打敗不景氣的第二個心法,是協助買方釐清需求,並將團隊能量,聚焦在重點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簡單說,就是依循八十、二十法則,絕不散彈打鳥。 在團隊內部,方浩銓提出「標準品」的概念,他調出商圈內二十棟大樓的成交資料,依據房型、房間數、總價、屋齡和車位等五大條件,比對排序出該區域的熱銷物件類型,如「大樓、三房附車位,十年以上,總價一千萬元至一千五百萬元之間」、「透天別墅,二十年以內,總價一千五百萬元至二千二百萬元之間」等,共八種「標準品」物件類型,做為搶進開發的重點標的。 方浩銓說,有別於傳統房仲,爭取賣方物件專任委託,衝帶看量,提高媒合機率的業績開發方式;買方思維的銷售模式,則是探索需求先於現場看屋,透過密集拜訪,成為買方專屬的找屋代理人,而之所以提出「標準品」構想,也是基於滿足多數買方需求,從買方思維出發的大數法則。 身為一家店的店長,方浩銓不只指引同仁業績開發方向,還要做團隊管理,不論管事或帶人,他最高指導原則只有一個,就是做好源頭管理,不管是即時回報賣方、買家意願,替接下來的快成交準備;或先挑出「標準品」,縮短買方看屋猶豫期,都是希望同仁面對客戶前,能做好沙盤推演,事先預應。 同樣的,談團隊管理,方浩銓也認為,好業績最重要源頭,是來自領導者如何營造正面思考的氛圍。 管理學:用「僕人式」領導把同仁當最內圈客戶,助其自我成長他的主管周俊榮說,印象很深刻的是,去年下半年有一個月,到當月中旬,崇德店業績還是掛蛋,團隊士氣低迷,開始擔心上半年保持領先的業績,可能被別家店追過,但方浩銓卻能沉得住氣,依原本規畫,帶同仁做兩天一夜的旅遊活動,「這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領導方法,」換作其他店長,想的可能是取消休假,顧好眼前業績。 方浩銓則分享,七年前他剛當上店長,一開始也是業績取向,重視管理技巧,但上了幾次成長課程之後,越來越體認到,藉由僕人式領導,把同仁當成最內圈的顧客,扮演協助其自我成長推手,帶來的業績成長動力,遠比靠由上而下威逼,擠出的績效更能持續! 方浩銓的例子,說明了景氣壞不必然等於業績差,勝出的關鍵在於,誰能先找到,點亮業績明燈的啟動開關。 方浩銓 出生:1979年 學歷:南台科大行銷管理所、國際金融所雙碩士、東海大學經濟系經歷:信義房屋內湖大湖、台中學士店店長現職:信義房屋崇德店經理成績單:2015年業績全公司雙北以外第1名、成交件數全公司排名第2 撰文者尤子彥 |
一個投資人的自白:融資速度比虛高股權眾籌更重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29/154458.shtml
導讀 : 如果不能快速拿錢做好產品做大規模,獲得市場的認可,而是接受眾籌平臺給的虛高估值,只會怠誤商機、得不償失。
幾天前,一位創業者告訴我,他剛剛拒絕了某知名股權眾籌平臺已眾籌成功的500萬元資金,我問他原因,他說,這家平臺當初找到他,承諾會以高估值為其眾籌Pre-A輪資金,經過幾次勸說,他心動了,於是他找到好友領投50萬元,讓這家股權眾籌平臺眾籌450萬元,最終450萬資金是眾籌完成了,但是拖延了三個月資金尚未到賬,而現在機構介入了,給的估值比眾籌時還要高,而且允諾給資源支持,掐指一算,還是機構的錢劃得來,所以就拒絕了眾籌資金。我問他,這麽做毀約會不會承擔法律責任。他說合同法務審過了,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姑且不論創業者毀約是否留下道德汙點,只能說他是在錯誤的時機做了正確的決定,眾籌的確可以給早期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和定向的用戶開發,但是待到創業公司走到A輪,眾籌打著同樣的旗號開展業務,價值何在,競爭力在哪里?我是看不到。
去年初,有幾家股權眾籌平臺找我們談融資,信心滿滿地說要切經緯、紅杉、IDG的生意,讓普通中產階級也能享受股權增值帶來的財富盛宴。了解到這些平臺都是走“領投+跟投”模式,相當於平臺做資金通道業務,我真是無語了:如果資金過一道網絡流量投資到創業公司就能增值數倍,我們這些苦哈哈拿著LP錢的機構投資人豈不是一堆廢物?互聯網金融讓很多年輕人都昏了頭了,以為互聯網這個工具駕馭金融“就能裝逼就能飛”。
我跟他們說,眾籌沒有任何資格和創投機構抗衡,更不要想去切機構的市場,哪個行當有潛在的暴利,哪個行當就會聚集聰明人,你們的眾籌模式做的是融資通道,靠辛苦做流量收穩定的通道費,沒有任何暴利可言,不可能聚集來聰明人,沒有聰明的員工,要跟經緯、IDG、紅杉搶優質公司股權,不是癩蛤蟆妄想吃天鵝肉,那是什麽?
我說話很不客氣,創業者也聽的臉色煞白,訕訕離開。後來這些平臺竟然陸續拿到了融資,我覺得挺無解的。最近到聽聞,股權眾籌投資人的熱情在逐漸退散,而且股權眾籌引發的爭議也不斷,其中一家平臺幾乎每個月都要全員出動“滅火”,不斷爆出領投人撤資、項目方虛假信息披露、商事服務進度緩慢、以及領頭人與項目方有關聯關系。。。。投資人在醜聞和失落中逐漸失去了對股權投資財富增值的期待。
再回到創業者眾籌毀約這個話題。雖然眾籌可以讓一些心術不正的創業者有機會茍延饞喘,但是對於一個踏實做業務的創業者來說是如嚼雞肋。道理很簡單,眾籌比P2P更可怕。在考慮持續發展和登陸資本市場變現的基礎上,一些大型P2P尚且還能自主加強風控體系建設,確保投資人利益不受損,而股權眾籌就不一樣,即便平臺設立風控,投資人仍無法避免投資失利,所以外部條件不足以倒逼股權眾籌平臺提到風控能力和項目篩選標準,這也是跟投人所難以察覺的。在這個前提之下,小聰明的創業者可以巧用漏洞獲取融資,這更是跟投人所不願預見的。而真正尋求快速擴張的創業者,需求同樣是融資,不過是快速的融資,而眾籌的有限合夥模式必然是無法滿足的。
所以,眾籌的融資和打款效率如此緩慢,能吸引到好項目才見鬼,即便是走狗屎運拉到好項目,也會頻頻遭遇創業者中途毀約問題。
可以這麽歸納,理想的眾籌模式是融資速度快、打款速度快。也有人說還有籌資源,我覺得籌資源太遙遠,股權眾籌的跟投人實際沒有多少資源,上班族和中小企業主居多,做個用戶就夠了,投出的資金尚不足以驅動他們主動拿出資源和創業公司對接。
目前我覺得有競爭力的眾籌模式,一個是領投+跟投的“股權代持”,一個是“遠期定價”。眾籌融資完成後,“股權代持”一般半個月差不多資金到賬,而“遠期定價”的模式應該也很快。當然這兩個模式也各有各的缺陷,這里不再贅述。
因此,對於創業者,我建議融資就要快速拿錢,快速的幹活,快速把產品做出來,快速把產品推向市場,證明你創業方向和你的創業價值,而不是計較融資價格,真正要計較的是創業成功後並購、IPO的價值。其次,創業者在融資的時候,一定要找有附加價值的錢,有資源的大公司,或者有經驗的創業者,或者經驗豐富的VC。能夠在企業面臨著轉折時提供關鍵性的指導,這樣的錢也會反向促進創業公司的發展和最終的成功。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楊歡,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誰是全球賺錢速度最快的人?紮克伯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759.html
臉譜網(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上周六剛滿32歲,這位富豪有一大堆事情可以慶祝。坐擁518億美元身家的紮克伯格已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而且,由於他還很年輕,所以他活著的每一天能賺到的錢比世界上任何人都要多。

據美國媒體報道,紮克伯格從出生到現在,每天平均賺440萬美元。這個數字比《福布斯》富豪榜上任何一位成員都要多得多。


當然,衡量一個人的財富有多種方法,“賺錢速度最快”只是讓你對這些富豪能以多快的速度囤積財富有一個感性認識。
比爾·蓋茨是全球首富,今年60歲的他每天能賺350萬美元。亞馬遜掌門人傑夫·貝索斯今年52歲,他每天能賺330萬美元。紮克伯格、蓋茨和貝索斯是世界上僅有的3位每天能賺300萬美元以上的富豪。
谷歌的兩位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分別為42歲和43歲,每天均能賺進230萬美元。80歲的快時尚品牌Zara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每天能賺240萬美元。傳奇投資人、85歲高齡的巴菲特每天能賺220萬美元,僅為紮克伯格的一半。


(2015年5月13日以來的Facebook股價走勢,與LinkedIn、Twitter和標普500指數對比。圖片來源:CNBC)
對紮克伯格來說,過去一年是豐收的一年。Facebook股價在過去12個月大漲53%,遠遠超出其他社交媒體類股票,也跑贏了整個市場。
去年12月,在宣布女兒出生的同時,紮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還表示,將最終捐出Facebook 99%的股權。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紮克伯格將放棄對公司的所有權,或是自此與貧困為伍:就在該公司公布財報的前一天,紮克伯格宣布發行一批不具投票權的股票,此舉進一步加強了他對公司的控制。
創業公司倒閉大潮,教你正確燒錢速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1/156218.shtml
創業公司倒閉大潮,教你正確燒錢速度?
以太學堂
黑馬說
時刻關註企業自身變化和市場環境,理性分析“燒錢”速度,有進有退,及時調整資金策略,你才有可能在創業公司倒閉的大潮中取得難得的勝利。
文|Mark Suster
什麽是一家創業公司的正確燒錢速度?這里沒有簡單答案,但是可以建立一個類似坐標軸的框架。以下是創業者需要知道的:
毛現金消耗率vs凈現金消耗率
前者指公司每月消耗的資金總量,後者指公司每月流掉的錢,比如如果你每月花50萬,同時賺35萬,那麽你“凈現金消耗率”就是15萬(50-35)。
同樣,如果你銀行里有300萬,凈現金消耗率是15萬,那麽在凈現金消耗率不變情況下,你能活18個月多點的時間。而如果你每月燒60萬(有些公司的確如此),你只能撐5個月。
這對你現有投資人和潛在投資人都是一個衡量信號:有關你要多快再融資,以及正面對的風險;對潛在投資人,還包括你需要多少錢。如果你很趕,那麽你對投資人的杠桿作用也就越低。
另外我經常看到一些公司:月凈現金消耗量只有10萬,卻希望融600-800萬。我第一個問題就會問:
“老兄,請問如果你每月只燒10萬,到底為什麽你要融這麽多錢?”
不管他們背地里在想什麽,我最後聽到的答案通常是:因為我辦得到。
但“我辦得到”不等於你就該這麽做。在你還沒準備好就融過多錢,結果通常非常負面。
現在,我換種問法:
“假設你融到了600-800萬,你打算怎麽用這筆錢?”
下面,是我經常聽到的一些答案,但對投資人,都不是真正可接受答案:
1、我們準備擴大團隊(但沒有告知具體人員是誰的細節);
2、我們準備在產品營銷方面戰略性燒錢;
3、我們想制定強勁的Balance sheet(老兄,你資產負債表上放的是我們機構的錢。如果你用得合理,當然一切都好,否則我寧願少投少冒險);
4、想收購(如果能明確指出想收購誰,投資人通常更願資助,但這不是鼓勵不良行為,外加多數早期創業公司的並購都失敗,所以這也不是投資機構希望給到非常年輕公司花錢的方式。)
另外,盡管“凈現金消耗率”是多數投資人最關註指標,但“毛現金消耗率”也並非不重要。
當經濟只朝一個方向走(比如2009-2014),多數人會把毛現金消耗率完全拋在腦後,不過留心的人會記得:當市場整體發生轉向,一個公司收入可以迅速變化。
而在以下這些情況,公司會尤其脆弱:
1、你收入過於聚焦(比如少量幾個重點客戶,占了你總收入很大比例);
2、你買單客戶中有大量創業公司(市場一旦崩潰,很多創業公司就會以匪夷所思的各種方式迅速破產或資金鏈斷裂);
3、收入依賴廣告(變量很大,客戶要不要投放廣告非常容易根據市場形勢迅速變化);
4、客戶面臨“權衡性花錢”和“必要性花錢”的對決,你想想“阿司匹林”和“處方藥”的區別。
這就是為什麽投資人喜歡SaaS(軟件即服務)的原因,它有循環性收入鏈,付錢最多客戶占比總收入低於5%、客戶續單率高於90%;這也就是為什麽這類企業往往比其他類型商業模式估值更高的原因。
成長vs盈利能力
這對問題更複雜,我不止一次說過要提高公司增長和利潤之間平衡的意識。
首先是“毛利潤率”問題,這是指:你將銷售商品或服務總成本考慮在內基礎上,你銷售某件商品或服務賺到的利潤。
如果你毛利率很低(10%-30%),而你想做一個大的、可規模化業務,這就很難,因為你要銷售大量產品去覆蓋你運營成本。
世上確實也存在一些毛利率很低但能玩轉得很好的企業,但一般都是規模偏大、架構已非常好且新進入者很難和他們競爭的成熟企業。在創業公司的世界里,低毛利率幾乎就等於死亡。
這就是為什麽許多互聯網零售商都已失敗或正走向失敗的原因(許多毛利率35%),也是為什麽很多毛利率高達80%以上的軟件公司要比傳統零售商或消費級產品公司更具價值的原因,但軟件公司,經常也會需要花更多時間,去達到規模化並最終達到收益頂峰。
有些記者喜歡熱情宣稱“XX公司收入高達2000萬”並認定這種公司一定很好,這是不對的。
這樣的公司也可能非常不怎樣,比如如果它其實是在做替別人賣鞋等實物生意,那麽它就要比那些看上去銷售額只有500萬但賣的是利潤非常高的軟件公司要差很多。
最重要一件事是,那些商業模式表現為:在收入規模化上能做到非常迅速,並有高毛利率的公司,往往更應該引入風險資金促進公司成長,因為當你已經找到商品和市場契合度,並正處於快速規模化,你會想在競爭對手進入前提前搶占市場份額。
想象一下DropBox、Airbnb、Uber、MakerStudidos這些公司,你目標是投資工程師團隊保持產品領先、投資新辦公室/地理位置(提前搶占市場)、投資市場(搶先吸引顧客),而所有這些事經常需要在你賺錢前就大量花錢。不過如果你使用這一策略,很大程度將必須依賴下面我要講的第3點。
資金可用度
實際上沒人能回答“一個創業公司到底該燒多少錢”,我們可以分以下幾種情況看:
1、如果你沒有強有力風投,並且沒有強勁資產負債表(銀行賬戶上沒多少錢),那麽該燒多少錢?請保持精簡,一旦發現產品和市場契合,並確信自己想對這方面加大投資,就再去加大力度融資;
2、如果你已有強有力風投支持,賬上現金也很充足,你可能會比那些只拿了天使、賬上沒什麽錢的公司更能接受更激進燒錢方式(比如每月30-40萬);
3、如果你成長非常非常快,並也已融到4000萬,那麽你每月燒100萬不瘋狂(有超過3年現金支撐),它會讓你發展得非常快去合法化掉你每年1200萬這樣的燒錢速度。
你的估值創造,必須至少是你燒錢速度的3倍,否則,你就是在浪費投資人的估值。
試想:如果你融了1000萬美金,價格是:融資前你公司估值3000萬(總估值4000萬美金),那麽投資人會需要你在退出時至少能達到1.2億美金(3倍)的估值,這樣,他們才能擊中LP對自己期望的“最小回報”目標。所以,所有這些你花掉的錢,都應該能增加公司估值或最終創建IP。
如果你和投資人關系很強大;你手上有一份強勁資產負債表(現金很多);你業務表現非常強勁;同時基於這些,你認為自己將來能很容易從投資機構那融到錢,那麽,你就能夠比那些條件不如你的公司容忍更高燒錢速度。
當然,燒錢很大程度要歸結於投資人的信任。記住:如果你燒光了錢並別無其他選擇時,你錢燒越多,投資人對你的杠桿作用相對性地也就越高。
估值
我想特別強調下估值在燒錢事情上的影響。
我一直建議創業公司“在正常範圍內最大化融資”,意思是:創始人想通過很高估值來融資,沒錯(目的將股權稀釋降到最低),但如果你公司估值與你業績不符,並且你還真又需要錢了,你下一次融資會難上加難。
因為估值下降的公司是很難融到錢的:內部人會反對;外部人會有心理差距,他們看到你估值下降,公司處於分岔口,他們通常就走掉了。
所以實際上,你對可承受燒錢方式的自我評定,很大一部分,其實也和你公司目前估值相關。
打個比方,如果:你曾以5000萬美金估值融資;現在銀行賬戶上有200萬現金;市場對你反饋比以前更好;不管外部融資環境多麽嚴峻,你確信公司再融資時估值至少是5000萬。
否則,我就會對更高燒錢方式持謹慎態度;而如果你上一輪融資時估值是2.5億+美金,那我就會更慎之又慎。
綜上
不存在所謂“正確”燒錢速度,你要做的只是時刻關註自身變化和外部環境。
理解遊戲規則,市場一旦變化,你要快速彈回。如果你成本可調節性變量很大(能快速降低成本),一般來說你能承擔更多風險。
而如果你成本大部分為固定(設備、辦公用品、庫存等諸如此類),就要格外小心。高額固定成本+高負債率拖垮了許多偉大公司。

[本文作者Mark Suster,轉自以太學堂(ID:xuetang2014),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資本
投資
資金鏈斷裂
贊(...)
分享到:
Pokemon Go不再獨得恩寵 日活下跌速度驚人
自7月下旬以來,Pokemon Go日活躍用戶、用戶停留時長等關鍵指標持續走低。據Axiom Capital公司發布數據顯示,該遊戲熱度正開始減退,這款風靡一時的AR遊戲從上個月起,已經丟失了超過1500萬的日活躍用戶。
除此以外,資源移動研究公司Apptopia提供的數據顯示, Pokemon Go參與度減少了超過50%。從App Store的排名來看,此前一直雄踞榜首位置,目前已經掉落到10名開外。同時,據Sensor Tower、Survey Monkey和Apptopia的數據顯示,PokemonGo不管是從App下載次數、活躍度,還是玩家在遊戲上花費時間的數量都呈現快速下跌的趨 勢。
業內人士稱,Pokemon Go的日活用戶數下降是一款“現象級”遊戲發生的自然現象:較高的知名度使得遊戲短期內吸引了大量的“路人粉”,這一群體在嘗試後會迅速離開遊戲,幾乎難以沈澱下來成為長期用戶。
任天堂方面似乎並未表現出對於日活躍用戶衰減的擔憂。任天堂實驗室創始人John Hanke公開表示,在目前推出的Pokemon Go當中,僅實現了團隊十分之一的想法。
Hanke指出,遊戲中將陸續引入交易系統、可定制的升級場所,並在遊戲中增加一個Pokemon中心,以及繼續引入口袋妖怪中新的傳奇角色。
值得註意的是,Pokemon Go雖未進入中國,但國內已經有大量模仿該遊戲玩法和設計的遊戲出現,其中熱度較高的有“神奇寶貝綠寶石”、“小智歸來”等。隨著Pokemon Go熱度的衰減,上述的模仿者似乎也不複此前的熱度。
資金南下速度驚人:八月香港基金境內發售達41.42億
外匯局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內地基金香港發行銷售資金累計匯入金額為10458.67萬元。
截至八月末,內地基金香港發行銷售累計凈匯入金額為8175.63萬元,八月凈匯入為1541.12萬元,環比增長145%。

據統計,目前,共有44只內地基金已經獲準在香港銷售。 由於此類基金銷量平平、代銷周期較長、發行時點難把握等原因,目前基金公司對於“南下”的熱情大不如前,但大中型基金公司仍將此作為業務發展的一個“必備品”。
盡管8月內地基金香港發行銷售環比出現大幅增長,但相比於香港基金境內發售增長速度仍較為緩慢。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南下”基金銷售不佳,更希望等市場更有吸引力時候繼續推出,估計要等到今年底或明年初。
截至8月末,香港基金境內發行銷售資金累計匯出84.8億元,累計凈匯出達78.3億元。規模為內地基金香港發售累計凈匯入金額的96倍。
其中,8月單月匯出金額高達41.42億元,規模接近1-7月累計總額。

中國新速度!中國中車牽頭啟動時速600公里磁浮列車研發
據中國中車官方微博,日前包括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時速400公里跨國聯運高速列車等項目在內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首批三個項目在京舉行啟動會。這是我國首個由企業牽頭組織實施的國家重點專項。
此次率先啟動的“軌道交通系統安全保障技術”、“時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運裝備關鍵技術”和“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三個項目,是中國中車負責組織實施的7個專項中的一部分。
搭建中國磁浮交通體系
此次啟動的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項目其主要目的是攻克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懸浮、牽引與控制核心技術,形成我國自主並具有國際普遍適應性的新一代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核心技術體系及標準規範體系,具備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和裝備的完全自主化與產業化能力。
該項目具體包括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項目與時速200公里的中速磁浮項目。其中時速600公里磁浮項目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牽頭,要建設一條長度不小於5公里的高速磁浮試驗線並研制一列高速磁浮試驗列車。項目要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最高設計時速600公里以上的高速磁浮運輸工程化系統,並進行線路集成示範和試驗驗證,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速磁浮運輸系統協同創新與集成化試驗平臺,形成國際領先的標準規範體系和綜合評估及評價方法,研制新型永磁電磁混合懸浮系統,與國外同類高速磁浮相比,懸浮能耗降低35%、電磁鐵溫升降低40℃、單位有效載荷車輛減重6%以上。
時速200公里的中速磁浮項目由中車株機公司牽頭,將研制一列時速200公里的中速磁浮列車,以及配套的多分區牽引供電系統和運輸組織與控制保障系統成套裝備,建設一條長度不小於3公里的中速磁浮試驗線路,完成最高速度時速200公里的集成試驗;建立中速磁浮交通系統技術體系,並形成行業標準。
時速400公里跨國聯運高速列車
該項目將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同軌距、不同電壓制式、不同環境溫度、不同技術標準、不同信號控制的運用需求,按照統一的技術平臺、不同的技術路線研制具有產品平臺特征的時速400公里跨國聯運高速列車。
據悉,該項目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牽頭,推出的高速列車設計時速400公里,采用6動2拖8輛編組模式。中車長客股份公司、中車四方股份公司、中車唐山公司將各研制一列動車組,其中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與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列車,能夠適應40攝氏度至零下50攝氏度運營環境,中車唐山公司研制的列車則能夠適應50攝氏度至零下25攝氏度運營環境。
在完善和健全既有相關試驗驗證手段與平臺的基礎上,該項目將有助於初步建成高速列車裝備領域具備面向全球創新資源凝聚、技術輻射、產業轉移和創新過程協同功能的創新能力網絡化平臺,並能夠形成高速列車多效應耦合及智能牽引控制技術,實現能耗降低10%。
提高軌道交通安全保障技術水平
軌道交通系統安全保障技術項目主要在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兩個領域開展主動安全保障技術和裝備本構安全技術研究。項目的總體考核目標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實現運營安全預警完備率提升30%;第二是因技術原因導致的軌道交通運營安全事故率降低50%;第三是,具備時速36公里及以上整車碰撞試驗的技術能力。
該項目將圍繞軌道交通系統全局行為形成/致害機理、風險鏈構建與解耦、以及列車系統本構安全行為機理與改性等重大科學問題;攻克軌道交通系統運營狀態全息化智能感知、快速辨識、風險評估、預警和應急處置,複雜環境下基於系統解耦的軌道交通系統安全控制與保障等重大技術瓶頸;形成包括軌道交通安全預測評估與本構安全分析設計理論方法體系、主動安全與本構安全成套技術標準規範、主動安全保障系統裝備在內的適應我國複雜惡劣運營環境的軌道交通主動安全保障、應急管理與裝備本構一體化技術體系,顯著提高軌道裝備本構安全水平,實現向主動安全保障模式的轉變。
與中國競賽?日本計劃建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11月25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日本計劃建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以便為日本制造商建立一個研究平臺,幫助它們開發和改進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和醫療診斷服務等。
據悉,日本經濟產業省將對以前未報告的項目支出195億日元(1.73億美元),以支持科技研發。由於來自韓國和中國的競爭加劇,日本目前已經在許多電子領域中失去優勢。
據參與該項目的內部人士透露,根據日本政府的計劃,日本工程師最快將在明年開始研發一種能夠每秒運算13億億次的計算機。按照這個運算速度,日本研發的新計算機將領先於中國的神威太湖之光(Sunway TaihuLight)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計算機的運算速度為9.3 億億次。
日本的這一新超級計算機被命名為ABCI——“AI Bridging Cloud Infrastructure”的縮寫。據悉,日本這一研發項目的招標已經開始,並將於12月8日結束。
在超級計算機領域,日本的目標是使用超快速計算來加快人工智能(AI)技術。無人駕駛汽車制造商可以利用AI技術制造出更高性能的無人駕駛汽車,因為AI可以幫助無人駕駛汽車分析視覺化交通數據。AI系統也可以幫助工廠提高自動化水平。
日本國家先進工業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Satoshi Sekiguchi表示,日本新的超級計算機可以幫助醫療研究人員挖掘醫療記錄,以開發新的服務和應用程序。
富士通公司是日本迄今為止最快的超級計算機Oakforest-PACS的制造商。Oakforest-PACS的運算速度是1.36 億億次。富士通拒絕透露是否會參與該項目投標。但富士通表示,該公司渴望參與超級計算機的開發。
亞馬遜提出用卡車轉運數據 速度遠超網絡傳輸
12月1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亞馬公司旗下雲計算服務平臺AWS已建立了全世界最強大的計算網絡之一,今年有望實現逾120億美元收入。不過這家零售巨頭周三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方式,利用卡車將大公司客戶數據中心的數據轉移至其公有雲計算設施。他們認為網絡可以飛快傳送海量數據,但利用卡車傳送速度會更快。
伴隨著激烈的重金屬風格音樂和閃光燈的頻頻閃爍,亞馬遜在年度客戶大會上把一輛大卡車開到拉斯維加斯Sands Expo & Convention Center。
這輛大卡車拖著一個名為Snowmobile的龐大存儲設備。Snowmobile的形式是一個45英尺(約13.72米)長的船運集裝箱,數據容量為100PB 。1PB約為100萬千兆比特。
亞馬遜計劃將Snowmobile開到客戶辦公室提取他們的數據,然後再開往該公司一處設施,在那里數據可傳輸到雲計算網絡,所需時間要遠少於通過網絡傳輸數據的時間。
根據亞馬遜的計算,10個Snowmobile把從客戶辦公室存儲設備提取的1EB數據傳輸到亞馬遜雲端的所需時間將不到六個月,而利用高速互聯網傳輸則需26年左右。
AWS首席執行長Andy Jassy在新聞發布會上未透露每個Snowmobile的成本,但指出,亞馬遜有好幾個Snowmobile。Jassy表示,目前Snowmobile卡車已可用,客戶正在使用它們。Snowmobile使用1GB數據每月費用將為0.5美分,容量全部使用的話每月費用約為50萬美元。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