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裸眼3D技術移動端試水

不用帶著3D眼鏡或頭盔,也不用走進電影院,通過手機等終端產品,消費者就可以“直觀”的感受《侏羅紀世界》里的動態的恐龍,亦或是《速度與激情8》中飛奔的賽車。通過超多維所研發的裸眼3D智能手機,這些場景都成為了現實。

超多維是一家深圳的創新企業,主要從事視覺技術的研發。根據超多維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裸眼3D顯示行業產值約為30億人民幣,預計2021年可達到3000億人民幣。

3D顯示技術最開始主要集中應用在電視領域,後來市場重心逐步由3D電視向3D手機發展。超多維認為,2016年3D智能手機占全球3D顯示市場的比重為29.8%,預計到2017年將上升至32%。

同時,政策上的扶持也讓視覺技術公司感受到了風口的到來。在不久前發布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中國移動4G+手機產品白皮書》中都提及了視覺技術,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次頂層設計中著重出現了視覺技術,或將加速推動產業迎來新的風口。

基於對未來形勢的判斷,超多維去年年底向ivvi手機註資2.72億元,以80%的股份成為其大股東。

4月19日,ivvi推出首款3D手機ivvi K5於天貓等線上線下平臺正式開賣,這也是搭載裸眼3D技術的終端首次實現大規模投產與售賣。

“ivvi K5采用的是裸眼3D柱狀光柵液晶屏幕,在傳統手機原生GPU的基礎上增加一顆超多維VR運動視覺芯片SDP1510,同時配備雙前置攝像頭捕捉人眼位置,用戶可以直接在手機上觀看3D視頻,該機可以直接拍攝3D照片,通過3D配件還可以直接拍攝3D視頻。” ivvi CEO李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據記者了解,目前裸眼3D技術主要分為光柵、柱狀透鏡技術和指向光源三種。光柵的技術實現方法是使用一個開關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層,利用液晶層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為90°的垂直條紋。

通常,這些條紋寬幾十微米,通過它們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細條柵模式,稱之為“視差障壁”。而該技術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塊及LCD面板間的視差障壁,在立體顯示模式下,應該由左眼看到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上時,不透明的條紋會遮擋右眼;同理,應該由右眼看到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上時,不透明的條紋會遮擋左眼,通過將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面分開,使觀者看到3D影像。 但缺點是采用此種技術的產品影像分辨率和亮度會下降。

其他兩種技術也各有優劣,應該說,裸眼式3D技術最大的優勢便是擺脫了眼鏡的束縛,但是分辨率、可視角度和可視距離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在產業上的發展也尚未鋪開。

李斌表示,裸眼3D行業是一個廣闊的市場,大家都沒有放棄,但成長比較慢。“裸眼3D技術之所以發展緩慢,一是內容不夠豐富,二是可用的顯示屏太少。超多維之所以選擇在2017年切入市場,是因為市場已經出現了成熟的跡象。從當前來看,作為3D基礎的VR經過去年一年的培育,從內容到認同度都開始成熟,是一個很好的市場契機。”

在他看來,裸眼3D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產業問題。要想達到裸眼3D的效果,需要整個產業鏈的配合升級,裸眼3D屏幕與3D視頻節目源是重要的輸出與輸入環節。

為了推動裸眼3D產業,超多維宣布將在近期投入50億元產業基金,鼓勵產業鏈各方參與,同時牽頭組建國內首個“裸眼3D產業聯盟”。

“視覺體驗升級非常關鍵,依靠超多維多年的技術積累,我們會一起真正把3D體驗做好,將舒適度提高,把上下遊產業鏈打通,盡快成熟起來。”李斌告訴記者。而對於3D裸眼手機的未來,他表示,在手機陷入紅海競爭之後,有趣好玩和有用將成為年人的選擇。尤其是隨著直播時代的到來,裸眼3D手機將是剛需。

李斌預測,未來大的手機廠商都將會卷入到裸眼3D手機的競爭之中。對於3D手機這個細分市場,門檻主要是技術、場景以及產品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17

全球20余家企業 試水“飛天”出租車

為了解決擁堵的城市地面路況,人們已經開始把視線轉移至空中,發明出了多種外形古怪的飛行器。多維交通時代已經開啟,未來打個“飛的”將不再是夢想。

國外多家企業已經開始研發測試電動飛行出租車,預計今年年內就能進行試飛,這意味著“空中出租車”距離載客的商業化服務更近了一步。

緩解大城市交通擁堵

歐洲知名飛機制造企業空客研發的電動飛行出租車CityAirbus已經完成了地面測試,即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展開飛行測試。

這款“空中出租車”將在固定航線上飛行,時速可達120公里,最多能搭載四名乘客,外形酷似直升機。但不同的是,它由西門子提供100千瓦電機推動螺旋槳組成整體推進裝置,飛行時的噪音能降到最低,可以在擁擠的鬧市區起降飛行。

與空客合作開發CityAirbus發動機的西門子電動飛機項目戰略主管Olaf Otto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是一款為城市空中交通設計的多乘客、自動駕駛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以快速、經濟適用和環保的方式飛越交通堵塞的大城市。”

Otto向第一財經介紹稱,空中出租車最開始將配備一名飛行員,但隨著技術發展,將會使用全自動操作系統。據了解,空中出租車的運營模式將類似當下流行的網約車,用戶可以使用手機應用預訂車輛。

此前,空客下屬子公司Voom已經在聖保羅和墨西哥城推出了直升機預訂服務。在被稱為全球最堵城市的墨西哥城,搭乘“空中出租車”,由城西因特洛馬斯商業區至30公里之外的城東貝尼托-華雷斯國際機場,僅需12分鐘。如果選擇走公路,高峰時段最快也要一個多小時車程。這為有條件的人提供了另一種出行選擇。

今年夏天開始,空客的按需直升機平臺Voom還將與奧迪合作,在聖保羅和墨西哥城兩座城市開始提供終端到終端的運輸服務。奧迪將提供地面運輸服務,Voom提供直升機運輸服務,實現無縫對接,為旅客提供多方式聯運出行體驗。

據介紹,Voom未來還將拓展至拉美乃至亞洲更多地區,預計到2019年末將在全球10座城市推出高性價比的“空中出租車”。

空客並不是唯一一家致力於多維交通的企業。德國初創公司Volocopter此前也公布了一個城市空中出租車系統的設想,公司將這個交通系統命名為Volo-ports,不過預計建成需要十年時間。

在這一交通系統中,“空中出租車”的停車場將借用摩天大樓頂部的直升機機場。Volocopter宣稱,這些由屋頂改造而來的“車站”將包含複雜的傳送帶系統、可更換的電池組和通向巨大充電端口的電梯。

這些“空中出租車”著陸後,傳送帶會將它們平移到室內,保證乘客可以在任何天氣下順利下車。機器人會將舊的電池組拆出來,更換新的電池。最後,飛機會通過電梯轉移到地下停車場,由運維人員檢修後加入到後面的運輸隊列之中。

據悉,整套流程能夠讓Volocopter的飛機每30秒起飛或著陸一次,以保證足夠的載客量和平價的商業模式。Volocopter預計,系統建成後,每小時可以有多達1000名乘客上下機,這意味著每天每站可以運送約1萬名乘客。

美國谷歌公司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投資的矽谷飛行器公司“小鷹”(Kitty Hawk)去年10月起就已經在新西蘭公開試飛了最新研發的自動駕駛“空中出租車”Cora,並預計將於三年後以類似出租車的形式投入商業化運營。

探索潛在商業模式

全球目前有約20家公司正在進行類似“空中出租車”項目的研發,除了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商,一些共享出行公司和汽車制造商也在這種多維交通方面投入巨資研發。

Uber已經公布了“空中出租車”的布局,計劃到2020年,在洛杉磯、達拉斯和迪拜等地運營“空中出租車”項目。

國內的無人機企業億航CEO胡華智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短距離空中飛行極具商業價值,而且能源成本也很低,這將會極大地縮減人們未來的通勤成本。”

億航繼研發出184一人座載人無人機之後,即將於今年推出另一款兩人座的載人無人機。在億航位於廣州世界大觀的森林公園試飛場上空,經常可以看到胡華智本人搭乘著這架外形如直升機一般的無人機。但他同時指出,“空中出租車”真正投入運營還需要政策方面的配合。

任何一家飛行汽車制造商都必須面對如何在城市內起降、續航、安全性、空域管制等問題,尤其是乘客搭乘的安全性以及無人機遭遇網絡攻擊的風險性。

據了解,目前全球僅少數國家對這種“空中出租車”發放了測試牌照,以及固定航線的測試運營牌照,這些國家往往是空管制度開放或者對緩解地面交通有迫切壓力的。

比如佩奇的Kitty Hawk之所以選擇新西蘭作為試驗的首選目的地,是因為當地的經濟狀況良好,並且空管制度受到全球監管體系的尊重。據悉,公司和新西蘭政府方面關於該項目的會談進行了一年半,其中多個新西蘭的政府部門都參與到其中。

西門子公司的Otto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盟在空域政策方面相對嚴格,未來亞洲可能成為這種‘空中出租車’商業化的首選地。”

這意味著“空中出租車”要真正像現在出租車一般的普及仍然有待時日。

電池技術尚待完善

除了政策監管外,最大的兩個問題就是商業模式和續航里程。

根據空客Voom平臺在墨西哥城已經投入的運營來看,這種“空中出租車”的成本仍然偏高。Voom在墨西哥城所設立的四個搭乘點中,有兩個位於市區商業中心,兩個位於主要機場附近。已開通航線的飛行時間從4至20多分鐘不等,費用介於2300至6380墨西哥比索(約合127至354美元)。

但好處是Voom平臺看似高端複雜,體驗方式實則親民簡單。僅需打開手機應用或網頁,填寫信息、選擇航線、完成支付,然後提前15分鐘到指定停機坪等待即可。

據胡華智估算,以中國為例,短距離的空中出租車一旦全面鋪開,最終單次通勤的成本可以降到與現在地面打出租車成本等同。但他承認:“空中出租車要實現盈利還有待時日,相關的盈利模式也仍在探索中。”

目前市面上已經存在的載人飛行器的續航里程在20分鐘至40多分鐘,僅能滿足於城市內的短途飛行使用。如果需要飛行更遠的距離,直升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預計電池技術的完善至少還需要好幾年。

盡管電池和電力發動機具有安靜、效率高的優點,但電池太大太重,存儲的能源也比液態燃料少很多。這讓電池驅動飛機一度被視作是一個笑話。

現在,技術已經取得了突破:電池可以存儲的能量穩步提升,而且這種趨勢會繼續。其次,將電池、電力發動機和傳統引擎結合的技術進步了,引擎將變得更小、更輕、更有效率。

以西門子公司的電池技術為例,2011年西門子第一次演示了早期的混合動力飛機,但它太重了,根本無法用於現實。而在新一代產品中,電力發動機、動力電子設備、傳動裝置的重量下降了100千克,它可以裝載的旅客、行旅重量已經與小型飛機相當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28

家樂福牽手騰訊試水智慧門店

繼站隊騰訊後,家樂福的智能化步伐再進一步。

5月20日,騰訊與家樂福合作的首家智慧門店“Le Marche”在上海開業,這是家樂福全球首家落地的主打餐飲、生鮮、進口商品、自有品牌的新業態,也是最新落地的一家微信支付智慧零售旗艦店。

家樂福中國區CEO唐嘉年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透露,家樂福未來將力拓這類智慧型門店,並且會與騰訊展開包括大數據、引流、新業態等七大板塊合作。

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看到,進入家樂福智慧門店之前,顧客可以綁定微信信息、進行人臉識別登記等,騰訊智慧零售生態中的小程序、微信支付、騰訊優圖、社交廣告、騰訊視頻IP等產品,為門店提供“人臉識別付款”、“小程序掃碼購”、“IP互動引流”等全鏈路商業價值。

家樂福中國區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余瑩表示:“在用騰訊的眾多智慧零售工具前,要去研究一下騰訊每一個社交工具本身帶有的屬性是什麽,再把自己想要做的內容進行切割以及匹配。”

除了科技,家樂福還與騰訊合力新營銷。在家樂福新門店中,有騰訊視頻綜藝《創造101》及IP《鬥羅大陸》等動漫IP的融入,同時配合家樂福新業態餐飲、生鮮、潮品的發展趨勢,借助粉絲力量提高家樂福自身銷售。

家樂福還與騰訊社交廣告合作,推出“線下互動電子屏”,打造新流量空間。結合騰訊優圖的人臉識別基礎能力,以社交廣告數據賦能,為顧客推送優惠券完成家樂福的營銷活動。未來騰訊將與家樂福聯合招商,探索開發新流量、新運營方式和盈利模式。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除了這家新業態門店,其實家樂福與騰訊的合作早在2014年就從微信支付開始了,2015年微信支付與家樂福還正式宣布全國門店接入。

“中國零售市場變化很快,這家新模式店是順應年輕消費者趨勢的,超過75%租戶是生活體驗式的租戶。這家店的新貨叠代很快,有很多跨境購的產品。未來我們會開更多的智慧型門店,比如接下來會在深圳開設兩家智慧店,但未來擴張的具體數字不便透露。可以透露的是,我覺得中小型店會是未來零售的趨勢,而8000平方米的大店會減少。這家智慧門店大約3000~5000平方米,屬於中型門店。”唐嘉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後智慧模式也會出現在其他家樂福門店。

談及騰訊投資家樂福中國區業務後雙方的合作,唐嘉年表示,今後雙方會有七大業務板塊的合作。

“我們列出了七個合作意向,第一個是數據,騰訊的數據庫很大,我們有3000萬線下會員,騰訊在數據應用方面在市場上很強;第二是如何將騰訊客戶引流到家樂福,即到店,如何到家樂福網上平臺;第三是支付,目前我們門店有30%支付是微信支付,今後估計該比例會提高;第四是金融方面的分期付款;第五是合作新業態;第六是新科技,比如人臉支付等;第七是和騰訊雲的合作。”唐嘉年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家樂福方面進一步表示,未來智慧型門店可以設置前置倉,約有2000個單品可以送貨,顧客可以在家掃碼付,或者到店掃碼付。未來還會擴大家樂福自有品牌商品和進口商品的比例。

“智慧零售肯定是未來的趨勢,而且線上和線下需要導流,支付方式也要更符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但是智慧零售的研發、成本投入和條件都很高,比如科技壁壘、硬件和後臺成本以及網絡條件等。很多所謂人工智能門店的人臉識別技術並不成熟,部分虛擬購物技術都有漏洞。”資深零售業分析人士沈軍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觀察到,家樂福智慧門店的裝備和裝修,比如電子價簽等都屬於相對高成本的投入。

對此,唐嘉年表示,有些設備看似高端,但其實可以通過設計和布局來降低使用量來減少成本。此外,騰訊優圖自建的後端人臉服務與數據,獨立於商家現有的系統,可以減少商家改動現有體系的成本。

隨著大潤發、銀泰、盒馬、百聯、步步高、家樂福、沃爾瑪、永輝超市等實體零售業者紛紛“站隊”阿里系、騰訊系或京東系後,這些實體業者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變得越來越微妙,彼此都在爭奪線上和線下的客源,同時也都在嘗試新零售或智慧零售模式。預計今後將會有更多這方面的資本運作與業務合作發生,但線上和線下的業者們不能只拘泥於表面的合作,而應該更多去解決消費者需求和零售業痛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61

試水物流錢包,物流企業緣何頻涉供應鏈金融

通過手機端下單、收發貨,在線支付運費、貨款,這些早在電商領域實現的功能,此前在商貿物流行業還是空白。

不過,包括陜西富達在內的上千家商貿客戶,有望通過“物流錢包”改變這種傳統模式。

“物流錢包”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錢包”,而是物流巨頭傳化推出的物流企業定制賬戶托管業務,收發貨人可以直接進行下單、線上支付、訂單跟蹤、確認收貨、訂單管理、金融服務等,實現線下交易流程的線上化。

此前,在商貿流通領域,貨物的收發貨基本要靠人工來核查,通過紙質賬單來對賬,效率低、極易出錯。由於貨物單體小、總價值大等原因,在交易的全過程中,貨主還要時刻提防貨物出現損失。

對於陜西富達這樣的物流企業來說,物流錢包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資金的安全問題,貨款集中在由中國銀聯的監管賬戶,物流企業各網點的貨款也可以在線支付,直達總部賬號,從而提高資金的歸集效率。

“作為傳化智聯旗下從事產業金融的戰略平臺,傳化金融希望以平臺化、科技化的方式,賦能和連接中小商貿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傳化智聯高級副總裁周升學告訴記者,在未來的3至5年內,傳化金融將通過移動互聯網端的模式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線上支付平臺搭建、貨款安全機制保障等,延伸服務百萬家商貿企業。

事實上,看中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並非只有傳化一家。在近日舉行的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安能物流董事長王擁軍也對記者透露,安能旗下也有金融業務,專門給物流的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物流跟金融其實密切相關,今天中國有大量的小微物流企業,如何給這些小微物流企業解決金融問題,並識別它的風險?我們可以通過抓取它的所有運營數據來判斷,” 王擁軍說,“今天車里裝了什麽貨,每個貨的重量其實告訴了很多數據,當我們把這些小微物流企業的數字全部抓到手後,組成判斷他運營能力的核心指標,進而根據定單匹配放相應的貸款,通過預期的場景分析,我們的壞賬率降低了90%。”

百世集團旗下也有獨立的百世金融板塊,並且已經有了不錯的產出。“百世金融的基礎其實是百世在物流過程中,產生了非常高質量的數據,我們可以由此形成可靠完整的風險管控模型,從而降低金融行業的風險的,未來百世金融還會在這個方向上持續高速發展。” 百世集團高級副總裁、百世雲總經理張硯冰告訴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96

MSCI主席展望“後納入時代”:“試水”後A股納入步伐會更大

6月1日,A股將正式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5月15日淩晨,MSCI公布半年度指數調整的結果,共有233家A股公司入圍。按MSCI公布的進程表,A股首次納入將在2018年6月1日、9 月3 日分兩次完成,6月1日進入首次納入適應期,納入比例2.5%,對應MSCI新興市場指數市值權重0.37%;9月3 日完成首次納入,納入比例5%,對應權重為0.73%。

具體來說,5月31日A股收盤結束後,A股就已經被正式納入到新興市場指數中(即當天被動資金要投資A股的都已經投完了)。所謂的6月1日,則是指6月1日正式生效,即到當天才能體現正式納入後的情況。

5月29日,MSCI主席、首席執行官亨利·費爾南德茲(Henry Fernandez)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媒體發布會,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MSCI並不希望做頻繁、小幅度的納入調整,而是希望每次調整都會涉及更大百分比的A股納入,即步伐會更大。”

“如果海外投資者在這個很小額度的納入中,能增進對A股市場的了解、提升對A股信心,預計更多國際資本將會進入中國市場。” 他提及,在6-9月的這個階段,MSCI會與國際投資者、中國央行、香港金管局等保持密切溝通,並不斷收集反饋意見,包括了解投資者對於初步納入的體驗、是否有問題需要改善。

費爾南德茲也提及,9月納入階段完成後,MSCI的工作會集中在以下幾個層面:首先,確保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即指機構能不能把資本持續投入中國,要賣出的時候能否自由退出,這是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基本信心;第二,A股有自身的獨特性,例如深、滬港通有額度的限制,只能投資1500只股票,機構也不能參與IPO;第三,市場關註的停牌進展需要進一步改善。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即在MSCI公布納入A股的決定後,主要在三大方面作出了諸多努力。

首先,MSCI不斷聽取客戶回饋,即全球機構投資者如何看待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A股的決定。“我們驚訝地發現,機構客戶對這一決定非常支持,這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因為之前的經驗表示,往往機構都希望推遲這類決定。”

其次,“MSCI也不斷與內地和香港方面商量,包括上調每日交易額度,讓南下、北上資金進出更加便利。”他稱。早在4月1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宣布,為進一步完善內地和香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的機制,從5月1日起把互聯互通每日的額度擴大4倍。當時第一財經記者也從機構處獲悉,這一調整其實也在為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鋪路。

第三,MSCI也不斷與中國央行、香港金管局合作,確保離岸市場有足夠的人民幣存量,來滿足納入日的需求。同時,MSCI也在不斷豐富其投資工具,滿足機構的需求。

就中國的金融開放進程,費爾南德茲也表示,“很難想象,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全球第二大的股市、第三大的債市,卻還沒有完全融入全球經濟金融市場,因此中國擴大金融開放只是時間、速度和形式的問題。”

他也提及了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在同日發表的講話。第十五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於2018年5月29日在上海開幕,方星海在論壇上表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將在深度和廣度上繼續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91

“拍照經濟”規模有多大? 網紅日本微型攝影師上海展覽試水

坐一回鈴鼓摩天輪、烘一爐年輪面包窯,從牙刷噴泉路過,攝影師田中達也鏡頭里的小人們,在三天的環遊之旅中,輕松獲得了近168萬顆Instagram愛心。

羽生結弦

這張《龍珠》“超級賽亞人”變身的圖片是後期合成的

更多的時候,他們背起行囊,在牛仔褲上沖浪,將卷心菜變成熱氣球,坐上天婦羅飛機,沖向粗鹽星空。就像《格列佛遊記》中的微型世界,這些尋常的生活場景都被濃縮成了書本大小的尺幅,等待一次次腦洞大開的頓悟。“每個人都應該有天馬行空的時候,比如看看西蘭花和西芹,會覺得像一座森林;樹葉浮在水面上,就像扁舟一葉葉。換一個微觀的視角看世界,總能在不經意間給我們帶來很多別致的點子。”田中在自己的網站“微型日歷”(Miniature Calendar)上寫道。

田中達也和他為上海個展設計的新作(圖片提供:悠逖文化)

2011年4月20日,還是廣告公司職員的田中開始在這個網站更新照片,每天七八點上傳一張趣味的微型模型攝影,材料都是隨手可得的,“努力使作品簡單到連小學生都能理解”,迄今累計發布了2500多幅,在Instagram坐擁140多萬粉絲,成功躋身創意類微距攝影“網紅”。

但懷抱10億年輕用戶的Instagram,平均每天分享近8000萬張照片。從日活用戶近5億的社交網絡脫穎而出,田中倚仗的正是這些被經營的創意。“一開始沒有固定風格,漸漸拍了些小人偶的作品,發現大家喜歡這種比喻手法,為了得到更多點贊,也算是粉絲的期待,從第三年開始慢慢變成了現在的風格。”他告訴第一財經。

7月下旬,田中因為個展“微型現場——田中達也的腦洞情報站”來到上海。發布會上,瘦小的他站立在標誌性的大型裝置“花椰菜之森”底下,像極了那些過客般的微型人偶。

小人國,大腦洞

每到一個城市展覽,田中都會設計一幅新作。在上海,陸家嘴光影浮動的天際線,被各類又扁又胖的遙控器替代,東方明珠是兩個話筒壘在一塊。“太酷了”、“有創意”,這類留言在他的Instagram頁面最為高頻。

在廣告公司供職十多年,田中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制圖技能,但他將自己能保持源源不斷的創意歸功於“好好觀察生活”:薯片可以采礦,壽司席是茶田,USB連接口變身面包店……“大多數作品都來源於日常生活,希望大家看了之後,對生活更有感情,至少能夠會心一笑。”

他特別擅長從熱門新聞和經典電影出發。今年平昌冬奧會上,日本天才花滑少年羽生結弦大放異彩,成為66年來首位冬奧會衛冕成功的男單選手。消息傳來,田中第一時間上傳了一張冠軍同款,共得到37萬多個點贊。白色飯盒蓋上,身穿藍白舞衣、黑色長褲的國民偶像和他的倒影互為烘托。細膩的是,飯盒蓋上歲月留下的磨損痕跡,點綴出了真實冰面的凹凸質感。遠處則模糊地壘放著一些花椰菜、西紅柿、玉米。

沖浪者

USB連接口變身面包店

這些精心勾畫的場景特意營造了一種隨意感,仿佛主婦們都能信手拈來。事實上,他每天會花兩個小時制作、拍攝作品,基本一天一個,狀態好或者旅行前會提前拍攝好三四個作品。“拍攝照片盡量簡單好懂,背景不能太搶鏡,我一般用米色。同樣拍攝微型作品的人很多,但從背景風格和使用顏色,一眼就能認出我的作品。”作品數量級增長後,田中也會選擇一些純色背景,一如既往的日式簡潔。

如果說日常小物築起了場景,那微型人偶負責的就是劇情。他時常帶著小人偶出門,到百元商店或者賣場中,看到有趣的商品,就把口袋里的人偶拿出來擺弄,然後趕緊把點子記在手機里。

從小,田中就是鐵道迷、模型控,因為童年沒有多少玩具,他將一些臨時贈品收集起來,外出的時候都會格外留意鐵道模型店。“微型日歷”啟動後,他把積攢的小人偶以職業、姿勢分類,1.5厘米是最常用的尺寸,這些都被收在家里的收納櫃。同樣的人偶他也會買上兩三個,以應對不同場景改裝,但物料太多導致他的工作室日漸擁擠,近年只得買個倉庫另做儲存。

太空人、攀巖人、沖浪人,是他最喜歡的三個小人偶。因為很多作品用到了相同的人物姿勢,田中現在會提醒自己,要幫它們換個顏色。

掘金Instagram

因為工作量驟增,又剛好有了孩子,田中索性從廣告公司辭職,做起了全職藝術家。靠著大紅大紫的“微型日歷”,1981年出生的他已經發行了三本攝影集《迷你生活》《迷你生活2》《小奇跡》,《迷你生活》一度沖到日本亞馬遜攝影類圖書榜首。同時,他也得到諸多與商業品牌合作的機會。

7月底,田中在Instagram發布了與日本知名玩具制造公司海洋堂的聯名合作,這家有著50多年歷史的家族企業最擅長的是“食玩”(附帶食物的玩具)研發和銷售,一些合作款、限量款通常售價不菲。這與田中的想法不謀而合,在發布了2500多幅創意攝影之後,有限的道具無疑會滑向重複利用,需要更多特制的模型,來匹配特殊場景。“買材料費和小人偶,每年要支出200萬日元(約合12萬元),主要是食物的模型很貴,一個十萬日元(約合6110元)。”他告訴記者。

從發布的宣傳圖看,登場的有造型活潑的武士、藝伎、海龜等不常見的模型,部分在“微型日歷”已有露出。這些經典的日本文化元素,和櫻花、壽司、動漫人物一樣,往往會受到海外粉絲的極大歡迎,“讓人看了開心”,這是田中偏愛的無國界主題。

成立工作室後,田中試著在創作形式上邁向多元。去年,他操刀了NHK電視劇《雛鳥》(Hiyokko)的片頭,還為陳奕迅的新專輯《C’mon in~》設計封面,素白的五線譜上,一群小人偶由右至左歡快地進入畫面,行走、奔跑、手舞足蹈。

田中為陳奕迅新專輯《C’mon in~》設計的封面

“拍照經濟”

2018年走過7個月,田中在日本本土、中國上海和臺灣地區共有11個個展開幕,另有一個聯名展、兩個群展。“如果北京等地有邀請,我也沒有理由不去。”他表示。

2017年夏天,田中的微型展首次走出日本,在268萬人口的中國臺北拿下15萬人次觀展,平均每18個臺北人中就有一個看過。

有人說,田中的作品保留了童真的一面,不過李彥甫提前一年接洽這個項目時,就認定它有“爆款”潛質:濃濃的Instagram風,適合年輕人拍照,簡直為社交而生。“拍照經濟現在是展覽中很重要的趨勢和潮流。在臺灣,拍照打卡的展覽是主流,包括動漫展很受歡迎。”這位臺灣聯合報旗下聯合數位文創公司董事長告訴第一財經,2016年引入臺灣地區的首個吉蔔力大展,在北中南觀展人次達130萬。更早前,上海世博會結束後一年,他們引進的“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是藝術展也是拍照展,全島破200萬人次觀展。

“臺灣現在能破百萬人次的展非常少,通常也就是拍照經濟的展覽。它還有個優勢,可以衍生做產品、做銷售,這是很好的一個營利方向。”這也是李彥甫對上海展覽市場持樂觀態度的理由之一:在臺灣獲得成功的展覽,在大陸基本都能複制,而上海的人口規模接近臺北的九倍。

“我們不想做免費的展覽,不希望把主力放在這里。”這兩年,他註意到決策層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大城市居民在文化消費上的可觀支出,帶動了大陸文創經濟日趨成熟。“我們本身有在引進音樂劇,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這一兩年的音樂劇幾乎都滿座,而且看到非常多的中文版,市場反饋也不錯。整體氛圍來講,這個市場已經在成熟,未來一兩年會有大爆發。”

去年9月,聯合數位文創在上海成立子公司悠逖文化後,馬不停蹄地先用一個《色廊展Color Gallery》試水深圳市場,打出的宣傳詞是“刷爆臺灣Instagram”、“網美聖地”,北京站已於7月底啟動。上海的田中個展則是臺灣展的延續,只是名稱從“奇幻世界”變成了更吸引眼球的“腦洞情報站”。據李彥甫透露,目前有七八個城市都在洽談巡回展,“但先看上海的成績”。

在大眾展覽市場兩位數的門票體系面前,“微型現場”百元的定價是一次有風險的市場觀望。“從若幹值得花錢的展覽入手,只要20萬人每人願意花100多塊來看,就證明這里有個20萬人次的拍照經濟基本盤。”李彥甫認為。對內容引進方和授權方而言,摸底拍照經濟的市場規模有多大,是試水的第一步,而票價的門檻是可以被逐步突破的。(本文圖片來自“微型日歷”網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李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28

後穆加貝時代首次大選,津巴布韋試水改革開放

在穆加貝執政38年後、津巴布韋的首次大選,去年推動前總統穆加貝下臺的現任總統姆南加古瓦贏得大選,將繼續擔任總統,任期5年。

第一財經采訪的到現場觀選的學者認為,這次選舉是津巴布韋改革開放的開始,“只要有資金並調動人民積極性,打一場經濟翻身仗不難。”

勝在執政經驗

在津巴布韋選舉委員會當地時間8月3日公布的選舉結果中,姆南加古瓦以50.8%的選票贏得大選,反對黨聯盟候選人、爭取民主變革運動(民革運)領導人查米薩獲得44.3%的選票。姆南加古瓦在津全國10個省中的6個得票領先,而查米薩在首都哈拉雷和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約等地區領先。

此次選舉中有多達23個總統候選人,選民積極投票,選前集會密集熱烈。選舉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

據報道,8月1日,津反對黨支持者舉行遊行示威,局部發生騷亂,津軍隊協助警方驅散示威人群,造成人員傷亡。大選結果公布後,反對黨對結果仍持質疑,表示將向法院起訴。但無論如何,這的確是津巴布韋幾十年來最重要的一次大選。

北京大國策智庫高級研究員劉亞偉剛結束在津巴布韋關於大選的調研。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次選舉既是津巴布韋改革的開始,也是開放的開始;改革,把津巴布韋變成再度富饒的‘面包籃’;開放,則讓津巴布韋重新加入國際社會。”

最讓劉亞偉感動的是,津巴布韋選民的熱情和期盼改革的激情。

“用當地一位網絡紅人的話說,這次選舉是一次自由和可信的選舉,但不是一次公正的選舉,因為執政黨(民盟)掌握太多的資源。此次一共有23個總統候選人參選,他們都有競選的自由,都上了選票,只要有資源也可以在媒體發聲。”劉亞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選舉的最後階段,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不少人對選舉的可信度也表示了質疑。”

出生於1942年的姆南加古瓦今年76歲,是津巴布韋民族獨立運動的領導者之一。津巴布韋獨立後,先後擔任國家安全部長、國防部長和司法部長等多職,2014年開始擔任第一副總統,2017年11月6日突然被解職。隨後在津巴布韋的政治危機中回國並被提名為總統。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沈曉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姆南加古瓦與其他候選人相比,特別是與反對黨民革運候選人查米薩相比,更有執政經驗,政策更明晰。另一方面,姆南加古瓦其實得到軍隊各方面支持,這意味著他當選之後,能夠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證津巴布韋政局穩定。同時,在執政黨內部,姆南加古瓦與副總統之間的年齡結構和權力分配,可能更有利於未來權力的交接和政局穩定。

“姆南加古瓦上臺之後,對於津巴布韋整體的社會發展方向是好的。”沈曉雷說。

劉亞偉告訴記者,姆南加古瓦擁有執政經驗可以說是各方共識,但他也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從去年12月出任總統至今7個月,他就職時的許多承諾都沒有兌現,因此有不少民眾對他的執政能力的懷疑。

重返國際社會

外界對津巴布韋經濟的印象是崩潰的貨幣和嚴重的通貨膨脹,其本幣曾達到萬億的面值,打破世界紀錄。目前市面流通的都是美元,貨幣匱乏、生活物資漲價等民生問題仍然棘手。

劉亞偉認為,津巴布韋目前的狀況僅僅是有所改善,唯一的出路是全面開放;但另一方面,津巴布韋的非正式經濟應該十分發達,首都哈拉雷還會堵車。津巴布韋人口結構非常年輕,平均文化程度在非洲各國居高,物產和旅遊資源都十分豐富,只要有資金和調動人民的積極性,打一場經濟翻身仗並不難。當然,這個國家一個特殊的問題是土改之後造成了90%以上的白人農場主流亡,農業的複蘇和繁榮會是一個時間的挑戰。

“這次選舉對津巴布韋來說是重新返回國際社會、再度加入英聯邦和與鄰國南非再啟密切交往的契機。”劉亞偉說。

姆南加古瓦所在的執政黨民盟黨發布的競選宣言專門強調了津巴布韋將重返國際社會。具體內容包括,津巴布韋將開放市場,融入世界經濟;保障和維護津國家利益和安全;修複緊張的國際關系,加強現有對外關系,建立新的邦交友誼;重建津與本地、區域及國際社會的合作關系;與國際社會借貸方重新接觸;重塑國家形象,減少國家誤判風險;與以往的出口貿易合作夥伴重新接觸等內容。

今年1月,津巴布韋政府發布了《2018年津巴布韋投資指南和投資機會》。開篇第一部分第二段就明確指出,投資者在任何經濟狀況下始終都是經濟命脈,津巴布韋政府對投資者的承諾是提供穩定的,能促進增長、提高競爭力的商業環境,為津巴布韋人民帶來就業和機會。因此,津巴布韋政府認識到外國直接投資對促進津巴布韋經濟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把本土企業與全球經濟相連接,允許資本、現代技術和技能流入,同時為津巴布韋人創造就業。這一部分內容回應了此前穆加貝任內推出的本土化法律對外國投資的影響。

中國駐津巴布韋大使館經商參贊李耀輝此前撰文稱,中方願推動中津經貿合作向生產加工和投資精英優化發展,鼓勵更多中國企業到津巴布韋投資,有限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鏈、礦業產業鏈和制造業基地,參與電力、信息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創新融資途徑。因此,沈曉雷認為,津巴布韋與西方國家推動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對中國也是好事。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潘寅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45

LinkedIn搶閘上市 利fb試水 社交網IPO頭炮 集資13.7億

1 : GS(14)@2011-01-30 17:51:00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8-743243?category=m


社交網LinkedIn的會員以商界專業人士為主,市場估計,現時估值達30億美元。(資料圖片)


全球最大商務社交網站LinkedIn正式申請上市,擬集資1.75億美元(約13.65億港元),搶先成為首隻於華爾街登場的社交網站IPO。其招股反應及上市後表現,市場更視之為facebook(fb)等同業的指標,看看能否掀起新一輪科網股熱潮。
LinkedIn主要服務商界專業人士,擁有逾1,000名員工,於全球逾200個國家有9,000萬名會員。他們多透過網站尋找工作、招聘人手和尋找業界專家。LinkedIn於2005年引入付費訂閱計劃,使招聘者可接觸求職者更多資料,並容許其以更專業的商業模式互動溝通。
主攻專業人士 估值234億
因此,LinkedIn收入來源多元化,除了網絡廣告,亦有訂閱費,以及為人力資源企業提供招聘解決方案的報酬。去年首三季,LinkedIn純利185萬美元,營業收入1.614億美元,較前年同期升逾1倍;當中人力資源項目增長快速,佔整體收入41%。
根據LinkedIn向美國證監遞交的申請書,今次IPO將交由摩根士丹利、美銀及摩根大通包銷,但發行股數和定價尚未落實。
據悉LinkedIn在外流通的私人股份數目為9,710萬股,上周於二級交易市場SharesPost,每股作價為30美元,以此計算,現時估值達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分析指,商務社交為近期的熾熱概念,甚受專業投資者歡迎,料其IPO需求暢旺。然而,唯一缺點是大多數會員,並不是每月定期瀏覽其網站。
69%受訪者:fb估值過高
此外,彭博社於1月下旬向1,000名客戶進行調查,有69%受訪者認為,高盛對facebook的500億美元估值是過高,不贊同其現今估值可超越雅虎(Yahoo)和eBay,某程度反映這家科網新貴,估值存在一定泡沫,情況令人擔憂。
撰文:江麗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