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擁堵的城市地面路況,人們已經開始把視線轉移至空中,發明出了多種外形古怪的飛行器。多維交通時代已經開啟,未來打個“飛的”將不再是夢想。
國外多家企業已經開始研發測試電動飛行出租車,預計今年年內就能進行試飛,這意味著“空中出租車”距離載客的商業化服務更近了一步。
緩解大城市交通擁堵
歐洲知名飛機制造企業空客研發的電動飛行出租車CityAirbus已經完成了地面測試,即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展開飛行測試。
這款“空中出租車”將在固定航線上飛行,時速可達120公里,最多能搭載四名乘客,外形酷似直升機。但不同的是,它由西門子提供100千瓦電機推動螺旋槳組成整體推進裝置,飛行時的噪音能降到最低,可以在擁擠的鬧市區起降飛行。
與空客合作開發CityAirbus發動機的西門子電動飛機項目戰略主管Olaf Otto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是一款為城市空中交通設計的多乘客、自動駕駛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以快速、經濟適用和環保的方式飛越交通堵塞的大城市。”
Otto向第一財經介紹稱,空中出租車最開始將配備一名飛行員,但隨著技術發展,將會使用全自動操作系統。據了解,空中出租車的運營模式將類似當下流行的網約車,用戶可以使用手機應用預訂車輛。
此前,空客下屬子公司Voom已經在聖保羅和墨西哥城推出了直升機預訂服務。在被稱為全球最堵城市的墨西哥城,搭乘“空中出租車”,由城西因特洛馬斯商業區至30公里之外的城東貝尼托-華雷斯國際機場,僅需12分鐘。如果選擇走公路,高峰時段最快也要一個多小時車程。這為有條件的人提供了另一種出行選擇。
今年夏天開始,空客的按需直升機平臺Voom還將與奧迪合作,在聖保羅和墨西哥城兩座城市開始提供終端到終端的運輸服務。奧迪將提供地面運輸服務,Voom提供直升機運輸服務,實現無縫對接,為旅客提供多方式聯運出行體驗。
據介紹,Voom未來還將拓展至拉美乃至亞洲更多地區,預計到2019年末將在全球10座城市推出高性價比的“空中出租車”。
空客並不是唯一一家致力於多維交通的企業。德國初創公司Volocopter此前也公布了一個城市空中出租車系統的設想,公司將這個交通系統命名為Volo-ports,不過預計建成需要十年時間。
在這一交通系統中,“空中出租車”的停車場將借用摩天大樓頂部的直升機機場。Volocopter宣稱,這些由屋頂改造而來的“車站”將包含複雜的傳送帶系統、可更換的電池組和通向巨大充電端口的電梯。
這些“空中出租車”著陸後,傳送帶會將它們平移到室內,保證乘客可以在任何天氣下順利下車。機器人會將舊的電池組拆出來,更換新的電池。最後,飛機會通過電梯轉移到地下停車場,由運維人員檢修後加入到後面的運輸隊列之中。
據悉,整套流程能夠讓Volocopter的飛機每30秒起飛或著陸一次,以保證足夠的載客量和平價的商業模式。Volocopter預計,系統建成後,每小時可以有多達1000名乘客上下機,這意味著每天每站可以運送約1萬名乘客。
美國谷歌公司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投資的矽谷飛行器公司“小鷹”(Kitty Hawk)去年10月起就已經在新西蘭公開試飛了最新研發的自動駕駛“空中出租車”Cora,並預計將於三年後以類似出租車的形式投入商業化運營。
探索潛在商業模式
全球目前有約20家公司正在進行類似“空中出租車”項目的研發,除了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商,一些共享出行公司和汽車制造商也在這種多維交通方面投入巨資研發。
Uber已經公布了“空中出租車”的布局,計劃到2020年,在洛杉磯、達拉斯和迪拜等地運營“空中出租車”項目。
國內的無人機企業億航CEO胡華智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短距離空中飛行極具商業價值,而且能源成本也很低,這將會極大地縮減人們未來的通勤成本。”
億航繼研發出184一人座載人無人機之後,即將於今年推出另一款兩人座的載人無人機。在億航位於廣州世界大觀的森林公園試飛場上空,經常可以看到胡華智本人搭乘著這架外形如直升機一般的無人機。但他同時指出,“空中出租車”真正投入運營還需要政策方面的配合。
任何一家飛行汽車制造商都必須面對如何在城市內起降、續航、安全性、空域管制等問題,尤其是乘客搭乘的安全性以及無人機遭遇網絡攻擊的風險性。
據了解,目前全球僅少數國家對這種“空中出租車”發放了測試牌照,以及固定航線的測試運營牌照,這些國家往往是空管制度開放或者對緩解地面交通有迫切壓力的。
比如佩奇的Kitty Hawk之所以選擇新西蘭作為試驗的首選目的地,是因為當地的經濟狀況良好,並且空管制度受到全球監管體系的尊重。據悉,公司和新西蘭政府方面關於該項目的會談進行了一年半,其中多個新西蘭的政府部門都參與到其中。
西門子公司的Otto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盟在空域政策方面相對嚴格,未來亞洲可能成為這種‘空中出租車’商業化的首選地。”
這意味著“空中出租車”要真正像現在出租車一般的普及仍然有待時日。
電池技術尚待完善
除了政策監管外,最大的兩個問題就是商業模式和續航里程。
根據空客Voom平臺在墨西哥城已經投入的運營來看,這種“空中出租車”的成本仍然偏高。Voom在墨西哥城所設立的四個搭乘點中,有兩個位於市區商業中心,兩個位於主要機場附近。已開通航線的飛行時間從4至20多分鐘不等,費用介於2300至6380墨西哥比索(約合127至354美元)。
但好處是Voom平臺看似高端複雜,體驗方式實則親民簡單。僅需打開手機應用或網頁,填寫信息、選擇航線、完成支付,然後提前15分鐘到指定停機坪等待即可。
據胡華智估算,以中國為例,短距離的空中出租車一旦全面鋪開,最終單次通勤的成本可以降到與現在地面打出租車成本等同。但他承認:“空中出租車要實現盈利還有待時日,相關的盈利模式也仍在探索中。”
目前市面上已經存在的載人飛行器的續航里程在20分鐘至40多分鐘,僅能滿足於城市內的短途飛行使用。如果需要飛行更遠的距離,直升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預計電池技術的完善至少還需要好幾年。
盡管電池和電力發動機具有安靜、效率高的優點,但電池太大太重,存儲的能源也比液態燃料少很多。這讓電池驅動飛機一度被視作是一個笑話。
現在,技術已經取得了突破:電池可以存儲的能量穩步提升,而且這種趨勢會繼續。其次,將電池、電力發動機和傳統引擎結合的技術進步了,引擎將變得更小、更輕、更有效率。
以西門子公司的電池技術為例,2011年西門子第一次演示了早期的混合動力飛機,但它太重了,根本無法用於現實。而在新一代產品中,電力發動機、動力電子設備、傳動裝置的重量下降了100千克,它可以裝載的旅客、行旅重量已經與小型飛機相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