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與複星成立合資公司 歐洲老牌旅行社來搶中國旅遊市場了

在175年前就創立旅遊公司的Thomas Cook,選擇通過與複星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來發力中國旅遊市場。

一年前,複星收購了Thomas Cook集團5%的股份,兩家的合作並沒有到此為止,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的最新信息,複星和Thomas Cook已經在中國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並在中國全新打造了“Thomas Cook托邁酷客”品牌,希望通過個性化訂制服務,為中高端旅遊愛好者提供出境和入境遊產品。

入境遊和出境遊的機會

Thomas Cook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遊公司之一,每年擁有約2000萬客戶,營業額超過8億英鎊。

不過在此之前,公司主要的客源地市場是在歐洲,最大的客源地分別是英國、德國和北歐多國。

而此次選擇與複星成立合資公司(其中複星占比51%,Thomas Cook占比49%),主要是看中了中國旅遊市場的增長潛力。

“目前在中國的入境遊方面,我們每年大概3千人的規模,將來希望進一步擴大。”Thomas Cook首席執行官Peter Fankhauser告訴記者。

複星集團副總裁兼旅遊與商業集團總裁錢建農也告訴記者,由於Thomas Cook在全球具有品牌影響力,可以極大地刺激入境遊市場,為拓展中國入境遊市場提供機會。

據記者了解,在中國的入境遊業務方面,Thomas Cook托邁酷客重點在關註休閑和會獎旅遊(MICE)業務。目前,Thomas Cook托邁酷客中國已經在北京和上海創立了兩個入境旅遊辦事處,一個在上海,並運作了幾個重大的會獎旅遊項目,比如德國多特蒙德足球隊(BVB)中國之行,10天內跨越3個城市,提供住宿、交通、飲食、活動、觀光等多項旅遊活動及服務。
 
同時,複星在中國的資產也提供給Thomas Cook托邁酷客在入境遊市場上擁有差異化的可能性,目前Thomas Cook托邁酷客已經與複星旗下多個品牌,比如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豫園和外灘金融中心等達成合作意向。

而對於複星來說,選擇與Thomas Cook合作則是看重了潛力更大的出境遊市場。

複星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信軍先生就告訴記者,無論是從市場價值還是每年出遊人次來看,中國有著世界第一的旅遊市場,“希望Thomas Cook進入中國後,會改變整個中國旅遊市場的格局,尤其在中國出境遊方面得到更好的優化,為中國遊客出境遊提供更多新的產品”。

後者來如何搶市場

提供差異化的中高端產品,也是作為後來者的Thomas Cook托邁酷客,敢於現在才介入競爭已經十分激烈的中國旅遊市場的底氣。

“隨著中國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整個消費習慣在改變,我相信中國的旅遊格局也會發生重大的轉變。”錢建農告訴記者,“消費者對旅遊產品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他們希望有非常好的體驗,這跟以前的觀光旅遊為主的旅遊不可同日而語。”

據記者了解,Thomas Cook擁有90架民航客機,200個自有品牌酒店,以及線上和線下的3000個旅遊門店遍布歐洲,這些都是中國的旅行社缺少的全球資源。因此,錢建農認為,Thomas Cook托邁酷客與國內旅行社及OTA並不是競爭關系,反而可以向其提供產品,進行渠道合作。

“比如如果有國外的客戶來中國,我們的國內入境團隊不可能全是自建,各地一些好的旅行社都可以跟我們合作來接待這些客人。”錢建農說,未來五年,複星不僅會繼續支持Thomas Cook在全球的發展,在中國也會用複星現有的資源建立一個生態系統來支持Thomas Cook在中國業務的發展。

比如以前中國旅行者去希臘很難,一是要轉機,去雅典看一下也很難去其他地方,Thomas Cook托邁酷客設計的線路,則是在雅典呆一兩天,之後可以去Thomas Cook的酒店,Club Med在一些小島的酒店,並在複星投資的Folli Follie購物,如果在出行前預定的話,還可以在最後一天再從雅典的百貨店里提走。

“我們希望整合兩家公司的資源,給到消費者最獨特的產品,主要針對中高端自助行的遊客,比如說去英國等針對足球,或者其他體育賽事的旅行等。”Thomas Cook托邁酷客總經理衛若峰告訴記者,不過,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是缺乏人才,尤其是可以說一到兩種外語的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36

複星牽頭民營控股高鐵首單 參投462億杭紹臺項目

第一財經記者剛剛獲悉,在9月28日舉行的“浙江省綜合交通投融資建設簽約大會”期間,複星集團牽頭民企與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等簽訂了“杭紹臺鐵路PPP項目合作協議”,標誌著國內首條民營資本控股的高速鐵路——杭紹臺鐵路正式落地。

作為國家級鐵路PPP示範項目、浙江省PPP項目一號工程,杭紹臺高鐵項目總投資規模預計達462億元,其中靜態投資416億元,是國家首批引入社會資本的8個鐵路示範項目之一。作為項目具體實施方之一,複星集團成員企業、複星地產旗下星景資本將與各方共同推動杭紹臺高鐵項目的實施。

據記者了解,杭紹臺高鐵項目是國內沿海快速客運通道的組成部分,是長三角城鎮化地區綜合交通網和城際快速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條集路網、城際、旅遊及沿線經濟開發功能為一體的客運專線鐵路。

該項目位於浙江省中東部,線路北起杭州樞紐杭州東站,利用既有杭甬客專至紹興北站,而後接新線引出,經紹興市越城、上虞、嵊州、新昌和臺州市天臺、臨海、椒江、路橋、溫嶺等縣市區,終於新建溫嶺站杭紹臺場南端。杭州東站至溫嶺站運營長度約270.8公里,新建正線長度225.514公里,疏解線及動車走行線14.614公里,合計240.128公里,紹興和臺州兩市均約120公里,其中臨海至溫嶺段(約53公里)作為今後規劃沿海高鐵的共線段。

值得註意的是,近年來,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鐵路建設、投資和運營的政策不斷出臺,但國內大型民營企業對投資高鐵項目一直比較謹慎,這主要與目前鐵路定價還沒有市場化,投資鐵路的收益率很難確定有關。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就曾告訴本報記者,投資鐵路的金額巨大,高速鐵路一公里就要2個億,投資回報周期又長,因此現在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的更多是煤運等貨運專線。

對於首次參與投資高鐵項目,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認為,我國的有效基礎設施投入還有很大空間,比如地鐵、高鐵這些能夠大大提升城市功能效率的基礎設施人均占比與發達國家比較還有一定差距。“這次浙江像杭紹臺高鐵這樣的重量級項目也引入民營資本來主導,複星作為參與者,希望能夠整合浙商的資源和優勢把這個項目做好、做精。而且未來在浙江成功經驗基礎上,共同往全國甚至全球發展。”

據記者了解,作為複星集團成員企業,複星地產旗下星景資本是複星在PPP領域的重要投資平臺。目前,星景資本在全國範圍內PPP儲備項目規模達到近5000億元,覆蓋北京、天津、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等多個省份,並正在全國區域內溝通落地多個省級、市級母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49

午間公告:太陽紙業擬協議轉讓部分股權給複星集團

星美聯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購買歡瑞世紀100%股權

星美聯合10月10日午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購買歡瑞世紀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全體股東所持有的歡瑞世紀100%股權,發行價格為7.66元/股,交易標的資產交易價格為30億元,按照前述發行價格7.66元/股測算,發行股份的數量不超過39,164.49萬股;同時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15.3億元,配套募集資金不超過擬購買資產交易價格的100%。

歡瑞世紀主營業務為影視劇的制作發行、藝人經紀、遊戲及影視周邊衍生業務,其所處行業為文化傳媒業,符合國家政策導向。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國家連續出臺多項政策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我國文化產業不斷增長,影視劇、遊戲作為豐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產品,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歡瑞世紀作為經驗豐富的大型電視劇制作機構,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太陽紙業:擬協議轉讓部分股權給複星集團停牌

太陽紙業10月10日午間發布公告稱,本著“資源共享、業務互補”的原則,公司擬與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複星集團的控股企業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受讓公司控股股東山東太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太陽紙業部分股份。

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山東太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本次轉讓太陽紙業部分股份事宜完成後,不會導致太陽紙業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公司控股股東仍為山東太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司實際控制人仍為李洪信先生。

鑒於上述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為維護投資者利益,保證信息披露公平,避免公司股價異常波動,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經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證券簡稱:太陽紙業,證券代碼:002078)自2016年10月10日(星期一)開市起停牌。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14號:上市公司停複牌業務》規定,公司預計在5個交易日內通過指定媒體披露相關公告並申請公司股票複牌。

公司將根據該重大事項進展情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國統股份:中標PPP項目7.24億元

國統股份10月10日午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16年9月19日在巨潮資訊網發布了《新疆國統管道股份有限公司關於項目預中標的提示性公告》,確定公司與“湖南省建築工程集團總公司”聯合體預中標“龍海市錦江大道(三期)A段新建道路、平寧路道路改造和城區防洪及汙水截流綜合改造工程PPP項目”,預中標金額為人民幣壹拾億叁仟零柒拾伍萬壹仟玖佰元整(103075.19萬元)。

近日,公司收到該工程業主方發來的正式《中標通知書》,確定公司與“湖南省建築工程集團總公司”聯合體中標龍海市錦江大道(三期)A段新建道路、平寧路道路改造和城區防洪及汙水截流綜合改造工程PPP項目,該項目納入PPP項目投資範圍的投資總額約為72350.76萬元(未含投資回報和建設期財務費用)。

振東制藥:前三季度業績預增90%-120%

振東制藥10月10日午間發布2016年三季度業績預告。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間,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502.62萬元至11003.03萬元,預計比上年同期增長:90%至120%。

公司稱,業績變動原因為: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完成,2016年8月開始並表北京康遠制藥有限公司,致公司合並報表收入、利潤等增加。報告期內計入當期損益的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約為1100萬元。

仁智油服:擬啟動重大資產重組 10月10日起停牌

仁智油服10月10日午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接到公司第一大股東西藏瀚澧電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通知函:“因業務發展需要,西藏瀚澧擬啟動針對公司的重大事項(包括但不限於資產買賣、資產註入和股票發行)”,本次重大事項所涉及的行業為電子產品制造服務行業,交易涉及的具體金額及方式尚未確定,根據《股東上市規則》、《公司章程》的相關規定,預計已達到提交公司股東大會標準。目前公司聘請華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本次重大事項的財務咨詢。因該事項尚在討論中,存在不確定性,可能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為維護投資者利益,保證公平信息披露,避免公司股票價格異常波動。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規則》12.2之規定,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證券代碼:002629,證券簡稱:仁智油服)自2016年10月10日開市起停牌,公司承諾十個交易日內披露相關事項並複牌或者轉入重大資產重組程序。

蒙發利:籌劃收購一家零售業公司 10月10日起停牌

蒙發利10月10日午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使用發行股份、現金等方式籌劃收購一家零售業公司,初步預計本次收購金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公司擬聘請中介機構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鑒於該事項能否成功實施存有不確定性,為避免引起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經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公司簡稱:蒙發利,股票代碼:002614)自2016年10月10日(星期一)開市起停牌,公司將盡快確定該重大事項,待相關事項確定後,公司將及時刊登相關公告並複牌。

停牌期間,公司將根據該重大事項進展情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博深工具:籌劃購買非金礦資產 10月10日起停牌

博深工具10月10日午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購買非金屬礦物制品行業資產(股權),目前尚未確定中介機構,交易方式、交易金額等事項也均未確定。鑒於該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為保證信息披露的公平性,避免引起公司股票價格異常波動,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和《中小企業板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14號:上市公司停複牌業務》的相關規定,經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股票簡稱:博深工具,股票代碼:002282)自2016年10月10日(星期一)開市起停牌。

根據相關規定,公司本次停牌預計不超過10個交易日,計劃不遲於2016年10月24日(星期一)刊登相關公告並複牌。停牌期間,公司將根據事項進展情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紅寶麗:籌劃重大資產購買 10月10日起停牌

紅寶麗10月10日午間發布公告稱,公司因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涉及重大資產購買。鑒於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為維護投資者利益,保證公平信息披露,避免公司股價異常波動,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及《中小企業板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14號:上市公司停複牌業務》等相關規定,經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自2016年10月10日開市起停牌,待相關事項確定後公司將根據相關規定及時披露相關公告。

美欣達:籌劃收購環保能源行業資產 10日起停牌

美欣達10月10日午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收購環保能源行業資產相關事宜,相關事項正在籌劃審議中。鑒於該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避免對公司股價造成重大影響,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及《中小企業板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14號:上市公司停複牌業務》等有關規定,經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證券簡稱:美欣達;證券代碼:002034)自2016年10月10日(周一)開市起停牌。

根據相關規定,公司本次停牌預計不超過10個交易日,如經判斷本次收購資產事宜涉及重大資產收購,公司將申請繼續停牌。停牌期間,公司將根據事項進展情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14

多家中企擬收購保健食品公司GNC 複星集團也有意

10月20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消費者對口服維生素和膳食補充劑不斷增加的需求促使國內企業在海外市場物色可收購的品牌,其中包括美國消費者熟悉的公司GNC HoldingsInc.(中譯:健安喜)。

知情人士稱,這家總部位於匹茲堡的零售商近幾周與多家中國買家會面,衡量其收購意向;包括債務在內,潛在收購交易可能價值40億美元。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稱,GNC的市值大約為13億美元,未償還債務接近16億美元。

上述知情人士稱,有意向的中國公司包括總部位於上海的綜合企業複星集團和中國投資公司中植資本國際有限公司。他們說,中國多家制藥企業也表達了收購興趣。不清楚這些意向是否最終會發展為對GNC的收購提議。

雖然GNC自從2011年進入中國市場以後迄今在中國大陸只有八家門店,但是該品牌在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天貓商城及其競爭對手京東等中國購物網站上已經成為銷量最高的保健品品牌之一。雖然GNC國際業務的收入在2016年上半年下滑4.6%至7,990萬美元,但是公司中國業務的收入增長了350萬美元,抵消了部分下滑。

不過一些中國買家也擔憂,扭轉GNC收入下滑的局面恐怕會很艱難。該公司首席執行長已於7月份離職,而公司兩年內兩度更換首席執行長。公司的同店銷售額在第二季度下降了3.7%。

GNC正和高盛集團的銀行家探討公司未來的種種選擇,當中可能包括將公司出售;公司今年展開了戰略評估,目前尚不確定出售是否是最有可能的結果。據知情人士稱,GNC也可能選擇一個美國的買家,幫助其削減成本並改善在美國的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22

繼安邦複星之後 泛海27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長期護理保險公司

海外的保險資產正越來越受到中國買家的青睞。

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泛海”)宣布正準備以27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保險公司Genworth Financial,承諾幫助這家美國最大的長期護理保險公司償還債務並強化其壽險業務,該公司因其長期護理業務遭受了超於預期的損失。

中國泛海在昨日發布的聲明中表示,泛海將支付每股5.43美元價格收購Genworth Financial的全部已發行股份,此價格比上周五該公司的收盤價高出4.2%,使得整個交易價格接近27億美元。泛海同時承諾向Genworth Financial提供6億美元現金用於償債,並提供5.25億美元來強化其壽險業務。與此相對應,Genworth Financial也已承諾將1.75億美元現金註入美國壽險業務。

據了解,此次交易已獲雙方公司董事會的批準,預計將於2017年中期成交。但交易還有待Genworth Financial取得所需的股東批準以及監管批準。

Genworth Financial(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GNW.N)總部位於弗吉尼亞州的里士滿,是住房抵押養老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領域的領先者。根據其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總資產為1082億美元,其中可投資資產總額為776億美元;凈資產為170億美元,較2015年底上漲16%;2016年上半年共實現稅後凈利潤3.28億美元。

但據悉,由於超額支付家庭健康助手和養老院的住宿費用,該公司近期一直在出售資產,以確保在損失之後有足夠的流動性。

中國泛海董事長盧誌強在聲明中表示,看好前述兩個保險領域市場的長期增長機會。此次收購也有助於中國泛海迅速打開美國保險市場,拓展國際化版圖。

中國泛海不是第一家在海外購買保險公司的中資企業。此前,中國買家們已成功將多家海外保險公司劃入麾下,其中尤以安邦集團和複星國際“戰績輝煌”。

2015年11月,安邦保險集團宣布將以每股26.80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信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Fidelity & Guaranty Life Insurance Company),卻在今年6月撤回了收購申請。但在此之前,安邦已將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荷蘭VIVAT保險公司和韓國東洋人壽保險公司3家海外保險公司收入囊中。

另據報道,複星國際旗下子公司鼎睿再保險於今年9月6日剛剛完成收購了加勒比領先保險集團(NAGICO Holdings Limited)50%的股權。而在此之前,複星國際也已將葡萄牙最大的保險集團Caixa Seguros、美國特種險公司Ironshore等裝進了“購物袋”。

Dealogic此前數據顯示,除去中國泛海此次的收購計劃,今年以來,中國買家至少已宣布了七項收購海外保險公司的交易,這七項交易的總價值已高達18.6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00

複星領投 再獲30億融資的寶寶樹看上了醫療金融和教育

一直在富足、健康和快樂領域尋找投資標的的複星集團,最近又看上了母嬰行業,參與了寶寶樹逾30億人民幣融資的領投。

記者11月17日獲悉,寶寶樹獲得新一輪逾30億人民幣融資,其中複星集團領投,好未來集團、經緯中國、寬帶資本等原股東的人民幣機構及其他新投資人跟投。

對於這一投資,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表示,公司目前的投資方向主要圍繞中產階級家庭需求,“針對這樣的方向,我們投資了非常多的與家庭相關的優秀企業,同時也一直在尋找最有能力將這些資源整合起來的巨大入口,而寶寶樹恰恰就是唯一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平臺。”

此輪融資後,寶寶樹也宣布將與複星集團旗下的醫療健康、金融保險、教育領域企業以及教育領域的戰略投資人好未來等整合資源,拓展大健康、金融和教育領域。

“現在每個月有將近2億中國媽媽來到寶寶樹的各個平臺上,使用寶寶樹主要的產品,我們很明顯感覺到今天的用戶和9年前的用戶非常不一樣,他們的消費習慣、價值觀帶來的挑戰和機會,必須要讓消費升級,”寶樹創始人兼CEO王懷南指出,此次獲得的不僅是複星的投資,其在金融和大健康領域的部署,也正是寶寶樹需要的。

據記者了解,目前複星在家庭領域已經投資了和睦家醫療集團、旅遊度假集團Club Med、高級嬰童車品牌Silver Cross、滿足家庭娛樂需求的太陽馬戲團以及全球多家保險企業。而在此之前,寶寶樹與和睦家醫療集團等企業已經在探索“醫+保”的相關模式,比如通過寶寶樹母嬰家庭的大數據分析,挖掘母嬰用戶的特殊需求,開發有針對性的保險產品。

“我們通過大數據挖掘需求後,在市場上開始找可以和寶寶樹一起為孕婦人群和新生兒人群使用的理財產品,這其中也包括複星旗下的企業提供的理財保險產品,”寶寶樹COO魏小巍告訴記者,“此外,我們還在平臺上搭建了一個‘問專家’平臺,未來的目標是私人醫生,和睦家的醫生也可以做專家答。”

而除了醫療和金融,教育也是寶寶樹看中的未來拓展方向之一,而此次參與投資的好未來正是從事教育領域的開拓。“寶寶樹希望成為培養中國孩子生存能力、激發學習潛能以及提升領導力等方面的入口,這也是中國未來發展和家庭建設的剛需。”王懷南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80

複星醫藥:獲證監會批複核準增發境外上市外資股

複星醫藥晚間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核準上海複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增發境外上市外資股的批複》(證監許可[2016]2680 號),核準本公司增發不超過80,656,800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1元,全部為普通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74

複星加碼親子領域 親寶寶完成B輪數千萬美元融資

一直在富足、健康和快樂領域尋找投資標的的複星集團,最近不斷投資親子領域。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親寶寶近日完成B輪融資,本輪融資數千萬美元,由複星集團領投,A輪投資方順為資本跟投。

親寶寶於2013年1月上線,主要面向有孩子的年輕家庭,通過提供家人親友私密共享的雲空間,記錄、共享家庭與孩子的成長歷程,讓所有親友能夠零距離關愛孩子成長。產品支持照片、視頻、文字日記等豐富功能;具備評論、點贊、分享等社交元素。

目前,親寶寶擁有近3000萬註冊用戶,入駐家庭超1000萬,日活躍用戶超過260萬。相較於其它以女性用戶為主的母嬰APP,親寶寶的用戶以熟人家庭群體為單位,建立特有的家人親友間的網狀結構,所有關愛孩子的成員都能“拖家帶口”參與其中。

據官方數據顯示,目前親寶寶每天的照片上傳量已達300萬張,總上傳照片數超10億張,總上傳視頻數近1億條。

親寶寶CEO馮培華表示,此次融資的資金將用於優化用戶體驗,加強團隊建設以及加大市場與品牌投入。“親寶寶是一個以產品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公司,此輪融資後,親寶寶將繼續專註於產品,構建更大的用戶規模,並且以合適的方式適度嘗試商業變現。”

 

對於為何領投親寶寶,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告訴記者,親寶寶屬於複星大家庭戰略布局的重要一部分。“從2015年開始,複星的投資方向就很聚焦,主要集中在直接面向家庭的B2F 項目(Business to Family),尤其是家庭健康、富足和快樂相關的優秀企業,而其中對於孩子的服務無疑是最重要的。複星近幾年已經在服務母嬰、兒童的需求上有了深厚的積累,而親寶寶憑借其優秀體驗的親友共享私密親子記錄和個性化育兒服務,有著良好的家庭用戶基礎和口碑,將成為複星深入母嬰產業的重要布局。”

據記者了解,目前複星集團面向家庭的B2F投資項目涵蓋健康、金融、保險、旅遊等多行業,比如滿足高端醫療需求的和睦家醫療集團、高端旅遊度假集團Club Med、高級嬰童車品牌Silver Cross、滿足家庭娛樂需求的太陽馬戲團以及全球多家保險企業。而此次投資親寶寶,則為複星提供了一個以家庭為切入點、受益於熟人信任的、消費需求多樣的、覆蓋1至12歲的家庭線上入口。

親寶寶A輪投資方順為資本在本輪也進行了跟投,順為資本合夥人李銳指出,未來中國消費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孩子為核心的家庭消費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之一。親寶寶從寶寶成長記錄切入,在家庭親子這個垂直領域,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壁壘優勢。從商業模式來看,親寶寶圍繞孩子成長,可以結合大量家庭消費場景,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未來隨著家庭成長歷程與關系網絡的不斷豐富,家庭內與家庭間各類需求的充分挖掘,親寶寶可轉型家庭服務平臺,從而和集團旗下面向家庭的各類行業資源形成良性協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86

民生銀行“股權爭奪戰”謎底揭曉:複星離席,“巨人”回歸

2016年最後一天,民生銀行第七屆董事候選人名單終於揭曉。

與上一屆相同,民生銀行董事會依然是9位股東董事、3位執行董事和6位獨立董事的格局。執行董事候選人分別是:洪崎、梁玉堂、鄭萬春;股東董事候選人分別為:張宏偉、盧誌強、劉永好、史玉柱、吳迪、姚大鋒、宋春風、田誌平、翁振傑。

與第六屆董事會陣容(東方集團董事長張宏偉、泛海控股董事長盧誌強、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總經理王玉貴、南方希望實業董事王航、複星的郭廣昌、福信集團的吳迪、中國人壽的王軍輝,以及安邦的姚大鋒9位非執行董事)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多了巨人史玉柱,卻不見了複興的郭廣昌。

由於民生銀行銀行股權結構相對分散,除安邦穩居第一大股東外,兩派三系長期並存於民生銀行內。“兩派”即泛海系盧誌強、巨人史玉柱代表的“泰山會”,與萬通馮侖、新希望劉永好等代表的“工商聯”;“三系”是指“希望系”、“泛海系”、“東方系”,即劉永好、盧誌強、張宏偉。

巨人史玉柱的“上位”並不在意料之外。稍早前12月,在史玉柱增持剛剛成為第二大股東之後,泛海系盧誌強直接舉牌民生銀行,成為新的第二大股東。截至目前,民生銀行主要股東中,除了盧誌強(持股5%)和史玉柱(持股4.97%)外,還有第一大股東安邦(15.54%)、連續減持後仍持股4.18%的新希望有限公司(劉永好)、證金公司(持股4.2%)以及稍早前“抱團”的東方集團和華夏人壽(合計持股5.74%)。

有人爭權就有人讓位。縱觀2016,昔日民生銀行大股東新希望劉永好擁有兩個席位卻連續減持。7月31日,大股東劉永好通過一系列動作減持套現1.8億元,持股比例繼續降低。結果此次民生銀行董事會換屆候選人名單中,新希望僅保留一個席位。而郭廣昌2016年也沒有太多動作,此次直接離席董事會。

首次出現在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名單的,分別是北京複樸道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田誌平和重慶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翁振傑。

民生銀行公告顯示,田誌平現任北京複樸道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翁振傑現任重慶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業內人士指出,前者是私募界的“老江湖”,後者曾奪得2015年信托行業凈利潤排名第一。此外,與第六屆董事會相比,新面孔還有現任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總經理宋春風,中國船東互保協會是民生銀行的老股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87

複星、三胞超60億投資細胞免疫治療

一紙征求意見稿將沈寂半年的細胞免疫治療再度在資本市場催熱。

過去一周,三胞集團、複星醫藥相繼以收購、合營的方式豪擲超過60億元,布局海外技術的細胞免疫療法。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堯水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6年12月16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出臺了《細胞制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這一意見稿的出臺意味著,未來對於細胞免疫治療將采取加快推進的政策態度,而不再是觀望和保留。

細胞免疫治療是指依托細胞提取並經過精準的工程設計後再將細胞放回人體中的一種全新的治療方式。8年前,Kite Pharman創始人 Arie Belldegrun親歷了這一最新的治療手段在癌癥患者身上的應用,目前部分患者仍然存活。

 

1月10日,複星醫藥公告擬投資不超過8000萬美元與Kite Pharma共同設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複星醫藥凱特生物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布局淋巴癌細胞免疫療法。Kite Pharma的主打產品KTE-C19是一種研究中的T細胞治療產品,用於治療B細胞淋巴瘤及白血病。該產品也是這次合作擬引進的首個產品。

Kite Pharma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KTE-C19的ZUMA-1(研究代號)臨床研究中期結果顯示,KTE-C19大幅提升了複發/難治性淋巴瘤患者的 完全緩解率,相比較常規挽救性治療手段,完全緩解率從8%提高到了39%。其中最早使用該治療的患者,完全緩解的持續時間目前達到了22個月,且處於持續緩解狀態,接近治愈。

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透露,此次複星醫藥與美國細胞免疫治療明星企業Kite Pharma的合作談判緣起於去年6月其在美國對於Kite的考察,由此推測,雙方戰略合作的談判期約為6個月。

此前一天,三胞集團公告擬斥資8.19億美元收購美國生物醫藥公司Dendreon100%股權,這是繼去年完成對中國臍帶血庫集團的收購後,三胞集團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又一布局。

Dendreon的重要產品——Provenge是首個被美國FDA批準上市的前列腺癌自體細胞免疫療法產品,也是目前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唯一細胞免疫療法產品。

“我們是在2016年9月30日拿到與Dendreon相關的並購信息,隨後開啟了與項目方以及上市公司的接洽,在11月進行了赴美考察後,2017年1月9日敲定了這筆8.19億美元的並購。”推動三胞集團與Dendreon並購案的幕後投資者高特佳投資集團合夥人錢瑋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這起海外並購耗時僅3個月。

無論是兩次談判的時間還是資本數量,這兩筆交易都足以顯示中國資本家對於細胞免疫治療這一領域的熱情並未因為“魏則西”事件而受影響,第一財經了解到,經過半年沈寂,此前國內亂象紛呈的細胞免疫治療領域已有所淘汰。

“征求意見稿的發布有望結束產業魚龍混雜的局面,使細胞治療產業走上正軌。使用早期被淘汰的技術、質控水平低下甚至毫無質控的公司將首先退出市場。”複星醫藥首席執行官吳以芳表示。

 

從表面上看,這兩筆交易中的海外公司似乎在估值和價格談判方面占盡了便宜。

以三胞集團並購的Dendreon為例,美國輿論一致認為賣方Valeant賺大了。

根據臨床信息,使用Dendreon旗下產品Provenge的患者三年後存活人數相比未使用的患者多出37.8%。但其平均延長患者的壽命僅有4個月,代價卻極其昂貴:單個療程的總價高達9.3萬美元。

從銷售數據來看,除了第一年賣出4.8億美元之外,Provenge之後的銷售額便難有起色,始終在3億美元上下徘徊。可以說Dendreon在美國的增長已經機會不大,且成本一直是一個致命的問題,2015年,加拿大企業Valeant能以不到4億美元買入Dendreon。

“Provenge的銷售一直都比較平緩,自2010年上市以來,每年的收入都維持在3億到4億美元,其中90%~95%的銷售都是在美國完成,目前亞洲還未放開針對此款藥物的治療。”錢瑋透露。

業內人士指出,斥資8.19億美元收購究竟是接盤還是翻盤,最關鍵還在於三胞如何撬開中國市場。

三胞集團透露,將幫助推廣Provenge到中國和亞洲地區。在中國,老年男性是前列腺癌的高發人群,且年齡越大患病幾率越高。截至2015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群已超過2.2億,占總人口的16.1%。

而複星與Kite Pharma的合作則更有點“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意味:根據協議條款,複星醫藥將另向合營企業支付4000萬美元用於支付相關專利和技術費用,合營企業將根據研發進展及市場情況向Kite Pharma支付3500萬美元的里程碑及就KTE-C19產品支付銷售提成。這對於Kite Pharmae幾乎不存在任何財務風險。

無論是三胞集團還是複星醫藥,中國市場能否打開是這筆“入門費”花得值不值的關鍵。

此前,複星醫藥旗下的單克隆抗體研發平臺複宏漢霖已經在該單抗領域取得了研發的重要進展,其在研的第一個品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適應證和第二個品種的乳腺癌適應證均已進入三期臨床階段。

複星醫藥方面透露,希望借由此次擬引進的首個淋巴瘤領域的細胞免疫治療產品KTE-C19與此前已經布局的以CD20為靶點的單抗產品結合,形成覆蓋整個B細胞淋巴瘤治療階段的完整解決方案的產品。

“在做CD20的推廣時,我們已經有了相關的病人和醫院的信息,所以此次戰略合作的首款細胞免疫治療產品在做推廣時我們會有很多已有的信息和優勢,對於複星而言,單抗+免疫治療的解決方案,是複星未來很重要的戰略點。”吳以芳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