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巴推英鎊兌美元輪:波幅升投資者興趣增
1 :
GS(14)@2016-05-08 01:22:08【明報專訊】現時本港唯一發行外匯認股證(窩輪)的輪商法巴,昨日宣布已獲港交所批准發行一對英鎊兌美元窩輪,將於下周三(11日)推出。法國巴黎銀行上市衍生產品部執行董事黃集恩表示,自英國在今年2月宣布,將於6月舉行脫歐公投後,英鎊走勢持續波動,英鎊兌美元更曾在2月底觸及1.3836的約7年低位,相信匯率波幅提升會增加投資者作相關部署的興趣。如果反應理想,不排除會推出更多相關窩輪。
美日輪帶動 4月外匯輪成交抽升
據法巴指,英鎊兌美元窩輪包括英美法巴六乙購A(10396)認購證,行使價是1英鎊兌1.55美元,而英美法巴六乙沽B(10397)則是認沽證,行使價是1英鎊兌1.32美元,兩隻產品都將今年12月22日到期,發行量為5000萬股,每手10000股,換股比率為1兌1。
黃集恩又指,自第二季以來,外匯輪成交顯著抽升,單在今年4月的累計外匯輪成交已增至接近1500萬元,較3月急增逾9成;當中主要受美日輪成交大幅增加所致。「4月份日元一度大幅波動,比較清晰的單向走勢吸引到投資者,加上股市牛皮,外匯投資渠道不多,能作看淡部署的更少,加上今年環球匯市較多變化,令外匯輪受客戶歡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05/news/ec_ecb2.htm
「廉署剋星」入主銘源任主席林炳昌:興趣都係做律師
1 :
GS(14)@2016-06-06 03:00:26■林炳昌稱入股銘源因為「技癢」。 李潤芳攝
【人物專訪】「廉署剋星」林炳昌用一年時間、花費千萬,成功踢走銘源(233)原主,再次當上上市公司主席,但這名新晉老闆自言「興趣都係做律師」。他自言無心玩財技,或許這場「大龍鳳」正好省靚招牌,迎接打股東爭拗案的源源財路。記者:黃翹恩 石永樂
林炳昌多次轉換角色,由廉署調查員,轉為與廉署打對台,被封「廉署剋星」。後來因先科案,被控妨礙司法公正入獄,最終上訴得直獲釋,並恢復律師牌照。正值對法律工作意興闌珊時,他受邀擔任無縫綠色(8150)主席,「遇人不淑……入咗去發現係利用」,私人出錢提全購,失敗之餘更被股東罷免董事職位,林曾說不再沾手上市公司。5年後卻以股東、主席身份,坐鎮文件散佚、資產被轉移的銘源。林稱入股銘源為「機緣巧合」,持有18.59%抵押股份的銀主為銘源的法律問題不勝煩擾而接觸他,「我覺得幾得意喎,技癢」,加上主板殼價約5億元,當時只需1.8億元已購得公司控制權,「價錢啱」,遂接手該筆押股。
獲不少股東爭拗案求助
之後一年多,他出錢出力調查,甚至遠渡重洋至百慕達取得法院命令,花費已逾千萬。林不諱言有部份是公司輸給他的堂費、亦包括付給其律師樓的專業費用。此案更帶來意外好處:已有不少股東爭拗案件與他接觸。「刑事、民事,都離不開證據搜集。」即使離開法庭,走入金魚缸,他仍可大展身手,銘源對他「好似一個case」,說到底「我興趣都係做律師」。呼朋喚友撐起的新董事局內,竟有華懋集團前行政總裁許業榮。雙方多年前透過華懋官司認識,林信任許的誠信和魄力,是次許肯出山,「佢可能覺得欠咗我(你有收錢㗎喎。)友誼價……你哋唔明㗎啦。」敢買押股,又與股壇猛人莊友堅多年好友(見另文),林炳昌卻自爆股票「買親都輸」。在150元價位買入新鴻基(016),「你諗吓返唔返到家鄉?」買入華置(127)時正值劉鑾雄入主,原因無非是華置「幾Hot、幾轟動」,但若非收到股東通函,已忘記仍持股。林炳昌半生矚目,私生活方面,紅顏知己不乏港姐,愛兒林威辰亦曾簽約環球唱片、拍攝偶像劇《四葉草》。公事上,前立法會議員程介南、歌手陳奕迅父親陳裘大涉案都找他處理。先科案平息後,他對廉署案件熱情轉淡,轉打民事案一樣大出風頭。導遊阿珍的旅行社永盛、于文鳳向周星馳追討賣樓佣金等案,甚至為疑被內地限制出境的賈慶林女婿李伯潭安排來港接觸傳媒,都由他一手包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02/19637261
曾淵滄:買樓成本高 無興趣入市
1 :
GS(14)@2016-08-13 14:56:00【本報訊】本港經濟數據意外轉好,樓市成交亦見回升,不過,學者曾淵滄認為,目前樓市充其量是「跌定咗」,能否重返或超越去年高位,他相信「無咁容易」。樓市自踏入第二季,明顯由淡轉旺,二手交投轉熱外,多個新盤銷情報捷。整體樓市氣氛轉好,惟經濟學者曾淵滄認為,現時樓市距離今年初低位只是反彈2%,目前處於低位拉鋸狀態,樓市充其量是喘定,至於有力上升與否,視乎股市表現。他指出,去年港股大時代後出現股災,樓市下跌也是幾個月後才出現,今年以來,股市已升約20%,樓市則在3月份喘定,他直言「過去一年樓價受股市影響」,至於樓價有力超越或重返去年高位,他相信非容易之事,始終樓市「升得太多年」。儘管樓市在低位糾纏,他直言近十年無入過貨,因為現時樓價高,買樓成本高,租金回報率低,所以無興趣入市。過去十年八年都無入無出,無沽貨亦無入貨,目前手持10多個物業收租,分佈香港及新加坡,香港約佔半數,「咁收租幾時都係好嘅」。他個人無入市,但認為住屋仍然有需求,所以新盤仍能熱賣,認為買樓自住無問題,投資就「麻麻地」。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認為,的確因英國脫歐令加息壓力消除,令市場上有資金的人「想揸返啲物業」,並指「揸樓都起碼有一、兩厘回報,放入銀行連0.1厘回報都無」,所以唔少人都想利用買樓,幫資金「搵吓出路」。至於本港GDP按年溫和增長1.7%,施氏認為根本增幅就唔多,更指「當你人工加得嗰一點幾個巴仙,幾時先買到樓呀?」他本人2016年無買亦無賣,更指「仲咁鬼貴,(自己)梗係唔會入市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3/19734509
學莎翁投資 靠「興趣」賺錢 陳志雲目標開素食店劇團
1 :
GS(14)@2016-09-13 07:53:29【明報專訊】10月底將第一次參演大型舞台劇《莎士對比亞》的香港商台首席智囊陳志雲,在facebook分享莎翁金句「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威尼斯商人》中,摩洛哥親王要選3個盒子其中1個,選中就可以迎娶波西亞。他選擇了華麗的金盒,但盒內只有一個捲軸寫上上述句子,意思是「金光閃閃的東西並不都是黃金」。陳志雲喜歡買樓卻不炒樓,賺少少已滿足,一切量力而為;就如3個盒子放到面前,他睿智地從未選擇金盒。現時,他希望可像莎士比亞一樣投資自己的興趣,建立劇團、開間食肆。
陳志雲將去年新購入的北角柏傲山700多呎單位出租,自己租屋住,因為受一位「好神奇」的朋友啟發,「他好鍾意搬屋,因此有好多套家俬。」
買細單位 自住出租兩相宜
「因為租屋大小不同,家俬要入倉然後重新再買過。見他搬得那麼開心,我又試下,可以換下環境幾好」。陳志雲因為此前持有的何文田雅麗居複式單位太大,覺得換個細單位又宜自住又宜出租,隨後購買了柏傲山700多呎單位,「我自己係超鍾意買樓,但我唔係一個叻的投資者,唔識錢搵錢」。他的首層樓在畢架山花園1500多呎單位,以168萬元購入,政府派他去倫敦後,便將層樓賣掉,「賺了10萬元都很高興」。
正在籌備與葉童共同主演的舞台劇《莎士對比亞》的陳志雲,認為可以向莎翁學投資,投資自己「興趣」。他表示,莎士比亞成為劇作家之前,已是「宮廷大臣劇團」的成員,亦是劇團股東之一,通過演出和創作創造財富,並且從票房中得到分成,之後他「很快在倫敦買間更大的屋」。
陳志遠也有兩個心願,惟「兩樣都唔會搵到錢」。他表示,想開一間素食健康食肆,不過因為租貴,會考慮是否應先投資買間舖。另外,自己夢想做專業舞台劇演員,希望能夠自己建立劇團,但不會落很大資本。
培育觀眾 文化表演才可生存
現時主攻幕前工作的他,極其熱中舞台劇,當《莎士對比亞》導演袁立勳託人來找他參演時,他當時「超想做」,但因為大學畢業之後考了做政務主任,未有很多舞台劇經歷,笑言「當時以為只是找我飾演莎士比亞的靈魂」。《莎士對比亞》是他參演的第一部大型舞台劇。陳志雲在讀港大時修過「舞台製作」課程,從選劇本、選演員、演繹到燈光、服裝、布景全由自己完成。曾經做過舞台劇「Suddenly , Last Summer」,亦在藝術中心的小劇場做過音樂劇公開演出「Fantasticks」,曾因劇院「水浸」,要全家人一起吹乾道具布景,「這些回憶好辛苦,但每次做完已經會想下次做什麼(劇)」。
《莎士對比亞》由李居明創建的新光中國戲曲文化基金投資,並將於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新光戲院大劇場上演。新光戲院作為香港現存少有的粵劇戲院,4年前曾面臨清拆,李居明承租後才得以保留,李居明因此有「香港文化界白武士」之稱。陳志雲坦言,以前看舞台劇的港人較少,時至今日,情况已有改善,但仍有很大空間。現時他已有朋友開始做相關工作,希望能夠贊助學生看戲,「這與推廣粵劇一樣,要培育觀眾,文化表演才有生存和進步的空間」。
寄語年輕人要「聆聽」
陳志雲認為,除了舞台劇文化,在劇團的發揮空間頗廣,「可以做教育工作,以及行政人員的訓練,包括如何表達自己、如何聆聽等」。
隨着八十後、九十後年輕人更獨立自主,更堅持自己想法,他認為好難用一套自己成長年代的準則做企業管理,但一個永恒不變的基本要素,令大家共享同一理念,「這一點俞琤給了我啟蒙,她在堆填區搵到寶藏,不但願意接收意見,態度開放,並且能夠達到她的宗旨:無論決定如何,都是經過大家討論、思考的,由大家共享的同一理念」。
作為年輕人,是不是應該遷就老闆心目中他的角色?他建議:「同上司意見不同時當然要有禮貌的表達,但需要擺得低自己,有時不是自己啱得晒。當決定來到,就要盡力實踐新方向,或會箇中有新領會都未定……一定要溝通,溝通不只是表達,更加是『聆聽』,聆聽時唔好即刻想如何反駁,需完全接收,沉澱、再給回應,否則會聽不到別人說話。」
明報記者
[姚丁鈺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350&issue=20160913
傳馬士基有興趣 韓進飈近兩成
1 :
GS(14)@2016-09-28 04:47:01【明報專訊】傑富瑞國際消息表示,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公司馬士基(Maersk Line)本月放棄打造新船,改為通過併購擴張業務,瞄準韓國兩家最大航運公司,上月申請破產保護的韓進海運及面對債務重組的現代商船。韓進海運股價昨飈升19%。現代商船微升0.8%。
傑富瑞分析稱,兩家韓國航運公司都需要強大的合作伙伴,馬士基可能是唯一有財力進行大型收購的航運公司。傑富瑞稱,馬士基作為業界之首肯定會考慮合併,它在全球貨櫃航運市佔率目前有15%,但跨太平洋航運市佔率8%排第三,收購韓進海運和現代商船將令馬士基在跨太平洋航線的市佔率增長1倍。
不過,業界普遍認為,最可能的情况是馬士基接管韓進和現代的資產,而不是收購整家賠錢的公司。
最可能接管資產 非整體收購
面對多年運力過剩和運費下降,業界近年持續整固,市佔率略低於馬士基的航運公司市佔率提升,令馬士基面臨強勁挑戰。馬士基目前與全球第二大的地中海航運公司結盟,現代商船正洽談加盟。現代商船全球市佔率約2%,韓進海運約3%。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99&issue=20160928
兩地散戶興趣不大
1 :
GS(14)@2016-12-07 07:37:30【本報訊】深港通首日開車市場反應冷淡,本報直擊發現深港兩地散戶均表示興趣不大,本港散戶坦言仍鍾情穩健的大價股,而去年在A股市場大損手的內地散戶王先生表示,自己對中國股市已失信心,昨特意去取消戶口,而香港股市「百分之八十也是中國政府控制的,還有甚麽好買?」
內地券商:氣氛不理想
本報記者昨早在到深圳一證券行守候一個小時,只有兩個客戶詢問深港通開㻇事宜,其中早前已開設滬港通戶口的宋女士表示要了解「國家允許的新事務」,不過她至今仍未有買賣過港股;另一散戶高先生則表示自己資金不足50萬,所以不考慮深港通。而華泰證券彩田路營業部的大戶投資顧問陳先生指,沒有接獲客戶查詢深港通,「整體氣氛不理想」。事實上,深圳證券行近期人氣大減,號稱深圳最大證券營業部的國信證券泰然路營業部,記者昨發現已結業,在振華路的國信證券和國開證券,在交易時段報價機前均空無一人。香港方面,昨中環一間證券行內的散戶李先生表示,原本以為深港通可以對帶動港股,但意大利修憲失敗,令港股難以上升,估計港股暫時沒有太多機會。另一散戶余先生認為,深港通消息一早已被市場消化,所以港股沒有太大動力向上。
【散戶心聲】
■余先生
本港散戶余先生:「深港通消息一早已被市場消化,所以港股沒有太大動力向上,對港股昨日表現失望,暫時會保守一點,應該會將資金放在香港的大型股份,會較安全。」
■王先生
內地散戶王先生:「去年在股市損手,因此對股市失望,昨日特地到證券行取消戶口,對深港通沒有興趣,因為香港股市百分之八十也是中國政府控制的,還有甚麽好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6/19856356
成績表現全球第九香港學生冇興趣做科學家
1 :
GS(14)@2016-12-11 14:12:44全球性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公佈最新結果發現,台灣、香港兩地學生儘管科學成績優異,分別排在全球第4位及第9位,多數人卻不願在長大後當上科學家,情況比其他國家嚴重。設計PISA的教育專家認為,此反映台港學生只視科學為考試工具,實際上學習興趣有限,建議改善課程內容提高學習趣味。駐紐約記者:鄭柏齡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OECD)舉辦、每3年進行一次的PISA學生測試,為世界各地15歲學生進行包括科學、數學及閱讀三方面能力評估。主理PISA測試的經合組織教育和技能總監Andreas Schleicher在紐約分析結果,點名提到台港兩地學生儘管科學成績優異,但有意當上科學家的比例,卻出乎意料較其他國家低。數據顯示,台港學生在科學考試及認知測試表現理想,分別排在全球第4位及第9位,但兩地分別只有20.9%及23.6%學生,希望在30歲時當上科學家,低過整體平均值的24.5%。在PISA三科測試皆奪冠的新加坡學生,願意以科學家為職業比例達28%。「他們在科學考試中表現非常好,卻不願意做科學家,肯定出了問題。」Schleicher說,以美國學生為例,雖然科學成績只屬一般,但長大後有意當科學家的比例卻高達38%,「只要學生真的喜歡,不論成績好壞,亦願意視科學為將來的工作」。事實上,PISA還向學生收集對課程意見,分數愈高,代表學生愈享受學習。其中,台灣學生享受科學的分數竟錄得負0.06分,香港學生則有0.28分,而成績突出的新加坡學生,享受學習分數達0.59分。Schleicher坦言,教師能夠讓學生在考試時取得高分,卻不能讓學生視科學為終生發展機會,反映課程欠趣味,或接觸科學活動的機會不多所致。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卓敏講座教授侯傑泰指,從教育心理學分析,成績與興趣未必有直接關係,「如果語文、科學成績同樣理想,問到學生興趣時,他自然把兩者作出比較,就好像問游泳隊健將,是否也喜歡跑步一樣」。侯傑泰又指,全球近年再次重視科學發展,學校需要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之餘,政府亦應想辦法調整社會結構,增加科學相關工作選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1/19862090
「智能琴蓋」裝置 重拾音樂興趣
1 :
GS(14)@2017-01-06 08:16:51【明報專訊】馮山透露,該公司至今已累積賣出3000多部智能樂器。不過,暫時未達到收支平衡。該公司在去年成功研發一款88鍵的「智能電鋼琴」、兩款88鍵的「智能鋼琴」;以及「全家歡智能琴蓋」。其中,兩款88鍵的「智能鋼琴」已經可以出貨,建議零售價分別是4.99萬和16.8萬元人民幣,遠高於該公司以往推出的「智能樂器」(1856元至3488元人民幣),希望走高檔、高增值路線。
助長者接觸音樂
至於「全家歡智能琴蓋」,其實就是一部獨立的「彈奏指導裝置」,預計在今年3月出貨,建議零售價為5500元人民幣。只要掀起傳統鋼琴的琴蓋,將它斜放在琴蓋上(好像放五線譜般),玩家就可以按「智能落點」提示彈琴,毋須整部鋼琴更換。若套用該公司的術語,就是以「智能琴蓋」來喚醒家中「沉睡」多年的鋼琴。
到底內地的家庭有多少「沉睡」的鋼琴?相信很難有確實的統計數據。但在內地網絡上,有不少文章訴說「琴童」有苦難言,並指很多家長本身完全不懂樂理和彈琴,卻要求子女從小學習,不體諒學童的難處。
馮山亦表示,根據他的觀察,內地小朋友大多數都是在背負家長的期望和壓力下學琴。若將「學懂彈琴」定義為能看懂歌曲的五線譜,並據樂譜彈奏歌曲,那麼內地真正學懂彈琴的兒童比例應該很低,他估計在10%以下。大多數「琴童」都是強行記憶幾首歌如何彈奏,勉強滿足家長的要求,就會放棄。
以內地每年賣出約50萬部傳統鋼琴來說(未計電鋼琴和電子琴),估計內地的家庭合共有數百萬部「沉睡」鋼琴。因此,馮山相信,「全家歡智能琴蓋」的需求很大。即使有些小朋友真的學懂了彈琴,但其父母和祖父母往往對此一竅不通,大家無法分享。安裝「全家歡智能琴蓋」能讓父母和祖父母接觸彈琴,一家人同享一種嗜好。
未來或隨鋼琴品牌出貨
另外,該公司亦正在和內地兩個鋼琴品牌商討,直接將「智能琴蓋」安裝在鋼琴琴蓋之內,隨它們的產品出貨。不過,由於每款鋼琴的闊度以及其琴蓋的厚度都略有分別,若以這方式合作,「智能琴蓋」的尺寸必須很準確,甚至要為每款鋼琴度身訂造。因此,每款鋼琴至少要有數百部至1000部的訂單,該公司才會承接。
[生意眼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97&issue=20170106
【專題籽】為父母為興趣 80後朝劏雞晚化妝
1 :
GS(14)@2017-01-26 07:44:34上午在活雞檔幫手,下午則是專業化妝師,蘇家樂說反差太大,最初也不太敢跟別人說這個雙重身份。
【專題籽:胚芽故事】越來越多80後、90後不想打死一份工,寧願收入不穩,也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本身是化妝師的80後蘇家樂(阿蘇)卻為肩負家庭責任,分一半時間在父母經營三十多年的上水石湖墟活雞檔幫手。「你問我慣不慣,就一定不慣,不過我不想爸媽的心血白白浪費。」剛過去的萬聖節是化妝旺季,阿蘇在蘭桂芳工作到深夜,回到上水已是清晨,剛好開始雞檔的早市。「那麽一定不會遲到!」他笑說。
阿蘇很喜歡化妝,尤其是講求創意的特技化妝,「化妝可以把一個人的樣貌完全改變,像戴了一個面具。只要是我親手化出來的妝,便很有滿足感。」本身從事會計行業的他為了追夢,兩年前辭職到著名品牌一邊賣化妝品,一邊學化妝,後來更有機會參與郭富城、林憶蓮和林峯等藝人演唱會化妝工作。他說每個人都需要不同妝容,就如戴上不同的面具。如在婚禮時當主角,應該是最美的,萬聖節就要化一個鬼五馬六的妝。其實,與朋友一起跟獨處時亦有不同的妝(面具),「那不代表你假,只是表達方式不同,不同的你,同樣都是你。」如果在家庭中也有自己的面具,那阿蘇的一定是「乖乖仔」。位於上水石湖墟街市的活雞檔,由父母在三十多年前開始經營,檔口養大了阿蘇和其他兄弟姊妹。阿蘇是家中孻仔,兄弟姊妹有的在外國,有的有自己的全職工作,較難在家中幫手,雞檔也難請人。阿蘇掙扎了很久,最後在半年前決定長期在檔口幫手。「小學時已要來幫手,到大時大節就要全家總動員。記得中學時,聖誕聯歡會那天一定是做冬,完了活動便要回來幫忙,不能跟同學仔出街玩。」小學時他只幫手遞膠袋,現在已經捉雞、劏雞、斬雞和收銀,爸爸也說:「他已經上手了,有時我要走開一會,他都可以應付得來。」
堅持興趣 每天僅睡個多小時
阿蘇在雞檔幫手時,樣子顯得有點呆滯,跟化妝時全神貫注的樣子不一樣,「沒有說喜不喜歡在雞檔工作,下午和晚上都有自己的時間,從中取得平衡。如果要我全職在雞檔幫手,我應該會抑鬱而死。」他又哈哈大笑。「因為要做,談不上喜不喜歡,當然是比較喜歡化妝。」阿蘇說這個轉變反而令他更珍惜做化妝的時間,萬聖節更連續幾天跟朋友在蘭桂芳擺檔做特技化妝,「那幾天都是6、7時才從中環回到上水,又要接着開檔,每日都只睡個多小時,真的差點撐不下去。」他笑言雖然累但很充實,最重要的是在責任跟興趣之間取得平衡。
父母在三十多年前開始經營活雞檔,阿蘇小學開始已開始幫手。眼見爸爸漸老,他決定在檔口長期幫手。
年紀輕輕的阿蘇現時已識劏識賣,不過他笑說仍未得到太太們的信任,挑選靚雞時仍只會問蘇爸爸。
喜歡特技化妝的阿蘇(右)趁萬聖節到蘭桂芳擺檔,10分鐘已可化好一個鬼怪妝,客人一個接一個。
阿蘇喜歡創作,除了面部化妝,整體造型設計都是他的最愛。
修讀完化妝課程後,他有機會參與郭富城演唱會的化妝工作。
記者:列淑華攝影:許先煜、梁志永(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伍德良美術:孔文彬場地提供:紅木髮型工作室模特兒:Jacky Wong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4/1990633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