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通與大唐電信子公司組建合資公司獲批

5月4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稱,中國已批準高通與大唐電信的子公司組建合資公司。 ​​​​

去年5月,大唐電信子公司聯芯科技有限公司、高通子公司高通(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等就在北京宣布,將共同出資超過29.8億元,成立合資公司瓴盛科技(貴州)有限公司,聯手進軍中低端手機芯片市場。不過當時,新公司的成立還有待通過相關審批手續。

大唐電信此前發布的公告顯示,該合資公司註冊資本298460.64萬元,其中聯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上海立可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出資72027.60萬元,高通(中國)以現金形式出資72027.60萬元,兩家公司分別占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的24.1%。建廣(貴安新區)半導體產業投資中心出資103396.5萬元,占註冊資本的34.6%;智路(貴安新區)戰略新興產業投資中心出資51008.94萬元,約占註冊資本的17%。

據悉,合資公司將專註於針對在中國設計和銷售、面向大眾市場的智能手機芯片組的設計、封裝、測試、客戶支持和銷售等業務。

美國高通技術公司執行副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表示,該項目將幫助高通擴展全新的細分市場和客戶,期望這家合資公司將開發滿足中國4G智能手機生態系統需求的芯片組。

此外,大唐電信4月26日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更名為“*ST 大唐”。上交所於2018年4月27日起將其調出了融資融券標的證券名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32

沿海大省紛紛加快高鐵建設 江蘇已組建千億級鐵路集團

隨著人口向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集聚,高鐵、城際軌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東南沿海的江蘇、廣東等大省紛紛在加快高鐵、城際軌道的建設。

江蘇成立千億級鐵路集團

江蘇省政府日前發布《關於組建江蘇省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通知》顯示,為探索高鐵自主規劃建設運營模式,江蘇省日前將現江蘇鐵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增資方式改建為江蘇省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江蘇鐵路集團”),註冊資本在原有70億元的基礎上逐步增資到1200億元,近期按註冊資本950億元到位。江蘇鐵路集團為國有全資有限責任公司,由江蘇省委管理領導班子,由江蘇省國資委列名監管。

《通知》指出,江蘇鐵路集團作為以省為主投資鐵路項目的投融資、建設、運營管理、沿線綜合開發主體和國家幹線鐵路項目的省方出資主體,主要負責全省鐵路建設項目省級資本金籌措和相關債務融資;負責相關鐵路項目公司的組建,參與鐵路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負責組織開展以省投資為主鐵路項目的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及相關報審工作;負責自主建設鐵路項目建設管理;負責鐵路項目產權管理和運營管理,充分發揮出資主體職能,積極探索自建鐵路項目的自主運營模式;負責鐵路沿線土地等相關資源綜合開發,探索多元化經營路徑;負責鐵路建設發展基金的設立和管理運作。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江蘇交通運輸中長期存在鐵路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尤其是高鐵資源的不均衡發展,已經對江蘇區域協調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目前江蘇省高鐵集中於滬寧通道,基本為東西向,高鐵網尚未形成;過江通道不足,僅有兩處跨江鐵路橋,跨江能力嚴重不足。

根據媒體報道,江蘇鐵投公司人士表示,江蘇希望通過江蘇鐵路集團的成立,鐵路建設面向社會資本開放,以融資等方式籌措資金,自主建設鐵路,自主運營,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加速鐵路網尤其是高鐵在江蘇的覆蓋,解決鐵路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數據顯示,自2017年開始,江蘇已經開始大手筆投入鐵路建設。當年,江蘇投入1015億元,密集建設14條鐵路,構築“三縱四橫”快速鐵路網。2017年初江蘇全省集中開工的210個省級重大項目中,鐵路建設項目有10項。

另一方面,城市群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空間布局體現,其發展程度決定了一個區域參與全國甚至全球競爭的能力。目前江蘇正在大力打造揚子江城市群,作為城市群發展的基礎,高鐵、城際軌道將是未來城市群建設的一大重點。尤其是,相比公路運輸,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準點和安全性高等特征,是一個城市群發展的基礎框架。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江蘇沿江八市內部交通,近六成是公路,鐵路分擔占23%。可見鐵路設施建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樹華認為,以前沒有高鐵的時候,因為長江天塹等原因的限制,人員、要素的往來十分不方便,因此才形成了蘇南、蘇中、蘇北相對塊狀的梯次發展格局。現在通過加快高鐵網絡的建設,人員可以在1到2個小時內在城市群內部實現快速通達,從時空距離上為一體化提供了可能。

尤其是揚子江城市群產業結構在優化升級的過程中,高端資源要素的流通對大運量、快捷、準點、安全性高的交通需求更高,因此揚子江城市群是在順應產業升級情況下,依托高鐵環的框架,推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的過程。

沿海大省鐵路投資漸超公路

除了江蘇,包括廣東、浙江等沿海大省也在加快鐵路投資建設。

國家發改委近日已批複廣東省上報的《海峽西岸城市群粵東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粵東城際鐵路網規劃目標為:形成以汕頭、汕尾、潮州、揭陽為主要節點、覆蓋粵東地區主要城鎮的城際鐵路網絡,實現汕潮揭地區中心城市“半小時通勤圈”和粵東地區“一小時交通圈”,為粵東地區提供公交化的快捷城際旅客運輸服務。

按照批複,規劃項目總投資約1002億元。項目資本金比例為50%,由廣東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含鐵路發展基金)等出資建設,並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

其中,近期規劃建設“一線一環一射線”,即汕尾—汕頭—饒平、汕頭—潮州東—潮汕—潮汕機場—汕頭、潮汕機場—揭陽南城際鐵路,總里程320公里,總投資約691.9億元。遠期規劃形成“一線兩環兩射線”為骨架的城際鐵路網,總里程460公里。“一線”為汕尾—汕頭—饒平城際鐵路,“兩環”包括汕頭—潮州東—潮汕—潮汕機場—汕頭、汕頭—潮汕機場—揭陽南—普寧—汕頭城際鐵路,“兩射線”包括潮汕機場—揭陽南—揭陽北、普寧—惠來城際鐵路。

潮汕地區是我國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三市(汕頭、揭陽和潮州)常住人口合計達到了1432萬。長久以來,潮汕地區因為潮汕商幫而揚名海內外,不過潮汕本土的經濟發展卻一直較為緩慢。這其中,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相對滯後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加快打造粵東地區軌道交通網絡,是促進汕潮揭城市群建設,同城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有利於加速推進三市的一體化進程。

業內人士指出,粵東城際鐵路網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是促進粵東地區一體化發展,支撐區域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和空間發展戰略的需要;是補齊城際交通短板,完善粵東地區綜合交通體系,適應城際客流增長、旅客運輸需求多元化的需要;是提升粵東地區資源集約利用水平,發揮交通引導效應,滿足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按照廣東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今年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廣東省鐵路建設共完成投資額超過410億元,其中完成城際鐵路建設投資176.51億元、國鐵幹線項目234.49億元。廣東省今年鐵路建設投資額將超過500億元,比2017年增長約25%。

鐵路尤其是高鐵、城際軌道建設對廣東加快發展至關重要。今年全國“兩會”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廣東省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分組討論會上直言“廣東省的高鐵已經落伍了”。他表示,廣東地區時速在350km以上的高鐵線路只有廣州—深圳—香港,以及武廣高鐵。但是廣東人口密集地區比如湛江和茂名等地,目前尚未通高鐵。

馬興瑞說,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的機制,促進全省一體化發展,一是要優化區域格局,第二就是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要加快推進廣州到汕頭、深圳到茂名、贛州到深圳、廣州到湛江等高鐵項目的建設,優化全省高速公路骨幹網絡。

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公路投資日漸飽和,相比之下,隨著城市群、大都市圈的建設,高鐵、城際軌道建設更為密集,鐵路投資甚至超越了公路投資。去年4月《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十三五”時期全省共安排交通運輸重點建設項目投資約14600 億元,其中軌道交通約 6800 億元、公路約 6200 億元。軌道交通投資額超過了公路投資。

今年3月12日,山東省政府網站發布批複,確定組建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註冊總股本暫定為460.54億元。批複文件指出,組建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省級國家鐵路投資運營平臺,是落實國家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部署要求,提高鐵路建設運營管理專業化水平,加快實施山東高鐵規劃建設的重要舉措。

此前2月24日,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方案》,確定整合山東鐵投公司、濟青高鐵公司、魯南高鐵公司、鐵路基金公司等四個公司組建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今後五年,山東將投資5550億元、新建高鐵3400公里。

在浙江,根據浙江省發改委發布的《鐵路2018年十大建設項目攻堅任務書》,今年該省將重點建設杭紹臺、杭溫高鐵等十大鐵路項目。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近幾年沿海大省鐵路投資如火如荼,占比不斷提高,有些甚至超過了對高速公路的投資,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高速公路建設發展較早,像一些人口稠密區域如長三角和珠三角,高速公路已日趨飽和。

另一方面,相比公路運輸,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準點和安全性高等特征,在沿海地區城市群加快建設的過程中,軌道交通重要性日益凸顯。高速公路以私家車為主,而軌道交通則是大運力的交通形態。在人口加快向城市群和都市圈集聚的過程中,高鐵、城際軌道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也正是沿海大省加快鐵路建設的關鍵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96

國務院新組建部門已全部亮相,進來了解一下

5月31日,新組建的國家醫保局正式揭牌。至此,國務院新組建部門和單位已全部掛牌亮相。

兩個月前(3月21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全文對外公布。根據方案列出的時間表,中央和國家機關機構改革要在2018年年底前落實到位。

3月31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推進會召開,提出了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4月中旬,要在確保具備集中辦公條件,確保領導班子成員和綜合司局實現集中辦公基礎上,完成新組建部門掛牌。要抓緊制定“三定”規定,從嚴核定新組建部門內設機構數量,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原則核定編制數量,6月底前印發執行。

繼3月23日國家監察委員會揭牌後,國務院新組建部門和單位緊跟步伐,陸續掛牌亮相:

國家監察委員會

監察部並入新組建的國家監察委員會。不再保留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

揭牌日期:3月23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西城區平安里西大街41號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不再保留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不再設立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揭牌日期:3月27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南路1號

國家移民管理局

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加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牌子,由公安部管理。

揭牌日期:4月2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東長安街14號

農業農村部

組建農業農村部。將農業部的漁船檢驗和監督管理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不再保留農業部。

揭牌日期:4月3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11號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組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不再保留國家糧食局。

揭牌日期:4月4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西城區木樨地北里甲11號國宏大廈C座

文化和旅遊部

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國家旅遊局。

揭牌日期:4月8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10號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不再保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掛牌日期:4月8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甲15號

自然資源部

組建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部對外保留國家海洋局牌子。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掛牌日期:4月10日上午9時許

掛牌地點:北京市西城區阜內大街64號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不再保留國家林業局。

揭牌時間:4月10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東街18號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揭牌日期:4月10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東路8號

科學技術部

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科學技術部對外保留國家外國專家局牌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改由科學技術部管理。

揭牌日期:4月10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複興路乙15號

退役軍人事務部

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

揭牌日期:4月16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北五環外

生態環境部

組建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部對外保留國家核安全局牌子。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

揭牌日期:4月16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小街115號

應急管理部

組建應急管理部。不再保留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揭牌日期:4月16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南街70號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不再保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揭牌日期:4月16日

掛牌地點:北京市西城區複興門外大街2號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對外援助的具體執行工作仍由有關部門按分工承擔。

揭牌日期:4月18日下午

掛牌地點: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小街2號

國家醫療保障局

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

揭牌日期:5月31日上午

掛牌地點: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小街2-9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2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