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國暫緩調油價:空氣汙染嚴重 以油價促環境保護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856

在寧夏銀川街頭一加油站,工作人員在給車輛加油。 (新華社記者 李然/圖)

12月15日,據新華網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稱,根據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有關規定,暫緩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發展改革委稱,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環保形勢日益嚴峻,一些地區以臭氧、灰霾汙染為特征的複合型汙染日益突出,機動車尾氣排放是造成空氣汙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發揮成品油價格杠桿作用,是促進資源節約、治理大氣汙染的重要手段。

發展改革委說,低油價時,保持國內成品油價格基本穩定,有利於抑制石油消費的過快增長和能源結構調整,促進環境保護,改善空氣質量。國家將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抓緊完善新形勢下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並向社會征求意見。

截至目前,今年汽、柴油價格已經歷23輪調價周期,其中12次下調,7次上調,4次“擱淺”。汽油價格每噸累計下調670元,柴油價格每噸累計下調715元;折合90號汽油零售價格每升下調0.49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0.63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45

環保部批西安重汙染應急“動作慢、措施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913.html

環保部批西安重汙染應急“動作慢、措施少”

一財網 章軻 2015-12-30 16:07:00

12月21-23日,多個時段達到了嚴重汙染程度,但西安市未進行應急響應升級。此次重汙染天氣過程中,西安市是關中地區啟動應急預案最晚的城市。

環境保護部30日公開發布消息,指責陜西省西安市在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方面動作慢、措施少。

環保部介紹,12月8-22日,陜西省關中地區先後兩次發生重度霧霾天氣過程。環境保護部組織西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對關中城市群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開展了專項督查。

從督查情況看,陜西省西安市在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方面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一是西安市政府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啟動遲緩。12月18日,環境保護部組織專家會商並通報關中地區未來幾天將出現重度霧霾天氣;12月19日,西安市會商結果認為未達到啟動預警條件,僅在政府內網發布了相關要求;直至12月21日上午9時空氣汙染程度愈加嚴重,西安市治汙減霾辦公室才下發緊急通知,啟動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Ⅲ級響應。12月21-23日,多個時段達到了嚴重汙染程度,但西安市未進行應急響應升級。此次重汙染天氣過程中,西安市是關中地區啟動應急預案最晚的城市。

二是西安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不健全,相關部門動作慢、措施少。督查中發現,一些建築工地對啟動重汙染應急預案情況不知曉,防塵措施落實不到位;西安繞城高速對大型重載車輛未采取分流管控措施,三環道路冒黑煙車輛仍然暢行無阻。

三是西安市大氣汙染防治網格化、精細化管理不到位。西安市大氣汙染防治網格化工作機制並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街道、小巷、道路邊焚燒枯枝落葉的問題依然存在,無人監管。如西安繞城高速西段、西臨高速沿途可見多處樹葉、垃圾、瀝青焚燒的黑煙,臨潼區新豐收費站工作人員隨意點燃枯枝落葉,濃煙滾滾。當地網格管理人員並未及時采取報告、制止等措施。

四是個別企業存在超標排汙行為。西安市臨潼區機關供熱服務中心采暖季投運後,煙塵、二氧化硫超標排放,脫硫設施直到12月13日才正常運行,脫硝設施至今未建,氮氧化物一直超標排放。西安市天華供熱公司煙塵有規律的在夜間0:00-1:00和淩晨6:00-8:00超標排放。

環境保護部對記者表示,該部西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已要求西安市政府切實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責任,采取有效措施,徹底整改存在問題,切實做好大氣汙染防治和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18

日本福島核電廠廢爐 至少要等四十年! 防堵輻射汙染水入海 持續卡關

2016-03-21  TWM

東日本大地震已過了五年,東京電力福島核一廠的廢爐和去除汙染水作業,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因為難度太高,復舊日仍遙遙無期。

東京電力福島核一廠的廢爐作業,據估計得花費四十年以上。一九七九年美國三哩島核電廠事件,雖然也同樣發生爐心熔毀,但廢爐可沒難成這樣。

三哩島事件時,反應爐的壓力容器底部沒破洞,只要和平常做定期檢查時一樣,注水到壓力容器中,就能夠把熔落的燃料(燃料碎片)取出。相對地,福島核一廠一至三號機的壓力容器不但全都破損,而且波及包覆在外的圍阻體容器處;因此若要用注水的方式取出燃料,勢必得連同圍阻體容器也一起注水。

但反應爐內,據信有高達幾百處為了配線等用途而內外貫穿,其中多處有伸縮性的接頭部分、或其他密封部分漏水。東電現在幾乎不可能在高輻射量的狀況下,把這些內外貫穿處全都塞起來。

在「核電損害賠償,廢爐等支援機構」負責廢爐事宜的幹部福田俊彥說,「二0一四年擬定廢爐手法的戰略計畫時,我們認為最穩的作法是一面用水冷卻、一面取出碎片來。」那時還設想了萬一無法採用注水手法時的替代方案——在空氣中取出(但爐渣會觸及空氣)。

難題:找不到燃料碎片

福島核一廠過去一直把全部心力用在解決汙染水的問題,在處理完高濃度的汙染水、歷經地下排水管的採用、靠海面的防水牆等作業後,「一六年是要轉為邁向廢爐作業的一年。」福島核一廠廢爐推進公司的總裁增田尚宏表示。據他說明,「再來要逐步朝廢爐的核心作業推動,像是取出已使用的燃料及燃料碎片等等。」然而,最大的難關「取出燃料碎片」,作業才剛有頭緒而已。

當然,一五年確實還是有幾項成果。

製造商和包括東電在內的電力公司等組織,組成「國際廢爐研究開發機構」(IRID),東電在這個技術研究單位的支援下,調查了一號機的爐內狀況,發現爐心原本就不存在著燃料。去年四月,東電也試著利用可變換外形的機器人,進入一號機的圍阻體容器中調查,發現內部沒有太大的損傷。

但最重要的燃料碎片,依然找不到在哪裡。原本東電預計一六年度要再派新機器入進入一號機的圍阻體容器,任務是成功拍到燃料碎片。只是,計畫中設定的行經路徑上,由於有堆積物擋住視線,被迫修改行進路線,投入機器人的時間也大幅延後。

至於二號機,由於在使用機器人前,必須先完成作業所需區域的清除輻射汙染工作,但進度不順利,圍阻體容器的內部調查行動尚無眉目,但是又沒有其他好路線,目前苦無良策。

「把燃料碎片及用過的燃料全數栘除,有助降低核燃料的風險。我們有責任把它回復到安全的狀態。」雖然增田這 說,但眼前依然盡是難題。

風險:汙染水仍漏不停

至於一向最有風險、必須盡早因應的汙染水問題,現在確實已脫離緊急的程度。由於已利用設備有效去除放射性物質,儲水槽裡汙染水中帶有的輻射物,總量已大大降低。此外,目前東電已開始利用地下水管汲取地下水,有效減少了流入反應爐建築物的汙染水。(編按:電廠所在地因地下水量豐沛,地下水會流入廠房,成為輻射廢水。)

不過,也有沒算到的部分。雖然靠海那一面的防水牆,阻止了遭汙染的地下水流入海中,但為了降低防水牆附近的地下水水位而把水抽起,卻發現水中放射性的氚濃度大幅超過東電標準,被迫還得把地下水送回反應爐建築物,這使得汙染水的總量以每天四百噸的規模增加。

「凍土壁」是東電與日本經產省眼中解決汙染水的一張王牌,可防止汙染水流入反應爐建築物:在一至四號機周圍配置總長達一千五百公尺的管線,再通以零下三十度的液體,使土壤凍結。

耗費三四五億日圓國家預算的凍土壁工程於二月九日完工,預計三月底前使用。東電判斷,凍土壁可讓周圍地下水的流入量,由目前的每日兩百噸左右減至一百噸以下。但核能規制委員會對此採保留態度,尚未認同,因為這手法會使反應爐建築的水位高過於地下水的水位,可能導致汙染水流出。

雙方溝通一年多,目前是靠海面先行凍結,靠山面則看狀況階段性凍結,但能有多少成效仍是未知數。雖然東電研擬在地下水位過低時,以注入井水的方式拉高水位,但仍有無法完全控管的可能性。與汙染水之間的搏鬥,還是必須持續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97

安徽的廠汙染了河南的村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19/998986.html

河南省夏邑縣韓道口鎮範集、段莊、曹市園等多個村莊,與安徽省碭山縣薛樓板材工業園區僅隔一道土溝。隨著該園區內一些蓄電池廠、熒光粉廠、農藥廠的上馬,這幾個村莊飽受這些工廠所排廢氣、廢水汙染困擾,多年不得解決。“一步跨兩省”的這些村莊所受汙染,到底該歸哪里監管?問題何以長期存在?3月16日,大河報記者趕赴河南省夏邑縣、安徽省碭山縣進行了調查采訪。

_____.thumb_head

河南省夏邑縣韓道口鎮範集、段莊、曹市園等多個村莊,與安徽省碭山縣薛樓板材工業園區僅隔一道土溝。隨著該園區內一些蓄電池廠、熒光粉廠、農藥廠的上馬,這幾個村莊飽受這些工廠所排廢氣、廢水汙染困擾,多年不得解決。

“一步跨兩省”的這些村莊所受汙染,到底該歸哪里監管?問題何以長期存在?3月16日,大河報記者趕赴河南省夏邑縣、安徽省碭山縣進行了調查采訪。

【村民投訴】遭“毒氣”“毒水”跨省汙染,多年不得解決

3月15日,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韓道口鎮範集村的多名村民向大河報反映說,自從鄰近的安徽省碭山縣薛樓板材工業園區內多家企業七八年前陸續投產以來,他們長期受到所排廢氣、廢水的侵染。

村民們說,他們的村莊與該工業園區相鄰,與園區內的熒光粉廠、蓄電池廠、農藥廠等多家企業的直線距離,最近大約只有500米。“廠里排放的廢氣味道刺鼻,就跟農藥味一樣,我們在下風頭經常捂著鼻子都咳嗽不斷,毒得很啊!”一位自稱擔心報複而不願透露姓名的村民代表說,這些工廠常年生產,廢氣廢水不斷,他們很多時候在家不敢開窗,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很高,且不容易醫治除根。

按照村民們的說法,除了這些廢氣,這些企業排放的廢水烏黑發臭,還常常飄著很多白沫,流到了兩省交界的土溝內,而土溝的西南方向,就是他們世世代代居住的韓道口鎮段莊、邊莊、範集、曹市園、範樓等多個村莊。“飲水井越打越深,往年一二十米的井水,現在已經不能喝了。”村民代表說,現在他們打的井,有的甚至超過百米,還是有怪味。

村民們說,為根除汙染,他們先後找到了安徽省碭山縣環保局、河南省夏邑縣環保局,但多年來,涉事的多家企業依然在生產,問題一直不得解決。

【記者探訪】安徽多個涉汙企業緊鄰省界,汙染殃及河南

就我省村民們反映的問題,大河報記者於3月16日下午趕到了安徽省碭山縣薛樓板材工業園區,進行了走訪。

根據村民們指引,該工業園區神湖一路上一處大門有“安徽龍軒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鎦金大字的大院,就是距離他們最近、排放“毒氣”最嚴重的熒光粉廠。該公司門衛室墻上,還有一個“碭山縣神湖熒光材料有限公司”銅牌。

公司多個巨大的車間內,機器轟隆隆響著,幾個金屬煙囪向空中冒著白煙。站在與該公司一溝之隔的範集村麥田地頭,該公司內部一座大型鋼結構車間屋檐下一字排開的四五臺大型鼓風機排出的氣體,確實讓人捂著鼻子還嗆得難受。值得註意的是,鼓風機排氣的下風口,正是我省夏邑縣韓道口鎮的幾個村莊。

與該公司相鄰的一處無名廠院內,兩個大型車間內,巨型的反應釜正在旺火加熱,工人們正在加工蓄電池部件。車間門口濃烈的化工氣味讓人同樣難以呼吸,一個金屬煙囪飄來的白煙,更是刺激異常。與該車間相鄰的另一個車間內,已經生產出的蓄電池堆積如山,部分已經包裝完畢。

該熒光粉廠、蓄電池廠前的土溝內,都有發臭的汙水,並流向河南地界內的農田。

除了這兩家企業,該工業園區的安徽長城生化有限公司也是村民們投訴的焦點。該公司大門口,可以聞到明顯的怪味,其大門前寬約四五米的溝內,發黑發臭的汙水帶,足有數百米遠,與河南麥田僅一路之隔。

【碭山環保】兩家園區企業確有汙染問題,已經查封

對於排汙問題,碭山縣神湖熒光材料有限公司及這家無名的蓄電池廠門衛人員均予以否認,並拒絕記者入內及采訪請求,只有安徽長城生化有限公司的一名蔣姓負責人回應了相關質疑。

“我們只是複配、分裝,不生產原藥,並不向外直接排汙,所有排放都完全達標。”蔣先生說,在複配、分裝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揮發一些氣體,但這個量很小,這也是他們公司僅有的汙染,不足以影響河南村民的身體健康。至於門前的汙水,是附近一些板材廠、木漿廠所排,只不過流經他們廠區,與他們無關。

就河南村民們的投訴,安徽省碭山縣環保局監察大隊多位負責人3月16日受訪時均表示,他們此前已進行了多次調查處理。

該大隊田姓大隊長出示了相關執法文書檔案後說,早在2014年,他們在調查取證、證實碭山縣神湖熒光材料有限公司及緊鄰的無名蓄電池廠存在汙染且未履行環評手續的情況下,向兩家單位下達了責令關閉通知書。2015年4月,該縣縣長辦公會還專門就這兩家單位存在的問題作出會議紀要,實施查封。

田大隊長說,碭山縣神湖熒光材料有限公司沒有履行環評手續,屬於違法生產。近旁的蓄電池廠由一名叫周衛明的個人投資,屬於典型的黑作坊。

至於河南村民反映的安徽長城生化有限公司排汙問題,田大隊長認為言過其實。他說,該公司不生產原藥,在複配過程中揮發的一些氣體,屬於無組織排放,不可避免,而且該公司有環評等相關完善手續。

【追問】查封之下,汙染企業為何還能照常生產?

安徽省工商局公開查詢資料顯示,經營範圍為“熒光材料生產銷售”的碭山縣神湖熒光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11月,註冊資本200萬元,已於2015年10月13日被碭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吊銷了營業執照。

值得註意的是,在碭山縣神湖熒光材料有限公司被吊銷之前不久,安徽龍軒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隨即成立,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為張宏霞。這個新的招牌,被村民們指為“換個馬甲,躲避監管”。

記者告知這兩家企業封而不死,仍在生產後,碭山縣環保局的多名負責人沒有明確回應,但感嘆說單靠環保部門監管難度大,比如他們前往這些企業調查處理時,曾受到企業方人員的暴力阻撓和攻擊,“相機都被摔壞了”。

夏邑縣環保局監察大隊有關負責人說,在接到該縣韓道口鎮村民反映安徽省碭山縣薛樓板材工業園區的排汙問題後,他們早就進行了調查,但在確定涉事企業位於安徽省境內後,他們因為沒有跨境執法的權限,感到很無奈。

在韓道口鎮多名村民眼中,他們都很不滿意碭山縣相關方面的監管,“光下文書,沒有實際行動,有啥用?”

碭山縣環保局監察大隊的多名負責人受訪時說他們已將案件移交至碭山縣警方處理,目前正在辦理移交手續。

  • 大河報
  • 陳星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69

學校被指新址汙染 官方:已成立調查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18/998981.html

18日淩晨,常州市政府新聞辦回應稱,常州市委、市政府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成立聯合調查工作組,表示對環境汙染“零容忍”,本著對師生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迅速認真調查核實並依法處置,對存在的問題絕不姑息,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開。

____3_.thumb_head

17日央視曝光常州外國語學校新址汙染事件,18日淩晨,常州市政府新聞辦回應稱,常州市委、市政府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成立聯合調查工作組,表示對環境汙染“零容忍”,本著對師生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迅速認真調查核實並依法處置,對存在的問題絕不姑息,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開。

據媒體報道,常州外國語學校自搬新址後,493名學生檢出皮炎、血液指標異常等,個別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經檢測,該校區地下水、空氣均檢出汙染物。學校附近正在開挖的地塊上曾是3家化工廠,專家稱校區受到的汙染與化工廠地塊上汙染物吻合。

對此,常州官方在回應中說:2015年12月下旬以來,常州外國語學校北側原常隆、華達、常宇化工地塊土壤修複過程中散發異味,給周邊學校學生、老師的正常學習和教學帶來一定影響。常州市和新北區兩級黨委、政府迅速處置,按照公開修複方案、公開監測結果、公開驗收結論、接受社會監督“三公開一監督”原則,對該地塊用途作出調整,同時組織實施該地塊修複調整工程,並采取措施控制土壤及地下水的環境風險。今年2月15日,相關地塊土壤修複調整工程通過驗收,專家組作出結論:工程已達到預期環保治理效果,空氣質量監測完全達標。3月下旬,學校、家長分別委托專業檢測機構,對常州外國語學校校區室內空氣、土壤、地下水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檢測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及相關要求。目前,全校應到校的2451名學生中,除1人事假、3人病假、4人正在辦理轉學手續外,其余學生全部到校;210名教師中,除3人病假外,其他教師全部到校,學校教學秩序正常。

當地政府表示:“歡迎社會各界監督,對於媒體報道提及的相關問題,我們將按照‘客觀公正、依法處理、公眾參與、信息公開’的原則,認真調查核實,依法處置,對存在的問題絕不姑息,調查結果我們將及時向社會公開。”

與此同時,國家環境保護部、江蘇省政府在獲悉該事件後也立即成立聯合調查組,將趕赴常州現場調查。

  • 中國新聞網
  • 陳星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71

氯苯超標數萬倍 諾普信參股公司涉常州學校汙染事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19/999010.html

昨日上午,記者收到的常州官方發來的文件顯示,4月17日,常州市委、市政府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成立聯合調查工作組,宣布對環境汙染零容忍。

001-019.thumb_head

◎每經記者 黃晟 查道坤

今年1月,《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的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隆化工,為諾普信(002215,SZ)持股35%的公司)被曝在原廠址偷埋固廢一事,目前有了新進展。

據央視4月17日報道,位於常州新北區的常州外國語學校在搬到新址之後,出現493名學生檢出皮炎、血液指標異常等,個別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經檢測,該校區地下水、空氣均檢出汙染物。學校附近正在開挖的地塊上曾是三家化工廠(包括常隆化工),專家稱校區受到的汙染與化工廠地塊上汙染物吻合。

在央視曝光之後,4月17日晚間,環保部、江蘇省政府等立即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並成立聯合調查組。4月18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收到的常州官方發來的文件顯示,4月17日,常州市委、市政府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成立聯合調查工作組,宣布對環境汙染零容忍,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開。

此事件中波及的兩家上市公司諾普信和江山股份(600389,SH)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公司對此事已經關註,會進一步核實調查。

重金屬汙染很嚴重

據央視報道,一份環評報告顯示,常州外國語學校所屬的這塊塊土壤和地下水汙染以氯苯、四氯化碳等有機汙染物為主,萘、茚並芘等多環芳烴以及汞、鉛、鎘等重金屬汙染物普遍超標嚴重,其中汙染最重的是氯苯,它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濃度超標達94799倍和78899倍,四氯化碳濃度超標也有22699倍,其它的二氯苯、三氯甲烷、二甲苯總和高錳酸鹽指數超標也有數千倍之多。

上述汙染物主要來自三家化工廠,其中常隆化工存在長期向地下偷埋化工固廢的情況。《每日經濟新聞》在今年1月19日報道稱,常隆化工老員工胥建偉,已在常隆化工工作了30多年,於2013年退休,退休後,他開始實名舉報常隆化工向地下偷埋固廢。胥建偉表示,埋有危廢物的地塊為常隆化工原廠址,該公司於2008年前後開始搬遷至新廠區,在搬遷前夕,常隆化工在離河70~80米的地方挖了一個深度為五六米的大坑,大坑的長、寬均超過50米,當時有多輛工程車將廠區內堆積的化工危廢埋入大坑中,埋完危廢後,常隆化工將挖坑取出的土覆蓋表面。

央視報道顯示,該學校所在的地塊環評存在缺陷,並且學校屬於未批先建。

今年2月曾監測達標

常州市外宣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自去年12月下旬以來,常州外國語學校北側原常隆、華達、常宇化工地塊土壤修複過程中散發異味,給周邊學校老師及學生的正常教學和學習帶來一定影響。在事情發生以後,常州市和新北區兩級政府迅速采取了相關措施進行處置,按照公開修複方案、對該地塊用途作出重大調整,同時組織實施該地塊修複調整工程,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土壤及地下水的環境風險。

今年2月15日,原常隆、華達、常宇化工地塊土壤修複調整工程通過驗收,專家組作出結論:工程已達到預期環保治理效果,空氣質量監測完全達標。3月下旬,學校、家長分別委托專業檢測機構,對常州外國語學校校區室內空氣、土壤、地下水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檢測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及相關要求。

兩上市公司受波及

4月18日中午,諾普信發布公告稱:(一)常隆化工為公司的參股公司,非子公司;公司持有常隆化工35%的股權。(二)報道中涉嫌汙染的地塊為常隆化工的原址(新北區龍虎塘12號廠區),常隆化工從2009年開始已搬遷至新北區長江北路1229號,2010年8月完成了整體搬遷至和土地交付。(三)2013年9月,公司通過市場競拍競得常州工貿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州工貿)持有常隆化工15%國有股權,以及受讓融信南方持有常隆化工20%的股權,公司合計受讓常隆化工35%的股權。(四)常州市政府新聞辦4月18日回應:2016年2月,原常隆、華達、常宇化工地塊土壤修複調整工程通過驗收,專家組作出結論:工程已達到預期環保治理效果,空氣質量監測完全達標。目前,全校應到校的2451名學生中,除1人事假、3人病假、4人正在辦理轉學手續外,其余學生全部到校;210名教師中,除3人病假外,其他教師全部到校,學校教學秩序正常。(五)2016年3月下旬,學校、家長分別委托上海專業檢測機構,對常州外國語學校校區室內空氣、土壤、地下水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檢測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及相關要求。

因為常隆化工的汙染問題,諾普信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遇到阻力。去年2月,諾普信籌劃非公開增發,但最終被證監會否決,被否的主要原因便是常隆農化的汙染問題。

除了諾普信之外,另一家江蘇的上市公司江山股份也受到此次汙染的波及。目前江山股份正在重組停牌。江山股份4月12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目前正處於重大資產重組當中,擬收購江蘇常隆化工、常隆農化兩家公司的股權。

4月18日上午,江山股份董秘宋金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已註意到央視的相關報道,公司的重大重組本身還處於洽談過程中,在未簽訂協議之前,交易本身具有不確定性。此次報道後,公司會更加謹慎關註環保風險對收購的影響。

對此,券商行業分析師韓力表示,受到此次汙染事件的影響,江山股份的重組事項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 每日經濟新聞
  • 祝裕
  • 每經記者 黃晟 查道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73

【另類視角】特斯拉可能正在汙染環境 新能源車是否真的環保?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5058.html

近日,特斯拉商業開發副總裁迪亞穆德·奧康奈爾在AVERE E-Mobility大會上透露,自上月底開放預訂以來,特斯拉Model 3近期預訂量已接近40萬輛。在此之前,據外媒報道,4月15日的一份委托說明顯示,馬斯克已經完成了他需要在2022年之前完成的目標的50%,這將提前獲得16億美元的工資獎勵(完成所有目標後獲得)。

在聚集了大量“粉絲”並通過發布Model 3完成超百億美元史上最大眾籌後,無論是特斯拉汽車公司還是“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本人都正呈現出如日中天的狀態,前景普遍被普通消費者、汽車發燒友、科技人士、投資家等看好。與此同時,特斯拉還在全球範圍內帶動了對新能源電動汽車的追捧,原因之一便是該類汽車公司一直宣稱的環保理念——“可持續發展”、“二氧化碳減排量”等。

然而日前,《福布斯》網站發文否認了這個觀點,認為在某些碳密集型發電地區,新能源電動汽車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與傳統汽車並無區別。且認為在絕大部分電力由潔凈、可再生資源生成之前,新能源電動汽車拯救地球的說法只是一句空話。

此觀點並非空穴來風。根據《福布斯》報道,上述觀點來自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該公司以香港為樣本展開調研,並發現在類似香港的碳密集型發電地區,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普及會增加以煤炭為能源的電力消耗,這不僅沒有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反而加劇了汙染。更嚴重的是,政府目前已開始為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提供優惠。

文中還提到,《持懷疑態度的環保人士》(The Skeptical Environmentalist)和《降溫》(Cool it)的作者比約恩·隆伯格(Bjorn Lomborg)表示,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15萬公里的生命周期中將以發電的形式有效排放約13噸二氧化碳。另外,生產汽車電池會產生14噸二氧化碳,其余的生產和拆解過程也會產生7噸,總計37噸二氧化碳。隆伯格在倫敦《每日電報》的一篇文章將它與性能相近的柴油版奧迪A7 Sportback進行比較,後者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5噸,少於電動汽車。

與比約恩·隆伯格持有同樣觀點的,似乎還有新加坡政府。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道,新加坡車主Joe Nguyen數月前在香港花了5.1萬美元(約合33.2萬人民幣)購買Model S並將其運送回新加坡。但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Model S在測試後被認定為“非環境友好車型”,被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開出了近7萬人民幣的罰單。

在亞洲新聞臺的采訪中,LTA回應稱,針對所有電動車輛,新加坡的電能源消耗標準是每瓦時0.5克二氧化碳。通過計算電動車所耗電量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得出Joe Nguyen購買的Model S二氧化碳排放量為每公里222克。因此,即便汽車沒有排放廢氣,通過換算仍屬於車輛排碳量計劃的收費範圍。如果按LTA的計算,這位車主非但不能享受到15000新元 (約合7萬人民幣)的新能源電動汽車補貼,反而還需要補交15000新元的罰款。

看似新加坡政府的換算思維與罰款標準匪夷所思,但早已有人提出類似質疑。據美國媒體Autoblog 2015年的報道,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當將視角從汽車汙染物排量轉移至供電廠發電導致的汙染物排放時,某些電動汽車對於環境的汙染明顯高於傳統汽車,以至於有經濟學家呼籲,新能源電動汽車應該上繳更多的稅款,而非獲得補貼。

文章指出,來自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經濟學家們對新能源電動汽車實際排放量進行研究。以福特福克斯為例,該車有汽油版與電動版兩款。通過比較,在美國西部各州,電動汽車作為清潔車型,每英里僅花費1美分;而在美國中西部和東北各州,電動汽車的能源消耗成本更多,對於環境汙染方面影響更大,因為這些地區多采用火力發電。

隨後,研究者以總里程為15萬英里的汽車壽命為標準,分別對燃油車輛和電動車所造成的環境汙染進行評估,發現電動車的汙染物排放更多,美國對電動汽車7500美元的補貼過於慷慨。

上述各項研究與政府測算結果可謂對以特斯拉為首的新能源電動汽車企業帶來不小壓力。新能源電動車汙染物排放量高於傳統汽車結論成立的前提是,消費市場處於碳密集型發電地區。雖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作為以煤炭為主要發電能源的傳統大國,中國市場恰恰屬於此類地區。

當前,國內新能源電動汽車市場正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開始參與新能源汽車的制造和推廣。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步進行調整與落實,或許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新能源電動汽車在中國真的可以實現節能環保的目標?如果大力推廣,是否首先需要加快調整能源結構,使發電的過程更加綠色、環保?

(本文根據《福布斯》報道等公開信息綜合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05

江西贛州一縣政府與汙染企業合謀 代繳罰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090.html

對汙染企業的支持明顯大於對其環境行為的監管,甚至在汙染排放問題上存在某種程度的“合謀”關系;汙染企業在被上級環保部門罰款處理時,代汙染企業繳納罰款……

這種事發生在江西省贛州市某縣。近日,環境保護部主管的專業刊物《中國環境管理》一篇報告首次披露了相關內情。該報告隱去了縣城和汙染企業的真實名稱,代以L縣、H電源公司。但讀者不難通過搜索引擎一一坐實。

據介紹,2005年,迫於經濟發展需要,L縣以優惠的財稅和土地政策以及寬松的環境政策擴大招商引資,H電源公司從廣東省中山市遷移至江西省L縣,並於2008年開始進行批量生產。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H電源公司的引進是成功的,實現了產值的不斷增長和地方稅收的增加,2014年產值約1億元,為L縣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寬松的環境政策、民眾對企業生產的不了解以及民眾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導致了企業粗放的環境行為沒有得到監督,對當地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長時間的汙染物排放,導致2010年當地個別兒童血鉛超標。

這成為企業汙染的證據和導火索,也成為村民博弈的重要籌碼。村民多次找到企業進行理論和索賠,但是並沒有形成對企業的壓力,企業汙染排放行為並沒有受到改善。村民轉而向政府投訴,政府迫於社會穩定的壓力,偶爾對H電源公司嚴重的環境汙染行為進行罰款,但並沒有提出具體的強制性企業環境整改措施。

報告披露,這之後,在H電源公司就業的本地員工出於對本土環境的擔憂,在網絡上曝光H電源公司環境汙染的照片,同時將企業在後山填埋危險廢物的消息告知村民。面對H電源公司的排汙行為,多名村民代表3次突擊要求進入企業進行查看,獲得了企業在後山填埋危險廢物的確鑿證據。

在這一階段,地方政府對於H電源公司經濟發展的支持明顯大於對其環境汙染行為的監督和改善,甚至在汙染排放問題上存在某種程度的“合謀”關系。報告稱,L縣政府對村民的舉報只是象征性地罰款甚至不管。但是鑒於公眾的壓力以及國家更加嚴格的強制規定,在多方不斷的博弈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做出了要求企業購買環保設施的決定,這樣完成了國家規定的顯性指標,緩解了公眾的壓力,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達到暫時的均衡。

但不久,當地群眾發現企業沒有運營環保設施很快被村民發現。群眾發現,H電源公司為了節約成本采取了各種具有隱蔽性的偷排措施:3個大的汙水處理池只為了儲存汙水,等到下雨的時候再全部排放,雨一下就能蒙混過關;企業的含鉛廢氣也一般是淩晨進行生產排放,雖然企業24小時進行生產;危險廢物在後山進行填埋。

圍繞著企業偷排漏排,企業、村民和地方政府進行了激烈的博弈,導致2014年爆發了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對於企業的偷排行為,L縣政府依然用罰款作為回應。但是企業的違法成本相對較低,導致H電源公司寧願違法排汙,繳納罰款,也不願運行其處理設施。

報告稱,面對國家的法律規定和村民的投訴,地方政府與企業形成了“繳納罰款、繼續生產”的默契,形成了暫時的均衡狀態。這一事件引起江西省和贛州市政府的註意。2014年,江西省環境保護廳發出《關於H電源公司年產200萬kVAh鉛酸蓄電池異地技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複》,L縣做出H電源公司在本縣境內遷移的決定。

在批複下達後,H電源公司在沒有得到贛州市政府用地批準的情況下先行在新址進行動工,贛州市政府因此對企業進行罰款處理。H電源公司隨即以搬出至L縣相鄰的X縣為條件,迫使L縣政府代企業繳納市里的罰款。

上述報告稱,處於經濟發展後進的中西部地區,面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重壓力,地方政府往往處於越來越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有“折扣”地執行上級政府的政策,對企業進行施壓;另一方面,維護H電源公司的利益,縱容其汙染行為,並主動承擔市政府對H電源公司“未批先建”的罰款。對村民的環保鬧事首先進行安撫,在安撫無果的情況下對村民進行恐嚇。“這種雙重性是導致汙染企業長期環境行為得不到改善的最根本原因。”

報告認為,中西部地區在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過程中,汙染企業的環境行為改善不是自發形成的,通過H電源公司案例分析發現,其環境行為的改善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是一個各利益相關者不斷作用,使企業環境行為在更高層級達到均衡的過程。

報告建議,落實區域主體功能分區,優化對於基層政府的考核目標,完善考核機制,防止目標的多元性甚至沖突造成政府公共資源的低效率運行。實施嚴格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提升有效的監督執行力度,避免由於區域政策的差異導致的企業尋租,縮小企業環境汙染投機行為的空間,倒逼企業改善其環境行為。構建公眾環境利益訴求表達機制,暢通環境利益訴求渠道。定汙染企業環境信息強制披露制度,及時公布環境信息。

中西部地區在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過程中,面臨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重壓力。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87

PPP試點項目環保占三成 水汙染防治投資需求超過2萬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7/1008136.html

在“2016中國水務高峰論壇”上,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指出,新常態下做好水務工作也必須把創新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充分運用現代手段加強水務的監督和管理。季曉南稱,如何保證企業跟水生態環境密切相關,都能嚴格地執行國家環保生態等法律,既要靠加大力度,也要靠技術和手段。

每經記者 李彪

水汙染治理形勢緊迫,企業的環保責任面臨考驗。

5月26日,在新華網與中信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6中國水務高峰論壇”上,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指出,新常態下做好水務工作也必須把創新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充分運用現代手段加強水務的監督和管理。

季曉南說:“現在我國面臨的問題是很多企業不是沒有安裝汙水處理設備,問題是受利益驅動,監管的時候他開著,你一走他就關掉。包括少數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心不夠,出於完成業績的需要,在政府監管不在場的時候關停環保設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由於運營環保設備會帶來一定的成本,政府檢查時就運行,走了就停運,已經成為一些企業偷排的慣用手段,因環保設備停運而被查的問題並不少見。

2015年,環保部在對山西呂梁市進行約談時,就指出“多個企業擅自停運環保設施或環保設施運行不正常”。同時,2015年,杭州開源蔬菜食品有限公司未向上級環保部門辦理汙水處理設施報停手續,擅自關停汙水處理設備,受到相關部門嚴肅批評。

季曉南稱,如何保證企業跟水生態環境密切相關,都能嚴格地執行國家環保生態等法律,既要靠加大力度,也要靠技術和手段。

實際上,我國水安全一直遭受著較大挑戰,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等方面都存在不少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季曉南介紹,我國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正常年份全國缺水量達500多億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目前全國657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全國範圍內,有近70%的人口飲用地下水。但我國地下水面臨遭受汙染的“水安全”問題。

“水汙染治理難度比空氣汙染治理要難得多,特別是湖泊汙染的治理,可以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季曉南說,正因為如此,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對水汙染防治進行了全面部署。

據了解,《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投資需求達到2萬多億元,可以帶來GDP5.7萬億的增長。季曉南也指出,目前國家公布的PPP試點項目中,環保項目占比達35%左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巡視員孟春介紹,截至2013年底中國汙水處理量是445億噸,供水量是641億噸,到了2018年這兩個數字將迅速攀升到,汙水處理量要到674億噸,供水量要攀升到724億噸,平均年增長率分別是8.7%和2.4%。

在巨大的市場面前,水汙染防治領域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關註。

  • 每日經濟新聞
  • 王可然
  • 每經記者 李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41

聯合國:全球每年有70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989.html

“沙塵暴極大地降低了空氣質量。而全球每年有70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剛剛閉幕的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通過的決議如此表述。

第一財經記者5月29日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獲悉,內羅畢當地時間28日,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閉幕,共達成25項具有里程碑意義決議,這些決議將在解決海洋垃圾、遏制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防止空氣汙染、化學品和廢物,以及促進可持續消費和生產等問題上產生深遠的影響,為全球實施《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巴黎協定》奠定了基礎。

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納表示:“環境一直且永遠都是保證人類繁榮發展的核心。”他說,各國在2015年認識到了這一點,並達成全球協議,如《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巴黎協定》、《仙臺減輕災害風險框架》以及《亞的斯亞貝巴發展籌資行動議程》。

“我們在過去的五天中,從各國代表的臉上找回了2015年簽訂上述歷史性協議時的政治意願以及尋求改變的熱情。在全球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我們正逐步采取措施變革我們的發展模式。聯合國環境大會在這一過程中起到引領和指導的作用。”阿奇姆·施泰納說。

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的主題是落實《2030議程》。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是聯合國系統的主要任務,而此次聯合國大會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聯合國環境大會要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加強現有夥伴關系,並啟動新的夥伴關系,包括私營部門和公民社會。

據悉,聯合國環境署已著手設計可持續金融體系項目,實施可持續融資計劃,各成員國也要求聯合國環境署繼續推進相關工作,推動金融與環保產業融合。

《巴黎協定》是近幾十年來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里程碑。聯合國環境大會認為,聯合國環境署應該加大對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的支持,從而更好地實施協定。

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關註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非法貿易將物種推向滅絕的邊緣,剝奪國家自然遺產並推動國際犯罪網絡。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第一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的成果和聯合國大會69/134決議的基礎上,通過一項新決議,敦促成員國在國家層面上采取進一步措施,通過國際和地區合作,防止、打擊和消除野生動植物及相關產品的供應、運輸和需求,從而終止非法貿易。

這包括實施策略和行動計劃,加強在反腐敗和反洗錢等問題上的國家治理,對打擊野生動植物犯罪的國際財團和非洲大象保護基金予以支持,針對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猖獗的地區,或受其不利影響的社區,引入“替代生計”達到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環境署啟動了名為“為生命吶喊”的全球宣傳活動,呼籲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參與其中,共同致力於結束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

專家估計,目前有5.2萬億塑料碎片漂浮在海洋中,對海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造成極大損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成員國下決心,鼓勵產品制造商考慮含有“微型柔珠”以及可降解聚合物的產品其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包括可能對下遊產生的影響。

各國代表也尋求聯合國環境署的援助,就應對海洋塑料垃圾和塑料微粒的治理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進行評估,確定如何解決現有挑戰。他們要求聯合國環境署幫助制定和實施針對海洋垃圾的國家和區域行動計劃,尤其關註那些海洋垃圾最大來源國和地區。

世界衛生組織表明,每年估計有1260萬例死亡歸因於環境因素,突出了健康的環境對於人類健康的重要性。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幾項有關人類和環境健康的決議。決議在化學品和廢物管理方面,特別是針對鉛的管理出臺特別行動計劃,據了解,2010年,654000個孩子由於鉛汙染造成發育損傷。

各國代表還呼籲聯合國環境署針對化學品和廢物管理出臺相關政策,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要求私營部門在化學品和廢物管理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並要求各國在國家或地區層面確保廢舊鉛酸蓄電池的回收。

另一個決議呼籲聯合國環境署建立全球沙塵暴觀測和研究網絡,解決沙塵暴帶來的環境威脅,主要研究沙塵暴的防控和治理。沙塵暴極大地降低了空氣質量——據悉,全球每年有70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

此外,武裝沖突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也是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討論的重要話題。一個針對環境和移民的研討會深入探討了根本原因及其產生的影響。決定呼籲各成員國采取適當措施,對於遭受武裝沖突的國家,要在國際人道主義法律框架下,遵守國際義務,保護環境。

食品浪費和可持續消費和生產、資源使用、消除饑餓等方面都與《2030年議程》和《巴黎協議》的實施休戚相關。針對這一方面的決議也得以通過。決議呼籲加大努力和合作,每年減少三分之一的糧食浪費。各成員國都致力於實現可持續消費和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