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長征途徑的恩村今日:千畝皇帝柑助力千年古村奔小康

恩村,始建於戰國時期,是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城口鎮境內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老山村。相傳,越王勾踐追趕吳王夫差至此,眼看越王兵追來,吳王被村中一老婦相救,吳王為感謝救命之恩,稱該地為“恩溪”,清代改稱為“恩村”。

9月14日,記者跟隨中宣部“重走長征路”媒體采訪團一行來到這個只有382戶人家的蒙姓居多的小山村,追溯紅軍長征途經恩村時與村民並肩作戰、相依相托的血肉情懷。

1934年10月至11月,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被迫實行戰略轉移,紅軍開始了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廣東是中央紅軍長征離開中央蘇區(贛南閩西)後經過的第一個省份,在仁化城口則發生了紅軍長征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銅鼓嶺阻擊戰。

恩村村委會主任蒙榮華說,小時候經常聽爺爺講紅軍和白軍在銅鼓涼亭打仗的故事。“我家住在燕子片,共四戶人家。爺爺說燕子片全部住滿了紅軍,後勤人員在我家煮飯,從屋後上山給打仗的紅軍送飯。”

為紀念銅鼓嶺阻擊戰,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就在當年戰爭發生的地方修建了紀念碑,供後人瞻仰。

當時,紅二師六團一部奉命從東光、恩村迂回到銅鼓嶺北的山地中,阻擊從廣州來增援城口的敵人。1934年11月4日,執行阻擊任務的紅軍遭遇敵軍獨立警衛旅第三團彭智芳部的攻擊,紅軍搶占龍形埂有利地形,利用密林草叢沈著應戰、奮勇還擊,與沖上來的敵人展開白刃戰。戰鬥持續了兩天一夜,敵我雙方傷亡慘重。戰至第二天傍晚,紅軍完成了阻擊任務,奉命趁夜轉移,從岔口分兩路經紅山入樂昌麻坑和汝城的延壽,匯入西進的紅軍主力。

銅鼓嶺阻擊戰,紅軍以陣亡一百多人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增援城口的目的,並突破了敵人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確保紅軍主力在城口作短暫休整和繼續西進創造了條件。

如今,恩村里的河邊街、正龍街依然保持著當年紅軍露宿的原貌。據恩村的老人回憶,長征紅軍占領城口後,對群眾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寧在此露宿街頭也不占民居。而這里曾是商戶聚居地,老百姓見狀紛紛拿出自家閑置的門板,鋪上稻草給紅軍當床鋪。

紅軍長征露宿地之一——恩村正龍街。

“我們這里的老百姓一直跟黨保持著血肉聯系。長征前,村里就有14位共產黨員以理發、打鐵為掩護開展工作。後來長征紅一軍團、紅九軍團等紅軍主力在這里露宿時,蔣介石得到消息,命令國民黨衡陽航空隊對這里瘋狂轟炸,整休的紅軍迅速搶救受害群眾、救治傷者”,蒙榮華說。

靠種貢柑走上致富路

盡管廣東是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但恩村老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人均7000元/年的收入一遇到生病、升學就會讓一個家庭馬上陷入貧困。

據蒙榮華介紹,目前全村有38家貧困戶,貧困率近10%。不過,好在村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致富路——種貢柑。貢柑過去被列為朝廷貢品而得名。因其果形靚麗、果色金黃、皮薄核少、肉脆化渣、清甜香蜜、高糖低酸、風味濃郁,為其他柑桔品種難以比擬,被譽為柑桔之皇,又稱皇帝柑。

“以前種水稻,收入非常低,一畝才賺200多元,自從改種皇帝柑,一畝可以賺一萬多”,作為村里率先吃螃蟹的人,恩村村委會副主任鄧攸發已經嘗到了甜頭。

2007年,鄧攸發承包了35畝地,並一次性租了30年,加上買苗、雇人等花費,前前後後一共投入20萬,全部種上了貢柑。由於貢柑生長周期需要三年,因此前三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

對於風險問題,鄧攸發說,當時沒考慮那麽多,只是無奈之下的嘗試。“我當時種的時候市場價是1.5元/斤,去年已經漲到3.7元/斤了,今年估計可以賣到4元/斤,說明這條路還是選對了。”

現在,加上養豬場,鄧攸發一年的收入有60萬,純利潤也有50萬。在他的帶動下,其他村民也都開始改種貢柑,目前全村一大半的地都用來種貢柑了,今年就會迎來第一個豐收年。

恩村村委會副主任鄧攸發已經靠種植貢柑走上了致富路。馮蕓清 攝

據了解,全國只有福建廣東廣西三省適宜種植貢柑,屬於地方資源性特色農產品,因此面對國內外大市場,不會存在供大於求的現象,產業風險較低,市場開拓潛力巨大。同時,由於南方人喜歡吃青果,北方人喜歡吃黃果,所以貢柑的上市時間也很長,從11月可一直賣到第二年的春節期間。

實際上,不止是恩村,城口鎮乃至仁化縣都在大力推廣貢柑種植,仁化縣已成為廣東省韶關市最大的貢柑種植基地。

據統計,目前全縣貢柑種植面積已達56925.8畝,已掛果面積40466.8畝,年產貢柑約8.1萬噸,年產值約達6.48億元。其中,黃坑鎮是該縣貢柑生產的專業鎮,總共約1.8萬畝,全鎮總戶數3100戶,種植戶達2800戶。仁化貢柑銷往全國各地,南至廣州珠三角、東至上海、西至四川重慶、北至北京東北等地,產品供不應求。

城口鎮農業辦主任黃本洲告訴記者,為了幫助革命老區早日脫貧,準備投入100多萬元在恩村開辦打蠟廠,通過保鮮、包裝等手段增加貢柑的附加值,以求賣出更好的價錢。一旦銷售出現問題,也會由政府出面聯系經銷商。

“我們時刻記著自己是革命老區,不能給先烈們丟臉,所以盡管是山區,條件不好,但我們從不放棄,會一直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建設家園”,黃本洲說。

正在修建的武深高速緊鄰著恩村,這將有助於繼續擴大貢柑的銷路。馮蕓清 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80

長征途經的恩村今日:千畝皇帝柑助力千年古村奔小康

恩村,始建於戰國時期,是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城口鎮境內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老山村。相傳,越王勾踐追趕吳王夫差至此,眼看越王兵追來,吳王被村中一老婦相救,吳王為感謝救命之恩,稱該地為“恩溪”,清代改稱為“恩村”。

9月14日,記者跟隨中宣部“重走長征路”媒體采訪團一行來到這個只有382戶人家的蒙姓居多的小山村,追溯紅軍長征途經恩村時與村民並肩作戰、相依相托的血肉情懷。

1934年10月至11月,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被迫實行戰略轉移,紅軍開始了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廣東是中央紅軍長征離開中央蘇區(贛南閩西)後經過的第一個省份,在仁化城口則發生了紅軍長征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銅鼓嶺阻擊戰。

恩村村委會主任蒙榮華說,小時候經常聽爺爺講紅軍和白軍在銅鼓涼亭打仗的故事。“我家住在燕子片,共四戶人家。爺爺說燕子片全部住滿了紅軍,後勤人員在我家煮飯,從屋後上山給打仗的紅軍送飯。”

為紀念銅鼓嶺阻擊戰,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就在當年戰爭發生的地方修建了紀念碑,供後人瞻仰。

當時,紅二師六團一部奉命從東光、恩村迂回到銅鼓嶺北的山地中,阻擊從廣州來增援城口的敵人。1934年11月4日,執行阻擊任務的紅軍遭遇敵軍獨立警衛旅第三團彭智芳部的攻擊,紅軍搶占龍形埂有利地形,利用密林草叢沈著應戰、奮勇還擊,與沖上來的敵人展開白刃戰。戰鬥持續了兩天一夜,敵我雙方傷亡慘重。戰至第二天傍晚,紅軍完成了阻擊任務,奉命趁夜轉移,從岔口分兩路經紅山入樂昌麻坑和汝城的延壽,匯入西進的紅軍主力。

銅鼓嶺阻擊戰,紅軍以陣亡一百多人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增援城口的目的,並突破了敵人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確保紅軍主力在城口作短暫休整和繼續西進創造了條件。

如今,恩村里的河邊街、正龍街依然保持著當年紅軍露宿的原貌。據恩村的老人回憶,長征紅軍占領城口後,對群眾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寧在此露宿街頭也不占民居。而這里曾是商戶聚居地,老百姓見狀紛紛拿出自家閑置的門板,鋪上稻草給紅軍當床鋪。

紅軍長征露宿地之一——恩村正龍街。

“我們這里的老百姓一直跟黨保持著血肉聯系。長征前,村里就有14位共產黨員以理發、打鐵為掩護開展工作。後來長征紅一軍團、紅九軍團等紅軍主力在這里露宿時,蔣介石得到消息,命令國民黨衡陽航空隊對這里瘋狂轟炸,整休的紅軍迅速搶救受害群眾、救治傷者”,蒙榮華說。

靠種貢柑走上致富路

盡管廣東是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但恩村老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人均7000元/年的收入一遇到生病、升學就會讓一個家庭馬上陷入貧困。

據蒙榮華介紹,目前全村有38家貧困戶,貧困率近10%。不過,好在村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致富路——種貢柑。貢柑過去被列為朝廷貢品而得名。因其果形靚麗、果色金黃、皮薄核少、肉脆化渣、清甜香蜜、高糖低酸、風味濃郁,為其他柑桔品種難以比擬,被譽為柑桔之皇,又稱皇帝柑。

“以前種水稻,收入非常低,一畝才賺200多元,自從改種皇帝柑,一畝可以賺一萬多”,作為村里率先吃螃蟹的人,恩村村委會副主任鄧攸發已經嘗到了甜頭。

2007年,鄧攸發承包了35畝地,並一次性租了30年,加上買苗、雇人等花費,前前後後一共投入20萬,全部種上了貢柑。由於貢柑生長周期需要三年,因此前三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

對於風險問題,鄧攸發說,當時沒考慮那麽多,只是無奈之下的嘗試。“我當時種的時候市場價是1.5元/斤,去年已經漲到3.7元/斤了,今年估計可以賣到4元/斤,說明這條路還是選對了。”

現在,加上養豬場,鄧攸發一年的收入有60萬,純利潤也有50萬。在他的帶動下,其他村民也都開始改種貢柑,目前全村一大半的地都用來種貢柑了,今年就會迎來第一個豐收年。

恩村村委會副主任鄧攸發已經靠種植貢柑走上了致富路。馮蕓清 攝

據了解,全國只有福建廣東廣西三省適宜種植貢柑,屬於地方資源性特色農產品,因此面對國內外大市場,不會存在供大於求的現象,產業風險較低,市場開拓潛力巨大。同時,由於南方人喜歡吃青果,北方人喜歡吃黃果,所以貢柑的上市時間也很長,從11月可一直賣到第二年的春節期間。

實際上,不止是恩村,城口鎮乃至仁化縣都在大力推廣貢柑種植,仁化縣已成為廣東省韶關市最大的貢柑種植基地。

據統計,目前全縣貢柑種植面積已達56925.8畝,已掛果面積40466.8畝,年產貢柑約8.1萬噸,年產值約達6.48億元。其中,黃坑鎮是該縣貢柑生產的專業鎮,總共約1.8萬畝,全鎮總戶數3100戶,種植戶達2800戶。仁化貢柑銷往全國各地,南至廣州珠三角、東至上海、西至四川重慶、北至北京東北等地,產品供不應求。

城口鎮農業辦主任黃本洲告訴記者,為了幫助革命老區早日脫貧,準備投入100多萬元在恩村開辦打蠟廠,通過保鮮、包裝等手段增加貢柑的附加值,以求賣出更好的價錢。一旦銷售出現問題,也會由政府出面聯系經銷商。

“我們時刻記著自己是革命老區,不能給先烈們丟臉,所以盡管是山區,條件不好,但我們從不放棄,會一直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建設家園”,黃本洲說。

正在修建的武深高速緊鄰著恩村,這將有助於繼續擴大貢柑的銷路。馮蕓清 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