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子彈有限,原因是家庭月入只四萬。太太照顧小朋友當然好,
AK收入四萬,借貸力為(4.0/2/10000*2.59)=
事情之轉向在於他能否提供現住房已賣出的證明,
講到呢度,你就知所實行之政策係幾咁矛盾,反而阻人上車。
大家請勿對樓市太悲觀,望穿秋水等樓市跌既人亦不要太快開心,
所以AK有得行既路不太多,將現樓租出,再租入三房為上策。
2012年中旬澳洲政府稱,澳洲目前已探明的天然氣蘊藏量多達11萬億立方英呎,可維持現有的天然氣生產量長達200年。澳洲將成為天然氣出口大國,與中東的卡塔爾不相上下。
CNBC報導稱,澳洲可能考慮將液化天然氣項目作為本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划來實施。按照實值計算,澳洲為液化天然氣項目支付的2,000億美元與登月花費基本持平。澳洲已超過卡塔爾,成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購買國日本的最大供應國,加上還在審查中的1,000億美元項目,澳洲將成為液化天然氣領域的沙特。預計2013年澳洲液化天然氣出口額料超過160億美元,到2017年將翻兩番還多。
但近日,歐洲最大的石油公司Shell的CEO Peter Voser表示,澳洲的天然氣行業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大。Voser稱,
「澳洲的天然氣行業正面臨著重大挑戰,包括成本上升和來自北美,亞洲以及東非的日益激烈的競爭。」
有分析師認為,Peter Voser的這番評論或暗示著Shell將延後或取消與中石油在澳洲昆士蘭gladstone的天然氣碼頭建設項目。該項目原定在2016年底完成。
對於澳洲天然氣海外市場的擴張,陶氏化學公司CEO Andrew Liveris 認為政策制定者應兼顧本國消費者的需求,否則澳洲天然氣行業前景堪憂。
Liveris本週一在The Australlian 撰文稱,如果不解決澳洲能源政策問題,將會嚴重影響該國天然氣行業未來發展。
Liveris表示(原文有刪節)
在充滿競爭力的時代,對於吸引新的高附加值的能源密集型投資來說,澳洲處於一個弱勢地位。更為糟糕的是,由於天然氣價格波動,澳洲已經失去了很多已經到手的投資協議。
澳洲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但國內供應卻出現萎縮確實。同時,由於昆州天然氣出口項目開始對國內天然氣價格造成影響,未來幾年該商品價格可能會暴漲50%,而大型能源用戶將因此遭受衝擊。
由於天然氣運輸交易成本高,沒有「世界統一價格」,僅是簽約價格。而這種情形下,我們國內的消費者使用本土生產的天然氣卻要支付多餘的價格(天然氣價格與世界原油或石油產品價格掛鉤)。
對於天然氣價格是由市場還是政策來制定的爭論。如果能在兼顧到澳洲國內需求下讓市場支配天然氣消費那是再好不過了。
5月29日,財政部發佈《關於停止節能家電補貼推廣政策的通知》稱,2012年6月開始實施的針對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五類高效節能家電補貼推廣政策到期後停止執行,即從2013年6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上述五類節能家電產品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政策。
通知稱,為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綠色消費,促進節能減排,2012年6月,國務院決定採用財政補貼方式推廣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五類高效節能家電,推廣期暫定一年。財政部表示,政策實施以來,推廣成效顯著,節能家電市場份額大幅提升,拉動消費效果明顯,政策預期目標已基本達到。
2012年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此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對這5類產品分別制定了實施細則。按照細則規定,節能補貼政策為期一年,於2013年5月31日到期。
在有節能補貼的情況下,消費者購買符合相關節能標準的家電產品,便可獲得相應的財政補貼。
例如,液晶電視每台補貼100元至400元,等離子電視每台補貼250元至400元。而消費者購買大於或等於42吋的且能效指數大於1.9的液晶電視,可持身份證複印件獲400元現金返還,由企業即時支付,企業此後再向國家統一申請補貼。補貼取消後,對於消費者來說,將不再享有400元現金返還,相當於產品銷售價格相應上漲。
過去幾年來,家電行業享受了多輪補貼政策。2009-2011年是家電補貼政策出台的第一輪,主要由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和高能效空調補貼三大政策組成。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則全面覆蓋冰箱、洗衣機、空調、彩電、熱水器。
有時,研究資產負債表比相信經濟模型有用。
——美國麻省大學著名經濟學家Rudiger Dornbusch 1980
受到最近日本央行把QE規模擴大兩倍「震懾的」政策決定所影響,世界四家主要的中央銀行——日本央行、美聯儲、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現在「全都捲入」了,它們資產負債表的膨脹速度是相互關聯的,如果不能協調行動,它們就必須努力搶回它們經濟中所失去的增速。
這些央行的QE計劃都是規模巨大而且史無前例的,就算這些QE計劃最終能成功使這些經濟體出現通貨再膨脹,但也存在帶來嚴重不良後果的巨大風險。QE計劃是具有爭議性的,而且沒有被很好地或廣泛地理解——主要是因為在QE如何運作的問題上,仍沒有達成模型上的共識。而且理論經濟模型有時本身就會成為一種理解的障礙,把問題搞得更模糊而不是更明朗了。
雖然建立QE計劃的經濟模型可能難度很大,但解釋QE計劃還是很有價值的。通過計算QE計劃對兩大類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也就是一個國家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和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以及它們和名義GDP的關係,我們就可以解讀、監控和校正現在的QE計劃。當QE計劃繼續實施,這個分析框架應該可以提供一些實施的信號和解釋,解釋為什麼這些QE計劃正在走向成功(或失敗)。
我們從兩個關鍵的比率出發,這對計算QE計劃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k≡M/PY
在貨幣經濟學中,劍橋經濟學派的k是廣義貨幣供應與名義GDP之間的比率——廣義貨幣供應包括紙幣加上商業銀行的可開支票和定期存款。這是由凱恩斯和其它一些經濟學家建立的理論,他們在上世紀20年代嘗試理解貨幣的本質,並建立經濟模型。在著作《就業、利率和貨幣通論》中,凱恩斯發展了一套流動性偏好理論,這個理論假定,在一個商業或信貸週期上,k將反向地取決於「債券」的利率水平。但凱恩斯還指出,貨幣的需求——因此也包括k,也會取決於市場預防性的動機,或在某些情況下(通貨緊縮)投機性的持現行為。凱恩斯認為,在經濟萎縮的時候,k並不是常數,甚至不是向平均值的回歸,但一般會伴隨安全資產需求的上升。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個開放的經濟體中,存在全球對安全資產或儲備貨幣貨幣供應的預防性需求,這將導致k和全球性的風險偏好一起(大幅)波動。對於央行而言,這會使得在現實中建立經濟模型和預測貨幣供應,比教科書上來得更為困難。
x ≡ M/B
「貨幣乘數」反映的是,銀行系統外生性的廣義貨幣創造能力。這是一個順週期的因素:在經濟萎縮的時候,銀行會選擇把儲備金存放在央行,而不是向外放貸。因為銀行這麼做,所以信貸的創造能力下降了。注意到,央行直接控制了B,也就是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但是只能間接地通過貨幣政策影響貨幣乘數——進而影響廣義貨幣的存量。因為現在四大實施QE計劃的經濟體中,銀行更希望把超額儲備金放在央行的存款賬戶收取更低的利率收入,而不是增加新增貸款,這時候貨幣政策的影響力和廣義貨幣供應的脫節就尤其嚴重了。
名義GDP增長可以一直通過以下三個因素計算——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增長、廣義貨幣需求觀察到的變化以及貨幣乘數觀察到的變化。
%∆nominal GDP ≡ %∆P + %∆Y ≡ %∆B + %∆x - %∆k
應該注意,這個等式是恆等式,並不是一個研究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如何影響名義GDP增長的理論或模型。然而,這個恆等式可以用於根據可觀察的貨幣需求和貨幣乘數的變化,解讀、監控和校正在央行資產負債表增長和名義GDP增長之間的脫節。基於這個原因,這個恆等式是相當有用的。此外,任何關於QE的理論和模型,都必須符合上述關於央行資產負債表、貨幣乘數和貨幣需求之間的關係。
下面的四個圖表分別把這個框架應用在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上。QE的支持者看到這些圖表,會認為這是央行面對貨幣乘數大部分的外生性崩潰,以及公眾傾向於持有更少風險資產,更多現金的投資組合的投資偏好的上升,所作出的一個內生性和至今仍然合理的政策反應。當然,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膨脹,雖然幅度巨大,但扔不足以讓名義GDP增長重拾過去的速度。根據這個觀點,如果QE規模是過量的,那麼名義GDP應該已經大幅上升,當然情況並不是這樣。
QE的反對者看到這些相同的圖表,會看到一些很不一樣的東西。他們會認為QE並不是對貨幣乘數崩潰的政策反應,相反,正是QE計劃導致了貨幣乘數崩潰。這樣算來,正是QE和QE導致的收益曲線平坦化本身,已經破壞了貨幣傳導機制,這導致了央行越來越憋屈地注入越來越多的流動性。這樣看來,QE帶來的並不是通脹風險,而是可能影響整個金融系統的健康。央行必須首先縮減或終結QE計劃,才能引導貨幣乘數和銀行放貸規模上升,而不是央行等到貨幣乘數反彈回過去的正常水平,才開始縮減或終止QE計劃。
(深藍線代表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同比增長,淺藍色代表名義GDP同比增長、青線代表貨幣需求變化的倒數、橙線代表貨幣乘數的變化)
美國
英國
瑞士
日本
回顧上面的等式,我們可以得到下面的關係
B/PY ≡ k/x
因此,如果存在限制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的因素,那麼也就等價於,存在限制貨幣需求與貨幣乘數之間比率的因素。我們上面已經討論了兩個關於QE和貨幣乘數x完全相反的觀點。雖然對於什麼因素導致了貨幣乘數的下滑到現在仍沒有共識,但全部人都會同意,貨幣乘數和銀行放貸規模的上升,不論是什麼因素導致的上升,將是主要金融系統恢復健康的積極指標。從上面的等式中可以看出,這將傾向於通過增大分母來降低央行資產負債表相對於GDP的規模的比重。
關於在QE計劃下,貨幣需求會發生什麼變化的分歧就少多了。在這些國家裡,貨幣需求k已經因為受到了凱恩斯主義預防動機的影響而上升,同時其中美國、日本和瑞士的k還受到了世界流向安全資產和高質量資產的資本流動影響而上升。可以注意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在瑞士的圖表中尤為明顯。由全球風險偏好正常化和(或)預期通脹走高導致的貨幣需求下滑,將限制這些國家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然而,還應該注意到,瑞士央行和日本央行是希望通脹水平走高的,而美聯儲和英國央行可以容忍通脹在一定的區間內波動。最終,這些國家的貨幣走弱,也可能通過降低貨幣需求,限制了國家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但是,因為這四個國家都在實施某種模式的QE計劃(而在英國,如果必需的話,也準備著重啟QE),所以QE對這四個國家貨幣匯率的淨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抵消。
我發現,這個框架對我思考QE和名義GDP增長的關係非常有用,我希望對你來說也如此。當QE計劃最終獲得成功(或失敗,因為QE的成本比收益更高),QE時代將會終結。
我已經關注過一些國家的個別經歷,但其實還存在一些世界性的外部因素,而QE計劃的成本與收益也很重要。現在,大宗商品價格和黃金價格不再暗示,市場非常擔心QE計劃帶來的全球通脹。然而,僅僅在兩年前,當時在全球金融系統中的QE存量比現在少數萬億美元規模,市場卻非常擔憂QE帶來的通脹問題。這提醒了我們,市場情緒和通脹預期是會變化的。如果當市場發生變化,全球QE交易的退出趨勢將比看起來複雜得多:對於嘗試做空的人是非常殘酷的。
最市場化的行業,卻得到了最密集的政府補貼。2007年以來,政府陸續將「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惠民」三大全國性財政補貼政策賜予家電行業,以期拉動內需。但對家電企業而言,這種「打雞血」式的刺激政策,其效果僅僅是讓部分需求提前釋放,後果則是讓整個家電市場在短期輝煌之後陷入更深的谷底。
誰會拒絕送上門的意外之財?
答案是:家電企業。
2013年4月,美的電器總裁方洪波曾公開表示,希望政府少出台補貼政策。這應該是來自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第一次不受待見。
2013年5月27日,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出了《關於停止節能家電補貼推廣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從2013年6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這五類節能家電產品,不再享受財政補貼。
這個2012年制定的補貼政策原本就暫定一年,現在壽終正寢,本屬正常。但若無反對聲音,延續這一政策也不無可能。
現在,自2007年以來,先後被「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惠民」三大全國性財政補貼政策簇擁的家電行業,終於重回市場軌道。
與其他行業相比,中國家電行業自198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市場化競爭最充分、產業鏈最完整、競爭優勢最明顯的產業之一。
美的集團國內市場部總監王金亮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家電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競爭最充分的行業,不僅在國內發展不錯,逼得日本家電節節敗退,而且還打入了海外市場,這都得益於充分競爭。
2009年6月,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就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也並不諱言,「家電行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所以以舊換新並沒有像家電下鄉一樣通過招標確定生產企業和產品型號。
2013年5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會議上的講話中,就把服裝和家電作為通過市場自發調節避免產能過剩的正面案例,來對比鋼鐵、水泥等行業繁複的行政審批。
但在過去五年裡,家電行業卻多了一隻看得見的手,一再將它帶離既有發展軌跡。
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為刺激經濟、拉動內需出台的「家電下鄉」政策(截至2013年2月1日)出台;接下來出台的是2010年6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實施(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以舊換新」政策;然後是2012年6月1日開始的「節能補貼」政策。
這些讓其他行業眼紅不已的政策,對充分市場競爭的家電行業卻不是好事。
在當時經濟不景氣、內需很弱的情況下出台這些政策,雖然對市場的拉動很大,但同時也給家電行業帶來了麻煩。王金亮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政策刺激就像打雞血一樣,白電每年20%的增長(正常應該在10個百分點以內),使得家電企業不斷擴能,進行規模競爭,造成寅吃卯糧的局面,再遇到海外市場收縮,全行業就會出現產能過剩。
2013年4月,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曾明確向政府高層建言,希望少出台一些補貼政策,否則企業容易患上「補貼依賴症」。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家電企業負責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出台前,相關部委曾到各個企業調研,徵詢企業意見,當時主要家電企業都明確表示反對。沒想到,兩個月後,這個政策還是出台了。
2012年5月16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的政策,決定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消費者購買相應型號的高效節能家電,可享受國家能效補貼。推廣期限暫定一年。
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主要針對城鎮居民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在2011年底終止、針對農村市場的「家電下鄉」政策在2011年10月末達到2億台、累計發放補貼518億元之後,刺激效應隨之出現遞減。
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其實是參考了「北京模式」,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北京市試點相關補貼政策,對能效標識為一級和二級的節能型家電產品(包括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進行100-300元不等的補貼。
在確定發放265億家電節能補貼的同一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節能燈和LED燈獲得的節能補貼預算為22億元;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為60億元;高效電機為16億元。從數字來看,家電業似乎特別受到眷顧,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這一補貼政策的出台非常倉促,從公佈到實施只有半個月時間差,家電製造企業、流通企業都措手不及。它打破了製造企業既定的生產計劃,也擾亂了經銷商的銷售計劃。特別是白電經銷商,原本在5月已經將旺季產品備滿貨,政策出台後只有想辦法銷售存貨,製造企業也不得不轉而專門開發一批節能產品。
265億元的補貼預算,實際上並沒有花掉這麼多。2013年5月底,財政部宣佈截至目前一共推廣五類節能家電6500多萬台、撥付補貼資金122億元,拉動消費需求超過2500億元,財政部新聞辦認為,「節能家電補貼推廣政策成效顯著」。
可與此對照的一個數據是,2013年2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在一次高效節能產品推廣政策宣講會上透露,2012年中央財政共下撥90多億元,推廣節能家電3300萬台、節能汽車124萬輛,還有高效電機和高效照明產品等。節能汽車補貼為3000元/輛,減去汽車的37.2億元,可估算出同期節能家電撥付的補貼資金約為50億元。而在接下來的5個月,這一數字約增加了72億元。
前述家電企業負責人認為,節能補貼政策目的在於拉動市場、節能減排,即使企業申報補貼有滯後、有時間差,在政策收尾階段撥付資金還不到預算的一半,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效果並不如預期。
即便是在這花了一半的預算裡,也還存在不少騙補現象。
在「家電下鄉」政策實施過程中,各地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騙補現象,一些單位和個人冒用農民的身份證明獲取補貼,相關部委曾專程就監管問題發文。家電「節能補貼」也遭遇了類似騙補情況,問題主要出在廠家的能效標註上。
2013年1月末2月初,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佈了對該市生產和銷售的家電質量監督抽查的結果,其中洗衣機抽查產品17批次,有3批次產品能效等級不合格,未能達到企業自己所出具的能效等級極限值的明示要求;電冰箱抽查產品24批次,有2批次產品能效等級不合格;彩電抽查產品26批次,有2批次能效等級不合格。
2007年12月,由商務部、財政部聯合實施的家電下鄉活動在魯、豫、川三省試點。
2008年5月26日,財政部、商務部聯合下發《關於繼續實施家電下鄉政策的通知》,將活動時間延至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10月13日,財政部、商務部下發《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方案》通知明確規定本輪家電下鄉政策自2008年12月1日起實行,持續4年。
2008年11月28日,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於全國推廣家電下鄉工作的通知》(財建[2008]862號),規定從2009年2月1日起,家電下鄉在原來14個省市的基礎上,開始向全國推廣。
2009年6月,由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統一印發的《關於調整高效節能空調推廣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要求,對2級及以上能效標準定頻空調產品給予300元至850元能效補貼。
2010年3月,國家提高了空調產品的能效准入門檻,節能惠民補貼調整為:對能效等級2級及以上定頻空調產品給予150元至250元的補貼,並將政策執行時間延續到2011年5月31日。
2010年6月21日,商務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發佈關於印發《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修訂稿)》的通知。
2012年5月28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發佈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空調和平板電視推廣實施細則,對符合條件的產品進行政策補貼。
(南方週末實習生張明萌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在很多行業都希望儘可能多地拿到政府補貼的時候,中國家用電器行業協會卻向相關政府部門表達了希望補貼政策退出的想法。該協會理事長姜風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也是代表了協會企業成員的意見。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主要成員都是白電企業,黑電產業管理歸到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有一些家電企業兩塊業務都有,兩個協會都參加。
2013年3、4月間,姜風代表中國家用電器行業協會參加三部委組織的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徵詢意見座談會,表述了協會的意見:推廣節能產品的效果已基本達到,消費者對節能家電產品的購買意識和數量都有增加,但從長遠來看,不希望這項政策長期實施下去,因為家電是耐用品,有8-10年的生命週期,補貼政策很容易帶來行業跟隨政策長期波動,使得企業很難把握市場節奏。
白電市場化程度很高,這二十多年來國家向白電產業投入不多,主要是靠市場競爭發展起來的,企業也希望通過競爭求發展。直到最近幾年,因為金融危機的緣故,政府為了刺激內需,認為家電是個很好的門類。
姜風認為,如果政策長期化,企業圍著政策而非市場來發展是不利的,因為政策總有停下的一天,政策停下來會很難受,還不如早些結束。我們不是反對政策,我們可以拒絕政策的誘惑。
2012年,國務院直接出台了家電節能惠民補貼政策。外界都以為是協會去「忽悠」的,但姜風說,「根本不是,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甚至根本沒有收到相關部委的意見徵集通知」。
她表示,從企業和協會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政府能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方面投入,不要總是刺激市場,不希望買什麼都補貼。
但黑電企業卻仍歡迎補貼政策。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全面點評了家電節能補貼政策,認為它得大於失,既促進了家電產品的升級換代,拉動、促進消費,促使家庭淘汰舊的高耗能產品,同時也造成消費能力提前透支,客觀上存在不公平等。
TCL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梁啟春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補貼政策是有價值的,人們的消費習慣、消費能力需要培育,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舉措,很多關於節能補貼的爭議其實並不衝突,大家可以探討的空間是補貼形式和效果如何優化。譬如在節能補貼方面,美國是由電力公司來補貼用戶,國內是否也能考慮讓電網參與呢?
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怡康)市場研究總監彭煜認為,之所以在行業裡出現不同聲音,因為企業立場不同,白電和黑電產業所處的競爭環境、企業市場地位、發展策略不一樣,從前面兩輪政策驅動中恢復也不盡相同。中國家電企業中有些是有機會成為百年企業的,也有一些企業希望不勞而獲,跟著政策做產品。
如何更好地利用節能補貼政策,就像是在長跑中誰要這杯水、誰不要這杯水。有人希望5公里設一個飲水點,有人希望10公里,甚至50公里。彭煜表示自己部分贊同方洪波觀點,「如果有形之手永遠存在,家電行業就永遠成熟不了。站在全球角度,鄰國都早已放開競爭了,我們為何還要呵護這個、那個呢?」
作為第三方研究機構,中怡康從1980年代開始關注中國家電行業,積累了不少一手家電數據資源。彭煜介紹,他們也參與了家電補貼政策的制定,這其中包括直接與決策層溝通,開研討會、小規模面對面的交流、辦公室碰面、郵件往來等。
在彭煜看來,很多消費者還停留在一次消費,通過政府補貼,不僅能解決家電購買障礙,還能提高空調等「電老虎」的能效水平,降低耗電量,可以節能減排保護資源與環境。這使得家電比其他行業更受政策制定者的青睞。
事實上,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政府決策者的思維模式是,希望通過「四兩撥千斤」的補貼政策來儘可能快速地拉動內需或調整產品結構,這一政策目標是優先考慮的對象。而家電行業以及汽車業的巨大體量,使其更容易進入決策者的視野。
志高集團公共關係部部長黃通華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總有人覺得是否國家政策故意傾斜家電行業。你要看到,全球80%的空調都由中國製造,2012年中國家電工業總產值達到1.14萬億元,體量大,又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政府選擇通過家電業拉動內需也是正常。」
但對家電企業而言,這種「打雞血」式的刺激政策,其效果僅僅是讓部分需求提前釋放,無非是「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關係。後果則是讓整個家電市場在短期輝煌之後陷入更深的谷底。
2012年初,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終止、家電下鄉政策刺激效應減退,家電行業已經感受到了政策對行業的傷害。好日子一下子過完了,嘗到了政策退出的苦果。那時候,中國家電協會成員單位交流時都感嘆,「不出台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了」。
根據中怡康的預測數據,2012年第一季度家電行業的市場規模僅為2631億元,同比下降10.1%。其中黑電市場規模為334億元,同比下降24.6%;白電市場規模為472億元,同比下降21.5%;小家電市場規模399億元,同比下降5.2%;通訊和電腦市場則勉強持平。
儘管有此惡果,補貼政策仍遠沒有終止。
台式電腦的節能補貼啟動於2012年10月1日,一年內消費者購買1級能效的台式電腦仍可享受260元的補貼;境況不佳的黑電企業不得不靠補貼來挽救自己——康佳、TCL等黑電企業就乾脆啟動了自己的省電補貼。
一些地方政府也為了拉動地方經濟不願放棄補貼政策。如重慶市就決定通過地方財政將家電節能補貼延續至2013年底。
2013年5月末,財政部新聞辦公室稱,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建立有利於節能家電消費的長效機制。
瑞信近期發佈的2013年全球財富報告對目前全球財富分配情況做出了詳細的研究。
歡迎參看 瑞信2013財富報告(一):全球223萬億美元資產如何分佈?
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資本流動實際上沒有限制,國家與國家之間界限的意義在這個層面上來講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不計入地緣因素,瑞信還提供了一幅全球財富金字塔圖,又一次闡釋了全球政策是如何讓富人更富有的: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事實:
- 2012年,32億人口(超過全球成年人口的2/3)的人均財富低於1萬美元;10億人口(全球成年人口的23%)的人均財富在1-10萬美元之間
- 3.73億成年人口(全球成年人口的8%)人均資產超過了10萬美元。
- 金字塔頂端,不到全球成年人口的1%,擁有全球家庭財富的40%。
下圖為各財富階層人數分佈比較:
金字塔底端階層
該階層人口遍佈於全球各個區域,在印度和非洲尤為繁多,而歐洲和北美相對較少。發達國家中,約30%的人口處於金字塔底端階層,而印度和非洲則有90%人口處於該階層。
然而,財富底層國家的財富增長速度最快。2000年至2012年,印度的財富就翻了3倍。
金字塔中層
這個階層的總財富為32萬億美元。中國和印度在這一階層的對比比較有趣,印度僅佔該階層的3%,但中國在該階層的佔比卻超過了1/3。
金子塔上層
該階層由3.73億成年人口組成,人均擁有10萬美元以上的淨財富。北美、歐洲以及亞太地區佔該階層的89%,僅歐洲就佔有38%,德國、英國和法國分別貢獻了6-8%的份額。
金字塔頂層
這一類人群中,美國人口占去了39%。此外,法國、瑞典和瑞士都有超過1%的份額。
昨日,在經過數月的兩黨談判後,美國參議院通過了移民政策修訂案,法案獲得共和黨14票支持,以及全體民主黨54票的支持。該法案由一個4位共和黨參議員和4位民主黨參議員組成的集團聯合提出。
雖然兩黨參議員計劃繼續施加壓力,但是要想在眾議院複製參議院通過這一方法案的路徑,這將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亞利桑那州共和黨參議員John McCain是法案的作者之一,他表示,他和其他法案支持者將與商業機構、宗教團體和其他有影響力的支持者一起努力說服眾議院全面接受這一立法。
「這將需要那些完全支持這項立法的不同團體聯盟的支持。」McCain表示,2007年他領導了一場失敗的移民政策改革。
參議院的提案受到眾議院的反對,尤其是關於1100萬美國非法移民獲得合法身份的規定。許多共和黨人傾向於,在議會考慮以任何形式為非法移民提供合法身份前,邊境安全措施必須發揮作用,並提供相關的證明。
黨派內部固有的差異也會影響眾議院的決策。不像在參議院,大部分民主黨人至少需要6名共和黨人的支持才可以通過法案,在眾議院,共和黨人只需要內部絕大多數支持就可以在沒有民主黨人支持的情況下通過法案。
下面是新移民法案對現在和未來的移民勞工的影響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