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統計局公布的7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跌城市創三年多新高,一線城市全線下挫。不同以往的一輪中國樓市大調整已然降臨。房產泡沫又一次成為華爾街分析人士最關註的中國風險之一。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最近在報告中寫道:
“中國房地產市場看來已到轉折點。房產市場下滑是近期中國主要的宏觀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認為,對華爾街來說,中國房產泡沫最具象的體現就是距離北京僅150公里、就在天津近郊的於家堡。此前中外媒體報道將那里和同屬天津的響螺灣商務區並稱為“鬼城”。
於家堡金融區的負責官員聲稱,以地表面積算,到2019年,那里會成為比紐約金融區大三倍多的金融區。可連續多年房價飛漲和大興土木使中國房地產泡沫顯示難以為繼的緊張跡象,不由人擔憂於家堡的項目是否依然前途光明。
今年6月彭博的報道說,天津響螺灣商務區摩天大樓林立,卻沒有一絲大都市的喧鬧氣息,一些大廈的建設已停工。自2010年第一幢大樓建成以來,響螺灣一直未能吸引租戶入住。這對對岸在建的於家堡金融區而言是個不利的預兆。
該報道稱,與這些開發項目相關的一個天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透露,2013年營收銳減68%,降至不到今年到期債務三分之一的水平。渣打銀行大中華研究業務主管王誌浩稱,平臺發債償還銀行貸款只是在“爭取時間”,最終不得不清算,這雖然不大可能引爆債務危機,但一些信貸和資產出問題會進而影響經濟發展。
《金融時報》則是認為,中國建成房屋供大於求是房地產市場走到轉折點的推手。2011年,房地產市場還是供不應求,如今以在建房屋總建築面積看,供應足以滿足全國四年多的需求量。
上周末華爾街見聞也援引美銀美林策略師崔偉(David Cui)的數據說明,中國樓市存量太大:
假如以過去12個月的平均成交量計算,到今年7月,消化中國樓市的存量房為期需約4個月。2008年12月,消化庫存需2.3個月,2012年3月需2.5個月。
今年7月,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在朗潤格政論壇上表示,經過調研,未來五年,房地產新增需求約895萬套,但實際供給將達到1600-2000萬套,現有存量房完全可以滿足住房需求。
《人民日報》上周文章提到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的觀點,即部分城市前期供應量過大是導致目前樓市轉冷的因素之一。也正因為這和其他市場風險因素,以及前期成交集中釋放帶來的需求斷檔,當前僅靠限購松綁難以拉動市場成交。
專註中國市場的股票研究機構JL Warren Capital預計,中國樓市不會發生崩盤,中央政府會引導開發商修建經濟適用房。但考慮到存量太大,樓市將不可避免地更大幅度下行。
鄲市房地產商資金鏈斷裂、民間非法集資的事態再也捂不住了。7月以來,陸續曝出金世紀、萬聚、卓峰等開發商非法集資、還本付息困難之事,當地政府初步摸排的涉及金額達93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赴邯鄲市調查,各方信息顯示,邯鄲房地產商非法集資和高息吸儲金額可能不止93億元,且已經波及建材、物流、交通運輸、新能源等多個產業鏈上下遊。
不止93億
9月23日上午,在河北省邯鄲市人民東路219號金世紀國際商務中心1604室,陳以軍(化名)正在統計和登記卓峰債權人花名冊,周圍是十幾名債權人。
這里原來是卓峰房地產開發公司(下稱“卓峰”)的經理辦公室,自7月初公司資金鏈斷裂停工,這里已經人去樓空。
據本報記者了解,登記在冊的債權人多是散戶,金額過百萬的債權人並沒有位列其中。普通的債權每月2分利,年化利率24%,千萬級的債權人則能拿到每月5分、6分的利息。陳以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年3月、6月、7月,他分別向卓峰公司出借5萬元、10萬元和5萬元,累計放款20萬元。
由於債權人眾多,陳以軍成為卓峰討債小組的代表之一,負責統計和錄入債權人信息,以及與叢臺區卓峰幫扶處置工作組的溝通。在本報記者獲得的卓峰花名冊中,密密麻麻登記著債權人的基本信息和債務數額,這些數字從5萬、8萬,到幾十萬、一百萬不等。
在借款協議中,卓峰與邯鄲盛圖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盛圖”)作為甲方,債權人作為乙方,簽訂內部員工借款協議。協議註明借款金額、期限、利率、利息,規定“協議期滿後,甲方需將借款本金及當月利息一次性返還乙方,合同終止。”
本報記者查閱順企網發現,盛圖於2011年11月21日在邯鄲市工商局註冊成立,法人為卓峰董事長馬海晨。而馬海晨已經於7月初跑路。
據新華社報道,邯鄲市已經成立了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領導小組,通過對主城區有項目的141家房地產企業摸排,發現32家企業存在非法集資和高息吸儲行為,涉及金額達93億元。其中,已對風險較大的13家企業派駐工作組。
一位邯鄲當地企業主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公布出來是93億,實際上要遠遠高於這數字。”本報記者從多位債權人處獲得的信息顯示,目前邯鄲涉及非法集資的有卓峰、金世紀等多家房地產商。
事實上,這種以20%-30%高息開展民間集資的現象在邯鄲已經持續了近十年之久。如今房地產商資金鏈斷裂,邯鄲建築建材、物流、制造、交通運輸、新能源等多個產業鏈上下遊資金受到影響。一位邯鄲市金世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金世紀”)包工隊的包工頭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金世紀老板跑路後,拖欠該包工隊700萬元。
本報記者調查中獲悉,在邯鄲,民間集資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生態圈。除了房地產、制造、新能源等產業,連屠宰、養殖業都依靠民間借貸存活,原因是這些中小企業無法通過銀行渠道融資。如今,邯鄲多個行業處於資金鏈斷裂的風口浪尖,集資活動卻並未停止。上述企業主稱,一個做實體產業的朋友剛以5分利內部集資1.1億元。“他找的都是企業高管,五六個人內部私密進行,不會出問題。”
金世紀迷局
在邯鄲市國際商務中心26層,這里原本是金世紀的辦公地點,如今董事長史虞豹去向不明,人去樓空。
債權人謝女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0年她在售樓部購買了“誠意金”每份5萬元,購房抵7萬元,不買房子者一年到期給1萬元利息,她當時購買了2份。2013年以來,金世紀為一次性打入50萬元以上者開出每月2.5分利息,受高息誘惑,謝女士把銀行存款全部取出並聯合親戚湊齊50萬元,資金一次性打入史虞豹(或其妻子高旗蘭)個人賬戶。
作為債權人參與集資以來,謝女士每月都能正常收到利息,但2013年11月底曾出現過利息拖延,2014年3月底,金世紀資金鏈斷裂,史虞豹跑路,像謝女士這樣,參與金世紀集資的3700多名債權人此後再也沒有收到利息,本金更是無處追討。
從史虞豹事後的舉動來看,金世紀資金鏈斷裂似乎是一場有預謀的“圈套”。一位當地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邯鄲市現有樓盤的存量十年也消化不完,今年初金世紀兩位股東撤資,史虞豹預感房產形勢不妙,將公司法人變更為他的妻子高旗蘭(現為家庭主婦),並通過多種渠道將資產變現,抽空公司資金而跑路。
一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2014年6月3日由史虞豹委托金世紀總經理黃渤,赴京與某大型券商商談並購事宜,該券商意欲收購金世紀下屬兩家電廠,最終談判結果將對金世紀進行“打包”收購。隨後,該券商委托審計、律師團隊進駐金世紀清產核資,由史虞豹表外甥魯誌文主導工作,主要負責清查核資。核查結果是金世紀資產52余億元,負債34余億。
針對金世紀的債務工作,7月28日,邯鄲市政府成立了維護穩定組、資產監督組、規範組和資料組4個專項小組,進駐金世紀。
7月29日淩晨,上述大型券商不明原因撤離,並購事宜戛然而止。本報記者致電該券商並購部人士,對方稱未參與該項目不作回應。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史虞豹的資產主要包括:邯鄲金世紀新城、邯鄲金世紀花園、館陶新能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邢臺廣宗新能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山東臨沂金世紀廣場(史股份占比87.5%)、蘇州275畝建築用地、廈門3棟別墅、10部高檔轎車以及其在香港的土地和房產。
在邯鄲,金世紀是當地的房地產龍頭企業,總資產超過1000億元。在金世紀公司一間玻璃房里擺滿了這家企業及董事長史虞豹獲得的榮譽,“2009年度誠實守信企業”、“2009年度經濟貢獻先進單位”、“07-08年中國地產綜合開發實例十強企業”等,而史虞豹本人是邯鄲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獲得過“經濟貢獻先進個人”、“優秀政協委員”、“邯山功臣”等諸多個人榮譽稱號。
房地產盲目擴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房產開發商通過民間借貸將短期資金用於長期建設,無異於飲鴆止渴,盲目擴大規模。如今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淘汰產能過剩行業,銀行信貸投放隨之收緊,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預期破滅,房地產商樓盤大量囤積,無法回籠資金償還債權人本息,導致資金鏈進入惡性循環進而斷裂。
徐洪才表示,開發商的盲目擴張,也與地方政府監管不嚴格有關。當地政府要做好疏導引導工作,可以通過引導社會資金註入,促進房地產企業並購重組,防止事態蔓延擴大,同時,加強賬戶監控,防止資產進一步流失。
(編輯:高飛)
澳大利亞財長Joe Hockey近日訪華期間表示,中國政府收緊信貸才是澳方必須小心的,要為中方戳破房產泡沫帶來的一切短期陣痛做準備。這與澳最大行業養老基金最近避免增加對華投資的舉動共同體現出,澳方對中國信貸泡沫的擔憂。
Hockey的上述言論表明,澳方真正的擔憂已經從中國征收進口煤炭稅轉移到了中國收緊信貸。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進口規模幾乎占澳大利亞出口規模的三分之一。Hockey稱:
“那里(中國)的房產泡沫顯然在擠出,那將給整個經濟帶來連鎖反應。”
“那會對我們貿易的名義增長造成影響,我們要設法做預防。貿易下滑會比我們現階段預計的還糟,但不會是恐慌的形勢。”
昨日公布的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增速為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最低。Hockey對中國經濟增長持謹慎態度,認為中澳雙邊自貿協議將有助於本國經濟免受中國經濟下滑影響。
這種謹慎看法也體現在澳大利亞最大行業養老基金AustralianSuper的最新投資決策上。AustralianSuper最近宣布,在中國的信貸泡沫破滅以前,會避免增加對華投資。
AustralianSuper的亞洲區經理認為,中國政府收縮信貸可能抑制澳大利亞國內房產、教育和旅遊的需求。他說:
“這些都極大依賴中國。當中國收緊信貸時,所有這些需求的來源都會成為受害者。”
“在信貸問題解決以前,我們難以找到增加投資的合理論據。”
不過,AustralianSuper預計,中國資產價格受沖擊只是暫時的,中國可以避免銀行業危機,未來20年的表現仍會強於發達國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人近些年大肆購置澳大利亞房產,甚至已經成為澳洲樓市的頭號國際大買家。
香港券商CLSA所做的一項澳洲房地產業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是當前澳大利亞樓市最大的外國投資來源。今年,中國人仍在持續購買澳洲房產。
圖:2013年澳洲樓市中的國外投資額
圖:澳洲公寓樓申請數量
圖:澳洲房地產審批數量和CLSA的預期
不過,中國人並不是單純為了迅速賺取租金或者最終出售房產而發財。他們買房還有其他理由。
CLSA在報告中表示:
中國對澳洲房產持續增長的興趣背後有一系列驅動力——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沒有簡單的投資產品供人們選擇。
另外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持續增長的移民需要。有些中國人喜歡在心儀的移民目標國購置房產。
澳洲曾在2012年推出“重大投資者簽證(SIV)”制度,自實施以來超過90%的申請者都來自中國。但按照該簽證的規定,相關投資資金不能直接購買澳洲房產。由於澳洲房產具有永久產權且今年總體處於穩健升值通道,一些申請人會提前在澳洲購房。
這又引出了另一個重要動因——將澳洲房產作為投資品。澳洲房產不僅具有上述優點,而且也是將資金轉移出中國的委婉托辭。部分購房者可能為了躲避國內的政治和經濟風險而選擇居住在澳洲。
中國人在澳洲購房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比如澳大利亞良好的教育體系,這個國家也沒有中國那麽嚴重的環境汙染和食品安全問題。
在很多中國人看來,從投資和移民兩方面綜合考量,澳大利亞是僅次於加拿大的選擇。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New South Wales)和維多利亞(Victoria )最受中國人青睞。
但澳大利亞政府並不只是歡樂地埋頭數錢。澳洲聯儲目前不僅擔憂海外投資者較高的貸款水平,而且對中國大筆的購房資金是否能夠持續下去心存質疑。
中國人今日的海外購房大潮像極了當年的日本。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經濟高速發展的日本迅速發家致富,財富大幅增長的國民當時同樣在海外大肆出手購買資產。日本對澳洲樓市的投資規模從接近於零大舉增至80年代末的650億美元,而在1992年則驟然下降70%。
但CLSA認為,這波中國人買房潮與當年的日本人存在明顯差異:
我們認為,這次有顯著的差異。最明顯的是,這次是個人推動著中國投資周期,其中的影響動機並非來自金融,而是資產多樣化和潛在的移民需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複星國際正在尋求增持海外房地產資產,成為中資企業加速布局海外地產的一個縮影。
該公司在過去的一年中有一系列搶眼的行動,包括以7.25億美元購買紐約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以及對倫敦金融城勞埃德錢伯斯大樓的6450萬英鎊(1.02億美元)收購交易。
負責複星國際地產業務的複星地產總裁徐曉亮說,現在,在銀行貸款和保險商資金的支持下,複星國際正在洛杉磯,巴黎,漢堡,法蘭克福,里斯本和悉尼等地尋求更多房地產交易。他表示,公司已經接近結束一筆在洛杉磯的交易,有望在年底的時候完成。
他還表示,“在國外的大城市里,還有很多資產的價值被低估。“複興正在尋找寫字樓,酒店和住宅資產,不但對完成的建築有興趣,也有意購買開發中的項目。他還說,考慮擴張中的經濟和成熟的監管框架,美國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市場。
複星國際還在考慮房地產服務企業。5月的時候,公司購買了在東京的房地產管理企業IDERA資本管理公司。雙方都沒有披露具體的交易金額。
複興地產表示,名下的資產規模有望在2020年之前從目前的1400億人民幣增長三倍以上,至5000億人民幣(817美元)。公司還計劃將海外物業在投資組合中的占比從目前的21%提高到50%。
加速布局海外
實際上,不僅是複星,萬科、萬達、綠地、安邦保險和泛海控股等中企巨頭紛紛瞄向了海外市場資產項目。
普華永道10月底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市場繼續保持活躍勢頭,交易總數為176宗,較去年同期上升31%,創歷史新高。
以下是近期一些頗具代表性的海外收購:
11月6日晚間,泛海控股公告披露,公司境外間接附屬公司泛海控股國際有限公司與Promising Land及Uptalent Investments簽署了《股份買賣協議》,據此,泛海控股國際以38.23億港元收購和記港陸71.36%股份。
今年10月,安邦保險以約120億元收購華爾道夫酒店,開源控股以3.45億歐元完成了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唯一的五星級酒店萬豪酒店的收購,公司對外稱以吸引赴法高端中國遊客的增長。
今年6月,萬達集團耗資2.65億歐元從西班牙國際銀行手里購買了馬德里市中心的地標性建築西班牙大廈。
房地產服務企業高緯環球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說,很多中國買家近期的海外投資並不太受到利潤的驅動,而是希望嘗試海外市場。地產資本分析和高緯環球提供的數據顯示,海外房地產資產的中國機構投資規模在2014年上半年是51億美元,遠高於2008年同期的7520萬美元。
地產咨詢公司仲量聯行表示,中國進軍海外一定程度上讓人想起了日本在1980年代對外國寫字樓,酒店和高爾夫球場的瘋狂采購。仲量聯行的東亞區董事經理Anthony Couse說,“但是這一波來自中國的采購興趣更加持久。我們看到動機上的不同。”
Couse指出,日本投資者通過舉債大規模提高國內地產價格,以此獲得資金收購海外資產;而中國的買家傾向於多元化、全球化運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稅制改革核心問題之一——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分成,正在漸漸明確。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未來稅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將流轉稅,主要是增值稅收入大幅上劃中央;而直接稅特別是房地產相關稅收,將會下劃為地方稅。
以房地產稅來說,改革思路的設計將會統籌考慮稅收與收費等因素,合理設置房地產建設、交易和保有環節的稅負水平,在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礎上,將城鄉個人住房及工商業房地產全部納入征稅範圍,按房地產評估價值確定計稅依據。
其中,對個人住房實行幅度比例稅率,並授權省級政府在幅度內確定本地區適用稅率。實行納稅人自行申報、稅務部門核實稅收的征管模式;對工商業房地產按評估價值征收房地產稅,實行全國統一的比例稅率,促進工商業節約集約使用土地。
改革後,房地產稅將逐步成為地方政府持續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和縣(市)級主體稅種,促進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在中國現行的稅制中,涉及房地產的稅種共有10種,包括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產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契稅、耕地占用稅等,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涉房地產收費和政府性基金。
財政部認為,現行房地產稅制已不能適應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對各類房地產統一開征房產稅,統籌推進相關稅費改革,有利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逐步培育地方主體稅種,推進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的轉型,調節收入和財富分配,促進社會公平。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要加快實施房地產稅,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系。
樓繼偉提到,要加快推進房地產稅,使之成為地方財政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總的方向是,在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礎上,對城鄉個人住房和工商業房地產統籌考慮稅收與收費等因素,合理設置建設、交易、保有環節稅負,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法制辦公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為期一個月。日前,(1)中央編辦已就國土資源部不動產登記中心等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調整,向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部與國家林業局發送了批複文件。(2)有媒體報道說:在11月30日舉行的“新時期土地流轉中的法律問題”研討會上,來自國土部和學界的消息稱《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將於12月出臺。不動產登記這一次真的要來了?
正方:不動產登記意義太大了。征求意見稿中說:“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對於保護權利人合法財產權,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尤其是方便企業、方便群眾,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也是刺向腐敗的利劍。假設一個官員手里有幾十套房,如果登記到自己名下就面臨向公眾解釋財產來源的問題;如果請人代持,就有被人黑吃黑的風險。貪官還敢大量持有房產嗎?
正方:不動產登記最大的亮點是建立統一的數據庫。有了這個數據庫,政府對個人與機構手中持有多少不動產、價值幾何,就了然於胸。在全面真實信息的基礎上,政府出臺的政策才更有針對性。比如在了解了某個地方民眾不動產持有的狀況之後,就可以精確計算這個地方究竟要建多少套保障房。再比如決定要不要開征房產稅,如果開征稅率定多高,也需要不動產登記。
正方:對不動產統一登記不要太緊張,也未必意味著房地產稅與遺產稅“狼要來了”,這些稅種的開征是要通過民意機構的表決程序的。不動產登記是給民眾的財產確權,沒什麽不好的。即使將來要開征房地產稅,也要看到積極的一面:有利於給目前法律地位不明的房地產確權。例如對小產權房開征房地產稅,那意味著對小產權房的合法化;有多套房子的人要多出血了。
反方:許多人對不動產登記反腐賦予了太多的想象。腐敗的根子在於權力太大、尋租機會太多。只要這個問題不解決,寄希望於不動產登記或財產公開等反腐太傻太天真。貪官的腐敗資產配置是多樣化的,除了房產,還可以是現金、貴金屬與藝術品等。深思熟慮的貪官還會向境外轉移資產與洗錢。當然,以反腐的名義來爭取民眾對不動產登記的支持,是很好的輿論策略。
反方:說到底,這個不動產統一登記最終的結果無非是讓政府搞清楚民眾手中有多少財產,不動產顧名思義移不走、不怕你長腳跑了。現在房產是有登記的,但沒有全國統一聯網。那麽合乎邏輯的推理是,這個登記是邁向開征房地產稅的技術準備,好比不動產領域的稅控機。將來開征遺產稅也方便多了,如果不是為了開征額外的稅,官員亦沒有動力推動統一登記的實現。
反方:2012年寬口徑政府收入占GDP的35.58%,這已經是美國日本的水平了。但並不意味著剩余的64.42%就是民眾的收入了,馬超群們的成噸現金也是計算在內的。如果普遍開征房地產稅,那將是一個每年規模達上萬億人民幣的稅種,民眾享有的財富份額將進一步下降。開征房地產稅有利於財產確權的邏輯,就好比多繳個人所得稅有利於給個人生命確權的邏輯。
【點評者說】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中,規定確保“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信息的實時共享”(21條);“國土資源、公安、民政、稅務、工商、金融、審計、統計等部門應當加強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互通共享”(22條)。稅務部門共享不動產登記信息,肯定不是為了隨便看看,不排除將來根據這些信息開征新稅種的可能性。現在對房地產開征的稅可不輕,二手房的各項稅費可達到成交價格的13%左右。真要開征房地產稅,能不能清理這些稅種,能不能把個稅改為稅率不超過15%的單一稅,能不能宏觀稅負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