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想約女神男神?閣下哪「種」人?在線約會應用透露無奈種族傾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618

Facebook上有一款熱門交友聯誼應用Are You Interested(AYI),用戶通過搜索其他用戶的信息找到想約的人,就點擊yes表示我喜歡,對方都能收到信息,有機會給回應。

開發該應用的SNAP公司對約240萬利用AYI進行的異性互動做了一項調查分析,得到了一些讓人意外又無奈的發現。

首先要知道,約三分之二的AYI用戶年齡都在35歲以上,對這類yes的通知消息,大多數時候對方是沒有回應的。

而如果回應,總體來說,男性回應女性的次數比女性回應男性的高約兩倍。

具體到不同人種:

   · 亞洲女性回應白人男性yes的次數佔出現yes總次數的7.8%,比回應其他人種的比例都高。

   · 白人男性回應黑人女性yes的次數佔比為8.5%,比他們回應白人、拉美和亞洲女性的比例都低。

   · 除亞洲男性外,所有男性都更喜歡回應亞洲女性。

   · 除黑人女性外,所有女性都更喜歡回應白人男性。

   · 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得到的回應次數都是同性之中最少的。

   · 也許最讓人意外的是,所有男性都更喜歡回應與自己種族不同的女性。

以下就是根據AYI此次調查結果整理的圖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64

【乾貨】以律師業為例,數據分析技術如何應用在管理中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31/57514.html

上午蔣勇律師震撼的宣佈CTO是胡清平的時候我正在旁邊拍照,我腿一軟差一點跪下,後來他在講做天同的Law firm 2.0的時候我的腿一直在發抖,這些年來一直在追隨天同,我剛覺得已經追到建國門了,最後他跑到五棵松那兒了,所以感覺這個差距非常非常大。但同時我又想另外一個問題,天同在做他企業的2.0版,能夠說我要做我的企業2.0版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需要非常大勇氣的事情。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軟件,它是要對整個企業進行一個升級。同時我也在反思一個問題,天同在說我們要做Law firm 2.0版,我們現在是不是做到了1.0呢,我想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這些律師事務所是不是做到了1.0,因為不是說你有一個機構、你有了業務、有了人、能賺錢就能說你是1.0版了。一個軟件要開發出來,拿出最初的版本1.0必須是有一個系統的,但是我們是不是有了一個系統呢?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一個問題。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回到現實當中來,回到地面上來,來反思一下我們的1.0版本,我們到底是不是已經做到了1.0。

同時,我感覺蔣勇給我們放的那個很炫的未來,絕不是2.0,至少是5.0,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有人說三年的時間拿出一千萬投到這個方面很有魄力,其實我覺得一千萬不多,真正要做到一個企業的升級用三年的時間一千萬並不多,即便是一個軟件。但是我現在遇到很多的律師事務所三萬塊錢、五萬塊錢買一個管理軟件還在嫌貴,又怎麼能夠把我們的律師事務所發展到2.0版本。這是我的一個開場白,上午的一個感受。

我在這裡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1.0,甚至是0.9版本的一些體驗,說到這個數據分析在律師事務所管理當中的應用,因為我們用了一個管理軟件,但是我們很多律師事務所在用管理軟件的時候,諸如剛才熊濤所講的,可能僅僅是把它作為一個立案、收費、最後結案的工具。實際上一個管理軟件和一個信息技術的應用會產生大量的,可供我們決策的有用的信息,剛才熊濤也講到了,最重要的是我們用這些信息去幫助我們管理者進行決策。

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能夠幫我們進行決策的這些信息,這些應用的面是非常廣的。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我們帶來的是這些,包括效率的提高、成本的減少、能力的提升、風險的減少,以及我們空間的擴展。

但是我們運用這些技術最初始階段只是產生這些數據、這些信息,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用於指導我們的管理。這些分析、研究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對我們客戶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我們的案件數據進行分析,對我們的人員數據進行分析,工作日誌進行分析,費率賬單進行分立,以及我們的收入和分配等數據。



我講三塊:一塊是客戶價值分析,可能有人聽我講過這塊,就是我們每個律師事務所都有大量的客戶,號稱我們有二百多家簽約的客戶,還有很多我們說的散戶。創業家&i黑馬:律所等高端服務業的客戶信息管理和客戶行為預測一直是熱門領域,律師等服務業非常依賴與客戶之間的親密關係,他們最希望在需求發生前就能洞察用戶的需求,在競爭中搶得先機。而這一塊市場目前國內還沒有掘金的成熟公司)但是哪些客戶是你最有價值的客戶,是不是你有證據、有數據能夠支撐你這些判斷。哪些大的企業是否就是你好的客戶,給你大標的案件的客戶是否就是好的客戶?什麼事情都依賴律師,好像表面很尊重律師,離不開律師的客戶是否就是好的客戶?做IPO、上市業務的是否就是好的客戶?還有就是民營企業的老闆們,還有光給你錢一年什麼事都沒有的客戶是否就是好的客戶?我們需要對他們做一些分析。在這裡面我們看一下幾個基礎數據:

1、每個律師一年的工作小時,我說正常情況下有效工作時間是1200個工作小時,能夠干的1500、1600個小時就累死了,當然如果幹到1000以下的,那就相對來講是閒著沒事的。北京的律師收入2001年有24家所過了億,這些億元大所的總收入是49億,人均是150萬,像金杜達到150萬。如果按這個人均收入去除以一年的工作小時,他的費率不過是1250個小時,不要說北京的律師多牛,號稱二千、三千,收費多少。實際上這個大所的平均費率,用收入除以工作小時數就出來了。北京總的收入一共113億,人均是50萬,平均全市律師收入是416元一小時。而像天津這樣不發達的直轄市人均25萬,小時費率不過是208塊錢/小時。看到我們現在中國律師,前不久微博上有一個數說,中國律師的收入不如出租司機的收入,大家看到這個數據也就能只有現在的律師收入實際狀況如何。外國律師事務所我們看到是很高的,幾百美金、四五百美金都有的。

現在大家給我一個標籤叫「裸聊」,怎麼叫裸聊?就是拿我們自己的事情脫光了展示給大家作為一個案例解剖,所以今天再次裸一下。這是我們的律師事務所2010年總收入是2000萬出頭不多,各項收入的分類在這裡面都有,具體到小數點後二位數字,所佔的比例。所有的工作人員包括律師助理,全所的工作小時是54967.95,也是按照這樣一個結構去進行分類分出來各項工作所佔的小時數,訴訟的、非訴所佔的比例在這裡都反映出來。

由此就能算出來我們的小時費率每小時382塊錢,高不高?高於天津的平均水平,低於北京的平均水平。但是這裡面也有一點不算太低了,就是我們包含律師助理的工作時間,如果僅僅算律師的話可能會到500-600。

同樣按照這個結構我們看出來,比如說常年顧問日常工作的小時費率是459,顧問單位的非訴訟的小時費率是603,紅字的部分是高於我們自己的平均費率,而黑字的部分是低於我們自己的平均費率。從中你就可以看出來哪些業務是賺錢的,哪些業務是不賺錢的。

我們再看一組數據,這是我選了12個案件,不同案件的收費金額、工作時間算出來的費率從上到下排下來的,其中有一個涉外基金的設立項目收了30萬幹了14.8個小時,後來這個費率一小時2萬左右,後來他們告訴我李律師你這個數據不對,因為是按一年統計的,收了錢剛干14.8,這個活還沒幹完呢,所以實際費率不應該是這樣的,但是我仍然保留著這個時候數據,為什麼?因為我們會遇到這種情況,收了大案子,開的一庭調解了、結案了,幾十萬就收進來,甚至幾百萬收進來的情況都有,所以有這樣的可能性。

(創業家&i黑馬:給高端服務企業介紹業務一直是一項非常賺錢的買賣。由於高端服務業的小時費率高,他們又屬於高毛利的服務業,因此往往願意支付較高的佣金,所以誰能控制收案的入口,誰就等於可以賺整個律師等高端服務業的錢。)

第二,一個大標的案件收了128萬,幹了300多個小時,小時費率是4000,這還是不錯的。一個小企業的常年顧問僅僅收了3萬塊錢8個小時的工作,費率是3750元。而一個創投項目收的10萬塊錢幹了100多個小時,800多塊錢一小時。一個外資企業委託我們給了1.5萬幹了18個小時,800多塊錢一小時。這是比較合理的,一般的外國所給我們的活給出的費率還是比較合理的。一個國內客戶的涉外訴訟收了39萬,數額不小了,幹了700多個小時,費率是500。一個涉外基金的投資項目收了74萬,幹了2039個小時,362元/小時,特別像IPO項目,做一個IPO收120萬、150萬,幹了三年,最後上市,一直陪著他,錢收進來了,算算賬可能是賠錢的,費率非常低,所以不要看有些律師做IPO的,多牛,其實不見得是賺錢的。一個韓國企業,看出來了韓國很厚道,給5萬塊錢幹了391個小時,平均費率127元。我經常說我們律師還不如捏腳的,捏腳的有68、88、128、168和238的,高級、中級都有,但是給一個韓國企業幹一年127元/小時。再看一個外資企業的勞動爭議案件,收了4000元,91元/小時,這更不如捏腳的。一個外資銀行的房地產項目,收了6.8萬,幹了700多個小時,87元/小時。一個離婚案件,這不是我們的業務,可能是一個客戶的小姨子鬧離婚幫忙打個官司,收了3000塊錢,還不錯,給了點錢,40元/小時。我想不光是我的律師事務所,在座的每個律師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我找了30家我們自己的客戶,從一年的貢獻度最高的183萬到一年貢獻12萬的客戶,我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2萬多。12萬的費率相當於每小時給律師3000多,是相當高的一個。30家客戶給你錢最多的費率不見得是最高的,給你錢少的費率也不見得是低的。

同樣另外30家客戶,我選擇了從1000-3000這個階段的費率,這是比較合理、偏高的這組客戶,你們看到剛才所列舉的30家裡邊貢獻度大的,在這裡面出現的只有5家給你的錢也過,費率也高,而大部分是3萬、5萬、7萬、9萬,在這個階段給你的費率是比較合理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給錢多的客戶不見得是好客戶,好的客戶關鍵在於你的單價,而不在於給你多少錢。(創業家&i黑馬:誰能建立一個數據庫,專門公佈客戶的費率支付情況,單靠數據都能從高端服務業賺到不少錢,因為你不僅告訴了服務者它的客戶是誰,還順帶告訴他,他的客戶是怎樣的人。)

我又找了一組數據:這是2011年我們全年有553個案件,這553案件按照費率就按照剛才那種算法1萬的18家,3000-1萬元的23家,2000-3000元16家,1000-2000元54家,500-1000元的104家。剛才不是說了382是我們的平均費率,200-382元的122家,200以下的161家。就是說這一年干下來給你正常費率只佔28%,而非正常、低於平均費率的佔到51%,這就是現狀,我們是賺錢的,但是反過頭來分析一下我們的案件質量是怎麼樣的。

382家客戶,我們同樣是1萬塊錢以下費率和100以下的費率,大家可以看到正常費率的這2個,就是500-2000佔到30%,而低於平均費率佔到47%。這也是我們案件的狀況、客戶的狀況。

所以大家說怎麼樣能夠把律師事務所的營業額提升上去,其實很簡單,就把你的費率提升上去,如果你把47%的客戶費率、500以下的客戶費率提高一倍,你了收入就提高了。干同樣多活,但是你的收入可能會增長50%,甚至翻倍。這是我們通過數據得出的一個小的結論,就是我們律師事務所在服務所有的客戶、每一個案子、每一個客戶都接,但是我們是否分析過客戶的價值,哪些客戶對於你來說是有價值的,我們得出的結論付費高的客戶不見得是好的客戶,而付費少的客戶也不見得是劣質的客戶,中間層的客戶是最穩定的客戶,就是剛才我說到那些3萬、5萬的中層客戶是最好的,而低費率的客戶一定是垃圾客戶,肯用你但就是不肯給你錢,一個小時給你幾十塊錢、一百多塊錢、二百塊錢的客戶,不管他嘴上把你說得多好,怎麼重視你,絕對是垃圾客戶,因為他連捏腳的錢都沒給你。這樣我們就應該根據客戶的價值來選擇我的客戶,同時我們要教育我們的客戶應該按照正常的價格來支付,你請的是律師,你請的不是捏腳的。

最後就是提高費率,也就是提高單價是我們最簡單的一個方法,不需要增加你的工作量,不需要增加你專業的技術含量,你只要把你的費率提高上去,因為你的服務已經遠遠不只是二百塊錢,甚至是五百塊錢。

二、我們可以對客戶的結構進行分析,可以從多個層次,比如說常年顧問的平均顧問費、客戶分佈這些方面做一些分析,我簡單說一下。

比如說我們對平均顧問費做一個分析,我們可以看出2004、2005、2006年顧問費是增長的,這些數據都是軟件系統能夠給你自動生成的這些數據,通過這些數據你發現你律師事務所的業務是上升的,為什麼到了2007年平均顧問費下來了呢?因為我們從2007開始採取了對所有的顧問單位顧問費限時的制度,就是3萬塊錢你可以,3萬塊錢我只包40個小時、5萬塊錢只包60個小時、10萬塊錢120個小時,取消那種一筆錢包全年所有的工作不限時的做法,這樣我就不需要每年要求客戶去漲顧問費,基本上能保持在5萬塊錢左右的顧問費。這個是我們按照部門客戶的不同分佈的數量,這些數據由此知道你部門哪些是需要填充客戶的,哪些客戶已經飽和不需要再給他發展新的客戶。

部門裡面的客戶質量分工,這是新發展的客戶裡面數量和顧問費的比例,由此能判斷出來有的發展客戶的顧問費少、客戶數量多,說明他的客戶質量不高,可以要求他提高客戶質量。

每個部門新增的客戶也是一樣的,有的部門新增了17家客戶,增長了76萬顧問費,而這個增加了19個客戶,只增長了58萬的顧問費,所以由此看出來業務一部比業務二部的客戶質量要好。

客戶類別,也是系統能夠產生出來,你有多少家外資、多少家國企、多少傢俬營企業、上市公司等等,通過這個表也是當年給我一個震撼,因為我當年判斷說國有企業必然滅亡,外資企業是我們最好的客戶,私營企業是我們未來要發展的客戶,所以我們是把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作為我們業務開發的重點,但是看到這個表以後我發現怎麼國有企業佔這麼大的比例,後來發現經濟形勢是這樣的,國進民退了,所以後來我們及時調整了市場戰略,就是大力發展大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仍然是我們最好、最穩定、最優質的客戶,天津民營企業始終發展不起來,哪些民營企業小老闆,我說他們一年去五台山進香花十幾萬,去賭場賭博丟掉幾十萬,有些人可能給領導行賄不計其數,但是幾萬塊錢的律師費跟你討價還價,這種民營企業我們不干。所以我們新的市場就是發展優質民營企業,也是通過這個圖表給我們的一些啟示。

這個圖表反映出來的是我們顧問費的級別,我們有VIP客戶、普通客戶和非正常客戶,這是平均顧問費的數量,大家看到VIP客戶在十幾萬,普通客戶在五六萬、非正常的在二三萬左右。

而這個是我們級別客戶的比例,VIP客戶佔到10%左右,普通客戶佔到百分之二三十,非正常客戶佔到百分之六七十。但是幾年的變化看,這個是在上升的,這個是在下降的,說明我們的業務質量、業務結構在往好的方面去發展。

我們看到VIP客戶顧問費的比例百分之十幾的VIP客戶給你貢獻了百分之三四十的顧問費,普通客戶30%左右貢獻的顧問費也是一樣的,30%左右。而垃圾客戶百分之六七十隻給你貢獻了百分之三四十的客戶。所以典型的二八理論。

我們要努力的就是儘量的減少這部分客戶的數量,所以通過客戶結構的分析,我們能知道我們的客戶是來自於什麼方向,來自於什麼樣的產業結構,我們的客戶分佈在哪裡、客戶質量怎麼樣,由此去改善我們的客戶質量。

三、律師事務所內部的數據分析,比如說工作時間、收入狀況等等。

這是我全所工作時間的分析,業務小時,全所所有人員的業務小時佔到69%,所務工作小時佔到31%,我認為是比較合理的,就並不是說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業務上,而我們有1/3(30%)的時間是在干管理的事情、培訓的事情,就是不直接產生效益的事情,這個比較合理。

但如果你的業務小時佔的很少,一半的時間是業務小時、一半的時間是所務小時那就不正常了,這個律師事務所一半時間不幹正事,不干產生效益的事那不正常。但如果說90%的時間都干業務小時,只有10%的時間那這個事務所管理上肯定不行,因為沒有人在非營利的事情上投入,沒有人做管理、沒有人做培訓,沒有人做軟件系統等等這些方面。所以這是一個分析。

第二是年度對比,就是總的工作時間的年度對比,每年其中這一年2006年出現的下降,為什麼?可以做出這樣一個分析來,這裡不細說了。

第三圖表大家看到我們人員類型、合夥人的工作時間,合夥人的人數、工作時間是這麼多,所務小時數是這麼多,這是高級合夥人、合夥人、律師和律師助理。這樣也反映出來,看到我們的高級合夥人在業務小時上投入的並不多,而在所務上,也就是在管理上投入的時間比較多。而普通合夥人在業務上投入的時間要高於管理上,這是比較正常的。律師也是一樣的。但是這個反映出來,我們的律師助理的工作時間所佔的比例太小,也就是說沒有充分的發揮低成本人員的作用,所要面臨的是把這部分人的工作時間提升上去,你事務所的效益就會出現很大的一個變化。

最後一個圖表是我剛剛截取出來的,我看完以後也挺有意思,也很欣慰,為什麼呢?這是我搞的一個我們人員參與案件的費率,或者是價值的對比,也就是說每一個合夥人一年當中參與了多少案件,不是說你自己承辦,而只是說你參與,哪怕只參與了0.1小時也算參與,服務的客戶數量,參與的小時數,大家看到我只參與了198個小時,只工作了198個小時,但是我所參與的案件收費卻是482萬,用這個數來除這個數得出來我參與的事情費率是2.4萬,我看完這個數據也很欣慰,因為我沒在中間、也沒在最下面,我真是在第一位的。這說明我作為事務所的首席合夥人所參與的業務的事情都是重要的事情,都是產生效益最大的事情,而小的事情沒有過多參與。我如果說有幾百個小時參與到那些不收費,或者是低收費的事情上,那我是在浪費我的時間。依次下來,但是我們看到有的律師僅僅是按參與的案件數,他的小時費率僅僅1000-2000塊錢,那說明他的價值含量是不高的。以此我們可以判斷你的人員一年工作的價值總量,這樣我們把這個東西發給我的合夥人就要提示他,以後亂七八糟的事、不賺錢的事不要亂攙和,把你最主要的時間用在那些能產生高收費的事情上去。這是這個圖表給我的一個啟示。

我們通過所內的數據分析可以瞭解事務所的工作規模、以往年的發展水平、工作時間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投入了主要精力在主要的業務類別上,從而去發現最有價值的人員,去提升人員的價值,通過測算平均的工作時間進行合理的人員配置。

四、總結,信息時代這些現代的技術能夠幫助我們事務所能夠蒐集到,在過去沒有計算機、沒有互聯網,這些東西可能是非常難的產生出來,而現在我們只要點一下鼠標就能夠把這些東西從你的系統裡面調出來,問題是調出來以後幹什麼,我們要用它進行科學的分析,從而去知道你的管理,當我們把那些垃圾客戶淘汰掉,更多的發展我們的優質客戶,當我們把那些不產生效益的人員讓他們轉變他們工作的類型、工作模式、創造更多的價值,當我們在創造出足夠的工作量你還擔心你事務所的營業額上不去,或者你的利潤率上不去嗎?

用點時間跟大家分享我們在這方面的一些體會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16

江南春取經周鴻禕:分眾傳媒要做應用分發渠道!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6/57958.html

1月16日消息 據消息人士透露,分眾傳媒擬將旗下樓宇顯示屏提供熱點功能,向附近人群提供免費無線上網,同時推薦產品、遊戲、應用等。

據業內人士透露,分眾傳媒計劃在2014年,將旗下樓宇顯示屏進行改造,加裝可以提供無線上網的裝置,將這些顯示屏同時變成WiFi熱點。

按照分眾的計劃,凡途徑顯示屏人群的移動設備,都可以通過顯示屏附帶的熱點無線上網,「第一次需要註冊,此後的都不需要」。有知情人士透露,分眾提供的無線上網服務將是免費的,只不過,分眾會根據用戶的特點,推送一些廣告信息,如,推薦安裝遊戲、軟件安裝等。

屏幕的改造並非沒有限制,有知情人士透露,帶髮射無線信號的屏幕可能集中在商業樓宇,而且並非每個樓層都允許,可能被限制在大堂等區域。

雖然屢屢將互聯網精準營銷比作「偉哥、春藥」,但為了應對互聯網精準營銷的衝擊,分眾也在努力改變其只能進行品牌營銷的技術瓶頸。分眾曾經嘗試推出互動顯示屏已經Q卡,希望以此來獲得用戶的反饋,向廣告主證明其效果。

有內部人士透露,江南春這個創意的靈感來自周鴻禕。一次會晤中,江南春問計周鴻禕:分眾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所作為?於是周鴻禕就給江南春出了一個將顯示屏變熱點的點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907

Uber創始人:估值35億美元的租車應用如何煉成?!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6/57970.html

國內打車APP火,國外高端租車服務火。i黑馬指的高端租車是Uber,如今已經估值35億美元。2009年高檔叫車服務Uber成立,去年八月更獲得Google Ventures和TPG Capital兩家創投公司約2億5800萬美元投資,公司估值據稱達到35億美元,外界預測Uber會是繼臉書、推特後上市的科技新創公司,公司的聯合創辦人兼CEO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可望成為矽谷新一代領袖。這筆投資引發外界許多想像,科技媒體Techcrunch甚至「想像」未來會出現無人駕駛計程車,但在我們做任何臆測前應該來好好了解Uber,以及它何以成為矽谷新貴們的新寵。Uber的誕生卡拉尼克小學六年級時接觸電腦編程,最喜歡的種類是電玩遊戲,把遊戲中的怪獸們在屏幕搬移是他最大的樂趣,沒想到,這對他日後創立Uber有著相當大的影響。時間拉到今日Uber舊金山總部,公司里有一個軟體叫「神的視野」(God View),是一幅街道圖上面顯示所有Uber司機以及正在瀏覽Uber App使用者的所在位置,而這是4年前卡拉尼克觀察舊金山車水馬龍街道時突發的靈感。當時,他在God View上看著來往的的車流突然有了想法:是不是也可以利用電腦演算法將車子像電玩里的怪獸般移動?事實證明可以,現在行動裝置使用者只要點下Uber應用後等上5分鐘左右,高級的黑頭車就會出現在顧客所在位置,今日,Uber已是矽谷新貴喜愛的租車服務,觸角擴展到全球60座城市。阻力Uber出現顛覆了原本受政府嚴格管制的載客收費制度,以及司機只能原地等待客人的經營方式,受沖擊的市場不只舊金山,全國各大城市皆然。首當其沖的舊金山政府很快地指Uber是「無執照」計程車服務,並向其發出停業警告信函。但卡拉尼克仍堅稱他們不過是利用軟體為司機與乘客間扮演中介的角色,但紐約、芝加哥、波士頓和華盛頓等多座城市仍對Uber發出禁令,立法者與科技公司之間的緊張關系一度到達高點。不過目前華盛頓和紐約政府都已經解除禁令,接受這項「全國都市交通法規的創新模式」。僅管好勝的卡拉尼克很享受來與政府和工會抗衡的過程,但他最在乎得還是不斷改善Uber的演算法,希望能進一步提升車輛控管、即時資訊管理以及計費等等。為此卡拉尼克找來多為巨量資訊、核子物理、天文物理和電腦計算生物學等領域的博士,使Uber程式更穩定及具彈性。接下來Uber即將進入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上海、杜拜和印度班加羅爾等城市。Uber與Google?Google對Uber超大手筆投資引人註目,也讓外界不斷猜測兩者未來會又怎樣的合作可能。卡拉尼克表示,Google的資金對公司成長有很大幫助,被問到有無可能發展配送服務,他認為公司還有很多可能性,找到客戶需求以及透過創意提供服務才是最重要的。而配送服務除了要改善演算法,還會與Amazon、eBay和Walmart等大咖強碰,競爭條件相當不利,要能站穩腳步除非有Google幫助。巧的是,Google去年秋天曾在舊金山地區推出線上購物同日配送服務。對此,Google Ventures表示,會投下大筆資金是因為看中Uber具有的龐大潛力,但目前Uber與Google不會在配送服務上合作,而許多人猜測的Google無人車結合Uber短期內也不可能。不過Google Ventures透露,有興趣將地圖產品加入Uber服務。卡拉尼克目前的經營重心會放在發掘Uber可能性以及提升演算法上,他說,小時候他喜歡沈浸在電玩遊戲的程式世界里,現在他也要把相同的熱情投註到Uber,開創新的城市交通模式。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 Jasper Hsu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910

打車應用火拼啟示:出租車司機也能做分發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8/58444.html

最近比較火的就是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燒錢火拚的事情了。像我等三線城市的屌絲只可遠觀享受不到這種福利了。根據各種朋友圈的信息來看燒錢的確大大增加了打車軟件的使用頻率和裝機量。但燒錢終究不是常態遲早也要向用戶和司機收錢,到時候用戶還是否依舊買賬,我不得而知。可是我從中發現了一個我以前一直不相信的事情就是出租車司機們原來一樣可以把一款手機應用玩的很溜。因為我為了讓我爸學習用智能機想盡了方法我爸依舊以學不會,不想學來搪塞一直不會用。看來只要有錢賺,智能機也是很容易學會的。

所以在這次的燒錢大戰的最大的亮點是出租車司機們。

出租車司機幾乎都有很強的搭訕能力和親和力,基本你一上車,司機就能從前面的司機是腦殘和廣播裡正在放的新聞為由頭和你聊了起來,並且整個時間基本都在10分鐘以上。而且出租車司機雖是開車的但大部分的出租車司機都是極好的銷售人員。在去年的暑假我去山東青島遊玩,自從坐了一次出租車司機的車,我們不光被司機師傅「忽悠」改變了我們在網上看的準備遊玩的景點,還把我們活生生的扔到了海底世界的中介公司處賺了一筆。我們還很開心認識個人不錯的司機師傅。所以有此可見,出租車這個行業還是有很多剩餘價值沒有被開發出來尤其是用戶和司機交流的時間段中。

很多一線城市的出租車內已經安裝了車載wifi,配備了一個特別能侃的且能玩轉智能機的司機以及一段閒扯無聊的十幾分鐘的時間。只缺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罷了。我現在能想到的做移動應用的分發可能是個再好不過的方式了。什麼時候有公司能夠統籌出租車司機為每個司機分配獨立的應用二維碼(或者投入更高使用可以直接進行連接下載的硬件),每位乘客上車,司機邊侃邊推薦應用,然後引導用戶掃瞄二維碼下載應用,然後根據後台數據給司機進行結算。按照最低端的分發渠道我知道的價格是能給到1~2元/個左右可能會更多。一車坐個1~3人加上司機侃一侃,裝機量還是有想像空間的。對司機來說雖沒有打車軟件那麼瘋狂但是還是有著不錯的吸引的並且司機只是利用了自己閒置的時間,發揮剩餘價值。有這方面資源的公司可以考慮考慮,如果不可實施也不要噴我就行了。

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的大量燒錢很好的培養了出租車司機這個群體,改變了很多人對於移動互聯網的想法,移動互聯網不僅僅屬於年輕人,大叔大嬸們也可以用的很溜他們只是缺個動力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49

匿名分享應用Secret:分享你的秘密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2/3463800.html
的,我在跟你說呢。不到兩週前,一款名為Secret(意為「秘密」)的新應用首次登錄蘋果的應用程序商店,並在舊金山引起了轟動。如果你想要一探究竟,你可以自己動手下載一個,並由此成為「酷孩子」中的一員。Secret的原理簡單到了極點:它讓你匿名發佈任何你想要發佈的東西,而你的「秘密」將會在你的手機電話簿聯繫人之中進行共享。如果有足夠多的人認為你的秘密有意思,那麼該秘密就會被轉發到這款應用的其他用戶那裡進行共享。正因為這個應用,我——還有許多其他人——現在知道,新墨西哥州的某個人默默地畫著畫,但沒有自信拿給別人看。還有,在伊利諾伊州,有人向自己的愛人隱藏其自己的不安全感:「我需要你,但我的表達方式是,讓你感覺我沒有你也完全可以活得很好。」

現在來說,這些通向Secret用戶匿名生活的窗口正在獲得大量反饋,你可以對任何帖子進行「心水」(heart)操作——相當於Facebook上的「贊」(Like)。你也可以匿名對任何「秘密」進行評論,如果原帖作者想要和你進行互動,他/她也可以這麼做。當然了,如果說太多,就有可能暴露身份。這一點在硅谷/舊金山地區可能會引起不少麻煩,目前這款應用已成為該地區的熱點話題。風投資本家凱斯•拉博伊斯(Keith Rabois)發表推文說:「標準的創業咖啡/活動/會議往往會以你對比特幣的看法開始。本週,大部分話題……轉移到了對Secret的看法上。」

這款應用程序十分之受歡迎,並不僅限於這片地區。我所認知的紐約、南加州和芝加哥的科技人士也都在為此沸騰。Secret已經確立了相當的地位,甚至已經有了爆出爆炸性新聞的威脅:上週四有人發「秘密」說:「我在Evernote工作,我們公司要被收購了。」該公司CEO菲爾•禮賓(Phil Libin)立即發表推文否認了這一謠傳。還有很多是嚼舌根的所謂「秘密」:關於老闆的、同事的、創業公司創始人的私人生活和職業生活的。

無論這是一時的風靡——本月的熱門應用——還是下一個大事件的開端,現在還很難說清楚。但清楚的一點是,大眾對「閱後即焚」或匿名溝通的興趣正在升溫。Snapchat的爆炸式增長——該應用允許用戶發送閱讀後即消失的信息——催生了Confide的開發,後者是一款擁有類似功能的專業應用。在由谷歌風投和KPCB支持的Secret發佈之前,有一款名為Whisper的類似應用從紅杉資本和光速創投處籌集到2,400萬美元的資金。Whisper的設計不像Secret那樣美觀,但提供的體驗基本上是類似的:匿名分享任何你想要分享的東西,還可以附上圖像或視頻。

比較大的不同之處在於,Secret提供了「閒話」來自於哪裡的誘人線索。隨著越來越多朋友的加入,你最終可能會看到來自於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秘密。在線下和朋友談論這些你們都讀到過的秘密,你可能會發現是誰發佈了某個秘密。這裡的關鍵詞是「可能」。你可以肯定的唯一一個辦法是,找到聯繫人列表略有差別的足夠多的人,並最終通過排除法來進行確定。這個應用的設計師們明白這一點。曾經在谷歌工作過的大衛•必托(David Byttow)和克里斯•巴德(Chrys Bader)共同開發了這款應用。大衛借用Quora和Medium平台解釋了這款應用的一些內部工作機制。比如,儘管它會利用你的電話簿來獲取聯繫人信息,但並不會真正將信息發送到Secret服務器上。開發者們也設計了安全措施,以防止你通過嘗試刪除某個聯繫人而「定位」某個秘密來自於哪裡。

不過,也有人懷疑這個平台的安全性到底有多高。據科技博客TechCrunch報導,已經有一個小小的安全漏洞被發現了。安全公司OpenDNS的CEO大衛•烏列維奇(David Ulevitch)認為還將有更多漏洞會浮出水面。「我對Secret的看法很簡單:它會失敗。應用程序需要的是好的安全性設計和好的實施。我認為Secret兩者都沒有做到,或只做到了其中之一。」他在Twitter上這樣寫道。稍後,他稍微玩了玩Secret,研究要如何才能發現一條信息的最初作者。他的分析有點技術化,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要查出源作者是可能的。當然,烏列維奇在這裡沒有做壞人,Secret團隊最好能夠加強此種防護。但值得記住的一點是,如果在某人找出如何解開「匿名」這一神秘面紗的方式之前,你發佈了一些不該發佈的東西,那麼今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陷入水深火熱的境地。

不過,目前來說,Secret正炙手可熱。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在談論它——也在用它發佈信息。有一種它似乎馬上就要變成主流的感覺。無論它是像Airtime或turntalbe.fm一樣曇花一現——這兩款應用的熱度都只持續了大概15分鐘,還是會成為下一個Instagram或Snapchat,現在還沒人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105

阿里巴巴2.15億美元投資美國初創即時通訊應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860

(馬雲投資美國初創即時通訊應用Tango) 為了爭奪移動互聯網入口,阿里巴巴出資2.2億美元領投一美國初創即時通訊應用。 在Facebook以天價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後,移動端即時通訊應用成為了科技界高價爭奪的資產。 美國移動視頻聊天服務商Tango宣布,獲得2.8億美元投資,其中阿里巴巴以2.15億美元領投。 據福布斯援引調研機構VC Experts的消息,阿里巴巴將獲得20-25%的Tango股份,這意味著目前Tango估值到達了11億美元。 鑒於阿里巴巴很可能在今年年末於美國上市,這筆交易將增強阿里巴巴在移動端的實力,並幫助拓展海外市場。 阿里巴巴將騰訊視為最大對手,而騰訊旗下微信已經成長為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的威脅。截至2013年底,微信的用戶人數已達到3.55億人。 阿里巴巴此前推出一款名為“來往”的即時通訊工具,但“來往”目前為止進展不順,馬雲去年甚至要呼籲公司員工協助招攬新用戶。 Tango目前有2億註冊用戶,7,000萬個活躍用戶。可以在iPhone、iPad、安卓手機和平板電腦、黑莓、Kindle Fire以及PC上使用。 Tango稱自己的App在北美、中東、中國臺灣及新加坡占有重要地位。 Tango聯合創辦人Eric Setton告訴路透社,他相信他的公司最終將打敗Whatsapp。 “我相信平臺路線是致勝策略,我們已經在好幾個重要市場看到,像是韓國的Kakao或日本的Line。“ 投資Tango是阿里巴巴今年在美國的第二筆投資,前一年阿里巴巴收購了Auctiva 和 Vendio兩家公司,並將在美國啟動電商平臺11 MAI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81

觸寶:看「不性感」的工具應用如何做到1.5億用戶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13
  說到觸寶,這家專注於最基礎應用的創業公司是挺苦逼的。不僅要在國內巨頭夾縫中求生存,還要應對國外巨頭近乎「兔子搏鷹」的「337條款」之訴。
    但不可否認,這既是危機也是機遇:去年,Nuance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輸入法提供商,向觸寶提出337調查。Nuance慣用的手段則是通過打官司向競爭對手施加壓力,最終低價收購。當時糾紛中涉及的幾項專利,全部是Nuance所收購公司的專利,觸寶科技險些著了道,但最終及時提供充足證據、表明觸寶並未侵權,獲得了ITC的有利裁決,在開庭前令Nuance撤銷了所有指控。
    這雖是一次訴訟,損失了一點時間與精力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營銷價值,Nuance偷雞不成反倒為觸寶科技做了一次品牌背書。而觸寶科技也懂得趁勢而上的道理,在美國籌建一家新的辦公室,正將最新的輸入法技術帶到美國市場。
    據瞭解,觸寶科技的主打產品之一觸寶輸入法一直都在國際市場競爭,CEO王佳梁透露觸寶輸入法在一百多個國家已經擁有超過1.5億用戶,佔有全球安卓手機輸入法30%的市場份額,在海外合作的廠商運營商已達300多家,算是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
    作為一家以工具應用開發為主的公司,如何實現如此龐大的用戶市場,以及將選擇怎樣的未來發展之路,記者專訪到了王佳梁,以下為其自述:

看好風口並適時轉型
      一開始打算做全球市場是為了避開國內激烈的競爭。全球市場的競爭還是比較良性的,市場也很大,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海外市場有成熟的用戶付費習慣。當時我們基於windows mobile開發的輸入法,每月個人用戶下載的收費單價亦不低。
      2008年觸寶成立的時候剛好趕上了一個美國手機市場由功能機向智能機轉變的好時期——本來那時Nuance收購了輸入法公司T9和其他的小公司後,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但由實體鍵盤向觸摸屏幕輸入的轉變卻讓輸入法行業上出現了新機會。當時在Android市場上,觸寶是最早的一批第三方輸入法。
      2009年我們拿到一個全球移動創新大獎,一下爭取到很多合作廠商客戶。拿獎後有個國外評委說,你們很幸運,恰好在趕上了這個時間窗口,早了或晚了都不行。對創業者來說,抓住時機很重要。
      但是,時代在不斷變遷,我們的發展也一定要順應當下。之前,我們主要的商業模式是,國外運營商付費購買我們的產品,預裝在合約機上。
      而近些年來,全球採用的授權費模式,已經開始遇到相當大的挑戰。授權費作為一種夕陽模式,早已看到天花板。隨著手機價格越來越低,向利潤微薄的手機廠商收費變得越來越難。甚至,一些國內的互聯網企業願意為了佔據入口優勢,付費給手機廠商預裝其輸入法。
      的確,互聯網是伴著免費而生的,免費甚至成了互聯網的代名詞,無免費不互聯網。所以,我們也在近兩年轉變了商業模式——由收費轉向免費。這也是我們海外客戶激增的一個原因。

知識產權是利器
       在國際市場上面,我跟任何一個廠商談,他們第一句話就問我,你這個東西有沒有自己的專利?你就可以意識到,至少在海外市場(專利)有多重要。這也是國內巨頭很難走出去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因為他們擔心會衝突,會侵權。
       去年,Nuance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輸入法提供商,向觸寶提出337調查,因為勝訴我們觸寶徹徹底底地火了一把。這件事之後,我也有很深的感觸,創業企業一定要注意保護知識產權。
       不過這個也要分開來說,對於注重用戶體驗、產品開發速度和用戶量增長的創業企業而言,由於對技術的要求不高,短期內也不會遭遇技術壟斷,因此從專利戰略的角度來說暫時不需要考慮申請專利。
       而對於技術領域要求較高或者有自己好的發明的企業來說,則一定要通過申請專利的方式獲得範圍內的技術壟斷;使競爭對手無法使用我們的發明,或者被迫痛苦的繞開我們的技術,這就使我們企業在市場中具有了更強的競爭力。
       對於市場主要在國外的創業企業,申請專利,保護知識產權就更為重要了。觸寶一開始就定位海外市場,我們認識到,所以很注意知識產權的申請。
      一是站在行業的角度去看,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入美國,遭遇知識產權方面的訴訟離我們肯定不會太遙遠——今天是韓國的三星,明天就可能是中國的小米。如果決定進入海外,最好從一開始對知識產權加大投入;
      二是觸寶自己能夠實現盈虧平衡。大企業可以耗得起一年訴訟話費的時間精力和高昂律師費,但對於創業企業來說,先不論敗訴後的禁售和賠償,只是上百萬美金的律師費可能已經將企業拖進深坑。

產品不斷創新迭代
       以創新為產品基本設計理念,觸寶科技利用6年時間開拓,不斷積累用戶,從2009年的100萬用戶、2010年的800萬用戶、2011年3000萬用戶、2013年1億用戶到目前的1.5億用戶數量。
       如今,法國電信、HTC、三星、索尼、華為、中興等都是觸寶的客戶,新的客戶也在不斷開拓。
       之所以要不斷拓展用戶,這是因為一個可以活下去的APP研發公司要想成功,其用戶數量必須突破一億大關。為此,經6年努力,觸寶科技成為繼騰訊、百度、360、高德等巨頭之後的又一邁入億萬門檻的公司。不過與其他巨頭相比,觸寶科技是完全以移動互聯網起家的公司,沒有任何互聯網時代的積累,由此可見,觸寶科技的市場競爭實力和發展的強大動力。
       但是,對於第一個用戶獲取之難,我仍記憶深刻。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做第一個實驗的客戶。這是用戶普遍的心理。此外,一家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還面臨著如何建立信任和聲譽的難題。
       當時很多客戶都是很直接地拒絕我們。一看是中國公司,直接就說:「對不起,我們不會考慮。」。但我並沒有因此把自己包裝成國外公司。最終,是創新打開了僵局,並贏得了中國移動互聯網創新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如今,觸寶輸入法有六七成客戶來自國際市場。
       除了觸寶輸入法,觸寶科技還用創新的理念打造了觸寶號碼助手。據瞭解,觸寶號碼助手依靠創新的功能以及在數據挖掘方面的專利,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創造擁有累計超過2000萬用戶的成績。
       對於目前觸寶科技來說,旗下兩款產品觸寶輸入法觸寶號碼助手都是具備把握用戶入口的產品,但是單一的工具屬性限制了其產品的形態以及用戶的關注度,此次觸寶號碼助手轉型將會為產品和公司開拓新的資源以及合作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47

投資的鐘擺理論的實戰應用 利弗莫爾一平

http://xueqiu.com/8510627167/29759691
不少雪友提出,投資的鐘擺理論理論和實戰之間有什麼關係?

我們首先要明白兩點:

一、關於投資這個事情,不能單憑價格計量,時間和價格,是一筆投資需要重視的兩個因素。

二、投資的可操作點實際上並不是時刻存在的。除了買入和賣出,還有一種操作叫做持有,持有並不代表著不作為,持有,是經過考慮後的決定,持有本身也是一種策略,是思考後的表現。

價值投資的問題有兩個:

1、價值投資雖然把控住了價格,但是在投資時間利用方面表現的並不理想。所謂的「輸時間不輸價格」。時間真的無所謂嗎?我想不是的,想想那些08年至今依舊沒有起色的一些價值股,這麼多年,價格或許變化不大。但是08年的錢,和現在的錢,還是一樣的嗎?08年的200萬或許夠在一線城市買套小房子,現在還行嗎?所以價值投資在時間上的弱點,是不能不重視的問題。

2、價值投資者在達到他們認為的價格以後,會拋售出自己手裡的股票,但是我們在實例中經常發現,價值投資者持股一年,有時候賺的不如拋售後的一月。泡沫瘋狂的時候,他的波動要遠遠超出價值投資者的想像。錯過了一半甚至以上的利潤的話,這種操作方法是不是值得再思考一下呢?

趨勢投資的問題在於:

雖然強調了順勢而為,利用時間效率,但是沒有安全邊際,趨勢投資者如果在趨勢投資的末端買入,那麼他賺的趨勢尾端的錢可能還不能彌補他意識到趨勢扭轉止損後已經虧損的錢。而且如果中線趨勢多次變軌,形成震盪走勢,那麼趨勢投資者可能來回被打,損失大量的資金後才意識到這是震盪市。

鐘擺投資目的實際上是優化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問題。

從買入操作來看:通過找到有效價格區間,要求在價格低估時買入,但這同時又要滿足另一個條件,那就是趨勢必須向上。二者缺一不可。

從賣出操作來看:必須順勢而為,在價格超過有效價格區間以後,如果趨勢不變,不要急於賣出,直到趨勢改變,價格高估再賣出。二者同樣缺一不可。

這樣的操作,能讓我們節省投資上付出的時間,並且多爭取獲利的空間。這是投資的鐘擺的理論的初衷,儘可能優化時間和空間這兩個投資要素。

在左側節省時間,在右側節省空間。吃鐘擺裡又快又長的一段。

這裡問題又來了:

1. 有效價格區間是不是一個偽命題?

答:如果有效價格區間是一個偽命題,那麼價值投資就是個偽命題。(否則價值投資者如何定價?不好意思,把價值投資派綁架了),其實,就像我在鐘擺的投資理論中說的:事物一直在變化,不可能有恆定不變的價值,所以,我們只能去尋找一個相對模糊的「有效價格區間」,這個有效價格區間,需要你有深厚的基本面研究功力,功力越強的人看的範圍相對小一些准一些,功力弱的或許看的大一些更不確定一些。如果現價偏離你的有效價格區間較遠(所謂的安全邊際較大),那麼你就滿足了投資的「空間」要素,時刻準備趨勢的迎合了。如果你覺得你研究的東西你無法確定有效價格區間或者覺得安全邊際不夠大,怎麼辦?不做!我們都不是神,我們無法去判定所有的機會,但是我們可以去等待我們有把握的機會出現(比如在這個領域的股票,你的能力圈能覆蓋,你的定價能力強,它剛好又出現了機會。投資有時候是等待,勝可知,不可為。如果覺得自己等的太難受,那就去增加自己的能力圈,這個是繞不過去的)

附帶一句:有效價格區間,在較長的投資時間內,它是一個移動靶。比如成長股,它或許不斷右移;比如衰退股,它或許不斷左移。在做有效價格區間的時候,還要考慮時間段內股票的成長性。當然,有效區間的區域,相當於人性的恐慌和貪婪,相對於鐘擺的擺動幅度,總的來說還是不大的。(企業實際價值,雖然在幾年內會發生變化,但是股價的變化往往更大,那是因為股市本身就是人性的一個放大鏡)

2. 如果我用了鐘擺理論,低估時,趨勢向上時買入,但是趨勢忽然變了,怎麼辦?

答:那麼你最多變成了一個價值投資者,沒辦法,這種事情確實會發生,但是你至少給自己爭取了一次價值和趨勢共振的機會,不是嗎?鐘擺理論也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是你執行的多了,它起碼能提升你的投資生涯的效率。其實,一切都是一個概率遊戲。鐘擺理論只是一個提升效率的工具而已,僅此而已。

3. 鐘擺理論的低估高估區間是否也能找找?

答:這個是可以找些東西參考的,最好的參考就是所謂的歷史PE區間帶。為什麼我在創業板1500點清倉了?因為當時創業板的pe達到了70PE,這是歷史極值區間帶,所以當創業板的網宿華誼第一次在1500點附近早早跌停帶動創業板大跌時,我清倉了。利用PE區間帶,在趨勢出現苗頭不對的時候,還能儘量出在相對高位。(此戰術第一次介紹,好吧,又暴露了一點乾貨,不過沒有鐘擺理論做基石,這個參考pe區間帶的策略也無從結合)

最後說一下當前階段用投資的鐘擺理論判斷市場所處的位置(主板和創業板):

主板目前處於鐘擺的左側,但是還未有向右擺動的跡象。有效價格區間有向左移動的可能(如果經濟硬著陸的話,這個需要跟蹤)但是很明顯,目前我們需要繼續等待。

創業板價值上處於鐘擺的右側(20%的增長對應60PE,20%還是收購併表後的增長速度),技術走勢上已經在向左擺動,受益於新經濟的啟動,有效價格區間是向右擺動的趨勢)。所以,創業板目前需要關注的是新經濟的成長,有效價格區間能否通過向右擺動,縮小創業板的調整空間,以成長去換取調整空間,甚至以成長去掀起新一波上漲,這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以上就是投資的鐘擺理論的實戰化意義以及具體案例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687

匿名社交應用大起底 誰是最後的贏家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18/144237.html
就在國內互聯網業內各種分析人士紛紛看衰匿名社交領域時,7月15日,美國匿名社交應用Secret宣佈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多家著名風投和天使投資人:Index Ventures、Redpoint Ventures、SV Angel等。估值達1億美元,而此時據Secret創立僅9個月。
 
這無疑給國內的匿名社交產品一劑強心劑。迄今為止,從上半年爆火的無秘開始,國內匿名社交領域已經風起云湧,目前市場上的匿名社交APP總數已經超過20款或大或小的應用:最早的陌生人匿名社交秘密(王堅始創,後剝離單獨運營,現在是億諾無限旗下產品,張昊擔任CEO,以下稱張昊版),熟人間的匿名社交應用包括林承仁創立的秘密(後改名無秘、友秘,以下統稱無秘)、Secret中文版秘密、烏鴉、呵呵、吐司、BiBi等。中國匿名社交的複製、學習原型主要是美國的Secret和Whisper,前者基於熟人間的匿名社交,典型代表無秘,而後者基於讓陌生人間分享隱私,典型代表國內最早的秘密(張昊版)。
 
隨著以微信為代表的熟人社交和以陌陌為代表的LBS陌生人社交的火爆,熟人和陌生人關係已經被過度挖掘,時間久了,用戶的使用心理發生了變化。但其它簡單的弱關係很難贏得用戶的參與感,在這其中,熟人間的匿名社交則滿足了用戶高度參與這個條件。北極光創投姜皓天說過:細分化切入的公司,通過在細分領域紮根後,再尋找平台化擴張,屬於典型的先活後張的思路,因為社交產品的特點就是用戶量越多,粘性、活躍度越高。獵豹的傅盛談到最近爆火的單款應用時點評:正確的做法都是邊緣切入、單點突破,用單點撬動生態面。
 
我們一起梳理下國內目前稍微有些影響的匿名社交應用,針對產品特色、背景等做個系統性分析。同時以豌豆莢下載數量為參考(下載裝機數據僅供參考,你懂的):
 
無秘


國內最早的基於手機通訊錄的熟人匿名社交軟件,用戶看到通訊錄好友以及好友的好友在上面的吐槽和爆料,所有的無秘或評論都不帶作者名字、頭像,每條無秘下的評論會隨機分配頭像,初創時叫秘密,後改名無秘(iOS現在叫友秘)。產品主要是集中在朋友秘密 +朋友的朋友的秘密+ 熱門推薦,目前下載量最高,豌豆莢裝機量115萬。
 
秘密(美國版的中文版本)

美國版秘密的中文版本在2014年5月正式進入中國,加速了擴張, Secret中文版和騰訊之間展開了合作:匿名消息可分享給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如果用戶註冊好友少於三人,用戶可借助微信邀請他人。同時,Secret中文版在騰訊應用寶首發,並在騰訊手機瀏覽器、手機QQ、手機Qzone等多平台同步推廣;產品主要集中在朋友秘密 + 二度朋友秘密 + 三度以上朋友秘密 + 熱門推薦 + 朋友讚過的狀態;豌豆莢裝機量2.2萬。
 
烏鴉:

創始人許朝軍,之前創立過啪啪等產品,團隊則將自己的產品選擇定位為吸引校園和職場用戶匿名吐槽互「黑」的平台。烏鴉後續甚至會考慮開放標籤和基於標籤所代表領域的信息流推送,如廣告、IT互聯網、金融、娛樂等。豌豆莢裝機量15萬。(註:豌豆莢、啪啪雖然均為創新系的項目,烏鴉在應用寶裝機量9.6萬,數據較為接近)
 
BiBi

BiBi(嗶嗶)是人人網推出的匿名社交產品,之前與許朝軍在微博上由於產品抄襲的事發生了糾紛,一時淪為笑談。嗶嗶1.1版本推出語音BiBi功能,用戶可以匿名發變聲的語音信息給好友。豌豆莢裝機量23萬(在應用寶裝機量僅為1.7萬)。
 
呵呵:
由啪啪的前核心成員之一的張銳創立,張銳之前對媒體說,呵呵在內容氛圍和環境方面更接近於Secret。呵呵的血統更純正,更符合匿名社交未來想走的方向。豌豆莢裝機量僅僅2483人(在應用寶裝機量1448)。
 
悄悄:

由北京小咔網絡出品,可以用短信匿名分享給指定用戶,查看附近的秘密,陌生人可以評論,豌豆莢裝機量27萬,一度傳言「悄悄」是騰訊系的匿名社交產品,但是從數據上來看不太正常,在騰訊系的應用寶裡才2425人下載,僅有1人評價,自己家的產品不推!?
 
吐司:

大街網推出的一款專門針對職場人的匿名社交產品。具體到某個公司,吐司可以採集到該公司發展方向、人事變動甚至高管為人等重要信息。足夠多的數據結合大街網之前採集到的職場、公司評價數據之後,大街網將可以為公司和職場人提供更為精準的數據匹配工作。豌豆莢裝機量1.1萬。
 
偷偷:

知名手游發行公司熱酷也表現出對匿名社交的看好,這家公司上線了一款匿名App,名為「偷偷」。豌豆莢裝機量4569人。
 
秘密圈:

歡聚時代是目前所有涉獵匿名社交應用裡較大的上市互聯網公司了,用戶使用手機號註冊登錄之後可以匿名發佈信息,私密圈接近微信的朋友圈,官網打出的是「匿名的朋友圈」的宣傳口號。私密圈是一個「半熟人社交」軟件。豌豆莢裝機量11萬。
 
秘密(張昊版):

張昊版秘密是個比較特殊的匿名社交應用,它是一個匿名的純粹陌生人的私密傾訴分享社區,偏向純文字重度內容社交。2011年就推出了移動客戶端,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匿名社交應用,但和其它產品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基於任何熟人關係,全是陌生人。豌豆莢裝機量56萬。
 
儘管現在匿名社交一片火爆,呵呵創始人張銳也表示很看好匿名社交的前景,甚至預言匿名社交未來不排除會出現微博量級的產品。毫無疑問,匿名社交這個細分領域已經獲得了市場的肯定。但是從國內社交領域來看,不管是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同類型同質化的社交產品永遠只能走出一款,同樣在匿名社交領域,也是如此,不會背離這個規律。
 
回顧之前的兩大社交領域: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微信、口信、飛信、來往、云信、易信、米聊等主打熟人社交,但最終微信統一天下,來往易信一直陪跑,現在已經被甩開八條街了;陌陌、對面、遇見、比鄰、微聚等等主打陌生人社交,目前陌陌用戶超過1.5億,傳言預計今年會IPO,也基本統一了陌生人社交領域。相對於陌陌,比鄰主打陌生人語音電話社交,而微聚最大的不同是將用戶需求前置,即如果想要結識朋友,可以先發起一個活動,通過活動的形式打通線上線下,兩者劍走偏鋒,產品定位不同,殺出了一條血路,其它應用與陌陌類似的產品都被打壓得默默無聞了。
 
「學我者生 似我者死」,齊白石這句話不僅適合藝術界,移動互聯網也很適合這句話,目前匿名社交中沒有太多創新,更多的是複製無秘後做微調,一方面批判無秘抄襲美版秘密,一方面自己加緊抄襲無秘,這就是現在匿名社交的整體現狀,但無秘的先發優勢和技術優勢怎麼破?每個人對於無秘這樣的產品都有自己的評價,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無秘,但不管說他模仿也好,抄襲也好,不可否認的事,無秘團隊在國內喚醒了熟人匿名社交這個領域的潛力。
 
在匿名社交領域有個有意思的現象:林承仁的無秘火爆之後,輿論幾乎一面倒,磚家們要麼批評,要麼不看好,紛紛下結論不會火太久,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模仿的公司卻像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來,還不乏歡聚時代這樣的上市大公司,誰會笑到最後,成為最後的贏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著名心理學家、把妹達人、百合網特約顧問阮琦(@魔鬼諮詢師)針對匿名社交應用火爆點評:匿名社交軟件的興起與國人的悶騷性格有關,而並非單純的宣洩需要,因為如果是宣洩,那麼完全可以使用馬甲脫離朋友圈,自從互聯網出現以來,各種論壇等一直在提供宣洩功能。而基於朋友圈的匿名表達則是這樣的心理:一方面我可以講出被壓抑的秘密且不必承擔「是我說」的風險,另一方面又可以幻想有朋友能引起共鳴,同時還能有「猜猜我是誰」的刺激感。但這也是這類軟件倍受爭議的原因,因為悶騷雖是東方人的特色,可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其他人很難理解這種心理,所以這注定只是一個有爭議的細分領域。
 

南七道(
微信公眾號:南七道):弘毅無線創始人,前創新工場項目負責人,i黑馬、虎嗅、百度百家、創業家、極客公園等科技媒體專欄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