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商業銀行授信基本規律與原則——投資啟示 自在投資

http://xueqiu.com/1371970977/22963270
1、風險無處不在

2、風險並不可怕

3、謙虛--永遠要在變幻莫測的市場及風險面前保持謙卑的態度

4、責任心--無比寶貴

5、嚴謹的態度

6、學習,學習,再學習!

6、以客戶為中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7、永遠不要和不誠實的人打交道(欺詐,賭博,狂妄)

9、好人不等於好客戶,但壞人=壞客戶!!

10、高管和財務人員的風格決定了公司的風格,是判斷潛在風險和信用程度的重要依據—感覺與判斷!!!

11、頻繁的人員更換==風險!

12、遠大的前景=風險!

13、過分擴張與多元化風險

14、保守的客戶是好客戶!

15、非財務因素十分重要!

16、負面傳聞一般都是真的!!要十分當心!!

17、財務指標異常=風險!

18、還款來源只能是現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61

搞懂經濟的基本功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cey.html

 

因為這個星期特別忙,就把讀書筆記先停一下,談一些和大家關係比較貼切的事情。先上一首小詩,和大家分享一下:

春來乍寒疑似秋

輕衣北上車勝舟

野陌油菜黃一片

過得揚州過泰州

 

前兩天在一個群裡,看到大家討論有個叫做劉軍洛的,寫啥美國退休制度是全球最好的。

這種說法,和事實是絕對不符合的。

這個也是我一直對群裡的同學的要求,就是你可以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不能有不同的事實。

這裡就貼張圖給大家看一下,是墨爾本墨塞爾退休指數在2011年出的數據。

搞懂经济的基本功

 

在這裡美國是排名第10。

不過我前幾天聽到廣播裡面說,最新的研究,美國應該排第19名。前三名分別是挪威、瑞典和盧森堡。

如果你真的要研究全世界的退休保障系統,那麼下面這本書是可以在網上下載的。

搞懂经济的基本功

 

其實就是說明,現在國內某些人沒有根本做學問的態度,經常是罔顧事實,大嘴巴亂說出來妖言惑眾,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學這種東西。

因為最近看粉絲群的一些同學,似乎有這種趨勢。

好了,我們回頭來談今天的正題,就是搞懂經濟的基本功。

這個星期,做投資的同學都比較忙,尤其是做債券和外匯的同學,因為要消化各國中央銀行,從澳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到歐洲央行,所作的貨幣政策決定。

因為當央行的貨幣政策寬鬆了,導致的情況,一個是利率比較低,另一個是資本流動性氾濫。

一句話就是錢毛了。

錢毛了的話,導致的結果,就是你如果是喜歡存錢的,那麼就對你不利。當然如果你是喜歡花錢的,尤其是借錢去花的,就比較有利。

所以從文化的背景來講,如果你的人民是有錢就花的,你把錢發毛了,那麼大家就花得海天胡地了。這個是美國以前的情況。

但是要是你的人民是傾向於存錢的,那麼你就是利率再低,人家拿了錢去投資賺錢,也不去花。這個就是日本以前的情況。

導致存錢而不花錢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老年化社會。

因為人生就和季節一樣,講的是春種、夏耘、秋收和冬藏。

人家年輕的時候,努力工作,老了就開始享受自己的儲蓄,然後就靠比較安全的投資,中文叫做吃利息,英文叫做fixincome,然後就省一點,湊合著享受天年了。

最近美國的電台有一個討論美聯儲貨幣政策的節目,就有不少老人家打電話上來問,說我們的存款利息和債券利率,現在啥都收不到,不夠吃飯啊。

有專家說,可以把一部分投資到股市上嘛。

老人家說,要是股市跌了咋辦?專家就無語了。

因為老人家是經不起股市下跌,錢不見的風險的。

所以對一個老人家比較多的國家,搞寬鬆貨幣政策,把利率給搞沒了,是對社會有相當大的殺傷力的。

那麼從理論上來講,這種貨幣政策是殺老托幼。那麼幼兒們,會不會拚命跑出去,借錢去花呢?

比如說,美國的年輕人,在美聯儲的超級印票子政策下,有沒有大規模去借錢花?

根據最新的數據,美國年輕人已經不再跟隨Baby Boomers的理財習慣,開始儘量不靠信用卡借錢來花了。

我看到的一個例子,是一個20歲的小夥子,本來可以從銀行拿到75000美元的貸款,但是選擇了找一個賣鞋子的半工來賺錢補貼費用,最後只借了7000美元。

因為對未來的工作機會和工資收入的前景不看好,現在的年輕人,頗有點二戰之前的人們的風氣。

年輕人不少大學畢業後和父母住在一起,然後儘量不出去吃飯和喝酒,而是和同伴們從超級市場買了東西,回家自己玩。

我自己也曾經介紹過美國的學生貸款已經成了年輕家庭的很大的包袱,但是現在看來美國的年輕人負擔的債務,已經下降到了15年的最低水平。

通常按照定義,一個年輕家庭,是指一家之主是35歲以下。

這樣的家庭,在2010年,平均負債是15000美元,對比2001年,負債是18000美元,是1995年以來的最低數字。

那麼他們的負債都是些啥債呢?基本上就是房地產貸款、學生貸款、汽車貸款、信用卡債務,以及其他的分期付款的大件產品。

而且現在的年輕人,有22%的人在2010年完全沒有信用卡債務,也是1983年美國政府開始統計這個數據之後的最低點。

造成這個情況,主要是這些年輕人親眼目睹了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在自己的父母和家人身上發生的痛苦經歷。這種經歷,也讓他們對未來沒有那麼多盲目樂觀,在花錢上,更變得量入為出,變得精打細算。

結果就是56%的年輕家庭,在2010年將家庭債務控制了下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省錢選擇,都是自願的。房屋斷供了,破產了,也將他們的債務水平降低下來。而且現在銀行採取的貸款高標準,也讓不少年輕人沒有資格去借錢買房。

不過更多的年輕人,則是選擇了推遲結婚和生孩子的計劃,這樣就避免了立即要買房子和背上房地產貸款。

 搞懂经济的基本功

那麼在這樣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出現之後,美聯儲的放水,最終達到的結果,估計就是讓金融行業的同學更加富裕。因為這些年輕人不肯花錢的結果,對依靠消費帶動的美國經濟,確實是一個阻礙。

因此任何經濟體,選擇信用擴張,還是選擇積累擴張(德國那種),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文化來制訂,才會有實際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45

A股的技術面和基本面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co6.html

A股技術面

先談一下大家關心的事情,就是A股。

 

上次已經給大家貼過一張圖了,今天看到花旗的同學的兩張圖,就拿給大家看一看。其實圖這玩意,都是大同小異的,大家自己畫也一樣

A股的技术面和基本面

這張是日線圖,可以看到下面的兩個支持點。A股的技术面和基本面

 

這個是在2145-38。所以大家從技術上看,要把這個搞清楚。

 

下面一個是周線圖。



大家看到沒有,紅圈子和綠圈子的K線不同。

基本面這個是從技術面來看,那麼從基本面,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

發達國家放水

大家知道,世界上主要是兩種經濟:一種,我們叫做發達國家,一種我們叫做不發達國家。在不發達國家中間,又有兩種:一種叫做(正在)發展中國家,另一種叫做不發展國家,呵呵。那麼發達國家,大家都知道。發展中國家,英文簡稱為EM。這裡面中國是老大。這個大家都知道吧。

那麼現在有一個情況,就是主要發達國家,美國、日本、英國、歐元區,都在幹一件事,放水。

通脹結構

大家要問,放水,那不是會通脹嗎?會的,看一下英國,大家就知道。

不過大家都知道,老外不看通脹,而是看核心通脹,就是去掉了食品和能源。其實美國、歐元區的食品和能源都漲價了,但是人家就當作沒看見哈。這個就是一個本質的區別,因為食品支出,在發達國家的生活中,佔的比重小。能源,其實從北美洲的角度來講,其實並不小。這個就導致了發達國家的老百姓比發展中國家的老百姓,更要抗通脹。最起碼從心理上來講。

所以你看美國食品漲價,沒啥反應,但是油價一高,國會議員們和總統,就要出來抓壞人了。

政策選擇

不論如何,因為大家的通脹結構不同,統計數據不同,導致了發展中國家對通脹的承受力要小。那麼在政策選擇上,就出現困境:那就是不敢輕易放水。就算是經濟出現增長緩慢,也不敢大放。這也是最近全球吵架吵得厲害的原因。

中國的雞血

那麼從中國的角度來講,大家都知道,去年第三季度,我們看到經濟開始放緩,所以打了把雞血。結果是增長最後完成了任務,但是後遺症,大家也知道。一個是通脹抬頭,一個是房地產抬頭。

 

這次2月份的經濟數據,想好的,好不起來,不想好的,太好。當然還可以用新年作為藉口,比如說大家大吃大喝,把食品價格搞上去了。但是要是3月份的數據,也不好,那就要想點辦法了。

 

所以我去年在週報就說過,年初就是要拿根棍子,看到棗子樹就捅一把,看能捅些啥下來。所以現在的大部制裡面的文化方面合併,搞文化行業。鐵路分開,搞大家投資。城鎮化也是一個說法。都是要折騰點東西出來。現在就是能折騰多少算多少,如果到了2季度底,情況還不行的話,就打一把雞血。這個和美國是不同的,美國是每個月都在打哈。中央希望看到的就是,經濟慢慢出現造血功能,那麼雞血間隔的時間最好就是越來越長,血量最好就是越來越少。

 

其實,不光是中國面臨困境,美國何嘗不是呢?歐洲也好不到哪裡去。日本和英國,簡直就是在懸崖邊掛著呢。

日本的通縮

如果看日本,現在主要是三大困境。我以前說過,這裡重複一次。

1. 能源問題:沒有核能,解決不了作為一個工業國家的能源供應。

2. 和中國的關係:沒有機會進入中國這個未來潛在的市場,日本工業將來沒有啥出路。

3. 人口老化:無法提供足夠的內部市場和經濟活力。

日本現在搞的「放貨幣,促通脹」,所謂reflation,也是一場用國運來下注的大賭博哈。

英國的滯脹

如果看英國,其實就是一個詞。日本是通縮,英國是滯脹。

英國人混飯吃,也是要靠三碗飯。

1. 能源:

北海石油開始枯竭,加上蘇格蘭可能的獨立。

所以現在操作福克蘭公投啥的,希望這裡發現新油源。

2. 人民幣歐洲離岸中心:

從吃美元飯改為吃美元兼人民幣飯。上次匯豐和渣打被美國坑得比較慘。

3. 靠中國人旅遊/學英文/教育等等:

好像現在英國開始搞紅色旅遊,馬克思故居啊啥的,都要拿出來忽悠老中了。

美國的神話

股市房市吹泡泡

 

美國的話,現在是想重複1995年股市泡沫-》2000年房地產泡沫。就是2009年股市泡沫-》2013年房地產泡沫的路子。不過1995-2000年,披著高科技/互聯網馬甲,還不用美聯儲出手。2000年後,美聯儲是間接出手,2009年開始,就是直接上了。

頁岩泡泡

這次搞出來的一個馬甲,其實就是頁岩氣和頁岩油。

能源成本,check;土地成本,check;東莞一塊地的價格,在美國中部和南部,可以圈100塊。人力成本,非法移民?這個是問題。當然和中國比是問題,但是和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比,美國工人的成本還是可以競爭的,check。

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就是美國的中南部,希望可以搞定中端到高端,然後在墨西哥搞定低端到中端。那麼中國的工資多翻幾番,和美國的優勢就縮小了。然後有選擇地,根據兩邊的競爭力情況,針對性的搞點貿易壁壘和非貿易壁壘,就夠了。

面臨的問題

但是這裡還是有一個問題,現在的企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吸納的工人其實是有限的。而且要搞高端,就是知識密集型,人少才能工資高嘛。所以這個還是一個需要具體應對的問題。

解決辦法

所以美國人的想法,其實蠻簡單的:

 

一個是我也引你老中們過來投資啥的。

這幾天一個朋友談到,加州這邊的蒙特利爾,風景不錯的,在專門搞旅遊促進會,想搞老中們過來。這個是郡一級的政府,比市政府要高一級了。比如說亞洲居住條件不好,大家就在加州,每家搞一個度假別墅,如何啊?這個是美國本地官員們,想搞活經濟的想法。我以前說過,未來北加州是老中的天下,南加州是老墨的天下。

 

另一個方法,就是要求中國向美國開放部分市場。

美國其實最想吃的,是金融和保險。我估計,美國就說,我尊重你的利益哈,有好處拿嗎?中國估計就說,日本的汽車市場份額,你拿去吧。

付出的代價

所以希拉里阿姨搞的重返亞洲,隨著人去,就政亡了。

我早就說過,美國的重返亞太,是用了諸葛孔明的一個計策,叫做添灶撤軍,添出的灶,其實是忽悠大家的。

因為重返亞洲,東海搞出了釣魚島;南海,新聞沒有報導,但是菲律賓同學臉都被打腫了。結果發現中國在釣魚島和黃岩島的動作越來越大,直接就開始抽人了,美國又不敢動,就知道不妙了。

 

中國的分而治之

所以美國再搞下去,估計最後不光沒有肉吃,湯都喝不了。而且,家寶同學,老是偷偷地會見梅克爾,尤其是德國執政黨一個高官,是美國間諜給爆出來之後。

 

因為中國人,老喜歡搞啥雙贏:

和日本人說,不如我們來個中國成本+日本質量?

和法國人說,不如我們來個中國製造+法國品牌?

和德國人說,不如我們來個中國生產+德國工藝?

這些都是要吃遍全世界的。

 

中國和德國沒有大的政治矛盾,合作起來阻力小,最後似乎是和德國人談攏了。其實中國這幾年,搞回來不少德國的東東。當然也有英國和意大利的。但是德國最多。美國人是比較有意思,對大量的數字,很激動。當時就想如果13億中國人,每人都買我一個。。。,大部分美國人,就樂瘋了。

 

美國應手

美國本來可以打的牌,大概有5張:

1. 西藏,2. 新疆, 3. 台灣,4, 香港, 5. 南方係為代表的公知群體。

但是西藏和新疆的牌,美國發現,除了極少數的公知,大部分美國認為自己人的帶路黨,在這兩個問題上,是站在政府一邊的。台灣,美國基本無牌可打了。香港還可以打一下,後來解放軍特種部隊,在香港進行反恐演習,已經表明態度了。

公知群體,也主要是靠噁心你了,洪教主親自去種花,都沒啥成果。

 

所以內部無法瓦解,只能靠外部來聯盟。但是外部聯盟,就比較容易變成真正的對抗,這個就違背了美國的原意了。

 

目前的情況,就是美國搞的日美安保協定,和其他的雙邊協定,都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國家當聖旨,可是中國當廢紙。朝鮮牌美國打不動,控制不了。緬甸牌,人家兩邊騎牆,不會被你打。所以就不容易玩下去。

 

中美談合作

所以還是要回到,談合作。

主要是新班子,不是舊班子,嚇一下,就馬上給好處。

現在經濟上,對中國揮舞的舊的大棒,就是人民幣匯率,已經揮不下去了。

估計就會用知識產權保護,解放軍黑客啥的招牌了。基本上你要看到老美搞一個新話題,馬上就有婊子王八蛋出來配合,就知道是新東東了。

 

基本面總結

其實這麼看:

美國是兩個平行的中央,誰也搞不定誰。

中國是一個中央,想搞定地方。

歐洲德國是一個中央,想搞定地方,但是另一個中央法國,老不合作,呵呵。

 

 

如果看大情況,基本就是這樣:

美國是想靠房地產再熱起來,然後帶動建築業-》大宗電器,這樣搞。

歐洲估計就是德國逼迫大家改革,變勤快點。最怕就是靠歐元貶值來逃避改革,就是法國主張的。

中國就是要開發出新的驅動產業--不是出口和房地產。所以雞血是不想打,但是偶爾還是要打打的。

 

美國是第二季度開始麻煩,中國是第三季度開始麻煩。

 

問題解答:

尼瑪:德國人希望歐洲做什麼樣的結構改革?

回答:德國人希望的歐洲調整結構,主要是用工方面的。在歐洲呆過的,都知道我說啥。

 

無盡意:井大, 中國的諸侯經濟到底怎麼解決?大部制來搞定嘛?

回答:中國的諸侯經濟,靠的是慢慢政府改變功能,把市場壁壘清除掉。

 

皮皮:中國就是要開發出新的驅動產業是哪一方面,還是看打棗子的情況?

達達滴:中國要開發出新的驅動產業會是哪方面?哪方面產業會優先選擇呢?

回答:新的驅動產業,比如說,10大產業啥的,都是邊試邊看。

 

Onlyxie:老師,我想問,奧巴馬剛上台的時候,想跟中國搞G2,為什麼中國不接招?如果接招了,不就沒有重返亞洲的事了?

回答: G2的安排,中國是得到其名,未得其實。

 

 

田歌:昂山素季勸示威者停手,接受中緬合資項目?

回答:緬甸的情況,就是我說過的,緬甸違約,就賠錢哈。

 

YC-江蘇:楊外長升國委,是不是表明外交政策不變。誰不給我面子,我就給誰好看?

回答:外交上面,現在軍隊和情報部門、安全部門的發言權增大。

外交部是執行部門哈。大家留意中央外事領導小組名單出來再說。

 

逐鹿中亞:第三季度,通脹會好一些?房價會下降?

回答:通脹肯定要現在壓,房價也不能放鬆,但是主要是騷擾和阻嚇。

 

湖南株洲-葛衣:德國那裡搞了些什麼東東? 

回答:從德國搞了不少中小企業,主要是工藝方面的。

 

長春-滄海:井大,養老金入市今年是否能成行。郭樹清是否能接著掌管證監會?

回答:養老金有幾種,國家社保已經進去了,地方的比如廣東的也進去了。估計主要是城鎮和農村那部分新農合啥的,吵得厲害。老郭這次被人阻擊,呵呵。

 

達達滴:井大,中國資本市場未來哪塊是投資方向?

回答:中國的資本市場,下一步主要是債券市場。這個在5年之內,必須完善起來,這樣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並且開始部分放鬆資本管制。

 

野驢阿保機:對付放水和淹水,用北冥神功(內力為我所用到我們要的產業上)而不是吸星大法(建立大池子化掉),有可能嗎?

回答:上游水量大,當然要堵,也要引。

 

月光光:所以這次大部制沒有動金融業,準備下次機構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一起來 ?

回答:金融業需要完善,不然人民幣國際化就搞不成了。

 

Uranustar:請教井大,您是如何判斷「美國是第二季度開始麻煩,中國是第三季度開始有麻煩?謝謝!

回答:美國通常是1和4季度好,2-3季度差,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轉型,目前看來3季度需要些雞血。

 

沐春流水:井大,發改委和兩桶油的問題,估計要怎麼解決啊?

回答:發改委的話,如何拿捏政策的尺度,估計還需要磨合。三桶油,這麼多年,仇家太多了哈。

 

長春-滄海:老大,中國在經濟政治等方面應該怎麼對待朝鮮半島北部政權,防止其失控(如內部出現問題)危險?

回答:朝鮮社會失控的各種預案都有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48

「互聯網創業已死」源於創業者漠視基本商業規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6349.html

昨天收到了一篇朋友推薦的二十一經濟報導的《互聯網創業已死》的一篇文章,讓我來發表一下觀點。讀完了全文,@龍真 完全看到了自己當年做記者和寫科技博客時的影子。去年年中,整個虛擬經濟投資都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我也跟作者有幾乎相同的思考,也得出了同樣的觀點,我幾乎放棄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全力轉入傳統行業,但隨著跟傳統行業接觸的增多修正了這個結論。

作者提出了一個模糊的結論,結論一下子打倒了很多人,行業的從業者們都跑來爭辯這不奇怪。但這不是為自己辯護的問題。而是要尋根問底的問題。

從歷史來看,產品升級推動的」盜夢空間」式的平台疊平台式發展是經驗規律。TMT領域創業的問題不是巨頭壟斷的問題,更不是平台不可突破的問題。IBM壟斷下在其平台上還出了Wintel兩巨頭,慢慢接管了它的地盤。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壟斷下他們的搜索技術供應商百度後起稱雄都可以說明問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堡壘從內部突破或產業鏈上下游突破是更容易的一件事。壟斷和均衡只是一個小階段而已,就跟競爭也是一個小階段而已一樣,絕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都在自己設定的小區域裡不斷的完善自己,尋求為客戶創造價值。

從商業規律看,兩個基本規律需求和供給、收益和成本會讓大家對於這個結論的唐突一目瞭然。大家對於經濟學多多少少都有基本的理解:不要做需求非常有限,卻幾萬家供應商同時去滿足一個需求的事;也不要做成本已經居高不下,你的收入無法評估甚至覆蓋不了成本的事。目前出問題的靠譜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基本都是放大或縮小了一個細分需求或沒考慮清楚投入產出比而摔倒的。手機拍照是一個很小的需求,但有一兩家滿足就行了,但你用各種store一搜,都有成百上千的應用盯在了拍照上,大家把這個很小的需求又更進一步的喜歡成了N多更細小的需求,然後認為這個更小的需求能改變拍照領域,能改變移動互聯網,能改變世界!這才是最可悲的事!社交產品也很多,但社交領域是騰訊的菜,你的需求切入點能不能和騰訊滿足的需求想提並論?如果不能,請放棄!在電商領域,你做的是能否和淘寶及阿里系滿足的需求相提並論,如果不能,請放棄!在搜索領域,你做的能否和百度和Google滿足的需求相提並論,如果不能,請放棄!如果你發明了團購,但你發現團購出現了千團大戰,你要考慮投入產出比是否合適,不合適,請放棄!如果你扎身視頻網站,現在掀起了視頻大戰,你也要考慮投入產出比,不合適,請放棄!……

確實現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靠譜需求越來越難找,流量壟斷造成的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但這都不是大問題,你要麼放棄,要麼尋找新的解決方案。要用心找,總會有的!360,京東,聚美優品,甚至YY的屌絲逆襲不就是找準了和巨頭比肩的需求,在降低成本上妙招迭出的經典案例麼?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創業者離這兩個小規律近一點再近一點就容易做成事了。再確切點說,龍真認為創業成功概率是否在降低跟你是否所處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完全無關,只跟你供需和投入產出比相關。站在這個角度,您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創業,是否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04

出版社編輯四十歲前賺到財富自由 色香味基本面評價法 駕馭飆股

2013-04-01  TWM
 
 

 

從平凡的出版社編輯,到手握逾五千萬元股市資金的黃世聰,奉行「色香味俱全」的算股邏輯,讓他得以在四十歲前就賺到財富自由。投資資歷長達十五年的他認為,化繁為簡的紀律化投資策略,是他得以長期持盈保泰的獲利關鍵。

撰文‧林心怡

去年台股行情讓許多散戶大嘆「股票難做」,但對黃世聰來說,卻是在股市豐收,並得以提早退休的關鍵一年。老家在嘉義的他,近期在新板特區買下近三千萬元的新居;而去年在股市震盪下,他買進的生技股基亞、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光這兩檔的獲利就分別有近一倍與兩成。去年剛卸下出版社副總編輯職務的他,花了十五年的時間,就累積了數千萬元的身價。

波段操作

獲利才會豐厚

「其實,我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就是要挑選『色香味俱全』的概念股,波段操作,獲利才會豐厚。」黃世聰解釋說,所謂的「色」,就是公司所處產業有題材性、有話題性,就像長相漂亮的美女,會吸引市場眾多追求者一般;而「香」就是公司業績進入佳境,包括營收年成長率、季成長率、月成長率以及毛利率等持續向上者;最後的「味」則是指股價有「漲」的味道,這裡的觀察重點,就是從技術面找買點賣點,原則上,是以季線作為衡量的標準,並只挑選強勢股操作。

實務經驗告訴黃世聰,股價飆得最凶的,往往一開始是先出現上漲的「味」道,再來才露出題材的「色」相,最後才是有亮眼的業績數字「香」味會跑出來。「尤其,在初升段時,股價往往率先反映未來獲利的基本面,所以一旦亮眼的獲利數字一出來,股價也都上漲一段時間了,而接下來業績或題材延續是否能跟上市場預期,就是漲勢延長期的關鍵。」在「色香味」算股策略下,在操作實戰時,黃世聰格外重視買賣點時機的抉擇。第一是算買點:買點一,是股價帶量上攻,站上趨勢突破點;買點二,則是買在多頭趨勢回檔點,也就是股價漲多回測季線附近。

例如,基亞在去年九月下旬出現「股價站上上升趨勢線」與「帶量上攻」的跡象,從當時周線來看,明顯看到周成交量暴增至一萬三千多張,股價還站上所有均線之上。

「從股價來看,基亞飄出不尋常的『味道』了!」黃世聰說。從「色」(題材面)的角度觀之,當時基亞宣布「兩岸藥品研發合作專案試辦計畫」可視為利多;加上基亞的肝癌藥在台、韓及中國等地已同步進行三期臨床試驗,與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及歐盟「孤兒藥」資格認定等,擁有與國外大廠談授權等想像空間,讓當時仍聞不到「香」(實際獲利)的基亞股價一路翻紅。

去年九月,黃世聰在基亞符合「股價站上上升趨勢線」並「帶量上攻」兩個條件下,也就是股價飄出香味時,在八十幾元價位進場。當時基亞的半年報還處於虧損狀態,隨著利多消息一一曝光,股價強勁上揚,「色」出來了,他認為股價漲幅尚未結束,持股續抱。

大型權值股與投機股賣點算法不同第二是算賣點:股價跌破上升趨勢線,或跌破前波低點,作為停利或停損出場點。例如,基亞股價率先上漲,接著利多頻傳,最後因為出售美國子公司股權獲利大進補,營運轉虧為盈;媒體更在去年十一月間揭露,基亞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可達三至三.五元,毫無疑問地,繼「味」(股價)與色(題材)後,「香」也跑出來了。

果然,基亞獲利開始香味四溢後,就是股價開始拉回時。去年十二月,基亞股價拉回至一六○幾元,跌破上升趨勢線,黃世聰獲利了結。基亞這一役,獲利近一倍。

黃世聰提醒,生技股族群雖然熱門,但畢竟漲的是「本夢比」的想像空間,報酬高、風險也極高。一旦股價跌破上升趨勢線,即使「色」相極佳,甚至業績飄「香」,最好還是落袋為安。

「大型權值股如台積電與華碩的賣點算法就不太一樣,我比較傾向以是否跌破季線來作為操作依據,而不是跌破上升趨勢線就急著賣出!」黃世聰接著以去年八月初重新加碼的台積電為例,從周線來看,當時股價從前波高點八十九元後,七月底回測季線七十五元,在八月初股價重新翻紅後,站上上升趨勢線;加上周KD、RSI交叉向上,且MACD仍在正象限,代表股價仍處於多頭走勢,仍有續漲的味道。

從業績面來看,當時觀察到二○一二年,台積電七、八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三六%與三一%,優於五、六月年增率二○%與一八%;第二季季營收成長率一七%,較第一季一.六%更有大幅成長;加上第三季毛利率仍維持四七%、營益率達三六%的中高水準。因此,當股價出現「多頭趨勢回檔點」,反而是伺機買進的好時機。

因股票屬性運用方法會有所不同黃世聰總結說:「色香味算股法,因股票屬性,而運用方法有所不同。」像基亞這種投機股,側重的是「味」與「色」兩個面向,當「香味」(業績)飄出來時,反而要開始留意賣點。相對地,大型權值股如台積電,重視的是「香」(業績),即使「味」(股價)與「色」(題材)暫時變差,但業績持續飄香,仍有很大的投資價值。

展望未來,符合黃世聰心目中「色香味」投資邏輯的好股票,則包括有4G概念股昇達科,轉機股谷菘、京城銀等,均是他的口袋名單。

「其實我投資的股票並不多,每次手上持股大多不超過四檔,因為只要趨勢抓對,投資邏輯清楚、守紀律,不用天天盯盤,抱足一個波段,反而會賺更多。」黃世聰笑著說,早期他也曾經是個殺進殺出的短線客,但投資獲利非但不如預期,還曾經一度慘賠。

從黃世聰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只要每天花點時間扎實做好投資功課,平凡上班族也能創造自己的股市獲利途徑。

黃世聰

出生:1973年

現職:專業投資者

學歷:台大經濟系

經歷:股市總覽研究員、編輯、《先探周刊》執行副總編黃世聰的「色香味」算股密技

一、投機股

步驟1 利多消息不斷,雖仍未有實質獲利,股價仍續強,續抱。

步驟2 站上趨勢點:股價站上所有均線。

步驟3 公司獲利大躍進,飄出香味的同時,股價還跌破上升趨勢線,則要伺機賣出。

二、大型權值股

步驟1 顯現漲勢味道:均線糾結後股價站上所有均線的趨勢突破點,股價帶量上攻。

步驟2 出現助漲色相:上漲過程中,出現產業趨勢向上利多,且毛利率、營收成長增加的亮麗數字。

步驟3 強勢股回測買點:股價拉回再度站上季線,且KD、RSI出現趨勢突破點買訊。

黃世聰看好未來具「色香味」概念個股代號 公司 色(題材) 香(業績) 味(股價) 3/26收盤價(元)3607 谷 菘 智慧型手機取代傳統功能手機、iPhone 5訂單 去年前3季EPS僅0.53元,但營收強勁成長 創波段

新高 64.2

3491 昇達科 4G概念股 去年前3季EPS計2.2元,營收強勁成長 股價創1年多來新高 52.8 2809 京城銀 納入MSCI成分股,被購併人民幣業務 去年EPS高達3.28元 股價屢創波段新高 2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5

「高換低」是投資的基本原則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k1s.html

朋友Z投資黃金,先前賺了點,嘗到甜頭,後來加大投入。孰料,近日黃金慘跌,大套。前幾天,他咬咬牙,把前期賺到的5萬元買了股票。

   「為什麼不多買點股票呢?」我問。

   「都套著呀!怎動?」他答。

   投資,不管參與哪個項目,比如,股票、房產、貴金屬、債券、匯幣、理財,等等,應該把它們統統合起來當做一個盤子來看待,然後按照「高換低」基本原則(高價資產調換低價資產),像做股票那樣進行「調倉換股」,至於具體哪個是虧是盈,這是根本無關緊要的。

   「不然,等你黃金解套了,屆時股市真不知道已經上漲了多少了呢!」我說,「何必與黃金談戀愛且始終不渝呢?」

   「這——」Z長嘆一聲,「讓我再想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23

股市大跌時做什麼? 基本面通訊社

http://xueqiu.com/3472847553/24245591
寫一篇不能再更散的文字吧。

     下午接一位朋友的電話,問我對市場怎麼看。我又能有什麼獨到的看法呢?格老早就說過,市場先生喜怒無常,有時候狂躁,有時候抑鬱。也許有人能摸清楚他老人家每天的心情,我承認自己沒有那個能力。

     關於銀行資金嚴重短缺、同業拆借利率飆升的分析文章最近多得很,俺還得承認自己看不太懂。對1104報表、分類監管評分體系之類的我倒是懂那麼一點點,但還是搞不懂央行的種種如何讓銀行缺資金了。搞不懂就搞不懂吧,我對這些宏觀問題本來也無什麼興趣。中午出去理髮問理髮師是否知道6月底銀行資金緊張、同業拆借利率飆升的事,他茫然的表情告訴我,這東東不影響他理髮掙錢。

     好多年前就有人告訴我,中國股市是典型的資金驅動型市場。更直接的說法是,股票漲不漲,就看有多少資金流入股市。後來發現這是一句沒啥大用的廢話,因為這句話沒有說清楚因果關係。股市漲了,所以有更多的資金進入股市,不是麼?銀行資金短缺必然收緊流動性,股市資金必然受影響從而影響市場短期表現。這點道理一點不難懂,但和我投資股票一毛關係都沒有。

     所以,不要問指數會不會到1500點,我have no idea。比如今天,指數跌幅超過5%時又有誰能知道1個多小時後市場又會大逆轉呢?大概只有上帝知道。

    那麼股市下跌時做什麼呢?因為看到其他人瘋狂拋售也跟著做嗎?

    雪球上有人討論逆回購,以高的利率將資金借出去。我熟悉的一家非銀金融機構最近將剛回來的幾筆大資金以8%多的利率(7天)拆放同業了。對以玩資金為主業、有多餘資金的機構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賺錢機會。對我們這些中小投資者來說,折騰的意義不大。而且,你還有子彈麼?我沒有。

     跟風賣出麼?如果之前選擇的公司沒有錯,現在應該是更好的買入時機,不是嗎?1倍pb5倍pe的招行,17元以下7倍pe的神華、8倍pe7%紅利率的瀘州老窖,這些價格不是那麼容易等到的。可惜我們大部分沒有像巴老那樣,帳上趴著巨量資金等著找去向,而且還有源源不斷提供現金的生意。

    嘮叨幾句選錯公司的問題吧。前些天有人在雪球上道歉,說他錯買瀘州老窖(幾天後他參加完股東大會又說放心了)。我也持有老窖,30元用格力換的,25元補倉,目前虧14%。盆友們認定買錯標準的是什麼?是股價下跌就是買錯了麼?股價下跌的週期多長?能分享一下麼?

     白酒行業現金流好得跟賣白粉似的,老窖目前市盈率8倍的價格我很愉快。如果未來幾年業績下滑30%,市盈率為11.4倍,這也是可以接受的範圍。所以我看錯的標準是這樣的:如果未來幾年公司的業績下滑超過30%,那麼就是自己看錯了公司,買錯了公司。否則就覺得自己沒錯。至於股價,誰知道呢?有業績的因、股價的果總不會太差吧?

     股市大跌時做什麼?沒錢買入,跟風賣出也不合適,似乎只有一條路:坐著不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71

對基本面視而不見,交易員持續推高油價?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647

美國基準原油價格在隔日昇至15個月的高點,與此伴隨的是汽油和精煉油價格的走高。儘管市場將此歸咎於埃及政局動盪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供應的收緊,但這些解釋似乎很難站穩腳跟。

此次油價的大漲更像是交易員們的一次傑作,他們以一種原始的賭場行為竭盡全力的給原油市場造成了長期的扭曲。為了驗證這種理論, Quartz對第一段裡提及的理由進行了驗證。

首先,儘管埃及政局動盪,但蘇伊士運河不大可能關閉。因為,埃及政府每年約從蘇伊士運河獲得50億美元的收入。退一萬步,即使蘇伊士運河關閉,其對全球原油供應量的拖累僅為2%,這僅僅比伊朗受國際制裁後減少的全球原油供應略微多一點點。

其次,對美國來說,供應的收緊並不會帶來大的影響。美國能源情報署的數據顯示,美國上週原油庫存下降990萬桶,但美國目前的原油庫存仍位於20年來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國原油產量也持續增加。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全球原油需求的整體形勢。全球最大原油消耗國中國的原油進口在上半年出現下降,這是中國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原油進口下降。這一點使得經濟學家們感到擔憂,因為原油需求是中國GDP的預兆性指標之一,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領先指標之一。

綜合以上三個因素:全球經濟風險溫和、庫存高企且供應穩定,原油價格大漲的理想條件並不存在。不過,這並不構成讓這些交易員們離開「賭場」的理由,那麼交易員們繼續推高WTI油價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眼下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的價差正在繼續縮窄,目前已經降至3美元的水平,這是2010年12月3日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為1.85美元),相比之下,其在2011年9月23日時曾高達29.59美元。這背後又是什麼原因呢?

早在2010年上半年的時候,WTI原油的常規成本是略微高於布倫特原油的,但後來加拿大和美國頁岩油田的原油瞬間湧入美國,而美國輸油管道的調整未能跟上其國內原油供應的變化,這就導致了庫欣和俄克拉荷馬州地區的原油庫存激增卻不能迅速的送往煉油廠。

庫欣地區WTI原油庫存的飆升就使得交易員們能夠持續將其價格壓低,這也就導致了布倫特/WTI原油價差的走寬。但近幾個月來,建築商們完成了人們夢寐以求的輸油管道的建設,這緩解了庫欣地區原油的庫存壓力,輸油管道的瓶頸基本上已經一去不返了。

因此,Price Futures Group的分析師Phil Flynn表示:

隨著WTI原油重新回歸到全球基準原油,WTI原油正在重新建立其主導地位。不過,目前交易員已經把油價推的太高,全球市場的基本面仍要求一個低油價。市場已經失控,而多頭掌握了控制權。

儘管交易員們對基本面視而不見,但他們的賭注正在變得越來越危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54

中國平安:謹慎看待基本面,但是估值已無下跌空間

http://xueqiu.com/5657933100/24416703
和大多數人看好中國平安的理由不同,很多人認為如果牛市來臨,平安會如何如何,我認為這種思考是屁股決定腦袋的,我對於平安的基本面持十分謹慎的心態,但是也認為估值下滑空間幾乎封殺。

基本面研究1:保險行業保費增長壓力被低估。跟蹤保險行業也算有5年之久了,這個行業雖然從2010年賣出中國平安以後關注的較少,但是由於長時間的跟蹤加上平時對平安壽險的關注(一個鐵哥們在平安壽險),我認為中國平安的投資者們可能低估了保險行業的增長壓力,原因何在?那是因為眾所周知,大家都明白目前我國保險密度低,人均保費低,社保制度不完善,商業保險大有發展空間,這些長期甚至是超長期的利多因素被人們反覆提及,但是投資者們忽略了短期保險行業保費增長的壓力。壓力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2013年7月開始,保險代理人均需取得大專學歷,這一條硬性門檻讓保險代理人增員十分困難,在更多的二三線城市,很多保險代理人不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其次,現在很多的保戶仍以保險產品的收益率作為是否投保的一個重要決策指標,在近年相對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替代的背景下,使得代理人展業過程中遭遇抵抗,這對保費增長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第三,目前保險行業的產品分紅型居多(中國平安最先發力奪取市場,引發其他保險公司效仿,但中國平安近年逐步轉型,將分紅型產品比例逐步壓縮),這違反了保險行業的本質,保險行業是把風險打包出售的行業,本身從行業特質來講,為保戶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資收益率偏離了保險行業的本質。第四,銀保渠道短期可能繼續下滑,雖然銀保渠道下滑的最糟糕時期已經過去,但是短期內,仍將繼續下滑。

基本面研究2:政策支持遙遙無期。眾所周知,2007 年我國即提出個人稅遞試點,並在2011年的時候給予了市場明確信號,但是至今仍無下落,雖然考量本屆ZF可能會在社保制度體繫上做出一些改革,但是目前來看,政策支持仍遙遙無期。這一點我和樂觀人士相左。

基本面研究3:A股4年熊市仍無結束跡象。這一點我無需贅言,投資者是對A股是否熊市極為敏感,至少到目前為止,仍無結束跡象,就在半個月前,上證綜指和滬深300指數再次創下了09年以來的四年新低,這一點讓希冀牛市來臨而使得中國平安這類β係數極高的品種大幅表現強於大勢的投資者們可能會失望。

基本面研究4:第3點引發的淨利潤表現乏力。眾所周知保險公司將資產主要配置在債券、大額存款等固定收益類產品上,另外有部分資產配置在權益類市場(股票、可轉債等)上,在2013年的上半年,債券市場經歷了核查風暴和6月份的錢荒,可以說債券市場今年表現算得上歷年來較差的一年,而股票市場,保險公司配置的大藍籌股票在過去的半年表現也堪稱糟糕,如果兩方面都好,那麼保險行業日子最好過,如果債券市場好,股市不好,保險行業比較好過,如果債券市場不好,但是股市很好,那麼保險行業會不太好過,如果股市和債市都不好,那麼保險行業就非常難過。這就是今年上半年保險行業大幅下跌的原因所在。另外一方面講,我們在過去談到的2012年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之後,都會想到以平安為代表的保險公司大幅計提了權益類投資損失,我們稱之為輕裝上陣,但是輕裝上陣的結果並不好。

基本面研究5:恐怖的負利差可能出現。在第4點中已經提及股市債市今年都有不好的表現,這使得保險行業在今年極難完成與5%以上的準備金評估利率相匹配的投資收益率,這使得保險行業可能會在2013年出現大量的負利差,這使得投資者心生疑惑,也是股價低迷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個人認為保險行業中國平安目前基本面上的問題,但是管理水平在業內最佳的中國平安仍將是最佳,保費是保險公司增長的源泉,從中國平安6月15日公告的保費收入來看,壽險760億元(去年同期661億元,增長15%)、財險442億元(去年同期402億元,增長10%)。這和微觀的調研是匹配的,四川地市州壽險分公司已經有兩個地市州在上半年完成全年任務,我哥們已經在上週去樂山、峨眉山旅遊回來了,今天我哥們又開始了深圳、香港遊,估計下週日回來。因此如果撇開所有短中期負面因素,僅觀察保費收入情況,平安價值在增長,而非下滑,在保費取得增長的背景下,其他條件相同,增長者勝,如果其他條件如管理水平等佔優,增長者更勝一籌。按照中國平安相對優秀的管理水平(平安自稱是一流的管理、二流的人才),在保險行業取得相對優勢並不難。

就估值而言,中國平安少有的出現了股價相對於內涵價值(EV)打折的狀態,按照2013年內涵價值42元預期計算,目前35元股價提供近17%的折扣,相當於中國平安已經跌破清算價值,以未來一年市場給予1倍市涵率估值,亦有近20%收益回報,風險收益回報比極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979

股價是造假公司的生命線 基本面通訊社

http://xueqiu.com/3472847553/24466245
前段時間證券市場週刊搞了個封面《康得新詐案》。公司幾天後發布「澄清公告」後復牌,股價居然沒有下跌,而以漲停收盤。是週刊文章完全信口開河、資本市場完全相信康得新澄清公告的原因嗎?稍微將週刊質疑與「澄清公告」比較一下,會發現康得新存在的問題恐怕不僅僅瑕疵那麼簡單。

    但股價確確實實上漲鳥,數字在電腦屏幕上無可辯駁地擺著。股價不漲又能怎樣?股價是造假公司的生命線。這些造假公司必定拚命砸錢托盤。證監會不管嗎?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有說理的地兒,兲朝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到北京上訪,更不會有走投無路的被強拆者鋌而走險、甚至以身殉國了。扯遠了~

    看著屏幕上的紅字,許多不明真相的群眾會想:你看,股價漲了,說明大夥兒都認為這家公司沒問題。那麼這家公司大概率事件沒問題吧?於是,股價就真的挺住了。

    股價挺住好處大大的,再融資變得容易、股權抵押可以拿到更多的錢、減持也可以拿到更多的錢。造假公司的財務特徵是啥?現金流差唄。再融資直接給上市公司輸血,抵押減持的資金也可通過各種方式進入上市公司。沒有現金流的造假公司的故事雖然不會延伸到天邊,但也可以玩很多年。

    資本市場本身就很適合玩龐氏騙局。想起6、7年前與一位想去香港上創業板的民營企業老闆的對話。

    老闆:我想讓出30%股份、融資3億,建新的生產線,擴大企業規模。

    俺:幫你毛估估,按照15倍市盈率。

    老闆:啥叫市盈率?

    俺:就是倍數。比如你公司一年掙3000萬,15倍,你的公司值4.5億。

    老闆:這麼簡單?懂了。

    俺:3億除以30%,得10億。然後除以15,得6666.66萬元。六六大順啊。你今年利潤大概多少?

    老闆:估計不到4000萬。

    俺:要想融3億,必須搞出6000萬利潤才行。

    老闆:(無語良久…無語又良久)有主意了。我找個朋友,把東西賣給他,多搞出2000萬利潤…

    俺:打住。不要和我說這些,我不想聽這個。

    老闆(以下是我沒讓老闆說的他的心裡話):融到3個億後,我再把2000萬還給朋友不就行了嗎?原來這麼簡單。靠,能不能再多搞出1000萬?1000*15*30%,就能多融4500萬。

    人只有4000萬利潤,俺誘導他搞出6000萬。說什麼「要想融3億,必須搞出6000萬利潤才行」,我特麼這不是在逼良為娼、把好人往邪路上引麼?

   更高市盈率的公司呢?30倍的醫藥公司,多搞一塊錢業績,經過槓桿放大成30元,按7折就能抵押出21元。這樣的誘惑,誰扛得住?革命導師馬爺爺的名言:當利潤超越300%,瘋狂的資本就會超越任何道德和法律界限!

    反之,股價大跌,搞成香港市場經常可以見到的仙股,2、3倍市盈率(相對於假業績的市盈率)的票,大家都懷疑公司造假嚴重。再融資魂斷天涯路,股權抵押不出去,減持股份又拿不到什麼錢,龐氏騙局還怎麼玩得下去呢?

    問題在於,A股這樣的騙局似乎沒有受害者。公司業績優良(當然是偽造後的業績),股價嗖嗖的漲。公司受益,股民受益,而且可以做到多年金身不破。

    問題又在於,誰來打掃最後的一地雞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8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