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發言人沈丹陽就本屆峰會在經貿領域可望達成哪些共識回應表示,本次峰會在經貿領域有望實現六方面重要成果:
批準 《G20貿易投資工作組工作職責》,實現G20貿易投資政策合作機制化;
批準《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為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指明方向;
批準首份《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為加強全球投資政策協調做出歷史性貢獻;
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積極推進多哈回合談判;
幫助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
以及批準《G20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等重要文件,深化G20發展領域合作。
沈丹陽稱,上述成果經杭州峰會批準後,將實現從“中國方案”向G20的集體倡議和共同行動的轉變,提高G20在國際合作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激發各方合作熱情。
據悉,在即將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大主題之下設立的四項重點議題中,商務部主要負責“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和“包容和聯動式發展”兩項議題的籌備工作。
據商務部網站4日消息,2016年8月21日至28日,中美雙方在京舉行第28輪中美投資協定談判。8月29日至9月3日,雙方繼續通過團長會議、小範圍會談等方式舉行了一系列密集磋商,推動談判取得重大進展。
談判和磋商期間,雙方交換了第三次負面清單改進出價,體現了雙方通過談判創建非歧視、透明、開放的投資體制的共同目標。雙方還就文本遺留問題進 行了深入談判,並在重要議題上達成共識。雙方將繼續密集推動談判,加快工作節奏,為達成一項互利共贏、高水平的投資協定而努力。
中美投資協定談判自2008年正式啟動,迄今已舉行了28輪談判。2013年7月,在兩國元首的共同推動下,雙方宣布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為基礎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標誌著談判取得重大突破。
經不懈努力,雙方於2015年初基本完成了協定文本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的談判。2015年6月,雙方首次交換了負面清單出價,正式開啟負面清單 談判。之後,雙方針對各自的負面清單進行了數輪密集談判,並在此基礎上分別於2015年9月,2016年6月和2016年9月三次交換負面清單改進出價, 推動談判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9月2日,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罕見地在一個月內第三次回應滴滴優步合並案。他說,有舉報人向該部舉報該交易當事方未依法申報,商務部正在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對本案進行調查。
截至目前,商務部反壟斷局已經兩次約談滴滴出行,要求其說明交易情況、未申報的原因,並按商務部提出的問題清單提交有關文件、資料;與有關部門和企業座談,了解網約車運營模式和相關市場競爭狀況等。
自滴滴收購優步(Uber)中國的消息8月1日正式宣布後,這已經是商務部第三次(分別為8月2日、8月17日和9月2日)公開回應對於該案件的關切。其回應的措辭逐漸遞進,也顯示出微妙的區別。這凸顯了滴滴優步不同於以往其它互聯網合並案的特質,由於案件本身的重要性,不論商務部是否主動調查,最終通過與否,滴滴優步合並案,都將是風向標似的案例,後續影響無法估量。
但一位曾在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任職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從目前的表態,商務部雖然開始依法調查並約談企業了解情況,但尚不能確定商務部是否會正式立案調查。
“進展還需繼續觀察,”他說,“約談是了解情況,一般來說,工作細節不允許說,只有結案之後才會公布。”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曉曄曾經是中國《反壟斷法》起草小組成員。她對本報記者表示,網約車與消費者關系非常密切,如果兩家合並,市場份額太大,漲價動機非常明顯,商務部反壟斷局應該禁止。她呼籲,政府能夠進一步提高執法的透明度,對於滴滴優步這樣對廣大消費者影響深遠的案件後續進展,應該給予披露。即便經過調查決定通過,也需要給公眾一個交代。
逐步遞進的微妙回應
從商務部對於滴滴優步的三次回應來看,措辭逐步細化且深入。
8月2日,沈丹陽首次在月度例行發布會上回應稱,尚未收到兩家公司的申報,凡符合《反壟斷法》規定申報條件和《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中申報標準的,經營者均應事先向商務部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第二次,在8月17日的間隙,沈丹陽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仍未收到滴滴優步的申報。且彼時,他在會場上對本報記者專門補充說明,即便沒有達到營業額申報要求,商務部也可以介入調查。但他並沒有回應,VIE是否應該成為經營者集中領域反壟斷審查的障礙的問題。
原話是,依據《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我國經營者集中申報采取營業額標準。商務部公布實施的《經營者集中申報辦法》規定了經營者營業額的計算方法。經營者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計算營業額後依法申報。如果達到申報標準,經營者未依法事先向商務部申報而實施集中,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根據《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規定》第四條,經營集中未達到第三條規定的申報標準,但按照規定程序收集的事實和證據表明該經營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商務部應當依法進行調查。
而在本次回應中,他提到,商務部正在根據《反壟斷法》、《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經營者集中申報辦法》和《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調查處理暫行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對本案依法進行調查。
並稱,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依法推進本案調查工作,保護相關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但這個最新回應,還是讓一些業內人士覺得頗有余地。
這讓人回憶起2015年8月的例行發布會上,商務部關於攜程收購藝龍的回應,與此次非常類似。沈丹陽稱,已經收到去哪兒網關於該收購涉嫌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的舉報,並向舉報人了解了具體情況。並指出,商務部根據《反壟斷法》及相關規定,基於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已經約談攜程及相關方調查了解有關交易情況。
但之後,攜程依然順利收購藝龍。由於沒有公布相關信息,無法區分攜程藝龍申報後獲得了通過,還是沒有申報,抑或是商務部根本就沒有受理。
不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知名律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滴滴優步合並案應該會不一樣,該交易的影響程度和關註度與以往任何一個互聯網交易都有所不同。
VIE不應成為反壟斷調查的阻力
在商務部三次回應滴滴優步的這段時期,各方人士對於商務部是否該介入調查,以及可能遇到的技術性問題進行了熱烈地探討。比如,滴滴在8月初就回應稱,目前滴滴和優步中國均未實現盈利,且優步中國在上一個會計年度營業額沒有達到申報標準。
但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數位參與起草中國《反壟斷法》的奠基性人士看來,這是明顯的壟斷行為,商務部應該主動介入調查,並給公眾一個交代。
《第一財經日報》在8月初的報道中曾指出,五位接近商務部反壟斷申報業務的知名核心律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過去的經歷中,所有收購方或合並方涉及到VIE結構的並購案中,商務部都不予受理,這幾乎是一個心照不宣的行業“潛”規則。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曉曄對本報記者表示,網約車與消費者關系非常密切,如果兩家合並,市場份額太大,漲價動機非常明顯,商務部反壟斷局就應該禁止。
“至於說營業額該如何算,是不是VIE結構,根本就不重要,絕對不能將這個作為不調查的理由。”她說,“非常簡單,我們為什麽要搞經營者集中呢?就是怕消費者沒選擇,然後漲價。”
而對於一些專家觀點認為應該對創新經濟領域持有謹慎執法的態度,王曉曄認為,經營者集中控制就是一種預防性措施。這個案例,結果看得很清楚,明明知道合並了要壟斷,為什麽不禁止?
堅石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周照峰也擔心,如果並購環節都未能防止壟斷發生,一旦進入到價格壟斷環節,不僅需要大量證據,而且對社會和消費者損害已經造成,並不利於社會公平競爭環境。“現在都無法執法,以後壟斷企業成長了,難度豈不是更大?”他說。
王曉曄還建議,政府能夠進一步提高執法的透明度,對於滴滴優步這樣對廣大消費者影響深遠的案件後續進展,應該給予披露。即便經過調查決定通過,也需要給公眾一個交代。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也是中國《反壟斷法》起草組成員。他專門撰文指出,互聯網市場壟斷已見端倪亟須規制,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和內在要求,互聯網行業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概莫能外,對互聯網市場進行競爭監管,維護公平競爭不僅是必要的,而且對推動互聯網行業和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他說,近些年,互聯網行業並購整合的加速引人註目,互聯網業務平臺化和業務生態結構橫向和垂直一體化整合趨勢明顯。有的並購大幅提高了市場集中度,甚至幾近壟斷整個市場。例如,滴滴合並快的後市場占有率大幅度提升,補貼減少,高峰期間打車費上升;再如,攜程收購藝龍和去哪兒之後,幾乎壟斷網上酒店預訂市場,訂約酒店受擠壓,消費者選擇減少。有些互聯網行業巨頭在大肆收購潛在競爭者,許多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在崛起之前就被消滅了,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創新力量被扼殺於搖籃之中。
滴滴和優步中國若成功合並,將成為第一家由百度、阿里、騰訊(俗稱BAT)共同持股的公司。
根據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中國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發布的《2016年Q1中國專車市場研究報告》,今年一季度,專車市場內滴滴專車以85.3%的訂單市場份額居行業之首,優步和易到用車分別以7.8%、3.3%位列二、三位。滴滴、優步中國合並後,將占據93.1%的市場份額。
如果著眼未來,這個市場的規模和潛力更是不容小覷。全球經濟和金融分析機構IHS環球通視(IHS Global Insight)首席分析師卡森(Jeremy Carlson)發給本報記者的分析稱,中國已經成為約車服務的最大市場,這會使滴滴置身於下一代網約車領域革命:移動服務和無人駕駛。這個趨勢將會在2025年之前出現,並在2035年之前成為交通領域的主要驅動力。2035年,中國將擁有最大的移動無人駕駛服務行業,預計有200萬輛在運車,每輛車都會在4~5年的使用周期內創造高額收益。
技術問題有多複雜
這一個月中,滴滴優步合並,還引發了業內對於相關市場劃分、控制權,以及主動管轄權等技術問題的探討。一些人認為,技術的複雜性,也導致了這個案件調查起來有相當難度。
但經過王曉曄的仔細分析,滴滴優步所涉及的技術問題,其實都並非像想象地那樣複雜。
在相關市場劃分上,有人認為,網約車可能涉及多個細分市場,比如網約車平臺與出租車調度服務;全國性市場和區域市場;高端專車市場,大眾出行服務市場等。
包括王曉曄在內的多位專家認為,網約車市場就是一個單獨的相關市場,因為和地鐵、普通出租車等交通工具,不具有替代性,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
“這就好像買奔馳和QQ,是屬於一個市場嗎?一個是高端車市場,一個是低端車市場。”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做了類比,如果你能夠用網約車更方便快捷,而且還便宜地打到車,你不會考慮到路邊打車等其它方式,這兩個市場不具有可替代性。
王曉曄則舉例說,網約車領域就是可以做到精準壟斷的。比如,自己向從北京城區的家到公交很少的北京近郊開會,打車和公交非常都不方便,但這往往是網約車需求集中的領域。在這種路線上,網約車的服務就是非有不可的。
此外,她認為,北上廣深是網約車使用率比較高的地區,而在一些偏僻農村滲透率卻比較低,但不論如何分析這個問題,結果都是一樣的。
事實上,相關市場劃分這個問題上,壟斷者辯論的理由一直都是類似的。在被創業者奉為聖經的彼得·蒂爾(Peter Thiel)撰寫的《從0到1》中就指出,壟斷者通過把他們的市場描述成若幹大市場的並集來偽裝他們的壟斷性。換言之,壟斷者一般傾向於把相關市場劃分地更大一些。
但是,王曉曄認為,目前互聯網領域的並購案,還暴露出了《反壟斷法》關於經營者集中定義中控制權的一個漏洞。
所謂經營者集中,是指經營者之間合並,或者取得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影響力。判斷是否經營者集中,主要看控制權。而如何確定控制權,則要看持股權,比如50%以上肯定是控股權。如果兩個很大企業之間,其中一方只取得了另一方5%的股份,肯定不會涉及經營者集中,因為控制權有限。但其它比例(比如35%)如何判斷,目前並沒有相關的規定。
王曉曄舉例說,比如德國就規定,如果一方企業股權很分散,持股方達到了25%,就認為是並購,也認為是經營者集中;如果不到25%,就不是集中,肯定就沒有控股權。但目前,我們並沒有規定。
“在立法的時候,我曾建議參造《公司法》的30%來確定,但當時有人反對。“ 她說。
9月13日據商務部消息,中國8月份實際使用外資(FDI)報人民幣573.2億元,同比增長5.7%,預期4.5%,前值-1.6%。2016年1-8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488.3億元人民幣(折858.8億美元),同比增長4.5%。
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指出,1-8月全國吸收外資呈現以下特點:
一、全國吸收外資總體繼續保持增長
2016年1-8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8538家,同比增長10.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488.3億元人民幣(折858.8億美元),同比增長4.5%(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8月當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736家,同比增長13.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73.2億元人民幣(折87.6億美元),同比增長5.7%。
二、服務業吸收外資保持增長,高技術服務業等服務領域增幅顯著
2016年1-8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38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70.7%。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為272.6億元人民幣、398.9億元人民幣和648億元人民幣,增幅分別為105.5%、198%和73.4%。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67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8.2%。在高技術服務業中,信息技術服務、數字內容及相關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實際使用外資漲幅較高,同比分別增長322.7%、46.7%、40.5%和39.7%。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專用設備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為184.2億元人民幣和117.8億元人民幣,分別增長16%和5.2%。
三、主要來源地投資保持增長勢頭
2016年1-8月,前十位國家/地區(以實際投入外資金額計)實際投入外資總額5201.2億元人民幣,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94.8%,同比增長5.9%。其中,美國、德國、英國和瑞典,增幅分別為79.7%、79.2%、96.6%和48.1%,增長較快的主要為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以及制造業等行業。同期,東盟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29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1%,歐盟28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42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9%。“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30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
(上述國家/地區投資數據包括這些國家/地區通過自由港的投資。)
四、西部地區吸收外資增幅較高,東部地區保持穩定,中部地區降幅較大
2016年1-8月,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39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5%;東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481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275.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1.1%。長江經濟帶區域實際使用外資250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
五、通過外資並購方式實際使用外資繼續增長
2016年1-8月,以並購方式設立外商投資企業919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72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5.5%和20.4%,占比分別為5%和19.5%。
14日從商務部網站獲悉,中國8月對外直接投資153.1億美元,同比增長13.4%;前8個月累計對外直接投資1180.6億美元,同比增長53.3%。商務部還表示,對外投資合作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投資區域仍呈集中態勢,發達國家和地區增長迅速;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承包工程業務快速增長。
以下為全文:
2016年1-8月,我國對外投資合作業務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約16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0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對外直接投資7751.2億元人民幣(折合1180.6億美元),同比增長53.3%;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8716.8億元人民幣(折合1327.7億美元),同比增長6.2%;8月末我在外各類勞務人員97.8萬人。商務部合作司負責人指出,1-8月我國對外投資合作業務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對外投資合作繼續保持穩定增長。1-8月,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180.6億美元,同比增長53.3%;8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153.1億美元,同比增長13.4%。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327.7億美元,同比增長6.2%;8月當月新簽合同額187.9億美元,同比增長25.3%。
二是對外投資區域仍呈集中態勢,發達國家和地區增長迅速。1-8月,我國內地對中國香港、東盟、歐盟、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和日本七個主要經濟體的投資合計876.6億美元,占同期我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74.2%。對美國投資流量增長迅速,增幅達193.2%。青島海爾公司並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家電業務項目,實際交易金額達55.8億美元,為8月當月我企業完成交割的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項目。
三是對外投資行業分布格局進一步優化,對制造業投資持續增長。1-8月,對外投資主要流向商務服務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分別占1-8月投資總額的25.7%、17.9%、15.7%和12%。流向制造業的投資額達211.1億美元,同比增長209.3%。其中,流向裝備制造業140.8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4.7倍,占制造業對外投資的66.7%。
四是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承包工程業務快速增長。1-8月,我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近4000份,合同額合計達698.2億美元,同比增長28.3%,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2.6%。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承攬的埃及新首都建設項目合同額達27億美元,是今年以來我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中標的最大承包工程項目。
五是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對外投資活躍。1-8月,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對外投資398.7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9倍,占全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33.9%。其中上海市176.2億美元,同比增長70.3%,浙江省76.9億美元,同比增長218.1%,江蘇省70.5億美元,同比增長130.3%。
9月20日,從商務部網站獲悉,商務部今日舉行例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介紹1-8月及8月當月商務運行情況。
8月份,消費市場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當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75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較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1-8月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緩0.2個百分點。
沈丹陽介紹,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企業零售額增速較7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消費市場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網絡零售保持較高增長。8月當月,商務部重點監測企業網絡零售同比增長25.3%,增速比百貨店、超市、購物中心分別高23.6、18.9和17.8個百分點。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8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5.5%,較1-7月回落0.6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6%,占比與1-7月份相當。
二是汽車類產品消費加速。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8月乘用車銷量179.6萬輛,同比增長26.3%,其中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40.7%,較上月提升0.7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比增長92.2%。8月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銷售額同比增長13.1%,增速比上月加快3.9個百分點,石油及制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7%,扭轉了4月份以來的負增長局面。
三是住房相關產品消費增長較快。房地產銷售持續回暖,住房相關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家電和建材銷售同比分別增長13.4%和11.8%,較7月分別加快1.0和0.7個百分點。其中,綠色智能家電持續旺銷,一級能耗冰箱、超高清4K電視和變頻空調銷售量增速分別比同類產品高9.5、8.6和1.0個百分點。
四是文化休閑消費增長較快。8月全國餐飲收入3036億元,同比增長10.3%。全國電影票房收入40.5億元,為歷年來8月的最好成績,1-8月,全國累計票房突破300億大關,比去年達成這一目標提前了29天。8月正值暑期旅遊旺季,各地旅遊景點迎來客流高峰,旅遊消費持續升溫。如:8月份,四川阿壩州各景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515.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6%和11.7%。
五是消費價格小幅上漲。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3%,環比上漲0.1%。商務部監測的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價格同比下降2.4%,比上月縮小3.6個百分點。其中,白條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為24.9元/公斤,同比上漲4.3%,漲幅比7月份回落11.4個百分點,漲幅連續三個月收窄;受強降雨及高溫天氣影響,蔬菜價格整體持續上漲,8月30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為3.56元/公斤,比7月上漲2.9%,同比下降10.3%。
會上沈丹陽還介紹,據海關統計,1-8月,全國進出口15.4萬億元,下降1.8%。其中,出口8.8萬億元,下降1%;進口6.5萬億元,下降2.9%。
對此,沈丹陽表示,雖然外貿進、出口增速仍然是負增長,但隨著國家促進外貿回穩向好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外貿進出口降幅持續收窄,結構進一步優化,新的發展動能正在積聚,我國外貿繼續保持回穩向好態勢。
9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表示,在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數量規模迅速擴大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企業開展境外並購存在盲目性,少數企業境外並購面臨高債務的財務風險,還有些企業在海外並購時遇到國外安全審查的幹擾。
會上,有記者提問道:“剛剛您在介紹中提到,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並購非常活躍,今年的趨勢可以用火爆來形容。想問一下您對這兩年中國對外投資並購有哪些特點跟我們分享一下,您怎麽看待中國企業非常踴躍地對外投資並購行為?”
張向晨表示,確實2015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並購增長速度很快,規模擴大得也很多。今年前八個月,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延續了快速增長的勢頭,並購項目486個,涉及到67個國家和地區的16大行業,實際交易金額617億美元,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的並購金額。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特點,我們也做了分析,目的是看這種火爆的現象是不是正常。我們的結論是,這種情況基本正常。
第一,並購主體多是國內相關行業的主導企業。如果大型並購的實施企業名不見經傳,可能屬於異常現象,如果石油的並購是由石油行業領軍的企業實施的,電力的也一樣,IT的也一樣,這些領軍的企業在資金、技術開發、人才儲備、跨國管理能力方面已具備開展跨國並購的實力和條件,就說明這大體是正常的。
第二,中國企業主動發起的大型並購項目增多。我們有一個統計,2013年到2015年5億美元以上大型並購有81起,從數量和金額方面貢獻的比較多。
第三,並購涉及的領域日益多元化。如果並購的領域非常單一,說明有不正常的現象,但我們了解的情況是,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涉及的領域中,信息技術、制造業這兩個領域的並購實際上已經超過了資源和礦產類。當然也有一些新的增長點,像消費類和文化娛樂產業也是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中新的增長點。
第四,非國有企業境外並購的步伐加快。過去五年,中國非國有企業在境外並購數量的比重已經過半,2015年非國有企業境外並購的金額占當年境外並購總額的75.6%,在數量上、金額上都超過了國有企業,為什麽非公企業有這麽強的並購意願,剛才已經解釋過。
第五,並購融資的模式也更多地向利用境外融資的方向發展。我們統計,近五年來境外融資額占境外並購交易額的比重平均達到了35%。我們認為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並購有助於獲得設計、研發、營銷、服務這些高端的生產要素,來提高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產業鏈、物流鏈中的地位。通過境外並購,可以幫助被並購企業擺脫困境,也為所在國或者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總的來說是正常的。
張向晨同時提到,在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數量規模迅速擴大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部分企業開展境外並購存在盲目性。我們看到一些企業對於在境外並購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基礎工作研判不足,有的對並購項目沒有進行充分的論證,急於做大做強,還有一些跟風炫耀的非理性因素驅動。這種草率的境外並購是有問題的,會導致成功率比較低,並購後企業後續發展有一定的隱患。
第二個問題是,少數企業境外並購面臨著高債務的財務風險。有些企業在境外並購大量依靠銀行貸款或者投資基金,一些企業的貸款投入比例過高,承擔高杠桿風險。
第三個問題不是我們企業的問題,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的時候遇到國外安全審查的幹擾,屢屢被否決,想並購而不能並購的情況也存在,增加了企業海外並購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張向晨認為,針對這些情況,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和境外並購的風險提示。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9月23日,商務部發布2016年第49號公告,公布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幹玉米酒糟反傾銷調查的初裁裁定。
商務部初步裁定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幹玉米酒糟存在傾銷,中國國內幹玉米酒糟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並決定對原產 於美國的進口幹玉米酒糟產品實施保證金形式的臨時反傾銷措施。根據裁定,自2016年9月23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的幹玉米酒糟時,應依據裁 定所確定的各公司傾銷幅度(均為33.8%)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下稱“調查機關”)今日發布公告,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的建議做出決定,自2016年9月27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繼續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5年。
調查機關對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傾銷和對中國白羽肉雞產業損害繼續或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進行了調查,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四十八條作出複審裁定,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複審裁定
調查機關裁定,如果終止反傾銷措施,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對中國的傾銷可能繼續或再度發生,對中國白羽肉雞產業造成的損害可能繼續或再度發生。
二、反傾銷措施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五十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根據調查結果向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提出繼續實施反傾銷措施的建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調查機關的建議做出決定,自2016年9月27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繼續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5年。
三、征收反傾銷稅的方法
自2016年9月27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的白羽肉雞產品時,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繳納相應的反傾銷稅。反傾銷稅以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從價計征,計算公式為:反傾銷稅額=海關完稅價格×反傾銷稅稅率。進口環節增值稅以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加上關稅和反傾銷稅作為計稅價格從價計征。
2010年9月26日,商務部發布2010年度第51號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實施最終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限自2010年9月27日起5年。2013年8月,商務部發布2013年第56號公告,依法認定相關公司更名事宜。2014年7月,商務部發布2014年第44號公告,公布對該反傾銷措施的再調查裁定,調整了反傾銷稅率。2015年9月25日,應中國白羽肉雞產業申請,調查機關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複審調查。
商務部9日回應稱,中方希望歐盟根據當前市場情況對最低限價水平做出適當調整,盡快徹底終止光伏反傾銷反補貼措施。
在當天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就中國部分光伏企業被歐盟取消價格承諾資格以及中國光伏產品對歐出口額大幅下滑,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部分中國企業被取消價格承諾資格,並不是中國對歐光伏出口額下降的根本原因。
16家被歐盟取消價格承諾資格的企業分兩類情況:一類是自願申請退出,此類企業有4家;另一類是涉嫌違反價格承諾協議行為被取消資格,共有12家。
沈丹陽表示,對於部分企業被取消價格承諾資格問題,需要客觀看待。
首先,我們要看到絕大部分企業仍繼續保留價格承諾資格。
其次,部分申請退出的企業,是企業的自願行為。
第三,部分企業確實存在違反協議的行為。
第四,目前價格承諾的執行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沈丹陽表示,中方希望歐方根據當前市場情況對最低限價水平做出適當調整,以合理的方式為價格承諾的繼續平穩執行創造條件。中方願與歐方密切配合,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解決價格承諾執行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
沈丹陽表示,歐盟貿易限制措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光伏的出口,但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歐盟成員國逐步取消光伏應用激勵政策,致使市場嚴重萎縮。
歐盟如繼續維持限制措施將使萎縮狀況進一步惡化,也不利於歐盟氣候和能源長遠利益。希望歐盟盡快徹底地終止光伏反傾銷反補貼措施,使光伏市場恢複到正常狀態,真正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