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億中國人的境外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402

 

當地時間2015年10月2日,韓國釜山港,大量等待辦理退稅和取貨的中國遊客擠滿碼頭,場面壯觀。 (CFP/圖)

剛過去的 2015年中秋國慶超級黃金周,數百萬中國遊客逃離國內景區的人山人海,撇開港澳和新馬泰,相聚在更遠的日韓、歐美。

年輕人是其中的主力軍,他們“一部手機遊天下”,不再瘋狂血拼奢侈品,而是更喜歡深度自由行。

此時,每年出境遊的中國人已經過億,消費超過1萬億元。境外遊的變化,背後是中國人消費的升級。全球旅遊業版圖,均在因之而變。

在剛過去的2015年中秋國慶“超長”黃金周,一家位於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施華洛世奇旗艦店里,擠滿了中國遊客。因斯布魯克這座美麗的小城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谷之中,以往並不是中國遊客的熱門之選,現在,這家店里多了好幾個會說中文的亞洲導購。

“中國(旅遊)團一走,整個店就冷清了下來”,見證了這一幕的自助遊達人小蔥有點吃驚,她曾去過十四個國家,一百多個城市,她以為“小眾”一點的歐洲國家並不會有這麽多中國人。

而事實是,這個黃金周的任何時間打開微信朋友圈,總有人在世界各地接力“刷存在感”:他們在澳洲打獵,在日本享受有馬溫泉,在西雅圖吃三磅重的姜蔥龍蝦……

國家旅遊局直屬專業研究機構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期發布的《2015年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顯示,中國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旅遊客源地,2014年中國出境遊客規模第一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出境旅遊花費從2008年的409.87億美元逐年上升,至2014年快速增長至1648億美元,6年間翻了近4倍。

這6年間,飆升的不只是出境人數和錢包厚度,中國遊客的偏好也在發生變化——他們希望體驗更多而不只是購物,希望走得更遠,並且依靠自己的腳步。

理解中國人快速變化的品位和消費模式,則是各旅遊目的國和商家絞盡腦汁、以期獲利的關鍵。

“想不想去一個國家,要看他性不性感”

越來越多看著美劇長大,自信地操著流利英語的中國遊客,選擇走向更遠的世界。

85後、在廣州從事媒體工作的陳蕓,有過多次境外遊的經歷。對於她來說,歐美國家的吸引力要遠大於東南亞。

2014年,她遊過一次柬埔寨,但不能適應當地的文化。比如飲食,不管餐館看起來多麽溫馨,點上來的餐點永遠有一股濃重的香茅味;有一次她點了當地熏魚,一刀切下去,魚體內如鋼釘般粗細的腸子暴露出來;還有一次,她點的是蛋糕,但送上來的卻是兩個食指一般長的蛋卷,她終於忍不住向服務員翻了白眼。

“想不想去一個國家,要看他性不性感。”陳蕓追求的格調,在英國和澳大利亞找到了。

她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了很多她在倫敦、墨爾本等地的浪漫見聞。比如在澳洲沖浪者的天堂黃金海岸,她住進男女混宿的青年旅店,睡在她上鋪的是一個來自德國的撲克手,“我爬上去,坐在他的床邊,我們聊了一個通宵,差點相愛。”

第二天早上,德國撲克手早早離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只穿著藍色內褲的熟睡的金發女郎。“毫無違和感,你和這個國家自然融為一體。”她說。

越來越多像陳蕓這樣看著美劇長大,說著流利英語且自信的中國遊客,選擇與更遠的世界親密接觸。

在2015年中秋和十一相近的“史上最長假期”中,這一趨勢愈發明顯。

國家旅遊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0月1-6日,全國125個直報景區累計接待遊客2761.3萬人次,顯著少於去年的3169萬人次,主要原因為“中秋與國慶拼假為出境遊創造條件,對國內景區分流影響較大”。

與此同時,據“全國旅遊團隊服務管理系統”數據,國慶前四天出境遊市場同比增長36.6%(香港除外)。

專做亞洲市場的春秋航空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武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春秋航空一天能飛250個架次左右,40%都是境外航線,上座率90%以上,1/3以上的旅客都是出境客。

“現在每家航空公司都在大力發展國際航線,因為出去的遊客多。原來中國飛美國和日本,國外航空公司比中國航空公司飛得多,現在已經顛倒過來。”張武安說。

而在出境遊市場,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最明顯的是,長線境外遊、自由行呈爆發式增長。

據旅行社電子商務提供商金棕櫚發布的跟團旅遊數據,今年以日本、美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為目的地的遊客分別增長了72.3%、117.2%、85.1%、37.4%和37.2%;而傳統的熱門旅遊目的地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則減少了19%和4.3%。

在線旅遊網站攜程發布的《2015十一黃金周出境旅遊報告》顯示,綜合其跟團遊、自由行、郵輪數據,今年黃金周十大出境遊國家(地區)為日、韓、泰、港澳、臺灣、美國、新加坡、印尼、馬爾代夫和意大利。其中,日本首超韓泰,美國則成為黃金周最受歡迎的單一目的地長線產品。

窮遊網的數據顯示,黃金周目的地熱度排名中日本居第一,熱度高達94.7;整個歐洲遊繼續升溫,意大利以熱度79.3沖到了歐洲國家第一位。廣東最大的旅行社之一廣之旅的數據也顯示,今年黃金周歐洲遊線路收客漲幅最為迅猛,較去年上漲20%。

“中國人的口味三五年一變。最早是東南亞,後來是港澳比較紅火,現在日韓比較紅火。”張武安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道,今年泰國政局不穩,香港反水客,菲律賓、越南由於南海之爭,航線取消較多,很多原先去東南亞和港澳的遊客今年都轉向了日韓。

“現在包機和正常航班都滿滿的,整個銀座都是咱們中國遊客,排隊是必需的。過安檢要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廣東國旅日本領隊黃建華5年前開始帶日本團,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2014年春節開始,日本受到中國遊客的追捧,並火爆至今。

從購物到體驗,從跟隨到自主

中國境外遊支出優先順序發生了轉變,較富裕的遊客日益把“體驗”置於購物之上,年輕人則選擇自助遊。

與出行目的地的變化相應,中國遊客的出行目的和方式也在升級。

中國遊客在海外“吃盒飯血拼奢侈品”的名聲,正在發生改變。

2015年4月,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研究機構《中國投資參考》(China Confidential)發布的一份中國出境旅遊年度報告發現,2015年中國出境遊客人均支出同比下降了6.2%,此前2013年至2014年人均支出已經下降了9.4%,主要是由購物支出同比下降8%導致的。

報告認為,中國境外遊支出優先順序發生了轉變。比如較富裕的遊客日益把“體驗”置於購物之上。“體驗”包括娛樂和當地短途遊等,後者支出同比增長78.6%。

更加註重“體驗”的,無疑是選擇自助遊的中國遊客。自助遊歐洲的,從南方周末記者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觀察來看,九成以上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情侶為主。在他們當中,來自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尤其多。

芒果網《2015年中秋國慶長假出遊趨勢報告》顯示,年齡在25-40歲之間的上班族成為中秋國慶旅遊市場的絕對主力,“80後、90後的成長環境使得他們更傾向於追求個性化生活”。

年輕人更青睞“自由行”的旅遊方式。所謂“自由行”是相對傳統團體旅遊的一種新興旅遊方式,由旅行社安排住宿和客運,但沒有導遊隨行,其旅遊日程、線路等由旅客自己選定。

螞蜂窩旅行網的數據顯示,今年黃金周出境自由行人數突破320萬,同比增幅23%,市場規模達260億人民幣。

2000年移民西班牙的中國人魏士傑,現在是一名巴塞羅那全職地接導遊,大多數時間獨立接待自由行客人。

2012年以來,大量中國遊客的突然湧入,讓他過上了當地中產階級的生活。實際上,他一年只需要在中國的黃金周和春節忙活幾個月。

他接待過的自由行客人中,兩類人最為常見:一種是“窮遊”的年輕人,“花一兩萬能在西班牙玩10天”;還有一種是中國的富人,“世界各地都去過了,實在沒地方去了發現了西班牙”。

“他們會自己制定線路,我只需要提供建議以及用奔馳、沃爾沃等安全系數較高的車輛將他們送到目的地就行了。”魏士傑說。

螞蜂窩聯合創始人、CEO陳罡認為,綜合價格、時間、精力、旅遊消費體驗等多個因素考慮,通過自由行,人們在跟團遊的種種限制與自助遊的勞神費力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

螞蜂窩數據研究中心認為,中國的旅遊目前正在經歷三種變化:一是“從近到遠”;二是“從淺入深”,從走馬觀花到深度旅行,停留時間越來越長;三是“從跟隨到自主”,即從跟團遊到自由行的人群持續增長。

更理性的消費

除了購物,越來越多年輕的自助遊中國人,把更多時間花在了美術館和博物館里。

在佛羅倫薩的奢侈品打折店集聚區The Mall,有Coach、Prada、Gucci等數十家著名品牌的店。從佛羅倫薩市區坐50分鐘的大巴,才能到達位於郊外山間的The Mall。

上大巴以後,會讓人忘記自己置身於歐洲——周圍乘客全講中國話。早上商店還沒開門,人們就開始在Prada門前排起了隊,三四個小時後又在收銀臺前排起長隊。

在羅馬和佛羅倫薩的奢侈品店,當中國客人走進門習慣性說“hello”時,會猝然聽到一聲“你好”,這里中文導購是“標配”。

阮虎(化名)是生活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30年的浙江人,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近年來,西班牙人已經把中國人看成了“財神爺”,在西班牙深陷經濟危機的當下,中國遊客橫掃奢侈品店,是他們刺激經濟的意外之喜。

“這對雙方都有好處。”他說,這里的商品比國內“越上檔次就越劃算”,可以打折到三至五折,加折上折,再加12%左右的退稅,“中國遊客買幾個包,機票錢就賺出來了”。

但相對前幾年,中國遊客現在比較理性。“一般不會盲目地瘋狂購物,現在是需要什麽買什麽,買得最多的是化妝品。”廣東國旅韓國領隊梁彩英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在日本,奢侈品非中國遊客的首選。

2015年國慶超級黃金周,40萬名中國遊客在日本花了約53億人民幣。黃建華認為,日本大熱的主要原因是日元持續貶值,以前800元人民幣換1萬日元,現在550元就可以換1萬日元,“相當於去日本購物打了七折。”

中國遊客在日本愛買化妝品、電器、馬桶蓋、剃須刀、美容儀等生活用品。“不買老款,電吹風要水離子的,電飯煲買最新IH電磁加熱型的,米粒均勻受熱,馬桶蓋要冬天可以加溫的。”黃建華說。

目前中國人在日本的采購偏好又前進了一步——主要買藥和保健品。日本電通公司近日的調查顯示,醫藥用品是中國遊客的最愛,其次才是化妝品和馬桶蓋。

“日本人非常註意養生,上了年紀的男人大肚腩的很少,保健品的提純度非常高,中國人有錢了,也註意到健康問題了。LV包包那些已經沒什麽人買了。”黃建華說。

除了購物,越來越多年輕的自助遊中國人,把更多時間花在了美術館和博物館里,了解各國的歷史和文化。

佛羅倫薩的烏菲齊美術館,是歐洲最棒的美術館之一,里面館藏了波提切利、米開朗基羅、魯本斯、卡拉瓦喬等數位大師級畫家的作品。

中國國慶期間,每天這個美術館門外都排著長龍。進門之後左手邊,是講解器租用點,有英文、日文、西班牙文等五六種語言,但是,不包括中文。但到這里的中國遊客依然排著長隊,大半是年輕情侶。

在展廳里,可以看到歐洲的導遊團、白人散客們戴著講解器和耳機,只有中國遊客在照著書,念給身邊的朋友聽。

“一部手機遊天下”

靠一部智能手機,人們基本可以解決在海外的“食”“住”和“行”。

“年輕人比較喜歡直接在互聯網上聯系我。”西班牙導遊魏士傑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主要通過微博等手段讓客人在中國就發現自己。

如今靠一部智能手機,人們基本可以解決在海外的“食”“住”和“行”,移動互聯網,正把地球真正變成“地球村”。

攜程的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長假通過手機端預訂其旅遊產品的遊客比例暴增4倍,訂單占比超過50%。螞蟻短租數據也顯示,在選擇和預訂旅遊產品的方式上,52%的客人青睞使用旅遊App。

年青一代的出境遊愛好者在海外最常用到的手機App是什麽?很多人會回答——大眾點評和谷歌地圖(Google Map)。

十一期間,南方周末記者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打開大眾點評,定位之後竟有排名和打分。循著高分餐館找去,不出意料里面絕大多數都是中國人。而這些店的老板基本上也都是華人。

例如在羅馬梵蒂岡城附近一家打分超高的餐館,老板娘是臺灣人,廚師和老板是意大利人。不到20張桌子的小店里,十之七八的顧客是中國人——原來大家都是從大眾點評找來。離開時,老板娘仍不忘叮囑:記得去打分哈!

《2015國慶黃金周旅遊人氣盤點報告》顯示,今年黃金周期間,通過移動端預訂的出境遊遊客的單日人均花費約為1068元(不含購物等花費),同比去年提升了約12.72%,來自移動端的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100%。

事實上,用“一部手機走天下”來形容如今的境外遊,對很多人來說並不為過。

出國之前,他們在手機上用去哪兒或攜程辦簽證、買機票;用Agoda或Booking訂酒店;用螞蜂窩、窮遊、途牛等買景點門票,以免排隊之苦。

大部分的支付,發生在出國前。

出國後,窮遊等“自助遊神器”會有景點排名和評論。而谷歌地圖則解決了語言不通、問路難的難題。

“谷歌地圖在手,沒有去不了的地方。”今年在歐洲自助遊了十來個國家的重慶姑娘方茜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很多國家,谷歌地圖甚至可以提供實時公交車時刻表。如果不想乘坐公交,只需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頗為耳熟的App——Uber(優步)即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16

中國人海外炒房新趨勢:去冷門市場提前“占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8673.html

中國人海外炒房新趨勢:去冷門市場提前“占位”

一財網 繆琦 2015-11-08 13:58:00

如今,中國炒房團攻占加州、墨爾本和倫敦等地早已不是新鮮事,中國投資者的眼光正在瞄向那些房價仍然便宜、尚有較大增值空間的冷門城市。和中國的房價相比,這些地方的房價還只是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價格。

不管是出於資產多元化配置的考慮,還是擔心人民幣貶值因而在發達國家購房以求保值,又或者是為了孩子的留學教育和移民考慮,中國人在海外置業的現象日益普遍,而在出國買房這件事上也越來越理性。

如今,攻占加州、墨爾本和倫敦等地早已不是新鮮事,中國買房客的眼光正在瞄向那些房價仍然便宜、尚有較大增值空間的冷門城市。和中國的房價相比,這些地方的房價還只是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價格。

“長假一過,想買房的人就大增”

按照局外中國區總經理葛奕婕的說法,在中國買房客最愛的投資目的地排行榜上,美國位居榜首,其次是澳大利亞和英國等與留學和移民相關的熱門國家。但是,這種趨勢正在發生改變。比如日本、泰國等新興國家的房市就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而中國買家對於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註意力也逐漸從一線城市轉移到了二三線城市。

“每次長假過後,我們網站的瀏覽人數就會明顯增多。比如對於日本來說,旅遊就給中國人在日本買房提供了動力。”葛奕婕說。

就在今年的國慶長假,中國投資者以近14億日元買下了東京兩幢住宅。居外網發布的購房意向指數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人對日本房地產的購買意向指數比一季度增加了54%,同比2014年的二季度則猛增了730%。

經濟學人近日報道稱,泰國經濟低迷,唯獨房產業一枝獨秀。而在這其中,中國購房者的貢獻良多。

根據居外網對中國人購房意向指數的統計,中國人在泰國的購房意向指數呈現每年180%的增長,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增長速度。可以對比的數據是,中國人在最喜歡的五大購房國家(分別是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和新西蘭)中的購房意向指數則以每年平均37%的速度增長。

泰國房市大熱的原因主要包括:泰國房價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仍然較低,因此投資者認為當地房產仍有較大的增值空間,另外泰國貨幣的貶值也增加了當地房價的競爭力。

去還沒漲價的城市買房長線投資

逸鼎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首席置業顧問紐曼(Alan Newman)主要負責在中國市場銷售美國目前偏冷門城市的房子,比如得克薩斯州的休斯頓。

“每個月能賣出20套,和一年多相比,翻了六七倍。” 根據紐曼的觀察,一般中國人買自住的房子還主要選擇熱門的城市,而選擇冷門的地方多是為了投資考慮,認為升值的空間比較大。

紐曼說,在金融危機的時期,中國人喜歡買二手房,覺得便宜。但現在更喜歡買獨棟的新房,在休斯頓等房市還不太熱的城市購買,覺得升值空間大。

平均來算,在美國偏冷門城市,一套200平方米的獨棟房子只要大約150萬人民幣。而這些買房投資的凈回報率大約為5%。

然而,對於部分中國投資者短線投資的心態,紐曼建議“在美國買房投資不要太快拋掉,因為美國房子的升值速度比較慢,不像上海這樣,因此一般5年內就賣掉肯定虧損”,他認為,海外投資房產應該更多作為長期的投資考慮。

來自菲律賓世紀房產公司的斯泰因曼(Patrick Steinmann)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由於菲律賓近幾年的經濟表現不錯,不只是中國,所有國家的遊客和房地產買家都在增多,每年以5%~8%的速度增長。相比較來說,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以及美國的投資者購買當地房產較多,中國買房人數呈現上升趨勢,但目前還沒有成為主力。據斯泰因曼稱,在菲律賓買房投資的回報率可以達到8%。

江蘇易乾方盾房地產置業有限公司正在美國開發它的第一個海外樓盤,地點選在了美國東海岸的南卡羅來納州。該公司海外置業經理潘燕華說,和邁阿密等地相比,此處目前的人氣顯然還不旺,房價也還較低。一套200平米左右的獨棟房子售價在200~230萬之間。“接觸到的中國顧客都不敢相信這麽便宜,估計明年第一季度就能全部賣完。”該公司的房地產宣傳冊上還印上了給投資者保底收益6%的承諾。

海外買房最大目的是教育和投資

根據居外後臺數量的統計,2014年,網上深度咨詢海外房地產的金額達到300億美元。預計2020年華人在海外購房的數額可以達到2000億美元,其中的大部分都將由來自大陸的華人貢獻。

究其中國人的購房動力,最大的目的是教育和投資。如今最受中國購房者歡迎的仍然是美國和澳大利亞這些和留學、移民相關的熱門目的地。

澳大利亞property focus房產公司的格林漢姆(Martin Graham)負責墨爾本房地產項目的銷售。根據該公司的數據,在墨爾本的房地產項目中,至少15%是賣給了中國人。而中國人來買房的數額每年都在以100%的速度增長。“中國人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其次才是澳大利亞當地人。” 格林漢姆說,中國人看中的是澳大利亞的教育、氣候和環境。

葛奕婕也認為,對於中國人來說,為了下一代的留學是買房的最大動機。

在紐曼看來,部分中國投資者擔心人民幣貶值,因此選擇到海外多元化配置資產。但更重要的還是,家長為了孩子的留學教育而買房。在這一群體里,有些人並不想移民,只是為了孩子上學,最終是要回到國內的。

今年10月,紐約理工大學校長愛德華·朱利亞諾訪華時告訴本報記者,在紐約理工大學留學的大部分中國學生如今並不願意在美國長住,而會選擇回到中國工作,這和十幾年前不願意回國的現象形成反差。

據《2015年中國留學白皮書》統計,截至2014年底,74.5%的留學人員學成後選擇回國發展,未來這一比例可能還會增加。海歸人數逐年增加,一方面是因為留學生總量增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國外就業難度加大,催生了回國潮。

除了教育,中國人對於海外買房投資的考慮也越來越理性。“以前問買房能移民嗎,現在會問投資回報率和隱藏的費用。”在葛奕婕的印象里,中國投資者越來越成熟,而市場也變得越來越細分。以投資為目的的海外買房越來越多,一般的投資回報率可以達到5%~6%。

編輯:應民吾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74

3名中國人喋血馬里!元兇是誰?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224

遇害者中已知有3名中國公民,即中國鐵建國際集團總經理周天想,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副總經理王選尚,中國鐵建國際集團西非公司總經理常學輝。他們都是前往巴馬科參加中國與馬里交通部合作項目洽談的代表。

馬里當地時間2015年11月20日上午6-點左右,一夥恐怖分子沖入首都巴馬科麗笙酒店,將酒店內約170名職員和旅客劫為人質。經過馬里軍警、憲兵特種部隊、法國駐馬里維和部隊和聯合國駐馬里綜合穩定團的奮力解救,至當天下午17時許,所有幸存人質都被解救。

中國人質被困的是什麽地方?

巴馬科麗笙酒店是巴馬科最高檔的五星級酒店,屬於Rezidor酒店集團管理,是外國遊客最愛下榻的酒店。一些國際活動和外國機構駐馬里辦事處也喜歡選址在這里,該酒店8層是法國航空公司倒班宿舍,土耳其航空公司也將倒班宿舍設在這里。當時,酒店里住著至少14個國家的旅客,190間客房住滿了八、九成,法語國家組織(OIF)代表團和歐洲最大防務電子公司泰雷茲集團(Thales)代表團也住在這里。據稱,也有聯合國雇員和美國軍事專家住在其中。事發時,酒店里還住著7名(一說10名)中國公民,都是來出差的。

馬里北部三個大區(基達爾、通布圖、加奧)長期存在著阿紮瓦德分離主義武裝活動。2012年4月,在有“基地”背景的外來恐怖組織“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AQIM)等幫助下,當地武裝曾占領北三區大部,建立“阿紮瓦德獨立國”。由於外來恐怖組織喧賓奪主、強推伊斯蘭原教旨教法治國,本地分離運動與之分道揚鑣。

2012年底,法國等國軍隊介入幹預,“阿紮瓦德獨立國”解體,但伊斯蘭原教旨恐怖團夥仍然在馬里北方活動。今年年初,恐怖襲擊擴展到馬里中部,6月擴展到南部。今年3月7日,巴馬科一間酒吧餐廳曾遭到恐怖組織襲擊,導致包括法國、比利時公民在內共5人死亡。就在8月2日,外國人雲集的巴馬科遊艇俱樂部還險些被恐怖組織偷襲。

恐怖組織為何能得手?

正因局勢緊張,加之ISIS剛剛在巴黎發動了系列恐怖襲擊,巴馬科麗笙酒店也加強了戒備,不但設置多重門崗,還特意安裝了汽車金屬探測裝置。既然如此,恐怖組織為何還能得手?

當地目擊者稱,恐怖分子駕駛一輛帶外交牌照的汽車混入,且金屬探測裝置毫無反應。由於安檢工作系外包,因此存在許多漏洞。

恐怖分子的人數說法不一,從3人至15人都有。由於酒店不臨街,且和外界僅有一條狹窄巷道連接,軍警雖迅速趕到卻難以攻入,而恐怖分子也很難沖出,導致解救行動拖延了10個小時之久,加劇了人質傷亡情況。恐怖分子並未控制全部人質,戰鬥主要集中在地形複雜、易守難攻的地下車庫和酒店八層等處。

截至11月20日17時許人質,解救工作業完成,但仍有恐怖分子可能在逃。馬里總統凱塔當時正在乍得恩賈梅納出席薩赫勒國家G5峰會,聞訊後提前回國,並宣布3天哀悼日和10天緊急狀態。

人質傷亡情況目前同樣有多種說法,法新社稱死亡“至少22人”,而聯合國駐馬里綜合穩定團則稱死亡27人。遇難者中有較多外國人,其中包括比利時瓦隆-布魯塞爾聯邦議會官員迪奧多內,他是作為OIF派往馬里議會參加交流培訓研討會的代表之一入住酒店的。曾有傳聞稱非洲福布斯榜首富丹果特Aliko Dangote,(尼日利亞人)也被劫持,但他本人隨後澄清“並無此事”。

遇害者中已知有3名中國公民,即中國鐵建國際集團總經理周天想,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副總經理王選尚,中國鐵建國際集團西非公司總經理常學輝。他們都是前往巴馬科參加中國與馬里交通部合作項目洽談的代表。

恐怖分子到底想要什麽?

事發後專家曾猜測,策劃恐怖襲擊的要麽是北非“血統”的Al-Mourabitoune團夥,要麽是西非“血統”的katiba Khalid Ibn Walid和“馬西那解放陣線”(Front de libération du Macina,FLM)。前者隸屬於由阿爾及利亞籍恐怖分子為骨幹組成的Mokhtar Belmokhtar原教旨組織,該組織則聽命於AQIM,是3月7日巴馬科酒吧襲擊事件的元兇。後者則是今年初形成的,因手段殘忍被稱作“馬里的‘博科聖地’”,是遊艇俱樂部未遂襲擊和近期多起恐怖事件的組織者。當地時間11月20日16時,Al-Mourabitoune團夥首領、著名阿爾及利亞籍恐怖頭目、綽號“萬寶路先生”的貝爾穆赫塔爾在半島電視臺和毛里塔尼亞《消息報》網站同時宣布對恐怖襲擊負責,並承認是在AQIM的“指導配合下”完成。

馬里內政部長特拉奧雷稱,恐怖分子在整個過程中未提出任何談判條件,但“萬寶路先生”卻提出“停止在馬里北部的軍事行動”和“釋放所有被捕‘聖戰者’”的要求,並威脅如不能滿足,將繼續發動恐怖襲擊。

分析家認為,恐怖分子發動襲擊的目的,可能意在破壞馬里北部和平進程,及牽制馬里軍隊的反恐清剿(10月底馬里軍隊在莫普提地區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清剿)。

值得註意的是,不論已宣布負責的Al-Mourabitoune,還是一度被懷疑的兩個恐怖組織,都屬於“基地”系統,而非近期十分猖獗的ISIS系統。這可能有兩大恐怖系統“爭功”的因素在內:兩大伊斯蘭原教旨系統其實是遍布全球的原教旨網絡這根藤上結的兩個瓜,其經費、後勤、人員補充也都來自這同一張網。“基地”的崛起曾將附著在這張網上的許多地方性原教旨恐怖團體網羅旗下。ISIS也如法炮制,“博科聖地”、“西奈省”和也門一些極端組織都曾先後或同時宣布對“基地”和ISIS效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97

今年中國人近八成奢侈品消費在境外 但明年國內奧特萊斯或迎爆發式增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6761.html

今年中國人近八成奢侈品消費在境外 但明年國內奧特萊斯或迎爆發式增長

一財網 劉瓊 2015-11-25 11:56:00

2015年,對於傳統奢侈品牌是壓力巨大的一年,他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這種挑戰表面看是新興品牌,特別是設計師品牌、定制品牌和輕奢品牌等的快速發展,其實核心是消費者消費心理的進一步變遷。

雖然歐美本土消費進一步複蘇,以及新興國家消費者興起,但是中國消費者的全球消費力仍然增長迅速,中國消費者仍然是全球奢侈品市場無可爭議的最大買家。

財富品質研究院最新的《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2015 年,中國消費者全球奢侈品消費達到1168億美元,這也表明中國人2015年仍然買走了全球約46%的奢侈品,盡管2015年的中外奢侈品價差幅度比2011年縮小一半至25%左右,但中國奢侈品消費外流依然嚴重。

中外價差幅度4年縮小一半

2015年,全球奢侈品市場依然面臨諸多壓力,但是上述調研顯示,市場總容量仍將達到創紀錄的2552億美元,預計全年增長率將達到11%,相比2014年有一定複蘇和發展,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其增長主要來源於傳統高端小眾品牌和設計師品牌,特別是定制類產品和服務的快速發展,而傳統奢侈品牌的增長速度遠遠低於奢侈品行業整體增長速度,相對市場份額進一步下降。”

中國消費者全球奢侈品消費達到1168億美元,同比增長9%,按當前匯率計算,約合7400多億人民幣,算上匯率變化,這個數字比2014年足足增加1000億人民幣,這也表明中國人在2015年仍然買走了全球約46%的奢侈品。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奢侈品市場占全球奢侈品市場比重由2014年的11%下降到2015年的10%,中國本土奢侈品市場在全球奢侈品市場的占比進一步下降。境外消費則仍然不可抑制地進一步加強,中國消費者2015年境外奢侈品消費將達到91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12%,即中國消費者78%的奢侈品消費發生在境外,消費外流形勢依然嚴重。

2015年,中國政府發布了一系列的消費刺激政策,包括擴大進口促進跨境貿易,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等,上述調研發現,國內外主要品類的奢侈品價差較2011年首次價格調研結果價差幅度50%-60%之間,明顯縮小至價差幅度在20%-30%之間。

在政府的政策刺激下,中國消費者2015 年在本土消費額有所回升,預計達到258億美元,同比上升3%,但主要銷售額增長點並不在傳統商場門店,傳統奢侈品零售業繼續遭受重創,奧特萊斯和網購成為最大增長點。

與2014年相比,奢侈品牌業主動采取多種策略(包括打折、降價、促銷等),以縮小中國市場與其他市場的價格差,以解決中國市場嚴重“倒掛”現象(中國門店淪為廣告牌與展示櫥窗,主要銷售發生在國外)。

盡管在調研中,中國消費者仍認為中國政府稅賦過高是導致國內外價差的最主要原因(38%),但是眾多受訪者表示經銷商渠道過於複雜(24%)和品牌故意提高中國售價(19%),無論從實利還是心理角度,都嚴重傷害了中國消費者。

明後兩年將是奢侈品關店潮

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牌LV今年關閉了其在中國的3家門店,實際上近幾年來,PRADA在華關閉了16家門店,BOSS在華關閉了7家門店。

2015年,對於傳統奢侈品牌是壓力巨大的一年,他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這種挑戰表面看是新興品牌,特別是設計師品牌、定制品牌和輕奢品牌等的快速發展,其實核心是消費者消費心理的進一步變遷。

雖然各大奢侈品集團銷售額2015年,仍在增長,但是增長已經明顯放緩,並且庫存積壓嚴重,打折和變相打折成為常態。同時,傳統奢侈品牌除了暫緩開店速度之外,對效益不好的門店已經開始進行關店,預計2016年至2017年將是奢侈品牌關店數量最多的兩年。

關店的同時,奢侈品牌也將對現有門店進行一定的改造,增加現有門店規模和功能,將傳統門店向生活方式體驗和定制中心轉變,很多品牌力求通過這種轉變將自己由產品供應商變成服務供應商,並讓自己最終成為全方位生活方式定制品牌,實現商業模式由B2C到C2B到轉變。

定制業務在2015年快速發展,目前定制業務占整個奢侈品行業的比重已經達到20%,有86%的奢侈品牌推出不同形式的定制服務。奢侈品定制服務類互聯網項目成為2015年最大的創業亮點,2015年共有400多個各種類別的主推定制服務的互聯網平臺項目上市,但是規模都很小。

雖然很多品牌在2015年放緩了門店開設速度,甚至關閉了一些店面,但是因為電商和奧特萊斯等新流通渠道的快速發展,使很多消費者可以有更多機會接觸並購買到奢侈品,甚至是更低價格的奢侈品,渠道大眾化也正進一步加速奢侈品牌大眾化。

2015年,也是中國奢侈品電商最受資本青睞的一年,幾乎所有的奢侈品電商都獲得了數額較大的風險投資,但是,投資並沒有讓這些奢侈品電商獲得飛速發展,無穩定貨源,流量成本高等仍然困擾著中國每一個電商。

因為消費者的諸多困擾,中國奢侈品電商正在失去中國這個巨大的消費者市場,中國高資產人群中只有4%把中國本土奢侈品電商作為網購奢侈品的主要渠道,而44% 和27%傾向於選擇品牌官網和國外奢侈品電商,海外代購也擁有19%的市場占有率,中國奢侈品電商前途堪憂,面臨窘境。

市場變遷與中國奢侈品增長點

實際上,中國奢侈品市場正經歷重大的變遷。在周婷看來,第一,新媒體將進一步搶占奢侈品行業廣告份額,同時奢侈品牌也將進一步大範圍削減傳統時尚媒體,特別是紙媒的預算。第二,國際奢侈品牌的中國管理團隊將進一步更換,奢侈品牌中國區管理將逐步去高管化,總部將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市場的直接管理。第三,傳統商業零售地產將繼續“去零售化”,體驗和服務將成為傳統商業零售地產的核心價值取向。第四,中國政府2016年將進一步加大進口關稅調整力度,並且利用各種政策手段限制境外購物,以促進中國本土消費增長。第五,2015年雖然隨著境外旅遊人數激增,中國消費者境外奢侈品購物達到最高點,但是並不具備後期繼續增長的能力和機會,2017年將出現明顯的消費回流,其中奧特萊斯和電商將成為拉動內需主要方向。

與此同時,中國奢侈品市場依然存在不少增長機會,周婷表示,首先,高端、小眾、定制品牌將進一步大行其道並獲得更多發展機會,特別是那些擁有悠久歷史、獨特工藝與原材料優勢,並且已經擁有一定客戶基礎的品牌。

其次,奧特萊斯在2016年將繼續爆發式發展,並一定程度取代傳統高端百貨業的霸主地位,傳統高端百貨在2016年將進一步轉型為生活方式服務中心,餐飲服務等非零售業態將進一步加大比重。第三, O2O與C2B將徹底改變傳統奢侈品零售模式,中國市場將產生一批立足O2O或C2B的奢侈品零售企業,基於大數據和互聯網的會員制綜合服務企業將成為奢侈品市場的未來亮點。

第四,定制仍然是2016年最大的創業機會,基於大數據思維的定制服務類創業項目將進一步井噴式發展,但同時定制平臺類項目的競爭和整合也會加劇,將出現幾個具有未來競爭力的大型定制服務平臺雛形,BAT等互聯網巨頭也將大範圍進入定制領域,並成為未來定制服務平臺的主力軍。第五,2016年消費升級將成為和產業升級一樣熱門的商業話題,將有更多資本湧入消費升級領域,高端生活方式領域將獲得更大、更多發展機會。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30

“它延緩了中國人吃上新藥的時間” 遺傳資源臨床實驗新政引爭議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704

 

重慶首個腫瘤遺傳資源生物標本庫,保護遺傳資源正被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 (東方IC/圖)

自從科技部《人類遺傳資源采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行政許可事項服務指南》10月1日實施以來,有關其增加企業負擔、延遲新藥審批時間、程序設置不合理等爭議一直不斷,南方周末最近得知,有關部門已開始布局調研這一問題。

2015年10月12日,科技部關於人類遺傳資源審批指南實施的第12天,科技部負責該項工作的一位處長就此作了政策解讀。這場以創新研發為主題的討論會——DIA中國首屆藥物研究創新會議,臺下坐著數百家企業老總、科研工作者、醫生。

約莫40分的演講結束,該處長總結,新法規將有利於保護國家生物安全和遺傳資源,促進醫藥行業發展。但話音剛落,臺下就一陣騷動,老總們交頭接耳,仿佛個個想沖上去質問她。

自從2015年7月科技部發布《人類遺傳資源采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行政許可事項服務指南》(下稱《新指南》)以來,這份自國務院1998年頒布《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後首次出臺的審批細則,就一直陷入爭議之中。

業內矛頭所指,是其將外企在中國做的所有新藥臨床試驗都納入審批範圍的規定。按照《新指南》要求,只要是從中國病人采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於全血、血清、血漿、組織、唾液、尿液、頭發等樣本都屬於遺傳資源。所有外企參與的臨床試驗都必須在遺傳辦審批後才能啟動,無論是否出口出境。

“無法理解這樣的政策!”一家歐洲制藥公司的中國研發總裁對南方周末記者抱怨道。在他看來,這一法規將讓剛有起色的新藥審評流程“一夜倒退”。

質疑者批評,它不僅讓現在已經十分漫長的新藥上市時間再度延長“6~8個月”,甚至失去參與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機會,消退外資對中國投入的熱情。

“它有悖於整個國家高度重視提高新藥上市速度、精簡審批流程的精神,最終再度延緩中國病人吃上新藥的時間。”有論者直接批評說。

一夜回到解放前

質疑從一開始就很強烈。多位外企研發人員估計,“新藥上市時間至少延遲半年甚至更久,分明就是雪上加霜!”

按照該規定,地方和國家科技部審核需要四個月,遇到特殊情況還將推遲。但據臨床研究人員介紹,在實際操作中,不僅提交的材料要求複雜,且大量文件都要各醫院行政領導進行批準和蓋章,還需獲得研究醫院上級主管部門的蓋章批準,手續十分繁瑣。

“準備這些申請文件就需要1-3個月時間。”一位負責準備臨床試驗材料的科研人員說,最近,他正幫一家外企準備提交給科技部的材料,十分頭疼,“一家醫院的材料正反面打印,摞起來還有四十厘米厚”。

但臨床試驗不會在一家進行,病人競爭性入組,很難確定數目,而且每家醫院都需要分別提交,大的項目將涉及五十甚至上百家醫院。“完全是重複浪費行政資源”。

自10月1日之後,已經陸續有不少企業開始遞交材料,兩個多月過去。據接近科技部的人士透露,第一批審核何時開始“連時間表都還沒有”,政府許諾的“三個月完成審批”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現在科技部的政策完全是和國家背道而馳,也把國家食藥監總局(以下簡稱CFDA)今年做的努力都抵消了。”一家外企註冊部總監說。

自2015年5月下旬,國務院部署開展了對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大督查;CFDA成為被點名的9個國家部門之一,重點問題在於新藥上市速度太慢,藥品審評審批積壓。2015年,CFDA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審批提速”。

今年7月,CFDA先後發布了《關於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和《關於征求加快解決藥品註冊申請積壓問題的若幹政策意見的公告(2015年第140號)》,大力解決審評緩慢的問題,CFDA副局長吳湞明確表示將通過“三年實現動態審評”。

藥品審評部門十分清楚問題的重要性。據CFDA統計,在2012到2013年間,中國進行的1000多個臨床試驗中,有12%是國際多中心的。為了提高中國參與全球同步研發速度,CFDA在今年年初專門頒布了《國際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指南》,希望能“減少不必要的重複臨床試驗,縮短區域或國家間藥品上市延遲,提高患者獲得新藥的可及性”。

“CFDA今年的所有努力也不過是縮短了三個月,現在仿佛一夜回到了解放前。”這位註冊總監抱怨道。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發委員會(RDPAC)告訴南方周末,他們也在近期對成員公司進行了問卷調研,反饋的結果顯示:所有的臨床試驗(包括上市前臨床研究,上市後臨床研究觀察性研究)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對中國參與藥品的國際同步開發和本土醫藥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也有著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

“不能為了管而管,科技部應該對監管對象的風險和帶來的損害做全面的評估!”上海一家大型CRO公司負責人說。

正式納入監管

不過,科技部出臺新規定自有其考慮。人類遺傳資源具有重要的研發價值,“人類遺傳資源被竊取和不當利用的事件還時有發生,我們必須保護國家的生物安全。”上述處長在會議上說。

事實上,關於人類遺傳資源的管理,科技部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下稱遺傳辦)在1998年就頒布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初衷是針對國際合作研究項目,限制外國機構獲取不當利益,針對有價值的遺傳家系和特定封閉人群樣本出口,並未將臨床試驗涉及的樣本納入。直到2012年,遺傳辦希望將條例上升到立法層面,制定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送審稿)》,明確將管理對象從基礎研究擴展到臨床試驗領域,針對外資背景申辦的非遺傳家系和特定封閉人群的藥物臨床研究,但至今未發布定稿。

由於沒有具體實施細則,從2012年到2015年的三年間,條例並未真正實施,多是“走過場”。上述CRO公司負責人說,“遺傳辦根本沒什麽人懂這些,基本材料送過去,他們同意就過了。”

直到2015年7月,科技部發布 《新指南》,要求“所有的外資藥廠和CRO在中國采集或收集樣本,都需要提前獲得審批,無論是否出口出境。”此項規定,將得到國家食藥監總局批件作為申請的前置條件——這直接讓外企和臨床醫院都無法在做其他申請時並行進行。

“科技部出臺政策有它的理由,但無論如何不應該影響整個臨床試驗的審批流程。”在一個擁有37家頂級跨國制藥企業組成的微信群里,大家從知道文件的那一刻就沒有停止討論。焦點集中在科技部是否有權管理臨床試驗的審批,《新指南》是否合法,以及推遲新藥上市和病人參與臨床時間的代價是否太大?

總部在美國的一家制藥公司中國註冊法務部總監質疑,“國家藥品管理法明確規定了臨床試驗經過CFDA審批便可開展,科技部怎麽有權力在之後進行審批?”

在他看來,這項審批的出臺沒有法律依據,臨床試驗屬於“藥品管理法”規範,但該法中沒有針對研究所需樣本采集規範和法律主體進行規定,而《新指南》缺乏上位法支持;其次,關於中外合作知識產權分享在“專利法”已經有明確約定,已經有法律約束針對中國遺傳資源的不當利益獲得途徑,不需要由另外一個行政部門進行重複審批。

“對此(人類遺傳資源)問題的過度重視,反而影響國際合作和藥物研發的創新。”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教授張宏冰說。

吃不上新藥的中國人

更多的人則擔心,這將令中國病人無法及時吃上新藥的糟糕處境持續惡化。因為漫長的審批流程,許多進口新藥,都是在國外上市七八年甚至更久後才獲批。

“這完全不合理。如果國際批準上市了,國內推遲幾年,很多患者將無法得救,比如肺癌的中位生存時間是8~10個月。推遲半年就沒有任何機會了。”知名肺癌專家、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主任委員吳一龍教授憂心忡忡。

“我們希望能快一些,現在申請的新藥,一半都和腫瘤有關。治療腸癌的靶向藥安維汀(Avastin)2004年已在美國上市,但中國直到2010年才有。”天津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巴一主任說。

對於重癥病人,尤其是癌癥晚期的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他們當中很多人不得不面臨痛苦的抉擇,要麽在等待中死去,要麽去黑市購買未批準的進口藥物,承擔不必要的風險。一旦重病,很多患者會在病友群里呼籲集體尋藥,有的費盡周折去國外,卻買到假藥,最終人財兩空。

“任何一個政府,都應該竭盡全力地滿足藥物的可及性,確保供應;減少藥滯的時間;降低藥品價格;而不是相反。”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者說。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臨床試驗國。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臨床試驗註冊網2014年6月數據,中國在進行的臨床試驗數量有1653個,僅次於美國和歐洲。

由於中國擁有眾多的癌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系列傳染病的患者,越來越多的醫生和臨床研究者希望將中國病人加入到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中去,以便可以和歐美同步享受到最新的醫藥創新成果。根據國家藥品審評中心(CDE)2014年的年度報告,我國國際多中心的試驗排名前五的領域是:抗腫瘤、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藥物。這和中國患者最關註的疾病是吻合的。

“參加國際多中心是中國最可能趕上國外新藥速度的辦法了。”某排名前五的跨國藥企的研發總裁說。如果延遲的政策實施,原本中國地區要錄三四百個病人,現在可能只有三四十個,會導致試驗數據不好或無效。而一旦錯過全球同步,只能等歐美上市後,再去申請臨床研究,再做臨床試驗,至少要晚四年時間。

錯失機會還將影響科研進展。“我們更看重的是早期研究,如果能參與進去,就可能出現很好的結果,但現在我們總是跟著外國後面,連尾巴都跟不上。”吳一龍說。他最早提出中國肺癌患者的基因變異特點,從而使中國肺癌病人通過靶向治療受益。

在他看來,臨床診斷並不適應這個指南,新藥試驗目的並不是為了收集遺傳信息,即便是真如科技部所說,有人竊取病人樣本資源,但這樣得出數據將不會有任何論文發表的機會,這一審批是將人類遺傳資源泛化了。

“臨床試驗必須監管,遺傳信息也非常重要,牽涉到重大疾病,家系的調查需要慎重,可以采取事前審批、備案審批等,但不能沒有理由地阻礙。”吳一龍認為,科技部這一政策阻礙新藥的性質和以前CFDA是一樣的。

另一方面,歐美國家並沒有如此苛刻的限制。國內一家創新藥企業曾去美國做臨床試驗,試圖進入全球市場,並沒有這樣的許可。

“中國病人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科技進步帶來的福利,而被排除在外嗎?”

新調研或將開始

程序的透明和評估也是專家們質疑的焦點。吳一龍建議,出臺這麽重大影響的政策,必須事先進行聽證會,讓更多的親歷者、臨床試驗專員、法律學者、患者代表等來參與。“但我並沒有接到這樣的論證會(信息),也沒有聽說有舉辦過。”

外資行業代表承認,他們年初就開始和科技部進行溝通。“他們聽了企業們的很多意見和建議,但最終執行時都沒有采納。”一位參與的行業人士說,他們並不想挑戰科技部的權威,只希望政策能夠合理。

行業提出的建議包括,和CFDA同步審批、減少不必要的審批文件,同一個臨床試驗項目只需要牽頭部門送審。其次,他們建議,對於藥物臨床研究中只涉及與藥物安全性、療效、疾病診斷相關的檢測采取“出口報批,不出口備案”的方式,而對於與研究項目無關或者目的方法不明確的生物標記物以及遺傳基因檢測進行“強制審批”

“在這些被延長的臨床實驗過程,受害的是中國患者,他們不能夠及時收到安全有效的藥物。”曾主導過兩萬人臨床試驗的一位匿名科學家說。

CFDA沒有對此事進行評論。一位接近藥品審評中心的人士透露,因為兩部門同級,他們不便幹涉。

截至發稿日,科技部最終未能就問題安排具體采訪,也未給予書面回複。

不過,南方周末記者從多渠道獲悉,相關部門已經開始註意到政策產生的影響,正開始有計劃地進行調研。業內人士猜測,政策有希望被重新調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83

中國人被美國證監會盯上了嗎? 有利網前CEO遭美國證監會查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3076.html

中國人被美國證監會盯上了嗎? 有利網前CEO遭美國證監會查處

一財網 張苑柯 2015-12-30 22:26:00

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兩名中國人支付逾92萬美元罰款,以了結美國證監會關於內幕交易的指控。值得一提的是,被指控的兩人是中國P2P平臺有利網前CEO和前網管,劉雁南和表親周之辰(音)。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下稱“美國證監會”)於當地時間12月28日宣布,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兩名中國人支付逾92萬美元罰款,以了結美國證監會關於內幕交易的指控。值得一提的是,被指控的兩人是中國P2P平臺有利網前CEO和前網管,劉雁南和表親周之辰(音)。

美國證監會在起訴書中稱,周和劉涉嫌參與MedAsset與Chindex兩家醫療公司股票內幕交易,在兩家公司被私募股權公司收購前購入股票獲得收益。據悉,TPG投資集團在兩筆收購中扮演重要角色,劉雁南曾就職於TPG集團,並與公司多位在職員工保持密切聯系。

美國證監會於11月對兩人提出上訴,曼哈頓聯邦法院命令緊急凍結兩人美國資產,兩人必須各吐出306929.59美元非法利潤,並各支付306929.59美元罰款。“兩位的經歷告訴我們,內幕交易帶來的損失遠超過其收益。首先他們的資產被法院凍結,現在他們必須支付超過所得利潤三倍的罰款取得和解。”美國證監會丹佛區辦事處主任朱莉魯茨(JulieK.Lutz)表示。

劉雁南與周之辰(ZhichenZhou)現分別居住於北京和香港,兩人對法院的指控和最終判決持不承認也不辯解的態度,然而,對於違反有關美國證券交易法(SecuritiesExchangeActof1934)10b-5條款的罰款則表示配合。

2015年美國證監會查處中國人在美內幕交易不止這一樁。據彭博社消息,北京時間6月24日,因涉嫌利用奇虎360私有化內幕消息交易,美國證監會對在線遊戲網站4399CEO駱海堅提出訴訟。據悉,駱海堅於今年3月在美國開戶,第一次出手便買入奇虎360看漲期權並獲利超過100萬美元。

無獨有偶,9月8日,美國證監會對濤石投資管理機構董事夏曉宇及某航空公司工作人員胡艷婷提出指控,涉嫌58同城股票內幕交易獲利超過200萬美元。據悉在二人買入看漲期權後,58同城對外公布收購趕集網43.2%股份,並被被騰訊註資4億美元利好消息,隨後股價上漲34%。值得註意的是,兩人對指控同持不承認且不辯解態度,並同意支付235萬美元及416038美元巨額罰款獲得和解,與劉周兩人做法如出一轍。

那麽,美國監管鐵腕僅僅針對中國公民,還是對本國民眾一視同仁?自美國於1984年通過《內幕交易處罰法》以來不斷完善內幕交易定案依據及處罰制度,並於2002年通過《薩班尼斯-奧克斯雷法案》,對內幕交易處以最高25年監禁或罰款。

據記者梳理,美國證監會似乎“收拾”起人來不分你我,且毫不手軟。前摩根大通分析師及其兩位朋友於今年8月被指控涉嫌參與超過60萬美元的內幕交易案,3名嫌疑人於當月28日下午洛杉磯地方法院被逮捕。今年6月,瑞士交易員因Helmut被指控因涉嫌利用蘋果公司(AppleInc)收購生物統計公司AuthenTec內幕獲利,支付逾280萬美元罰金。

不得不提的是,SAC資本顧問公司(下稱SAC資本)曾涉嫌俗稱華爾街史上最大內幕交易案,對沖基金巨頭史蒂夫科恩(SteveCohen)也卷入其中。SAC資本累計買入的Elan和惠氏的股票總市高達7億美元,其中科恩私人賬戶持有4億美元。在對外宣布藥劑實驗失敗公告前,SAC與科恩賬戶準確拋售,成功避免獲利8000多萬美元的同時,逃過損失1.94億美元的大劫。然而,這位華爾街頗有爭議的金融大亨並不是第一次卷入內幕交易指控,加上另一宗涉案金額達2.76億美元的內幕交易案,2013年SAC資本共支付18億美元巨額罰款。

對內幕交易的強力監管不僅局限於美國,資本大鱷喬治索羅斯(GeorgeSoros)曾於2002年被指控在預先得知法興銀行將被出售的內幕消息獲利650萬法郎,被處以220萬歐元罰金。盡管事後索羅斯曾多次上訴,法院仍維持原判。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93

旅行大數據告訴你 中國人愛去哪些城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749.html

旅行大數據告訴你 中國人愛去哪些城市?

第一財經日報 陳姍姍 2016-01-19 06:00:00

受文化及購物需求影響,青壯年旅客對日韓朝偏愛有加;而18歲以下人群前往北美洲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年齡段,顯現遊學特征。

中國人越來越偏好去哪些國際城市旅行?

從一線城市數據看,其往返增幅最高的10個國際城市多數位於今年旅遊熱點東南亞。不過,2015年往返旅客量TOP10的國際城市的市場增長點多集中於二三線城市,除新加坡和受MERS影響的濟州外,二三線城市的市場增幅均是一線城市的數倍。作為歐洲遊首選,二三線城市往返巴黎的旅客量同比暴漲700%。

受文化及購物需求影響,青壯年旅客對日韓朝偏愛有加;而18歲以下人群前往北美洲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年齡段,顯現遊學特征。

2015年,二三線城市的國際航線旅客量增幅達41%,增幅遠超一線城市18個百分點。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占比方面,過去一年,二三線城市份額上升了3個百分點。

2016年中國民航在國際市場的運力投放增幅達34%。國際運力主要的投放區域為旅遊熱點日韓朝及東南亞,兩大區域占國際市場整體投放量的七成。

中航信旗下的航指數發布《2015年航指數年度白皮書》,對2015年的旅客特征、出境遊、航班準點率、渠道變化、國際線投入等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同時對2016年的市場進行了預測。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51

韓國一餐廳狠宰中國遊客:進店先問是不是中國人(圖)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2-02/982651.html

韓國餐廳狠宰中國遊客,漢陽大學觀光學部的李勛(音)教授指出:“面向遊客銷售低品質的餐點,同時宰客,這相當於對他們說,再也別來了。”

原標題:韓國明洞餐廳狠宰中國遊客:進店先問是不是中國人

參考消息網1月22日報道 1月10日,記者來到首爾中區明洞的一家炒年糕點。菜單上除了炒年糕,還有五花肉、參雞湯、海鮮綠豆餅等,菜單上密密麻麻地標註著韓文和中文。點了1人份(250g)的五花肉,售價24000韓元(人民幣約132元)。過了40多分鐘,服務員從廚房拿出考好的五花肉放進盤子里。這里的五花肉比一般餐廳要貴,厚度遠比菜單上的照片要薄,而且很硬,不怎麽能嚼得動。

據韓國《朝鮮日報》網站1月22日報道,旁邊一桌坐著2名來自中國香港的遊客,點了一份煎餅(15000韓元,約合82.5元人民幣)和2人份的泡菜湯(16000韓元,約合88元人民幣),正在吃。夾起一塊煎餅放入嘴里的兩人不由得皺起眉頭,發出了“terrible!”的感慨。煎餅的一頭焦黑。一位吃完飯的中國內地遊客(22歲)表示:“看了說韓餐好吃的遊記來到韓國,今天的午飯最難吃”。

報道稱,明洞的部分餐廳沒有所謂“招牌菜”。因為聽說中國遊客喜歡五花肉,甚至炒年糕專賣店、米線專賣店都推出了五花肉。同時銷售炒年糕、五花肉、炸醬面的地方也不少。在餐廳雲集的200多米的明洞街道,71家餐廳中有15家(20%)除了菜單上介紹的招牌菜,同時銷售兩種以上的其他菜。

這條街上的一家生魚片店,除了生魚片,還銷售20多種其他菜。記者正準備點菜,店員突然打斷了,問道:“韓國人還是中國人?向韓國人只賣生魚片,向中國只賣炒年糕和炸醬面等。”這家的炒年糕根據種類售價為1人份7000-10000韓元,普通炒年糕連鎖店1人份的售價為5000韓元左右。一家店的老板告訴記者:“這一帶有10幾家餐廳有專為外國人準備的菜單。”

來這類餐廳吃飯的外國人的反應冷淡。來韓國旅遊的22歲的印度人Bella(音)表示:“菜單(種類)很多,但大部分味道惡心(disgusting)。”來自中國的Leong(20歲)表示:“點了2人份的五花肉和燉湯,花了64000韓元(約合352元人民幣)。感覺被宰了,而且不好吃,感到震驚。”

與之相反,日本料理業界憑借“特性化”戰略和品質管理,上門的遊客絡繹不絕。有的旅遊商品,可以讓遊客學習即食拉面博物館,炸雞拉面工廠等日本傳統“ラ-メン(La - men)”的相關知識,親自體驗烹飪。福岡的旅遊景點“ラ-メン Studium”匯聚了10家日本各地的知名ラ-メン店,淘汰顧客評價低的店鋪。遊客眾多的中國北京王府井美食街自行進行了路邊攤規格標準化,並使得店主無法收取超過一定價格以上的金額。

報道稱,明洞的餐廳之所以開始這種“砸自己招牌”式的競爭,最大的原因是中國遊客的劇增。曾經主要銷售米腸、炒年糕等小吃的路邊攤瞄準中國遊客,開始推出五花肉、年糕排骨等。遊客眾多的韓餐廳也推出了高價的各類餐點。漢陽大學觀光學部的李勛(音)教授指出:“面向遊客銷售低品質的餐點,同時宰客,這相當於對他們說,再也別來了。”

  • 參考消息
  • 湯亞文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894

剛當上華人首富的王健林,對全世界說“中國人要出海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5/154408.shtml

導讀 : 王健林作為首位登上牛津大學公開課講臺的中國企業家,現場開講“萬達國際化”,向世界傳播中國管理思想。

當地時間2月23日下午,王健林作為首位登上牛津大學公開課講臺的中國企業家,現場開講“萬達國際化”,向世界傳播中國管理思想。萬達國際化分為四點,分別為國際化理由、國際化戰略、國際化進展和目標。

以下為王健林演講口述,i黑馬編輯:

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在牛津大學講公開課,發表我自己的一點體會感受。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萬達國際化,分四點:國際化的理由、戰略、進展和目標。

一、“世界那麽大,我也考慮考慮” 

萬達為什麽要國際化?

第一,壯大企業規模。不完全是企業盈利,而是為了把產業的規模做大。現在講國際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要進一步擴大收入規模。

第二,成為國際企業。2015年,中國有一封最牛辭職信火遍全國,一個女教師辭職了,寫了一封信,號稱“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我就想到萬達,世界那麽大,我也考慮考慮。

最早創立公司時,我就提出來企業文化核心:老實做人,精明做事。現在你們都覺得這個有些土,但在那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做生意騙子很多。所以我用歐洲的一句話講:騙我一次,是你的錯,騙我兩次,就是我的錯。

老實做人,精明做事,不要被騙到。那時很簡單,就這八個字。後來又過了一段時間,發點小財,企業過得不錯,我們提出了新的核心:大家共同創造財富,享受財富,我們希望能夠對社會有一點貢獻。

2004年,我們對萬達企業文化又做出新的提升,全面梳理了我們的發展目標,對此,我又重新提出“國際萬達,百年企業”。“百年企業”是做長久的企業,但“國際萬達”究竟是什麽還不太清楚。地產,大家要知道,是不成熟的企業,所以這個口號提出後,國際化並沒有馬上實施,直到2012年萬達開始收購企業時,才真正開始國際化。

1992年時,公司進行設計企業標識設計,開始招標。最早我們不叫萬達,叫西崗開發公司。有人說這個名字做房地產開發太土了,那就改改名吧。後來我們便開始從社會征集,後來便有了現在的名稱和LOGO。大家可以看下現在的LOGO,字母WANDA變形為海浪和航船。為什麽用藍色呢?因為萬達是海邊誕生的企業,外面為什麽要畫一個圓圈?設計者說是走向世界,我們覺得這個寓意好,就采用了,那時萬達還沒有“走遍中國”。萬達剛開始就有誌於成為國際企業,沒有這種誌向和目標是不可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的。這是講的第二點。

第三,規避金融風險。有句俗話講,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企業跨國發展意味著減小企業經營風險。

一個國家,發展再好,經濟可能也有調整的時期。全世界的經濟,也會出現大的蕭條。而且,從我們國家的政策上,也鼓勵中國企業配置全球資源,利用全球市場。

二、首富的公司,打算出海幹點什麽?

1.並購為主,投資為輔  請你告訴我,不買做什麽?

國際化戰略第一場,並購為主,投資為輔。為什麽說並購為主?很簡單,從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到現在,世界上的市場,尤其是主要的資源,基本上都被瓜分了。如果你想進入某個領域,不是通過並購,而想重新闖蕩,那基本沒有機會了。

現在萬達說進軍體育產業,但現在體育產業資源基本上都被瓜分掉了,娛樂產業,也被很多大公司、跨國公司給瓜分掉,所以我們要走出去。

有人在中國的媒體上說“萬達就知道買買買”,我就問他,如果不買,你告訴我,我怎麽辦?所以這是第一輪,就是並購為主。

2.並購也要買對:我有這兩個標準

有人講中國企業是不買對的,只買貴的,這是一個觀點。但萬達國際化重點在於買得對,什麽叫買得對?我們有兩個標準:

第一,與萬達現有產業有關聯,不管是地產,娛樂產業,體育產業等。現在萬達進入這些產業,最大的好處是有一定的知識系統和人才儲備,起碼對這個行業知根知底。

第二,不管是並購還是投資,這種產業都能移植到中國,在中國能夠獲得更快發展。舉一個體育產業並購的例子,今年萬達並購了世界上最大的鐵人三項公司——美國WTC。並購後不到半年,我們便把鐵人三項,在中國推鋪開了。

這在過去是一個盲區,完全沒有推廣。在並購的過程中才知道,這個鐵人三項是什麽樣,而中國在這些運動上的人數也少得極其可憐。全世界只有一兩百萬的鐵人三項運動愛好者,在中國是更是少之又少,為什麽?因為沒有人推廣。我相信隨著我們收購這家公司,在中國推廣這個運動,我們有信心。

所以剛才講,並購什麽產業,要麽就是收購完這個行業以後,先是我們沒有做,但是這個行業很快能夠在中國擴大業務。為什麽呢?只有在中國,進入服務時代,進入健康時代,進入全民運動時代,進入一個娛樂業時代。中國現在經濟正在轉型,由制造業轉向服務,產業有著巨大機會,在中國才能獲得更快增長。

3.註重本土人才:管理層流失意味著並購失敗

我們的國際化戰略很有腔調,用文明的人才。我記得我在並購美國AMC公司時,因為美國政府對於電影的終端渠道這類公司的並購有一定限制,因此必須通過美國外部投資委員會去審查,於是我找到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先生,請他為我們向美國政府寫一封推薦信,我說因為中國政府限制外部投資變現,雖然美國不限制,但會不會因為中國限制著美國,美國也限制呢?

他首先問,萬達買AMC,是不是準備把大批中國電影賣到美國去?我說這不太可能,就算我想把中國電影賣到美國,也要看是不是有那麽多人來看,電影不好觀眾是會用腳來投票的。然後他又問,萬達是不是打算派中國人到美國去管理?我說這不會,並購後如果公司管理層全走了,其實意味著並購失敗。駱先生挺高興,給我們寫了推薦信,再加上其它因素,最終萬達並購AMC獲得了美國政府批準。

實際上,萬達並購AMC後,只派了一個聯絡員。重獲經驗後我們發現,最好的辦法是並購企業留在原來的管理層,使之更好地工作。我們並購的對象原來的股東都來自大型跨國企業,別人搞不好,我們憑什麽就能搞好?

如今,萬達並購美國AMC已被哈佛大學商學院作為教學案例,做這個案例的教授到我們公司調研,說了兩句話,非常經典。首先,一切都沒變。還是AMC這家公司,名字沒變,管理層沒變,經營地點也沒變;其次,一切都變了,公司發生了深刻改變。不愧是搞研究的教授,總結得不錯。我說,過去中國企業那點管理學思想,基本都是從西方學來的,但我們也應當有自己的優勢。管理學最核心的是什麽呢?簡單地說叫“調動積極性”。把積極性調動起來,這是最重要的,管理最基本的是“制度設計”,其中最核心的是調動人的積極性,而不是把制度設計成對待管理層就像防賊。

萬達並購AMC時,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還在,工作崗位不像現在這麽穩定,我們就跟管理層簽訂五年工作合同,而且規定,對於超出經營目標的利潤,管理層和萬達一九分成,一下就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公司一年就發生變化,第二年就實現上市。

從中我也悟出一條: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去並購和投資,都要盡可能用本土人才,留住原來的管理團隊,想辦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要想著走哪都派中國人過去,那是肯定就完蛋,首先要講English。

三、國際化進展:剛剛開始,但挺快的

現在萬達國際化有多種,萬達已經成為民營企業國際化的一個代表企業。從2012年到現在,我們在全球十多個國家投資,投資額超過150億美元,其中在美國就投了100億美元。

2012年並購AMC時,我說了一句話,承諾十年之內至少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第二天,一家美國媒體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是“王先生,希望你遵守承諾”。我的話說完三年,2015年萬達已在美投了100億美元。我讓我的助手去跟他們說,希望再登一篇文章,“王先生提前兌現承諾”。

目前萬達在英國投資12億英鎊,有2000多名員工。昨天在《萬達哲學》英文版全球發布儀式上,我們和英國政府還洽談了一個大的投資項目,希望能盡快落實。

所以在程序化經營方面,雖然時間不長,但總體進展比較順利。但我時刻理應從辯證法的角度去看:沒有失敗就意味著離失敗越近,這不排除會摔跟頭。但我們有一個原則,只要不發生顛覆性的風險,依然要去做。

其實,勇敢邁出這一步,沒有什麽了不起。

四、目標:資產、收入、凈利潤

一是海外收入大幅增長。萬達在去年底提出了5年的新戰略目標,到2020年之前,企業資產要突破2000億,企業市值也要超過2000億美金,我們的收入至少要超過1000億元,凈利潤超過100億。衡量一家企業是不是跨國企業,其中一項核心指標就是要有30%的收入來自海外。國際業務性的企業,可能會有幾個國家在投資,但占比較小。

真正的跨國企業,首先是企業規模足夠大,至少100億美元。其次就是它企業的收入,至少30%來自海外。還有它企業本身自己的海外總的發展需求。所以,萬達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今年萬達海外收入將達到100億美元左右,距離2020年目標還有不小差距,還需要持續努力才能實現。

二是成為一流跨國企業。不僅是萬達要成為一流的企業,我們還給自己加了一個限制詞,要成為一流的跨國企業。如果真的實現了“2211”目標,又實現了海外所有的目標,那麽,我們的企業資產、收入、凈利潤排名,一定是在世界中靠前的。

因此這個目標,也在激勵我們的公司,包括我個人的持續努力。

有人形容我是中國最成功的企業家,很多人問我為什麽成功,我講了很多原因,其實最核心的一點是勤奮,所謂天道酬勤,如果不勤奮,所有的條件都不可能變為現實。2015年萬達實現收入、資產、利潤同比2014年增長20%,大家覺得增速很快,但對萬達來講,這是多年來,增速第一次掉到30%以下。在此之前,我們每一年都保持30%以上的增長,隨著全球經濟的重大調整,中國經濟的持續放緩,我們的發展速度也降了一點,但依然保持較快速度增長,這也是萬達最終成為一流跨國企業的保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970

向奇點和柯潔發起挑戰的中國人工智能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6/154705.shtml

導讀 : 目前國內主營業務專註人工智能的創業公司,數量在200家上下,其中大約有50%的公司都已經獲得了投資。在側重領域上,超過70%的公司主攻圖像或語音識別這兩個分類。

2016年3月15日,圍棋界的人機巔峰對決——AlphaGo VS 李世石終於迎來了最後一役,李世石最終還是敗北。在此前的四場比賽中,AlphaGo連勝三局,李世石九段直到第四局才憑借堪稱“神之一手”的白78扳回一局。

這樣的賽績讓不少關註對決的人類感到一絲凜意,也使得人工智能這個概念和領域,強勢挺入社會視野。中國的圍棋九段,數次擊敗過李世石的柯潔也在微博上發出贊嘆:

1

事實上,作為圍棋界現役高手第一人,“下一個挑戰柯潔”的呼聲正隨著比賽水漲船高。AlphaoGo開發成員哈德塞爾在社交媒體公開表示對柯潔下“戰書”, 而中國的人工智能創公司——異構智能也在此前向柯潔約戰。這家於去年8月成立的人工智能公司,在2016年3月與極客幫創投、聶衛平圍棋道場三方一同主辦了“異構智能挑戰未來”,宣布啟動人工智能項目“異構神機”,並向柯潔發起挑戰。

中國的AI們:50%的獲投率;語音處理相關公司占比最高

根據IT桔子的觀察,由於人工智能的基礎技術已經在市場上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因此在目前的中國互聯網行業,使用此類技術支持服務的產品數量非常可觀,主要應用在智能搜索、推薦、翻譯等多個領域。

而目前國內主營業務專註人工智能的創業公司,數量在200家上下,其中大約有50%的公司都已經獲得了投資。在側重領域上,超過70%的公司主攻圖像或語音識別這兩個分類。

語音識別目前主要應用在翻譯、導航導遊、安保、私人助理、語音客服等多個場景。技術的成熟度較高,像百度(例如度秘)、科大訊飛等公司都對該領域有較大投入;創業公司的早期獲投比例約占70%以上,部分創業公司獲得收購(例如圖靈機器人)。

IT桔子追蹤到的該領域代表公司有:

名稱:雲知聲

網址: http://www.unisound.com/

簡介: 雲知聲是一家專註於智能語音識別及語言處理技術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推出了一系列語音識別服務中間件和語音識別服務雲平臺,可廣泛應用在移動互聯網、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車載導航、醫療、教育、呼叫中心等領域,為企業和用戶提供專業的語音識別服務。

最新信息:2014年獲得B輪 5000萬美元

名稱:圖靈機器人

網址:http://www.tuling123.com

簡介:圖靈機器人是一家個性化智能機器人平臺,旗下有人工智能機器人操作系統Turing OS,用戶可以在微博、微信、QQ機器人、語音客服、智能硬件等多個場景搭建屬於自己的個性化智能機器人。北京光年無限科技有限公司(蟲洞語音助手)旗下產品。

最新動向:2016年1月獲得奧飛動漫5000萬人民幣註資

名稱:出門問問

網址: http://chumenwenwen.com

簡介: 出門問問是一款為出門在外的人量身打造的信息查詢語音應用,同時擁有微信公眾賬號及安卓APP。

最新動向:2015年10月獲得谷歌數千萬美元C輪投資

名稱:車音網

 

網址: http://www.vcyber.cn/

簡介: 車音網是一家智能汽車運營商,是基於商用級語音識別技術的人機交互平臺提供商,其產品一聲達、智駕精靈為車主提供與汽車相關的全方位汽車生活服務。

最新動向:2011年獲得8000萬人民幣A輪投資

名稱:蟲洞語音助手

網址:http://www.unidust.cn

簡介: 蟲洞語音助手是一款生活類語音工具,通過語音指令、提供各類生活服務,如訂票、周邊美食等,北京光年無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

最新動向:2014年7月 獲得A輪

名稱:聚熵智能

網址: http://www.360iii.com/

簡介: 聚熵智能專註於移動互聯網移動語音智能交互產品的研發和運營,旗下產品有小智語音解鎖、小智語音助手、語義雲開放平臺、智能家居產品小智機器狗等。

最新動向:2014年6月 300萬美元A輪

名稱:車蘿蔔

網址: http://www.carrobot.com/

簡介: 車蘿蔔CarRobot是一個智能車載機器人系統,主打HUD車載機器人,能夠直接用語音+手勢,調用導航、微信短信的收發、撥打電話等,北京樂駕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產品。

最新動向:2015年11月 獲得來自京東投資的A輪

名稱:上海元趣     

網址:http://www.yuanqutech.com

簡介:上海元趣信息技術公司是一家智能語音技術及硬件服務商,提供呼叫中心語言分析、移動互聯網的語音交互應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以及車載應用等等。目前主打產品為“How Are You”兒童早教機器人。     

最新動向:2015年8月獲得數千萬A輪投資

名稱:公子小白機器人

網址:http://www.gowild.cn/

簡介:公子小白機器人是一個基於中文自然語言交互的智能機器人,由狗尾草智能科技開發,應用於家庭端和社交娛樂陪伴,主要面向年輕用戶,主打的是情感陪伴和戀愛管家功能。  

最新動向:2015年12月獲得1000萬人民幣 Pre-A輪投資

圖像識別是目前另一個應用熱點,目前的技術主攻方向之一,同時也是不少其他產品正在擴充的服務方向(例如教育類產品擴展拍照搜題等等)。它的應用場景主要出現在監控、廣告營銷、電商、教育、職能服務、影視文娛、安保認證等方面。國內圖像識別的初創公司獲投率相對低於人工智能的平均水平,早期投資的占比也有所上升。

IT桔子追蹤到的該領域代表公司有:

名稱:商湯科技

網址: http://www.sensetime.com

簡介: SenseTime是一家專註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的創業公司,目前已開始對外提供精準的人臉識別技術,以及集成了人臉識別、危險品識別、行為檢測、車輛檢測等的安防監控系統。

最新動向:2014年11月獲得A輪

名稱:Face++ & Image++

網址: http://www.faceplusplus.com

簡介: Face++是一個人臉識別雲計算平臺,為開發者提供人臉識別接口,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曠視科技的另一款產品是Image++是一個第三方的圖像識別技術平臺,可以自動識別出每張圖片的內在信息,包括通用物體類別、場景類別、概念類別、文字內容、名人身份等。

最新動向:2015年5月獲得B輪

名稱:衣+

網址: http://www.dress-plus.com

簡介: 衣+是計算機視覺搜索引擎,結合最新的計算機視覺識別、搜索和人工智能技術和時尚的社交網絡,及時創造人和中意商品的連接。衣+目前和多家頂級企業及機構合作,如和圖像和視頻內容方合作通過提供邊看邊買API,商品屬性識別API方式服務海量用戶。

最新動向:2015年11月1000萬美元 A輪

名稱:優優雲

網址: http://www.uudama.com

簡介: 優優雲(UU雲)是一家智能圖片識別平臺及圖形驗證碼服務商,提供驗證碼圖片識別答題服務等,隸屬於鄭州優優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最新動向:2013年11月A輪

名稱:酒哢嚓

網址: http://www.9kacha.com/

簡介: 酒哢嚓是一個葡萄酒信息及電商服務平臺,打造了一款基於圖像識別技術及葡萄酒數據分析的雲服務手機客戶端,具有對葡萄酒標拍照後搜索、查看商品信息、收藏、記錄、分享葡萄據信息以及比價及購買的功能。

最新動向:2015年9月1000萬人民幣 A輪

名稱:依圖科技

網址:http://www.yitutech.com/

簡介:依圖科技是一家計算機視覺科技公司,為用戶提供基於圖像理解的信息獲取和人機交互 的產品,致力於構建機器視覺的未來

最新動向:2015年1月 A輪融資

名稱:格靈深瞳

網址:http://www.deepglint.com

簡介:格靈深瞳是一家專註於計算機視覺以及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我們致力於讓計算機像人一樣主動獲取視覺信息並進行精確的實時分析,釋放人工智能最大的潛能為人服務。現階段聚焦於將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及模式識別技術應用到安防、交通、零售等領域。客戶包括了中國網點最多的銀行,銷售額最高的商場,以及客流量最大的機場等。

最新動向:2014年6月獲得紅杉資本的A輪投資

名稱:知圖科技

網址:http://www.cogtu.com

簡介:知圖科技是一個人工智能廣告公司,用圖片內嵌原生廣告的方式,即根據互聯網媒體上的圖片和文字內容信息及用戶行為自動將合適的廣告以原生的方式植入圖片內,實現一種全新、高效的廣告投放。

最新動向:2015年1月 獲得來自新浪的A輪投資

 

名稱:作業幫

網址: http://www.zybang.com/

簡介: 作業幫是由百度官方出品的在線教育APP,是一款專註拍照搜題解題的教育產品,題庫內包含全國小學、初中、高中課題教材90%的題庫,並支持在線答題解題。2015年6月,百度將其拆分,成立新公司小船出海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最新動向:2015年9月獲得拆分後A輪投資

除了圖像與語音識別之外,還有部分國內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在主攻深度學習、感知識別等等方向;應用的場景也擴展到商業BI、行業解決方案、醫療服務、遊戲服務等多個領域,部分創業公司也開啟了軟件和硬件相結合的服務模式,開發硬件甚至是智能機器人產品。

例如:

名稱:EmoKit海妖情緒識別引擎    

網址:http://www.emokit.com   

簡介:EmoKit海妖是一個情緒識別引擎,通過將用戶海量體征數據的打通、分析,然後根據這些內容判斷情緒、關聯互聯網內容。北京好心好運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開發,旗下產品還有海妖音樂等。      

最新動向:2015年7月獲得Pre-A輪投資

名稱:Rokid芋頭科技  

網址:http://www.rokid.com

簡介:Rokid團隊是一家智能機器人科技公司,為用戶提供連網家居設備互動解決方案,目前產品測試中,芋頭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旗下產品。

最新動向:2015年7月獲得來自IDG的A輪投資

名稱:速感科技ULBrain     

網址:http://www.qfeeltech.com

簡介:速感科技是一家以機器視覺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產品有人工智能地圖算法“Qmap”、智能機器人操作系統ULBrain等,面向智能無人機、機器人等提供系統化操作解決方案。

最新動向:2015年9月獲得A輪

名稱:亮風臺

網址:http://www.hiscene.com

簡介:HiScene亮風臺是一個圖像識別解決方案應用平臺,可運用在新媒體、電子商務、廣電視訊等領域,而後重點做AR領域,產品有HiAR增強現實AR智能眼鏡等,隸屬於亮風臺(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最新動向:2015年11月獲得A+輪投資 

根據Garnter最新的技術成熟曲線圖,目前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最為成熟的仍然是手勢控制和汽車自動駕駛;機器學習、自然語言問答等緊隨其後,大約還需要2-5年的時間才會逐漸走入成熟;而民用人工智能、生物傳感、智能虛擬個人助手等服務,都還剛剛開始萌發,在未來的十年里,我們應該會看到更多的中國人工智能服務公司從這些領域出現。

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1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